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25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公路工程质量与公路养护管理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为促进公路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秉公办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只有好的公路才能使交通更好的管理。这就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这一关键的环节。然而在起步不久的我国在公路施工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给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带来了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

2.1质量意识不高

建设者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首要人物,一项高质量的工程,仿佛为企业树立的一块碑。公路工程质量代表着施工方的人员队伍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受着这样那样的因素的干扰,不是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这样的素质意识,影响着质量的保证,尤其是施工现场的一线人员,效益、材料、成本等因素,质量第一只作为一个口号而已。等到出现问题了,返工造成浪费了,才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但已经晚了。

2.2技术水平不高

建设单位的技术力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施工质量。由于近些年来,工程项目增多,导致工程技术人员短缺。一些重要的施工岗位给一些技术能力很弱的人员占领着,人浮于事、有的岗位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甚至总工的专业素质也不是很高,满足不了施工要求;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工资发放制度陈旧,没能很好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另外,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多起来,一线农民工也紧缺,这支队伍的素质更是不如人意。诸如此类因素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2.3责任心不强

做任何事情,人员的责任心都是成功的保证。尤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工作作风浮夸,施工技术不够高,深入一线和现场的时间不多,一切要求及纪律都是停留在口头,嫌脏嫌累的心理,致使不深入现场直接抓质量措施的落实。还有的时候,技术人员不对施工者进行技术交底,导致施工盲目。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方面欠缺,采购过程的消耗管理不力,质次的材料进入现场,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过大追究责任不严格,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又一个原因。各道工序图省事,能简单绝不繁琐,施工规范只作为文件存档。这样就导致了质量问题的发生,推广使用降低公路工程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4管理机制低效

有些工程的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中也是很重视质量问题的,但由于管理模式上有一些不科学的因素,不能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施工安全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成本全操作规程办事,管理机制上存在着因循守旧、凭经验、奖惩无力等,在具体施工中就出现了问题互相推诿,管理乏力,责任不清,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所有这些使得质量问题不断发生,造成了不必要形象上的、经济上的损失。严格地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细分到每道工序及原材料的性能,降低不必要的损失,避免消耗,在公路工程质量上采取计划定价方式,以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

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3.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有目的性对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判断和分析某个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现有的家属标准规定,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3.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而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采用科学性、合理性的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公路工程养护质量管理的优质性和安全性,从而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为公路施工与公路养护。

3.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对建设专业人员将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检测规范、检测大纲、实施细则进行各项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了实现投资的预算项目,实现工程设计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设计质量,微观的项目设计人员管理,促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健康发展。但工程试验检测质量涉及不深,给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等方面带来很多安全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来研究建筑设计人员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建人员能有所帮助

3.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保证,需要依靠科学严密的管理, 依靠不断地总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经验,规范工程质量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自己工程质量管理的新科学体系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继锋.公路工程管理[J],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3)45-51.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皮瓣移植;护理;措施

1 心理反应及护理

在医学领域中引起心理冲突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生与死”、“美与丑”的矛盾,对意外的伤残,使病人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造成情绪危机,病人对前途极度恐惧,怀疑自己的适应能力,害怕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继而贬低自己,情绪明显低落,因而会表现出恐惧、抑郁、悲观和绝望等负性心理。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作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利弊关系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哪些功能丧失通过治疗和训练可以恢复,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掌握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2)用良好的心态、举止和语言多与病人交谈,给予安慰,使病人意识到自己被医护人员所重视,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3)主动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2 疼痛的护理措施

(1)术中应保持麻醉效果,术后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或针刺疗法。(2)局部包扎固定,肢体部位应用石膏托固定3~4周,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避免压迫,包扎时应暴露出皮瓣中央部分,以便于观察。(3)术后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取引流条、拆线等。

3 体位摆放的护理措施

(1)病人手术回房后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cm,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或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如手术部位位于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如上肢的伸侧、下肢的屈侧,背部、臀部、枕部等,可采用侧卧或肢体悬吊体位。(3)在调节和变换体位时,特别在多方向活动的关节部位,如颈部、前臂、小腿和肩、髋部,应随时注意移植物的血液供应变化,防止肢体活动而使血管吻接处扭曲、受压和出现张力。

4 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3)

一、相关护理问题剖析

1. 家长的心理因素

NICU的患儿是无陪护的,封闭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家长探视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是迫不得已他们均不愿让患儿自己呆在医院。他们会产生紧张、恐惧、不信任等心理,担心患儿的病情,担心NICU的护士把自己的孩子弄错了等多重心理。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不能耐心解释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就有可能导致家长的不满而引发纠纷。

2. 护理记录不严谨

(1)新生儿入院出院护理记录不规范。

(2)护理记录不准确。护理记录不使用规范的医学名词、术语,缺乏科学性,所记录的数据不确切,陈述不够清楚,不能反映患儿的客观情况以及护士为患儿提供服务的真实过程。

(3)护理记录不及时。当患儿发生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记录,导致记录空白。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家属就会在第一时间封存病历,导致记录空白,使护士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可见,有问题、病情变化时、特殊检查、治疗、处置、用药均要及时做好记录。

(4)护理记录连续性差。患儿整个病程中前后记录缺乏连贯性,人为导致法律漏洞。在对于患儿药物过敏史的问题上、对患儿意识状况的评估描述上、抢救患儿时用药的时间上以及输血时间上的医护记录不相符,各记各的,出入较大。

(5)记录严谨性差。输注特殊药物无起止时间记录、观察重点、效果评价,不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及转归情况,交接班内容衔接性差。

3. 查对医嘱、执行医嘱不严谨

(1)执行医嘱后签字不及时。(2)医护双方互相交流不够,个别医生只管开完医嘱就走人,造成开医嘱者与执行者不衔接。(3)医生开医嘱的剂量有误。(4)医生漏开医嘱。

4. 护理过程疏忽大意

NICU新生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有病情变化快、无家属陪护等特点,如果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细节,动作粗暴,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抓伤、感染等,或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造成失去最佳抢救时间而死亡等。

5. 执行制度不严谨

(1)巡视病房不及时。(2)护士擅自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3)服务意识滞后。

二、应对措施

1.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医疗是服务性行业,作为NI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热情,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加强全过程与患儿家长沟通的意识,做好心理护理与沟通,减少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不理解以及抵触心理,及时消除矛盾。

2. 强化学习意识,提高专业技能

过硬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是写好护理记录的根本保证。护士只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保证和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勤观察是写好护理记录的首要前提,护士主动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书写高质量护理记录的基础和保证。

3. 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在NICU工作的每位护理人员都是管理者,都有参与管理的职责和义务。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并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护理记录的形式环节上。首先每位护士应做好质量保证工作,把好出科记录质量关。其次指导组每月将抽查结果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与护士长、当事人考核挂钩。最后对归档的护理记录,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随机抽查,从而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质控网络,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4. 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规范意识

NICU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常规和规程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护理的各项操作和行为都要遵循医疗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护理措施的实施,促进患儿的健康,遵守法律规范。护士长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每日督察,及时发现各种护理隐患并采取相应护理整改措施。

5. 规范护理文书,提供有力“书证”

临床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记录本身也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这就要求护理文书记录要严格认真,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严格按照体系文件流程,规范每一项护理活动,并如实记录护理活动与效果,不要任意涂改和篡改记录。要求记录忠于事实,确保各种记录的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质控护士、责任组长要严把质控关。

6.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部要合理调整护理人力资源,在护士短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到无陪护科室,按规定配足护理人员,以消除可以避免的人为隐患。科室护士长要充分利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保证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准确、到位,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7. 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还必须有依法执业的素质。护理人员应增强法律敏感性,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主动提高法律保护意识。护理部应定期聘请法律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培训,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立志,谭寿莱,刘镜屏.临床护理观察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87.

[2] 周荣慧.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完善护理病案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2,11(6):19.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4)

引言

公路网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农村公路,在现代的公路运输当中有着直达、灵活、及时、便捷等特点,它服务面很广,同时适应性也非常强,大体上是可以达到零距离进行服务的。党在十七大上面提出了要加强新农村的建设,统筹城乡的发展,而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干线公路的建设加强养护的时候,必须还要兼顾到农村公路在建设方面的养护。目前,很多省份关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体制依旧不够完善,关于责任的主体不够统一和明确,而管养资金其供给和来源无法得到保障,不能很好地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和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在人民群众便捷出行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和服务三农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1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的机构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尽管一直以来,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相关方面的文件,明确提出完善责任体系,把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给落实下来,建立起完整的农村公路的相关管理机构,然而因为早期时候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的机构并没有建立起来,人员分配等一些方面都没有到位,要求提出的对人员进行落实需要在内部进行调配这与现在政府机构的改革有着很大的矛盾。当前情形下,各个乡镇、县区等尽管有明确提出管理责任的单位或者设置了农村养护的管理机构,然而事实上仍旧没有在根本上处理好机构人员的问题,这就导致管理的工作很难有效到位。

1.2没有统一的养护的补助经费,群养公路的养护费用低

在现在正在运行的群养农村的公路养护被分为两种,群养和专养。其中,群养的费用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属于农村公路的养护方面的建设资金。而现如今我国很多的省份,核定出的经费远远少于国家各项文件所规定的标准经费,各个方面的养护经费也都和国家规定的相差甚远,并且近几年以来人工费用、养护成本都呈现出了大幅度的增长。群养的标准较低、养护经费无法得到统一,导致了群养农村公路现如今普遍出现失管和失养的现象,还有未养护或者养护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以及在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互相推诿,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养护的工作没有办法很好开展。

1.3农村公路的基础差,欠的旧账多,养护的成本非常大

现如今,农村公路还在不断进行完善,其重点问题还是通与不通上,而重视建设轻视养护的现象依旧是普遍存在的。以前建设时提出的标准较低,桥涵附属的设施、标线、挡墙等都不够完善,因此想要使得农村公路的功能得以完善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由于城乡公路交通的一体化发展,超限运输现象的存在以及车辆的数量飞快增长,农村公路就承担着非常严重的超负荷的运载,这就在一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损坏,导致很多的农村公路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各种病害,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公路的养护成本有所增加。另外,由于这几年以来材料费、人工费在不断增加,所以养护成本便也表现出逐年增加的现象。总而言之,当前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公路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和使用。

1.4缺少了必要的技术指导以及有效管理

农村的公路线长、面广、点多。想要把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做好,除了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之外,另外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给予一些必要的技术方面的指导。当前在乡镇中,有专门制定的管理人员,然而更换频繁,同时大部分并没有采取机械化养护以及没有配备上专业的养护人员,其养护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还很粗糙。农村公路的养护现主要是当地的政府去鼓励群众进行养护,没有必要的知识做基础,又无法及时得到技术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养护工作,比如挡墙、桥梁等大中型的养护工程。这样就会造成养护工作职能治标不能治本,养护的工作不能彻底进行,而养护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2农村公路的养护进行改革和发展的方法

2.1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的相关管理机制,落实养护管理责任

县级的人民政府是是公路管理和养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县级的人民政府中交通部门是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其主要承担的是监督相关公路管理机构在管理和养护工作。建立起了精简高效、养护和管理分离、事企分开的养护管理的机制。一方面是希望县级的公路部门可以代表县级的人民政府去执行当地的管理和养护职责。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去明确养护了管理的机构,保证专业人员可以纳入编制,以免兼职使用,保证管理的指导能够到位。

2.2拓宽筹措管理和养护的资金的渠道,保证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

如今农村公路的建设的养护资金最主要是由中央财政的专项转移,然而因为这项资金的支配权是属于县级财政部门的,为了使得专项资金能够全部都投入到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需要上级把资金都拨付到专用的账号中,杜绝资金挪用、截留和不到位。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的资金方面筹措的长效机制,保证养护的资金能够到位,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管理和养护。除此之外,设置独立的基金账户,保证专款专用,以防个人和单位挪用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资金。

2.3积极去探索多样的养护模式,保证养护落实到位

必须把内部封闭的运行机制给打破,把养护工作慢慢引向竞争激励的机制模式和市场化,逐渐建立起一个能够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的管理,对于辖区里面的乡道要负责实施养护。而村道则通过居委会指定或者举办竞标承包给当地的家庭或个体户,实现养护生产和养护管理分离,又或者是部分分离的运行机制。

2.4加强管理培训,培养专业的养护人才,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

想要使得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能够有所提高,一定要不断掌握在公路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并把其加以研究以及运用,把人工养护慢慢过渡到机械化的养护上面,培养专业化的养护,降低养护的成本,提高养护的质量和效率。一定要加强对养护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邀请技术专家就公路养护的质量、措施和内容给技术人员进行讲解,更新新的养护知识,使管养水平能够提高。

3结束语

想要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和使用农村公路功能以及农村公路可以安全进行运营,就一定要把农村公路的专业养护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才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所以政府部门在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推进的同时,一定要探索和研究农村公路科学的管理和养护,建立健全与本部门、本地区相适合的有效机制和管理方法,这么一来才可以使得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月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山西建筑,2015(07):20~22.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5)

1 引言

道路是城市之间连接的桥梁纽带,体现着一个城市整体的外部形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工程就变得极为重要,道路绿化施工管理和养护中工作也成为道路绿化的重中之重。城市绿化的关键就是道路绿化,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水平。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得在实际工作中的施工管理人员既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组织能力,又要掌握工程原理。在实际工程中高效科学的施工管理、在后期的道路绿化精细的养护,就能够很好的保证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将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较好地体现在道路绿化工程中,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的越来越多完美,使道路绿化更人性化和更具时代特征。

2 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一般的的道路工程大多用的是临时工,素质不是很高。而且这些施工人员大多是一些不熟悉道路绿化的人员,缺乏对园林种植的栽培技术和土地的了解,使种植的苗木成活率不高,甚至为了达到效果不惜使用别的苗木代替,破坏了原始设计的景观效果,偏离原先的设计。景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不够。从最初的选苗到后来的施工,设计师都需要都应该在现场具体指导,一些更复杂的地形,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的,但是由于施工队伍很少与设计师沟通,留下许多遗憾。交叉施工。为了按时完成工程不得不赶工期,可以让建设与绿化交叉施工,顺序颠倒。例如在人行道未施工前进行人行道两侧的绿化施工,进而导致标高控制出错等问题,在后期的人行道的施工过程中,会对绿化带造成二次伤害。反季节施工。许多当前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项目中,,由于有特殊的需求,道路的绿化需要在不合适的季节强行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的过场中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回踩却大量疏枝、强栽、过度修剪等措施,从影响树木的成活,影响了道路绿化的景观。

2.2 养护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人为的破坏。人的践踏,设立临时设施(如销售早餐),停车辆等损坏绿化。一个是临街的房间的绿化带;其次,公交车站的绿化;三是一个学校、大型厂商进出口相对损伤严重,也难以修复。种植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交通事故)对绿化带,尤其是色块补植时,补植的苗木与原来的苗木的规格不一,为了更好的达到修复效果不得不降低规格补植,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不标准的养护。浇水施肥不尽合理,不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营养要求,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有的人认为在绿化的植物在长势稳定后可以放任不管,进行粗放的管理。这常常导致植物的生病和死亡,与此同时不同植物之间不断增长的同时,长势不一影响整体外观,影响了整体的绿化外观。

3 施工管理和养护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

3.1.1 土壤改良

不同的土壤成分含有不同的养分,土壤养分对于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以及种植后中、长期的生长发育均有直接影响,且不同的苗木品种对土壤成分及养分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针对种植回填土中含有淤泥、砂土、盐碱土、垃圾土等杂土成分,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土壤组成、养分的基本特征和待种苗木的营养需求,适当地进行土壤改良,以改善土壤的成分和提升其肥力和质量。该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整条道路一次性全面施工,市政道路路基与绿化回填土的需求量均较大,施工周期紧张,导致土方单位所进绿化回填土方质量普遍较差。针对上述土壤性质普遍不适于苗木栽种的情况,对于绿化回填杂土中夹杂的大量建筑垃圾,先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深埋后将其作为基地土层,再在上层铺上薄层表土,并采用黄泥土掺和适量的砻糠灰进行土质改良,使其适合苗木成活和生长,对于土壤要求相对较高的名贵苗木,如香樟、桂花等树种,通过在种植穴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或营养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3.1.2 苗木选择和处理

道路绿化植物应优先选择防风、抗污染能力、滞尘相对较强的品种,即道路绿化工程项目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命力旺盛、抗病虫能力强、环境效益好、景观价值高的植物品种。在绿化种植施工时,尽量做到即挖即种,确保栽种苗木的高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绿化的关键在于乔灌木等苗木品种的移植施工,移植时导致植物枯死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苗木根部未能及时吸收到充分水分,以及茎叶较大的蒸腾作用,使得苗木中水的收支失去平衡。因此,种植一般的乔灌木树苗时,一般要针对苗木的根部、茎、叶等部分分别进行相应的修枝、摘叶、喷水等处理,经过修剪处理后种植的成活率会相对较高。

3.1.3 苗木种植

栽植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将待栽植的苗木按直径规格、数量、预先放线定点的位置排好树穴,安排好专业吊机设备由专职技师将苗木吊起,调整位置后放置在种植穴中央点位,再将苗木树干立正,确保整个树干垂直;接着安排专职人员立即分层回填种植土,每回填一层都需用锄或铲将土层夯实,直到填满为止。回填种植土的标准一般以高出地面约20cm位置处,最后在高出地面约20cm回填土上绕土球一圈开挖一条小沟,目的是初期浇水养护时防止水土快速流失,在水土基本稳定前可确保新浇水、填土能够保持在土球周围,使水缓慢渗入土球根系内,以提高其成活率。

3.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如果施工的道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项目施工时土建、市政、绿化等全面交叉施工作业,同时受交通人流密集、车流量大、公共设施多、施工设备繁杂等因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中央分隔绿化带施工,由于其位于车行道路之间,安全措施就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在挖掘种植穴、开槽施工前,单位特安排相关主管人员向有关主管单位充分了解了场地地下管线和隐蔽结构和设施的埋设分布情况,避兔施工过程中造成地下管线和设施的损坏,同时还应重视与兄弟单位的协调交叉施工。

3.3 进行合理的养护

3.3.1 加强前期的养护

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做到当天种植当天浇灌,确保新填泥土充分吸收水分,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充分紧密结合,以利于苗木成活和根系发育。对于较大的乔木,还应及时做好打桩支撑作业,防止栽植后苗木还没稳定前被大风吹倒;同时以草绳或麻包袋包扎树干,浇湿后有效减少苗木的水分流失。

3.3.2 道路绿化后期养护管理

在栽植施工后一年的前期成活养护期间,制定具体的苗木养护与管理措施,安排专职的绿化园林技术人员进行养护管理,定期防虫除草,严格按照苗木养护技术和管理规程进行管理和养护,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应从项目管理制度与模式上加强对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的调控,从技术上加强施土技术管理,才能确保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土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效应,又注重绿化效果的优质道路绿化景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路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注绿色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严格监督,完善维护和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的越来越多完美,使道路绿化更人性化和更具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1]张惠华.道路绿化种植施工管理技术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3.

[2]胡斌.西安城区道路绿化类型及配置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12.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106-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物质文化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也随之增强。医疗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更能反映出质量是生命的内涵[1]。因此,我们需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使之不断提高和保持高水平,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理念滞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护理质量责任取向取决于病人的满意程度,而护理管理人员部分思想意识更倾向与政绩和领导的满意程度。以静止的质量目标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制高点,没有将“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需求,超越病人的需求,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的动态目标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PDCA循环的“C”(既检查)上,不注重过程质量和环节质量。

医院在投资方面偏重于设备,质量教育存在簿弱环节。护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大大少于其他专业人员,知识更新落后。

1.2 服务意识落后,不适应护理模式的转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2]。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态度是不善交流,不听取意见,让病人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1.3 护理人员比例不足

据调查,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编制严重不足。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医院普遍病房实际床护平均比为1∶0.36;最低的仅为1∶0.26。这一比值没有达到我国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床位比1∶0.4的要求,与建议普通病房平均床护比1∶0.49[3] 差距更大。

1.4 护理业务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工作中技术不熟练,义务不简练,一些操作不正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顺利进行。

1.5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一方面,市场环境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医院改革与管理的难题集中在质量和效益上,由于目前护理收费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和科技含量。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经济作为基础。而收益却是间接的,远期的。现阶段医院创收压力大,一心想开源节流,质量持续改进没有明显经济收益,医院院长及相关的支持难到位,持续改进很难坚持。

2 加强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措施

2.1 护理人员应具有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明确护理质量的责任取向。修正护理质量目标,把“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需求,超越病人的需求,使病人质量循环上升”作为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目标加以实施。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空置的护理管理职位必须竞聘上岗。规范护理管理决策层的培训。决策层管理知识的掌握是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前提条件。加大教育力度,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对其提供的服务,能从理论上给病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体现专业价值。

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我们要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规范服务行为,转变护理观念,使病人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让每位护理者都明白作为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及对专业的奉献是任何高科技都无法替代的,要以爱心、耐心、热心、责任心赢得百姓放心。

合理调整医护比例。当前医院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护士远远少于应该配备的人数。但护士是医院护理质量的直接影响者,护理必须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才有可能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和完成各种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和人事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达到建议医护比,保证配置足够的医护人员,为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 提高护理业务质量

任何管理体制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质量,按ISO9000管理标准制定各种管理常规[4]。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赏罚分明,既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杜绝差错,也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量化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创作性。

摆正质量和效益的位置,强化院长的质量责任。医院想改进质量,但受条件限制。保证护理人力的合理配置,需要经济支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经济支持,进行质量改进也需要经济支持。医院收入与质量改进的矛盾唯有院长有能力解决,院长是医院质量改进的第一责任人[5]。所以,摆正质量和效益的位置,强化院长的质量责任是建立支持系统的重要保证。另外加强部门合作增强团队意识也是支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华平,巩玉秀,幺莉,等. 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配置标准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05,5(4):22-25.

[2]张黔蜀. 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12):82-83.

[3]杨建国. 护理行业实施ISO9000实践与指南[M]. 广州:广州技术出版社,2001.4-15.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骨科 护理记录 问题 措施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一、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2.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3.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4.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5.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6.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7.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一上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管理欠规范,二是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三是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级方面着手:

1.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护士的 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法律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意识。

2.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相对固定主管护士,负责书写阶段性的日常护理记录,值班护士负责书写临时性护理记录。

3.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保证主管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连续性接触,以全面系统的收集病人的资料,总结性的记录护理记录。

4.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充分体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护理记录。

5.交流护理记录经验

护士在进行业务学习、业务查房时,把护理记录内容列为其中,并相互交流书写护理记录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借鉴、比较、学习,同时让年资高、记录好的护士检查、指导低年资高、记录差的护士的书写。

6.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的质控

护士长随机抽查, 质控小组长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纠正,以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7.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强整体护理意识的培养,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按照整体护理的PIO 形式记录。

8.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素质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的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能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可以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帮助护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如:请专科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请业务能力强、理解较深刻、运用护理程序较好的同行现身说教,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组织质控人员深入病房,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助解决;最最重要的 一条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参与医生查房,与医生多交流,取得医生的支持,了解治疗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三、体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在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分析,有正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书写能力和法律意识,还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效应。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护理记录的书写[J].实用护理杂志 2006-5-24.

[2]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7.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8)

手术室一般是抢救病人,受伤患者的重要医疗单位,近年来,一些医疗和护理活动也日益增加,手术室护理的一些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如果单位防范和管理不当,就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造成一些损失,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一些问题提出了分析和解决措施。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手术室制度不够健全与手术室工作人员经验缺乏和不够负责 手术室单位的制度有待健全,国家出台的一些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增加修改了许多制度和条例,但是还不够健全,所以许多关于手术室护理的制度需要修改和增加进行规范。另外,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护送病人途中也会发现管道脱落等现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缺乏,对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使用仪器不当造成差错;其次,一些手术前消毒问题和使用药物问题,也会因为一时疏忽出现安全隐患;最后,再加上手术室工作人员承担着责任以及工作疲惫等等,以上的这些现象都影响着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1.2 手术室室内环境不好与手术前准备不充足 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手术室一直是密封的,再加上一些手术室用的什么电刀等会产生雾气,因此废气会特别多,空气不新鲜,还有一些消毒剂,麻醉机等会对工作人员有影响,会导致操作能力下降。另外,手术前充足的准备也很重要。如果一些工作人员急于求成,手术前没有试机,往往会出现仪器安装使用不当、手术中出现临时故障等问题。例如,电刀等仪器固定不稳,不小心掉下来后会造成污染。万一病人皮肤直接接触到电刀等仪器,容易造成灼伤,因此会产生纠纷。

1.3 新技术的缺乏与责任追究方法不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各个单位专科开始开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业务也会随着增加。因此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越来越难,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会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也会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产生影响。往往在发生差错时,管理单位更多的都是在责备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惩罚犯错的人,并没对发生的问题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加以改正,因此当事人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就会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

2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和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 坚决严格规定,提前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严格的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建立各项工作的制度,比如,消毒制度,卫生制度,样本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另外,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和检查,定期的评估和反思。定期召开一些工作上的会议,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让每个人懂得有责任的工作;给与工作积极、细心、优秀的护理人员鼓励,让他们更有精神的工作,因此提高质量和效率。另外,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能要严格培训,分层培训,尤其是新来的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仪器的掌握和对技术的掌握,因此提高所有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优良作风。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手术更安全顺利的进行。

2.2 创造和谐的手术环境和做好手术前充足准备 手术室环境问题很重要,要做到更好,就要创造一些好的更和谐的室内环境,各个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细心认真努力的工作,做到室内安静。尤其是对参观人员更要严格要求,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所有规章制度。并对一些消毒剂,常用的仪器进行检查,使用电刀等仪器时要及时吸烟,适时地开窗通风。尽最大努力为手术的进行创造更好的环境。另外,手术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一定要先试机,来保障手术进行时病人的安全;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的使用仪器,工作细心谨慎,坚决不能有灼伤病人这种事故。

2.3 增强理论知识和引进新技术 对所有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对新手进行分层培训。让他们跟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进步中增强技能。另外,还要让他们多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打下基础。当工作人员出现差错时,不要总是一贯的惩罚再惩罚,要从根本上理解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自愿的报告,从而进行反思,加以改正,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工作。

3 总 结

关于手术室护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也都有所认识。人们能很信任的把自己交给工作人员,因此所有的手术室工作人员都应该负起责任。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有待提高,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家每人尽份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耐心的积累经验,掌握好技能,严格遵循所有的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就能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让病人和病人家属更加安心,放心,让生活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章丽芬.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2).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9)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机械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各种工程机械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生产力水平,对于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工程机械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与条件的影响,对于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正常发挥有一定的制约。做好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机械的良好的运营,充分发挥其功效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加强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及时处理管理与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机械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设备缺乏管理力量。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面比较广,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都需要频繁调动,管理部门往往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对于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给以盲目的精简,有些企业甚至将其并入其他部门,这就造成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不能很好的对接,使得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缺乏管理力量。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还很不完整,需要及时的完善,他们对于机械设备的技术资料和台账的管理很不到位,导致工程机械管理比较混乱,对工程的正常施工有着严重的影响。

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难以落实。重使用轻保养是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与使用中最常出现的问题,虽然规定必须实行定人定机的制度,但是在机械设备保养中,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却没又考虑到,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落实的个人。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只使用,轻视出现的问题;此外,工程机械有故障出现时,不少维修人员缺乏责任心,草草应付,机械故障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也就使得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为以后的使用埋下隐患。当问题出现时,维修与操作就会互相推卸责任,问题还是难以解决。这对工期与施工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机械设备寿命与安全的同时还增加了机械的使用费用。

3.机械设备的使用还很不规范。很大一部分的操作人员只会操作,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知识了解的不多,特别是聘用的临时工,各方面的的条件都还很欠缺,对于机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条件不予重视,只会一味的使用,却不考虑机械是否超负荷、是否需要维护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不良现象,这就加快了机械的老化与磨损查程度。另外,在建设项目完成后,还没来得及对机械进行保养、维护和大修,就开始在新的项目上使用,常出现故障就在所难免了,这不断影响工期,同时花费的维修费还比较高。

4.不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目前不少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机械的老化与故障,许多机械设备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一些管理人员忽视长远的经济利益,不顾及机械设备整体的使用性能,采取“拆东补西”的错误,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机械报废制度的规定,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机械的故障率。不仅降低了施工的效率,而且也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工程机械管理和维护的改善措施

1.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规范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的前提,企业要想做好工程机械的管理,最重要的有一点是将管理机构给以建立健全,确保工程机械设备组织的顺利开展,落实定岗到人,综合全面的进行管理;其次,将工程机械的统计制度给以建立健全,统一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建立详细的机械技术档案,并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技术档案;此外,为了提高工程机械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实现他们的价值,企业需要实行绩效制度;最后,在实际的施工中,一定要将定机、定人、定岗位、包维护的“三定一包”制度落实到位。执行好“三定一包”制度对于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工程机械的完好程度与施工安全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

2.将工程机械的保养制度给以严格落实。做好工程机械的保养工作,能够减少和避免使用的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工程机械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工作,严格落实保养制度。管理工程机械的人员一定要认真阅读保养说明书,根据机械的实际使用情况,采取有效的保养措施,对于机械使用施工的技术交底给以严格落实,不定时的监督检查机械保养的落实情况。于此同时,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将机械的正确使用,合理保养,及时维修、费用消耗等内容列入奖惩制度中,通过对机械人员的奖惩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与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程机械的合理使用、运行正常,降低机械的费用消耗。

3.加大机械设备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人员技术素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工程机械也带来新的变革,新旧机械换代也越来越快,工程机械人员要想不落伍做好工作就必须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与工作技能,只有不断的培训与学习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工程机械人员合理科学的使用机械。企业一定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为提高工程机械人员的操作技能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不能只注重形式必须保证结果,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来提高企业工程机械人员的操作水平,这样也有助于企业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同时也要为员工营造良好学习与工作氛围以便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4.严格落实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工作。工程机械的更新换代,对于企业的施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对于机械的报废制度给以严格的落实,切实做好工程机械的更新换代工作。严格按照更新换代的原则对工程机械进行处理,对机械定期进行科学检测,将构件磨损严重、性能不好、高耗能、低效率、高维修费用,已不能满足使用与安全要求的机械给予及时的更新,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此外,为了避免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工程机械,不能以各种借口继续使用,必须给以及时报废。确保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营。

三、结束语

工程机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比较系统而且复杂,对于工程机械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工程人员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提高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水平,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将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落到实处,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做好协调,积极探索研究科学的方法来不断优化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使之更加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高迁.浅议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创业月刊. 2011(04).

[2]钟云.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15).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07-01

G215起点为甘肃红柳园,终点为青海格尔木的国道,也称红格公路。其中当金山路段全长30多公里,海拔落差大,冰雪灾害严重,行车危险系数高。

1 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及安全影响因素

1.1 养护管理的特点

(1)依法养护;根据我国《公路法》规定,我国各级相关的公路管理机构必须要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并要确保其养护的安全性,使其运营中的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功能发挥状态。(2)全面养护;公路养护的内容不仅仅是公路路面和路基,还包括绿化设施以及沿线的各种附属设施。(3)养护管理的时效性、机动性和针对性;公路养护分小修保养和大中修、路基改建等,这就要求管养部门在做好平时的预防性养护的同时,需要对出现的各种病害进行及时和快速的修复。

1.2 养护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养护人员的因素;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养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将引起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随机性失误和系统性失误两种。随机性失误是指养护人员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2)养护设备的因素;在公路养护活动中,如果在引进设备和材料时没有严格的控制,那么它们本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如设备使用时失去应用功能、作业指导时发生故障、生产性能差等,不但会使养护作业无法正常进行,同时还会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3)养护环境的因素;在该路段的公路养护过程中,不良的自然环境状况将引起公路养护的不安全事故发生,比如在养护中遇到十分恶劣的天气,类似于暴雨、冻害或者是沙尘暴等问题的发生,这些环境因素不仅会给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更加容易使养护人员发生安全事故。

2 公路安全养护管理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法律不健全

针对此状况,虽然我国已颁布了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养护安全管理提出了要求,该路段省分的交通部门也通过结合该地情况,制定了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的办法和制度规章,但从总体说,公路工程的养护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且较为关键的技术规程修订也较为不及时。

2.2 养护安全管理人员缺乏

由于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工作在室外进行,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公路养护是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体力活,致使在管理人员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人员短缺,加之养护安全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掌握能力较差,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不能很好地对预防性、及时性养护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且对知识接受能力低,培训提高的难度大。

2.3 养护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由于管理者的认识存在问题,致使养护安全管理工作长时间得不到重视,且工作机制和制度很长时间内都得不到提升,同时管理人员也缺少对养护安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加之缺乏较为实用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较少,因此该行业的管理人员只能自己摸索前进,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

3 加强公路养护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o急情况的有关规范

该路段的公路养护单位应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养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保证措施,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同时实施24小时值班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并且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行车安全常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3.2 建立养护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公路的养护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出行需要,因此养护安全管理必须依托政府加强对公路行业的监督,使公路养护得到安全保障。同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使养护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以及工作遗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通过将有关的安全情况及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

3.3 建立养护安全管理队伍

由于该路段坡大弯急,交通事故频发,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公路养护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安全管理队伍,而这样的管理队伍必须具有技术全面、高效率、机械配套、设备完善,且能够完成公路养护中各种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抢修能力。其次管理部门应重点做好路况普查、检测与评估,并把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养护队伍,这样养护与安全管理队伍的协调配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一批既能“指挥”又能“战斗”的全能性管理人才。

4 结语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篇(11)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我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一、矿山生产活动与地质灾害

矿山,是矿业活动的中心,其生产活动一般包括矿石采掘、矿坑排水和选矿冶炼三大部分。由于上述活动,而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等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成为巨大的人为地质营力。矿山地质环境,根据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大气(近地面)环境、地面环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和采场(露天采场与地下井巷、采场)环境四大部分。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使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发生异变,而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常见的有酸雨、采空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岩溶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突水、溃泥等26种。每年由于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经济损失则以亿元计,严重影响矿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其分布空间又涉及矿山的大气、地面、水和采场环境,在每一个矿山构成一独立的地质灾害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即灾害的种类及多寡、灾害的强度和时间、空间分布等,除取决于矿区特定的地质环境(即地形地貌、气候、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外,亦与矿床开采方式、方法及选冶工艺密切相关。这个系统内的各灾种,由于其主控作用往往相同或相似,而显示出灾害发生的伴生性和链生性。每一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常产生一群相互伴生的地质灾害。一种主导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链生一系列诱发地质灾害。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我国的矿山环境问题危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其中主要表现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

1、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三大类。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煤矿、煤矸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其中煤矸石所带来的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煤矸石不但能够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矸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和洗选业所排放出的超标废水带来的污染。另外,矿山开采中的废渣,如煤矸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等的长期堆积,不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田和草地,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

3、矿山地质的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采矿活动中建设的厂房、堆矿场,为采矿服务的公路或铁路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堆放的固态废弃物所占有的土地等,据统计已经累计达到600万公顷,为此破坏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顷左右,而且每年都会以一定的速度递增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然而为此而恢复耕地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同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草地不断退化,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对策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指标体系建立

由于我国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各地区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指标中应满足以下几点:“三废”的控制、生态环境恢复指标、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灾害的控制。关于“三废”的治理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达到二级指标。部分地区并没有将“三废”达标就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与此同时也应将噪声的指标列入其中,厂界噪声和矿区机械噪声应控制在三级指标。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尾矿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废水区的恢复等应满足二级指标,同时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的内容之内。

2、保障资金需求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一定要保障资金需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放在首位,不仅要积极争取国家立项资金,还应该实现对相关配套资金的合理利用,将钱用到实处。

(2)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利用制度。由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坚持“专款专用、政府监管以及企业所有”的原则,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利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运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市场机制的引入。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对融资投资体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林业、水务等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树立矿山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主动帮助矿山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政府制定“占一补一”政策,矿山占一亩土地,异地补一亩荒山进行种树、种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水利部门小流域治理、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集中财力、物理,成片、成沟综合治理。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4、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队伍建设要坚持“提高素质、改善装备、技术创新”的原则。首先要掌握和解决地质灾害发生和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其次总结原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将矿山实际特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制定合适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