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2 16:25:29

合同管理要求

合同管理要求篇(1)

包括桥梁工程在内,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根据合同来进行。而合同管理不但是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文件,还是保障双方利益的文件。工程合同一旦签订,施工企业的工程计划和各项指标都必须严格规范在合同的条款中。而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管理范围上都不同于其他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因为它本身条款多、内容广的特点,所以,如何有效做好合同管理是我们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为了保障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长、程序复杂、质量要求高、投资大等特点,施工合同管理是一项对专业化要求相当高的工作,必须要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完成。企业领导必须重视起来,把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不但要对合同有充分认识,还要会分析合同,解释条款和内容,使施工人员对合同整体概况和要求、目标有深刻理解。还要把合同管理的工作进行分解,把每部分落实到个人,不但能够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说明,还要承担责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才能使管理人员顺利执行,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

2时刻对合同进行跟踪管理。要想合理、有效地执行合同管理工作,不仅要在施工前对合同做好分析,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合同进行及时的跟踪管理,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作了解,得到工程实施状况的准确信息。进而分析与合同中要求的条款是否存在差异,比如质量不达标,工期延长,成本超出预算等等,及时跟踪,才能更快地发现问题并做好修正。并且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准确作出分析和评价,及时向领导报告合同履行状况。

合同管理要求篇(2)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市场正向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加上劳动法的出台,劳动合同管理逐步完善,这也对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要尽快把劳动合同管理作为切入点解决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从而更好地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劳动合同管理概述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书面证明,劳动合同一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管理就是企业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相关规定,依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对劳动合同及时的变更、续签和终止等管理的过程,劳动合同的管理包含合同的制定、续订、变更和续订等基本内容。有效地减轻企业的用工风险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重要的两个方面。

三、劳动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呈现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管理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的逐渐规范和劳动者对维权意识的觉醒,企业和劳动者间的劳动分歧不断增加,比如一些企业和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还有的劳动合同过期但是没有延续签订等等,这些问题由于企业对劳动关系的疏忽给企业带来许多的劳动争议,这也给不注重劳动合同管理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二)劳动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不规范、不健全,这种不规范、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组织和制度两个方面。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不重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岗位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企业这样做导致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不规范、职责不清,劳动合同的管理在各个部门出现相互推脱的事情常常发生。在制度上,一些企业没有专门对劳动合同管理制定完善的制度,这导致了企业对劳动合同在管理上处于无序的状态。

(三)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

企业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专业性人员的缺乏,这是很多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劳动合同管理不是技术很高的工作,所以,企业在人员的招聘和对人员的配置方面没有考虑岗位的要求,这是导致大部分企业缺乏专业性人才的主要问题。很多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劳动合同管理专业知识,导致了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处于粗放的管理阶段,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非常小。

四、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的对策

劳动合同的管理对企业非常重要,必须要及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重视劳动合同的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劳动合同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面对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合同认识不是很高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视。

(二)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来促进劳动合同的管理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第一,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中包括对住宿和温饱的需求,当这类需求满足之后才会考虑其他的需求。随着目前物价的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求职者的薪酬待遇也应该有所提高。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低从而对求职者的就业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注重求职者的诉求,在提高工资水平和增强对求职者吸引力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关心职工的吃、住和行等问题,提供给职工一些福利待遇,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劳动合同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

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影响着各个环节和内容,这就需要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影响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组织方面。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劳动合同管理小组,要注重对小组成员的选拔,小组成员要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担任,小组成员要对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负全责,这样可以保证劳动合同管理的责任落实好。第二,制度方面,劳动合同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要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完善的制度下有序运转,从而避免了认为原因造成的差错。

(四)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一问题,企业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对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点培训,保证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对相关问题了如指掌,从而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能够更好地工作。

五、总结

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企业要给予劳动合同管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企业要在人才配备和管理体系两个方面,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成为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促进因素。

合同管理要求篇(3)

一、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商业交往的技术语言和贸易往来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在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必须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也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新兴产业对于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其标准化发展自然更不能落后于传统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标准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但是,目前,我国标准总体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术标准缺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节约标准滞后等因素,而合同能源管理又必须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一些现有的标准和规定明显落后创新的技术,都无疑对于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而言是无法适应的。

目前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还面临着诚信问题,用能单位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合同后,一些用能单位只希望节能服务公司为其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却不愿意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分享节能效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真正做到了节能服务目标,权益却得不到保证。一旦起纠葛,有许多双边甚至多边的测算问题便成了关键,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在合同中承诺的节能效果的确认、项目执行前的基础能耗值和项目执行后的实际节能值、实际节约的经费是否达到预期值、项目执行期间双方的风险责任定位、某些影响因素的责任确定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据说话。要解决诚信问题,必须有技术标准的支持。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和较落后的实际状况,要使合同能源管理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贸易安全中的重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为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标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前瞻性。

二、建立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技术等标准

1.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

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具有标准化法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互换配合要求;

(六)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下同)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下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有用能状况诊断、能源效率分析、能源效率审计、管理节能量检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改造、监理、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设备保养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等。而将这些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与《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所要求制定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基本上都被包含于《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所要求制定标准的范围内。健全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不仅是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关标准法律规定的要求。

按照标准化对象并根据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内容,需健全的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第一大类,技术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设备能耗计算标准、综合能耗计算标准、单位产品产量能耗标准、节能量计算标准、能源计量器具标准、节能监测标准、能源审计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第二大类,管理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第三大类,工作标准就是对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在这三大类标准中又以技术标准为重中之重。

2.完善改进现已有的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标准

根据现有的标准来看,应建立健全完整的、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企业节能效果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到目前为止,有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标准共有二个。其中一个是2010年2月8日,2010年2月23日实施的河北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合同能源管理》(DB13/T 1189-2010),在该标准中主要是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却并没有涉及“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内容。另一个则是最近,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由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 24915-2010 )于 2010 年 8 月 9 日,2011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应该讲该标准的制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机制实现节能降耗具有指导意义;对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有关激励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还是过于抽象、笼统,尤其是技术标准方面,可操作性不够强。《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虽含有“技术要求”,但却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的内容,只是确定用能状况诊断可参照GB/T17166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及相关标准;能耗基准和项目节能量可参照GB/T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及相关标准。但从上二个标准的使用目的和指导意义上看,上二个标准是针对单项设备、单项能源管理手段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企业节能效果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却往往涉及综合能源管理手段,这远远还不能满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后才能适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要求。

另目前还有一个关于计量器具的标准就是国标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它是GB/T17167―1977《企业能源计量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修订版,虽然它已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适用范围由企业拓展至全社会(不含个人或家庭)的用能单位。但在该标准中强制性条款主要的有当能源消耗量大于限定值时用能单位必须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且此时有关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度等级的要求是强制性的。但要让相关计量器具的标准具有节能效果评估效能,适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求的话,则也还要对其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合同能源管理涉及的部分标准应提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合同管理要求篇(4)

1.整合管理体系的原则

(1)管理对象相同,管理要求基本一致的内容可以进行文件的合并。 如文件控制、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预防和纠正措施等,三个标准条款的控制对象及要求基本一致,按此原则,文件都可以合并。

(2)整合后的管理要求应覆盖三个标准要求的内容,就高不就低,以三个标准中的最高要求为准。如GB/T24001、GB/T28001标准对管理体系文件没有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而GB/T19001中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按照本条原则就要求变只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综合管理手册。其他如“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设备管理”和计量要求,三个标准要求均有差别,按最高要求编制控制程序文件。

(3)整合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就有可操作性。当在同一级别的文件中不能完全描述其全部具体要求时,应考虑引用下一层次文件进行描述的方式,使之条理清楚,可操作性强。

(4)体系整合应有利于减少文件数量,便于文件使用;有利于同一活动的策划、运行与监视测量,实现资源共享。

(5)在进行管理体系整合策划时,要从机构设置、定编定岗、资源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控制、监视测量等方面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有机整合。

2.整合管理体系的方法

2.1分析整合的内容

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整合时,可以按照5W1H对两个标准中具有对应关系的活动要求进行分析。

(1)三个标准要求同一方面的事都可由同一人来做的可整合。如两个标准都要求设立“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整合后的管理体系,可以只设立一个管理者代表,统一负责体系整合、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要求管理者代表具有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能力。

(2)原来几个不同部门作相同的事,就可以合并由一个部门来做。

2.2文件整合的方法

综合管理体系的特点是: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完全融合在一本《管理手册》;三个体系共有的程序和分别专有的程序;将三个体系要求融合在一起的操作文件。整合管理体系中各管理体系的有机的结合不是指多种管理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才会发挥一体化的整体效益和效率。这种有机结合的原则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策划和编写体系文件时应得到充分考虑。

2.2.1《管理手册》的整合

《管理手册》的章节一般顺应GB/T19001标准章节号,各章节充分描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三大体系标准的4.1条款相似,但要分别描述各自体系覆盖的范围。GB/T和 GB/T28001中的4.2、4.3条款与GB/T19001第五章合写。GB/T24001\GB/T28001中的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条款与GB/T19001第七章“产品实现的策划”合写,GB/T24001\GB/T28001中的4.5“监视和测量”与GB/T19001第八章”测量、分析和改进”合写。总之,统一章节中应充分描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方面的所有要求,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小条款。

2.2.2《程序文件》的整合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均涉及: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纠正与预防措施、培训意识和能力、日常检查机制等。这些过程涉及到三个标准的要求基本相同,可以实现完全整合。对于具有独立性的管理活动可以单独写。

2.2.3作业文件的整合

“过程方法”是GB/T19001,GB/T24001\GB/T28001三个标准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建立和整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产品实现和提供过程几乎都涉及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应对每一个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体系的要求加以整合。结合公司的实际,在相应的体系文件中统一做出规定,在体系运行中按一体化的要求来实施。

3.整合管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3.1确保整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3.1.1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组织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依靠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建立、保持、完善整合的体系。

3.1.2合理配备资源

综合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才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比如虽然三个体系标准没有强制要求企业的绩效达到多高程度,但是要求企业通过体系运行,不断改进自身的绩效,以满足社会和相关方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人力、环保和安全设备设施。

3.1.3认真做好各种运行记录

记录是证实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的客观证据,同时也是实施体系改进的依据。

3.1.4管理部门应具有强有力的管控和指挥能力

一个高度整合的综合管理体系,如果管理部门资源不足、能力不强、权威性不高、信息系统不畅,不仅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反而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率降低。

3.2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永恒的主题,没有持续改进机制的管理体系是没有生命力的。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管理体系过程的机会,以实现组织所设定的目标。改进措施包括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及重大的改进活动。

3.2.1定期或适时评审和调整组织管理方针

3.2.2建立日常检查机制

在三个体系的整合中,检查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监察对象包括产品、过程、体系及质量等。检查记录可以统一。

3.2.3定期组织内部审核

三个体系的审核方法是相同的,例如:询问和交谈,查阅文件与记录,现场观察,必要的测量测试等。三个体系的审核也有不同之处,通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对发现的不符合的要求按就近的原则找出违反的标准对应条款,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则要求对发现的不符合按追溯目标的思路和方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后,再开出与其原因对应的标准条款。对三个体系的不符合报告分别编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符合报告可以合写。

合同管理要求篇(5)

关键词:

合同管理;经济管理;重要性

合同是企业从事或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及对外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合同的履行帮助企业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该项活动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始终,影响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企业合同管理要求从合同订立、履行、解除及终止等环节加强控制,并应用合理的手段或方法实施管理。因此为了帮助企业在当前的环境中长久生存,要求企业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并完善制度,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概述

(一)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表示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从合同修改、审批等多方面实现管理控制的操作,一般采用审核与监管方法操作。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全面且实时的管理过程,只有企业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并确保合同各流程的顺利执行,进而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帮助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二)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一,合同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从合同组成上分析,主要由转移物所有权合同;转移标的物用益权的融资租赁合同、信用合同;提供服务的委托合同、保管合同;转移智慧成果的技术合同;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等组成。因此合同涵盖了企业各项经济往来,涉及各个部门人员。因此合同管理对企业各项生产及经营具有重大影响,为了维持企业的发展,必须构建合同管理体制,提高合同管理力度。第二,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首先,合同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可以从合同洽谈、拟定、履行等过程中实现经济利益,同时合同的落实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某公司进行的合同管理实践来看,该公司已经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完善了合同管理制度,并坚持了依法签约及依法履行等原则,在长期发展中不仅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帮助企业树立了品牌形象,目前该公司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其次,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如何诚实守信的履行合同条款,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并促进双方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控制企业成本的保障措施;最后,深入落实合同条款,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减少违约行为造成的赔偿损失,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履行合同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适当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表示签订合作的企业,根据合同规定所质量的质量、数量及标的等确定地点及期限的方式,要求采用合理的方式全面履行义务。第二,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表示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协调完成并履行合同义务所遵循的原则。合同是双方所开展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合同双方协作配合,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进而实现合同目的。第三,经济合理原则。经济合理表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尽量以最低成本得到最佳效益,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社会运行中,一般均由追求利益的最大交易主体作为利益主体。因此如何应用较少成本完成交易已经成为合同双方当前研究的核心内容。第四,情事变更原则。情事变更表示合同签订后所出现的不可预见情况,简而言之,考虑到影响及社会整体态势或布局态势变化的需求,未能考虑原始法律行为成立要求,进而为合同基础及环境情事所做出的修正,可以将其看作合同成立后环境及合同基础所发生的异常变动。

二、分析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前期工作不完善

从企业合同管理现状来看,受企业领导人员思想意识及签订责任人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签订前为开展准备工作,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资质、信誉度、企业运转情况、资金及内控的情况,如果在此种情况下签订合同,就会增加企业风险,进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合同签订严谨性不强

合同签订是一项较重要的事项,但是受责任人自身水平、经验等因素影响,导致合同签订中未能及时审查。此种情况下,个别企业就会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表述合同,或者书写的合同文本内容较长,设置了较多的数字陷阱,如果不能咬文嚼字、反复研究,一旦签订合同就必须按照合同履行内容,让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例如,定金与订金虽然两个词仅差一个字,但所具有的法律效应差异较显著。定金延迟交付不构成违约行为,但订金延迟属于违约行为。除此之外,签订合同时还容易出现违约责任方遗漏问题。有的合同大篇幅内容讲解好处,但提出的违约较少,一旦出现违约情况,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条款进行处理,进而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审验合同条款时,必须认真对待,避免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

(三)企业未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不仅要从内容与手段上管理,还要加强企业各部门合作,要求保管好每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保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履行合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战略及方法。但是由于企业内部人员认识不足,还未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缺少过程监督,严重时将出现诉讼失败案例。个别企业虽然构建了合同管理体系,但是体系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管理作用,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四)法律意识较薄弱很多企业进行合同管理时出于情面等多方面原因考虑,习惯应用“君子协议”,认为合同签订上过于纠结容易影响双方的感情,因此出现了口头协议、未盖章协议等及无合同协议等“合同”,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不能发挥合同的作用,进而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场面。合同是保证企业双方利益的重要文献,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要求签订合同时必须按照法律程序操作,规范书写标准及盖章位置,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及义务,避免合同内容不完善影响双方的利益,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促进合同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思想重视,开展员工培训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合同管理的作用,此种原因与企业领导及管理层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密切联系,为了保证合同质量,要求企业领导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合同管理人员召开会议,让合同管理人员认识到合同管理的作用,然后结合企业特点制定自上而下的奖惩制度,让企业每位员工均能正确认识合同管理的作用,减少不良问题的发生。此外,还要针对性的给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引导员工学习并掌握合同管理的方法,并注意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可以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薪资中,激发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并提高合同管理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企业开展合同管理时必须要充分发挥自我的权利,并保护好自身利益,掌握主动权。简而言之,企业首先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合同管理体系,并完善制度积极章程,规范企业合同签订各个步骤,保证各步骤都有章可循。实际管理中企业可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并要求该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做好联系,主要从合同协商、签订、审批、履行等各方面操作,处理好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细节与纠纷问题,并将其列入实际管理工作中。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合同透明化签订、规范合同签订步骤的重要举措,监督了合同各部门工作,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并实现了合同签订整体控制,减少了企业经济损失,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中国是一个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国家,国内很多企业还未认识到合同管理及索赔的重要性,此种问题从侧面也反映了法律意识薄弱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及时解决此种问题,首先,要求企业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并配备专业的律师团队,企业并不需要掌握合同管理中的各项法律,但是必须具备在法律条件下的执行意识,而且当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后,必须使用法律武器捍卫,并及时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其次企业必须具备基础的合同尝试,如合同格式、行文要求、签章要求、签订份数、有效时间及权利义务等。同时在合同正式生效前,要求将合同文本交给企业法律顾问开展最终审核,保证企业权益不受损害。

(四)及时处理好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合同管理体系是控制并保证合同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此开展合同管理时,要求企业管理层首先要给予合同管理重视,并认真商讨对策,如果合同双方采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必须在短期内解决,避免出现更大的法律纠纷问题。实际操作中如果因管理不当导致合同出现了法律纠纷,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协商、诉讼及仲裁等方式解决,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在问题解决后积极分析并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界定错误与责任,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再次出现此种问题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合同管理是企业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还可以帮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本文主要对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解决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高合同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文亮.浅谈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民营科技.2014(4).

[2]陈秋兰、王传庆.关于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策略.山东煤炭科技.2015(6).

[3]锦亮.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3).

[4]林小娟.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财经界.2014(5).

[5]程民选、王罡.关于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理论探讨.当代经济研究.2014(6).

合同管理要求篇(6)

1公路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合同管理主要内容分析

1.1工程变更

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即监理审查以及批准后正式下达命令对工程进行变更,改变合同中的文件内容、项目形式以及工程数量和施工质量要求等,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工程变更不可预测性较强,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工期、成本等产生影响,而且与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在工程项目变更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和要求执行相关工作。一般而言,工程变更由监理人员、业主以及承包商提出,若想确保变更内容生效,则需得到监理人员的审核批准。在此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对实际情况全面把控,确定工程变更的可行性,然后向业主申请,后者议后再执行。如果承包商要求变更,则监理人员需对其严格审查,并且报业主同意,然后再正式进行办理。业主变更要求提出以后,监理人员应当根据合同要求执行变更工作,并且办理手续。由于变更工程会对施工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监理人员应当与承包商以及业主协商,各方同意后方可变更成本。

1.2延期工程

所谓工程延期,实际上就是指在公路工程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因非承包商原因而造成的经监理人员批准的延长工期,其中不包含承包商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之所以会造成工期延误,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额外的工作以及业主原因所致的延误,并非承包商的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在此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在确认下述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受理工期延误问题。第一,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工程项目难以按期完成;第二,延期后工程项目承包商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理人员提交了申请;第三,承包商承诺根据合同内容向工程项目监理提交资料,并且根据其要求随时提供证明材料;第四,延期终止后工程项目承包商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理提交申请。

1.3索赔与争端仲裁

监理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费用索赔,即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非承包商原因所致的费用增加或者损失,根据合同内容和要求,承包商依法向业主索要额外费用的一种方式。工程项目监理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对费用索赔问题进行处理时,分两步进行,一是查证索赔原因,二是对索赔费用进行核实。在收到索赔申请时,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判断其是否满足合同要求,然后将承包商的记录以及账目等与监理人员进行核对,对损失原因予以明确。监理人员经过查证,并且索赔理由合法合理,此时需对其核实计算。对于发生的争端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承包商、业主均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向工程监理提交争端问题以及相关事宜,然后将副本交给对方。监理在收到通知后依据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争端事宜予以全面调查和取证,然后作出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与承包商。监理发出通知以后,业主与承包商未在合同期限范围内仲裁,则此时可根据监理决定处理争端事宜。如果合同的一方要求仲裁,则监理人员应当在合同期限范围之内友好调解,督促业主以及承包商依法遵守合同规范和要求,而且依法执行监理的决定。

1.4违约以及工程分包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违约具有多方面性,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比如承包商、业主等都可能是造成违约的原因。对此监理应当分清事件的原委,并且及时进行有效的调解,妥善解决好违约事件,以免再次发生。在工程项目建设合同中,对于合理分包而言,仅占30%左右,监理应当明确掌握这一情况,切忌放松对分包人的监管。

2加强公路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基于外部环境的公路工程监理合同管控措施

第一,增强监理合同管控约束力。针对现阶段公路工程项目监理合同管控现状,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同时还要细化实施措施,以免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实践中,为了确保施工活动能够有法可依,完善公路监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同时,还应当进一步规范法律的范围,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通过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机制,才能对合同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二,完善合同文本范式,选择多种类型的合同模式。合同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投资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进度把控的根本,目前,在国外建设领域已实行了专业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文件,比如新加坡推行的NSC以及英国实施的ICE模式等。从实践来看,合同管理工作的效力,直接关系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基于此,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的合同文本,综合考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特点以及行内管理经验,优选适合的文本。就合同模式而言,近年来常见的承包模式主要是EPC,其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建设于一体,有利于参建单位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事实上,拟建公路工程项目不同,所选择的工程合同管理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践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有效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

2.2基于从内部环境的公路工程监理合同管理措施

合同管理要求篇(7)

(一)合同不充分

在合同调查上没有融入“创新、协调”要求,合同主管部门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将对方基本情况及产品情况了解清楚;有的商业运管企业即使进行了调查,也是“蜻蜓点水”,不深入、细致,特别是缺少相关数据的支持,缺少说服力,而且没有将调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即合同调查报告,造成合同调查工作不够扎实,进而会给正式签订合同工作带来风险。

(二)合同签署不规范

在签署合同过程中,企业没有适应经济新常态对合同管理的要求。一是业务合同没有标准文本,直接照抄其他业务的合同文本,而没有将所需要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进行推敲和研究后,再转化为合同内容。二是没有结合实际拟制合同内容,将其他合同电子版“改头换面”后,就完成了合同拟制,这给合同执行容易造成纠纷埋下了隐患。三是没有将签订完的合同进行统一编号,给合同正规化管理带来了不便。四是在合同签订时,只加盖企业公章,而没有加盖合同专用章,并且企业法人或人没有签字。五是在合同谈判或草签合同时,由指定的人全权代表法人负责,却没有出具企业法人签署的“委托授权证明书”。

(三)合同执行力弱

在执行合同中,一是签订合同后,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按照合同内容要求,将合同明确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并明确完成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员、目标任务,以利于扎实推进合同有效落实和考核验收。二是分管领导没有全力抓好合同的落实工作,致使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没有在约定时间节点之内完成。三是合同主管部门没有定期组织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经营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变化,主管部门对需要变更的合同内容,仅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了协商确认,而没有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这样容易在事后出现争端时苦于没有文字依据而陷于被动。

(四)合同验收不规范

在合同验收中,企业按照经济新常态的有关要求落实还不够到位。一是较为复杂的合同在验收时没有组成验收小组,合同验收人员组成不齐全,给高质量完成合同验收带来隐患。二是合同验收时走形式,没有对照标准严格核查,甚至没有形成正式的合同验收文件,有的虽然形成了验收文件但不完整。

(五)合同责任追究不落实

在合同的条款中,基本上都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具体要求,而在实际中,追究责任的创新办法还不多。有的企业对在合同中失职造成损失的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造成合同管理工作有失公平,给企业持续经营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六)合同监督不到位

企业没有将经济新常态有关“创新”要求融进监督检查中。一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合同管理工作检查不够,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指导。二是合同主管部门没有定期对所签订的合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纠正问题,致使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有企业一旦合同签订之后便束之高阁,使合同无法实现全过程管理。

(七)合同台账管理不规范

在合同台账管理中,企业创新管理办法不多,停留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一是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合同台账,但对于合同签订、合同执行情况、付款情况等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没有发挥合同台账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合同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仍停留在纸质管理上,给合同查询、更新、保管带来不便。

(八)合同管理意识淡漠

企业合同管理意识不强。一是领导层认为只要合同不出现大的方向性问题,由主管部门全面管理即可,就放松了在企业战略上的管理。二是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合同签订有领导层逐级把关,只要合同主要方面不出问题,至于合同样式、合同有无法人签字并不重要。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即使建立但执行也不严格,缺乏合同管理失控责任追究制度,进而就难以进行有效约束。

二、中小企业合同管理对策

(一)提高合同管理意识

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本质要求,在企业合同管理中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为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全体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要始终将合同管理工作作为本职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充分认识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合同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正规有序,才能为企业持续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合同调查过程

企业在准备对有关经营项目签订合同时,必须做好合同调查工作,目的是将对方有关经营项目情况了解清楚,做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将创新、协调发展等要求融入其中,规范合同调查过程。一是成立合同调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合同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参加,明确分工、时间节点、具体要求,具体由合同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二是要准备充足,在实施合同调查之前,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搜集齐全拟签订合同项目有关的资料,并召开会议专门进行研究分析,准备好相关资料。三是加强合同调查,将合同调查“功课”做足,了解拟签订合同有关调查情况,将各种情况摸清楚、搞透彻,形成的调查报告要切实做到:情况明、分析透彻、建议合理,报企业管理层批准后实施。而需要注意的是,重点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对方单位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经营权、履约能力及其资信情况,应对被调查对象身份证件、营业执照、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原件进行审查,以确定证件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等,研判是否具备合同履行能力。三是与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开户银行、税务机关等进行沟通,掌握其生产经营、信誉、履行合同能力。四是争取获得调查对象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信息,分析其获利能力、偿债和运营能力,研判信用情况。

(三)管理合同签署过程

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经济新常态的创新、协调等要求,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一是合同谈判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关键点:首先,制定谈判策略,熟悉谈判对象的基本情况,并认真研究行业监管、国家政策、同类产品价格等与谈判有关的信息;其次,要突出合同核心内容和关键细节,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和标准,合同价格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执行合同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办法以及合同变更、解除的条件等;再次,要集智攻关,对于技术复杂的合同,要组织有关技术、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员参加,发挥集体智慧,及时总结经验,确定谈判策略;最后,要全程记录,对合同谈判中重要事项、谈判的主要意见,进行记录并归档。二是合同审核中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首先,要对合同文本的合法、经济、可行、严密性进行重点审核;其次,实施联审会签,对重大合同文本,主管部门会同财务、法律以及其他部门进行联审会签,分别把好各自的关口,形成统一准确无误的合同;最后,对审核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采用审核意见,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三是合同签署中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首先,按照规定签署合同,由企业法人或其授权的人签名并加盖印章,其中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出具“授权委托证明书”。如果企业法人不能全程参加合同的起草、谈判会商等工作时,应该指定一名人全权负责合同的签订工作,并向对方出具“授权委托证明书”,即企业法人将合同签订全部授权人负责,当遇到重要事项时人及时向法人请示汇报,以决定合同是否按时签订;最后,按照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其中合同编号、审批及企业法人或人签署后,再加盖合同专用章,为有效防止合同被篡改,要采取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使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等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要规范合同文本,对拟签订的合同,如果有标准文本的,要按照标准文本草拟;如果没有标准文本的,以相近业务合同草拟,对有关文字要仔细推敲,使得合同文本逻辑严密,必要时聘请律师审查把关。

(四)严格执行签署合同

在执行合同中,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将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协调落实好,才能确保将合同落实到位。一是合同生效后,按照分工分别抓好合同的落实工作。合同主管部门要依据合同内容,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部门责任、完成时间节点、责任人、具体措施。而对于大项以及较为复杂的合同,企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召集会议研究落实合同执行情况,以推动合同项目任务按时完成。二是合同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合同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有关部门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汇报,重点研究在合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推动合同按时执行。三是严密组织合同验收,签订合同以完成有关经营任务,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节点和标准对合同标的进行验收,特别是专业性较强且复杂的合同,要组成合同验收小组,吸收有关部门、财务部门、法律部门参加,逐条、逐项进行核验,只有达到规定要求的才能准予通过验收,并形成双方签字的验收文件。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不予通过,达到标准后再组织验收,提高合同执行质量。财务部门在审核合同付款时,要将正式验收文件作为必备条件,缺少验收文件则不能付款。四是合同执行中因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合同的顺利执行,双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变更。要按照规定要求合同双方进行协商变更,具体由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拟制变更条款的具体内容,按照签署合同的程序和权限办理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而杜绝以“口头”或非正式的手续确定变更合同条款内容。

(五)规范合同登记管理

在合同登记管理上,必须坚持创新的原则,才能为规范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对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研制合同管理软件,方便合同保管、查询、利用,主要模块包括:录入(扫描)、合同原件、合同执行、付款情况、合同验收。应对合同管理实行“二维码”管理,即每个正式合同生成“二维码”,直接打印在合同首页右上角。进入合同管理系统,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合同的查询、检索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实现,同时也便于存档管理。主管部门定期将合同管理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合同执行完毕后及时办理销号以及归档手续。二是为了防止或尽早发现合同文本的丢失以及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所需,合同签订后主管部门要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其号码由合同主管部门确定,填在合同首页的右上角。三是加强合同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泄露合同中的商业机密。

(六)加强合同管理基础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断加大合同管理基础建设力度,将创新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位。一是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为规范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国家合同管理法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研究出台企业合同管理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应包括:职责和权限,合同调查、合同准备、合同草签、合同执行、合同保管归档。同时,还应该明确合同签订的流程和有关管理标准,以便于增强合同管理的实际操作性。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合同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应学习管理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合同管理能力,胜任合同管理岗位。

(七)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将创新、协调等要求落实到责任追究中,才能取得实效。对于有关领导、管理人员在合同管理中的失职行为,按照规定要求应追究其管理责任,从而确保合同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允,不断营造良好的合同管理氛围。要形成良性的责任导向,避免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并以此作为合同管理人员薪酬和职务调整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加强监督检查

将经济新常态的有关创新等要求融入其中,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出成效。一是企业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不定期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二是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合同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并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搞好“传帮带”,对好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好的要进行经济处罚,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要求篇(8)

核电站包括材料、化学、机械、电子及其核物理等领域,是一个集现代高技术凝聚的企业,它的合同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的有效管理。

一、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概述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企业会从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合同管理标准,包括建立程序化合同管理体系,形成规范化合同程序、模式、内容及措施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在进行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首先,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要具有合法性,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法令,这是最基础的特点。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合同标准,把推荐性和强制性特点,完美有效的结合起来。制定企业合同标准时,在管理程序与职责内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合同签订者、合同类型,在不违背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的对合同标准做出一些改变,体现合同的实用性原则。

最后,作为企业而存在那就离不开利益一说,在所有原则都遵循的情况下,会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换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这也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利益兼顾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核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

(一)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体系

(1)合同管理指导原则。合同管理指导原则是指按照《合同与采购手册》的内容规定及其包含的管理程序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一种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合同管理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选择信誉度高,财力物力雄厚的承包商进行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充分考虑我国核电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的现状,努力的建立多元成熟化的核电市场。经济与效率是合同签订的基础要求,因此合同的形成一般都采用既经济又有效率的办法来尽全力满足所需产品的质量要求,还要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按照核电站自身的技术性,采用适合的先进技术,防止一味的追求高、尖、精技术要求。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利于通过各方来共同制衡防范风险,减少贪污犯罪出现的几率。例如中核集团下的某核电站,在企业合同管理上,就利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协作,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效,降低了的出现,是反腐保廉、公正、公平、通力协作成功的代表。

(2)合同的组织设计。核电站依照合同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各个不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体系。包括按照合同要求而提供服务或物质采购的立项申请部门(又称用户部门);统一对公司的某类资产或业务部门进行调度协调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同时对符合公司管理政策的一系列规定负有责任的商务部门;审查、监督承包商所供材料质量的质量保证部门;预控、编制核电企业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部门以及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部门等。

(3)合同的运作模式。企业合同管理的部门大都采用矩形式运作,不同的合同工作,选派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采购组进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自动解散回归原部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适当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与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确保企业的公正廉洁。

但是,矩形式的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在采购项目组中,容易增加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而忽略其的权力,也会滋生出责任心降低、双重指挥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完成的进度。在这个问题上,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权限与授权制度进行解决,分为3个不同层面的权限限制:由商务部门直接决定500-3000美元的采购案;3000-50000美元的采购,则需要有三家及其以上的询价措施,共同填写合同签订的推荐书,交由与之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在50000美元以上的,则需要商务部门、立项申请部门、预算控制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组成专项小组,进行合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在合同的批准上,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财务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如下图所示。

(二)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措施

核电站的合同标准化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因此核电站采用了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合同管理标准化进行了改进提高。

(1)定期对合同管理程序进行完善梳理。在核电企业合同管理下,要建立管理程序梳理制度,同时建立对合同管理问题的反馈渠道,定期对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梳理与总结,及时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增补或修订不适宜企业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程序,以确保合同管理程序的适用及有效性。

(2)制定企业合同的标准范本。核电企业所涉及领域广,签订的合同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业务的不同,要制定出不同标准的合同格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合同签订条款不一的问题,降低了合同签订的风险,提高了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3)形成标准的采购流程。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防止企业因为采购流程的不规范,或是采购人员能力不足使得采购出现偏差等,必须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化的采购程序。

三、结语

核电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核电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它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合理的合同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完成对核电企业的管理,获取更大程度上的效益。

合同管理要求篇(9)

0引言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优化控制、利润收益的提高以及经营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的合同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同双方的要约、承诺以及签约过程,而是与企业的法律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以及质量管理等职能部门密切相关的综合管理。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对合同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防范合同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确保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

1新时期强化合同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意义研究

(1)强化合同管理是规范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经济利益作为活动目标而建立的商品经济关系,这种基本关系的确立以及维系,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双方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能够约束具体经济活动的合同来执行。因此,合同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联系经济活动参与各方的枢纽,也是规范约束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

(2)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基础。合同的实质就是经济活动参与方作为独立的民事行为主体实现商品交换的形式,合同是经济活动参与方达成一致协议的法律约束文件。所以,合同管理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合同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经济交易纠纷的发生。

(3)合同管理是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也是遵循市场规则与顺应国际市场交易需求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若寻求长远发展,必须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合同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序正常开展。

2新时期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合同签订前期缺乏相应的调查分析与决策论证。部分企业在签订生产经营合同之前,未能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评估不足,导致合同签订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履约困难,出现合同纠纷。

(2)合同签订流程不规范。合同签订过程中法制观念淡薄、合同主体形式不当、合同文本不够规范、合同的规定不够清晰明确等现象在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中时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影响合同的法律约束效力,甚至有可能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3企业经营管理与合同管理优化模式研究

3.1合同签订前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准备工作

(1)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在合同签订之前,首先应该对市场行情进行充分的调查并作为签订合同的参考,只有充分明确市场情况,才能合理的决策,避免盲目生产,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对市场充分调查后,应该综合预测近期、中期以及远期内的市场需求状况,将调查结论与预测结果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参考依据。

(2)做好宣传。无论是针对产品还是服务,企业均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详细的对产品或者是服务的用途以及质量进行宣传,提高在同类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强化宣传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同样也是扩大合同关系的必要手段。

3.2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工作

(1)合同双方的洽谈。合同双方的洽谈,其实质就是参与签订合同双方的要约以及承诺过程。因此应该根据合同签订的主要涵盖内容,成立专门的合同谈判团队,明确合同中所有的技术条款要求以及商务条款要求,制定完善的谈判方案,并确认谈判结果作出完善的记录,作为合同文书制定的参考依据。

(2)对合同内容进行法律咨询,规范签订的合同文本的样式。在协商洽谈结束后,企业应该针对合同是否合法,是否有效,进行全面的法律咨询。借助法律咨询机构或者是交由熟悉法律政策要求的专业管理人员,对合同情况进行准确的判定。同时,在合同草稿经过双方的磋商修改后,建立合法、有效、规范、确定的合同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合同文本的明确清晰,避免因为合同条款的误读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3.3履约过程中的经营管理

(1)对合同进行分类登记,并做好履行合同的准备工作。在合同签订结束后,应该交由相关部门登记保管,并建立台账。同时,督促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按照合同要求,做好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准备、资金筹措等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2)合同的检查以及交付管理。在合同签订后,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对生产或者经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进度以及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合同的规定。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确保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同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标的的交付,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3.4合同的变更与终止管理

企业如果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必须确认双方合同的有效性,并在经过一致的协商洽谈后进行变更。必须保证变更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完成变更处理。当合同中规定的法律实施出现后,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终止。合同的终止应该严格按照合同法中的规定,依法按照相应的手续办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在确定合同终止前,必须对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全面完善的履约评估,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利。

结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要约以及承诺的过程,而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息息相关的管理科学。企业合同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以及技术质量等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若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强化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通过合同管理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要求篇(10)

摘要:传统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功能模块建设,并坚持正确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73-02

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本质就是一个“契约束”。企业由大量内部与外部的“契约”凝结而成。当然,科斯眼中的“契约”并不等同于“合同”,但不可否认,“契约”的主体构成部分属于企业中林林总总的“有形合同”,对外有各种交易合同,对内有劳动合同、保密合同等。因此,企业合同的管理水平,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或代表了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管理规范化、工作自动化、流程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实现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管控合同风险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合同管理往往停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尚未形成体系化、模块化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合同管理人员大多埋头于日常事务性、走流程的工作,使其难以摆脱现有事务性工作而向体系化、模块化管理层面升华,缺乏完整工作管理闭环,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2、合同定期评估失位,未形成合同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评估,尤其是对审批、履行等关键环节的评估相对薄弱,不利于合同管理工作的持续提升和闭环管理。

3、合同管理的价值未充分挖掘,对公司的运营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在公司运营中,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大量反映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数据信息,但其中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导致法律部门参与业务部门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更无法对公司运营管理起到有力支撑。

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满足日益加强的外部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包括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在内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要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体系。最近广东省国资委最新出台的《关于推动省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广东省属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也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明确要求。因此,建设合同管理平台,不仅是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更好地遵从外部监管要求的需要。

2、优化企业管理手段、提升管控水平的需要

合同是企业业务开展的一个关键载体,合同管理是支持企业集团进行管理和管控的重要手段和渠道。通过建设合同管理平台,可为企业的集团化管控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并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价值:①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要求、与内控制度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合同管理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②统一合同起草、修改、审批、签订、履行的业务流程,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有效控制合同风险;③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合同信息及执行情况,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3、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业务管理更加透明、便捷和及时,企业领导对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理念落实、战略执行和监督能力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也成了多数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水平提高同时也为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硬件支持,使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诸多需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落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提升的过程。

三、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应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需求来设置,但对大多数合同管理系统来说,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

合同准备:该模块重点解决合同起草效率不高、质量待提高等问题,重点就合同范本、批量合同、合同管理人员、起草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提升优化。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相对方管理、合同模版管理、合同审批流程管理等;

合同审批: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所涉及不同类型业务的特点和合同风险管理的需要,确定不同金额、不同类型的合同的审批流程,制定相应审批规则。完善合同签章及倒签管理规范等,提升合同审批效率,防范因合同审订疏漏引发的法律风险。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审批流程、合同倒签、合同签章管理等。

“合同履行”:合同履行主要对合同签订后的履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对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合同履行全过程动态管控机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管控;通过梳理合同变更、解除、作废及争议、违约等处理,提升合同履行异常处理的规范性,并可以实现合同履行计划管理、履行过程的跟踪监控、履行结果的反馈、付款审批关联等。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履行计划管理、合同更新管理、合同付款关联、合同相对方评价等。

“合同评估”:通过构建一套合同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合同管理水平的有效评价;并通过定期评估通报机制,推进合同管理评估显性化。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评估及报送体系。

“合同统计与查询”:合同信息是重要的经营管理信息,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合同的汇总及分类查询统计,可以根据固定的或定制化的要求,汇总生成各类涉及合同的信息图表,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提供帮助。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查询、合同统计。

四、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工作步骤

企业的合同管理不是孤立的管理体系,而应当作为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企业原有合同事务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的、高效的合同管理体系。

1、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梳理和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合同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础和依托,需要先行或同步进行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优化与构建,即:从管理的角度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梳理、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排查,按照流程的逻辑节点对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归类,形成新的处理流程规范、法务活动各岗位规范、标准法律文件范本等,构建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合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方案,将合同管理体系成果有效的融入法务管理平台系统,促进合同管理有效落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合同管理能力。

2、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开发过程主要是把前期梳理准备的成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表现出来。系统开发的工作主要包括需求调研、产品开发、内部测试及调整、初步验收、产品上线试运行、产品最终验收等环节。系统开发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需求也就是企业用户的想法尽可能的还原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如果出差较大偏差,导致系统最终成果不能提供设想的功能,不能给用户较好的体验,则意味系统开发的失败,这是我们需要在系统开发中尽量避免的。

3、系统落地实施

系统开发完毕,并不意味着系统建设的结束,将已完成的系统经过宣贯、培训,落实到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才是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系统的落地实施,一般需要经过用户试用、培训、发文要求等环节,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将系统强制推广应用,是系统落地实施最重要,也是必须的一个环节。系统落地实施后,还要根据运用情况,及时修补、适时升级。

合同管理要求篇(11)

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和追求卓越的建设目标,呼唤着施工总承包乃至更完整的承包模式出现,尽管国内外建设任务从委托要求的不同形式上可分为施工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等具有各自特点的内涵和形态,但建筑施工行业在市场上最多接触、最为常见、最需重视的还属施工总承包形式。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合同在管理上不仅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还必须具有对所有合同范围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筹划过程。在发包人与承包人以及分包人的相互管理活动之间,总承包合同在合同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和履行各方权力义务的中心作用,充分反映了一个建设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的责任连带关系。因此,承包合同的管理亟需强化。

1 合同管理对总承包的影响因素

合同结构和合同对应关系充分反映了合同管理对总承包管理具有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因素有:

(1)合同管理是总承包管理的主体内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总承包管理的核心工作。合同内容的变化、变更、解除将直接影响总承包管理的成效;

(2)合同管理内容包含了总承包管理合同活动中三大控制目标,二者目标利益具有一致性,合同管理目标利益的调整、补充对总承包也将产生目标内部结构的变化;

(3)施工总承包实施的基础建立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签订的有效合同上,没有合同的法律基础也就没有总承包管理活动的要素,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合同基础发生变化也将对总承包的工作基础产生实质性转变。

对总承包来说合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又具有双重性,分包单位履行分包合同义务的质量将直接或间接产生总承包单位的责任或连带责任。

2 承包合同管理的要求和实施重点

施工总承包是现实中最为常见有效的管理模式,与其相适应的合同关系及其要求都是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强调突出的问题。施工总承包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不合同管理看成一个系统,系统的集成则是实施的重点。

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是一个总系统,各分包合同管理是各个子系统,合同管理在步骤上涉及到要约、承诺、谈判、签订、实施、控制。结算等环节,每个环节有阶段要求,每个合同事件和工程活动均有具体要求,如工期、质量、费用等合同各方的责任义务。在实践过程中合同管理最主要是使建设工程按合同要求实施,为合同执行和控制确定依据。

(1)首先,要确定合同分析重点,弥补合同漏洞,解释合同争议,发现和预测、预防合同风险,可能索赔的依据条款,以及合同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2)其次,要明确合同交底重点,传递合同的主要内容、规定、管理程序,了解合同双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各种实施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使执行合同的行为充分满足业主要求,完成合同作出的每一项承诺;

(3)再次,要强调合同控制重点,承包方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必须对合同执行者履行合同的完整性进行跟踪和控制,跟踪对象主要围绕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工作数量和成本的增减、实施的偏差进行处理。

3 合同集成管理与工程项目总集成能力的提高

建设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不同承包模式下的要求客观上是一个集成管理的过程,而针对合同集成管理既是概念上的一个特指,又是实践操作中的必然行为。

(1)在建设工程承发包过程中,无论是发包人还是承包人,依靠合同集成管理是完成工程项目过程全过程建设必须采用一个基本方式。尽管集成内容广泛,可以为智慧、技术、人才的集成,也可以为各种资源和承包人及分包人能力的集成,但其表现形式都是依靠合同及对合同实施的有效管理。

(2)施工总承包形式下的工程项目总集成能力对承包单位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也充分证明,凡是集成内容完整、考虑周密、整体联动的,反映在工程建设上,其综合效果就好、社会效益就高。集成的主要内容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项目建设组织体的集成。即组成一个高效精干的管理团队,赋予重任及权力义务,以项目管理责任书形式确立承包关系。

②项目建设科技力量的集成。编制科技领先、技术先进、功能价值比合理的施工技术总体方案和各类分包方施工技术方案,理解设计意图、接受监理监督,制定备选方案和优化

③项目建设机械选型的集成。选择功能要求满足、横向及垂直运输到点、相互之间运载配合最佳、潜力发挥最大的配置方案。

④项目建设施工队伍的集成。把握和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从工程时点上规划各工种施工各阶段的劳动力峰谷需求和专业工程分包要求,以劳务作业分包合同和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形式确立施工分包合同关系。

⑤项目建设主体材料的集成。混凝土、钢筋、构件和用于各类设施措施的消耗都需要事前筹划制定最经济合理的采购合同委托加工合同、租赁合同。

⑥项目建设社会力量的集成。创造条件沟通社会各方力量,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抓住重点、抓住内容,来利用和开发社会整体力量,以动态集成视线工程目标。

4 合同模式的选择和集成应用

4.1 合同模式的选择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中,发包方和承包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更多地规避市场带来的风险,双方在选择合同模式时都较为慎重,从施工单位角度而言,选择原则是:

①满足总价合同的条件。a.拟建工程前期准备充分,工作扎实;设计工作详实,图纸正确和完整,达到深化要求;招标文件工程内容、规模和项目划分清晰。b.合同条件公平、合理,关键条款对等,对承包方不构成资金和潜在风险;c.投标时间相对充裕,使承包方有可能获得研究招标文件和相关资料的条件,有可能到拟建工程所在地实地勘察和收集市场信息,有可能优化施工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总价合同的采用在事实上的风险往往偏于承包方,而发包方相对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作为施工总承包方选择此种合同模式要权衡利弊,同时在分包工程时也可以应用此法来控制分包方,以获得比较可靠的分包工程效益。

②满足单价合同的条件(也称工程量清单合同)。a.拟建工程设计图纸详细,工程范围明确,图纸说明、技术规程清楚,工程量计算正确,不能用工程量计算的项目可以预计包干;b.工程结构形式大同小异,标准化和定型化涉及面多,工程量清单符合实际现状;c.双方共同选择采用了FIDIC合同条款,业主已准备委托工程师管理的项目。

一般而言,单价合同的采用较能为承发包双方及接受,单价风险由承包方承担,工程量风险由业主承担,结算是以实际工程量及相应的不便单价(或约定的不便单价增减幅度)进行计价付款,此类合同模式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单价组成和工程项目功能描述有一定把握。

4.2 合同模式的集成应用

X工程是一个集住宅、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小区。从空间体量与活动内容上形成区域性的生活及社交活动中心。工程范围为高层住宅、商业裙房、会所、地下超市、沿街商铺、地下二层停车库及相关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184822。

在施工总承包活动条件下进行项目集成化管理,共设计分包控制合同上百个,为了能搞好此项目,应用集成方法强化合同管理对控制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很有现实意义。对此,我们主要抓好三个阶段:

(1)合同签订全面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合同、技术条款、设计图和现场情况等集成施工方案、施工图,细化月、季度工程进度计划(包括人机物需求配套计划),分包商将被要求提供最优人员配置方案,自备材料和小型工具设备清单等,以确保满足总承包合同履行要求。

(2)合同进入施工阶段。核心任务是将分包商的施工活动纳入自己的运行体系,确保分包商合同规定的进度、质量、安全等要求进行施工并落实以下内容:

a.计划:分包合同和技术方案中都根据总承包合同、技术条款和现场情况来定义分包项目的总体计划,这个计划是整个工程总体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审定的月、季度计划,报送业主并严格遵照执行。为及时、准确地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各方现场人员将被要求作出日报、周报实行动态跟踪。

b.协调:协调工作在现场施工中被作为工程网络、交流沟通和解决矛盾的重要管理方式。最重要的便是周例会,议题是检查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下周计划、交流情况和解决问题。并对下阶段履行、权力义务进行组织协调。

c.指令:计划往往还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承包商确认的工程指令分包商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当然,分包商在执行指令后也可视情况向承包商提出索赔和变更,同时作为总承包商向分包商变更合同或追加合同结算的依据。

d.设备和材料供应:主要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应都会在周例会上被定义,但分包商的现场人员仍需报送材料设备计划到总承包部,待批准后具体执行或作出相应调整。涉及到的供应设备和材料的各个部门和专业分包商应有总承包方协调。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有专门的报表和专职人员做出记录。

(3)合同进入收尾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移交、验收和遗留问题,尤其是移交验收,双方的矛盾最突出,工作也最难做,所有的争议问题都浮出水面,所以总承包必须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是要尽力让分包商认识到最后努力的重要性和利益所在,二是在分包商不能有效执行指令时,坚决采取索赔、反扣等必要的合同手段,才能保证收尾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4.3 可供借鉴的经验

(1)严格的合同环境、强烈的合作意识和熟练的合同技巧,是总承包方有效实行其合同管理行为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反观上海的其他一些施工单位,有的还处于行政管理约束条件下,即便有了项目管理,也定了以菲迪克条款为蓝本的合同,但囿于体制和各方利益往往流于形式,还不能得到切实有效推行。

(2)注重计划。计划的执行在项目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项目管理的生命线,一旦制定,各方的行为的资源配置(人员、材料、设备)都依计划执行。“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计划执行不力都有可能造成进度迟滞、资源浪费等后果,而所有这些都是损失,都是得不到合同条款补偿的。

(3)有效控制。有了严格的合同保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成熟的变更控制系统、质量安全体系,总承包方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并实行有效的控制。这种有效控制保证了项目管理的令行禁止、集成有序,从而进一步保证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