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老师的基本素质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05

老师的基本素质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1)

一、核心素养及思维品质的内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

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恰好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向,这在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和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该课堂如何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胡波老师这一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富有逻辑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扫读、跳读、精读,但是胡老师的目的远不于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胡老师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1.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胡波老师剪出一个漂亮的“帧弊忠入课文。胡老师的剪纸引入方式自然巧妙且新颖,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随后的小视频又让学生更加了解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化。课堂结束时,胡老师总结,希望孩子们要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同时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红纸条贴在之前写关键词的红字条上,一个大写的醒目的“美”字,便在黑板上呈现了。最后,他还以一首押韵诗歌,让孩子们一起诵读,并配以背景轻音乐,倡导要做一个有心人。整堂课设计灵活,展现清晰,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胡老师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扫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核对答案环节,他问学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深度挖掘孩子的思路,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批判性思维。在精读第四段后,其中一组孩子们拿起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图片中间是一个可爱的中国泥人娃娃,周围以树状结构清晰地展示了本段的关键词。学生报告该组成果后,胡老师予以表扬,但他同时问孩子们:“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其余学生纷纷提出可行意见,比如可以多加一点颜色以及报告者应该更加自信一些。

这个环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动手

能力。

3.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文章一共有四段,第三段由胡老师引导孩子们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方式,围绕贴在黑板上剪纸“帧弊郑将本段的剪纸文化内容以树状结构铺陈在黑板上,看起来栩栩如生,清晰明了。在给孩子们示范了思维模式导图精读后,他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探究完成第四段的思维导图,孩子们热情积极地参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十分新颖,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并且富有创造力。

三、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1.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龚亚夫先生认为,“‘结构+功能’的教学路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学会设计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优良品格、行为规范等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会学生写句子,记叙就行,而是要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用英语进行

思维。

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思维品|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水平和批判思维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具备培养这两种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施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各学科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英语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动手能力等,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很有裨益。

3.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用前沿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胡老师学习剪纸,并在阅读教学中用到了前沿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效果也因此而锦上添花。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用精心的课堂设计,带给孩子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思维习惯等。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2)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3)

需要注意的是双师教师能力的评价,不能单纯的从他所持有的证书多少为依据,因为现代社会为了在找工作中有相对优势,靠应试学习方法考到地质矿产勘查职业资格正数的人也不在少数,职业学校在选定地质老师的时候,还要看其在学习地质矿产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参加的实习经验的多少,最好选用理论和实践都具备的老师担任地质矿产勘查课程,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授和培训,真正为社培养适合的人才。 

二、中职学校地质矿产勘查双师教师的能力要求 

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承担矿山日常生产地质技术工作、生产勘探、矿山找矿、矿产资源评价和管理工作, 获得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支持的专业人才, 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主要服务于矿山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说,需要掌握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及晶体光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 充分联系矿床学及矿相学、地质矿产勘查、找矿勘探、钻探技术、普通物探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资源评价与管理、地理信息与管理等管理方面的知识。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来达到, 综合职业能力一般由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构成。实践证明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及晶体光学、矿床学及矿相学、地质矿产勘查、找矿勘探、钻探技术。所以,地质矿产勘查专业的双师教师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承担其中四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 善于把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融合在一起, 并结合学生特点组织教学, 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所以,专业课教师应成为双师教师, 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在学中做,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能够准确地操作示范, 使学生在 做中学, 并能在 做中 对技能进行创新和改进。随着产学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 该专业的双师教师应能承担起为矿山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成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师。 

三、地质矿产勘查高素质双师教师的培养机制 

(一)建立与完善双师教师的培养方案 

建立双师教师的专业培养方案,是在学校层面通过建立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地质矿产勘查老师素质锻炼的制度保障。首先根据学校地质矿产勘查老师的实际专业背景做出教学规划,结合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地质老师的培养做出具体计划,是双师老师的基本前提。 

(二)制定双师教师的激励机制 

取得双师的教师资格, 需要比一般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鼓励职业学校的老师都能自主提高自身素质,为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需要学校建立对表现杰出者设立津贴激励制, 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教师。 

(三)依靠地矿行业优势,实行教师走出去战略 

地质矿产勘探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区域分布性,培养专业地质人才的学校通常都有对口的行业企业做人才接收。职业学校招聘的地质专业老师主要大多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理论知识扎实,但欠缺地质勘探的现场作业经验,实践教学常常难以胜任, 独立性教学能力较差。鉴于这种情况,职业学校可以联系对口的地矿行业作为依托,通过建立地质专业教师定期走出学校、进入作业现场跟队实践制度, 有计划的安排教师特别是理论功底扎实的青年教师走出去, 到地质企业挂职锻炼, 并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做起, 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四)聘请具有地质勘探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参与职业教学 

双师教师的核心特色就是要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地质勘探作业实践经验。职业学校立足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将地质勘探行业在企业里工作,地质勘探经验丰富的实践者聘请到职业学校,或直接作为职业老师聘用,或作为客座指导老师周期性的对地质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这种双参的模式可以提高职业学校地质矿产勘探师资队伍双师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如矿山企业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技术人才),经教师培训作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通过长期合作可成为双师教师。这样既可提高双师教师的比例, 优化整体结构,又可对在校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二是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具有工程系列中高级技术职称、在一线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或引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熟练、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技术骨干做专职教师, 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师范化培训, 提高其授课技巧, 并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 实现由工程人才向教师角色的转换。 

(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双师教师培训基地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4)

伴随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对于学校还是老师、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而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三个模块对“新课程改革”展开论述。

1 素质教育本质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从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转向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探索学生的天性,能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被有效的利用起来。这样看来,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有独立、特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体制下,这种素质化的发展很难完成。例如,现在每个班级大约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如果要求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正常的授课都没有办法进行;但是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授课,那么就会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忽略他们的发展天性。所以这是一个本质的冲突,在这个矛盾的实体中怎么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彻底的实施素质教育,而且这个过程会很困难。虽然在小学中没有升学考试,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学生还要面对中高考,这些考试是不能被取消的,只要有考试在,分数就没有办法被避免,而分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几乎没有办法消除。

2 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院校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小学都取消了升学考试,甚至是有的学校将平时进行的单元小测试也给取消了,唯一剩下检验学生成绩的只有期末考试。虽然取消了考试,学生们都很高兴,可以不同整天苦恼成绩提不上去,不同担心小学毕业生不入初中。应试教育不仅考的是学生,老师也在经历着各种考试。因为老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的,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像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而素质教育貌似减少了许多压力,但是老师和学生表现得并不轻松。学校时常开展素质公开课,组织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参加,这就要求教师做许多的硬性工作,公开课、听课记录、班主任工作记录等等,这些要求也是很繁琐的。最后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那么最后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2.2 学生对于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素质教育和相关制度的发行,教师要承担越来越多的风险。之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学生怕老师;而现在的关系却发展成为:“老师怕学生”。这种变化的成因是什么呢?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不能以任何形式体罚学生,而老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越来越放纵自己的学生,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办法约束和管教学生。现在的老师很“怕”学生,而老师就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那就不会对学生认真负责。像是一个案例:一位教小学六年级社会的女教师,因为平时表现的比较严厉,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公愤。在一次上课的过程中,一位同学不小心将钢笔水溅到老师身上,而别的同学见到这个场面,纷纷模仿,最终的结果是老师的衣服背后都是钢笔水的印记。在班主任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发现:此次事件的参与者都是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这么做的理由竟是:老师上课总是批评我们。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的溺爱,在学校里有教育制度的溺爱,老师不敢体罚,而现在连最基本的教育也不能做了。

2.3 小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课程与理论教学时有差距的,两者不能简单的统一。理论教学普遍缺少的是课程意识,只有较少数的人在研究课程,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实施,没有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反思,这样就不会有进步;第二,没有一种“教学觉醒”,教学知识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只是一味的重复,导致了刻板的教学方式。所有的缺陷都会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第三,中高考制度的存在让家长关注的只有学生的成绩。他们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态度好不好?”而教师在面对着家长急切的目光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他们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第四,教师没有一个先进的研究方法。地方财政、国家拨款以及学生数量的减少等情况都会减少年轻团队的加入。现在奋斗在前线的老师都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教师。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着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他们没有办法理解新的内涵,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难以向前发展的局面。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大教育改革的强度,才能为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虽然中考和高考这两种制度不能马上被改变,但是权利应该交给学校,进一步扩大高中以及大学的自主招生权。招收学生的标准不仅是成绩或是分数,要给素质和能力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5)

要想让中老年教师成为课改的弄潮儿,就必须转变其观念,坚定其信念。即为中老年教师提供再创新、再提高的空间与平台,提高中老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中老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课堂教学水平、教研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最终建立起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以深入推进新课改试验工作进程,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确定目标,丰富策略

1、铸师魂、强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激发中老年教师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2、鼓励自学与反思。

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新课程基本理念、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等。争做“学习型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自觉反思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完成对新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从观望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理念的刷新、观念的变革。以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推进中老年教师素养持续提升。开展“说—教—评—撰”一体的校内常态教研活动、校际交流活动,帮助中老年教师参与镇、县级优质课比武活动,定期出刊《校本教研论文》,展示教师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案例及评析、优秀教育故事、读书日记等。

3、不断强化校本培训,提高中老年教师业务能力。

最大限度地将中老年教师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从而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中老年教师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断挖掘中老年教师的潜能。

4、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不断提高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使中老年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开展新课改研究,不断提升中老年教师教科研水平。

把“做学者型教师,不做平庸教书匠”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三、搭建平台,提升素质

1、强化培训。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微机室、互联网的效能,以集体辅导和读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集体辅导(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分工辅导或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教师个人读书自学的形式开展培训。

2、研讨交流。

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认识和实践经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等,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观摩考察。

带着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观摩考察,向先进学校学习,向他人学习。并适时派出一些有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外出学习,以提高学校的培训质量。

4、集体备课、教学竞赛。

这两条途径是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的有效方式,激励中老年教师将理论学习所得转化到实践中来。集体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教学竞赛的重点在于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比武、课后反思、案例设计竞赛等活动。

5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搞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市、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为校本培训献策献力,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新教师的提高与成长。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必备的素质

1.1 教师的品德必须是高尚的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道德素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向导作用。它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教师必须爱学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成为教书育人的表率,才能把爱生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2)教师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来诱导学生。(3)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所有知识都毫不保留地、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只有以高尚的道德观教育学生,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1.2 教师的学识必须是广博的

作为教师,其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想得心应手地授业、解惑,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要求的拓展性知识,这有助于教师对所教学科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1.3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科研,把握教育教学动态,明确教育教学改革放向,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2 青年教师成长的理想要素

根据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我们汇集各方面的资料,把青年教师成长的理想要素分成两个方面:(1)个人要素:首先,青年教师的个人思想方面要具备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其次,青年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2)环境因素:学校是塑造青年教师的基地。首先,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如:学习教育法规,开展师德大讨论,净化教师思想,端正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与责任感。其次,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为教学骨干。再次,青年教师缺少处理师生关系的好方法,驾驭教材,处理教材转化教材的能力。学校应在这些方面给予帮助。如:给青年教师指定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做指导教师。最后,学校应给青年教师充分施展能力的舞台。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大胆任用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为“真金”。

3 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要素

个人素质方面:首先,个别青年教师人从思想深处并不喜欢这份清苦的工作。目前从事这份工作只是权益之计,存在考研、跳槽现象。其次,就专业素质来讲,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还是过硬的,也有新的教育理念,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他们缺少教学经验,缺少处理驾驭教材的技能,缺少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正确认识。在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中难以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再次,不少青年教师基本功差,如字体差、普通话不标准等,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课堂质量。最后,许多青年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缺少经验。表现在处理同事关系上,对老教师不够尊重,很难得到老教师的精心指点。在处理师生关系上缺少方法、技巧。过于随便,或严厉,导致师生关系比较僵硬。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从环境要素来看,目前许多学校都认识到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采取了许多方法。(1)狠抓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组织青年教师大练基本功:三笔一画一话、备课、制作教具及运用电教媒体服务教学等。(2)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3)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进修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会,交流会及观摩各种大赛。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4)组织青年拜师学艺,给青年教师指定辅导老师,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迅速上道。

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要素优劣参半。为了促成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我们分析了理想要素与现实要素的差距,我们认为:环境很重要,但个人努力是最关键的因素。

环境塑造人。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把教师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组织学习各种教育法规,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水平。使广大青年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之本在师德”。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人格;知识;能力

21世纪的到来,驱使着我们面对新世纪的教育将不断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曾有位教师这样说过:“如果他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没有资格去发展和培育别人。”新时代对教育的期望越高,就意味着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在新时代的我们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推进新时代需要创新的课堂呢?针对此问题此论文只要从几下几点展开论述:

1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

小学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人,是培养人才的启蒙老师,所以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是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为人师表才能教育学生,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1.1人格素养的形成因素:

人格就是个人特质,性格和个人气质等。形成人格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遗传的因素给予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更重要的环境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我们的人格发展是先由家庭因素所影响,家庭教育正确有方我们的人格就会完善,相反就会成为不完善的人格,所以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人格的塑造。其次便是学校的教育,好的学校也就是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要比差的学校教育的人的人格素质高的多。再次便是社会了,社会是绚丽多彩的,同时也拥有各种的诱惑,只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才能给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

1.2人格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主要表现在热爱学生,在教育中学生和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师生关系良好才会使得教学成果事半功倍。有位教师说过:“一位教师只爱教育,那么他也只是一位好老师;如果一位即热爱学生又热衷于教育事业,那么他将是一位出色完整的教师。”想必《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在我们的脑海中,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都是身为教师应该所具有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热爱学生的责任心,关系学生安全的爱心,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这些都体现出人格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1.3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语文老师的人格素养对于学生有着重要作用。俗话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如果教师对待学生没有同情心,那么孩子们也会变的没有同情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去对待,教孩子该怎样培养友情,学生都极其会模仿,学生会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所谓的为人师表。同时学生还会有向师性,就是学生希望老师引导自己学习,也希望老师能够重视自己,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我们要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

2新时代小学语文老师的知识素养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是以创新性为主导,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基础。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就必须了解足够多基础知识,并且融会贯通,不能是模棱两可,是是而非。首先我们要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完整体系,精通所有的专业知识系统理论,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再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我们要用创新性的思维去解决。为了更好的站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了能够在课堂上不断的创新,我们也必须时刻给自己补充知识积累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记忆,夯实基础是最重要的一步,认真的钻研教材,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给同学展现出来,把难题简单化,把教学轻松化。总之,个人认为新时代小学语文奇偶暗示的基础素养就是知识,就像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没有打好不用地震房子就会倒塌,这基础知识就是盖楼的地基。只有提高自身的教育知识才能培养出出色的国家人才。

3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能力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全部的能力,不仅仅是部分的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在新时代的课堂上对教师的各个方面年代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

3.1教学的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根本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学活动是最基本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那么教与学就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要想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先提高教学的各部分能力。首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课;其次是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根据课程的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也启到一个劳逸结合的效果。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因而学校教育必须努力组织好活动课教学。

3.2创新的能力:

新时代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塑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课堂,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灵活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创新能力呢?围绕教学内容,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创新,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着灵活的思维方式,对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老师必须具备的。在教学上不仅要创新教学方式也要教学相长,改进教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还要进行开放式自主性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思维和个人素质,培养和鼓励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能力素质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把原本复杂枯燥的题目重新加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4总结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全面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要以培养学生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等,我们一定要随着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全方面提高个人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栽培国家的栋梁之才。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8)

引言

创新教学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在根本上实现教学的创新。小学是学生走进学校的开端,只有我们在小学实现了教学创新我们进一步的实现教学创新。而要想实现教学创新我们必须要明白什么是素质教学。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要把素质教学作为前提,创新教学作为目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事业。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我们突破传统教育的方式,我们才能向前迈进一大步。素质教育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在以前我们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来说老旧的传统方式没办法让他们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上课的时候还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而且在课堂上会对学习产生反感。当我们的素质教育增加到课堂里面时,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很新奇的感受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课堂上老师讲到的知识。同时也是我们教育提高的表现。我们国家现在也特别的注重素质教育,因为这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表现。素质教育是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区别于老旧的教育。素质教育引进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区别于老式教育事倍功半。素质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慢慢的自己学会学习,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素质教育是非常尊重学生个人的,避免了同学和老师发生冲突等一系列不必要的事情发生。素质教育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需要国家政府、学校、老师、同学等共同的努力。

二、当前教学中的缺陷

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让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因为老旧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味,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当老师走上讲台之后,老师就开始按着书本内容开始念,并没有体会到学生的感受。很少和学生去探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不再喜欢上课,并且会非常的排斥老师的讲课方式。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越来愈不爱听老师讲课,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如此的往复循环。在老旧的课堂中,老师不爱和同学探讨。很多老师都是直接让学生把自己的话当作定律背下来也很少去解释为什么,很多同学因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师又不让刨根问底的弄清楚,慢慢的便会放弃这一科目的学习。

三、创新教育的影响

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式教育。创新教育在全功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过,创新教育不是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创新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改变,也是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改变。学生在创新教育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的提高。创新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创新教育可以更好地避免老式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缺陷。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更好的沟通,让彼此发现在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的进步。

四、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走进小学

小学是我们走进知识的大门,我们的基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首先就应该对我们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我们应该同时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引进我们的小学,同时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把我们更好的教育方式代替老旧的教育方式。从小就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都与老师沟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不再让那些老旧的观念,形式化的课堂来危害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到兴趣,才能让学生长久的保持学习的态度,更好的让学生去学习。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更好的走进小学的课堂。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改革教育我们就应该从基础开始。但是也要注意,虽然我们想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问一些也课堂无关的话题,避免学生的思想跑到别处。

总结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都是我们改革教育的一部分,而要想改革成功我们必须要在最根本地方开始改革。小学是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我们在学生还小的时候就培养好这种学习方式。那么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我们都能掌握的很好。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研究得出了改革教育必须从根本开始,所以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走进小学是必须要实现的。

【参考文献】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

在中学体育教学里,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保证老师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在社会生活中,以社会、文化、伦理等道德品质作为基本特征,通过内化而形成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的总和叫做人文素质,其又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与精神素质。

人文素质又是中学体育老师思想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高,那么对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决定老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了老师们的社会适应性

划分标准不一样、针对的对象不同,那么综合素质的指向也就必然不同。在当前理智主义、科学之上主义的背景之下,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为中学体育老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重大,应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和关注。

因为21世纪,科学技术被融入进新的综合发展中,科学知识的交互渗透和分化发展,又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也日趋明显,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更为紧密。正是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背景,要求中学体育老师需要将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以实现知识的全面性,实现素质的综合性。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的激烈竞争之中,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人文素质教育以文史哲为主要内容,为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提供支持。人文素质对科学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人文教育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素养,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决定了专业素质进步与否

中学体育老师的责任也是教书育人,也是建立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因而老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到了其工作的质量。中学体育老师专业素质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人文素质的意义在于对李享价值的不断追求,只有对理想和自我价值有所追求的人,才能在专业和业务上做出出色的成绩。因而体育老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老师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文素质的基础就是指的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人的视野和思维产生影响。由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对体育老师的需求。总之,文化素质也决定了中学体育老师对专业的理解程度。

(三)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引发教师的素质问题。理论虽来自实践中,但真正指导和付诸实践中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困难和阻碍。因而,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受到中学体育老师素质高低影响,然老师的人文素质又是决定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所以,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关系到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决定了老师的职业形象,进而对老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产生影响

大家对体育老师的错误认识,使得中学体育老师极大的流失。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低、职业声望低,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老师的经济收入差,工作辛苦却不受重视,甚至得不到尊重。但是却少有人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特别是 中学体育 老师的人文素质对职业形象和职业声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考虑。因为传统的“重文轻武”等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人文素质修养不高,使得现阶段中学体育老师的职业形象地位并不高。

(五)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从而也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

受应试教育影响成长起来的中学体育老师,专业素质虽然好,但当其达到某一程度后,就很难再提高。追根究底,还是人文素质对中学体育老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教材内容产生了影响。中学老师无法用文字语言对教学思想、观念及教材进行准确的表述。

二、形成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

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并不乐观,而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影响所致。

(一)积极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

道德素质形成的客观原因为对师德的培育。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老师的为人师表,要求老师的道德水平要比普通人高。

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校重视和培育老师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对其培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再就是中学体育的传习式职业特点,使得中学体育老师重视身教,在教学中以身作则,重视榜样示范,这些对于完善和提高人文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八荣八耻”的号召,各行各业以此为契机,进行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在学校教育中更是格外重视。

(二)消极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

对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产生影响的消极因素包括:第一,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主义对精神素质的冲击和震撼影响;第二,分科化的教育模式对文化素质的消解;第三,高等院校体育缘系招生体制存在缺陷,对文化素质的形成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四,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势,限制了人文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五,传习式的授课方式,也是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较低的原因;现行的评估体系,对提高人文素质缺乏引导作用。

三、结论

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是体现知识水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需受到中学体育老师的重视。本篇论文的论述,指出了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同样也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对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起到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主要从心理和道德两方面,而消极因素则是从文化和精神两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完善,不断优化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作者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细琴.《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意义》.《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第S期

[2]方侠顶.《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运动.20102年第2期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10)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学知识、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虽然说文学素养偏重语言写作的技巧,但写作技巧不等于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中的文学知识,是一个人文学修养的基础。一个教师的文学知识是教师思考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细节和从阅读者心理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指导方法的知识,学写作能力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中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具有好的写作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部分语文教师在书面语言上的表达水平不高,少数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写作水平超过语文教师的原因就在于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问题;文学鉴赏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阅读体验,是对你的语言表达细节的感受,有文学欣赏水平的教师重视作品中的语言结构。

教师的文学素养提高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师职业与教师队伍现状,从教师职业上讲,教师的职业是语言传递为中介的职业,教师的语言形象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职业语言一是教师的口头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三是形体语言,在人与人的交际中,教师是语言的传递者和运用艺术者,教师的语言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语言心理效应。教师应该是语言形象的设计大师,教师应有语言艺术的基本修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素材是否丰富,教师的语言素材我们认为首先与教师本身具备的文学修养水平有密切联系,与教师的语言经验丰富与否相联系。教师在开展自身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语言文学修养的教育,不能忽视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炼。从教师队伍现状上讲,学术论文不会写,文学作品不知多少,文字表现能力差的教师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中学文学学习时间不够,大学没有文学时间的学习,就业后无时间和无要求学习是根本的原因。研究表明:教师是语言的运用者和传递者,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是教师形成和发展个性化的语言教育运用与传递能力的重要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每一个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和宣传党的教育思想的政治责任,每一个教师都与“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更好地负好自己的教育责任,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都有必要加强自身文学修养。

二、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

我们经常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所以,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对语文老师来说就很有必要。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呢?

老师的基本素质篇(11)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如何实施

(一)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老师来实施于学生。因此,教师就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准则,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的体育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且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积极的响应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大学生一般在20-2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这个社会以及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于学生已有思想的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自己的行为导向,去指引、开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身体特点去安排课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现在的体育课的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只以教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技能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组织管理、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要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培养新时代有能力的接班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自我,培养顽强的意志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课程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才是新时代的需要。比如来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听从老师的管理。但是在大学中,需要做到听从老师管理,但是也需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在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就可以锻炼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再比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分组的比赛或者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认识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等等。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本素质,并且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等等,就能适应社会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