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12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1)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38-02

当小麦生长到中后期时,就会受到多种病虫害所影响,进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应用打药的方式对此种情况进行控制,可是大多数农户都没有科学的进行大药,从浪费掉大量的财力以及人力与物力,同时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小麦种植户掌握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1 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

1.1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1.1.1病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这种病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根病,主要侵染小麦的茎基部第一节、第二节与麦根。一旦小麦染病就会出现苗期病株下部叶会变黄、植株特别矮小,地中茎与种子根会变黑,最为严重的时候整株麦苗都会枯死,或出现秕粒、穗不实、白穗等现象。而进入拔节时期的冬小麦病苗分蘖非常少且返青迟缓,病根部会大面积变黑、叶鞘内侧与茎基部会出现一些黑色菌丝[1]。这时将麦苗,应用清水将麦根冲洗干净,会发现麦苗地下茎以及种子根呈现黑褐色。

1.1.2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应用13.6%的唏唑醇26到38克溶液,然后兑32到47千克的清水,使之变成唏唑醇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1.2.1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抽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致使穗腐、茎腐以及苗枯等现象出现,其中穗腐这种症状发生的最为严重和普遍。穗腐经常会在小麦开花阶段或开花后期发生,当病变刚刚出现时,会发现小穗颖片上有水浸形状的病斑,之后会慢慢扩大到整个小穗,最后发病小穗就会枯黄。而当田间气候比较潮湿的时候,病部就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到了后期会有大量的黑色小颗粒,也就是子囊壳出现在穗部[2]。

1.2.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地可以选择75%的甲基托布津42到53克,或25.6%的多菌灵155到210克,兑34到48千克的清水,在小麦生长到齐穗期进行喷洒,通常每隔6到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3到4次即可。

1.3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3.1病害症状

条锈病会小麦叶片造成危害,当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小麦穗部、茎秆、叶稍等造成危害。一旦发病夏孢子堆会以虚线状排列,由于孢子堆非常小并成椭圆形状,所以在孢子堆破碎之后就会散发出大量的粉末状孢子。一般叶锈会危害小麦叶片,很少危害小麦茎秆与叶鞘,夏孢子堆散生在叶片之上,大小不等,呈橘红色,夏孢子通常不会穿透叶片,且叶片背部的孢子堆也没有正面的多[3]。而秆锈会对穗部以及叶鞘与茎秆造成危害,夏孢子堆呈深褐色无规则排列,能够穿透叶片,会侵染叶片正面和反面,并且叶背面会出现较大的孢子堆。

1.3.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当田间有0.6%到1.2%的叶片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田地可以应用16.5%的粉锈宁85到105克,或13.6%的禾果利32到38克,兑34到46千克清水进行喷施,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到5次。

1.4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

1.4.1危害症状

小麦红蜘蛛会在春季和秋季对麦苗进行破害,一般幼虫以及成虫会附在叶面上靠吸食汁液生活,这时被破害的麦叶上就会出现大量的黄白色斑点,进而使小麦植株不能健康成长,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止,就会导致小麦干枯死掉。

1.4.2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如果平均每个病斑出有200多头幼虫,且上部叶片近25%的面积都是白色的病斑,这时就应该应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通常选用齐螨素和虫螨克等阿维菌类农药,或将52%的马拉磷酸稀释成215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把23.5%的哒螨灵稀释成1100到130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5.1危害病状

小麦吸浆虫通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发生,幼虫会在籽粒内部靠吸食小麦浆液生活,致使小麦出现空壳与秕粒的情况。

1.5.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幼虫期进行防治。每公顷可以使用255毫升53%的辛硫磷乳油,或3.5到4.2千克2.5%的甲基异柳磷粉,或115毫升的敌敌畏,兑3千克清水配制成母液,然后同26到32千克的细沙均匀的搅拌到一起,洒在地表之上,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4]。

其次,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以使用42%的乐果乳油或52%的辛硫磷乳油,兑水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不能应用那些毒性非常高的农药进行防治。

1.6 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1.6.1危害病状

当小麦生长到拔节和抽穗以后,蚜虫就会集中在小麦的穗部以及叶部和茎不靠吸取汁液生存,病部会表现出浅黄色,如果未能得到合理治疗,整片叶子都会变黄或枯萎。当蚜虫危害小麦穗部时,小麦的籽粒就会干瘪、灌浆不也会重组,千粒重量也会下降等现象。除此之外,蚜虫还会传播大量的植物病毒,其中传播黄矮病最严重,并且危害性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进而提升小麦长势和质量

1.6.2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当每公顷地有500多只蚜虫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常每公顷田地可以把51.8%的抗蚜威兑水稀释成4250倍的溶液进行喷洒;或应用23到34毫升12%的氯氰菊酯乳油,兑45到53千克的清水进行喷施;还可以应用11到13克12%的吡虫啉,兑32到49千克的清水进行喷雾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到中后期,经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的侵害,一旦染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所以,我们在进行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应用上述方法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积极防治,进而在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赵晓峰,汤小民.立克秀6%FS与高巧60%FS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及增产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2013(16):51,54.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2)

条锈病主要是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叶片发病初期病害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后期出现铁锈色粉状物。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害为椭圆形、橘红色,排列比较散乱。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病害为褐黄色,常连成大斑,散发锈褐色粉末。3种锈病的区别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防治措施:用15%三唑酮60~100 g拌麦种50 kg,或12.5%烯唑醇60~80 g拌麦种50 kg。按每10 kg麦种加1 kg水(10∶1)的数量拌种,拌种后闷种4~6 h播种。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2 000倍液,或80%多菌灵1.2 kg/hm2。

二、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1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并伴有许多黑色小点。

该病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出现,4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病害加重。种植易感病品种,过早、过量播种,偏施氮肥,田间植株密度大利于发病;冬季气温过高,田间湿度偏大发病早且严重。

防治措施:控制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的使用量。播种时用15%三唑酮拌种,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有效成分)拌种,或用2%立克秀(国外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用15%三唑酮750~1 050 g/hm2,或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对水450 kg均匀喷施,可兼治小麦锈病。

三、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症状为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在后期形成白穗)。

防治方法:用80%多菌灵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喷雾。

四、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

防治方法: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预防。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1次药,间隔5~7 d,喷第2次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 kg/hm2。

五、小麦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枪杆、乌麦等。初期病穗外面包有1层灰色薄膜,小穗全被病菌破坏,种皮、颖片、子房全部变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抽出前,膜已破裂。病穗抽出后,黑粉被风雨吹冲散,只剩的穗轴,在穗轴节部可见到残余的黑粉。

防治措施: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 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 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腥黑穗病的侵染机会。

六、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均属同翅目蚜科。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危害处初始呈现黄色小斑,后变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蚜虫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70%吡虫啉、25%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喷施。

七、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防治方法:种子用51~54 ℃温水浸种10 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按10∶1的比例浸种10 min。

八、小麦吸浆虫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3)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37

小麦属于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据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我国有24186.5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共计收获12885万吨小麦。但是,我国小麦的病虫害种类多,已经严重影响到小麦生产。本文就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合理防治进行分析。

1小麦锈病

1.1发生特点

小麦锈病又称“麦疸”、“黄疸”,小麦锈病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危害程度最重以及发生面积最广的一类病害。

1.2防治对策

“推迟锈病流行期、消灭早期菌源”是小麦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旦发现小麦锈病的迹象,就要尽早进行施药控制,并且对小麦锈病的蔓延予以有效控制。全田普治的时机选择在大田内病叶率达0.5%~1.0%时。

1.2.1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密植,适时播种;二是适时浇水;三是增施氮肥、磷肥、有机肥等。

1.2.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立克秀、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并且及时拌种,务必要当时播种完毕。已经拌完的小麦种子当日播完,切记要对用药量进行合理控制;二是大田喷药。喷晒的药剂既可为烯唑醇+三唑酮,也可榉坌饽乳油+丙环唑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来看,其防治效果可高达95%。

2小麦纹枯病

2.1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发生几率日益增加。小麦纹枯病主要出现在小麦的茎秆与叶鞘等部位。在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初期,会有大量的菱形病斑(灰白色、中央淡褐色、褐色等),最早出现在叶鞘,而后发展到茎秆,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较易导致出现后期小麦倒伏的情况。

2.2防治对策

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是小麦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务必要注意在3月底前进行防治。

2.2.1农业防治 为了让植株的抗病能力得以提高,并且促进麦苗实现健壮生长,务必在早春时节及时中耕。

2.2.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纹霉清、立克秀等药剂,以此防止对种子发芽造成影响;二是大田喷药。喷洒的药剂既可为多菌灵胶悬剂+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也可为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喷药时间选择在小麦分蘖末期。值得注意的是,务必要施加足够的水分,以让植株的中下部充分着药。

3小麦腥黑穗病与小麦散黑穗病

3.1发生特点

小麦散黑穗病不会影响麦株其他部位的生长发育,只会对穗部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坏。与健株相比,小麦腥黑穗病株的分蘖较多、个头稍矮。小麦腥黑穗每年会浸染1次,主要出现在苗期,属于一种典型的系统浸染型病害。小麦腥黑穗病与小麦散黑穗病的主要辨识标志为:小麦腥黑穗病有腥味,但不会出现黑粉;小麦散黑穗病没有腥味,但会散发出黑粉。

3.2防治对策

一是加强小麦植株的检疫力度;二是种植抗病良种;三是做好土壤处理、种子处理。

4小麦叶枯病

4.1发生特点

小麦叶枯病大多出现在小麦植株的叶鞘与叶片位置。刚出现小麦叶枯病时,会有菱梭形淡绿色病斑或卵圆形淡绿色病斑出现在叶片位置,而后再逐步形成淡褐色斑块(有规则形),待逐步干燥之后就会呈现出灰黄色。小麦叶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往往是在变化较大的气候条件及多雨潮湿天气等。

4.2防治对策

一是加大田间施药力度;二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三是药剂拌种,在小麦种子内均匀加入立克秀、粉锈宁、禾果利等药剂,并且及时拌种,务必要当时播种完毕,已经拌完的小麦种子当日播完。值得注意的是,要对用药量进行合理控制;四是加大栽培管理力度。无论选用什么类型的药剂,都要在发病初期均匀喷施叶面为宜。

5麦蚜

5.1发生特点

麦蚜又被称为“腻虫”,麦蚜往往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期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为害。在苗期阶段,麦蚜多为害心叶、叶鞘、麦叶背面等处;在拔节抽穗后,麦蚜多为害穗部、茎叶等处。无论是为害何处,植株受害部位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斑点(浅黄色),甚至还有可能会枯死,并且所排出的蜜露会对小麦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5.2防治对策

大田喷药。用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浓度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浓度为50%)、吡虫啉(1000倍液、浓度为10%)、菊酯类农药进行喷雾。穗期可混用“灭幼脲+抗蚜威+粉锈”,与此同时,还可对黏虫、白粉病、小麦锈病等进行治疗,防效可达85%~90%。

参考文献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4)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1-01

小麦在中国已有5 000多年种植历史,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其中,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1],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质量和品质。为了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多种措施举头并进,实现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小麦常见病害有38种、虫害37种[2-3],其中山东产区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黏虫、蚜虫、地下害虫、吸浆虫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控制其扩散,提高小麦商品性,进一步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经济效益,要根据小麦种植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做好单独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现主要根据山东产区小麦不同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对其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参考。

1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在此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4]。因此,在该有利时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争取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权。对于农业防治而言,要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以及增加麦苗的抵抗力。同时采用高抗病虫害优良品种。

在小麦播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虫害、吸浆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处理,如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利用25%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1 500 kg/hm2,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进行深耕翻地;而对于治理地下害虫而言,可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300 kg/hm2,然后加水45 kg/hm2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此外,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是有效防病治虫的好办法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包衣。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咯菌腈、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5-7]。

2 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以及地下虫害是防治的重点。2014年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237.33万hm2,其中麦蜘蛛的发生面积69.33万hm2,纹枯病的发生面积78.67万hm2,地下害虫的发生面积56.67万hm2。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加水喷施麦苗茎基部,每隔7~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此种方法可兼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进行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750 mL/hm2左右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吸浆虫重发区,要利用返青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对入适量的水分,拌入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沿麦垄撒施均匀,后用锄头将药剂翻到土中。

3 穗期

穗期是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害的多发时期和危害盛期。一般来说,穗期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小麦的产量,就要及时有效地治理各种病虫害。防治白粉病与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8-9]。赤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 d以上,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合理的田间整理、地块布局、合理用肥等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发育期以及天气状况合理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如在施药后3~6 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10-11]。小麦抽穗期是麦蚜大量迁入发生期,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等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可用40%乐果乳油6 000~8 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期,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 mL/hm2喷雾[12]。

4 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主要包括麦穗蚜、锈病、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375~525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田中[1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小麦抗性,促进麦株生长健康。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

6 参考文献

[1] 王东,鞠正春.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51-437.

[3] 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宋玉立.2009 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5] 曹雅忠,李克斌,尹姣.浅析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89-393.

[6] 何振贤,郭更博,刘子卓.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3-64.

[7] 陈杨林,陈万权,谢水仙,等.三唑醇与粉锈宁对小麦几种重要病害的药效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1):23-24.

[8] 陈万权.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周益林,段霞瑜,盛宝钦.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1,3(2):12-18.

[10] 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5)

0.前言

面食是北方的主食,小麦是面粉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南方的耕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三熟制向二熟制转变,所以,小麦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为了降低种植的成本,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进而改善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提高小麦种植管理水平,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1.小麦种植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小麦种植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机械设备水平外,还必须要注意技术的改善,目前,我国小麦种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精良播种的方式

小麦种植要以选择优良的种子为前提,同时播种要保证均匀,播种的小麦量要低于传统的小麦种植量。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可以采取精良播种可以弥补当前的技术不足,其可以提高麦秆结壮、提高小麦的抗病与抗到水平,促进一定层面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一些地势较高且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采用精良播种可以提高小麦产量的5%-20%。同时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小麦的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一技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通过有效的分析,采取精良播种的方法要较传统的方法更具有优势,可以节约一定的种子量,麦精量少的播种方式与传统的播种方式相比,大概可以节约5kg/667m2的种子,为农民节省了很多的成本。采用这一方法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进行土地中的肥料检测,土地的肥料及水分要满足种植要求,所含的有机质含量要大于1.5%。磷、氮的含量要在0.1%之下,有效的氮磷含量在 20~40ppm以上。活土层的深厚度以及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等方面的物理状况较优良,在进行播种前要进行土地的整体,保持田面的平整性,改善土壤的松软度,使其更适合种植。

其次,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在种植前要进行种子的处理,种子的选择要以分蘖能力强、麦穗大、麦粒多的产品为主,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种子。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这对病虫害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次,管理好播种期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恰当的播种期,适当的增加积温,可以适当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分蘖期。同时播种的数量也要适当的降低,控制在6.5~8kg左右,实行精密地播种的方式。

最后,控制好播种期的田间管理,种子在完成播种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遵循一定的播种原则,在冬季到来之前,要做好根部的增蘖培育茁壮的麦苗,拥有一定量的壮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的温度,做好冬季大分蘖的准备,可以有效地一直春季小分蘖的生长。另外,要注意肥料水源的管理,保证麦穗的数量,促进增长大粒的麦穗。抽穗成熟的时候要做好防早衰的工作,控制好土壤的水分及养分,使光合作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位置上,改善增强籽粒间的转运,促进农民经济产量的增加。

1.2提高小麦种植的管理工艺

1.2.1选种及播种

要想在北方种植高产的冬小麦,关键要做好选种工作,最好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尽量选用含有防病或者防虫的药剂,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培育壮苗。经过翻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要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在前茬作物收获前的一个星期左右进行浇水,在播种的时候,进来选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保证行距一直,播量精准,播种均匀,掌握好播种的深度,减少弱苗。

1.2.2做好春季的管理工作

过冬后的小麦要划分区域,进行水和肥料的分类管理,促进小麦质量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麦种植产量的提高。

1.2.3后期的控制

所谓的后期是指小麦孕穗期到成熟期的过程,要想增加产量,注意科学的控制,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不能忽视,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有高温、多雨、干旱等情况发生病虫害,会导致倒伏、籽粒瘪瘦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就要求提高田间管理的科学性,促进颗粒饱满。

1.2.4小麦浇灌工作不能忽视

一般在小麦开花后的10天左右进行初期的灌溉,这也谁最后一次灌溉,这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

1.2.5叶面肥的撒施

撒施叶面肥主要是为了养根护叶,保证根的良好活力,延长上部的功能,调节碳氮含量。一般在孕穗的初期要进行磷酸二氢钾的喷洒,促进有机合成积累,避免早衰的问题出现,另外,要强化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光合作业,最终促进产量的提高。

2.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措施

2.1防治病虫害的注意事项

首先,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这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小麦的安全性,对此,必须要调整理念,坚持物力防治为主,综合防治,提高小麦的绿色与安全性。

其次,农业防治不可少。在最佳时机进行播种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4月5号左右播种可以促进产量的提高。。另外,要适当的消除田间杂草,做好夏季的田间管理,铲除麦田中的杂草。秋播可以提前一个月,进行麦场的清洁,管理好麦田周围的杂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菌的危害,减少小麦锈病的产生。

再次,做好物理防治工作。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仍要坚持物理防治的原则,人工除草要更加彻底,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这都是麦田管理的关键,这些措施相互结合地灭草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生物防治。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在进行小麦种植时要注意病虫害的天敌保护,便于后期的病虫害管理,这一方法无副作用且彻底。

最后,化学防治。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这一方法在所难免,但是在使用中要坚持以最少的量消灭病虫害,同时要以保护植物的安全为前提。

2.2小麦的奠定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清理杂草。这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哦,在播种前可以采取2d每亩用1%草甘磷水剂300。500g 或20%百草枯水剂100mL兑水40kg喷施封杀稻田杂草;苗期杂草2叶1心, 每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g加6.9%骠马水乳剂5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除。

其次,防治小麦病虫害。

小麦的锈病、白粉病等会在小麦抽穗之前出现,当锈病的普遍率达到5%时,每亩要用粉锈宁也就是三唑酮25%的可湿性粉剂约50 g,用水稀释之后喷洒,整个生育期间只要用药1 次。像小麦蚜虫这种病需要在蚜虫发生时,就立即用用40%的乐果乳油约100g对水稀释,整个生育期也只要一次。

3.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小麦的优质与高产,就需要哦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改善种植管理观念,实现科学种植,尤其是在春季要做好管理工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6)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40-01

2003年以前,无为县小麦种植面积在6 667 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种植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目前种植面积约13 333 hm2。随着小麦面积扩大、土地的集中,大户种植、规模种植效益越来越凸显,农民及农技人员对病虫害防治倍加重视。为了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无为县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

1 发生特点

1.1 病虫发生种类较少,总体发生程度较轻

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7种,分别是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叶锈病和蚜虫。根腐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小麦根部变褐甚至腐烂,成株期根颈被害时,会引起茎基部折断倒伏枯死[1]。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拔节后,造成花秆烂茎、枯孕穗和枯白穗等症状,麦苗拔节,叶鞘上病斑扩展到茎秆,有明显的云纹状斑纹,与水稻纹枯病相似,同时蔓延到节间,引起茎壁失水坏死,形成花秆烂茎,造成枯孕穗、枯白穗。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以穗腐为主,危害最大。穗腐在发病初期,麦粒表面或小穗基部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枯黄色,以后病部生出一层粘胶状的粉红色霉,末期出现黑色小粒。麦穗得病后,造成麦粒干瘪,严重时全穗枯腐。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上面长出白粉状的霉层,以后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后期在霉层中散生黑色小粒,最后病叶逐渐变黄褐色而枯死。散黑穗病发生在小麦穗部,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少数健穗。叶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呈不规则散生,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麦蚜从小麦苗期到蜡熟期均可危害,蚜虫分苗蚜和穗蚜,其中苗蚜发生较重,穗蚜发生较轻。在小麦出苗后不久即陆续迁入麦田危害,为害土表根茎及叶片,开春后群集为害叶片和麦穗。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后期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

常年除赤霉病和蚜虫发生较重外,其他病虫均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赤霉病发生面积比例为25%~100%,最终病穗率5%~68%,蚜虫发生面积比例为30%~90%,最高百株蚜量50~500头,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其他5种病虫害一般为零星发生,根腐病发生面积比例20%以下,病株率2%以下,纹枯病发生面积比例为10%~35%,病株率为2%~12%,白粉病发生面积比例5%左右,病株率20%以下,年度、品种间发生差异大,多雨年份北方品种发生重,散黑穗病发生面积比例5%左右,病穗率0.1%以下,叶锈病发生面积比例30%以下,病叶率20%以下,年度、品种间发生差异大,多雨年份北方品种发生重,对产量影响很小[2]。

1.2 病虫并发,以病为主

虽然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7种,但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仅为赤霉病和蚜虫,其中以赤霉病影响最大。该县小麦扬花期间常遇阴雨天气,有利于赤霉病发生,常年赤霉病病穗率5%~10%,造成小麦减产1~2成,重发年份病穗率达60%以上,如2003年平均为68%,造成小麦减产6成以上甚至绝收。蚜虫以苗蚜发生较重,穗蚜发生较轻,常年苗蚜有蚜株率在20%左右,百株蚜量一般200头左右,重发年份达500头,如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早播的小麦,苗蚜发生较重,平均有蚜株率在40%左右,百株蚜量约400头,主要集中在小麦根部和心叶,但最终对产量影响不大。只在个别年份穗蚜发生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如2011年春旱严重,小麦穗期蚜虫发生重,百穗蚜量一般在500头左右,最高达2 000头,造成小麦减产1~2成。

1.3 病虫发生前轻后重

无为县大部分为粳糯稻茬小麦,播种期迟,11月上旬前适期播种的只占30%,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迟播小麦占70%,加之冬季气温低,导致小麦病虫发生呈前轻后重的趋势。一般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只有蚜虫和根腐病,常年发

生较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和叶锈病多发生在孕穗至蜡熟期,并伴有蚜虫,发生相对较重,特别是赤霉病,多雨年份病穗率高,对产量影响较大。

2 防治对策

无为县普遍为稻茬小麦,播种期迟,县内河道较多,沟渠交错,地下水位高,病虫发生呈前轻后重趋势,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2.1 选用抗病品种

生选6号、扬麦18对赤霉病抗性较好,可推广种植[3]。2012年赤霉病发生重,全县最终病情调查,病穗率0~88%,平均39.2%,病情指数0~53.5,平均17.5,但发现品种间发病差异大。生选6号、扬麦18等小麦品种平均病穗率在10%以下,而其他品种平均病穗率在35%以上。

2.2 精整细作,提高播种质量

稻茬小麦应低位割稻,将稻桩留低。荒地小麦应在播种前30 d用草甘膦除草灭茬,待水稻、杂草等残体晒干后烧毁。土壤晒垡后抓紧整地,开好畦沟、腰沟和围沟,做到“三沟”相通,确保沟宽15 cm左右,沟深20 cm左右,畦宽不超过2 m。培育壮苗,减少高脚苗等弱苗的发生[4]。

2.3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加植株抗病力

适期播种的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迟播的播种量为225 kg/hm2左右,同时做到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减少发病机率[5]。

3 参考文献

[1] 郎福军.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0(12):56.

[2] 王志德.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5):62.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7)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49-02

春小麦为大通县的主要粮食作物,2012年播种面积达12 133.3 hm2,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6.6%,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随之日益严重,成为制约该县春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在探索研究中总结出春小麦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春小麦种植户参考。

1 麦茎蜂

1.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麦的根茬内结茧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出土,成虫于小麦拔节后期至孕穗前期在穗下节近节间处产卵。幼虫孵出后,先向下爬至节间处取食幼嫩组织,随虫期增长向上危害,咬穿节间,直吃到穗颈部,老熟时抵达根部,在麦茎与地面接触处,将麦茎内壁组织咬成断茎环。老熟幼虫在地下茎节中越冬,受害小麦造成白穗、倒伏[1-2]。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秋收时低割麦茬或进行秋深翻,可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和越冬场所。

1.2.2 喷施化学药剂。主要针对麦茎蜂成虫进行喷药防治。第1次喷药应在成虫羽化始盛期(每百单网成虫密度达4~5头以上)进行,严重田块最少应防治2次,间隔时间7 d。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对水300 kg/hm2进行统防统治,上述药剂任选1种,交替使用。

2 麦蚜

2.1 危害特点

麦蚜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暖后,越冬卵孵化成母蚜,孤雌生殖,产生无翅型或有翅型母蚜,先在杂草上危害。麦类作物拔节前后,迁入麦田危害。长管蚜喜光照,多在植株上部特别是穗部危害;二叉蚜则多在植株下部或叶背面危害。蚜虫群集穗部和叶片上,吸食麦株养分,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斑,严重时扩大为褪绿条斑,可引起叶片变黄早枯。蚜虫排泄蜜露,招致腐生菌滋生,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降低产量,影响品质[3-4]。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卵。

2.2.2 化学防治。从小麦孕穗期起在麦田检查,当有蚜株率达15%~20%,或每株平均有蚜虫5头以上时,即应进行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对水300 kg/hm2,或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进行统防统治,上述药剂任选1种,交替使用。

3 麦穗夜蛾

3.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地埂的土表下,特别是芨芨草墩下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中旬做薄茧化蛹,成虫于6—7月发生,吸食小麦、油菜、马莲等花朵上的蜜露。卵多产于小麦的第一小穗颖内侧,一般块产。初孵化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一般1~2头,最多可达9头,聚居于一粒麦种危害食尽后再转移危害。2~3龄幼虫全在籽粒内取食潜伏,4龄后幼虫将小麦旗叶用丝连成卷筒,白天转移潜伏其中,日落后爬出卷叶,在麦穗上危害,每头幼虫一昼夜可食1~2粒麦粒。在幼虫危害处的地面上可见到状如二铵颗粒的虫粪。小麦收获后,幼虫仍可在麦捆中取食或随麦捆转移到场上继续危害。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3.2.2 喷施化学药剂。在幼虫4龄前喷雾防治,幼虫4龄后应在黄昏时分喷雾,重点喷防小麦叶背面防治。可用50%氰戊·三唑酮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喷雾。

4 小麦条锈病

4.1 危害特点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严重时在颖壳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及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象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鲜黄色的粉末,即夏孢子[5]。到小麦生长后期,病部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青春38号、通麦1号、通麦2号等。二是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能力,速效氮肥施用不宜多。三是秋季深翻土地。秋天深翻20 cm左右,消灭越冬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4.2.2 药剂防治。当全田叶发病普遍率达1%~2%时(发病初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150 g/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以上药剂应交替喷雾,7~10 d后再喷1次,连喷2~3次。

5 小麦白秆病

5.1 危害特点

小麦被侵染后大多在拔节期或孕穗期开始出现症状。病斑首先出现在下部叶鞘和叶上,其次由茎秆而上至穗部。茎上条斑一般从第3、4节间起和穗颈节间向上下延伸,然后至穗轴及麦粒。同一植株的所有分蘖往往都表现症状。叶部受害后,在基部小叶片上病症不显,但在2、3叶时,病症显著。先在叶鞘再到叶片呈条状,条斑多从叶基沿叶脉平行向叶尖延伸。条斑初期水渍状绿色,稍后边缘呈黄褐色至紫褐色,中心为干草黄色。一般宽3~4 mm,有时稍宽些,每叶有条斑1~4个,一般2~3个。最后几个条斑愈合成更宽的条带,从而使叶片干枯。茎秆发病后,严重的多从茎基第3、4节和穗颈节间发生2~3条宽2~4 mm、长达50~60 cm的长条斑,罹病轻的条斑也长达18 cm。这是小麦白秆病极突出而又极明显的症状。叶鞘包被的茎秆部的条斑呈灰色或灰白色,穗颈节上的条斑可延伸至穗轴,但穗轴的节和多数茎秆的节不表现症状。茎上条斑中心出现宽2~4 mm干草黄色,边缘为深褐色至紫褐色的细线所限。几个条斑愈合则呈曲型的白秆症状。穗部发病轻时尚显绿色,但多受茎秆罹病严重的影响而使小穗和芒早期变成干黄,以致种子发育停止而成皱缩瘪粒。罹病重者穗花而不实,呈灰褐色,早期干枯,芒变弯曲,后期穗似成熟但直立田间而不下垂[6]。

5.2 防治措施

小麦白秆病属于种子带菌造成的病害,因此其主要防治方法是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

6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9-91.

[2] 韦伟,许业全,孙善教.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0,142.

[3] 吴燕,杨荣明,朱先敏,等.近年来江苏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4):119-121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8)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89-01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对于小麦种植业而言会产生抑制性影响,难以提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基于此,小麦种植业管理部门必须针对病虫害防治误区的分析,积极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开展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质量。

1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分析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误区主要包括防治时间方面、药剂选择方面等,影响着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误区分析。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最佳的防治时间,在科学合理的时间之内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活动。但是,目前部分区域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选择方面,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农户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根据小麦病虫害特点等把握防治时间,经常会出现防治时间过早或是过晚的现象,影响着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例如:小麦纹枯病是在每年立春之后出现的,因此,在立春时期就要对其进行防治,然而,此类病害在小麦生长中的潜伏时间比较长,农户很难发现此类疾病,部分农户为了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不对其进行防治,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其次,部分农户为了提升防治效率,过早施加病虫害防治药物,或是没有全面考虑小麦病虫害与其天敌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小麦的正常生长。

第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误区分析。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而言,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气候特点与温度情况等,针对每一种病虫害发病时期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然而,部分农户缺乏对病虫害的认识,例如:红蜘蛛等,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无法使用相应药物防治病虫害,导致病虫害防治成本提升,防治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1]。

第三,小麦灌输误区分析。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灌水量的多少也影响着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如果小麦田地中积水量过多,就会导致小麦植株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不利于防治小麦病虫害。如果小麦灌水量过少,就会导致小麦生长效率降低,难以提升小麦的发展有效性[2]。

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积极应用各类综合防治技术,提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率与质量。具体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播种前期防治技术

首先,在小麦播种之前,一定要对前期的麦茬进行清除处理,消灭麦田中的杂草与麦苗,有效减少麦田中的细菌数量。其次,农户应该在播种之前,对小麦田地进行综合考察,区分其等级,科学选择小麦品种,以便于根据麦田特点等提升品种的质量,对于一些容易感染病虫害的田地而言,必须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麦田品种,逐渐优化小麦病虫害防治体系。最后,农户必须科学选择小麦播种时间与病虫害防治时间,对于小麦纹枯病多发的田地,要对其进行药物的喷洒,减少小麦病虫害发病效率,同时,小麦种植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播种数量,科学设置小麦播种密度,为小米生长创建良好的田间环境[3]。

2.2 播种时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播种时期,经常会出现一些地下虫,例如:金针虫等,在此过程中,农户要将预防工作为主,在小麦种子中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减少病虫害对种子的破坏,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率[4]。首先,病虫害防治人员需要科学选择化学药剂,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化学药剂,针对性的用药。其次,在小麦种子发芽的时候,防治工作人员需要选择甲基异卵磷乳油等防治金针虫。最后,在播种小麦的时候,必须慎重处理小麦种子。

2.3 小麦返青阶段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返青阶段,容易出现的病虫害就是枯萎病与红蜘蛛等,对于小麦植株的生长而言会产生不利影响,难以提升小麦种植经济效益,因此,在此期间,小麦病虫害防治人员需要对枯萎病与红蜘蛛进行预防与治疗,把握小麦返青时间,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同时,农户要根据病虫害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制度,适当使用药物,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2.4 小麦灌溉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灌溉期病虫害防治需要灌水的配合,在此阶段,很容易出现白粉病与白穗锈病,防治人员可以利用喷雾器喷洒药物开展预防工作,也可以在灌水过程中添加预防药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药物比例,同时,技术人员还要科学选择灌溉时间,提升灌溉工作质量。

2.5 小麦穗期管理技术

在小麦穗期,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应用先进管理技术,提升穗期病虫害防治效率与质量。首先,小麦种植技术人员需要使用无毒或是低毒的药物开展防治工作,遵循高效防治的原则,提升防治工作质量。其次,小麦管理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农药,根据相关规定科学预防小麦蚜虫与赤霉病,减少疾病的发生次数,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应用先进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防治问题。最后,小麦病虫害防治人员需要根据小麦穗期实际生长特点,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小麦穗期管理工作质量,优化小麦穗期管理体系,增强其发展效果。同时,小麦种植技术人员需要创新技术应用方案,提升技术发展效率,优化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体系。

结语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创新病虫害防治方式与技术,合理控制病虫害防治时间,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提升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9)

众所周知,我国的青海省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区域。作为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农户经常受到病虫害的的侵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生产质量,给农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的防治春季小麦病虫害,已成为当前麦农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的主要常见病虫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对青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有所借鉴帮助。

1 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的主要常见病虫害

1.1 出苗至拔节期病虫害 小麦在出苗到拔节期的这段时间,其抗寒能力普遍下降,随着青海天气的不断变化,小麦因温度的改变而出现了较多的病虫害症状。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以及因吸浆虫、麦蜘蛛等地下害虫而导致的虫害。首先是小麦纹枯病,此病初期时小麦叶稍出现淡黄色的斑点,进而出现黄褐色的病斑,随后会导致小麦基部腐烂,最后导致小麦死亡;其次是吸浆虫病,此病是比较公认的小麦虫害,吸浆虫的幼虫主要靠灌浆的麦粒生存,长期吸浆后导致麦粒空壳,使麦农的收成大幅下降;第三是小麦蜘蛛病,此害虫主要是吸收小麦叶面营养,导致小麦水分流失,叶片上会出现大片的黄色斑点,使小麦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出现小麦的产量、质量下降。

1.2 穗期病虫害 小麦在穗期主要是发生麦穗夜蛾、麦茎蜂、白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这个时期是害虫的急剧生长期,也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小麦穗期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相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才能保证小麦优质高产。首先麦穗夜蛾和麦茎蜂,此病主要是导致小麦苗枯、根烂、穗腐,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毁灭性的影响。其次是小麦白粉病,此病发生后会导致小麦叶片过早枯萎,小麦的成穗率低,麦粒重量下降,小麦产量降低;还有条锈病,此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在小麦叶稍部位出现孢子,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进而影响产量、质量。

1.3 灌浆期病虫害 小麦灌浆期的主要虫害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麦穗蚜是小麦生长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此病是通过吸收小麦叶子而危害小麦,病虫的蜜露留在麦叶片上后,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造成减产。锈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真菌,此病可以进行传播,使无锈病小麦染上锈病,同时感染小麦的多个部位;再加上此病的感染时间较长,可以占据小麦的绝大多数生长时间,对小麦的生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

2 青海省春季小麦生产各阶段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出苗至拔节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小麦出苗至拔节期间,可以用一拌一喷的技术来防治纹枯病,具体来说,就是在播种期用药剂拌种、在出苗期进行喷药。要特别重视出苗期小麦纹枯病的喷雾防治,把握好防治的有效时期,合理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提高防治质量,每亩小麦可以用5%的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兑水80―100公斤后,对小麦的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防治,每间隔15天进行一次喷洒。对于其它地下害虫,可以用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或者50%的辛硫磷,每亩用40―50毫升的剂量喷洒麦茎基部,其中对于麦蜘蛛虫害,可以用73%的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2 穗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小麦穗期,要根据小麦出现的虫病,按照其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化防治,确保防治虫害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在小麦播种前用粉锈宁或者多菌灵拌种防治锈病和白杆病,在抽穗期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麦茎蜂、穗期防治麦穗夜蛾。一般在这个时期,吸浆成虫开始出土危害小麦,可以配置一定浓度的辛硫磷乳剂进行喷雾防治。需要指出的是,要特别注意喷洒的时间,如果小麦开始扬花,说明吸浆虫已经在内部危害小麦,喷药防治便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麦蚜,可以用敌杀死乳油以每亩10―15毫升进行喷雾防治。对于锈病、白粉病,可以用25%的百理通可湿性粉剂以每亩30克进行喷雾防治。

2.3 灌浆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灌浆期是病虫危害小麦的最高峰时期,只有对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确保小麦产量、质量不受影响。可以说,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成功与否。在这个时期,单纯的对其中一种虫害进行防治,效果不佳。要进行综合防治,对小麦的小苗要做到一喷三防,达到一喷多小。对麦穗蚜和锈病,要进行专门防治,可以使用吡虫啉可湿粉剂或快杀灵乳油兑水成一定的浓度进行喷雾防治,已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10)

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以麦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病虫为对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防治的总体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麦类病虫为害的目的。

返青拔节期

此期主要是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螨(麦蜘蛛)等。在抓好麦田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措施的基础上,及时用药控制早期为害。近年来,以纹枯病为主的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抓住月下旬至月中旬小麦返青后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麦蜘蛛为单行头/m。秋播密度大,加上秋季气温偏高,冬前生长量大,有利于冬后发病。防治该病可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kg小麦种子用%立克秀粉剂~g加水g拌种;也可用%井冈霉素水剂 mL/hm在生长期间喷雾,也可加水泼浇,对高产、重发田块,一般在第次喷药后~d再喷次药;或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雾,还可兼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防治锈病,可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还可兼治其他病害。此外,.%烯唑醇(特普唑)可湿性粉剂,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有效量为~g/hm。防治白粉病,在生长期间用%粉锈宁~g/hm,或%纹霉净g/hm,或.%禾果利(烯唑醇)~g/hm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扫螨净乳油、%哒螨灵可湿性粉剂、%螨克乳油等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于苗期用%敌百虫晶体 倍液,每株~mL;或用%毒死蜱乳油.~. L/hm处理土壤或随水流大水漫灌,或用.~.L/hm对水顺根定向浇灌,特别是对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效较好。也可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mL/hm喷麦茎基部。

孕穗至扬花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急速上升为害期,是综防的关键阶段。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麦蚜等多种病虫。同时,该时期天敌种群数量也急剧上升,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麦田天敌。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圆蜘蛛或麦长腿蜘蛛分别达到头/hm或头/hm时进行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的关键是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防治麦类赤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遇阴雨天,应抓紧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预防,一般用%多菌灵胶悬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治萎灵对水喷雾或低容量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阴雨,第次用药后d,趁下雨间隙再喷次药。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月中下旬,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用%甲基异柳磷乳油.~.L/hm对细沙或细沙土~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左右抽穗时,用%辛硫磷乳油~ mL/hm喷雾防治。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扬花期补治成虫,或用%敌敌畏乳油对水,搅匀后喷在麦糠或干细土上,下午撒入麦田熏杀或用%乐斯本乳油对水喷雾。当小麦蚜量达到头/百株、益害比小于∶、近期又无大的风雨时,及时喷药防治穗蚜。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g/hm,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g/hm,或.%溴氰菊酯乳油mL/hm,或%乐斯本乳油 mL/hm,或%辛·氰乳油mL/hm,对水喷雾防治。防治麦叶螨,可用.%阿维菌素乳油mL/hm,或%哒螨酮(扫螨净)乳油mL/hm,或%克螨特乳油 ~ 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黏虫,用%辛硫磷乳油 mL/hm,或.%溴氰菊酯乳油mL/hm,或%乐斯本乳油 mL/hm,对水kg喷雾。小麦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保护天敌,减少用药次数及用工,可选用对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黏虫等效果好的粉锈宁、灭幼脲、抗

  

蚜威等药剂混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也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复配农药防治。在防治上述病虫时,还可结合根外追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11)

小麦病害综合防治就是综合考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利用农业、物理、生态、化学防治等方法,综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最大限度减小病虫害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一、农业防治

就是用农业的方法,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田间环境,达到防虫治病的目的。

1.选用抗虫、抗病品种,针对病害区域发生不同的特点,选择小穗排列疏松的品种防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和地区选择豫麦70-36、众麦2号、偃育898等小麦颖壳紧密的品种。

2.改革种植模式。改过去的7寸等行距种植为9-5式宽窄播种,提高麦田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强度,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3.冬季清洁田园降低虫口越冬基数。

4.轮作倒茬。针对小麦病毒病、纹枯病、全蚀病发生严重地块,实行轮作倒茬,控制病害发生。

二、物理防治

1.精细整地。尽量破坏土壤中越冬越夏的虫卵,降低虫口基数。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

2.采用糖醋液诱杀小麦粘虫麦叶锋成虫,用黄色粘板诱杀蚜虫。

3.对种子进行精选 ,去除病粒、秕粒减少促传播病害的发生。

三、生物防治

就是用生物和生态的观点,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田间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

1.倡导生态的观点,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达不到病虫害指标的地块,坚持不用化学农药。

2.以虫治虫。对于苗蚜发生的地块当百株虫量不超过 200头、穗蚜不超过500头时,不施用化学农药,以保护瓢虫的增长,达到以虫防虫的目的。

3.以菌治虫。对于粘虫、麦叶峰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喷施BT杀虫剂进行防治,尽量不用化学农药。

四、化学防治

对于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和方式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麦田,进一步采取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1.播种期防治

1.1主要防治对象有地下害虫、吸浆虫、种传、土传病。

1.2防治方法:土壤处理,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可用15%的毒死蜱颗粒剂1-2kg,顶垡撒施,耙入土中,可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亩用3%的敌委丹20ml或2.5%适乐时20ml,兑水100-150ml拌种,有效防治土传和种传病害。

2.冬前拔节期管理。

2.1防治对象:小麦纹枯病、小麦病毒病、小麦吸浆虫、小麦蚜虫、小麦红蜘蛛

2.2防治方法:返青拔节初期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25g或12.5%禾果利15-20g,兑水5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防治宜早不宜迟,发病重的地块,隔7-10天再喷一次。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区域,应在土块处理的基础上搞好防治,3月下旬-4月上旬,吸浆虫幼虫开始化蛹时,亩用15%毒死蜱粒剂2-3kg拌细土撒入麦垅,浇小水以杀死上升到土表的幼虫。麦蚜虫、小麦红蜘蛛可用4.8%的乐斯本乳油或10%吡虫啉进行喷雾防治。

3.中期(孕穗-扬花期)防治

3.1防治对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

3.2防治方法:小麦扬花初期,吸浆虫成虫出土是吸浆虫的防治关键时期,如遇连阴雨,又是小麦赤霉病发病的有利时期,同时可能发生的蚜虫、红蜘蛛、粘虫、纹枯病等,是一个病虫多发的特殊时期。重点搞好一喷三防,就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利用杀虫剂、杀菌剂、营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一次性喷雾,达到防虫防病的目的。

杀菌剂选用:20%三唑酮乳油50-75ml或12.5ml禾果利20克,杀虫剂选用4.5%氯氰菊酯或2.5%溴氰菊酯20-25ml,将杀菌杀虫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对于赤霉病重发生时,要在配方中加入多菌灵以提高对该病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