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49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1)

急诊科护理风险是指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能造成对患者身心伤害、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声誉。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医师因素等。如何尽早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强化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诊室共有护士10名,年龄20~45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6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2)岗位责任心不强/脱岗、惰岗;(3)操作规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4)知识缺乏/经验不足;(5)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不严格;(6)观察、处置不及时/延误救治;(7)查对不严格/输血、给药错误;(8)手术患者或部位识别错误;(9)告知不当/护患沟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药源性不安全;(11)仪器设备或服务设施不安全;(12)院内跌倒、烫伤、压疮等;(13)护理记录不当,医护记录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当;(15)带教不力;(16)其他。对上述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09年比较,急诊科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见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科急救因其突发性,是医院救治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2],如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动作慢、操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出诊记录缺陷或漏记,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操作常规和制度执行医嘱,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未明确医嘱等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急诊科在实施护理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2010年与201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说明进行护理分险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项护理风险,可能发主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急诊科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急救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护理记录单的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和真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3]。

3.2.2 建立预防急诊科护理风险干预流程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地根据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对新入院患者由专职的护士进行评估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护理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护理干预,如对有褥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气圈、局部易压部位使用褥疮贴等[4]。对有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6,7]。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 考 文 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3] 何元风.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83-84.

[4] 杨春莉,杜金莲.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2011,32(6):1016.

[5] 李新辉,陈丽丽.老年病房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2)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89-2

0 引言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传输,并保证电气量和监控实时数据免受攻击,实现各种电气设备可靠运行;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在正常的安全策略范围内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即使受到攻击时也能够迅速恢复绝大部分功能,保证系统免受损坏,或者即使受到损坏也能尽快恢复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1 目前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1.1 操作系统和网络防护措施单一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是利用防火墙和网闸进行安全防护,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按照系统提前设定的方式对电力系统参数进行匹配,达到控制网络信息流向和信息包的目的。但是这种防护方式,不能完全确保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加之,现今的网络信息防护技术的更新落后于黑客攻击的形式,在操作系统和网络防护方法相对单一的前提下,直接导致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存在极大的风险。

1.2 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

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也是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大多数的网络安全装置都是限制外部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对而言,企业的电力系统内部遭受攻击,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已经逐渐影响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并对提高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水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重视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2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2.1 安全防护分区的总体设计

电网调度、电厂和变电站的业务系统根据网络安全防护可分为生产控制区和管理信息区,生产控制区又分为实时控制区即安全区Ⅰ和非控制生产区即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区可分为生产管理区即安全区Ⅲ和管理信息即安全区Ⅳ,如图1。

2.2 VLAN技术的应用

虚拟局域网是建立在LAN网基础上,对LAN工作站进行再次划分,其用途如下:

对多余的报文信息进行过滤防止扩散;根据功能划分组,对组之间信息进行过滤;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2.3 MPLS-VPN技术的应用

MPLS-VPN技术就是把网络中的地址按照逻辑的不同分解成互相隔离的网络,用在解决企业之间互连或者提供新的业务,如:MPLS-VPN用在大型企业联网中,可以实现业务不同的子公司之间的系统进行隔离及互相访问,提升工作效率。

2.4 防病毒措施

电力二次系统本身具备防病毒控制措施,能及时发现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和病毒的入侵并及时查杀,消除威胁系统的隐患。

2.5 电力数字证书技术

电力数字证书系统在公钥技术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用于生产控制大区,只为电力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上的重要用户和重要设备提供专用的网络服务,实现安全性较高的安全数据传输、身份认证以及行为审计。

电力系统的公钥技术是公钥密码技术与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防护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电力网络中。公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公钥技术中最主要的安全技术,公钥加密技术是信息的保密性和访问控制电力系统数据网络的有效方法,而数字签名技术则在网络通信之前对信息相互认证的方法。

3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3.1 安全防护的P2DR模型

安全防护工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前进的动态过程,以安全策略为核心的动态安全防护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经过防护、检测、反应不断循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促使安全防护不断完善的。

3.2 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电力二次系统防护所面临的危险、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的安全策略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整个系统面临的危险因素。首先是系统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系统漏洞或者后门,黑客或者病毒通过多次攻击或者尝试达到破坏系统或者窃取信息的目的,这种先天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完善系统或者加装防护策略来避免。

3.3 风险评估意义及作用

通过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强化网络安全策略同时能够发现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意义如下:

风险评估的过程就是科学分析并确定风险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必须进行的步骤,是信息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枢纽。

3.4 风险评估模式

信息安全评估可以有多种方式,根据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关系,我们以风险评估作为评估的核心和基础。

①强制性检查评估:强制性检查评估标准由国家评估委员会确立并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已执行的评估法规或标准进行监督和检查,被评估单位只能由信息评估相关主管单位进行评估,具有强制性,单位自身不能进行干预,它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②自评估:信息系统评估单位把业务评估相关人员安排在一起对自己的信息系统开展的风险评估活动。自我评估由于是本单位自己开展的不涉及其他单位或部门,因此可以实现信息的保密性,提升参与单位成员的业务评估水平,降低风险评估的成本,增强单位的相关人员和信息安全知识的风险评估能力。然而,由于自我评估单位或上级领导部门或其他人员参与或保护思想的危害,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客观或评估结果信誉低,总之,评估单位经常开展自评估对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存在较大的提升。③委托评估:委托评估是指被评估单位聘请具有风险评估能力或者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实施的评估活动。

4 结语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由于构成整个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各个设备之间通信系统的不同、规约转换的差异而制定,不同的系统体系可以根据 “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四项基本原则来制定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防范各种形式的攻击侵害及制定更加安全的防护策略日益迫切。

参 考 文 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3)

0 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不断推进,社会各阶层对电子政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中,基于现实特点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和风险评估[1]模型是突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两个问题给出分析和建议。

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

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高效安全的进行电子政务,迫切需要搞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电子政务系统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2][3]不仅要保证业务与办公系统和网络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要保护运行在内部网上的敏感数据与信息的安全,因此应充分保证以下几点:

1.1 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运行于内部专网的各主机、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运行十分关键,网络安全体系必须保证这些系统不会遭受来自网络的非法访问、恶意入侵和破坏。

1.2 数据机密性:对于内部网络,保密数据的泄密将直接带来政府机构以及国家利益的损失。网络安全系统应保证内网机密信息在存储与传输时的保密性。

1.3 网络域的可控性:电子政务的网络应该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只有经过认证的设备可以访问网络,并且能明确地限定其访问范围,这对于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十分重要。

1.4 数据备份与容灾: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万无一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以及未知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政府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必须包括数据的容灾与备份,并且最好是异地备份。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模型设计

完整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必须建立在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之上,同时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并针对物理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和应用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

在技术支撑平台方面,核心是要解决好权限控制问题。为了解决授权访问的问题, 通常是将基于公钥证书(pkc)的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与基于属性证书(ac)的pmi(privilege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结合起来进行安全性设计,然而由于一个终端用户可以有许多权限, 许多用户也可能有相同的权限集, 这些权限都必须写入属性证书的属性中, 这样就增加了属性证书的复杂性和存储空间, 从而也增加了属性证书的颁发和验证的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建议根据x.509标准建立基于角色pmi的电子政务安全模型。该模型由客户端、验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资源数据库和ldap 目录服务器等实体组成,在该模型中:

2.1 终端用户:向验证服务器发送请求和证书, 并与服务器双向验证。

2.2 验证服务器:由身份认证模块和授权验证模块组成提供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安全模型的关键部分。

2.3 应用服务器: 与资源数据库连接, 根据验证通过的用户请求,对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 并把处理结果通过验证服务器返回给用户以响应用户请求。

2.4 ldap目录服务器:该模型中采用两个ldap目录服务器, 一个存放公钥证书(pkc)和公钥证书吊销列表(crl),另一个ldap 目录服务器存放角色指派和角色规范属性证书以及属性吊销列表acrl。

安全管理策略也是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核心实际上是管理,安全技术实际上只是实现管理的一种手段,再好的技术手段都必须配合合理的制度才能发挥作用。需要制订的制度包括安全行政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安全行政管理应包括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等的制定和落实;安全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硬件实体和软件系统、密钥的管理。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评估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根据电子政务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程度。等级保护工作的要点是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风险因素集。

3.1 信息系统的安全定级 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包括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专控保护级五个安全等级。对电子政务的五个安全等级定义,结合系统面临的风险、系统特定安全保护要求和成本开销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3.2 采用全面的风险评估办法 风险评估具有不同的方法。在iso/iec tr13335-3《信息技术it安全管理指南:it安全管理技术》中描述了风险评估方法的例子,其他文献,例如nist sp800-30、as/nzs 4360等也介绍了风险评估的步骤及方法,另外,一些组织还提出了自己的风险评估工具,例如octave、cramm等。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中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参考iso17799、octave、cse、《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等标准和指南,从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安全措施有效性评估四个方面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资产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进行相对估价,其估价准则依赖于对其影响的分析,主要从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威胁评估是对资产所受威胁发生可能性的评估,主要从威胁的能力和动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脆弱性评估是对资产脆弱程度的评估,主要从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被成功利用后的严重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措施有效性评估是对保障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主要对安全措施防范威胁、减少脆弱性的有效状况进行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评估后的资产信息、威胁信息、脆弱性信息、安全措施信息,最终生成风险信息。

在确定风险评估方法后,还应确定接受风险的准则,识别可接受的风险级别。

4 结语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有显著区别,包括:办公手段不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最显著区别;行政业务流程不同,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在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中,要抓住其特点,从技术、管理、策略角度设计完整的信息安全模型并通过科学量化的风险评估方法识别风险和制定风险应急预案,这样才能达到全方位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4)

1、电网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要想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就必须对目前电网运行中的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我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的基本形式为:继电保护装置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发现电量电流的突然异常变化、电压电阻的突然增大或变小等问题后,及时的进行自动的应急切断线路处理,以此来保护整个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以上的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看到,电网的继电保护在运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一旦继电保护装置对电流、电压、电量的测定有误时,就会出现误判,也就会进行电源的切断,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供电,还会引发一定的安全事故。

2、继电保护运作的风险可能

既然继电保护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使用该装置前,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此来推测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做好预防工作。因为风险产生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不同的继电保护运行风险有可能组合出现。一般来说,在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公式为R=P·I,R表示的是运行风险,P表示该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概率,I表示该风险发生的后果。

对于运行中的电力系统来说,继电保护的意义在于它的选择性、灵活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对线路进行切断时,要同时实现这几个原则,才能实现安全的继电保护。首先,选择性指的是一旦电网的运行出现问题,继电保护可以及时的筛选出出现问题的线路部分,其次,灵活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故障讯息的接收,并作出反应;再次,及时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网故障的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扩大;最后,可靠性也较安全性,指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发生时能够有效的保护电网的运行安全,并且在电网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作出错误的制动行为。

2.1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风险预测

上文中我们了解到继电保护的运行要通过对继电保护的固定数值进行判断来实现,所以在定值的设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电网运行的变化性决定了这些安全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定值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继电保护的既有定值不能达到继电保护的运行灵敏度的要求,也就是继电保护的定值设定的低于安全标准,这样会使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发挥其职能;第二种,继电保护的定值不能满足继电保护过程中的选择性,也就是说高于基点保护的安全标准,容易造成越级跳闸,这样也不利于电网的正常有序运行。第三种,继电保护的定值的设置不能满足电网运行的最大负荷的需要,也就是说不能够针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这些问题都使得电网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存在风险,危害了电网运行的安全。

在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测定固定的隐患范围,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对定值的设置进行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继电保护可以适应电网运行的复杂情况。

2.2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风险评定

对于继电保护的硬件系统来说,风险主要存在于设备的内部缺陷,也就是说设备的功能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而产生拒动;第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导致其它硬件产生保护误动;第三,即使在系统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电网运行状态不同,由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问题而导致保护误动。因此,当故障点由于继电保护硬件缺陷而发生不正确的保护动作,对相邻设备的误动概率会增加,可能会产生连续的不正确的继电保护动作,从而引发事故。

3、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发生误动,不作出错误的操作。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不但要使继电保护在故障发生时实施可靠的保护动作,做到不拒动不误动,而且要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缺陷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其缺陷信息,因为即使是很小的缺陷也可能影响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甚至可能造成拒动和误动。充分利用监测到的缺陷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作为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应该从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评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体系利用相应的可靠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进行评估分析。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5)

大型游乐设备在国外的制造历史比较悠久,而我国的制造历史还不是很长,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在我国出现,是属于是特种设备,受国家安全技术监督部门监督使用。游乐设备从粗到精,从小型到大型,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的行业体系指导以及安全监测等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大型游乐设备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多个种类,其中包括有滑行设备、飞行塔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观缆车类、赛车类、水上滑梯类、碰碰车类、转马类等大类。这些游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乐趣。而同时频繁出现的大型设备安全事故,也不免让人们对游乐设备的安全产生了担忧。游乐设备直接面对的是游客,能否保证游客生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使用单位和技术监督部门对大型游乐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显得优为迫切和重要。不仅能够帮助维护和操作人员对不同的游乐设备安全风险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在实际工作中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大化的提高大型游乐设备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和设备的安全。安全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修结合,通过对游乐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认识和关注每一台设备的主要风险源在那个部位,指导维护人员重点的通过对设备的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工作,把设备的风险源消除,就能很好的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

一、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现状

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在近些年来,发展足够迅速,各种各样的新奇产品不断的被推出,不但对人们需求刺激心理进行了满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向更先进技术、更复杂形式的发展。但是,大型游乐设备在给人们繁忙工作后带来刺激和快乐的同时,也给部分游客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和不幸。目前大型游乐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到小城市,但是由于某些经营单位安全风险意识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大型游乐设备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例如2001年某游乐园太空飞梭设别液压安全装置失效,最终导致一名乘客被摔死;2010年,深圳某大型游乐园太空迷航座舱发生断裂,导致多人死伤等等。一件件大型游乐设备意外事故的发生,不但对游客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对大型游乐设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工作,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为广大游客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在安全维护中的指导意义

(一)有助于确保设备安全

大型游乐设备,其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有:设备设计存在问题(其中包括设计不合理)、加工制作存在问题(其中包括制造材料不合格)、进口游乐设备过程监管不严、维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技术能力不足、没有经过设备维护和操作培训、使用单位不负责任、检验部门安全意识不强、设备老化、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不强)以及游乐设备(过期)没有进行安全检测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大型游乐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对游客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其中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同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对策,对其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借助于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能够从设备设计、系统规划、设备运行等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以及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依照其不同事故之间所存在的各种可能原因以及有关条件,对其制定消除风险的技术方案。

(二)有助于保障游客安全

实施系统性安全风险评估,从游乐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护、运行、操作的一系列工作实施安全评价,并最终形成标准化,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安全对策,使之形成制度化。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安全制度,有助于对设备的不合规工艺流程以及(有缺陷材料)使用进行规避,同时还能够对设计和制作不合理设备使用进行规避。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某种设备进行使用,同时也能够对其存在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设备运行中,还能够依照其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对设备运行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掌握,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以制定能够对其消除风险的措施,并选择出最佳的安全运行方案,消除风险源,以提高对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最大化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从而最终实现游客安全的有效保障。

(三)对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

综上所言,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维护人员能够依据风险评估的成果,全面了解和认识设备事故的风险源在那里,在设备将要发生故障之前,就能有效地将风险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消除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能很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之后,就能够依照其风险评估结果,迅速找到故障原因,从而制定故障解决方案。因此,说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对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三、大型游乐设备的安全风险源评估

(一)合理选择安全风险源评估方式

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大致有以下几种:(1)游乐设备自身质量带来的风险;(2)游乐设备管理带来的风险;(3)游乐设备运营带来的风险;(4)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 大型游乐设备风险源总结来说主要包括有:制造、安装质量不达标、维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设备操作存在不规范、设备超期未检以及设备超期服役等等。依照对游乐设备危险源的分析看出,游乐设备的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维保操作人员因素及不可抗力因素。那么对于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源评估来说,其方式比较多样,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包括有: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法、人的失误分析、危险性可操作研究、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在实际风险源评估过程中,也要对其评估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根据其实施系统评价阶段,可以将其分成三种,分别是:(1)安全预评价,就是设备的运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针对于其具体的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安全对策。(2)安全现状评价。其就是针对某一台游乐设备,的安全现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找出对其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修正方案。(3)安全验收评价。其就是在游乐设备安装工程结束、并对其进行试运行正常无误之后,对其建设项目及设施、装置实际运行情况以及管理状况,再次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价,对其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后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查找,确定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就要依照其具体的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合理评估方式,提高风险源评估准确性。

(二)制定安全风险源控制方式

根据本人在深圳欢乐谷旅游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在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现以我公司的吊挂式大型过山车为例,简述一下吊挂式大型过山车在使用运行中的风险源和相应安全对策。

因为过山车是属于滑行类游乐设备,利用提升设备将整列过山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放开,靠过山车自重惯性在轨道上运行来完成一周的运动,设备在轨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离心力是相当大的。最大的风险源有以下几点:

(1)座舱的安全压肩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首要部件;(2)其次是安全带,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附件;(3)座舱的吊臂轴和吊臂;(4)走轮、导轮、底轮连接轴;(5)走轮、导轮、底轮轮毂及轴承;(6)走轮、导轮、底轮支架;(7)车架松动或损坏。(8)刹车安全装置(9)轨道连接螺栓松动和轨道变形。

认识和了解了上述最大的风险点,在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过程中,给予重点的检查和关注,加强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的管理。每天在开机前进行重点检查,并利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安全压肩和安全带是否有效,及时发现所有连接轴和吊臂、支架、轮架、轮毂等有无裂纹,用手动法旋转轮子,检查轮子轴承是否顺滑,有无异响。车架有无松动或损坏,机械式刹车的刹车铜片是否牢固可靠,气动装置是否有效,检查轨道连接螺栓有无松动,利用测轨距仪测量轨道有无变形。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检查程序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型游乐设备发展过程中,风险评估在设备安全维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其不但能够提高设备安全性,为游客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可以说,在整个游乐行业的体系中,游乐设备风险评估是安全运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每个人对设备风险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方案,最大化的消除或者减少安全风险的存在,为广大游客提供放松刺激和快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障其生命安全。

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内容复杂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高,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配合才能做好做细,并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负责。本文希望能引起游乐园经营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领导对设备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把游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使我国的游乐事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以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晔玮.惊险刺激游乐设施“大众化”之忧[J].中国减灾,2010(8):28-29.

[2]李果,张广明,凌祥,等.基于Multi-Agent的大型游乐设施远程安全监控预警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4):824-826.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亦直线增涨,电力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和防御显得日益重要,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成为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电力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滞后,电力信息网络风险管理与风险防御是一个新的课题,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在最近几年才被重视,所以存在不少的问题急待完善。

1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网络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不得不提高信息网络风险防控意识,重视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电力系统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意义体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促进电力企业不断完善电力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与提升,防范广大电力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为电力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电力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电力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管理理念也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也随之步入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一般为安装防病毒软件、部署防火墙、进行入侵检测等基础性的安全防御,缺乏完整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风险量化评估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出电力信息网络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尽最大可能地协助防御电力系统安全威胁。

2 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针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特别少。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讨论通过了《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因此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难题有待解决。

2.1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得杂性

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各电网单位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各不相同,加上相关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信息识别缺乏参考,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识别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对象难以确定,也给评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比较落后简单,其主要方式是组织专家、管理人员、用户代表根据一些相关的信息数据开会研讨,再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打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说明和统计表格来评定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这种评估方法十分模糊,缺乏科学的分析,给风险防范决策带来了极大风险,实在不可取。

2.3 传统的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主观

目前用于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计算的传统方法很多,如层次分析、模糊理论等方法。可是因为电力网络安全信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人为干扰等原因,传统分析评估方法比较主观,影响评估结果。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如何排除干扰因素亦是一大难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简约数据简化评估流程是当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3 电力信息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要搞好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分析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类别,然后才能各个突破,有效防范。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两面大类别:安全技术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

3.1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技术风险

3.1.1 物理性安全风险

是指信息网络外界环境因素和物理因素,导致设备及线路故障使电力信息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电力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动作。如地震海啸、水患火灾,雷劈电击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人为信息泄露;电磁及静电干扰等,都能够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1.2 网络安全风险

是指电力信息系统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防火墙不能有效隔离,网络安全设置的结构出现问题,关键设备处理业务的硬件空间不够用,通信线缆和信息处理硬件等级太低,电力信息网络速度跟不上等等。

3.1.3 主机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

是指系统本身安全防御不够完善,存在系统漏洞,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都可以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盗取用户所有的权限,窃走或破坏电力信息网络相关数据。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有两种:一是因操作不当,安装了一些不良插件,使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门户大开,被他人轻而易举地进行网络入侵和攻击;二是因为主机硬件出故障使数据丢失无法恢复,以及数据库本身存在不可修复的漏洞导致数据的丢失。

3.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电力信息网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风险来源于电力企业的内部,可见其风险威胁性之大。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权责划分不清晰,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过关,工作人员责任心缺乏,最主要还是管理层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所致。

4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

4.1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

目前我国一般运用的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标准是: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该标准定义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专业术语,规范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对信息网络系统各个使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实施细节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4.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计算模型

学界认为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可能损失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所以电力信息系统总体风险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R(x)=f(p,c)

其中 R(x)为系统风险总值,p代表概率,c为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

由此可知,利用科学的计算模式来量化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即可演算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总值。

4.3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

4.3.1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模糊数学进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的一种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对风险的定性评估转化成定量评估,一般运用于复杂庞大的力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综全性评估。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时,要确定好因数集、评判集、权重系数,解出综合评估矩阵值。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线性分析数学方法,多用于化解风险量化评估中的不确定因素。

4.3.2 层次分析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层次分析法起源于美国,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风险量化评估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把信息网络风险分成不同的层次等级,从最底层开始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各评估要素所占的权重,层层向上计算求解,直到计算出最终矩阵值,从而判断出信息网络风险终值。

4.3.3 变精度粗糙集法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变精度粗糙集法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利用问题的描述集合,用可辨关系与不可辨关系确定该问题的近似域,在数据中寻找出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风险量化评估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分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变精度粗糙集法可以把这些干扰因素模糊化,具有强大的定性分析功能。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量化评估是运用数学工具把评估对象进行量化处理的一种过程。在现实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5 总结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对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和电力企业的日常营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领导层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大科研投入,定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强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7)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23-01

医疗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就是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担的危险[1]。我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外逃、自杀等不安全事件发生,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11年7月起,自行设计并使用了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有效的防范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表格的设计:见表样

注:1.评估项目内容用文字描述,按严重程度标明低、中、高度,并注明症状及相关因素,没有写无。每周评估一次。2.护理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②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交接班。③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求。④加强巡视,使其24小时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⑤指导患者发泄愤怒的方式,无法自控时,给予保护性约束。⑥服药时做到发药到手、看服到肚、不服不走。⑦做好饮食护理,对吞咽困难、拒食、暴食的患者,专人守护进食。⑧对意识不清、体质虚弱、年老等患者,做好防跌倒护理。⑨对保护性约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患者做好防压疮护理。(如无包涵,请文字说明)

2表格的应用:

2.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先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讨论学习,认可后,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应用及填写方法。通过学习,全体护理人员统一了思想,认识到使用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防范记录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使用对象:所有住院治疗、护理级别为一、二、三级的精神病患者。

2.3眉栏部分填写:常规填写病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入院时间、住院号,填写完整,不空项。

2.4表格部分填写:①风险栏: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进行评估,按评估情况在相应的评估项目内容栏中标明低、中、高度,没有填写无,同时将风险评估程度标识在护理级别牌上,以便指导各班护士对病人进行重点护理。②护理措施栏:在表格下方列举了发生风险采取的护理措施,用数字记录执行了的护理措施,如数字序号未列举的护理措施用简单语言描述。③书写频率:一、二级护理患者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一次,三级护理患者由责任护士两周评估一次。④评价栏:由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时,同时对上次的评估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2.5表格管理。风险评估单护士评估完毕后夹入病历中,方便查阅。病人出院后将此表取出由科内保管。

3效果

3.1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让护士对新入院的患者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接班,尤其是中班、夜班,值班人少的情况下,有利于对其进行重点护理。

3.2精神病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使用降低了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医疗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入院的患者,由主班护士评估后,对存在风险的患者标识在护理级别牌上,便于护士重点对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制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3责任护士每周进行风险评估一次,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有一个全面动态地观察,正确采取护理措施,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4有效指导护士工作的重点,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力,减小护理工作强度。

3.5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是按2010年卫生部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鼓励医院结合实际,采用表格化护理的情况下设计与应用的,书写简单,减少了护士的书写量,将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

综上所述,精神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记录单的设计科学,经临床应用,切实可行,能直观反映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指出护理工作的重点,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8)

中图分类号:TM6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能源应用范围的拓宽,技术人员逐渐加深了对其运行管理的研究,就目前的电力系统运行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展开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虽然在大批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一些先进的技术逐渐的应用在机电保护装置上,使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电力系统中更好的得到了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一些管理上的原因和客观的影响因素的存在,目前继电保护装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对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及可靠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继电保护运作的风险可能

既然继电保护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使用该装置前,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此来推测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做好预防工作。因为风险产生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不同的继电保护运行风险有可能组合出现。一般来说,在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公式为R=P·I,R表示的是运行风险,P表示该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概率,I表示该风险发生的后果。

对于运行中的电力系统来说,继电保护的意义在于它的选择性、灵活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对线路进行切断时,要同时实现这几个原则,才能实现安全的继电保护。首先,选择性指的是一旦电网的运行出现问题,继电保护可以及时的筛选出出现问题的线路部分,其次,灵活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故障讯息的接收,并作出反应;再次,及时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网故障的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扩大;最后,可靠性也较安全性,指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发生时能够有效的保护电网的运行安全,并且在电网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作出错误的制动行为。

1.1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风险预测

继电保护的运行要通过对继电保护的固定数值进行判断来实现,所以在定值的设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电网运行的变化性决定了这些安全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定值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继电保护的既有定值不能达到继电保护的运行灵敏度的要求,也就是继电保护的定值设定的低于安全标准,这样会使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发挥其职能;第二种,继电保护的定值不能满足继电保护过程中的选择性,也就是说高于基点保护的安全标准,容易造成越级跳闸,这样也不利于电网的正常有序运行。第三种,继电保护的定值的设置不能满足电网运行的最大负荷的需要,也就是说不能够针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这些问题都使得电网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存在风险,危害了电网运行的安全。

在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测定固定的隐患范围,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对定值的设置进行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继电保护可以适应电网运行的复杂情况。

1.2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风险评定

对于继电保护的硬件系统来说,风险主要存在于设备的内部缺陷,也就是说设备的功能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而产生拒动;第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导致其它硬件产生保护误动;第三,即使在系统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电网运行状态不同,由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问题而导致保护误动。因此,当故障点由于继电保护硬件缺陷而发生不正确的保护动作,对相邻设备的误动概率会增加,可能会产生连续的不正确的继电保护动作,从而引发事故。

2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影响因素

2.1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会影响其可靠性。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硬件设施是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能否顺利运作。如果硬件设施中的某些设备出现问题,就会使继电保护装置在发现和切除故障时出现误动甚至拒动,从而导致电力系统受到损害甚至崩溃。因此要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硬件设备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从而使电力系统正常供电。

2.2电力系统周边环境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周边环境也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时,大多数零件都是暴露在外面的,如果外部空气中存在有腐蚀性气体或空气湿度较大,都会导致零件受到损害,使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还要经常检查周边环境的变化和空气质量。

2.3软件系统出现问题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软件系统出现问题,同样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编写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的人员将不正确的数据编进了软件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测试或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需求没有分析准确等,就会导致软件系统出现问题。这将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在运作时经常性地出现误动或拒动,使电力系统无法正常供电,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4工作人员的问题

在继电保护装置运作时,工作人员出现问题也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如果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便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失误。如没有按照要求将路线进行正确连接,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继电保护装置发出的警报,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处理故障等,都会降低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

3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分析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发生误动,不作出错误的操作。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不但要使继电保护在故障发生时实施可靠的保护动作,做到不拒动不误动,而且要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缺陷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其缺陷信息,因为即使是很小的缺陷也可能影响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甚至可能造成拒动和误动。充分利用监测到的缺陷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作为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应该从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评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体系利用相应的可靠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进行评估分析。

目前在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模型有故障树解析法。故障树解析法从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模式出发,利用瞬间抓拍技术,进行推理。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成功流法,即GO法。这种模式是从系统的结构出发,仿真模拟系统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数据,使分析更为直观。

4总结

电力系统中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确定性评估、概率评估、风险评估。其中,确定性评估基本上是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进行评估,其评估效果非常保守。而概率法是主要考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充分考虑在内,因为即使概率很小的事故,如果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应该对其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性评估和概率评估的延伸,它除了考虑概率外,也能将概率以外的安全指标考虑在内。为提高继电保护的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增强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应对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及可靠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9)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1],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术的几率趋于增加[3],而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其他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气管炎、老年痴呆等;加之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自理困难,近年来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近两年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体会很深,现介绍如下。

1护理风险的相关原因分析

1.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各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其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1.2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

1.2.1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或护理未到位,如未及时垫海绵垫、未定时给予翻身及床单元未平整清洁等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2.2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及年老体弱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发生烫伤。

1.2.3输液外渗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脱水、消肿,因该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

1.3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1.3.1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4]。

1.3.2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长期卧床,骨折后限制活动,护理并发症高(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下肢关节活动仪、创伤治疗仪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以及专业设备本身的问题也会带来护理风险,如机械故障、停电等。

1.3.3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4]。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的概念未付诸实践,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

2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再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2.1.1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内容:护理体检、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输液外渗评估等。

2.1.2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2.2转变观念、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例护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3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遇到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邀请医师讲课,制订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年轻护士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分阶段考核,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对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

2.4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2.4.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2.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2.5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常规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常规、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

3体会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做好班班交接、层层把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1年来差错事故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部分,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4,26(4):418-419.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103-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striking effect on using PDCA to prevent hospitalized patients fal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alls. Method:Introducing PDCA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patients fall and proces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event fall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Result:Since applying the PDCA loop to manage hospitalized patients fall, the falls rate has dropped from 0.083‰to 0.039‰. Those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falls could be assessed more correctly; moreover, patients or their relatives know more about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falls. Conclusion:PDCA loop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prevention of inpatients fall in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Plan do check action; Prevention; Fall; nursing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16,China

质量管理工具(PDCA)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Denting)根据信息反馈管理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1]。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模式,尤其在质量管理中有着显著的成效,因此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础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12月开始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引进PDCA质量管理方法运用于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中,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502张。2012下半年(7-12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72 628,根据住院报表统计,住院期间共发生患者跌倒事件6例,发生率为0.083‰(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跌倒发生率=实际发生跌倒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0‰)。其中经坠床/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评分≥4分的跌倒高危患者占22.22%。

1.2 方法

针对住院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1.2.1 P计划阶段

1.2.1.1 根因分析 对2012下半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情况,护理部运用柏拉图80/20法则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鱼骨图进行根因解析,发现在护理管理上主要问题是:(1)运行中的的评估表不适用于高龄患者多的情况;(2)护理部对患者跌倒管理制度的实施监管不力;(3)护士长安全管理意识不足;(4)护士长对护士落实防范措施日常督查不力,对护士正确掌握高危跌倒病员评估知识培训不够,存在高危患者漏评估及评估准确性差的现象;(5)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到位,未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防护,患者及家属没有很好掌握防范跌倒的措施。对此护理部多次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运行中的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流程等进行再修订。

1.2.1.2 修订评估量表 笔者所在医院沿用的《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是否有跌倒史,是否有意识障碍、活动障碍、烦躁不安、视力或听力障碍、自理能力下降,是否服用镇静安眠药或麻醉镇痛药、利尿剂、降压扩血管等影响意识、活动的药物等[2-3]。评分≥4分的患者为跌倒高风险患者,其中评估内容中患者年龄在80岁:3分,增加了高风险患者的筛查范围和评估分值。

1.2.1.3 健全和完善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工作制度和评估流程 (1)护理部根据根因分析整理出的患者跌倒管理中存在的缺陷问题,修订《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要求护士长定期检查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及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将跌倒坠床高危患者数量在每月底上报护理部。要求护士运用《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进行评估筛查,并对再评估时段进行了细化。①初始评估:凡新入院患者责任护士均需根据《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工作当班完成,总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②再评估:对评分≥4分的患者为高危患者,均须每周进行再评估,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评估分数、干预措施、家属配合态度等,并在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标识牌;③转入患者、病情变化、跌倒/坠床后或跌倒/坠床风险因子项目发生改变等情况下要及时评估,每次评估后总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和《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上。(2)护理部成立了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小组,制定出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对全院各科室在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督查。

1.2.1.4 加强对护理管理层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护理部对全院护士长进行护理安全意识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后的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及流程、修订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等相关制度的培训,使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与流程的执行在全院达成共识。

1.2.1.5 加强对护士进行培训与督查 护士长接受培训后对科室临床护士进行再培训,保证评估表使用的正确性。护士长对各层级护士进行防范患者跌倒等风险管理专项培训,培训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能正确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对跌倒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加强对护士落实防范措施日常督查。

1.2.1.6 开展多形式的宣教 对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要因人施教,合理选择教育方式。(1)护理部制作图文并茂的《住院患者防跌倒健康指导宣教单》,便于主管护士执行健康宣教,也方便患者自行阅读;(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对高龄或者行动不便患者,在下床行走时必须有人陪同,指导患者下床时缓慢起身,衣着鞋码适合;(3)规范病区环境:将患者的生活用品放在易取放的地方,将患者的物品收纳于柜中,保持通道通畅,地面有水渍,及时清除,告知高危患者卧床时拉上护栏;(4)随处可见的警示:病房醒目位置悬挂相关防跌倒警示牌,制作防跌倒十决宣传画,贴于走道上,标示清晰、醒目,达到告知的效果。

1.2.1.7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防跌倒安全管理 全面落实防范患者跌倒的健康教育,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患者安全防护中,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效防范跌倒的措施,共同参与防范工作才能有效能减少跌倒意外伤害发生。

1.2.2 D执行阶段 护理部根据修订的住院患者防范跌倒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要求,对护士长进行全面培训,护士长再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演练、考核,培训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能正确识别高危人群。按修订后的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进行患者跌倒的日常风险防范,护患共同参与。护理部责成跌倒坠床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以达到人人知晓,个个掌握的目的。

1.2.3 C检查阶段 跌倒坠床管理小组定时到各护理单元进行抽查,检查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运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护士健康宣教是否到位、患者及家属对防范跌倒的措施是否掌握,是否在护士的指导下主动参与防范跌倒。检查护士长是否对科室规范执行防范患者跌倒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日常督查。

1.2.4 A处理阶段 护理部在每月护理质控反馈会上对跌倒坠床管理小组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在下一个月里对上一个月存在的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检查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013年1-6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76 923,根据住院报表统计,住院期间共发生患者跌倒事件3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039‰。对进行PDCA循环管理前(2012年7-12月)和进行PDCA循环管理后(2013年1-6月)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正确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防范措施掌握率进行比较分析。2012年7-12月护士评估患者跌倒风险78例,评估正确57例,正确率73.1%,2013年1-6月护士评估患者跌倒风险94例,评估正确86例,正确率91.5%。2012年7-12月抽查患者及家属跌倒防范措施掌握情况56人次,其中基本掌握36人次,掌握率64.3%;2013年1-6月抽查患者及家属跌倒防范措施掌握情况68人次,其中基本掌握58人次,掌握率85.3%。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正确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防范措施掌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4],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带来身心的痛苦,影响到患者安全,也将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同时也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甚至产生医疗纠纷的隐患[5]。患者安全是护理安全的核心,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预防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护理质量管理中预防住院患者的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PDCA循环是从找出问题到采取管理措施改进工作,不断延续下去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而不是终结[6]。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护理管理人员认清问题的主次,使护理工作改进措施有的放矢,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中,经过PDCA模式的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由PDCA循环管理前的0.083‰下降至PDCA循环管理后的0.039‰,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运行,护理管理人员找到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有目的地促进护理人员地学习跌倒有关的知识,指导护理人员主动地对跌倒高危病患者进行评估及宣教,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正确率和患者或家属跌倒防范措施掌握率明显上升,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跌倒防范的意识加强,护患共同参与更能加强患者跌倒防范效果。PDCA循环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中具有明显效果,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为高危跌倒住院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斯楠.PDCA循环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8,30(12):1984-1985.

[2]朱诗林,蒋谷芬,黄辉斌,等.防范跌倒护理评估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7(11):115-117.

[3]张景兰,王燕,尹莉,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3,9(11):2850-2851.

[4]刘荃珍,王瑞.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70-71.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11)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率较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经常因多种原因发生噎食窒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1]。质量管理工具(PDCA)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Denting)根据信息反馈管理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2]。采用PDCA按照P(Plan)、D(Do)、C(Check)、A(Action)这4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已被证实是落实临床护理有效管理方法之一。为进一步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发生率,我科采用PDCA工作法预防患者噎食事件的发生,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年共收治精神性疾病住院患者486例,在住院期间,患者共发生噎食5例,发生率为1.029%。

1.2方法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噎食事件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工作法进行持续改进。

1.2.1 P计划阶段

1.2.1.1根因分析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噎食事件,运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发现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使用中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未能体现患者近期是否存在呛咳现象;②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噎食风险评估存在高危患者漏评及评估正确率低的现象;③护士长对护理人员针对噎食预防工作与抢救流程培训不足;④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到位;⑤参与患者进食管理的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多次召开安全分析会,对防范噎食管理制度流程等进行重新修订。

1.2.1.2修订噎食患者风险评估量表 科室现采用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既往曾发生过噎食现象,药物椎体外系反应,唾液分泌减少、口干,中重度痴呆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者,有癫痫发作史者,极度兴奋、抢食者,饥饿感增加、暴饮暴食者,进食速度过快未充分咀嚼者,老年人牙齿脱落影响咀嚼功能者,老年人吞咽反射减退者。共计11项危险因素,评分≥15分患者为噎食高危患者。表中没有体现患者进食现状评估项目,对此增加"近日饮食出现呛咳现象"项目,拓宽了高危患者筛查范围。

1.2.1.3健全噎食防范管理工作制度和完善噎食抢救流程 根据根因分析,查找出护理人员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存在漏评及准确性差的问题,对此重新修订《预防患者噎食管理制度》、《患者发生噎食应急预案》及《患者发生噎食抢救流程》,体现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层级管理及护理人员配合医生抢救的工作流程。

1.2.1.4加强护理人员针对噎食的培训与演练 护士长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有针对性的培训演练,从自学入手,适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定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提高对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组织开展患者噎食抢救的现场演练既可从不同角度巩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能系统地演练操作技能,而且还能从现场角度检验护理人员应变能力,进一步验证应急预案与抢救流程的科学性。

1.2.1.5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反复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反复、耐心地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进食过程中潜在危险及防范措施告知患者,让患者养成良好进食习惯,掌握小口进食、充分咀嚼再吞咽的动作要领。此外,还要做好患者家属健康宣教,讲解易发生噎食的原因及对策,得到家属理解配合,禁止探视时给患者进食易引起噎食的食物,如花生、葡萄、圣女果、鸡蛋、年糕、粽子等。

1.2.1.6加强患者饮食管理工作 在患者集中进餐时,科室原配备两组3名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男部2人,女部1人。经评估发现女部高危噎食患者数量增加。为此,在女部增加1名护理人员参与进食管理工作,严密观察并防范噎食发生。

1.2.2 D执行阶段 护士长根据新修订的《预防患者噎食管理制度》、《患者发生噎食应急预案》及《患者发生噎食抢救流程》,对护士进行分层级、分批次培训,定期考核,组织演练,正确识别高危人群,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1次/w噎食风险初评,由护理组长对本组评估进行审核,最后交质管代教进行统一再评估,并将重点预防噎食患者姓名记录在重点交接班本上,同时上报护士长。

1.2.3 C检查阶段 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性,定期考核护理人员掌握噎食防范措施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掌握进食动作要点,患者家属是否知晓易引起噎食的危险食物等。

1.2.4 A处理阶段 护士长每月末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汇总,对本月重点考核、随机抽查、例行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有针对性的对次月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对高危噎食患者进行个案分析。并将新问题列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

2 结果

PDCA循环管理前,噎食发生率为1.029%,护理人员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共计482例,评估正确453例,正确率为93.983%,对护理人员抽考噎食防范措施知晓率为96%。PDCA循环管理后,噎食发生率为0.438%,护理人员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共计2648例,评估正确2598例,正确率为98.11%,对护理人员抽考噎食防范措施知晓率为100%。可见,护理人员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正确率、对噎食防范措施知晓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3]。精神性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噎食,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痛苦,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还给患者家属增加经济负担,给护理人员增加工作量。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研究与探讨如何对噎食事件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PDCA循环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4]。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使护理工作的改进措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质量,噎食发生率明显下降;促进护理人员学习噎食相关知识,提高对患者噎食风险评估正确率,提升对噎食防范措施的知晓率。为精神科住院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名姓,李和军.精神分裂症患者噎食原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12,20(4):5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