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仓储优化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0 15:04:32

仓储优化设计

仓储优化设计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现代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仓储、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配送等子系统组成。现代物流企业能否通过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完整精确的物流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从而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支持,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成为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总体目标。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降低成本,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与管理[2]。我国物流发展在各个环节上很不平衡,特别是仓储业的发展明显滞后,改善现行的仓储管理体制,形成统一的仓储市场体系,完善仓库管理功能,实现多元化管理,是目前仓储业的首要问题[3]。建材工业是中国重要的材料工业,近年来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又快又好发展态势。生产销售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了新的改善。我国是建材消费大国,建材在国内各地快速流通,建材市场承担大量材料的存储与管理,仓储管理系统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仓储的效率,促进建材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物流仓储管理所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物流仓储的管理水平明显滞后,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管理上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往来物流的管理缺乏有效及时的分析和控制手段,无法及时、动态的掌握货物入、出情况,进行及时营销分析;2)难于及时、准确地进行项目盈亏核算、合同盈亏考核以及分部门业务员的绩效考核,银行,税务检查核对工作量繁重;3)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的标准,各单位入、出货物数据难于汇总,公司内部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4)公司管理缺乏详细、准确的数据,不能很好的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决策,公司领导难于及时、动态的掌握公司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状况的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改善仓储管理体制,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主要应从技术上进行优化,加快信息化建设。针对建材物流中的仓储管理问题而研发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改善仓储管理条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系统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本着动态集成全面受控的原则,对建材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中的入库,出库,流量核算、货物流动的监控、仓储专属报表编制、与进出业务全面整合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并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灵活的多级自定义设置,完全适应建材物流仓储管理的变化及主管部门管理要求,成为物流仓储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件。

2 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综合物流仓储的信息化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以供应链上的物流委托企业、物流服务企业的具体业务为支撑,以物流仓储管理的结算平台为桥梁,以业务与财务同步管理为核心,真正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的业务、财务一体化[4]。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结合了现代化物流公司的总体业务特点,并将其业务模型进行了归纳抽取,形成了独特的集统仓储管理中心、费用结算中心、账目统计中心于一体的“三维业务模型平台”,包含仓储、结算、账目等几个子系统,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包括:1)仓储管理中心:作为建材物流仓储业,每日的入、出货物的流动量是巨大的。系统提供的入、出库的统一接单,并能实时形成公司统一的业务卷宗和各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各自的业务卷宗,使整笔业务的实时进度及入、出状况,完整准确的体现在业务卷宗之中。入库、仓储、出库等各个子系统之间可根据条件信息共享,从而使不同业务形态单位之间,都能够实现全面的协同和信息共享。2)费用结算中心:系统提供统一费用结算业务操作平台,通过统一结算平台,可对每笔业务、每个部门及整个公司的的内部帐单进行实时管理,实时监控公司真实的业务状况,保证公司对货物管理的良性运转。3)账目统计中心:提供多种作业报表,具有业务量分析统计、预警、决策支持功能。对账目实行多层次管理,实现A、B、C账目管理模式,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提供账目参考依据。4)强大的预警平台:系统提供强大的业务预警平台,对于入库,仓储、结算、财务等任意子系统的任意工作流单据,系统都可通过预警平台进行预警定义,做到对于业务执行操作的智能提醒预警,保障业务的顺利进展,避免差错。如入库数据是否与库存数据相符,出库数据是否与库存相符等。

3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子系统设计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主要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具有数据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统一。

1)仓储业务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进/出库区通知管理、进/出库区信息管理、进/出库单据管理费用结算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仓储票据管理、入/出库帐单管理、客户帐单管理

对帐单管理、凭证管理,子系统功能流程如图2、3所示。

2)账目统计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A、B、C多层次账目管理、预警、决策支持功能、业务量统计、业务跟踪。功能如图4所示。

3)客户管理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个性化商务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客户关怀管理。

4)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包括对需要使用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为物流管理平台中的所有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数据,对系统参数和系统安全进行管理等等。

4 系统技术设计

系统采用微软新.net技术开发,遵循统一软件开发标准,可在WINDOWS系列平台运行。采用B/S三层架构,支持远程办公和异地操作,数据集中存放管理[5]。系统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基于面向对象的动态建模技术,可使用户进行流程、功能、界面、权限、审批等自定义操作。三级缓存技术及数据压缩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技术构架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物流仓储企业通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精确完善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为物流供应链提供支持,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是仓储管理的建设目标[6]。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其鲜明的特点是具有非常灵活的入、出库及计费系统、准确及时的核算系统和功能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为仓储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实现了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仓库利用率,明显增加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立新.物流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2007,49:87-88.

[2]董彦龙.我国仓储物流现状及其优化[J].商业时代,2006,16:15-16.

[3]赵天喜,吴建宏.基于精益物流的国有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5):41-42.

仓储优化设计篇(2)

1 仓储配送业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仓储配送业一直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应该实事求是。我国的现有水平是还不能与国际先进的水平相比的。

1.1 产业低端,软、硬件标准也低

当前我国物流整体处于低端的状态,虽有一定发展,仓储普遍使用的都是一些普通平房仓库,搬运的工具大量使用了低效率的搬运车、手推叉车以及普通起重设备,运输的工具大多是用普通车辆,在信息管理的系统的建设的方面上,如配送中心,还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设施。POS系统、EOS系统及EDI系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所以,还是应该认真学习先进的仓储与配送的相关科学技术。一些企业而言,在设施、设备选择上,没有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即以“适宜”为标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也造成其设备能力的空置、浪费。

我国仓储配送软硬件的设备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各种的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备标准是不统一的,各类型物流器具的标准不配套,同时,缺少必要的行业的标准、行业规范。正式存在这些混乱的现象,才使得我国仓储与配送的作业一直低迷。另外,就我国仓储配送企业的不同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而言,其设计也落后。信息之间同样缺乏相互的链接和共享。

物流功能不健全。现代的物流企业,集诸多功能于一体。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服务,如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我国仓储配送业务,在功能上而言主要是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在很多的企业内还没有开展起来;二是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反馈功能,物流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起到导向的作用。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完全去实行统一的采购、统一的配送,使配送中心也达不到经济配送规模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仓储配送基础设施的投资,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系统功能都不强。受制于这些硬件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基础建设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显得仍然不相适应,例如:存在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现代化的仓储配送设施不足,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配送中心的建设更是明显滞后,设施的标准化的程度低,仓储配送设备的标准没有全面统一,从而影响了各种业务功能和各种要素间的有效的衔接与协调发展,以及仓储配送等效率的提高。

1.3 第三方仓储配送发展滞后

我国的仓储配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的仓储配送发展滞后,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得很快,但是,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的也是还不多。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仓储配送的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及“小而全”模式的影响,都习惯于自成体系和自我得服务,大数量的潜在的业务需求还不能转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1.4 仓储配送的实际操作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传统的储运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的素质难以满足现代仓储配送企业的需要,主要是能够进行业务方案的具体设计的专业人员和精通具体业务的经理和实际操作的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高级的专业人士严重缺乏。

2 现代化的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优化

2.1 调查和统计方式

针对各个阶段的调研的特色和要达到的不同调研目的,最终选择了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这三种主要的调查的方式,和以文献法、问卷法、访问法为主的具体的调研的方法,通过定量以及定性的调研来确保最终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证了调研方法的科学性,为后期的分析来提供可靠的保证。选择了典型的物流企业,观察并实践了仓储的业务和配送的作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笔者利用三级技能大赛的宝贵契机,利用了比较法,统计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对现代的物流仓储业务和配送作业优化设计进行了比较、统计、借鉴,努力研究出最优方案。

2.2 优化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

制定方案:

通过制定储配的方案,即大家根据所获取的储存,配货的场地、货物、货架、托盘、客户基本信息、各种包装箱、电子标签拣选车、叉车、手推车、月台、客户需求、配送点及路径信息、工时资料、各种租赁、配送车辆、货位占用费、外包咨询服务费、安全要求等相关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进行货位的优化及制定货物的入库作业的具体规划的计划。

进行订单的具体处理及自动生成拣选单;路线的优化设计;编制配装以及配载的优化方案;后撰写外包委托书,利用甘特图的优势绘制出实施进度的计划;预测出实施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的方案,形成可实施的储配作业的具体计划。通过整个作业各个环节的进一步的优化,可便于大家在今后清晰认识及处理问题。

实施方案:

(2)上架存储货位确定。具体来以物动量ABC为基础进行仓位的确定存储,按照:A类的货物放置于货架一层,依次类推B类就放在货架二层,C类货物放在货架的第三层,如若一层的货架有剩余的就存放B类货物,以此类推的方法;同时,严格地按照要求。

(3)出库作业计划。订单有效性分析:因为配送中心的总部系本仓库上级单位,同属一家的公司,谈及其调货,在库存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均需满足,因此,配送中心总部均为有效。累计应收账款如若超过了信用额度的10%,其订单均为无效订单。

客户优先权分析:配送中心的总部系仓库上级单位,同属一家公司,其调货在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应均需满足,因此,配送中心优先。因为分清了轻重缓急,所以才能够真正去保证有效供客户优先权的分析。

车辆调度与路线优化:通过一系列的科学仔细的计算,我们认为其实在车辆的调度上,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选择好合适优质的车辆,同时,在线路的选择上,也应当清楚地认知其重要性。

仓储优化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69-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仓储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仓储管理作为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企业进行仓储管理有助于其提前预防需求变动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同时有助于其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经营生产中出现交货延迟的现象,保证企业商品销售的无阻碍进行。企业存货过少,供货跟不上客户需求将影响正常运营; 存货过多意味着占用了较多资金,增加了利息负担,同样影响企业运行。高效合理的仓储能够有效地调节供给与需求,带动企业的物资流动,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保障企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最终实现企业对自身资源的有效掌控与利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对存货实现有效管理,将存货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是_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生产经营充满动力的关键一步。因此,本文便对当前我国企业仓储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如何优化进行研究。

一、仓储管理的基本内容

1.仓储管理的内涵。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和仓库内储存的货物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为了充分利用拥有的仓储资源来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拣货、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仓库的选址与建设问题、仓库设施设备的选择与配置、仓库的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库商务活动管理、仓库的业务管理、仓库安全与消防问题、仓储管理技术的应用。

2.仓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仓储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实现仓储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保证货物的质量、优化管理货物的储存时间和周转周期、控制和管理储存货物数量、根据货物的特性和周转速度合理规划储存结构、优化管理仓储各项费用五个方面。仓储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作业,保证货物质量;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库存周转率,做到“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的高效率仓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最少的人财物消耗,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及时准确完成最多的储存任务。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对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给予充分的重视。

1.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2)自动化仓储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集成制造系统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3)智能化仓储阶段。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新月异,仓储管理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是:(1)实现“零库存”管理及整合化管理。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零库存概念应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二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整合化管理就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作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2)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计算机具有高强度记忆功能,能把负责的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并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它还具有准确计算能力,使人们增强了对它的信赖。它可以对临时变化进行应付,对临时需要进行适时处理。因此,计算机已经成为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作为对各项管理业务发出企业指令的指挥中心而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当前仓储管理中的不足

1.当前仓储管理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以往较为传统的物资存放仓库大部分为平房库,仅仅用作存放物料。库房老旧,存放状况较差,加上对于库房的资金投入有限,仓库的整体环境无法完全提升,这就让存放在仓库的物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企业由此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损失。当前企业对仓库自动化、机械化运作的认识以及投入都不足,很多环节仍然为人工作业。企业仓库存储技术发展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仓库存储作业的效率。

2.当前企业无法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有一个全面准确的预估,仓库物资存放的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企业信息化技术普及范围不广。倘若无法有效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的类型、规格以及数目,经常会导致无法精确地把握物资供货的时限和物资采购的数目,常常发生提早或者推迟供货,进而造成货物的囤积,进而干扰企业日常的生产。

3.部分职工业务操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中存在一部分员工业务水平较低,这些人对于熟练掌握相关库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知识有很大的困难,这就使得企业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系统其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期望的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提升。

四、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策略

企业运营革新、降低生产成本所要施行的重要一项举措就是实现高效率的仓储管理。倘若能够对传统的仓储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升,这对企业来说,该举措是为其生产物资供应、节省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同行业竞争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证。因而应当以科学管理作为首要衡量标准,对生产物资进行整体控制与计划协调。

1.创新改革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方式。企业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以此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更新仓储设备,不断提升仓储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成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实现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扩大企业仓储空间,实现对企业仓库的现代化管理,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性的增加仓库数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空间区域。其次,要优化仓储流程结构,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降低运作成本,并通过适当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最后,企业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及时准确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促使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科学配置仓储管理资源。要科学配置仓储管理资源,合理规划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各环节寓于同一个有机整体之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要对自身发展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总体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资源配置计划,保证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减少管理程序,节约时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同时,企业要合理安排人才,从人才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逐一考量,实现人尽其才的最终目的。此外,要合理规划仓库存储空间,科学利用,提升空g的运用效率。

3.建立专业化仓储管理人才队伍。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再教育机制,为企业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途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意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同时,企业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从员工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保证各项评价内容的真实准确,激励用人机制,定期评选优秀员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速度。

4.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按实物名更新系统货物名称,引进条码技术,利用条形码技术对商品进行识别和描述,通过光电扫描识读条码符号,实现机器的自动识别,并快速准确地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使纯人工化管理方式向自动化管理转变,降低出错率。条形码技术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高,可以使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降低信息管理系统权限,促进账实相符。应成立仓储管理小组,由小组组长负责对产品报损单进行审核,实时更新系统内账面数据,让账面数据和实际货物数据相符,保障接到客户需求时有货则确定发货,无货则尽快采购,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总之,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企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企业发展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从改革管理方式、优化管理资源、加快人才建设和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四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和效率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美英.浅析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1(2)

[2] 黄丽霞.论我国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3)

仓储优化设计篇(4)

1.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完整的仓储标准体系或物流标准体系,使已有的先进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缺少基础性标准,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使库房、站台、包装、托盘不统一、不通用;缺少服务标准,使仓储企业没有标杆,迷失方向;缺少监管标准,使一些人违法乱纪,造成社会问题。

1.2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满足各自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 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分化局面。

1.3 管理形式粗放、 单一, 技术相对简单落后。

目前, 中国的仓储管理形式整体相对落后,虽然现代化仓库开始不断增加, 但其所占比例很低, 主要还是靠手工账或简单的系统进行管理, 操作仍以手工作业为主, 设备简单, 技术不高, 管理方法仍较落后。

1.4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就现代物流来讲,仓储人员一般从业素质比较低,对商品保养、 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对货物的放置、具体情况 (有库存、 无库存、 库存多少 )不了解、不重视。而现在需要的是有整合能力和复合能力的物流人才,由于这种人才的欠缺,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2 .解决方法及建议

2.1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2.2 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 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2.3 应用最新的仓储管理技术

2.3.1 JIT技术,即准时制,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确定的时间对生产实行控制,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

2.3.2 MRP即物料需求计划,它是一种物质计划管理模式。依据市场预测需求和客户订单的数量制定产品生产计划,然后再根据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组成产品库存状况和物料结构表,再使用计算机计算出所需物料的需求时间和需求量各是多少,从而确定物料的加工、订货日程和进度。

2.3.3 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在MRP基础上产生的,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生产、供应、销售、财务各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各个职能得以协调发展。

2.3.4 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ERP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一个紧密相连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并对此供应链上所有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按照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进行重组,规划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

3.发展趋势

3.1 零库存管理

仓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库存。这种零库存只是存在于某个组织的零库存,是组织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零售商,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零库存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实现零库存的库存管理有以下途径:推行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的经营方式;依靠专业流通组织从而达到准时而均衡供货的目标;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实行“看板供货”制度。

3.2 整合化管理

仓储管理实施整合化仓储,即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也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实行仓储管理,把有关仓储管理的作业或设施进行重建。

3.3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同时还发展了许多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供企业挑选采用。网络在近年来的迅速普及使得库存管理网络化正成为一种趋势。网络将总公司、分公司、营业所、销售点以及分布在各地区的制造厂、组装厂、供货方、营业仓库、流通中心、运输公司等连成一体,一个贯穿全国甚至世界的库存控制系统就形成了。只要把仓储管理涉及的角落均连入网络,便形成了一个仓储管理的整体,充分发挥出统筹和整体策划的优势,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姜超峰.仓储管理技术应用前景.China s torage & transport magazine,2009.1

[2]肖建辉.浅谈仓储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仓储优化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仓储管理重要性

企业的生产与盈利与企业的仓储发展息息相关,从工业化时代开始有了生产便有了物资的仓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仓储也形成了相当规模,同时也注入它更多内容。企业仓储是连接生产、供应、实现物资价值重要环节,对促进生产提高效率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仓储管理是对仓储及库内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在实际应用中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取、仓储物资合同执行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及相关操作,在企业整个经济活动及生产供应环节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

二 、仓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

工作中仓储管理包括流程和管理两部分:流程包括货物的接收、检验、存放、分类、根据定额备料以及供应。管理包括:空间布局、储位管理、存储设备和搬运设备选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盘点等 。整个工作链中常常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更好的优化企业仓储管理,需要我们开动更多脑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与便捷。

在大多数企业中自动化仓库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建立和使用相对较少1980年以来只建立有300座左右自动化仓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仓库如何选址和建设才能让管理更高效就至关重要,往往仓库在较快进度建成的情况下,投入使用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采用简易材料设计建设,没有使用钢筋和水泥,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也为后期实际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如遇到雨季和有强风的情况,库内噪音较大,货架零小备件容易掉落,易受潮,冬天库内寒冷夏天燥热。建设中施工粗糙,使仓库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断进行照明改造、电源改造给实际工作中机械操作与工作带来隐患。所以,在仓库选址建设应从长远出发,调研、更好的便于长期使用及今后的统筹安排。

三、优化、提升我们的仓储管理

如何提升我们仓库管理,体现在仓库方案设计、实际管理应用优化中:

(1)储位需求设计

在储位需求设计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需要多大的存储空间,包括总的需求空间和每个商品的需求空间,第二是备品备件应该存放在仓库的何种位置,即储位设计。

(2)需求空间设计

计算仓库需求面积,首先,要计算出在库内物资的平均库存量,其次了解存储物品的特性,如重量、体积等确定物品的存储方式,一般存储方式包括货架存储和堆垛存储两种方式。其次,确定最佳的平均库存量水平,所谓最佳平均库存量水平是指确定的平均库存量能够真正反映大多数月份的平均库存量水平。再次,确定物品的存放方式,不同的存放方式下所需的仓库面积是不同的,货物在仓库中的存放方式分为平面堆垛存储和货架存储两种,其中平面堆垛存储根据货物特性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方式,期间还应考虑货架高度不同和存储货物不同,所需的通道宽度也不同。最后,是估算库房功能区区域面积,库存总需求面积的确定,通过对仓库存储区域面积计算及其他功能区域及辅助区域面积的估算,汇总各面积之和,可以计算出仓库总需求面积。面积估算应从长远考虑,

未来N年后的库房所需面积=现有仓库面积×(1+每年业务递增百分比)n

未来N年需求面积=现有仓库面积×成长系数(成长系数的确定要根据经验来判断,它反应的也是企业的增长幅度。

(3)储位设计

储位设计最为关键是对商品存放原则的把握:3.1 靠近出口原则,对于出入库频率高的物资需要放在靠近出口的地方,减少作业量;3.2 重量和尺寸原则,大型物资入相应库房,精密物资应保证存放安全性;3.3 物资应考虑本身特性,物资分类入库需恒温保存不易受潮,易燃物资入相应库,不宜放在一起;3.4 先进先出原则,保证物资质量与品质。3.5 面对通道原则,重要信息或标牌等向通道方向,保证在出入库、盘点时便于观察。

(4)搬运设备选用设计

在长期的库房物资管理中,随着各类物资的不断增加,为了是物资更为科技 更为高效的管理,对于精密物资管理工具和大型设备细节处有了更多的要求,使得物资管理的工具也在不断的升级更新。

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电动搬运车、叉车、前移式叉车、液压托盘车、手推车、乌龟车、笼车都有被应用。以叉车为例叉车属具包括有:串杆、集装箱吊具、侧移叉、铲斗、侧夹、倾翻叉、起重臂、锻造夹钳、旋转夹。国企电站中小型货物、木箱、编织袋、救生衣等防汛物资、设备的备品备件叉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物资搬运和整理要求。对于大型的设备物资如开关柜、无卷轴的电缆、水轮机盖板、钢板、基础环等需要使用托盘集装箱,托盘集装箱目前有7类:a 、双面型平托盘(含有纵梁、面板、叉孔)b、单面型平托盘(包含3*3叉孔)c、托架(包含4支腿柱)d、立柱式托盘e、网状箱式托盘(包含了四面网状侧面)f、板状箱式托盘g、集装箱。相对来说工作中应用较多双面型平托盘、单面型平托盘。行车则需要配备吊环组套、钢丝吊绳、吊带等。

(5)存储设备、信息技术应用及盘点

仓储优化设计篇(6)

企业仓储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对于合理保持产品库存,降低损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指企业内部对产品的出入库、存储、调度等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和统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合。科学规范的仓储管理可以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产品精确定位的迅捷性,控制产品物理移动带来的损耗,保持产品的良好性能和质量标准。反之,失控的企业仓储管理则会大幅地占用企业的资金与各类资源,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并且可能造成因产品长期留置仓库造成的滞销、损坏等,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从仓储的管理对象划分,仓储管理可以分为原材料管理、生产设备及各种辅料管理以及成品管理等。正由于企业仓储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此类管理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仓储管理发展处了多种科学性的管理样式,其中比较常见的企业仓储管理模式有ABC分类库存控制法、物质需求计划法、制造资源计划法和企业资源计划法等等。以下将对此做一简要介绍。

(一)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及其工作要点

由于ABC分类库存控制法的可操作性,在我国仓储管理的实践中,这种方法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物资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A、B、C类别,并按照不同类别的管理层次予以不同的关注程度与管理控制。一般而言,A类物资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库存中仅占一成左右的比例。因此,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悉心的存储管理。B类物资的经济价值与其在存储中的比例相当一致,一般占有存储物资的两成左右。C类物资是存储物资的主体,占有大量的存储空间,但是经济价值有限,对于企业的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采用本类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物资予以差别化的管理方式,从而避免了平均用力,优化资源的配置。恰当地运用本方法便于优化存储物资的构成,减少库存数量和资金占用。其重要策略是,A类物资需要采取精细化管理,严控库存数量;B类物资有保有压,尽量保持合理库存水平;C类物资维持简单管理,只要求保持正常运行和入出库管理。

(二)物质需求计划管理法及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法及其工作要点

物质需求计划管理法是根据产品特性倒推出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的需求量以及时间等生产要素,并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出这些零部件生产时间和数量的数据,据此加以科学管理、控制的整个过程。采用本管理方法,要求对各部件的生产、存储等做出精确的安排,以便杜绝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存储停留时间,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确化。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法把仓储管理视作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从而统筹、整合进入制造资源计划系统。这个系统集合了企业生产说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以及关键点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的视域中更加宏观的思考企业内部的仓储管理活动,以期实现仓储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及其工作要点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集合了以上诸个管理方法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演变。它具有更为恢弘的视野,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方式把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纳入本系统中。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法要求实现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冗长链条的有效管理,并且要求打通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子系统联系。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自动化数据的监测与管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从而达成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仓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最近一些年来,仓储管理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相关企业的仓储管理信息化程度仍然是重要的掣肘。企业由于经济原因不愿在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和资源。同时,我国的相关技术人才匮乏也是重要因素。

(一)企业应用的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内容与流程介绍

在企业的仓储管理中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配送速度和减少空间空置率等。在此过程中,以条形码技术为龙头的系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实现企业仓储管理效率和运输效率的倍增效应。此外,仓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仓库各个管理点位的系统化集成水平,实现物质的高准确定位。

(二)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企业仓储的信息化管理涉及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具有多重意义。首先,通过仓储管理的信息化控制,可以实现对流程的科学再造和重组优化,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提高物质的科学管理力度。第二,它可以通过配送效率的跃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和资金利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第三,它利于提高仓储服务企业与客户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提高保障的质量。

(三)企业开展仓储管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提高认识层次,通过各种措施加大仓储管理信息化的资金、人员与物资的投入,各部门紧密配合,信息部门在技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企业要以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进行流程再造和先进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整体协调性。第三,要安排必要的人员配置,对相关岗位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结语

总之,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当置于企业整体科学管理能力建设之中加以考虑,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高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呙建敏.浅析计算机在信息化仓储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0,(11):192-193.

[2]李庆九.仓储管理经营模式和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1,(26):60-61.

仓储优化设计篇(7)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仓储的发展过程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的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和劣势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

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空间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化仓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高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高架类型:高层(大于12米)、中层(5-12米)、低层(5米以下)。这与平库相比可以节约将近70%的占地面积。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能按照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对人工需求的依赖,特别是降低特殊仓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后,自动化仓储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化仓储固有的劣势

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自动化仓储的主体是由自动化仓库组成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货架、理货区、管理区、堆垛机械、配套机械、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安装建设费用。对于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评估和设计,包括必要性评估、技术评估、系统开发、敏感度的分析。这就要求对过去和未来3-5年中仓库的吞吐量、仓储容量、订单货物的类别等要素分析,还要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

物资吞吐量和种类固定,缺乏弹性当一个自动化的仓库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之后,仓库的类型、物资的吞吐量和仓库的容量就固定了下来,这时如果外部的因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仓库对其变化不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变化能力,也就是缺乏弹性。我国仓储业的优化策略

我国仓储业现状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人员素质跟不上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积极应对的措施

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造成了自动化仓库使用频度低和大量资源的闲置,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防止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研究与推广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让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仓库技术结合,提高企业内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并使物流成本合理,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自动化仓储是物资流通中的关键单元,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建库就建自动仓库”已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国自动化立体库市场总体状况是供过于求,且普遍利润较低。自动化立体库是加工企业所需的二线或三线装备,长远来看,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加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自动化立体库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仓储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仓储优化设计篇(8)

1.1 DPC法对仓储管理的优化方式

赋予决策系统主动将订单调整到合适处理的时间的权利完善高绩效仓储管理模式;消费者方面赋予其灵活选择配送时间的权利,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的同时,为仓储资源取得更为灵活的配货选择。

DPC控制的实现主要在订单管理,仓储管理决策两个方面。在订单管理方面消费者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要使用的延迟等级,在仓储管理中辅助库位的分配进行决策;在仓储决策方面,决策系统有权利对仓库内所有的订单进行筛选,以求获得最佳的处理方式同时处理最多的订单。

加入DPC法将对整个信息的决策重心有一定影响,将增大仓储决策系统的决策比重,同时减少由下订单顺序而决定拣货顺序的比重,但是相对于同一次拣货而言,首次被规划处理需要进行拣货的订单比优化调整进来的订单享有更高的处理优先权,避免出现有些订单始终无法被处理这种极端情况。

1.2 适应DPC决策法的信息收集方式

在原本二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大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应用,保障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运作效率,避免人工的重复劳动,克服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容易产生差错和滞后性的缺点[2]。

2 DPC法在B2C配送仓储中的应用

2.1 延迟等级在订单管理程序设定

延迟等级是集成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与其他分类方式方式协同决策,延迟等级主要在订单处理的顺序以及优先处理上进行分析设置,相关设定有3个方面。

(1)延迟等级、指数的设定。延迟等级设定:定为十级,最高为九级代表可延迟,一级表示不可延迟,零级为特殊货物处理等级。延迟程度指数:该指数越小代表可延迟的程度越大。

(2)延迟指数计算方式。根据货物的下订单时间比重占25%、根据“当前订单处理情况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占75%。每间隔合理的时间,配送当前订单处理情况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比重降低25%,相对的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决策比重上升25%。首次已被规划的订单当被更为合适的订单顶替后在进行二次规划设计时其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百分比降低20%,相对的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决策比重上升20%降到可延迟比重降为0为止,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式:可延迟指数=当前订单处理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比例×可延迟程度等级+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比例×10。

注:延迟等级十级(0至9)计算时以数字表示。该指数数值越大标明能后延迟处理的时间越长。延迟指数最大为10,比例数均大于等于零。

(3)订单实现主动优先处理。在顾客下订单并完成付款后,如果配送系统能够优化当前已有配送行程,提前处理该订单则给予顾客选择以提供增值服务。该选择与配送规划系统相联系,根据已经完成的路线规划提供能够优先配送的路线选择,如果不选择则默认该订单遵循正常订单的流程。优先处理规则必须考虑“可延迟程度”等级。

2.2 订单信息的处理

搭建有效的B2C订单信息管理平台,对其订单、仓储、财务等交易流程进行有效控制[3]。

仓储配送系统与配送系统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为已经下达的订单选择最合适的拣货时间,为在网上正在销售的商品提供更为实时的货物跟踪信息,时刻了解货物目前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系统结构

增加DPC法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仓储决策环节以及配送决策支持方面的使用[4],根据需要配送的订单安排配送计划,如果进行配送的载具有空位则进行填充,寻找适合的货物进行填充并确认该配送路线也符合订单要求。

2.3 延迟等级在仓储管理程序设定

(1)RFID对货物基本数据的处理。在仓储环节记录或读取货物的基本资料,使用RFID将免去扫描条码这一工作以通过RFID扫描闸口进行标签阅读,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扫描大量数据而且便于分组管理[5]。

该标签的使用同时服务于快速的盘点以及拣货,使用手持式RFID扫描器通过需要盘点的货架能够完成较大规模的扫描任务,快捷方便。

在拣货方面,完成拣货操作后货物通过RFID扫描闸口能够一次性将货物信息全部读取,然后由系统检查是否有货物被错误拾取或者有货物漏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拣货时发生的人工操作错误。

(2)仓储信息与订单管理与配送决策的联动。订单系统与配送决策之间建立沟通,这种沟通体现在仓储信息系统,即:配送决策发现能够同时处理的订单,询问订单系统有没有符合要求的订单,根据需要处理的订单询问库存系统该货物是否符合规格,如果符合则仓储进行出库操作。

(3)对出入库流程的优化。为了适应DPC的实施提高B2C仓储使用效率以及准确度,有必要对货物出库的一些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出库流程

2.4 对配送决策的支持

(1)订单配送设计支持。在有效订单下达后,根据可延迟等级以及之前在下订单的时候消费者选择相应的优先配送服务决定该订单是否有必要现在处理,否则系统将先处理有消费者选择提供该服务的订单进行处理,对此类订单采取被动延迟的方式。

(2)在可延迟等级影响下进行的决策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可延迟等级影响下 的决策

(3)订单处理时与配送环节的联合决策。优先处理规则:根据信息系统的规划,设定优先处理规则,最大程度实现配送效益,具体规则是:当决策系统确定某一配送路线的车辆有空闲位置时,确定是否有订单符合该车辆的配送路线并向消费者提供优先处理的相关增值服务,如果消费者不选择则由配送决策系统代其决策,则消费者决策的订单优先于配送决策系统代决策的订单进行处理。

3 对京东配送仓储的简单优化

随着业务量的发展,京东对物流仓储的投资周期越来越长,投资的金额越来越大,所以使京东不得不面临问题:2年前,要搬一个库房,只要提前3个月租赁就行;建成的华东物流中心花10个月来规划建设;在建的亚洲一号项目,至少得花2年时间才能投入运营。

京东商城目前面对的局面主要是订单增长领跑仓储物流,促使该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系统的核心模块进行更新,但由于种种原因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无法跟上,其中一些原因如下。

(1)差错率高,货损大。因为订单暴增,远远超出最初设计的物流仓储以及配送能力,即遇到物流瓶颈,导致了物流配送环节差错率高,运输过程货损大,并且伴随大量订单延误而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

(2)物流成本过高。国内第三方物流目前具有足够实力能在速度、服务、费用上取得平衡来满足京东商城家电配送的还很少。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分类化的仓库管理在客观上能够按照统一计划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仓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和物流没备工作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差货损。

在仓储方面,按照销量处理仓库货物的库位,并将原有的库存分类原则进行优化设计融入DPC决策法的理念,能够很大程度上将大量的订单与有限的仓储空间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在不降低服务质量与提高收益之间谋求平衡。

对于买家在京东商城中所拍下的物品而言,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延迟等级设置。决定订单是否被处理的因素是货物的下订单时间、当前订单处理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比重。对于一些老客户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顾客可以提供增值服务,达到更高层次的客户满意度,而这种服务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该类客户订单的延迟等级来实现。

增强京东订单系统与仓储决策之间的联系,可以参考卓越亚马逊在在相关货品网页上给予的配送提示,在仓储决策发现货物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该货品的网页上显示“库存不足,欲购从速。”类似信息方便消费者决策。这样在有效利用订单系统、仓储资源的情况下更加能够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支撑为更多的服务提供基础。

4 结论

仓储优化设计篇(9)

    1.1 DPC法对仓储管理的优化方式

    赋予决策系统主动将订单调整到合适处理的时间的权利完善高绩效仓储管理模式;消费者方面赋予其灵活选择配送时间的权利,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的同时,为仓储资源取得更为灵活的配货选择。

    DPC控制的实现主要在订单管理,仓储管理决策两个方面。在订单管理方面消费者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要使用的延迟等级,在仓储管理中辅助库位的分配进行决策;在仓储决策方面,决策系统有权利对仓库内所有的订单进行筛选,以求获得最佳的处理方式同时处理最多的订单。

    加入DPC法将对整个信息的决策重心有一定影响,将增大仓储决策系统的决策比重,同时减少由下订单顺序而决定拣货顺序的比重,但是相对于同一次拣货而言,首次被规划处理需要进行拣货的订单比优化调整进来的订单享有更高的处理优先权,避免出现有些订单始终无法被处理这种极端情况。

    1.2 适应DPC决策法的信息收集方式

    在原本二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大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应用,保障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运作效率,避免人工的重复劳动,克服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容易产生差错和滞后性的缺点[2]。

    2 DPC法在B2C配送仓储中的应用

    2.1 延迟等级在订单管理程序设定

    延迟等级是集成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与其他分类方式方式协同决策,延迟等级主要在订单处理的顺序以及优先处理上进行分析设置,相关设定有3个方面。

    (1)延迟等级、指数的设定。延迟等级设定:定为十级,最高为九级代表可延迟,一级表示不可延迟,零级为特殊货物处理等级。延迟程度指数:该指数越小代表可延迟的程度越大。

    (2)延迟指数计算方式。根据货物的下订单时间比重占25%、根据“当前订单处理情况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占75%。每间隔合理的时间,配送当前订单处理情况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比重降低25%,相对的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决策比重上升25%。首次已被规划的订单当被更为合适的订单顶替后在进行二次规划设计时其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百分比降低20%,相对的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决策比重上升20%降到可延迟比重降为0为止,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式:可延迟指数=当前订单处理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比例×可延迟程度等级+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比例×10。

    注:延迟等级十级(0至9)计算时以数字表示。该指数数值越大标明能后延迟处理的时间越长。延迟指数最大为10,比例数均大于等于零。

    (3)订单实现主动优先处理。在顾客下订单并完成付款后,如果配送系统能够优化当前已有配送行程,提前处理该订单则给予顾客选择以提供增值服务。该选择与配送规划系统相联系,根据已经完成的路线规划提供能够优先配送的路线选择,如果不选择则默认该订单遵循正常订单的流程。优先处理规则必须考虑“可延迟程度”等级。

    2.2 订单信息的处理

    搭建有效的B2C订单信息管理平台,对其订单、仓储、财务等交易流程进行有效控制[3]。

    仓储配送系统与配送系统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为已经下达的订单选择最合适的拣货时间,为在网上正在销售的商品提供更为实时的货物跟踪信息,时刻了解货物目前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系统结构

    增加DPC法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仓储决策环节以及配送决策支持方面的使用[4],根据需要配送的订单安排配送计划,如果进行配送的载具有空位则进行填充,寻找适合的货物进行填充并确认该配送路线也符合订单要求。

    2.3 延迟等级在仓储管理程序设定

    (1)RFID对货物基本数据的处理。在仓储环节记录或读取货物的基本资料,使用RFID将免去扫描条码这一工作以通过RFID扫描闸口进行标签阅读,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扫描大量数据而且便于分组管理[5]。

    该标签的使用同时服务于快速的盘点以及拣货,使用手持式RFID扫描器通过需要盘点的货架能够完成较大规模的扫描任务,快捷方便。

    在拣货方面,完成拣货操作后货物通过RFID扫描闸口能够一次性将货物信息全部读取,然后由系统检查是否有货物被错误拾取或者有货物漏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拣货时发生的人工操作错误。

    (2)仓储信息与订单管理与配送决策的联动。订单系统与配送决策之间建立沟通,这种沟通体现在仓储信息系统,即:配送决策发现能够同时处理的订单,询问订单系统有没有符合要求的订单,根据需要处理的订单询问库存系统该货物是否符合规格,如果符合则仓储进行出库操作。

    (3)对出入库流程的优化。为了适应DPC的实施提高B2C仓储使用效率以及准确度,有必要对货物出库的一些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出库流程

    2.4 对配送决策的支持

    (1)订单配送设计支持。在有效订单下达后,根据可延迟等级以及之前在下订单的时候消费者选择相应的优先配送服务决定该订单是否有必要现在处理,否则系统将先处理有消费者选择提供该服务的订单进行处理,对此类订单采取被动延迟的方式。

    (2)在可延迟等级影响下进行的决策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可延迟等级影响下的决策

    (3)订单处理时与配送环节的联合决策。优先处理规则:根据信息系统的规划,设定优先处理规则,最大程度实现配送效益,具体规则是:当决策系统确定某一配送路线的车辆有空闲位置时,确定是否有订单符合该车辆的配送路线并向消费者提供优先处理的相关增值服务,如果消费者不选择则由配送决策系统代其决策,则消费者决策的订单优先于配送决策系统代决策的订单进行处理。

    3 对京东配送仓储的简单优化

    随着业务量的发展,京东对物流仓储的投资周期越来越长,投资的金额越来越大,所以使京东不得不面临问题:2年前,要搬一个库房,只要提前3个月租赁就行;建成的华东物流中心花10个月来规划建设;在建的亚洲一号项目,至少得花2年时间才能投入运营。

    京东商城目前面对的局面主要是订单增长领跑仓储物流,促使该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系统的核心模块进行更新,但由于种种原因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无法跟上,其中一些原因如下。

    (1)差错率高,货损大。因为订单暴增,远远超出最初设计的物流仓储以及配送能力,即遇到物流瓶颈,导致了物流配送环节差错率高,运输过程货损大,并且伴随大量订单延误而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

    (2)物流成本过高。国内第三方物流目前具有足够实力能在速度、服务、费用上取得平衡来满足京东商城家电配送的还很少。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分类化的仓库管理在客观上能够按照统一计划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仓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提高物流设施利用率和物流没备工作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差货损。

    在仓储方面,按照销量处理仓库货物的库位,并将原有的库存分类原则进行优化设计融入DPC决策法的理念,能够很大程度上将大量的订单与有限的仓储空间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在不降低服务质量与提高收益之间谋求平衡。

    对于买家在京东商城中所拍下的物品而言,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延迟等级设置。决定订单是否被处理的因素是货物的下订单时间、当前订单处理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比重。对于一些老客户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顾客可以提供增值服务,达到更高层次的客户满意度,而这种服务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该类客户订单的延迟等级来实现。

    增强京东订单系统与仓储决策之间的联系,可以参考卓越亚马逊在在相关货品网页上给予的配送提示,在仓储决策发现货物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该货品的网页上显示“库存不足,欲购从速。”类似信息方便消费者决策。这样在有效利用订单系统、仓储资源的情况下更加能够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支撑为更多的服务提供基础。

    4 结论

仓储优化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Ningbo, a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lack of suitable WMS,under this situation,the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designed and realized from this paper has the great worth to generalize. Using a A enterprise in Ningbo as example, design a set of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with PHP+Mysql as technical support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into the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uch as reduce the human consumption, shorten the work period, optimize the storage process, lower the error of inventory verific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warehouse management;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HP+Mysql

0 引 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型企业快速崛起,现今已经占有全国企业中的百分之九十九[1]。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存在流动资金少,仓储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齐全等弊端,其中仓储管理作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成为了重中之重[2]。可见研究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在竞争残酷的环境下长远发展。

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人工管理阶段,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仓储管理阶段,仓储管理技术不断上升。目前,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化仓库、自动识别和分拣系统,以及条码和射频技术、供应商管理库存和零库存技术等也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从而解决了其仓储管理时效性慢及库存数据准确性差等问

题[3]。虽然已有的仓储管理系统很多,例如北京节点通网络技术公司的无线仓储管理系统,以及上海速成软件科技开发的速成条码仓储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多半适用于大型企业。若中小型企业照搬挪用的话,会出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系统中很多功能中小型企业不需要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中小型企业有自己的生产特色,适用于大型企业的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即仓储管理系统)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而若中小型企业寻找专业软件公司量身定制的话,同样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费用太高;二是很多软件公司不愿意去为中小型企业调研设计。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根本就没有WMS,设计一套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当今市场的迫切需求。

本文设计的仓储管理系统,选择PHP+Mysql(即PHP脚本语言+Mysql服务器)组合作为编程技术,系统包括入库、出库、库存、打印及权限管理五大功能模块,优化了企业在仓储流程、权限分配、责任落实等管理方面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在人力、时间、经济损失等方面的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了宁波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1 现有仓储管理系统的架构与不足

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典型的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如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物流中心;第二类是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的应用系统,如华润物流有限公司的润发仓库管理系统;第三类是以仓储作业技术的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系统,主要解决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系统之间整合与优化问题,如武钢第二热轧厂的生产物流信息系统[4]。宁波A企业需求与第三类系统有些吻合。

本文选取现有的生产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该系统的重点在于物流系统与轧钢流水线的各自动化设备系统要无缝连接,使库存成为流水线的一个流动环节,也使流水线成为库存操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功能架构包括“出、入库管理”、“倒垛作业管理”、“吊车命令实绩管理”、“辊道跟踪和控制管理”、“板坯化学成分数据管理”、“与其他系统关联管理”、“权限管理”、“库存管理”、“报表打印”等十大管理模块[5]。

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WMS不仅要整合设备系统,也要整合工艺流程系统,还要融入更大范围的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中去,造成系统本身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适用性非常差[5]。中小企业普遍都存在规模小、成本低的现状,如果直接引用该系统,费用昂贵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很多企业则即不需要使用吊车和辊道工具,也不涉及仓储化学成分产品;而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资源管理也并不完善,没有能力将WMS与其他系统关联管理。因此,现有仓储管理系统的最大不足便在于不能普遍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

2 宁波A企业仓储管理现状与优化分析

宁波A企业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经销批发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实际年产值在3 000万左右,占地面积15.6亩,其中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仓库面积约1 600平方米,货架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仓库内存有的原材料与配件的价值不低于500万,配件包含了近2万个品种。摆放方式采用货架摆放与堆叠摆放。

宁波A企业的出、入库管理现状如图1所示。分析管理存在如下缺陷。一是没有权限分配,即从申请到开出、入库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人员分工,允许自行制作书面账单,导致事故发生后,责任得不到落实。二是无法对库存的上下限进行智能判断,采购部在缺货的状况下,不能提前下放入库料单,只能被动等待员工申请。三是缺少智能录入功能,在依单电脑录入作业中,数据统计员采用Excel表格软件,使得新产品入库时需要手动增加字段,工作量重复。四是货物没有准确定位,在出库管理的备料作业中,仓管员仅能依靠经验在货架间搜索包装,延长了作业周期。五是缺少审核判断流程,自行制作书面账单作业后,没有进行审核确认,便直接进入依单电脑录入。导致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六是传统的手工盘库,人力耗费过大,并且容易出错,同时盘库时A企业需要停止入库生产,又影响了生产进度。

针对发现的缺陷,提出对应的优化。一是明确员工间的分工,规范责任人的落实。即对企业员工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与系统录入权限。每一项作业完成后要求相应的责任人附上姓名录入表单,且相互间不能浏览。二是采购部应用库存管理,对仓库货物进行实时监测。提前下放入库料单。三是建立数据库,在新产品入库后,数据表能自动生成新产品字段。四是完善入库表单信息,要求产品入库时,录入摆放的仓库名与货架位。五是在权限分配的基础上,添加审核流程。六是引用条形码扫描技术代替纯手工盘库。

3 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技术选择

要制作动态网页,首先得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及服务器。当今盛行的网页编程语言主要包括ASP、JSP和PHP三种。而PHP在安全性、兼容性、运行效率和开发成本等方面,较其他两种脚本语言都呈现优势[8]。因此在本文的系统设计中,我们选择在Apache服务器的基础上使用PHP作为脚本语言,同时配上MySQL作为连接数据库。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组合。

3.2 系统的功能模块

本文设计的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打印输出”、“权限管理”五大模块。如图2所示。

“入库管理”:在登记入库页面中,设计了仓库号与货架号的下拉框,方便仓管员对产品的摆放信息直接勾选录入。在入库单查询内,设计了审核判断功能,允许仓库主管对仓管员与检验员录入的表单进行审核。同时新产品登记功能的添加,也方便了仓储的扩充;“出库管理”:在产品出库页面中,设计产品信息搜索功能,搜索内容包含产品的库存量及存放库位。“库存管理”:设计库存报警功能,一旦某产品库存量低于设定的下限值,库存报警就会自动弹出该产品的信息,提醒采购部提前下放采购料单。设计盘库操作页面,仓管员在盘库过程中,只需要利用条形扫码技术对仓库的产品进行扫描,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套盘库数据与数据库内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生成盘库报表;“权限管理”:设计权限分配功能,对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分配,不同的员工拥有不同的系统录入权限。根据仓库的管理领域,本仓储管理系统设置四层用户权限:企业经理、仓库主管、仓管员、检验员;“打印输出”:在出、入库单查询页面中,设计打印输出功能,方便仓库主管在审核通过后直接打印表单。而宁波A企业使用的爱普生610k针式打印机,调试运行后可以与本系统成功连接。

4 仓储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仓储管理系统中,出、入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入库操作中,货物到达仓库后,首先被放入待检区,仓管员与检验员依照生产部事先给出的入库料单,分别对产品的型号、数量及质量进行核对检验,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完成预入库。仓库主管则负责再一次对录入的表单审核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完成产品入库。仓管员将产品摆货上架。出库操作中,在出库料单生成后,仓管员首先检验库存,依照生产部事先给出的出库料单进行备料后,交由仓库主管核实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完成产品出库。仓管员将产品包装出库。

5 结束语

宁波A企业使用了本套仓储管理系统三个月后,表示非常满意。企业领导对仓库产品信息一目了然。每一项仓管流程都分配了权限,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责任可以很快得到落实。采购部开始提前下放电子版出库料单,仓管员及时备料,待员工领料时无需申请排队,优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作业周期。以前从入库始到出库止需要经历12个流程,耗时4个小时。如今只需要5个流程,耗时2个小时。盘库人力减少,误差率缩小,实现了仓储产品零积压,以前在盘库期间仓库需要4名仓管员,盘库误差率也在6%左右,如今再盘库,仓库员减少至2名,误差率在三个月的应用内接近为0。企业应用系统前后对比如表1所示。

管理员登入系统后,操作界面的效果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 谢源虎,王勃文.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14(4):109-110.

[2] 刘晓丽,李平. 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市场,2013(18):13-14.

[3] 李新宇. 我国现代化仓储管理的发展方向[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2):36-37.

[4] 曾宇容,王林,李艳,等. 基于条码技术的现代仓储管理系统设计[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214-216.

[5] 王冰洁,李苏剑. 武钢二热轧板坯库实时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 物流技术,2004(12):61-63.

[6] 吴婷,李奇. 基于PDA与Web Service的钢铁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的实现[J].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27(2):10-11,14.

仓储优化设计篇(11)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B2C产业的飞速发展,作为B2C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的仓储业正成为发展的一根软肋。目前仓储管理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ABC分类法,但是单纯的ABC分类法有时候无法满足B2C订单处理的需要,ABC分析法分类简单,有许多有价值的分类信息无法被利用;目前最通用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库存资金累计量进行分类,但分类方式众多,选择恰当的分类方式代表一类货物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DPC决策法是在原有的分类法基础上进行再排序,使得仓储管理系统不仅仅拘泥于后台数据的处理和对订单执行的支持,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订单的流程促使仓储物流的总体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对仓储管理的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仓储运行的效率并提高顾客的交易体验。目前,B2C企业通过物流外包的形式将配送这一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但是两者从配送结构以及配送要求上存在较大不同。进行DPC分类法能够使仓储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提高仓库的周转能力,运营期间降低仓储的管理成本;将物流的仓储设计与订单计划联系起来进行规划,降低整体订单的处理时间和处理成本。

1.DPC法对B2C配送仓储的优化管理

1.1DPC法对仓储管理的优化方式

赋予决策系统主动将订单调整到合适处理的时间的权利完善高绩效仓储管理模式;消费者方面赋予其灵活选择配送时间的权利,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的同时,为仓储资源取得更为灵活的配货选择。

DPC控制的实现主要在订单管理,仓储管理决策两个方面。在订单管理方面消费者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要使用的延迟等级,在仓储管理中辅助库位的分配进行决策;在仓储决策方面,决策系统有权利对仓库内所有的订单进行筛选,以求获得最佳的处理方式同时处理最多的订单。

加入DPC法将对整个信息的决策重心有一定影响,将增大仓储决策系统的决策比重,同时减少由下订单顺序而决定拣货顺序的比重,但是相对于同一次拣货而言,首次被规划处理需要进行拣货的订单比优化调整进来的订单享有更高的处理优先权,避免出现有些订单始终无法被处理这种极端情况。

1.2适应DPC决策法的信息收集方式

在原本二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大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应用,保障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运作效率,避免人工的重复劳动,克服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容易产生差错和滞后性的缺点。

2.DPC法在B2C配送仓储中的应用

2.1延迟等级在订单管理程序设定

延迟等级是集成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与其他分类方式方式协同决策,延迟等级主要在订单处理的顺序以及优先处理上进行分析设置,相关设定有3个方面。

(1)延迟等级、指数的设定。延迟等级设定:定为十级,最高为九级代表可延迟,一级表示不可延迟,零级为特殊货物处理等级。

延迟程度指数:该指数越小代表可延迟的程度越大。

(2)延迟指数计算方式。根据货物的下订单时间比重占25%、根据“当前订单处理情况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占75%。每间隔合理的时间,配送当前订单处理情况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比重降低25%,相对的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决策比重上升25%。首次已被规划的订单当被更为合适的订单顶替后在进行二次规划设计时其可延迟等级所占决策百分比降低20%,相对的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决策比重上升20%降到可延迟比重降为0为止,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式:可延迟指数=当前订单处理系统选择可延迟等级所占比例*可延迟程度等级+货物下订单时间所占比例*10。

注:延迟等级十级(0至9)计算时以数字表示。该指数数值越大标明能后延迟处理的时间越长。延迟指数最大为10,比例数均大于等于零。

(3)订单实现主动优先处理。在顾客下订单并完成付款后,如果配送系统能够优化当前已有配送行程,提前处理该订单则给与顾客选择以提供增值服务。该选择与配送规划系统相联系,根据已经完成的路线规划提供能够优先配送的路线选择,如果不选择则默认该订单遵循正常订单的流程。优先处理规则必须考虑“可延迟程度”等级。

2.2订单信息的处理

搭建有效的B2C订单信息管理平台,对其订单,仓储,财务等交易流程进行有效控制。

仓储配送系统与配送系统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为已经下达的订单选择最合适的拣货时间,为在网上正在销售的商品提供更为实时的货物跟踪信息,时刻了解货物目前状态,如图1所示。

增加DPC法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仓储决策环节以及配送决策支持方面的使用,根据需要配送的订单安排配送计划,如果进行配送的载具有空位则进行填充,寻找适合的货物进行填充并确认该配送路线也符合订单要求。

2.3延迟等级在仓储管理程序设定

(1)RFID对货物基本数据的处理。在仓储环节记录或读取货物的基本资料,使用RFID将免去扫描条码这一工作以通过RFID扫描闸口进行标签阅读,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扫描大量数据而且便于分组管理。

该标签的使用同时服务于快速的盘点以及拣货,使用手持式RFID扫描器通过需要盘点的货架能够完成较大规模的扫描任务,快捷方便。

在拣货方面,完成拣货操作后货物通过RFID扫描闸口能够一次性将货物信息全部读取,然后由系统检查是否有货物被错误拾取或者有货物漏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拣货时发生的人工操作错误。

(2)仓储信息与订单管理与配送决策的联动。订单系统与配送决策之间建立沟通,这种沟通体现在仓储信息系统,即:配送决策发现能够同时处理的订单,询问订单系统有没有符合要求的订单,根据需要处理的订单询问库存系统该货物是否符合规格,如果符合则仓储进行出库操作。

(3)对出入库流程的优化。为了适应DPC的实施提高B2C仓储使用效率以及准确度,有必要对货物出库的一些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

2.4对配送决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