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快乐家庭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25

快乐家庭教育

快乐家庭教育篇(1)

家庭教育是指通过父母及家庭中其他成年人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深化影响下,每个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但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得到系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学习,导致无法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把理想设置的过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考取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路上都在重点的光环下成长。这无疑给了小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学习,失去了小学生应有的活泼与生机,导致严重的学业压力对小学生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孩子从小就戴上了高度近视眼睛,这是未来怎样都无法弥补的痛。因此,设置合理的目标,积极引导小学生进步,保证他们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2.物质与精神需求有较大差距

经过调查,大多数的家庭家长都需要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各项不过分的物质需求,他们却极少的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了与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情况极大的阻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在父母看来,他们已经满足了孩子的各项物质需求,那么孩子就应该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自己;而从孩子的角度看,再好的玩具也比不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却没有关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知识培养比重远高于素质培养

在现有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上面。数学奥赛培优、英语小学辅导、各类乐器的学习、舞蹈、书法等等各种知识培养计划。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是过分的重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过多的知识教育以及不够重视的素质教育,会让孩子更多的存在一些自私自利、任性骄傲、冷漠自大等不良性格。

4.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

孩子是一张单纯洁净的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需要更多的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尽量给孩子传达更多的积极的影响。

5.父母的权威地位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往往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孩子树立一种权威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很不利,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

1.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认识到孩子是未来祖国的希望,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小学生培养的要求进行,保证孩子得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改进教育方式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等出发,切实的为孩子的教育做好准备。然后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教育方式,全面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家庭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主要由家庭成员的关系决定,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会对孩子传达一种积极的思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格:情感丰富、性格开朗等等。生活环境的整洁与舒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孩子劳动能力以及素质培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家庭教育的正确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对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每个家庭都能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同时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统一原则、爱与严厉结合原则。切实的保证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呖.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再思考[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09)

快乐家庭教育篇(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其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和状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是努力使人实现职业幸福和生活幸福的教育。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中的快乐条件,形成职业教育的快乐状态,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幸福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快乐职教概念的提出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内涵也随着时展在不断丰富。如今快乐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要求教育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关注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在各类型教育中与工作、生活之间位置最突前的教育,更是能够较快检验教育使人达成幸福这一目标效果的教育。因此,快乐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命题。

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普通高中已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特别是2009年860万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的教育观、择业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职业教育为人们带来的幸福体会和幸福期望在不断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快乐职教理念并对职业教育进行快乐解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快乐职教的概念界定为:快乐职教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企业、家庭和社会;快乐职教是一个在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与其快乐需求

在我国,教育的主客体之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辩论的焦点即是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在快乐职教的概念范畴里,二者都是快乐的主体,因为快乐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因此,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同时他们又是职业教育价值的贡献者。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乐,首先应了解快乐主体的需求,然后来探究满足需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的快乐需求

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快乐需求既有共性方面又有个性方面,其中在兴趣需求、尊重需求、成功需求、目标需求上的个性特点尤为突出,这是职业教育特性与学生特点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这一点正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所言:“职业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都要围绕专业兴趣培养来开展。学校可通过形式新、效果好、奖励广的德育活动、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等,采取广维度、全过程、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成功需求。针对目标需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阶段目标意识,通过终身教育理念灌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持续发展目标意识。

(二)教师的快乐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换句话说,职业学校教师的快乐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幸福指数不高。这其中既有社会教育观念中职业意识长期淡薄的问题,又有职业教育生存环境、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职业成就感、专业发展、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是职业学校教师普遍需求但目前获满足程度远远不够的主要方面。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师、生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培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内容、提供深造机会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改革、完善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三、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与其快乐供给

所谓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就是享受职业教育的价值贡献和办学成果并从中受益,从而与职业教育建立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以企业为主要就业面向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后备和千万家庭的成员,学生将企业、家庭与职业教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因此社会成为最广泛意义的职业教育快乐客体。

(一)企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企业是职业教育价值贡献的直接受益方。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是今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快乐工作的重要积累。而快乐工作对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提供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适应期。企业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使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家庭的快乐供给

学生肩负着家庭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一个品德高尚、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教学生,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快乐乃至逐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快乐学习是实现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而快乐生活对家庭意味着更多的动力和优势、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更多的创造力、更好的健康状况、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成功等。所以,家庭也应在快乐职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兴趣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和选择,促进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的配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家校通讯网络。在校园网建立班级信箱,让家长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出疑问、发表见解,一同探讨、完善教育方案。还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企业参观,参加学生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使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满足学生的尊重、成功需求并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三)社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国家政策、教育观念、市场需求、择业行为间信息对称,紧密衔接。前述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等方面不能仅靠学生、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职业教育快乐需求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其次,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四、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快乐家庭教育篇(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其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和状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是努力使人实现职业幸福和生活幸福的教育。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中的快乐条件,形成职业教育的快乐状态,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幸福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快乐职教概念的提出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内涵也随着时展在不断丰富。如今快乐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要求教育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关注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在各类型教育中与工作、生活之间位置最突前的教育,更是能够较快检验教育使人达成幸福这一目标效果的教育。因此,快乐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命题。

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普通高中已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特别是2009年860万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www.133229.Com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的教育观、择业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职业教育为人们带来的幸福体会和幸福期望在不断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快乐职教理念并对职业教育进行快乐解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快乐职教的概念界定为:快乐职教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企业、家庭和社会;快乐职教是一个在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与其快乐需求

在我国,教育的主客体之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辩论的焦点即是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在快乐职教的概念范畴里,二者都是快乐的主体,因为快乐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因此,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同时他们又是职业教育价值的贡献者。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乐,首先应了解快乐主体的需求,然后来探究满足需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的快乐需求

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快乐需求既有共性方面又有个性方面,其中在兴趣需求、尊重需求、成功需求、目标需求上的个性特点尤为突出,这是职业教育特性与学生特点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这一点正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所言:“职业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都要围绕专业兴趣培养来开展。学校可通过形式新、效果好、奖励广的德育活动、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等,采取广维度、全过程、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成功需求。针对目标需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阶段目标意识,通过终身教育理念灌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持续发展目标意识。

(二)教师的快乐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换句话说,职业学校教师的快乐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幸福指数不高。这其中既有社会教育观念中职业意识长期淡薄的问题,又有职业教育生存环境、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职业成就感、专业发展、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是职业学校教师普遍需求但目前获满足程度远远不够的主要方面。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师、生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培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内容、提供深造机会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改革、完善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三、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与其快乐供给

所谓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就是享受职业教育的价值贡献和办学成果并从中受益,从而与职业教育建立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以企业为主要就业面向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后备和千万家庭的成员,学生将企业、家庭与职业教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因此社会成为最广泛意义的职业教育快乐客体。

(一)企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企业是职业教育价值贡献的直接受益方。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是今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快乐工作的重要积累。而快乐工作对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提供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适应期。企业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使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家庭的快乐供给

学生肩负着家庭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一个品德高尚、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教学生,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快乐乃至逐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快乐学习是实现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而快乐生活对家庭意味着更多的动力和优势、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更多的创造力、更好的健康状况、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成功等。所以,家庭也应在快乐职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兴趣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和选择,促进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的配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家校通讯网络。在校园网建立班级信箱,让家长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出疑问、发表见解,一同探讨、完善教育方案。还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企业参观,参加学生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使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满足学生的尊重、成功需求并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三)社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国家政策、教育观念、市场需求、择业行为间信息对称,紧密衔接。前述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等方面不能仅靠学生、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职业教育快乐需求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其次,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四、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快乐家庭教育篇(4)

环境教育,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对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进行优化整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1 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本着“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如户外我们为幼儿设计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陶土乐园等自然景观,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在嬉水池里玩水、嬉戏,或蹲下来玩沙,或进行藏物寻宝的游戏,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活动。只要气候允许,孩子们赤着脚丫玩沙、玩水、走平衡,会感到乐此不疲。自然风貌的活动场地和器械顺应孩子们玩的天性,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动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

室内空间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幼儿喜爱的室内环境。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不断更新、充实,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有机融合,保证了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2 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园本着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彼此相容、纯洁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为此我们的教师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小伙伴关系。如“大带小”、“生日会”等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群体营造的愉快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感到关爱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 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

快乐家庭教育篇(5)

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运动特点,有的擅长竞赛,有的擅长田赛,有的偏好球类运动,如何将教师的特长发挥出来,同时把学校的运动特色结合在教师的体育课堂中,让老师教有特长、学生学有特色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结合教师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开设2+X课程,2指的是每周两节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参考省编教材,X则是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这些特色项目涵盖学校特色,有武术、足球、排球、象棋及围棋。我们学校是省武术特色项目学校,学校的武术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荣获金奖;足球是全国特色学校,学校的男女足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荣获前三名的好成绩;男女排在市级比赛中多次荣获第一名;象棋围棋家长们非常推崇,学校每年作为市围棋象棋定级赛的主办方来承办定级比赛。这里的X是无限的运动课程,只要有师资有市场,我们考察下来可行就推广。在这几年的2+X体育课程中,学生在运动+特长的活动中,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其授课内容,有些老师就是专职足球教师,有些就是专职武术老师,还有些就是践行国家规定课程的授课者。学生在不同的年段,参与不一样的X课程,教师教自己擅长的科目,学生保底+特色课程,师生一起幸福感受运动的快乐。

在普及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有梯度、有计划地推广X课程,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锻炼好身体,再系统地掌握好2~3项运动技能,在X课程中寻找到自己擅长的一项运动,作为运动兴趣,参加课外运动锻炼,从某种程度上真正掌握了运动技能,感受自己钟爱的运动带来的快乐,在运动中获取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运动的快乐,这就是幸福而完整的运动生活。

二、提升家庭运动无限量课程,谱写幸福运动之层次

学校教育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空闲无限地发挥,让5天的在校课程大于实际天数,我想家庭运动项目衍生进来会有更大的收获。家长参与运动将带动更多的孩子热爱运动,教师的体育家庭作业布置让家长以参与的形式与孩子共同锻炼会密切亲子关系。如我在中年级布置“运动日日练”,每日一项运动锻炼,如周一仰卧起坐1分钟/2组,以中年级为例,每分钟男生达到30次为合格,女生达到35次为合格,家长要监督并和孩子PK,PK后有记录地给孩子家庭锻炼分加一分,计分以家庭单位参赛,及时在班级锻炼群里展示战绩,让孩子带动家长练,让家长督促并参与练习。孩子和家长互动,会让家庭运动趣味盎然,孩子锻炼的效率及锻炼的层次增加,运动技能自然在提高。有条件的家庭在运动中感受快乐,这种快乐会带动其他家庭的参与。班级中有些家庭会自发性地进行小型的家庭运动比赛,从单个家庭走向多个家庭,从多个家庭联合学区家庭,运动的层次递升,孩子运动的快乐也在增强、在辐射、这就是幸福而完整的快乐运动。

快乐家庭教育篇(6)

中国分类号:G61

s

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幼儿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以及社会、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显现出“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然而,受工作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快的诸多困扰,很多家长无法为幼儿构建科学化的家庭环境,甚至不负责任地将幼儿送到爷爷奶奶家,造成亲子教育的弱化,直接影响了幼儿的科学发展。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能够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知习惯、交流习惯等,能够直接决定着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起点和发展速度。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关爱意识、担当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幼儿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身教胜言教”的良好教育效果,为幼儿树立学习和效仿的人生榜样,增强幼儿发展的实效性。

最后,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情感、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对“像白纸一样纯洁的”幼儿能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最优化的家庭教育无疑就是幼儿“全速前进”的推进剂。

二、构建最优化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温情的家庭氛围是幼儿快乐成长的源泉,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与机会都很多,家庭无疑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与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①

(一)构建关爱、开放、和谐的家庭环境

首先,父母要帮助幼儿种下爱的种子,让幼儿在父母的忙碌中感知到爱的存在和情感的交流,为幼儿塑造一颗充满热情与关爱、内涵丰富的心灵,为幼儿爱父母、爱家、爱社会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例如,父母下班回家时,幼儿可以帮助父母拿拖鞋,还可以告诉爸爸今晚几点有球赛,告诉妈妈今晚几点有选秀节目等。

其次,父母在讨论家庭事务过程中要注意发扬民主集中制,不能搞“一言堂”和“霸权主义”,甚至还可以让幼儿发言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过程,让幼儿在参与家庭事务的过程中了解父母的辛劳,通过引导幼儿关心家庭事务培养幼儿关心父母的良好习惯。例如,父母可以咨询幼儿回家看爷爷奶奶时需要买些什么东西,通过幼儿的积极思考,提高幼儿对家人的关怀意识以及如何给人买礼物的常识。

最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还要注意和谐,不能吵架,更不能打架,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的家庭生活,帮助幼儿形成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知书达理的良好性格,杜绝偏激情绪对幼儿的快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事实证明:在父母经常吵架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偏激性格和孤僻性格,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在语言和行为上常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危害性,极容易造成人生的悲剧。

(二)借助生活琐事集聚幼儿成长正能量

首先,父母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并以此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乐观、积极、主动的良好性格,消除幼儿在问题面前的畏难情绪,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和成长中的诸多问题。父母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并适时给予语言上的表扬,激发幼儿勇敢面对困难的主动意识和旺盛的斗志。例如,很多幼儿胆小,遇到生人不敢说话,父母可以带领幼儿多到公园去玩,在与一些慈眉善目的爷爷、奶奶的交流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其次,经济社会的残酷竞争需要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要具备较强的耐压能力,不但要乐观积极微笑着面对挑战,还要拥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意志,因此,父母还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坚强、执着、不服输的精神,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打击和挫折,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奋进”。②例如,父母可以通过幼儿学习系纽扣等小事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并通过幼儿独立解决一个个问题而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

最后,父母要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寻找教育时机,积极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幼儿在盖完小房子后自觉地把积木摆放整齐,并收入箱子中。父母要对幼儿的进步大加赞赏,表扬幼儿爱劳动、爱整洁、体贴父母,用赏识教育给予幼儿成长的动力和发展的目标。父母要注重幼儿的思想教育,要遵循“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规律,帮助幼儿收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三)让游戏成为亲子教育的主阵地

游戏是幼儿的至爱,而情感交流是亲子教育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因此,游戏成为亲子教育的主阵地,父母在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娱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游戏的家庭氛围是一种具有良好氛围的家庭生活环境,每个家庭成员在其中都拥有温馨、宽松、愉快的心情,能体验到一种游戏者的发自内心的快乐”。③父母可以和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以《熊出没》游戏为例,父母扮演熊大或熊二,幼儿扮演光头强,伐木工具是塑料电锯,将客厅装饰为森林,卧室就是光头强的小木屋,故事情节和电视上差不多。游戏不但能够强化幼儿与父母的“血肉亲情”,也能够形成密切的玩伴友谊。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自制玩具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幼儿的快乐游戏和幸福成长。

总之,父母积极探究家庭教育的最优化之路,通过人性化、科学化的家庭氛围感召幼儿的科学发展意识,引导幼儿在生活琐事的磨练中、在家庭游戏的参与中与父母快乐合作、幸福交流,真正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注释

①惠琴.《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7期,第229页

②柯君.《培养未来的男子汉》.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③李丽.《让游戏成为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第8期,第78-80页

参考文献

快乐家庭教育篇(7)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种教育资源平台不断增多。作为一个小家庭的父母来说,必须充分重视利用这些资源,努力提高婴儿教育的质量。

1.利用社区婴儿活动,提高婴儿家庭教育质量。社区是婴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家长都要学会利用婴儿对外界事物的陌生产生好奇的探究心理,使社区的各类文体活动场所成为开展婴儿健康教育的最佳资源。家长将社区的相关资源作为延伸婴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婴儿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活动资源,通过社区成员之中各个家庭之间的婴儿共同活动开展,让孩子们在共同的游戏活动交往中得到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心理角色的转变。这种以游戏式为主的社交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婴儿们相互之间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在互动协作中形成健康的人际心理与培养合作能力。与此同时,家长也会在与其他婴儿父母的交流中能学习各种婴儿教育知识,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

2.利用父母教育经验,提高婴儿家庭教育质量。现在的婴儿家庭教育,主要靠的是退休了的父母。而这些祖父母往往就成了婴儿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成为事实上最为亲近的人。因此,老一辈的传统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婴儿教育上的种种缺失。如此,年轻的家长就十分有必要与老一辈之间建立起一种沟通机制,通过各方之间的教育信息传递,让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有效结合,形成各种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形成有效的婴儿教育合力,力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教育不当情况。

3.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提高婴儿家庭教育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整个社会已经步入到利用信息手段进行互联互通的网络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专业的婴儿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其跨时空、跨领域、操作方便、快捷有效等的特点,不断地加强各个婴儿家庭之间的信息沟通。利用这个婴儿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婴儿父母、幼教专家以及有关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全方位的教育对话,实现婴儿教育的信息共享。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老一辈的人,都能利用这个良好的平台找到适合自己家婴儿的教育技巧,防止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带来的可能危害。因此,这样的平台无疑对提高婴儿家教质量,促进婴儿健康快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快乐家庭教育篇(8)

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学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现在留守学生的教育来看,留守学生的教育存在空前懈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留守学生?值得每位留守学生的父母深思。

一、孩子“放”在家,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

“在家想管管不了”,这是这学期家访时这位留守学生外婆的答复。“不是有学校吗?”……这就是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吗?教育全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枢纽,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人生起点,一旦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是否成为父母的心上疙瘩,可想而知。

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学校教育就面临种种挑战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学生在学校的地位相当高,教师的教育就面临种种挑战。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敢重言重语,只能从正面引导,这只能是对一些听话的孩子,对一些不管从哪个方面引导都起不到好大作用的孩子,就只能通知家长自己教育。家庭里父母不在家,他能听他们的话吗?这样下去有的孩子就成了不好教育的孩子。最后还是落到教师的头上,用一些极端教育形式,就使有的学生离家出走等。

快乐家庭教育篇(9)

园本一体化教育活动,即古人所谓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3],从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幼儿园主导创设生动生趣的教育情境,有机整合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形成一种系统、动态、多维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快乐、活泼和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是在围墙内进行的,局限于教室活动时空,更多地注重静态知识的“教”与“学”,割裂了幼儿教育与家庭、社会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幼儿园教育的视野日益开阔,然而一般幼儿园还只是将合作共育作为一种教育辅助的手段,没有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幼儿成长教育中的这种“共同责任”的理念真正拓展到实践的各个层面,因此开放不足,“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

幼儿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幼儿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德国梯宾根大学布尔诺(Otto Friedrich Bollnow)教授在其《教育人类学即普遍教育学的整体核心》一书中指出:“教育并非建立在一无所有的空间里,或只为某一个人,而是建立在生活的体系之中,教育并非抽象的命题,而必须是相互关联的把握。”[4]儿童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都是整个教育生态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对儿童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意大利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瑞吉欧・艾蜜莉亚学前教育(Reggio Emilio Preschool)成果风靡了全世界。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中,学龄前学校首推瑞吉欧・艾蜜莉亚的学前教育机构,被称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5]。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儿童、教师、家长与社会人士之间的和谐合作和积极互动。在一体化教育活动的研究实践中,我园建构了以幼儿成长为中心,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及课程支持作为交集的环绕,共同教育的园本化学前教育体系。

首先,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一样,是一体化教育活动的实施者,而不再是配合者的角色。幼儿园以灵活的指导机制赋予家长作为志愿者以较多的权利和义务,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幼儿园,或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准备教学材料,或进入教室帮助开展教学。我园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共同商议个别化的课程计划,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或幼儿学习活动,深入现场评价教育或研讨活动细节。家长依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来园参与活动,或者网络留言提出自己的活动意见与设想,向幼儿园申请家教指导等。

其次,幼儿园根据幼儿发展和成长的现实需要,主动地发现、吸纳社区教育资源,争取社区支持,激发幼儿园教育自主发展的驱动和张力。基于一体化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根据领域活动的需要尽可能带幼儿走出围墙,让幼儿置身于原生态的“田野”情境中,饶有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我园周围许多社区公共设施被广泛地运用于课程,一些机构或设施还被开辟为幼儿园的教育基地,如敬老院、警务站、消防队等。

再次,充分利用和开发社区的教育潜能,动员统筹多方人力资源,建立由小学教师、老干部、警务站民警、卫生服务站医生、有关行业的家长等组成的教育志愿者或辅导员队伍。他们运用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到我们一体化教育活动的一些过程环节之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伙伴。

一体化教育活动优化了教育生态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幼儿教育呈现出连续性、整体性,且更生动、更富时代气息、更具活力。

二、开发园本课程,强调幼儿快乐发展

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幼儿园精心的课程设计、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之外,更需要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以及风气淳正的社区文化的熏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就是儿童凭借自身原有的生活模式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不断获得改造经验,不断取得平衡,从而建构自己心理结构的过程。[6]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注意到家庭、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发挥家庭、社区的社会资源优势和积极教育作用。[7]因此,教育要突破学校的围墙,扎根于幼儿生活与经验,使幼儿在家庭小环境、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才能够达到教育引领成长的目的。如果把孩子关在“围墙内”,把教师认为重要的东西“教”给孩子,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有时候学习不仅没有带来快乐,反而带来了苦恼;不仅没有满足好奇,帮助解决困惑,反而丧失了进步的自信心。要使幼儿快乐地接受教育,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我们就应当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顺应他们学习的特点和兴趣,为每一位幼儿开发设计个性化的课程。

在园本主题课程的构建中,我园聚焦与幼儿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与情境,充分利用园外资源并使之教育化,主动积极地与“家庭和社区代表合作制订课程计划、管理和评估等”[8],引导幼儿在真实、有趣、广阔的教育新时空中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首先,基于社区资源的课程开发。我园位于惠山新城区中心,周围的社区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配套的餐饮服务、乐购超市、中小学校、吴文化公园等设施。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筛选,开发了《美丽的惠山新城》、《我们的小区》、《我是消防小卫士》、《我爱阅读》、《超市购物记》、《和小学老师对话》等主题活动课程。社区文化也是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从幼儿身边的事和物着手,根据目标以及资源的特点组织活动,结合民俗节庆或纪念日,开发了《爷爷奶奶我爱您》、《环保总动员》、《感恩的心》、《我和小树一起长》等主题课程,使幼儿通过与环境资源的互动来主动快乐地构建知识。。

其次,基于家庭资源的课程开发,我园和家长合作创构特色亲子课程,开发了在主题背景下的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亲子诵读、亲子劳动、亲子游戏、亲子表演课程,家长全程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整与评价。亲子活动的教育目的、课程方案和活动设计,在幼儿园网站或海报公布,通过集中示范、温馨提示、个别帮助等教学方式,使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与幼儿熟悉的环境,都成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来源,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社会交往和与人分享,使得学习与生活和游戏融合为一体。在充满温馨、温情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交流、合作、分享,尽情体验着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幼儿真正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我园通过开发、利用、优化、拓展家庭与社区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逐步形成了一体化教育活动的成功课例和案例群,园本特色课程初见成效。在课程实施中,亲密的接触、真实的情境、拓展的时空替代了图片、替代了语言、开阔了视野,初步实现了让孩子“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课程理想。

三、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幼儿主动发展

在进行“幼儿园、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如何在共育理念引领下开展一体化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是实践性策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体化教育活动注重让幼儿在活动中亲历体验,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独特的现象及事物,鼓励幼儿对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进行大胆探索。在环保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开展的活动有:参观小区新貌、调查垃圾处理不当的现象、制作个性化的环保标记、家庭领养小树苗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里,原来以课堂为主阵地的缺乏生气的固定格局被打破,幼儿在社区、家庭中体验、尝试、发现、收获、表达,尽兴地探究,充分地活动,释放童乐真趣。我们还注重协调家庭、社区等教育因素,让幼儿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或进行大胆的猜想、设计,或进行调查、访问、搜集、制作、劳动等实践活动,使幼儿逐渐建立起由他们自己建模的认知结构来认识、观察、思考和作用于外界事物,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发展。

二是游戏性策略。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我们注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丰富的材料,引领幼儿在与环境的友好互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建构新知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议的新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要求下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一体化教育活动课程立足于以幼儿为本位,反对压制幼儿天性的灌输式小学化教育,寓教于游戏之中,在课程实施中不但较多地采用游戏方法,还通过幼儿、教师、家长、有关社区人士的参与互动游戏,让幼儿带着快乐的心情收获有益于身心发展、主动学习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充满变化的、开放性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他们的知识,每一刻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在一体化教育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儿童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重视幼儿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强调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决定目标的难度与层次,利用其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的活动不断深入,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会对每次活动进行细致观察,每一个活动阶段都做小结反思评价。在活动展开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反应、回应点拨、引导,还不时与家长或有关社区人士沟通、探讨,根据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与进程。

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园和家庭、社区建立了资源交流、教育互惠的关系。家长和教师彼此尊重,互相合作,共同研究幼儿健康成长的问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状况及幼儿的性格发展等在幼儿园中难以充分展现的方面,而家长则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公共环境下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幼儿与他人相处的情况。通过这种立体的交流方式,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更加全面,也有利于家长、教师对幼儿成长进行有效的干预。

通过一体化的教育活动实践,我园和家庭、社区建立了积极的教育教学关系,教师更加注重对每一个孩子的观察与分析,可喜的是家长也开始关注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细节,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为家校的合作共育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快乐的一体化教育活动使教育跨越了幼儿园的围墙,让幼儿真正享受到了童年应该有的快乐与美好。

参考文献:

[1][8]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世界儿童教育协会(ACEI).全球幼儿教育大纲[J].幼儿教育.2001(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

[3](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A].柳宗元全集[C].《四部丛刊》影元刊本.卷十七.

[4]詹栋梁.教育人类学[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135.

[5]Reggio Emilio Preschool.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91.9.2.

快乐家庭教育篇(10)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快乐家庭教育篇(11)

家庭是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让孩子们快乐开心起来的源泉。俗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儿童正处在启蒙时期,家庭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的父母,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家庭应当深思熟虑的大事。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今年我带的一年级44人中有六七个学生的父母出国打工的,还有父母离异。一年级学生们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大好时段,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都老了,能让他们吃饱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能够教育孩子吗?小学生们在缺少父母双方爱的情况下成长,个子长高了,心理成了问题,他们能够真正快乐起来吗?我们班级的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整天脏兮兮的,因为没有父母照顾,爷爷奶奶也顾不了这么多,作业更是完成不了,尤其是美术作业。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环境要跟上来,其一,家庭氛围要好。读书看报家庭的孩子也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会学着自己看书;喜欢骂人的家庭,孩子也会满嘴脏话;家庭是快乐的,孩子也是快乐的。其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与适当的爱,这样孩子就会快乐地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带他们欣赏美术名作,感受美,这样孩子们会鉴赏名作,喜爱上美术这门课。有了这样的良好家庭环境,孩子们才会快乐。

二、父母教育水平跟上来

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一个好的父母胜过十个优秀老师。父母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父母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带的三年级的一个学生,学习从不主动,问他为啥不写作业,他总说不会写,而且振振有词,为什么呢?原来他的父母都是文盲,从不关心他的学习,生活上也是吃饱穿暖就行,这样的父母很难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始。

笔者认为父母教育水平跟上来,首先,好的父母必须是孩子习惯的老师。父母最大的魅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同样,一个不好的习惯也会伴随孩子终生。比如培养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按时睡觉等;培养学习习惯如孩子及时完成作业,这样他长大后做事也会干净利落,不拖拖拉拉。

其次,父母还得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平时多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故事书、画报,尽量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知识,又能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提高教育水平,孩子定会聪明、活泼、自信、快乐并且各门功课都不错。

三、教师的爱再饱满一些

《学会生存》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或紧板面孔,或凶神恶煞对待学生,动辄惩罚威胁学生,学生见到这样的教师,不是紧张就是害怕,他们心中充满压抑感,无形中就疏远了老师,师生之间有隔阂。因此教师的爱要再饱满一些,才会使学生亲近老师。

面对犯错的学生,成功的老师首先要有大海般的胸怀,采用含蓄的批评方法,既诚恳指出其错误所在,又为其改正错误创造机会,给予学生真挚的关爱,这样学生的错误才容易矫正过来。笔者认为,首先教师用爱宽容学生。教育需要一种艺术,一种宽容的艺术。其次,教师用爱捕捉闪光点,多加赏识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人人皆知,“各有所长”“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有的学生,语文、数学不好,但他爱计算机,喜欢做好事,这也是他的优点。这就需要教师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他们鼓励和赏识。我带四年级时,班中有一位男同学上美术课调皮捣蛋,你稍不注意他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打成一片,作业也不是很认真,可是我发现这位学生很会和人打交道,和同学们的关系处的都不错,别的同学也喜欢听他的,我就选他当美术课纪律委员。此后每节课他不仅能够当我的小助手,而且美术作业按时完成了。我觉得赏识了他的闪光点后,他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了,更快乐了。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热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地教育,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教育就会起作用。

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以及教师饱满的爱可以造就孩子积极向上的快乐个性。这样的学生不仅语、数、外成绩好,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很不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