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施工管理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24

施工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体系篇(1)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的可利用空间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作为一项常见的施工工艺,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加强高支模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确保高支模工程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1工程概况

某大跨度单层结构厂房建筑,建筑高17.2m,平面尺寸为114m×96m(见图1),跨度为24m,梁底标高为12.4m,梁截面尺寸:主梁高1200mm,宽为400mm,次梁250mm,宽为400mm,楼板厚度为120mm。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0944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本工程属于超高(14.5m)、超跨度(24m)的大型混凝土结构工程,且梁的结构尺寸为0.4m×1.0m,基础差,整体结构自重大。

图1结构平面示意(单位:m)

2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方案

2.1高支架搭设方法

针对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14.5m,跨度为24m的超大模板支撑体系,依据梁的截面尺寸B×D=400mm×1200mm,设计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l=1.00m,立杆的步距h=1.80m。水平连杆双向在离混凝土地面上200mm设扫地杆,水平杆布局为1000mm双向布置,以上水平连杆每隔1.5m设置1道,以增加支架整体水平稳定支撑力,在梁底增加2道间距为500mm的承重立杆。顺梁方向支撑立杆设置横向、竖向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必须介于45°~6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上300mm,板底和梁底均采用100mm×100mm×200mm间距为400mm 1道方木托顶,侧面间距为250mm,外楞采用φ48×3.2钢管,每道外楞设置2道。

2.2构造要求

(1)基础处理

基础要处理好,如是换填土(砂)必须分层碾压夯实,使地面承载力≥160kPa,对比高支模支撑体系,采用300mm厚C20混凝土基础以满足基础承载力。而且还在立杆底部采用厚度不少于50mm,长度不少于2m的垫板,垂直于墙面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防止钢管在混凝土表面打滑导致支架失稳。

(2)立杆

垂直度的控制必须保证≤1/1500,接头必须用对接扣件,不允许错位搭接。

1)搭接要求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扫地杆设置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主节点处扣件必须扣紧,螺栓拧紧力矩40~65N·m,其竖向、水平剪刀撑点与主节点距离≤250mm,以减小剪刀撑杆受力后对立杆产生的弯曲变形。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集中荷载或活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垂直向下传递。设计集中力大小为F=0.360kN。

(3)水平杆的设置要求

1)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

2)搭设要求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 定:①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主节点处水平杆设置主节点处必须设置1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4)剪刀撑

1)设置数量高度超过4m的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①模板支架4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②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1道水平剪刀撑。

2)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②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③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④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

(5)连墙杆件的设置

1)一般支模架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

2)超高、大跨、大荷重支模架必须与已浇筑完混凝土构件垂直结构进行有效的刚性拉接。

2.3荷载计算

设计时需要考虑面板为受弯结构,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本工程模板底板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承重荷载的计算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0.6kN,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N1=1.009kN;N2=3.431kN;N3=3.431kN;N4=1.009kN。最大弯矩M=0.044kN·m;最大变形v=0.0mm。

(2)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1)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090kN·m;最大变形vmax=0.068mm;最大支座力Qmax=4.590kN;抗弯计算强度f=19.13N/mm2,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33.3/150与10mm,满足要求。

施工管理体系篇(2)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unique civil nature of industry, to make it safe hidden troubl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 problems, so, at present the government completed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and this link is to build a saf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is article will build the system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civil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entative summary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new management idea.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yle of management;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施工管理是一种多类别的管理模式,其中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过程,是整个工程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最近几年,国家教育把工民建工施工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应用学科,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工人可以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专业工程管理,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工人水平的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宽广,需要处理大量复杂问题,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了保证施工按时按质的完成,保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对施工建设团队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化学习管理。

一、施工建设管理安全的特点。

施工建设管理与一般工业生产管理相比较而言有许多独特之处。因此,施工建设管理安全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

1.建筑施工种类繁多,项目千差万别,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差异。施工建设领域覆盖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桥梁建设、市政工程、地铁、轻轨、港口码头、机场建设、钢结构、混凝土解构等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的类别不同,所涉及的技术不同,所以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个不相同。施工单位只有在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多样化的施工环境进行高效的施工安全管理。

2.不同的工程项目都具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及人员流动性。每个建筑工程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周边设施、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工程的差距性和复杂性。不同作业时期,作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工民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所以其安全管理也需要具有相应的针对性。

3.影响施工单位正常进行工作因素众多。由于建筑施工属于高热量、高危险度的行业,施工现场的灰尘、噪音和热量、以及天气变化等情况都是影响施工单位正常进行施工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不可避免的危险性

4.据报道分析,建筑工程行业由于其工作的流动性、高度密集性,使得施工建筑行业成为高危职业。人身安全成为了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点。据数据统计,中国每天至少有4个人因在建筑作业时发生意外。它是继交通,煤矿行业后,第三大高危职业。施工建筑行业内的意外频出,不仅使自身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也使施工行业在社会舆论中一直成为热点话题。所以,如何在进行高强度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是安全体系化管理的重要任务。

5.施工建筑作业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施工管理,通过完善执法监督机构,安全生产法规等方式,实施全面性管理。有关监管部门只有使用强硬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法依法,用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法规,坚持以预防为主。事实证明,采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施工作业的地区,其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概率极少。

二、增强施工安全体系化生产的科技,安全技术研究。

先进的安全生产化科技,是施工安全体系的安全保障,及时更新安全防护措施。有些施工单位的脚手架、升降板、吊塔等机械设施,由于其设备落后,安全系数过低,导致施工过程中危险性的加大。而发达国家在施工安全体系化上面相对来讲较为完善,已经实现了施工工业化,而我国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安全体系化管理的研究。解决在研究开发过程当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从而真正达到科技生产的先进轨道。

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性教育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据统计指出,施工单位领导阶层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职工单位领导阶层的安全意识上去了,才能为施工单位起到表率作用,执行安全体系化管理的力度才会加大。由于现阶段进行工民建的施工人员大多是由农民工组成,其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且流动性较大,安全意识淡薄,导致施工安全施工事故大多发生在农民工的身上。所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由于施工设施越来越科技化,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说明,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四、发挥体系化管理,维护安全系统化管理。

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是一个多样性的整体。理论上来讲,需要施工单位领导组织、调整、激励、监管各个施工环节,并把各个要点按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使得成为一个有机的互利整体。

安全体系化管理分为安全运作、监督、反馈以及自我调整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各自的工作环节。安全运作主要是对施工人员从制度上面进行安全体系化调整。监督是指在整个施工进程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监督网络,用来加以监管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排查事故隐患。反馈是指接受施工人员对现场施工提出的即时性问题,对各类问题进行处理和调整。自我调整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前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有关领导应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以免发生安全问题。

总结:

工民建施工的安全是施工单位生产效益的保障。施工单位如果想确保企业的效益,就应该以安全体系化作为基础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体系中的各项制度,使安全体系化管理的整体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施工单位有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可以更好的负责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从而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促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成斌,由淑艳.施工阶段的过程管理方法及实施[J].黑龙江科技息,2009,13.

[2] 曾笳. 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5) .

施工管理体系篇(3)

Research on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Liu Hua,Ni Shu-qin

(Jinan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ShandongJinan250101)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onstraint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So,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Then the factor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situation for the bett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straintfactors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extractthe key factor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en,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core, posit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mean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accordance, and, safety target assessment system is protect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ensures the investment of staff, construction and fin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Construction safety;Influence factor;Management system

1. 前言

(1)2004 年至 2012 年近十年来,建筑业总产值从29021.45亿元逐步增加到137217.86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的比重也不断升高,由5.43%逐步增加到6.84%[1]。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安全形势整体逐年变好,万人死亡率由1957年的1.67下降到2012年的0.59%,但由于建筑业从业人数众多,每年建筑业事故发生起数及伤亡人数比重较大,如,2014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22起、死亡648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目前,针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的现状,国家和建设部门颁布、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扭转了建筑施工安全不利局面,但在进行具体施工操作时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致使相关的标准规定没有严格遵照执行,安全管理不完善[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约因素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众多,保障施工安全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差异大,总结我国建筑施工中制约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我国现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3]。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筑安全生产资金。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保险等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制约了安全生产。

(3)专门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一岗多能,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素质信偏低,同时,企业对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够,普遍素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不持证上岗,兼职多。

(4)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业务管理台帐,相关记录不规范、会议、检查和隐患排查记录等不全面,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因素

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从有助于建筑企业从易发事故的薄弱环节人手,立足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因素。

(1)安全意识方面。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对照检查各部门和职工是否重视安全工作,是否人人关心并能主动搞好安全工作,把安全问题当作工程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2)安全制度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制定切实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安全制度,使每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知法、懂法、守法,遵守本企业安全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3)安全责任方面。安全责任是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治本之策,它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的支持和高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设立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目标逐级分解,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部门直至个人。

(4)安全技术方面。随着单个建筑工程规模的增大、施工难点的增加,安全技术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在施工安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

(5)经济投入方面。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以及劳动保护装备的配备,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设备、设施必须要坚持严格实行、定期更新,对安全过期设施必须定期淘汰,不得超安全期限使用,从经济投入上不制约安全生产条件的创造。

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为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有效并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要做好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构建。

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构建核心是建立以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组织机构,由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对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责。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项目部和施工班组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部安全负责人由具有丰富安全经验的人员担任,现场安全管理要建立“项目经理――安全、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长”的管理方式。为保障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建立外部安全监督机制。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当地工程安全监督站等进行安全监督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

(2)安全管理体系岗位构建。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级岗位的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应负有的安全责任,并以安全考核目标对各级岗位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人管、没人均有安全管理责任。

(3)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构建。

构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各岗位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构筑岗位――工序――技术教育――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施工操作有标准可依、工作环境安全有制度可依。

(4)安全目标考核制度构建。

构建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各级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定期对各级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5. 结语

建筑工程参建单位多,从业人员数量大,建筑工序复杂,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应用广泛,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从构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监督考核等方面保障人、财、物的投入,做到全员参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施工管理体系篇(4)

前言: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工作重要环节就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掌控。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在实际落实中不仅仅能够有效保证施工项目的成本能够在建筑工程企业预算范围之内,同时还与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推动建筑工程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能够提高自身在市场内的竞争力,逐渐提高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主要就是在项目落实每一个环节内所需要的资金数量。现阶段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类别划分上面,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指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还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直接工程费用与直接措施费用,间接费用也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规费与企业管理费用。1.1直接工程费用直接工程费用实际上就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过程中,在原材料或者是建设设备等等设施采购上面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施工原材料及建设设备等等都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落实过程中的基础性因素,同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有着重要影响[1]。1.2直接措施费用直接措施费用也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过程中,但是直接措施费用与直接工程费用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就是直接措施费用并不是落实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中,不仅仅施工实体,还应用在施工人员加班上面。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落实过程中一定会应用到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应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进行维护,进而才能够有效延长机械设备应用时间,在机械设备维护上面所需要分费用也划分在直接措施费用内。1.3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资金并不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过程中,但是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质量等等因素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工作人员安全及社会效益所花费的资金,这些资金称之为间接费用[2]。

2、完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意见

2.1提高项目前提的成本预测的精确性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进行成本预算的之后,应该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过程中所能够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大程度降低影响因素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影响。例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所采购的原材料价格或者是机械设备维护成本。2.1.1直接费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过程中在原材料或者是机械设备采购方面所花费的资金全部都是直接费用之中。直接费用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内的具有较大的比例,所以对于直接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原材料成本进行预测中,应该对于施工项目原材料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内不同生产厂家及类别原材料的价格,了解原材料价格变化幅度,通过对于市场内原材料整体对比研究之后,找到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相吻合并且最便宜的原材料。在对于原材料市场价格了解的同时,还应该对于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进而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提高对于原材料价格预测精确性。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除了原材料之外十分重要的设施,在对于机械设备成本预测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将机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资金进行预测,同时还应该将机械设备在维护上面所需要的成本进行预测。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成本进行预测过程中,在了解劳动市场行情的同时,还应该了解施工人员施工专业技术水平,进而保证施工人员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所需要的成本相吻合[3]。2.1.2施工组织所产生的费用变化工程成本预算即便制定在为完善,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变动。例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计划一定制定完毕,但是由于受到天气环境等等因素的限制,落实方案无法按照既定计划落实,这个时候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就会对落实方案进行调整,这样工程成本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无法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成本进行有效预测,最后施工成本可能超过预算成本[4]。2.2加强施工阶段成本的管理与监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对于直接费用的控制,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落实过程中,要对于原材料采购进行有效掌控。首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原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也就是说采购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采购人员通过最少的资金选择出质量最好的原材料。其中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主要表示采购人员应该对于原材料采购有关规定十分了解,同时还能够对于市场原材料价格进行有效了解,对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分析较为透彻,这样能够有效保证采购人员所采购的原材料不仅仅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需求,同时性价比较高,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落实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落实质量。职业素质主要表示采购人员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该诚实守信[5]。

结论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内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建筑工程企业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之间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伴随着建筑工程不断发展建设,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也能够不断完善,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建筑工程企业不断进行完善及调整。

参考文献

[1]王雪军,王雪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4,13:63-65.

[2]莫宁军.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10:175-177.

[3]韩永娟.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0,SB:36.

施工管理体系篇(5)

中图分类号:TV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048-01

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1)综合性: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市政工程的发展水平与程度,易于操作的指标宜通过量化指标反映,形象性的指标宜于定性反映。

(2)系统性:既要反映市政工程与国家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又要反映现阶段城市建设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全面的反映市政工程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方向。通过该评价体系能充分和全面的体现被评项目的经济度、安全度、文明度等的综合水平。

(3)代表性:定量指标要能够反映市政工程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尽量剔除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的差异导致的定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较大差异,便于进行国内外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

(4)可操作性:定量指标要尽量简明、综合,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便于实际中的测算和进行现场管理。

2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划分

市政工程代表城市发展的形象,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美观、社会效益和居民生活。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造价管理、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五大主要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市政工程管理现状,需要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现实依据和决策参考。按照上节论述的原则并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确定进行施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文明五个方面,具体评价层次结构如图1。

3 评价指标涉及到的因素

3.1 质量因素指标

为了适应市政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统一市政工程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建设部针对不同类型的市政工程分别公布实施相应的验收评定标准,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2-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3-9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4-90)。这些规范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工程,并明确了有关的验收方法,评分标准,它们是指导实际工程验收的纲领性文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我们要重视工程验收和评定。

为了更好地执行已颁布的四项行业标准,建设部又颁布了《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规定》和《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补充规定》。规定中将质量等级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即外观评定,实测实量评定,资料评定三个部分。通过对三个部分的分别打分,最后加以对应的权重得出最后的评定结果,并将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和“合格”两个等级。

3.2 进度因素指标

工程项目的进度通常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因此,应该将其理解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实施状况的综合指标,它是工期、实物工程、成本、劳动消耗、资源消耗的有机结合。由于市政工程的特点,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依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采取措施,使之回到计划所预定的轨道上来,在与质量、投资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因此,对工程实际进度的客观评价,既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础,也是项目管理决策的依据。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施工进度构成,都无不包含了诸如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材料设备的情况、现场机械的使用率等多项相关因素。因此,对施工进度的评价,不能简单的只理解为快和慢的问题,它还包含了上述多项因素的整体控制,尽管总体进度涉及到多个因素,但实物工程是其建设成的最终表现形式,因此总体进度的评价应该对实物工程完成情况加以综合。

3.3 成本因素指标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工程处)一级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核算出的成本值主要由三大块组成,根据统计结果,原材料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7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约占总施工成本的20%-30%,因不同机械台班价格及利用率相差较大,为降低成本提供较大空间: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管理费及税费等约占总成本的10%-15%,该项费用虽在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较少,但它主要涉及对人的管理,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管理,而且会影响着其他各项费用。在总结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后,我们可以得到对成本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为:单位造价变化率、总投资变化率、设计变更三项,具体结构如图2。

3.4 安全因素指标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其施工过程中事故出现的几率较大,另外由于所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地点在城市中,所带来的影响就尤其恶劣。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本文将从项目固有风险、项目安全检查结果、项目意外事故统计数据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具体结构见图3:

4 结语

本文从规范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的要求入手,根据规范标准的要求、文献资料并结合工程实际确立了市政工程施工等级评定的框架,并且确定了各项等级评价体系内容,并对各个评价项目进行细化,使评价指标具体到每一环节,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即为建立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确定每一指标权重值打下基础。为市政工程的综合评价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I-90).[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

施工管理体系篇(6)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管理的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败,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项目的社会信誉与经济效益、避免国家与集体的财产免受侵害、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社会化的工程,建筑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并不断地强化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切实贯彻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客观发展规律,推进施工项目的安全开展,才能真正避免与减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个安全方针的具体体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是因为,工作人员可以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施工作业,更容易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建设项目的施工中。而如果施工人员在安全性相对较低的环境中进行作业的话,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往往会精神紧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容易引发工程事故,比如工序遗漏等,这会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另外,安全的施工环境,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

第二,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利于加快推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在各个施工环节或阶段都能得到贯彻落实,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利于提高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二、建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1、强化对安全管理的重要程度,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不足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管理实践中的存在着生产第一与安全第一之间的冲突。很多部门或者单位领导未能领悟到,其实安全也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客观重要性,未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往往重经济、轻安全。但实际上,生产与安全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矛盾或对立的,也就是说,生产须安全、安全促生产。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利于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或减少由安全事故所引发的经济损失。

2、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制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时,要符合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与法规。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齐全,针对性要强,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与实效性,并且应该贴近工作人员的生活,这样更利于规章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健全、完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利于提高领导决策的正确性,规范工程项目施工与施工人员的行为,指导工程项目的安全实施,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最终形成完整、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当然,规章制度必须经过贯彻落实才能取得成效,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应该共同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与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才能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进行。

3、强化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第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对领导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掌握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第二,贯彻实施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等国家制度,建筑企业领导者、项目领导者以及安全管理员要定期参加国家安排的培训考核,以符合工程项目施工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配置的要求;第三,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前的安全培训,并严格考核,在确保合格后才能录用;第四,对于特种作业来说,除了要对人员进行常规的安全培训外,还要对其进行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经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允许其上岗作业;第五,对劳务作业组,要做好班前安全培训、技术交底、安全防护以及重点管理等工作,并让作业人员了解安全风险及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手段,通过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最终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4、关注安全技术交底,为施工安全奠定基础

技术交底,指的是根据设计图纸与辅施工组织设计,并依照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范,进行技术资料的编制,指导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在进行分项工程的施工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方案与经批准的施工设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通常,安全技术交底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在确定施工方案后,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既定方案进行补充与细化;(2)把安全注意事项告知施工人员,以确保他们的施工安全。在完成安全技术交底之后,参加技术交底的所有人员都要签字,由安全管理员、施工负责人以及生产班组各自留一份,并进行存档。另外,一定要避免没有交底资料、照抄资料、资料造假以及后补资料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5、增加安全管理经费的投入,切实确保施工安全

确保充足的安全管理经费,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经费充足才能保证安全培训的开展、安全警示或标语的齐全、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安全知识的广泛宣传、防护设施配备的完善以及防护用品的足额发放等。只有在经费投入到位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才能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才能真正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

6、提高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合理奖罚、有利执行

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整治以及已经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程项目,要对相关的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事故责任,做到有章必依、合理处罚。而对于那些严守安全管理职责,不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从未发生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则应给予奖励与支持。如果对相关责任人不予处罚或者处罚过轻的话,实际就是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违背与否定,同时也是对建筑企业形象与声誉的破坏与否定,这会严重阻碍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加大优秀管理者的奖励力度,能够为其他管理人员树立学习的典范,促进他们认真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往往会涉及建筑企业的各个方面以及具体施工的各个环节。我们必须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与工作积极性,才能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而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施工管理体系篇(7)

2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以Internet互联网为网络平台,系统网络环境中,以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为核心进行设计开发。系统各业务终端通过互联网与系统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相连。由Web服务器提供项目管理业务基础平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监测数据管理业务流程中各类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数据实时同步和数据共享。现场人员将监测方案基本资料、监测点位信息、日常监测数据记录、预警报警建议等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生成相关网页、报表,以实现信息实时刷新;监测小组对各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审核、批转、汇总和输出;监理单位可以及时查阅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施工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可接收、查阅监测点有关信息和数据,根据测点状态评价和对策建议,及时作出决策和部署。系统采用开放式的协议和技术标准,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所有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均保存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维护更新和管理可以在服务器上进行,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3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功能

系统设立中心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整个系统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海量数据。为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数据的共享、交换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库支持。中心数据库包含用户信息、工程项目基础信息、监测方案基本信息、监测点位信息和日常监测数据信息,等等。按照信息类别包含有:基础信息、图纸档案、监测数据信息、规范法规信息等内容。监测方用户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录入制度,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统一。中心数据库不仅是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核心,而且是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只有统一的数据平台,才能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各个数据库应分别设有数据库所有者、完全访问用户、受限只读访问用户等不同权限的用户,并分别设置账号和密码。数据库系统利用现有商用关系数据库系统,定义全套工程数据相关的数据表格式,合理存放整个系统所需的数据。数据库系统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数据处理功能

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输入、间接数据计算、合理性检验及存储功能,在技术上工程数据库中利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子实现。存储过程提供了永久的数据库编程,它是存放在服务器上的经过编译的SQL语句段,是客户端软件和数据库之间的最优工作接口;触发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数据库进行某个特定的表修改时由数据库自动执行,触发器可用于数据检查、间接数据计算等外部程序可以通过ODBC、JDBC、XML、WebServer等多种方式调用。

3.2数据查询和管理功能

主要支持各种数据的查询和显示、编辑。在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查询管理中间件,供子系统调用。系统功能包括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数据查询、条件查询等功能。

3.3数据可视化

系统具有海量数据特征,为了支持用户有效的工作,需要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帮助用户分析数据,得到正确的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图形显示、工程图纸查阅、基础信息表(监测点档案卡)、日常监测数据表、预警报警状态表等,支持各种文字、图形、图像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3.4数据传输

数据需要支持远程传输,鉴于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异构系统,因此采用XML方式传输数据。XML是扩展网络标记语言,支持各种数据的传输,它依赖于描述一定的规则的标签和能够读懂这些标签的应用处理工具来发挥它的强大功能。

3.5权限管理和数据安全

系统采用多级加密,密码认证方法实现系统安全,首先,核心数据库采用密码加密,系统建立用户/密码机制,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职能分配一定的权限,对超出权限部分不能工作(如不能修改数据、不能查询数据等)。

4系统实际应用

该系统在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接线工程-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工程建设中得到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本系统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变形预报、安全预警,信息,信息反馈于一体,实现了基于WebGIS可视化的施工监测服务和实时动态施工监测信息预报与预警;以系统为平台实现了监测、施工、设计、管理四方的互联与互动,达到了安全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施工管理体系篇(8)

一、引言

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二、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市政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为公众使用;二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效益只能在其使用过程中显现。正是由于市政工程具有这些特点,铸就了市政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市政工程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政府的目标、交通的限制、便利市民的要求,市政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3、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4、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6、分包管理漏洞较多

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分包情况难以在施工期间建立和落实企业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思想保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技术保证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3、组织保证

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一般来讲,安全组织机构的具体设置视企业的规模而定。大中型企业要有独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小型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可只设置兼职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队比较集中、工种不多、作业简单的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可只设到队一级,下面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于大规模、复杂的项目,则相应组成相当规模的管理组织,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要保证组织机构行之有效。

4、制度保证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证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应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施工管理体系篇(9)

一、引言

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二、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市政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为公众使用;二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效益只能在其使用过程中显现。正是由于市政工程具有这些特点,铸就了市政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市政工程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政府的目标、交通的限制、便利市民的要求,市政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

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3、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4、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6、分包管理漏洞较多

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分包情况难以在施工期间建立和落实企业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思想保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技术保证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3、组织保证

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一般来讲,安全组织机构的具体设置视企业的规模而定。大中型企业要有独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小型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可只设置兼职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队比较集中、工种不多、作业简单的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可只设到队一级,下面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于大规模、复杂的项目,则相应组成相当规模的管理组织,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要保证组织机构行之有效。

4、制度保证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证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应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施工管理体系篇(10)

一、了解体系认证与稳定安全生产的联系

电力施工主要在户外开展,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点,容易出现各种违章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实施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在原有管理基础上构建与实际工作适应的管理模式,可以评断企业各阶段工作,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作业指导书、程序手册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落实,集中企业人力、物力与财力,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二、体系认证工作开展的必然性

第一,体系认证满足了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要求。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施工队伍越来越复杂,客户需要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队伍,进而对施工单位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由获得体系认证的企业施工。在此种发展环境下,必须得到体系认证,给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第二,管理体系认证符合企业内部管理发展要求。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方式,目前南方很多电力公司已经开始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电力施工企业,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因此各个电力公司也要强化管理,利用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减少资金损耗,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管理体系认证中出现的错误理念

经过分析发现,管理体系认证中主要出现以下几种错误看法:第一,认为企业体系认证应该交由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从管理体系认证内容上分析,此种认证是结合国家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的方式,要求全员参与,不仅需要单位领导人员,同时也需要各级员工的配合和支持,只要这样,才能给管理体系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开展内审员培训时,要求全员参与,注重法律法规及危险点辨认方法的学习。第二,认为体系认证属于一次性努力创造的结果。体系认证是企业努力得到的结果,实际操作中,要求企业必须定期对体系认证执行与监督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及时修改相应的文件,指导实践操作,而且要求企业各部门认真配合,促进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第三,认为体系认证是一种形式工作。体系认证要求做好形式工作,主要从管理文件与程序文件做起,重点是文件运行能否满足PDCA闭环管理(如图1所示),能否按照文件要求开展。编写和颁布文件已经成为体系认证中较重要的内容,关系到文件的执行情况,侧重于过程管理。因此编写文件时,要求单位精英人员认真参与,提高文件操作性,认真听取单位精英人员的意见。

四、管理体系认证中需要做好的工作

首先,将关系体系认证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进行体系认证的单位,必须将该项内容列入到单位本年计划中,并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指派优秀的主管领导作为管理代班,合理分配各个部门的任务,并组建业务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规范程序认真开展,促进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

其次,做好企业法律法规辨?R减少作业危害。电力施工企业是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如何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众多人员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人员已经将不发生事故作为保证各项作业开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为了实现此种目标,必须从源头上做起,了解企业危险性因素,并结合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措施。

再次,编制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体系文件。编辑体系文件时,要求对本单位业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优化体系流程,让体系工作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中,简化企业内部运行程序,开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最后,借助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深入认识并学习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员工形成系统、全面的思维力,还可以帮助企业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员工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将此种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了解体系认证后取得的成效

体系认证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方法,完成体系认证后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实效。

第一,体系认证的完成帮助企业形成了先进、客观的工作思路。体系认证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主要从宏观管理开展事前策划与准备,克服企业工作中的盲目思路,维持企业稳定发展。

第二,企业体系认证帮助企业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企业体系认证中的法律法规及危险点辨识评估的开展,让企业员工了解了在企业工作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开展高危作业时,可以根据事前危险点分析和探讨,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而减少作业中安全隐患的产生,保证电力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体系认证帮助企业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实现了写、做、记工作的一体化开展。电力施工模式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完成工作。但是开展大型项目管理时,此种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借助体系事前策划、制定方案和记录要求等方法规范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第四,企业认证给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系认证工作的完善,可以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法规、作业手册、管理手册及项目指导书,提高了企业管理力度,借助预案落实完善了企业施工场所;同时还可以培养一批高标准的队伍,帮助企业构建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

施工管理体系篇(11)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工程建设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变,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特别是施工企业开始贯彻执行ISO9000族标准,但由于ISO9000族标准是以制造业为基础产生的,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可以适用于各种行业,但与国内建设行业管理特点相比,在管理语言、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等方面明显存在较大差异,也因此广泛造成贯标工作“两层皮”现象,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少负担。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是原建设部为了适合国内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特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上存在的“两层皮”现象,强化和落实公司的质量责任,提高施工企业自律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手册化和法制化,而制定的行业化、本土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是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第一个管理性标准,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为了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2010年6月1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2010年第21号公告,作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GB/T 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规范》)的决定。公告要求“自2010年8月1日起,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执行。”要求所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在2012年9月1日前通过《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双标认证”转换。目的是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认证机构、认可机构实施决定提出了时间表,对获证组织的证书转换提出了要求。公告公布之后,所有获证的施工企业均需要依据《规范》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重新编写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并按《规范》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按GB/T 19001和GB/T 50430(简称“双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转换。这给获得认证的施工企业或将来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本文通过对“双标”的学习,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具体策略。

1 “双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管理性规范,具有先进性、指导性、灵活性等特点。与ISO 9000系列标准保持一致,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ISO 9001标准的要求,在条文结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施工企业管理活动特点,突出了过程方法和PDCA思想。(GB/T 50430—2007)结合施工行业管理特点,在ISO 9001标准基础上又提出了诸多进一步要求,本土化、行业化特点突出,语言简洁明了,便于企业贯彻实施。《规范》认证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管理模式保持一致,施工企业在贯彻时不仅不会增加负担,反而因减少了由于企业对ISO 9000标准的误解产生的形式化操作,而减轻负担。《规范》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已的建设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便通过该规范的实施推动工程建设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规范》从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所有质量行为的角度即“大质量”的概念出发,全面覆盖企业所有质量管理活动。通过转换认证,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优化和巩固业务流程。可以全方位提升组织的产品质量,并减少企业各种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方位提升组织内管理者及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及团队凝聚力,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全面增加顾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2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与论证基本要求

GB/T 50430—2007是在GB/T 19001基础上结合公司的特点进行的行业化和本土化转换,与GB/T 19001—2008具有密切的联系,是GB/T 19001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两个标准均体现了质量管理8项原则和12项质量管理基础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国家认监委和住建部在相关公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通过依据GB/T 19001标准认证的施工企业均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转换认证工作。

在转换过程中,获证施工企业要对管理层、内审员、与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质检员和项目经理进行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规范》,充分了解手册的内涵和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对照《规范》的要求找出不同和不足,按《规范》的要求和过程方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对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宣贯;按《规范》和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管理体系,进行一次依据《规范》和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结合监督审核或再认证进行认证证书的转换。

审核员在实施转换审核过程中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评审文件的符合性。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获证企业修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符合性评审,特别关注各项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定是否明确、流程是否清晰、要求是否清楚、方法是否正确。②评价企业是否依据“双标”进行了内审。获证企业是否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进行了全面的内部审核,对审核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价。③审核过程中关注《规范》的特殊要求。转换审核是全过程的审核,可以以GB/T 50430的要求为主,重点关注《规范》中超越 GB/T 19001要求的内容。④按过程策划和进行审核。根据《规范》的特点,审核员将按过程审核,并重点对项目部的审核。⑤审核报告的描述。获证企业可修改通用的审核报告模版,设计专用的审核报告模版,按过程描述各过程的策划、运行和改进情况。充分了解审核员重点关注的内容,能让获证企业顺利通过审核并获得新证。

3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策略

《规范》结合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管理实际和现行管理模式,将GB/T 19001标准“行业化”和“本土化”,内容覆盖了GB/T 19001的全部内容,具体规定了施工企业所有质量管理活动的要求。规范的目的不是要再建立另一套单独的质量管理标准,而是用行业的语言对GB/T 19001标准的具体化,是为了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更有效。以下是笔者根据实践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策略。

3.1转换策划

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应以有效实施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策划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活动、相互关系及活动顺序;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实施策划方案如下。

(1)现状分析:依据《规范》的要求,识别原有质量体系是否存在不同、偏离、缺失和差距,制订具体的改进计划。

(2)转换策划:对转换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重新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对文件修订提出目录清单和统一编写格式。

(3)培训: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实施《规范》培训。

(4)文件收集、评审:收集与标准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形成清单;各部门负责人依据所辖职责范围对文件清单内各文件提出作废、合并、修订、适用等处理意见;交文件、清单、处理意见汇总。

(5)手册、程序、文件整合:修改公司管理手册,将《规范》和ISO 9001要求合并纳入手册中。

(6)第三层次文件的整理:评审第三层次文件的适用性,并作相应修订;列出有效文件清单。

(7)记录表式和记录要求的整理:汇总记录表式,调查对现在记录表式和记录要求的意见;对不适用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作相应修订;就记录的用途进行讨论,并最终定稿。

(8)体系文件的培训和总结:开展体系文件的集中培训学习,便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加深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并调整好各自的工作要求;回顾整个修订、优化过程,总结得失。

(9)过渡运行:按新修订的文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10)内部审核: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两个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新编的质量体系文件为准则,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

(11)管理评审:开展一次管理评审,对新修订的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提出改进决定。

(12)第三方转换认证:向认证机构提出转换申请,配合认证机构实施转换论证。

3.2文件评审、修改和编写要求

编制转换策划方案后,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建设施工企业应对照《规范》的要求,识别原有质量体系是否存在不同、偏离、缺失和差距,评审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出文件的编写或修订计划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编写的内容包括文件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施工机具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分包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策划至保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公司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3.3转换过程重点关注的质量管理活动

根据《规范》的要求,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对组织机构的变化和权责的调整应以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

(2)公司的资源管理还包括技术、资金,如成套单项施工技术、专利、工法和资金来源等。

(3)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与薪酬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配、员工培训等工作相关联。

(4)施工机具配备计划应按规定经审批后实施,强调施工企业应依法与施工机具供应方订立合同;根据规定施工机具需确定安装或拆卸方案时,该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施工机具验收记录。

(5)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工程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应形成文件,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掌握合同的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

(6)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并用于质量改进,如实施合同偏差分析、偏差责任分析、合同实施趋势分析,并实施纠偏措施。

(7)对分包工程承担相关责任,按总包合同的规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在分包项目实施前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施工或服务要求的交底,审核批准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

(8)对项目分包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应符合分包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分包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制;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

(9)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等。

(10)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并在实施前批准,可形成项目管理计划、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多个文件。

(11)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要求易被忽视的内容包括:根据有关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策划和控制;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实施监控等。

(12)服务控制包括按规定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强调应按规定的职责对工程项目的服务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对服务质量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

(13)对检测设备的供方进行评价,使用前对检测设备进行验收;对国家或地方没有校准标准的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校准标准。

(14)收集工程建设有关方满意的信息,对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书面整改要求。

(15)采用信息管理技术,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6)在转换过程中,实施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

3.4转换论证的实施

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时间,获证企业按照“双标”要求,利用年度监督审核或复评进行QMS认证证书的转换。

在转换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需对公司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全体内审员、标准涉及的岗位人员、项目经理等实施新标准的培训。获证企业对照《规范》的要求,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制订改进计划,修订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支持性文件,对质量记录表格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新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至少3个月后,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实施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包括文件评审。内部审核后需进行一次全面管理评审,并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或口头要求,请认证机构实施转换认证审核。

认证机构根据获证企业的申请或要求,通过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和专项审核的方式,对获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全部门的完整体系审核,对项目部按临时的多现场审核的抽样规则进行抽样;审核组成员必须是通过国家认监委委托专门机构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审核组根据获得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作出审核结论;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的要求的企业,认证机构将换发新的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