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29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1)

1 前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本传播较为迅速,染病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之后会出现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本文结合作者日常防治经验,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病变变化给予详细的介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为今后防控此类疫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借鉴。

2 诊断要点

临床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需要结合这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变变化进行。

2.1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于不同日龄阶段、种群的鸡只都可感染,但是主要以4周龄之内的雏鸡为主要侵害对象,这种疾病的传播较为迅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易感鸡群同时发病,一般流行时间不是很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直接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接触病鸡咳出的飞沫,间接传播途径为被刻出飞沫所污染的器具、饮水、饲料等等。

2.2 临床症状

染病初期看不到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蔓延,可突然在鸡群中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并迅速蔓延开来,临床表现为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

雏鸡染病可见黏液自鼻孔流出,同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导致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地变性,导致成熟后不产蛋或者是产出畸形蛋,所以,这种染病后的雏鸡一般不留做种用。成鸡感染可见产蛋减少,或者伴有软皮蛋、畸形蛋、粗壳蛋产生。此外,这种疾病对老龄蛋鸡产蛋影响比较显著。单纯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在一周左右,恢复期在4~5周。2~3周龄雏鸡感染后有病死可能,死亡率在10%以下。但是如果有并发症出现,死亡率可高达25%以上。

2.3 病变变化

病变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液。气囊可呈现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的栓子。肺充血、水肿。此外,有些毒株可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被称为“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脏肿大、颜色苍白,肾小管常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使肾脏呈花斑状,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的表面有时也沉积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泄殖腔内常有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法氏囊内充血、出血,积液增多。“肾型传支”多伴有下痢症状,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

3 防治措施

3.1 疾病预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第一,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清扫舍内污物,并集中污物做无公害化处理。第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气雾法、饮水法、滴眼法,这些方法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免疫中都有被用到。但是,气雾法对于呼吸道的刺激比较严重,尤其是在患有严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群中要谨慎使用。饮水法免疫中可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所以,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优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好的免疫方法为滴眼法。

常用的免疫疫苗有H120和H52°在选择何种疫苗免疫时,最好是弄清地方病毒的血清型。但是迫于免疫的需要,在不知道病毒血清型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H120,这种疫苗多用于雏鸡,其余日龄鸡只也可适用。H52多用于被H120接种免疫过的鸡群。此外,实验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疫苗最好是用本地分离出来的毒株致弱后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疾病预防中这种技术可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免疫流程一般在4~5日进行首次免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提前免疫日程到1日龄,首免后到鸡只生长到6周龄可继续第二次免疫,之后每隔2~3个月就免疫1次。

此外,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马立克疫苗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要靠得太近,特别是在刚刚接种完鸡马立克疫苗的头几天一定不要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苗。

3.2 疾病治疗

目前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防治此类疾病的根本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措施。在临床诊治中,一旦发现有染病症状,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迅速组织疫苗免疫,这样对于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中西药对于缓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发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西药可采用治呼金刚或者是克咳或者是强力洁林配合呼喘通,对于缓解呼吸道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肾宝或者是肾肿消,对于缓解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中药多采用止咳、化痰、平喘类药方,可将麻黄、柴胡、板蓝根、双花、连召各50g,豆根、荆芥、防风各30g,苏子、知母、冬花各1g,混合碾碎,均匀混入饲料中,每10只鸡用20g治疗效果较好。此外,无论是采用中药还是西药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饲料管理,为病患鸡的疾病康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4周龄之内的雏鸡为主要侵害对象,本传播较为迅速,染病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之后会出现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病变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液。气囊可呈现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的栓子。肺充血、水肿。这些都可作为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依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多采用滴眼法,常用的免疫疫苗有H120和H52,但是,最好选择用本地分离出来的毒株致弱后制成的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防治根本在于加强疾病预防。但一旦有染病情况出现,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迅速组织疫苗免疫,这样对于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95-03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受凉、吸烟及感冒常诱发或加重本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染或伴有喘息。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常年存在,并在一些诱因的情况下急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医学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疾病的疗效不仅仅体现在生理层面,逐渐关注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等层面[2]。护理工作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观察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9月~ 2012年4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54~75岁,平均(65.3±13.7)岁。所有患者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均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的疾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护理干预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9±14.1)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8±15.3)岁。两组的性别 、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解痉、止咳等治疗。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嘱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注意翻身拍背。

1.2.2 干预组 除了上述的常规护理外,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康复等[3]。①心理护理 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多有不良的心理情绪,或悲观或焦虑抑郁,这些不良情绪均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在患者入院的时候通过对话以及向家属了解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接受治疗。②健康教育 除了常规的入院须知、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等常规健康教育外,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相关知识、发病机制、急性发作的诱因、加重的可能诱因、治疗护理安排等,并积极热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健康教育,一方面让患者对医院环境了解,缓解陌生环境的紧张感,一方面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③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作息表。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避免主动或者被动吸烟。让患者了解烟雾、花粉、灰尘和化学气体等对气管的刺激以及危害,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厨房安装抽油烟机等。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以逐渐锻炼肺功能。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规律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④指导康复 在慢性迁延期要坚持锻炼,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缓解期的患者也要注意功能锻炼,可以用中药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情反复。

1.3 效果判定

1.3.1主观幸福感 分别于入院时和6个月后随访评价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4]对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指数。情感指数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1~7级评分。生活满意度从十分满意到十分不满意评价患者的幸福感。总分的计算为两者按照权重相加。分值区间为2.1~14.7分,分数越高越不幸福。

1.3.2生活质量评价 分别于入院时和6个月后随访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5]进行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13项)、社会活动能力(7项)、抑郁心理状态(8项)、焦虑心理状态(7项)。1分为最好,2分为好,3分为差,4分为最差。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比较

见表1。入院时两组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不明显(P > 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指数(9.2±1.9)分,低于入院时(P < 0.01)。护理干预组6个月随访主观幸福感指数(4.3±1.1)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 < 0.01),也低于对照组6个月的随访结果(P < 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总分在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比较,有所下降(P < 0.01),但下降幅度不如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以上各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 < 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纤毛粘连、脱失,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6,7]。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病程长的患者病变可向周围组织扩散。扩散至黏膜下层的肌层,可导致平滑肌束萎缩、断裂。周围纤维组织的增生可导致管腔塌陷以及管腔僵硬。病变扩散至肺泡壁,导致肺泡组织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间质纤维化[8]。因此,临床上预防疾病急性发作、预防疾病加重、缓解症状、延长缓解期的时间对改善患者肺功能、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加上在多种因素下会出现急性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评价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物层面,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幸福感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幸福的评价,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9]。

有研究证明,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而戒烟可以使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本文的研究中,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的时候,均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并鼓励患者戒烟。其他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物等慢性刺激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发病诱因。因此嘱托患者室内经常通风、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对促使患者康复、预防患者急性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0]。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首发病因,一般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文中,嘱咐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从而减少感染诱发的病情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加重期多在寒冷的季节,气候的骤然变化常常是导致继发感染、病情加重的诱因。这是因为冷空气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同时能够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下降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也是导致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11]。老年患者多存在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因此发病率比较高。嘱咐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必要的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预防复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之一。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在微弱的刺激下就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导致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疾病反复,常常会出现负性情绪。护理干预组在入院时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使患者对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能够有效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合理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急性加重以及病情进一步的发展。合理科学的锻炼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急性加重,也能舒畅患者的心情。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出院后随访6个月,调查两组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差异均不显著,出院后随访6个月,护理干预组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和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调整心态,科学地进行锻炼、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预防急性加重,全方位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慢性过程,合理的康复指导能够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疾病的反复和进一步恶化,从总体上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纯.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61-62.

[2] 王玉玲,古力巴尔・托留夫,汪忠诚. 急诊患者全程护理中应用现代和传统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疗效对照研究[C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3):50-52.

[3] 蔡燕.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2,26(10):2863-2864.

[4] Kenneth D. What predicts well-bing: a consistent self- concept of a desirable self- concept[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cical Psychology, 2006,25(2): 228-247.

[5] Kartha G,Calle JC,Marchini GS,et al. Impact of stone disea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quality of life[J]. Urol Clin North Am,2013, 40(1):135-147.

[6] 杨海明.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J]. 中国蒙医药(蒙),2012,7(10):730.

[7] 李玉娟.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62-64.

[8] 刘二云.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04-3305.

[9] 刘仁刚,龚耀先.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91-194.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041-02

呼吸衰竭是许多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之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发生。为了进一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笔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呼吸衰竭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通气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2 d行一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清理呼吸道。清理时,采用奥林巴斯t30型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气道,观察气道分泌物情况并予以清理;分泌物较多者,可灌入0.9%nacl溶液冲洗后再进行清理。

1.2.2 对照组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常规吸痰、翻身、拍背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 按照下述标准判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热、体温>38.5℃,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双肺或一侧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体征,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纹理增粗、浸润性阴影,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12×109/l)。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不仅是很多危重疾病的并发表现,也是导致急症死亡率升高的原因[2]。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呼吸机辅助呼吸被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为呼吸功能的恢复和原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足时间。但由于长时间的气管插管,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口鼻物理黏膜屏障功能消失,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机械通气也会出现相关并发症[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icu患者vap的发生率高达10%~20%,病死率也达到5%~15%[4-5]。由于呼吸衰竭患者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难以配合医务工作者,这就给呼吸道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6-7]。呼吸机辅助呼吸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呼吸道梗阻状况。

通过上述回顾性研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病后3、5、7 d时观察组cpis评分、发生vap例数、机械通气时间、vap治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呼吸道清理,可以解除呼吸道的阻塞、直接去除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进而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清除气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育红,袁天柱,杨黎焱.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治中的价值[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3):123-124.

[2] 郝厚碧,刘文凤,何桃敏. 人工鼻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 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 (10):2630-2630.

[3] 顾克菊,王雪文, 陶建敏.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81-3183.

[4] 卢惠伦,游世伦.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4(17)

2025-2028.

[5] 荆华,陈艳明. 持续机械通气伴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65.

[6] 莫文梅,方毅.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611-612.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041-02

呼吸衰竭是许多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随之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发生。为了进一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笔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呼吸衰竭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通气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2 d行一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清理呼吸道。清理时,采用奥林巴斯T30型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气道,观察气道分泌物情况并予以清理;分泌物较多者,可灌入0.9%NaCl溶液冲洗后再进行清理。

1.2.2 对照组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常规吸痰、翻身、拍背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 按照下述标准判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热、体温>38.5℃,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双肺或一侧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体征,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纹理增粗、浸润性阴影,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12×109/L)。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不仅是很多危重疾病的并发表现,也是导致急症死亡率升高的原因[2]。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呼吸机辅助呼吸被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为呼吸功能的恢复和原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足时间。但由于长时间的气管插管,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口鼻物理黏膜屏障功能消失,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机械通气也会出现相关并发症[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ICU患者VAP的发生率高达10%~20%,病死率也达到5%~15%[4-5]。由于呼吸衰竭患者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难以配合医务工作者,这就给呼吸道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6-7]。呼吸机辅助呼吸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呼吸道梗阻状况。

通过上述回顾性研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病后3、5、7 d时观察组CPIS评分、发生VAP例数、机械通气时间、VAP治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呼吸道清理,可以解除呼吸道的阻塞、直接去除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进而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清除气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育红,袁天柱,杨黎焱.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治中的价值[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3):123-124.

[2] 郝厚碧,刘文凤,何桃敏. 人工鼻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 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 (10):2630-2630.

[3] 顾克菊,王雪文, 陶建敏.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81-3183.

[4] 卢惠伦,游世伦.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4(17):2025-2028.

[5] 荆华,陈艳明. 持续机械通气伴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65.

[6] 莫文梅,方毅.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611-612.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5)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采取预防控制策略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共计80例,根据实施急性发作期预防控制技术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后的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次数。结果 通过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减少发作次数并提升预后表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急性发作 措施 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院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计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9,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原基础上添加胸腺肽注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每次1.6 mg,每日一次,行皮下注射,连续四周用药。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盐酸氨溴酸进行急性发作期前的预防,遇到急性发作阶段,则针对性的进行对症处理,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问题。

1.3 检测标准

在完成区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发作的次数进行随访统计,每4周进行一次统计,就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及患者后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过程中计量材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差异很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x¯±s)

2.2 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x¯±s)

3 讨 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逐渐成为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作为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颗粒物,通过长期吸入的方式会导致呼吸系统损伤,诱发组织内部出现脂质过氧化酶的小号,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肺组织损伤。出现损伤后,免疫功能细胞会痛金属颗粒物接触,进而激发活性,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加重,对于一些老年病症患者而言,容易出现纤毛变短、脱落的问题,对于外界物质的清除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痰液内部的炎性物质不断释放,急性发作时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咳痰等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普遍存在病程长、合并并发症种类多等问题,同时一部分患者长期患病,久治不愈,容易出现身体内部肺水肿问题,引发粘液栓塞等情况导致气道堵塞。一旦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意外感染,此时会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日常治疗中多采用抗感染治疗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缓解病症的方式来进行医治,效果不稳定。传统治疗方式不但无法满足患者的客观治疗要求,同时病情的反复也会导致患者厌烦治疗,甚至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丧失对于治疗的热情与信心,导致病情加重,严重阻碍患者的康复。另外,采取常规治疗模式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也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给家庭带来影响和负担。

在进行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环境,从而促进分泌细胞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黏液分泌调节的效果。由于痰液被加速稀释,使得排出的效率更高,所以患者也不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提升了睡眠的效率,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病症反复发作会导致大量的抗体消耗,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大幅度下降。一旦免疫系统出现疲惫状态,T细胞的杀伤能力相应减弱,进而导致患者更容易进入到急性发作期。根据该基础原理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的预防控制可以很好的提升预防控制效果。胸腺法新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活性多肽结构,能够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实现细胞前体数量的发展,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作为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病情较长的特征,所以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的问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是指急性发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预防控制不及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肺心病,危及患者生命。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新型预防措施控制技术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胸腺法新作为预防病症的专用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发病次数,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发病次数可以证明这一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干预后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观察组同样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利用新型预防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患者机体耐药性,不但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升了生活质量,对于其预后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技术本身也具有使用成本低、无不良反应等特征,临床应用也十分便捷,配合氨溴索作为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压力与患病负担,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需求,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15-01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在婴幼儿期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干咳、发热和发作性喘憋等症状为主要特点,患儿于一周之内大部分会痊愈,但之后的随访及流行病学资料调查表明:愈后会有25.5%~52.2%的小儿不久后会反复发生喘息,并且最终发展为哮喘,尤其是特应体质或有特应性家族史的患儿将会是发展为哮喘的高发人群,这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辅舒酮作为新一代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于2008到2012年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4名病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该药物对于哮喘的预防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组共64例患儿,男性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个月左右,并且都符合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每组32名,其中观察组32名患儿中男18名,女14名,年龄平均( 6. 7± 1. 87) 个月;对照组32名患儿中男20名,女12名( 6. 6± 1.56)个月。在月龄,病情程度,入院前的喘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后的喘息缓解时间,特应性体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家族史上,两组患儿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都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基础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后采用面罩型储物罐雾化吸入辅舒酮的方式进行治疗,药量为135ug/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在出院以后则不再继续使用皮质类激素预防。

1.3 观察指标

通过电话或者上门的方式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每次患儿的发病时间,哮喘发作的主要特点及持续的时间,统计两组人群患病人数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的方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则是采用卡方检验。P

3 讨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可能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是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婴幼儿时期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与其发病机理有重要关系[2],属于感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相关研究发现[3],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及血清中含有大量的炎性物质,包括花生四烯酸、组胺、IL-4、IL-5 以及病毒特异性IgE 这些是发生哮喘的过敏性物质,这些炎症物质会引起气管血管的舒张,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粘膜水肿,从而阻塞气道。另有研究表明[4],呼吸道的病毒感染能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和气道的重塑,从而形成广泛的可逆性的呼吸道狭窄、痉挛,产生于哮喘发病类似的呼吸困难,喘气严重等症状。

作为第三代局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辅舒酮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丙酸氟替卡松,是以雄甾烷基础研发而成的三氟糖皮质激素,抗炎性高,能在炎症的多个重要环节发挥作用,阻止多种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并且对气道中的相关受体表达有增强作用,可以增强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的数量和密度,增强受体和相关激动剂的亲和力,因而可以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辅舒酮以雾化剂吸入给药的方式,可以有效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器官,不再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气道内的药物聚集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效持久,而且该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低,吸入给药方式可以减少吞咽对药物吸收带来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而且该方法使用非常方便简单,患者能很容易地掌握,使得患者在平时就能自己随身治疗而不用通过医生间接用药。该药的优点是很少进入血液循环,并且肝脏对其有着很高的首过消除率,即使入血后也能被肝脏迅速灭活,而且辅舒酮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传递[5],对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损害较小,在长期随访中未发现在患儿骨代谢中产生影响,耐受性较好,故用药较为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发病期治疗症状控制稳定后,运用辅舒酮吸入治疗3 个月,其哮喘发生率,发作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之后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于患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可以通过雾化吸入辅舒酮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气道内炎症,改善肺部功能,所以运用雾化吸入辅舒酮疗法是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作的一种有效干预性措施,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主要用于哮喘长期的常规性预防治疗,不可突然中断治疗。对于发生了急性哮喘症状,应该选用快速短效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建议病人备有上述急救药。

参考文献

[1] 李志辉,辛淑君,曹曦文,等.早期免疫干预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哮喘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0-31.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09.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3-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以咳嗽、咳痰、伴有喘息或反复发作为临床症状,而且该病长期发展,会延伸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是肺源性心脏病。另外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1]。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从而缓解护患矛盾。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以来收治的6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患者13例,女患者20例,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59.7±6.4)岁,患病周期为3个月-21年,平均患病周期为6.5年;观察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8例,年龄(21-92)岁,平均年龄(61.3±7.6)岁,患病周期为2个月-22年,平均患病周期为7.2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护患沟通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消极,甚至置之不理,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沟通,将正确的疾病认识传授给他们,并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排斥、不干涉、不强制性的要求患者改变,而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服务与患者。要充分照顾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绪,对其进行合理疏导,才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实时观察、记录病情

不同的患者,其病情的发展状况、发作时间、发作程度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做好全面的、实时的病情观察记录,并且对患者的主诉状况,要正确的记录,在发现任何不良情况的时候,要立即上报医师,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在患者用药上,要严格观察、指导患者用药,抗炎、镇咳、祛痰等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嘱咐进行,一旦出现状况,及时上报。

1.2.3健康、生理护理教育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往往不愿住院治疗,其病情的发作规律、发作程度、发作时间等不能有效的整理归纳,不利于找出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生理、健康指导,正确的作息时间、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适当的运动等系统知识要适当的传授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健康的预防治疗方案。魂者以及患者家属掌握了一定的防范知识和手段,便能更加理解护理工作,更好的防寒于未然,当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一定的信任度的时候,便可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护患关系。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病情稳定,没有出现复发,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复发次数也有显著降低,为良;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发作次数也没有降低,为差。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当P

2、结果

临床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观察组的应用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疗效的总优良率高达87.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6.7%。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一项主导因素是:吸烟。众所周知,吸烟产生的烟雾不仅对自身产生严重危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外海这周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禁止吸烟或吸烟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要加大,教育并鼓励青少年拒绝吸烟,积极引导吸烟者戒烟,从根源上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产生[2]。另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加强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且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反复发作强、难以根治、经济负担重的临床常见疾病,许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临床治疗严重缺乏信心,常常表现出排斥临床治疗,甚至不接受临床治疗,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稳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绪,促使护着突破自身的临床治疗心理障碍,积极配合医师临床治疗,才能降低患者忍受的痛楚,也能缓解护患矛盾,改善护患关系,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调查研究在临床护理干预的前提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治疗手段结合护理干预,使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充分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调整患者临床治疗的心态,从而促使临床治疗的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8)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支气管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的24.5%~65.2%[1]。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及咽部痰鸣、气急,两肺可闻及中小湿鸣音,胸片均示有支气管肺炎表现。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1.79)岁,病程(3.52±1.34)d;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1±1.82)岁,病程(3.58±1.4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口服化痰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雾化吸入、体位引流以及胸背部叩击振动等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方法:(1)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有关知识,如小儿肺炎病因、预防、病情观察、治疗及康复等知识,并进行用药指导如用药种类、作用、用药时间、药物反应及用药治疗的重要性。(2)雾化吸入:每天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8~12h,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氨溴索、普米克和万托林,使药物随着吸气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痰黏度,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以利于痰液排出。(3)翻身和体位引流:翻身和体位引流可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h翻身1次,左侧分泌物多时采取右侧卧位,右侧分泌物多时采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肺扩张及分泌物引流,从而改善通气并能预防肺分泌物堆积,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4)吸痰:在体位引流、叩背和超声雾化后及时吸痰。 每次吸痰的压力为100mmHg,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黏膜,观察呼吸、面色和痰液黏液等情况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胸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比较 

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气促消失、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发现患儿的胸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 

常、气促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方面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1)父母是患儿病情介绍的代言人。肺炎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独特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父母的观察及介绍医护人员可以收集到更齐全、有效的患儿病情资料(2)湿、拍、翻、流和吸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呼吸道痰液的排出(3)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的方法,其药物在呼吸道黏膜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通透性,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了炎症的加剧[4](4)有效的体位引流,有利于排菌、排毒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有利于改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减轻肺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5)体位引流采取的头低足高位时,气道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借助于外界的振动,使其松动、脱落,排出体外6)腹压因素:头低足高位引流通过挤压膈肌而排痰。并且干预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无侵入性操作技术,易于护理人员掌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翠华.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222. 

[2] 杨锡强,易

      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9)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症长期反复发作,久咳不愈,致使脾、肺、肾脏功能失调,"脾助肺益气",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导致肺气不足,引起气短、喘息;肾阳虚,不能温蕴脾阳,使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停。"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咳嗽、痰多、气喘。而"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若肾不纳气,影响肺气的肃降,就会引发气喘等一系列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运用西医治疗护理方法有较好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稳定期运用中医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故笔者把中医知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出院指导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12月出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31例,其中2014年11月出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61例,2014年12月出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70例。把2014年11月和2014年12月出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设置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的轻重程度、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呼吸内科护士人员固定无变化。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方法运用西医护理知识对出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①药物治疗:COPD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继续服药,让患者再次演示正确使用喷雾剂的方法及喷雾量,确保患者在家中正确使用喷雾剂。②长期家庭氧疗:近年开展的一种电子脉冲氧疗法,它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可使在吸气期自动送氧,而呼气期又自动停止送氧。这比较符合呼吸的生理状态,又大大节省了氧气。③预防感染: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除对呼吸道的刺激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尽量避免去交通拥挤及雾多的地方,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如油漆、清洁剂等,还应改善家里的环境,保持房间温湿度适宜,避免过冷或干燥的空气,防止呼吸道痉挛。④咳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地咳嗽锻炼,方法:?K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深呼吸,最后一次深呼吸后,张开嘴呼气期间用力咳嗽,同时顶着腹部肌肉。方法:?L做两次深呼吸后屏住气,用力自肺的深部发出,做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⑤呼吸肌指导:呼吸肌锻炼是COPD患者稳定期进行康复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通过有效地呼吸肌锻炼科明显提高呼吸的肌力和耐力,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措施可预防呼吸肌疲劳和通气衰减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非特异呼吸肌锻炼可以通过行走、慢跑、登梯运动来实现,特异性呼吸肌锻炼可通过增加呼吸负荷的方法来达到,最简单的有吹蜡烛、吹气球、缩唇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在腹式呼吸(2~3次/d腹式呼吸,10min~20min/次)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即腹式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起到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增强体力的作用。⑥复查指征:COPD患者可能并发自发性气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因此,患者应做到每6~12个复查1次,如出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粘稠、痰色变黄、气急加重、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中带血应及时就诊。

1.2.2实验组方法 护士除了运用对照组方法外,另外把中医知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出院指导中。具体方法如下。①服用中药:根据中医医开出的中药医嘱服用中党参、白术、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等,可补气健脾、益气化痰。②针灸治疗:护士指导患者于夏季时来康复科进行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③足浴:自拟足浴方,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机体机能、改善睡眠、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功效。④耳穴治疗:通过耳穴贴压、磁疗、按摩耳廓上的腧穴,以起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及内脏功能的作用,该法尤其适用于虚中夹瘀患者。⑤食疗:苏子粥:苏子30g(捣成泥)、陈皮10g(切碎)、粳米50g,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患者。百合麦冬粥:鲜百合30g,麦门冬9g,粳米50g。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人参胡桃汤:人参3g、胡桃肉30g,水煎服,1剂/d。适用于稳定期脾肾阳虚者。⑥茶疗养生:茶疗,即调理身体最便捷的方式之一。中医古方茶疗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粹取天然草本之精华,如古方、甘贝草..茶,补中气,清肺热,止咳平喘,能够帮助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对中医知识知识掌握率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3.1中药的作用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多因痰湿蕴肺、痰热郁肺所致,或因病久伤及脾肾,肾不纳气,肺失肃降[1]。治疗时需标本兼治,补肺气,健脾胃。可宣肺、止咳、平喘;当归、熟地滋补肾阴;党参、黄芪中益气;阿胶、蜂蜜、大枣可调补气血。此些中药不仅宣散外邪化痰逐饮、平喘降气,又健脾补肾、补气养血,使脾、肺、肾功能调顺、气血充足[2]。

3.2针灸的作用 针灸对多个功能系统均有调节作用,能够发挥比药物更符合生理规律的调控效应,其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针灸的作用之一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人类的许多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哮喘)、免疫功能低下等,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针灸对这些疾病都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针灸经络的作用还涉及到整体非特异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发挥治疗作用。因此,针灸能够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能够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

4结论

把中医知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出院指导的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10)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哮 喘; 糖皮质激素

Analyzing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sthma i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rus Bronchiolit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preventing effect after inhaling glucocorticoid in asthma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rus bronchiolitis (RSV ).Method:We reviewed the 217 datas of the children from Nov.1999 to Mar.2003 in our hospital.Result:In all 217 cases , 22 cases were with asthma ,the incidence was 10.1%.Those were inhaled glucocorticoid arfter 6 monthes ,3 monthes and without interference in the acute period were respectively 2.9(2/69),6.7(5/75),20.5(15/73)。The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x2=13.64,P <0.01).The incidence of asthma are superior to those without allergic constitution, intrinsichyperergic idiocrasy , family history or smoking in the family members.(P<0.05 or 0.01).Conclusio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rus bronchiolitis caused asthma normally,We'd better avoid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 it earlier . And inhaling glucocorticoid can prevent the asthma i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rus bronchiolitis.

Key words: Bronchiolitis; Asthma; Glucocorticoid

RSV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痊愈后即使远期无喘鸣,仍有程度不等的气道高反应性,部分患儿复发进展为哮喘,本文对1999年11月至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高危因素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1999年11月至2003年3月期间, 符合RSV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儿共217例,其中男136例,女81例; 年龄2~14个月。平均年龄5.6个月。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 反复咳喘≥3次,发作时肺部有哮鸣音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即诊断为婴幼儿哮喘。

1.2 方法

1.2.1 病史调查:询问调查患儿呼吸道感染史、过敏史、喂养史、家族过敏性疾病史、父母吸烟史及环境因素。

1.2.2 治疗: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的推荐用药,对急性期症状已经控制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续给与不同疗程的辅舒酮吸入治疗。对已进展为哮喘者,激素长期控制用药剂量根据病情、年龄不同而不同。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

2 结果

2.1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发生率:在21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发生哮喘22例,哮喘发生率为10.1%,其中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继续吸入辅舒酮6个月组为2.9%(2/69),吸入3个月组为6.7%(5/75), 急性期症状控制后不作任何干预组为20.5%(15/73)。三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3.64,P<0.01)。

2.2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过敏因素:有自身过敏体质、人工喂养及接触过敏原患儿的哮喘发生率较无此病史者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有过敏性皮炎患儿的重度哮喘发生率较无此病史者也高(P<0.01),结果见表1。

表1 217例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和重度持续发作发生率的关系(略)

2.2.2 家族因素: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患儿29例,22例发生哮喘, 发生率为75.9%,明显高于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患儿的哮喘发生率(4/89,4.49%),(χ2=27.00,P<0.01)。113例父母吸烟的患儿发生哮喘19例,哮喘发生率为16.8%,明显高于父母不吸烟组(5/44,11.7%), (χ2=11.57, P <0.01)。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临床上以喘憋为特征,好发于2岁以内患儿,尤其是6周至6个月的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易进展为哮喘,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资料显示,有特应性体质的患儿,尤其有家族遗传因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而且父母吸烟史的子女哮喘发生率较无以上因素的患儿高(P <0.05或P <0.01),有过敏性皮炎史者易发生哮喘重度持续发作。据文献报道,RSV感染与特应性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方面,RSV感染好发于有潜在特应性体质的患儿[3],另一方面,RSV感染诱导了特应性体质的产生[4] 。正常出生后的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由于抗原提呈系统(APC)不成熟使TH1选择机制失效,在抗原提呈阶段,IL- 12的产生很少,因缺乏有效的TH1分化刺激因子,导致倾向于TH2的细胞反应,尤其在婴儿早期,如果受到环境因素(病毒感染或变应原的刺激)影响,可使TH2/IgE反应永久存在,引起免疫记忆局限于TH2亚群,从而使这些婴儿易患变应性疾病和哮喘。RSV毛细支气管炎中不仅存在着TH1/TH2免疫应答的失衡,而且感染后可导致趋化因子分泌增加[5],这些趋化因子对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具有显著趋化和激活作用,因此感染后促进了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发作给与糖皮质激素局部吸入被推荐为防治哮喘的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不会产生全身副作用;同时还是防止肺功能不可逆损害的最有效措施[6]。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功能是抑制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广泛抑制淋巴细胞功能,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近年发现糖皮质激素抑制TH2细胞作用强于抑制TH1细胞,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主要机制。本资料显示,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继续给予一定疗程的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能有效降低日后哮喘的发生。因此,对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后的患儿应提倡早期干预治疗,对哮喘患儿进行以糖皮质激素吸入为主的持续、规范化治疗,以降低哮喘发生率及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二):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49.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3] Blanco-Quiros A,Gonzalez H,Arranz E,et al. Decreased indterleukin-12 level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in children who developed acute bronchiolitis[J].Pediatr Pulmonol,1999,28(3):175-180.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11)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感染, 多见于1~6个月小婴儿, 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特点,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倾向, 如何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 维生素D 受体除存在于骨、肠道和肾脏外, 在大多数组织中都有分布, 这些组织也因而成为维生素D 及其代谢产物潜在的靶点。1, 25(OH) D 是维生素D 的活性代谢产物, 能够促进小肠内钙的吸收, 降低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促进骨形成和减轻疼痛。然而, 其同样可以作用于具有免疫效应的免疫细胞, 例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中都存在维生素D 受体, 且都存在相关活性酶, 可以促进活性1, 25(OH) D 的合成, 从而使1, 25(OH) D3可以调节体内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本研究通过检测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正常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 从而探讨VitD缺乏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间的关系及VitD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诊断符合第8版《儿科学》关于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母亲无吸烟史。男53例, 女47例;年龄1~6个月。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非VitD 治疗组, 各50例。随机选取50例同期到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 排除既往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病史和相关疾病家族史、近4周内有感染史的儿童。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6个月。所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的性别、年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检测方法 对照组与VitD 治疗组患儿在诊断后进行治疗前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 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 取血清置于一20℃ 冰箱中保存。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1. 3 治疗方法 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诊断后均予控制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 另外VitD治疗组中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30 ng/ml者, 给予口服治疗量VitD 2000 IU/d, 连服1个月。维生素D水平30~100 ng/ml者则给予口服预防量VitD 400 IU/d, 连服1个月。记录VitD治疗组和非VitD治疗组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 并对病例进行追踪记录半年喘息再发次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I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标准为α=0.05 P

2 结果

2. 1 vitD治疗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对照组低,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VitD治疗组血25-羟基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n(%)]

分组 例数 20 ng/ml以下 20~30 ng/ml 30~100 ml/ng 平均水平(ng/ml)

VitD治疗组 50 10(20%) 26(52%) 14(28%) 26.2

对照组 50 3(6%) 12(24%) 35(70%) 38.4

2. 2 VitD治疗组与非VitD治疗组患儿喘息及咳嗽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半年喘息再发次数的比较。VitD 治疗组喘息、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分别为(4.27±2.35)d、(4.85±1.35)d、(5.25±2.45)d, 非VitD 治疗组为(5.62±3.04)d、(6.15±2.15)d、(6.74±2.04)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9, P

疗组半年喘息再发次数(1.60±2.04)次较非vitD治疗组(2.00±2.35)次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 P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高, 其临床症状为呼气相出现呼气困难、喘憋, 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以后会发展为哮喘。维生素D不仅是一种维生素, 也是一种激素前体, 即1, 25(OH)2D3, 称为活性维生素D或激素型维生素D, 它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 对人体免疫功能有非常重要影响。董时军等的研究指出, 1, 25(OH)2D3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可预防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 增强巨噬细胞氧化爆发能力。更为重要的是, 1, 25(OH)2D3刺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呼吸道上皮细胞抗微生物多肽的表达, 在预防肺部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MANSBACH等[1]的研究指出:血清中低浓度的25-羟维生素D 会使婴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增加。其可能作用机制是免疫系统中有一种内源性抗茵多肽类物质, 这种物质能阻止细茵、病毒的入侵。维生素D是内源性抗菌多肽类物质产生的直接引诱者, 因此维生素D在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起重要作用。国内一些学者[2]的研究表明:儿童免疫系统多不成熟, 而与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细胞都含有维生素D受体。1, 25(OH)2D3可直接抑制Th2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白细胞介素一2和干扰素的能力, 对Th2细胞有抑制作用, 间接抑制总IgE产生。1, 25(OH)2D3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来发挥抗炎、改善肺功能等作用, 在预防和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甚至减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以后发展为哮喘的发生率。朱彦碹等[3]的研究也指出, 维生素D缺乏容易导致佝偻病,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使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可使并存的其他疾病加重或迁延, 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 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异常, 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其免疫性能受损所致[4]。佝偻病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患儿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 而且由于体内低钙, 毛细血管、细胞膜通透性及神经肌肉兴奋明显增高, 从而使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及平滑肌痉挛使挛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症状进一步加重。本研究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较健康体检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 给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补充VitD治疗, 不仅缩短喘息及咳嗽时间, 加快肺部体征消失, 而且追踪患者半年喘息再发次数减少, 提示缺乏VitD可导致儿童更易罹患以喘息为主要症状的毛细支气管炎发作。本研究证实VitD的缺乏可能是毛细支气管发病的危险因素。因而, 治疗中不仅需要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还需补充患儿的VitD 以增强其自身免疫力更加有效的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 Mansbach J M, Camargo C A Jr.Respiratory viruses in bronchiolitis and their link to recurrent wheezing and asthma.Clin Lab Med, 2009,29(4):74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