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估值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3:51

财务估值方法

财务估值方法篇(1)

关键词:品牌会计 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评估

一、品牌会计的研究对象

目前,对于品牌价值是否归于会计核算、如何估价的问题,专家学者们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各国将外购品牌纳入会计核算并以无形资产列示,是因为该做法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因而得到会计界的认可。而未进入市场的自创品牌,其价值是难以确定的。因为自创品牌的核心是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以无形资产积累下来的费用为依据显然是历史成本原则,对于核算自创品牌的价值并不适用。因此,如何核算品牌价值,在当今会计界仍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会计界长期无视管理决策对此信息的迫切需要,必将会削弱会计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显然,会计界应积极地迎接这一挑战。

二、基于财务角度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一)成本计量法。

1.原始成本法。原始成本法依据品牌资产购置或开发的全部原始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计算品牌的设计、广告、促销、研发、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费用支出,以此作为该自创品牌的价值。

原始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广告费等可能由企业多个品牌共同承担,很难把这些费用分开。其次,品牌成本核算范围也很难准确把握,开发成本、品牌设计、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这些投入对品牌价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是否应作为品牌成本进行计量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最后,原始成本法没有考虑原始投资的作用和效果,品牌价值与投入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用该方法评估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创品牌的价值。

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就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评估对象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的差额,以其作为评估对象现实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根据重置成本法的原理,品牌价值=品牌重置成本成新率。其中,品牌重置成本是指其重新购置的价格,成新率通常采用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或聘请专家鉴定。

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由于品牌在形成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在现实市场情况下找到十分类似的品牌是难以实现的。此外,用重置成本法评估整体资产,需要将整体资产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单项资产,并逐项确定重置成本、实体性陈旧贬值及无形陈旧贬值。因此,很费工费时,有时会发生重复和遗漏。因此重置成本法在评估实务中的可行性受到很大限制。

(二)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是按照市场同类品牌公允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市场调查,选几个与被评估品牌相似的品牌,分析其成交价格、交易条件,与被评估品牌进行对比估算品牌价值。通过定义可知,使用市场价格法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一个活跃的市场;(2)有一个近期、可比的市场参照物。

市场价格法的缺陷:市场价格法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如果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相互提供的中间产品与外部市场交易的产品存在显著差异,则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很难确定。因而,在市场价格不能合理确定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各责任中心之间的苦乐不均。此外,目前还没有充分发育活跃的、公平的品牌交易市场,品牌的交易价格是拥有品牌的企业与买主之间的契约价,并不代表同类品牌的价值,因此使用市场价格法评估品牌价值是难以进行的。

(三)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测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采用合理的贴现率将未来收益折算成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得出品牌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品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未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根据定义可知,收益现值法能够较真实、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格;在投资决策时,应用收益现值法得出的资产价值较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

收益现值法的主要缺点:理论上行得通,但该方法只是从会计视角出发去评估企业的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不同于其他资产,品牌价值的评估不可以忽略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品牌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等非财务因素。另外,预期收益额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窄,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因此,该方法未能全面考虑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评估结果可能不能反映品牌的真实价值。

三、新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为了弥补上述方法的缺陷,在评估品牌价值时除了要考虑品牌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品牌包含的社会价值。

(一)品牌经济价值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

1.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收益能力,earning power)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分析选用利润贡献率、资产回报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2.企业竞争力。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可采用市场占有率、销售增L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当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时,说明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给予了肯定,有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市场占有率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某一时段在某一细分领域所占的市场份额,即某一产品所占整个市场销量的比例。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内容包括:公司产品销售市场的地域分布情况,可将公司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地区型、全国型和世界范围型;销售市场地域的范围能大致估计出一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实力。销售增长率分析是以商品的销售量增减的速度来判定、预测该商品处于寿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的方法。一般而言,从相对长期趋势来观察,产品市场销售额呈直线上升时,属于成长阶段;销售额稳定且增长幅度趋于疲软时,属于成熟阶段;销售额连续下降时,属于衰退阶段。

3.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是指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通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评价,可以很好地反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时选用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市盈率。

(二)品牌社价值指标体系。品牌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其对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三个方面。从品牌消费者占调查区域人口比重、品牌形象代言人的知晓度、企业理念的知晓度三个方面来衡量品牌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情况。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分析可以选择员工薪酬总额占销售收入比重、企业所缴税金占销售收入比重、工人各种福利占销售收入比重、企业公益事业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四个指标。评价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状况可以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材料利用率、新产品成功率三个方面进行。

(三)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1.品牌价值一级评价模型的构建。

品牌价值=EV×F1+SV×F2

其中,EV:品牌经济价值;SV:品牌社会价值;F1、F2:一级指标权重。

2.品牌价值二级评价模型的构建。品牌价值等于品牌未来收益乘以品牌强度系数,品牌未来收益的确定可以选择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品牌强度系数可以由新构建的品牌价值评价体系的指标计算出来。

品牌价值= S′×(F1×∑EVi×fi+F2×∑SVi×fi)(i=1,2,3)

其中:S′:销售收入的平均值;F1、F2:一级指标权重;fi:二级指标权重;EVi:品牌经济价值评估指标;SVi:品牌社会价值评估指标。

3.品牌价值三级评价模型的构建。品牌经济价值评价指标三级指标分别用符号代替,即用EV11代表利润贡献率,EV12代表资产回报率,EV13代表权益收益率,EV21代表市场占有率,EV22代表销售增长率,EV23代表品牌知名度,EV24代表品牌美誉度,EV31代表资产负债率,EV32代表资产周转率,EV33代表市盈率,同时引入每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fij,表达式为:

EV1=EV11×f11+EV12×f12+EV13×f13

EV2=EV21×f21+EV22×f22+EV23×f23+EV24×f24

EV3=EV31×f31+EV32×f32+EV33×f33

用一个式子来表达上面的数学恒等式,及企业的经济价值:

EVi=∑EVij×fij(i=1,2,3;j=1,2,3,4)

品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的三级指标分别用符号代替,即用SV11代表品牌消费者占调查区域人口比重,SV12代表品牌形象代言人知晓度,SV13代表广告口号知晓度,SV21代表员工薪酬占销售收入比重,SV22代表所缴税金占销售收入比重,SV23代表员工各种福利占销售收入比例,SV24代表公益性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SV31代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SV32代表材料利用率,SV33代表新产品研发成功率。同时,引入每个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fij,得到表达式:

SV1=SV11×f11+SV12×f12+SV13×f13

SV2=SV21×f21+SV22×f22+SV23×f23+SV24×f24

SV3=EV31×f31+SV32×f32+SV33×f33

用一个式子来表达上面的数学恒等式,及企业的社会价值:

SVi=∑SVij×fij(i=1,2,3;j=1,2,3,4)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基于价值构成理论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V=S′×{F1×[fi×(∑EVij×fij)]+F2×[fi×(∑SVij×fij)]}(i=1,2,3;j=1,2,3,4)

其中,V:品牌总价值;S′:销售收入平均值;F1、F2、F3:一级指标权重;fi:二级指标权重;fij:三级指标权重;EVij:品牌经济价值评价指标;SVij:品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

这种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利用了价值构成理论,在评估时既考虑了品牌的经济价值又考虑了品牌包含的社会价值,因此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品牌的内在价值。S

参考文献:

[1]安蕊,尉京红.以交易为导向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理论探讨[J].商业会计,2012,(09).

财务估值方法篇(2)

二、品牌价值构成

品牌属于比较特别的无形资源,其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品牌的外在价值(OV)与内在价值(IV)。

(一)品牌的外在价值 品牌的外在价值(OV)即在开发、生产阶段中所耗费的全部活劳动(ΣV)与全部物化劳动(ΣC)于品牌方面的共同结晶。其中活劳动(ΣV)即在进行品牌开发、生产活动时,人们利用知识、技术、经验等诸多比较密集型的脑力劳动。组成ΣV的重要内容是品牌之策划与创意,包含商标的设计及制作、广告宣传等诸多方面之策划与创立。我们要尤其注重把商标设计制作、广告宣传、策划创意人才的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以及品牌策划创意等方面的费用置入活劳动成本。物化劳动(ΣC)即同品牌开发、生产相关之诸多方面的费用,包含直接与间接两方面。直接费用又包括设计制造、登记备案、公证、诉讼防伪、广告等方面,间接费用包括社会赞助、促销活动等方面。全部直接费用都纳入成本,可间接费用只有一些纳入品牌成本。由此得出,品牌的外在价值OV=ΣC+ΣV=Σ(C+V)

(二)品牌的内在价值 品牌的内在价值(IV)即企业于商品品质与服务质量层面的投资。某一商品品质与服务质量之优劣,取决于品牌内在价值之高低,取决于品牌效应能力之强弱。品牌内在价值(IV)重要的表现模式即品牌的社会地位与信誉价值,其是在广大消费者中间长期构成的社会信誉。考察某一品牌的内在价值(IV)关键看如下内容,即:品牌可否具拥有比较大市场份额;品牌可否具备超凡创利能力;品牌可否具备广泛法律效力;品牌可否具备持续投资的能力;品牌可否具备比较强的跨地域范围之能力;品牌可否具备比较强的跨文化范围之能力;品牌可否具备周全的售前服务项目与服务网络;品牌可否具备健全的售后服务项目与服务网络。由此得出:品牌的价值构成=OV+IV =ΣC+ΣV+IV=Σ(C=+V)+IV

三、品牌价值构成体系评估方法

纵览当前的品牌资产研究,能够观察到品牌资产评估存在两类基本视角,即:一类是由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品牌招致的溢价、超额市场份额与销售收入,以及超额股东价值等;再有便是由消费者层面出发评估品牌强度,分析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程度、忠实程度、品质感应程度,对品牌的联想等。其中,由企业角度评估品牌资产之方法能够划分为财务会计因素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与财务同市场因素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由消费者角度评估品牌资产的方法则称之为基于消费者抑或顾客心智模式之品牌资产评估模型。

从财务涵义的视角来讲,品牌与企业的其他资本相同,属于一种无形资产,但是以货币来计量,其则属于能够投入企业营运期间并达到增值之经济资源。财务涵义主要是体现于品牌的超额获利能力与价值,其注重于对企业品牌创造一个能够衡量的量化指标,用在面向投资者抑或股东提供财务报告,表明企业经营绩效;以便于企业募集资金;协助制定并购决策等方面用途。财务同非财务的指标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评估手段,可谓对品牌评估方法的有益创新。其不仅适宜于交易目的而且适合于品牌管理目的之品牌价值评估,对我国品牌评估与管理工作有着指导。

(一)财务会计因素方面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 由财务会计的视角来看,资产即企业因为过去的活动所构成的、现时拥有抑或掌握的、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同时在未来可以带来效益的经济资源抑或财产。财务会计因素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主要注重的是企业将来的现金流量,即用现金流的折现当成最佳标准,借助对将来收益现金流的折现来实施评估。目前利用最多的方法有两种,即成本评估方法与收益现值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1)成本评估方法。成本评估方法把品牌价值当做是获取抑或创立品牌所耗费用(包括含全部的研究开发费、试销、广告宣传等费用)。从具体操作方面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历史成本法,也就是沿用会计计量的传统方法,将品牌价值当做是获到品牌所耗费的现金抑或现金等价物,其方法即对此品牌的各项投资诸如设计制造、创意研发、广告宣传、商标登记、专利申请、诉讼保护等各项开支实施计算并且直接相加求和;另一类即重置成本法,即结合实际投资于品牌方面的所有资源的现时成本来确立品牌价值。品牌价值评估在过去二十年中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相关战略尤其是品牌推动战略的关键辅助手段,并在上述提到各项投资方面业已成为主流应用工具。

(2)收益现值方法。收益现值方法看重品牌的将来收益,也就是将品牌看成可以获取收益的独特商品,而并非简单地了解ΣC与ΣV的各项组成。此种方法即把品牌于剩余有效期内预期创收的总效益折算为价值评估时之现值。

收益现值方法不仅可以体现品牌内在价值IV,而且还能体现出品牌外在价值OV,可谓一种最佳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着缺陷。因为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取决于利用此品牌的收益额、品牌预计利用年限、贴现率3个参数,由于品牌预计利用年限属于很难事先明确的,特别是“老字号”名牌,如我国的“同仁堂”等。

(二)财务与市场因素方面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 财务因素是企业产品抑或服务的创收能力,是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之—,体现产品抑或服务的财务成效和水平,其主要包含:一方面是品牌的成本费用水平,包含品牌的投入、管理与维权等方面的成本指标;另一个方面是产品抑或服务的获益水平,包含销售利润率指标与边际贡献率指标。基于财务与市场因素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把产品与金融市场的指标相融合,借助品牌的现有利润预期将来利润潜力,由此估算品牌价值。此模型最初运用于英国的Interbrand公司的评价体系,而在此方面运用影响较大的即美国《金融世界》的评价体系。在我国当前主要流行的是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价体系。就英国的Interbrand公司之评价体系和美国《金融世界》之评价体系的评估方法简介如下:

(1)Interbrand品牌评估法。Interbrand公司属于英国极有名的一家品牌资产评估公司。该公司以为,品牌的价值并非都在于创造品牌所贡献了成本,也并非在于有品牌产品较比无品牌产品能够取得愈加高的溢价,而是在于品牌能够让其所有的人在将来获取比较稳定的效益。此方法结合企业市场占有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以及企业获取利润状况,估算确立品牌资产之价值。总结出计算公式为:品牌价值(V)=品牌将来收益(I)×品牌强度因子转化的贴现率(S)。其中,品牌将来收益(I)是基于对品牌的近期与过去业绩以及市场将来的预期而作的估算;品牌强度代表其估计的将来收益转变为现实收益之可能性。

财务分析即为了估算某一产品抑或某种业务的沉淀收益,沉淀收益体现的是无形资产,包含品牌所创收的所有收益。市场分析的目的是确立品牌产品的沉淀收益中,有多少属于品牌要素;有多少属于非品牌要素,综合产品同业务融合所生成沉淀收益与品牌于产品及业务方面之所发挥的功能,确立品牌的将来收益。品牌强度分析用作确立被评估品牌相较同行业别的品牌之相对地位,其目的是权衡品牌于将其未来收益方面转变成现实收益阶段中的风险。

(2)《金融世界》评估法。《金融世界》品牌评估法即著名的《金融世界》构架的品牌资产评估法。同Interbrand 公司品牌评估法一样,《金融世界》每年针对主导品牌之品牌资产实施评估,不同点在于《金融世界》评估方法更多地采用专家意见来确立品牌的财务收益等数据。

(三)基于财务会计、财务与市场两视角下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评析 具体如下:

(1)财务视角下的品牌资产概念。财务观点属于最早的一种观点,同时亦是当前全球几大品牌价值评估公司实施全球品牌评估之基础。此观点注重于借助经济抑或是财务模型准确评估出品牌价值,当成品牌创建绩效评估的根据,抑或是由会计角度出发,将品牌看成资产抑或商誉,把品牌价值反应于财务报表上,给公司并购抑或清算之际作为参考内容。此概念之兴起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部分公司的并购案有关联,企业需求于此时适量评估自身抑或其他公司之品牌资产。

Bonner&Nelson(1985)曾指出品牌资产于财务角度方面的定义,认为品牌资产即依托于品牌名称能够计算的商誉。1988年Brasco认为品牌资产即现在与将来盈余预期的折现值之总和,品牌之价值应视为公司纳入财务报表的无形资产,同时主张品牌资产能够从市场交换来定义,也就是并购抑或清算价值。Stobart(1989)由成本的视角以为品牌资产属于重新置入成本,比如:竞争者模仿抑或重置此品牌之发展成本。美国芝加哥大学的Simon&Sullivan(1990)依据公司将来现金流量折现的递增量给品牌资产定义为:相同产品相较可否拥有品牌对将来现金流量的制约。此文后来成为了由财务角度实施资产评估的经典论文,截止目前,已被引用达120次之多。Simon&Sullivan把品牌资产定义成一项拥有品牌名称的产品,对同一项不具备品牌名称的产品,其所能创造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对厂商来讲,品牌有鉴别与保护功能,让厂商的广告、促销很容易产生功效,通过品牌名称予以产品以特色,让消费者认同品牌,进而设计出差别定价;针对消费者而言,品牌能够帮助消费者实施信息之过滤,重复购买,有着信息方面的价值。Smith等(1992)由财务观点来思考品牌资产于营销方面的定义,以为品牌资产即由交易方面评估的财务价值,而此交易即此产品源自品牌有关的成功活动,其关键是交换活动与能够评估的价值。此外,当前全球权威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FinancialWorld、WBL及北京的名牌资产评估公司所运用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均是由财务会计的视角看待品牌资产。

因为现阶段品牌价值尚未获取会计准则的认同,“品牌价值”评估不存在会计意义,可由财务角度思考,品牌价值评估可以促动金融市场对具备品牌公司融资的动机,可以让企业于竞争方面增添现金净流量,属于品牌资本运营需求。并且,以财务、会计工作方面为基础目的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适宜于品牌的资产价值补偿与资本运营,分别为成本法、英特品牌公司评估模型和收益法。品牌资产评估包括两种视角与三种模型,其中基于企业角度的品牌评估模型运用的为实际工作中财务数据,其结果反映品牌的交易价值;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运用的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之品牌资产评价法,其结果反映品牌的内在价值。

(2)基于财务会计视角下品牌评估方法。基于财务会计角度的品牌评估方法注重于对公司品牌创造一个能够权衡的价值指标,认为品牌资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无形资产,一定要为此种无形资产创造一个财务价值。此种评估方法发生的背景为:公司要对股东承担责任,在一段时间内应向股东呈报其全部资产的价值,包含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之价值。通常来说,此种评估方法主要用在如下目的:面向企业的投资者抑或股东呈报财务报告时,企业资金筹集时与企业实施收购兼并时。但是基于财务会计角度的品牌评估方法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过于关注股东利益,集中在短期利益方面,很可能能够致使公司只图短期利益最大化,进而忽略品牌的长久发展;过于简单与片面化,品牌资产的内容极为丰富,并非一项简单的财务价值指标就可以概括的;基于财务会计角度的品牌评估方法针对品牌管理不具任何帮助,只有以创造品牌的总体绩效指标,而不具备确立品牌资产的内部运行机制。

(3)基于财务与市场因素视角下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基于财务与市场因素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核心即把品牌看做企业无形资产,同企业有形资产一同组成企业市场总价值。由市场总价值中分离出有形资产、可以给企业压缩成本或带来收益的其余非品牌无形资产(如专利)、产业环境(如政府管控)要素的价值后,则能够获取品牌资产的价值。但是,基于财务与市场的品牌评估方法需要稳定、健全的资本市场作为基础,在资本市场并非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其推广妥到局限。并且以此种方法测量获取的属于企业全部品牌资产之价值总和,更适合于仅有一个品牌或一个主导品牌的企业。

四、结论

财务估值方法篇(3)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整体价值是由财务要素和非财务要素共同驱动的,企业整体价值V*是在财务指标评估值V的基础上,利用非财务指标评估得出的纠偏系数值β,调整财务指标评估出的价值V。因此,本文提出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模型为:

企业整体价值=财务指标评估值×(1+纠偏系数)

即,V*=V×(1+β)

其中:V*代表企业的整体价值;V代表企业财务指标评估值;β代表非财务评估的纠偏系数。

其一,经济增加模型。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主要有: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相对价值模型和经济利润模型,本文主要选取经济利润模型评估企业的价值。经济利润模型是通过计算企业未来经济增加值的现值,与期初投资资本相加计算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与其他两类模型相比,利用经济利润模型评估企业价值更有利于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经济利润,又称经济增加值,利用经济利润模型评估企业价值的公式如下:

企业价值(V)=期初投资资本+预计经济利润现值

经济利润(EVA)=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报酬率一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一期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OPAT-TCxWACC

其中:NOPAT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TC指期初投资资本;WACC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二,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是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产物,是通过构建模糊一致性矩阵对要素进行评价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化程度较高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步骤如下:一是建立因素集;二是建立评语集;三是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四是确定权重分配,进行综合评价。

三、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应用

(一)经济增加值模型的具体应用 从企业价值评估思路出发,利用经济增加值模型评估企业价值的同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纠偏系数,并对前者进行修正。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某企业期初的投资资本为300万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2%,企业预测期为五年,前五年处于超常增长阶段,预测期第一年的增长率为10%,第二年的增长率为12%,第三年的增长率为8%,第四年的增长率为6%,第五年的增长率为5%,从第六年起企业处于永续增长阶段,增长率保持在5%,其他预测数据如下表1所示。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1+增长率)

投资资本回报率=税后营业净利润/期初投资资本

税后营业净利润=期初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

资本费用=期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净利润一资本费用

由于企业资料获取的有限性,未对经济增加值进行调整,本文仅介绍模型的应用。通过简单计算,该企业利用财务指标计算出的企业价值V为310.3万元(300+6.2+4.1)。即:企业价值V=期初投资资本+预测期经济利润现值+后续期经济利润现值。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沿用上例,为简化计算,该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的选取以表1为准,具体评判步骤如下。

首先,分配指标权重。非财务价值评估中最为重要的是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分配,权重如何确定前已述及,在此仅介绍模型的具体应用。经过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如下:

财务估值方法篇(4)

2013年,被告人章某等人制作非法充值网络链接,非法入侵某网络公司,窃取“极光世界”游戏、“傲剑”游戏“元宝”,数额巨大。法院认可了网络公司对于游戏币充值市价的举证,并直接将网络公司市场定价定为犯罪数额,判令章某等承担刑事责任①。在此之前,2012年谭卫武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②,2012年申比军非法经营案③都涉及到侵犯企业虚拟财产犯罪。法院虽然尽职工作,但是在没有恰当的法定评估方式情况下作出判决,或有损司法公正。因此,在涉及虚拟财产的案件中,急需设计相应的虚拟财产评估规则,服务司法实践。

一、虚拟财产的界定

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网络服务和软件中相对独立的非物化财产。本质看,是存储在运营商服务器上的,有专有性和使用性的电磁记录总称。在实践中,鉴于虚拟财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理论和实务界均已认可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林旭霞,2010),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确认了虚拟财产价值属性,④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将虚拟财产作为财产论。

二、企业虚拟财产评估需求与可行性

(一)虚拟财产的价值认识需求

一般而言,虚拟财产没有实体性贬值,仅存在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可能。在虚拟财产使用过程中,将会便利用户的工作生活,产生效用。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虚拟财产的销售和推广,可以为企业带来当期和预期的利益。因此,正确认识和管理虚拟财产需要利用评估手段。

(二)虚拟财产评估司法应用

往往有不法分子运用技术手段损害虚拟财产,直接影响到了网络服务项目的运营和用户的使用。我国司法实践中,在认定相关犯罪和赔偿数额的时候,仍然运用简陋的、不当的计量方法,不利于当事人双方权益的保护,更不利于公正地定罪量刑,需要通过评估为司法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三)虚拟财产的可确认性

虚拟财产虽然是网络运营项目中派生出来的,但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用户控制和使用的虚拟物品,本身有一定的独立性。运营商完全占有和管理网络服务项目,而网络用户则对虚拟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甚至收益的权利。若企业网络服务项目侵害虚拟财产,用户将向该企业主张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已经确认其财产属性和法律地位。

(四)虚拟财产的可计量性

虚拟财产虽然没有对应的成本和完整规范的交易市场,与其他资产相比更难评估,但是通过分析虚拟财产的关联资产,发掘虚拟财产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可以评估得出虚拟财产价值。

三、拟财产评估方法分析

(一)成本法

成本法以资产继续使用为条件,在虚拟财产评估中,无法直接评估虚拟财产成本,而采用评估网络服务项目的方法对虚拟财产进行间接评估。其计算公 式为:

资产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作为整体的网络服务项目重置成本包含了人力资源成本、多项软件的无形资产、为运营购置的固定资产这三项。通过搜集企业相关财会数据和管理数据,对企业的相关成本进行核算之后,按照虚拟财产比例进行分担,从而得出虚拟财产的价格,即受损虚拟财产占虚拟财产总额的比例作为网络服务项目受损比例。

同时,虚拟财产仍然存在贬值的问题。一般而言,虚拟财产不存在实体贬值,但有的虚拟财产可能存在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具体可参照以下公式。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经济性贬值=资产年收益损失额×(1-所得税税率)×(P/A,r,n)

(二)市场法

市场法要求:一是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公开市场上有可比的资产交易活动。对比市场法中现行市价法、价格指数法、功能价值法以及市场折扣法的要求,此处选用现行市价法更优。

1.从侵权人角度看,账号或者高级游戏装备有稀缺性,市场交易少,价格波动很大(王昌庆,2009),缺乏相应财产参照,有些企业甚至限制该类产品交易。犯罪行为中,侵害人将非法获取的物品进行贩卖,违法分子意在尽快转手谋取利益,其所得收益常常小于实际价值,此时的虚拟财产价格不能反映该财产的实际价值,故采用销赃价格作出判决是不当的,只有在小额纠纷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从受害方(包括用户和运营商)角度看,若该虚拟财产存在活跃的公开交易市场,玩家之间已经存在成熟的交易行为,此时,评估基准日现行市场价格即可作为评估对象的评估价值。对于企业而言,采用虚拟财产的市场价格也不合适,企业对该市场有绝对的控制力。

因此,只有当虚拟财产具有公开活跃的交易市场时,市场法才可以作为评估的方法使用。同时也证明了司法中,简单利用虚拟财产销赃价格、企业定价等方法确立的犯罪金额都是不科学的。

(三)收益法

虚拟财产本身并不能带来长期收益,企业唯一可以用于收益的标的是企业的网络服务项目。虚拟财产作为该服务的唯一渠道和产品,是影响网络服务范围的重要标准,可以将虚拟财产视为营销渠道,通过收益法间接评估。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收益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折现率或者资本化率以及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

其中,P是被评估财产的总价值;n为持续经营期限;Ri是当期收益;r是资本化率或折现率。

(四)差值法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忽略虚拟财产的时间效益。仅仅返还财产而没有对侵占虚拟财产的期间进行补偿。在此情形下,可以通过差值法计算出贬值数额,从而进行相应的赔偿。该方法公式为:

其中,P'为虚拟财产期间价值;Px为虚拟财产损害前价值;Py是虚拟财产当期价值。

四、财会数据与管理信息影响

(一)收益法主要会计数据选用

1.企业相关业务现金流量表及财务凭证

游戏项目的现金流量表是该评估中首先分析的对象。所谓造成的损失,实际上是企业的当期收益和预期收益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在现金流量表中,企业为了消除危害而付出的广告费用和人力成本等。而在现金流量表中具体表现就是一段时间内,企业收入减少、企业为减少危害进行的其他支出等。

2.利润表内相关业务数据及财务凭证

同时反映和佐证项目受损金额的还有利润表。在各期的利润表中,企业项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则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中反映出来(刘萍,2006)。损害会导致项目收益呈现剧烈波动。若这些数据异常,评估人员应当重点查阅所属相关会计资料。

侵害后的合理期限内,利润表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明显,企业为消除危害、减少损失三项支出上升明显,此时的利润表才可以作为损害结果的合理依据。因此,本方法会计数据的形态特征需要比较突出,利于预测。当然,企业会计数据的选用,不仅限于这些会计数据,评估人员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具有前瞻性的数据,基础财会资料应当至少收集三期数据,预测未来收益应当超过五期(唐艳,2012)。同时,为了应对会计舞弊和会计陷阱,最好是采用已经审计的会计数据,对于尚未审计的部分,应当尽量回避可能产生虚构成本收入的数据,少使用风险较大的会计数据,从而回避会计陷阱。由于在评估中只计算网络服务项目的收益,故在利润数据上,对比毛利、核心利润、净利润三个概念(陈光中等,2006),则应选取核心利润为项目利润计算的标准。

3.收益法会计数据选用优劣

收益法是较为理想的方式,适合大额的损害评估,但某些情形下,外来的损害对企业的盈利影响不大,或者该影响暂时还未从企业会计财务数据中体现出来。采用收益法难以获取会计资料,难以应对一些突发或者不利于会计数据收集的情形,也不适合小额的虚拟财产评估。

(二)成本法主要会计数据选用

1.资产负债表

从成本法计量,应当同时关注企业的管理成本、无形资产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三方面,核心是资产负债表。网络服务项目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具有其独立的性质,若网络服务项目只是企业旗下项目的其中之一,不会单独编制资产负债表。因此,需要评估者自行收集材料,合理评估各项资产总和,正确区分财产归属,耐心地收集完整的会计数据。

2.相关固定资产盘点表和财产清查资料

成本法中,固定资产的评估方式应当按照现有的行业标准进行,会计数据主要反映使用各项资产的购置成本以及相关费用,再扣除折旧得到现有价值。相关固定资产的评估在现有条件下较为容易。这些固定资产也是构成网络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无形资产会计计量

网络服务项目中的核心是游戏软件和相关辅助软件。如果软件是自行研发的,评估方式采用无形资产下针对计算机软件的评估方式;若网络服务项目是通过转让或者许可的方式获得,可以通过合同明确地了解项目运营时间,该项评估的对象也改为该许可权利的价值。

4.费用科目相关支出明细表

费用方面,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广告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等等。通过较为细致的查阅,可以得出该项目的费用总额,核查清楚数据后,也应当计入游戏项目的成本,但应当排除不属于该项目中的费用。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不仅是持续经营时的人力资源成本,还应当包括企业获取该游戏项目所付出的成本。

5.成本法下的会计数据优劣

在采用企业价值成本法中,所用数据是已发生的交易额,数据准确度比较高,而且对各期会计数据数额走向没有太多要求,不需要评估人员高风险地进行收益预估。但是该方法数据庞杂,容易遗漏,并且工作量也非常大。

(三)管理数据选用

用户名单和在线用户数据。用户名单是项目服务的对象,体现为关注该项目的在册用户人数,即表现出该项目的规模等,而在线用户的波动则反映了项目的发展趋势。在一段时期内,在线用户的数量比注册用户名单更为有用。在线用户的人次是虚拟财产销售的基础,在线用户越多,购买虚拟财产的机会也就多,企业收入就会上升。而由于损害,造成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线用户人数减少,即使从现阶段会计利润上看变化不大,也应当认定损失,计算损害结果。其损害应当以减少的在线用户比例计算。

以上方法选用的财会数据各有不同,但都存在对数据的评价问题。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排除企业会计舞弊,要求评估人员尽量选用审计后的资料,并有能力对会计数据进行辨析。对于超出企业管理和盈亏的个别数据要仔细核查,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规避。有时为规避风险较大的会计数据,往往放弃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评估方法。

五、虚拟财产其他影响因素

(一)企业网络服务项目收入成分

网络服务项目的主要收入是虚拟财产的出售与服务支持。但是,仍有部分收入来源于广告等其他手段。这部分收入在运用收益法评估虚拟财产时,应当予以扣除。在成本法中,此类收入也难以对应相应成本,若收入存在多种形式时,应当避免采用成本法。

(二)人身属性虚拟财产的精神损害

部分虚拟财产有极强的人身属性,例如私人邮箱,网络通讯账号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企业不存在精神损害问题,但对于用户而言,精神损害赔偿也是需要补充考虑的问题,由法官依法自由裁量。

在确定评估假设和基准之后,考虑评估环境,采用两种及以上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多种方法互相印证(许拯声,2007)。针对性地利用会计数据完整比较,最后得出最具公信力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 林旭霞.虚拟财产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3] 王昌庆.虚拟财产价值评估初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6).

[4] 施超.企业价值评估中不同评估方法间评估结果的实证比较与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12(2).

[5] 刘萍.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协调和合作[J].财务与会计,2006(6).

[6] 唐艳.无形资产评估风险与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9).

财务估值方法篇(5)

社会发展带动科技发展,但从企业发展过程中看,判断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所面临的问题类型及处理措施是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例如:资产评估便是维系企业一部分正常发展活动的一种技术手段,无论是从企业评估收购还是在加强财务人员能力上,资产评估都具备一定地位。从使用条件及范围来看,我国一般资产评估主要为以下四类方法,其一收益现值法;其二清算价格法;其三现行市场价法;其四资本重置法。其工作机理为:通过专业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坚持公开公平、科学严谨的原则,采取客观合理的估算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估值的服务。为此,如何判断在企业资产评估中所面临的问题类型及相关问题处理措施均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然而,从我国目前在企业资产评估技术手段来看,因受传统思想较为严重,从而使资产评估技术手段方法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更新,这样不仅使企业在评估收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还使企业投入的人力及资金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成本。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考虑,本文对“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一、资产评估相关内容概述

资产评估指针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一种估值计量行为;而企业资产评估则指通过专业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坚持公开公平、科学研究的原则,采取客观合理的估算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估值的服务。从使用条件及范围来看,我国一般资产评估主要为以下四类方法,其一收益现值法;其二清算价格法;其三现行市场价法;其四资本重置法。因我国针对于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发展较为缓慢,所以,我国在处理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财务会计问题,均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

例如:在企业进行收购过程中,收购方无法针对被收购方企业进行合理化价值估算,双方因收购价格无法达成统一,而造成交易无法正常进行,此时即需要第三方坚持公开公平、透明化等原则对被收购方企业进行合理准确的资产估算,最终促使双方交易正常进行。因我国目前资产评估手段较为单一,如何有效评估,如何使评估结果精确度高,使最终评估价格交易双方都易于接受,完善完整的被评估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财务报表信息均为在实践评估工作中做出了有力地技术数据支持。企业资产评估离不开企业财务会计数据支持,企业财务会计也离不开企业财产评估的监测,两者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联系。

二、企业资产评估中财务会计面临的问题分析

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资产评估,能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在我国的企业资产评估中,存在着诸多沉珂弊病,资产评估环节较多,且只有正确认识资产评估对企业效用的认知,提供完整客观的企业会计信息,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公正资产评估。正确认识分析我国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是做好企业资产评估的第一步。

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

首先,在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如何进行真实、有效地评估,使评估结果精确度高,最终使双方交易顺利进行,完整完善的被评估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财务报表信息均是此项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数据支持。其中被评估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的数据库,企业资产评估是以此为基准而进行估算价格上的调整。而虚假或误差的财务报表数据则影响了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对于企业资产的正常判断。例如:在企业进行收购过程中,被收购方企业会计计价数据出现误差或错误,评估机构或评估人无法针对错误或误差计价数据进行资产评估,而使双方交易失败,或无法使收购方企业规避所造成的收购风险等。所以确保财务会计部门提供正确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不仅仅能促使企业资产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约束了财务会计部门的投机取巧。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突出,且此问题会大大约束企业资产评估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因此,有必要及时解决此类问题。

2.评估意识建立及评估资本投入问题分析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前期评估意识建立不强,缺乏针对企业在资产评估上的认识。特别是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人员,因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错误地认为资产评估手段对于企业发展毫无作用,认为此类资金投入根本没有必要,此类资本也无法促进企业发展,反而增加了成本。例如:在企业自主进行资产评估过程中,部分财务会计部门人员或具体经办人员,因前期评估意识不强所造成工作上态度敷衍、“走过场”及信息马虎,最终都将影响企业进行自主资产评估的进度,也不利于企业整体财务会计水平及风气改善。所以,便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评估资本投入等方面的问题。

3.评估系统健全性问题分析

目前,针对我国资产评估过程中手段单一、评估系统不健全及评估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建立健全规范的资产评估系统内,尤其针对部分企业改组、重组过程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现有资产评估体系,是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某国企在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过程中,促进中小发展劣势企业向龙头企业转移,小到企业间资产评估标准的不统一,大到企业间财务管理制度不平衡,甚至企业间所有制的转化问题,均可能是企业已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矛盾。重视企业在转型时期,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工作。从资产结构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有形资产;其二无形资产。最后,准确客观的评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建立健全规范的评估系统及核定标准,为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企业资产评估中财务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对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之后,发现了三个较为主要的问题,都是在与企业对资产评估认知与其评估标准上的问题,这类产业虽然在逐渐兴起,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准则,未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资产评估体系,就此思路,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

鉴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需要从两方面来对信息的科学性进行提升。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个人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加深其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个人对于企业资产评估所需信息的敏感度和综合鉴定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敏锐地鉴别出企业提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确保所掌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通过咨询查证牢牢掌控住企业真实运营经济状况,继而对企业进行专业客观的评估裁定,依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解读,赖帮助企业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2.提高企业资产评估的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资产评估的推广传播,促进企业的正确认知,让管理人员充分意识企业资产评估对于企业长期良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会计和资产评估人员的对于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前提。评估人员对于有形无形资产划分认知的标准,对于企业运营状况的正确解读,对于企业发展风险的正确预知,是一个合理的资产评估方案应有的科学有效性的体现,企业对于评估人员的这些能力应该进行着重的培养。

3.制定企业合理资产评估标准

在对资产的评估对比中,应建立统一合理的资产评估标准,对于能够纳入资产评估的类别和评定的标准,依据企业差异进行详细明确的阐述,以书面条文的形式颁布出来。在处理企业兼并的资产评估问题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重置成本的方法为主,辅以收益现值法进行客观评估,当然,企业的无形资产无法折算为成本,需要采取其他的策略进行估定。

4.完善企业资产评估的法律监督体系

我国企业资产评估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企业资产评估法律监督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企业资产评估,首先得保障公平公正公开,在评估过程中不应该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存在,评估人员也应秉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避免发生企业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资产评估法律监督体系的建立,将能有效预防资产评估不合理的情况,保障企业资产评估的公平准确性。

四、结语

企业资产评估,本身便是为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性的公益服务项目,能够正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克服自身财务管理弊病,提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评估公司现有资产和未来预期资产,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保障企业能在和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稳定快步的进行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较为突出,总结起来包括:(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2)评估意识建立及评估资本投入问题;(3)评估系统健全性问题。针对以上三大问题,便需要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本次研究中提到的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其二,提高企业资产评估的财务管理水平;其三,制定企业合理资产评估标准;其四,完善企业资产评估的法律监督体系。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财务会计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为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旖旎.资产评估方法在财务会计公允价值确定上的应用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26-27.

[2]黄晶.国营企业财务会计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外资,2012,04:109-110.

[3]刘晓静,王慧彦,李志伟,王立卫,孟凡超.工业企业大震灾害下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基于财务会计资产项目[J].自然灾害学报,2012,04:125-131.

[4]孙进安.浅析国企改制资产评估的相关会计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4,03:113.

[5]张新民.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J].会计研究,2014,05:19-28.

[6]王亮.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及会计问题分析[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92.

[7]单颖华.关于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02:44-46.

[8]李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商业经济,2013,03:103-105.

[9]李佳威,高兵.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50-152.

财务估值方法篇(6)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采用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法评估,是具有理论依据的。首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价值是通过不同的创造因素组合而成,并需要有效的单项资产整合。相应地,很可能实现企业价值大于简单的单项资产组合。其次,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F在拥有的资产、过去的经营成果。所以,只有未来现金流量存在,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并形成企业价值。此外,现金流量法虽然已经实施,但其不同类型的效用存在差异,其中的净现金流量法,并未考虑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问题,无法有效促进企业价值评估。而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法经过了改进,更有助于企业价值评估。

三、财务会计报告改进措施

财务报告体系需跟进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因此,必须改进现行核算模式。改进的依据在于现金流量现值的理论,思路在于增加披露,原则在于充分披露。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计量改进

仅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存在很多局限,同时不利于企业以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首先,资产负债表的左右账户共同反映了企业财务结构,体现了原始投资,但无法体现其能带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进一步正确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其次,资产总额一般采用混合计价,如相同的存货历史成本不同,但却合并在“存货”,最终体现的价值既不是成本,也不是公允价值或是未来收益现值。此时,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效用不大。

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可在计量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资产负债表仍然以历史成本法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融资结构、投资收入等,但可增加并反映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折现率融入企业价值评估中。据此,可实现对资产负债报表中各项资产项目以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形式报告。但由于计量基础的混合,必须研究出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计量基本框架,包括运行的基本原则、运行场景确定、计量属性等。通过计量技术、方式、内容的创新,促使财务报告趋于合理化、完整化,最重要的是由财务报告的信息帮助企业价值评估。

2.充分披露

财务报告及数据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信息,需包含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同时数据需准确、体系需完善,报表附注与财务信息有效结合。但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上还存在缺陷,无法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需要。由于货币计量的单一性,使财务报表丧失了一些重要的非货币信息,并导致企业价值评估存在不合理性、不全面性。

对此,只有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等,以改进财务报告。具体可添加文字描述,披露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事项,如商誉、战略、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本等等,还可以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以辅助价值评估。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

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企业利润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利于企业价值评估。首先,权责发生制强调按实现原则,计量收入、费用及利润,而确认收入费用与现金流量变化容易产生时间间隔,反映出的利润表并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联系。其次,账面款项收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量,无法考虑收支的可能性、时间性等,即有可能账款无法收回,但还是记入收入和利润中,导致财务报表缺乏价值评估的效用。最后,还有现金流量表,它反映的是过去的结果,而未考虑企业的持续经营。相比之下,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的记录,并属于企业可控范围。

财务估值方法篇(7)

一、前言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是多样的、多角度的。从经营者的角度,企业价值也是企业经营成果和业绩的代表,更倾向于收益法评估。从投资者出发,企业价值是未来可能给自身带来的投资收益,更适合于成本法评估。从理财角度看,企业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当然这需在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假设进行评估。各有各的出发点,但综合来看,对于企业来说,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经过改进的,更具有全面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采用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法评估,是具有理论依据的。首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价值是通过不同的创造因素组合而成,并需要有效的单项资产整合。相应地,很可能实现企业价值大于简单的单项资产组合。其次,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F在拥有的资产、过去的经营成果。所以,只有未来现金流量存在,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并形成企业价值。此外,现金流量法虽然已经实施,但其不同类型的效用存在差异,其中的净现金流量法,并未考虑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问题,无法有效促进企业价值评估。而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法经过了改进,更有助于企业价值评估。

三、财务会计报告改进措施

财务报告体系需跟进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因此,必须改进现行核算模式。改进的依据在于现金流量现值的理论,思路在于增加披露,原则在于充分披露。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计量改进

仅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存在很多局限,同时不利于企业以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首先,资产负债表的左右账户共同反映了企业财务结构,体现了原始投资,但无法体现其能带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进一步正确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其次,资产总额一般采用混合计价,如相同的存货历史成本不同,但却合并在“存货”,最终体现的价值既不是成本,也不是公允价值或是未来收益现值。此时,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效用不大。

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可在计量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资产负债表仍然以历史成本法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融资结构、投资收入等,但可增加并反映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折现率融入企业价值评估中。据此,可实现对资产负债报表中各项资产项目以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形式报告。但由于计量基础的混合,必须研究出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计量基本框架,包括运行的基本原则、运行场景确定、计量属性等。通过计量技术、方式、内容的创新,促使财务报告趋于合理化、完整化,最重要的是由财务报告的信息帮助企业价值评估。

2.充分披露

财务报告及数据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信息,需包含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同时数据需准确、体系需完善,报表附注与财务信息有效结合。但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上还存在缺陷,无法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需要。由于货币计量的单一性,使财务报表丧失了一些重要的非货币信息,并导致企业价值评估存在不合理性、不全面性。

对此,只有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等,以改进财务报告。具体可添加文字描述,披露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事项,如商誉、战略、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本等等,还可以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以辅助价值评估。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

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企业利润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利于企业价值评估。首先,权责发生制强调按实现原则,计量收入、费用及利润,而确认收入费用与现金流量变化容易产生时间间隔,反映出的利润表并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联系。其次,账面款项收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量,无法考虑收支的可能性、时间性等,即有可能账款无法收回,但还是记入收入和利润中,导致财务报表缺乏价值评估的效用。最后,还有现金流量表,它反映的是过去的结果,而未考虑企业的持续经营。相比之下,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的记录,并属于企业可控范围。

对此,可考虑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计量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反映经营成果,但却包含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收入实现制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损益,但排除了不确定性。因此,两者的合理结合,可弥补两者的缺陷,共同发挥效用并用于计算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此外,还可以准确反映利润与未来现金流量的关系,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两者结合时可能面临:确定计入未来现金流量的因素、资产折旧和摊销、对现金流量的波动风险预期与防范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价值评估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选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但要想实现改进、科学评估,可选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法。相应地,财务报告体系应当做出改进和跟进,可在计量方式和内容、报表批注披露、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上,做出合理有效的改进,从而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辅助意义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财务估值方法篇(8)

清产核资阶段的会计问题,主要是资产清查损失处理,也涉及到会计制度选择。

(一)资产清查损失处理

以股份制改造为目的的清产核资,是企业摸清家底的必经之路。《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规定,企业应当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各类资产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编制改建日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册,在资产清查中对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长期投资应当延伸清查至被投资企业:改建企业清查出来的资产损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损失、股权投资损失或者债权投资损失以及经营证券、期货、外汇交易损失等,按照财政部有关企业资产损失管理的规定确认处理。经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产核资程序后,将清理的各项资产损失,如坏账损失、资产盘盈盘亏、历年亏损挂账等,经中介机构鉴证和上级部门认定后核销。《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第13条规定,实施公司制改建企业,清查资产损失可以核销所有者权益。按此规定,资产损失会计处理为:借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贷记原材料等资产类科目;负债中长期挂账而又付不出去的款项,会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付款等负债类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余额不足核销资产损失时,为体现资本保全原则,一般不应冲减实收资本,而应在未分配利润中以负数列示。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列报方法,分别采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或未来适用法,对各期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上述资产损失处理的依据在哪里?可以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找到答案。比如,处理资产盘盈盘亏和亏损挂账,可认为是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对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资产进行价值重估,属于资产计价方法变更,可认为是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

(二)会计制度选择

清产核资阶段还须关注一个问题,就是会计制度选择,即以什么会计制度为基础清产核资。国有企业2003年以前执行原行业会计制度,股份公司从2001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从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些不同的制度对资产清查结果都有一定影响。针对清产核资会计制度选择问题,目前法律法规中无明确规定。实务中一般以企业在清产核资时执行的会计制度为基础,这样不但方便清产核资实务操作,也有利于保持会计制度一贯性。但也有人认为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清产核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操作,对新公司会计核算大有益处。

二、财务审计

(一)原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财务审计包括原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和模拟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此阶段的会计问题,主要是审计调账问题,主要涉及会计差错调整以及按《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等对一些特别事项处理。比如《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企业账面原有应付工资余额中属于应发未发职工工资部分,应予清偿: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条件下,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资:属于实施“工效挂钩”等办法提取数大于应发数形成的工资基金结余,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因医疗费超支产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足部分可以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资本金弥补。

上述对“工效挂钩”等办法形成应付工资的处理,笔者认为不妥。“工效挂钩”工资,实质上是企业提取的一种准备金,这种准备金是根据当时的政策计提的,是不欠职工的,它既不是企业的现时义务,也不是企业的未来义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所以“工效挂钩”工资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为负债。《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笔者认为对“工效挂钩”工资的处理,应当视为前期差错,按《企业会计;隹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对各期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二)模拟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此阶段的会计问题主要是根据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改制方案确定的资产重组方法进行剥离调整和会计制度调整。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新股份公司尚未成立,应根据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企业改制方案确定的资产重组方法,对改制基准日财务报表进行剥离调整。依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应将股份公司设立前未按照设立时公司架构和会计政策独立记录和反映的财务会计资料,从设立前原企业财务会计记录中分离出来。

根据改制方案,按照一致性的剥离原则,对基准日比较财务报表进行剥离调整。同时,如果原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同,还要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制度调整,形成模拟财务报表。

剥离调整和会计制度调整中,原企业不需要调账,但要形成工作底稿,记录剥离调整和制度调整的过程、依据、原则、方法和具体金额。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模拟财务报表与股份公司成立后IPO时编制的申报财务报表是不尽相同的。此处模拟财务报表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改制方案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其目的主要供企业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审批部门、其他发起人和资产评估使用。

三、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的目的就是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拟投入资产和负债进行价值评定和估算,确定拟投入净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折股的参考依据。资产评估阶段的会计问题,主要是原企业应不应该根据评估结果调账,以及如果需要调账,应如何进行调账。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资产评估到底应不应该进行评估调账,如何调账,在理论界和实务中颇受争议。对资产评估调账作出规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财政部《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问题的解答》、《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会计问题解答》、《关于执行具体会计;隹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固定资产评估增值计提折旧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上文件对企业股份制改造评估调账和评估增减值是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很多,各文件规定也不一致。综合起来说,要求进行评估调账,调账业务应在原国有企业进行;对于评估增减值原国有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在股权转让时不能以评估增减值后金额作为抵税金额,以评估调账前金额抵税。新股份公司可以按评估增减值后金额记账并计提折旧,不作纳税调整。

按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不应对资产评估调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3条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保证所确定会计要素金额能取得并可靠计量。评估增值主要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显然,改制前国有企业对资产评估调账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改制后新股份公司按资产评估记账,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不应资产评估调账并非说就不调账。实务工作中由于国有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往往需要进行评估调账。那么如何进行评估调账呢?

首先,原国有企业应选择一个特定日期(一般选择股份公司成立日)作为调账目,对原企业账务进行全面清理。由于评估基准日到调账日有一个较长间隔,企业经营活动导致资产和负债形态和数量变化,调账时应分析评估基准日与调账日之间资产形态和数量差异,按评估增减值明细表及资产和负债变动表,确定哪些评估增减值资产和负债已不存在了,扣除这部分评估增减值。

其次,资产评估是以会计制度调整后模拟财务报表为基础,而评估调账是原企业按原会计制度进行,所以在评估调账时,应将会计制度调整及其评估增减值加以分析,扣除这部分影响。

最后,确定资产和负债评估调账金额和调账分录。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周转快,到调账日一般已不存在了,评估增减值不需要调整。但一些特殊情况需关注,如流转速度慢,评估出现减值的流动资产,在调账日往往仍然存在,则需要调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由于周转慢,评估增减值也大,’是评估调账的重点。实务中应对照评估明细表,将调账日仍然存在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减值记入账簿中。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按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借或贷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对于固定资产,当评估累计折旧大于账面累计折旧时,按评估原价与账面原价之间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累计折旧与账面累计折旧差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当评估累计折旧小于账面累计折旧时,按照评估原价与账面原价之差,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累计折旧与账面累计折旧差额,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合计数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负债评估调账方法与资产类似。最后记入“资本公积”金额是调账日所有资产和负债评估增减值净额。

四、组建股份公司

组建股份公司阶段涉及股份公司成立前的验资、成立后的建账、IPO时编制申报财务报表。

(一)成立前的验资

验资时的会计问题,主要是折股比例和验资依据。

对于折股比例问题,《公司法》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有资产严禁低估作价折股,一般应以评估确认后净资产折为国有股的股本;如不全部折股,则折股方案须与募股方案和预计发行价格一并考虑,但折股比率(国有股股本/发行前国有净资产)不得低于65%。按照上述规定,折股比例应为65%~1 00%,不得低于65%,不得高于1OO%。

对于验资依据问题,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规定,出资者以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出资者依法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后予以审验。按此规定,在实务中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无法验资,不验资股份公司也无法成立。首先,在验资时股份公司尚未成立,从评估基准日到验资日,评估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已发生变化,原国有企业不会(实务工作中也不能)在验资日对拟投入资产和负债再进行清理以供验资所用。其次,股份公司尚未成立,原国有企业还在持续生产经营,不可能在验资日之前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所以,实务中一般是将主发起人投入股份公司的出资以评估报告中的净资产作为出资,笼统验证出资到位,不会对验资日的资产和负债再进行清理验证;对其他发起人的出资以投入到股份公司(筹)账户上的货币资金作为出资到位。

(二)成立后的建账

股份公司成立后,新的会计核算主体已经存在了,应建立账簿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务操作中一般以股份公司成立日,根据原企业账务清理和评估调账后的资产和负债清单、评估增减值明细表以及其他发起人投入的货币资金进账单,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建立新账。

以股份公司成立日作为建账日,以此日资产和负债金额入账,从理论上讲是不妥的。按《公司法》规定,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一次缴纳的,应即缴纳全部出资;分期缴纳的,应即缴纳首期出资。股东缴纳出资是在公司成立之前,应按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时间出资,缴纳出资后方可验资。笔者认为应以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最后出资时间或者验资基;隹目的资产和负债金额作为建账金额,且从这个日期到股份公司成立目的净利润应全部归股份公司所有。如不然,其他发起人利益就受到了侵害,因为其他发起人的货币资金出资已按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规定投入,其孳息归股份公司所有,属于全体股东的权益。只不过实务中操作非常困难,且从股东出资到股份公司成立日之间不长,影响不大。

对于固定资产等资产,是否应按评估增减值从评估基准日到建账日之间进行补计折旧,目前相关文件尚无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原企业由于执行原会计制度,不需要补计折旧。对于新股份公司,由于按评估值作价折股,且从评估基准日到建账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归原企业所有,新公司建账时理应补计折旧。

对于固定资产,股份公司建账应按净值(评估原值减累计折旧和补记折旧)列入固定资产原值呢,还是按评估原值列入固定资产原值、已记折旧列入累计折旧呢?实务中企业基本是按评估原值列入固定资产原值、已记折旧列入累计折旧。但有关文件对此规定变化较大,如《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单位投资转入固定资产,应按投出单位账面原价记账,按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净值,如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大于投出单位账面原价的,以评估确认数作为固定资产原价;《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股东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借记“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净值贷记“股本”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可见,如果按企业会计准则,应以净值列入固定资产原值,不体现累计折旧。这比较符合实际,如果公司从其他企业购买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双方确定一个交易价格,购买方以此作为入账金额,销售方不会提供其账面原值和累计折旧(即便提供,因各企业折旧政策不一致,销售方的数据也不能为购买方所用)。

另外,按《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规定,自评估基准日到公司制企业设立登记日有效期内,原企业实现利润而增加净资产,应上缴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经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同意,作为公司制企业国家独享资本公积管理,留待以后年度扩股时转增国有股份;对原企业经营亏损而减少净资产,由国有资本持有单位补足,或者由公司制企业用以后年度国有股份应分得的股利补足。

(三)IPO编制申报财务报表

这个阶段的会计问题,主要是股份公司成立前利润表的编制基础、原则、方法和数据来源,依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形成申报财务报表。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规定,发行人运行三年以上的,应披露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运行不足三年的,应披露最近三年及一期的利润表以及设立后各年及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发行人运行不足三年的,应披露设立前利润表编制的会计主体及确定方法;存在剥离调整的,还应披露剥离调整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剥离情况。由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到上市通常不满三年,改造前后公司架构和执行的会计制度皆有可能不同,财务报表口径不一致,不可比,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改制上市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基于相同的公司架构、相同的会计主体假设、相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对原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编制申报财务报表,较之原企业财务报表,能增强股份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决策相关性,有利于投资者正确了解公司的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估值方法篇(9)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者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等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与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照本准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并考虑其他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具备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具备从事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出现对评估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的实质性疏漏和错误,不得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

第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目的,明确评估对象,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合理使用评估假设,恰当运用评估方法,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获取充分信息,并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的,信息利用是恰当的。

第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对评估过程中引用的专业报告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进行必要判断,恰当引用专业报告。

第三章 操作要求

第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明确下列基本事项:

(一)委托方的基本情况;

(二)委托方以外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

(三)被评估企业的基本情况;

(四)评估目的;

(五)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六)价值类型;

(七)评估基准日;

(八)评估假设;

(九)注册资产评估师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目的和委托方要求,明确评估对象,谨慎区分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第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充分考虑评估目的、市场条件、评估对象自身条件等因素,恰当选择价值类型,并合理使用评估假设。

第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收集并分析被评估企业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通常包括:

(一)评估对象相关权益状况及有关法律文件、评估对象涉及的主要权属证明资料;

(二)企业的历史沿革、主要股东及持股比例、主要 的产权和经营管理结构资料;

(三)企业的资产、财务、经营管理状况资料;

(四)企业的经营计划、发展规划和未来收益预测资料;

(五)评估对象、被评估企业以往的评估及交易资料;

(六)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的资料;

(七)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资料;

(八)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市场的有关资料;

(九)可比企业的财务信息、股票价格或者股权交易价格等资料。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的审计报告。

无论财务报表是否经过审计,注册资产评估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专业判断。

第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等相关条件,在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协商并获得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根据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分析和调整事项通常包括:

(一)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二)非经常性收入和支出;

(三)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及其相关的收入和支出。

第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进行沟通,了解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的情况,谨慎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并对其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

第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评估对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的价值并不必然大于在清算前提下的价值。

如果相关权益人有权启动清算程序,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委托评估事项,分析评估对象在清算前提下价值大于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价值的可能性。

第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对具有多种业务类型、涉及多种行业的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当根据业务关联性合理界定业务单元,并根据被评估企业和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财务数据口径进行评估。

第二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并不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与股权比例的乘积。

注册资产评估师评估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考虑由于具有控制权或者缺乏控制权可能产生的溢价或者折价,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评估结论是否考虑了控制权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二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结合所选择的评估方法关注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当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有重大影响时,应当予以恰当考虑。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评估结论是否考虑了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四章 评估方法

第二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资产基础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第二十三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将预期收益资本化或者折现,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结合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未来收益可预测情况、所获取评估资料的充分性,恰当考虑收益法的适用性。

第二十四条 收益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

第二十五条 股利折现法是将预期股利进行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通常适用于缺乏控制权的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的评估。

第二十六条 现金流量折现法通常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企业未来经营模式、资本结构、资产使用状况以及未来收益的发展趋势等,恰当选择现金流折现模型。

第二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充分分析被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历史业绩、发展前景,考虑宏观和区域经济因素、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委托方或者相关当事方提供的企业未来收益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在考虑未来各种可能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估假设,形成未来收益预测。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关注未来收益预测中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营运资金、资本性支出等主要参数与评 估假设的一致性。当预测趋势与企业历史业绩和现实经营状况存在重大差异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披露,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第二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协议与章程约定、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特点和资源条件等,恰当确定收益期。

第二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企业经营达到相对稳定前的时间区间是确定预测期的主要因素。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对企业收入成本结构、资本结构、资本性支出、投资收益和风险水平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政策、行业周期及其他影响企业进入稳定期的因素合理确定预测期。

第三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收益率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所在行业、被评估企业的特定风险等相关因素,合理确定折现率。

第三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企业未来收益趋势、终止经营后的处置方式等,选择恰当的方法估算预测期后的价值。

第三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选择收益法的其他具体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预期收益口径,并确信折现率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

第三十三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可比上市公司或者可比交易案例进行比较,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所获取可比企业经营和财务数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可收集到的可比企业数量,恰当考虑市场法的适用性。

第三十四条 市场法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较法和交易案例比较法。

第三十五条 上市公司比较法是指获取并分析可比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

上市公司比较法中的可比企业应当是公开市场上正常交易的上市公司,评估结论应当考虑流动性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

第三十六条 交易案例比较法是指获取并分析可比企业的买卖、收购及合并案例资料,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

运用交易案例比较法时,应当考虑评估对象与交易案例的差异因素对价值的影响。

第三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恰当选择与被评估企业进行比较分析的可比企业。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确信所选择的可比企业与被评估企业具有可比性。可比企业应当与被评估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者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选择可比企业时,应当关注业务结构、经营模式、企业规模、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企业所处经营阶段、成长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素。

第三十八条 价值比率通常包括盈利比率、资产比率、收入比率和其他特定比率。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选择、计算、应用价值比率时,应当考虑:

(一)选择的价值比率有利于合理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

(二)计算价值比率的数据口径及计算方式一致;

(三)应用价值比率时对可比企业和被评估企业间的差异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十九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资产基础法,是指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表内及表外各项资产、负债价值,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第四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会计政策、企业经营等情况,对被评估企业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识别。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并非每项资产和负债都可以被识别并用适当的方法单独评估。当存在对评估对象价值有重大影响且难以识别和评估的资产或者负债时,应当考虑资产基础法的适用性。

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资产基础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第四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资产基础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各项资产的价值应当根据其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具体评估方法得出。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在对持续经营前提下的 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单项资产或者资产组合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价值通常受其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影响。

第四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资产基础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根据相关项目的具体资产、盈利状况及其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将其单独评估。

对专门从长期股权投资获取收益的控股型企业进行评估时,应当考虑控股型企业总部的成本和效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四十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评估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各种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结合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使用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采用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方式形成最终评估结论。

第五章 披露要求

第四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在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后,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编制评估报告,并进行恰当披露。

第四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评估报告使用者能够合理理解评估结论。

第四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在评估报告中重点披露下列内容:

(一)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

(二)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三)企业的业务分析情况;

(四)企业的资产、财务分析和调整情况;

(五)评估方法的运用实施过程。

第四十七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地区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

(二)国家、地区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有关财政、货币政策等。

第四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业主要政策规定;

(二)行业竞争情况;

(三)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四)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等;

(五)企业所在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四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企业的业务分析情况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产品或者服务的用途;

(二)经营模式;

(三)经营管理状况;

(四)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及劣势;

(五)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等。

第五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企业的资产、财务分析和调整情况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资产配置和使用的情况;

(二)历史财务资料的分析总结,一般包括历史年度财务分析、与所在行业或者可比企业的财务比较分析等;

(三)对财务报表及相关申报资料的重大或者实质性调整。

第五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披露评估方法的运用实施过程时,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方法的选择及其理由;

(二)评估方法的运用和逻辑推理过程;

(三)主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和测算过程;

(四)对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形成最终评估结论的过程。

财务估值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67 -02

一、引言

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一种必然现象,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合理地进行企业并购对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社会里,企业并购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交易金额上均有了大幅度攀升,已成为社会发展一大亮点。但是目前来看,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所带来的问题,没有针对财务风险问题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机制,以至于时常出现财务风险。而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并购,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何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并购活动而产生的一种风险,而要想了解这种风险,就必须对企业并购这种行为有一定的认识。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的一种行为,实现企业并购对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影响到资金安全的可能性。企业并购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并购活动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始末,这种风险的存在决定了企业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只有结合实际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进而确保并购价值与预期价值实现平衡。

三、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主要体现

(一)估值风险

估值是企业并购的首要环节,估值的目的就是对目标企业整体价值进行估量,从而给出合理的收购价,保证企业付出的收购价能够在以后的经营当中实现应有的效益。然而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当前企业的估计主要是依靠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企业自身评估。当采取第三方评估机构时,估价全权由评估机构负责,对评估机构整体能力水平的高低缺乏了解,没有参与到整个估价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在采用企业自评方式时,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的时候还不够全面,对目标企业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尤其是目标企业是否存在外债、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是否能够带来应有的效益等,一旦对目标企业估价不合理,使企业付出的资金远远大于目标企业能够实现的价值时,企业就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威胁到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另外,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对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控,而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大多无证可查,一旦这些财务信息失真,就会增加企业并购定价风险。

(二)融资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收购企业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来收购目标企业,收购企业实行并购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多元的融资方式来解决。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融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对于企业并购行为,如果并购后的实际效益达不到预期,意味着企业投入到目标企业的资金不能回笼,在这种情况下,收购企业就需要承担融资风险,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

(三)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支付,完成支付,意味着并购完成。但是在支付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行性变化、控股权变化、资本结构状况、融资成本的差异等,增加支付风险。如转账支付时,由于是经过网络处理,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支付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支付过程中受到网络恶意攻击,就会造成信息的泄露,从而威胁到并购资金安全,如果并购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并购行为就不会存在,严重的情况下,实施并购行为的企业很可能需要承担高息债务,增加企业资金运转压力。另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也是引起支付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业务不熟练,支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输错账号、输错数字等问题,从而增大企业的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的意义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的企业经营不善,面临着倒闭、破产问题,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企业并购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但是企业并购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并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严重的还会拖累企业自身,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危机。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并购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然而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种差异性使得企业并购存在许多风险隐患,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而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要想规避风险给企业并购造成的影响,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就必须做好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工作。只有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才能降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损失,避免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并购的顺利达成,提高企业并购收益。

五、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措施

(一)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保证估价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实现企业并购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同样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针对估价这一环节,企业必须科学对待。当企业将估价工作交由第三方负责时,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监督,要全程参与进去,确保估价的科学、合理性;当企业采取的是自评方式时,要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要深入目标企业,全面了解目标的经营状况,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并购,避免恶意收购。另外,要采取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统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合理定价。

1.资产价值评估法

所谓资产价值评估法就是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评估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而要想保证资产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资产评估方法比较客观,能够全面地评估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包括了目标企业的账面价值,比较适用于处于市场规范环境下的上市公司。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它忽略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以及重要的表外因素的估价。

2.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当前企业并购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就是通过市场比较的方法来确定相应的参数,通过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市场比较法具有现实性,所得出的结果有着较强的说服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素质和较高的C合能力,要了解市场,善于综合比较。

3.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根据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折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这种估价法充分考虑了目标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企业并购决策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现金流量法从不同角度去进行预测,使得资本成本存在很多选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性投资机会的价值评估。

(二)完善并购融资渠道

企业并购需要巨额资金,解决企业并购资金问题可以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进行。对于实施并购行为的企业而言,其很难在短时期拿出巨额资金,而解决资金问题的手段就是融资,通过内部和外部融资渠道来获得并购所需的资金。如果只是暂时持有,企业需要持续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增加还本付息的负担,一旦企业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企业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企业,企业就必须结合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经营所需的资金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

(三)采用灵活的并购支付方式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灵活的并购支付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当前,企业并购惯用的支付方式有现金、债务以及股权等,以往,许多企业在支付的时候往往是采用单一的支付方式,如现金支付,而单一的支付方式风险较大,并购后如果目标企业实现价值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安全及稳定性。为了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当采用灵活的并购方式,如现金与债务组合、现金与股权组合等。对于并购方而言,不同支付方式的组合可以减轻过多现金支付压力,防止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对于目标企业而言,可以分享并购后企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福利。

(四)强化管理,健全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与企业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相关,如对目标价值评估工作,企业没有深入到目标价值评估工作中去,完全由评估机构完成,从而增加了价值评估风险。而要想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并购活动,避免盲目的并购,要对并购过程中会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并购过程中的管理,全面控制并购活动,确保并购过程中一切行为处于可控范围内,从而减少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保证财务信息质量。

(五)加强并购重组后的整合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会增加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并购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结构的转变,改变企业经营方式。而要想顺利完成并购,规避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后就必须进行整合,要综合分析并购重组双方在文化、制度上的差异性,不仅要对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业务、机构、人员进行整合,同时还必须对文化、制度及管理进行整合,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被重组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正常运转。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并购会面临着融资风险、估价风险以及支付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并购效益。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并购,获得好的效益,就要意识到并购这种活动潜在的风险,要合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评估,确定科学的并购方案,从而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琳.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153-154.

财务估值方法篇(11)

一、 国外PE估值方法概述

1. 数据的获取和分类。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获取数据的主要通过网络问卷、公司文件、公司调查、媒体追踪、私募股权基金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这一环节,数据分类中不仅有财务数据,也有相关行业、高管层、被调查企业有关的各种数据。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这些数据分门别类的进行了甄别、加工,并存入公司运行多年的数据库中,为开展公司估值获取充分的数据资源。可以把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获得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财务数据;另一类是社会责任数据。

基础财务数据是为了运用财务估值模型做准备的。通过企业三大主要报表的关键财务数据,为相关财务分析做好了基础准备。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在分析目标公司时,加入了情境分析,对不同预期的项目收益状况进行了预测描述;同时,有些报表中,加入了EVA的衡量指标,但使用的EVA指标相对简单,并没有对传统会计程序中利润与资本数据的重新调整,这部分指标多是对自由现金流模型的一种解释和补充。

社会责任数据是对非财务指标的概称。国外的投资公司非常注重非财务指标对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社会、政府关系(ESG)。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属性;另外,在运用贴现方法中的贴现率这一关键性指标中,引入了社会责任属性的影响,并且予以量化,直接决定了公司的估值。

2. 模型的建立。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总体的估值模型,分为三类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中包含:公司治理、风险衡量、品牌价值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运行效率、气候战略、环境报告书等;社会因素包括:人力资本、股东权益、价值链管理等。

简而言之,这一模型由财务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构成,通过现金流贴现的方法,并将社会责任指标量化,决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终获得公司估值。这其中有两个难点:一是数据的准确性;二是社会责任指标的量化分析。

二、 模型分析

1. 财务估值模型分析。

(1)PE的主要财务估值方法。

贴现法和相对估价法是国外PE主要采用的估值方法,我国的PE由于受到数据准确度和可得性的影响,很少用贴现法,主要运用相对估价法和资产评估的方法。期权法由于其复杂性,实务中并不多见。

贴现是西方财务理论的重要成果,这一方法解决了人们对于未来价值的比较问题,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未来产生现金流贴现的总和。从贴现的技术上看主要分为红利贴现、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

相对法的基本观点认为:同样的资产应该具有相近的价格。事实上,相对法的前提是认为在同一市场内,各类资产是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市场的有效性是比较的重要前提。所以,选择有效市场范围,及可以用以比较的对象的合理性,是这一方法的要点。

资产评估法,是评估机构通用的方法。中介机构的评估方法包含了未来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等与贴现方法相近的财务理念。但在私募股权基金实务中,对资产评估的重要合法性要求是出于国有背景投资机构的需要。按照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的买卖需要完成进场交易及评估备案等环节。国有资本占有控股地位的投资机构需要完成在财政部、或国资委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估与备案。

(2)贴现方法在PE估值中的运用。

企业估值和公司投资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这些理论的基本逻辑就是公司价值本质上就是未来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和,说到底,这些模型的根本就是最为朴素的“贴现”财务理念,“贴现”也正是PE主要运用的估值手段。巴菲特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主要是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考虑重点是公司在未来10年内能够创造多少每股税后利润总额,再考虑以当前价买入,10年投资期内能获得多高的复合回报率。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主要运用了DCF估值中的自由现金流贴现进行估值,对IRR的计算与国内PE公司也有所不同:一是加大力度进行情境分析,加入多项调整参数(CPI指数、增长率、开工率等10余项指标);二是现金流测算关注视角不同,国内基本上还是通过融资现金流、投资现金流、运营现金流三项传统现金流指标估算,国外PE在IRR计算过程中,没有用传统现金流指标,强调通过债权现金流、权益现金流,从股东角度关注企业现金流的安全边际,而不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关注现金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