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3:51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1)

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并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事业单位领导不明确档案资源的对于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档案资源没有得到完整有效的管理,导致档案资料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的进行。

2、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的,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需要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业务知识和素质,然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事业单位也缺少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资源以及信息的收集管理没有信息技术手段作支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的进行。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也不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正确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正确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档案的保密性,将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建在一个安全性高、保密性的位置,保证档案的安全。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室的看管,禁止无关人员进行档案室,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2]。

2、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严格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不同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效果的实现,事业单位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的提升,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档案信息能够得到系统、准确的评价,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档案作用的发挥。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全心全意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4、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档案管理硬件的建设,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保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存储设备支持,因此要加强硬件设备的投入,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数量比较大,也比较复杂,需要有足够大的光盘对档案资料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要选择不容易受到外界破坏的硬件设备,使档案资料得到有效地保管[3]。事业单位的档案主要是纸质形式存在的,要实现档案的有效便利管理,应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转变,利用数字转化对档案资源进行保管,在档案转换中应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实现完整的档案资料库。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高效的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效果以及质量的提升,实现事业单位的良好、快速发展。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2)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才能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顺应时展潮流,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1优化存储环境传统的档案以纸质形式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这些档案很容易受虫蛀、发霉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不利于长久的保存,而且其存储流程相当繁琐,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后,不仅大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档案信息直接由相关人员录入到计算机之中,而且还可以对档案进行备份,大大地提高工件的效率,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1.2优化查询服务传统档案查询不仅手续复杂,需要通过多个程序的审核而且不能保证档案的安全,不利于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简化了查询程序,提高了查询速度,而且可以保障原有档案资料不被损坏,不会对档案和档案环境造成任何影响,而且使档案查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和调用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使档案的查询和使用更具优势。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因素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档案管理科学规划和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因素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2.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更新不及时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经建立了员工档案信息系统,但由于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阻碍了事业单位人才优化管理工作的实施。

2.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的使用率不高事业单位虽然都建立了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但其利用率并不高,使其并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没有起到降低成本、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资料查询效率的作用。

2.3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事业档案管理部门还存在很多员工其从专业技能水平、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有些员工甚至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不仅严重影响了档案服务水平,也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要想加快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需要从树立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着手,从根本上强化管理部门领导和员工的信息意识,提高其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另外,为了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管理技术以及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可以通过引进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不断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2加速档案管理硬件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所以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引进先进的设备可以提高储存量和系统的运行速度,这样可以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要注意选择性能稳定的设备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信息建设中还要通过不断地扩充档案资料使档案信息得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使其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文字依据。

3.3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软件开发除了保证硬件设施达标外,还需要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网络意识,并将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升级纳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软件投入力度,给予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并不断完善软件升级换代工作,以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稳步发展,使其能够提供更优势、快捷的服务。

3.4制定科学、具体的总体规划在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注重其可扩展性,使档案信息系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档案管理信息总体规划和发展措施,建立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能够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的电子档案整理、网络查询、浏览和下载等服务,使其成为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管理模式。另外,还要注重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3.5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更详细、具体、规范、科学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员工奖励、职称评定之中,并对工作中的失误实行责任追究,这样更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加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对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提供可靠的依据。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保证对事业单位档案实行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以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杨付彬.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及信息化建设小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1.

[2]张丽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2014.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3)

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与规划,在进行档案管理活动时,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处置和提供使用服务。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模式,将重点从面向档案实体保管方面转向社会提高服务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说,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

2 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现状

2.1 主要内容及特点

随着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事业单位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领导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对事业工作的发展、领导的决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工作中有事业单位档案逐步形成,并与事业单位共同发展。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范围广就是事业单位档案的特点,事业单位建设、管理、规划及发展的过程都在这些档案材料中直接记述和反映,起到了现实依据的作用,也有历史的查考和凭证的作用。事业单位档案能满足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原始依据和准确的信息、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借鉴和凭证作用即为事业单位档案的实用价值

2.2 工作现状及重要性

由于领导对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视,近些年事业单位档案工作飞速发展。大多数大卫都建立了自己的档案馆、档案室, 也有比较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档案管理队伍在规模上日益壮大,素质也有一定的提高,有更加科学、规范档案管理的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档案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 逐步达到档案工作体系的完善,并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来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一整套管理系统。但当今社会为信息化的时代,如要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文档,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加快信息化步伐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信息资源少、更新周期长、特色不明显、使用率过低等问题一一攻破。看清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3 事业单位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设备支撑

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应该在事业单位内部被树立,事业档位应适当加强对各种现代设备的采购,如计算机、光盘的刻录机、打印机、复印机以及扫描仪等,档案的网络管理系统也需要在单位内部开发,在软件硬件的共同工作下,进行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应在软件开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可以通过引入开源软件模式提供事业单位良好的运行软件,然后再由事业单位进行通过以内部需求为基础的二次开发来满足工作要求。同时,也可以将各个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整合成一个具有较高通用性的开发资源的平台,从而降低开发的费用等。

3.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达到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使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档案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强。目前, 对于档案管理,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 这些新技术应该尽快被业务人员努力掌握,做到活学活用,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优化提供基础。这需要加强档案工作者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并在获取之后进行正确的评估,合理加工和利用。确保合理分配职位,使每个员工都能认真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并将其和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强化操作技能培训。

3.3 制定合理的总体规划

在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的时候,服从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是基本要求。以分析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目标为基础,再深入进行调查和科学论证,将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制定出,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网络管理模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另外,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应用,留下扩展空间以供未来发展。

3.4 安全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由于档案管理具有服务的性质,尽量地开发其档案信息是对事业单位的档案馆的基本要求,以便提供利用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利用功能,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针对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的一整套严格的安全措施是其核心,在各个环节上解决信息虚假的隐患。

3.5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

信息标准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档案管理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对发展档案事业,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协调、稳步地发展,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服务的水平,加强档案工作其它社会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社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应着力从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环境的标准化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两方面进行,尽管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标准。

3.6 做到档案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各立档单位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使得将来电子目录入档案馆之后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

3.7 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是最为关键的,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通过规范档案电子文件的管理,让所有管理人员都致力于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来逐渐完善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价值较高的档案文件的保护,做好档案的备份工作,归档的内容应该包括电子以及纸质版两种。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粗浅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必然需求,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在日常档案管理中,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建设好自己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使档案信息化更加符合我国发展的标准,适应我国时展潮流。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4)

人事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直接关系到人事档案的完整以及人才的聘用,为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普遍采用了信息化建设的手段,通过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当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阻碍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这就需要查找当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举措,进而有效地改善当下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首先,不能够及时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设备和系统。在当下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完善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资源,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人事档案管理里面依然陈旧,对计算机技术等设备配备不足,导致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依然以人力手动为主,不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先进技术的快捷方便等优势,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和信息化的程度,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人为等因素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的行为。由于缺乏相关的机制和体系,使得信息化建设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这样既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不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操作,进而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形同虚设,趋于形式。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低和作用差的结果,人事档案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对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掌握情况的考核和测试,而且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年龄非常的大,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技能差,而且年龄结构老化,使得他们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当中接触和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很难掌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这与他们固有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另外更重要的就是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脱节、停滞。

二、改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为了有效地解决当下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有效举措:第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人事档案作为人才信息的重要佐证,必须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切实的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了软硬件条件,配备计算机、扫描仪、订书器、复印机等信息化技术设备,确保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第二,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为了避免信息化建设中不规范的问题,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和体系,制定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避免不规范的现象出现,而且要严格规范操作,对各个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及时的上报各种档案资料,这样既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也能够提高档案管理信息的普及度。所以通过完善档案管理建设的相关机制和体系,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用,而不是趋于形式、浮于表面。第三,注重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所有的工作作业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其信息化技术设备使用的技术和水平。面对当下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职业能力比较差、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要全面加强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参观考察,专业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第四,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由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档案信息库的安全,避免人事档案信息被随意泄露,侵犯他人的隐私,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保密意识和安全使用技能,通过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避免人事档案信息泄露。同时一定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避免其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恶意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要加强处理,以产生警示作用,通过安全和保密的举措,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度。

三、结语

面对当下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标准体系缺乏以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有必要创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改变传统的理念,增强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改善软硬件条件,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动人事档案管理进入新的台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彧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29):111-111.

[2]韩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编研工作与信息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7(14):73-74.

[3]田结合.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27-127.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际上就是指改变以往单纯保存档案实体的形式,实现以档案实体的信息化建设向人们提供服务的方式。对档案实体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加工和提取,从而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益。如今的电子档案和传统的档案资料相比,它能够实现档案的修改、保存和查询,并且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快速传递,大大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成本。

但是,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真正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还是比较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部分单位虽然安装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经常习惯性的只把一个人的资料输入计算机中,在进行资料检索和调阅档案时,仍然是手工操作。因此,我们现在经常所提及的“无纸化操作”只是流于形式,而未得到真正落实。所以,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对档案的管理上必须改变以往的单一传统模式,必须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建设发展。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档案管理的规划、管理平台的有效建设以及

对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处理。但在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档案信息更新速度慢,使用率较低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 了档案信息化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更新速度较慢

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职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模块设置更新较慢,导致一些新近的职工档案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的优化管理。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使用率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来降低管理成本和工作量,提高档案信息资料查询的快捷性与高效性。但在目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的使用率并不高,影响了信息化平台作用的发挥。

(三)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其综合素质仍待提高。如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他们的知识贮备和专业技能较低,同时由于档案信息需求量的日益加大,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时,应该立足实际,应最大化程度的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出发,经过不断地调查和研究,从而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从而能够在网络模式下,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一)实现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档案文件进行保护的重要方式。档案的数字化应该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将档案的物质载体形式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从而建立档案的目录数据库,以提供服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办法应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相结合,通过相互补出的形式,以此来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二)档案信息化应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衡量当代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信息化管理标准,然后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完善档案的管理制度。其中,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应该满足实际操作的简便性,还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其中,应该对档案及单位文件的着录项目、内容、数据库架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同时还应统一规范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硬件的数据指标、文档格式等。

四、加强和推进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与网络技术人员二者之间的合作与工作协调性

要保证高效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录入与更新,还需要管理人员对信息平台建设的及时维护以及为他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因此,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通过有效互通机制的建立

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与网络技术人员的合作,从而确保档案信息录入与更新的及

时性,促进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注重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从而为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平台推广模式的构建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的在于为广大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建设平台的推广与宣传,以提升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还要借鉴一些大型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信息化建设平台使用效率的提高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人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进程。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职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专

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在计算机和信息平台使用技能的不断提升中促进自身综合

素质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档案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把“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把档案管理系统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系统紧密的联合起来,构建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将各个部门的信息综合的统筹进去,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得档案的管理能获得来良好的系统效益和综合效益。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档案信息要做到合理的分类、标引和管理,使档案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利用价值。此外,工作人员应注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科技和发展的需求,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当今档案管理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语

综上,在新时期内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转变管理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采取创新的手段,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从而来不断提高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明明. 浅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J]. 城建档案. 2013(01)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6)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00-02

0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1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二十世纪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2 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3 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8)

目前,不同级别广播电视机构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数量超过万家,有价值存量的电视节目资源超过千万小时。而广播电视音像等单位档案管理作为系统的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个别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兼容性较差,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一、广播电视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特点以及优势探究

和常规的档案管理相比较,信息网络、软件的使用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表现出更多的优势,现代化手段的使用积极推动了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逐渐完善,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较多的问题,从档案信息工作加工、汇总入手,并且考虑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这不仅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从而创作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档案资料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永久保存,针对纸质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因为材质本身容易受到天气、季节的影响,当纸张潮湿之后就会发霉,从而无法在长时间保留信息;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重要信息丢失的现象。档案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档案进行备份就能够将其储存在电子磁盘中,这样不仅能够缩小档案储存的空间,也不会因为季节、天气因素的影响,让档案信息丢失,从而保证档案资料的系统、完整不受到影响。其次,在常规档案管理期间,因为档案资料较多,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程序较多,当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滞后,在数据库内部输入关键字就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查找出相关信息,程序较为简单,不会受到其他档案的影响。最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常规档案的途径、方式,从而拓展档案管理的智能,将常规档案以人工录入、纸质媒介的方式转变成实际的网络平台媒介,从而让档案智能从常规档案保存、使用转变为采集、管理、储存信息资源,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和任务

1.广播电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现阶段很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设施、硬件逐渐完善,为了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积极推动“无纸化”办公,有关部门就要能够认识到自我档案工作现状。常规档案管理方式导致纸质版信息资料填写内容较少、整理不方便,更新周期相对较长。因为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较为片面,所以,导致很多广播电视档案工作更新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理,让档案信息处理、资源共享受到影响,使用频率较低。因为常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这就让档案信息缺乏,影响到档案使用率。

2.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任务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部分全文数据库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不断强化,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档案管理部门需求得到完善,要想做好档案数据库建设就要能够推动特殊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实现信息化发展,做好档案资源管理录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事业单位电子文件资源入档、电子档案管理也是重要的任务,强化电子档案保密性、安全性较为重要。所以,做好事业单位电子文件资源入档、管理是所有新闻媒体需要开展的工作。

三、做好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策略

1.提升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人员的素养对于实现档案信息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其专业素质,就应当加强该类人员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并且要注重对其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事业单位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工作人员应当从思维方面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从而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要求。

2.切实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建设

要想对档案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广播电视事业单位部门必须要保证信息资料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要保证档案资料的性能稳定性。做好硬件建设,可以在资金投入力度方面进一步增强,这不但能够便于做好档案保存与归档,还能使得档案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存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够更加完好地保证资料的存储效果。正是由于充足的储存容量需要进行硬件备份,这些措施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均有很大的作用。

3.切实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软件开发与应用

要想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事业单位还应当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开发。可以聘用或邀请业内专业的软件设计人才依据单位工作的特点及资料信息状态进行科学设计,并将设计出来的软件先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对于软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软件应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保持同步,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配合。

4.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要想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必须注重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从大局观着手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规划与设计。对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充分考虑,构造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网络管理模式。但需要注意该网络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依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并注重其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保证其具有高度可行性。结语: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档案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事业单位不仅要从人员素质着手,还应当从软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并且要制定出科学的计划,最终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晓丽.关于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5(4):104

[2]张代勇.探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祖国,2016(22):99

[3]王燕凤.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策略探究[J].城建档案,2015(12):58-59

[4]时静.浅析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具体策略[J].管理观察,2015(34):186-187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9)

档案管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管理环节的重点内容。随着事业单位人员以及事务种类不断增多,加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传统档案管理逐渐浮现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通过高效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的束缚,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碍,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前景

(一)指引所有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现代化设备,一方面能够加强档案管理本身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其它部门起到带动作用。事业单位的档案要想进行信息化管理,必然会引进先进设备,采用电子化办公模式,利用各类软件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现代化办公手段带来的必然是工作上的轻松以及效率提升,同时还可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档案管理部门在建设上实现现代化,对于其它部门的改革也是一种冲击,带动其它部门的现代化发展。

(二)提高档案管理有效性

传统档案管理是由人工来进行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对档案的查找是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动查找的,这种查找的有效性需要依赖于档案管理的整理与分类。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向较多,有人事档案、建设档案、资料档案等,对其进行有效分类是一项大型工程。人工方式进行的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尤其是在对档案的收发上,寻找档案会耗费大量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用信息化来进行档案的管理能够让档案在分类上由传统管理达到质的飞跃。通过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工作人员只需要登录单位管理网站,输入相应密码就能够进行资料的输入,完全摒弃了传统将档案带回单位输入的方式,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完美的解决了传统管理中时间上的冲突,让档案能够在第一时间被记录下来。另外,操作人员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就能够进行资料的查询与输入,让档案信息在一开始就保障其真实有效性;在需要用到档案信息时,通过单位网站就能够浏览,消除了传统模式上对地理位置的限制程度,操作人员只需要拥有一抬手持电脑就能在各地进行档案管理,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提高档案保存力度

档案管理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档案存在的期限。传统档案管理通常使用纸质档来进行存放,在收发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或是遗失。在实施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之后,档案内容不仅有纸质档,还有电子档作为辅助,若是需要用到档案的查阅或是收发工作,只需要对电子档进行操作即可,不需要用到纸质档案。另外,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档案管理职能只停留在管理与收发工作上。在运用信息化管理之后,档案管理的职能还添加了档案信息收集、管理、查询等一系列的服务,让档案管理系统化,在保管的安全性方面有效提升。

二、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落后

事业单位人员在认识上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必要性还不全面,认为传统的纸质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并没有出现较大差错,就不需要耗费精力以及金钱去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这种思想明显是落后的表现,信息化是所有单位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只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才能够保障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员工出现这种思想,主要原因在于尚未认识到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益处;对于领导而言,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阻碍就是经费问题,这是造成信息化建设长期搁置或推迟的主要原因。

(二)资金不足

事业单位由于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此在经费上不像企业能够灵活配置。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资金上的匮乏,到目前为止都尚未进行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这样一来,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停留在书面形式,离真正落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这种滞后性会让这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能力越来越弱,最终无法适应日益增多的档案。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就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工作上会受到制约,阻碍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自己职责所在。随着档案信息的不断增多,管理人员若是不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就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管理素质的落后是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上的普遍现象,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使得档案管理陷入了一个有技术、有设备、无人才的现象。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人才,在相关软件上的研究力度不够,会让档案管理受到制约,只能够停留在用软件进行档案的查找以及录入方面,无法让信息化功效充分发挥。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方向

(一)加大投入力度

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发展的信息化程度。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信息化设备的购置与对员工的操作培训。在全社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发展及时充电,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以及操作经验来提升自身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才能够保障档案管理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提升事业单位管理上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上的投入力度,通过购置相应设备以及软件实现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化。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形成主体意识,真正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拨出更多资金投入到档案管理中去。

(二)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是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保障。事业单位应该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平台上的不断优化,以此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目前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档案是对社会大众公开的,便于公众对信息进行查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带来的必然是办公的无纸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构建开放式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公众通过网络就能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这样一来,档案的有效程度提高了,在利用率上有所优化,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进步的表现。对于公众来说,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能够省去许多往返于家中跟事业单位之间的时间,能够在查询的同时感受到信息化的便捷程度。

(三)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事业单位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培养,保障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将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带来的益处,而不是面对现代化设备,只会对档案进行简单操作。

在培训方面,首先要加强员工思想上的建设工作,通过意识层面的培养让员工了解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认识到先进设备的引进并不是一件耗费资金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员工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重视员工实践性培养。

结论:

信息化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所有档案在管理上的建设目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着公众对档案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加强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自身迅速发展。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10)

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一些起步较晚的行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便是其中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针对这几方面进行研究。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尤其自身的优势,才能逐渐的取代旧事物。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也不例外,相比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储存上更加的便利。传统的档案信息以纸质信息为主,在保存的过程当中需要十分的注意,否则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受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失误。另外,传统的档案信息的载体为纸张,随着事业单位人员的更迭与增加,档案信息的增多,纸质信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信息变得繁杂,在进行调度使用的时候十分困难。纸质信息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防潮防热的优良环境才可以储存。这些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缺陷所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避免这些缺陷,突破了环境的限制,只要没有磁场干扰,都可以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储存。并且,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够使得档案的查阅与调动更加合理,更加明确。并且在查阅的过程当中不会缩短档案的使用寿命。而传统的纸张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多耐久度会逐渐的下降,使得档案信息受损。这些都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1.2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具备如此之多的优点,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因素在制约着它的发展。虽然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较快,电子信息技术在高速的发展,但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一些单位对于信息化的手段不是很容易接受,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某些单位对于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单位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状况,对于一些内部的信息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与事业单位人员相关的档案管理当中,投入的力量更加稀少。必然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系统不健全,在这种不健全的体系上,难以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有效的推广,进一步阻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健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体系成为当前诸多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所在。

1.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弊端。之前提到我国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发展的时间仍然较短。这种短时间发展的缺陷便是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事业单位不愿意进行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依旧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模式,既依旧采用纸质档案信息的管理手段。虽然这种手段在长期的采用过程当中自有一套模式,并被诸多的工作人员所熟知,但是,这也难以掩盖它效率低下,信息容易缺失等缺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勇于改变,必然会导致日后的信息化工作更加难以有效的开展。纸质信息的管理容易出现信息缺失,某些重要信息的缺失会对事业单位产生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进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弥补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漏洞与缺陷的关键所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建设也是难题之一。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手段

2.1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不可逆转的。因此,想要进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建设,就一定要对事业进行足够的重视。要帮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逐渐的意识到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所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这种漏洞与缺陷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被重视,但是,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导致档案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档案的调用与查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把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展现给事业单位的领导看,让他们意识到改变档案管理手段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档案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是以纸质信息为主的,一些单位不敢进行改变,只采用传统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这样做的缺陷便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积累越来越多。如果日后进行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必然会导致工作量更加的繁琐。因此,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保证它能够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增加工作的效率性,避免工作当中出现的失误。这样做,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调度时,也能够极大的节约时间,提升查询的效率。才能够极大的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避免档案信息出现缺失或者泄漏等现象。

2.3健全制度并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暴露在当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缺陷之一便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足。事业单位在选择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时通常是从其他的岗位上进行调动。这种调动在应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上缺陷暴露的不是很明显。但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如果不采用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人才,便容易导致工作过程出现失误。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在招聘时进行技能考核,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够被录用。或者某些进行过相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能增加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的失误。对于一些在岗的人员,应当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安排他们参加课程,以免他们的专业能力逐渐落伍,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只有提升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进行。

3结论

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了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手段,包括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以及健全制度并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介,通过人工录入方式进行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了。我国档案管理只有实现转型,才能符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档案界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探索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了,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建设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阻碍。

首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在一个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定时的分类整理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变得清晰,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程度。然而,很多档案的使用者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清晰的认识,忽略了对单位档案管理的建设,资金投入过少使得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水平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过低。

其次,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有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在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的过程中出现过多重复劳动。目前,我国的档案开放比例很低,数据库容量少,巨大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最后,缺少符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系统,软硬件设备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大量的档案信息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式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可是我们不应该忽略问题的存在,反而应当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解决。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寻找问题根源并且进行解决,以便满足档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制定有效安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作用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快捷完善的信息资源,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其中很多内容是单位的秘密文件,所以应当制定一套有效安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来保证档案安全,消除虚假信息隐患。档案部门应当加大对内外网的检测,对上网的档案进行严格把关。同时档案使用者应当将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档案管理者也应该吸取档案使用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传统档案多为纸质资料,这为档案的采集、储存、保护带来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允许将大量的资料通过电子录入的方式进行储存,档案储存所需的空间变小,对档案的整理及存储环境的要求也变得简单。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拥有一套完善的、功能全面的、容易操作的软硬件设备。

3.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培养

由于信息化渗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的范围也扩大了,因此对档案管理者能力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档案管理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了解,能够有效管理信息化后的档案。事业单位应该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能力的考核。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档案管理的工作变得简单

由于传统档案以纸质资料为主,纸张容易变脆老化,对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储存、保护的过程量太大。信息化之后,档案多以文字为主,管理人员通过建立电子网络平台,电子录入的方式即可实现对档案的收集整理,而且信息所占的空间变小,便于储存及管理,同时之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只需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即可。

2.档案使用者使用更加方便

过去使用档案需要档案使用者从大量的资料中找寻,工作量极大,找到自己所需非常的不容易。当档案实现信息化后,档案使用者通过网络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就可以从大量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同时使用者也不必亲自到档案室寻找,提高了档案信息远程化传输,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以及办公的效率。

四、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只有进行改革,转变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形成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公司设计生产专业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