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商业发展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44

商业发展现状

商业发展现状篇(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中间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大众投资理财观念等的变化,使得中间业务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本身“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2004―2009年,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翻了一番之多。

(注:国有大型两业银行指工、农、中、建、交;股份制商业银行指招行、深发展、兴业、浦发、华夏、民生、中信、广发、光大、浙商。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不包括农行。)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

相较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步较晚,并且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直是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更是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中间业务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水平30%―50%,更有甚者达70%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在200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4%,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重更低,为9.8%。

3、中间业务市场集中度高

市场集中度是一个反应市场结构的指标,衡量了整个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以及效率水平的大小。市场集中度越小,表明整个市场竞争越激烈,越有效率。在本文中,以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10家股份制银行共15家银行为整体,CR5表示5家(其中2009年是工、中、建、交)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15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CR4表示4家(其中2009年是工、中、建)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15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由图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仍处在较高的水平,2004年、2005年CR5分别为91.6%、84.5%,2004年、2005年CR4分别为86.7%、78.5%,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竞争程度还较低,基本上处在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垄断的状态。另一方面,CR5、CR4两者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了随着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大力开展,市场竞争程度趋于激烈,市场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状本身即是问题的反应,从上述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中可窥其一斑,如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较低,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除此之外,本文进一步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

1、中间业务服务收费无序且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标准,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不能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而只能看作是为维持其他信贷业务,吸引、维持客户所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2、中间业务创新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和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技术密集型品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已达2万余种,可谓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投行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中间业务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自由化的发展,竞争逐渐趋于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产品若要赢得市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即成本低廉或者存在功能、形象等的差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他们本身获得的市场占有率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的,并且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处于被动地位,如部分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是靠“搭售”来完成的,贷款客户若要取得银行贷款,必须接受该银行提供的部分中间业务,如、信用证、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等,随着银行业的改革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依靠这种优势不是长久之计。

4、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手段落后

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和营销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备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而我国现在对这类人才还比较匮乏,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在外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与此相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商业银行现有的队伍素质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与中间业务创新,尤其是与新兴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差距较大。

5、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现在与未来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其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出现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1、转变发展中间业务的观念,提高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须提高认识,不能仅仅把中间业务看做一种附属业务,必须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要统

一思想、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协调发展各项业务,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作中,上至总行领导层,下至分支行员工,要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沟通功能,创新中间业务产品,迎合市场需求。

2、加大资源整合,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层面,而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尚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商业银行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尤其是要不断拓展中间业务品种,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综观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的拓展,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制度,使得中间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现阶段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可以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下属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客户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吸引和稳定客户;同时,也为中间业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增强整个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加剧和银行利率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产品的定价自进一步扩大,实施服务收费亦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策,既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又能提高银行的收益。

4、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建立专业的中间业务员工队伍

中间业务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有金融、法律、财会、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银行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5、实施差异化战略,创造品牌

商业发展现状篇(2)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比2008年增长了10.5%。其中,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4996款,比上年增长25.4%,外币理财产品1002款,同比下降30.6%,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外汇市场波动加剧造成的。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占有主要位置。

(二)理财品种日益丰富。从产品种类来看,各商业银行继续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多样化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日趋复杂,产品挂钩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涉及到汇率、指数、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但目前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2009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之前相比有一定变化,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的明显影响之一就是产品的期限缩短了。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71.2%,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63.5%。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总体来看,2009年投资者更青睐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2009年共发行保本保收益的产品1999款,占比33.3%,同比增长了77.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专业理财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为客户制订合适的理财方案。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就觉得任务完成,服务终止了,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及金融工具的单一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竞争力。多数个人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定位无法形成区分度,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而且许多理财产品有较多的客户条件限制,使得产品的适应性不强。

(三)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它涉及产品、交易等多个层面。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手段滞后,网络化程度低。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一)更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

商业发展现状篇(3)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比2008年增长了10.5%。其中,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4,996款,比上年增长25.4%,外币理财产品1,002款,同比下降30.6%,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外汇市场波动加剧造成的。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占有主要位置。

(二)理财品种日益丰富。从产品种类来看,各商业银行继续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多样化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日趋复杂,产品挂钩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涉及到汇率、指数、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但目前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2009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之前相比有一定变化,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的明显影响之一就是产品的期限缩短了。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71.2%,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63.5%。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总体来看,2009年投资者更青睐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2009年共发行保本保收益的产品1,999款,占比33.3%,同比增长了77.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专业理财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为客户制订合适的理财方案。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就觉得任务完成,服务终止了,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及金融工具的单一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竞争力。多数个人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定位无法形成区分度,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而且许多理财产品有较多的客户条件限制,使得产品的适应性不强。

(三)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它涉及产品、交易等多个层面。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手段滞后,网络化程度低。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一)更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

商业发展现状篇(4)

[3]阳江市政府.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

[4]阳江市政府.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

[6]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

[7]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EB/OL]. .

商业发展现状篇(5)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有着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工商管理的不断优化,需要各种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运用企业工商管理的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实现有效管理,保证企业在重大发展方向上的正确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会遇到各方面问题,造成企业管理经营不当,针对企业工商管理的研究问题非常关键。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所谓的企业工商管理就是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对企业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工商管理设计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求管理者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知识和管理技能,这样才能胜任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工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战略工作有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对企业文明和形象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实现企业效益和形象的双重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有力创举,工商管理的指导思想引领我国企业从计划经济平稳向市场经济过度,引领我国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工商管理发展速度较慢,针对企业工商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上都存在缺陷,虽然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有丰富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并不能照搬,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创新,所以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是企业工商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它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在目标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盲目追求利益的现象,忽视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企业员工培养,与社会的联系等方面处于逃避状态,企业缺乏生机与活力,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缺乏国际化的眼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强大就必须用国家化眼光进行思考,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然而很多企业目光短浅,企业工商管理仅仅局限于本地区或者本国,忽视了国际经济发展状况,这极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判断力,国际经济的变化会严重影响企业地区经济的状况,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机,同时企业满足于以前的成绩,丧失了积极进取的意识,很难跟进社会发展状况,给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企业工商管理的进步之处

我们要肯定企业工商管理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明显的变化,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招募和培养了很多工商管理方面人才,促进了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实现了人才的培养和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工商管理的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我国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转型,适应了经济体制的变化,随着对国外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三、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研究

面对企业工商管理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明确今后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即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利用现代管理知识来进行企业工商管理,敢于进行创新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企业文化管理的模式,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全局观念,形成一个团结的企业氛围,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要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革,加快企业升级,使企业的模式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企业从传统的一对多的模式转变为多对多的传递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组织层次和组织结构的升级,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杜绝形式化现象的产生。最后要注重企业价值的多样化发展,认识到企业的其他社会价值,不在仅仅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而是开发企业更多的社会价值,增强企业的社会地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优化我国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增强企业竟争力,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是工商管理重要发展目标,面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要看到优势又要明确其中的不足,把握企业工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完善现阶段工商管理体系,把握企业工商管理的方向,促进我国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刘列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商业发展现状篇(6)

企业是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自己本身。首先,企业应该有优秀的管理人才,领导企业不断发展。其次,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规范。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具备的发展条件,因此对于企业的未来方向,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行确定,才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在后期才能够实现目标,使企业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1企业工商管理的相关概念

我们一般所说的企业工商管理指的就是能够对企业进行基本管理的一项学科。但是其实企业的工商管理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对于企业工商管理指的主要是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的战略。第一,关于企业工商管理中的相关战略和方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要对于工作经验以及学历有着高标准要求。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方法比较复杂,专业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现状,能够及时根据学到的理论进行及时反应,从而改变企业所处状况。其中工商管理具体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些课程都是必修学科。通过学习这些与工商管理相关的课程,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竞争现况,还能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根据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现状,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同时,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及时判断出企业将来可能面临的危机,一旦企业将来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经常经营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调控出现的企业危机,制定出合适企业发展的战略。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企业的现状进行相关研究

企业的现状主要是受到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此企业自身需要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以下主要从两点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

2.1现代企业的自身发展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随着市场发展迅速提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对于自身的发展以及适应能力进行改善。管理者在面对这种形势时,需要及时的分析利弊,为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需要企业管理者努力工作,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招聘具有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帮助管理者有效的管理企业,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为管理者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现在国际上慢慢出现了一种专业型人才,被称为职业经理人,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有着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利用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身后的组织,对于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近些年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差距也成为影响企业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企业想尽各种方法吸引有用人才,不断壮大自身的队伍,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2.2企业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

以前的市场体制存在着销售和经营等环节不相互适用的现象,因此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就提醒着企业如果长期内一直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就说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以前的企业就是因为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因为竞争激烈等原因,无法适应恶劣的市场环境,最终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企业应该吸取以前企业的教训,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特点,对于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详细了解,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帮助管理者对市场经济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现代的网络平台,了解国外好的管理经验,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将企业由原来粗略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并能在现代的管理模式的引导下不断实现进步。管理者要将自己本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层面上,利用自己拥有的人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层、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硬件设备,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社交化。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有时候有助于企业发生巨大转变,有了合适的发展模式,企业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及时规避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价值,使企业的工商管理体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3企业发展的缺陷

尽管企业的经营管理当前看来有着好的方面,但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企业没有制定出自己的工商管理发展目标

因为企业的工商管理是实现整个企业发展过程的重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它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工商管理方面如果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自身潜力,就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进步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企业管理者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加,忽略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些企业没有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了影响。因此,决策者应该引导企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文化做出一些设定和改变。管理者应该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只仅仅注重去实现经营目标,使得企业失去自身的文化以及吸引力。一旦企业的诚信力以及公信力受到大幅度的影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长此以往,企业将为此付出严重的代价,乃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出自己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具体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2企业的发展没有与国际方面接轨

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提高企业的覆盖范围也很有必要。国际之间的交往慢慢也成为企业的重要课程,企业工商管理的范围不能只是在国内进行。因此企业对于国际上的经济状况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因为跨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国内的要大得多,一旦没有及时应对,就可能使得企业面临危机。企业的工商管理应该具体结合实际情况,从产品的结构、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管理的方式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改变。企业的工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企业不能在取得短期的企业效益之后,就得意洋洋,而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4关于企业工商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

4.1注重理论知识,倡导发展企业文化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企业不应该只重视增加经济效益,还应该发展企业内涵。因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的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的作用,知识是资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应该招聘大量有知识的优秀人才,抛弃传统观念,摒弃只是一味的追求钱财的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武器,选择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改善,这些都能切实帮助企业实现进步,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不能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要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构建一个企业员工能够互相学习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经验的互相交流,建立一套自由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慢慢向着人性化的管理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物质,应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2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和国际联系起来

市场经济已经趋于全球化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应该逐渐和全球化相互联系起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能帮助企业和全球经济联系起来,全球化的经营管理应该逐渐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市场经济的界限本来就在慢慢变得迷糊不清,所以企业应该追随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关注全球各地的经济状况,学习先进技术,吸取丰富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不应该仅仅和国内企业合作,一旦出现合适的机会,应该及时抓紧机会,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国际化的经济合作。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现在也在慢慢进入到一种新的形势,需要企业进行管理体制以及经营理念上的创新,来适应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在国际市场中也有所涉猎,扩大经营范围。

5结语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现状以及企业的未来的工商管理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和人脉帮助企业进步和发展,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企业的核心,企业不仅应该把重点放在获得经济效益上,而且还需要注重发展企业的内涵。另外,企业的工商管理还应该逐渐与国际接轨,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作者:杨江林 单位: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荣旭.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商场现代化,2014(18).

[2]徐北平.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商场现代化,2014(18).

[3]肇威.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商业发展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加快发展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发达国家看准了国内的大市场和形形的商机,接连不断的进入我国市场,并采取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管理形式、制度等。大大冲击了我国的零售业,我国零售业也是局限于较低的技术水平和一些片面管理理念的影响,所以也就决定了我国零售业管理松散发展滞后的特点。所以国外先进零售业技术的浸入,对我国的零售业有着整体水平的推动提高作用,在我国的零售业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的重新定位有着重要积极意义。有了新技术和合理的管理理念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国零售业成为了个经济增长的新的闪光点。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我国市场的强大的需求力,起到了强力刺激的作用。可以预见,我国的零售业将以崭新零售业态进驻占领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空间,零售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受发展时间短等条件的制约,技术落后,在经营、管理等层面都不成熟,与国外的连锁经营相比较,就明显的暴露出了我国连锁经营中的诸多问题、矛盾和漏洞。

2.1 传统松散的不成熟的管理体制,是制约连锁经营发展的沉重桎梏

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的迅猛发展必须依靠新型的合乎经济发展趋势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基础支持。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由于旧的管理体制的制约,还在挣扎在本行业、本区域“贝壳里”效应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不能大量涌现势必无法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说到底各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成了形成和固化这种人为封锁的温床。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的行为模式,才会最大程度的减少社会总体造成重复投资。

2.2 产权关系不明确

我国的连锁经营,没有精准的产权归属分析认定,没有了精济效益做动力基础,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就会大打折扣。不进行明确的产权利益分割造成了我国连锁业在发展中不能规范管理,使连锁经营规模化发展停滞不前。

2.3 产品质量保证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命脉

忽视质量管理必然会影响导企业良好商誉的建立,在经济发展的潮兮中就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连锁商店要建立良好商誉,保证经营的顺畅运营,就要做到三个重要环节的把握,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在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建设方面都有严重不足,与国内、外的商业企业都不能同日而语。我国许多连锁商店管理疏漏,对进货渠道和进货期限把关不严,在非正当利益的诱导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的现象。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商誉和企业形象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度,在这个强胜劣汰的发展趋势下,就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2.4 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2.5 配送中心建设落后

连锁经营的发展,配送中心是它的经营核心,是运营中的枢纽工程,它起着厂商和店铺间的钮带作用,只有保证了配送环节的顺利通畅,才能及时按每日的售货品种进行补给,也能有效保证货品的新鲜充足。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

3 加快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3.1 完善我国的流通产业政策

制定及完善统一的流通产业政策,不但可以加强我国各地区以及我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使外资零售业管理有统一的政策可依,使国内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公平竞争。通过流通产业政策引导外资零售业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投资,缓解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和结构矛盾。

3.2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

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

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

3.3 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

3.4 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把握好进货渠道和进货品质问题

3.5 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

结束语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也决定了这种经营形式能以其极强的生命力主导经济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虽然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在经营上存在“千店一面”缺乏特色,还很难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但是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采取行政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和宏观指导,我国的连锁企业必定会按照现代化市场的要求,规模化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商业发展现状篇(8)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信用机构。然而,它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商业银行是主要经营货币商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现代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主要有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职能。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4万亿元,比2003年的28万亿元增加123万亿元,增长了近5.5倍。从机构类型看,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大,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6万亿元,占比43.3%,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6.9万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虽然我国银行业相比世界起步较晚,到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才首次进入榜单前十。但是在201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已经全部进入了榜单前十,这种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银行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再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此外,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由于既方便快捷,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又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经出现,便飞速的发展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产权性质单一,国有化程度过高

我国银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国有化程度较高,占据了垄断地位,虽然部分银行已经上市,但股权大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相对国外而显得单一。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来多以分支行为资源配置中心,采取层级授权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开展各项业务。然而这种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不足又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布局并不合理,管理环节过多使权力严重分散,内部部门职能重叠,协同能力不强,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内部审计机构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四)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尽管国家组建了东方、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不良资产进行转移,商业银行自身也处置了诸多不良资产,但其不良资产依然在增长。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改革,产权股份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对现有的体制模式进行转变。我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加大实行股份化的改造。银行业应使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应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并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二)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竞争环境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素质必须与世界发达国家看齐,并不断赶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养和竞争环境。

(三)加强特色化与自身核心业务的建设

面对日益开放的国内外金融市场,虽然发展混业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潮流,但我认为,“一超多强”或“几超多强”才是一条顺应潮流又不盲目的大道。在开展混业经营的同时,还应根据市场的导向,强化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业务,并重新组合和选择适应于各银行自身情况的中心业务流程,实施特色化经营战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应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进程和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有侧重地开展经营业务,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的客户和产品中去,树立品牌形象。

如今,金融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其发展质量的好坏往往反映了该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而我国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保证其发展的稳健与良好更为重要。虽然我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后,已有飞速的发展,但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同样也存在了许多问题,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体制,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经营战略,核心业务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加强自身的改革建设,使其在面对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时,与时俱进,从容应对。这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的建设和中国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张珍.透过次贷危机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银行家,2008(12).

[2]郭丽.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探析[J].南方金融,2009(8):67-68.

[4]王艺宁.浅析网上银行及其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商业发展现状篇(9)

传统的商务是企业在进行商贸交易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步骤和具体过程,由交易钱的准备、贸易的磋商、合同的执行、支付与结算等环节组成。

一、电子商务产生及发展

目前,信息网络化的互联网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已经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预计已有4-5亿因特网用户,是两年前的8-10倍。到2008年6月底,中国上网的人数将达到了2.53亿。伴随着呈几何级数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必将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竞争空间正逐步从传统市场转向网络空间市场。以Internet为核心支撑的企业网站成为企业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门户。企业的赢利模式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赢利组合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从1994年起,我国部分企业就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随着我国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政府支持信息化力度的加强,以及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互联网相关技术如中间件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系统软件等也不断有新的成绩。

随着Internet在我国的大规模普及,Internet有望发展成为最广大、最深厚、最快捷的市场,Internet也将成为传统商业最有力的挑战者。当代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虚拟化的环境中实现组织与管理的变革、塑造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合这个形势的发展,在高等院校的普及电子商务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并不顺利。

三、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理工与经管交叉性、复合性的新兴学科,从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以来,在我国已经出现了8年时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本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满意等日益暴露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分析这个专业的特点。

1.学生缺乏对电子商务学科的了解。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学习电子商务,首先,有助于同学们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获取新信息、适应新环境。其次,在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形成电子商务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就业。不仅就业市场有需求,而且许多新兴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有需求,如网站管理、网站策划、网站设计、网站开发人员、网站推广员等,并且且一些传统企业为了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提高客户满意度,也要通过电子商务改造原有的业务流程,形成自己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再次,电子商务是多门学科的综合,以此为主线,不断巩固其它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打好扎实的基础。但也正是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科这种综合的特性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较多,涉及面广泛。同学们应该有一个对知识比较厚的沉淀,这才是比较重要的。

2.实践教学的缺乏。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商务和管理的内容,又有相关的技术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更迫切需要丰富的实践教学。根据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情况,电子商务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理解为主。尽管近年很多高校认识到这个问题,推出了建设电子商务试验系统,供学生的模拟练习,但是电子商务系统如果没有真正的企业参与,如果将所以的商业行为都固定化,事实上与书本教育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这样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四、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超级秘书网

1.在教学中引进企业人员,通过一线实战经验的传授,加深了电子商务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在了解的同时在进行案例教学,课程中加强企业商家或个人从业者的电子商务案例,虽然这些案例的用词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明晰,但那是电子商务的现状,会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让同学们不会对电子商务还很茫然。

2.加强实践性教学。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许多课程都要进行实验,而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投入,建立电子商务教学实验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开发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所需的各种软件和模拟系统。如,对于企业来讲,网络是目前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形式,日益被企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营销工具来应用。利用Blog进行公关,可以快速的消除负面影响;利用Blog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与好感;利用Blog进行招聘,有更多的机会招聘到对自己企业持续关注的应聘者。

四、结束语

现今,电子商务面临来自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电子商务广阔的市场前景机遇。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我们也必须看到,电子商务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以适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中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商业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发展

一、引言

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表外业务是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后,以表外业务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高潮,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突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容及其确认

(一)表外业务的内容

表外业务是指确定的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对某项金融商品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在交易成立时,它即形成某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负债。按照 200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解释,表外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二)表外业务的计量

表外业务给传统报表提出挑战。表外业务的历史成本,如果按签约时间考虑,采用其初始净投资难以反映其价值和风险情况,如果按交易时间来考虑,由于其交易在未来发生、而且可能是一个过程,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来代表历史成本。另外,表外业务的价格波动很大,历史成本难以追踪其市场价值变动情况。在表外业务这个具体项目上,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受到严重的影响,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表外业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公允价值作为历史成本的替代者,用来计量表外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是采用市场价格来追踪表外业务的价值波动,能更好地反映表外业务的价值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关的信息对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更有价值。

商业发展现状篇(11)

在提倡创业的背景下,微商凭借门槛较低、资金投入较小、回笼资金较快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众多高校在校生的首选创业形式。

一、校园微商创业的发展现状

本次通过网上调查的方式,以辽宁科技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设置了专业、能接受的微商价格、喜欢购买的微商产品等问题进行提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虽然听说过微商,但对微商的了解较少。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去微店购物,有些W生认为微店购物程序太麻烦,还有部分学生在微店中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由于生活费用有限,购买的产品一般以服装、礼品、零食、化妆品为主。而在微商创业的学生中,笔者发现存在文科专业学生偏多、理工科学生较少的现象。

二、目前校园微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做校园微商主要是通过做的方式,把产品的信息转发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平台上,这就无法对产品的质量加以保证。此外,发货速度和售后服务也是其主要弊端,校园微商无法像实体店那样向客户保证优质的产品质量,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校园微商的主要问题包括销售产品单一、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发货速度慢、客源单一、售后不健全、交易信任风险大、交易平台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1.重营销、轻产品。好的产品应以质取胜,而不是单纯靠营销来博眼球。微商应专注于产品品质,而非营销。重营销、轻产品的微商最终都不会长久。在体验至上、品质为真的时代,好产品才能迎来好口碑。例如凡客,虽然凡客没有做微商,但过度的营销是导致其趋于平庸的一个重要原因。

2.靠、走低价。微商产品最终都是消耗在层级手里,并未到达终端用户。顶层赚到了钱,底层只有通过低价贱卖才能获得微薄利润,或无利可赚。所以微商的销售模式应避免层级销售。

3.产品选择的单一性。随着进入微商领域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和标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微商对产品运营和营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卖点、性价比低的产品会逐渐被淘汰。笔者建议校园微商可以选择更多拥有自身特色的产品。

4.利润率每况愈下。虽然大学生的微商门槛相对较低,但是其所服务的对象多为同龄人。虽然高校大学生愿意努力尝试利用新渠道销售商品,但是日常开支仍需父母供给,这决定了高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高,微商产品的单价会受到制约。此外,大学生的微商模式以代购为主,面向朋友圈,浏览量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利润主要来自于、销售两种价格之差,随着从事微商的人数的增长,利润率会逐步下降。

三、对校园微商创业的建议

1.外部因素的重视。对于校园微商,选择适合自身进行经营的平台尤为重要。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销售产品、所学专业、性格等特质有的放矢地进行选取。学生要对政府、学校、社会提供的创业指导、创业政策进行解读,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对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的微商创业法律、法规要及时学习,从而掌握微商创业的最新动态。

2.内部因素的培养。在微商创业中,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创业思维的建立、创业知识体系的学习、创业道德素养的修炼,等等,都是重中之重。在创业初期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在商业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商业道德。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本,诚信更是一切商业行为的重要基础。

微商已经成为众多创业模式中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大学生探索微商创业,使其总结微商创业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模式及创业风格,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