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高中教育辅导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52

初高中教育辅导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1)

二是培训制度不健全.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在形式上是人为设计的构造人类行为互动的约束.”

培训制度的健全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培训对象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目前,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及考核还存在较大的制度缺陷和制度执行困境,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评估考核体系.譬如,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一般要求入职前进行一定时间的脱产学习,然而,一些高校基于自身工作繁重性或人力资源短缺的考量,往往允许甚至鼓励初入职辅导员先上岗后培训或请假处理自身的教学和管理事务,教育培训规范化凸显不足;一些高校在培训考核上往往只采用走过场的“考勤叠加”或“提交训后感”或“划重点,开卷考”等单向性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客观、全面地把握初入职辅导员的实际受训成效,也无法保证初入职辅导员学习和回应渠道的畅通.

三是培训方式不丰富.英国政府曾在《教育:一然而,一套科学有序、合理有度、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还是能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初入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效果.综观当前,初入辅导员职包括高等学校教师几乎不分门别类地参加了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对于诸如学生党团建设、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等学生常规事务管理却鲜有介绍,既少有案例分析,也少有情景模拟,这种“大一统”的培训内容往往脱离辅导员工作实践的具体需要,难以深入解读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也难以使受训的初入职辅导员真正把握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技巧.另外,当前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在方式上还多停留于课堂理论教育的单一封闭模式,且受训时间较短,这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教学教育方式也难以使马上步入学生工作的新辅导员真正收到实效,致使许多学员缺乏受训的意愿和热情.

四是培训投入不到位.一个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的过程需要必要的资金、物质、设备、人员做支撑.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经费一般要占全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的一定比重.当前,为确保初入职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大多数高校或教育部门也已经建立起了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项经费.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对于辅导员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一些高校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将辅导员培训的经费支出分流到各院(系)自行负责,没有形成统一的辅导员培训组织机构,导致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在资金投入和培训质量上参差不齐.同时,在师资选择上,受困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师资数量的稀缺及经费“支付危机”的限制,一些高校也无法或不愿邀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这也是阻滞初入职辅导员在教育培训中真正收到实效的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加快初入职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1准确定位,设立和强化科学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目标

开展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首先要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意义,即为什么要进行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怎么进行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通过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更好的掌握辅导员工作的技能和本领,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好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绝不是可有可无,也绝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等流于形式的简单过场,而是要以人为本,真正瞄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瞄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需求和关切,引导初入职辅导员真正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过程、环节、步骤,做到规范清晰、条理清楚、环环把握、有机衔接,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完善规章,促进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全面推进初入职辅导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有赖于一套健全的教育培训制度为载体,以保证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建设.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快关于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管理的制度研究,确保教育培训管理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过程中有章可循.要加紧制定和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初入职辅导员评估制度,确保初入职辅导员的各项培训、考核在内容、指标、程序上有据可依,避免教育培训工作走入偏门.要加强对初入职辅导员培训班、培训课堂、培训基地、培训组织机构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的实施能够落到实处.譬如,以英国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为镜鉴,英国在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上设立了全国性的引导标准,并对初任教师的表现进行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监控与记录,不但激发了初任教师的积极性,也给予他们一定的约束力.

3拓宽思维,构建合理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方式和方法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初入职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规避或减缓辅导员职业恐慌和职业倦怠.为此,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要加强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科际整合,寻求特定问题的共享解释.要多采取课堂交流研讨、案例解析、情景示范、角色扮演、现场观摩等方式帮助初入职辅导员更具体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要推进校本培训建设,把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整合党校、行政学院以及专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发挥他们的知识补给功能和智力支撑作用.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组织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及优秀辅导员开展初入职辅导员沙龙,积极利用自媒体工具,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随时随地分享和讨论工作经验或心得.同时,学校也可根据老辅导员的实际经历组织编写诸如《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或《辅导员工作案例汇编》等初入职辅导员自学资料,帮助新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内容.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2)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深度转型

现今的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已经成为各种话语的预设语境和前提。这种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法治化以及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些转化是一种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趋势。逻辑上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工作也面临这样的形势。具体说来,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符合这些转化的要求,否则就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高等教育如此,作为高等教育工作有机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工作亦是如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只有经过符合顺应趋势的转型,才能符合高等教育工作的需要,培养出有益的高等人才。

在传统意义上,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由于辅导员在整个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实际上还承担着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中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的定位、性质以及功能开始进入转型期,历经十年的转型建设与发展,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现实的工作中,高校学生辅导员都已成为或正在转化为高等教育工作中一支承载更多、更新任务的独立的教师队伍。在现实工作中,在高等教育事业顺应潮流逐步向前推移过程中,辅导员工作的现实根基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地位与作用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更深层的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也进入和深度的转型期,在深度的转型期,如果说初级阶段的转型工作是通过既有的行政力量对辅导员工作的人员队伍身份转化、确立和发展、对工作的经费进行统筹和发掘,对工作任务和功能进行制度确立和建设,那么深度意义上的辅导员工作的转型则是在初步转型的基础上,如何来在现实的工作中真正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现实功能。

二、初步转型后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的发展

深度转型是整个辅导员工作转型的深度发展,是初步转型的继续。深度转型是在初步转型完成的基础上,在既有的人员队伍构成、财力支持、工作定位以及相关制度支撑下如何在社会功效上实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和功能。因此,若想因势利导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彻底转型或者转型成功,有必要对初步转型后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初步变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发现相关的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不过在现今的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生活中,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个人品德认识都出现了多元化,并且这样的多元化已经为国家、社会与党团工作所认可、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方式以及所追求的效果与价值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从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上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单一的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比较小,工作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教导。

在现今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思想政教育工作中,由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与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使这样工作的空间比较大,工作方法多样,不仅存在着教育与教导,而且存在着比较、启发与引导。更重要的是这种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形式丰富的沟通、交流、建议等更多方面关系,呈现出平等与对话的态势。辅导员若想能够胜任工作,首先要掌握学生丰富的思想关念与价值选择,更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工作中的位置,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关系。这样的工作在态势上不再表现为强烈的执行党团的思想价值标准,而是作为一个咨询者和建议者。

(二)学生管理

在传统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管理的工作主要是依托于班级和党团组织。班级和与其并行的党团组织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单位。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班委与党团组织构成全班的主要管理运行机构,但是,通常情况下,重大决策必须向辅导员进行汇报并征得同意,辅导员对于班组织的决策与运行具有实质性的最终决定权。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上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整个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的变化。随着高校学生生活日益丰富,校园内学生自发组织与社团活动风云突起。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与社团,具有较强的凝聚力,逐渐成为青年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基地与空间。传统班级作为实现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与堡垒,在功能与意义上受到了一定挑战。班级在整个学生生活中的归属感与凝聚力的降低,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下降,以致不在承担主要的作用。传统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决策、指导、奖惩、裁判等多方面的作用难以找到有效的运行空间。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空间、地位、职责、角色、工作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在传统与现今是不同的。在传统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空间维度是较为单一的,具有较强的可操控与可驾驭性。在现今的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空间是多维度的,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有效的操控与管理系体,甚至有些空间还无法触及,更多的学生组织在进行着自我管理与发展。可以这样说,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色彩浓厚的行政指令与行政管理,而现今的辅导员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的政策、法律法规咨询者,以及为学生遵循法律与政策搭建平台,学生更主要地是依据法律规则与政策进行学习与生活,并面对社会实施个人的成长成才计划。

(三)学生服务

高校辅导员的另外一项工作职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服务。这样的服务种类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学生就业与助学工作。在传统中,助学工作不是典型的学生服务工作,更主要的是就业。

事实上,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是与社会或市场对人才招用模式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前者是受后者决定的。在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培养数量,人才的种类以及人才的就业方向,早已经在计划中做好。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种类与性质的选择,事实上个人的选择空间非常小,只能按照国家的计划指令就业。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分配的计划模式,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按照国家的较为单一的人才成才标准、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活动进行行政性的推进。作为辅导员,可以根据国家的单一标准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据此直接决定或者实质性地影响一个学生的工作岗位与发展方向。

但是,随着班集体的弱化,在现今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以班为单位的组织以及在这样的组织的管理体系中具有决定权的辅导员,再也没有如传统一样的功能与权力。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尽管依然存在思想品德鉴定或者推荐,不过这些活动往往更具有程序性或者形式上的特征,很难在学生的就业选择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人才市场的形成以及市场机制对于人才的就业产生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在这项工作中,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地位以及作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工作性质而言,传统的辅导员工作直接决定人才的岗位分配与人才去向,具有决定作用,因此,这种工作是管理与服务的复合体。就工作地位而言,传统的辅导员工作属于国家行政性人才计划运行体制的一部分,而现在是市场人才供求机制下的一部分或者一个角色,辅导员工作实质上是给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成才与就业规划。因此,现今的辅导员服务工作正在朝着独立于管理工作方向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三、深度转型后的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要求

在现实中,转型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背景、条件、地位、性质以及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工作内容、职能与作用正在愈发发挥现实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功能。如何将当前的这种转型成果因势利导,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从而在深度上彻底实现辅导员的工作转型,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意见:

(一)继续加深认识高等教育新的办学理念、彻底转变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意识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制在逐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以及多元化,新的办学理念是以人才市场需要与社会发展为现实来源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辅导员的工作空间的基础部分存在于市场中,而不是在具有行政指导性的计划体制中。与大学一样,高校以及高校的辅导员在性质上更主要的是人才的培养服务者,而不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只有认清这样的一个工作位置与空间,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价值体现与发展目标,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可以遵循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与工作原则。

(二)要继续转变对辅导员工作性质、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协调高校辅导员工作于其他工作的关系

在明确认识高等教育办学形势与理念的基础上,高等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在工作机制上转变对辅导员工作性质、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并协调与教育工作的关系和明确定位。笔者认为,在工作性质上,辅导员的工作不局限于教育。在社会化与市场化的前提下,辅导员更是对人才的进行设计设、打造与营销;在地位上,辅导员不仅是高校体制下的一员,更是站在现代社会的运转机制以及市场的一端;在作用上,辅导员执行的任务不仅是宣传与强化党团政治思想的行政管理,更主要的是在市场与社会的规则下,作为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组织者、设计者以及有用的成才与职业选择顾问,等等。在高校整体工作格局中,高校决策层要深刻地意识到并把辅导员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资源组成部分,在工作中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忽视辅导员的德育教育而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并且要在制度的更深层面保障辅导员与专业知识传授者的相同地位、待遇和实现功能的条件。

(三)要逐步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明确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需获得更大提高。专业化是与职业化紧密关联的。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若想得到改善,实现工作目标,就需要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专业研究,发觉该项工作的基本规律,使之成为一门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便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形成稳步成熟的高等教育工作机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方有了强大竞争力的可能,才符合市场与社会的需要。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知识解构应当更加趋于合理,去学习心理、法律、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与此相关的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

(四)辅导员要更新工作理念,满怀工作热情,努力学习知识,提高工作技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明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更新工作理念,以便对自己的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成为一名赶潮者。辅导员作为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要拥有荣耀感,满怀热情地开展学生工作。站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辅导员还要成为一名弄潮儿,在深度转型时期,面对崭新的日益丰富、复杂的事业,在知识与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生活的时代,要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善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与研究,提高工作能力,大胆进行工作方法创新,在遵循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原则指引下,要敢于超越,敢于面对挑战。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3)

随着全国各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新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中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个体的一生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和关键时期,初中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厌学心理、考试焦虑、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问题、早恋、与教师关系紧张、嫉妒、自卑、情绪问题等等,因而中学时期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初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而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一种丰富的、系统的教育资源。班级建设的好坏, 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是具有直接的关系。班级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部分,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 班级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综合性及重要性等方面, 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初中生正处于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觉得自己成熟但又仍未完全独立的心理断乳期,遇到问题容易逃避,不能采取积极的方法主动解决自己的困惑。甚至容易采取极端的做法,导致最终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初中生较少主动走入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者求助长辈,师长等形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个体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班级建设中, 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尽可能被充分地关注, 同时,通过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又促使他能主动参与并创建更合理的集体的过程中,并且最有利地发展自己的潜力。这样,个体的发展与班集体的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过程, 学生也由此参与创造新型团体和社会, 充分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生活, 班级的发展也就成为个体获得充足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集体心理游戏等的进行,能营造更好的班级氛围,也能很好的融入到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解决其部分心理问题,更好的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一个处于既渴望独立又时刻依赖,既渴望成熟又行事幼稚这样一个矛盾的时期。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很多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初中生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所谓重点班,重点学校的出现。导致补课之风不止。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更谈不上有多余的时间接受心灵疏导。而长此下去,学生只会在这种问题中麻木自己,导致更严重的情况产生。甚至出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心理健康课流于形式等现象。

(二)应对方式不当。导致应对方式不当的原因有很多:如当前的教育理念偏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一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地讲述心理学知识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学科。远远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此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心理健康课的被占用,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而用学校的德育老师或者生活老师代替。另外,心理测验的误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预防及诊治作用,反而误导学生。还有,对于心理咨询的问题模式和疾病模式,也让大众对心理健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育者的教学多围绕学生的心理问题来开展,而忘记了心理健康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也称集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它是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个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规模因辅导目标的不同而不等,少则 3~5 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参加成员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以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团体心理辅导要求一定规模的被辅导者面临相似或相同的问题,团体内部要有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安全氛围,而这些要求在班级中都可以予以满足。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可行的。

第一,班级是一个稳定的群体,班级成员基本在 50人左右,可以根据团辅的主题或者目标的不同以班级整体为单位,或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从人数上来说开展团体辅导是可行的;从群体的稳定性来考虑,班级体的存在更是很好的预防了中途成员脱失的情况,有利于长期跟踪研究和效果的巩固。第二,同一班级学生基本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在心理发展上处于同一水平,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适宜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预防和解决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三,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渴望与人交往,经历了小学时期男女有别的“三八线”,进入中学的他们开始渴望更多与异性,与同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这个阶段的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敢或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安全,开放的团体氛围,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第四,班主任经过一定的培训,可成为半专业团体辅导人员,这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之一,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另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虽属心理辅导的范畴,但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它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团体辅导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不必要求团体辅导老师具备严格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也为班主任担任团体辅导者提供了可能。但班主任如能与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密切配合,将会使他们取长补短,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发挥到最高水平。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的设想

(一)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来看。我们根据班级建设的目标,在团辅活动过程中,应按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成长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目标明确化。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如根据学生特定的年级或阶段制定主题:针对初中生自信心提高的团辅方案,针对初三毕业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青春期人际交往问题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团体方案,针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班干队伍建设的团辅方案等。

(二)从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安排来看。可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每次主题团辅方案以8-10次为宜,这样持续的时间不会过长,避免中途因为春游、秋游、期中、期末考试等其它原因中断而导致无法一学期完成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因为次数太短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初中生的团辅方案每次的方案设计来看。以热身游戏,主题活动,和分享等环节为主。可根据课堂上的完成情况考虑是否增加课后作业等。把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延续到生活中去。同时,也可考虑到活动的主题增加适当的视频分享或者故事讲述。

目前已有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但关于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值得探索,因为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时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比高职学生遇到更多的不配合问题,或者逆反心理等。同时,目前全国各地初中生工作的重心都在教学方面,学校大都关注升学率,是否能配合开展好团辅工作,还有待商榷。此外,在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指导者的水平也起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时刻关注团辅中成员的表现。因此,在开展此项研究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丹丹.初中生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04).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4)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奥数 小升初 中高考

【辅导介绍】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案,配备辅导经验丰富的课程老师全程指导,各机构收费标准、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详情请家长们拨打电话详细了解。

【热门辅导】

小学:小学各年级奥数拔高、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及应变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串讲、作文框架脉络梳理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解;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查缺补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学、电学等重点难点基础夯实;初中英语语法、数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及阅读理解等得分点提升;中考重点难点辅导、各科基础夯实;

高中:高考理综、文综重点科目得分点突破讲解,针对基础薄弱的考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艺考生、特长生文化课针对性辅导;高中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高考冲刺辅导。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结合所在城区位置,寻找离家就近的机构和校区,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把您孩子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详细描述一下,老师会给您做针对性分析。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道里区学大教育道里(新阳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道里区学大教育道里(顾乡)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京翰教育龙塔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91

哈尔滨市南岗区京翰教育和兴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92

哈尔滨市南岗区京翰教育军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17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南岗(果戈里大街)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菁英学堂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长江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和兴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建设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南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佛山市】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汾江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卫国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亚艺公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禅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南海区学大教育南海万科广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福州市】

福州市仓山区学大教育金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鼓楼区学大教育屏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鼓楼区学大教育杨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鼓楼区学大教育鼓楼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台江区学大教育台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抚顺市】

抚顺市顺城区学大教育顺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9

【阜新市】

阜新市细河区学大教育解放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0

【贵阳市】

贵阳市南明区学大教育南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1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5)

    团体辅导有别于个别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新的心理辅导形式,它的辅导对象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完整的团体,例如:一个小组、一个班级。它不仅仅要求团体中的个人来通过学习、思考来探讨知识,更要求各个团员之间的互动探讨,彼此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合适的辅导方法,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促进个人与个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和谐。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运用团体辅导的优点

    1.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在个体辅导中,学生要交流、学习、探讨的对象太过单一,逐渐会产生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会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影响。但是在团队辅导中,个体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每一个个体会产生一种别人对自己很重要,自己对别人很重要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满足感、欣慰感和自信心。          

    来自于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成员不仅可以在团体中充分感受,而且还会扩展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和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2.增强归属感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长时间的团体辅导中,个体会对团体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会随着辅导时间的长短越来越强烈。个体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会不自觉的站在团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遇到问题时,成员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会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并且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去应付外界。这种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3.探索与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为参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使个体处于一个比较安全与温暖的情境中,因此很适合培养成员积极面对生涯的态度,积极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

    4.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

在团体辅导中,信息和资料的提供是辅导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辅导者之外,成员之间也常常传递资料,如就业信息,社会资源等。团体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对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这种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的多元信息,无疑为团体成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开启了他们的思路,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使自己更为成熟地接受挑战。

   二.初中德育工作中团体辅导的方法

    今年来随着团体辅导的发展,团体辅导方法层出不穷,理论与技术不断更新,在众多的团体辅导方法中那些是最适合初中德育教育的呢。我们要不断的运用与创造出最适合初中德育工作的团体辅导方法。

    1.位置分配法

    位置分配法是团体辅导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即给团体成员分配到不同的位置,让其在某个场景中扮演一种角色,来启发个体对人际关系和自我的一种认识,也被称为角色扮演法。

    例如:

    “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我几乎要哭了。“娇娇,”妈妈抚摸我的脸颊,“娇娇是乖的,听爸爸话”。“嗯!”我答应着。

    看见小白马一边吃大葱,一边被大葱呛得直打喷嚏,郝奇奇觉得对不起小白马。“我给你换份白菜。”

    小牛托起花盘,惋惜地说:“这棵向日葵活不成了。”小东看了看叶子,看了看折了的地方,蛮有信心地说:“叶子没有蔫,伤不算重,一定救得活。”

    我轻声地说:“高老师,明天再讲吧。”她笑了笑说:“你今天不会,明天就要讲新课,要再不会,不就越积越多了吗?”

    “莉莉,这是我最喜欢的布娃娃,我把它送给你,以后你要是想我的话就看看它吧!”“谢谢你,我一定不会忘记咱们之间的友谊。”两个小孩在机场依依惜别。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阅读,比较单独的教述,更容易体会文章的情感。

   2.进行团体谈论的方法

    当个人有解决不了问题时,很少会主动去问,怕打扰到别人,但是团体辅导的方法久了,个体会第一时间就把问题拿到团体中谈论,并积极的寻求答案。在团体中,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每个成员都可以获得他人的对问题的看法,然后综合的分析,整理,得到一个比较客观,比较准确的答案。

    在团体辅导的时候,如果遇到两方或几方不同的意见,无法调和的时候,可以在在团体中分小组谈论,当个个小组统一意见后再展开辩论赛。在辩论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问题。

    例如:以“ 学校是宽松式管理好还是严格是管理好”为题,展开一系列的辩论活动,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认知自我见解。

    3. 竞争比较法

     有竞争才有进步,在团体辅导的时候,可以提出一道难题,让团队个体进行比赛,看谁最快解决问题,并让其讲解快速解题的方法,这样的一种良性循环能够给个体一种荣誉感,使其更加积极的学习,参与到整个团队中来。

    例如:某人沿电车路线汽车,每12分钟有一辆车从后面超过,每4分钟有车迎面驶来,若人、车的速度不变,问每隔几分钟有车从车站开出?

    答案为:把两车之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电车每隔12分钟从人后面追上人,说明电车与人的速度差是1/12;电车每隔4分钟与人迎面驶来,说明电车与人的速度和是1/4,构成和差问题。电车的速度=(1/12+1/4)÷2=1/6;

    所以:电车从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是1÷1/6=6(分钟)。

    面对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教育的运用的新问题,教师做为一名团队的指导者,要明确的团体辅导理念和正确的辅导方法,对于具体的问题要具体的对待,明确一名德育工作者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教法研究.2010.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6)

研究一: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随机抽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201名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河北省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结果与健全初中生研究结果相比,在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状况明显差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自尊关系密切。可见有必要对初中聋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研究二:被试为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初二的两个自然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组接受规范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实验前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团体辅导结束后,收集其后测数据。在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验。研究采用的工具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团体咨询领导者领导效能评估表》和自编的《同学间互动检核表》。

研究结果: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聋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效果显着,并且具有持久效果。本研究中设计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聋生人际交往干预方案,经过修订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自尊

引言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人际交往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是他们了解、认识社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他们的人际交往现状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但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却不容乐观,而聋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项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大量实践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本研究在调查了解初中聋生交往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实施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改善聋生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体现对该群体的人性关怀。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将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研究等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可见我国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聋人学生作为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我国聋人(即听力语言残疾)有2千多万,约占残疾人总量的1/3[1],提高聋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与同伴、父母、教师、陌生人的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聋童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发展聋童的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而且对聋童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具有独特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聋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聋童中性格孤独,不愿与伙伴玩的人数远高于正常儿童,所占比例为45.2%[2];其焦虑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焦虑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3],其原因是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机会、社交活动减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4]。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勒温提出人际关系的训练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但又是被忽略的领域[5]。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7)

    研究一: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随机抽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201名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河北省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结果与健全初中生研究结果相比,在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状况明显差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自尊关系密切。可见有必要对初中聋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研究二:被试为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初二的两个自然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组接受规范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实验前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团体辅导结束后,收集其后测数据。在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验。研究采用的工具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团体咨询领导者领导效能评估表》和自编的《同学间互动检核表》。

    研究结果: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聋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效果显着,并且具有持久效果。本研究中设计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聋生人际交往干预方案,经过修订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和应用。文章屋

    关键词: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自尊

    引言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人际交往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是他们了解、认识社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他们的人际交往现状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但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却不容乐观,而聋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项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大量实践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本研究在调查了解初中聋生交往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实施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改善聋生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体现对该群体的人性关怀。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将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研究等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可见我国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聋人学生作为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我国聋人(即听力语言残疾)有2千多万,约占残疾人总量的1/3[1],提高聋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屋

    青少年与同伴、父母、教师、陌生人的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聋童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发展聋童的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而且对聋童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具有独特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聋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聋童中性格孤独,不愿与伙伴玩的人数远高于正常儿童,所占比例为45.2%[2];其焦虑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焦虑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3],其原因是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机会、社交活动减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4]。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勒温提出人际关系的训练

[1] [2] 

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但又是被忽略的领域。

  大量实践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班级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采取活动的形式,对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可以提供知行合一的指导,学生自主自觉,感同身受,特别有利于学生克服社交障碍,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提升自我。对于那些不善社交的学生来说,团体气氛有利于使成员感受关怀、信任,体验被人关注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品质,获得情感支持,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陆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个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将团体辅导用于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还没有一例。鉴于团体辅导的蓬勃发展及其已经被证明的有效性,我国对特殊群体儿童教育的重视及聋生人际交往现状急需改善,迫切需要我们对初中聋生进行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8)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包头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包头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包头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2

【包百校区】——包头市 昆都仑区

【万达校区】——包头市 青山区

【大世界校区】——包头市 青山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9)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10)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总是要受到生理、心理需求的本能驱动。”[1]他把人的需求归结为五个层次、三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初级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属于中级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属于高级需求。

(二)当前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分析

“‘新学子调查’课题组的‘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最重视的11项生活指标中,对知识、事业和健康的认同率最高,分别达到了47.65%、47.27%、43.65%;其次是对友谊、爱情、家庭和金钱的认同,分别达到38.58%、30.43%、30.99%、19.63%;最后才是对理想、权利、地位和名誉的认同。”[2]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把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诸多需求做如下分析:

1、大学生成长成才初级需求

大学生生活的初级需求包括其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保障及学习条件的保障。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吃饭、穿衣、学费等生活条件的保障。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了学校的治安、宿舍安全、医疗保障及就业保障。

2、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期需求

大学生生活中的中级需求包括其在成长成才中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社交需求是指学生有进行人际交往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和老师、同学以及室友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能够保持友情、爱情的长久,更希望能建立社交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尊重需求是指学生有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高度评价和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

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级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高级需求,指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和他人融洽相处,并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使得个人才华得以施展,最终完成理想。”[3]

二、为满足学生需求我校辅导员应遵循的发展路径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4]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家化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通过学习专业化的理论、培养实践能力、树立专业意识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家化是指经过长时间在工作岗位的实践,已经掌握了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并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文加以推广,能够推动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为三个等级,一般而言只有满足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作用。目前大学生的需求也可分为这三种等级,高校辅导员的发展路径也必须遵循学生需求的方向发展。

(一)辅导员职业化是满足学生初级需求的保障

大学生的初级需求主要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涉及到学校相关部门繁多,需要辅导员做好沟通工作。“学生只有在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以满足的时候,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加之伴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生源结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5]大学生的需求也愈加复杂。“目前辅导员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缺乏社会身份认同感。”[6] 这些大大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往往使工作陷入断层状态。辅导员工作职业化能够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教育管理系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能够大大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为服务学生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从而成为满足学生初级需求的保障。

(二)辅导员专业化是服务学生中级需求的前提

大学生的中级需求主要是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些涉及到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性,家庭差异,心理问题,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不同等等问题。大学生通过与同学、室友、老师等各个方面的人和谐交往,获得友情、亲情甚至爱情,证明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的尊重,通过努力让他人了解并理解自己的想法,最终得到认可。这种需求如果能够得以满足,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和谐交往,以追求更高的需求。因为这些工作涉及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要求辅导员的发展必须专业化。“辅导员的专业发展需要系统地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培养相关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7]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辅导员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到学生需求,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实现需求。

(三)辅导员专家化是实现学生高级需求的关键

大学生的高级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建立在初级需求和中级需求基本实现的基础之上的。它是指学生在获得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融洽相处并在相处中得到他人尊重,最终获得自我认同的一种过程。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但需要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发掘。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处于盲目的状态,他们不存在初级和中级层次得不到满足的现象,但却不知道如何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需要专家型的辅导员发掘他们的需求,指导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需求,辅导员专家化是实现学生高级需求的关键,因此辅导员专家化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最终目标。这种专家型的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现状,做出准确分析,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帮助学生发掘自我实现的需求,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实现需求。

三、辅导员发展路径的实施方略

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新变化与新趋势以及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决定了高校应重新审视与定位辅导员的角色,从知识结构、能力提升、业务素养、职业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应始终贯彻服务学生――完善辅导员发展的理念,在围绕大学生层次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更新理念、完善机制、构建平台等措施,引导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使辅导员真正成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更新工作理念,提升育人效果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但实际情况是,当前许多高校辅导员都是以事务型工作为主,承担着从思想教育、团学工作、党建、奖惩、资助、就业、日常管理等方面分割形成的条块式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这种工作模式让高校辅导员处在如“救火队员”似地解决问题的层面上,缺乏超前性引导与疏导性。同时,也让高校辅导员没有精力从整体上去探讨和掌控大学生的成长、素质的提升,缺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使得辅导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真正需求难以达成共鸣,形成工作的部分错位。因此,应把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来重新定位,使他们的工作职责在事务性服务与专业化指导方面区分开来,使高校辅导员能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超脱出来,在思想教育、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通过目标明确、定位清晰、保障到位的各项机制保障和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各类平台,使辅导员能够围绕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前瞻性地工作,提升育人效果。

(二)完善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面对青年学生的初级需求、中级需求和高级需求,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围绕学生的多层次需求,更新工作理念,走职业化发展道路。高等学校在给予辅导员工作高度重视的的同时,必须通过创新制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服务”进行有效统筹,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的互补优势,尽可能使专职辅导员从繁重的学生事务服务工作中跳出来,不断改善与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同时将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并借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大学生成才创造机会、营造氛围, 并赢得学生们的认同与拥护。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确立“专兼结合,专职为主”的格局,明确事务辅导员和教育辅导员的分类培养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辅导员补充、培训、交流访问机制,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专兼结合、专职为主”的制度安排能让辅导员人尽其才,保证学生事务的高效办理,同时,让“教育辅导员”能尽可能挤出时间精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使辅导员在满足学生高级需求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更为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党委学工部也应积极向学校其他党政部门推荐,解决好辅导员的后续发展问题。

初高中教育辅导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05-02

生涯,英文名为career,来自罗马文via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在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或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

生涯发展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地发展和发挥个人的特色,其目标在于使每一个个体能认识自我,从而选择一种合适而有意义的工作的决策能力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进行生涯的认知、试探与准备。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贯穿人的一生,在学龄各阶段都不能忽视,青少年的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尤为重要。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生涯教育与辅导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生生涯辅导现状,以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模式的初步构想,以期对中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实践有所启发。

一、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理论概述

1908年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强调:职业选择必须与个体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客观条件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和潜能,同时对个体局限性和自身条件作客观评价,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搭配,从而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理论使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将生涯辅导引向个体连续发展历程中,扩展到终生发展的领域,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重要部分。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生涯教育进入台湾后,延续了西方的理论体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9年9月公布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确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为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在同年10月召开的“九年一贯课程分科纲要小组召集人联席会”上增加生涯发展议题,将生涯教育课程设置在《公民》课程中,由专职公民教师担任和提供生涯咨询指导。香港则将就业指导机构设为学生事务处下属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将生涯教育纳入“全人教育”的总体理念框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协助学生开拓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辅导人员通过公开招聘的程序,从社会中直接选拔,具备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

西方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已较为成熟,为我们立足中学生生涯教育辅导,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我国中学生生涯教育与辅导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几乎忽视对中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即使是在一些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学,也没有建立起生涯教育与辅导体系,更没有可借鉴的操作模式。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的现象。

为深入了解中学生生涯意识成熟状况,我们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涯意识成熟问卷》进行了现状调查,在广西某中学共分发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9份。问卷共设生涯态度、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四个维度。经问卷统计并结合访谈,总结出中学生对生涯发展的三个认识水平:

第一水平: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及各种职业的要求缺乏基本的认识。这部分学生大多为低年级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生涯发展,认为今后的志愿方向、从事行业都由父母考虑和安排,个人没有思考这些问题的必要。只需成绩理想、考一个好学校即可。如在回答本问卷的项目“我考虑过初中毕业后(单项选择)”时,选择“上高中”的学生占81%,选择“职高”“中专”“技校”等专科学校的占7.1%,打算毕业后“就业和创业”的占4%,有8%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对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个体生命和生活的发展需进行系统考虑和规划。无生涯发展规划意识。

第二水平:对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识,但不了解生涯发展的综合性,在对生涯辅导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这部分学生中,认为“生涯规划是自己要做的事”的占49.1%,但会“借课外活动的机会以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的仅为24%,“寻找参与和未来发展有关的活动”的只有37.8%。这表明已有一部分学生对生涯发展有初步意识,但是大部分还缺乏进行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和相关途径。在访谈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生涯发展内涵的理解很局限,认为生涯辅导就是帮助个体找到理想工作的过程;在评价各种职业和选择自己的从业方向时,单纯以工资的高低、社会地位的高下等作为评价和选择的标准。总的来说,这部分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全局性认识不足,忽略了生涯发展的独特性、终生性和综合性。

第三水平: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有了初步的总体规划,能在长辈以及生涯指导机构的帮助下,根据自身特点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较系统地构想和计划,但由于条件限制,还存在各种不精确的认识,有时甚至出现较严重的误解。如回答“我有自己的理想”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80.7%,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仅为38.4%,说明这些学生只是简单考虑过自己所谓的“理想”却没有结合自身及环境条件对未来进行规划。大多数学生虽然回答“知道如何实现理想”,却只有27.3%的学生会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种由信息的不精确所产生的认知使他们整个规划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可见,大部分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对自我认知不足,不了解自身职业兴趣,不懂得如何规划与实践职业理想。因此,对处于重要人生阶段的中学生开展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尤为迫切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