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分析的分类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8:03

财务分析的分类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1)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与政府、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等均有着密切联系。财务综合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决策支持方面的信息。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综合评价,揭示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在评价其财务状况以及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政府部门而言,财务综合评价信息的揭示能够使政府了解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正确制定经济决策,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对公司经营者而言,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经营者能够较好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其优势能力和劣势方面,进而找出改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措施,制定更准确的财务决策,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对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较为关心。只有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

对债权人而言,财务综合评价能够提供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债权人进行债权投资决策,控制风险,从而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对社会个人而言,他们也比较关心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财务状况也体现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和农业发展情况。通过财务综合评价,从某方面也有利于保障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有利于农业上市公司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遵循全面性、客观性、效益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12个指标。本文分别将12个原始指标定义为Xi,建立由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组成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

(一)样本选择 截止到2012年3月1日,根据中国证监会板块的行业板块划分,A股农业上市公司36家,其中农业16家,林业3家,畜牧业9家,渔业7家,其他1家。除去ST和*ST公司,本文选取分别来自农林牧渔的31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整理31家农业上市公司的2010年度的数据资料(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网和巨潮资讯网),可以得到其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二)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 具体如下:

(1)数据正向化。该指标体系中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为适度指标,其余都为正指标。对适度指标正向化方法采用:Xi={max |xi-k|}-|xi-k|,其中k为Xi的理论最优值,如流动比率一般为2,速动比率为1,资产负债率为50%。

(2)运用SPSS17对正向化后的指标标准化,然后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见表3。由于前5个差累计贡献率为80.344%、较好地解释了样本数据包含的信息,结合表4中变量不出现丢失,所以提取的主成分个数m=5。即可以用5个主成分因子来代替原来的12个财务指标,这5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F1、F2、F3、F4和F5。

(3)将表4中的每列的系数除以其相应的特征根的开根后得到主成分系数,于是主成分函数的表达式为:

第一主成分F1反映的是速动比率的信息,而第二主成分F2反映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信息,第三主成分F3反映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信息,F4和F5反映的是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信息。

(4)结合上述得到五个新的变量F1、F2、F3、F4、F5即为各主成分得分,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与该主成分得分相乘可得出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的综合值Fi。计算公式为:Fi= 0.2938 F1+ 0.1869 F2+ 0.1305 F3+ 0.1075 F4+ 0.8476 F5。

(5)得分排序。利用综合得分可以得到得分名次,如表5所示。

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可以看出:

(1)财务综合评价值F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越好,反之亦然。在31家农业上市公司中,万向德农的财务综合评价值排名第一,其次是荃银高科和星河生物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财务竞争力优势和发展空间也是十分明显的。财务综合评价值最低的是景谷林业、大湖股份和亚盛集团,分别排名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说明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未取得良好的状态。

(2)31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14家的财务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其余17家的财务综合评价值小于零,超过一半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不理想状态,且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为4.0889,说明我国整个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值偏低,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经营管理。

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综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分析方法――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通过将一批数据的个案或者变量的诸多特征,按照关系的远近程度进行分类。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各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因素的特点,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中的Q型聚类进行分类,使具有共同特点的样本聚齐在一起,以便对不同类的样本进行分析。

(二)分析过程 此次聚类以前文得到的财务综合评价的5个主成分为自变量,各公司为因变量,计算区域之间距离采用欧氏距离平方,用组间平均连接法计算类与类之间距离,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将样本分为2-5个类的结果。

首先是层次聚类分析的概要结果,从表6中可以看出,31个样本都进入了聚类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和树状图显示,可以分为5类,类别及其对应的公司数量、名称见表7。

进一步对对上述五类公司在5个主成分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三)分析结果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我国31家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状况总体来看处于不理想状态,有25家公司属于第二类公司,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均不强,且营运能力最差,优势能力不太明显;第一类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均较强,且盈利能力最强,成长能力一般,无明显的劣势能力;第三类公司的偿债能力最强,为2.0896,盈利能力较弱;第四类公司营运能力最强,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一般,但偿债能力较差;第五类公司是营运能力较强,盈利能力一般,但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最差,分别为-0.5974、-0.3169。这31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均不明显,说明企业整体的成长性不太高,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应该加强经营管理。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主成分分析发现,超过一半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评价值小于零;再看聚类分析,有25家公司属于第二类公司,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均不强。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目前总体来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各利益相关者应该予以重视。通过进一步计算分析,财务综合评价值偏高的农业上市公司(如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的技术投入比率相对而言均比较高,而财务综合评价值较低的一些公司(如新农开发、新赛股份、景林谷业等)的技术投入比率相对来说比较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视科技创新,技术投入比率较高的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评价值将进一步上升,财务状况将变得更好,市场竞争优势越明显;相反财务综合评价值低的农业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经营管理。

公司管理者应该根据影响各个公司财务综合状况的优劣势因子,发挥优势之处,重视自身劣势,找到提升劣势的措施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政府应该关注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制定更符合该行业的政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波、冉美华:《因子分析在财务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莫启高、魏伟:《关于建立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中州煤炭》1999年第5期。

[3]何宜强:《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当今中国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财务理所当然的成了企业最受关注的环节。每个企业都希望在财务上能一帆风顺,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但只要有财务工作就不可避免的会有财务风险的存在。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始终,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了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类别,并分析产生的根源,尽可能的将风险降至最低,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收益。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和中小企业借款的增加导致所有者收益的波动,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亏损。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几种分类

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成立之初借贷的资金或投入的资金在生产过程或在指定的时间内对投入的成本和所得利润结算时是并未达到创业初的真正目的。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所有者或股东投资,包括企业的注册资金等一切基本运转所需资金。第二种为企业借入的资金,包括银行借款、金融机构借款、企业之间的资金合作等方式所得到的资金。

就所有者投资来说,风险则反映在这部分资金在投入生产后而效果不明显或是低下,因此无法满足投资者或股东在创业投资时的报酬期望值,就会降低投资者对企业再度投资的信心,严重的或许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不再抱有希望而退出该企业。就企业借入的资金来说,筹资风险的存在将是显而易见的。借入的资金有着严格规定了的借款方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需要偿还的本金和利息的总的金额。如果借入的资金不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将会有一连串的问题需要企业来面对,企业如果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则会向银行在支付本金和利息之后还要支付罚息等额外的经济负担,严重的则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所以说,借款筹资风险的最终的表现形式为企业能否及时并且足额的偿还本金和利息。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则是指企业在投入一定的资金后,因为市场需求变化等一些因素而影响了最终的收益与期初投资时的预期的收益有所偏离的风险。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大多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所以说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增长,一般是通过投资行为来不断地扩大经营的规模和经营的范围,以此来寻找新的能产生利润的来源,并想着通过扩大投资的方式来分散经营的风险。其实,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不可盲目地认为投资的多样化便可以分散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是企业得以运转的命脉,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的限制,要对资金运转的要求更为严格。当今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商业信用的推广,赊销已经成为企业为增加产品销售的一种大众化的途径,也是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交易形式。当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增多,并且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因为应收账款的原因而、当中小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不可避免的发生时,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则就是对应收账款的如数按期追回。

4.其他风险

由于国家受地方政治或法律的影响,也可能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些环境的风险。市场能给企业一个发展的场所也会不可避免的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例如价格风险,同行业竞争的风险等。有一些风险是客观的、是人为所不能预测到的,如灾害性风险包括水灾、火灾、事故、偷盗、人身伤亡等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成因

通常当企业在发生以下的情况时,则有可能预示着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应密切注意这些情况。中小企业则更应该加强注意力度,才能为企业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起到一个很好的导航作用。

1、当中小企业过度的依靠借款来维持企业的经营运作

当中小企业过度的依靠借款来维持经营时说明了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经营运作资金不足,或者是当企业有意再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发现自有资金的不足。如果企业过度的依靠借款或是贷款所筹来的资金,一旦当企业遇到经营滑坡或是资金来源紧缩的时候,对于资金链本来就不特别结实的中小企业来说,也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更有可能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2、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企业收账期不断的延长

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依靠商业信用的销售方式对促进中小企业的销售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也有弊,同时应收账款的存在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应收账款将增加企业资金流出的速度,也许它能为企业产生一定的利润,但它并不能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会使本来流动资金就有限的中小企业来支付由应收账款而带来的利息和税务的支出,进一步加大现金流出的速度。这就是在有些情况下大家认为企业在赢利而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破产清算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3、销售额持续下降

一般来说销售额是企业最受关注的一项了。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额持续下降,一般情况下则会引起企业各个部门的注意,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把销售额的持续下降单纯的看成是企业销售部门的事情,而没有把它上升到它的本质的问题即财务问题的层面上去。事实上,销售额的下降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问题,尤其是不在大家预料的范围中的下降,也许这种情况是不会立即表现出来,但长久下去则会使企业失去最重要的一部分即资金的来源。

4、存货积压

存货的积压主要包括的是原材料的积压、在产品的积压和商品的积压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大量的存货积压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的。存货积压过多会使中小企业的库存成本加大,额外的浪费企业的资源。长期积压存货也可能会造成库存货物的丢失、毁损或者失去其与其原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可能会使库存货物贬值的。

5、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出现持续下降甚至亏损

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下降或亏损则说明企业的利润有所减少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即亏本销售产品,进一步则说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中小企业营业利润下降或亏损可能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较重,企业应降低负债,减少利息支出;中小企业利润总额出现下降或亏损除了以上的两个原因外还可能有企业投资发生巨额亏损,或出现了重大灾害等别的原因。

中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环境多变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国家暂时还未能完全取消对经济方面的政策干预,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对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和空间的调整和控制还是有限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偿还借款的能力尚未得到认可,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变化更加难以捉摸,中小企业自身的能力使它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经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能顺利前进。

2、 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

企业债务比率过高,表现为企业负债较多或负债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较高,因而利息支付多,收益就会减少,由此而导致中小企业偿还能力减弱或出现破产的可能性,因而风险程度也高。

3、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不当

如果企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会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形成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负担越重,伴随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偏差,未能达到赢利目标,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出现困难。在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应付款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相当或超过了银行借款的规模,使得企业的还款压力加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 资金周转速度慢

首先,中小企业在购进原材料和加工产成品的决策上不太科学,使得企业库存原材料过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较慢。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流动资产中,库存货物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其次,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必要的控制。为了增加销售额、扩大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部分企业大量地采用赊销的方式,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大幅度上升,从而加大了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同时,由于客户信用等级的不够,也可能是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甚至造成坏账,产生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业务,对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促进国家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建设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也有了进一步的强化。但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自国家财政,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过强,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事业单位更多地偏向于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对资金使用的绩效不具备足够的重视性。在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经济体系中,事业单位长期脱离市场经济运行,传统的财务工作无法真正实现社会需求的满足,从资金使用绩效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实现财务管理战略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

(二)有利于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特征有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了经济活动范围,从房屋租赁,到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产业集团,事业单位较为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收。从客观层面来看,我国事业单位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事业单位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必要性,既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也能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因此,这部分资产尚未剥离之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承担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无形资产管理、提高运营效益等责任。同时,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非经营性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够有效强化内设机构以及职工的协调性。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着眼于与市场两个方面。

(三)能够有效提高人才价值

随着时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愿意进入事业单位之中,在传统的认识管理模式下,职工收入与其工作绩效不挂钩,单位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现在事业单位只进不出的人事制度,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将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高度不平衡,因此,强化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是失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重点内容

(一)改进财务管理思路

首先,分类改革事业财务管理战略需要实现单位财务向服务行业的转变。事业单位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失业单位必须关注全行业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视角相较企业来说要高得多。第二,事业单位要争取从小项目为主向谋划行业进行转变,要在经济活动中建立长效扶持机制,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为企事业大发展提出谋划方案。第三,事业的那位要实现全过程的大管理转变,要抛离过去偏重争取及分配资金的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的全面性,掌控业务流程,预防财务风险。

(二)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结合,主要包括建立投入长效机制,解决资金缺口、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结合、调整专项资金安排思路,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等,第二,要实现人机融合。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融合,实现绩效考核以及后补助奖励制度、业务流程与软件控制的融合,实现现代技术管理等。

(三)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构建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可以从事业层面与单位层面两方面进行。首先,在事业层面上,对于组织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法人单位,可以将不需法人行使的其他管理权力下放,以效率优先为原则,积极制定财务资源配置机制与财务管理框架,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规范的、高效的财务管理秩序。第二,从单位层面上,应该在事业与企业之间树立平等独立的思想,在坚持法律引导的原则下,构建一家两制的集团式财务管理模式,将各自的职责划分清楚,保证二者相对独立性,防范法律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第三,行业层面上,事业单位的财务战略应该着眼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中央及地方重大项目的展开,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外联内合、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在面对行业发展关键性问题时,要积极运用国家成果,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激励,从而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在制定实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单位对于管理思想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决策层管理层的管理思想深度。在分类改革进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多方面都急需改进,如果依旧恪守传统管理思想,全单位的利益必将遭到损害。因此,决策管理层必须统一思想,将管理理念提升上来,抓住分类改革的基于,不断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财务管理咨询机构

事业单位长期属于国家经营单位,在很长时间内脱离市场经济独立发展,专业性过强,影响了单位对管理部门的重视。实施财务管理战略,事业单位可以积极组建咨询机构,可以在高校、企业、及其他咨询机构中聘请专家,为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战略出谋划策,整合内部人才,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实际战略管理规划,提高执行力、决策水平。

(三)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会计队伍作为财务工作的基础单位,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事业单位中长期存在财务部门是后勤部门的思想,构建财务管理战略,就必须重视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要创造条件,积极组建精通资源运营、会计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事业财务会计机构,从而高效调动事业单位资源,实现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4)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金融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经营绩效是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等金融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搏击风浪的重要基础。对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而且能够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把握投资机会。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来评价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样本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新浪财经网站关于行业的划分标准,选择金融类下沪、深两市共4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涉及银行、证券、信托及保险等多个金融分支。评价指标选取了代表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11个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X2)、每股资本公积(X3)、总资产利润率(X4)、总资产净利润率(X5)、资产报酬率(X6)、净利润增长率(X7)、净资产增长率(X8)、总资产增长率(X9)、资产负债率(X10)、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X11)。本文的数据均来自新浪财经公布的各金融企业2011的年度财务报告。

(二)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由于纲量和数值大小造成的误差,借助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过程SPSS系统将自动完成,公式为X’=(X-x)/S,其中x为变量数据的均值,S为标准差。

(三)因子分析的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是两个常用的测度因子分析模型有效性的统计指标。KMO检验测度样本的充足度。KMO的统计值一般介于0与1之间,若该统计指标在0.5和1之间则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若小于0.5则表明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检验结果为:KMO值为0.509,Bartlett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748.270,拒绝原假设,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可以考虑作因子分析。综合以上两项统计检验指标,得出原始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四)因子分析

表1为解释方差表。根据表1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四个主成分,四个主成分累计解释方差为89.439%,大于85%,解释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信息丢失较少。因此,这四个主成分蕴含了原始数据11个指标所包含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通过旋转的成分矩阵可以发现,总资产利润率(X4)、总资产净利润率(X5)、资产报酬率(X6)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以把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盈利能力指标(F1);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X2)、每股资本公积(X3)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以把第二个因子命名为每股指标(F2);净利润增长率(X7)、净资产增长率(X8)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把第三个因子命名为成长能力指标(F3);资产负债率(X10)、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X11)在第四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把第四个因子命名为偿债能力指标(F4)。通过总解释方差表及因子得分系数表,可以得到四个因子的得分模型及综合得分(F)模型。

F1=0.066X1+0.032X2+0.049X3+0.321X4+0.322X5+

0.309X6+0.020X7+0.004X8-0.023X9-0.124X10+0.090X11

F2=0.322X1+0.384X2+0.403X3+0.052X4+0.053X5+

0.027X6+0.038X7+0.006X8-0.081X9-0.029X10-0.080X11

F3=-0.066X1-0.010X2+0.037X3-0.013X4+0.017X5-

0.015X6+0.357X7+0.402X8+0.329X9-0.024X10+0.046X11

F4=0.134X1-0.058X2-0.198X3+0.046X4+0.063X5+

0.021X6-0.043X7+0.00X8+0.096X9+0.474X10+0.646X11

F(综合得分)=29.550%/89.439%F1+23.869%/

89.439%F2+22.458%/89.439%F3+13.562%/89.439%F4

=0.330F1+0.267F2+0.251F3+0.152F4

将标准化的原始数据代入因子得分模型,计算金融类上市公司在四个因子方面的得分,再将四个因子得分数据代入综合评价模型,就可以计算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以此来评价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因子得分及排序见表2。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本文绩效得分以0为参考标准,综合得分大于0的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较好,而且数值越大财务绩效水平越高,相反,综合得分小于0的企业财务绩效水平较差,并且,绝对值越高说明财务绩效越差。

第一,通过财务绩效综合得分(F)可以看出,45家金融类上市公司中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大于0的,即财务绩效表现较好的公司共有19家,占样本总数的42%,说明整体来讲2011年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表现不是很好,一半以上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在平均值以下。排在前三名的是渤海租赁、安信信托和中国平安这三家公司,综合得分分别为1.617、1.529和0.818,说明这三家公司整体的财务绩效水平较高,财务治理较好,有比较扎实的财务基础。并且渤海租赁的盈利能力指标、每股指标及成长能力指标的得分都较高,均在前10,说明渤海租赁的财务绩效水平很高。但该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得分为-0.502,在平均值以下,排名也比较靠后,说明公司在偿债能力上存在问题,应加强资本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债务风险。财务绩效综合得分排在最后三位的分别是中航投资、东北证券和方正证券,综合得分分别是-1.277、-0.673和-0.476,财务绩效整体水平较差。这三家公司在盈利能力、股本扩张、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上得分都较低,这四个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财务绩效综合水平表现较差,说明公司的财务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应从各因素逐个入手,找出影响因素并解决,从而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

第二,从盈利能力上看,安信信托和陕国投A分别排在前两位,表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但陕国投A在偿债能力上稍微落后,公司应注意改进,提高公司整体的财务绩效水平。排在后两位的是东北证券和中航投资。

第三,从每股指标上看,中国平安和平安银行排在前两位,表现了很好的股本扩张能力。并且这两家公司财务绩效综合得分排名也比较靠前,表现了较高的财务绩效优势。排在最后的是国海证券,其股本扩张能力及盈利能力都比较落后,但其成长能力及偿债能力具有很大优势,公司应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公司收益的提高。

第四,从偿债能力上看,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表现较好,财务绩效整体得分排名也比较靠前,但是这两家公司在成长能力上都比较差,说明公司财务绩效水平比较稳定,财务治理水平已经很优秀,成长空间较小,但仍应继续挖掘有利于公司财务绩效提高的新方法。

三、结论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进行评价,选取了代表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11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研究,从而避免了单指标研究的片面性。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也客服了主观赋值存在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准确。对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理性的参考资料,而且有助于公司管理层发现公司财务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积极有效地改进,扬长避短,使公司业绩稳步前进。

本文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的指标毕竟只是公司众多指标中的一部分,很多影响财务绩效的其他指标并不包含在内,导致研究结果可能片面。另外,公司的财务绩效除了反映在这些量化的财务指标中外,很多非量化的指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的发展状况等,都会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影响,这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栾银珠,李冀宁.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中国经贸,2009(22).

[2] 谢娟,尤谊.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探讨[J].财会通讯,2010(6).

[3] 何剑.因子分析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2008(9).

[4] 陈晓.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

[5] Arshadi,Nasser and Edward C. Lawre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w Bank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87(11).

[6] 李秀珠,余重.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9(10).

[7] 何静.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5)

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水平持续增长的时期,实体需求不断加大,资产价格不断攀升,众多制造型企业为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购置了大量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这在当时不仅能提高生产量,大量重资产还可以适当抵御通胀风险。随着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社会上同类同质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而重资产企业的产能无法充分利用,大额的固定折旧费用稀释了利润,导致企业负担加重,业绩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许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当初的重资产模式,而苹果、华为等重研发类制造型轻资产运营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企业也开始重新研究轻资产运营模式。

一、轻资产运营企业经营特点

轻资产运营模式,是一种尽量减少公司资产的运营模式,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产品制造环节外包,在生产制造方面节约了资源,将主要资源和精力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活动。有的企业主要通过产品研发、技术变革、管理变革等措施,在高附加值方面积累经验,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其产品优势,使产品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掌握市场先机,通过不断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设计进行完善,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投入和产品性能对消费者的吸引保证市场的稳定;有的轻资产运营企业凭借独特的商务模式,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客户资源,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资本投入少,尤其是生产领域内厂房、设备投入少,甚至完全没有生产设施。而智力资本包括充足的知识产权、优良的企业文化、大量的高端人才资源、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精简有效的组织机构,快速反应的业务流程、公平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构成了企业的轻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视角分析

(一)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征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轻生产,重研发和销售,运营成功的企业在某一领域一般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通常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很多,且新技术更替很快,始终引领行业的发展,因此此类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无形资产占比很高,像苹果、华为就是研发领先的典型代表,会计人员对外购及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要进行准确归集,期末进行减值测试;此类企业的资产投入少,折旧率低,因此投资回报率一般较高,利润空间大;上游的研发阶段和和建立下游的营销渠道方面需要大量的前瞻性投入,表外无法计量的资产多,例如智力资源、品牌影响力、渠道控制能力等。

(二)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资金运用在积淀核心资源和能力、驱动业务系统整合,以及维护优质盈利状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财务应焦距核心资金资源在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以大量的现金储备作为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引领商务合同谈判的话语权。应强化资金管理,制定保证资金高效运转的资金管理办法,根据企业的年度、月度资金预算,建立资金滚动预算模型,对未来资金需求进行合理预计,使资金除满足战略储备需求外,还要满足日常的运营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提高暂时可用资金收益,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企业资产的不同构成方式对企业风险影响很大,固定成本占比越高,经营风险越大。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生产采用外包或OEM贴牌制造,在生产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流动资产占比很大,甚至资产接近全部是流动资产,因此经营杠杆系数低,经营风险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取决于其偿债能力及资产质量状况。业绩良好的企业一般负债较少,杠杆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良好,偿债能力强。资产质量状况取决于流动资产的质量,其中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重要,存货的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在考虑对外采购量时,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共同研究,分析历史数据,以满足订单交付和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为前提,考虑客户需求计划的变动、生产周期、产品运输周期、储存成本等因素,参考财务管理中的经济批量订货模型,确定材料采购量和采购批产,以合理安排资金支出,降低采购件的库存资金占用风险,应该分析库存产品账龄,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对一年以上积压呆滞库存及时按流程审批处理后入账,保证不虚增账面存货资产;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要建立应收账款监测和预警体系,关注坏账风险,对风险客户及时提出预警,限制发货,对已逾期货款及时催收。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测评,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并固化到业务流程中。

(三)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成本核算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生产外包或OEM贴牌制造,产销环节跨法人实体,按照是否给外包方提供原材料生产,财务核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加工制造的材料都由外包方提供,加工完成的产品直接开票销售给企业,这种方式按照一般的物资采购进行账务处理,比较简单;另一种方式是为外包方提供主要原材料,外包方仅提供加工劳务,这种方式下会计在主要原材料发出时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不能确认收入,一般应通过“委托加工物资”或“发出商品”科目核算,等外包产品加工完入库后再进“库存商品”科目,这种方式下原材料的所有权归属轻资产运营公司,成本核算和存货管理的难度较大,公司应与外包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运用ERP、MES工具建立统一的成本、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企业相关方的系统权限,对发往外包企业的库存和对产品进行信息跟踪,对每一笔原材料的出库、外包方的接收入库、加工完成后产成品的入库做好系统记录,同时会计记录也应该准确及时。委托加工完成产品分批次入库时,信息系统根据产品生产BOM、外包企业的加工成本、采购物料的期间平均成本核算产品成本,入库后自动结转成本到“库存商品”科目,销售出库时,根据销售数量与单位成本计算结转销售成本。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特殊事项的分析,对因商务原因价格未定的物料,财务上进行应付账款的暂估,防止账面库存单价和金额出现异常,以减少成本的波动。应了解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情况,分析产品各阶段的成本变化情况,根据分析对价值链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四)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减少生产环节大量的人员和固定资产投入,放弃生产制造的增值利润,通过研发以及销售环节创造利润,研发和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是重点。在保证大量的研发前瞻性投入以维持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控制研发成本,降低设计浪费,这是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财务人员应适当参与研发过程,在产品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对产品的设计成本进行分析测算并设定目标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设计应与研发人员综合分析是否可行;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对投放市场的产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挖掘客户满意度高、成本低、创造利润大的“拳头”产品,对研发成本高,市场销售不佳的产品应反馈设计人员进行改进,必要时应坚决淘汰。而销售环节,成本控制的关键还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从严控制费用,但是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也能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轻资产运营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涉及企业外部的不同企业,对协同效应的要求较其他企业更高,改善与相关方的联系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内部管理方面,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建立定期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市场销售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信息快速直接反馈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快速响应客户对产品外观、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合适的改善,使产品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优化;外部管理方面,通过改善与上游供应商、中游生产外包商、下游的销售商之间的联系,增强话语权,建立一套标准,形成制度流程,使供应商、外包商及销售商遵循流程,进一步降低价值链条成本。

制造类轻资产运营企业产品主要委托外部生产,产品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质量人员应加强质量检验,对自身工程师和合作伙伴工程师加强培训,在业务运营初期,外派质量监控工程师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对外包企业的生产进行监控,控制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与外包企业及时建立联系,及时反馈问题,通过前端预防成本的增加,有效降低产品售后故障率,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从而降低质量总成本。在业务成熟期,应统一所有外包企业标准,建立统一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全面质量管控,保证给客户交付性能、外观方面标准统一,质量可靠的产品。财务人员应建立质量成本数据统计,分析各类质量成本的异常波动,反馈数据给质量人员,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产品质量成本。

三、结束语

制造类企业对轻资产商业模式进行的分析,对于企业的战略意义重大,从财务视角的研究能够分析出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公司战略、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改善,对于企业业绩的提升能起到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黎,朱武祥.轻资产运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6)

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很普遍,但很少有学者将这种方法应用在互联网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上。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选取20家互联网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先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这20家公司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得出排名,再对每家公司因子得分进行聚类,把20家企业分成五类,最后对每一类公司各因子得分进行统计描述,以便对每类公司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2 互联网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互联网企业上市之初往往存在“泡沫”,所以本文以2009年12月31日以前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上述要求的互联网企业有23家,但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剔除了少数资料不完全的上市公司,如:网龙、第九城市、酷6网。最终得到20家上市公司2012 年样本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BVD-Osiris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库、上市公司年报(腾讯)、新浪财经网(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BIDU.html)。

2.2 评价指标的构建

考虑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除了满足指标的内涵明确清晰、有独立性、有针对性等基本要求外,还应根据4M 原则(Meaningful、Measurable、Manageable、Material)[1]选取相应的指标。本文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的12个指标来。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上述指标体系中,用于偿债能力分析的3个指标为适度指标,其他9个均为正向指标。因此,本文运用X′=1/(1+|X-A|)(A为X的理论最优值)方法对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这3个指标进行趋同化处理。另外,为了消除各指标之间的量纲影响,在趋同化后,我们对所有样本原始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3 互联网上市企业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相关分析技术,是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根据因子分析的思想,事先通过因子分析,从具有共线性的多个变量中筛选出少数几个变量。它们概括了原始变量观测值中绝大部分信息,使用这些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能再现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2]

本文对所选取的20个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PSS中输出的结果KMO=0.429,虽然KMO值较小,但是考虑到变量的个数本身很少,因此重点看球形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219.722,对应概率p接近于0,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适合进行因子分析。[3]

3.1 互联网上市企业的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从12项指标变量中提取出4类主要因子。第一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度为24.29%,第二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度为23.60%,第三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度为18.94%,第四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度为15.25%。由此可见,前四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2%,满足因子个数对累计贡献率的要求,因此,用这四个主因子就可以概括12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为了分别使四个主因子明显的代表一部分变量,本文对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1\&2\&3\&4\&Z流动比率

Z资产负债率

Z销售净利率

Z总资产净利率

Z权益净利率

Z营业收入增长率

Z资本积累率

Z市盈率

Z产权比率

Z净利润增长率

Z营运资本周转率

Z总资产周转率\&-.892

.942

.109

.225

.293

.859

-.184

.323

.427\&.164

.954

.898

.783

.244

.438

.275

-.352

-.140\&

.194

-.247

-.560

-.116

-.584

.323

.387

.807

.771\&

.106

.716

.717

-.637

.133

.593

\&]

由表2可以看出,主因子1上载荷较大的变量: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可以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F1);主因子2上载荷较大的变量: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F2);主因子3上载荷较大的变量:营运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F3);主因子4上载荷较大的变量:资本积累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F4)。

3.2 因子得分及互联网上市企业排名

以各个旋转后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可得到样本公司综合得分模型:F=0.24293F1+0.23604F2+0.18940F3+0.15247F4。由综合得分模型可以计算出20个企业的综合财务业绩得分及排名为:1、搜房(4.288) 2、新浪 (3.64) 3、掌上灵通(2.431) 4、腾讯(2.379) 5、携程(2.17) 6、搜狐(1.861) 7、前程无忧(1.369) 8、太平洋网(1.032) 9、当当(0.979) 10、畅游 (0.791) 11、易车网(0.774) 12、巨人网络(0.647) 13、网易(0.638) 14、凤凰新媒体(0.607)15、盛大游戏(0.477) 16、百度(0.413) 17、空中网(0.396) 18、麦考林(-0.007) 19、金融界(-0.546) 20、优酷土豆(-6.105)。

4 互联网上市企业的聚类分析

本文选用层次聚类法对处理后的20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层次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的对象都在一个簇中,或者某个终结条件被满足。

本文层次聚类法把20家互联网企业分成五类。第一类:腾讯、百度、搜狐、携程、畅游、盛大游戏、巨人网络、太平洋网、易车网;第二类:网易、前程无忧、凤凰新媒体、空中网、金融界、掌上灵通;第三类:新浪、搜房;第四类:当当、麦考林;第五类:优酷土豆。可以看出,分类结果与互联网上市企业综合得分排名有密切联系,分在第一类的9个互联网企业的综合排名都在综合得分前十名;分在第二类的6个企业综合得分排名都在14名以后。

5 结论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各互联网上市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类互联网企业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方面因子得分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个别企业在营运能力因子得分上低于平均水平。且第一类企业在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非常相似,因子得分基本都处于0-1之间。这类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所以要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及时跟进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以满足互联网用户新的、更广泛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使企业整体水平得到稳步上升。

第二类互联网企业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较大,在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比较稳定,基本都处在平均水平左右。这类企业综合实力稍弱于第一类企业。对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弱的企业来说,应加强内部管理,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也要加大资本的利用效率,抓住自己的核心优势。对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来说,在加大资本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开发新技术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使企业整体水平得到稳步上升。

第三类互联网企业在各个得分因子上比较均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因子得分较高,而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因子得分较低。说明这类企业处于成长初期。对于这类公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7)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成为我国社会就业的蓄水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其中,财务因素是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够在财务管理上一帆风顺,然而有财务的地方就会产生财务风险,怎么样正确的识别财务风险和防范财务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1.在企业的发展成长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不可能消灭风险,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来防范风险和解决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的认识风险的类别;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的形成主要是企业在筹措资金后,资金的作用没有完全达到初期预定目标的风险,它包括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财务杠杆效应等等;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较小,筹措资金时既要考虑到筹资成本,又要合理搭配资金的结构,还要考虑到成功筹资后,资金能否发挥它的最大效果,给企业带来良好效益等等。如果企业在借入资金后,不能合理的管理资金,导致资金浪费严重,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下,那么企业在后续的财务管理中肯定会出现利润低下,现金流量不足,资金缺乏,还债压力大,需要继续筹资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筹资风险是极其危险的,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恶心循环中去,所以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加强对筹资的管理和资金的管理。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后,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导致预期未达到预定收益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最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取规模效应,中小企业的投资是通过其辛辛苦苦积攒的经营利润或采用各种渠道筹措的资金来实现的,因此,由于其资金规模的限制,对投资的要求比大企业要严格的多,一次投资的失败就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合理布局,提高投资的成功率,避免投资风险的发生。

(3)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管理层,它的决策和管理更加需要准确性。企业管理者要利用有限的管理资源来保证生产经营中的供产销合理进行,防止出现资金滞流,企业价值变动等情况;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风险、产品生产风险、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等。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是在中小企业各种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产生的,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不能按期偿债,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出现问题的风险。

(5)其他财务风险。其他财务风险包括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不可抗性的天灾人祸所带来的导致企业财务产生风险的因素;例如: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财务损失、交通路线规划导致的运输成本上升等等。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国家政策的调整带来的风险。国家的金融政策的调整可能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得广大的中小商业银行收紧放贷,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受阻,无法解决资金问题被迫缩小经营规模,或者是直接导致企业的资金出现严重问题而破产。

(2)银行的歧视性贷款。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具有歧视性,加大了企业的贷款难度;而银行贷款又往往是企业扩大在生产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

(3)金融体系不完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当银贷出现问题时,企业就不能找到别的有效的融资方式,这就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完整造成的企业融资路子狭小的问题。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完整,中小企业不可能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一困难。

(4)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资金非常珍贵,因此,正确的投资合理的理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投资时要做好产业调查,寻找合适的搭档,诚实守信,争取把少量的钱花在钢刃上,力争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对中小企业来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投资失败,一次的投资失败的代价往往不仅仅是财务危机这么简单,甚至把企业推向破产。

3.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1)政府政策的支持。当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银行的歧视性贷款和金融行业制度的不健全,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尤其是经济危机的形式下,中小企业不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植,来应对经济的不景气。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信贷和税收的优惠政策,比如规定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最低比例限制,政府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门平台等措施。

(2)加强中小企业的企业内部管理。在中小企业中,大都存在集权式,家族式的的管理现象,直接后果是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部门分工不明确,个人的权利往往能左右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也直接左右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因个人问题而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

(3)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因此,许多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往往出现一人同时管理多个职位的现象,这样不仅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腐败的出现;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并培养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再次,完善财务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4)科学决策。中小企业的扩张规模相对较小,决策的难度也较小,但是投资对企业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因此,决不能忽视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做好投资前调研,科学决策是保证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薇.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9).

[2]罗琼霞.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8(19).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8)

关键词 金融资产分类 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指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持有的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性资产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运而生。2006年版会计准则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强烈意愿,会计计量属性中增加了重置成本、可变现成本、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体运用到了金融资产中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的确认和后续计量中,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下文中,重点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划分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二、分类标准及计量方法

根据准则的分类标准,主要为了近期内出售为目的而取得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不同。

企业初始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三、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案例看一下,两种分类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

A公司为一大型金融投资公司,于20X4年1月1日分别以每股2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甲公司股票1000万股, 20X4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涨至26元/股,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一)若A公司将甲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准则的规定,A公司进行如下会计处理,购入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增加20000万元,“银行存款”减少20000万元,20X4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6000万元,当期损益增加6000万元,最终反映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增加6000万元。

(二)若A公司将甲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准则的规定,A公司进行如下会计处理,购入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增加20000万元,“银行存款”减少20000万元,20X4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6000万元,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增加6000万元。

假设,20X4年其他业务产生净利润8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X4年末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按甲公司股票的不同分类计算)部分项目数据摘录如下(单位元):

根据以上报表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X4年末A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如下:

可以看出,A公司将购入的甲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市价上升时,表中短期偿债类指标值较期初有所增长,表中盈利性指标随着股价上升而上升;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表中短期偿债类指标较期初有所下降,表中盈利性指标值为其他业务净利润产生。

划分的种类不同, A公司的相关短期偿债类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值也均不相同,甲公司股票市价上升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指标值均高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指标值。

如果A公司根据经营情况需要筹资,将甲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跟容易吸引债权投资者或者股权投资者。

假如A公司持有的甲公司股票市价下降至14元,其他财务数据不变,同样可以计算出相关财务指标如下:

可以看出,A公司将购入的甲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市价下降时,表中短期偿债类指标值较期初有所下降,表中盈利性指标随着股价下降而下降;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表中短期偿债类指标较期初有所下降,表中盈利性指标值为其他业务净利润产生。

甲公司股票市价下降时,A公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短期偿债类指标值高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指标值,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盈利类指标值低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指标值。这种情况下,一般认为,将甲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A公司更容易吸引债权投资者,而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更容易吸引股权投资者。

而事实上,不管A公司将甲公司的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司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没有任何变化。

日常操作中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划分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企业对于金融资产的种类划分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会倾向于选择使得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更加“美观”的分类。比如上例中的A公司,在需要进行债权筹资的情况下,购入甲公司股票更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特别是一些企业购入其关联企业股票时,对于股票的走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则会根据相关的情况,做出有利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表现的分类选择。

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得知:

当购入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偿债比率不变,公允价值上升或下降时,偿债指标和盈利指标也会上升或下降(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虽然理论上,在盈利指标收益率大于100%的情况下与股价成反向变动,但现实中基本不存在该情况),易于理解。

当购入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短期偿债比率会下降,当其公允价值上升或下降时会造成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盈利指标值下降或上升,成反向变动关系,容易造成误解,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判。

当财务报表项目中含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报表使用者需更加仔细谨慎,充分获取相关信息,计算和使用相关财务指标时,要全面考虑相关影响因素。

作为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要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财务数据背后的真实经营状况。

另一方面,站在会计准则制定者或监管者的角度,需考虑如何解决会计准则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考虑如何更加规范金融资产的分类,避免由于人为选择分类造成相关财务指标差异化表现的情形出现。对于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制定相关的操作指南,使得财务指标的计量更具规范性、统一性和可比性。

四、结论

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别时,对于相关短期偿债类和盈利性财务指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购入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短期偿债比率不变;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短期偿债比率下降。

当公允价值上升时,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偿债类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值均上升;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短期偿债类指标不变,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性指标下降。

当公允价值下降时,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偿债类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值均下降;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短期偿债类指标不变,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性指标上升。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企业对于金融资产的种类划分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从而造成不同公司间短期偿债类和盈利性指标等财务信息的不可比。

为避免由于人为选择分类造成相关财务指标差异化表现的情形出现,会计准则制定者或者监管者可更加细化、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种类划分标准,对于受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相关财务指标的计量提出相关的操作指南,以消除同一项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对财务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9)

一、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1.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1)职业规划。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高达92.67%的学生选择就业,只有不足5%的学生期望继续升学,选择出国、自主创业或其他的学生也不足4%。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定位明确,目标具体,且高度集中。

这一方面反映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硕士生涯的学习和锻炼后,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专业功底积累充分,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定位。

(2)择业意向方面。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首次就业时,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占比77.11%)。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50.67%)、事业单位(占比39.78%)以及党政机关(占比26.22%)等相关岗位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看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就业的期待起点较高。

(3)期望就业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及信托等各金融机构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9.22%)期望进入银行,选择证券和信托的比例分别为16.22%和11.33%,居于平均值水平,而选择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则少之又少。

(4)期望工资水平。财经类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时对月薪的期望水平为5465元(选取区间数据的中位数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其中,85%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达到4000元以上,并且45%左右的学生更期望首次就业的月薪达到5500元以上,超过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月薪平均值3680元(数据来源于搜狐教育)。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薪水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

(5)影响就业选择的各项因素重要性分析。考虑就业单位各方面因素,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看重以下两点: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发展前景。在5级量表体系中,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高达4.46分和4.42分。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目光长远且理性,具备一定的长远规划。薪资福利水平(4.14分)排名第三位,这与前面分析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期望薪资较高的结论一致。

同时,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稳定和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占4分和3.91分;而企业文化氛围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被看重(3.87分)。因此,财经类学校需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此外,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对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较不看重,他们并不拘泥于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只占3.46分,对比其他因素来说分值较低。

2.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分析

(1)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财经类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学校的招聘信息(82.44%,包括网站或海报等)、应届生专业招聘网站(78.89%)和校园宣讲会(70.00%);通过工作实习、企业官方网站等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较小,分别只有20.89%和17.56%的比例。

(2)对学校职业规划服务的需求。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以下三方面的职业规划服务:职业规划一对一咨询(62.22%)、职业规划课程(53.56%)和职业规划测评服务(44.67%)。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规划相关服务的需求较大,而且更加需要专业的一对一服务。

(3)对学校就业服务的需求。对于“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的实习实践活动”这一问题,91.11%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专业实习;其次是企业参观体验(35.56%)和行业课堂(33.78%)。

当被问及“您认为学校就业部门在帮助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时,88.67%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认为最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61.78%的人认为就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服务也很重要,另有58.89%的人希望学校拓展就业渠道,更优质和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开展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

关于就业意向,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三大领域吸引了90%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而其他诸如民营企业、基层就业项目、选调生等对学生吸引力不明显。为此,财经类学校一方面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以满足广大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高端行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拓展房地产业、快消行业、IT企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就业市场,鼓励更多学生进入社会各主流行业展现财经学子的风采。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和动员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财经类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扎根在艰苦的岗位上,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2.加强学生在金融机构就业的差异化引导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有接近2/3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银行情有独钟,就业目标比较集中。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差异化引导,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在金融招聘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引进更多类别的金融机构,为硕士研究生的分散化、个性化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提供优质化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化的就业认知辅导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值存在偏高的倾向。若是在全面评估自身实力以及了解总体就业行情后,确定自己合理的月薪期望,那说明学生对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因此,学校就业中心可进一步扩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创造更精品更高端的就业平台,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防止某些学生盲目跟风,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认知辅导,协助学生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其制定长远的职业目标,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过分看重薪资福利,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制定更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10)

一、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准则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体系、核心账务系统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全面实施相关会计准则,将是一项从观念到实践、从会计科目到核心账务系统升级,从前台操作到后台管理的系统工程。

会计准则是具有经济后果的,一个国家会计准则的变更, 会导致其国内及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 直接对该国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对于银行业这个执行主体,影响更为深远。新会计准则制定的理念是资产负债表观,以资产负债表观为理念的会计重心在于资产、负债的计量,当期利润等于净资产的本期增减净额。在资产负债表观下,由于大多数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将体现公允价值的理念,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

二、陕西省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基本情况

陕西省共有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116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9家,农村信用联社96家,村镇银行7家。由于陕西辖内的农商行和农合行以及农信社都归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一管理,所以本文调研的对象集中在西安银行,长安银行,陕西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和7家村镇银行,共计1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

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共有3家,这三家金融机构均结合自身的实际,在监管当局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特点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了部分会计科目,并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定期披露会计信息,出具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财务报告。7家村镇银行部分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共有5家金融机构,这5家村镇银行只是照搬了其出资行的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报表项目进行核算,部分的科目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只是简单的进行了类别调整;完全没有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共有2家村镇银行,目前使用的核算系统均是按照旧准则的体系设置开发或购置的,并且管理层并没有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预期,新准则执行的积极性不高。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对陕西省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财务影响分析

实施新准则后对我省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经营管理的影响。新准则要求银行的经营目标要从以利润为导向逐渐转变到追求资产质量上面,要求银行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要不断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各项管理工作要迈向精细化;二是要对报表体系重新进行设置,统一信息披露格式和内容,统一报表编制方法和新旧报表转换格式,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三是在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难度较大,对银行贷款价值评估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强风险评估的水平;四是公允价值和准则规定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使用以后,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真实反映影响较大,对利润的影响也比较大;五是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基本上属于原则导向型,许多规定相当复杂,公允价值的确定、减值迹象的判断、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实际利率的确定、摊余成本的计算等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

根据以上新准则实施所产的财务影响分析,新准则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和系统改造、人员培训等方面,各级机构都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改造了会计信息系统,而对于会计核算上所产生的财务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

1.银行业大量金融资产在投资时可能无法准确确定其持有意图,而须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情况及时予以调整,但新会计准则要求其在初始确认时就要分类核算,且不能随意变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资金运营和会计核算的难度。很多金融机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会尽量采用原先旧准则中的成本法,仅仅只是科目名称变更而已。

2.目前陕西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总体规模不大,业务范围狭窄。其核心经营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基本上不涉及投资和套期保值等金融避险工具,利润来源比较单一。

3.目前辖内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大部分都属于地方性法人机构,普遍面临着执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执行的积极性不高,而作为城商行和省联社,虽然执行成本也很高,但随着其业务发展处于上升期,前期的固定投入也是必要的,所以其执行的积极性较高,执行效果较好。

4.部分执行新准则的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转换工作都交给了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完成,自身专门精通新会计准则的从业人员还不是很充足。

参考文献

[1]毛新述,戴明德.2011.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会计研究,4:15~21.

[2]张敏,简建辉,张雯,汪晓庆.2011.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向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会计研究,4:23~27.

财务分析的分类篇(11)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在数据分析上获得了有效的支持。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来看,基础数据的分析是关键。但是受到高校财务数据多,财务管理流程复杂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效性上有所欠缺,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给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新的手段支持,不但解决了高校财务管理中基础数据分析的困难,还提高了财务基础数据分析质量,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建立基础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能够对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之前,通常会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收集。基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高校财务管理中基础数据繁杂的现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只有建立基础数据库,才能满足后续分析需要。为此,高校财务管理应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应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由于高校财务管理中涉及到得数据较多,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是建立数据库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其次,高校财务管理应建立基础数据库。做好了基础数据收集之后,应根据基础数据的完善程度,建立相应的是基础数据库,重点做好基础数据的管理工作。 再次,高校财务管理应将基础数据纳入到数据库管理中。为了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基础数据库能够有效运转,应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基础数据都纳入到数据库管理中。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

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复杂数据的分析,找出数据的特征,并将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内在规律予以展示,为数据分析与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一认识,高校财务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不但要学会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还要在基础数据管理中,全面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以及大数据分析的现实要求,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是重要措施。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不但可以提高基础数据管理质量,同时还能解决基础数据的归类问题。所以,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分类,并按照财务管理信息类别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之后,要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总结基础数据特点,把握基础数据处理原则,确保基础数据的统计在准确性上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基础数据的处理质量。从这一点来看,大数据数代对数据的处理速度更快,处理难度也越来越低,只有做好数据的分类统计,才能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分析基础数据的整体特点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而言,考虑到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处理速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做好数据处理不但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还可以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找准数据流向特点,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的保障。

除此之外,对基础数据的整体特点进行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数据复杂性等特点,传统数据分析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优势和归类优势,可以对高校财务管理中涉及的基础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数据流的特点,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管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