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电行业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1 09:08:57

水电行业现状

水电行业现状篇(1)

中图分类号 TN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1-0167-01

水电厂是能源生产和输送的重要枢纽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运转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目前水力发电行业自身也存在着消耗能源量巨大、设备运转检测机制滞后、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完善等一系列缺陷和弊端。建立健全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检修系统的架设运营机制,高效实时地进行检测排查,充分高效地发挥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推进水电产业的长久、协调、快速发展。

1 运行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整体概述

水电厂运行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基于水轮发电机组组件作为核心动能源,同时以其相关的辅助设备,诸如配电机组、散热器、报警装置作为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协作的规模化、组件化的应用平台机制。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组件进行实时动态的检测排查,定时检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组件的运行状况以及损耗程度,及时排查确定已经出现的故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细致地检修维护,从而降低机组设备的突发性故障,稳步提高作业设备的利用效率。

首先,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基本上由电子监测设备、便携式实时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其它辅助监测组件构成,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或者“单人值班”的集约高效的作业模式。

其次,运行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所具备的实时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功能多样,而且规范合理、类别划一,主要包括作业现场的电磁滤波数据收集、排查信息输送归类、故障概率统计分析等等一系列复杂操作。

再者,运行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系统的后期数据处理以及实效维护作业的协同统一程度明显提高,通过计算机监控网络的加入辅助,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地故障挖掘以及数据分析处理,从而为维修技术人员进行高效精准的效率作业提供了全面有效的参考数据,进一步提升了整个水电作业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营原理以及显著特征

2.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基本架构与运转原理

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化、集约化的人工操作控制组件,已经越来越凸显其在水电厂综合运营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首先,基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智能化、集约化、安全化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运转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具体落实“无人值班”的原则,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就是要“解放人力,实现电子监控”,不仅要实现站内的实时监控,而且也要实现远程监控的便捷;2)采用标准化、高性能的硬件以及高效、简捷的软件,保证整个作业系统在科技技术层面上得到有效的支持与拓展;3)务必保证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定期组织专人对工业电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闸门监控系统、机组状态维护系统进行实时有效地检测,及时发现隐患,处理问题。

其次,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架设方面,不仅需要保证硬件设施的高性能、高稳定,也要注重配套的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可操作性,遵循“操作简便、排查迅速、维修高效”的基本原则。

2.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业范围与显著特性

该检测系统主要对以下几类细目参数进行实时动态检测,包括电气类、机械类、水力类、动静态类等等。其中电器类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机械类包括位移行程量、振动摆度量、压力量、应力应变量等;水力类包括水头、水压、流速、流量等;动静态类包括油质、色谱、噪声、易发故障等参数信息。

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现地控制部分和主控级组件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具备协调同步的运转特性以及高效集约的作业优势,尤其是在自动化更新普及后,其主体作用逐渐凸显。

现地控制单元是水电厂计算机实时检测监控的主体设备,其基于水电作业系统中的水轮发电机组以及与之协同的辅助装置的实效即时性为前提,通过架设一系列独立高效的动态监控机制从而完成对以上两大组件的运转状态、设备损耗、作业效率进行数字化收集、分析。

主控级组件部分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式接口、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两大部分,交互式接口类似于移动对讲系统,由主控中心信号塔辐射监测区域,再通过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对讲设备进行实时的信息;反馈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则主要包括设备组件运转状态分析、安全隐患故障预警、后期处理信息的实时反馈等细化具体的操作项。

3 二者交互协调的实效作用以及产业意义

首先,提高了水电厂作业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在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更新改造之后,整个厂区的水力机械系统的工作状况、发送电、油、水、气系统等实时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工况都可以通过人工软件操作进行实时监控,把站点隐患的发生系数降低在了最低限度。而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之时,又可以利用智能便捷的软件程序迅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从而及时排除故障,减少运行人员作业强度,实现作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架设后,可以实施高效地对作业机组设备进行动态检测排查,不仅减少了水力电磁等设备损耗,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而且提高了水轮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和利用率。而在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后,机组的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持续降低,电能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用户的电能需求,而且也可以为其他临近地区输送高效、稳定的电力能源,从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可观的产业效益。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理念,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采用综合性的计算机监控更新改造后,不仅大大减小了水电站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损坏程度,也有效改善了区域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区域稳定、持续、协调地发展。

4 结束语

运行设备状态监测以及诊断系统的架设运营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协调统一地有机串联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综合性作业工程,在整个电力运营系统中起着连接性、协调性的作用。从满足居民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以及保证水力发电运营系统的安全稳定的立足点出发,进一步加强水电厂的设备检测诊断架设,稳步细化具体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更新改造,快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稳步提高电力作业的综合效率,继而提升整个水电行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水电行业现状篇(2)

引言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电力能源“落得下、配得出、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家对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配电网建设投资达上万亿元。

然而,我国配电网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如何管理好资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多变的配电网,直接关系到广大电力客户的供电质量,关系到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进程,关系到电网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社会形象。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技术手段,配电网的运行管理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盲调、盲控、盲管”模式,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流程不规范,造成我国供电质量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电网管理水平尚未达到国际一流企业的要求。

1 实现状态管控和综合评价技术的意义

配电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关系电网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社会形象。一旦配电网停电或供电受到扰动,不仅会危及社会的公共安全、人民的人身安全,而且会在政治或经济上造成重大的损失或影响,社会甚至可能会处于瘫痪状态。加强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工作,做好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价方法,是为了保证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秩序,是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也是企业的法律责任。

通过开展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从配电网闭环管控需求出发,提出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模式,满足公司多级监管与闭环管控的需求,提出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评价方法,满足不同典型供电区域的差异化评价需求,研制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监测装置,实现配电网系统运行状态、装备状态及环境信息的综合监测,突破配电终端缺陷挖掘分析关键技术,研发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公司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手段。

2 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的技术现状分析

2.1 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首先,建立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评价体系,梳理典型场景并分析这些场景下重要运行事件管控实现方法;其次,通过对重要运行事件的管控和指标进行分析,实现配电网运行健康状态评价,发现配电网运行管控业务薄弱环节;最后,制定适用于不同典型供电区域的综合评价体系。

2.2 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监测终端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监测系统,不仅降低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供电能力。使电网运行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元化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配电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单相接地等配电网故障等,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从而提高配电设备可用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维修经费中优化分配使用,节省大量维修费用,特别是在做到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配电设备的购买、存储与管理,从而节省大量的经费。

3 状态管控和综合评价技术创新点

3.1 建立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各项指标适应避免人工干预、满足自动计算的需求,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便于各单位的横向对比、纵向管控;基于统一的综合评价体系,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关注点、侧重点的不同,灵活配置评价体系,以适应不同典型供电区域。

3.2 提出基于综合监测机制的配电网运行、设备状态、环境状态的即时监视优化模型

针对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中缺乏一套有效的综合监测机制的问题,通过充分挖掘配电网运行状态、设备状态、环境状态、单相接地故障等监测数据之间的特点及关联性,建立全面反映现象、影响因素、监测数据等指标特征内在联系的配电网运行状态综合监测终端技术模型,以同时监测、互斥监测、监测资源、配电网安全可靠等限制因素为约束条件,同时基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及配电网运行风险的状态检修决策优化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状态综合监测及配电网可靠性评价领域,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3.3 提出采用先进的声表面波传感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温度测量方法

提出采用声表面波传感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进行高压隔离和信号传输方法,实现对配变桩头及内部绝缘油、出线电缆头的温度实时在线监测,使现场设备温度检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电磁场干扰性能。及时发现运行设备异常发热的安全隐患并发出告警,保证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减少后期传感器维护次数,替代目前繁琐的人工测温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满足状态监控要求。

3.4 提出基于配电自动化运行管控的建设应用提升优化方案

针对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缺乏一套有效的建设应用提升辅助决策机制的问题,充分挖掘含终端、通信设备等配电自动化设备运行状态综合信息并分析其价值,寻找提升配电自动化运行管控的建设应用的优化措施。

3.5 提出以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标准方法,实现跨专业横向协同

以各专业间的信息横向协同共享为基础,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业务流程流转速率慢、信息确认时间长、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建立待办任务池,实现对检修计划停电、带电作业、异动台区、数据治理等维度应用为导向,实现配电网各业务系统间的横向协同,提升各业务部门流程流转效率,全面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该技术以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为出发点,以实现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管控与综合评价为目标,建立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体系,重点突破运行状态综合监测、闭环管控与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研发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监测终端等关键软硬件,支撑配电网各业务环节闭环管控与协同发展,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水电行业现状篇(3)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目前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服务。电力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对国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建设有着巨大作用。而水电站作为电力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提高水电站电力服务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要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水电站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电力服务的质量。

1水电站设备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的意义

对于水电站工作而言,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个水电站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水电站工作中必须要重视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障水电站更好地运行,为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在进行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对机电设备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水电站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因为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水电站更好地改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除了要确立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与管理的相关措施和条例以外,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可以颁布各种优惠政策,以此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水电站工作。

2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的方法

2.1机电设备故障维修

所谓机电设备的故障维修,就是通过对水电站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后,当发现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存在任何异常状况时,马上停止机电设备工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维修。

2.2水电站维修

水电站维修指的是针对整个水电站进行预防维护。这种维护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是根据水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时间来制定。这种维修是固定的,因此,无论机电设备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都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维护工作。

2.3优化性维修

所谓优化性维修指的是对水电站的机电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之后,分析并找出影响机电设备运行的真正因素,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和改造,这样能够提高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性能,提高水电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4运行状态维修

运行状态的维修,就是对水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控和检测,根据监控和检测所收集到的信息深入了解机电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针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机电设备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挑选适当的检修方法进行检修工作。

3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基于水电站中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来制定,这样才能提高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机电设备的运转正常,从而为水电站的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参考负责机电设备生产厂家所提供的使用说明来进行。因为不同的机电设备其规格、性能、参数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一定要将这些信息数据差异考虑进行,才能更好地开展维护检修工作,同时也为机电设备定期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比如在水电站中,某一台机电设备的使用期限为10000h。那么,要保障机电设备更好地运行,减少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就需要缩短机电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时间,比较理想的检修间隔为8000h。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维护与检修手段对机电设备进行一些处理。

3.2挑选合适的检修方式

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测工作中,需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相关参数挑选合适的检修方式。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检修方式包括了现场检修设备、预防性检修设备两种。所谓的现场检修设备,就是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而预防性检修是为了保障机电设备良好的运行状况,而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相比起预防性检修设备,现场检修设备属于一种被动的检修状态,只是针对当下发生的异常状况进行检修。而预防性检修则更加具有前瞻性,对于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作用。

3.3完善维护和检修方案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水电站的选址一般是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因此,水电站所处的地方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经济文 化都较为落后,这样就会阻碍水电站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进行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工作时,也会遇到更大的阻碍。因此,在进行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机电设备维护和检修方案。同时,对于负责维护和检修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保障机电设备运行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在制定维护和检修方案时,还需要根据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生产厂家提供的参数来制定,这样才能使维护和检修方案更好地应用于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中。

3.4引进新型技术

要提高机电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必须引进新型技术,同时还要保障机电设备及时更新换代,这样才能让水电站更好地运行。目前,有部分水电站的机电设备采购时间较长、设备较为陈旧、技术水平较低,因此故障发生的几率较高,而这对于水电站整体工作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水电站一定要落实相关的措施和政策,及时进行水电设备的更新换代,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淘汰落后设备,以此提高水电站的工作质量,为水电站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结语

要维持水电站正常的运行,必须重视水电站中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维护管理制度,挑选合适的维修方式,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且积极引进新型技术投入到水电站的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电站的工作质量,为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作者:廖熙仲 单位: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与管理[J].科技展望,2015(32).

水电行业现状篇(4)

中图分类号:TM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9-0095-01

通常来说,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状态检修模式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状态检修模式是指根据状态监测技术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设备的异常状态和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判同时在故障出现之前就进行相关检修的检修模式。即这一检修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根据电力设备实时状态来对检修工作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另外,对于变电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工作而言,状态检修模式的应用将会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状态检修模式和变电检修技术有着清晰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有效应用。

1 变电检修技术概述

变电检修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多样性的检修技术,通常来说变电检修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合理进行、变电设备故障的有效诊断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变电检修技术进行了概述。

1.1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合理进行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定期解体检测、在线监测、远程监测等内容。通常来说定期解体监测即在变电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将其停止并且解体,然后对其内部的结构和零件进行检测的监测方式。这一监测方法的运用能够较好的找出变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着工作量较大并且存在误差和失误的可能性。而在线监测则是通过对在线检测设备进行利用对变电设备的各种参数、状况进行有效的显示,通过对这些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来选择相应的修理方式。这一监测方式存在着不需打开变电设备、工作量较小的优越性,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监测较为不稳定的缺陷性。而远程监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使用远程控制设备对变电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的方式。在远程监测过程中油变电分析仪、超声波检漏仪等设备提取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这样监测方式仍然存在成本较高的缺陷。

1.2 变电设备故障的有效诊断

故障诊断是变电检修技术的重中之重。通常来说,变电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法诊断和比较法诊断等方法。在这之中综合法诊是通过对变电设备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诊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且得出诊断结果和检修方式的方法。而比较法诊断通常是利用射线诊断、振动诊断等较为灵活的诊断技术对变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并且在得出诊断结果后与之前的变电设备状态进行对比,如果其差异较小则说明变电设备的故障并不严重,但如果差异较大则说明变电设备有较为严重的故障,存在着一定的事故风险。

2 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

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应用能够取得更好地检修效果。因此变电检修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带电作业要点、接头的有效处理、变电设备热故障处理、运行监视和接线维护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进行了分析。

2.1 带电作业要点

带电作业是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带点作业是变电检修中的高危作业,因此工作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应当有其他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护和辅助。除此之外,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之后才能进行上岗作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时常进行停电或者切除电源的模拟设备上进行操作演练。另外,在带电作业的日常工作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工作流程符合相关规定并且使用的设备经过了质量检查,从而促进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有效应用。

2.2 接头的有效处理

接头处理也是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当变电设备的接头出现发热情况时变电设备检修人员应当对这一现象采取高度的重视,例如在接头处理过程中变电检修人员应当注重对设备的运行记录进行合理的查看并且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接头检修方式。另外,在接头处理过程中变电检修工作人员还应当注重对接头表面的氧化物进行清楚并且通过使用金属清洁剂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从而保证其之后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

2.3 变电设备热故障处理

变电设备热故障是导致变电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变电检修人员为了确保变电设备良好的质量需要对热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例如变电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可以选择质量较好的抗热材料对其进行替换并且避免使用伪劣产品,由于抗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同时也具备较好的抗氧化性,因此也促进了变电设备抗氧化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变电设备的热故障处理过程中变电检修人员应当注重增加其电阻接触面积,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变电设备的散热水平。

2.4 运行监视和接线维护

运行监视和和接线维护都是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日常应用。因此在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过程中,变电检修人员应当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的监视并且对出现发热、氧化的接线进行处理和维护。另外,如果电变电设备的表面出现失去金属光泽和锈蚀现象时变电检修人员在监视和维护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例如可以对出现锈蚀现象的部件和零件进行及时的替换并且对替换后的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确保检修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当变电设备出现连接发生错误现象时往往会导致进一步故障的延续性、持续性出现,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变电检修人员应当在日常监视和维护过程中对其进行注意,从而有效减少连接错误的发生并且提升电力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结 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进步和电力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状态检修模式和变电检修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与分析,进行促进我国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水电行业现状篇(5)

一、国有企业水电设备管理办法

1.员工要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国有企业的员工必须要树立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在企业内部杜绝灯长明、水长流的现象。加强各部门的管理,确保国有企业各个部门人员做到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尤其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长期不使用时必须要切断电源。这不仅是对资源的节约,也是对水电设备的一种保护。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对计算机设备、打印设备12期 、扫描设备等常用电器设备使用的管理,如下班后必须要关闭电源,杜绝待机的现象;合理使用空调设备,在温度较为适宜的天气,应该要避免空调的使用,夏天空调的制冷温度要控制在26℃以上,冬天制暖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0℃以下,使用后要及时关闭,避免空调的空耗;为了节约资源,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应该严厉禁止在国有企业内使用私人的电炉等设备。

2.定期维护和保养水电设备

国有企业各个部门人员必须要关注水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一旦发现有问题必须要及时向管理部门反映,确保水电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国有企业必须要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水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将责任落实到人。车间的负责人,要定期对企业内的各个线路和管道进行彻底的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要报修。

3.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

国有企业中,如果因为个人原因而造成的水电设备损坏,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某国有企业的对个人因素造成的水电设备损坏的处罚如下:因个人过失导致水电设备的损坏,每人每次罚款100,而且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维修费用,情节严重的将有可能被开除。一些水电设备的损坏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无法继续,因此对损失的赔偿也有可能按照影响生产的时间来计算。

4.门卫要负责下班时间的水电设备管理

国有企业公共场所的水电设备管理在下班时间必须由门卫和保安负责,保安要做好夜间对水电设备的巡视和记录等相关工作,杜绝水电浪费,确保水电设备安全。

5.分区域管理

国有企业水电设备管理中,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各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水电设备管理,当所负责的区域内出现了水电浪费以及水电设备损坏但未及时报修的情况,就必须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而门卫和保安作为第二负责人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6.设置专门的水电设备管理岗位

水电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对公司的水力、电力设备资源进行管理,包括了设备的维护、保养、报废和新增申请等。同时水电设备管理人员还有义务制定相应的设备检查计划,负责相应的节能管理和设备技术管理。定期检修水电设备,一般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检修工作,每天都要对设备进行巡查。专门的水电设备管理人员还有责任按时关闭和打开国有企业内所有公共场合的照明和空调以及其他水电设备。

二、国有企业水电设备管理办法创新

1.关注水电设备的初始状态

国有企业要加强对水电设备的管理就必须要关注设备的初始状态,包括设备的质量、设计、安装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水电设备后期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确保设备的初始状态良好,包括了确保水电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质量和性能优良。在设备投入使用之间全面掌握设备的质量、施工、设计等方面的数据,方便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这种对水电设备初始状态的关注可以说是一种从源头上对水电设备进行管理的方式。

2.注重对水电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的分析

对水电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的统计和分析,能够为水电设备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确保检修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国有企业在对水电设备进行管理时,有必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水电设备运行的现状。确保技术和管理相结合,根据设备的不同运行状态和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

3.创新管理规范

国有企业水电设备管理工作较为零散和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电管理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必须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水电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经常性的对水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往国有企业对水电设备的管理规范相对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通过对管理规范的创新,将促使管理规范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4.加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我国国有企业水电设备管理,虽然大部分都已经设置了专门的岗位和人员,但相对而言管理人员的素质仍然偏低,创新性不足,导致管理不善。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到水电设备管理行业,提高企业水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管理体制的创新。

5.强调人性化管理

为了加强水电设备管理,以往国有企业的水电设备管理规范较为严格,缺乏人性化,导致了员工的抵触情绪。虽然水电设备普遍设置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但也要强调企业其他员工的力量。在水电设备管理中应该要强调人性化管理,制定合理的惩处机制,该罚的要罚,但该奖励也要奖励,提高企业员工水电管理的自觉性。

三、结语

国有企业水电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想要做好水电设备管理工作就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抓好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和保养各环节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结合实际,做好水电设备管理工作。同时水电设备管理工作也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走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吉全.水电部队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9(12)

水电行业现状篇(6)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处于市场环境下的电力企业需要自负盈亏,而电力电气设备作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供电安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检修是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本措施,在传统的设备检修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应用定期检修、故障检修等模式,这类检修方式在质量、效率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既影响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又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益,为此有必要针对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加以强化升级。下文就结合当前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对如何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进行探讨研究。

1提高检修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在当前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环境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修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存在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传统的检修技术存在局限性,单纯根据预定计划对所有设备实施检修,即使设备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也要进行拆解检修,反而会缩短设备寿命。而通过应用现有先进的在线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知性检修,在解决传统检修模式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是检修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通过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水平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检修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保障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当前状况及存在问题

由于技术推广进度不同,在电力系统很多地方还是采用计划检修这一传统模式,按规定一般是4~6年大修一次,且检修时长较长。到计划检修期时必须开展检修工作,即使设备不存在问题也要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方式科学性差、效率低、检修成本高,不利于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下列四个方面:

2.1检修工作方式落后

传统模式下对电力电气设备实行计划检修,这种模式使得整个检修工作呈现出没有针对性、被动性等诸多缺陷,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相关检修人员由于长期工作习惯,使得在检修过程中思想消极、意识僵化、主动性极差,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往往容易忽视,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检修效果、故障的防范也就无从谈起。严重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性,同时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2管理水平低

在检修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严格有序地对整个检修流程进行管理有利于保障工作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检修成本。但是在实际的检修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受传统检修方式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严重限制着检修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具体表现为检修流程设计不合理,对于检修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流程,使整个检修过程盲目、无序,同时检修范围的选择也不合理,经常出现范围过大或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在检修完成后对设备整体健康状况还是未能全面把握,甚至对存在故障的设备都未进行检修。

2.3检修制度不完善

传统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检修管理的重视不足,相关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比如没有详细的检修流程指导规范、责任划分制度、检修质量监督等。这些制度的缺少会导致在检修工作中出现检修过当或不足等情况,不利于检修工作的开展。

2.4检修人员综合素质差

随着电力电气新设备、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检修工作的开展对于相关检修人员的要求更高,既要求其能提前发现隐患,又要求其有能力将隐患、故障消除。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一般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本厂职工自行进行检修;二是委托检修公司进行检修。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在检修过程中只能是对表面问题进行检查维护,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是保证检修工作积极性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检修工作复杂、困难,且往往薪金达不到预期,导致检修人员的责任感不强,在工作时不认真、不仔细,对设备存在问题的查找、处理不够积极、主动,导致在检修完成后仍存在问题。

3提高检修技术水平的具体措施

随着在线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实现状态检修成为可能。在提高检修水平的过程中,应在推广状态检修的同时积极建立检修管理、人员培训等相关制度。

3.1推广应用状态检修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计划检修,状态检修是以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并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这种方式更为科学、实际,能够更好地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在线监测设备,在状态检修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状态量监测设备,同时根据不同需求对设备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监测。通过应用状态检修技术,使得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周密性,既降低了检修工作量及成本,又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帮助。

3.2加强检修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能够使检修工作有序稳定的开展,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检修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根据检修工作流程及电力电气设备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修流程,在根据状态检修决策进行检修工作时,应不影响其他正常设备的正常工作;其次是对检修技术进行规范化,构建相关的技术体系,针对检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应进行检修技术的分析研究,将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以此来提高检修工作成效;最后还需要建立检修成果评价制度,对设备存在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对检修后的设备使用寿命及未来运行情况进行估计,并提出意见。

3.3提高检修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通过应用状态检修能够有效降低检修人员劳动量,但是状态检修技术主要是侧重于检修计划的决策方面。当设备存在隐患、故障时,还是需要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修理。在这种情况下,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直接影响到检修工作的最终成效。为此在电力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对检修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及时地将厂内应用到的新设备、新技术通过集中学习等手段使其可靠掌握,保证其在检修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同时还有必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及严格地进行工作考核等手段激发检修人员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保证检修工作质量。

3.4提高检修管理水平

状态检修与传统检修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应在对检修工作进行管理时也必然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在积极完善检修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对先进的管理思想、检修技术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检修工作提供帮助。以状态检修决策基础上,在检修管理过程应保证检修项目的合理性,充分利用检修资源,缩短检修工期,既保证检修质量,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检修成本。

3.5加强对电力电气设备的健康管理

除了应用状态检修技术外,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还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保养、轮换,以此来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例如对设备清洁、补充油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在状态检修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实现对设备健康状况的实时把握,实现对设备健康趋势的管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状况来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

4结语

随着电力行业全新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检修技术确实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完成电力电气设备的有效检修,一定要根据电力行业新的检修技术标准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对传统的检修方式进行改变和突破,全面提高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促进我国电力行业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检修作为保证设备健康运行状况的根本措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上文中,我们针对当前电力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概括,并重点对提高检修技术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状态检修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盲目性、重复性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检修工作效率,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检修维护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栋,韩博.探讨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

[2]冯志鹏.探讨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水平[J].科技视界,2014,(10).

[3]关婷婷,陈国华.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J].通讯世界,2014,(21).

水电行业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TV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35-01

通常情况下,小水电站在发电管理能力方面相较于大规模水电站而言相对薄弱,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水电站亟需寻求有效手段提升企业自身在发电运行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小发电站的发电运营管理包括发电管理、及日常维护管理、企业员工能力培训等。

1 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现状及问题

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作为电力行业企业管理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其有效性将会对小水电站的企业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就目前小水电站在发电运行管理方面的现状而言,形势不容乐观。对于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归纳如以下几点。

首先,小水电站在发电运行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完善度不够,制约了小水电站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发电运行管理需要秉持专业化、综合化的管理理念,以及完善可行的管理模式,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大部分小水电站的建设缺乏合理化管理概念。部分小水电站管理者为寻求短期内的企业经济效益,而放松了发电运行环节中的资质审查等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小水电站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正规程序来执行发电运行管理的相关操作。这一现象对于小水电站的正常运作形成不小的风险隐患。缺乏制度保障的发电运行管理工作,偏离了此类工作理论上的目的,特别是安全生产规范的不严谨,极易为小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小水电站由于人员配备少、企业规模小,存在明显且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对于小水电站的发电运行管理而言无疑构成根本阻碍。与此同时,相比于大规模、传统的水电站而言,在企业员工工作环境、发电站所处环境位置等方面,小水电站均不具优势。相关电力从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到大规模、成熟的水电站工作。特别是新投入生产运营的小水电站,在人才引进方面更为困难。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降低了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影响了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的效率,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小水电站为维持企业生存,降低了其人才聘用时的客观标准要求,造成当前大部分小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在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专业性。此外,这一现象也与小水电站缺乏员工技能培训有关,小水电站管理者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运行管理理念,并未准确定位企业发展的核心根本要素。

再次,从硬件设施方面看,小水电站应对设备仪器问题的应急能力偏低,在机器设备选择方面的可操作空间十分有限。与大规模水电站配套设备环境相比,大多数的小水电站缺乏测量调度系统、水情检测系统或者水库监视设备,令小水电站在发电运行管理中的性能完善性方面存在一定先天缺陷。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现阶段我国小水电站在发电运行管理方面无论在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也成为小水电站管理者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及发展创新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内容。

2 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的可用模式介绍

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令小规模水电站在发电运行管理方面的弊端逐渐显露,小水电站管理者及相关人士也迫切寻求改善现状的可行对策。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自运行模式和委托管理模式。针对每种模式的应用优势及应用形势做如下分析:

第一种,小水电站员工自行负责的自运行模式发电运行管理。这种模式下的小水电站发电管理,从发电管理到用电维护,全部由小水电站员工完成。自运行模式在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方面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于管理工作的实时控制较为方便。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其在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时间相较于其余模式而言较久,目前在老水电站中的应用频率较高。自运行的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应用条件包括国家专派管理人员到水电站内参与发电运行管理。近几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改革,令此种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模式也增添了新的元素,比如,一部分水电站对自运行管理模式进行自动化改造,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第二种,这种模式引进专业化的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机构帮助小水电站承担发电运行管理工作,这种发电管理模式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其在应用效果方面却引来了各类型水电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应用此种发电运行管理模式的电力企业的着眼点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其余相对不重要的业务管理交给具有专业水平的托管机构。从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看,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将会有所扩大。一方面原因在于当前国内进行的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会推动企业将自身业务进行分化;另一方面,具备专业性的管理模式的应用迎合了时展的需要。

3 改善当前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现状问题的可行对策

从企业员工技能水平提升角度,小水电站需要增加内部员工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素养训练环节,在提升发电运行管理参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合理传授正确、科学、先进的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理念。由于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需要关注的环节较多、每个环节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为提升中小水电站市场竞争力、改善小规模水电站运营劣势,以技术管理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十分必要。借助完善培训体系的效应,提升小水电站工作人员对先进化技术设施的应用水平,以及基于现代化发电运行管理模式的认知水平。

从员工管理角度看,小水电站的发电运行管理不仅需要专业性人才,更需要合理、科学的人才管理模式的辅助支持。也就是说,小水电站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严密性、规范性,强化企业内部员工及生产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4 结语

基于本文分析不难看出,小水电站未来在发电运行管理有效性提升方面需要倾注更多精力与努力。首要原则便是从企业内部核心点予以改善、调整、革新。小水电站可以凭借内部员工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硬件设施设备体系的完善性提高、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成功经验的借鉴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改善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先天不足,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革新浪潮中,增加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水平。

水电行业现状篇(8)

一、发电厂设备检修的必要性

发电厂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就是全方位监督设备的状态,并综合分析设备的可靠运行因素、影响安全经济和运行状态,通过预测其前景,根据结果再确定检修时间和拟定检修内容。真正做到修必修好。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就是为了科学的保养设备,在确保设备可靠、经济、安全的条件下,使其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降低检修磨损和对人财物的郎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电厂检修规程》中提到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是运用诊断技术来进行预知维修。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指明了探索科学先进的检修制度的道路。而且国外某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指出商业经营的目标应是缩短维修时间和减少停电的次数。因此对发电厂的设备进行状态检修非常有必要。

二、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现状分析

我国发电厂采取定期对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定期计划检修方式,例如每两年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小检修或者是每4至6年利用50天以上的时间进行一次大检修,也有针对事故发生的突发性检修。目前发电厂的检修体制仍然保留在时候检修或预防性检修的层面上,并没有系统全面的检修体制和方案,而且也很难保证检修人员的技术具体的问题表现在检修设备周期与设备故障频率不成正比、缺乏维修技术高的人才、检修的盲目性大且成本高。

(一)检修设备周期与设备故障频率不成正比

在没有系统全面的设备检修方案情况下,发电厂的所有检修活动都是根据计划性检修制度实行,这就造成了检修情况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由于进行全面大检修时,无论电气设备是否有故障都会对其检修,这样做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导致临时性故障经常出现,从而发生频繁检修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缺乏维修技术高的人才

随着电气设备的更新,对检修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由于电力企业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对电气设备检修人才的培养,致使电气设备检修人才供不应求。由于专业检修人才的缺乏,使得党设备出现故障时就会出现维修不规范或不及时的问题,这对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从而间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阻碍。只有培养出对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工作原理有深刻认识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检修管理人才和检修技术人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检修团队的水平,保证检修质量。

(三)检修的盲目性大且成本高

在检修过程中电气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刚引进的设备和已经老化的设备没有全面合理的维修方案,因此,如果检修人员仅根据其经验盲目检修电气设备,就会造成检修不足或检修过剩的情况,浪费人力资源,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导致设备提前报废。而且由于不了解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仅采取一致大检修,缺乏相应的针对性,这就会造成投入成本巨大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检修效果。而且由于一只大检修要求大电厂储备大量电气设备零件,由于不是每个零件都会被用到,就会造成零件挤压的现象,给发电厂的资金运转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制约了发电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长期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优化

根据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对其方案进行优化: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计算机在检修工作中的应用。

(一)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

在制定检修策略的过程中,检修人员要根据发电厂设备的使用情况出发。首先列出检修的具体步骤,然后再进行检修,之后客观评估检修结果,找出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吸取教训以此来提供检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和水平。对于已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要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保证电气设备在后续工作中的可靠运行。只有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才能确实的提高检修成效,实现规范标准化的检修。

(二)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

针对定期计划检修中所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相结合的优化策略。状态检修是指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保存数据资料,将其运行状态的数据资料与电气设备进厂的初始状态进行对比,根据电气设备的功能指标来判断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时间和位置,最后进行针对性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可以降低在检修过程中对人财物的浪费,提高检修效率以及设备可靠性,使设备磨损或报废的可能性降低。

(三)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由于设备更新速度之快所带来的检修技术人才缺乏给检修带来的不便,我们提出的优化策略为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果没有过得硬的检修技术人才,不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内部构造,即使有再好的检修制度和检修方案也无济于事。因此,企业要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上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局面。

(四)加强计算机在检修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应用到检修工作中可节省人力资源,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全面监控,这样可以减少人力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也可以了解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从而可以指定针对性的维修方案。计算机的应用将会为发电厂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电气设备是发电厂供应电力的源头,其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检修方案,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检修制度,创新检修方法,节约检修成本,满足电力企业和时展的需求,推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水电行业现状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optimization maintenance, location, and carry out the state overhaul of necessity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introduces RCM repair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 state inspection and technical preparation. To carry out the state overhaul of RCM method, etc.

Keywords: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Stat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RCM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概述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水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讨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了问题,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实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实施设备优化检修与实现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1、 实施设备优化检修的目的,是使企业效益最大化,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我们要从企业各个方面下手,力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电力生产企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运行成本。通过设备优化检修,企业将在设备维护与检修项目上避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复浪费。

2、水电厂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中经常由于机械、水力和电气等方面的原因使其结构和某些部件产生振动,强烈的振动将影响水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并降低机组和一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多是由于水力、电磁、机械等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振动机理相当复杂,直观的判断和简单的测试,常常难以找到本质原因,有些故障与运行参数有关,出现的耦合性较大,故障特征不易捕捉,难以铲除事故隐患。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使用,可及时记录故障信息,分析产生振动的本质原因,为此,在现有机组已运行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实施设备的实时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建立预测维护理论系统和维护实施系统,实现水电厂机组运行设备的监测、维护和高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开展优化检修与状态检修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

1、组建技术精良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检修队伍,真正实现检修与运行维护管理的分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单位的检修队伍专门从事水电厂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同时面向市场寻求发展机遇。

2、要实现真正的状态检修,必须培训出技术精良的高素质的运行管理人员。运行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工况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出现的真实程度和分析判断的准确情况,将直接影响着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开展状态检修必须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的培训。

3、修改并完善现行的调度考核制度。

4、修改现行的安全考核制度,将可靠性指标考核与安全指标考核、经济指标考核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5、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必须配置可靠的运行状态监测设备。首先必须掌握和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状态只有通过先进的高可靠性的监测仪器和专门功能装置来实时不间断的监测、分析、报警,才能够真正反映出来。

6、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状态检修,必须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维护管理人员。

7、建立科学使用状态检修监测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在实践中调整分析模型使其真正应用于设备状态检修中。

8、严把设备检修质量、工期、进度、投资关,提高检修质量。

五、状态检修引入的新方法:

目前西方各国正在深入持久的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状态检修方法(RELIABILITY CENTRED MAINTENNNACE)简称RCM。传统的设备检修旨在使设备不出故障和延长寿命,以RCM为中心的设备检修目的是提高设备可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检修费用,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目标,负荷企业的长期利益。

RCM监测技术运用了以下6种手段:

水电行业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6-0104-02

1 水电厂状态检修产生的背景

随着水电厂规模的扩大,水电机组单机容量有了极大的提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旦水电厂设备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水电机组电力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水电机组的特点是结构部件大和检修工期长,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检修通常在冬季、春季进行,检修过后的机组通常要确保一个汛期的安全稳定运行。

所以,检修质量的高低是确保水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而传统的定期检修制度对水电厂机组检修来说,存在较多弊端,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下水电企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状态检修应运而生。本文对水电厂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进行探讨。

2 水电厂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重要意义

①水轮机强烈振动是水电机组运行的常见故障,这种故障发生毫无规律且不易捕捉,一旦出现这种故障,不仅会影响水电机组的安全,还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采用定期检修很难及时预测这种故障,采用状态检修能很好地避免此类故障。

②水轮机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轮机汽蚀而导致的,尤其是在混流式水电厂,若定期检修没有及时对汽蚀程度进行修补,将会导致轴承严重受损,不仅影响水电厂机组的安全,也降低了发电效率。而实施状态检修能及时发现水轮机的汽蚀状态,确保及时进行修补。

③随着市场经济要求的提升,人们对电能质量和稳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水电厂机组只有时刻保持良好状态,才能提供可靠的电能,而进行状态检修是确保水电机组保持良好状态的基本保障。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转速、大容量的水电机组逐步代替了过去的水电机组,机组转速的增加和结构的增大必然会给整个机组的疲劳、拉伤和老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通过状态监测才能及时得知整个机组的健康水平,才能保证水电机组发挥最大的效益。

3 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及工作步骤

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大多企业开展的状态检修都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状态检修应该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3.1 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

①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因此在进行状态检修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是首要原则。

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还处于探索阶段,要确保检测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必须不断总结和完善,既要制定长远目标,又要分阶段实施。

③合理配置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设备。要进行高效的状态检修,先进的检测和故障诊断设备是基础条件,必须根据水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2 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流程和步骤

水电厂开展状态检修的主要工作流程由下述五个环节形成闭环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工作步骤如下:首先收集、整理设备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的运行、常规检测、历史、故障信息及状态监测等各方面数据,数据量大,必须通过相关软件对其进行高效管理。

其次分析诊断,提出检修建议报告。相关专业人士根据状态检修数据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检修决策建议。

最后建立计算机检修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不仅能进行各种设备管理、检修过程管理、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等,更是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的手段。

4 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探究

4.1 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系统

对水电厂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时,状态监测是最为关键的,是基于大量故障不会瞬间发生的基础上进行的,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故障迹象,并且一直在持续,此时可以认为系统监测到潜在故障P,该故障属于可辨认的状态,显示故障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如果性能继续变坏,就达到故障点F,这种状态的变化如图2所示,某滚珠轴承从正常磨损P1到卡死F之间的各种潜在状态Pi如图3所示。

水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可以监测,并不代表根据系统的状态就能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类别,大部分情况下的判断都要基于启发性知识,所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状态检修中得到很好的使用,目前,水电厂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系统主要结构如图4所示,该系统属于综合了状态检修和监控两种方案。专用状态检修是弥补监控不足而设置的,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输入到数据到系统和历史数据相比较,进而做出相应判断等。

4.2 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分析和处理

4.2.1 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

水电厂电气设备的关键设备是机组设备,这些设备也是水电厂状态监测的重点,信号取样和处理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

①振动监测,主要检测幅值、频率和相位。

②气隙监测,主要检测水轮发电机定、转子之间的空气间隙。

③水轮机气蚀监测,主要检测声强和汽蚀强度。

④流量监测,主要检测技术供水等辅机运行状态。

⑤温度监测主要检测瓦温等。

4.2.2 建立预测和诊断模型

在获取所得数据后,要建立相应模型,并将其作为比较的依据,判断预测是否准确。预测和诊断模型的建立是状态检修的重要环节,模型必须能够准确描述设备的动态特性,并区分潜在故障的状态。

4.2.3 智能诊断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对水电厂电气设备状态分析通常依靠于过往实践经验和专家的启发性知识,技术核心在于选用何种知识将智能诊断规则建成知识库。现阶段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逻辑、语义网络、框架、脚本、神经网络等。状态数据经过诊断模型计算后在输送到知识库中,将两者进行匹配,根据所得出的结论,给出设备处理建议。

4.2.4 状态分析软件

为了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常通过相关软件辅助进行数据分析,现阶段常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为数据提供分析工具。分析软件在应用过程中还能提供历史数据存储和比较功能,以便为分析设备状态提供相应参考。

5 结 语

状态检修经过这些年的研究,虽然在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水电厂电力设备及故障的复杂性,相关研究人员还必须对状态检修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金松茂,江荣汉.证据结合在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55-60.

[2] 崔奇明.基于ESTA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估专家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10(5):124-128.

[3] 林礼清,陈伟.水口水电厂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1,29(2):19-23.

水电行业现状篇(11)

1 引言

罗定市,广东省辖的县级市, 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罗定地表水绝大部分汇集于罗定江及其支流,罗定江全长201公里,流域总面积4493平方公里。其中罗定境内流域面积2220.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5%。

目前,罗定发展的短板在工业。2013年,罗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双东环保工业园实施扩园提质工程。规划以工业园现有建成区为核心,拓展形成双东片区,规划区总面积22.21平方公里;沿罗岑高速一带向西延伸至附城街道,形成附城片区,规划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园区集聚发展电镀五金、精细化工、高档生活用纸、物流等核心产业,构建粤西北地区对接珠三角产业发展的枢纽园区。

园区主导产业涉及电镀、五金制品、热电联产等污染型行业,环境容量是本园区规模发展的限制因素,应通过罗定江及其支流的纳污能力来推算排污量,防止罗定江环境过载。

2 纳污能力计算

水域纳污能力是指在一定设计水量条件下,满足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污染物最大允许负荷量。其大小与水功能区范围的大小、水环境要素的特性和水体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等有关,可应用数学模型对其数值进行计算。

2.1 采用河流零维模型

纳污能力数学模型是依据河道、水库的水力、水文特性而确定的。根据河道(水库)水力特性不同,一般流量较小的中小型河道采用零维模型或一维模型,流量较大的大型河道采用二维模型。罗定河流属于流量较小的中小型河道,因而采用《GB/T 25173-2010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的河流零维模型计算罗定河流的纳污能力。

水质目标浓度值 :采用《广东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罗定江水质目标Ⅲ类,及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相关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水质现状浓度值 :采用《罗定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年简本)》中2011年罗定江水质状况统计的各基本项目的值。

初始断面入流流量 :采用罗定江枯水期(10月~3月)的平均流量16.8 m3/s (含部分支流)

废污水排放流量 :根据经验,该数据与河流的流量相比有两个数量级的差距,因而本次计算忽略不计。

水质指标的选取:园区主导产业是五金机械、电镀、火电、精细化工、高档生活用纸、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同时辅助发展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中,对水体污染较严重的主要是电镀、化工、纸制品和印染,因而选取此四类产业对水体的特征污染物作为水质指标。

2.2 由模型计算各行业的发展规模

由目标水质、现状水质和枯水期平均流量,可计算出河流的纳污量。再扣除现状工业的排污量,可计算纳污量的余量。再根据各行业单位面积的排污量,进一步推算出各行业的最大用地面积。

已知纸制品和印染行业的排污特点,两行业的排污都涉及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指标,因而假设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指标的纳污量余量全部用于发展这两个行业,建立二元一次不等式方程,计算这两行业的用地规模。得出纸制品用地规模不宜超过85公顷,印染行业的用地规模不宜超过152公顷。

一般工业行业及物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远低于电镀、精细化工、印染、纸制品业,只需考虑生活污水的排放。双东片区及附城片区按2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排污量在环境容量之内。

因此,在现状电镀业和化工基地规模不扩张的情况下,合理控制纸制品行业规模,或者避免发展纸制品的高污染环节,适度发展印染行业,园区可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

2.3 结合其他方法确定用地规模

最后,综合上层次总规确定的用地规模、基于用地适宜性的用地规模、基于供水的用地规模等方法,确定双东片区规划602.59公顷的工业用地,附城片区规划工业用地231.35公顷。

3 讨论

当工业园区存在污染型产业时,需要考虑当地水环境对污染型产业的承载能力。即综合河流的目标水质、现状水质和枯水期平均流量,计算出河流的纳污量。再扣除现状工业的排污量,可计算纳污量的余量;最后根据各行业单位面积的排污量,进一步推算出各行业的理论最大发展规模,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杰军,王琳,王成见,等.中国北方河流环境容量核算方法研究[J]. 水利学报,2009,40(2) : 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