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发展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54

建筑发展前景

建筑发展前景篇(1)

所谓的绿色环保建材,就是低毒或者无毒型材料,并且具备防火、阻燃的安全巴掌。能够调节人体机能,对于环境能够适应,可自动调温、隔热消磁等功能。与传统建材相比,新型建材具备很多出色的特点,比如,新型建材的原材料大多数是天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耐用性和耐久性两个特点,兼具现代艺术审美特点与力学特点;新型建材制作工艺十分先进,采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能够实现低耗能、无污染的制作建材;新型建材的产品设计具备现代艺术审美,所以符合现代人对于建材美观性的要求。而且新型建材的设计功能多样、利于身体健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艺术设计多以温馨、健康、简单实用等特点。对于建筑材料应该加大研发力度,保证绿色环保型材料满足人们需求。对于工业废料也可以使其变废为宝。不仅能够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还能够节省原材料,保证对于环境的破坏降至最小,还可以节省成本,降低制作工艺的浪费。

1.2先进性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在世界建筑材料中异军突起、后发制人,对于许多的建材的生产制作均保持世界第一的骄人成绩。比如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但是我国总体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产品良品率低、产品档次低、科技运用程度不够等问题。

2新型材料的发展前景

2.1绿色建材的发展前景

绿色环保型建材应该大力推进节能型方向发展,比如推行节能型房屋、墙体、节能型门窗等建筑;还要保证建材的绿色安全。必须要做到建筑材料不含有放射性污染物、不含甲醛、芳香烃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对人身体健康有威胁的建材一定要加强监管,决不允许流入市场,从而提高人们对于绿色环保建材的信心。绿色建材还要保证材料的健康安全。能够促进新型装饰材料配合高新科技的发展,提高建材的科技含量,对于建材应该具备抑菌杀毒、调节空气等产品。

2.2新型建材发展到必要性

之所以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主要是我国对于可持续战略发展的要求。我国是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能源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能源资源的严峻。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平衡发展等挑战十分巨大。发展节能环保型新型建材不仅能够满足对于材料需求降低的要求,还能保证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保证建材工业不断发展。新型资源的大力推广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要求,对于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也能起到推进作用。新型建材对于科技的融合更加突出,从而使得新型减灾在含金量方面有着大幅度增强。对于新型材料的推广必然能够保证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节能环保的收益要比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意义更加重要,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新型建材发展期望

对于新型建材的发展主要通过不断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快理论转为实践的进程。对于建筑材料要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自主研发适应我国市场需求的新型建筑材料。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要加大支持力度,尽量保证建筑材料的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加快建筑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建筑发展前景篇(2)

从狭义上理解,绿色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包括人们常常提到的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随着这些新型能源逐渐被开发并进入应用领域,生态农业、太阳光伏技术、风电设备制造、生物质能等项目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在建筑节能方面,成为此次大会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低碳建筑已成大势所趋

据统计,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因此,房地产业已然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节能必然成为衡量未来建筑品质的必要指标。

房子作为最大的消费品,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这些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关键词,目前是国内科技住宅先驱的核心价值。而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和城市,较早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并掀起一股绿色旋风,绿色科技住宅也被国际广泛认定为未来住宅的发展所趋。

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低能耗与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建筑层面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在这些方面,国外已有很多经典的成功案例。

福建省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蔡立红告诉记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在崛起一座哈马碧滨水新城,它完全以低碳环保理念,将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充分应用于城市建设。使用家庭废物,作为集中供热的生产燃料;太阳能电池装在许多建筑物外墙和房顶中,把太阳的光照能源转化成能源,足够解决空间用电和生活热水问题,这样使得当地居民可以自行解决所需能源的50%。

不仅如此,现今我们国内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项目,并开始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就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另外,作为房地产业龙头的万科早在2005年就建造了零能耗的智能住宅,成为了中国唯一实现零碳排放的生态住宅。

市场需求量巨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重视的新兴产业,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于晓东在会议现场表示,建筑行业在各行业中能耗占比较高,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45%左右。若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能降低50%,则对全社会终端能耗降低的贡献将达14%左右。

“在许多发达国家,低碳建筑能够比普通建筑节省能耗最多高达80%以上。以德国被动式节能房为例,所谓被动式节能,就是不主动使用各种空调、暖气等机械设备,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使房屋完全达到舒适居住的需求,并从设计到建成总共节省90%的能耗。上海世博会的卢森堡馆就应用了被动式节能房的理念。”与会嘉宾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项目负责人科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与上海方面合作的上海绿色水上公园也是秉承“被动式”理念,用非常简单的元素,投资很低的成本,不仅节能减排,还能创造能源,更重要的是带动整条绿色产业链的发展。中国潜在市场十分广阔,希望未来能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投资方。

于晓东分析,除美国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耗也呈正比趋势,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是市场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节能产业价值达3000―5000亿元,而到2020年,中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倘若企业通过运营管理建筑物能耗系统,从节能量中提取收益,那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为3~4年。

低碳建筑福建先行

福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已具备大力发展节能产业的基础。出席会议的约旦代表表示,福建的绿色能源产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非常欢迎更多地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事实上,许多福建房地产企业已迈出可喜的一步并走在全国前列。

福建建筑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成员高耀祥表示,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建的房屋建筑面积达16亿~18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如果福建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均按节能建筑标准建造,建筑节能市场每年将有25亿元商机。

建筑发展前景篇(3)

在分析建筑节能在成都建筑发展中的前景时,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虽然目前节能推广在专属节能部门做得挺多。但是目前开发商打着“节能建筑”的招牌已经成为众多开发商推广工程项目的主要营销手段。然而实际上许多项目并非节能了。而是仅仅在炒作卖点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大量浮躁之风,完全不注重实效现象导致节能推进工作困难重重。这已成为成都节能建筑发展的主要阻碍。

成都市是我们国家执行监督节能工作较早的城市,而且也是我们在国家推进节能建筑当中被评为先进的城市,曾经两次被建设部评为实施建筑节能单位。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建筑节能将是近5年里房产开发的热点和新卖点。比如:已经实现建筑节能65%的示范项目—龙锦慧苑,正是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地产市场上取得了别人难以追赶的优势。所以总的来说层次在提高,特别是部分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他们开发的项目当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在节能标准当中的设计和施工,而且还将节能建筑标准提高,还结合本地区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应用,比如热水回收,采暖以及通风换气节能环保的一些新的技术。总的来讲向环保型发展,整个成都来说是提高的,满足了建设部给我们规定的建筑节能型标准。当然一些买了以节能建筑作为卖点的楼盘,但是对节能住宅是一个很模糊的认识,对里面的节能技术更不清楚。

那么哪些是重点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呢?具有节能保温,隔热性能的墙材;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节能空调技术与产品;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自然能源,清洁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集中供冷,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采暖,空调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和装置;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当前由于成都缺少技术细节以及真正意义可操作的标准,使开发商执行不得力,节能建筑大多只做到表面文章上,这是制约成都节能节能建筑的最大瓶颈。当前成都建筑节能涉及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光靠建设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技术标准不健全,技术发展滞后也造成推广工作进展缓慢,相关部门既没有太多强制的力量制约开发商,也无法给开发商补贴、减税等方面的承诺,在推广过程中很难有执行的力度。因此在成都节能建筑参差不齐.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能耗十分严重。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40%,居各行业能源消耗之首,发展真正的节能建筑迫在眉睫。2008年10月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把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利好。业界有关资深人士认为,我国先后出台了众多有关节能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成都还缺乏一系列有关节能建筑的能效标识和节能建筑规划施工监管制度、执行与评估标准及相关细则。建立建筑节能评估与能效标识是推动建筑节能的有效保证,只有将与节能建筑有关的各类社会主体纳入节能项目的建设之中,形成完善而广泛、真正可操作的技术执行标准与监管体系;同时,切实提高建设单位的准入门槛,在节能建筑的环节上对建设单位的资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政府的资金、金融及税收优惠的扶持下降低节能建筑的入市门槛,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打造节能产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成都节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推进成都市的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十二五节能规划”在规划中,分析了成都市“十一五”能源利用现状以及成都市“十二五”节能面临的形式及节能潜力,成都市“十二五”节能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成都市“十二五”节能目标和主要任务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成都对于节能建筑的重视。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建筑纳入政府文件,要求建筑业要推广建筑节能,建筑业的发展对节能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建筑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的市场需求和导向。节能建筑材料发展项目目标:为环保节能建筑的新型建筑材料提供支撑,适当提高建筑材料耐久性推动节能建筑材料和制品业发展。主要内容:结合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旧城改造﹑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等专项工作,以节能门窗节能墙体节能屋面系统为重点,生产并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中空,真空玻璃制品等建筑节能玻璃,外墙用防火保温材料﹑阻燃隔热防水材料﹑轻质节能墙体材料﹑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以及新型抗震节能房屋。节能建筑是当前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之一。

节能建筑能在近几年成为楼盘营销的卖点,除了与国家的大力调控,还因为节能住宅好处多多。节能住宅价格比普通住宅贵不了多少,一般而言,节能建筑采用采用外墙保温技术﹑节能们门窗。算下来仅仅比普通住宅每平米高出100元左右,。节能的结果,从大的方面是节约能源,减少了石油﹑天然气和煤气燃烧,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氮﹑硫化合物的污染。从小的方面是减少了采暖和空调的开支。比如整栋中采用中空玻璃幕墙的大厦,就可以节约20%左右的空调费用。

结语:建筑节能是关系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球建筑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理念应深入研究,并使其渗入到建筑的方方面面。关于建筑节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水平,增强项目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建筑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并使人们对成都建筑节能的前景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民用建筑管理条例[Z].2008— 08—01

[2]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cn/.2011-03-16

建筑发展前景篇(4)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 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 结合考虑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历史文化、 生活方式、 建筑法则和适宜的技术等多种因素。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 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 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 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减少污染。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 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 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 减少废物、 提高空气及灯光质素、 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 恢复自然环境、 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所谓的绿色建筑是不仅要提供舒适而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和谐的建筑外表环境。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 即发展绿色建筑, 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

1.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2.发展绿色建筑比较效益高。据测算,达到同样的节能效率,建筑比工业投入少。此外,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得多,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3.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欧盟学者针对80项减少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就投入和节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术是几乎所有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节能量而言,改进寒冷气候区的隔热和分区供暖系统,实行分户供热计量,在温暖气候区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注重遮阳、自然通风、隔热措施,以及改进发展中国家炊事炉灶等,均是有效的节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设备、太阳能热水装置、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广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推行绿色建筑。我国从南到北,有一大批与地域气候相适应的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陕西的窑洞,都具有巧妙利用通风、浅层地热能实现冬暖夏凉的特征。南方的一些园林建筑,更是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中国园林在形态上是自然的缩影、建筑物的延伸,园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是共生的:西面的墙上爬满了藤蔓,遮挡了烈日;正厅外开辟了花园、草坪,南侧种了落叶型的树木,冬天落叶后阳光可照射进来,夏天树叶长出来又能遮阳。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既赏心悦目,又调节气候。所以,我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

建筑企业随着企业的使命向绿色建筑转变, 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此时, 新的理念和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价值观决定建筑企业对自身和社会、自然的评价标准。开放并富有进取心的企业文化, 会激励企业和员工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学习和创新使企业拥有越来越多新的技术, 同时也使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案例在企业内部被消化和吸收。而绿色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源头, 源头绿色才能保证水流的绿色。 根据我国的国情, 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 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 二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三是从用户或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 四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 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2.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 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 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 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减少物质化生产、可循环再生资源利用、 能源消耗最小化、 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因此,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 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一是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 减少施工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二是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 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三是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 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 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 四是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 力求建筑施工尽量少消耗自然资源, 以免破坏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和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3.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总体上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化水平低, 施工企业大都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 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 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为此, 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 适时更新陈旧设备, 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开展建筑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 针对未来建筑的特点, 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 研究开发新机具、 新工艺、 新材料。 注意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 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力争在太阳能、 电能、 太阳光照以及高层住宅和建筑的发电系统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掌握和使用好再生原材料施工工艺的部件技术, 尽快地实现传统的工艺向快餐施工工艺、 清洁施工工艺、 超大型装备工艺过渡。加大对各单项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的力度, 在绿色建筑智能气侯调节与再生能源利用的改善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等单向生态技术的成果基础上, 形成地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沼气以及风能建筑一体化, 使建筑区域内的绿色能源得到 综合使用。

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必然 。积极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应对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必然要求 。克服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顺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不仅要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还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致力于创造真正舒适、 健康的理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更需要推动立法和政策的变革,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开发与推的有效激励措施,将经济和技术上的优惠措施或经济扶持落实到位,调动投资者 、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而较大地拓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临风. 科技增色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7).

建筑发展前景篇(5)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93-01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5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房间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需求量不断攀升,这就导致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城乡建筑面积将会从420亿增加到690亿平方米,可见我国建筑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国内人均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建筑耗能非常大,这就使得建筑节能在我国发展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节能效果明显,有效的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有利于社会发展。建筑节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且提倡建筑节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使用,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储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且能源消耗的速度非常快,而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用,用之不竭的,在能源使用中应该考虑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现状,合理使用能源,保证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门装、屋顶、地面以及采暖、空调、照明等建筑的基本组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粘土砖、石灰砂浆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建筑工程施工中,新型的建筑材料、设备、结构设计构造、节能设备、保温管材等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响应国家建筑节能的政策,各个城市都新建了许多节能建筑,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活跃了建筑节能市场,从而涌现出大量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企业,促进了国家对建筑节能方面的资金投入,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经验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并不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负担,而是一种新的动力,这就需要建设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掌握主动,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节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人类21世纪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建筑能耗主要是煤炭,煤炭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悬浮颗粒剂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且悬浮颗粒容易产生雾霾天气,造成环境酸化。从这些建筑能耗中可以看出,过渡的能源消耗会导致地球气候的恶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面临严重的危机。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类采暖、空调建筑日益增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实行建筑节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的意义。

2建筑节能理念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应当是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现有建筑节能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设计节能。①根据场地的方位进行建筑朝向设计,充分利用太阳光实现节能设计;②弃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选择新型的节能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减少实心粘土砖可以有效节约耕地;③选用具有节能效果的门窗和节能材料,优化门窗的设计,如采用遮阳技术、镀膜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玻璃安装技术等,这些材料的使用对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④用有利于节能的平面布局和体型。在同体积的情况下,建筑物护结构的面积越大,采暖、制冷的负荷就越大。因此,为了节能应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⑤重视日照调节和自然通风。理想的日照调节是夏季在确保采光且通风的条件下,防止太阳辐射热。冬季则尽量使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2)节能材料的利用。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节能产品,如双层隔热玻璃、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材料都应用了节能设计,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如在玻璃窗的设计上,采用双层玻璃,一方面可以防尘,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噪音,并且双层玻璃有隔热功能,起到了防暑避寒的效果;太阳能在建筑中的使用比较广泛,如太阳能电池、自动转向遮阳伞、自动遮帘等产品,这些太阳能产品能够保证室内采集到足够的光线,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过高,从而使传统建筑发展到了智能建筑;在室内照明中,广泛采用荧光灯、卤素灯、白炽灯,一方面可以提高室内照明效果,还能有效节约电能,在建筑屋顶安装可以调节的采光系统,可以将阳光通过反射照射到室内。如果在设计墙体、屋顶时,通盘考虑门窗、遮阳、热量采集、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发电、热水等的功能和需求,也可为楼房提供或节省能源。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水、涂料、隔声、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相应的高性能。

3前景展望

建筑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世界建筑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节能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建筑节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产品市场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建筑节能发展大趋势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能源发展需要,需要建筑设计师突破旧的节能理念,运用新的全过程管理方法,大胆尝试新的节能产品和设备,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节能目标。之所以许多节能建筑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及使用过程节能理念的缺失,各个阶段的节能措施协调不足,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的配合不足等。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集成化设计与管理。

集成化设计与管理理念主张建筑节能设计全过程控制,节能设计管理优化包括集成化的设计和集成化的管理两个部分。集成化设计与管理要求整个建筑施工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共同参与,以便将各个专业的意见反映在项目的早期设计上,方便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建筑节能不能满足预期目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与机电设备的协调不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各个专业人员的协调与合作,落实集成化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避免节能设计不合理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脱节。

新理念的提出,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发扬现有建筑节能理念的优点,加大新型节能设计与材料的研发力度,严把施工质量,完善监管机制,建筑节能事业必能向着好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发展前景篇(6)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自然当中存在的客观条件,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充分的利用一切生态环保材料进行建筑建设,用最少的投入给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的发展带来最大的利益,营造出一个安全、宁静、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1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和谐原则,包括的内容有经济建设的和谐、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环境发展的和谐等等。在建筑的活动当中,不论是选择何种地质条件、还是选择怎样的建筑材料,或是进行怎样的规划设计,包括在实际的施工建设工程当中,都需要严格的注意以及遵循和谐这一项最基本的原则。

1.2节约原则

在完成资源建设的目标之下,对于资源的使用和消耗都不能够浪费,做到节约资源,充分的利用一切资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建设效益。

1.3高效原则

任何的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都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建筑也不例外。建筑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建设一个健康、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建筑的系统使用的是集成技术来将建筑的功能效能进行提高,将管理调控体系进行一个优化配置的作用,营造成一个生态高效的建筑体系。

1.4舒适原则

人们对于建筑的最主要和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要舒适,,只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才能够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效率。建设一个好的建筑不能够不遵循环境原则,在上文当中也提高一切的活动都必须以环境组委最基本的建筑条件,因此,在为了达到建筑的舒适度的要求,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配合,将环保和舒适进行一个良好的结合,找到二者之间最佳的相处模式。

1.5经济原则

要想建设一个生态效益高的建筑,就必须要利用高科技纪念性技术操作,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建设,但是大投资并不是等同于浪费。用合适的技术和合适的建设材料加上合适的地域条件,再加上施工和设计人员丰富的建筑经验,就能够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建筑物,不但能够满足经济效益,还能够满足生态效益。

2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

生态建筑的特点就是在生态住宅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将生态理念运行添加进去。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将建筑住宅当作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自行的循环,结合了现代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等等,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绿色、健康和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实践手段。生态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具有双重性质的,既要有环境的保护,还要有满足人类一切的生活需要。生态建筑的理念不能够只是表面的空头文件,需要将每一项工作都深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包括了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的方案设计等每一个建设工作的实践当中去。技术要求需要表现在住宅的物理环境和能源系统的设计等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还要和绿色与生态结合起来,建筑的材料的选择和绿化设计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一个高度的重视。

3 生态建筑设计的先进技术

3.1太阳能的使用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从人们发现可以使用太阳能的时候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成本在其中,将太阳能广泛的运用在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太阳能蕴藏丰富、成本低廉、利用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而且符合了生态建设的需求,因此其的利用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之中。(1)透过窗户的集热板,来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运用集热板、蓄热装置、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等装置进行相互的组合,来达到将太阳的光能转化成为热能,供人们使用。(2)透过空气的集热板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用空气的集热板所产生出的热量来将其供给空气的供热系统,将过去的传统供热方式进行更换,就能够把在过去的暖气当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降低到最少,从而减少其对空气和环境的损害。

3.2新材料的利用。科技的不断进步,能够用来进行建筑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在实际的 建筑活动之中,需要从建筑材料的特性出发,从环保的角度进行考虑,运用合理的技术生产选择最佳的材料来进行建筑的工作。(1)利用水循环。水是大自然的产物,可再生、无污染,属于清洁型的能源。在现在对水的利用上主要是雨水的循环进行制冷的技术。(2)地热能源的利用。地热的储备是非常多的,而且和太阳能一样是环保型的能源,在最近几年的建筑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东三省等地区一批新的建筑物就是使用的地热供暖,将原先的暖气供暖淘汰掉了。(3)太阳能光电材料。在生态建设的工作中,对于能源的选择,首选的就是太阳能。因为太阳能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储量非常的丰富,成本很低,而且完全无污染还可再生。

4 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4.1节约原材料

在建筑的应用工作当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最主要的部分,节约建筑材料实际上就是在对建筑进行节约。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依靠科学技术,已经慢慢的将建筑物的梁柱利用数量减少了,这样不但可以营造出一个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将建筑的美感表现出来,还可以节约材料,减少成本的支出。

4.2 节约能源

在全球范围之内,能源是面临着一个紧缺的局面的,这就使得人们在建筑方面的理念也在朝着节约型发展,不断的开辟出新的能源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对能源的需求。 [3]建筑的节能主要是表现在节能建材的使用之上。建筑物能够自然的通风透气来减少空调和风扇的使用频率,这样就能够减低这些电器排放出有害的物质破坏自然环境,也在同时减低了对于能源的消耗,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住户的经济负担。

5 结束语

人类经济建设的脚步发展的越来越快,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压力之下,人类的居住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人类生产建设的过程中排放的垃圾和污染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国策,为的就是能够建设循环利用的经济生产模式。各个行业都在推行这一项基本政策,也包括了现在发展态势良好的建筑行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生态氛围。要想实现生态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需要在遵循相关而对原则之下进行技术的创新和改良。建筑行业耗费的能源和资源太多,是急需进行生态改造建设的行业之,在建筑而对工作上要节约消耗的能源,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建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彦明;谢丽娜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民营科技[J] .2012,(04):(12--15)

[2] 徐晓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东南大学[J] .2009,(16):(24--26)

[3] 陈涛;张永斌;陈玮 .试论生态建设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科学[J] .2010,(08):(29--31)

建筑发展前景篇(7)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利用预制装配技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结构构件的预制加工生产,再运输到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根据相关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施工。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打破了传统施工效率低的现象,是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工艺,通过利用装配预制技术对构件和材料进行整合,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应用。

图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施工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困局

(一)平面不规则与构件数量的限制性矛盾

建筑平面是甲方根据地形结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等要求进行确定。如果根据不同的平面形状进行模具制定,会增加实际的模具费用投入,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发展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因此,要注重装配式建筑和非装配式建筑特点的融合,将平面形状中不规则的两端部分,按照非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浇筑加工,或者采用钢结构形式进行施工,而中间位置的平面规则则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加工。在拆分预制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

(二)接缝节点位置的安全性和防水性处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经过拆分组装之后,接缝位置和节点位置都是结构受力和建筑防水的实际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而针对接缝节点位置的处理,通常是将构件预留的钢筋材料利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再用高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振捣处理。从大量的工程施工实例进行分析,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对抗震性和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但仍旧充分的考虑到构件拆分和组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离散性现象,对构件预留连接钢筋材料适当增加。

(三)预防构建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开裂问题

针对构件拆分进行设计时,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构件的实际运输情况和吊装施工情况,并做好运输受力和吊装受力的模拟,避免构件出现损坏情况。如果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模拟设计阶段相近,则构件是不会出现损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输吊装过程中,是很难保证其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做好拆分构件预留钢筋的配置工作。

不同项目同类构件识别性低

国内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相关配套材料研究不够,设计阶段很难充分考虑与现场装配施工相配合,造成后期二次设计,整体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预制构部件全权由工厂生产加工,而现有预制件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健全,各类构件仅能具体项目具体对待,各项目需要重新开模等,造成施工浪费。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平面设计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平面设计是优化套型模块的种类和尺寸,且住宅内部装饰品和预制构件是需要进行通用化和标准化以及系列化的设计,加强和完善建筑产业化相配套的技术形式,从而能够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且,在建筑布局方式的选择层面,需要优先选择大空间布局形式,并对管井和承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化安排,增加住宅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明确功能空间的布局分区。

(二)建筑立面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工作,需要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对预制外墙板结构进行不同的装饰,通过不同肌理和色彩的变化,来灵活的组建外墙构建,从而实现工业化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构建包括了混凝土材料的外墙板、空调板、门窗、阳台等等,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构件的装饰,实现建筑立面结构的多样化设计。

(三)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由于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位置的防水处理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装饰效果和耐用效果。因此,在构造节点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从而满足建筑结构的防水设计要求,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和体验使用效果。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浇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预制装配式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如应用了较多的轻质墙板材料,这不仅节省了实际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投入,还增加了建筑空间结构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或者这种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速度,对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促使建筑企业获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不需要使用较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增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和环保性能,满足建筑异性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开发与预制构件管理类相关的技术平台,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之间信息汇总分类,预制构件设计与加工更加灵活方便,让预制构件真正的像“商品”一样实现自由流通,更好的发挥节能节材的作用。此外,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商品房交付标准仍处于毛坯阶段,用户入住后仍需要自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增加材料与经济的投入。未来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建筑全装修,可以根据业主推出不同的风格选择,房地产开发者可以根据业主需求,将内装设计纳入装配设计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垃圾与浪费,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掌握和学习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082-083.

建筑发展前景篇(8)

一 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用性的原则

电器节能技术要满足建筑物照明的亮度和色温,使人们待在建筑物里面能够感到舒适,有时候还要满足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建筑电气的技术一定要充分满足建筑物创造时所提出来的环境要求,保证建筑物里面人工环境的完整性,为建筑里面的能源设备供应能源,保证建筑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动力。根据建筑内用电设备对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等要求,来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二)节能性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气的节能性,在使用建筑电器节能技术时,要先找出建筑电气中存在的不必要损耗,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一些无关的投资消耗,增强建筑设备的节能性。举个例子来说,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等等。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二 建筑电气节能的方法

(一)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方式主要涵盖了独立的运行方式、其他发电形式同风力发电进行结合的方式,以及在风力强的地方安装数个风力发电机的方式。我们国家在应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时候,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并且在农村每一户人家单独使用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由于电网不能实现为偏远地区供电,所以近六十万居民止在使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现在,我们国家制造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小功率向大功率的方向发展,为家用彩电、冰箱、电视机等供给能源。风力发电的形式不再是独门独户,采用联网供电或者是整个村庄集体供电的形式。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大,现在主要应用在农村,应该改进技术,让更多的家庭以及社会的公共设施能够利用这项技术。

(二)太阳光伏发电技术

通过在屋顶安装太阳光伏电池,当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时候,利用光伏电池能够满足家庭的全部用电需求,还可以将家庭没有用完的电量存储在电网里面,当家庭用电不足的时候再使用。这项电器节能技术可以实现“零能”的住宅理念。可是,太阳光伏电池比较贵,所以我们国家没有大范围地推广这项电器节能技术。当通过技术革新,使太阳光伏电池得价格下降之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项技术的节能优势将会对传统的电器节能技术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太阳是非常好的能源,并且这项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开发太阳能来照明,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资源,还能够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生态环境。太阳能照明技术是用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然后给照明提供负荷的。

三 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的使用

在对建筑电器节能的设计过程中,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核能发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在西方国家,他们还利用可控热核发电、叶绿素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海洋发电等先进的发电技术。英国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通过试验证实,可控热核发电在短暂时间内发电功率可达20000M W,反应堆能在小时内自维持10000MW的出力。很多国家已经引进了以色列设计研发的地热、废热发电技术,他们除了利用地热能来提供能源,还充分利用了工厂里面一些废弃的载热体,如废气、热油等等。

(二)采用柔流输电FACTS技术

可以利用大功率的电力电子器件,同其他的电力设备一起组成FACTS装置,这样能够对电力系统参数进行调节,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减少输电损耗。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采用这项节能技术来进行节能。在我们国家,500KV的输电线通常只有300-400MW,最高只有70MW,这个输送功率比北美国家的输送功率要低。要想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就要充分利用FACTS技术。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成功建成了220KV超高压可控串补示范工程,目前主要致力于输比同步补偿器、飞轮储能等FACTS示范工程。交流1000kV和直流800kV的特高压网架也正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四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在我们国家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还比不上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处在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评估体系,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也没有对电气节能的具体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家需要对建筑电气节能和建筑节能测评体系采取一些强制性的规定,简化建筑电气节能的操作,让相关操作有规可循、有法所依。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进行了一些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对很多地方的气候特点进行了评估,尤其是对建筑电气的相关运行数据进行了统计。再对这些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和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改造。国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来促进可言人员研发出新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我们国家出台的科学测评体系,指出了一些建筑电气节能的强制性措施,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节省能源。我们国家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将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挥在那,最终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大好局面。

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是目前社会上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国家在建筑电气节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了更好的节省建筑能耗,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良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其它可以利用得方式来节能。建筑电气节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国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性政策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讲述了几种电气节能的方法,然后阐述了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建筑发展前景篇(9)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这导致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资源的匮乏、能源的枯竭以及境的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据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性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建筑行业在施工、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占到一半以上,其中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就占了总消耗量的35%,为了相应国家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它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促进环境、能源与建筑的和谐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是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建筑,还可以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绿色建筑是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即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汽、节电、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自然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生活及活动的场所,从而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

二、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1、国外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的隐患,所以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到23%至40%之间。2007年美国国务院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以此响应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巴厘岛路线图”方针,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利地说明了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机遇。

2、国内环境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引入绿色建筑概念比较晚,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比较迟。源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即工业经济,这是因为中国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无形中带来了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绊脚石。

我国是工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中国现有的建筑总面积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2020年还将增加3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以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可想而知。而发展经济、提高13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所以,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紧急的任务。

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旧有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数量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我国历史悠久,存在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吻合的传统建筑文化。所以,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

巨大的节能潜力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样我国建筑业的耗能比较大,如果对目前存在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效果必然非常明显,这就说明绿色建筑的推广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潜力。以供热管理市场为例,2008底,我国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约等于70亿平方米,平均消耗能源折合成标准煤每年大约需要20公斤/平方米,如果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亿万多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都有利的说明中国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从相对效益来说,绿色建筑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

要想达到相同的节能效果,建筑比工业的投入要少得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所以,我国推行了绿色建筑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对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

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了国家科技支持的计划项目,如“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民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另外利用自然通风原理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还可以利用非可再生资源,例如高压冲厕、慢速洗浴喷头、外表雨水的收集使用等。这些都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

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往西,有大部分与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建筑群。比如陕西的窑洞,就是运用自然通风原理以及浅层地热的原理实现了居住场所冬暖夏冷的特征。再如苏州的园林设计,更是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从根本上调节了气候。所以,我国历史久远的传统建筑文化为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首次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源于中国的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轻、拉动国民生产总值最有效,所以,首当其冲的迎来了一场节能减排的改革,如今,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来阐释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

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的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主要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因为外部效果主要指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应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以,评价绿色建筑的效果主要指的是外部效果的指标。

所谓的国民经济评价,就是按照科学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该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由于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刚刚起步,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笔者人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国家出台政策法规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的数量,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模式,导致各地建筑项目增多,所耗费的能源也相应的增多。其次,深化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的研发,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从而节约了资源和能源,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三,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得在城市规划和考察设计中时刻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从而保证家庭住宅和城市建设在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四,建立完善的评估标准,从根源上杜绝伪绿色建筑的存在;第五: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

外部效果分析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要健全和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建筑节能监管,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而“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从根本上使得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流动。

2、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措施

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措施,主要针对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提高,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的一个大体思路是: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

源于绿色建筑是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标还不太确定,具体表现为绿色建筑的高出售率、高出租率。相对来说出售和出租价格也比较高,一个绿色建筑项目,不仅费用支出比较低,而且获得政府的支持与赞助,还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些都将为业主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另外,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措施之一。因为,绿色建筑质量好,电、水、能源和垃圾成本底,从而延长了建筑的寿命。所以在建造绿色建筑的前期,要降低外部成本,即可以在透光性好、通风能力强、空气质量好的地段购买一块地产,可以将解除潜在的环境风险;绿色建筑前期直接产生的建造成本比较高,但是由于机械数量少、照明设备数量少、通风设备数量少,从而提高了能源效益,间接降低了建造成本。

五、结语:

绿色建筑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我们相信在“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号召下,绿色建筑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所以,建筑商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不仅仅要考虑内部效果,而应该树立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对于投资者来说,即是经济责任,更是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新生.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江苏经济报,2009(09)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建设科技报,2010(10)

[3]王彩瑞,张磊.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浙江大学学报,2011(09)

建筑发展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建筑装饰设计

1、构思与布局

园林的建筑装饰多以园林小品为主,其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能对事物进行简单地模仿,要寓情于景,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其构思和布局的设想要结合建筑装饰的实际情况,布局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其位置的设置可以根据相关的设计原则来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景观,环境,水体以及建筑等等。游人的观赏顺序和视野的广度都应该是建筑装饰设计所考虑的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园林的建筑装饰要体现出自然和人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构思和布局上,需要设计师们更加重视,找到灵感,最大限度的体现园林的艺术感。

2、比例与尺度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空间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主要依据,正确的尺度关系应与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和环境相协调。建筑装饰中园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艺术意境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应取决园林小品与环境配合的实际需要。园林小品设计需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远把握与环境内涵和韵味相适应的比例关系,产生协调之美,取得神与形的完美统一。

3、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质感是决定园林建筑装饰最终艺术感染力的关键要素,两者在表现上具有双重属性,并相互影响。利用好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依托其产生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

4、多样与统一

园林建筑装饰设计要与总体规划的艺术风格相协调,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自己的风格,统一但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应因地制宜或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多样与统一的前提。

5、功能与技术

园林建筑装饰绝大多数均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在园林小品设计中除满足装饰要求外,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其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技术是设计的前提和保障,设计也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实施性。

二、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前景

1、人性化

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逐步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导向,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加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园林更加体贴、亲近和人性化,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如公园座椅、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设计更多考虑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2、生态化

当前,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建设,对公共设施中的园林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石材、木材和植物等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在设计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求园林小品尽可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衔接,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3、艺术化

园林建筑装饰是城市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展现地方文化历史和服务群众游憩生活的功能需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现代园林小品设计手法应更加个性化、艺术化,并需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表达方法,更加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如2004年第五届深圳园博会金奖作品――“武之魂”郑州园,通过设置嵩岳晨钟、石锁兵器陈列架等园林景观小品,通过艺术手法予以展示,取得了较为理性的景观效果。

4、综合化

园林建筑装饰很少以单一个体出现,大多具有综合,并能够与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近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设立的国庆大型立体花坛,就充分体现了园林小品的综合化发展趋势。新型的立体花坛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将建筑、结构、绘画、雕塑、植物、音响、照明等相关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创新使用,展现出了独特而新颖的景观效果。

5、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互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园林小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的日益繁荣,不少园林设计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以至在园林立面装饰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以简单的材料堆砌的园林装饰作品。为艺术而艺术,为设计而设计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品越来越多,这使得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品位在低水平重复的设计环节中难以提高。若要改变这种态势,一方面要加大对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承园林建筑装饰中的优秀艺术成果。一方面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敢于重新利用、更新改造,进而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

世界建筑文化精深博大,无论是中古时期的“和谐崇高”,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对装饰价值的互辨,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优秀成果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各个历史时期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优秀的园林建筑设计师,首先要以学习本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为创作起点,这是形成自身风格并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际上,在园林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保护、修复、还原以及继承园林立面装饰优秀成果的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例如:在1902年由丹尼尔・伯纳姆设计的熨斗大厦,这是纽约钢框架摩天楼的最早实例之一,已经被美国列入标志性园林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历史名胜的国家名录。他的园林建筑立面上,圆花环内雕刻的美杜莎女面像积垢甚多,石料破损,因此曾用蒸汽清洗,并对石料进行重新镌刻,大量的立面细部装饰已经被完好修复。

与此同时,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重新利用、更新改造、创新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就要加强国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园林设计师要了解国际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和具体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创造灵感、提高审美情趣,才能设计出更具价值的园林立面装饰作品,才能丰富和发展世界园林装饰文化。

结束语

值得注意的是,装饰决定着园林建筑立面的风格与视觉形象,当立面的装饰被取消时,整个园林建筑会显得乏味而无生机。同样园林建筑立面的装饰作为单独的艺术品被欣赏时,也显得突兀而失去文化价值。因此园林建筑形式与园林建筑装饰是分不开的。装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在其美化园林建筑的同时,并不能完全被符号化,被夸大并超越园林建筑整体,更不能被消解失本身的实用功能。园林建筑立面的装饰应该整体地联系于建筑的结构与材料而存在,只有这样,其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才能得以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h,张明,高层建筑立面深化设计.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1年

建筑发展前景篇(11)

    1.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