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28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1)

其一,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气氛要幽默有度。

某老师在上《一朵一朵的阳光》这节课时,以“让学生赞美自己”导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创设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在一位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时,老师反问学生:“这都不会?将来怎么哄女孩子呢?”此话一出,满座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这位学生却满脸通红、尴尬万分、不知所以。有些学生互相对视、神色暧昧,还有些学生互相窃窃私语。这样的玩笑话既不符合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又忽视了课堂纪律,更是偏离了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的幽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应是教师睿智的体现。

其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得开,收得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是说,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课讲得好,而且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是课堂放开了,学生活跃了,课堂纪律却乱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质量没法得到保证。有些老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次获奖,但是教学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可见,无论是过去的课堂,还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都需要纪律的维持,都需要良好课堂秩序的建设。课堂纪律作为保证师生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课堂环境的支持,是永恒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课堂纪律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需要构建更符合新改理念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容纳学生个性的新型课堂纪律。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要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

首先,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课堂规范相辅相成。

课堂纪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组织和控制的手段,它必然具有规范性。但我们追求的规范不是外在形式的表现:安静≠投入,正襟危坐≠守纪律,过于强调形式上的羁绊,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

其次,学生的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在课堂上建立集体感,是培养学生纪律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根据学生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用集体感来代替纪律,让学生懂得,课堂纪律是面向全班学生的,只有每个同学都遵守了课堂纪律,个人才会在这个集体中学得更好,个人不遵守纪律,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更干扰了全班同学的学习,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所以,每个人在课堂中都要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遵守集体的要求,不影响集体的活动,并能从其他同学有创见的活动中获得启发。根据集体纪律的规则,我们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表现自己,找准适当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尊重他人,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小组活动时,要展示自己,也要小组中每位同学的集体参与,展示集体的成果。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2)

《吕氏春秋》有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任何团体的存在和运行都需必要的规范和准则予以支撑和保障。相比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特点在于年龄差距较大、职业规划多样、价值取向多元、自主思考和创新较多等,多重因素导致研究生在课堂纪律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不断加强对研究生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

 

一、纪律是各种组织团体有序运行的必要保障

 

(一)纪律的内涵、特征界定

 

对于纪律的研究和论述古已有之。在中国,“纪律”一词最早是分开来使用的。首先来说“纪”,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也提到:“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这里的纪可以理解为理清头绪、整理之意,进而引申为指引、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来说“律”,最初的“律”是指音律。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的解释为:“律,均布也”。这里的“律”就演化为整齐划一的意思,进而引申为法规等。“纪律”一次合并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后人又不断对其进行解释和补充。

 

在西方,“纪律一词源于拉丁语‘discipeina’,意为训练和教育,也有规则、规范、戒律、惩戒等引申义”。 1

 

综合中西方学者对于纪律的论述,我们认为所谓纪律就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了保持组织巩固、维护内部秩序、实现组织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而制定的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并且由组织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2

 

作为一种约束性的行为规则,纪律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1.纪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纪律作为一定组织的行为规则,它是为了保障组织任务和使命的顺利完成而制定的,它要求组织成员必须严格遵守,违反纪律必定会有相应的惩罚。

 

2.纪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各个组织服务对象、工作内容、目标设定及所处外部环境的差异,导致组织在事关本组织的纪律设定方面存在差异。

 

3.纪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会随着工作的进度及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组织的成员也会有更新和替换,因此,纪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二)纪律的作用概述

 

纪律作为一定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它对于组织内部的运转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纪律能够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确保组织内部的协调性。社会组织都有不同的个体组成,纪律能够将组织成员集结在组织目标实现的框架中,以统一的尺度来规范成员行为,减少特殊性,保证成员的行动协调一致。

 

2.纪律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潜力,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纪律中包含的促进和激励成员完成组织任务和目标的内容。其中的激励性因素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潜力和积极性,顺利完成组织的既定任务。

 

3.能够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是基于前两点而言。组织成员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无缝配合,组织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和实现,都是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不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4.能够使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取得协调。一方面,组织内部纪律能够培养组织成员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进而为组织成员在组织以外的活动提供范例。另一方面,各个组织都能依照一定的纪律运行,进而能带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二、网络时代研究生课堂教育需要纪律的规范和约束

 

当前的信息传播充分借助网络平台。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在我国兴起并逐步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和不断扩展使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概括而言,互联网在传播信息方面的特点包括: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

 

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表达情感和提出诉求成为年轻人群体的新常态。对于当前以年轻人为主的研究生群体来讲,传统的课堂教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通过对S校研究生院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的研究生课堂纪律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研究生主观旷课现象频发

 

公共学位课为大班授课形式,由于人数较多,专业较多,老师点名需求时间长,且有部分学生在老师点名之后离开,因此存在一定旷课逃课现象。专业学位课为分专业小班授课模式,人数较少,每次上课情况都有专人负责登记和监督。相较于公共学位课而言,专业学位课旷课逃课现象较少。

 

(二)研究生客观旷课现象频发

 

一是由于授课教师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准时授课。

 

二是教师调课通知未能及时通知到每位研究生。

 

三是教室授课器材故障且维修不及时。

 

四是学校活动影响正常的课堂纪律。

 

(三)研究生"隐形逃课"现象突出

 

“隐性逃课”,它是指学生虽然准时上课,但思想不专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等、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为研究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完成其它个人事情等行为。

 

(四)研究生消极应对学期考核

 

一是在文献阅读考核过程中,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文献资料和书籍信息易于从网络获得,导致部分研究生未能真正对文献书籍进行梳理,采取网络查阅撰写等方式消极应对文献考核。

 

二是期末论文撰写和期末考试过程中,由于考查课要求不够严格,通过互联网极易获取相关文献,有些同学甚至可以直接摘抄和复制论文。必修课在期末一般采取现场考试的方式,考试题目比较简答,一般会告知考试范围,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也基本都能通过,学生对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当前研究生课堂纪律存在问题是多重因素导致的

 

通过对S校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得到的资料显示,造成当前课堂纪律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

 

(一)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影响研究生课堂纪律的遵守

 

进入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所包罗的知识和信息及其丰富,获取也十分便捷,对于知识的垄断已无法实现。获取知识的“金字塔”结构被打破,互联网世界结构日趋扁平化。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上网浏览有关课程主题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接收到,也可以利用课后时上网搜索资料,加以补充,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期待降低,对待课堂教学的热情也减少。

 

(二)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的不够彻底,影响研究生课堂纪律的遵守

 

一是管理人员查课难以取得持续的作用。

 

二是部分任课老师对于相关制度执行不力,这主要是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不细致。

 

三是学生对于相关制度的遵守不严格,这主要是对于管理制度的不熟悉和不重视。

 

(三)课堂组织方式单一与不合实际,影响研究生课堂纪律的遵守

 

一是教师单向度讲授,学生单纯接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有精力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影响课堂纪律。

 

二是学生负责讲解,教师只作点评。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对于已经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学,课堂的吸引力降低,课堂纪律难以保障。

 

(四)学生自身观念和态度的多样化,影响研究生课堂纪律的遵守

 

一是读研并非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对课堂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是在父母的要求和压力下来读研。有些同学是由于工作及晋升的需要来读研,对课堂缺乏兴趣,逃课成为常有之事。

 

二是对研究生学习有兴趣,但是认为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社会实践。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认为,只有多参加课题调研、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更实际、更新颖的知识。因此,将大部分的经历投入实践活动,选择性逃课现象增多。

 

(五)教师队伍教学及科研层次不齐,影响研究生课堂纪律的遵守

 

一是任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时间分配和协调方面的不足。通过走访发现,各个专业同学都有因任课教师要外出调研或参加会议而调课或间断停课的经历,长期不规律地上课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降低。

 

二是年轻教师在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通过走访发现,同学们对于年轻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沟通能力认可度较高,但是对年轻教师的讲课方式、教学质量、创新能力的评价参差不齐。

 

(六)课程设计缺乏创新不合实际,影响研究生课堂纪律的遵守

 

一是课程设计中理论学习与实务学习的比例不协调。枯燥的理论讲解令人乏味,而学生感兴趣的实务性的、前沿性的方法和案例的讲解较少。

 

二是课程设计中存在比较滞后、不合实际的因素。各研究所在“跨界学习”方面的尝试不多,课程设计基本只涉及本专业,无法引起对于本专业知识比较熟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化,影响研究生对于课堂纪律的遵守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认为当前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简单,即使不按时上课也无妨,课程考核的虚化导致课堂纪律不佳。

 

(八)研究生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等也影响到课堂纪律的遵守

 

部分已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受家庭、孩子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迟到、早退和精力不集中的现象。部分全职工作的学生,由于工作单位请假难、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易发生课堂讲解准备不充分、选择性逃课等现象。

 

四、研究生课堂纪律的规范需要内外联动、多管齐下

 

在网络时代下,研究生课堂纪律的提高和改善不仅依赖于研究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和动态结合,更依赖于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进步。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理念的转化和更新

 

1、治理理念的贯彻和运用

 

网络时代的研究生课堂纪律问题的解决必须将治理理念运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课堂纪律管理相结合。

 

要摒弃传统方式,通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主体间的协调和配合进而达到共治的目的,使纪律模式从他律逐渐向自律转变,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必须树立全新的治理理念和协商意识,形成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协商共治的动态平衡关系。

 

2、他律向自律的转换

 

应转变思维,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外在强迫式的他律观念,要以新颖的信息和实用的知识,以及多样的课堂组织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研究生建立起独立、理性的自律精神。

 

(二)网络时代研究生的角色转换及定位

 

1、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学校应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其次,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文化,还应当帮助学生培养对课堂和学习的兴趣,改变部分学生厌倦课堂、懈怠学习的态度。

 

再次,发挥榜样同学的带头作用,开展学生间的合作式学习模式,经常开展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兴趣讨论等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

 

2、提高信息搜集的能力,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建立多元化学习的新模式

 

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优势。学校和老师应当鼓励研究生借助网络开拓学术视野、训练学术思维,并通过改善院网、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教师在这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知识素养,并将好的信息获取渠道传递给学生。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善

 

1、创新培养模式,改善教学质量

 

可以在传统的课程授课模式基础上建立各领域研究中心,例如舆论监测与分析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等,将研究生按照兴趣分类编入各研究中心,协助中心老师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也逐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使命感和热情,起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改善纪律散漫现状的作用。

 

2、灵活落实纪律管理制度,培养浓厚的学术氛围

 

现有的纪律管理条例仍然应当执行和落实,但也要酌情考虑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理性的进行管理。改善课堂质量、课程设置和课程时间安排,切实考虑研究生群体实际情况

 

首先,大部分研究生已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因而对授课老师有较高的要求。应该提高部分教师授课质量。学校应建立教师考评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授课质量。

 

其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适当听取和采纳学生的意见,平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教师的特长和时间。尽量减免老旧的、空洞的课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再次,课程时间安排应考虑到研究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时间安排可以适当集中,为学生提供方便,也避免出勤率低的问题。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和素养提升

 

1、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指导者

 

在网络时代,作为教师,首先应当跟上时代步伐,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能契合网络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建构应当扮演起指导者的角色,应当尊重和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汲取知识,并与学生形成协商互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合作式学习模式。

 

2、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校应发挥青年教师的独特优势,不断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并定期培训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展课题等学术活动,使青年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进步,共同促进。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9-0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其决定因素可分为两种,一是教师主动促成的纪律,即通过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而促成;二是学生自动形成的纪律,即学生被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精彩的老师讲解所吸引、专注聆听而形成。对大学来讲,课堂纪律主要靠学生自动形成。课堂纪律的维持首先是与课程内容的好坏、老师讲课的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其次才是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等因素相关。因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一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他们上课纪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安排合理程度、老师讲课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只有学生自动形成的课堂纪律,才会产生更好教学效果。因此,正确把握影响大学课堂纪律的决定因素,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惩戒方法是维护大学课堂纪律的关键。

一、大学不良课堂纪律原因分析

在大学,不良课堂纪律既体现为学生迟到早退、相互讲话等明显干扰课堂秩序的所谓消极行为;也包括心不在焉,或打瞌睡,或看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籍等所谓中。不良课堂纪律的原因有学校方面、老师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因素。精彩的讲课内容,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学生们之所以上课不听讲,原因之一就在于所安排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有的课程与本专业相关不大,如有的学校管理学专业要开多门经济学课程,甚至要上物理课;有些授课内容知识陈旧,更新慢,观念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有的课程纯理论太多、缺乏实用性,索然无味。根据我们对学生对所上课程喜爱的了解,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几乎占不到所上课程的一半。如果一进教室,就是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那么自然就不会好好听课了。

2.老师讲课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课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理由。课堂死板、老师缺乏激情是造成学生厌学而课堂纪律差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从始至终以讲为主,演独角戏,不注重与学生互动,学生变成听课机器,就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纪律。不少老师对大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意识淡漠,不欢迎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出质疑,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展正常的讨论,压制学生在课堂的提问,把自己扮成布道者,把学术自由的大学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传经授道场所。学生经常抱怨老师照本宣科,或一直点PPT,极少有老师给时间思考、提问。这样的讲课方式将导致学生能力退化,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

3.学生上课太多、对课程产生怠倦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生修课太多,就会对上课产生怠倦感,从而影响课堂纪律。目前在大学各专业的培养计划里,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总学分在170个以上,有个别专业甚至超过180个学分。而在美国,大学4—5年时间只需要修满120—128个学分就可以毕业了。对于本科生来说,一个学期内每周都要上7—10门或10门以上的课程。因此,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睡觉等不专心听讲的现象。

4.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除上述因素之外,大学课堂纪律不好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学习风气、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相关,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听讲,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就不想学习,他们有的是上学以后受到不良学生的影响而懈怠学业,有的是家里有关系,今后的就业与学习好坏无关,因此自入校起就不好好学习。对这类学生来讲,不管老师课讲得如何,他们都不爱听。这种情况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是扰乱课堂纪律的因素之一。

二、如何组织好大学课堂纪律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4)

一、课堂纪律管理与博弈的关系

1.课堂纪律管理的内涵。课堂纪律是指为了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为他们设置的行为标准和施加的控制,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管理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将其中对学生的期望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程序和常规,制定一系列的课堂规则后,其执行和实施的动态过程就是课堂纪律。其主要活动包括: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课堂纪律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无纪律的课堂,就如一盘散沙,溃不成军。而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给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员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不仅为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精神保障,也为学员的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博弈论的内涵。博弈亦名“对策论”,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在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一规则的约束下,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博弈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在决策的时候,一方的决策有可能会使对方的受益增加,也可能使对方损失更大,所以这就需要参与者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对方有可能会做出怎么样的决策,从而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找到能使双方利益得到均衡的一个平衡点。

3.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纪律管理弈就是寻求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一种均衡。他们之间的均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员自身的责任感、学员所处的环境、教员与学员之间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关系等。如果学员与教员相互信任,进行合作,需要两者共同制定处理课堂违规行为的原则及方法,达成协议,从而建立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均衡”,即最优组合,使课堂纪律得到有效的管理。反之就是无效的。

二、课堂纪律管理常见问题

1.轻度违纪行为

轻度违纪行为一般只影响学员个人的学习,对他人干扰不明显,带有一定的隐蔽色彩,不易被专注授课的教员发现,这时候就需要教员有一双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如课上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偷看课外书籍、漫不经心、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摆弄东西、打瞌睡、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等。

2.重度违纪行为

重度违纪行为是和轻度相对而言,对其他学员的学习或正常的授课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如:对教员的不信任、不信服情绪,产生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在教学活动中态度消极,不愿与教员合作,甚至故意的和教员作对,制造课堂混乱;借问题讨论的机会交头接耳,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对其他学员造成困扰等等。

3.其他违纪行为

如习惯性的不带基本的学习用具和教材、不认真记录课堂笔记等等。

三、课堂纪律管理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中有一个“囚徒困境”模型,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罪犯犯罪后被抓,分别关押,不能见面,警察审问时分别对他们说,坦白吧,坦白你会被放走,你不坦白另一个人坦白了,你将被判10年。实际上两个囚徒面临的情况是:一个坦白,另一个不坦白,坦白的将被释放,不坦白的会判10年;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各判5年;两个人都不坦白,都放。根据理性人的假设,甲乙两个罪犯都会寻找自己最优目标,那就是自己被释放。如果两个人都不坦白,都会被释放,但甲会想:如果我不坦白,乙坦白了,他会被释放,我要判10年。我坦白了,不管乙是否坦白,我最多判5年,也有可能乙不坦白,我被释放。罪犯乙其实也是这么想。结果他们都坦白了,分别判了5年。在坦白这一点上形成策略均衡,实现了目标最大化。由以上可以看出囚徒困境这个模型揭示的是合作与背叛的关系的道理。所以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让学员与教员合作,是解决课堂纪律问题的最优方案。同时也明确指出教员想让学员与之达成协议,首先要想明白三个问题:第一,学员为什么要合作;第二,学员什么时候会合作,什么时候不合作;第三,如何才能使学员合作。针对这类问题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给出“一报还一报”的战略,该战略是指参与人以合作开始,然后采用对方上一步的选择,并在对方不合作时选择不合作一次。

想让学员合作,要做到三心:一,善意之心,即永远不要先背叛学员;二,强硬之心,即教员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惩罚学员是因为他们前一次的背叛;三,宽容之心,即教员在学员背叛一次后依然会选择合作。因此在这场博弈之战中,教员应通过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达到使学员合作的目的,虽然单次的收益显得降低了,但我们要看的是最终的结果,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四、实施有效课堂纪律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惩罚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增强学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自觉地维护及自发的管理课堂纪律。惩罚也不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唯一手段,所以教员在课堂纪律管理的过程中,要“惩”与“奖”并举。“一报还一报”的战略可以使教员走出困境,但同时要求教员要在明辨违规的次数与动机、违规程度的轻与重的前提下,把握方向,遵循原则。

1.设身处地的从学员的角度考虑,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2.教员与学员通过合作达成协议制定出来的行为标准,避免了因教员个人喜好而独断的设立。同时通过学员参与讨论认同、共同制订的课堂规则,他们会容易接受,并自觉遵守,也乐于承担责任。

3.要积极的引导学员客观的分析问题,找到症结所在。

4.我们要从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如提高教员自身管理及组织教学水平、培养班集体荣誉感、加深学员对学习任务及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及自觉性等。

参考资料:

[1]夏肖蓉.《课堂教学中的博弈与共赢》[J],吉林教育,2009年11月.

[2]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6年6月.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5)

一、制定人性化的课堂纪律

我们过去的一些课堂纪律,诸如“发言一律举右手,不敲响课桌”,“坐姿端正,左手臂向下,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双手平放在课桌边”,“听课不许插话”等等,对学生约束得太多,使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受到压抑,这种课堂纪律制定得再多,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制定人性化的课堂纪律,是把握课堂控制与课堂自由两者平衡的前提。而这种课堂纪律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能够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使课堂管理符合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也不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过度的约束,而是创造出一种“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教学氛围,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人性化的课堂纪律内容的制定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与协商,要体现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与意愿。惟有这样,这种人性化的课堂纪律才能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

二、掌握实施课堂控制的策略

教师实施课堂控制的策略能够使课堂教学有序化和规范化,避免课堂失控,这是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教师实施课堂控制的策略主要有:

1.目标明确法。即每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教与学的目标,并且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围绕教与学的目标进行,以此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2.内容思力法。将教学内容既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魅力,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3.表扬批评法。即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确知道是自己的哪种课堂行为受到了表扬或批评,进而维持课堂教学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节奏控制法。即教学节奏要体现“低、小、多、快”的特点,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节奏,也就是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成几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听、说、读、写、记忆、演算、操作等学习方式交替进行,手、耳、脑、眼并用,以此解除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5.暗示控制法。即对于上课爱讲话或爱做小动作的学生,通过注视、摇头、手势,讲课过程中的突然停顿、咳嗽,走近违纪学生或轻敲桌子等方法暗示学生要遵守课堂规范。

6.机智处理法。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少准备,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就要或因势利导、或随机应变、或以静制动、或掌握教育分寸地妥善处理,也就是运用和发挥好教师的教育机智。

7.合同管理法。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与其约法三章并郑重其事地签定一份书面“合同”,“合同”要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包括奖励和处罚的有关条款;对于违纪较多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一违纪行为作为起点,然后用一系列“合同”逐步规范直至达到理想目标。

8.后果自负法。即让违纪学生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可以课前与学生约法三章,违反哪条纪律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当某生有所违反时就让他自觉承担因违纪而带来的后果,这能够促使学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减少课堂违纪行为。

三、掌握实施课堂自由的策略

教师实施课堂自由的策略能够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自主性,以便促使学生的个性飞扬和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实施课堂自由的策略主要有:

1.营造氛围法。即让微笑装点自己的面容,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信,教态自然大方,从容不迫,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教学民主法。即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发挥教学民主,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6)

一、制定人性化的课堂纪律

我们过去的一些课堂纪律,诸如“发言一律举右手,不敲响课桌”,“坐姿端正,左手臂向下,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双手平放在课桌边”,“听课不许插话”等等,对学生约束得太多,使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受到压抑,这种课堂纪律制定得再多,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制定人性化的课堂纪律,是把握课堂控制与课堂自由两者平衡的前提。而这种课堂纪律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能够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使课堂管理符合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也不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过度的约束,而是创造出一种“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教学氛围,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人性化的课堂纪律内容的制定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与协商,要体现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与意愿。惟有这样,这种人性化的课堂纪律才能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

二、掌握实施课堂控制的策略

教师实施课堂控制的策略能够使课堂教学有序化和规范化,避免课堂失控,这是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教师实施课堂控制的策略主要有:

1.目标明确法。即每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教与学的目标,并且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围绕教与学的目标进行,以此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2.内容思力法。将教学内容既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魅力,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3.表扬批评法。即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确知道是自己的哪种课堂行为受到了表扬或批评,进而维持课堂教学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节奏控制法。即教学节奏要体现“低、小、多、快”的特点,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节奏,也就是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成几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听、说、读、写、记忆、演算、操作等学习方式交替进行,手、耳、脑、眼并用,以此解除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5.暗示控制法。即对于上课爱讲话或爱做小动作的学生,通过注视、摇头、手势,讲课过程中的突然停顿、咳嗽,走近违纪学生或轻敲桌子等方法暗示学生要遵守课堂规范。

6.机智处理法。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少准备,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就要或因势利导、或随机应变、或以静制动、或掌握教育分寸地妥善处理,也就是运用和发挥好教师的教育机智。

7.合同管理法。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与其约法三章并郑重其事地签定一份书面“合同”,“合同”要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包括奖励和处罚的有关条款;对于违纪较多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一违纪行为作为起点,然后用一系列“合同”逐步规范直至达到理想目标。

8.后果自负法。即让违纪学生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可以课前与学生约法三章,违反哪条纪律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当某生有所违反时就让他自觉承担因违纪而带来的后果,这能够促使学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减少课堂违纪行为。

三、掌握实施课堂自由的策略

教师实施课堂自由的策略能够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自主性,以便促使学生的个性飞扬和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实施课堂自由的策略主要有:

1.营造氛围法。即让微笑装点自己的面容,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信,教态自然大方,从容不迫,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教学民主法。即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发挥教学民主,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7)

专横式管理 放任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4

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不具有课堂管理的技能,那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正像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师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学校有一位教生物的张老师,他学识渊博,性格温和宽厚,待人和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学校“六认真”检查,总能得到表彰。但教学效果总是令人不满意。让我们走进他的课堂看看:在讲台上,他正拉破喉咙津津有味地讲着,讲台下的学生,有的疯打,有的睡觉,有的看小说…只有极少的几个人在听。你说这样的课堂会取得好的效果吗?同样,我们学校教化学的万老师,他以“严厉”著称。他的课堂上,学生上课很专注,很难找到某个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因为他有个规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就会被拉去“担粪”,并照相,并说到做到。本来万老师上课就幽默、有趣,再加上这条纪律,学生想不认真都不行。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很好了,中考成绩评估常常是全县前茅。

通过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大家不难发现他们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课堂纪律管理。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课堂中同时进行着各方面的人际互动和多种多样的活动,随时都可能出现干扰信息交流的突发性、公开性违规行为。课堂之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课堂纪律,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充分行使教师的课堂管理职能,对于调皮的、不认真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处理。好的课堂是要有好的纪律为前提的。因此,课堂纪律就成为保证教学信息交流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提出“课堂中应优先考虑纪律”, “抓住课堂管理的缰绳”的原因。

一、寻找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课堂纪律问题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也千差万别。我们只能J真分析各种表现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课堂纪律问题是由教师本人引起的。首先是教师自身教学方面的问题:如备课不认真,讲课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听懂;课堂教学活动无序,学生无所事事等等。其次是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造成的课堂纪律问题:如专制式、放任式管理等等。再次是教师素质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如缺乏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性格不好等等。最后还有教师之间的不配合、不协调,要求不一致产生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造成课堂纪律问题也有可能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缺乏纪律观念,有的学生受情绪困扰,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的学生则是受不良习惯的影响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与学生不学习的原因几乎是相同的。

二、机智巧妙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缰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形式的课堂纪律问题,教师更要灵活机智地采用不同手段给予解决。

首先,正确引导,恰当控制 、调节学生行为的管理。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的提示、指导和鼓励,增强学生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行为如果采取训斥、辱骂等方式,往往会对错误行为本身起强化作用。因此,处理违纪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对学生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课后再与其交流并提出要求。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总是责备的老师。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如课堂上正讲的津津有味,突然发现几个学生已“走神”了,这时切记不要点学生的名并训斥。我会带着微笑说:“没想到我的课会把有的同学带上神州九号,神游太空去了。”教室里立刻充满笑声,那几个走神的学生很自然地又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8)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其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会合作是当今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与学会竞争一起都应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对合作小组教学做深入分析探讨。

二、合作小组教学理论分析

1.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并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教学目标表述笼统含糊,难以观测变量;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目标。

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在一个团体中对某种角色的行为要求不明确的时候,那么,该角色的承担者就会体验到一种角色模糊,产生相应的心理压力。角色模糊会给团体成员带来角色压力,会使团体成员体验到无所适从,无可奈何。在课堂上,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不必费心去猜测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同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再者,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目标和自己的任务,他们就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将个人目标与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中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安排,由被动服从转变为愉快自觉地服从,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教学目标富有激励意义、保持连续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只要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需求,也就会存在一种处于紧张状态的系统。紧张的释放可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提供动力和能量,从而也就构成了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潜在因素。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向,可以形成一种准需求,会产生具有动力意义的紧张系统。只要需求未得到满足,一种与目标相连的力便存在,并引导着朝向目标的活动。因而,使教学目标具有连续性,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目标的激励下,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可评估性表现为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师生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师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所达成的教学目标情况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通过对比,看到取得的进步和尚存的差距,收集信息,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2.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课堂纪律赋予课堂行为依据的价值标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建立良好的课堂内部环境,对于促进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实行合作小组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加上体育课学生经常处于动态之中,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因此,制定切实有效的课堂纪律尤其重要。在制定课堂纪律的时候,要克服以往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弊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制定,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养成自律良好习惯,提高管理效率。

让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课堂纪律,有利于课堂纪律的贯彻执行。共同制定的课堂纪律是大多数学生的意愿,不但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而且容易形成一种团体压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每个团体成员的言行都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团体纪律的制约,或者说,团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言行,都会受到其他团体成员的影响。一种团体纪律能为其他成员所遵守,那么,不遵守这种纪律的团体成员,就会感到一种压力。由于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是团体中大多数成员的意向或愿望,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于每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这种力量就是团体压力。与命令权威不同,它不是由上而下明文规定的,但他对于个体来说,却是一种难以违抗的力量,它在改变个体行为方面的效果,有时比权威命令大的多。当一个人的意见与团体内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这种紧张来自于对偏离团体的恐惧。因为每个人都有归属一定团体的需要,而偏离大多数人的意见则意味着处于孤立的境地,他就会在团体压力面前,顺应大多数人的意见。同时,个体也往往会倾向于以团体中其他成员相同的方式行事,因为他希望自己在理解和处理问题上能够为团体所接受。团体纪律这种求同的压力,容易使团体成员产生一致行为,从而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积极的引导。课堂纪律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适宜的纪律,能使学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和谐相处,容易建立情感,形成愉快和谐的团体生活,引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与进取心,建立良好行为的积极的正向强化,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课堂行为。鉴于此,在制定课堂纪律时,课堂纪律应该明确、合理和必要,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身体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课堂纪律内容的表述应以正向引导为主。研究表明:主要指向惩罚的纪律常常会引导学生关注消极方面,反而淡化学生的积极动机与态度,不利于课堂行为与课堂学习。课堂纪律的实施应保持公平性和一贯性,以免学生认为教师偏心;执行纪律应采用积极的方法,迫不得已,不使用惩罚。

3.合作与竞争。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单独练习为主,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即使合作也是暂时的,并没有被教师或学生当作一个合作小组,不具有合作小组的鲜明特征。在实施合作小组教学时,为了保持合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采取异质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就是将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等基本情况相似的学生分别分到3―4个组内,各组间情况相似,实力相当,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开展组间公平竞争创造客观条件。因为,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起点水平不同,所以,小组内应尽量淡化竞争,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合作学习并不是不要竞争,而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即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合作小组教学特点在于:首先,它为学生之间的协作、互补提供了基础。异质合作小组成立以后,各小组便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在此相对独立的单位里,成员之间存在“荣辱与共”的意识。只有当整个小组的同学综合评价都有上乘表现,小组才能得到良好的评价,因此,促使同学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其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异质分组教学中,课堂上大部时间留给了学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型”的教学形式,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上。学生在练习中可以采用教师所教的手段与方法,亦可因人制宜,采用新的手段与方法,给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易于满足学生积极、独立、主动学习与相互竞争的学习形式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创造能力。最后,异质分组教学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异质小组教学的形式给学生间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各小组中获得较高评价,小组成员展开互帮互学,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加深了理解,形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友爱的轻松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之间容易互相接受,互相影响。同时,在练习中,要求学生给其他同学提供帮助时,要努力讲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同组同学的技术动作,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讲解,示范,帮助他人。在帮助别人提高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合作小组教学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作为教师,应注意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第一,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练习方法和运用方面突出合作小组的作用,以利于合作小组教学顺利进行。第二,运用教学措施,调控课堂学习,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肯定首创精神;第三,协调各小组间、小组内成员的关系,促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第四,组织各小组进行评比性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竞争,竞争要采取正当的方式,反对投机取巧。

4.课堂气氛。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也取决于一定的课堂气氛。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往往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利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可以提高团体的工作效率。虽然在专制的服从下,团体工作的量可能多一点,但在民主团体的气氛下,团体成员工作的创作性更大,工作的动机也更强;在专制型的团体中,较容易产生公开的敌意和攻击,团体成员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常常相互指责和争吵。在专制型领导下,团体成员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堂气氛的作用在于: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暗示他们。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与刺激者相同的情绪,并有可能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同时,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这就是流行。流行的行为往往被打上切合时宜的印记,促使同学们追随它,发挥了统一学生行动的功能。同时,流行又能引导学生们摆脱现状,具有创新功能。所以,积极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三、结束语

从上述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合作小组教学与传统体育课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体育课合作小组教学四要素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整体。其中,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指挥棒,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切实有效的课堂纪律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提高管理效率的保障;积极的合作和适宜的竞争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途径;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建议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形式,并积极进行进一步探索,以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 森:《教学动力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6。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71-0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每一节课,教师都希望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和谐互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课堂上往往会有个别“捣蛋鬼”违反课堂纪律,如交头接耳、传递东西、偷看课外书等,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应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办法,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

要调控好课堂纪律,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首先要分析产生违纪现象的原因。小学生的情感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一年比一年增强,但是自我意识也随之增长,教师要把握好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控能力不强是产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最直接原因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堂违纪原因主要有:首先,每个学生都存在特殊性和差异性,在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较快,对已掌握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便容易出现课堂违纪行为;而有些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跟不上班级整体的学习步伐,久而久之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课堂上也只是应付了事。其次,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存在差异。情绪稳定、自制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能较好地遵守课堂纪律;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受刺激、发脾气,一旦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认为教学重复等,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排斥心理,出现课堂违纪行为。

(二)教师在课堂上不当的引导也是产生课堂违纪行为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倘若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差,没能有效管理课堂,就容易出现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不当的引导方式: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不管不问,采取忽略回避的态度,只要学生不是太过分地胡闹都一概不管,这是变相地支持学生在课堂上违纪。第二,教师没有科学的课堂管理办法,滥用惩罚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对一些调皮的学生,有些教师动辄点名批评或罚站,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但往往适得其反,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愈演愈烈。我曾教过一名已步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因以前经常在课堂上被某位教师点名批评、罚站、辱骂,表示一辈子都痛恨那位教师。可见,只采用严惩办法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第三,教师教学水平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随之就会产生注意力分散、打瞌睡、搞小动作等行为。第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存在差异。有些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那些较自觉学习的学生,忽略了学困生和“捣蛋”学生,致使其产生失落感,希望通过制造一些小麻烦来“为难”教师,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二、有效调控课堂纪律的策略

分析了产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接下来讨论教师如何改进引导方式,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纪律。

(一)改进教育方式,增进师生互信

作为教师,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一旦学生认可、钦佩教师,就容易信服教师的教导。反之,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与教师作对,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教育方式,赢得学生的信任。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达成默契。授课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交流的时间,即使学生的想法与自己的不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特点,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交流。

其次,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既尊重和信赖学生,又要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如果不是学生故意所为,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最后,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调皮与否,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坚持原则,奖惩分明,既不包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错误,也不能对成绩差的学生心存偏见。

(二)灵活运用调控方法,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并非总是波澜不兴的,随时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适时适当调控课堂纪律。常用的课堂纪律调控方法有:

目标激励法。指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努力实现既定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听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为专注。在指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要考虑到学习目标应符合学生实际且具有挑战性,要略微高于学生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完成目标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如课堂表扬,在作业本上写肯定性的评语等,这样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声眼并举法。语言、声调是教师组织教学、处理某些问题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声调的变化,如声调的高低等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加重语气和提高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教师可突然停顿,或者降低声音,给违纪学生以暗示。在注视学生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目光是善意的,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

肢体提醒法。当教师发现有学生在玩东西或做小动作时,教师可有意无意地走到该生旁边,摸一摸他的头,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或轻拍其肩膀,给他提个醒。这些小小的举动,不易被其他同学发觉,既不伤违纪学生的“面子”,又能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

榜样效应法。教师要多采用“大拇指教学法”,当发现哪组或哪些学生表现较好时,要给予鼓励,适时地伸出大拇指,既是给表现良好的学生一个无声的奖励,也是告诉其他学生要向表现良好的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示范的效应,让学生向先进学习,向先进靠拢。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10)

课堂纪律是评价一个班级学风、班风好坏的重要依据,是老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障。

1.高职院校学生课堂纪律现状及原因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课堂纪律不容乐观,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令人满意,深究其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1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来看

一般说来, 高职院校学生有下列类型: ①高考成绩很一般,存在厌学情绪;② 有些是独生子女,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③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们有些自卑、不合群;④有些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⑤高职院校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据调查显示,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都存在着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要低一些。这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关,因为它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如上课时进进出出、吃东西、玩手机,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工作。

1.2从社会环境看

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不良影视及网络内容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至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读书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课题。

1.3从家庭教育看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2.高职院校学生课堂纪律管理对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克服以上这些问题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谈谈在高职院校课堂纪律管理中的几点个人认识:

2.1制度到位

强有力的制度是良好课堂纪律的保证。我们应在开学之初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纪律制度,明确规定课堂中哪些不能做,让我们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学生在课堂中才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遵守,即便是要违犯,心中多少都会有点畏惧的,只能是偷偷摸摸地去做,不会大面积影响课堂纪律。而且,制度的存在,让我们老师和同学在帮助和处理这些违反纪律的同学时有章可依。制定制度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情况制定,不搞一成不变,要做适度的调整,而且制定的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制定的制度就会成为一张废纸。

2.2认识到位

建立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后,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每个学生都要充分了解制度的每一细则,做到烂熟于心,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课堂纪律对每个同学的重要性。只有领悟到位,认识到位了,学生才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才会出现在有同学影响课堂纪律时站出来制止,同这些违纪违规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只有全体同学都行动起来,才会有良好的课堂纪律的产生。

2.3监管到位

高职院校学生毕竟才十八九岁,刚步入成年人行列,不成熟,自我的约束和管理能力不强,他们的行为总是会出现反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性,做好平常的监管工作。不能因有了强有力的制度和加强了宣传学习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科任教师上课的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课堂的巡视,对课堂纪律比较差的课堂要多巡视,让学生知道辅导员在巡查、在管理,他们在做违纪违规的行为时总会有点顾忌,有所收敛。另外,辅导员应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为保障良好的课堂纪律保驾护航。

2.4处理到位

无论怎么做,总会有学生会做出违纪违规的事来,我们没必要过多地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我们应重视对他们的处理。凡是发生了这类问题,我们要及时处理,让学生知道我们在随时关注着班级的情况,让学生明白违纪违规就一定要受到处理,从而心里产生畏惧,减少犯错的现象。另外,在处理学生违纪违规方面,要处理到位,不及或太过都是处理中的大忌,处理太轻了,产生不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学生会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下次会再犯,因为犯错误的成本太低了。而处理太重了,又会产生相反的作用,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认为老师是故意针对他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要与老师故意作对的想法。因此,过和不及都是不可取的,在处理学生的违纪上,要根据情况处理到位。

2.5联系到位

我在这里要说的联系到位是指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课堂纪律不是和家长无关,关系很大,只有把学生在校、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我们的教育才会产生强大的合力,才会事半而功倍,缺少了家长的配合,我们的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水中月、镜中花。

我想,只要我们做好课堂纪律“五到位”,我们良好的学风、班风乃至校风就一定会形成。

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篇(11)

课堂纪律是指导课堂中学生从事正常学习活动而限制无关活动的准则或控制力量,是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的目的和结果。课堂纪律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强调的是老师指导与控制以及同伴、集体、准则、舆论的约束。课堂纪律问题是课堂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如何解决课堂违纪是也令学校、家长,甚至是全社会深思的。

1.课堂纪律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1.1有限的精力放在错误的事物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导致的负面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手机依赖也提出了界定。国内学者将其界定为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集成瘾三种类型。国外学者则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互动和非生化的行为成瘾。

1.2学生自身对课程认识程度不够

“小课”的概念深入学生内部,使得学生对“不重要”的学科产生排斥心理。对课程认识的程度问题是课堂纪律难以维持的另一原因。

1.3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正处在从一个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是导致课堂纪律差的又一根本原因。

2.课堂纪律有效管理方法

课堂纪律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深远意义: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实践表明,对违纪现象进行管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重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把自身当成课堂的主人,形成良好纪律观念。运用好即时评价,缓解和引导学生的违纪行为。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建立和执行课堂教学常规,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配合课堂学习活动,明确课堂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给学生自主空间,使课堂具有灵活性。

2.2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较强,课堂中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准确分析情况。

2.3 处理违纪行为要做到及时妥善

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及时处理。如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宜公开处理,可采用一些身体语言等方法去处理。

3.教学管理的方法

3.1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

近年来各院校纷纷采用封闭式学分制管理方法,随着时间推移,管理制度的松弛,使封闭式学分制方法的管理效能下降。加强技工学校宏观环境的管理是抓好课堂纪律的首要条件。对学生携带手机问题,应制定明确的校规,明令禁止,引导学生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其次,家长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校方开家长会,使家长们能够正确管理学生的课余时间。

在此过程中,需要校方正确履行管理职能,建设一个良好的宏观学校环境。

3.2班级的教学管理

班级是根据学校行政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基础群体。按照社会学观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产生比较稳定的交互关系,就构成社会体系,因此,班级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体系。作为教师,应按一定社会的要求,以班级为重要单位,通过教学工作等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社会经验、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

3.3模式的维持

就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社会体系都必须维持其本身的价值,使其模式稳定不变。在班级活动中,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者,最具有权威。这就对教师通过何种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实现权威、行使教育提出了疑问。维持班级模式稳定的一个好方法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实施集体自我管理,作为班级的动力系统。

3.4体系的统整

任何社会均有社会制裁力量以控制与约束成员,发挥统整精神。在班级体系中, 也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来控制与约束学生,使班集体发挥统整力量。这种统整以独裁的方式来实施,没有一定的标准,随意性大,且过于严厉。有时学生主观上并不想违反规则,但处罚过重,学生心里不服、达不到维护规则的目的。

3.5树立良好正确的校风班风,以兴趣调动学习

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渐渐养成,但坏的风气也会传染。树班风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院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典型、树班风,让优等生带动身边的学生学习,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竞学”现象。在树班风的同时,树立班与班之间的评比的校风。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是管理课堂纪律的最好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所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4为人师表,循循善诱

在教学中,教师的表现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是不会在自己尊敬的老师课上做违纪的事情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5建立危机意识

我国高校自扩招以后,高等教育事业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递增。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就业危机意识,使学生理性认知自我,正视学业。

4.结论

在向着教育强国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技工院校面临着林林总总的问题,技工院校学生课堂违纪现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究其原因,技工院校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缺少人生规划,以至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