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专题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30

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篇(1)

关键词:

专题学习网站;美术教学;影响

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个资源学习型网站,早已被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也随着专题学习网站的出现而发生了质的改变,时代的要求催生着专题学习网站的大量涌现。专题学习网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术教学的发展前景。

一、专题学习网站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一)专题学习网站与美术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简单说来,专题学习网站无非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围绕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进行研究的学习网站。它打破了普通意义上的美术教学模式,实现了资源上的共享,也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但它无法脱离现有的美术教学成果和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它只是把现有的教学成果与教学经验在网络上进行整合。这些成果与经验都是通过人们长期的教学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它来源于现实积累,并不是从网络上凭空发展而来。如果说没有现实中美术教学的相关积累,也不可能衍生出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美术教学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它很难有突破性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美术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导致学生很难接受到除了教师以外的其他美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网络专题教学成为了美术教学的新渠道,它融合百家所长,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美术教学中,专题学习网站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动画等为载体,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专题学习网站与美术教育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旧事物发展,专题学习网站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学生更多地青睐于专题学习网站,传统美术教学所吸引到的人数就会相应减少。学习美术的人数减少之后,就会使美术教育者的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无法呈现出新的教学成果。专题学习网站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需要支付相应的报酬才能进行学习。所以说,专题学习网站也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着竞争关系。

二、专题学习网站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在上述的专题学习网站与美术教学的关系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专题学习网站对于美术教学的影响,接下来从教学方面探究专题学习网站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内容有限,无法覆盖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专题学习网站上的内容只是一部分,它无法将所有的美术教学理念与美术教学成果编写后放在网站上,学生在借助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美术学习时,只能接触到一部分知识,较为局限。当把这一部分知识放在整个美术教学知识体系当中时,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不能达到融会贯通。整体虽然由部分组成,但如果只是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知识量少,且不均衡,在构建系统的学习结构时,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专题学习网站上的内容更新慢,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专题学习网站上的内容不会每天进行更新。当学生再次进入网站学习时,所学到的内容都是前一天或是前一周所学过的内容。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停滞不前,阻碍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也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可用专题教学资源匮乏,难以学到有益的知识。专题教学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是从互联网上或者是其他教学网上所摘抄下来的,甚至有些美术教育者自身所教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专题学习网站之中。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资源十分匮乏,都是一些用处不大的内容,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并无实际帮助,也使得很多学生对专题网站美术教育产生了质疑。

4.美术教育者过于依赖专题学习网站,自身思考能力下降。专题教学网站出现后,美术教育者往往会在这些教学材料当中下载内容进行授课,这样一来自身备课能力就会下降,很多知识自己也无法得到证实,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解答。美术教育者如果过于依赖专题教学网站,会导致自身教学水平的下降,不利于对学生的教导。

(二)积极影响

专题学习网站对美术教学的发展有利有弊,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美术知识。学生可以在课余生活中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从中寻找到一些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学习过的东西,并进行整合,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课余生活,还使自身的美术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

2.改变传统美术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美术教学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专题学习网站能够以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美术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也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通过这一美术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也有效提高了美术的教学效果。

3.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专题教学网站不仅可以整合以往的美术教学内容,也可以整合国内外美术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将所有的美术资源集中在一起,使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美术教学成果,也可以及时地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三、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专题学习网站在美术教学中既有利又有弊,但它到底适不适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仍然是美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究可以看出,专题学习网站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值得应用于美术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改进,如果美术教学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那它就难以跟上时展的脚步。专题学习网站也弥补了美术教学中课堂欣赏难与观赏难的问题,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欣赏学科,单单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无法展现出它所包含的东西,学习者只能从表面进行欣赏,但是如果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美术教育者可以将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的动画,使美术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尽管将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美术教学为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专题学习网站的弊端也应该尽量克制。专题学习网站对美术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如果夸大专题学习网站自身的价值,全面引入甚至替代传统美术教学,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把专题学习网站和美术教学相整合,才能真正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将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美术教学当中既有利又有弊,但从整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想要让专题学习网站更好地适用于美术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对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与监督,为学习者构建出一个更加优秀而出彩的专题学习网站,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从而推动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燕 单位: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专题教学篇(2)

论文摘要:专题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寓实验教学于科学研究之中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它从生产实践选择研究专题,并建立专题实验课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将多门专业课的实验有机地结合统一。实践证明.专题性教学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课中是可行的,它改变了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向产、学、研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1引言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判断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国高校一直以上述目的为任务进行实验教学活动,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向前两项倾斜,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工作适应期较长,难以满足新时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改变上述状况,使大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期间获得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高分子材料系经过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寓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之中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专题性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专题性教学的内涵及应用

2.1专题性教学的内涵

专题性教学是指教师从专业培养目标着眼,结合教学实验现状,精选实验教学专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专业体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验、实训内容及企业生产需求提出研究专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指导学生围绕拟定专题,查阅书籍及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完成专题研究。专题性教学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研究式的实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并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2专题性教学在专业实验课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而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精选实验课题,以所选专题作为主线和载体,贯穿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中,以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

(1)精选实验课专题。经过专业教师到我系校外实习基地及相关高分子材料企业进行调研,近几年来先后选择了如下专题性实验专题:①木粉填充聚丙烯的研究;②无卤阻燃塑料的研究;③纳米金刚石添加在塑料中的应用。教师精选好实验课题后,于专业课开设前的上一学期下达给学生,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课题,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撰写实验课题综述,并于专业课开设学期初提交给教师。

(2)统一规,建立专题实验课组。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整体改革方案,整合多门专业课“高分子材料与助剂”、“塑料配方设计”、“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高分子性能测试”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3个专题实验课组。合理安排实验时问,由各实验课负责人集体讨论核定每门实验课在该专题中应当承担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各实验课负责人再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内容进行实验规划,做到每一个专题实验都要有明确、合理、全面的设计思想。各实验课负责人根据各自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构建专题实验课组。

“高分子材料与助剂”、“塑料配方设计”实验课为一实验课组,主要根据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的关系、材料的选用和塑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专题材料进行选料及各种配方设计,制定出多套实验配方方案。如2004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木粉填充聚丙烯课题组,其设计的几个配方中,充分考虑木粉与聚丙烯的极性差异大、相容性差等问题,配方中填加各种份额的接枝材料、相容剂,考虑易于成型加工、增强等方面的问题,配方中填加不同份额的增强剂、内外剂等。尤其在木粉的添加量、粒径方面作了研究。在无卤阻燃材料的研制配方中,选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红磷等无卤阻燃剂及具有阻燃性能的添加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阻燃性能的研究,以及对树脂的力学能和加工性能影响的研究。

“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2门实验课为同一实验课组,主要研究同一配方下,选用不同的成型加工设备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条件对材料性能产生的影响,制出标准样件。在实验过程中,随时都有不可遇见的问题出现。每当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修改工艺参数,而后再进行实验,反复数次,最后加工出较为理想的材料,以便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高分子性能测试”课为另一课组,综合分析检测各实验课组的各种材料样件的有关性能。综合评价各种配方、各种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材料是否符合社会生产需求。这样以精选的研究专题为载体,把相关的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有机地串连起来,使学生较早体验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乐趣。

(3)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在专题性专业实验中,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没有现成的书本照办,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强,但也显得不知所措。教师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去掉急于求成的心理,认识到专题性专业实验课题并非1节课、1本书、1门专业课和1种学习方式就能完成的,要注意把长期学习的各门课程知识形成体系。注意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专业基础理论,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寓实验教学于科学研究之中的专题性实验课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以往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实验课的内容比较孤立、陈旧,也改变了以往按课程进行各自的专业实验,其内容不可避免地会相互重复,导致有限的实验经费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弊端。对专题性实验教学的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实验内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自由选择做实验的时间。

专题性专业实验课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题资料的查找、课题综述的撰写、开题报告的撰写、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技能的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毕业论文等诸方面。考核的视角不仅注重结果,而更重视过程。在成绩评定上实行“两紧”,①开题报告的答辩从紧,要求学生对查阅资料进行综述,讲清实验配方及选用工艺条件的依据;②实验所用大型设备的使用技能要求从紧,严格规范按照操作程序操纵大型设备。

3应用于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意义

2004级学生就将专题型教学应用于专业实验课教学,实践证明:专题性教学由于内容新、措施完善、体系设计科学合理,从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1)实验课体系科学合理。专题性教学模式将多门专业实验课,统一规划整合,并有机地结合统一,使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自成体系。更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良好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符合人们认识问题内在的规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有效地避免了各学科实验的重复和浪费,使有限的教学实验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专题性教学中,每一个专题都从查阅相关资料开始,基本按照科研流程进行;而选题又多来自企业生产的需求,其内容新,科学体系合理,完成这样的专题,既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易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3)注重实验全过程。由于每一专题是贯穿于学生在学校一年半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学生集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为一体,不单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以渗透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和不追求功利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规范严谨的科学方法。

(4)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专题性教学不是单纯的为教而教,它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体现了它的服务性。

(5)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将专题性教学实验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嫁接,较早地引导学生撰写课题综述、开题报告,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移与专业课实验融合贯通这对于解决困饶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等问题也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专题教学篇(3)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进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系设置上可以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懂得道理,提高能力。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加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究式引导。第四,开放性。专题式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由此形成的教育理念与工作路径是发散性、外向的;同时,专题式教学组织讲求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更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二、把握原则,是开展“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基于上述认识,“纲要”课作为高校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专题式教学尤其是专题设置上,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主要有:

(一)整体性原则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所涉及的4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统领,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核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基础的有机联系、完整丰富的课程体系。因此,“纲要”课教学及专题设置,应讲求与其他几门课的支撑关系,尤其是要减少与“概论”课的重复问题。二是“纲要”课本身的整体性问题。“纲要”课程是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170多年历史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既包括中国近代史(1840-1949),也包括中国现代史(1949-),因此,教学与专题设置应涵盖两大历史阶段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再从学生角度看,他们在中学阶段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课(初中教材分为上下两册,约17万字,高中教材也是上下两册,约50万字)[1],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历史史实、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有了基本了解,学生所欠缺的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基本规律和主要的经验教训系统了解。因此,必须强化“纲要”课历史的、逻辑的整体感,增强教育的厚重感以及理论底蕴。

(二)科学性与政治性统一的原则“纲要”课是历史学科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以求真、求是的态度去解读历史,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史实相一致。政治性是指“纲要”课必须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导向功能。因此,“纲要”课专题教学与专题设计,不能任意地裁剪历史,把历史变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历史教学,不仅不能说服学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纲要”课不是一般的知识课或文化课,不是一家之言的学术研讨课,而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离开这一点,有悖于思政课的开设目的,是危险、有害的。要坚决反对“纲要”课的专题教学与专题设置“去政治化”或以追求新奇特为招牌,忽视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忘记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倾向。总之,“纲要”课专题教学,应将科学性与政治性有机统一起来。

(三)目的性原则“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了解国情、国史),认同“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纲要”课的专题教学与专题设置应在教学理念、整体结构、重点问题筛选、史料运用,方法配置等方面切实保证、遵循、体现目的性要求。

(四)现实性原则克罗齐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世界周围没有道路,历史周围没有道路,而只有一条穿越历史的道路[2]。这表明,研究、学习历史(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归宿是以史鉴今,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塑造精神、砥砺品行、提升境界、坚定信念。有鉴于此,“纲要”课的专题教学与专题设计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关照现实问题,把昨天和今天连接起来,把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从而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性。

(五)综合性原则“纲要”课专题教学作为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基础性工程,应蕴含以学生为本、尊重教学规律、讲求实效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应体现重视问题筛选的典型性、史料选取的权威性,突出问题意识;应重视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应重视社会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配置,确保“纲要”课的专题式教学成为好用、管用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专题设置,是开展“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纲要”课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础是确立专题,实现专题设置的最优化。我们按照上述原则以及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总结、综合以往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设计了如下专题。以上专题设计,紧紧围绕“纲要”课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的基本要求,凸显专题化教学要旨,注重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坚守“纲要”课对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基本经验以及对共产党认可、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对政府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教育的目标指向;注重全面、客观、多维度解读历史,彰显“纲要”课程的理论特色,为大学生接受、喜欢“纲要”课提供有效支撑。上、中、下三编设置的目的和意图,一是以精练、恰当的用语表达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与特征,为大学生读懂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提供一种视角或一个“关键词”;二是进一步强调“纲要”课的整体性以及对不同阶级探索国家出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地位及其局限性有充分的关照,旨在强调“三个选择”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正确性。专题一是“纲要”课后续各专题历史展开的事实基础和分析立论根基,重点阐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衰败,正是这种衰败,才无力阻挡西方列强的粗暴相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本专题还要联系实际,批驳“侵略有功论”,切实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先进阶级进行革命的正义性和正确性。第二、三、四专题是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几次高潮和典型代表,主要解决以下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这些救国方案与探索实践的历史地位。在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此进行客观、恰当、实事求是的评析,肯定其在中国近现代大的历史变动中应有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过度贬损或拔高都是不足取的。二是阐明这些救国方案与探索实践失败的原因,应着力分析这些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能”与“不能”的时代原因、社会环境特别是阶级属性的局限,帮助大学生培育历史素养,增长历史智慧,积淀文化底蕴,为其理解“三个选择”提供历史的、逻辑的依据。第五至第八专题讲授的是从到新中国成立30年的历史,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教育的核心内容部分。第五个专题集中阐述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五个新”。这里,还应介绍世界跨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思潮、运动、制度的演变、较量与斗争的历史脉络,阐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世界格局、世界大势变化发展的历史必然。第六、七、八专题从大的、比较史学的视野,论证“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重大历史主题。第六专题主要讲清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内政外交,并从党治、政治、经济、文化、廉政等多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第七个专题,主要介绍中间势力的产生、特点、作用,重点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主要原因。以上两个专题,从比较的视角说明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客观性、必然性与正确性。第八个专题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往无前,敢于担当,领导人民开展了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斗争,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其坚持“三个代表”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最后两个专题,重点讲述三个问题,一是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成果?如何看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曲折与失误?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将有怎样的发展前景以及大学生的成长与责任。第九专题主要讲清20世纪50年代,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全面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巨大成就以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积累的重要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对待这一时期党的失误和所犯的错误。第十专题主要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伟大成就和理论成果,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基本经验。使大学生明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理顺关系,是开展“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重要保障

“纲要”课开展有效的专题式教学,还必须在优化专题设置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教学专题与教材体系的关系现在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纲要”课教材,是国家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推出的系列教材之一,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其体系、篇幅都是比较科学、恰当的。但考虑到教学时数、学生层次、院校特点等差异,必须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二度创作”[3],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而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创设的专题就是这一转化的“成果”,是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文本或媒介”,教材是专题的基础。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按照一定原则开展“二度创作”,形成有效的专题教学模式,推动“纲要”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繁荣发展。

专题教学篇(4)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课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听(看)课过程中需要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

②能否设计出内容全面、比较合理的表格以便于听(看)课与记录?

③听(看)课知识与听(看)课技能是什么关系?

④青年教师的听(看)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5期:说说2011版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5期:投 (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耐久跑途中跑技术)

投掷教学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投掷物的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避免枯燥机械的重复练习。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层面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

拿出自己已经实践过的、最为得意的教学设计,无论主题、篇幅、片段还是一个具体的细节设计也好,都可以在此期中展示。因为是已经实践的教学设计,请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点评和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注:详情请登陆《体育教学》论坛“实案选登”专栏查询)

“教研园地”专栏选题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讨论题目:

第5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

第6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容、目标与方法因素

第7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8期:谈体育教学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

第9期:谈体育教学经验――放松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10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场地器材的布置

第11期:谈体育教学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12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安全隐患的防范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教研园地”专栏进行查看。学校体育理论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于素梅博士将作为此专栏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场地器材”专栏选题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载体,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效果。面对当前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瓶颈,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化解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开发体育课程的各种物力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和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在此方面,从事教育实践的一线体育教师最知情、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栏目特邀请广大体育教师献计献策,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实用的场地器材新方法、新做法分享出来,让我们共享成果,服务学生。

“游戏百花园”专栏选题

“游戏百花园”专栏以介绍新颖、优秀、实用的原创或改编的游戏作品为主。2012年以来,经过编读的充分沟通,大家对游戏百花园的内容定位、简洁明快的格式要求取得了共识,陆续刊发的游戏体现了生动、实用、简洁的特色。

1.栏目结构设计

“一事一议”

专门就大家关注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投稿要求观点鲜明,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游戏案例与点评”

围绕每期“一事一议”中的热点问题,刊登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创编或改编的游戏,通过点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投稿要求简洁明了,每则游戏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可附照片或插图。

“游戏小贴士”

以简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风格,介绍游戏教学与创编的真知灼见,投稿字数200字。

2.“一事一议”主题侧重

第5期:水平四传统体育游戏与拓展相结合

第6期:高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第7期:spark游戏;

第8期:实用徒手游戏;

第9期:雨天室内游戏;

第10期:课间教学调节性游戏;

第11期:整理放松游戏;

第12期:团队合作游戏;

同时,优秀的水上游戏、冰雪游戏、地方特色游戏和外国体育教学游戏介绍也欢迎投稿。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游戏百花园”专题板块查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被誉为“中国游戏大王”的吴纪安特级教师将作为此板块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重要提示

1.上述各栏目专题讨论投稿最佳时间:

第 5 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5日

第 6 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5日

第 7 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5日

第 8 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第 9 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5日

第10期――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15日

第11期――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5日

第12期――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15日

2.投稿及参与讨论形式:

《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投稿;

《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各版块查阅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

3.投稿说明:

(1)请大家围绕主题,按时间投稿,在《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平台投稿的基础上,同时将核心思想直接发帖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中的相关栏目中。

专题教学篇(5)

关键词:

国考;幼专;学前教育学;问题;解决策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入学的师范生(包括幼专学生)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即教师资格“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如此。改革后的幼儿教师资格“国考”,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1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因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生学习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师范院校体现师范性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保育和教育,探索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经过对幼专学生实习的幼儿园调研和对毕业的幼专学生就业的幼儿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落后;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等,这不利于幼儿优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只要在学校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普通话达标,经过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联。而幼专学前教育学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活动设计的训练,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讲授,幼专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并记住一些有关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鉴于此,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2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幼专学生的教育理念落后,这主要与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有直接的关系。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不太清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认为幼专学生只要掌握了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就自然形成了相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忽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训练。二是教师认为学生到学校来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只需要“传输”,学生“接收”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课堂教学中只有自己的“独白”和“表演”,忽视了幼专学生的“学”,这种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各幼专学校普遍重视教育课程的开设,而有关保育知识的课程除了开设《学校卫生学》外,几乎没有其它课程,这必须导致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

2.2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幼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条件性知识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与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性知识。幼专学生在校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正如前面所讲,教师的角色是传递者,承担的是“传输”知识的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接受者,承担的是“接收”知识的任务,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同时,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很少到幼儿园听课和进行调研,不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不能将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因而幼专学生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必然不能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学习中,幼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考试往往也只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这就是造成幼专学生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条件性知识)与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原因。

2.3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表现在所学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适应幼儿园教育保育与教育实践的要求。幼专学生在校进行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学前教育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试讲和参加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教师仅仅以讲授为主,幼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主体性,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幼专学生特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得到提升。试讲虽然安排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由幼专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指导教师听两三次课,因此,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质量很难保证。教育实习根据目前幼专学生的就业需要,所以一些幼专学校安排为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加之一些学校对实习过程不够重视,学生实习流于形式,这是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不强产生的主要原因。

2.4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

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等。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由于重知识传输,轻能力培养;重“教育”内容的传递,轻“保育”知识传授,不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保教合一。更有甚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在幼儿园让孩子吃好、睡好,有责任心,孩子不出事就可以了,幼儿教师哪谈什么专业发展?这样自然不能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幼儿教育态度,更不能在为幼专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之前作好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准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幼专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造成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使幼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迅速将所学的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幼儿教育能力,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幼专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以保证幼专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就是要帮助幼专学生:

3.1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让幼专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表现为:考试的难度加大了,考试的形式多样了,内容更广泛了。具体针对幼专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国考”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考试的形式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考试内容更为广泛,包含了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能力等,因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专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幼专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专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同时,还要帮助幼专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以往幼专学生只通过简单模仿和操作,解决一些学前教育实际中创造性程度较低的问题的学习方式,促进幼专学生“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2形成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幼专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幼专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当为幼专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独特的视角、域界和思维的方式,了解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的原因,特别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对于增强幼专学生的信心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幼专学生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满足社会对未来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从而提升幼专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

3.3提升幼儿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幼专学生获得幼儿教师资格的难度,对幼专学生在校的学习、考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幼专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提升幼专学生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在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典型教学视频、微格教学、带领幼专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等方式,突出幼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幼专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并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从而提高幼专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幼专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领悟幼儿教育规律。

3.4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

要让幼专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还要让幼专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肩负着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历史重任,并将热爱幼儿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职责。我们只有总结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准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幼专加强对幼专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时展的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作者:郑枫 单位: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专题教学篇(6)

在调研活动中,分管部门和联系点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任务,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映存在的困难,努力寻找和发现影响单位和学校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一)教务处(招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教务处是负责学校本科、预科等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日常教学运行等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师资管理、招生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

1、专业设置和建设方面:(1)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各专业间的学科关联度过低,资源配置分散,学科建设无合力,专业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乏力。(2)学校现在设有许多双语教学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的特色,但此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没有统一的目标、原则和措施等。(3)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新专业的开办中,“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科学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2、人才培养方案方面:(1)现各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分制的实施存在很多不匹配之处。(2)各专业的选修课数量普遍不足,学分制的组织实施落空。(3)教学单位任意调整课程设置和开设时间的现象严重,专业培养目标的计划性令人质疑。

3、课程建设方面:(1)学校规划的课程建设目标没有全面落实,课程建设质量亟待提高。(2)各专业相关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协调性,教学内容的更新等需要认真对待。(3)各方面引导学生获取课外学习资源的措施不力,学校各种图书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利用。(4)课程考核方式中缺乏规范、科学的阶段性考核,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考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没有引起普遍重视,教学的组织过程不科学、严密,一些多媒体教学徒有虚名。

4、实验实践教学方面:(1)许多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从培养方案到实施过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安排不合理、时数达不到要求、安排不落实、组织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实验室使用和管理水平不高,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利用率不高。(3)社科类、人文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符合专业特点和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4)各专业教学实习明显不足,毕业实习与教学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实习基地数量明显不足,已建实习基地的利用缺乏保障、稳定性差。

5、教学队伍建设方面:(1)教学团队建设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许多教师的专业方向不明确,教师教师水平的提高缺乏基础,科研对教学水平的促进不足。(2)教学名师缺乏,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机制未能建立。(3)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缺乏整体计划和针对性。(4)个别教师的职业素质不高、敬业精神缺乏、教学事故经常发生,教师整体形象严重受损。

6、招生工作方面:(1)在招生方案的制定、分专业分省计划的编制等需要进一步科学化,招生宣传的力度不足。(2)在艺术类、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招生的报名、考试等环节的组织需要规范、完善。(3)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给教学组织带来很大困难,一些民考民专业的学生,不仅汉语基础差,民族语言基础也差,且这种学生越来越多。

7、教学管理方面:(1)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不高,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不足。(2)教学管理队伍变化大,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业务陌生,学习和培训亟待加强。(3)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等的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教学管理队伍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缺乏保障。(4)现有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需要梳理和修订。(5)实行学生学业预警制度中,学业预警后对学生的帮助、督促不够,学业预警制度的正面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8、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方面:(1)大多数教改立项课题对学校教学工作实际的针对性不强,成果没有切实发挥出课题本应有的作用。(2)一些教改项目不能按照立项计划的时间、内容要求完成阶段性任务,项目不能按期结项。(3)获得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数量不多,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较少。(4)《教学与研究》内部刊物,稿源不足、组稿困难。

9、教务处自身的困难:(1)学生规模扩大和两校区办学,加之原有职能工作内容不断扩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招生、师资管理工作,在人员编制不增反降的情况下,教务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成倍增长,人员工作负荷超重。(2)许多日常管理工作、各类考试的组织要求在两校区间同时展开,工作人员经常性的在两校区间来回穿梭,常常为设备不足和车辆问题绞尽脑汁。(3)与相关职能部门在工作范围和程序上出现“边界、头绪”不清的现象,造成教务处在一些问题上往往力不从心。

(二)研究生处(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查找出的问题有:

1、学科建设的层次需要进一步细化,建设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管理不规范,年度计划执行不力。

2、学科平台搭建中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科研方向以及学科与本科教学的关系等方面存在脱节。

3、学位点数量少,学科覆盖面窄,布局不合理,学科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

4、研究生规模比重太小,距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还有巨大差距,研究生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

5、研究生培养环节还需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虽然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配套措施还没有出台,严格意义上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还远未建立。

6、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7、研究生管理体制不健全,各层面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研究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发挥,学术氛围、文化氛围不浓。

8、导师队伍数量少,结构不甚合理,整体学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9、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部分学科一次性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10、学位授予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负责保证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正常运行;组织管理评审和教学评估;负责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完成学校教学委员会交办的各项任务。查找出的问题有:

1、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学生学业发展为目标的认识不足,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措施不力。

2、从学生学业进展,学生学习参与度,学生就读经历等方面评价学校、学院、教师、管理者的工作有待加强,学生是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机制还未形成。

3、对各学院日常教学运转情况的监督、督导的常规检查需要继续加强

4、围绕监督教务处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各学院的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质量的有待进一步提高。

5、教学信息反馈工作不足,对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的水平有待提高。

(四)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现是我校榆中校区6个理工科学院及预科教育学院教学科研的基础教学实验基地,是跨学科跨专业师生交叉融会之场所,是我校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门,由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设备与实验室管理科及综合办公室组成。查找出的问题有:

1、省级、部级示范中心是我国高校当前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的目标,也是衡量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处于何层次的重要标志,为申报甘肃省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连续三年准备了充分的文字、课件及录像材料进行申报,但均未有结果。最近继续确定合全校之力申报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但需要得力组织,周密部署,全校上下一心,而非实验中心一家之力能为。

2、大型设备整合专管、资源共享、开放运行,提高利用率是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存在必要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全国高校成立教学实验中心必须配套的硬件条件。只有实现大型通用仪器设备的整合和专管共用,提升基础实验的综合水平和技术难度,实现实验项目“三层次”、“四模块”的建设目标。(“三个层次”即验证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四个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创新性实验模块、拓展模块),才能将我校最大的实验中心上层次,上水平,才能达到实验示范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

3、实验中心的教师是实验岗位上的教师编制,带少量实验课,主要从事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工作,但在工作量计算上存在岗位和编制之间的矛盾,现行计算办法按照我校教师工作量办法执行,中心教师多数完成不了额定工作量。

4、与教师工作量的问题不同,中心技术人员承担整个理工科学院一二年级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准备,学生人数众多,工作量大,但无任何奖惩激励措施,同样不利于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

5、实验中心四项教学经费长期紧张,从生均30元到50元,其间经历八年。随着实验项目的增多,实验类型从验证型向综合型、设计型的转化,以及物价等社会因素,药品试剂和低值易耗品用量和价值日益增长,生均教学经费亟待提高。

6、实验中心师资队伍较年轻,他们努力克服基础课和基础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条件差的困难,积极从事科研活动。但每次学校申报项目,实验中心作为教学辅助单位,科研能力得不到大家认可,通过率极低。

7、其他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均实行处级建制,下设科室,至少五人。实验中心自设立设备与实验室管理科以来,只有科长一个编制,至少应增加一个科员以便开展工作。另外,实验中心尽管是教辅单位,但也是实验教学单位,原有教学秘书因岗位取消被调走,取消教学秘书实不合理。

8、实验室中心个别实验室自去年下半年就出现大范围下水渗漏现象,致使下层实验室屋顶和墙皮大范围脱落,落水嘀嗒不止,已严重影响下层实验课的正常开展,但经多次向有关单位反映至今落实不了。

(五)医学院附设医院

1、目前榆中校区有学生万余人,教师及其他人员数千人,在一个农村地区(医疗条件不发达)足以构成了庞大的人群,但其医疗环境和设施较为简陋,对于急重症病人、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和要求。按200—300:1的服务比例也需要20—70人的医疗队伍。设备方面目前仅有500MAX线机1台,没有彩超、手术室及设备、化验室设备、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治疗椅等,也没有相应规模的医疗用房。

2、医学院附设医院2009年下半年有3名护士、1名彩超医生退休,2010年上半年1名护士退休。4名护士在近1年的时间内退休,造成医护技术人员短缺,影响护理部的正常工作。

3、现有3名大集体职工对医院的经济压力太大,1997年时任校领导口头指示由医院暂时解决3名教工子弟和家属的工作问题,随后由学校逐步解决,包袱一背11年,工资、津贴、各类福利、补贴、养老保险等各种费用均由医院的创收和自有资金中支付,使医院担负了近百万元的经济负担。而其中仅饶新渭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好,其余2人工作能力有限、服务态度极差,在职工和病人中影响不好。

(六)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医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联系单位

1、关于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修订:(1)文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单一,提出拟申报对外汉语专业的问题;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提出社会学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需要加紧建设的问题。(2)关于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各学院认真研究学科发展的方向、专业自身的规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均提出了对现有专业培养方案的进行修订的问题。(3)关于提出标准化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积极落实和经费投入的问题。

2、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各学院普遍反映,师资短缺、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等是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

3、关于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各学院普遍反映,缺乏实践平台,实验室数量不足,实验条件差,该开的实验没有开出,实习基地少,实习经费紧张等,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院提出医学实验室建设需要学校进一步支持,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院的步伐要加快。

4、关于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各学院反映,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较多,多媒体教室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5、关于教材的选用:文学院提出一些权威教材并不适合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水平,应该立足于民族院校学生实际组织力量编写适合多民族学生文化背景的教材,如《大学语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公共课给不同专业学生任课的教师应相对稳定,要提高公共课的质量,这个问题单独进行研究。

二、存在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在调研活动中,对各单位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采取讲解辅导、解剖分析、梳理思路等方式澄清认识、帮助提高;对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当场答复、指导方法、讨论研究等措施予以解决。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在高校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盲目攀比上层次、升格,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大而全而轻特色以及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不堪重负。这些问题也在我校反映出来,同时,我校的发展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教学资源配置还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和教学资源还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目前还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内涵发展的任务仍很繁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数量较少,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留住难引进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导致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方法来分析,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观念和管理理念、方法上存在很多不适时或不科学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民族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自身的特殊规律,学校的教学中心地位等问题在理论认识上仍然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观察和认识问题的高度和视野不够,工作中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不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当,处理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学校组织制度顶层设计等涉及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学校现有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或不合理,各项工作的办事程序不明,实际运行中“政出多门”和相互推诿现象较多,很多工作的效率不高;校、院两级管理中的管理重心偏高,学院工作中的权、责、利不一致,激励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具体工作中出现“工作催着干、干一份活要一份钱、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学院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业素养还不高,岗位意识还不强。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很强的岗位意识,而高等学校是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的组织,对单位各级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意识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我校各级各类人员中一些同志在职业素养、岗位意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纪律涣散、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态度差、师德教风不正等现象时常发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4、教学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由于我校本科专业在教学建设方面基础薄弱,特别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践教学运行等方面欠账很多,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结构中工科类专业和应用型专业逐步增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教学经费投入的需求压力逐年增加,而教学经费的实际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甚至有时不能保证正常工作的要求,客观上造成了许多工作只满足于完成数量上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内容缺乏财力基本保证。

三、理清思路,采取措施,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认识上实现从办学规模扩张到提高教育质量的转变,牢固树立以内涵发展为主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的观念;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把“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办学水平的精神动力;全校上下都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二是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灵魂。西北民族大学既是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又是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高等院校。因此,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要体现民族院校的特点。校党委强调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把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同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体现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在注重内涵发展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榆中校区的有利条件和国家对民族院校的优惠政策,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益,使其成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不断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三是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学校的定位问题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局,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办学类型上看,西北民族大学目前仍属于教学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从办学层次上看,西北民族大学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从学科专业结构上看,西北民大属于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共生互补优势;从人才培养质量上看,学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修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规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从办学特色上看,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在“西北”和“民族”上下功夫,努力把办学特色转化为办学优势;从服务面向上看,要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方向,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从发展规模上看,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进而缩小同其他民族院校的差距。

“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西北民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比较鲜明、实力比较雄厚的西北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西北民族地区的信息交流基地,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基地。在此基础上,把西北民族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民族高等学校。

四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学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结构、整合优势;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从严治教,强化教学管理,形成高效有序的教学工作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就西北民族大学而言,本科教育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因此,全校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始终将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把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学质量,校党委和行政要形成教学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校要从自身的定位出发,坚持以民族地区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力度。一是要经过广泛论证,对全校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并予以科学定位,进一步做好凝炼学科方向的工作;二是明确重点发展、重点保护,重点扶持的学科专业,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建设;三是正确处理传统优势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关系,在发展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发展步伐,构建不同学科之间互为支撑的平台,在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专业体系。四是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要扬长避短、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专任教师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和教学院部要加大投入,做好人才培养、引进、提高和使用工作。要以迎评促建为契机,采取得力措施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力争使学校生师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所要求的合格标准以上。学校要把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加强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学校要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创造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环境,鼓励各民族教师在西北民族大学无私奉献,建功立业。

4、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工作

没有一流的教学管理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环节: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上岗准入制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教学责任追究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教学意见反馈制度、师生评教制度、领导听课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教学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二是要制定配套措施,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到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推进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5、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和教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加强师德教风教育,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通过教改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优良校风和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学校要克服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6、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学校要抓住目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契机,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一是结合学分制的实施进一步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学校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通过加强校园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为广大师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高学校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三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办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加大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图书资料建设力度。

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

7、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学校、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要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时引入现代科技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模块化建设,多开设体现民族院校特点和个性化培养目标的特色选修课程。

学校和各院部要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健全和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8、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

经费投入是加强教学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学校要结合迎评促建工作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要在预算内增加教学经费,保证生均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各项教学经费要达到并力争高于教育部制订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力争不低于25%,保证四项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9、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

专题教学篇(7)

二、发挥兴趣小组阵地对语文教学的促进功能

兴趣小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具有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功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但是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制约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拓展,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向课外进行延伸。首先,在兴趣小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让兴趣小组成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拓展环节,如作文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作文写作技巧训练兴趣小组,再比如学生朗读能力不足,教师也可以在课外开设朗读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发音和情感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兴趣小组应当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状况。其次,兴趣小组的活动应当体现学生自主原则。教师帮助学生成立相应的兴趣组织,还要安排专人负责,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内容,拟定活动计划与进度安排,在课余提供充足时间让他们自主开展活动。有了这样的基础,兴趣小组的活动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开展语文知识点的探究和能力的训练,将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专题教学篇(8)

一、理论知识专题教学

我们知道,划分考试类型的方法很多,一般把它分为三类,即水平性考试、诊断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由此可知,高考既不是水平性考试,也不是诊断性考试,而是选拔性考试,是处于最高类型的考试。高考试题是以问题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通过考试把有相应潜力的考生筛选出来,送入到高等学校去继续深造。

高考对能力要求固然比较高,但各种能力都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政治学科复习首先重视理论知识的复习,复习理论知识不应仅仅只是注重某个具体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而应该是以某个理论知识为中心带动其他理论知识的复习,以建立起理论知识网络。学生只有建立起了理论知识网络,才能为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认识不高,说口水话,思维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哲学常识》这门课程,上、下册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板块理论知识为构成。根据《政治科考试大纲》要求,唯物论主干知识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主干知识表现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认识论主干知识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干知识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政治常识》这门课程,全一册主要是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以我国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政党、民族和宗教、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为核心知识。根据《政治科考试大纲》要求,国家制度主干知识表现为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主干知识表现为国家机关即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政党主干知识表现为政党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我国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主干知识表现为我国民族政策和我国宗教政策;国际关系主干知识表现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世界两大主题、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国际组织中的联合国,我国对外政策包括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

二、热点问题专题教学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设计主要是以能力为立意,采用应用性题目,常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来实现高考政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国家理念)的。命题以应用为基点,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来实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素材”,“试题以‘发展’为灵魂,突出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平发展观念”,“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国家现代化”,这是近些年来高考命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在高三后期教学中,作为高三政治教师必须按照《政治学科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时间内,对国内外发生比较大的事件进行必要的筛选,找到影响力大、影响时间长的重大时政事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让学生关心热点问题的最新动态,甚至吸取最新的理论成果。

高三毕业班教学实践表明,筛选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原则与方法是: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以经济政治为主、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为辅;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以中国共产党活动为主、其他派活动为辅;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为主、其他国家在国际关系影响为辅;以定性热点为主、争议热点为辅;以长效热点为主、短效热点为辅。

三、考试题型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篇(9)

2.工艺室所全部党员参加蓝星e学平台党史网络培训,并完成党史知识竞赛考试。

3.组织党员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南湖遗址、南湖纪念馆,追寻初心使命,通过活动加强了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焕发了新的工作活力,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4. 组织党员及时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等中央有关庆祝活动,并且召开党支部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5. 工艺室党支部书记讲“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要求科室的党员思想认识要到位,责任明确要到位,贯彻落实要到位,要我们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敢于担当、踏实做事。

专题教学篇(10)

关键词:专题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

专题讲座是党校主体班教育普遍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党校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得不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的传统做法。如今在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已是普遍现象,它全方位、多角度地作用于学员的视觉、听觉,体现了党校在教学手段上的与时俱进。下面就自己尝试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谈一点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加强和改进专题教学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作为专题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有着过去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提高专题教学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增强专题教学的吸引力。从内容上讲,专题教学是科学性、系统性、专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具有浓厚的理性的、抽象的、思辨的色彩。从目的上看,专题教学要着力解决入耳、入脑的问题,使学员通过学习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专题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在专题课中使用多媒体,有其独到的优势。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能够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互举。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符合学员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第二,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增大专题教学的信息量。当前,在专题教学中,学员对课堂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大,教师传递的信息量越大,学员学到的知识就越多,授课教师就越受学员的欢迎。多媒体可以成百上千倍地处理各种信息,节约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传统的教学手段大量运用语言进行各种信息传递,要把一个理论观点说清楚,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成倍的语言,而如果在课堂上将授课的内容、纲目、要点、声音、图片、动态影像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员,将可节省三倍以上的语言。教师在授课时节省语言就等于节省时间,这就可传授、传递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二、专题教学的多媒体教学,必须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对书本上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和“粘贴”,通过电脑“发送”给学员,也不是让鼠标取代粉笔,屏幕取代黑板,让学员的思维跟着电脑转。而应该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教学专题本身的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专题教学的多媒体应用中的主导作用更应肯定。专题教学十分注重说“理”,语言在专题教学中仍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需要把握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的手势、表情和眼神,讲课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教师和学员双方非语言的交流和沟通,都会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多媒体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专题教学的主题。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是对教员讲解内容简单的重复和说明。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专题教学的主题,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专题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立足点,是帮助教员解决那些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仅靠语言一时难以说清、学员又难以听懂、难以弄通的问题,尽可能地运用线条、图表、图形、数据、动画、声音、图片和影像等媒体要素,把零碎的东西系统化、条理化,通过比较、分析、模拟、演示来剖析其逻辑结构和思路,揭示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使教学中那些不易讲清或短时间说不明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而一目了然,迎刃而解。

第三,多媒体教学中要避免电子声像图文的满堂“轰炸”。多媒体课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附件”,在教学中只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教员的教学。如果整节课都被多媒体所左右,其目的不是让学员更好地挖掘知识内涵,而仅仅是在讲解多媒体课件,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和基本原则。一节课是否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多少,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定。另外,评估一个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看它的画面内容多少,构图美观与否,关键是要看它是不是有几个抓住学员思维的精彩“片断”,在教学中有无让学员茅塞顿开、拍案叫绝之处,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是多媒体教学中需要始终把握的一个原则。

三、专题教学课多媒体教学要协调好内容构思与课件创作的关系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软件,即所谓课件实现的。从目前教员队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教员还要依靠专职教育技术人员的帮助来共同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这就涉及到处理和协调多媒体课件内容构思与创作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一,专题教学教员与教育技术人员是编导与摄影、剪辑的关系。在整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员始终扮演着编剧与导演的角色,是专题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脚本,这个脚本体现了任课教员的教学目的和创意,也是教员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而作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体制作的技术人员则充当着摄影师与剪辑的角色。所以作为编导的教员也要给技术人员“说戏”,在脚本的基础上恰当而准确地表现任课教员的授课艺术和教学目的,把任课教员的设想和构思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中。

第二,专题教学教员与教育技术人员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在多媒体课件总体框架搭建完成后,后期制作也十分艰巨和复杂,其中大量的是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员与技术人员要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和探讨。

第三,专题教学教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技术。若想制作一部适合本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任课教员必须自己动手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达到多媒体课件构思与创作的最佳结合,这就对政治理论教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我们从事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努力学习,大胆实践,才能抓住机遇,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政诚,吕小定.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编制与应用.出版社.

[2]张小川等.多媒体实用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3]林筑英等.多媒体教学应用原理与开发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4]陈启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5]查英青.科技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2005.

专题教学篇(11)

【正文】

“本月我们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主题就是‘井冈山精神’,今天我想通过回顾井冈山革命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进而汲取我们传承延续‘三牛’精神的力量源泉。井冈山被喻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造就了好多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的‘第一’,比如,建立了全国最为成功最为典范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提出了我党‘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第一次系统规定了部队内部的自律条令,第一次系统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勇于创新、敢创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也是‘拓荒牛’精神的精髓”。

“要破解我们人社工作多年积累的疑难问题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唯一之路就是大胆地改革创新,发扬井冈山革命历史中展现出来的‘拓荒牛’精神,在思想上破除条条框框、因循守旧的制约,增强创新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人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方法、探索改革点、寻找新亮点”……

这是县人社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在为机关党员干部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的一段开场白。

自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开展以来,县人社局机关党支部着眼“走在前、作表率,争先进、树样板”的工作目标定位,在严格落实读书班、学习研讨等制度的同时,结合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创新推行“一日一故事一心得、一周一党课一洗礼、一月一精神一传承”线上线下常态化互促学习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习感悟革命历史、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坚定树牢理想信念、赓续提振工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