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唱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2 06:34:07

合唱心得体会

合唱心得体会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67

去年初夏,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横县文体局举办的“首届横县业余文艺骨干合唱指挥培训班”。本次培训,横县文体局邀请了广西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二级指挥家覃广进教授给我们一线教师和业余文艺爱好者讲授了合唱的理念、指挥法等内容,使笔者受益匪浅。

在培训中,覃教授认真负责系统地进行着培训,他的精神及幽默风趣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学员,大家激情高涨,都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高级营养’。他由什么是“合唱指挥”开场,他说:“合唱指挥不能分开,指挥是合唱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人将指挥益为合唱团的灵魂。俗话说:“以为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直接而具体;介绍指挥的基本姿势及基本节拍图示在击拍法中学习了三种即直线型、曲线型和混合型,了解合唱声部的音域,混声合唱的写作手法;具体讲解了合唱的协调、均衡与协和;介绍了合唱队的各声部人数配备:合唱队组建训练。结合合唱作品的分析手把手教我们《为了谁》、《映山红》、《团结就是力量》、《鼓浪屿之波》、《忠诚》等合唱作品的指挥,让我们每个学员受益匪浅。现将本次的培训总结如下:

一、合唱指挥基本姿势及图示

1. 站姿

站要直两脚和肩同宽,左脚或一脚往前或往后移一步。手的位置和肩同齐(开始)与肩同宽(可以左手或右手在前)眼高手低,手腕、肘、肩要协调。

2. 训练指挥图示

(1)单拍子(可以左手或右手在前)

强拍:强拍是从上何下,强拍是处下向上。

弱拍:弱拍上下柔拍、强性歌性要有弹性。

四三拍指挥图示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强性歌曲用直角三角形,柔性歌曲用等边三角形作指挥图示。

(2)复拍子(每小节两个以上相同的单拍子组成):七拍子的要拆开4+3拍

3. 起拍的指挥动作

起拍的指挥动作包括三个部分:预备、吸气、起合。

(1)预备:双手自然平举、安详地注视合唱团员,用眼睛与他们交流,取得信任后果断开始。

(2)吸气:又叫预备拍、指发音的前一拍。

(3)起拍。

(4)收拍和指挥、收拍的操作在指挥活动作中有相当比重,手得干净利落、停断及时,这都有指挥表达终止音响的手段应该是精确、显著的。姿势动作要自然、明了。作为一名合唱指挥人员对作品要熟悉、句子不能分开,心中要有拍数。

二、合唱训练

1. 声音要和谐。怎样把那么多的声音训练成为一个声音呢?

在训练时从用非常态法,就是打开喉咙、把牙根打开、打哈欠似地,打开时可以学狗叫、也可以学其他动物叫。

(1) 5 4 3 2 │ 1 - - -

(2) 5 5 5 5 │ 5 - - -

Ma me mi mo mu

(3) 5 4 3 2 │ 1 - - -

Ye

Lu

yue

(4)5 3 1 -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5)练习长音

5 - - -

绿

2. 多声部练习

四声部先练习,再合唱。

女高: i - - -

男高: 3 - - -

女中: 5 - - -

男低: 1 - - -

在四声部合唱时,先的声部保持住,其他声部逐渐跟入,最后四声部合唱。

3. 在合唱训练时要时常出现的问题是声音和音色以我们在训练是要抓住一下几点:

(1)排练时可以用合唱曲的旋律作开声练习,用母音、或用 Iv en luo

(2)从用大声喝改美声唱。

(3)在唱歌前大声朗读歌词,好歌曲,必须要读好歌词,吐字要准,如果将大为说的“要唱好歌曲必须要读好歌词”

(4)唱歌时学会用半声来唱,即一半假声一半真声。

三、合唱队形

根据声音效果,通常将声部相对集中排列。同时考虑旋律声部和低声部两个外声部的重要性。合唱队的队形编排有这几种方式:

1. ――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

这种优点是两个外声部靠在一起保证合唱的音响框架;两个内生部靠在一起使和声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

2. ――男高――男低――

――女高――女低――

这种的优点是突出了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合作关系,不足之处是内声部相隔较远。

3. ――男低――男高――

――女低 ──

――女高――

这种的优点是旋律突出,男声部在后面能沉住声音。

合唱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79-01

一、合唱活动与老年合唱活动的概念

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组成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形式;它包括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两种类型;合唱形式既是通过众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合唱队各声部之间的长处来创作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合唱活动是以合唱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社会活动。而老年合唱活动即为老年群体的合唱集体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超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逐年递增,老年人成为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老化领域的学者称:“关注老年人可以引导一个新的科研方向”(科恩,1992)。老年合唱活动是当今老年群体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团体活动之一,现阶段我国老年合唱活动主要包括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两种类型,依据地域不同各省老年合唱团数量不等,以吉林省为例截止到2016年全省在编老年合唱团体约为60个,且吉林省老年合唱的发展程度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二、合唱活动对老年人的益处

(一)参与合唱活动在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方面产生的益处。有学者指出合唱在调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在情绪、记忆力、意志力、沟通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李红玲,2015)。合唱活动调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可以在合唱活动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减轻压力。合唱作为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在较大、较完整的合唱作品中,还包括除歌剧以外的所有声乐演唱形式;无论是从创作的技巧手段,还是从表现的复杂程度,都可以说它是声乐表演中最高级的形式。

合唱又是一种非常便于实施、易于接受、极具魅力的群体性音乐活动。歌唱的乐器就是每个人的嗓子,既不需要花钱购买,又可以“随身携带”;人数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又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在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使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人的多声部听觉和音乐思维能力;又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让自己深入到音乐内部去找到审美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合唱活动在老年人社会方面产生的益处。参与合唱活动对老年人社会环境方面产生影响,这一观点现今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被学者们认同。我国学者认为老年人参与合唱活动的内因是我国的集体主义集体生活养成的习惯(韦佳,2009),外国学者认为音乐是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关键工具,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获得社会交往的愿望(科夫曼,2002)。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提供一种与人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通过合唱活动老年人可以在音乐团体中发现友谊,追忆往昔;通过合唱活动建立老年群体沟通互动的社会平台,促进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减轻老年群体的社会交际压力。

(三)参与合唱活动对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上面提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许多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定义中已被证实。在这方面的整合研究多集中于国外,多篇实证研究中,学者通过总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和未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在总体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呈现出更好的健康态势(尤伦,2016)。怀斯等人在(1992)调查养老村的合唱团中,得到参与合唱活动的老年人有近乎相同的生活满意度值。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参与合唱活动不仅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产生极大的益处,而且他们在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上的影响并非只是数理的简单相加。每个领域有多重的影响意义,这些意义可以作为一个提高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的集合存在,也可以说它们彼此放大了其本身的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者的启示

合唱将横向的旋律美与纵向的和声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最美的音乐。老人们参加合唱活动,他们不仅是这音乐美的表现者,自身也是这音乐美的受益者。参加合唱团是老年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感的不二之选;合唱减轻了国家医疗保障的压力,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音反钤匕与希望,关注老年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革顺编.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谷玉梅编.合唱与指挥艺术[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合唱心得体会篇(3)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课内及课外的重要内容。

一、回顾合唱发展的历史

合唱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部落的狩猎以及后来的农事、军事、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劳动号子一领众和,某些民歌中的支声声部和辅旋律,中国戏曲中帮腔等都是存在于民间的合唱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且,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人们留下了精美的合唱作品。例如:16世纪比利时作曲家拉索的《回声》、18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瓦格纳的《婚礼合唱》、威尔第的《饮酒歌》、古诺的《士兵之歌》等都是不朽之作。这些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流逝但仍是专业、业余合唱团所热衷的曲目。由于欧洲社会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比较普及,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

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传入我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唱歌”课一直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开始是齐唱,逐步有了合唱。在本世纪初,一些音乐教科书就编入了二声部歌曲。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咏活动空前发展,学校内外同仇敌忾,歌声昂扬,掀起了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一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合唱活动鼓舞着广大人民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到80年代,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专业指挥走出专业团体进行业余合唱和业余指挥的辅导和教学,使我国合唱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高水平的台阶。各地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合唱比赛、合唱节,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艺术水平得以提高,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业余合唱团,在国际合唱乐坛上也博得好评。

二、合唱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又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更进一步说,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普通学校开展合唱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课内或课外通过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可以唤起青年人积极进取,使人浮躁、芜杂的心灵得到净化,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崇高、美好事物和目标的追求,学会控制,培养合格能力,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一项报告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音乐活动中的集体形式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从而使人感受共处的乐趣。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每个合唱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再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创造力和纪律性的辩证统一。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在合唱活动中得以体现。合唱艺术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对称互补,立体展示;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严密精致;指挥与歌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的高度统一等等,无不对人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合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还可以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合唱中声音个性的过于膨胀是忌讳的。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来不得半点个人随意,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这也是一名出色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优秀的合唱队员之原因所在。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首先要适应整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包打天下”,参与合唱训练的人,在这方就能得到一些锻炼和启示。

合唱心得体会篇(4)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课内及课外的重要内容。

一、回顾合唱发展的历史

合唱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部落的狩猎以及后来的农事、军事、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劳动号子一领众和,某些民歌中的支声声部和辅旋律,中国戏曲中帮腔等都是存在于民间的合唱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且,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人们留下了精美的合唱作品。例如:16世纪比利时作曲家拉索的《回声》、18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瓦格纳的《婚礼合唱》、威尔第的《饮酒歌》、古诺的《士兵之歌》等都是不朽之作。这些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流逝但仍是专业、业余合唱团所热衷的曲目。由于欧洲社会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比较普及,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

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传入我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唱歌”课一直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开始是齐唱,逐步有了合唱。在本世纪初,一些音乐教科书就编入了二声部歌曲。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咏活动空前发展,学校内外同仇敌忾,歌声昂扬,掀起了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一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合唱活动鼓舞着广大人民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到80年代,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专业指挥走出专业团体进行业余合唱和业余指挥的辅导和教学,使我国合唱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高水平的台阶。各地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合唱比赛、合唱节,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艺术水平得以提高,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业余合唱团,在国际合唱乐坛上也博得好评。

二、合唱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又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更进一步说,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普通学校开展合唱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课内或课外通过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可以唤起青年人积极进取,使人浮躁、芜杂的心灵得到净化,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崇高、美好事物和目标的追求,学会控制,培养合格能力,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一项报告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音乐活动中的集体形式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从而使人感受共处的乐趣。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每个合唱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再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创造力和纪律性的辩证统一。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在合唱活动中得以体现。合唱艺术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对称互补,立体展示;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严密精致;指挥与歌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的高度统一等等,无不对人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合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还可以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合唱中声音个性的过于膨胀是忌讳的。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来不得半点个人随意,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这也是一名出色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优秀的合唱队员之原因所在。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首先要适应整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包打天下”,参与合唱训练的人,在这方就能得到一些锻炼和启示。

合唱心得体会篇(5)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校园开展合唱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合作精神和审美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我校合唱队员的训练感悟,阐述合唱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意义。

一、在合唱实践活动中,追求个性与共性和谐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和个性比较,共性犹如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共性更追求整体感、合作感。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歌唱艺术,合唱成员作为个体,都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合唱艺术最需要集体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在合唱中,和谐统一的声音是合唱成功的关键。而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合唱时,几乎没有合唱概念,以至于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极不和谐的噪音。而造成这种噪音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音色,有的学生一开始被分配到某个声部,但经过和声训练后,老师发现多个声部间的音色不统一,音量不均衡,需要重新调整,因而就会有学生被从高声部调至中声部,或从中声部调至低声部。虽然有的学生不太乐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每个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团队的进步。

因此,在合唱团队中,个人的表现必须服从整体的需求,必须最小限度地发挥个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共性,这样才能体现出协作精神和团队力量。下面这位学生的合唱感悟,就向我们诠释了个人与集体、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内涵。

【学生感悟——“通力协作”】

合唱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歌唱者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才能发出和谐、优美的旋律。个人的演唱要服从合唱的需要,为了整体的效果,有时必须“牺牲”小我。开始训练时,我被安排在高声部,正当我逐渐进入佳境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合唱效果,老师要求我兼唱中声部。此后,因为低声部的声音太薄弱,导致合唱的声音不平衡,我又被调整到了低声部。尽管“一波三折”,但我还是与同学们通力协作,愉快地完成了合唱任务。我爱音乐,我爱歌唱。

——刘雨歌

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追求个性与共性的和谐之美。

二、在合唱实践活动中,追求声音与情感共振

【学生感悟】——“声情并茂”

在合唱队中,有许多高超的技巧,而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心三用”和“声情并茂”。那一心三用是哪三用呢?一是用耳听。唱歌时,必须用耳朵听,还要关注合唱队整体的声音,自己的声音要和周围同学的声音相融。二是用嘴唱。光听不行,还得唱。听了别人的,同时唱自己的,还不能走音。三是用脑想。唱的时候你还要想,下面的旋律是什么,怎么才能唱好等。声情并茂也很重要。老师常对我们说,合唱就是声情并茂地让此起彼伏的声音从耳边飘向心灵。

——陈皓明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因此,声情并茂是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合唱中,声音的统一是手段,而情感的统一是目标,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例如,笔者作为学生合唱队的指挥,在排练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多方位地启发合唱队员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力求准确地把握每一首歌的不同情感特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使音乐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合唱队员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产生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唱艺术具有情感的神韵,从而使合唱艺术中的共性和音乐作品的个性得到和谐统一,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可见,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追求声音和情感的共振。

三、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注重教材与兴趣互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合唱的兴趣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和维护。因而,在合唱教学中,选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合唱兴趣和参与热情,而练声曲目的精心选择往往成了教学的盲区。很多教师从没深入思考过练声曲目的作用,只是单纯地认为,练声就是张张嘴,开开声。其实,练声曲有很高的训练价值,除了声音训练、音色训练等,最重要的是它起着向歌唱作品过渡的训练作用,而选择合适的练声曲目,是激发学生合唱兴趣的关键。例如,笔者执教三年级学生,为了激发合唱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刻意选择一些旋律结构和歌词内容简单,学生容易上口的短小曲目,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练声曲加配一些有趣味性的歌词,比如运用生活中的回声原理,并配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歌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声音——

5 5 3— 3 — 0 0 5 5 5 5 3 — 3— 0 0

(师)喵 喵 喵 (师)我是 小花 猫

5 5 3 — 3 — 0 0 5 5 5 5 3 —3—0 0

(生)喵 喵 喵 (生)我是 小花 猫

从趣味入手选择小学生喜欢的练声曲目,对合唱训练来说一举两得,既训练了学生声音,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总之,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教材与兴趣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在合唱实践活动中,追求心灵与心灵交融

【学生感悟】——“唱出大家的欢乐”

我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平时也很少有什么闪光点能让自己引以为豪,然而最近刚刚结束的“南京市小学生合唱比赛”却着实让我狠狠地自豪了一把。当我被老师通知去参加班级合唱队选拔时,我顿时激动了起来,因为我终于有机会能成为合唱队中的一员,能有机会代表班级参加比赛了。我积极地准备着,在经过一次次的音准、音域考核后,我成功地被选入班级合唱队。当时的我感到既兴奋又自豪,同时还夹杂着一丝丝莫名的紧张。在接下来的合唱训练中,我明白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学习了很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音乐素养。虽然训练过程中很累,偶尔还想打瞌睡……但我深知,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我们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在合唱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合唱不是一个人的欢乐,是好多人在一起配合默契,唱出大家的欢乐!

——卓逸轩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作为指导者、陪伴者,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心灵与心灵交融的感受空间,让学生与身边的每一位“角色”产生共鸣。例如,学生与指挥。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在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尽量用手势去说话,把对歌曲的理解、处理,以及对音高、节奏、音色的要求通过手势、指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情、眼神及指挥中受到感染、启发,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除此,学生在合唱实践中,与教师、作品、作曲家、小伙伴等合唱中每一个“角色”都会形成心的呼应,暗含心的交融。而这种交融,正是合唱审美的目标之一。

郭沫若先生说:“人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入手,从美的教育入手。”合唱实践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音乐出发、从童心出发、从快乐出发,大胆立足合唱的审美教育立场,为学生创造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无限音乐空间。

合唱心得体会篇(6)

当今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素质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切实、全面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表现形式,在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则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理有效的合唱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合唱艺术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学堂乐歌至今,合唱课一直就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合唱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新歌曲的欣赏、试唱,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及表现力,然后在排练、演唱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最终将抽象的审美思维上升到丰富的审美想象,达到审美的领悟,激发审美情趣。

一方面,学生通过演唱中外名曲和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如《我的祖国》、《故乡的亲人》、《黄河大合唱》等,他们能感受不同的美的表现形式,增强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和体会合唱作品,能感受到合唱艺术中语言、音乐、节奏、情绪、内涵整体结合的相互关系,体会其交相辉映的美感。合唱,能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审美心理得到锻炼。

二、合唱艺术能培养高职学生的集体意识

合唱是一种和谐的歌唱,要求演唱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听从指挥的“命令”,这使得合唱队本身就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而且,它还要求合唱队员在演唱时的音准、音量、节奏、换气点和发声都要一致。成功的合唱需要队员的共同合作和齐心协力,这有利于每一个队员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在合唱过程中,各个声部要表达相同的感情,合唱群体中的个体必须按照这种要求调整自己的声音。在上述种种协作和配合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和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

众多合唱作品本身就能体现集体意识,如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采用二部性的结构,刻画工人阶级沉着坚毅的性格,表现他们改造世界的雄浑气魄,形象地描绘了工人阶级忘我劳动的热烈场面。它唱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集体意志,是新中国群众集体战斗的号角声。通过优秀合唱曲目的排练和演出,合唱艺术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合作、听从指挥、步调一致的集体意识。

三、合唱艺术能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

合唱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信念。合唱排练的过程非常辛苦,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效果,针对演唱中的不足往往需要反复改正、磨合,这就要求合唱团员必须有长久的意志忍受生理机体上的疲劳。日常训练中的磨练,能培养合唱团员为集体目标而努力的高度自制力、自我约束力和坚韧性。另外,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有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有较大影响。如《黄河大合唱》,学生在演唱时创造出豪迈而极具震撼力的声音世界,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之美,从而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非常有益。

四、合唱训练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合唱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的学生生源相对复杂,有些学生从小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也有的学生可能音乐基础差。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性格――有的奔放自信、活泼大方;有的则是胆小害羞甚至自卑孤僻。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要求队员之间互相配合。它给自卑孤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同学频繁接触的机会,在这种频繁接触中学生就会变得渐渐开朗活泼。此外,合唱教学中会经常创造一些让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这些演出经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增加自我认同感。

总之,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能潜移默化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发挥出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合唱心得体会篇(7)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同时它又是一项很好的群众歌咏活动,能使人们直接简便地进入音乐世界,去感悟音乐带来的和声美、协调美、立体美、均衡美及意境美,体验人声交响的无穷魅力。在练习合唱的过程中,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因而中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和排练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各类学校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合唱比赛。我所在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合唱节及合唱比赛,每次我都要给学生排练并且担当评委工作。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了学生合唱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教学探究。

一、“从高往低”,大量观摩,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并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观摩活动,让他们多欣赏优秀合唱作品。

如果仅让学生欣赏艺术性很强、演唱水平较高的合唱,他们就很容易在羡慕的同时产生高不可攀的情绪,觉得那是专业团体的合唱,自己唱不好,从而缺乏信心。于是我在合唱教学中“由高往低”地让学生欣赏合唱作品,即先欣赏高水平的合唱,再欣赏那些跟学生贴近的、易唱的合唱。

案例一:在合唱训练中,我首先让学生观赏中央乐团演唱的《牧歌》和维也纳童声合唱的《蓝色的多瑙河》,让学生感受合唱的艺术美,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和帮助。接着让学生观赏流行歌曲改编的由武警合唱团演唱的《台》,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易唱,并萌发想唱的念头(很多学生都很兴奋,会边看边跟着哼唱);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赏我市九中合唱团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和《沃尔塔瓦河》。圆润轻柔的女声,优美起伏的旋律,带给大家美好的感觉。学生都觉得九中同学能唱好,自己也能唱好,激发了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

最后我让学生观赏极具表现力和极富创造性的电影《修女也疯狂》中的《I Will Follow Him》片段。这时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随着音乐声,有的会意地笑着,有的跟着节奏摆动着,课堂上呈现出热烈的气氛。接着我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与分析:“这首合唱堪称经典之作。前半部分用较严谨的手法、古典的风格演绎着修女们的循规蹈矩和虔诚、单纯的生活,后半部分从钢琴师起身弹琴开始音乐风格发生很大变化,由古典转为现代,且融合了黑人的蓝调音乐和爵士乐,演唱方法也融合了通俗唱法,让修道院里的修女们也疯狂了一回。”这时我又提示道:“请注意,这个片段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是表演者们的激情!她们在台上,无论老的、少的、瘦的、胖的、美的、丑的,个个充满自信,全身心投入,热情四溢。这样才有强烈的感染力,才会深深地吸引所有的观众。可见,表演是一定要有自信和激情的,这样表现力才会强,才会有感染力。当然,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和演绎也是非常重要的。”

欣赏了各种类别的合唱,加上教师的分析和启发,学生都情绪高涨且充满了信心,他们都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时候再进行合唱训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声音训练,提高演唱技巧。

人们常说合唱是声音的交响曲。合唱既要强调旋律、节奏准确,又要注意音色融合、统一;它汇集了很多人的声音,还要有声部间的和谐。因而声音训练是合唱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学生合唱中经常会出现节奏不稳、不整齐和声音不和谐的现象,这就非常需要进行发声练习,使每个参演者发声有气息支撑,声音会控制,使合唱音色接近并趋于和谐。我常用的发声练习如下:

1.sol mi do,sol mi do。

要求:声音短促、跳跃、有弹性。

2.do re mi fa sol,sol fa mi re do 。

要求:声音有气息支撑,圆润、连贯。

这两条发声练习既简单易学,又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习气息支撑和控制,使学生的发声圆润、干净而富于弹性。第一条要注意唱得弹跳,有气息支撑的弹跳,要提醒学生做到“快吸快呼”。这条主要是练气息的;第二条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转换,要提醒学生唱得位置统一。这条主要是练声音位置的。

有些合唱中还会出现低音部不明显,或低音跟着主旋律(高音部)走,不知不觉中,合唱变为了齐唱,甚至声音一片混乱,这就需要经常进行多声部发声练习。在合唱训练中,由单声部到二声部、三声部再到四声部进行发声练习,并且每个声部分别练习,唱熟每个声部的旋律。只有在很熟练的情况下,多声部才能合在一起,这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声部间的均衡和谐,学会边唱边聆听声部间其他声部的旋律。

三、合唱中注意选曲,激发学生演唱热情。

由于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的盛行,当今的学生知识面扩展,涉足的音乐类别较多;年轻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他们这个年龄层又比较有自主意识,喜欢流行的有时代气息的音乐。给他们排练合唱要注意挑选好曲目。

案例二:我校一年一度的一二·九合唱比赛又要开始了。高一(13)班是我担任音乐教学的一个班,班主任给了我三首歌曲(《打靶归来》、《五月的鲜花》、《在太行山上》),要我选一首进行排练。上课时我跟同学们讲了合唱比赛的具体要求,并把三首歌曲的歌名写在黑板上。这时课堂上像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明白了,同学们都比较喜欢通俗歌曲,对唱这些歌不满意,觉得这些歌太正统,太老土,没有时代感。于是我引导:“一二·九是学生运动。青年学子们是最有热情、最爱国、最有历史使命感的一个群体,我们今天纪念一二·九,就是记住历史,努力学习,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的时代,找一些歌来唱,当然可以是一些经典歌曲,也可以是现代的通俗歌,但内容要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通过合唱,主要表现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视野开阔,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心政治。”学生个个都在思考着。我接着说:“进行曲这种形式,雄壮有力,结构整齐,众人合唱时比较有气势。而通俗歌曲大都结构不太规整,用于合唱,需进行很好的编排到位的表演,还要有一定的声音技巧,才能有很好的舞台效果。”这时课堂上又响起了一片议论声。一位学生建议道:“唱《We Are Ready》,它是奥运主题歌,有时代感,跟祖国及政治有联系。”我心里感叹道:学生还真是不简单。《We Are Ready》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多年的等待,也唱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纪念一二·九能合拍。

……

很快,经过全体学生讨论推荐,一致认可唱《We Are Ready》。定好了要唱的曲目,全班同学热情高涨,当场推荐了四个领唱。全班上下团结一心、分工有序,每个同学都认真学唱,尽心排练,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的景象。那段时间,高一(13)班的课间几乎都飘荡着《We Are Ready》的歌声。

四、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使学生在歌声中成长。

合唱排练中,声音的训练、声部的协调等技巧固然重要,但演唱激情和表现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场演出时,心理素质往往决定了表现力,现场发挥得好,感染力就强。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台下练得好好的,上了台不是忘了歌词就是声音出问题,更别说表现力和感染力了。因而演出前多彩排和多走台,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这对提高合唱水平及促成合唱演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也在歌声中成长。

案例三:进行了几轮排练之后,经过初选,高一(13)班进入了复赛。复赛的前一天我来到高一(13)班。我知道今天的训练至关重要,一定要鼓舞士气,强调精神面貌,整体彩排一遍。从列队到走台,进行了几番彩排,我发现合唱时音量太小,没有气势。我重新分声部训练并再三提出要求,从歌曲的歌词讲到一二·生运动,又讲到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但收效甚微,学生声音依旧不够响亮,没有激情。明天就要比赛了,这样肯定不行。于是我转而进行战前动员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同学们,比赛是要有很好的竞技状态的,唱歌是要有激情的,有激情才会有很好的表现力,表现力强感染力才强,才会感染观众,才会有好的比赛成绩。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要求每位同学原地跳跃(尽量往上跳,这样会使整个人兴奋起来),站在原地以腰为轴转动身体(这样便于放松身体,并让气息流动起来)。接着,我又要求全班跟着我大声喊。我喊:“高一(13)班!”全班喊:“第一名!”经过十分钟左右的强化训练,终于歌声响亮起来了,充满了激情。同学们也非常开心,脸上不由自主地绽开了花,整个高一(13)班成了歌声的海洋。

合唱心得体会篇(8)

群众合唱作为最贴近普通百姓的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它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产物,反过来又对和谐文化的构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群众合唱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

1.群众合唱可以有效净化人的心灵

群众合唱能够提供一个群体参与高尚艺术文化活动的机会,以合唱的形式在音乐中凝聚人的精神,使人们在健康高尚的音乐氛围中洗礼心灵、陶冶情操,既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也有利于形成群众健康个性心理和团结集体行为。广泛开展群众合唱活动,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精神毒害和落后文化的侵蚀,使人们远离一些非法组织和不健康的活动,这对构建和谐文化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群众合唱可以有效规范道德品行

台唱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其音域、色调、力度处理的变化是一种集体行为。群众合唱在训练过程中,参与者会逐渐按照音色、声部结构不同而进行集体协作,达到不同音色、旋律、节奏和不同歌词、情绪协调统一的合唱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另外,合唱要求科学发声,参与者要情绪饱满地全身心投入,声音要收放自如、浑厚纯美。这种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心理暗示,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高雅的气质。这种心理暗示会使合唱参与者逐步模仿学习高雅艺术并形成习惯。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规范道德品行。

3.群众合唱可以有效提高人文素质

群众合唱与实际生活情感非常接近,能够直接、丰富、鲜明地体现艺术感受性和艺术体验性,也是将个体人文素质扩展到集体、城市和整个国家民族的极好艺术形式。合唱过程中,人们不但能够享受艺术的熏陶,以情感桥梁为纽带,使自然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还能进行文化、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在思想上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高尚理念,传播和谐文化,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质。此外。群众合唱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力和召唤力是任何歌唱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具有时代先进性的词藻和主旋律被人们异口同声地咏唱,群众合唱的现场气氛可以积极影响人文素质。

4.群众台唱可以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

合唱追求的是“声合、人合、心台”。合唱表演中,个人与个人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必须协同配合地丝丝入扣,才能完美地演绎作品。群众合唱的声部与声部之间,必须按照和声学的原理,在声部纵向的和声构建、横向的旋律进行方面都发挥出最佳的和声效果。长此以往,可以形成和谐与共的人际关系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此外,群众合唱具有抒感的直接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等特性,除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外,更大的特点就是“歌声嘹亮,斗志昂扬”,所以它往往能成为宣传思想、鼓舞群众、唱响社会主旋律的工具,起到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二、群众合唱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台唱曲目相对单一

当前。适合群众合唱团体排练演唱的合唱曲目相对较少。老年合唱团体多唱革命歌曲,一方面是老年人对革命歌曲有感情,另一方面是革命歌曲相对简单,易于排练合唱。虽然老年人唱得很激昂,但听众由于听多了这样的曲子,往往兴趣不大,难以引起强烈共鸣。少年儿童团体多唱少儿歌曲,但少儿歌曲缺少变化,合唱团选择的余地狭小,久而久之也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显然,合唱曲目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合唱的艺术吸引力和凝聚力。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群众合唱的绝大多数参与者只是音乐爱好者,对合唱并不深入了解,演唱技法也未掌握到位,有的甚至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只有在对其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视唱和纠音训练之后,他们的合唱才能渐入佳境。以这些鞍低素质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合唱团体,其演唱水平难以得到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歌曲意境的表达,也影响了群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发展群众合唱,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

1.加强群众合唱基础训练

任何艺术表现形式的提升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和专业的训练手段。就群众合唱而言,不能因定性为群众范畴而忽视了基础的训练,必须重视日常训练时的基础素质训练,包括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课程。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力求合唱时能正确体现发音的准确性、节奏的准确性、速度的统一性、和声的正确性等合唱的各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感觉的统一性、歌唱位置的统一性、呼吸的统一性。乐理、视唱练耳是群众合唱的基本技能,这两门知识技能熟稔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合唱的排练与提高。在训练视唱练耳时,要特别重视多声部视唱练耳的训练。从多声思维训练到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更要从多声部的视唱训练中学习多声部乐曲的情感表达方法。从而进一步运用到群众合唱中去,提高合唱的整体水平。

2.拓宽群众合唱曲目领域

群众台唱的歌曲领域要进一步拓宽,既注重歌曲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政治性标准,又对歌曲的艺术性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传承和创新并举,尤其要多排练演唱对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起积极作用的合唱曲目,如《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保卫黄河》、《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黄河船夫曲》、《游击队歌》、《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在太行山上》、《中国朝前走》、《迎风飘扬的旗》、《在灿烂阳光下》、《大中国》、《国家》等,以这些新鲜、激昂、向上的歌曲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昂扬斗志和火热激情。

3.培养群众合唱各类人才

合唱心得体会篇(9)

笔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合唱团的艺术指导教师,同时也是专职辅导员,平日更多的是忙于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日常管理工作。2013年10月,笔者亲历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学生在排练演出阶段体现出的团结进取、积极向上、通力协作与集体荣誉感使我备受感动。当前,在校大学生多数是“90后”,如何教育引导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e世代”青年学子,使他们树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高校思政工作普遍困惑的问题。这次的参赛经历让我找到了思政教育的抓手,并在这里大胆提出“合唱思政”这一新词,希望能在合唱排练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找到契合点,力求探索出一条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

1.个性独立,思想成熟

当今“90后”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立的性格特点,不随群,不人云亦云,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视角和观点,不善于与人分享,自我感极强。网络时代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早熟,喜欢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没有什么是自己不懂的。

2.自私冷漠,张扬脆弱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离婚率”逐年增高,而这一现象的第一受害群体就是孩子。根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90后”学生群体中,父母的离婚率远远大于其他年龄层学生群体。父母的离异、成长的残缺使得他们问题重重。他们外表希望得到认可和关注,但内心深处是对他人的冷漠与无视,他们自我感极强,希望以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展现自我,而在真正面临问题时又显得脆弱无助。

3.知识丰富,功利心强

部分“90”后有着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架构,但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集体使命感,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对待自己在意的事情又功利心极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只通晓是否与我有关。他们是网络与现代化信息产物的附属品,而真正需要付诸行动时又一动不动。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瓶颈。

二、“合唱思政”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

1.“合唱思政”的涵义

合唱思政是指在校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合唱”排练及表演形式为载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工作形式。笔者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两课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育,而“合唱思政”是在时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它是涵盖在大的思政教育体系里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的载体达到较佳的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2.如何运用“合唱”开展“合唱思政”工作

合唱(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高校中开展合唱常态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合唱思政”――“我们”教育的集中体现。著名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即使是最精心的、最富有的父母,他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多么好的教育,都无法给予孩子集体教育。”“我们”是相对于个体存在的,在合唱排练当中,个人的优秀毫无意义可言,只有集体的声音和状态、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合唱作品的内容,哪怕是一个眼神,或是一次呼吸,都需要集体的默契配合,而这种默契是需要合唱队员们长期磨合才能够达到的。在这次备赛过程当中,学生放弃了许多业余休息时间参加排练,排练强度大、任务重,学生无怨无悔。这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沟通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观念。

(2)“合唱思政”――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永恒主题,但多年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已经吸引不了学生的积极投入了。合唱教学对青少年的首要作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教育,《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爱我中华》《在灿烂的阳光下》等一系列作品在优美的旋律之下渗透的教育意义不可小视。没有任何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团结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意义重大。而在大量的合唱作品当中,学生更加懂得了爱家乡、爱国家,懂得了上进与自豪,这是任何的华丽辞藻的说教都做不到的。

(3)“合唱思政”――知史通今、认知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大量合唱作品的演唱,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西方合唱作品,在排练当中,我们都需要通晓每一个合唱作品背后的故事,包括时代背景、文化、宗教、艺术等。

就拿中国合唱来说,中国合唱音乐萌芽于19世纪末在中国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种歌唱形式“学堂乐歌”。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国合唱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演唱这一时期的作品,了解近百年中国寻求救国、强国、富国之路的历史;通过演唱合唱作品, 唤起中国人的斗争意识;通过演唱合唱作品,激起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歌咏运动”掀起中国合唱音乐的高潮的了解,通晓中国人团结一致抗日的血泪史。例如,《黄河大合唱》《嘉陵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合唱音乐,是一面敲击奋斗之声的锣鼓,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奋斗,例如,《南泥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大量合唱作品都是在讴歌党的领导、中国快速前进的步伐,它为我们更快地实现“中国梦”伟大梦想而呐喊鼓劲,例如,《走向复兴》《祝福祖国》等。中国人在艰难前行的道路上一直运用大量合唱作品作为抒感的手段和政治斗争的宣传工具,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些合唱作品来丰富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头脑呢?

(4)“合唱思政”――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自控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这次参赛合唱排练当中,笔者发现,一些平时课堂纪律不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生活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在参加合唱时积极努力,组织纪律性极强,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参加每次的排练活动,并且与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样有着较高的自控能力和表现力,我想这就是合唱的魅力所在。这次比赛的必唱曲目无伴奏合唱《沂蒙山歌》难度很大,学生都认真地练习,默契地合作,在排练之余再找学生谈一谈,肯定他们优点,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5)“合唱思政”――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观念的独特手段。大学的教育当中“美育”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体系,教师通过大量合唱作品的演唱教会学生分辨善恶,认清黑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的一生将“美”贯穿始终,对他的人生发展的意义绝对不能小觑。合唱用多声部、多层次、多织体的演唱方法来形成丰富多彩的合唱立体世界。《沂蒙山歌》A段的“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山区的自然风光的热爱;B段的“果子那个熟了,五谷那个香”,引导学生体会山区人民在丰收季节里心情的愉悦与美好;而男生声部与女生声部的音色交替更加增添了歌曲的立体美感。通过声部间的合作,不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默契,而且有效地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6)“合唱思政”――增进身心健康、懂得珍爱生命的心灵驿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安全”,近些年大学生的自杀率越来越高,年轻的生命到了应该绽放的年纪而不幸毁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用合唱的形式来实现。音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而参加到合唱团的学生有集体的关怀,与音乐为伍,依靠演唱来发泄自我、宣泄情感,怎么可能患抑郁症,草率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呢?

综上所述,“合唱思政”的确能够解决许多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症结。

三、如何推进“合唱思政”理念的普及工作

(1)“合唱思政”应当“常态化”。许多西方国家拥有大量的“合唱学校”,日本将合唱教育立法,每个孩子在成长到6岁时都要依法接受合唱训练,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还未能达到普及合唱教育的程度。我国著名的合唱指挥家吴玲芬教授在此次合唱比赛的评审工作中提到的“人生陪伴教育”理念使我茅塞顿开。高校作为社会群体当中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聚集地,应该利用其优势将“合唱”常态化,并将“合唱思政”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去,建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2)“合唱思政”应配备专业化师资队伍。提到“常态化”就不得不涉及“专业化”。若想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队伍,而若要使“合唱思政”得到有效发挥,更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合唱教育的熟知与认同,这将是一条曲折的前行之路。

(3)“合唱思政”应统一训练机制与模式,建立“合唱思政”曲库。为了便于“合唱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可以聘请合唱界与高校思政界的权威人士针对其有效性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机制,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4年(专科3年)之中,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更可依据各年级学生认知需求,整理出一套“合唱思政曲库”对大学生进行培育。

本文的长篇赘述,意将“合唱思政”这一大胆设想阐述清晰,希望能够对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启迪与帮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前行道路。

参考文献:

合唱心得体会篇(10)

形体表演是歌唱者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向观者传递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条件,歌唱者通过对作品理解、加以创造性的表演,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欣赏者与歌唱者共同体会到作品的内在含义,所以形体表演对于歌唱者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一、形体表演的内涵

歌唱形体表演是歌唱者心理活动外部情感的流露,是通过对作品的现实成果再创造中所采取的抒感的有力手段。形体表演并不只是简单的肢体表演,而是通过歌唱者对音乐作品内容的认真理解,加以创造性的表演,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真实,体现出歌唱者内心活动的变化,完美地传达出原作意图。

二、形体表演的特点

(一)歌唱者内心情感的外部流露

在表演过程中歌唱者通过自己的表演给观者带来审美享受,又创造性地体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与内在涵义。人的情感与外部表现息息相关,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歌唱者通过外部表现体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歌唱者心理活动的内容是歌唱所表达的内容,而歌唱主体心理活动的外部表露体现出舞台形体表演的重要性。歌唱者要以原作品的内容为依据,并结合心理活动精心设计肢体语言,并不是即兴的行为,要在同观者的交流和自己的实践中来完善肢体语言。

(二)形体表演再度创作的基础是动作、表情和声乐表现力

歌唱者的五官和肢体是形体表演塑造角色的重要材料,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表演过程中传递音乐具有感染力。歌唱者对作品歌词的理解,使音乐更加生动形象。歌唱者通过动作表情使观者对作品内容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歌唱形体表演的基本要求是对原作品的正确传达和体现,歌唱表演是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的。歌唱者通过对原作品的理解进行创造性表演,但不可随意篡改原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歌唱形体表演不仅要对原作品进行正确传达和表现,还必须表现出表演的创作性。歌唱者不仅是按部就班地照谱演唱,还需对原作品的内容认真理解,创造性地完成作者的写作意图。一部成功的作品需有独特的个性创作。在电子音乐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现场表演仍是观者最喜欢的表演形式,其原因在于是人们个性的创造性表演,可使作品表现得更真实。笔者认为作曲家以乐思创作乐谱时就已抽掉了其活的灵魂,所剩下的是一些没有生命的乐符,只有很少的人能通过乐谱去了解作者的乐思,大多数人看到的仍是一些没有生命的音符。通过声乐表现力和歌唱舞台形体表演将乐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音乐,使作品获得新的生命。如果没有歌唱形体表演和声乐表现力,声乐作品就会是一堆音符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真正声乐表演艺术不只是演员在台上唱歌,而是能通过演唱表演进行二度创作感染观者,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思想感情。

总之,形体表演作为二度创作,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其和声乐表现力的再度融合体现出作品的思想感情,通过演员的创造性表演使原作焕发光彩。

三、歌唱中舞台形体表演的具体表现

“神形兼备”是歌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重要条件。只歌唱不表演会使观者感到疲惫、乏味。为使歌声更加动听传神,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就需要完美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相结合,使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

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能够赋予作品以生命,而“功法”在歌唱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功”是指演唱方法的基本功,“法”则指表演中表现的方法。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即形体表演为歌唱服务,歌唱离不开形体表演。如京剧中讲究的“四功”“五法”也是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的表演方法。剧中的“四功”是指唱、念、做、打,“五法”则指手、身、眼、口、步。功是靠一定的法来实现的,我国千百年来就延续着声乐演唱要“情动于中,表现于形”的基本要求。歌唱者应让观者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产生积极情绪,给他们以美的享受。所以形体表演对于歌唱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站姿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

歌唱者在舞台上表演要保持良好站姿,双腿并拢,双脚呈小八字,也可前后站立,身体略侧,保持身体放松,双手垂于身体两侧,根据作品内容加上手势表演,注意面部表情。保持良好姿态会使观者产生舒畅感觉。

(二)面部表情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

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对于很好地完成一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感情是发自内心而通过外部表现出来的,真实的感情和表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人的情感表达不同,面部表情也会有很大差别。如“悲”和“喜”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人在高兴时面部表情自然放松;而悲伤时就会愁容不展,面部表情紧绷。这就是反差很大的两种情感表达。人的感情在产生的时侯会在面部表现出来,这就是表情。

声乐表演者在表现歌曲情感时,要敢于表演,敢于创作,还要有非常丰富的面部情感表达。如英国著名演员憨豆先生经常对镜做不同的表情,其目的是使表演更加生动且更能吸引观者,更富艺术表现力。好作品得以流传,靠的是演员对作品的再度创作,而不是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语。通过经验,加以真实的情感,使观者愿意听,而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真实的情感,要大方得体,不要惺惺作态,要认真理解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训练自己的情感表达。如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给喜儿买红头绳这一选段,喜儿在家盼爹爹回来高兴又激动的心理,面部露出喜悦的表情,使观者在观看中就能够感受到喜儿心里的喜悦,相反在后面黄世仁逼迫杨白劳画押的那一幕,会看到杨白劳哀求痛苦的表情,这些都是通过演员面部表情直接传达给观者的。再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脑海中就会马上联想到人们农耕时的那种快乐场景;联想到一幅像诗一样清新优美、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面。

(三)在舞台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

在舞台表演中观者可通过演员的眼睛看出其想要表达的各种复杂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看到一切,演员的眼神对观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者在演出的时候要懂得眼神的合理运用,在与观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要用眼神来表达情感,使观者在眼神中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得到美的享受。总之,眼神对于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是很重要的。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主要核心,而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情感的表达。一首作品能否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有很多的原因,其一就是歌唱者是否能正确、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果歌唱者对作品没有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作品就没有艺术欣赏性,自然也不能吸引观者。作为歌唱者首先需要被作品中美的情感震撼,这样才能传达出真情实感,演唱才具有感染力。

(四)手势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

歌唱者站在舞台上表演,手势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其可渲染作品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气势,形成一个很好的姿态。

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表达要收放自如,要用正确的演唱姿势来进行声乐表演。唱戏有唱戏的架势,唱歌也要有歌唱者的态度。歌唱者的手势动作要自然得体,辅助其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要合理安排歌唱者的手势动作,根据作品的内容需要、作者的思想感情,灵活自如地设计一些手势上的表演,不可画蛇添足。手势基本可归纳为引、合、定、开、托、错。

引:一手向前高抬,另一手呈前伸状。双手掌心张开,食指前挑,拇指指向三指第二个关节,食指和眼神相互协调,指示前方的景物或某个方向。

合:在歌唱中,手势动作应有“开”有“合”,二者是相对的,开时气势渐强,合时气势渐弱,这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定,如果是激昂、宽广、气势恢宏的作品,合时要有力度,有收拢感,而遇到舒缓、抒情的歌曲“合”时要随着感情气势减弱收回。

定:在一些宽广、抒情的艺术作品中,在某些情绪中手势动作要静止,定格也能使观者感受到舒畅宽广的感觉。

开:随着作品气势的高涨,双臂自然展开,双手随着气势的高涨距离也逐渐拉大,身体要保持挺拔,展现恢弘的气势,给观者震撼的感觉。

托:双手掌心向上,胸前呈托举状,表达尊敬之情。

错:演唱与朗读课文一样,需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身体的重心要微微向前倾斜,变化一些,不能只是向正前方站立。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手势动作要大方得体、恰到好处,不能设计过多,在有意无意中乱加手势。声乐歌唱者要通过对作品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加上恰当的手势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并把情感传递给观者,使观者欣赏到自然、舒畅的表演。因此,歌唱者在表演中的手势动作要恰如其分,要与表达的感情融会在一起。

(五)表演大方得体

歌唱者在舞台上表演,一定要让观者感受到其落落大方,毫无紧张拘谨的感觉,让观者感到亲切自然。歌唱者要时时关注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情、形态,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把生活中懒散作风或态度带到舞台上,努力使表演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声乐歌唱者是艺术的表现者,举手投足都要表现出艺术的风度,体现出艺术美感及艺术的内在含义。所以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要精神抖擞,使观者一看到其出场就马上产生赞美之情以及愉悦心态。

无论哪一种音乐演唱形式都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充分表达作品的缓急、顿挫。歌唱者为了能够塑造有个性、有灵魂、生动形象的人物,舞台形体表演的分量就很重要。演员要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就要对作品人物角色、背景、阅历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自然生动地进行表演。歌唱者要具有表演的才能和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按照传统固定的模式去表演,这样才能将歌唱的角色演活演像。

不同人物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歌唱者要想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就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生活素材,把其和对作品的认真理解相结合来进行研究,在表演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表演空间,达到忘我的境界。

结语

总之,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首先自身要融入歌曲的意境里。如果一个演员都不能感染自己,又如何谈及感染观者?所以歌唱者要想达到想象中的艺术效果,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塑造艺术想象。作为一个声乐歌唱者,应该用真实的情感和恰如其分的演技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表演出来,使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要给观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歌唱者就应注意自己出场时的动作,要自然、潇洒、大方,注意自己在台上的表现,全神贯注地进行表演,表现作品的美,歌颂作品的美。把最好的声音展现给观者,把美好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令这些绚丽多彩、令人陶醉的声乐歌唱艺术之花盛开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合唱心得体会篇(11)

2、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合唱教学作为一门教学,有利于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合唱作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练,不断地被后人传诵并弘扬,逐渐攀登音乐的最高峰,为音乐教学做出巨大的贡献。合唱教学不仅弘扬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此外,合唱这门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一些在校学生也不例外,积极地参加学校内的合唱团,发展自己的特长。学生对合唱有了深厚的兴趣和爱好,在学校的合唱团不断地学习进步,发展自身的特长,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合唱由多个人共同演绎和完成,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由于合唱是由多个个体团结协作,共同演绎完成的,包含着各个成员的力量。在合唱教学中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同时也使各个成员有了强烈的团队意识。合唱讲究的是在音色、韵律以及声部各个方面协调统一纵横交错,给人一种立体感,在有序进行的合唱中展现团队的默契以及深厚的凝聚力。合唱展现的不仅仅是个人魅力,更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在人与人相互密切配合下共同演绎动听的歌声。通过合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对学生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有着良好的影响。

2.3、合唱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懂得欣赏美的韵律。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合唱是十分重要的,在集体共同努力下不仅享受音乐带来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高尚的品格。”合唱既使人们得到了付出以后的回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人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当前许多在校学生都呈现出非常浮躁的心情,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动机,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用过合唱教学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心态,,重拾积极的学习的信心,对美好事物和远大理想不断地追求,实现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合唱教学的改进对策探析

3.1、加强对合唱成员的培训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发音标准度

合唱体现的不只是个人的演唱,而是集体成员共同演绎的节奏和旋律,对于合唱的成员来说,好的歌声是最基本的,同时还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有些成员对合唱知识一知半解,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就失去了合唱的真实意义。因此对合唱成员的培训和知识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对学生的听觉进行训练,对音乐的音色和韵律进行深入的吸收和渲染,长此以往,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声觉了,再结合老师教授的发音和合唱技巧,提高自身的合唱功底,为合唱团队出一份力。

3.2、合理挑选合唱指挥和成员,保证合唱顺利进行

合唱团队由指挥员和合唱成员组成,二者都不容易忽视,有力的指挥加上有没和谐的合唱共同演绎优美的旋律。因此,在挑选指挥员和合唱成员方面要精心挑选,对有音乐天赋的成员进行优选,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因为合唱体现的是整个团队的集体合作。指挥者是合唱进行的关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挥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敏捷的听觉,在指挥中能够熟练地把握节奏速度,正确处理停顿和曲调的转换。良好的指挥者和合唱团员是合唱进行顺利的良好保障,共同成为合唱发展的主要因素。

3.3、合唱教学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理论,更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