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唱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10-30 13:22:26

合唱教案

合唱教案篇(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中的活动课《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进一步熟悉童谣歌曲,了解什么是童谣。

2、通过唱、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趣味性。

3、以童谣说唱会的交流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关注本土(多元)童谣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唱《小老鼠上灯台》感受童谣歌曲的韵律美(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童谣。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会说、会唱的歌谣。

二、学习童谣。

1、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1)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3)学生随伴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2、学习《跳皮筋》。

(1)学生自己尝试读《跳皮筋》。教师总结(关注节奏、音调、标准的语言)。

(2)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3)跳一跳:模仿跳皮筋的动作,边跳边读童谣。

(4)师生总结:童谣的节奏与跳皮筋的节奏、音调、语言的关系。

3、拓展学习海南童谣《数字歌》

学习关注点:童谣的的韵律感和地域方言,体现童谣的趣味。

4、小结:

收集学习更多的童谣,下节课举行班级童谣大赛。

合唱教案篇(2)

这样会使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会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专业知识,主观能动性被忽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减弱,直接影响未来的学习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创新能力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真实而复杂的现实情境时,能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声乐课的课堂教学上,笔者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认为PBL教学法的新理念是值得我们探究和应用。PBL教学法的典型教学过程一般为:首先,提出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根据相关问题组织学习团队,学生主动学习与组内交流、互相合作同时展开;其次,总结学习成果并加以展示,教师会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相应评判;最后,加以总结。这也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之前首先要进行人员统计、设备准备情况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划。

一、PBL教学法实施前的准备

1.人员组织:参加学生3-4人分为1组,每组推选出组长1名,负责主持全组的协调工作;设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整理全程学习的思维过程。

2.设备准备:课堂上配备电脑及音响一台,钢琴一台,白板一个,准许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

3.案例准备:按照PBL教学法,针对课程精心设置一个开放性的实际问题。(1)该问题的设定必须能引出与声乐演唱相关的概念与原理。在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定要以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概念以及基本知识规律为出发点,应通过重点问题的先期解决,然后引出学习的知识点,进而掌握相关教学任务完成的方式。(2)设置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对于与实际演唱结合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气息、共鸣、语言的应用,则结合具体的实际演唱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案例的特点应是结构不够明确、程序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在PBL教学法中,所给案例的初始信息不明确,解决的问题应是高级知识领域的问题,且没有固定唯一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同时案例要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把问题的突破口相互联系起来。

二、PBL教学法应用于声乐专业教学的规划

1.设置问题。首先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1)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法,包括PBL教学法的起源、特点、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国内外的相关实践与研究等。(2)在课堂上先向学生介绍歌唱器官和歌唱原理的主要内容,了解歌唱声音的基本特点。(3)说明此次学习任务的专题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案例,使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过的歌唱基础知识,通过网络、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切磋试唱等途径获取有效资源。

2.研究问题。组长带领组员们根据视频案例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巡视、观察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按照基本问题学习的工作框架进行讨论,对视频案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由记录员按找出问题的排列顺序依次记录在白板上。根据记录员在白板上列出的问题,小组成员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找出自己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详细记录。

3.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小组成员们聚集在一起互相讨论,彼此交流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与所查找的资料,纠正错误认识,对问题重新进行研究实践,看看是否解决了,如果没有解决,研究问题出现在哪里,还需解决哪些新的学习问题,重新调整实施方案,经小组多次讨论后归纳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实践练唱。同时,学生们可在课堂上上网搜索正确答案及解决方式,与白板记录相对照。最后由每个人实际演唱向教师和其他成员展示学习成果。

4.教师总结评价。教师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展示成果的情况,由教师现场示范演唱给出最直接的感知信号与辅导,总结正确的演唱方式。小组成员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思考与评价,能够总结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与思维技能,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歌唱相关技能,增进歌唱方法的总结与理论升华。

三、案例讨论

在声乐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声音统一、换声区的自然解决是教学的难点,《声乐理论基础》对歌唱呼吸、共鸣的调节,声区的调节虽然都有基本概述,但真正应用在实际演唱中,讲授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练唱时,很难把握各个器官调节的尺度,做到低、中、高音区自然过渡,声音统一圆润。

1.提出案例,激发兴趣。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歌唱姿势与呼吸方法,歌唱发音与共鸣调节的主要内容后,可结合自身的演唱感知,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查找资料,上网搜索,对下面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播放的多媒体视频案例,结合歌唱原理的基础知识进行讨论:该视频中演唱者演唱得如何;如有不妥请提出问题出现在哪里;该如何解决。阐明理由并结合自身进行实践练唱验证结果。

2.师生讨论,点拨思路,找出问题。组长带领组员对视频资料进行积极讨论并找出问题,认为两名学生的问题出现在中、高音区声音脱节、不统一(发音状态不稳定);换声区声音发虚,气息不稳(气息运用比较混乱);有破音现象(共鸣腔调节的位置不够准确)。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提炼归纳总结,由记录员记在白板上。

3.小组探究,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小组成员们聚集在一起交流,通过多次讨论实验经验与实验结果,用实际演唱验证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并且根据声音的变化发现隐含于其中的歌唱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路,上网搜索正确答案、总结规律,进一步实验演唱交流,最终归纳出采用美声关闭演唱,即母音变异的手法以及民族歌唱规律咬字换声中“中东辙”汉字字音解决换声和扩展音域的自然解决方法。

4.反思结论,演唱展示,总结评价。通过案例讨论实践,学生加深了对气息、共鸣、换声区、语言调节等作用的理解。学生积极进行演唱,总结经验,从演唱过程中知道了书本上歌唱理论是怎样得来的,并且学会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总结出换声区自然解决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对学习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演唱技能与理论总结得到进一步升华。最后由教师就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做点评总结,指导课后如何练习巩固。

四、效果评价

学习活动完成后,对于如何评价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笔者采用对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获奖成绩来验证学生对用此种基于问题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的认同度及学习效果。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基于专业问题的针对性学习是十分认可的,多数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抱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适应此类需要自主学习的活动。其中,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得分最高,说明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但也应该看出,学习效果一项得分高低不齐,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持肯定态度,也有部分并不完全认可。这也间接反映出PBL教学法这种主要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的最终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应的成果,这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长期培养,不能急于求成。通过以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资料和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以及问卷、获奖等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此类学习活动充满了热情和兴趣,对基于问题学习的相关活动设计方法与实施效果表示支持与欢迎,同时运用PBL教学法之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与发展。

五、结论

合唱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1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记录和叙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的难点、重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还包括对整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教学案例记叙的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记录伴随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矛盾、产生的想法、解决困难和困惑而产生的思路和对策等。

研究高校音乐教学声乐专业教学案例,可以帮助音乐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正确地认识声乐教育在整个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声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本文选取了对声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

2 重唱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重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叠加起来,并对叠加进行深入发展的一种声乐体裁,叠加的法则一般要遵从多声思维的法则。重唱在声乐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和声的技巧,使得声乐更加立体化。

在重唱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什么是重唱,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了解重唱的组成,掌握重唱中各声部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重唱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这就要求在声乐课上,要提高对学生嗓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运用能力。

在重唱课程上,笔者安排学生从简单的曲目开始练习重唱。在练习一段时间简单的重唱之后,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当前流行组合的重唱曲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重唱训练中,要着重加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运用,包括声音的节奏、音色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想象画面,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曲目表达的情景来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形体动作。课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曲目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重唱曲目。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怎样去分析作品、怎样进行人物塑造,还要去训练多种形式的重唱和舞台实践。此教学案例的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练习重唱中的声部平衡,培养学生控制好声音和音色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声音和其他声部之间的音准关系,那么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也会提高。

通过重唱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与诸位教师分享:(1)教师应当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实践,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或者表演与演唱结合起来。舞蹈与演唱的结合可以达到歌和舞相互渗透的作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氛围。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舞蹈方面的气质、风度、形体、表情等给予指导,这样的教法也比较生动。(3)在进行重唱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专业音乐学校对声乐系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要建立自己的歌唱声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而重唱是需要学生互助协作的演唱形式,更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

3 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

声乐是一种和美有关的艺术,她表现美,创造美,让观众感受美。声乐能把人的歌喉、音乐、语言、文学融合为一个整体,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声乐中获得美的愉悦。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11页)也不可忽视。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用心挖掘声乐的美,做好充分准备。在选择给学生用来练习的曲目时,也不能只注重呼吸、发声等技术训练,应该选择能让学生在旋律流动中更容易感受到美感的曲目。选择曲目时也要注意该曲目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在最后的个别训练辅导备课环节,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个性,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保护学生的个性特色。

课堂教学以教师范唱为开端。教师先准确、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一遍,要注意演唱的时候必须感情充沛。范唱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样板,也使得学生通过聆听获得艺术的享受。范唱除了增加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将范唱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范唱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歌曲加以介绍,包括歌曲的创造背景、表现手法、风格等等,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学生练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审美为基础,不断地琢磨、理解、记忆。在练习中要注重带领学生从易到难。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慢慢进入带词练习,最后再到完整练习。

学生达到流畅演唱之后,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感悟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抒发自己对歌曲的审美意境,进行创新演唱,对模仿演唱做一个提升,从在歌曲中感受美上升到从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在声乐课上教师应当通过运用范唱、艺术处理、教唱、伴奏等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中饱和的情感,由此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 总结

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记录、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并以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都是声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研究了相关课程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笔者课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专项)“声乐教学常用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2013JK050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6-127.

[2] 吴晓.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11.4:85-86.

合唱教案篇(4)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幸福快乐的生活。所用的音只有三个(do、mi、sol),但其构成的旋律却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以奇特、质朴、清新之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理想教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通过听、跳、唱、辨、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记住歌曲的主干音,记住歌词,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2 能用碗筷与教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结合音乐让学生了解土家风情,在学唱歌曲中体验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唱会土家歌曲《乃哟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碗、筷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土家风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吗?

学生:春节。

教师:中国有个少数民族,他们也有一个像咱们过年一样热闹的节日叫“社巴节”,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在这个节日里都做了些什么?

(播放《乃哟乃》歌曲,同时屏幕上展示土家风情图片及社巴节跳摆手舞的热闹场景图片。)

教师:谁听见或看见土家人在自己的节日里是怎样庆祝的?

学生:唱歌、跳舞。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土家族社巴节里最好玩的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吧!

(师生在《乃哟乃》歌声中一同跳起摆手舞)

二、学、认、记歌曲主干音“sol、mi、do”

教师:看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跳摆手舞是件快乐的事。土家族的摆手舞好玩,歌曲也非常特别,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有名的土家族儿童歌曲,歌名叫《乃哟乃》。“乃哟乃”,多奇怪的名字呀!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想!

教师:“乃哟乃”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下这句土家语吧!

(师生呼唤“乃哟乃”)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乃哟乃、快快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

(出示歌谱)

教师: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全曲只用了三个音谱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教师奏曲谱,学生边听边找)

学生:do、mi、sol。

(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带领学生用柯达依手势唱do、mi、sol音高。)

教师:这三音中,哪个音最高?

学生:sol。

教师:哪个音最低?

学生:do。

教师:请大家跟老师唱一唱。

(教师慢速带唱歌谱)

教师:土家族山寨里人们最喜欢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让我们也一起来玩―下这种唱歌游戏吧!我来领唱歌谱的蓝色部分,红色部分请同学们来和。先来看看你们唱的红色部分,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学生:每句都是一样的:

教师: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五次。

教师:是的。这首歌曲因此有五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

结束,这就是这首土家族歌曲的风格所在。

(师生接龙唱谱。)教师:谁能发现

的音高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高向低。

三、瓷乐演奏。强化歌曲主干音“sol、ml、do”

教师:土家人非常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也同样喜爱土家的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瓷都的瓷乐碗筷。它和土家歌曲会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拿出瓷乐碗筷,敲击sol、mi、do三音。)

教师:谁能最快分辨出这是什么音?

学生:sol、mi、do。

(教师用碗筷演奏《乃哟乃》)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教师:请各组的一号同学把碗拿出摆一摆,注意碗边不能相碰。

(第―批学生拿出碗平放在桌上)

教师:请二号同学拿筷子敲一敲,其他同学用耳朵帮忙,一起合作把碗按照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排列。

(第二批学生敲击碗,本组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老师到各小组适时加以辅导指点。)

教师:请三号同学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第三批同学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成果,敲击sol、mi、do。)

教师(留下一位学生):你敢不敢挑战―下,和老师合作演奏《乃哟乃》?

学生:敢!

(教师与这位学生合作演奏《乃哟乃》)

教师:有没有更多的同学想与老师合作演奏呢?请第四批同学和老师合作演奏。老师弹琴,你们奏碗,其他同学在

处唱“乃哟嗬”。

(师生用电子琴与碗筷演奏《乃哟乃》,其他同学和“乃哟嗬”。)

四、教唱歌曲。学、背歌词并处理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出示第一句:“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教师:土家人为了唱歌时更有气氛,把“乃哟乃”重复着、变化着说,意思还是快快来。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句歌词里有重复的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乃哟嗬”,出现了两次,在第2小节和第4小节。

(师生读第一句。)

教师:乃哟乃,快快来干什么呢?让我们―起看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歌词“唱起歌儿乃哟乃”)

学生:唱歌。

(学生齐读第二句歌词)

教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了呢?

(出示第三句歌词“跳起舞来真快乐”)

学生:跳舞。

(学生读第三句歌词)

教师: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学生:高兴、笑……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和表情一起读第四句。

(出示第四句“嘻嘻哈哈乃哟乃、乃哟嗬”,学生齐读第四句。) 教师:看谁能最先记下这首歌曲的歌词?

(学生试着背歌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教唱歌曲两遍)

教师:现在老师用琴教唱。电子琴弹一句,你们唱一句,耳朵可要仔细听哦!

(教师用琴带唱一遍,发现音不准的乐句及时纠正。)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学生:高兴的、快乐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过节很快乐、唱这首歌时觉得很高兴……

教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快乐地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里,最有特点、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

学生:乃哟嗬。

教师:那你觉得这一句是唱轻一些还是重一些?

(学生答案不―)

教师:就让我们来唱一唱、试一试吧!

(一、二组学生在“乃哟嗬”处用弱力度演唱歌曲,三、四组反之,用强力度演唱。)

教师:你认为哪种唱法更适合过土家族的社巴节呢?

学生:唱得强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齐唱《乃哟乃》,并在“乃哟乃”处稍加强力度。)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好像把我带到了土家山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过社巴节、跳摆手舞呀?

学生:想!

教师:社巴节到,天亮了,寨子里的小朋友醒来就开始呼唤“乃哟乃”。

创设情境,分组站在“山头”,呼唤同伴:

在“社巴节”的歌舞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杨 玮 江西省暨阳学校《行进管乐队基础》

作者:荣艾国

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合唱教案篇(5)

【案例描述】

新绘本投放到阅读区后,幼儿的新鲜感油然而生,他们在几天中非常乐意从阅读中看新的故事,可×是其中表现得最积极的孩

子。她对《逃家小兔》这一绘本很感兴趣。这天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游戏,可×和昨天一样选择了阅读区,她拿出《逃家小兔》看了起来,但翻到小兔子变成小鳟鱼游到大海里去时,她突然唱起歌来。这引起了旁边小×的注意,她好奇地凑过来说:“你在唱什么啊?”可×说:“你看,这里可以这样唱:我要变成小鳟鱼,游到大海远远的。”原来她唱的是近期陈老师很喜欢唱的一首歌,用歌唱表达自己对绘本图画的理解,说完,她对小×提出:“你会不会这样唱啊?我们一起来唱图画歌吧。”她给自己的阅读行为起了个“唱图画歌”的名字,两个小朋友玩了起来。

一本绘本被他们找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还设想了新的故事情节,他们的欢乐很染了同一区域的其他幼儿,大家都围上来看他们的绘本,在了解了他们是怎么玩的以后,孩子们自己去找绘本看了起来,阅读区一度成为一个歌唱区。我感到这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一旦把握好了,能够让幼儿更乐于阅读,并能够发现阅读的趣味,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于是我在区域活动后,引导幼儿讨论了这一方法,并和幼儿一起在表演区旁设计了一个阅读歌唱小舞台,并形成了阅读歌唱创编比赛,幼儿需要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与歌曲有关的创编,幼儿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案例分析】

在阅读区中进行阅读的时候,通常教师都会要求幼儿进入阅读区后要安静、不打扰别人,在这一规则的限制下,很多幼儿都只是在做他们个体的阅读活动,获得的认知和想象、创造行为很少和其他的幼儿分享。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对幼儿的“喧闹”加以制止,而是给了他们自由发展和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获得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交流的体验,并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灵感碰撞。传统的绘本阅读活动一般以说图、说感受、绘画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阅读感受,而在上述案例中幼儿自己发现了以歌曲、歌唱的方式来阅读图画,音乐、图画与语言、故事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给了幼儿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刺激。

【案例反思】

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建构丰富、有趣的环境,同时引导幼儿用符合自身发展与兴趣需求的方式阅读。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踏入小学,帮助他们从书籍中感受不同的学习趣味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合理地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发现幼儿有趣的阅读行为并乐于表现这种行为时,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自己的阅读方式,以让更多幼儿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如案例中使用音乐表现绘本内容,扩展思维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推广,以运用到幼儿的教学与其他活动中。

1.合理利用音乐,烘托绘本气氛

在进行特定内容的绘本阅读、分享时,教师可以以固定的音乐作为背景,帮助幼儿在音乐背景中感受到绘本的内容与情绪氛围,从而顺利地进入绘本阅读情境中,获得角色表现情感共鸣,增强幼儿阅读的有效性和阅读情绪的感受。

2.利用不同歌曲,促进绘本理解

目前,在幼儿园的歌曲教学中,歌曲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而绘本中的内容同样很贴近生活,教师可引导幼儿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场景、物品时,引导幼儿使用唱已有歌曲甚至自己创编歌曲的方式表达对绘本的感受。用歌唱的方式来理解绘本,包括对一些情绪情感的感知、故事情节的了解等等,在不断阅读、思考、歌唱的过程中,形成深入、个性化的绘本理解。

3.用音乐诉说体会,升华绘本感受

在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分享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幼儿进行阅读感受讨论,同样可以采取音乐唱出来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幼儿在新鲜的感受中获得另类表达的满足。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互相交流、倾听,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被动式的感受,但这

些感受与自身的感受融合在一起时,它们将能获得对绘本的升华

合唱教案篇(6)

结合本书可知,合唱是一门技术,而合唱指挥则是一种技能,通过融入不同技术以及各方的配合与协作,辅以指挥者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呈现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合唱指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式以系统化训练为主,教学内容凝聚合唱训练、指挥技法和声乐教学的基础核心素养,因此,合唱指挥课程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从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修养和基础音乐素养。但合唱指挥作为新兴学科,相较于其他音乐学科起步较晚,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不够成熟,且由于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先例指导,合唱指挥教学存在训练时间不固定、合唱排练效率低下、团队协作能力弱以及作品演绎能力差等问题,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不高。受传统模式影响,教师普遍采取整合性教学方式,同时开展合唱教学和指挥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同时掌握多种知识。基于上述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模式亟须加以改进。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工作中,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积极创新现有教学方法,尤其在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同时,兼顾其科学性和综合性,具体实施路径表述如以下两个方面。

合唱教案篇(7)

二主要工作

1、加强校园内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使每位学生学会或参与1—2项艺术技能和艺术活动,提高艺术水平,提升艺术修养。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举办的各类书画比赛,努力争取好成绩。

3、建立艺术特长生档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生艺术比赛。

4、组建合唱队。发挥我校合唱特色项目的优势,加强特色项目团队建设,做好合唱团新学期招生工作。

5、举办学生艺术节,制定艺术节专项活动计划,为艺术节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6、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在全校开展“新歌人人学,好歌班班唱”活动,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人人学会小学阶段优秀校园必唱歌曲10首。

7、利用“校园之声”定时播放校园歌曲,开设“点歌台”,设定校园“每周一歌”与“校园歌曲大家唱”栏目,让学生们听高雅的曲,唱健康的歌。努力营造高雅的音乐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具体工作及实施

二、三月份(第一阶段)

1、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与学校学生艺术节暨“唱响我们的歌”——优秀校园歌曲”比赛活动方案。

2、艺术节活动动员及准备。

3、结合学雷锋活动,在全校开展“新歌人人学,好歌班班唱”活动,教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四月份(第二阶段)

1、建立艺术特长生档案,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十堰市学生各项艺术比赛。

2、学校艺术节活动准备。各班开始排练合唱,准备参加学校“唱响我们的歌——优秀校园歌曲比赛。

3、艺术单项比赛工作的筹备。

4、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校开展“新歌人人学,好歌班班唱”活动。

五月份(第三阶段)

1、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举办的各类书画比赛。

2、学校举行生艺术节暨“唱响我们的歌”优秀校园歌曲演唱大赛。

3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校开展“新歌人人学,好歌班班唱”活动。

六月份(第四阶段)

合唱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38-02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作为主干课程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程的设置和模式上基本一致。事实上,两类学校的声乐学生在音乐基本素质、声音的条件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来看,两类不同院校的专业设置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就声乐专业而言,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突出声乐的专业性,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师范性。声乐集体课既能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声乐的技能技巧。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培养目的就是要注重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两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和教材的选用上虽有部分交叉,但主导思想截然不同。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声乐集体课程的教学方面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的知识和声乐演唱的技巧,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习必要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而达到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机融合。鉴于此,在音乐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必须提高声乐集体课的学分,对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加强音乐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技能。因此,必须要更新思想观念,对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多维知识结构

单纯采用小课形式进行一对一教学,已不能满足音乐教学需要,亟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新的“声乐模块”课程,将传统声乐教学的个别课的教学模式(即一位声乐教师对一个学生)改变为大班课,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有计划的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技巧课、声乐欣赏课、声乐教学实践课、声乐自弹自唱课、声乐理论研究课等系列课程,对其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提供保障,对教学环节实施监控,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多年以来,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难体现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呼吁,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理论课、专业技巧课、教学导论、教育实习和艺术实践等内容。在声乐集体课上和个别课上分别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使个别课和集体课按照一定的比例,有计划的按照方案逐一实施声乐教学。强化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二、声乐课程模块

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面对当前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声乐课程模块应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从而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声乐课程将以往的声乐一对一课程重组为《声乐基础理论》、《中外歌唱家演唱法分析》、《声乐方法研讨课》、《声乐自弹自唱课》、《声乐艺术指导课》、《声乐演唱观摩课》、《声乐教学法》等新内容。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1.《声乐基础理论》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程注重声乐理论,突出理论性的教学目标,重点讲授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歌唱要素。介绍人体发声器官、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歌唱的方法。

2.《中外歌唱家演唱法分析》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介绍歌唱家的声乐教学观念及声乐大师的观点学说。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以及各种流派的演唱方法,通过对声乐方法的分析和声乐作品的鉴赏,加速学生对声乐方法的认识和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

3.《声乐方法研讨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其主要研讨的问题有:(1)元音U。歌者在唱歌时,一般避开闭口元音U,而以想象中的音色来代替。但这样做并不能提高其音量和音色。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应重视闭口元音U,使这些闭口元音至少与开口元音的音色和支点相等,甚至超过它们。另外,闭口元音本身具有比开口元音更能防止气息大量排出的特点。用U母音作为稳定喉头的练习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发“U”时喉头处于歌唱时最佳位置,此时喉咙充分地打开,喉部肌肉自然放松。(2)哼鸣练习。首先,闭口哼鸣练习是在横膈膜正确呼吸支持下进行的练习,可获得头腔共鸣,这是练习丰富声音共鸣色彩的有效方法。其次是稳定喉咙、打开喉咙,使喉结放在最低位置上,微笑肌肉要提起,自然面带微笑,这样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获得声音位置及共鸣位置的第一感觉。练习时要注意全身运动,呼吸通畅,肩部、胸部要放松、立直,不要用劲,要向下吸着哼唱练习,要有意识地使声音贴在后咽壁。(3)五个元音发音练习。这些练声是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练习,要求气息均匀,起音准确,母音要在腔体里运行,要求声音必须保持在共鸣位置上,在统一的前提下连贯流畅地进行。

4.《声乐自弹自唱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用钢琴为自己的演唱伴奏,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声乐教学离不开键盘,键盘是声乐教学的重要手段。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声乐课上让学生互相伴奏,是提高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一个有利的学习措施,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声乐艺术指导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年级第一期开设。此课程包括:(1)歌唱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熟悉歌曲的旋律,其中包括音准、节奏、各种表情记号等,然后再把旋律记熟。(2)分析歌词的大意。外国古典艺术歌曲主要以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和海涅等的抒情诗为歌词。这些抒情诗的内容抒情优美,寓意深刻,有着极强的浪漫风格和抒情情调。(3)歌曲与伴奏具有互相支撑、相互依存、交相呼应的关系。钢琴是声乐作品最优美、和谐的伴奏乐器。歌声与琴音相伴,共同创造着艺术作品的鲜活形象。伴奏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色彩。

6.《声乐演唱观摩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学生的声乐学习在舞台上的表现非常重要。学生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而且要有“形神兼备”的表演,使歌唱更加生动,表演更加形象,这样才能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歌唱者的表演既是无声的语言也具丰富的情感,能直接提升歌曲的渲染力。如果一个学生具备很好的歌唱技巧,却不能够用表情和身体的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艺术作品和歌唱技巧都可能黯然失色。因为歌唱表演艺术既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更是舞台表演艺术。

三、声乐成绩评定

目前声乐考试标准基本上是演唱一两首中外歌曲作为期末的考试成绩。这种考试标准显然与当前的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步。为此,应该改革有关的考核评定标准,将原有的平时成绩占30%、歌唱考试成绩占70%,最后所得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的制度,改为由平时成绩占30%、理论笔试占30%、歌唱考试占40%,相加所得成绩为学生最后考核评定成绩的制度。这样做有力地加强了学生对声乐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合唱教案篇(9)

1.趣味音准练习

在中小学生的合唱训练及演出中,经常会遇到音准的问题影响合唱作品的表现力。音准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合唱的大门。音准在歌唱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唱的队员必须形成较好的音高概念,才能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从而进行正确的歌唱。良好的音准来源于很多方面,包括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但更多的是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在音准训练时,如果简单的通过钢琴、或者伴奏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音高的概念,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奥尔夫的体态参与、柯达伊的手势等辅助教学,借助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了音准的练习,从而解决合唱的基础问题。学生良好的音准是进行其他训练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较好的音准,才能更好地去展现歌曲内涵,让听众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案例:合唱团中有一位学生音准概念比较弱,总是和别人不在一个调上,最糟糕的是他自己感觉不出来,而且陶醉在自己的歌唱状态中。后来我带领着合唱团的学生进行“超级模仿秀”互动游戏,让不同的学生先后唱出不同的音高,然后整个合唱团一起模唱这个音高。从一个音的模仿逐渐演变到一个乐句的模唱。最初是合唱团的学生来迁就这位同学的音高,慢慢的培养他的听觉,确立音高概念,随后在让他追随模仿别人的音高,慢慢的融入到合唱团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再也没有那个不协调的声音了。很多时候学生唱不准音,并不是他做不到,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没有良好的听觉能力,这种练习方式就是提升学生听力的方式之一。

2.游戏统一音色

中小学生嗓音稚嫩,所以在合唱中必须强调科学的发声训练,使各个队员的音色向全体队员形成的集体音色上靠拢。在合唱团队的基础训练中,指挥应注意将集体演唱中的“基本音色”协调以求得统一。如果合唱队员在发声方法上相差太远,势必要造成集体发声的混杂,刺耳与不协调。为了求得基本音色的统一,指挥需先统一全体合唱队员的发声方法。在给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我采用“我是大歌星”的游戏让学生辨识正确的声音,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了不同的声音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用这样的方式,老师把抽象的内容给具体化、趣味化,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演唱。

案例:中小学生平时听到的专业童声合唱作品较少,多数还是流行音乐,大多书学生存在发音和咬字位置靠前的现象。音乐训练原本就很抽象,看不到、摸不着。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丧失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采用“我是大歌星”的游戏让学生辨识不同的音色特点。合唱团的学生一听到这个游戏名称,马上就兴奋了,我请不同的同学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偶像歌手,很快,周杰伦、陈伟霆、陈奕迅、王菲……教室里面简直就是歌手大咖演唱会。团员们开心的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手,另一方面,当听到惟妙惟肖的歌手模仿时,教室里面还会有阵阵的掌声。等学生的情绪平复以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分析每位歌手的声音特点,然后带领团员们分别体验不同的音色特点。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逐渐的渗入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合唱作品中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种游戏训练统一音色的方式中小学生都很喜欢,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3.趣味气息练习

歌唱时的呼吸不同于日常讲话的呼吸,它要求相应地增加气息压力的强度。对于合唱队来说,良好的气息训练是合唱团的声音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是结合胸腔、腹腔和横膈膜共同呼吸的方法,是国际上采用的最先进的呼吸方法。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身体的器官在运动起来时又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狗喘气”和“吹纸片”的游戏让大家来感受庀⒌奈恢谩U庵植斡胧教逖榻萄Э梢院苋菀捉饩鲅生气息浅、坚持不住的现象。

案例:中小学生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普遍存在气息浅的现象,在进行学生了解横膈膜练习时,我运用“小狗喘气”的游戏帮助学生练习。首先我先问学生家里有没有宠物狗,然后请个别同学说出小狗喘气的动作并尝试模仿。然后我进行示范,并讲述动作要领:舌根放松、牙关打开,身体前倾、双手叉腰。慢慢的带领学生进行由慢到快的练习。在逐渐的练习中,学生找到了横膈膜的位置,并且感受到了横膈膜在呼吸时的变化。但是这种练习不能持久,时间长了学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4.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的风格特点,校园歌曲的欢快活泼、艺术歌曲的优美抒情,作品的体裁和题材有很多种类,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特点,不可能对每一部作品都了解的那么透彻,教师在讲解时,也不是单纯的用语言和文字来解释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风格,我们在不同的游戏中学习音乐。

合唱教案篇(10)

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理论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其它课程(如乐理、和声、声乐、器乐等)的基础,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视唱是指通过对音高、节奏、音乐术语等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对音乐作品进行看谱演唱,即通过声音表达音乐情感;练耳则是指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包括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乐器音色等内容的听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本门课程要学习与掌握的重要内容,笔者将从多年来执教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目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同行们进行探讨与交流。

一、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练习不会听记:即只能“视唱”节奏,而不能对其“练耳”,这是在节奏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当对学生进行视谱的节奏学习与练习时,他们能准确地诵读节奏并击拍,当教师用钢琴弹奏或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节奏要求学生听记时,学生则不能准确、完整地听写下来,甚至不知如何下笔,只会用诵读的方式模仿,以谱例1为例,学生能按视唱的要求对乐曲节奏进行挥拍诵读,却不能按练耳的要求进行听记。

(二)会听唱不会听记:这种情况大多在用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出现,尤其是对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视唱练耳学习,具体表现为学生能跟随钢琴或音频、视频内容听唱出音乐的节奏,但却不能将其转化为记在纸上的节奏型。

(三)不会听唱也不会听记:这是教学中遇到的最糟糕的情况,一般出现在视唱练耳学习的初级阶段。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记忆力有所欠缺,如何才能突破节奏教学中的这些教学瓶颈呢?

二、提高节奏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加强节奏声势教学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声势”是指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包括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最基本的动作,以训练学生对节奏的反应力、记忆力和节奏句式感为目的,可以根据节奏的难易程度将基本动作进行组合,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音乐学习者。在高校视唱练耳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四种基本动作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全身各肢体部位,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声势动作进行扩充,如点头、叉腰、拍肩膀、互相击掌等,让学生在自身的动作体验中提高对节奏的感受力和记忆力。如谱例2这条单声部节奏的声势动作可以有很多种设计方案,见下图:

方案1:拍手 拍桌 拍桌 拍手 拍桌 拍桌 拍桌 拍手 拍桌 拍桌 拍手

方案2:拍手 跺左脚 跺右脚 拍手 拍手 跺左脚 跺右脚 拍手 拍手 跺双脚 拍手

方案3:拍手 互相击掌 拍手 拍手 互击 互击 拍手 拍手 互相击掌 拍手

对于二声部和多声部节奏学习,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一人进行分手(或手执道具)合作练习,也可以结合模仿法、创作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分组、分声部练习,

(二)加强节奏律动教学

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用有节律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曲式结构等的变化,从而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分为“位置运动”(指在固定地点的人体动作,如摆动、拍击、弯曲等,与“声势”相似),和“空间运动”(指脱离固定地点的移动活动,如跑、跳、走等),它将人对音乐抽象的内心听觉和情感外化为具象的动作,对培养和提高节奏感与乐感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从以下几方面用律动加强节奏教学:

1.节拍:用动作或结合道具加深学生对不同节拍强弱交替规律的体验。例如:在感受3/4拍音乐时,教师可以以乐句为单位,要求学生即兴用动作表现每一乐句的强拍、弱拍,也可以用小鼓、小木鱼之类的小乐器为道具,在学生随机传递乐器的过程中,要求强拍的学生敲击乐器,弱拍则不用。

2.时值:用动作表现不同音符的时值。如:全音符转圈,二分音符挥手,四分音符行走,八分音符单脚跳、十六分音符双脚跳、全休止符静止等,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时值的变化和不同时值的动作配合,提高节奏感。

3.节奏型:将不同时值的音符以拍为单位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节奏型,感受、听记节奏型也是节奏教学中最难的内容,教师可将“位置运动”和“空间运动”相结合,以乐曲、歌曲为素材进行教学。如:对谱例3这段音乐进行节奏律动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教师指定律动动作,学生模仿。如要求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用“双脚跳,抬左脚、抬右脚”表现,“ ”用“双脚跳、拍手”表现,“ ”用“双替转圈跳(松手)”表现;

方式二:教师将全体学生按乐句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讨论确定各组的律动动作,之后按照音乐的流动将各组动作连贯起来,完成对整段节奏的律动学习。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律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记忆节奏型。

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节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仅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困惑出发,在声势和律动两方面进行了浅显的思考,并将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检验、完善和深化这些思考,希望能为提高视唱练耳节奏教学贡献力量。

合唱教案篇(11)

音乐课堂上,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在单声部歌曲中加入和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介入的好,能够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成为精彩“点缀”;介入不当,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累赘”。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1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

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在学生学唱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再采取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才能避免走形式而破坏音乐课堂整体性和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案例1: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其中“叮咚叮咚”一句连续出现了两遍且节奏、音高都相同。在二年级已建立的轮唱经验基础上,本人将第一句设计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需要介入:《音乐小屋》这首歌曲对于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难;基于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在合唱(合奏)上的要求,抓住歌曲相同节奏、音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点,及时、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丰富音响效果是必要的。案例2:二年级《唢呐配喇叭》。教师借助木琴引导学生以恒拍持续演唱“6136”,老师则轻轻加入主旋律,形成一个二声部多声部的效果。但呆板的和声、缓慢的节奏让这首歌曲失去了原本活泼欢快的情绪,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无需介入:《唢呐配喇叭》这首作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唢呐,让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而多声部的加入支离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性,让学生产生凌乱感。

2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

小学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主要分为三个时机:歌唱教学开展前引入、歌唱教学时渗透、歌唱教学后拓展。2.1在歌唱教学开展前介入。通常以律动、节奏模仿、发声练习等形式表现,创设情境又为之后的多声部教学作铺垫,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年级《草原上》教学片段。本人提取前两小节旋律以轮唱形式编创成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跟唱、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得带着孩子们感受两个声部如同两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编配Ⅱ声部:2.2歌唱教学时渗透。随着内容的递进,通过局部多声教学的介入,起到提醒学生、解决难点的作用,营造多声听觉环境。案例1:《数鸭子》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唱了,小学阶段有必要作适当提升。学唱后,让一学生用低音木琴演奏“15”两个音伴奏,然后逐渐让学生加入高音木琴演奏“1565”,孩子们在玩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形成多声部听觉。2.3歌唱教学后拓展。这是在学生对歌曲本身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多声部鉴赏能力,丰富歌唱经验为目的的。案例:六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在学唱之后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在歌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进行创编合作。所编配的Ⅱ声部:

3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

3.1以歌曲作品的主题乐句与节奏为基础介入多声部教学。以作品主题乐句的音高、节奏为原型进行二声部的编创。如设计《音乐小屋》介入的多声部旋律材料就来自于歌曲本身第一句,Ⅱ声部用相同的音高节奏以轮唱的形式介入,抓住了前两句歌曲以“135”为主音的旋律特点,使两个声部合作之后不破坏歌曲本身的风格。3.2利用课堂乐器辅助介入多声部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先用铃鼓、双响筒、木琴等打击乐器进行音高或节奏上的合作介入,使学生先破解节奏等一部分难点,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音高实现合唱。3.3设计律动“搞活”多声部教学。教师用拍手、跺脚、行走等律动让抽象的音符跳动起来,孩子在音乐的过程中玩,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令多声部教学变得有趣而接地气了。3.4从歌曲情绪风格的角度介入。从歌曲情绪风格角度介入,首先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适合介入“多声教学”;其次考虑介入的途径是用乐器、律动还是直接歌唱。如《理发师》一课却比较适合乐器介入,用沙锤、响板、碰铃等不同音响效果的打击乐器来模仿不同理发工具发出的声响,课堂效果就比较生动。3.5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介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歌曲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喜爱。

作者:陆洁瑾 单位:杭州萧山区大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