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关于网络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06

关于网络教育

关于网络教育篇(1)

随着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面授教学时空的同一性,具备了以往教学媒体所没有的无疆域性、等距离性、实时交互性的优势。因此,网络教育使得彻底摆脱课堂的束缚而形成完全开放的点对点教育成为可能。没有了课堂,还会有主宰课堂的教师吗?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不需要教师,尤其是不需要专职教师。这是对网络教育的曲解。网络教育虽然没有了课堂,但“教和“学”的过程仍然存在,既然存在“教”,就必须有教师。网络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师,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由前台退到了幕后。从我国目前实施的网络教育的实际来看,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都是该大学其它院系的面授教师兼职,由于近年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连年扩招,大学面授教师本来就存在缺口,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网络学习的学生。因此,为了使网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建设一支专职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

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人们头脑中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教育中,“教师”已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除了用于“讲课”“答疑”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外,软件工程师、电脑美术设计师、教育心理学家以及教学节目的策划、设计、编导摄制、解说等人员都是网络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然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面授教学使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式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网络教育于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现代学习心理研究证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纳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过程,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信息,而且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网络教育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和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表现为:

1.从传统的“讲”师变成“导”师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课讲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即获得什么。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习者控制”成为重要特征,学生学习什么,学多少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学习,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前提是事先由资源提供者提供信息丰富、功能完善的网络资源。教师的职能实际上变成了导师,导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引导,这种引导不只是局限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更倾向于给学生的内在态度和高级策略带来提高,效果可能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却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

2.从传统的“权威”主体变成“平等”主体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要给学生一“勺”,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具有无可挑战的权威性。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看不见权威的教师,学生只是在网络的一端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则毫无顾忌地与网络另一端的某一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他从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切磋中获取知识。因为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技能可能高于对方,那么此时学生即是“老师”。即使交流的双方某方面的知识技能相近,二者也是互相讨论的学习伙伴。

3.从传统的“中心”位置变成“辅助”位置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掌握着教学的内容、进度,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转。而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为中心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当给予学生建构他们知识结构以及获得对知识之间的关系个人的理解的机会,有意义的学习就会发生。教师主要给学生以帮助,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给学生以激励。

4.从传统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协作”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单打独斗”,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等都由主讲教师一人完成,与别的教师基本没有关系。而网络教育的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强调每个教师更加专业化的同时,更强调团队协作,他们按不同的需要和各自的专长分为:学科和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媒体设计专家、主讲教师、网络学习导航员、媒体和学生学习评估专家等,他们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作用。

5、网络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网络教育的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有可能同一位教师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任务,其基本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学科和课程专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文本教材。他可以不懂网络和计算机,但他必须是熟悉本学科知识的行家,是熟练掌握课程编制技巧的一流专家。他必须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快速更新知识,以求不断创新。一所大学在某一学科有无这方面的专家,代表着该大学的这一学科在学术界有无地位和影响。教学设计者在网络教育中是“教”的枢纽,它既是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又是教育资源传输的专家。他要了解网络教育的学习对象,熟悉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他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他应具备总体设计观念,具有统筹各种网络教学素材的能力。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被人们忽略,大多是将文本教材翻版的文字、各种图像、色彩还有声音等杂乱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吸引力。媒体设计者要对教育技术学和传播学有所研究,对学习者视听学习心里有深入研究,还要有科学地运用各种媒体为学习者服务的能力。媒体使用的效果要恰到好处,而不喧宾夺主,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讲教师只是在双向视频讲课及制作流媒体课件发挥作用,而双向视频讲课在网络教学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流媒体课件是目前最单调的网络教学课件,因此,实际工作中用主持教师代替主讲教师。

主持教师不需要“讲”课,他在网上就某一学科或某一课程通过实时或非实时方式与学生交流。因此,主持教师对所主持学科的知识要有深入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还要会熟练地使用网络。主持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网络学习导航员,他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网络资源状况,具备诊断和治疗学生学习障碍的能力。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开发的学习系统越来越优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学习者设置了相当好的导航系统,使得学习者可以无障碍学习。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的网络学习导航员。

学习效果评估者主要是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效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量、评估,提出客观的结果,反馈信息以调整和改进资源、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

三、建设一支科学的专职教师队伍

在网络教育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同时担任上述全部角色,不论是从知识背景还是精力限度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教师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来分别担任。

1.专业结构

从专业结构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要的应该是具备较深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面对”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他们是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无法替代的,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也是没有精力来很好完成这一工作的。因此,开设了哪些专业,就需要哪些专业知识的专职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

2.技能结构

从技能结构的角度来说,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应该是具备相应技能的专职教师。他们也无法由其它院系面授的教师替代。因为他们不一定要具备所开设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他们一定要具备网络教育的理论背景,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能,他们就像一个特级厨师,把各种原料、材料、佐料等恰到好处地运用,制作成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呈现存食客——学生的面前。因此,他们是保证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坚持到底和引发深层学习的关键。

3.数量结构

网络教育也存在科学的师生比。由于网络教育的特点导致学习人数的不限定性,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网络教育可以让无限多的人同时参加学习。但是实际上,除了网络技术因素智约外,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越多,主持教师、学习效果评估者相应要求越多,否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要求。学生越多,说明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越多,因此,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必然要增多。笔者认为,网络教育中师生比最大不能超过1:50,其中作为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的专业教师占绝对比重。只有保证科学的师生比,才能保证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目前网络教育要达到这一师生比有一定困难,因此这一比例必须包含一部分兼职教师。

四、充分调动网络教育教师的积极性

前面谈到,网络教育的教师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发挥作用,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每个教师角色的积极性,将会使得I+2+3+…+n>n(1+n)/2。

1.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包括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要对正在从事和准备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培训,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思想,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服务导航。其次是技能培训。网络教育环境中成功的教与学不仅仅需要教师有“我能做”的态度,还有赖于对于媒体的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所提供的环境对于师生双方来说可能都是不太习惯的。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会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因此,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必要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越熟悉,就越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关于网络教育篇(2)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出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与外部相关组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网络组织环境,其成员包括家庭、社区、企业、大众传媒、国家和社会科研机构、中小学、政府机构、咨询机构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可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许多关联的社会组织及各类机构为解决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互动而形成的教育共同体。网络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准则的影响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利用,最终达到网络组织内资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的政治优势。而具有规划、沟通和协调各种网络成员关系的能力,就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和社会的教育实践中表现出较强优势,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大部分高校缺少专职搜集思想政治教育情报信息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和有害信息的屏蔽能力相对来说还较弱;绝大多数高校和网络教育成员之间没有开展合作与交流,不能有效地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和资源共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缺乏现代管理创新理念和方法。因此,在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大众传媒、舆论、公共设施、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因素所表现出的政治价值目标、理想信念的一致性,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形成高校内外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所以,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对于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网上引导,突出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构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网络结构中的成员是建立在相互关联的基础之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成员相互联系与作用发挥的整体效能大于各个成员效能的简单相加。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利用组织分工和专业化分工的网络效应。网络的拓扑结构由连接和节点组成,网络的结构表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网络中的许多组件同时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成员的互动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网络成员所生产和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互补性,从而满足广大网民的需求,另一种是网络成员的相互合作能够放大集体生产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是以共同的培养目标、专业化分工联系的资源、共享的过程控制为特点的网络结构组织管理方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涉及高校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多方面的活动。计划活动主要指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环境分析(如高校的资源、能力和弱点等),网络环境分析(如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如何对网络施加影响等),内部资源的适合程度和一般环境分析(如技术和教育市场发展、网民需求分析、合作者情况等),明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网络合作关系(如政府、新闻媒体、企业、社区等)来规划相适应的任务。组织活动就是高校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育任务的执行,这包括管理分配、组织间的交流、人员配置,如定期的部门信息交流会、信息主管职位的设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等。控制活动包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关系合作结果的控制。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包括网络规划能力、角色管理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和关系整合能力。

第一,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规划能力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划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管理技术能力。网络可以被看作是在某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参与行为者组成的技术社会系统。理解网络、网络结构、网络过程和网络演化趋势.能系统地评价不同网络组织系统内的信息和知识,是高校网络规划能力管理的关键环节。具备网络规划能力,可以发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中的价值和机会,“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网络规划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习能力紧密相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网络关系环境为高校提供了组织学习的机会。知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扩散和转移,教师通过组织学习来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网络组织环境中的组织学习效果,一方面取决于高校内部支持组织学习的组织机制和文化,另一方面取决于高校与其它思想政治教育合作者的网络关系。在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合作者的网络关系方面,包括高校与合作者的教育愿景、理念、组织结构和文化等方面的适应性、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沟通交流的顺畅度等都会影响组织学习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划能力越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网络相关者(如大学生、社会媒体、社会文化、企业、政府机构等)的行为所带来影响的反应能力就越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有帮助。

第二,角色管理能力。角色管理能力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利用和协调其它关系行动者的资源和活动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组织中,一方面要创造、维持其在网络组织中的地位和角色,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所担当的主要角色,很好地与网络内其它成员组织合作,以完成具体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网络层次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主要是指在网络组织内高校自身的角色管理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解决冲突能力、适应能力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可以通过网络关系来表现和创造。在网络运行阶段(如建立关系、交换资源、协作沟通等),识别、评估、构建、保持地位和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扮演角色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了解社会网络成员的资源、能力和需要,通过条件吸引、努力说服和沟通交流来建立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创造和维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主要角色和地位。

第三,沟通管理能力。协调网络相关者的关系和建立沟通能力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核心能力。网络沟通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方式来传播丰富的信息,这种多媒体特点与传统沟通方式相比,其沟通内容的即时性、沟通对象的虚拟性、沟通主体的平等性和沟通范围的广域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不再是信息的主宰者,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颠倒的教育”。因此,这就更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挖掘各种话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学习、生活、心理等各种信息中去,改变以往单纯“灌输式”教育,施行寓教于乐的“渗透式”教育、潜移默化的“无意识”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贴近文化活动,融人日常生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强化教育效果。为了增强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网络沟通应围绕如何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网络先进内容的访问率,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色网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的精神家园。网络沟通平台包括主题网站、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网络电话、传真、聊天室和网上论坛等。

第四,关系组合能力。关系组合能力是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家庭、大众传媒、企业、政府机构、大学生网民、一般网民等的网络关系看成是资源和能力的组合,通过组合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实效性。日益增多的上网大学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大学生网民的组合优化管理,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现有网民和潜在网民的教育现状,对管理和其它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力组合就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分布于网络组织系统中的能力进行一定的组合,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教育的需要。它包括分析能力,如建立和利用数据库的能力,对网络成员和关系合作者评估的能力;组织能力,如处理与成员关系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好公共物品和其它机构提供的教育基础设施。另外,还要通过组织学习来吸收合作成员具有互补性和相似性的技术能力,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能力组织,使得这种网络技术能力组合更具适应性、转化性和拓展性。

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措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一个多层次的能力组合,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很难概括出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全部因素条件。因此,要从网络关系的特点出发。探讨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提高网络能力的相关措施。

第一,加大内部资源支持的力度。高校内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务资源等。人力资源是指高校具备完成网络建设、维护、合作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的投入程度是指高校有关部门及领导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实际投入程度。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网络关系作为一种资源。并不是没有成本的,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管理资源和财务资源。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首先应该保证相关资源的投入和供给,合理分配教育所需资源,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第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专业人才培训。建立、完善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新闻媒体和社会多渠道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人才的格局。国家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教育、贫困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信息人才的培养,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会给相关教师与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分享知识可能潜在地降低知识持有人的地位,维护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系统需要投入等,这些都需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关于网络教育篇(3)

互联网已经凸显出重要作用。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31日,“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互联网逐步向各层次的居民扩散。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是16.2小时,网民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依赖性。”[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必须首先明确网络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虽已有学者提出类似“网络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提法,但界定尚不深入。网络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的种概念。网络法制教育是以宪法为核心,以《网络法》为基本内容,以网络法规为主要内容,规范广大网络活动主体的网络行为,培养网络法律意识、增强网络法制观念,构建良好网络环境的法制教育活动。确立网络法制教育基本内容的客观依据,除了可以根据构成不同网络法律关系的主体来确定外,笔者从网络活动主体懂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视角,将网络法律教育的基本内容界定为:网络懂法教育、网络守法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维权教育。

一、网络懂法教育

网络懂法教育就是以一定的网络法律、法规、条例为主要内容对人们进行教育,从而让人们增强法律意识,知道在互联网上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法制教育必须以一定的网络法律法规为依据和基础。在我国,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网络法,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多。主要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内容规定;国务院颁布了大量了行政法规,如《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互联网作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信息产业部出台了大量的规章性文件,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等;国务院其它部委也出台一些有互联网有关的规章性文件,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文化部关于实施《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域名注册实施细则等。除此以外,还包括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邻接权条约》(WPPT)。当然,还包括一些与网络活动有关行业自治组织制定的行业自律性规范,虽不是网络法的渊源,但在今天的中国,事实上扮演了法律规范的调整作用,如中国互联网协会2004年8月31日审议修订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章程》,《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章程》等。

网络懂法教育实现的途径,首先应该是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其次是要广泛发掘社会力量,使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的广泛性相符合。比如可以在公安局、法院等单位建立网络法制教育基地,利用这些单位掌握的鲜活案例进行教育;第三,依托学校、社区开设《网络法制》课程或讲座。[2] 网络懂法教育必须针对不同的主体,采取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确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对被称为“网吧”的信息服务场所,对其经营者就应以《关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让其明白申办条件、经营管理责任、安全保护制度、申请登记程序、违法责任等。

二、网络守法教育

法的遵守即守法。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法的遵守状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低级状态,即不违法犯罪,主要为履行法的义务。第二层次为中间状态,即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形成统一的法的秩序,既履行法的义务,也行使法的权利。第三层次为高级状态,即法的遵守的主体行为,不论从外在方面,还是从内在动机方面,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从而真正体现了法的调整的目的,实现了法的自我内化。[4]

网络活动主体多样,主要包括网络服务供应商、网络服务运营商、网民、网络服务硬件提供商、网络监管职能部门、网络执法者等。这些不同的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应的网络法律行为。网络法律行为在互联网上发生,和法律有紧密联系,主要包括网络合同行为、网络对话、网络交友、网络社区交往、网络侵权等行为。网络活动主体依法进行网络活动,包括行使法的权利和履行法的义务两方面。行使法的权利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行为,或者是要求他人实施或抑制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履行法的义务就是通过消极的不作为和积极的作为的方式,满足法的规定的具体条件,从而保障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需特别强调的是,网络法律行为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中,他可以大量地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网络守法教育是法的遵守在网络活动中的必然要求。网络守法教育,即教育网络活动主体学习掌握网络法的各种规定,自觉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修养,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做网络活动的合格守法者。即起码做到不违法犯罪,并力争向法的遵守的高级状态发展。

三、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问题自互联网出现便已产生,且不会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消失。网络安全教育,便成了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数网民在网上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网络安全素质较差。表现在:一是网络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什么是网络安全以及怎样防护;二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三是自我管理能力弱;四是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差。网络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强化安全意识,使所有用户及工作人员深刻理解网络安全在网络应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自己在其中的安全责任,熟悉操作过程,执行安全策略,减少人为的因素或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或风险。网络安全教育可起到预防的作用。

网络安全教育包括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教育、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网络社交安全教育。关键是要引导网民用理性的、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正确地加以利用。只有如此,网民才能在网络社交中趋利避害,远离误区。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帮助网民分析网恋的利弊得失,引导网民正确对待网络交友、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中的情感问题。比如通过网络社交安全教育,希望网民重点做到:一是不要轻易会见网友;二是要努力克服网络交往中的心理弱点,如盲目的同情与坦率、急于获利、寻求渲泄、追求刺激、渴望爱情等。这样,才能尽可保障网络社交中的人身财产安全。[5]

四、网络维权教育

网络维权教育,又称网络司法救济教育。维权就是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或侵犯时,依据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或准法律行为。网络维权教育就是使网络活动参与者明白并掌握如何收集与保存自己的网络活动证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侵犯时,如何依法进行权利救济的教育。它是网络法制教育的重点环节,只有进行了正确的维权教育,才能使懂法教育更有针对性,守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网络维权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核心和基础是的让网络活动参与者明白现行的网络司法救济制度和网络维权的基本方法、基本途径。比如网络购物的维权,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相关报告显示:在进行网络购物时,46.01%的用户担心交易的安全可靠性,16.81%的用户担心网上提拱的信息是否可靠,12.29%的用户担心售后服务,9.84%的用户担心是否能够按时交货,有22.01%的用户经历了“已经订了货并付了款后,而未收到货物”的情形;对于网上购物的最大障碍,31.76%用户认为安全性得不到保障,28.33%的用户认为是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6]这些数据表明,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知情权、退换货物权、赔偿权等的保护和实现,成为制约网络购物的瓶颈。从目前网上购物或服务网站,大致可分为二种经营形态:一是电子商店,也就是提供网上购物或网上服务的业者,在网络上设立自己的主页,直接对网络使用者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二是电子商场,也就是许多提供不同商品或服务的业者,集中在一个网状站中,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个网站购买不同公司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有的还提供检索、搜寻特定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因此,如何进行维权呢?一般认为,核心的一条是按照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必须首先确定网络购物的出卖人,不管事实上各种情况有多复杂,原则上应该以在网络上接受使用者下单的人为出卖人,除非网页上有明显标示,当然作为电子商场的管理者,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必须承担起法律上的义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买卖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为维权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按照诉讼法、申诉的相关规定,通过申诉和诉讼的方式维权。现在,关于网络维权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网络活动证据的保存和收集方面,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比如著名的淘宝网,就专门推出了阿里旺旺(淘宝版),以便保存网络交易记录,并可以作为法律证据使用。

网络懂法教育、网络守法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维权教育,共同构成了网络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它们相互依存、相到促进。网络法制教育,不单是普及网络法律知识,更是要培养网络活动主体的网络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提高懂法、守法、用法和护法水平,建设一个有序、安全、文明、健康的互联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08.1.

[2]杨练武,唐闻捷,蔡晓卫. 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初探[J]. 兰州学刊,200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关于网络教育篇(4)

在高校,互联网已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圈,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愉悦:他们在网上冲浪,发e-mail,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加强沟通;在网络世界中畅游,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和科技动态;在网上论坛、在线栏目里点评天下大事,关注祖国命运。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计算机犯罪问题日益凸现:网上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像鸦片一样诱惑青年人,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凡此种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要让广大学生自觉抵制这些灰色思想的侵蚀,只能靠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X)7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我国青少年学生网民数已经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比例的1/3(35.8%),其中大专及以上青少年学生网民有1800万,并且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大专及以上学生中已达到97.5%。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特征、道德观念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践是它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原动力网络深刻地触及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材料和肥沃的土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充分运用了网络这一媒介,结合网络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空间中的延伸和拓展,它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通过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改进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特有传播方式,恰如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也使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消极负面影响。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相互碰撞,冲突十分激烈。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网上西方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就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学生固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毒害青年学生,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观念和原则毁于一旦。要保证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价值观,可以借助“网络”载体,把思想政治贯穿于直观、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把“互联网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库、宣传站,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传送到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自主教育和有针对地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实现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当务之急是要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借助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网络管理和教育。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地域性、开放性特点,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了解到自己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程度;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利于学生与老师的平等交流沟通,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使教育成为平等的思想交流活动;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即时性和低成本性特点,减少了不必要的内部运作和时间耗费,增强了工作透明度。由此,网上思政确实能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要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采取切实措施,给政策、投资金、添设备,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理论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其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的培训,同时为思想政治敦育工作者提供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培养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又能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善于吸收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知识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应主动加强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网络技能的培训,掌握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巧,更要学会运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工具,在高校校园网等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场所,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是网络上信息收集传播和网络的管理者,在做好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同时也做好网络辅导员,紧跟时代步伐,努力适应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需要。

(二)努力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踢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以及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已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建设主题网站是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收集学生中对国家、学校等敏感问题的思想信息;有利于把教育者的观点及思想意识通过网络向受众传播;有利于提供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载体,实现真正的网络虚拟与互动;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反馈自己意见的场所。

我们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成立网络管理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主题网站的建设步伐,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与此同时,要加强制定有关校园网等网站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思想文化信息特别是对电子公告服务的管理与监控。还应注意避免照搬照抄的公式化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互动娱乐性基础上开展政治观教育,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开展各项网络专题教育;开办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进行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开设网上“两课”、网上就业指导课、以及“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专题教育栏目;切实开展网络调研和办好网上论坛,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网上为学生传道解惑。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中,受教育者处于一个相当自主的位置,能动性相当强,所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效果。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对网络的接受和掌握很快,但有的同学道德修养比较薄弱,网上独处时自控能力差,在好奇心驱使下,在争强好胜和自我炫耀心理的支配下,容易放纵自己的网上行为,丧失理性。所以,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快步跟上,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提出具体要求,将其作为素质培养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既有积极的信息,也有消极的信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实现从“灌输信息”为主到“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转变,培养青年学生在网络时代面对复杂信息和道德冲击时,能够进行判断和选择而且具有创新的能力即敢于提出新的行为准则。其次,建立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新体系,并纳入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青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再次,实现德育阵地观念转变,将德育工作伸展到网络中去,利用互连网生动活泼的特点,在网上开辟道德教育栏目,拓展道德教育新天地。

(四)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

关于网络教育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校园各个领域。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其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正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阵地。有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使他们开阔了视野,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62%的学生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40%的学生把网络作为发表言论的最主要场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的高信息量和丰富的内容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巨大的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内容广泛而丰富。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并接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资料。可以说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

(二)网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上信息的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紧跟时代脉搏。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最新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世界的声音,关注身边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经济及政治热点问题等等,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融入这信息时代,评判各类社会问题,增加了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的最新信息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三)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等、互动、私密的交流空间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纯粹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者往往处于一种居高临下、主动给予的位置,这使得受教育者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网络搭建起来的平台上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由于网上交流可以不见面,可以匿名,学生能够在网上真实地表露心迹,畅所欲言,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便于我们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四)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全新的教育手段

传统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并且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而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问和全新的教育手段。首先,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学校和家庭也可以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然这种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来说,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其次,网络信息具有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等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播手段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可以在娱乐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在形象、生动、直观教育中思想上得到升华,这种自然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取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的负面效应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虽然给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上未经过滤,未经鉴别,未经选择的思想和观点难免良莠不齐,有可能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首先,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存在给思想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往大学生接触的大量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学校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和过滤,大多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但网络中的信息却是良莠并存。其中就包括不少关于淫秽暴力、虚假、反动等有毒有害内容。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网上无益信息约占50%以上,网上黄页随处可见,色情图像有45万种之多。而这些不良信息对于那些辨别能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们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有可能使一些意志薄弱者的价值观发生蜕变和扭曲,造成道德人格丧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信息的多元化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网络阵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远离不良信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压力等,当这些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很多心理相对脆弱的大学生就渐渐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而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如果大学生过分依赖虚拟化网络,会在现实中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也可能由此产生更多的心理疾病。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困难与障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交互性不强、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J,导致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有许多高校的校园网照搬格式,形式雷同,在内容上没有贴近大学生关于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洵、法律援助等感兴趣的新鲜话题。虽然不少学校设有网上讨论区,但由于所讨论的问题往往脱离实际,引不起同学们的兴趣。由于内容单一、互动性差、从而造成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过少、影响范围有限。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大多是通过一些网页的链接,仅有15%的大学生曾经从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主页上获取过信息。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的建立与维护,网页的设计以及网上内容的和更新,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交流都需要人的操作。我们的主流网站、网页办的好不好,有没有吸引力,是不是真正起到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都要看我们是否拥有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有信息把握和信息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为了保证这支队伍在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先进性,保证主流网站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高校可以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及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组建起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定期对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形式与政策,以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地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搞好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逐步办出品牌,办出特色,办出权威,办出水平,努力增强针对性,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断提高点击率,扩大其影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首先要用健康的思想文化活动将大学生吸引过来。比如可以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用动画、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网上课堂的趣味性,将大学生吸引到网上课堂上来;也可以组织网上党校、网上征文、网页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这样就可以减少大学生与不良信息接触的机会,减轻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危害。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电子信箱等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快捷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留言或对话的形式即时或者定期解答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实效。

(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代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其中。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习、恋爱、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心理未成年的特点,使他们在压力面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情绪低落、信息焦虑、上网成瘾、社交恐惧、人格障碍等。有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和疾患的比例在25%以上I引。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很多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常常怕别人知道而不愿去看医生,便把目光投向网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讲授心理学、心理咨询、现代心理保健等基本知识,更要帮助学生诊断和排除心理障碍。高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网站,通过网上平等坦诚的交流,缓解或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与心理上的冲突。

关于网络教育篇(6)

基于网络开展的教育中,资源建设对整个教学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及的网络教育主要是指基于网络开展的课堂教学,因为就我国的国情来说,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的最主要实施方式,这一点在基础教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就远程教育的发展来说,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将逐渐一体化,两者没有分流,网络只是手段,重要的是内容。

由此我认为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该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辅学”服务的,应该从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角度出发进行建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包括人才资源建设、知识资源建设和应用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建设是指优秀教师资源和学有所成的学生资源的共享,例如把优秀教师和学生的E-mail地址公布于网上,让学生可以与他们联系,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体会;知识资源是指网络课程、优秀课件、学习资料、教师的个人网页、学生的电子作品集等等;应用资源是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的资源,例如题库,或者是资源建设中心提供的需要有兴趣的学生在网上协作完成的课题等等。

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大院校、企业也在积极的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有一些制约网络资源建设的因素存在,而由谁来建设,怎样去更好的建设以及建成后使用效果如何检验成了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下面从个人的认识角度加以分析,不妥之处有待商榷。

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资源建设积极发展

教育部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2000年5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资源建设,标准先行,有了统一的标准,各个单位进行资源建设才会有的放矢。

国内一些大型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也先后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公布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页、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2001年3月,“现代教育资源建设全国共享行动计划”在清华同方揭开帷幕,该“计划”包括三个部分“2001/2002高考名师资源共享行动”、“基础教育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与知识库”、“中国名师教育网”。科利华公司研制开发的中国教育资源网也逐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以面向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性教育资源网站,是中国第一个提供E-ASP的网站。

(二)教育资源种类繁多 学习者选择面广

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有支持某一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支持学生进行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种素材资源库——音频、视频、图片等;还有大量的网校,提供对课堂教学中的辅学教材或课后自学的各种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由于资源种类的繁多,也导致了各种资源的不系统性和重复建设,而且就资源的利用情况来说,由于没有完善的导航系统,迷航想象严重,学习者在各种链接的吸引下,观看了大量光怪路离的信息后,反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学习目的。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关注的三个方面

教育资源建设应关注三方面的事情,一是由谁来做,二是怎样去做,三是做出来效果如何:

由谁来做

1、政府统筹 校企结合

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已经成了网络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部应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所、企业等分门别类的开发具有全国范围的大型资源库建设。

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课件、大量的教学素材;学生有深刻的心得体会、不断完善的电子作业集还有个人课余收集的学习资料以及个人网站;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研发人员,对于大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采取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

2、教师积极 学生参与

每名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所教课程的系统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只限与对本学科的熟知,还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在局域网或者全球网范围内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生可资借鉴的资源。

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业通过电子作品集的形式出现,学生们不断探索计算机新技术,制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特色的网页,学生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成了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所以不应忽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怎样去做

1、系统规划 明确分类

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资源内容有长有短,针对教育资源的这个特点,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前,应对所要建立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明确的分类,并在资源的建设中对分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

资源的分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有时也无济于事,在实际的资源库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可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可根据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为教学课件、背景资料、自学辅导等等。

2、抓好选题 加强交互

选题时要认真分析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此外,在选题时,还应分析论证此选题以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形式出现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推广价值,以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进行,所以良好的交互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学习者都希望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和适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媒体形式进行学习,所以在客户端的界面上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键以外,还应该设置一些专用键,以提高灵活性,加强交互。

3、开放性 小粒化 网络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网的普及,各种网络教育的平台不断出现,每个网络教育平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应用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应能够在各个平台上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具有跨平台的开放性;同时资源应不断的小粒化、可拆分,人对知识的需求具有整体性,而对资源的需求较多的具有定向性,例如需要一张圣诞老人的图片,需要Photoshop烟火特效的制作方法等等,小粒化更有利于使用者取其所需。

根据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单机版主要用于个人自学,网络版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所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多采用Web网络版形式,随着网络的普及,Web网络版教学资源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网络版教学资源可满足小粒化、可拆分的要求,它克服了有些课件打包后不可改变的弊端,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方便的进行修改,学习者可以把有用的资源copy下来,进行重组,成为自己的资源。

4、自动索引 合理导航

网络教学资源种类繁多,要想从中查询所需的资源较为麻烦,所以索引工具和导航系统非常关键。索引工具有关键词检索和主题检索等等。关键词检索是让用户选择关键词进行检索,有些可提供全文检索,有些只能从文献的题目和标题中检索。主题检索是让用户选择主题词进行检索,这种方式快捷高效,能够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将所有与查询内容相关的信息检索出来。综合利用各种索引工具,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网络教学资源,减少盲目寻找所浪费的时间。

高效的导航系统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一是突出主干导航线。根据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几条主要的主干导航线,一般不宜超过三条,对非主干线上的次要节点的链接应进行限制,减少次要节点,降低Web页的层次,避免学习过程中的过多翻页,以降低迷航的可能性和导航系统的复杂程度。二是体现多渠道访问功能。每个节点的设计均应能实现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内容的不同信息资源,也能实现从不同内容的不同角度反复呈现同样的信息,以体现认知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三注重提示。节点上除设计返回上一节点或主页面的按钮外,还应在主干线的关键分支处特别是易迷航的地方设计帮助说明文字,以方便学习者的访问,增强学习者的定位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做出来效果如何——注重反馈

资源的建设是为了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把教育资源放在网上并不等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结束,还应注重它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建立友好的反馈系统,不断的从学习者处得到反馈信息,调整信息资源的内容,加强其教育实用性。

反馈系统的建立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整个教育资源系统共用的BBS定期或不定期设立对教育资源意见的专题讨论;可以通过意见本或留言薄广泛征求学习者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意见;可以通过“网镜”效果,确知在线学习者人数、姓名,资源建设者实时征求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取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还可以通过Chat实时的开展有关资源建设的讨论,听取学习者的建议,改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

反馈系统的建立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补充、修改、完善,对于教育资源不断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馈系统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位教育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都应建立相应的反馈系统。

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自觉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网络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是教育资源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中“中心地位”的观念,既懂得教育艺术又懂得教育技术,以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参与应用于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打破了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去发现问题和体验结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也要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学会使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摄取,并运用网络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同学交流,在协作互助中不断进步。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同时各级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培训,使建设者从资源建设的自发状态走向自觉建设,不断充实网络教学的资源。

(二)提高技术,保证网络教育资源的运行畅通

包含视频在内的网络教学资源,数据量很大,一个文件一般都是几十MB,甚至几百MB,对于这样的网络教育资源,即便是采用加了扩展功能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存取率仍然很低,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时,要注意资源库系统硬件、软件和开发工具的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保证多媒体教学信息在教学应用中存取方便,稳定安全。可采用“分布式外挂牵引技术”,使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无缝连接。索引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而资源信息则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中,使教育资源的存取不受文件多少、数据量大小限制,并且有较快的存取速率,解决网上大数据量教学资源(包括视频)的存储和管理这个技术难题。

多路并发是指网上多个用户在同一时段内访问同一数据。多路并发是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资源共享。影响多路并发的主要因素有数据库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和传输网络的带宽等。因此在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参考文献

[1]朱百刚 陈洪生 《现代远程教育及校园网建设全书》 中国工人出版社

[2]崔亚峰 杨保明 邓祖道 《突破网络教学的“瓶颈”》 《电化教育研究》2001.4

[3]陈玉宝 《美国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2001年中国网络化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

[4]汪琼 《网上教学支撑平台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网络化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

关于网络教育篇(7)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实际上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的,网络教育的硬实力往往指组成网络的硬件设施、拓朴结构、设备性能配置等,这个在组网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得很多,硬件平台如何搭建和完善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讲述。而网络教育软实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个实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比如网络教育的文化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网络教育的服务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等等。我们电大是国内较早参加网上教育的大学之一,我们的校园网的构建也相对成熟,整个全国电大系统内的网上教学也逐步开展。我们在参与网络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觉得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从以上原因出发,我们希望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初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构成

网络教育的软实力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是整个软实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育的核心。wWW.133229.cOM电大在以前曾实施过广播电视网络及卫星传播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是非双向的,只有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没有学生反馈;教育也是非实时的,学生和教师不同步参加;教育是非交互的,教师和学生不能交流与讨论。网络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文化力,不同之处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网络教育采取的是多种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方式;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明显,因材施教;再次是网络教育的文化不是灌输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文化的自主性强。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培训方式,已受到教育界、科技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欢迎,成为当前internet教育应用的一大热点。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主要是指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受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县级地区,在各成人高校中,对成人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大系统及系统内的网络教育。有很多一部分人选择电大就读,就是因为电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得较好,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些人的宣传介绍,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又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网络教育满足了人们求学的愿望。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往往是社会阶层的分水岭。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个人发展将受到相当的限制。然而,即使是发达国家,既有的高校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求学的愿望。对于中国来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求学的需求问题非常突出。每年大批高考落榜的考生,入学无门,又渴望上学。国家要振兴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限制,普通高校要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很多。因此,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很大。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这都为电大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包括网络设备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者的服务能力。电大系统内的网络设备必须是容量大、稳定性好、24小时无间断通讯的设备。管理者的服务力包括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服务力、管理者与学生实时互动的交互力、管理者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为了电大网络教育的需要,现在从中央电大到下面各县级电大,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有十台以上服务器,用于平时的网上教学和网络考试。每个学校都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派专人来维护这些网络设备,以保证设备正常长期地运行。电大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有各种多媒体课件资源,教师及时地进行管理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答疑、研讨形式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实时互动的功能。电大网络教育的服务力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服务更加彻底,个性化教学更加明显。

(四)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包括网络内容的竞争力、网络服务的竞争力、学习用户收费的竞争力。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如何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否具有先进的网络支持服务。而这两项,都离不开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后盾。电大系统平时注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同时加强本系统内原有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方面已大大提高,使得电大能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对网上学习的用户进行收费方面,电大一直坚持将所有的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不仅包括所有教师的教学课件,还包括很多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这种做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如何提升

(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也是网络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触及到了网络教育的深层理念。它在现代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以学习者为本”,努力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不论他们的空间和时间条件。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地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用户联入internet网络,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各种教学资源。其二要“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产品,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其三要“以学习者的个性学习为本”,强化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为每一位有着不同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电大系统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丰富之中,如本科、专科专业中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直播课堂、音像制品等,都放在网上,供学生点击学习;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论坛讨论内容也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之用。现在电大网站上还放了电子文献数据库,里面不仅包括了电大历届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还链接了国内知名刊物里的很多著作,供学生参考学习。不过随着近几年新专业的开设,网上的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网上测试这一块的科目开设得也不多,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后很多课程的考核都应该直接通过网络来进行,因此学校应重视对新专业新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网上考核科目数量的逐步增加。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网络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要求教师们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灌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教育的技术,还要注意自己教师角色的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造时给予帮助。从中央电大到下面的各省市级电大,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数不是很多,而且很多县级电大的教师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也很少,在学历进修上还有待加强。在使用先进技术制作媒体课件的水平上,还不能令人满意。电大系统内经常开设教学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的开展

我们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远程教学是开放的系统,充分考虑到传统教学中有提问反馈和交流的双向教学环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又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而且教学内容既可适应在校学生,也同样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定时开展交互活动,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当中。

(五)关注学生对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程度

我们网络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学生可以用学号或者用户名进行登录。但这一过程还可以再统一一下,希望所有的登录名和密码都能一致,而不是现在在这个电大网站用9位学号,那个网站用14位学号,有些还要注册用户名。学生看课件时所要安装的软件,也可以放在一个统一醒目的地方,集中起来,供学生一次性下载。

(六)完善网络教育中的制度建设

网络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比如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领导机构的管理制度等等。对教师的管理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定时更新网络课件,放上期末复习指导等指导学生学习和考试,对学生提问内容的及时回复等;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做好学生的上网学习记录,学生提问语句的正常管理等;对领导机构的管理比如领导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考核和评价。

(七)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

网络设备的维护是电大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没有网络设备,一切网络教育都无从开展;而如果没有专人维护,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所有的网络教育也必须停止,甚至引起整个电大网络系统的瘫痪。电大系统内的服务器在不断增加,网络运行也日趋繁忙。各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正在努力维护网络系统,尽量使网络不中断。网络运行速度、安全性、可靠性这将是系统内未来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

1、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操作安全、病毒防治、数据库备份等。

2、在网络技术方面,如操作故障的排除、文件整理、组织网管软件开发、网络系统分析等等。

3、对区域内网络运行管理。

4、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等等。

总之,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提升要从以上七个方面去实施,应注意结合学校本身的专业和教学特点,加强品牌效应,注重过程管理,定能在众多的网络教育学校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杨宗凯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01

[2]《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美国)艾碧编、丁兴富等译,轻工业出版社

[3]《网络教育初探》,顾曰国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关于网络教育篇(8)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实际上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的,网络教育的硬实力往往指组成网络的硬件设施、拓朴结构、设备性能配置等,这个在组网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得很多,硬件平台如何搭建和完善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讲述。而网络教育软实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个实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比如网络教育的文化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网络教育的服务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等等。我们电大是国内较早参加网上教育的大学之一,我们的校园网的构建也相对成熟,整个全国电大系统内的网上教学也逐步开展。我们在参与网络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觉得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从以上原因出发,我们希望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初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构成

网络教育的软实力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是整个软实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电大在以前曾实施过广播电视网络及卫星传播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是非双向的,只有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没有学生反馈;教育也是非实时的,学生和教师不同步参加;教育是非交互的,教师和学生不能交流与讨论。网络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文化力,不同之处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网络教育采取的是多种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方式;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明显,因材施教;再次是网络教育的文化不是灌输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文化的自主性强。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培训方式,已受到教育界、科技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欢迎,成为当前internet教育应用的一大热点。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主要是指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受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县级地区,在各成人高校中,对成人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大系统及系统内的网络教育。有很多一部分人选择电大就读,就是因为电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得较好,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些人的宣传介绍,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又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网络教育满足了人们求学的愿望。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往往是社会阶层的分水岭。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个人发展将受到相当的限制。然而,即使是发达国家,既有的高校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求学的愿望。对于中国来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求学的需求问题非常突出。每年大批高考落榜的考生,入学无门,又渴望上学。国家要振兴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限制,普通高校要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很多。因此,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很大。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这都为电大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包括网络设备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者的服务能力。电大系统内的网络设备必须是容量大、稳定性好、24小时无间断通讯的设备。管理者的服务力包括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服务力、管理者与学生实时互动的交互力、管理者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为了电大网络教育的需要,现在从中央电大到下面各县级电大,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有十台以上服务器,用于平时的网上教学和网络考试。每个学校都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派专人来维护这些网络设备,以保证设备正常长期地运行。电大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有各种多媒体课件资源,教师及时地进行管理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答疑、研讨形式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实时互动的功能。电大网络教育的服务力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服务更加彻底,个性化教学更加明显。

(四)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包括网络内容的竞争力、网络服务的竞争力、学习用户收费的竞争力。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如何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否具有先进的网络支持服务。而这两项,都离不开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后盾。电大系统平时注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同时加强本系统内原有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方面已大大提高,使得电大能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对网上学习的用户进行收费方面,电大一直坚持将所有的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不仅包括所有教师的教学课件,还包括很多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这种做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如何提升

(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也是网络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触及到了网络教育的深层理念。它在现代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以学习者为本”,努力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不论他们的空间和时间条件。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地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用户联入internet网络,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各种教学资源。其二要“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产品,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其三要“以学习者的个性学习为本”,强化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为每一位有着不同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电大系统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丰富之中,如本科、专科专业中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直播课堂、音像制品等,都放在网上,供学生点击学习;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论坛讨论内容也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之用。现在电大网站上还放了电子文献数据库,里面不仅包括了电大历届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还链接了国内知名刊物里的很多著作,供学生参考学习。不过随着近几年新专业的开设,网上的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网上测试这一块的科目开设得也不多,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后很多课程的考核都应该直接通过网络来进行,因此学校应重视对新专业新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网上考核科目数量的逐步增加。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网络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要求教师们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灌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教育的技术,还要注意自己教师角色的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造时给予帮助。从中央电大到下面的各省市级电大,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数不是很多,而且很多县级电大的教师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也很少,在学历进修上还有待加强。在使用先进技术制作媒体课件的水平上,还不能令人满意。电大系统内经常开设教学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的开展

我们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远程教学是开放的系统,充分考虑到传统教学中有提问反馈和交流的双向教学环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又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而且教学内容既可适应在校学生,也同样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定时开展交互活动,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当中。

(五)关注学生对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程度

我们网络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学生可以用学号或者用户名进行登录。但这一过程还可以再统一一下,希望所有的登录名和密码都能一致,而不是现在在这个电大网站用9位学号,那个网站用14位学号,有些还要注册用户名。学生看课件时所要安装的软件,也可以放在一个统一醒目的地方,集中起来,供学生一次性下载。

(六)完善网络教育中的制度建设

网络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比如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领导机构的管理制度等等。对教师的管理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定时更新网络课件,放上期末复习指导等指导学生学习和考试,对学生提问内容的及时回复等;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做好学生的上网学习记录,学生提问语句的正常管理等;对领导机构的管理比如领导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考核和评价。

(七)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

网络设备的维护是电大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没有网络设备,一切网络教育都无从开展;而如果没有专人维护,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所有的网络教育也必须停止,甚至引起整个电大网络系统的瘫痪。电大系统内的服务器在不断增加,网络运行也日趋繁忙。各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正在努力维护网络系统,尽量使网络不中断。网络运行速度、安全性、可靠性这将是系统内未来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

1、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操作安全、病毒防治、数据库备份等。

2、在网络技术方面,如操作故障的排除、文件整理、组织网管软件开发、网络系统分析等等。

3、对区域内网络运行管理。

4、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等等。

总之,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提升要从以上七个方面去实施,应注意结合学校本身的专业和教学特点,加强品牌效应,注重过程管理,定能在众多的网络教育学校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杨宗凯 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01

[2]《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美国)艾碧编、丁兴富等译 ,轻工业出版社

[3]《网络教育初探》,顾曰国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关于网络教育篇(9)

20世纪末,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有物质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科技开始取代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工业经济中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知识和其载体——人力资源在杜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其背后支撑的教育由于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而科技、知识的传播方式由于网络的应用普及使教育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新兴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同样存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质量的监测。

一、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进入新世纪,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教育质量的关注。2002年第57届联大宣布“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行动计划,该计划认为,有质量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欧盟2001年的“学校教育质量”报告称,有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在欧盟各国的关注上处于最高的政治级别,高水平的知识、能力、技巧是积极的公民权利、雇佣和社会凝聚的最基本条件。ADL:先进S-布式母aj成趁机构从属于美国政府的ADL负责创建SCORM(Sharable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这是一个可互操作的基于学习对象的电子学习系统蓝本。SCORM规范最早主要为保证政府培训材料的互操作能力这个初始规范定义了一种特殊的学习对象类型,称之为共享内容对象(sCO)能够聚集为稳定的内容包,并在学习管理系统的控制下通过Web浏览器。其他在此联盟中讨论的规范包括企业描述、内容打包、学习者档案、学习设计、存储、竞争力定义对象,以及问题和测试机制等速过与具刁也[作组织合作,IMS已经成为了一个元数据标准草案的主要贡献者CL EO实验室是一个只有一年历史的协作性研究实验室由对e-Learning感兴趣的企业、研究人员和ADL共同组成。这个实验室由思科公司、Click2Leam,IBM,微软和NETS公司等共同发起,致力于进行与SCORM相关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AICC是一个国际性的由培训专家组成的组织,其成立目的是为了标准化航空制造业和购买者的教学材料。AICC的规范从学习对象到学习管理系统,覆盖了九个主要领域。SIF定义了一系列学校中应用之间的通信数据规范,并设计了通f模式,使各种不同开发商提供的应用软件能够在一个应用环境中进行互操作。XrML(可扩充版权标记语言)是一种首选的数字版权语言。XrML提供了安全规定和管理有关任何数字内容和服务版权条件的一个通用性方法。OpeneBook是由微软,Adobe和来自出版行业的众多厂商共同形成的一个行业性标准组织,目的是要定义在电子出版时代通用可交换的电子书格式0EB_0EB采用XML的方式定义图书的内容和描述性数据,让任何电子书籍都能在兼容的电子书发行、流通和阅读系统中识别和表现。

各国政府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上任后通过立法将远程教育高教网站的硬件和课程建设纳入了美国教育质量评估系统。法国前总理拉法兰2003年组建了有教育部原评估与预测司司长克劳德·德洛为主席的“学校未来全国讨论委员会”并于2004年10月12日向教育部提交了《为了全体学生成功》的最终报告,提出了未来教育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都能够掌握就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行为准则,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墨西哥联邦政府在没有强势公办教育资源的情况下,于2002年8月8日和各州政府、高等教育机构、民间团体、企业界代表共同签署了《提高教育质量社会契约》,强调教育质量对国家未来的重大和决定性意义。

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教育质量重要性的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或评估体系。教育管理ISO认证是通过权威认证机构按照IS09000系列标准的相关质量要素,对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确认其质量体系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是否有充分依据值得社会和消费者信赖。韩国开放大学则提出了以教学和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学标准和学习标准”;英国的虚拟环境下教育评估体系中的“会话模式”,则着重强调远程教育中学习互动性或交互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媒体环境的交互作用)的重要作用。

综合这些标准和评估体系,可以看到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多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在内容上,既包括学业,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过程上,既包括课程标准,也包括教学及其结果;在评估层次上,涵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从评估学生、教师到学校管理、地方教育行政,进而在国家层面上讨论教育政策、投入和教育改革等。

二、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监测的有效方法

对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建设,国外的专家学者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在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才逐步发展起来。但事实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点决定了二者质量管理的差别,如网络教育有其特殊的机构设置、授课方式、学生评价方法,特别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它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和输出产品也和不同教育有所不同,因此,必须从网络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出发来衡量网络教育的质量。本文将从课程管理,教学环境和交互性三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一些有影响的教育评价,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一)教育质量管理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组建专职机构或专门委员会,这些机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向国会或总理报告;二是有政府机构以项目的形式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来进行;三是由教育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如教育督导部门直接负责。采用哪种模式是各国根据自己的政治传统、国力和可能的投入、教育评估行业的发展程度等各种因素所作出的自觉选择。

1.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职机构或专门委员会

这种组织形式多出现在三权分立制的发达国家,教育评估行业成熟,有一批操作规范的教育评估机构,投入也相当客观,如美

国、英国。

美国作为网络的发源地,非常重视网络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美国是世界上网络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早在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就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3年9月,美国政府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ationallnfonnation Infrastn,cture)战略。1996年10月,克林顿又宣布了“下一代网络计划”(NGI,Ne xtG eDeFa-Lion Internet)。这一计划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能源部、航天与空间管理署和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五个部门参加实施。通过实行NGI,可以把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网络速度提高100倍至1000倍。在高校,网络教育所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己超过5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美国的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是有以Lynette Gillis博士为主创者的著名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认证标准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测量专家使用Angoof方法(一种被评价专家认为是确定合格最可靠的标准参照法之一)协助评分标准开发,2001年7月底通过测试并定稿。

英国的教育质量评估有英格兰独立教育标准办公室负责。英格兰独立教育标准办公室由英国皇家首席督学领导,主要任务是制定评估评估标准、根据教育大臣提出的要求进行督导评估,制定督导报告规章,公布督导报告,对督学的工作进行监督等,对议会负责。

2.受政府委托的大学或研究机构

依靠国内权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的监测是不少中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形式灵活,费用也不高,如韩国、巴西等国。

韩国是由政府资助的韩国课程和评估协会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巴西是推广网络教育比较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巴西总统卡多佐2001年2月在一所中学举行仪式,签署了中学普及电脑及网络教育计划,决定在2002年年底之前为全国所有公立中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配置上网电脑。为实施这项计划,巴西政府两年内将投资5亿美元。

3.教育行政机构的相关职能部门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教育行政体系内进行教育质量的监测,能够对监测结果作出快速反应,但也增加了行政成本,如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有赶超欧美之势。日本先后推出了“百校计划”、”connect计划”和“mediakis,计划”。“1996年5月,由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等企业推出了“connect计划”,该计划为学校联网及多媒体的使 用提供支持,参加的学校多达1000多所。”mediakiss计划”也是一项由民间支持的计划,该计划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电子公告牌,方便了家长同教师之问的联系。

(二)虚拟教学环境

英国wales-Bangor大学的sandy Britain和Oleg Liber共同完成《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这一报告。该报告从评价策略的角度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模型。

一种是Laurillard提出的会话模型,主要把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及学生与环境通过媒体进行交互的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对象,从所提供的各种学习工具交互性上考察一个虚拟环境的优劣。又从会话原则的角度分析了TopClass(一种根据学习材料的单元而构建的再线学习环境。可以方便地导入、导出课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和COSE(英国斯塔福德大学基于练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开发的学习环境)在通讯性能、灵活性能、交互性能和反馈性能四个方面的对比。

另一种是控制论模型,主要依据Stafford Bee’s的管理控制论中的应用的模型。从资源流通、协作、监控、个性化、自主组织、结构的可变动性六个方面对CoMentor(Huddersfield大学以促进讨论和协作学习而开发的基于Web的网络软件)、Librarian(以层次化的树状模型提供了对学员、学习活动模块化的管理功能的一利,网上工具)、Learning Landscapes(英国Wales-Bangor大学开发的java应用程序,支持师生问的在线交互和商讨、创建、管理学习程序)进行了性能的分析。

(三)在线学习质量

由美国高考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Board公司联合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体系结构、课程开发、教学,学习、课程结构、学生支持系统、教师支持系统、评价与评估系统7个方面,又将这7个方面细化为24个必要的核心子指标项和21个非必要的可选子指标。此外,一些文献提供了某一门具体的网络教育评价的案例研究,如:基于Web课程的评价,根据Khan在基于Web的教学中提出的网络课程框架,对蒙大纳州立大学与Burns通讯中心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地球科学》教程进行了评价。基于Web课程的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获取他们对《The I nternet:communiealing,Accessing&Providing Information》这门网络课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问卷法,结构以统计图标的方式出现。

四、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发展历程

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在我国发展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而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管理学领域关于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从我国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政策制定和质量保证模式运用的视角,可以将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发展历程划分如下:

萌芽阶段:1992年到1996年,这段时间由于网络技术和网络教育在我国也刚刚起步,建设者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结合我国实际来推动网络教育各项事业创建的同时,也隐约感觉到质量保证在网络教育长期发展中将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这一阶段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领域的研究只是产生一点思想深处的火花,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虽如此,但这一阶段的一些研究实践的确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初步发展阶段:1997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教育网站的快速壮大,网络教育成为网络事业发展的一支新军,因此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也逐步加深,主要表现是管理服务理念开始运用于网络教育质量保证领域。

快速发展阶段:从2001年开始,国家开始在政策和制度领域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各种相关立法。如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大网络学院明确网络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相对完善的网络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健全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制度,加强质量监控等。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层次水平提高,管理范围和力度比较大,同时进行了相关的试点。

五、启 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基本达到了技术比较成熟,完成初步的体系。从国际竞争

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际分工的鸿沟,科技、知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提高教育质量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既重要又迫切,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进行网络教育评价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网络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以多种媒体课程材料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保证及其教学效果的评估。网络教育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包括课程发送和接受,辅导、答疑和咨询,师生和同学间的双向通信交互,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检测和考试等)的构建及其运行,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根据国际经验,结合了学业/能力测试和背景信息的网络教育评价能够对回答这些问题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作为一种迅速提醒决策者的机制,可以及时纠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任何不利的趋势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监测的领域

纵观目前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教育的基本要求,如:课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和练习、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外,还有一些与网络相关的特点:

1、突出监测交互的重要性

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之间,交互是整个网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能使学习者通过和别人(教师、同学)的交流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在交流中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把整个学习的流程都看作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从网上学习环境提供的各种交互工具的性能上监测评价。

2、重视监测学习环境的创设

随着对各种学习观念的深入研究,人们更加认识到,网络教育不是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交互的结果。在网络中,如果忽视了对虚拟环境的设计,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乏味无趣,根本无法保证网络教育的学习效果。前面提到的一些评价标准,并没有局限于课程的范围,而从环境的角度进行监测评价,涉及课程的资源、活动、练习、作业等等,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环境监测的含义了。

3、教学管理与支持的监测

教学管理贯穿于学习者开始参与网络教育到最后考试测评的完整过程中,它涉及到学籍管理,成绩与学分管理、财务管理、课程计划管理、答疑管理等,是保证各方面协调工作的调控者。将学习者看作工人,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监控者,虚拟环境提供的各种功能使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管理顺利完成。

关于网络教育篇(10)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l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84亿,和去年相比增长了28.4%。大学生在网民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中都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可见大学生网民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网络在大学生的信息交流、人际关系、视野拓展等方面显现出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期的网络生活,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道德情感,削弱了道德意志,这些在道德意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上甚至是现实社会中产生相关的道德失范问题。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和网络管理技术的滞后性,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要真正得到解决,最终要回归于大学生主体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的提高,这就对当前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让大学生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道德水平?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往往经历着从道德意识层面向道德实践层面渗透的过程,只有当被教育者内在的道德意识真正有了提高,外在的道德行为才会表现得合乎规范,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积极稳妥地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就需要从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层面出发,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行为自控三个方面出发,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最终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符合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一、深化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倡导的道德认知发展学派指出,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知因素。一个人要自觉地按照某种规范去行为和决策,必须首先对这些道德规范有所认识,形成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只有这样,他才能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评价。这一观点明示我们,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网络道德是当前大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学校首先要致力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概念,纠正错误的网络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网络道德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的认知状况令人担忧。许多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比较模糊,他们大多认为网络道德是虚拟的,对网上行为的规范与否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部分大学生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黑客是神秘且值得崇拜的,等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网络道德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以及在道德教育过程大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当前,学校并不缺乏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然而,教学模式固定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这些直接导致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低下。教育者要深化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教育内容生动活泼,教育手段灵活多样。这里不妨介绍三种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以供参考。

案例分析法。大学阶段一般都开有思想品德课和计算机课程,借助于这些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还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案例分析法便是值得借用的一种。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围绕教学目的把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分析和判断的案例,通过独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一个出色的案例,往往能成为促成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的工具。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授课内容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丰富的特点,选取感染力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案例,并且通过电影、幻灯、绘画等多种手法来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把网络道德教育贯穿在直观形象、富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探讨分析过程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授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大可以尝试将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程的教授过程大来。如此,学生首先要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查阅各种他们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自我展示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大能够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对其他同学也会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落后者必然会产生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授方式使教学过程由单向反馈转变为双向互动交流,这就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讲解,教育者要时时注意给予反应,这也促使教育者本身加深思考,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网上宣传与网下宣传相结合。除了课堂上的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程度,还可以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来实现。首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教育作用。学校网站和班级博客是大学生经常会访问和浏览的网页,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学校的网站.管理者要密切关注有关网络道德的信息,注意及时更新,重要的信息要重点宣传。班级博客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来管理和维护博客,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此外,现在许多班级都建有QQ、MSN等工具的聊天群,也可以利用这一途径来传达网络道德的信息。其次,还要做好网下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或者公安系统的相关人员来学校开展系列的专题讲座,宣传关于网络道德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相关的知识竞猜、辩论大赛等活动,引起学生对网络道德的重视和思考,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

二、丰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可以随意定义自身的角色,人们的网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人监督和无需顾及舆论的自主行为。当人们在网上面临大量的关于他人情感状态的情境,包括他人在不利状态下所产生的痛苦、烦恼、愤怒等等时,要做出相应的恰当的道德行为,仅仅依赖于个体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对他人情感的体验,人们往往会变得冷漠无情,甚至会对他人做出更大的伤害。不仅仅是网上,即便是在现实社会,明知故犯这类事情也总是屡见不鲜。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年的中后期,这一时期的青年,生理机能已经基本成熟,但心理尚在迅速发展。处于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思维活跃但还存在着逆反心理,他们会本能地对感兴趣的新事物、新现象产生好奇、模仿和尝试。在缺乏有效的道德约束的网络社会,如果不好好地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很容易会走入误区。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做到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要丰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提高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为此,教育者可以通过班会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对特定情境的回忆、角色互换和主题升华等环节来引导学生实现上述目的。

对特定情境的回忆。对特定情境的回忆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对过去经历过的情境进行回忆,以此来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并以自己切身体验来更好地理解他人,激发移情性体验。教育者可以从网络社会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比如“网上言语攻击现象”、“网上诈骗现象”)出发,确立班级活动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回忆在平时的网上活动中亲身经历过的各种情境,如实地阐述自身在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包括愤怒、悲伤、高兴、恐慌、沮丧,等等,并且进一步分析引起这一情感体验的原因,让学生设想在什么情境下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做到情感体验与情境相匹配。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口发言,也可以从自身开始,尽量做到轻松、幽默,调节好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状态。在活动过程大要采取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发言的同学要保证使其畅所欲言,不要给予思想上的压力。

角色互换。在学生对特定的情境进行了回忆并且予以发言之后,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假设,比如说,“如果你在网上的言论,受到他人的恶意攻击,言辞粗鲁,不堪入耳,你的心情会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这一问题?”“如果你在网上被他人欺骗,在精神和物质上受到了伤害,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看待网上欺诈问题?”通过这些假定的情境,让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来看待这些事件。这一过程可以借助于分组讨论来加以进行,让学生们自己归纳出在这些情境中应有的正确的反应和行为,并且在班级大分享交流的结果和心得。教育者无需参与直接的讨论,只要在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即可。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他人的态度、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地想他人所想、感他人所感,提高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主题升华。教育者在学生进行了角色互换的基础上,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将他们的心得体会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应及时地告诫他们。网络行为应当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替自己着想,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活动结束之后,教育者还可以根据在活动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拟定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撰写心得体会,字数不限,要做到有感而发,情理交融。通过这一做法,巩固和加强学生对于活动的印象,并且了解学生对于活动的反馈。

三、培养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控能力

相对于现实社会的道德来说,网络道德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自主性。网络道德的自主性客观上要求网络主体具有自律性,正是这一点使得培养大学生网络行为自控能力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网络对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世界,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上的交友、游戏、在BBS上高谈阔论,更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我满足感,而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容易让他们迷失自我,深陷其中。如果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各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便会随之而来,包括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随意谩骂发泄,浏览网络上的色情、暴力信息,侵犯他人权利等等。诚然,网络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行,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和防沉迷系统的安装,这些从道德、法律到技术层面的外在约束,对于保证大学生健康、安全地上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大学生往往只有在周围环境的严格要求或约束下,才会去做有道德的事或不做不道德的事,而难以做到慎独。所以说,大学生能否进行网络行为的自我控制极为重要,只有当大学生认识到处理自己行为问题的真正动因是自己时,他们才会具有改变自身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自觉地参与进来,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一般而言,培养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控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绿色上网承诺活动。教育者可以利用班会或者班级之间联合起来,开展整个年级甚至学校的绿色上网承诺活动,承诺的内容包括能够约束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并且承诺遵守相关的网络道德规范,健康上网,绿色上网。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网上行为和时间做出具体的承诺。对于每位学生做出的承诺,教育者可以在班级或者班级博客大开辟专栏,给予公示。教育者要定时对学生执行的状况进行检查,并且根据执行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绿色上网承诺活动相当于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网上道德行为做出的一个约束,这就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凭借自己的承诺对他们自身的行为施加某种影响,使其尽可能地符合行为规范,逐渐增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控能力。

关于网络教育篇(11)

我国在1994年正式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之一,同时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拉开了序幕。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已形成一个比较整体的格局,许多高校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但是总的来看,我国的网络思想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使网络成为我们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坚实阵地。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开放性程度极高,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娱乐、学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政治辨别力不高、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有限,面对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必然会引起对于正确价值观念的迷失和完美生活追求的困惑,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要让广大学生自觉抵制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只能依靠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和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网络上存储的信息量比较大,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且网络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网络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视频氛围,能够使大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同时网络具有极强的共享性,将网络用于思想教育能够使各种信息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突破思想教育对象的范围限制,从而扩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2.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的极大丰富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现在大学生则更多地也更有兴趣地在网上主动获得信息。但是其中一部分信息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所用,而另外一部分却和高校思想教育的理念相悖。各种合法信息和非法信息、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和垃圾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导致一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产生了思想波动,加大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个主流媒体,相比传统的媒体,具有虚拟化、高速化、交互性、全球性、容量无限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大大强化了网络作为媒体的传播功能。如何利用网络这种特殊传媒,充分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回答,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目前,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普遍接纳了网络作为信息沟通、交流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就不能再仅仅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约束,而是要去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引导他们努力提高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分析与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自我管理主体,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建设,首先要有一支既精通思想教育工作又充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来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政治过硬、思想解放、心理素质好,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校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培训和心理教育培训来加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培养。同时,在知识结构上,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能熟练运用高科技工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活动。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切实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知识,便于他们在思想教育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表达、思维、应变、承受挫折等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而且可以有效占用大学生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分散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减少他们上网的时间,把他们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拉回到现实中来。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积极进取,如果高校多举办一些诸如科技创新、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以建设高品位、多层次的校园学术科技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公寓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融合在一起,那么,对大学生积极健康思想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4.构建安全、有效的网络监控机制。

加强网络监管,尽量消除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对于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和监控管理办法,使整个网络活动有章可循。二要推动立法强化监管,通过网络立法,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约束他们的网上言行,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三要技术防范强化监管,适当使用部分监控软件,筑起信息防火墙,通过内部系统的规划设置对境外有害网站和不健康的网站进行封堵,净化网络空间,在做好技术监控的同时,对个别用户进行特别监控,形成一个互为补充的网络监控体系。

5.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建立一系列具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对于党和国家及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对于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十分重视网络思想教育的制度建设,只有科学规范的制度,才能保证网络内容的先进有效、网络信息的准确传递、网络管理的安全可靠。在工作机制上,要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等。确立明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制度。所以,我们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点,定期组织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网络技术骨干。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群体。因此,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思想教育网络阵地的重要手段。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必须适应新情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优势,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趋利避害,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努力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等组织编写.聚焦: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3]陈思坤.浅析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