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17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97-02

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生就业难有加剧之势[1],尤其是位于地市州的二本院校。二本高校同样培养出本专科学生,但是受制于资源和信息,在就业率尤其是就业层次上明显不如重点高校;显著特征是广泛存在“灵活就业”,基本放弃了严格的人事档案体系带来的社会福利。该研究选择就业相对热门的土木工程为调查对象,并细分从业意愿为建筑、市政和交通。由家庭从业背景出发,寻找选择土木专业学习与从业意愿的动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便提高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的就业层次。

1 问卷调查与实验设计

1.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进行统计。其中家庭背景中的行业分布有四类,分别为建筑、市政、交通以及其他;从业意愿是调查统计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并且每个人只能选择一项行业。

1.2 考试安排

此次调研对象是位于某地级市的二本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102名大三学生,考试安排是所有学生参与“桥梁课程”的考试,并同步对所附问卷调查进行对应选择,即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结果直接对应。考试的阅卷由老师完成,问卷统计由学生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图1给出了某二本高校土木学子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的统计分布。由图1可知:近七层学生家庭无建设行业从业背景;近七层学生选择建筑业,近二层学生选择市政,近一层学生选择交通;不足一层学生跨行业选择就业。七层学生无建设行业从业背景,说明该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生源更多来源于农村地区。这也与农村子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逐步减少[2]相一致。就业意愿集中于建筑业,说明该校大土木实际主要围绕建筑业开展,也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火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充分刺激了学生进入建筑业的从业意愿。建筑业也是当前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这也是多数寒门学子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重要原因。寒门学子把“就业”排在第一位,较少用“发展”眼光考虑职业规划[3]。

2.2 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性

图2给出了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性的统计分布。由图2可知: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一致的学生几乎都只占各自家庭背景人数的一半,并且家庭背景与从业意愿不一致的学生都会选择与家庭从业背景相关联的行业。这说明: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从业意愿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或只能从事家族参与的行业。由此可知,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社会资源优势更大程度地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这客观上对农村子弟参与非农工作设置了“起跑障碍[4]”,同时导致农业与农村缺乏接班人。

2.3 从业意愿与努力程度

以考试分数的多少衡量努力程度,专业课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努力程度越高。表1反映了“桥梁工程”考分段人数与从业意愿人数的关系。由表1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建筑、市政、交通或其他四个行业中,最努力群体(考分>85)占分项意愿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0.38,0.59,0.38与0.29。由于“桥梁工程”与“市政/交通”行业关系最为密切,这与高分段更加明确的“市政/交通”从业意愿相一致。这表明,努力程度与从业意愿基本一致。这就要求大学生宜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并持续地践行。

2.4 性别与意愿

传统而言,大土木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男生更能胜任。表2给出了性别与从业意愿的关系。由表2简单计算可知:从事建筑的女性比例(0.75)略高于从事建筑的男性比例(0.66);从事交通的女性比例(0.07)远低于从事交通的男性比例(0.16)。由于建筑一般在城市内部,并且工程以“点”为主,而市政与交通一般位于城市外部,并且工程以“线”为主,往返奔波在所难免。这表明:野外工作对女性的吸引力低于男性,更表明该校大土木培养目标更加偏向于建筑业。

2.5 回村镇发展环保项目

在附加的访谈中,大多数农村学子直言不讳地谢绝了回村镇发展的提议,并且他们强调村镇中除了自主创业[5],没有其他就业路径。回村镇意味着重复父母辈的老路,而创业有很大风险。同志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如果富于朝气又接地气的村镇大学生充斥于城市劳务市场,而不是返乡返镇反哺农村,那么城镇化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村镇发展中立足于农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的规模化难度较大。结合环境保护的创业项目易于落地生根,比如废旧物质回收并再加工项目,焚烧垃圾的制热项目。这类项目正好利用了村镇土地资源优势,利国利民值得扶持。

3 结语

地市州二本高校土木学子绝大多数来源于非建设行业,由于家庭背景缺乏资源以及非农工作的直接影响,这部分农村子弟进入重点高校以及行业的难度加大。支农政策宜要求重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子弟,以便实践“农民梦”。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非建设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建设行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定向性地照顾农村子弟,以便更多农村学子参与国家重点事务的培养锻炼。不仅如此,应该有“风险基金”或“免息贷款”之类的政策支持学子回乡镇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15.

[2] 刘云杉,王志明,杨晓芳.精英的选拔:身份、地域与资本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42-59.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2)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在低碳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和创新研究尤为重要。这里主要从控制创新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及手段,与时俱进,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够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低碳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创新的意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而在低碳背景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是指要必须以绿色经济为指导原则,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费用,做到以最少的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而创新则是指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进而改革和优化,超出原有成就,并且根据人们自己的新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低碳经济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原来不存在,进而在不断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发现的;其二是在众多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与优化,纠正存在的错误而获得的新成就;其三是以已有的成就为基础进而添加的新内容,并且对原有成就的升华与完善。

工程造价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投资控制,是当前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建筑行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与核心。因而,工程造价控制的创新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繁荣的基础前提与本质要求。我国必须加强对工程造价体制、控制方式、控制内容等的创新,以促进我国建筑业能够在日益基础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程造价控制的创新,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建筑业自身涉及范围非常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造价控制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很强的拉动力,对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很大影响。

二、低碳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创新的有效措施

借鉴优秀国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优秀经验,并以自身实际情况为根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实现绿色建筑业的发展。低碳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创新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一)创新工程造价控制体系

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创新是实现建筑业工程造价控制创新的基础。为此,我国必须在法制建设的基础之上,根据服务总协定以及国际惯例,建立一个由市场规律主导,政府适当的干预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创新管理体系。首先,要根据建筑业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一个工程造价控制大的框架。其次,政府也要充分发挥职能,进行适当的干预,加强对建筑造价控制的监督与指导。再次,创新工程造价体系必须坚持在建筑法的基础之上,根据法律的精神去解决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实际问题。最后,创新工程造价控制体系还必须在充分掌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借鉴优秀的造价控制体系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

(二)创新工程造价价格计算模式

当前的工程造价价格计算模式比较落后,存在着种种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工程造价要进行创新价格计算模式。应该根据量价分离的原则,坚持施工措施性消耗与实体性消耗相分离的计算原则,将工程造价价格计算,欧式按照定额进行一定的改革。将人工消耗、材料消耗以及机械等方面的消耗量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基础定额和工程量规则进行计算,从而实现政府对工程建设定额消耗方面的宏观调控。而应该将人工费用、机械费用以及材料价格费用等进行分情况、分区间的实现调整与放开相结合的计算办法,适当的改革创新一些不科学的定额国家管理方式。此外,还必须对当前一些构建不科学、不合理的计价规定和条款彻底取消。

(三)创新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网络

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网络是实现创新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创建一个准确并且灵活多变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服务网络系统。首先,应该加大对各种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收集、分析、的力度,及大工程造价相关资料与信息的积累,对于工程的人工、机械以及材料等方面由国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按照市场规律中价格的变化统一进行工程造价,各个相关信息及直属的调整,及时公布,以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市场需求。总之,应该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等环节上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灵活的、科学的、准确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为建筑业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科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四)创新工程造价队伍建设

工程造价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改革与创新,也直接影响了低碳建筑业发展的进程,为此,应该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供其综合素质和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当前一种社会服务性质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较高层次的管理业务,这就从本质上对于从业人员、从业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创新工程造价队伍的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概预算工程师培养体系。首先,要选择那些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通过正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习,获得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够获得资格。另外,在加强其工程造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实现其专业化的同时也必须切实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应该构建职业中的培训体系,向参与到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结语

因此,我们应该在建筑工程的实践中积累新经验、新知识,以低碳经济为目标,不断推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创新、内容的创新以及人才队伍的创新,跟上世界与时展的步伐,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与时俱进,打造绿色建筑业。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3)

一、前言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以就业为目标和导向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的,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强调实用性,从而帮助学生真正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实现就业.

二、建筑专业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概述

1.数学教材与建筑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所采用的数学教材仍旧跟普通高中差不多,是以理论说明、讲解为主的内容,与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求联系都不够紧密,并且缺少相关应用实例.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时容易产生数学学习“无用论”,教师也往往忽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于建筑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2.数学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安排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课程内容先后顺序安排不够合理,第二是数学课时的安排不够合理.尽管近年来专家们编写教材的难度降低了一些,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增补,尽可能考虑了各大类专业的通用性要求.然而由于中职专业门类的多样化,各专业对数学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在课程安排时都忽略了学生专业背景的需要,而按部就班地进行,导致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3.数学教师对于学生专业课程了解程度有限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授课班级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了解程度都十分有限.通常数学教师就是依据中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的安排、准备、讲解,并未认识到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背景知识进行穿插讲解,从而使得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所需知识产生脱节,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热情不高.

三、数学教学对于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正在朝着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对于从事建筑事业的企业而言,对于未来建筑从业者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综合,尤其是建筑类应用型人才更是备受青睐.作为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综合能力、职业技能是恒久不变的主体.而要保证建筑类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有效吸收和掌握,数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基础.

四、如何在中职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1.提升数学教师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由于中职学校教育仍旧会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因此中职建筑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积累.如果数学教师在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缺乏了解就会使得数学课程的内容十分淡薄,不利于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无法真正地实现通过数学课程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学校可以加强数学教师与建筑类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彼此理解双方所学的知识、背景,互帮互助,最终实现数学课程助力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

2.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是服务于建筑专业课程

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时,首先应当明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目标是需要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例如“锐角三角函数”虽然是初中数学知识,但是它却与建筑专业中的建筑力学、建筑测量等多门基础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们的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初中的时候对该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如果不增加课时进行巩固与复习,不但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影响到后续“任意角三角函数”章节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当以符合建筑专业课程所需为主,重点讲解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实用性内容、工具性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教师还应当考虑到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方面,针对建筑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适当的调整和增删,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在建筑专业多门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大量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因此在数学课程对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培养中应设定“能熟练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进行运算”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教学大纲要求的“能正确使用”.

3.教学案例分析为主、理论推导为辅

为了进一步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真正做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中职阶段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对一些基本的要求要精讲多练,严格要求同学熟记公式,学会应用;对于不符合学生特点或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应当予以改进,同时要注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当以案例分析为主来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讲解,并且结合建筑类专业背景来进行讲解,相关数学理论推导过程能省则省.大部分的学生在对于概念的理解上都是存在较大困难的.数学教师必须在做到了解建筑类专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数学概念的普及,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也使得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专业课中遇到的问题.在案例分析方面,最好能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学生练习.例如,结合“基础、实用、够用”原则的运用,在与建筑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任意角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这两章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大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应用性案例和练习,例如楼梯板钢筋计算、建筑物的方向和高度、建筑物的表面积、基坑土方出土量的计算、楼梯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等方面,而对理论部分则进行删减,从而改变了过往中职数学课堂以传授单一的知识为主,缺少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性,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学习和运用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4.通过实地教学和建模比赛提高教学成效

在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离开传统的课室到专业实训场地进行实地教学.例如案例“楼梯板钢筋计算”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施工现场观察,结合楼梯板钢筋构造图,学会计算楼梯楼板钢筋总长度和楼梯楼板各条支座负筋的长度.实地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该数学知识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从生活、未来工作环境中体会和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此外还可以进行小组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进一步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

5.创新数学教学成绩考核方式

由于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都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因此在对于数学课程学生成绩考核方面,应当考虑到这一影响因素,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核心,而是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程度为核心.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成绩考核时,需要创新考核方式,除了常规专门的数学考试外,还可以结合当学期与数学比较紧密的专业课程一起进行考核.例如第一学期数学课程中的“立体几何”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知识与本学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这两门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则本学期的数学期末成绩可以按如图所示比例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从中可以体现到学生对综合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程度,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

五、总结

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和理论模块,另一方面也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在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其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并且能帮助学生未来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正梅.中职建筑专业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科技信息中等职业教育,2011(11):46-54.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4)

理想的建筑应该协调于自然,成为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环境,无论以建筑为主体,还是以景观为主体,只有两者完美协调,才能形成令人愉快、舒适的外部空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的构思与实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建筑实践中,建筑师通过把握场地和其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分析整理它的历史和文脉,从而最终发现建筑与环境妥善衔接的方法。之于建筑设计,除了美和协调等少数抽象的概念以外很难找到永恒不变的东西。因而,建筑师往往需要根据自身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体验,择取所熟悉的设计手法形成一种有形无形的方法论。而方法论通过建筑师的实践活动形成建筑的风格。事实上,人们追求的目标并无大异,但是达成目标之途径却多种多样。此外,由于国家、民族性的不同,尤其是东西方之间审美取向的不同,也造成了方法论上的差异。但是,随着地域间交流的扩大和全球化倾向,这种差异正在日益缩小。

景观建筑

建筑的景观属性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其产生与发展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现代景观学的视角来看,建筑实际处在由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地球所组成的大系统中,其本身就是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处在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景观大系统中,并具备一定的景观属性。景观建筑代表一种新的建筑创作理念,其特点是把景观分析融入建筑的设计之中,通过景观评价来确定建筑在景观体系和自然环境中的角色定位。所以,景观建筑是包含于现代景观设计体系之中的。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生态技术,建造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更加和谐的建筑。景观建筑是现代景观理念、方法和文化背景相结合而形成的对建筑设计的新的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段。

景观环境

景观(Landscape),地理学家把他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泛指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艺术家把他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生态学家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围绕主体建筑,是为人服务的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栖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景观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实际不论怎么说,原始时代的景观结构可以理解为人们的行为所体现及依存的内容结果。早在50万年前,山顶洞内的平台上“北京人”狩猎归来,在洞口架起篝火,宰杀猎物,载歌载舞分享着一天的猎获。那时的景观环境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寄托希望与归属的自然场所,是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是实用的、经济的,也是浪漫的、自由的、充满诗意的,一切根据人的活动规律及运动轨迹而圈划。

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

建筑与自然的协调

协调于自然的建筑体量

利用地形地势减小建筑的体量所产生的压抑感而保持与自然的平衡是建筑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手法。由美国建筑师奥比耶・鲍曼设计、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园地区的布伦塞尔住宅是一个典型范例。该住宅(图2,BrunsellResidence,Sea Ranch,California,USA)的屋顶采用了平缓的坡顶,并且在坡顶上种植了草皮。缓缓的草坪屋顶作为荒野的延伸,自然地融于周围的环境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建筑物的体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需要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对话、通过与历史的对话、通过与地域文脉的对话来确认其自身的妥当性以获得人们的认知,而这种对话有时是明白的有时是隐喻的。加拿大建筑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Montreal Canada/CCA)位于蒙特利尔市的高坡之上。由雕塑艺术家迈尔文・谢奈(Melvin Charney)主持设计的加拿大建筑中心庭园(图7,Garden of CCA)通过与CCA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建筑绍奈斯邸(Shaughnessy House)所进行的视觉上的对话、通过一系列对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形象的隐喻的表述,建立起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

参考文献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8.

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名作[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69-01

建筑效果图是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者通常运用AUTO CAD制图软件、3D造型软件和Photoshop图像软件等来将建筑造型以直观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构建,让公众能在建筑完工之前看到计算机所模拟的建成后的直观效果;建筑效果图在建筑和规划设计行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建筑造型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人类在其中的活动方可赋予造型以生命力;建筑效果图也是如此,建筑设计的成果展示惟有体现人和人类活动的存在方具有生命力。建筑效果图后期制作是对建筑模拟效果展示的完善,并将着力展现建筑与人、与生活的交集,赋予建筑效果图以生命。本文以操作实践经验为基础,拟对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过程做出浅要解析。

一、“画龙点睛”――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需分析“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

效果图中的建筑主体造型和色彩、材质搭配效果可由AUTO CAD、3D MAX等软件制作生成,但这些内容冷冰冰,缺乏人情味,唯有通过使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在后期制作中加入人物、花草、树木、车辆等生活及人类活动元素,才能真正完善建筑效果图表现。因为3D软件的局限,难以在其中表现上述外观复杂、细节琐碎的生活元素,故建筑效果图制作必须包含建筑造型建模渲染和后期制作两大部分。如果说建筑造型制作是建筑效果图中的“画龙”、则后期制作是“点睛”,建筑效果图的制作,就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

在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建筑效果后期制作时,所需运用到的该软件操作功能并不多,技术难度通常不大,稍加练习很快就可以上手。但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并非在建筑主体的画面上简单添加人物、车辆、花草等生活场景即可,而是需要综合分析建筑效果所应表达的主题和诉求,按“天时、地利、人和”的表现要求来分析判断,进而合理安排各种元素。

在建筑效果的后期制作中,设计师首先要分析建筑主体所展示、或所需表达的时空是白天还是晚上,是春秋还是冬夏,确定“天时”后,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花草、人物等素材,选择时需注意观摩人物着装的季节性特征和花草的欣欣向荣与否;同时,需判断建筑造型的展示角度和周围所需表达的场景,来合理选择人物、花草、车辆素材的展示视角和透视关系,并合理选用背景素材图像;如百货大楼效果图的背景一般是城市商业区、需使用高楼林立的城市图像素材,别墅效果图的背景则应为乡村或较为幽静的城市区域,这是由建筑及建筑规划的性质所决定的,此为“地利”因素。而“人和”,则体现在人物素材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构成上;通常而言,如果是公共建筑,则人物素材应为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的均匀分布,如果是幼儿园、写字楼等场合,则人物素材要能从着装上分辨出是以儿童、白领阶层为主体,等等。根据“天时、地利”等因素,合理选择身着具有季节性特征服饰的人物素材,并对其视角、性别年龄、身份构成等进行合理搭配,同时与花草、车辆及其他饰物的视角进行合理组合,促进“人和”。唯有全面分析和顾及“天时、地利、人和”,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才可能生动、有活力。

二、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技法

建筑效果图后期制作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设计者在后期制作中应时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反复检视是否符合经验、是否符合逻辑,唯有反复推敲,建筑效果图才能经得起常识和时间的考验。人们都知道效果图是假的,但在设计活动中必须使用效果图作为设计意图的表达方式和辅助手段,正是因为效果图是按真实逻辑所构建起来的,因此边制作边分析实际情况,是效果图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技法和原则。

除此之外,视高线的使用也是建筑效果图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技法和辅助手段。与鸟瞰、俯瞰视角不同,建筑效果图通常采用平视角和仰视角表现。为了保证在此视角下所有人物、花草、车辆等素材具有合适的透视视角和远近大小,需引入视高线的概念,即借助软件中的参考线来设置一条线作为视线高度线,其他人物、花草、车辆等素材以此线为参考,高度接近此线之上下。如此可以较好地控制建筑场景中的各种素材的远近大小关系。

三、结语

建筑效果图是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后期制作又是其点睛之笔,赋予其生命力和生活气息。本文对建筑效果图的后期制作的分析和技法进行了浅要解析,是基于笔者的教学和实践操作经验,有不足之处,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6)

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建筑材料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现代建筑行业走向,同时也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需要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发展的优势,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时代,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正在不断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已然是发生了变化。21世纪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社会中,现有的竞争主要是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竞争,这些信息和知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转化力,实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由于现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快,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种类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研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对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的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竞争优势的获取。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一方面,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人类诞生之初,知识就存在与人们的脑海中,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以实体或者是非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知识已然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其原因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的需求不断改变。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企业之间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些有促进了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造型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是不断在更新,建筑物的复杂性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节能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一致性要求也是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才能实现社会、时代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普及速度不断提升,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与科学交叉发展的可能性逐步成为现实。在这样情况下,土木工程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更多学科的软件进行相关设计、规划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的效率,并实现精准化的操作。这些都是在利用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软件来加以实现,推动了土木过程学科的发展。

(二)可视化程度不断提高

土木工程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各种数据之间还存在着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关系,需要工程师通过现代化的软件进行可视化,实现操作的简便性和准确性。所谓可视化,是一个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图形或者是图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技术、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可视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有关的数据进行未来化运作,就可以呈现出未来发展图形,能够有效帮助工程师做出正确的决策。举例来说,工程师利用内力图来表示建筑物内部内力情况,对于各个点的受力状态则用单元受力图来表示,利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立体效果,在对于建筑物的受力分析中具有较为清晰的特点。

(三)利用仿真技术降低操作成本

所谓仿真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模拟的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中涉及到了控制论、相似原理、系统论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系统仿真。土木工程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降低在研制过程中的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实验、调试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的降低土木工程系统研制的成本,还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研制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土木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的材料、新的建筑结构以及新的建筑技术不断出现,土木工程利用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实现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尤其在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刷新纪录。另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优质水泥、纤维以及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碳纤维的应用研究,促进了土木工程实现了新的发展,既能够从数量上建造高层建筑,又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综上,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土木工程行业也是不断进步。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高新技术对于土木工程这一传统行业的改造速度也是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研发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以及新型材料。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逐渐出现,并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区域内经济发展策略和且标的关键性问题。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解决和处理日趋严峻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出适合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即低碳城市的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智能建筑电气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重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对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建设和智能建筑电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引出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们的日程生活,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关键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智能建筑电气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为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与新发明的不断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各类建筑建设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长,对资源与能源的需要也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造成恶劣的影响。从能源的消耗方面来说,全球的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最后形成没有能源可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人民将面临着能源危机。同时,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向大气排放着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重新审视我国的行为,明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的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很快的被人们接受并且广泛的开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转折。

二、智能建筑电气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容身建筑、舒适生活建筑和健康生活建筑,这些都是体现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与生活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并很快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筑行业也走向了智能建筑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理念更为先进,贴近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其目的是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智能建筑电气的建筑目标和低碳城市建设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难免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

三、在低碳城市背景下智能建筑电气的特征分析

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对智能建筑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要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为中心,积极的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建筑行业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与绿色建筑营造模式的今天,智能建筑电气发展也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的更新技术,发挥建筑设备监控的节能功效。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高效与节能型用能设备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首选,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新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通过有效的能耗监测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进行评科学的评估,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减少能源浪费的情况出现,不断的提升建筑物的能效。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基本学科之一,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学科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例如,采用最优控制技术,将自然能量充分的利用起来,实现低能耗建筑;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燃料电池等新型的供电方式,是国内外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的发电系统是城市的有效的能源,这方面的研究不能中断,仍要以提高城市电网的安全性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为主要任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先进的技术对电气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智能监控的节能目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提升了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交流、经营管理与生活方式,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障城市环境。同时,智能建筑电气可以帮助处理安全事务。在全球反恐的背景下,对我国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大,大流量的人群集聚增大了安全风险,提升消防与安防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通过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结束语:

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向阳,黄芳,李瑞晴. 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与走向[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

[2] 丁荣涛. 低碳生态城市信息监管体系构建及发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9) .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8)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此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对于现今高职院校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录取门槛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英语根基普遍不扎实,起点较低,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效结合,较难激发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一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现状及问题分析

行业英语承接公共英语开设,是公共英语在学生各专业领域的延伸课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材缺乏专业性,与学生职业需求相脱节,无法较好地体现行业特色,培养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但在现有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仍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目前普遍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导,重视以“翻译+阅读”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较少考虑学生实际行业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学生参与度较差。

2.建筑行业英语教材选择面较窄,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已有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内容往往选材零散而不系统,没有体现建筑类的专业特点,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

课程设置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知识点分布往往停留在单纯的阅读和词汇练习上。高职院校由教师自编行业英语教学教材存在困难,英语教师较缺乏行业背景知识,而建筑行业专业教师较缺乏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3.教学手段单一化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翻译为主要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定位

在建筑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应当始终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大方向,以英语教学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在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后,经过专业英语学习及英语技能的培养,掌握一定的建筑工程类英语基础知识和实用交流技能,扩展专业英语词汇量,让其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借助词典顺利阅读和翻译有关建筑类英语业务资料、专业刊物,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使英语成为专业工作中的得力工具。

三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探索思考

1.坚持将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相结合

在基础英语前期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根据讲授对象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时补充所涉及行业的背景知识或相关专业词汇引入,因材施教。在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讲授中,既要包括基础英语教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又要包括一定的建筑工程行业英语,以满足学生将来走向一线工作岗位时对行业英语的需求,不能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完全脱离。

2.教学方式多样化、互动化

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 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对话演示法、教学片演示、案例教学等应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要善于打破常规,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师资应基本固定,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9)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教学氛围。 “利用基于各种数字特性的功能特性和资源,结合利用能适应开放、灵活的分布性学习环境的其他形式学习材料,面向处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实现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性、促进性的学习”方式。

(三)应用定位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学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筑摄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等强调“体验性”的专业课堂情景教学。课程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该系统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专业教室辅导的最大区别。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体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体验性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项目学习中的实践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分析

1.课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创建虚拟的建筑情景体验项目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建筑设计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对于虚拟空间情景体验学习充满兴趣。

2.应用软件

我们主要应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开放式、社交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准备了最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并无缝的与SNS、微博、百科等Web 2.0应用进行了融合,让教师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全新教学乐趣。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与多款媒体设计软件相互支持,营造出真实的空间和建筑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空间情景体验环境。在3D MAX建模中,直接将图形文件导入到场景中,应用准确的建模方法,制作体量模型。

3.教学目的

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为完成逼真的各类项目任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实施步骤

(1)背景教学。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居住建筑各种类型与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中西人文与历史环境知识是教学重点,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背景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2)活动探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们组成各自的兴趣小组,初步了解了教学任务之后,进一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资源,进入各级图书馆资源网站,或者检索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3)情景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观赏动画演示的同时亲身体验任务书中描述的场地环境,通过点击相关案例作品及三维场景内容了解大师作品,以专业建筑师角色接受的项目任务。同时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指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并截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体验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案例剖析,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发现教学中的认知难点。

(5)教学反思。教师利用保存的模型和设计草图电子文件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统计分析,改进授课方法和侧重点并将每个学生的情景体验中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查找知识欠缺。

(6)归纳总结。学生将反思结果汇总,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含对大师作品分析、典型设计方法的认识以及重要设计语言的把握,通过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2.实施个案

居住建筑设计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下面我们以居住建筑设计中第一单元“别墅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背景教学。“别墅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一课,掌握基本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居住建筑功能分析及基本的人体尺度知识。背景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课堂牢固树立建筑为人服务的意识,对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感受高度重视。结合其他课程,初步综合学习并运用建筑的结构、构造等知识。

(2)活动探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他们协作、商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超级链接进入专门制作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里有老师准备好的大量分类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料、学习内容搜索工具软件、优秀论文,包括超级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资料等供学生使用。

(3)情景体验

步骤一:评价设置

首先对各个因素分配具体的分值。对分值进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选择五分制、十分制或者百分制等;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因素给出具体的分值,老师可以对每组方案设计的优劣给我客观、具体的分值。

步骤二:情景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了解项目任务书,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每个问题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学生在理解了任务之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创建虚拟的模型空间,以使用者的视角观察空间,以亲身体验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网络对话与指导教师对建筑方案进行商榷,对于每个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和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方案。

(4)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因整个内部结构不严密紧凑、空间穿插无序、围护体各界面要素的虚实构成关系不明确和室内陈设不符合建筑风格的整体性要求,细部装饰没有结合整体(天、地、墙面)考虑的原则的案例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剖析案例重新归纳空间设计法则和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如何合理借鉴某种设计风格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对话工具选取学生与交互对话进行详细讲解。

(5)教学反思。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文件在校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还将整个的设计过程运用Flash软件制作成视频在校园网站上。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情景体验视频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重新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进教学方法。

(6)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模拟完成设计任务心得和对课程的掌握与理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撰写诸如别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别墅建筑设计心得等总结性文章并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平台和其他公共网站。

3.学习成果

为了了解与掌握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10)

营改增是我国现代税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营改增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效应也逐步从税负方面,过渡到企业产品定价、经营模式建设与改革,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具体方面,在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基础上,对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财务税收核算监督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路径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做好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工作,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营改增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展开简要阐释。

一、营改增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影响

在营业税的实施背景下,源于营业税本身属于价内税,直接导致市场交易过程中,合同标的金额与商业主体的经济收入之间具有一致性;而在增值税征收制度的实施背景下,源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此要求商业实体在实施营业收入计算过程中,必须充分秉持价税分离原则,在营业收入中不再保留增值税金的组成部分。因此,同样的业务量所确认的财务收入在实施增值税情况下比在实施营业税情况下将明显减少。

举例论之,某商贸类企业奶年完成合同交易金额197.73亿元,则在征收营业税的时代背景下,该企业的实际营业收入金额就应当是197.73亿元;而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的背景下,假设其他影响要素不变,且增值税的税率是17%,则企业的实际营业收入金额应当是197.73/(1+17%)=169.00亿元,前后营业收入金额的相差是28.73亿元,其实际差异率高达14.53%。

与此同时,在实施营改增的历史条件下,原有合同文本中成本类条款中关于生产原材料、燃料,以及生产场地和机器设备租赁等引致增值税进项税金项目,将不再作为合同成本的组成项目,从这一角度分析,实际合同成本也会相较营改增之前发生幅度明显的降低趋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业绩考核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影响,以保证考核工作的连贯性、合理性。

二、营改增对企业产品定价水平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背景下,企业组织实际计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成本要素的实际数额,都需要减除其中的增值税税金组成部分,因此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收入,经营成本出现下降,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出现下降。

企业想要高效应对“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可能导致的经营利润下降情况,应当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对外定价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客户,以及生产原材料供应商,开展程度适当的价格协商。

在增值税征收制度的实施背景下,企业最理想的经营状态就是将全部价外税金转给产品购买客户,如果能够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保证原材料供应商不会实施涨价行为,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利润的获取水平发生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在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上述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目标本身存在实现难度,在“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具体推行过程中,产品制造企业在与原材料供应商,以及产品购买客户实施商务交易活动过程中,都必然会经历重新定价谈判过程,其本质是要在保持商务交易参与双方净利润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交易目标产品实施重新定价。为保证“净利润不变”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已经形成的产品重新定价方案展开综合性的定价测算;而且在影响因素较多的实务条件下,还需要针对具体涉及的成本利润影响要素实施动态测算,既要充分关注收入要素(其中涉及了产品购买客户的净利润水平),成本要素。以及费用要素(其中涉及了产品生产原材料供应商的净利润水平),也要综合考量“营改增”税收政策试点,以及“营改增”税收政策全面推行,给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收益结构所造成的具体影响,以及上述影响条件下,原材料供应商的增值税合规抵扣发票能否顺利取得等影响要素。在存在跨境商品交易的条件下,还要处理和应对因出口服务免税政策而导致的产品交易价格谈判,以及国外供应商因“营转增”抵扣代缴增值税过程中,整体收入水平降低而实施的产品供应价格调整等问题。

三、营改增导致企业组织部分业务实施流程变革

源于营业税本身属于流转税,因此在营业税征收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每发生一次流转行为,就必须重新计算征缴一次营业税金,因而也给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活动的开展路径造成了严重的税负影响,以建筑项目开发领域的企业实体为例,建筑开发企业通常会将建筑开发项目的施工作业任务总包给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而物流公司会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建筑材料,因此正常的业务交易流程是:建筑开发企业向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支付施工成本款项,并接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开具的发票,并由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承担营业税金的缴纳义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向物流企业支付施工材料购买款项,接收物流公司开具的发票,并由物流公司承担营业税金的缴纳义务。上述纳税活动的业务开展过程,鲜明揭示了营业税征收背景下的重复纳税现象,而在“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将会有效避免上述重复纳税现象,提升我国税金征收事业的科学化水平。

四、结语

针对营改增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问题,本文从营改增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影响、营改增对企业产品定价水平的影响,以及营改增导致企业组织部分业务实施流程变革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

[2]黄忠意.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7).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篇(11)

房屋建筑项目是所有建筑项目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占比最高的工程之一,在实际项目作业开展的过程中,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完善程度以及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质量以及后期项目的可持续经营的问题。现阶段,在实际的项目作业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与现阶段日益高涨的房屋需求以及房屋质量需求所矛盾。因此相关的负责人应当在施工作业的同时,积极的对房屋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观察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相关的对策,来完善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最终保障房屋的质量以及后期经营的可持续性。

1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现阶段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中的现状,梳理其实际作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从实际情况出发,为探究进一步完善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1.1传统粗放式项目管理方法保留至今,项目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传统粗放式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以现场监督,“随机应变”的方式来实现房屋建筑项目的现场管理,对于后期的资料、设计的方案以及现场作业所出现的问题,都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处理,整个工作的效率非常的低。现阶段,随着建筑公司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引入,房屋建筑管理工作也逐步得到了优化,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现场管理,传统粗放式项目管理方法仍然得到了保留,很多时候现场管理人员只是在宽泛的规章制度下,按照自己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的管理流程开展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个项目工程的的作业管理与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1.2质量控制离散化,项目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现阶段,在开展房屋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只是针对某一项工作进行质量把控,如地基、房屋架构的建设、管道线路的架设等等,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房屋质量的提升。但是从实际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其各项质量控制工作仍然是处理离散化的状态,各项工作之间质量控制的对接很难有效的实现,质量把控人员往往只是以单项的工作为重点,结合此项工作的实际要求来开展测评与把控。这种情况下,各项孤立的质量控制工作虽然能够保障房屋的部分质量,但是整体的质量把关很难得到保障,整个房屋建筑项目质量的提升也缺乏必要的保证。

1.3专业化人才队伍配备不齐,项目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持

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不断的提升,很多拥有高学历或者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到了项目管理工作队伍中来。但是不难发现,现场管理队伍中,其专业背景很难配备齐全,很多时候各项建设工作往往只是由几个经验丰富的项目承包商进行管理,而具有土建背景、建筑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材料档案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却相对缺乏,这些专业背景人员的缺乏使得很多工作无法实现专业化的控制与管理,项目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持,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最终也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优化的对策

结合前期的分析,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质量控制的离散化以及专业人才队伍配备不齐等问题是造成房屋建筑项目管理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因此文章结合前期分析,继续探究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优化的对策。

2.1精细化项目管理的规定,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精细化项目管理的规定即根据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将各项管理工作的主要重点与职责进行明细列举,然后结合专业背景,将权利责任与相关的岗位进行对接,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这种模式下,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权利明确到具体的管理职位,整个工作的划分更加的明确,工作内容的指导也更加的细化,继而以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来督促各个岗位的工作,监督各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实现工作管理效率的提升。

2.2以分工联动机制来提升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体效率

质量控制既需要单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也需要整体的联动控制的双重保障,因此在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以质量控制队伍的形式来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一方面,按照不同的专业背景,分派不同的小组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将小组整合成一个质量控制队伍,建设办公室,以办公室为信息交流和管理中心,各个小组定期汇报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办公室进行汇总并对各个小组进行传递,要求各个小组之间以互相的工作为参考和限制,保障整体工作的完整性和联动性,继而实现房屋建筑项目整体质量的把控。

2.3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管理队伍的专业背景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个房屋建筑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优化的保障,在现阶段,房屋建筑作业工作不断的复杂,要求不断的提升,智能化、绿色节能等要求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建筑公司除了要保障基本的建设队伍外,还应当积极的吸引专业化人才,充实房屋建筑项目的管理队伍,保障各个项目中每项管理工作至少有一名专业背景人员,继而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提高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控制工作的效果,最终以人才队伍的建设来优化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

结束语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进行探究。现阶段,房屋建筑项目管理方应当积极结合实际情况,精细化项目管理的规定,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分工联动机制来提升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体效率;再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管理队伍的专业背景。最终实现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的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