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设计的功能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29

建筑设计的功能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1)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概念和思想

体现建筑核心价仇就足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物提供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筑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功能,由于使用人群不同,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功能和目标的需求,保证建筑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两者结合才能实现完美的空问设计。建筑形式离不开设计思想,只有运用精确的处理技术,才能实现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 建筑思想的形成比较早,组成形式比较复杂,包括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建筑功能为核心就是功能思想,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用途,然后实现建筑物功能。形式主义的思想是建筑的核心,可以反应建筑的本质。

建筑运动的兴起来源于建筑功能,早期是通过形式改变建筑功能的。事实上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不能将建筑设计简单化,在进行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建筑功能的要素。把建筑形式也考虑到其中,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关系,做到两者互相依存。所以在设计时注重建筑形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功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从古至今,建筑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我国古代房屋设计中,房屋的顶部的设计采用曲线设计,上部高耸挺立,檐部则是平缓舒展,没有使用斜面人字形屋顶。这种设计的排水效果非常好,在形式利用屋顶曲线设计,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在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处理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建筑师在设计中关心建筑功能,在外在形式基础上,对技术、功能等方面要有理性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形式方面,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建筑本身不是一种艺术品,而且还要有实际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都有一定的功能价值,人们很难发现建筑的实用价值。建筑功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也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功能。任何建筑如果失去了使用价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建筑功能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要求建筑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建筑形式就开始逐渐落后于功能,建筑形式和功能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因此要求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和应变能力,使本来陷入僵局的关系得到缓和,甚至再次出现默契。如果二者的关系已经陷入“僵局”,就要考虑寻求新的建筑形式来与之相适应,并不是一味的迁就。相应地,旧的形式就要给功能新的选择机会,让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建筑的形式的重要性

人们对关的追求是天生的,真实这种没得天性才能促使建筑物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我国的木制工程建筑,有两千多年的演变历史。建筑功能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在经济使用上讲究美观,是我国建筑设计的原则,由于多种原因,建筑形式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长期处于一种单调的局面中。只有改变建筑的形态,才能体现建筑的存在价值。建筑师在建筑过程中要追求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设计原则。随书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建筑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当今,影响建筑形式的因素有很多,很难分清土次。单纯的建筑功能不能实现设计的目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各种因素互相协调。

四、 建筑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

对于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功能美还是形式美,这两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在20 世纪,建筑功能对形式起决定作用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早期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沙利文就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然而密斯将其颠倒过来,变成了“功能追随形式”。当代先锋建筑师有的提出“形式追随文化”,有的提出“功能追随反形式”等莫名其妙的口号。建筑设计的功能美更多体现在建筑本身的使用价值上,包含了建筑能够带给人们使用要求和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审美的精神反应。建筑设计的功能美是建筑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

建筑设计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建筑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空间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形态与空间、材料与构造以及场地与环境是它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建筑在三要素的构成上有着不同之处,通常意义上来讲,好的建筑应该是形式美和功能美的统一。除了要在功能上满足完善、完美的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人们之所以去设计和建造一个建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或者物质需要。其中,物质需要往往占据了很重要一部分。对于那些脱离了人们正常的实际使用的建筑,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建筑设计的功能美和形似美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骨与肉,是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形式是对功能的体现,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而形式又对功能有着一定的反作用。通常看来,在美学成分的角度上,建筑的形式美似乎在建筑的美学成分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其实我们对一个物体的美的感觉往往是在于这个物体本身的概念,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对美的感受不应该脱离开建筑物本身的属性和功能而孤立存在。

五、 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的最初定位要从实际功能出发

建筑功能本质上来说其能够有效地体现建筑物使用价值,主要内容是有建筑物给人们提供的各类使用要求以及大众在使用建筑物时的精神需求。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的功能,介于目标人群以及使用性质有所不同,不同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目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必须要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建筑设计领域中不同时期的创作,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设计理念中一定要要实现功能和建筑的关系,功能决定形式的建筑设计,建筑和人们的生活、工作联系紧密,它取决于设计中的每个步骤,最关键的步骤就足设计定位,要将建筑功能放在首位,以种新的建筑形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以人为本,坚持功能美为核心

建筑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把功能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建筑的使用主体还是不同的人群。建筑的设计过程往往是一个矛盾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设计者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要确保人们的使用方便和在使用过程中的审美需要,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统一的建筑。

3.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建筑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周围的环境一起存在的。环境的不同也会对建筑产生影响,因此建筑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部门要先对建筑区域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建筑和环境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另外,建筑物的形式和分布也会对其所在的周边环境产生一些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对自然美的强化,也可以是对周边自然美的削弱。当然,能否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也成为了评价建筑设计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六、 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在注重建筑的功能美方面,我们要在建筑的设计初期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建筑有着其功能的性质,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建筑的设计要有特殊的态度。建筑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供人类生活、休息和工作的地方,因此在决定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时要使其满足需要和愿望,建筑真正的美恰恰体现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里。不过,建筑的形式美在建筑的美学成分中并不是一个主导的地位。

结语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2)

Abstract: the func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ublic building space function,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cultural function, comfortable function four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has strong innovation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Func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功能的合理是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现代主义建筑师沙利文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形式永远随从功能,这是规律”(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 and this is the law)。

虽然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至上不是建筑的全部,但只有漂亮和新颖的外壳的建筑并不能代表建筑创新的全部,这样的建筑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需求。所以,功能上的创新永远都是公共建筑最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

公共建筑的种类多种多样,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展览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影剧院建筑等。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共建筑,其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具体来说,建筑物总是为某一类人的特定需求服务的,这种需求也就是对建筑的功能要求,包括物理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环境上的需求等。

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虚与实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从内与外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从类型的角度,可以分为观演功能、医疗功能、教学功能等。本章将以上分类方法与公共建筑的特征结合考虑,将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分为内部空间功能和外部环境功能。

1内部空间功能

空间是人们从具体建筑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公共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秩序关系等都对建筑的功能具有重大的影响。建筑空间的组成又有内外之分,由于外部空间对于建筑形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本节只就内部空间的功能创新进行阐述,并结合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属性,将其具体表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引导精神的意境空间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在艺术美的创造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审美效果,它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建筑意境是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运用一定的建筑手法进行建筑创作,所达到的建筑美学效果。公共建筑中的意境是空间的灵魂,是建筑的精神所在,所以,公共建筑空间的意境功能是空间功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建筑师安藤宗雄设计的系列教堂,都是由空间意向入手,设计出个性鲜明的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光之教堂的设计魅力就不在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空间。建筑外部使用坚实厚重的清水混凝土围合,没有任何窗户,在室内创造出一片黑暗的空间,让刚刚走进的人感到一丝凉意与宁静,在内部的最深处,阳光透过墙体上十字形的开口渗透到室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光之教堂”正是通过对光和影的强化,使建筑呈现出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营造出宗教仪式场所独特的肃穆、神秘和感动人心的效果,表现出神圣空间的纪念性氛围。而安腾的另一座教堂建筑水之教堂的设计则采用了空间的开放式设计,把流动的水引入固态的建筑空间中,从而打破了建筑“实”的概念,使空间呈现出一种安宁、祥和、高尚的感觉。

1.2吸引人流的行为空间

公共建筑的空间功能创新的另一个出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进影响人的行为,不同的空间可以产生不同生的行为时,这种行为就会进行的顺利,建筑心理学和环境心里学的研究都可以看从而在建筑设计中做出创新。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空间对人的行为产生的作用,欧洲中世纪的哥特教堂就是利用一条条竖直向上的壁柱、高空中交错的尖拱券组成常常的走道,形成一种神秘压迫的气氛,起到引领信徒思想的功能。现代的很多大型商业中心的设计很喜欢在中心空间设置采光中庭,这种中庭一方面是为了室内采光,另一方面中庭中郁郁葱葱的植物,不断喷出的泉水,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周围琳琅满目的商品更起到了活跃整个商场气氛的作用,不断的吸引着附近的人们前来购物。

1.3转换自如的复合空间

复合空间最早出现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是为同一空间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以便在小套型的住宅中提供全功能的使用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功能种类需求越来越多,同时,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个性化使多元的综合空间更受到人们的欢迎。现代主义建筑初期强调的固定的空间流线和理性的功能布局不再当代社会的选择。种种因素促成了公共建筑功能的适应性和复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从原有的封闭状态转变为一种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系统。

体育建筑和展演建筑由于功能转换的频繁和快速,对复合空间的使用更是青睐有加。相同的空间功能由于其性质的不同,使用时间往往也有所差别。如展览建筑的空间在白天提供展览和会议功能,夜晚可能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功能。在体育建筑中,同一空间经常在赛时能够容纳大量的观众,在赛后又能去掉部分观众席位,扩大中心空间。如,国家游泳中心的空间设计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其内部可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这些临时坐席在赛后都将拆除,能够改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中心。

1.4指引方向的流线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流线是人们使用建筑所经过的路线,是公共建筑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通过空间流线的设计,能够把建筑内部分割为不同功能部分,再通过流线的设计,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空间连接起来。在某些公共建筑中,空间流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的好坏。因此,由公共建筑的流线空间入手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也就顺理成章。

2010年上海世博会C区北环路北侧的荷兰馆,在材料上使用了钢结构体系,主体结构为步行桥,并以此为轴线在桥面两侧挑出的钢平台上整体吊装了许多小型建筑物,这些小型建筑物采用轻钢框架制作,表面覆盖轻钢龙骨水泥板这些构件使荷兰馆在世博会的建筑群中似乎并没有任何创新点。其实,荷兰馆使用了与众不同的创新点流线创新。整个建筑由一个螺旋上升的步行通道和26个独立的小型建筑物组成,这些小型建筑物都是由建筑师精选的荷兰建筑的复制品,展示了荷兰建筑的不同风格。通过这些小房子,游客可以看到荷兰的美景和美好的未来。这座建筑打破了传统展览建筑的设计,以中央步行道为主体,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建筑,游客通过步行通道可以感受到来自荷兰的缤纷美景和荷兰人们的热情好客,就像荷兰馆的名字“Happy Street”(快乐街)一样,融入快乐之中。

2外部环境功能

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所谓环境,既包括空气、水、土、动植物等物质因素,也包括制度、文化、经济等非物质因素。环境不同情况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很大,同样,建筑设计创新的结果也作用于环境。就公共建筑设计创新而言,由于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和标志性,其对于环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经济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以,本文重点从公共建筑的经济功能、城市功能、地标功能和文化功能方面对环境功能创新进行论述。

2.1创造效益的经济功能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仅包含了工程和艺术的成分,也包括了经济学的内容。可以说建筑设计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但好的建筑设计也不应当完全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中国有句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可见,有时候完全没有限制的建筑设计不一定能够设计出好的建筑,而好的建筑设计往往就诞生在受限的环境之中。

公共建筑创造经济效益的的功能不但体现在节流,而且也可以开源。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早在19世纪就成为以矿产和钢铁为主导的工业中心,随着财富的积累,毕尔巴鄂曾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达到其巅峰,成为西班牙北部重要的钢铁与航运城市。然而伴随着制造业危机,这座城市进入衰落期,不仅带来了高失业率,环境也日益恶化。

2.2综合创新的城市功能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建筑不仅需要满足内部的功能需求,更要承担起城市功能的义务。公共建筑的内部设计和外部形态设计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相互感受。公共建筑提供给人的场地小,空间形态差,人们逗留的实践就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冷漠,人对城市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相反,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给人以亲和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谐,人与城市的关系就协调。正如《马丘比丘》中所提出的“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因此,在公共建筑设计创新中,以城市环境为出发点是公共建筑创新的重要方向。

(1)联系交通环境交通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交通环境不畅会使城市空间的联系缺失,使城市空间变得枯燥无味。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传统的城市交通转换系统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公共建筑参与其中,同时,公共建筑空间的复合化的内力也推动了城市公共建筑的交通化。在城市中,公共建筑与城市交通的融合成为建筑创新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城市的交通被引入建筑空间中,成为公共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公共建筑的空间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的枢纽和集散中心;另一方面,城市道路被设计成建筑之间的纽带,使被道路分割的建筑能够联系起来,立体化交通的趋势逐渐加强。

(2)整合区域空间公共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的艺术,一个好的建筑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无论公共建筑包含何种功能,创造空间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影响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环境可以是城市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环境,公共建筑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从中寻找创新的通道。

2.3展示形象的地标功能

文化在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狭义上,则特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公共建筑设计创新中,尤其是对于具有城市影响力的公共建筑,一般具有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精神和物质影响力,这些公共建筑常常以其超大的体量或重要的标识作用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成为了能够展现城市形象的物质载体,也是历史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

如今,很多城市都兴起建设高层办公建筑来最大化的利用城市中稀缺的土地资源,这些高层建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全新的生活体验,并构成城

市有机组成的一部分。高层公共建筑因其体量巨大,是城市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往往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从高层公共建筑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对城市最重要的影响既是对城市轮廓的影响,由城市中各种建筑物外延边线所构成的实体外轮廓和由城市建筑的最高点连接而成的虚体外轮廓共同构成了城市整体的外轮廓形象。这种城市的轮廓从一个离城市很远的地方即可清晰的感受到,所以也是城市带个人的第一印象。高层建筑通过这种城市轮廓,间接的反应出了城市的整体文化特征,因此,现代的很多建筑师试图通过对高层建筑的设计创新,展示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由中国建筑师何镜堂设计的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展馆的展示流线上,以“寻觅”为主线,使游客参观到“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带领游人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展示中国城市化的规模的成就,让游客了解到中国今年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最后,一条悠长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让人们感悟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发展未来城市的智慧。在外观设计中,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创新主体,使用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红元素,并将中国传统的斗拱体系进行现代化的简化和变形处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2.4延续历史的文化功能

文化特色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代表一定地区的文化元素,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继承文化特色、活跃文化氛围是建筑在地区环境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建筑除了对城市和国家的整体形象有重大影响外,更是一国一族历史文化形式延续的重要媒介,是城市文脉的有机组成,其位置,尺度和细部都能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造成重大影响。

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新材料、新技术等,这些新的因素往往会成为传统建筑向抵触,与原有的文脉向矛盾。如何在创新的过程中,保留原有文化,甚至发展历史文化,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中建筑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以延续历史文脉为主导的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就是从建筑周边的历史文化和文脉入手,使建筑能够成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一定派别,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气候物产。”传统建筑因为在它形成演化过程中受到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及审美趣味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建筑在布局、材料、外观、构件造型、色彩装饰等等方面上呈现出多样的形式特征。

结语

公共建筑的功能创新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师利用博学的知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设计出新颖、有效的建筑功能。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3)

前言:建筑设计应该在满足某种功能为先,推出一种新的使用方式,自然的呈现出一种形态,本文就对建设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分析。

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概念及思想

体现建筑物体使用价值的本质性的内容就是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物提供给人们的各种使用要求和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的精神需求。建筑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建筑功能,由于使用性质和目标人群的不同,不同的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目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必须要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

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形式的创造跟建筑对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要求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美的空间结构形式。建筑形式的设计离不开整体意识,应当具有简洁鲜明的形体,严谨科学的比例推测,精确的处理技术和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建筑思想的形成比较早,其组成非常的复杂,包括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主要思想。以建筑功能为核心就是功能主义的主要思想,认为应当首先明确事物的本质、用途和目的然后就是充分发挥功能。形式主义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筑形式为核心,形式应当反映建筑的目的和本质,认为建筑中作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形式劝能要在符合形式前提下进行设计建造。

二、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的重要性和关系

1、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最注重建筑的功能设计,而人们对于建筑的直观印象就是通过建筑的形式,然后在对建筑的功能和环境进行具体的理性分析,人们也不会只局限于对建筑外表的欣赏,其对于建筑的功能也具有很高的要求。建筑之所以被建设,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质,但是其不仅仅局限于是意见艺术品,其本身具有实际应用的性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其一定的功能,其功能的价值就是建筑的使用价值。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功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如果一个建筑没有了相应的功能,其也就没有了使用的价值,建筑也就成为了意见摆设。

2、建筑形式的重要性

人们都喜爱美的事物,这是人们的天性,由于人所具有的这种本性,才会使得建筑具有多种的风格和形式。我国的木结构建筑已经具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其在形式上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追求。而形式的美感需要建立在经济实用的原则上,在我国建筑发展中,建筑形式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建筑形式都趋同,建筑形式单一而乏味。面对此种局面,建筑设计者应该取长补短,对建筑形式进行加强,从而更好的推动建筑的发展和建设。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的需求,对建筑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或多或少的会对建筑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将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美观化。就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来说,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建筑设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两者只有协调配合共同作用,才是建筑设计最终追求的设计目标,因此,设计者们要处理好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建筑既具有多种功能又具有美观。

3、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建筑功能为建筑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基础,而在早期建筑活动开始的时候,建筑设计主要追求的是功能,形式在当时就是一种虚构的概念。然而,这样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偏见性,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阻碍。实际上,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两者只有协调发展发展,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建筑的发展。而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之间具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如果只是单纯依据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未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建筑设计者都会在全面考虑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在对建筑的外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者也会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将两者较好的进行融合,可以使得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从而对建筑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主义建筑所体现的功能决定形式

1、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了功能的重要意义

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主义派、构成主义派等等主要是美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派别,它们几乎没有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根本性问题。而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则是强调功能主义,与此同时利用线、面、体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构成的美学”世界。它的本质在于摒弃装饰,强调建筑应当是时间与空间的表现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从建筑中去除装饰的过程,是一个仅以表面装饰未标注来进行建筑价值判断的历史进行否定的过程。

2、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探索

安腾忠雄的六甲山集合住宅也继承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以空间代替装饰,重视功能。在六甲山集合住宅这个作品中,安藤忠雄不仅深入探究使用功能、精神上的需求,还充分融入了山体这一特殊地形。在小区内引进有如小巷弄堂般亲密的人性化空间,再将山坡地的特性运用在建筑结构上。

平凡的是那些方方正正的盒子,灰白的混凝土。奇特的是下层住户的屋顶当上层住户的阳台,阳台面向宁静美丽的神户港湾,那是独栋住家无法享有、群居所拥有的丰富形态。安藤曾表示此设计受柯布影响,将以人为本作为建筑的核心理念。

3、对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的探究

中国的江南水乡与北方皇家宫殿的强烈对比,正是形式追随功能而变的经典案例。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很大差异,因此,江南的水域环境,造就了江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与水紧密结合,建筑一层是店面,二层是住家,建筑门前有小路,面向河流,建筑背面也是水流,与建筑想通,是商家进货的通道。这样一种布局正是江南水乡环境造就出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而北方则完全不同,最有代表性的北京城,北方气候干燥,没有形成密布的水系。北京城是皇城,在城内的建筑代表了皇权集中的意义,建筑平面与大尺度、大体量的立体空间烘托出天子脚下的气魄。在建筑形体上,通过房屋的间数和屋顶的形式来分主次,间数以十一间为最高级别,屋顶等级分别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最重要者加重檐。通过此类手法,使宫中的院落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对比同一的整体,把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关系,通过建筑形态与空间体现出来。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现代建筑更好的实现了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结合,并且在技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在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也有了一套独特的设计理念,作为建筑设计者,我们要更好的发扬出自身的建筑特色,同时借鉴西方的建筑设计的优秀经验,从而做出更好的、更具代表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4)

当前,我国建筑建设的数量与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取得了质的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建筑设计人才。建筑类型很多,风格也各异,各种类型和功能的建筑项目,会以不同的建筑形式来表达其个性特征。但在建筑设计中,对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必须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功能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进一步满足民众对建筑方方面面的需求。

1 建筑设计的功能与特征探讨

建筑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活动场所而建造的房屋,不同的建筑其功能与千差万别,而不同功能要求又使得建筑形成了不同建筑空间。从某种意义而言,建筑是通过大量建筑材料的运用,用一定技术手段建造起来的生存空间,是将建筑设想转变成为物质现实的基础工程技术,是建筑设计精华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出设计师高超的设计手段,又需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先,建筑设计应当满足建筑安全使用的功能。不同建筑结构具有不同受力特征,普通砖混建筑、墙是受力结构,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墙体受力情况,不要在墙体受力薄弱处开门、窗洞口。

其次,建筑设计要对环境特征加以考虑。建筑既是整个规划群体中一个分体,也整个城市规划有机部分,建筑设计者所设计出的建筑,在内外空间组合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单体与群体配合。考虑建筑与周围地形、绿化环境相一致,使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建筑精品工程。

2 建筑设计过程必须考虑与结构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在建筑设计中,一些建筑师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为先导,而把结构值于从属地位,这往往会给某些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与不安全因素。

过份强调建筑设计创作的美观、新颖,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容易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及构思时,不以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受力特征为依据的话,就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比如将建筑物截面设计成为三角形,其抗弯矩力和抗侧能力比圆形截面、矩形、多边形截面要小得多。此外,部分建筑师缺乏对结构力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忽视力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可能对建筑造成安全隐患。如:在需抗震设防的地区,将高层电梯设置在大楼的某一侧,没有使之与整个建筑物的刚度中心重合。由于电梯筒的刚度很大,这样则使得刚度中心与荷载中心不能尽可能接近,即造成结构偏正,这样就会产生扭转,产生破坏。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相互配合,并彼此渗透使二者相统一,只有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3 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建筑的经济目标

建筑设计的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包含有功能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环境目标等。在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基本关系。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要同时达到的目标之一,即经济目标。由于建设可用资源的有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利用,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建筑设计工作者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的现状等因素,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达到的建设标准,以求在建筑设计中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和使用效益。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善于把技术问题语经济指标相结合,通过经济分析和经济比较以及效果评价等手段,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师只要把控工程造价控制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去,并能实事求是的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目标是可期的。

4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尺度

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对建筑的整体尺度加以考虑。整体尺度是指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5)

受城市住房紧张的影响,现代建筑形式越来越偏向于小户型设计,既节约了建筑占地面积,又充分满足了居住者的空间居住需求,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小公寓建筑功能空间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如公共空间设计、家务空间设计、死私人空间设计等等。下面对这些小户型空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详细分析。

一、公共空间设计

尽管小公寓建筑面积较小,但内部结构仍然是“五脏俱全”。公共空间属小公寓内部空间结构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按照功能作用来分,小公寓建筑公共空间可包括三个部分,即起居室、餐厅和多功能空间。不同空间部分的功能作用不同,空间设计方式也就不同。

1、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的作用在于接待访客,属于会客空间。一般情况下,起居室空间设计尺寸要坚持合理原则,由稳定空间和活动空间来共同决定。这里的稳定空间是指在起居室内茶几、沙发等固定家具所占据的空间面积,活动空间则表示人在起居室内开展自由活动所需要占用的面积。小公寓建筑中,起居室应该属于主体空间,因为它与其他各个房间相互连接,性质上属于小公寓内部的开放空间。起居室设计一定要注意采光和通风,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在设计高度上,起居室的设计高度要比其他房间高,以此突出它的主体地位。

2、餐厅设计

小公寓中的餐厅空间和起居室空间相通相连,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餐厅和起居室相连接以后可有效扩大公寓室内使用面积,更加利于空间功能的转换。国内当前的小公寓建筑在设计时多采用餐客一体或餐厨一体两种方式作为餐厅空间设计形式。餐厨一体设计方式更利于突出个性化,并且能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营造出良好的用餐分。餐厨一体设计原理在于将厨房和餐厅进行组成一个整体空间,但这种设计形式并不会影响到餐厅空间结构的完整性,也不会破坏餐厅的独立性。

3、多功能空间设计

多功能空间在设计时并不需要设置过多的面积,也不要求朝向,只需满足直接采光和通风条件即可。多功能空间的设计高度与普通卧室高度要一致,设计位置与设计开放程度可根据个人喜好来确定。小公寓多功能空间设计的原则与要求并不高,只要确保不会对其他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即可。

二、家务空间设计

1、厨房设计

一般来说,小公寓空间设计对厨房的要求都比较高,原因在于厨房承担着居住者的饮食,需要配置的操作工具很多,设计时必须控制好厨房的采光与通风,要求设计形式必须满足流线形作业需求。要综合考虑采光和通风对厨房的影响,尽量缩小厨房的设计面积,为起居室或其他房间腾出使用空间。

2、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是小公寓空间设计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公寓空间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只从设计面积上来考虑卫生间结构设计方法,在设计时只需设置一个卫生间,因为小公寓属于小户型建筑,内部居住的人数并不多,一个公共卫生间足够。加之只设置一个卫生间能有效增大公寓室内使用面积,给居住者带来更多的方便。由于卫生间是整个公寓内最潮湿的房间,因此其对通风的要求较高,一般在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自然通风采光以节省能,否则就应加装通风设施,以保证卫生间的通风需求。

三、私人行为空间

1、主卧室设计

主卧室的面积标准在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不应小于10m2。卧室空间的规模也是由稳定空间和活动空间决定。在卧室的稳定空间中,睡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他家具应尺度适宜,并布置合理。活动空间应有宜人的尺度,保证双人活动互不干扰。主卧室还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保持较高的生理卫生环境,进深不宜太大。尽量选择日照充足的朝向,注意窗口的位置最好使光线从垂直于使用者就寝的方向进入。

2、次卧室设计

次卧室的概念是相对主卧室而言的。居住者常为家庭中的子女或者临时居住的亲属、来访的客人等。功能和主卧室基本相同,各项指标要求低于主卧室。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幼儿的卧室需要考虑其玩耍及储藏玩具等区域,并考虑和主卧室的联系。随着子女的成长需要进一步考虑其学习等因素,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在卧室中加人学习空间。

3、储藏空间的设计

储藏空间对于小公寓式住宅这样一种室内面积较小的建筑结构,是具有很大使用价值的。可以方便用户将暂时不用的物品放置在储藏室或储藏柜,就可以使外部空间看起了更为简洁舒适。储藏空间对于通风采光的要求不高,但必须要干燥清洁。在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角落里的空间,或上部空间,来增大储藏空间面积。

四、内外交通空间

1、门厅设计

门厅的基本功能是起过渡、缓冲作用也是人们出入家门时换鞋、更衣、整装待发和存放鞋帽、雨具等的场所。小公寓不适宜单独设置门厅,可考虑与其他空间相融合,比如作为起居室的延伸或适当扩大面积作为用餐空间等。

2、过道、走廊设计

过道、走廊是户内的主要交通联系部分。根据住宅平面的设计,它有两种形式,一种过道、走廊是独立的,另一种过道、走廊与其他空间结合设置。独立设置的时候宽度一般不能低于lm,便于般运家具。但在多数情况下住宅内的过道、走廊会与其他空间结合设置,增加住宅内空间转化的灵活性。

3、阳台设计

阳台是住宅内唯一与自然沟通的场所,按照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生活阳台是供生活起居使用的,一般位于起居室和卧室的外部。服务阳台是为居住的杂务活动服务的,一般位于厨房的外部。

五、实例分析

在某小区住宅是三期工程中,为了增大住宅户数,预期将三期工程设计为小公寓式住宅。为了满足住户的需求,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中,融入了幸福理念,以期用最舒适实用的格局来提高公寓的功能性。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对建筑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需求的设计,合理布置规划,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室内空间,并通过灵活分配,使小公寓的可变空间大大增多,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公寓式住宅的设计中,必须要以实用、舒适为基本原则,在满足主要建筑功能空间需求的前提下,灵活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内空间,增大有效利用面积,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水平。

六、结束语

本文对小公寓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作了详细探析,指出小公寓空间设计要做好公共空间、家务空间、所功能空间以及内外交通空间个部分的设计,并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切实发挥出小公寓建筑的实用功能,为居住者提供居住方便。

参考文献

[1] 温怡. 多层住宅套层方案设计[J]. 科技资讯. 2010(15)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6)

4.客房设计,5.后勤服务管理。

通过对设计要素的分析,充分体现出酒店建筑集餐饮.娱乐.休闲.会务于一体的特定功能。

【关键词】:建筑功能;要素;流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raders Hotel building nature, combined with hotel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Jianping hotel building design, design concept and function, functional flow around five aspects design aspects:

1lobby reception, 2 restaurants, 3 entertainment, shopping,

Design of4rooms, 5 logistics management servi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elements, fully embodies the hotel building restaurant. Entertainment, leisure business is in one of the specific function.

Key words: building function; elements;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酒店建筑,特别是大型酒店建筑,从来就是城市形象中的焦点,也是城市社会文化活动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城市中,酒店建筑都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酒店建筑是集餐饮、住宿、娱乐、康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较强的建筑。基于酒店建筑这种自身所带来的性质,在做酒店建筑设计之前,首先要使它在市场中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也即通过与业主所在的城市、地区以及相邻建筑所处的生态环境,做一个综合的分析评价。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的酒店在建筑设计上是不同的。如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旅游酒店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着重面,而由此而带来的各自不同的专业化设计。

而本文所谈的建平宾馆,综合其地理位置,考虑到当地星级酒店较少且要把它建成目前建平地区最高星级的一座酒店――国际四星级酒店,而且更为主要是要容纳当地所有的会议和重要的商务活动,因此在设计时,首先把其定位于商务酒店类。作为商务酒店,那么功能性又是第一位的,其风格一定是要简约、明快、色彩醒目。笔者认为,作为酒店建筑和其它公共建筑相比较,即有形象上的区别,更有着性质上的区别,酒店建筑外观不宜过分张扬,反而更追求内敛、安静的文化形态。基于这种主调,在建平宾馆平面及整体立面的设计上,平面注重于使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立面上一~四层的裙房做成整齐的基座形式,五~十三层主体做成半月牙弧的对称形态,整齐有序的方窗,裙房装饰是综色调的花岗岩石,主体为浅色黄绿调墙砖,整体显得稳重、深沉,整齐而又雅静。一个酒店能否正常运行,并能获取双重效益,笔者认为不仅取决于高质量的服务,而且也更取决于饭店内部的结构布局合理,空间流线布置妥当,功能完美等因素,因此,作为建筑师,做酒店建筑设计时更要注重内在的功能设计。酒店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住宿和餐饮,建平酒店基调是商务酒店,在做功能布局时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大堂接待,2.客房设计,3.餐饮功能,4.娱乐、购物和康乐功能,5.后勤服务管理。

大堂接待

一层大堂是酒店客人出入最多,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堂的设计水准往往代表酒店形象的好坏,在做建平宾馆大堂设计时,结合利用空间的分隔,以突出其文化品位,用以功能分区,大堂的入口设计带有双车道的旋转玻璃门,门厅,以隔音、防尘。大堂的空间分成运动空间和停涉空间,大堂右侧是一部较大的S型半旋转楼梯及左右两侧对称的交通枢纽,形成一个运动空间,引导客人入楼上。而位置醒目、明显的总服务台,及总台后配有高级装饰的墙面上标志各国时间的时钟,又形成了一种停涉空间。大堂中间的地面上做有不规则形状的人工雕饰水景配以大堂中间一~四层到顶的共享大厅,共享大厅顶部是金碧辉煌的玻璃采光顶,形成了一个内天井,即解决酒店中庭的采光问题,又突出了一种文化品位,当客人步入酒店就觉得幽雅宁静,而又心旷神怡。结合当地酒店不多,带有西餐厅性质的酒店更少的具体情况,把咖啡厅、西餐厅设计得较大且布置在一层较直观主要的位置上,以方便不住本店外来的客人也可在此商谈休闲。以此增加其商务气氛。接下来就是小商场,购物中心,商务中心,花店等一系列经营区域加以周圈的带有当地特色的小商铺,把客人直接带入消费区,使客人品位和感受异地文化的特色。

2、客房功能

客房是饭店主体和存在的基础,是酒店取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客人休息、工作或会客的场所,也是客人入住酒店后使用时间最长,也最具有私密性质的场所。它的设计主要突出安全、舒适、经济的特点。建平宾馆建筑设计中把客房层布置在主体的塔楼里,五~十二层为普通标准客房,在十二层内弯弧区域设有一处行政贵宾客房区,十三层设有一套五联间的总统套房及两套三联间的豪华套房。在五~七层设有三套无障碍残疾人专用客房,这样客房布置首先从竖向上按功能等级进行分区分隔,然后再从平面上分区。平面分区为:客房层由客房区、交通枢纽、服务区构成,客房区中间内走廊成两侧对称布置,两个交通枢纽在客房层两侧平面上成对称布置,明朗简洁并和客房区有静、噪音分区。服务区有员工休息间、清洗储藏间,员工卫生间组成,达到客人流线与服务流线分开。在酒店设计中,客房单元设计是个很重要的内容。客房的基本功能是:卧室、办公、通讯、休闲、洗浴、化妆、卫生间、行李存放、会客、私晤、早餐、安全等。试想,宾客入住酒店后,他在餐厅用餐的时间可能会有2小时,在康乐区域娱乐的时间可能会有4小时,但是,他在客房内逗留的时间会长达10小时以上.所以,客房的个性化设计、装修会对客人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也是客人再次入住的重要原因.为保证这些功能得以实施,设计中就体现在客房平面尺寸,家具平面,水电应用平面上以及这些平面设计中已经定位的门窗家具、洁具和主要电器设施的选择上。建平宾馆主体设计的柱网尺寸为8100×8100米,标准客房单元平面设计尺寸是4050(宽)×8100(长)米,呈长方形,客房面积:32.80平方米,卫生间面积:6.90平方米。由于客房宽度感觉稍小,为改进这一点,在设计中没有完全依赖于客房装饰来改善这一不足,而是先在土建设计中力争有一个恰当舒适的布置,设计中把两个客房之间的小段隔墙去掉,采用两间互借的方法做成衣橱,用以换取较大宽度的卫生间。装修设计时,再配以浅色调的氛围,房间的主色调呈乳白色,地毯为淡青色,配以灯光,空间的整体专业设计,使整个房间显得格外宽敞、明亮、简洁、柔美。结合建平宾馆是一坐商务酒店的具体情况,设计中在十二层特别增设了一处“行政贵宾房区”,不仅为住宿本店的客人提供服务,也可供不住本店的客人,在此作短时间的会客、休闲、商务洽谈等活动。也为十三层贵宾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十三层的五联间总统套房设计放在了整个楼层区的一侧,临近一个交通枢纽,以此来保证该区域的安静,以体现贵宾区的尊贵。同样道理,二套三联间的豪华套房,布置在该楼层总统套房对应的另一侧,临近另一个交通枢纽区,以保证该区域的出行方便。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建筑设计中更需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中要考虑服务于残疾人,这也是体现社会关怀残疾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设计中作了一些无障碍设计,首先是在一层大堂的公共卫生间里都设有供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在五~七层客房区每层同一位置分别各设了一套无障碍专用客房。通过这些人为环境的改善,让残疾人在酒店入住期间感到安全感和方便感,体验到酒店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同时也体现建筑设计对每一个公民的关心。

3、餐饮功能

餐饮设施是为客人提供菜肴食品和酒水饮料的场所,其设施应布置在饭店公共活动部分中客人最容易到达的部位。在建平宾馆的设计中主要的餐饮设施都集中布置在裙房的二层,主要的大餐厅及相应的厨房布置在远离客房层的后部,风味餐厅及相应的小厨房则布置在另一侧,围绕餐厅两侧布置大小包房间,而内部员工食堂及餐厅则布置在地下室,打破以往地下室只做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用途。实行了内部员工和客人的分区,即内外分区。

4、娱乐、康乐设施

娱乐、康乐设施是现代酒店满足宾客要求的重要场所,也代表了饭店的等级和形象。建平宾馆设计中把大小KTV包房,歌舞厅布置在了三层裙房的后部,以避免对其它区域的噪音污染。这样在竖向排列上也恰好把二层厨房,餐厅的烟味,三层KTV包房的噪音与主体客房区的安静严密区分开,以进一步达到动静分区。利用中间的共享大厅与之分隔在另一侧布置大中小会议室。整个宾馆的洗浴中心及康乐活动设施都设置在裙房的第四层上,其中包括洗浴、游泳池、室、台球室及电玩室等。针对当地仅有一处游泳馆的具体情况,宾馆中的游泳池将会面对社会开放,设计中把游泳池没有做成一般的戏水池程度,而是力争做成不小于15×25米标准游泳池的规模,在入口处也分别设计成主、次入口,以适应来自酒店内外不同人员的使用需要。

5、后勤服务管理及员工生活部分

行政办公管理及员工生活部分属于酒店内部用房,应与客人使用部分分开,互不干扰。建平宾馆建筑中的行政办公室一部分布置在游泳池底部与其对应的三层平面内,与游泳池相关的一些水处理设备用房相毗邻,另一部分行政办公则布置在地下室层,而员工用房部分,主要是指员工使用的餐厅厨房、更衣室、洗浴间制服室等均布置在地下室层里。员工进入酒店走单独的员工出入口,经打卡室后直接到更衣室。更衣室与洗浴间相连,更衣后经员工楼电梯口直接到各自岗位。员工宿舍一般设在地下室或酒店的后部,应为考虑到酒店内部员工本身十分熟悉了解酒店内部的各个分区及物品布置情况,为便于酒店的管理,设计中把员工宿舍布置在酒店的外部。地下室除上述这些功能分区外,还有汽车库、水、电设备用房及洗衣房。作为酒店中的仓库,在设计中采用区分有合,按需设置的方法,客用消耗、低值易耗品集中放在大的库房--I级库,先用、急用和专用物品则放在各部门设专用仓库――Ⅱ级库。

酒店管理水平的好坏,与酒店的经济效益和酒店留给客人的印象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酒店建筑设计师应该较好的处理并把握住酒店管理流程与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执行的一些国家相关的规范规程的关系。

6、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7)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

二、公共建筑的需求设计

1、公共建筑的用电设备种类与数量众多,主要包括:变压器、电加热负载、给排水、电梯、照明、中央空调和其他混合负载等等。而各种机电设备的能耗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同时,面向建筑内的机电设备实施节能,相对于改变窗体结构、建筑的墙体而言,具有对建筑物正常使用影响小、见效快等优势

(1)公共建筑的中央空调能耗现状。一般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大部分建筑的中央空调实际热负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远比设计负载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末端舒适度、辅机和主机三者未能实现合理动态调节,导致电能浪费严重,系统效率较低。

(2)公共建筑的其他动力设备及电梯系统能耗现状。目前,全国电梯保有量的百分之二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电梯,节能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不过公共建筑中给排水等其他能耗设备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也会有一定的节能空间。

(3)公共建筑的照明系统能耗现状。现在,全封闭空间模式是许多公共建筑所采用的空间模式,完全依靠人工照明进行采光,照明系统通常都是连续照明,在上班时间段,增加了室内热负荷,也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的照明节能措施根据实际需求,对提高节约能量、光效是非常重要的。

(4)公共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能耗现状。供配电系统相应的时间内产生能量损失(无功、有功电量),并在通过变压器、开关、导线等设备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功率损失(无功、有功功率)。

2、解决方案——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整体。基于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了解应该通过变频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能源监测管理技术等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运营服务层面、设备改造层面、节能管理层面,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应对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帮助建筑实现能效提升,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

(1)节能管理:要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建立楼宇能效管理中心。楼宇能效管理中心由环境控制、设施管理、能效管理组成三层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使建筑获得能效提升从管理角度来实现,与此同时,对稳定节能效果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用能单位可以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分局从管理中心获知每日用电情况。

(2)设备改造:从建筑机电设备运行改善入手,来解决建筑高能耗及环境改善问题。

第一、改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最主要的用电设备的中央空调系统,针对它的节能不仅对改善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能为建筑整体运营成本的下降带来最直接、最大的效益。①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对冻水循环、冷却及冷却塔系统分别加装智能温度传感器、调速控制器、流量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等,实现符合负荷要求的合理性调节。②冷主机的节能控制。为了提供制冷主机的运行效率,通过设定运行参数,优化主机运行模式、调节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差及冷却水、冷冻流量,从而实现制冷主机的最佳COP值;③排风系统的节能控制。排风系统的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内的热舒适性,还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对风系统各分支管路风阀进行检测,提升建筑内的空气品质,保证各区域送风的平衡,进而实现热舒适度与节能的结合。④空气处理机的节能控制加装空调处理机变频控制系统,对风系统各支管路风阀进行节能控制,优化空调机组的控制模式,通过合理利用新风取得优化节能的效果,并保证各空调区域换气次数和压力平衡;

第二、改造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电。对拥有多部电梯的场合,要想在保障运营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整体使用效率,可根据电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使用特点建立群控系统。当然,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为目标的节能措施。同样的,其它水泵、风机也可适当采用变频调速等手段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第三、改造照明系统。通过提供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的照明节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目的,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能需求;实现对公共照明系统按各种模式实现分线路、分区、分时的群控功能,可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对公共照明区域,必要时辅以配电线路的改造。

第四、改造供配电系统。配电系统的降损节能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功率因数,减少高次谐波,保持三相负载平衡,无功补偿技术、变压器的合理使用等。

3、管理现状——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现在,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的公共建筑超过百分之七十,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大型公共建筑的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占所调查建筑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基本无人从事节能管理工作在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中。企业内部不能及时掌握能源的整体消耗情况,普遍没有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状况和运行情况也未能及时把握。总体来说,建立企业内部的节能管理体系已经变得非常的迫切的,因为大多数大型公共建筑业主的用能设备管理仅仅是从安全使用的角度考虑。

4、运营服务: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稳定节能效益,提供在线持续节能服务。用户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服务,在实施节能改造后。与此同时,利用控制策略进行的节能调节,针对实时监测的情况,保证了建筑末端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照度、温湿度等的要求。通过建立在深圳达实总部的“城市能源监测管理平台”提供的在线检测服务,二十四小时监测建筑的实时运行参数,提供故障排除和诊断,避免出现失修或过修的状况,实现传统的定期维护模式向实时状态维护模式的转变。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核心目标: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建筑运行环境,来实现四大目标:打造智能建筑,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健康舒适,改善环境品质;延长设备寿命,优化系统运行;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整体能耗。

参考文献

[1]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9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8)

1坡屋顶: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较陡的屋顶,一般坡屋顶的坡度在9°以上。按照实际的需要,坡屋顶按照坡的形式还可以分为:棚屋顶、山墙面屋顶、四坡屋顶、复杂形屋顶等。

2曲面屋顶:曲面屋顶指建筑屋顶的表面材料由曲面构成。曲面屋顶的造型可以是多个连续弯曲的弯曲面,也可以是简单的弯曲面,这些单个或多个复杂的弯曲屋顶都称为曲面屋顶。

3平屋顶:平屋顶是比较广泛应用的屋顶,平屋顶是指如果建筑所采用的结构和楼盖所采用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屋顶平行于地面那么就形成了平屋顶。

二、现代屋顶开发设计的趋势

1、屋顶的生态化:屋顶的生态化就是把屋顶设计的更加具有生态形式,环保节能就是生态化的表现,在现代建筑的屋顶设计中生态环保的要求日益明显,新颖的生态化设计更加广泛,如绿色屋顶(屋顶花园)的设计。

1)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有改善空气、美化环境和热量积聚的功能,同时它也被称为景观屋顶。

2)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屋顶利用太阳光线通过太阳能面板,将太阳光线转化为可在生能源,提供给建筑内部使用,不但美观方便,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2、屋顶功能的复合化:在现代城市中,寸土寸金的土地已经日渐形成,能够再开发的土地不断减少,城市对功能性需要不断增加的同时,屋顶的功能设计日趋加强、可上人屋顶、可停车屋顶的出现大大弥补的城市中所缺少的部分。

1)可上人屋顶:可上人屋顶不但可以供人们在屋顶上行走还可以铺设石板路,并且可以在屋顶上设置娱乐设施,比如游泳池,羽毛球场,喝茶聊天的休闲区等等,屋顶上开敞的视野,更可以为休闲的人群提供浏览、观光城市的全景的功能。

2)可停车屋顶:停车屋顶是现代建筑中一个新颖的设计,他不但不影响屋顶下面的人群工作和休闲,还可以大大的缓解交通的堵塞。但停车屋顶需要特殊的处理,荷载对屋顶承重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3、屋顶材料多元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型材料的产生不断影响着屋顶设计的前进性,新型材料不但可以轻松的完成以前繁重的工作外,还可以尝试完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材料的更新势必影响着今后建筑屋顶的设计与开发。

1)玻璃采光顶:玻璃采光顶可以更多的满足建筑内部的光照需要,同时又能阻挡紫外线对人们的伤害,它的出现极大的美化了建筑的屋顶,让建筑更加完美的与自然结合。

2)膜材料顶:膜材料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膜材料广泛应用在建筑的屋顶中,它具有易建、易拆、易搬迁、易更新的几大特点,它是以最轻、最省的预张力形态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

3)薄板金属顶:薄板金属屋顶广泛应用在大型建筑中,大跨度建筑的承重需要薄板金属顶的帮助,并且薄板金属顶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给人以坚固稳定的感觉,虽然不易拆卸,但是安全方便,适用于永久性建筑物。

4、屋顶技术的新型化:新型技术的产生对屋顶设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新型的材料不但轻,易拆卸,并且更坚固牢靠,更容易加入艺术性元素。所以新型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设计师的大胆想象和发挥。

1)悬索结构:悬索结构是大跨度屋顶的一种理想结构形式。悬索结构是以能承受拉力的索作为基本承重构件,并将索按照一定规律布置所构成的一类结构体系,索结构通常由缆索、钢丝网、织物或薄片组成。它不但自身轻,可承重大、又节省材料,是大跨度建筑的理想结构。

2)空间网架结构:空间网架由大量单个结构体组成。这些结构体都是轴向轴拉或受力,他们彼此支撑并连接成一个空间体系,因此网架结构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跨度大,是一种很好的抗震新型技术结构形式。

3)光电结构:光电科技是新兴科技,它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如光电通讯、建筑、高效率照明等。在新型建筑中,运用光电科技将建筑制作成可以转动,并且楼层可以上下移动,屋顶也可以随之变换的新型设计理念,使建筑更美观、更人性化。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9)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于生活空间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多,室内电气设计就是这样一种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和功能的不同要求而形成的。如何在建筑室内电气设计的过程充分运用设计美学的概念来营造出满足人们不同功能需求的室内风格呢?这就需要室内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所要装饰的建筑房间的功能作用,使用对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选择。而表现在建筑电气方面,室内设计则更多的是体现在照明设计的运用中的,即如何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照明工具,来实现室内装修兼具美观与功能性这两方面的问题。

1、照明设计的步骤

(1)针对各种功能照明场所的视觉工作要求以及室内环境情况确定设计照度,使得在该室内进行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能够舒适自如地进行,并且能够持久而无不舒适感。同时,应注意各房间亮度的平衡。对于较小房间可采用均匀照度,而对于较大房间如果只在中间设一个顶灯,就会使人感到房间变小,如果在墙上增加适量壁灯,就可以消除这种感觉。

(2)选择照明方式和布置灯具的方案,使室内照明场所形成理想的光照环境。光的照射要利于表现室内结构的轮廓、空间、层次以及室内家具的主体形象。首先确定一种作为普通照明的方案,取得一定的照度,能够满足一定的活动要求;然后针对局部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各种照度和光色以及灯具形式的局部照明。

(3)按照最后确定的总体布灯方案,验算室内的照度值,必要时也可在安装完毕后,进行实地测量。这一步容易被忽视。要想达到良好的照明设计效果,此举不可不为。

(4)确定照明控制方案和配电系统。设置各种电气插座,并留有一定的富裕度。对于插座的设置,近年来随着各种家用电器层出不穷,对电的需求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有关规定指出在室内的任何地方距墙壁插座的距离不超过1.5m,这是根据家用电器的附带电源线一般为1.5m左右长而定的。

(5)计算各支线和支干线的计算电流。选定导线型号和截面,穿线保护管的材质和管径。必要时进行电压损失校核。有些装修人员认为照明电路的电流不大,对其配线也不够重视,尤其是那些“马路上的游击队”,选用RVB软线照明配电线,它在机械性能和允许电流方面都存在缺陷,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加上老化因素,势必造成隐患。

(6)绘制照明施工图。如果在施工中有所变更,应及时落实在图上,以便最后装修完毕绘制电气竣工图。便于以后使用功能再次改变时参考。

2、不同功能房间照度的设计要点

(1)客厅,客厅的电气一直以来都是设计人员不断创新与完善的重点,这是因为客厅是兼具很多功能的房间,因此对于房间照度的设计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和复杂。一般来讲客厅的照明设计要在满足节能舒适的基础上实现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客厅人员较多时,就要求客厅的亮度较大,要实现全方位的照明,而在看电视时,就可以将客厅的灯光设置的稍微暗淡一些,只在座位后留有一定的亮度即可,这是为了保护视力而设计的。另外,客厅中的一些装饰摆设或挂件,都可以设计适当的照明光线来加以衬托,使客厅的装饰效果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给人一种更有品位的感觉。

(2)卧室,卧室照明也要求有较大的弹性,尤其是在目前一部分卧室兼作书房的情况下,更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照明。睡眠时室内光线要低柔,可以选用床边脚灯;穿衣时,要求匀质光,光源要从衣镜和人的前方上部照射,避免产生逆光;化妆时,灯光要均匀照射,不要从正前方照射脸部,最好两侧也有辅助灯光。防止化装不均匀。如果摆设书柜,应有书柜照明和短时阅读照明。

(3)厨房,一般较小,烟雾水气较多,应选用易清洗、耐腐蚀的灯具。除在天花板或墙上设置普通照明外,在切菜配菜部位可设置辅助照明,一般选用长条管灯设在边框的较暗处,光线柔和而明亮,利于操作。

(4)卫生间,卫生间的照明应能显示环境的卫生和洁净。一般对照度要求不高,只要能看见东西就行了。常在屋顶设置乳白罩防潮吸顶灯,在洗脸架上放一个长方形条灯。如有化妆功能,可增设两个侧灯。

(5)门厅、走廊和阳台,

这些室内结构一般都是不经常有人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可以结合门厅、走廊和阳台的最大用途特点,这些结构对照明的亮度要求不高,因此在设计中可以更多的添加一些富有新意的照明设计。如:门厅一般设置低照度的灯光,可以采用吸顶灯、筒灯或壁灯;走廊的穿衣镜和衣帽挂附近宜设置能调节亮度的灯具。

3、照明灯具的类型和选择

在室内设计中,照明灯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照明灯具的外形方式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齐全,这就为人们在选择照明灯具时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房间的需求,以及使用者的喜好特点,来选择最佳的照明灯具。

(1)吸顶灯。是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常用来作为各功能房间主照明的灯具。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如果在客厅等较大房间采用吸顶式简易花灯,在灯头较多时,宜采用分组控制的方式点亮,以利于节能节支。

(2) 壁灯,也是一种最常用的装饰灯具。根据不同要求有直接照射、间接照射、向下照射和匀散照射等多种形式。使用壁灯往往也是作为层高偏低(或过高),不适合用吸顶灯时的一种选择。尤其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选择一些工艺形式新颖的壁灯能充分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兴趣爱好所在。壁灯安装高度一般在视线高度的范围内。如果超过1.8米只起到顶棚照射的延长作用,而失去对居室功能的其它作用。

(3) 嵌顶灯,泛指装在天花板内部灯口与天花板持平的隐装式灯具。一般用于有吊顶的情况,其优点是天花板面整齐,节省层高,但是灯具散热性能不好,发光效率不高的缺点,一般不宜作为主光源,而作为主光源灯具的陪衬和点缀。针对目前住宅建筑层高偏低,大面积吊顶本就不合时宜,因此该嵌顶灯(如筒灯),也只在局部装饰性吊顶时使用。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10)

整个大厅,几乎与协和广场一样大,无任何笨重的支撑,绝对的自由.柯布西耶这样描述他的设计方案:这个观演厅被设计成一个最纯粹的瓶(vase,暗示纯粹空间),模仿半开贝壳的双曲面;相对于观众席上的每一个点,在天花上都有一个使声波产生偏转反射的点;从观众席上的每一个点都能不受阻碍地看到舞台和大厅中的任何一个点.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声学中引人注目的难题,消除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任何障碍.柯布西耶的设计及其体现的简洁纯粹的美学观在当时令学院派的评委们难以接受,但是他对建筑功能的理性思辨却是显而易见的:要拥有一个容纳14000人的观演厅视觉不受障碍的大空间钢桁架吊起屋顶巨大的抛物线形拱;观众席上的每一个点都能不受阻碍地听和看屋顶仿半开贝壳的双曲面纯粹的瓶.在空间和视听角度,柯布西耶的形式构建逻辑是理性的,充满了现代主义的理性色彩.

2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理性

形式理性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来自项目本身,另外一种来自形式本身.

2.1项目的形式规定性

比如地块形状,一个方形的地块和一个异形的地块对建筑的形式要求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建筑形式也应当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即使同一个设计项目在不同的建筑师手里会呈现不同的平面形式构图,但每个方案都需要解决平面与地块本身的形式关系问题.在与地块形状相结合的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如图2所示,该馆位于一块3.64hm2的直角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邻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面正对老馆(西馆)东翼.

东西两馆相隔约100m,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如何与西馆取得联系,并有效利用这个不够规则的场地,是建筑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贝聿铭延续了老馆的轴线,并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面朝西馆,为展览馆;东南部的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这样的处理充满了理性色彩:轴线与西立面用于统一和协调建筑之间的内外空间关系,不同的三角形适应了不同的建筑功能,同时建筑四面均与基地保持平行,表达出建筑对环境和道路的尊重,其平面形式使得建筑与地块结合完美,相得益彰,让人很难再设想另外的形式.不仅仅是地块形状,诸如地形地貌、文脉特征等环境氛围,都会对建筑形式的生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王澍在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如何与一座不大的先在的山共存.最终,他将新的校园建筑全部布置在地块的外边界,使建筑沿山体的延伸方向自然摆动,形成法规所允许的最高密度.如图3所示,与中国的书法相似,每栋建筑都如同一个汉字,呈现出面对山的方向性,而建筑之间的空白是在暂时中断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山的位置.从平面看来,王澍的安排有着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妙:建筑与山呈现一定的距离,关系是“疏”的,建筑又是集中安排的,是“密”的;山是自然的,建筑平面是“随意”的.这种处理无疑和象山是融合的,和中国传统园林也是融合的,颇有一种浪漫的理性色彩.

2.2形式法则的规定性

形式有形式的构成法则,也有它的变化规律.一堵墙,用玻璃建造和用石块建造,效果不一样;墙上要开窗,开方窗还是开圆窗,效果也不一样.同样尺度的空间,用木头搭建、用砖石叠砌、用钢和玻璃构筑,会形成不一样的形式体验和空间品质.形式与形式的结合有着内在的架构方式,尽管这些方式有时难以言表.在苏维埃宫的竞赛中,柯布西耶本来是以莫斯科河作为建筑的主导安排各个功能部分的,但后来转为探讨形式自身的构成,最终把大小会议厅安排在建筑群“龙骨”的位置上,使形式本身的构成成为项目的主线,河流的作用则退居其次.

设计过程如图4所示,最终的参赛方案无论是体量的变化还是空间格局的组成都显得更为严谨,形式更有秩序,对仗工整,难以更改。再如图5所示的一栋集办公、教学、宾馆于一体的高校科技大楼:上部的旗帜感象征物与同样呈锐角的裙房相呼应,锋利的锐角表达出凌厉的气势;宽阔的门厅和打开的裙房两翼彰显了敞开的胸怀;呈点状均匀排列的窗户和线状排列的富有节奏感的立面分隔线令人联想起整齐的队伍以及步调一致的行进步伐;墨绿色的玻璃色调沉稳,建筑师用洗练的手笔表达了建筑的身份以及它所承载的精神气质.

锐角是最带有紧张感的,具有极度的主动性和敏锐性;直角是客观的、冷静的,最带有寒冷感觉和抑制感情的特点.所以,锐角和直角和人们脑海中的军人形象———客观、冷静、正直、威武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建筑师敏锐地把握了锐角和直角的形式意味并在设计中成功地进行了运用.可以想象,如果这座高校建筑全部采用圆角和弧面的形式,那么它所呈现的精神气质将会大打折扣,这就是形式本身的构成法则.

3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的综合运用

从现代建筑的经典语言“形式追随功能”来说,在设计思考当中,功能理性应当是先于形式理性的.不从功能分析的角度来完成建筑最为重要的使用价值的话,那么关于形式的任何思考都可能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成功的设计都是经由功能的分析推导出各个功能区块的体量及造型,再由这些功能区块本身的构形特点安排出整体构成.

在设计中,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有着前后递进关系的,假设功能安排当中局部发生了变化,那么随之发生的就是功能形体的变化,整体构成也会随之变化,但蕴含在其中的功能理性与形式理性的推导关系是不变的.每个设计项目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最初建筑师并不熟悉项目特点,需要从功能理性的角度出发,仔细分析其内部组成以及组合关系、外部设计条件及法律法规等基本条件,得出项目所需空间体量,然后再进行有效组合,探讨这些体量在空间角度的组合关系———这就是形式理性作为主导的设计阶段.一旦建筑师对项目所需求的功能安排了然于心,设计就逐渐演变为形式游戏———历史上由建筑师妙手偶得的建筑形式大多出自这一阶段.灵感勃发时的设计很难再用功能理性或形式理性去分析,但设计是不会一蹴而就、凭空出现的,建筑师必定要经过这个分析的过程.

对于多样、复杂的建筑功能和成熟的建筑群落来说,形式本身承载着多重、复杂的因果关系,有时是功能为主导,有时是结构为主导,有时又是材料或技术充当先锋,有时是各种限制条件和形式因素杂糅交错,很难将功能理性与形式理性区分得非常细致,正像功能和形式本身难以厘清一样.以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如汉字一样的建筑散布在象山周围,与象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些看似随机的、无规则的散布,其实是承载着多种含义,建筑师希望校园建筑回望传统的中国书院,在一种“大合院”的聚落中形成“塔院式”的“面山而营”的布局,合院又被设计者故意打破,随山体扭转、断裂,兼顾着可变性和整体性,糅合着传统山水的“三远”透视法和文艺复兴的一点透视法,有着精微分辨和差异共存的场所特征.在这样的规划平面中,传统与现代并置,理性与诗性共存,其设计思维呈现出一种混杂的丰富性,并非条分缕析的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在这里,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是杂糅并济、相互交融的.

建筑设计的功能篇(11)

*功能内涵

随着近几十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复合性医学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当代医学的研究范畴从生物学延伸到了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复合领域。医院的功能已不局限于狭义的物理性检查和治疗,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综合医院的功能涵盖了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关照。从患者的情感出发,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运用现今的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来对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位一体的全程治疗,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维护健康,从生理和心理上战胜疾病,这是现代医院的功能内涵。

*功能形态

医院的功能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从“机械医学”、“生物医学”再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随着功能内涵的丰富和变更,随之而来的是功能形态的更新。不同的功能组织形态直接影响着其内部空间的布局形式。诸如现代出现过的大厅式、塔台式、矩形板块式和枝状等医院建筑空间形态,均是不同时期各种功能理念和功能形态下的产物。最终,内部空间形态上的差异将导致外部形态上的主要差别。

*功能形态的影响因素

因素一:医院管理模式及医疗流程。

现代综合医院的管理模式对医院的前期规划和建筑设计等阶段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具体到建筑设计层面,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医疗流程。特定的医疗流程对各功能房间的属性及其流线组织方式都有特殊的要求,需要能够满足特定流程要求的功能形态来保证。

而随着医院自身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医疗流程也会因使用需求的演变和分化而进行深化和变异。比如近年来随着保健意识的兴起,检查预防的需求促使着各大医院设立体检中心。而当前,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之下,卫生安全危机应对的需求促进了各大医院在医疗流程上不断完善应急和安全防护措施。医院管理模式和医疗流程正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对建筑功能和空间形态进行着制约和完善。

因素二: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

随着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诊察、治疗技术推进了新的医技设备的开发和运用。新医技设备的引进提高了医生的诊察能力,而同时也会对建筑的功能形态和空间形态提出新的要求。

比如某些医院物流系统的使用,使患者检验的流程得以简化,由原有的集中采血、自行递送标本,转变为由各科室护士站进行采血及标本接收,经物流系统传送至中心检验进行化验,检验结果由中心检验传至门诊科室护士站,而患者全程只需在门诊科室等候。这一设备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检验部的患者人流量,原有的抽血检验大厅功能也随之相应地缩减和调整,只对医务人员开放,从而带来了检验中心功能形态的改变。

综合医院功能形态与外部形态的制约与互动

*功能演变对外部形态的需求与冲击

一直以来,医院管理模式和医疗流程均处于持续的更新变化之中,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亦得到大量地引进和使用,它们的发展使医院产生了新的使用需求,从而带动着综合医院内部功能的不断演变和进化。功能形态的变化,诸如新的护理流程、新的医技检验流程、VIP服务的介入等,必然会对综合医院建筑的内部空间形态产生种种全新要求,从而也冲击和制约着其外部形态的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综合医院的功能和外部形态一直处于一个同步演变的过程。

因此,综合医院的外部形态设计,不仅应当顺应医疗流程、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制约,适应和满足当前医院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实现形式上的美观动人,更重要的是具有发展的前瞻性:能够在一定时期内适应医疗流程形式的更新和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需求,为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一个符合科学流程而又充满人性化的外部空间环境;同时也尽量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预先考虑到自身外部形态改扩建的可行性,使其能够满足将来院区功能更新扩张的需求,实现对自身形态的补充和更新。譬如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医院街”模式,其以公共交通廊道串联起各个部门的功能模块,在每个模块内部处理功能单元的流程,功能形态十分清晰;同时其支状结构亦便于在端头实现功能扩展,具有一定的外部形态的可变性,因此对医院功能的演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算是一种相对具有前瞻性的外部形态。

*外部形态与功能的互动

医院建筑功能的复杂性要求建筑师必须较为全面地理解其医疗流程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其特点进行功能的组织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医院建筑外部形态的设计很容易因为其内部功能流程的程式化而陷入被动的状态,单方面地受制于内部功能。

事实上,医院建筑的外部形态与功能的设计同样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图1)。在设计实践中,首先结合需求建立起一个大致的功能布局形态和医疗流程,然后则可以将外部形态设计和内部的建筑功能设计同步推进,两者相互反馈,相互促进:外部的形态受制于内部的功能,同时内部的功能流程也需要根据“外壳”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再创作。在设计实践中,这种多环节的创作和反馈形成了建筑外部形态与医疗流程设计的互动,这既是制约,又是促进,形成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

*功能-形态关系下的综合医院建设现状

现象一:同质化。

就我国目前已建成的综合医院外部形态来看,无论是医院街模式或是高度集约式的布局,相当数量的医院外部形态大多较为方正规矩,颜色多用白色、浅灰等浅色系,追求清爽素雅,虽然视觉上基本和谐,但也没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在形态设计上相对比较保守。这固然与国内各综合医院的医疗流程与功能形态类似有一定的关系,但设计过程中的功能僵化、外部形态设计被动的情形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再加之外部形态设计时的相互借鉴的现象,我国目前的医院建筑类型的外部形态确实存在着较强的同质化现象,大众也因此对国内的医疗建筑具备一定的整体印象。至于医院建筑个体外部形态特性不足的现状,则可以尝试在设计时加强功能设计与形式设计间的互动创作,通过两者间的反复促进来得到外部形态与功能的相互提升。

当然,扩大到城市视角来看,由于综合医院本身的城市服务半径大,其在城市中的规划密度和数量都相对较小,相互间的城市关系较分散。相对于其他建筑类型,医院建筑外部形态的同质化对城市的影响实际上是比较小的。我们在看待这个现象的时候,不妨更加全面理性地来评价,而非只是一味地批判其负面效应。

现象二:“形式至上”。

与同质化相对应的,当前的另一种现象便是“形式至上”的外部形态设计观念。高水准的视觉效果当然令人赏心悦目,但是当前一些设计方案在社会审美以及地方领导的导向之下,过于追求形式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在设计时以外部形态为主导,“功能追随形式”,为了“填壳”而造成了医疗流程和功能上的缺陷。

比如某医院在项目用地宽裕、适于分散庭院式布局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地标性”而将各种功能集中布置于高层之中,加大了人流物流疏散的难度,最终造成使用功能、流线的混乱。事实上,片面追求形式的设计观念,对综合医院这种功能复杂的建筑类型而言,很可能会导致使用效率的下降,甚至影响功能的稳定性。只有正确处理好外部形态和功能的互动关系,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医院。

医院外部形态设计的策略探讨

*功能模式的突破

在医院建筑功能与形式设计相互促进的设计模式之下,功能模式也会随着形式的特定要求而做出适当的创新和调整。更进一步来说,设计师在熟稔医院的功能组织的前提之下,在大体的功能理念和建筑外形确定之后,从时代需求出发,根据人们新的医疗活动要求和行为特征,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功能结构和医疗流程,最终可以实现对外部形态的再创造,而不是简单被动地“填壳”。通过功能模式创新为外部形态的设计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不失为医院形态的一大突破方向。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急诊医疗综合大楼(图2)便是一个从功能结构创造到外部形态创新的尝试。该大楼的设计根据时代需求,独创性地提出了树形竖向功能结构——在多中心的竖向交通系统中,各个竖向交通是树的躯干,横向交通是枝杈,而每个功能单元仿佛一片片树叶互生或对生,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实现高效的医疗流程。该设计在功能结构上的突破确实营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外部形态。虽然投入使用之后,其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受到了一些质疑,但是其从功能模式自身来寻求形态创新的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的。当然,在循证医学等设计辅助手段逐渐兴起的今天,在此类尝试付诸实践之前,我们也应当更加谨慎,可以借助专业手段来对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理性地评价其可行性。

*结构技术手段的创新

现代医学技术需要庞大而复杂的设备系统的支撑,各种设备系统在每层空间中都会占用相当的高度空间,设备管井、通风口外露等情况也会影响外立面整体效果。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结构系统和设备系统的相互适应性,通过结构系统的创新来改变设备系统所占用的高度,以减小设备系统对外部形态的制约。

例如芬兰的埃斯波医院设计,其采用由混凝土壳体和钢质框架组成的特殊结构来容纳其中的设备系统。暖通系统位于楼板下的固定位置中,在这部分空间中有高度大约为1.5m的上空空间供维修使用。而在靠近外立面一侧,因为使用了波浪形楼板,设备系统需要的高度则要小许多,其外立面得以采用带移动遮阳板的全玻璃形式。同时也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其整体外部形态自由设计成兰花状(图3、图4),每个功能单元围绕中庭排列,形式十分自由优美。

在我国,相应的结构和设备技术比较中规中矩,现有的尝试多在一些规模小型或是功能性不太强的建筑上进行;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师也应当勇于在综合医院这种复杂性的公共建筑上探索结构创新的可能性,从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外部形态。

*造型手法的探究

探究之一:与城市环境的呼应。

综合医院建筑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其外部形态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医院建筑的形态应当呼应和融入医院建筑所处城市环境的整体气氛中,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协调地整合在一起。

例如,重庆大坪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的鹅岭山脊线古佛图关上,地理位置较高。住院综合楼折线形的平面将高低错落的建筑连接起来,整体中不失变化,其简洁现代的立面处理手法展现了大坪医院干练专业的形象(图5)。而突出于主体建筑之外的弧形玻璃主门厅也体现了大坪医院对患者的开放和包容。其体量上的弧形外观和弧形的屋顶亦柔合了建筑立面,使整个建筑线条流畅,形象鲜明,不仅与所处的山形有一定的呼应,从南岸区、江北区也可远眺医院的主体建筑,很好地实现了与城市环境的对话。

探究之二:外部形态变化的趣味性。

针对国内医院外部形态的同质化且缺乏亲和力的现状,当前医院外部形态设计可以在功能形态的规整之中适当地增加形态变化,局部营造一些趣味性的形态变化,在加强医院个性的同时也为患者增添一些视觉上的惊喜和愉悦。

如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儿童医疗大楼,其平面形态呈风车型,其体量如积木般交错咬合,但总体形态较为方正规整。其利用入口大厅和高层的公共空间进行形态处理,在主入口、屋顶结构的外形及楼层量体间穿插了柔和的曲线量体(图6),响应了其“天空之城”设计主题中“云”的意象,刚柔对比之中富有趣味性,堪称点睛之笔。

又如韩国CHA妇女儿童医院的设计,其临街外立面大量采用玻璃幕墙,为了维护临街病房的私密性,立面上采用了不同透明度的玻璃:病房和办公区使用带有图案、不透光的多孔玻璃,公共区域则采用传统的透明玻璃。设计师有意识地整合和强化两种幕墙界面的对比关系,通过界面的虚实进退向大众暗示其功能,“V”形通透幕墙带与中庭的公共交通空间相契合(图7),让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整体形态显得生动有趣。

探究之三:细部的个性化表达。

首先是局部形态。“细节决定成败”,医院建筑的造型设计在整体考虑的前提下,对于局部形态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些局部形态精致起来,建筑整体才能保证合理与精彩。

如美国圣安东尼医院的某入口处理(图8),雨棚、木制格栅与片墙通过一小片水池有机地结合起来,几种不同材质的对比相得益彰,循环的流水自片墙中潺潺流出,形成了一道静谧雅致的室内外过渡景观,成功地对人群进行了情感与空间上的引导。又如美国ABC癌症中心的局部立面分割,在整片的幕墙顶部,屋顶折板廊架的插入简洁生动,弧墙转折处构件板的挑出既强化了体量效果,又与屋顶呼应,丰富了立面的层次(图9)。这种经过细致推敲的细部设计,能够体现出医院建筑的品质与个性,又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关怀,从而消减对医院的紧张感和排斥感,非常有特色。

其次是立面色彩与材质。色彩与质感的和谐统一,对于建筑的外观造型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医院的外立面用色和选材较为保守,庄重有余而温暖不足,又加之其本身体量规模的庞大,常给患者冷冰冰的距离感。在形态的细化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具有地域特色或是富有亲切感的建筑色彩和材质,丰富外部界面的效果。

如挪威的Akershus大学医院,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其选材多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尤其是立面木材在色彩上保留了其木质本色(图10),同一材质在立面上又有不同的建构方式,细腻而又有层次,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和谐亲切。又如涪陵中心医院门急诊楼、内科大楼和外科大楼医疗建筑群(图11),三栋大楼呈品字形排布,分三期施工完成,立面均采用颜色相近的暖色调石材贴面,在兼顾投资经济性的考量下,建筑群体立面效果素雅而亲切,在城市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