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1 05:47:07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1)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存的白喉、百日咳、麻疹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2002年进一步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目前已经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部分省还将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2)

但是,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少数地区对计划免疫在预防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协调不力,投入不足,对该项工作缺乏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冷链”设备落后;基层防保组织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健康知识宣传不广泛,群众防病意识差,缺乏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地区和人群接种率低,传染病疫情回升,甚至发生局部暴发流行。为此,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计划免疫工作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站在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把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大事来抓,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要把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相关职责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市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督促检查各部门职责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各级政府要成立类似相应机构,负责本地区与计划免疫相关的协调工作。相关部门要有领导分管,专人负责,切实履行各自职责。

二、明确职责,落实任务

卫生部门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疫苗和“冷链”的管理、免疫监测、异常反应处理、预防接种效果考核和相应传染病的调查处理等。

各级财政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政策,按照财权与事权划分的原则和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要求,共同做好计划免疫经费保障工作。市财政负责保证全市计划免疫疫苗购置、运输所需经费,并为“冷链”建设、计划免疫监测、宣传培训和其他全市性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补助;区县财政负责保证当地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如“冷链”建设、运转、维修、更新,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监测,宣传,培训,防保人员工资及补助等。

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督导检查。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办理儿童入学、入托手续时,查验接种证,对未办证的适龄儿童督促其到辖区接种点补办接种证,未作预防接种的应补种后方能入托、入学,并将接种证复印件纳入学籍管理,归入学生个人健康档案。要配合卫生部门作好适龄儿童接种的宣传、动员、组织和实施工作。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制定并完善计划免疫公益宣传制度和工作计划,要求所管辖的主要媒体,每年定期免费制作并播映刊登一定量的公益性计划免疫宣传、广告节目和栏目,及时采访报道各地的先进典型经验,增进群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了解。

公安部门在办理新生婴儿入户申请及流动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应协助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查验新生婴儿和流动儿童接种证。无接种证的,派出所在入户后应通知监护人到辖区接种点办理,并将有关情况通知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每年7月向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流动人口的有关数据。

人口计生部门要督促所属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计划免疫工作方面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配合卫生部门开展计划免疫的宣传、咨询服务,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生育的安排和出生的有关情况。

物价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计划免疫服务价格体系,并加强监督管理。

交通部门对防疫“冷链”车免收过路、过桥费和养路费。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生物制品质量和流通渠道的监督管理。

三、健全服务网络,稳定防保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防保网。加强疾控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计划免疫等工作中的技术骨干作用。要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和激励政策,在接种点积极推进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以规范化接种门诊为载体,逐步实现计划免疫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财政体制上划进程,切实解决好防保工作经费和基层防保人员的待遇问题,乡镇卫生院从事防保工作的人员工资待遇和专项工作补助由区县级财政单项列支,区县(自治县、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发放。

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管理和登记,严格实行准入和定期考核制度。逐级培训,有计划地提供在职学历教育机会,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工作质量。

四、积极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度

计划免疫保偿是以提供免疫接种服务为手段,以保护儿童健康为宗旨,依靠群众集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形式,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性质,符合我国经济不发达、国家对计划免疫工作投入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国情。市卫生、物价、财政等部门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我市计划免疫保偿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各级政府要积极提倡,加强领导,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在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认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

五、加强“冷链”建设,保证正常运转

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冷链”建设,改善生物制品冷藏运输条件。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建立“冷链”建设的持续投入机制,有计划装备、更新“冷链”系统和预防接种器材。对已有的冷藏设备要加强保养维修,保证设施的齐备、完好、正常管理和运转,确保免疫接种质量。

六、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患于未然

各地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要根据当地疫情预测和人群接种率水平,组织对接种率较低的重点地区和易感人群进行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消除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起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避免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群体性接种要报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周密组织,确保安全。

七、做好对异常反应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各级政府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证计划免疫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县级及以上卫生部门要组织成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计划免疫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并有严重后果病例的诊断。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新闻单位对这类事件的报道应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必须以县级或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宣传的社会效果,多做正面宣传。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稳妥地采取措施,保证生物制品的质量和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八、建立健全计划免疫监测网,加强计划免疫监测工作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92-02

预防保健工作是预防免疫工作之一,是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为了有效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必须加强相关免疫接种知识以及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本文就此对免疫规划接种率的提高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出生儿童为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对象。

1.2方法

对2012年1月至6月期间的疫苗接种人数进行统计,期间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宣传,另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疫苗接种人数进行统计,期间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即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每月一期的宣传栏内容的更新加强家长及儿童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其宣传栏内容可针对季节进行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或儿童相关保健知识教育。第二,设立一固定的宣传板,对家长接种须知、免疫接种禁忌症、疫苗接种流程、儿童接种后相关注意事项、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以及接种程序等内容进行张贴,从而有效的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第三,可通过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候诊室播放相关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影片,从而更为直观的对家长以及儿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第四,可通过加强横幅、宣传单以及宣传画等形式的宣传力度,使家长以及儿童对于免费接种疫苗有一定的意识。第五,开设相关电话咨询业务,家长以及儿童对于免费接种疫苗若有疑问,可通过电话形式进行提问,相关人员应积极并且耐心的进行解答。第六,通过定期的开设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课程,加强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对两个时间段的疫苗接种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进行比较。

3 讨论

随着现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物质生活均有一定的提高,且相关的疾病预防保健意识有较好的提高,人们对于免疫规划接种相关知识的重视越来越高[1]。因此,应有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免疫规划接种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免疫规划工作中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应通过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加强人们的免疫规划接种意识[2]。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应积极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家长的相关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规划接种意识。

而相关的预防保健工作作为免疫工作中的任务之一,其工作量较大,需家长与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合作,从而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和谐与发展。对接种儿童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预防接种的相关效果,从而有效的减少相关医疗纠纷。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以及业务知识的教育,从而防治出现门诊接种事故[3]。通过对本次实验所得相关数据的分析可知,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后,免疫规划接种率有一定的提高,且家长对于免疫规划接种相关知识有更好的了解。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应加强相关免疫接种知识以及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4)

一、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在和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发现了人体免疫的机制,并发明了疫苗。疫苗的诞生真正实现了“上医治未病”,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降低个体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同时基于全人群的免疫屏障建立,有效阻断了多种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1980年,人类通过疫苗消灭了天花这一肆虐了几千年的疾病。疫苗的广泛使用同样使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下降了99%,并有效控制了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得益于疫苗的保护,全球每年减少的儿童死亡达2百余万。

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我国自1978年起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普及预防接种,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全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0.96%,因接种疫苗减少病毒感染者3000多万人。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09年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过程中,接种疫苗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本市的免疫规划工作

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本市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有11种,可预防12种传染病。这11种疫苗分别是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乙型脑炎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所有免疫规划预防的疾病发生与传播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水平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公众,本市于2011年底基本完成了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方便、快捷的跨区接种服务目标。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5)

二、活动主题

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三、宣传口号

(一)接种疫苗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二)接种疫苗,保护儿童健康

(三)及时接种第一类疫苗是每位家长应尽的责任

(四)预防接种是宝宝的福

(五)家长:你的孩子科学接种疫苗了吗

(六)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七)今年是消除麻疹年

四、活动安排

(一)认真做好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市疾控中心将提供宣传单、海报模板,各单位在计免群共享里下载,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资料下发。

(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各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政策,宣传我市多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取得的成绩等。通过公益性广告或定格字幕等方式宣传疫苗和接种相关知识,在电视台有关栏目播放免疫规划专题节目。

(三)繁华地段设点宣传。在各地繁华地段设点,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政策,传染病防治知识,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发出宣传材料,播放录音录像等方式开展宣传。

(四)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各单位要利用全市查漏补种月活动为契机,组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走乡入户,深入边远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麻疹疫情高发地、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预防接种工作薄弱地区,在开展查漏补种工作的同时,向村干部、学校教师、儿童家长、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进行宣传和教育。

五、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今年预防接种周的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宣传主题,结合今年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利用宣传活动的契机,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本地免疫规划工作现状,争取政策支持。届时邀请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参加活动,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加强与广电、教育等部门的协作,联合新闻媒体共同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动员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6)

现今,我镇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流动儿童具有居无定所,搬迁频繁,来去不定,经济条件差,卫生保健意识不强,1对夫妻出生儿童数量较多的特点。找到这些对象难,通知其接种难,来门诊接种难,能全程接种、合格接种更难。象珠镇位于永康市的中部,由原来的2个乡镇合并而成,工业较发达,服务人口54974人;0-7岁儿童4579人,其中流动儿童1935人,占儿童总数42.25%。如何才能完成这些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是计划免疫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就几点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主动搜索建立儿童数据库 我镇农村公共卫生实行联村医师、村联系员工作制度。由联村医师、村联系员每月入村入户定期走访,随时掌握新进新出儿童情况,由防保科进行登记,通过金苗系统建立数据库。每月与计生部门、出生医院、派出所进行信息核对,以尽早掌握新生儿漏种信息。及时对流动儿童进行追踪管理,每月清理一次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情况,做好流动儿童查漏补种。

1.2 做好健康宣传 流动儿童的免疫空白与其特点有关,也与部分家长知识缺乏有关。以每年的4月25日免疫接种日为重点,每季度我镇组织大量医务人员到流动人口较集中地点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以计划免疫讲座、宣传单、小册子、黑板报、横幅等多种形式灌输计免知识。

1.3 加大硬件投入,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形象 我院2010年开始启用新规范化接种门诊,面积约200m2,功能设置合理。配空调3台、电脑3台、冰霜3台、冷藏柜1台、电话1台。大大改善了服务环境。

1.4 规范服务流程、加大接种力度 每一位流动儿童参加接种,都按照告知、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程序严格操作。增加人性关怀,合理接种场所功能、布局,实行流程规范的接种服务,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可度,调动儿童家长参与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在每周二接种日的基础上对流动儿童增加接种时间,流动儿童随到随种。尽量减少流动儿童因参加接种而支出的经济费用,随时提供免疫规划相关的免费疫苗,尽可能地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及时率。

1.5 对流动儿童实行专人专册管理 开设流动儿童专用窗口,方便流动儿童在此进行登记管理。对联村医师已掌握的对象及时动员办理接种证,实行一次性全程预约,多次性短信或电话通知。有专人每周了解接种情况和到期未种原因,负责电话访视。失访儿童由联村医师入村追访,做到零失访。尽量统一接种时间,调节各地预约时间不同的矛盾,公布咨询电话,以方便家长接种前查询,提高预防接种的到位率。

1.6 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提高接种信息覆盖面 利用“移动e管家”、“金苗系统短信”,及时将需接种、补种信息告知流动儿童监护人。

2 存在问题与体会

2.1 刚成立的公共卫生基层网络运转不到位 我市公共卫生内容有3大类12大项46小项,其中明确规定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管理的工作内容。联村医师做为防保的底层网络,按工作要求,应定时全面对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管理。协助防保科对本管辖村的流动儿童进行摸底登记、通知、健康宣教、查漏补种等工作。但由于联村医师在现实中身担多项工作任务,超量的工作,大量时间用在农村合作医疗体检、慢性病管理及一些突击性工作上,对大批涌进的流动儿童,缺少足够时间调查摸底和查漏补种,影响流动儿童的免疫工作。

2.2 流动儿童管理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比重偏低,观念未到位 在公共卫生工作的1000分内容中仅占50分,而工作难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观念未到位,部分联村人员认为计划免疫工作是防保医师的事,有消极思想。

2.3 有关部门及儿童家长不配合,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卫生、教育、公安、厂矿企业、村委会等多部门,而有些部门的配合很难自觉到位。极个别家长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拒绝为孩子进行预防接种,而相关的约束措施又难以到位。

2.4 宣传工作不到位和方法欠完善 本地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非常疼爱,这对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有利条件,目前的计划免疫宣传对本地户口的儿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差,有些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3 对策

3.1 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流动儿童会长期存在,管理好流动儿童既是工作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每年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年终考核指标。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各联村人员、防保人员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流动儿童,减少免疫空白。

3.2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由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性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明确各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儿童家长在计划免疫中的责任。

3.3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广泛宣传,普及免疫知识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儿童家长主动到卫生部门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3.4 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计划免疫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

3.5 加强查漏补种力度 结合新生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大规模的强化免疫等工作,对有免疫空白儿童及时发现及时补种。对幼儿园、学校的儿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接种,减少漏种。

3.6 开设常年计划免疫接种门诊 随时进行补卡、补种,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及时接种。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防保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做好保驾护航的本职工作。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虽然很难,但只要计免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流动人员对计免工作的认知度,使其主动配合,计划免疫工作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7)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0-01

1 开展有关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的基本作法及在计划免疫中取得的效果

1.1 加强社会性宣传习传让群众明白计划免疫的意义,提升接种率。笔者在开展本县农村儿童接种情况的摸底调查当中了解到,部分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没有进行接种的原因都是家长不能正确理解计划免疫,并缺少相关信息。尤为明显的是一些流动儿童的家长并无任何关于预防接种的相关信息知识。例如,孩子在出生地接种了部分疫苗,而转到新的居住地后,父母不了解接种的相关信息,比如何时、何地进行接种,接种类型等,从而出现漏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信息的宣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我们把宣传作为加强免疫工作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其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免疫中去,每年“4.25”计划免疫宣传日和“12.5”强化免疫宣传日,我们都要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的同时,在城镇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站,通过散发宣传单、计划免疫知识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计划免疫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及其计划免疫工作的积极意义;二是我们通过发动社区责任医师的力量,由他们协同上门向居民宣传。社区责任医师是社区居民健康之友,易被居民认同。近年来,利用各种手段增强宣传力度,让广大家长进一步了解了预防接种的作用。大家都明白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接受免疫,进一步提高了接种率,全面达到知、信、行的理念。

1.2 开展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减少医疗纠纷。开展计划免疫工作能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出现。不过,由于对人体而言,疫苗属于异物,在接种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当机体受到刺激后便会出现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会出现极个别的偶合反应,或由疫苗造成机体反应。接种完毕后,极少个体会出现下列症状,如全身发热、局部出现红肿现象,并伴有疼痛,附近淋巴结出现肿大。因此,为了避免家长恐慌,应将这些症状及原因提前告知家长。如果接种当天,由于人流量多,接种医生根本没法向各位家长详细解释的,可提前做好准备,如在接种等候厅内张贴相关的宣传画报,也可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相关常识的宣传,主要包括疫苗接种的次数、间隔时间、初免年龄、接种途径、禁忌症、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症状、处理措施等。这样,当出现不良反应后,接种对象也不会过度担心,及时前往接种门诊进行相关处理,以免影响疫苗效果,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

1.3 对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和医德教育,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尽量避免接种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必须进一步提升接种人员素质,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和医德进行定培训、定期考核、持证上岗。登记人员先对接种儿童进行健康查体,确认无接种禁忌再核对接种证登记,确认无误、防止错种,严格按照各种疫苗所要求的接种流程、部位、剂量开展接种工作。必须使用一次性疫苗专用注射器,确保1人1针1管,从而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接种部位必须严格消毒处理。工作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上岗证,同时强化医德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树立起为儿童负责的意识。

1.4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组织学习,提高其开展教育的实际沟通能力。在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时,由于受众绝大部分属于非卫生人员且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他们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识、接受能力比较差,我们除了在知识内容的宣传上做文章,尽量确保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还多利用例子来以理服人。同时,掌握家长的心理,确保宣传知识全面、辩证;在讲解问题中,应拿捏好分寸,避免言论的片面性与绝对化,进而打消家长的恐惧心理。这当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开展教育实际沟通的能力,为此我们医务人员必须努力掌握怎样利用现代传播学手段及市场销售学的现论技术,贴近实际,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实用的健康卫生知识。

2 小结

通过开展有关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基本作法及在计划免疫中取得效果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提高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等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开展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强化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完善计免组织,加强计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使群众更加积极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加以解决,从而保证计免工作水平,防控相关传染病的出现及传播。

参考文献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8)

保持计划免疫接种率水平,是预防和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必经途径,而查漏补种是巩固和提高接种率的重要手段。我县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不断强化查漏补种工作管理,常规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1 查漏补种的必要性

由于焉耆县城镇人口相对集中,人口流动频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外来流动人口增多,使计划免疫工作增加难度,常规免疫接种率不能达到100%,,接种服务工作不能适应当今形势的需要,漏卡、漏种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实施查漏补种工作。

2 提高及时接种率

我们每月定期召开会议,重点向广大农村的防疫专干宣传计划免疫有关知识。安排专人负责,分片包干。人户调查,开展城镇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查出漏种儿童及时建卡、补种。新生儿不论是长住户或是暂住户,在本辖区医院接种第一针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我们根据各医院提供的出生人数或产妇居住地,对儿童进行追踪查源,及时填写计划免疫接种证,预约接种时间,对未能按时接种者,我们及时人户调查,进行查漏补种。

3 查漏补种管理与效果

3.1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使儿童家长/监护人自觉参与:对新出生儿童的家长/监护人面对面的进行计划免疫宣传;常年坚持计划免疫门诊制,制做计划免疫宣传板,让家长一目了然;在每年“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和强化免疫宣\传活动中,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画廊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9)

2010年1~10月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选取本地居民对外出租房屋、幼儿园作为调查点,随机抽样调查200名外来流动儿童,其中男107名,女93名;年龄0~6岁,平均(3.4±1.5)岁;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居住时间4个月~4.5年,平均(17.4±6.1)个月。另根据2010年统计的“五苗”建卡接种资料,在抽样调查区域内随机抽取200名有本地户口的常住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及家长文化程度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社区基层组织和学校、幼儿园的协助下核实外来流动儿童身份,按预先设计的调查表直接询问儿童及其家长,并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未接种的对象进行单独走访。重点调查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PV)、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和百白破疫苗(DPT)“五苗”的接种情况。

1.3统计学

处理采用SPSS15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户籍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比较调查区域内,外来流动儿童中未爆发大规范的传染病,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漏办证、漏建卡、漏接种现象普遍存在。200名调查对象中,“五苗”接种率仅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5%(P<0.01)。见附表。

2.2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社区均采取了相应对策,在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1年后再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调查范围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建卡率达99.7%,发生相应传染病除麻疹2例外,其余为0,基本消除了传染病隐患。

3讨论

3.1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因素各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都存在流动儿童底数不清、总体接种率不高、查漏补种工作不能落实等问题。

3.1.1流动儿童家长对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由于疫苗可预防的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基本消灭或控制,乙脑、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的年发病率也大大降低〔2〕,于是有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预防,加之忙于打工、经商,无暇主动让孩子接受免疫接种,少数儿童家长因躲避计划生育等原因而故意回避与社区干部接触,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的现象发生。

3.1.2流动性大

流动儿童的家长无固定职业、家庭无固定住址,使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接种情况,难以建卡、建簿,即使已建卡接种的儿童,也难以完成全程免疫。

3.1.3工作缺少监督机制

由于户籍限制的统计困难,多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未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工作计划中,更不可能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加之社区卫生组织经费不足,致使部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3.2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影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措施的多管齐下。

3.2.1建立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在政府协调支持下,建立以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妇联、公安、教育部门积极参与的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有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居住证等手续时,要通报相关信息,并动员、督促适龄流动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督促其监护人及时进行儿童计划免疫〔3〕,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2.2加大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宣传范围要集中在车站、码头、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劳务市场等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采用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单、在社区办墙报、宣传栏、标语及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内容除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优惠政策等,在“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还可举行一些形象生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4〕。

3.3.3落实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政府要对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对贫困外来儿童减免费用,对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动儿童概念:寄内、寄外计免接种的儿童均为流动儿童。寄内儿童为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0~7周岁儿童;寄外儿童为户口在本地而在外居住3个月以上0~7岁的儿童。

1.2 方法:采取查电脑接种系统与社区医生到户查漏相结合的方法。其内容包括:(1)流动儿童基本情况;(2)流动儿童计免接种情况。

2 结果

2.1 流动儿童基本情况:(1)流动性质:2007年全街道总流动儿童为1048名,占全街道计免儿童总数的6.3%(0~7岁计免总数为16652名),其中寄内儿童689名,占流动儿童总数的65.7% ,寄外儿童为359名,占34.3%。(2)流动范围:1048名流动儿童中本街道范围内流动的为396名,市辖区内流动的为169名,省内流动的为89名;省外流动的为394名,占流动儿童总数分别为37.8% 、16.1% 、8.5%、37.6% 。(3)流动年龄情况:流动儿童中以0岁组最多378名,占总数的33.2% ,1岁组364名,占31.9% ,2岁组171名,占总流动儿童的15% ,3岁~7岁组共227名,占19.9 %。

2.2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寄外儿童的四苗覆盖率与常住儿童相比,相差21个百分点(表1)。

从流动儿童基础免疫不合格情况显示,未种与未全程接种占不合格接种总人次的39.2 %(表2)。

3 讨论

3.1 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的原因分析:(1)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意识薄弱,接受免疫主动性差。流动人口文化知识、卫生意识和经济状况较差,对客观健康的需要不能转化为愿望和对服务的需求[1]。其中大部分家长居无定所,为温饱奔波,无暇顾及儿童的预防接种;其次由于80年代开展计划免疫以来,传染病日趋减少,特别是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因此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家小孩未进行过预防接种也没有得传染病,而导致不愿接种,甚至拒绝接种,计划外生育儿童,为了逃避罚款不愿带儿童接种[2]。(2)宣传教育工作不扎实,不能持之以恒。计划免疫工人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并取得显著的成就都与以往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密不可,可以说群众已充分认识了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但在实际走访调查中,约80%左右流动儿童家长不知道小孩要打什么预防针,预防什么疾病。因此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做的还不够,不仅要持之以恒还不能留于形式。(3)计划免疫人力不足。人员素质偏低,主动搜索应种对象不够。新安街道共有10个计划免疫接种点,而2007年专、兼职从事计划免疫的人员为50名,平均每个接种点5.56人。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专业毕业,未接受过正规化专业培训的合同制工人及临时工。其次街道计免人员往往注意常住儿童的计划免疫,而忽视了流动人群中儿童的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一项细而繁琐、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计划免疫工作人力不足,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势必对今后的计免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3]。(4)流动人口的管理尚未取得多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以暂居证方式管理,尚未涉及儿童。由于流动人口的职业以打工、商贩为主,儿童随家长流动性较大,范围较广,光靠防疫部门是不够的。

3.2 管理对策的探索:(1)充实计划免疫队伍,提高计免人员政治与业务素质,适当增加报酬。计划免疫工作成就要得到巩固与发展应以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队伍为前提。笔者认为,组织形式应改变传统的模式,实行医疗与防疫分开,乡级防疫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由上级防疫机构统一管理 计划免疫工作由专业人员承担,实行竞争上岗。上级的防疫机构对下级应经常性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工作考核结果。适当增加计免人员的工作报酬,这样才能稳定思想,巩固队伍,使他们以更好地积极性和责任心投入到计免工作上来。(2)建立各项切实可行的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建账制度,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制度,查漏补种制度,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报告制度等。重点加强城郊结合部及农贸市场周围流动儿童的摸底工作,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常规工作,做好流动儿童的档案工作并定期上报。防疫机构应将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年初计,年终考核指标。从行政和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基层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流动儿童。(3)加大计划免疫宣传的力度与深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主动防病的意识。计划免疫宣传应深入农村、宣传到户,特别是一些外来人口较多的建筑工地、农贸集市、城乡结合部等经常性开展多形式,通俗易懂的宣传活动,使计划免疫防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高外来人员主动参与计划免疫工作的意识。(4)加强区域问横向联系,建立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各县、市、省之间应建立计划免疫横向联系网络,建立预防接种史转索制度,实行流动儿童出生地(或原籍)与现住地双管齐下,出生地防保机构及时转、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现住地及时为流动儿童建立相应的计免接种卡、证,两地建立联防制度,互通信息,及时联系,消除免疫空白。(5)流动儿童的管理需要法制,多部门协作管理。建立地方性法规,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包括流动儿童的管理),各部门应依法通力协作,如公安、教育、工商、卫生、计生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力,真正使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疫情管理,严格执行凭证入托入学制度。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造成本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不佳的原因有多种,今后应在管理策略上诸项措施积极实施,方能改变现状,取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 胡高兵: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江苏预防医学,1997,2:62~ 63

[2] 凌罗娅:浙江省5个流动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O~111

防疫宣传工作计划篇(11)

流动儿童因具有某些特殊性,给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某些区域内常常形成免疫空白区或免疫薄弱区,从而导致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增高[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流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其间有一定数量的0~4岁流动儿童。该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成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2]。广泛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知晓率是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流动儿童母亲的预防接种知识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管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有效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郑州市管城区塔湾社区、航海东路社区、博爱街社区、东关南里社区,每个社区选择2005年1月1日~2009年8月30日出生、无当地户籍的流动儿童母亲192名,共调查786名,回收有效问卷769份,有效率为99.87%。

1.2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内容包括流动儿童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以及对免疫规划政策、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69名流动儿童母亲中,年龄<30岁占61.6%,30~34岁占27.2%,35岁~占11.2%;文盲占13.7%,小学文化程度占37.8%,初中文化程度占43.6%,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8%;59.2%无固定职业,13.1%从事工业,8.9%从事手工业,6.9%从事商业,11.4%从事其他行业;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0元占8.8%,10000~15000元占37%,15000元以上占54.1%。1个子女的家庭占52.5%,2个子女的家庭占39.8%,3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占7.7%.

2.2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 769名儿童母亲中,90.8%知道预防接种,但了解深度不够,只有56%的母亲知道孩子出生后需要接种乙肝疫苗,45%知道接种麻疹疫苗。知道需要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的母亲只占30%。86.3%表示愿意了解预防接种知识,了解途径主要集中在电视宣传(占43.6%),同乡教育(占36.4%),村居委会干部介绍(占24.9%),以及乡村医生(占20.6%)等途径。80.3%表示愿意参加由专业人员举办的免疫规划知识讲座。

3 讨论

3.1文化程度高的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高,文化程度低的人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卫生意识淡薄,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理想[1]。

3.2儿童出生地点对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有影响,在国内一些文献报道中认为,在医院出生的儿童比在家中出生的儿童能更好地接受计划免疫服务[2]。

3.3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影响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分析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家长为儿童接种相关疫苗;目前对一类疫苗国家实行免疫接种政策宣传贯彻力度还不够[3]。

3.4母亲职业影响其知晓率,由于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家庭的社会地位,资源获得的多少及其相应的社会认知水平差别造成流动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的高低[3]。

建议影响流动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和分娩地点等,广泛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知晓率是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落实国家对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使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的免疫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与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合作,提高住院分娩率以及尝试在产房内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妇卫生知识和保健意识。把个体私营业主、农民、技术工人等群体作为重点人群,探索一种浅显易懂,适合低文化程度的人群宣传教育方式,比如同乡教育,举办讲座,提高广大流动人口主动参与性。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