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4 16:21:48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1)

1.2合同能源管理解析节能改造的费用由改造完成后节约的能源所产生的利润来承担,用能单位只需将节能改造的想法交待给ESCO,无需承担任何改造费用,在未来产生节能收益时再支付。

2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现状分析

2.1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现状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现状要从省内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情况和EMC的应用状况两点来进行分析:

2.1.1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节能改造的现状吉林省属于北方严寒地区,建筑能耗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严寒地区第一个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大省,仅2014年吉林省的供热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新增5000万平方米,陈旧管网新建和改造达1500公里,小锅炉房改造300座、新建锅炉房38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陈旧小区综合整理达1000万平方米;城市供热、室内保温都得到明显改善,并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2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应用现状目前已有部分用能企业将EMC应用到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了长春亚泰桃花苑、亚泰广场供暖区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经检测,改造后的节能效率为42.3%,每年可节约标煤4670t,节电23.51%,减排二氧化碳12235.4t[2]。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下发的文件显示,目前国内五批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但由于ESCO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欠缺、经验不足等原因,EMC在吉林省的应用情况还很不完善,节能服务公司总体数量十分有限:图1为节能服务公司统计图,横向表示不同批次情况,纵向表示吉林省备案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目前吉林省在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量仅占全国的1.68%。

2.2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分析吉林省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很高的社会认知度,节能服务行业的进展速度也比较迟缓,影响EMC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2.2.1诚信问题由于EMC为新兴行业,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制约,因此存在节能服务公司以及用能单位双方进行欺瞒的不良行为。部分用能单位故意将节能量说的偏低,而使ESCO处于劣势,导致ESCO用大量时间进行风险控制。部分ESCO为了拿到项目,对自身的财务、技术等不足条件进行了隐瞒,更换约定好的节能设备,导致节能设备提前老化等不良行为。

2.2.2融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是:改造过程中的成本由改造完成后节约的利润来承担,用能单位不需支付任何改造费用。ESCO要在前期垫付节能改造的全部费用,以及在节能改造后,聘请专业队伍对其进行评估的费用。按照我国目前的信贷规定,ESCO如若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行业基础是很难融资的,融资问题成为阻碍EMC发展的关键因素。

2.2.3节能技术专业化水平不高在建筑节能合同管理中,ESCO对节能项目进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进行能耗的监测,改造后对节能量的检测等,要求ESCO必须是专业的建筑节能队伍。由于EMC模式在吉林省的运用时间才几年,所以需要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让EMC模式在吉林省尽快成熟。

3完善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建议

如何让EMC市场更加完善、规范,加快吉林省节能事业的前进步伐,是目前吉林省EMC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下有几点建议:

3.1完善EMC的法律体制加大对EMC的保护力度,用法律、法规对EMC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用能单位与ESCO产生纠纷,使其有法可依,各自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才能保证EMC在吉林省顺利并长足发展。

3.2增设EMC监督管理委员EMC监督管理委员会对ESCO成立前的资质材料进行核实,审批合格的才可依法成立,确保ES-CO的专业性和正规性。ESCO不是终生制的一次性审查,而是需要ESCO对其定期审核,通过审核的ESCO,按规定时间进行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可给予银行借鉴和使用。

3.3加强ESCO的自身建设节能服务公司必须确保诚信经营,“诚信”是用能单位选择ESCO的最主要标准,同时也是融资的基本保证;不断提升ESCO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积极吸取经验;ESCO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之间增强经验互换、互补,以求ESCO行业的整体性进步。

3.4建立EMC产业基金银行贷款由于程序多、要求严格等,使ESCO陷入融资困境。建立EMC专业产业基金,方便ESCO向EMC产业基金申请贷款。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整的EMC审批程序,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单位发放贷款。EMC产业基金可以通过提供第三方担保的方式为ESCO提供帮助,切实地解决好EMC融资难的问题。

3.5设立EMC节能检测公司节能检测公司的设立对整个EMC行业非常重要,公平、公正的对节能改造项目的成果进行证实。使用能单位和ESCO在面对项目的节能量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也加大了双方合作的成功率。在国内EMC法律环境不是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为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确保节能工程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F2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11—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住宅与房地产业从投资与消费两个方面拉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正在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目前是我国住房新旧体制转换的关键性阶段,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现在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10平方米,实现千人住宅竣工20套。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7平方米。城乡居民住房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和综合配套水平都有了较大改善,居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我国住房供应极度短缺的时代基本结束。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关系很大。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要低10~14℃,长江以南要低8~10℃,东北沿海要低5℃左右;而7月平均气温,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却要比同纬度地区高出1.3~2.5℃。由此可见,我国冬冷夏热的问题是相当突出的,而人民生活越是改善,越不堪忍受寒冬酷夏的折磨,因而耗能问题也就越突出。我们不得不承认,建筑物是用能大户。

我国有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但目前的障碍是这笔巨大的改造费用由谁出资,由谁受益。纵观国外这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其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比较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国际上称为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ESCO;国内称为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EMC)针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建筑类型,与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相应的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全过程的服务或者是提供检测、能效审计、设计、融资、改造、运行和管理等部分一项或几项服务的组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改造项目运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节能收益来收回投资并取得本公司的利润,如果改造后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量,节能服务公司将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合同能源管理下,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为客户提供专业性的综合节能服务,拥有项目(包括设备)的所有权,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由节能服务公司和客户共同分享。合同期结束后,项目的所有权和全部节能效益转移给客户。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EMC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解决了我国目前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上面临的诸多问题,如节能改造资金筹措困难,系统运行节能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客户投入少风险低。既有节能建筑改造中的一个难点是改造的资金来源。针对改造资金问题,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而参与到节能改造中,就可以承担部分或全部节能改造所需要的前期投资,以克服客户的资金障碍。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节能改造项目经济效益明显,投资回收期一般为3~5年,而且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客户因为与节能服务公司共享节能收益,因此能从节能改造后节约的能源费用来偿还先前为节能改造项目的贷款并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相关的服务费用。

由于节能服务公司是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技术成熟而且使用设备规范可靠,并有在不影响生产情况下实现节能效益为前提的承诺与保证,而且在能源合同中规定了如改造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将由建筑节能公司全部承担。这样客户所承担的改造项目的风险很低,甚至趋于零。

2.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建筑节能公司为客户提供检测、能效审计、设计、融资、改造、运行和管理的一条龙服务,为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提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并保证节能项目的质量;在项目运行后提供最优服务方案等,为客户提供的是项目的总体的节能解决方案及集成化的节能服务。这种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将会形成节能改造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有效地降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成本,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建筑节能向产业化发展。

3.多方共赢。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单位主要有:EMC、客户企业、工程施工单位、银行、节能设备制造商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实现多方共赢的管理模式。首先,建筑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可以在合同期内通过分享大部分的节能收益而收回先前支付的改造投资并取得可观的利润。而客户企业一方面在合同期内能从节能收益中分享属于自己小部分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合同期结束后,项目的所有权和全部节能效益转移给客户,客户因此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其次,银行因为可以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节能改造项目的贷款而获得银行自身的收益。再次节能设备制造商也可以因为节能产品和设备而实现他们的收益,等等。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各方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节能成为了参与各方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类型

我国建筑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保证节能量型、节能效益共享型、能源费用托管型。

1.保证节能量型。在这种形式的合同中,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按合同规定,客户向EMC支付服务费用,如果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按照合同约定由EMC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经济损失。由客户筹措节能改善计划与过程资金,而EMC即保证依计划执行,保证节能计划之节能金额可抵偿客户之债务偿还。假如节能计划之节能金额未达到客户债务偿还金额,即由EMC负责偿还其差额。如果节能金额超出先前的承诺保证额,超出部分则依据双方同意的方法在客户与EMC之间分配。

2.节能收益共享型。这种模式是EMC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节能效益分享合同因受贿投资的时间要比保证节能两合同场,所以合同期限也较长,风险也较大。

3.项目融资合同型。项目融资合同型允许节能服务公司收取一笔固定费用,作为回报,客户可以享受某一水平的服务,该服务覆盖了客户用能的所有方面,包括支付能源费用和日常维护。

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主要包括建筑能效审计、合同签订、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实施改造、运行保养和维护、节能量检测评价以及分享节能效益等。如图1所示。

1.建筑能效审计。

第一步,与客户初次洽谈业务,了解客户要求,与客户讨论节能改造的潜力;进行初步的能效审计,初步分析客户的节能潜力,所需要的投资和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并向客户提出节能服务的具体建议,与客户签订意向书。

第二步,进行详细的能效审计和经济分析。根据改造前客户的设备特征和运行状况进行项目的能源审计、确定工程技术方案,分析项目所需的投资、运行费用及节能收益。

2.合同签订。与客户商议合同的商业条款和法律条款后即可签订合同。

3.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EMC与客户合作执行合同。具体包括:a.确定改造前的能源消耗量,监测技术和办法,并应得到双方的确认,以确认改造后的节能量;b.工程设计和施工。EMC自行设计/施工,或委托其他公司设计/施工,EMC负责这期间的管理和费用;c.交付使用。确保施工质量,验收后交付并培训客户正常使用;d.项目维护。根据合同提高设备维护服务。

4.监测节能量,效益分享。根据合同规定的节能量检测方式进行节能量的监测,确定节能效应,并根据合同规定的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分享节能效益。

人们目前对于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经达成了共识,即在30%以上。这样大的比重,超过了所有其它的行业。而建筑节能可实现的幅度也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我国对建筑节能的要求是最低也要节能50%以上,而且很多大城市已将次标准提高到了65%以上。任何其它的行业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节能幅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对于我国整体节能减排的贡献是巨大的。

建筑节能所面临的困难就是节能改造的投资与收益归属问题。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北美和欧洲已经进行了超过30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合同能源管理既在政府的指导监督下有序进行,又因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得到了银行和企业的支持,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使政府得到了解脱。

我国已经局部开始了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试点。3年前在邯郸的某个小区进行了节能改造。该项目由当地政府和国际机构共同出资。改造完成后由出资方和居民共同益。该小区的居民一开始对节能改造不完全理解,认为施工会妨碍正常生活,且担心改造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在当地政府的耐心工作下,人们认识到节能改造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不会伤害房屋。施工虽然会对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到将来通过节能所能得到的收益,居民们最终对节能改造非常支持,积极配合。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2年了,各方已经开始分享节能改造所带来的收益。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3)

一、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户,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目前,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建筑节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虽然建设部先后批准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哪个项目因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受到处罚,该强制执行的并没有强制执行。

二是缺乏政策激励措施。推广建筑节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增加生产商、开发商和用户的成本和支出,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国家为了鼓励和推广,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如美国,政府规定达到房屋建筑节能标准的开发商可以享受税收抵扣政策等。他们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而在我国,却鲜有这方面的激励政策。生产商、开发商和用户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就没有任何优惠和补贴政策。

三是缺乏节能改造资金。改造资金的筹措方式与资金到位和保障程度是节能改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有调查显示,将有超过一半的业主愿意接受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可见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零投资”的特点对既有公共建筑业主进行节能改造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时,业主也较倾向于自己筹集资金来完成改造。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和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极大地影响了建筑节能改造的推进。

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符合我国目前实际和节能要求。从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看,都取得了巨大成功。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议案EPACT,要求政府与EMC合作进行合同能源管理。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能源费用为79亿美元。为此,联邦政府开始执行一项为“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FEMP)”,其主要内容就是帮助EMC与联邦政府的办公楼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同时为指导政府机构与EMC的合作,政府公告了美国能源部审查合格的88家EMC名单,了各种类型合同的标准模式,经过几年的运作,到目前基本实现了原订的节能计划,取得了极大的节能效益。

我国目前政府机构能耗浪费惊人,但也说明了其节能的潜力。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首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解决了政府机构资金短缺及风险承担的问题。EMC通过自身融资、风险自担的方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最适合政府机构在缺少资金及专业管理人员背景下节能的实际。因为EMC的利益同节能效益挂钩,节省了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减少了政府管理成本;其次,使政府节能由自我管理转变到专业管理,充分发挥EMC技术先进、管理全面、服务专业的特点,解决了节能的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成本,稳定提高节能效率,使政府机构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的职能业务中去,完善内部节约的规章制度;第三,EMC担负风险获得节能收益,政府机构无偿得到高效节能设备,使政府各机构长期受益,实现了政府机构与EMC的双赢,从而形成了政府机构与EMC双方实施节能项目的内在动力,加快了节能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到表率作用,并由此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在能耗企业中的运用,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化运营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将成为政府机构节能的必然选择,也将促进我国节能产业化的形成。

三、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实行EMC的政策性建议

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为保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顺利实施,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证。

第一,制定有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和措施,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节约能源必须从政府机构做起,政府机关应该起到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应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建立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制定和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和主要耗能设备检测,促进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坚决克服建筑节能的形式化。目前,政府节能的经济意义在于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财政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示范效应则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从而有效推进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和节能产业的形成。

第二,充分认识合同能源管理的作用及其运作机制,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相应支持政策。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合同能源管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目前我国的节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制定和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将政府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纳入同级财务预算,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现;另一方面规范EMC进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市场的资质要求。学习国外经验,实行准入制度,挑选有资质的EMC进入。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进行的节能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节能信息制度,加快我国节能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语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改造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但能够切实提高节能效率,而且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与此同时,EMC在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和发展。EMC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势必将成为我国节能产业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4)

1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自2008年10月1日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令第531号制订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已正式施行。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大量相关法规作为配套,以陕西省政府为例,自“十一五”以来,各级公共机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就完成了30个省级机关单位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工作。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公共机构建筑面积虽然占不到建筑总面积的10%,但其总能耗(采暖除外)已超过建筑总电耗的30%。因此,大量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已成当务之急。以笔者所在的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大厦为例,该项目涉及十三个类别的系统和专业的设计,具体应用了十九项国际、国内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和新型建材,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创造宜人室内环境、实现科学运营管理”六个层面实现建筑设计目标。大厦采用的外循环呼吸式双层幕墙、电动机翼遮阳系统、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发热、中水系统、LED照明等系统的应用,可实现节能30.8%、年节省用电近106万kW/h、减少CO2排放近880t,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公共能耗。

2 公共建筑节能所面临的问题

2.1 市场发育迟缓

目前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致使节能建筑无法遵循正常的竞争准则进行交易,节能建筑在市场中往往受到传统建筑的排挤,难以占据市场份额;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人才市场尚未建立完善,无法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后备力量支持。同时,我国节能建筑市场还存在节能增量成本大、节能效果变化大、节能收益时间长、难于进行成本和收益估算等问题,导致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

2.2 新建建筑节能政策执行力度小

建筑节能工作涉及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查、许可、监理、验收、销售许可、核准等多个环节,而大多数地区往往比较重视施工图审查环节,对其他环节比较忽视。另一刚面,建筑节能建设没有形成体系、建筑节能时间和施工人员的建设水平较低、政府对节能设计实际执行的监管手段仍然还没跟上,时间合格率的升高并没有带来实际建筑节能效果的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节能50%的合格率还很低。

2.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

由于既有建筑市场保有量大(城乡既有建筑达400多亿m2),节能改造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故而难度大,绝大多数依然是非节能建筑,仍在浪费着大量的能源。

2.4 节能技术利用率低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实施节能战略以来,我国在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技术、中水系统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和供热制冷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多数仅仅是作为学术论文使用,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率极低。

2.5 物业管理在节能方面的考虑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物业所有人对建筑节能改造成本的抗拒,导致物业公司难以与物业所有人达成一致。尤其是公共建筑的物业所有人,作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因节能降耗不涉及管理者个人利益,因此极少主动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节能降耗协议,物业公司作为企业,出于自身成本的考量,一般也会选择维持现状。

3 现代化的物业管理对公共机构节能的促进

建设能源节约型公共建筑的重要一环就是发挥物业管理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如果物业管理企业对节能降耗认识正确,可以使得建筑物内外大量可以节约的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3.1 物业管理企业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重要性

就公共机构来说,运营和维护成本要占到其生命周期成本的60~80%,在其漫长生命周期中,作为物业项目本身的运营管理,节能降耗服务应该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推进建筑节能降耗的进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2 物业管理企业实施节能降耗管理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

(2)制定方案,完善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3)实施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调动员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4)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技术力量储备;

(5)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

3.3 节能合同管理模式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指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SCO,本文着重强调在物业的使用环节由物业公司担任该角色),通过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由自己担负风险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一整套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运营方式。在节能合同管理模式下,运用市场激励机制,明确约定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的节能权利和义务,界定物业管理公司的节能责任,把降低能源的指标与公司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促进物业使用阶段(物业公司管理阶段)节能合同管理模式的推进,首先,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要出台并落实一系列完善物业项目公共能源管理的制度;其次,物业所有者与物业管理部门应依据制度和规范编制项目公共能源管理计划,对公共能耗项目、设施设备基础参数、能源统计标准、基础能耗统计分析、能源管理措施、实施责任落实等内容进行信息与数据的采集、分析。另外,在物业项目公共能源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节能要求,采取常规或新兴技术,通过能源绩效管理,以目标责任书及能源管理时限成果的形式,对管理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最后,物业所有者同物业公司一起,阶段性地对物业项目能源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宣传、表彰、推广,促进全社会、全行业共同提高。

物业公司通过合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进行物业项目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可以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并且不承担风险)达到物业项目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目的,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

4 结 论

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政府管理部门应鼓励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企业尝试设立“节能基金”。同时主导、鼓励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建立业主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企业、业主与社会的“多赢”。作为建筑物的日常使用管理方,物业公司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使用、宣传和推广现代化节能降耗技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组织节能降耗培训的方式在所管理和服务的建筑体实践全员节能。

参考文献

[1]周维.发展写字楼物业管理品牌提升写字楼物业管理品质.中国物业管理,2007,(4).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5)

建筑物能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建筑物建造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另一方面是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给排水系统、办公设备和电梯等设备的能耗,这些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由此而知,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也最具有节能潜力。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 管理节能

很多企业及单位都完成了大量的节能改造。例如:更换低效的设备、照明改造、变频器、热回收、楼字自控系统等。对于管理节能,大部分都是零散的、账单式能源管理方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数据监测(电、水、燃气、油、蒸汽、热水等各种能源)的基础上,着重干对各种能耗数据进行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帮助管理层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建立内部能耗基准线,生成各种E-KPI(Energy KPI),建立高效能源管理体系,持续降低能耗。

一套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从以下几点提高能源管理效率:(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2)发现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3)生成各种用户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分项能耗、分类能耗、分类建筑能耗等等。(4)帮助客户建立能耗基准线。(5)帮助客户管理各个环节的能耗。(6)发现各个系统或设备低效的环节。(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行时间等。(9)帮助客户将能源价格的影响考虑至实际使用中,帮助用户进行电量峰值管理。进行有效的需求侧管理。(10)和用户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11)和原有的楼控系统(BAS)系统对接,共享资源信息。

3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构成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统计分析公示。需要注意的是与远程集抄、楼宇自控系统在需求与定位上有所不同,不可简单套用。

楼宇自控系统,特别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一空调制冷设备系统,运行控制参数需要以分秒为单位的高频率反馈和通讯传输,要求较高精度的传感器具,要求复杂的控制逻辑,而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基本上仅要求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速度都与前者有很大差别,精度要求也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除了在部分参数计测上存在可共享之处外,两者基本上是特性相异的系统,现实中的失败就在于过于“贪婪”、硬性地将这两个目的不同,特性相异的系统捆绑在一起,看似功能多,综合性强,却并不合理的也不实用。

事实证明,将建筑能源管理与建筑设备自控系统分开更趋于合理,当然,这并不妨碍两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数据共享和联动。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即建筑分项计量系统相对干BA系统独立设置,但尽量共享数据、考虑联动控制接口。而对于校园来说。除少数大型建筑外,中小规模建筑居多、量大、用能密度小,更是应该把握好校园节能管理的需求,为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类与分项计量相结合(粗略计测与详细分项计测相结合,综合近期宏观监控与长远细化管理的布局),注重实用和高效。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6)

针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的建设项目,其改造过程应如何履行建设管理程序。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确定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是否应履行招投标程序。我国现有的招投标规定要求,对政府办公建筑、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其推动节能改造时必须按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但履行招投标程序后,许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普遍反映中标价无法保证其基本利益而放弃了改造项目。二是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是否履行设计管理程序问题。如果要求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编制的改造技术方案履行设计管理要求,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无相关设计资质,不具备编制和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资格,只有“强其所难”去与相关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搞合作,实际就是搞“挂靠”,既不符合国家对设计单位的规范管理要求,又增加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小,加之缺乏强制性规定,审图机构普遍缺乏承接这类项目施工图审查业务的意愿。三是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施工资质问题。大多数合同能源公司主要从开展工业节能服务转型而来,普遍不具备工程施工的相关资质。以重庆为例,目前15家从事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企业中仅有3家具有机电设备工程安装资质,如果要求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必须具有相关工程施工资质才能开展改造施工,那么绝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将无法履行能源服务合同。若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改造施工,将增加财务成本和工作风险,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表示将无法接受。四是节能改造工程是否应引入监理机制问题。若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原建设部《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要求需将改造项目纳入监理,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反映这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倡导和要求的“一条龙”服务有冲突,且谁来支付聘请监理的相关费用,又将成为与用户谈判能源服务合同时的新问题,这实际上增大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难度。五是改造后工程验收问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改造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工程验收?按什么方式验收?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是进行节能效果的检测评估,以其达到预期节能率即可认为工程合格并验收,还是应按照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要求组织进行工程验收。这在具体工作中找不到相关依据,亟待明确。

2.2改造工程的质量保修期问题

在能源服务合同期内如果项目改造质量有任何问题,理所当然由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负责承担解决。但如果合同期满交付用户后,项目的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包括设备、产品质量保修问题)该如何界定,这是当前能源服务合同谈判过程中争议很大的问题。目前在建筑节能改造领域,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一般主要对照明、空调和电路系统进行改造,采用的技术主要以产品替代型为主,而且通常倾向于能在3年内就收回投资的技术和产品,且其与业主签订的节能效益分享合同也以不超过5年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5年合同期满后交付业主的改造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合同能源公司该不该负责?该负什么样的责?由于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会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社会信誉和长期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1.3融资困难问题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凭自有资金和靠自己积累发展资金是远不够的,必须要具备从金融机构募集资金的能力。但目前建筑领域的合同能源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其信誉和偿债能力远未得到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客观上造成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的意愿不强烈。同时,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社会认可度低,金融机构对合同管理模式缺乏系统认识和研究,对其金融风险无法全面识别判断和掌控,这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支持力度。

1.4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扶持发展问题

由于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花了很大精力与改造项目业主沟通,却往往很难取得认可和信任,改造项目业主经常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陷井”,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合同能源管理远未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同时,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其社会信誉、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服务水平都处于培养和发展阶段,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需要系统的政策支持、市场培育和社会关注。

2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存在的技术障碍

2.1节能量核定问题

对于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而言,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计量或核定改造后的节能量,这既是关系合同双方直接利益,影响能源服务合同能否成功签订并在履约期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当前金融机构不愿意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的最直接原因。为了促进合同能源的发展,我国出台了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规定可通过测试、计量、计算和分析等方式确定项目能耗基准及项目节能量、节能率或能源费用节约,并可以委托合同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审核,但该通则引用的是GB/T13234《企业节能量计算法》的算法,其对于建筑项目而言难以适用。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GB/T28750-2012《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技术通则》明确了节能计算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但对节能量测定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加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既有建筑基本没有分项计量,建筑能耗相关基础数据非常不完善,按照通则难以对具体的建筑项目进行节能量核定。节能量核定的方法和要求不明确,给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施带来极大的隐患和风险。

2.2部分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计算问题

对重庆已实施改造的68个公建项目所采用的改造技术进行分析,有些节能措施很经济适用,但其节能效果如何量化核定尚无依据和具体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对照明系统采用节能控制措施后其节能率如何计算;对室内用电设备采用节能插座减少待机能耗后其节能量如何计算;对房间空调器采用节能插座或节能控制板限制温度以及利用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喷水降温等节能措施的节能量如何核定;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后节能量如何测定;供配电系统改造采用线路改造后节能量如何计算;用户用能行为、天气因素对节能量影响因子如何确定等。这些问题目前在实施中分歧和争议较大,应当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7)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能耗常年居高不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成左右。建筑工程另一大能耗是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占到了15%以上,而这是建立在我国建筑业极低的能源利用率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在建筑设计时分考虑到建筑能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基础;同时需要在建造和使用时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环境设备各部分的协同配合,这样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1土木工程的建筑节能现状

1.1建筑能耗过高

中国是建筑业发展大国,建筑面积逐年增长带来了建筑能耗水平的节节攀升。由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区别,我国建筑能耗又可分为北方地区采暖供能、城镇地区住宅用能、公共建筑用能和农村住宅用能等多种类别,其中北方地区采暖供能占比较大,达到了总体建筑能耗的30%,同时由于居住水平的提高,包括家用电器终端在内的住宅用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建筑总体能耗占到了社会能源消耗的近50%,而我国空调和采暖能耗又占到了使用能耗的50%,因此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尤其对于在建成以后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设施已经基本定型的土木工程建筑,其能耗高、节能改造困难等问题更为突出。

1.2节能技术落后

建筑节能技术是综合了建筑材料、供暖制冷设备、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和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对于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从事建筑节能研究的科研人员相对缺乏的我国,尚且不能与有多年经验和技术实力的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虽然国家和建筑开发单位的相关工作早已展开,但普通民众对建筑节能技术尚处于新奇尝鲜的阶段,缺乏更深入的接触了解。

1.3建筑节能意识不足

对于开发商而言,推广建筑节能技术一定程度上会推高建设成本,因此多数开发商不具有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开发商对于节能建筑的认识不清,盲目追求新奇技术或者模仿国外风格的节能建筑设计,造成了节能设计与当地习惯、环境“水土不服”,没有消费市场。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上,节能设计的管理主要由设计单位的暖通专业单独设计完成,其他设计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设计计算能力且不负责节能设计任务,因此各专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合作,使得建筑节能设计不足。

2加强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措施

2.1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充分开发利用新的节能技术,以在较短时间内弥补我国和国外节能技术的差距,实现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宗旨就是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建筑材料,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方面,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对建筑材料的节能性能有充分的考虑,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保暖性能上,建筑节能措施,如合理的建筑围护结构可以保温隔热,与采暖空调系统结合可以改善建筑热环境,以节省建筑的供热消耗;同时还可以与墙体改革和新型建筑材料开发相结合,节省建筑用材。同时,从土木工程建筑的设计方案入手,可以更多选择可再生资源或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杜绝污染性材料和有毒材料,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实现建筑能源的绿色化;从施工方案入手,可以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另一方面,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一般为简单填埋,尚未意识到其中巨大的可再生空间。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用设计和施工入手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再利用。首先应由政府部门主导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试点项目,展开建筑废弃物再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大力推广,相关监管部门应同时跟进,加强施工过程的排放监管,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建材消耗。

2.2提高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节能意识

要提高节能意识,首先要从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入手,纠正存在多年的建筑节能误区。建筑节能不是以简易房等降低生活标准、牺牲舒适度为代价的简易建筑,而是在保证良好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新型技术方法科学的利用能源,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其最终效果不是牺牲个人生活标准,而是通过生活成本降低而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拥有正确的节能意识,相关的建筑节能推广和应用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是重中之重,为了加强技术人员对建筑节能的理解,需要定期对节能工作的设计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2.3健全建筑节能管理体系

健全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应当包括新建节能建筑准入制度、建筑能效测评制度、绿色建筑认证以及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制度等。当前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即使已经颁布的相关管理规定,也存在执行不严、监管不力、缺乏鼓励创新措施等问题,究其根本,仍然是节能管理体系缺乏执行力和奖惩机制的原因。因此,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法规标准,要加大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建筑节能产业政策和监管规定的研究颁布工作也势在必行。由于国内建筑节能工作展开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制定节能标准时,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和社会环境等实际条件,对地域、气候条件、人文习惯、科技水平和资源条件开展具体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社会情况的建筑节能管理评价体系,并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

3结束语

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能源需求形势严峻的今天,节能工作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在这种形势下,占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的建筑业自然需要负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改进土木工程的建筑节能工作,不仅是改善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要求,更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全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只有促进科技创新,将环保节能技术开发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8)

一、引言

目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渐渐充实,但人们的社会意识远远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全社会对于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对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绿色环保主动意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认为绿色就是高成本、高代价;整个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仍随处可见,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根本措施。建筑业落后的技术装备,低下的机械化水平阻碍了绿色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重视绿色施工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反而通过加大人力的投入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造成了成本与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落后的循环生产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施工要求,无法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高耗能、高成本、低效率的落后发展道路上徘徊。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能降耗,还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发展绿色建筑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对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管理薄弱,致使各地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二、在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节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工作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某些市、县、区却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应城市和孝南区建筑节能工作机构仍没有归口到建设主管部门,尤其是孝南区,对建筑节能监管力度不是很大,市区一体化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业主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多数只重视实用面积、结构安全、美观时尚,忽视建筑的性能、品质,没有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的一个固有的、内在的品质进行考虑,把建筑节能的要求撇在一边,只是为了通过施工图审查才根据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和设计调整。

2、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建筑节能在经济层面上涉及初期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与取舍。一般而言,建筑节能是通过降低围护结构的能耗,选用节能型用能系统来实现的,开发建设成本自然会增加。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100―150元,绿色建筑要300―500元。在建筑节能意识还未深入人心时,建筑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购房选择,如果没有相关的资金保证和经济激励措施,节能建筑的建设单位很难面对市场初期的种种风险和阻力,势必会影响开发商开发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性法规和监测机制。现阶段节能建筑的建造主要是通过执行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来实现的。湖北省虽然出台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但我市并未出台相关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相关条款进行监督管理。把建筑节能与建设工程其他强制性条文等同要求,造成建筑节能工作执法依据不足、行政监管力度不大,这是节能建筑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全市还没有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制度,缺乏相应的管理监察机制,既有建筑节改造工作还未启动。

4、缺乏对绿色建筑内涵的认识,绿色建筑建设工作刚刚启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按照《菏泽城市圈绿色建筑试验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今年,省住建厅对我市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是:菏泽城区绿色建筑工程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各市、县、区建成一个以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示范促发展。目前,除正在兴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基本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外,全市还没有一个已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

三、菏泽市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措施

根据《加快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菏泽启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全市新增绿色建筑30万平方米以上;2014年元月起,中心城市规划区内10万平米以上、县城规划区内5万平米以上的房产开发项目,新建单体建筑1万平米以上项目,要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1、公益建筑“带头”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意见》规定,2013年,每县区各有3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建筑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时,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

同时,在公益性建筑中开展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试点,从2013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面积要达到30%以上;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要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介绍,绿色建筑设计和运行评价分别分三个等级,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要达到30%以上。

2、新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据介绍,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12年,菏泽被确定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下一步将推进建筑用地集约,加强建筑节能,推进建筑节水,新建建筑项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建设节水设施,综合利用中水、雨水等各种水资源,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采用节水器具。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在立项、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等环节的标准和制度。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质量六类指标组成。

3、绿色建筑列为市政府责任考核指标

2013年起,市政府每年向各县区下达推广任务,绿色建筑任务完成情况在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分值中占建筑节能20%的比例。绿色建筑要求还将纳入城市规划项目控制指标,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群环境进行规划控制。

《意见》要求,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各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向建筑主管部门报送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组织建筑节能分项工程验收时,应结合建设主管部门科技、节能管理机构,一并对绿色建筑内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建筑节能认定评审和工程竣工验收。

按照相关规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评价取得一星级标识,实施项目管理的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建筑面积奖励建设单位5元/平米,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米,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建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住舒适性,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设工作。针对我市目前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将建筑节能和推进绿色建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牵头,建设局、规划局、房产局、财政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可与墙体革新办一门两牌,只需增加2―3个人员编制即可。并将各县市区墙体革新办归口建设部门管理,具体承担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对政府履职的重要考核指标。

2、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体系。虽然已形成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系统,但仅限于建设系统还不够完善。规划是源头,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把建筑节能审查提前到规划报建阶段,形成从规划报建至房产销售公示的完全闭合的管理系统。

3、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议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要求,尽快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各地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并综合运用价格、财政、税收、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信贷等经济政策,努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筑能效测评获得低能耗建筑能效标识、企业购置和使用建筑节能专用设备、经认定符合国家和省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建筑项目、设备和新型墙材等,要切实落实税收优惠,引导企业自主采用节能产品。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084-02

新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也随之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建筑工程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因此,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在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同时,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引进新型人才,并对管理体制、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 对工程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推广时间短,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多数只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管理工作的重心仍旧是在工程承包上,对管理工作缺乏安排,致使管理工作混乱不堪,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甚至一些企业为了缩减工程开支,在施工中采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这样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信息化程度低

建筑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资源的交换,而数据和资源的交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创建自己的数据库,并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工程管理中。但目前,建筑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化管理程度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

1.3 能源消耗量比较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逐渐增大,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建筑工程能源的消耗量远远高于国外,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多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不断推广绿色建筑,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的必要性

2.1 创新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需要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正逐步走向市场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慢慢改变,竞争意识和市场理念也逐步形成。建筑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创新项目管理,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企业与项目关系模糊、责任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缺点,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2.2 创新是时展的必然

历史表明,想要进步就需要不断创新。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战略就是“促进改革、发展、创新一体化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应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企业文化相适应,从而建立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如果企业没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资本和技术等,那么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创新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活力,企业在发展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建筑工程建设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承包商逐渐进入市场,国内的施工单位要想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并进入国际市场,就需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3 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只有遵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照市场机制改革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从而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系。在探索建筑工程管理的方式时,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建筑企业中标的大型建筑项目,建筑企业需要建立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等。建筑企业负责项目的监督和评价,而分公司依照相关协议投入资源并进行施工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对小型项目,建筑企业可以委托分公司进行负责管理,由企业对项目进行安全监督和技术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分公司的施工积极性,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企业要健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可以对资金实施统一的调配和管理,并要不断强化建筑企业对资金的控制能力。实施项目资金委派管理制,保障资金管理负责人可以独立履行责任,对财务的支出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做好资金的预算工作,合理安排资金的用途,严格审批招待费用,严禁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2 观念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者要重视创新模式的应用,积极培养员工进行理念的创新,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并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凭借创新思维管理企业。

理者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建筑企业中贯彻和落实新的工作方法,同时,企业要把工程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把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的创新,需要探索符合市场发展的工程管理模式,并且要适应建筑企业的管理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情况。

3.3 技术管理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专业化的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技能。②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能力。建筑企业应该成立工程招、投标小组和项目技术方案管理小组,专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订施工方案。③积极研究适应企业施工技术的工艺和符合企业技术管理标准的技术。建筑企业应制订工程技术管理标准,实现工程管理流程化。④建筑企业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促进企业的良好运作。

3.4 成本管理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应重视工程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做好工程投标成本的预算,对合同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规避不合理的合用条款。在合同签订后,对刚性的合同条款,应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开口合同条款,制订合理的理赔措施;在合同履行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选择、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工程预算管理等。在工程竣工后,应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尽可能降低成本。对工程后期的管理工作,要处理好客户的投诉和意见,做好工程的维修服务工作,从而降低工程索赔成本。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各个部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积极引进新技术,创造出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要求的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徐丽荣.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2,09(35):342-345.

[2]马泽强.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创新[j].中国科技纵横,2011,08(13):90-93.

[3]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05):67-69.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10)

【关键词】

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分析

1前言

建筑工程是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作用人数最多、对于人民生活习惯最为中要的伟大工程之一。在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全球升温、臭氧层破洞、两级冰川融化等关系到全球的问题,全世界都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给后代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以及环境条件,各行各业都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方针。受这些方面影响,建筑工程在绿色施工上也开始大力发展。本文从建筑施工管理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每一个小点也进行了相应的诠释以及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作用意义,还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经供参考谢谢。

2建筑施工管理域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安全和绿色施工一直是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重点。施工质量安全的控制离不开建筑施工的管理,而绿色施工则是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破坏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用广泛、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而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不仅是工程节能环保的保证,同时也是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不会损害施工单位的利益,还可以减少其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环境、社会、企业都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3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3.1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安全必须通过施工管理的严格控制。施工管理工作开展顺利对提高工程质量起着显著的效果。由于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中的环节也不胜枚举,因此在施工管理中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才能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工程质量方面,施工管理必须着重于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控制材料的质量安全、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与惩戒措施等方面。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上要保证两者相互融合的质量。不仅在建筑主体的质量上得到控制,在建筑艺术上也要提高质量。

3.2成本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耗资较大,所需原材料众多的大型工程。在施工管理上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在材料采购上要注重材料的性价比,采用价格合理、质量过关的原材料用于工程施工。预算人员要提供准确合理的材料采购方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3.3施工安全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了高空作业、户外施工、电路施工等作业类型,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的重视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问题。由于施工人员中只有少部分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在整体上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高空作业的注意事项、高层建筑砖砌体结构施工的规范、大型设备的操作规范等等。因此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

3.4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与材料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控制施工进度可以间接的降低工程成本以及材料的浪费。施工进度快工期自然就会变短,可以降低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同时保证施工进度可以降低材料的损耗,因为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直接放置在施工工地上的,受天气影响,工期过长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损耗。

4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4.1节能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选择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技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还要保持其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可以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比如,近年来某无良施工单位在居民室内装修时使用价格低廉的不合格喷漆,导致居民四岁的小孩患上了白血病,对居民的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材料的质量安全。同时在电气安装方面尽量使用节能环保型的电器,比如使用节能灯、太阳能电器等由可再生资源提供能源的家用电器。[2]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每栋大楼都要建立几条安全逃生通道,以免应对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

4.2环境污染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要素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在所难免。很多大型工程都要开山动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大中型机械设备使用的能源都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对空气质量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环境破坏严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污染的控制,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同时在设计上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一些可再生能源也要合理地使用。比如,在水资源、电力资源上的节能环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环境的损耗。

4.3材料管理

由于建筑材料大多数都是提前采购存放于工地仓库,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必须加强材料的管理措施。首先,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把不同类别的材料存放在不同位置,并且对同类材料的不同型号也要分明别类。其次,要对新进材料和仓库陈货做一个区分,在材料使用上做到新存陈出,即可以保证材料质量,又能方便仓库管理。在此要特别提一下混凝土的管理方法,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大多数混凝土都是来源于商品混凝土公司。而混凝土的输送又依赖于罐车的运输。因此为了防止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导致施工过程出现断桩、堵管等现象,就必须对混凝土的预拌砂浆的质量和罐车司机冲水的操作予以控制。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行我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可行方法。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要从建筑施工管理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两方面着手,把工程质量安全和资源节能环保一手抓,做到施工质量安全、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相互融合,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完美的运用到我国的建筑工程当中,让我国建筑工程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李璐佳,曾志远,徐方波,唐晓明.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1):156~158.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篇(11)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在满足于对温饱等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更多的是注重对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因此,人们对居住的建筑环境和房屋建筑质量也表现出不同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下,建筑企业要想满足人们的要求,就要摈弃传统的建筑理念,积极引入创新的建筑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文章以绿色施工理念为基础,深刻探讨在建筑业中创新绿色施工理念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1 绿色施工及施工管理概述

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确保建筑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创新的技术管理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对建筑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的施工活动。在实施绿色施工时,建筑商和开发商要根据建筑项目所在的地理环境,认真贯彻相关国家文件和地方政策的基础上,再认真开展绿色施工工程。绿色施工不只是在施工中要做到施工现场的整洁、节约材料、保护好施工环境等内容,它还包括建筑工程中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内容。而绿色施工管理是指在绿色的、节能的理念下,整个施工管理和项目建设都要适应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我国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之间为了扩大市场,争夺利益都加快了竞争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建筑行业要想脱颖而出,就要不断的进行行业改革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积极倡导绿色节能技术和管理理念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业要想获得稳定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利用创新的绿色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建筑的高品质要求。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创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创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2.1 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手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但是我国建筑水平与国外建筑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建筑业的施工水平与管理手段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建筑工程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状况,认真辨别建筑施工的难易程度,再通过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综合利用创新的管理思维,才能建造出满足社会和大众需要的高质量建筑。

2.2 创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能源的短缺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建筑行业在施工管理中,更应该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问题,而绿色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会消耗掉很多的能源,而能源的浪费又会直接减少资源总量,更会污染社会环境。所以,在现代建筑施工中,人们越来越崇尚绿色的、健康的、安全的及节约的管理理念,同时,绿色建筑也是未来建筑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基于绿色施工理念下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在施工中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水平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会用到大量的资源和原材料,例如,水资源,钢材和木材原材料,电力资源等,所以要想提高建筑质量,首先就要注重节约建筑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消耗,保护水、电等各种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施工管理中,具体的节约能源措施如下:

3.1.1 注重节约水资源

任何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水资源,因此,为了更好的节约水资源,建筑企业在任何一个施工环节都要做好对水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并及时检测水资源利用总量,充分利用雨水和各种废水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才能减低用水成本,节约资源。

3.1.2 注重节约电力资源

由于水电是建筑工程施工中耗费量比较大的资源,特别是在施工中,白天和晚上都需要用电,因此,如果在施工中不注意节约用电的话,一方面会浪费电力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增加了建筑成本,所以,在施工中,更要做好节约用电的防范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施工中用不到电力能源的时候,要做到尽量关闭所有电源,从而保证施工人员处于安全的施工环境中也能保证有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二是安装节能灯具等相关设备。在施工中,可以利用声光传感器等设备来有效安排施工时间,从而做到节约电能。

3.1.3 注重利用环保清洁能源

绿色施工不仅倡导要节约能源,利用绿色技术保护环境,更要在施工中,利用一些创新的技术,综合利用各种环保清洁新能源。例如,在建筑施工当中,我们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清洁能源来发电。

3.1.4 注重对节能设备的使用

好的节能设备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在施工当中,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使用好的节能设备,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定期检查设备利用情况。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要购置很多的设备,而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对这些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因此,建筑企业在赶工期的同时,不仅要确保质量达标,更要定期保养节能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长久使用;二是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建筑企业不能一味的为了缩减成本,而忽视了对落后建筑设备的更换。

3.2 加强对施工当中各种污染源的控制

建筑施工避免不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建筑企业既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更要从源头上注重对污染源的管理;一是泥浆污染控制方法。泥浆污染是在进行土方建筑时产生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固结处理的方法来防止泥浆流失的现象;二是严格控制尘土污染。尘土飞扬可以说是施工现场最为普遍的污染现象,尤其是在干旱或者大风的天气,尘土污染最为严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时,建筑企业要注意利用淋水降尘的办法来控制尘土污染;三是注重控制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一些大型的车辆、机械作业,特别是夜间施工,更会造成噪声污染,所以,建筑单位要合理安排好工期,不要在夜间进行施工,从而避免和周围居民产生矛盾,打扰居民休息。

3.3 注重对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培养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对绿色施工的管理,但是,由于建筑企业除了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以外,很多的施工人员都是临时拼凑和现招的临时工,这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他们的目的是完成相应的工作来获得报酬,而很难形成统一的思想,所以,在推行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养,只有施工人员认可了这种理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去认真执行,最终才能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措施:一是提高施工人员各方面的素质;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优秀建筑人才。

3.3.1 提高施工人员各方面的素质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筑行业要想提高建筑质量,归根结底要提高建筑人员的水平,只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建筑人员,才能建造出一流的建筑。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创造更好的业绩,势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各个方面素质的提高,才能使建筑企业变得越来越强大。

一是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首先,要对所有建筑施工人员贯彻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才能在施工中,注重节约水电等能源,才能更好地执行各种施工管理和政策;其次,针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不同层次的施工人员,要分类进行不同的培训,理论结合实际,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才能最终提高各类人群的专业水平;再次,针对建筑企业中临时雇用的施工人员,更要进行严格管理,通过以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才能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质量。

3.3.2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优秀建筑人才

国外对绿色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研究要比我国较早,因而很多高层次的专业人员也较多,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吸收和引进先进的、优秀的建筑人才,并对这些高级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施工管理团队。

4 结语

当前,绿色施工与管理理念是国内外建筑企业都比较认可和注重的一种建筑理念,建筑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所打造的建筑不仅要保证拥有较高的质量,更要符合社会发展和大众的心理需求,才能立于建筑市场的不败之地。因此,建筑企业要在积极倡导绿色建筑理念的指导下,从提高施工中的水、电资源,提高施工团队的水平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减低各种污染,节约能源,最终推动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波.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探讨[J].四川建材,2015 (06).

[2] 高峰.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