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节能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33

建筑节能建议

建筑节能建议篇(1)

2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层含义与特征

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领域的急速延伸,在未来几年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仍一片光明。智能建筑具有深刻的内涵以及本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智能建筑的深层含义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社会内涵和技术内涵两个方面。两方面的内涵构成了智能建筑总体的内涵。在社会内涵上,智能建筑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理念”上,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社会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技术内涵方面主要表现在,智能、节能两个方面。其中,智能技术方面是最先进的技术,其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控制下,采用视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由综合布线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而形成的技术。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必须能够自动地观测并适应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它还须兼具智能报警技术,使其各技术协调一致以及保证建筑物内外结构的统一。另外,节能方面是指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包括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资源节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以及开发和高效利用新能源、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等多种多样的绿色环保技术。

2.2智能建筑的特征

智能建筑有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等显著特点。而现代化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信自动化、大楼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三项基本的自动化功能。因此,智能建筑在安全可靠性及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

3智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智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目标。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目前我国在智能化目标定位中明确提出节能要求的并不多,已建成并确有明显节能功效的智能建筑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影响因素也非常多;节能建筑的广泛兴起势必逐渐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建筑耗能所带来的污染,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与“小家”利益息息相关。

4智能建筑节能措施

4.1楼宇照明节能措施

我国的建筑中,一般使用电表对楼宇间的照明系统进行了管控,依据时间的变化来决定照明系统的开启或者停止。这种技术的推广实现了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照明控制的自动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成熟的照明技术已经在建筑照明领域中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照明节能技术主要使用总线式,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控制自动化的水平,同时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这种系统的稳定性也更高,启动与停止也比较简单。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更加灵活,控制水平也更高。

4.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节能措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建设智能建筑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能够大大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于智能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切实可行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确保节能系统的可靠与稳定以及高效的运行。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信息感知,主要通过温度、照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的感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为了确保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使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温湿度、照度以及二氧化碳等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容易进行部署,且价格比较低廉,它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感知物理环境,进而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法输送到服务器上。这样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路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来直接管控某个设备。

4.3门禁一卡通技术节能措施

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门禁、视频监控以及防盗报警功能等已近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正在迈向高度的集成化,这集中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一卡通刷卡时,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者布防。在通常情况下,人员离开房间之后,通过刷卡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其他的灯光以及空调设备等,从而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建筑节能建议篇(2)

一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 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十年时间, 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而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 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 自然资源不一样, 经济发展不一样, 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 故发展较早; 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 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 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执行贯彻度底(喊的多做的少) , 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 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 而制度构筑环境, 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 在观念上, 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 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 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 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 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节约用纸, 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 度等, 这些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 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4) 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 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忧, 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 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 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 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三 节能环保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四 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工程步伐的建议

4.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建筑能效综合评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还需要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若缺乏建筑节能服务机制,就会影响到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节能服务的推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在节能服务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以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大发展。

建筑节能建议篇(3)

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筑节能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建筑节能的核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建筑节能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温冬季不低于18摄氏度,夏季不高于26摄氏度。时隔30年,石油与能源问题再次上升为“国际事件”。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是显露无遗: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燃煤紧张、拉闸限电、北方冬季供暖受阻、成品油价格一涨再涨……我国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危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一、我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及节能发展的对策

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特点可概括为:(1)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有采暖且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比例大;(2)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3)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尚处在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4)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新建建筑中此类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5)长江流域大面积居住建筑新增采暖需求,必须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案,否则将成为严重的能源负担。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1]。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化石类燃料燃烧时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中,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尘和43%的碳化氢是化石类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其中煤燃烧产生的占大多数。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SO2占87%、氮氧化物占67%,CO2占71%,烟尘占60%[2]。由于我国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因此,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原因:(1)房屋建筑继续增加;(2)城镇化不断加快;(3)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4)采暖区大大向南扩展;(5)居民家庭家用电器品种数量增加;(6)农村能源结构发生改变。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 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

2、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

3、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

4、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5、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

6、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7、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二、几种节能途径

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而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2.门窗节能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3.屋面节能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5]。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

4.利用太阳能

地球拦截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500倍。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只占资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据美国能源部评估,1990年美国太阳能经济可开发资源量约为22Mtce/年,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0.6%。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12tec,2/3国土面积的太阳能总辐射量超过0.6MJ/m2[6]。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可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

5.夜间通风

夜间通风的原理是在夜间引入室外的冷空气,通过冷空气与作为蓄热材料的建筑维护结构接触换热,冷却建筑材料,达到蓄冷目的。在夏季,为了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则需要空调供冷系统。而此时,因为夜间的室外空气温度比白天低得多,所以夜间室外冷空气则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冷源加以利用。严格地说,只要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此时的室外冷空气就可视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参考文献

[1] 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31-132.

[2] 涂逢祥.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J].建筑2001(2):51-52.

[3] 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建设报(中国建材)CN11-0038,2003,108期.

建筑节能建议篇(4)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能源消耗过高始终是横亘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问题。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主要与我国现代建筑业发展时间较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因此,本文重点对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进行阐述。

一、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很多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历几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始终不断发展。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尤其是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人们普遍将目光集中于建筑节能,希望通过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然得到很好发展,其中尤以德国、日本、美国为甚。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要想紧跟时展潮流,必须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大气污染情况也在逐步加剧。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清晰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工业是错误的做法,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行业中,很多国家也日益注重建筑节能。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确实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洁净、清新。

(三)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发展至今俨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应始终关注,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更多开发商不遗余力的参与到建筑节能事业当中。总而言之,建筑节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及政策建议

(一)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

在上述论述中提及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引导者角色。建筑节能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政府需要科学把握。政府对建筑节能发展方向的把握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2)支持者角色。建筑节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若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无法予以足够支持,那么建筑节能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方面政府究竟应制定哪些政策呢?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如下政策:

1. 财政补贴方面的建议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建筑节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标准的住宅建筑,其成本也不过是每平米增加一百元左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开发商的建筑成本,但这种建筑成本的增加也是开发商完全可以接受的。为鼓励开发商积极投入建筑节能事业,政府应鼓励开发商大面积进行建筑节能建设,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政府可对开发商进行财政补贴,补贴其在建筑节能提升方面所花费的资金。除此之外,对于建筑节能做得较好的开发商,国家也可以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减少,鼓励更多开发商积极投入到建筑技能事业中去。

2. 政府采购方面的建议

政府采购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这一点在很多相关研究中已然得到充分证明。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政府采购方面制定一系列有效政策。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政府采购中不断加大对建筑技能产品的认证力度。众所周知,建筑节能产品是指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已认证了几千个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在未来应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力度,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也应积极采购建筑节能产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产品及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二,有效推进政府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我国应该在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方面制定出详细规章制度,并形成统一标准。在该标准的指引下,引导政府更为科学的采购相关建筑节能产品。在实施之初,可采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总结经验,对其进一步进行扩宽。

3. 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均不约而同以税收为手段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在我国,为促进建筑节能的更好发展,政府可在如下几种税种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消费税。所谓消费税是政府为更好体现消费政策所制定的一种税种。消费税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调节不良的消费结构,让消费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已尝试征收能源消费税,希冀能以此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也同样可以效仿,例如,政府可对石化能源征收消费税,通过该消费税的征收促进建筑厂商及居民将目光更多集中于地热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等。

第二,城市维护建设税。业内人士均明晰,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专款专用。该税种的征收主要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以及维护。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能效。不过,在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基于如下三种税种征收:(1)营业税;(2)消费税;(3)增值税。当上述三个税种得以减免时,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同时需要减免。因此,我国目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率也相对较低。为更好促进建筑节能发展,我国政府应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能源耗费有效结合起来,实施单独征收。这样的做法更利于促进建筑节能发展。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历史上,我国曾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调节税。该税种后被取消。为更好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建议政府将该税种重新恢复,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构建,让其更好适应于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4.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

建筑技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依赖于建筑技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更好发展,政府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方面也应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对专注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的企业和公司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府可组织相关企业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建筑节能技术,并引导其对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积极进行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研发出独属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鼓励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节能技术研发,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好的做法就是引导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二者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更好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

5. 公共政策方面的建议

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国家应积极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建筑、住宅。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性,我国很多民众并未真正认识到节能建筑的本质内涵。因此,在购买住宅时,也往往会因为嫌弃节能住宅价格太高而放弃购买。这样的情况存在是不利于节能建筑发展的,是不利于我国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基于此种情况,国家应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引导更多媒体积极报道节能建筑,让人们更多认识到节能建筑的好处,从而踊跃购买节能建筑。除此之外,对于购买节能住宅的居民,政府也可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减轻居民购买节能住宅的负担。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定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建筑节能政策的价值诉求更加强烈。在未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任务还很艰巨。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均应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关政策,进而通过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劲,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06).

[2]邹礅,张永胜.中国与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比较研究[J].科学之友,2010(05).

[3]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分析[J].聚氨酯,2009(03).

[4]张劲,鲁永奇,杨树凡,王丽娟,唐羽. 辽宁省建筑节能政策透析[J].节能与环保,2006(01).

[5]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变迁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5(03).

[6]陆媛媛,孟鑫.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分析与框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

[7]宋琳琳.政策网络理论对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2(01).

[8]宋琳琳,孙萍.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建筑节能建议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迅速增加,而我国能源紧张,建筑耗能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对于住宅房屋保温节能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

一、建筑规划阶段的节能设计

在住宅建筑规划阶段,节能设计应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布局、体型、间距、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

建筑物的朝向、布局、体型、间距、绿化配置等因素直接影响建筑物得保温节能,因此在住宅建筑规划阶段,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朝向方面

从节能和热环境两方面考虑,建筑物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避免东西向,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对争取日照有利。如果不能为南北向,将主要房间设在冬季朝阳和背风的方向,以减少围护结构散热量的影响。

(二)在建筑布局方面

节能建筑的形态要求体形系数小(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面积之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应建立气候防护单元,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建筑物平面形式应平整、简洁,外形应选用长条型,避免使用凹凸面过多、体型复杂的塔式建筑。

总之,在节能规划中,不宜采用点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错位拼接,以防止形成较长的外墙临空长度而不利于节能。同时,还应注意建筑间距与节能的关系,间距的确定首先要以能满足日照间距的要求为前提,使建筑南墙的太阳辐射面积在整个采暖季节中不因其他建筑的遮挡而减少。

二、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顶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透光隔热玻璃(如 Low-E玻璃等)在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总之,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一定是防火性能好、低成本且环保的材料。

三、建筑构造节能设计

(一)墙体保温节能设计

1.内保温复合墙体设计

复合节能墙体通常由绝热材料与传统墙体材料或某些新型墙体材料复合而成。其结构层次设计如下:

墙体结构层:指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品的外墙,内浇外砌或砖混结构的外砖墙,以及诸如承重多孔砖外墙等其他承重外墙。

空气层:空气也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因此,在建筑物中常用材料围成的空气隔离层,不但可以保温隔热。而且具有切断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防止保温材料受潮的功能。

保温隔热层:这是节能墙体的主要功能部分,常用绝热材料可分为有机、无机 金属等三大类。出于导热系数、抗压强度、蒸汽渗透率、燃烧性能等方面的考虑,此处选用挤塑型聚苯板(XPS)为保温材料。

保护层:主要功能是防止保温层受破坏,并阻止室内水蒸汽侵入保温层。出于防火、抗冲击和环保等方面的考虑,宜选用A级无机防火板为保护层材料。

饰面层:由于A级无机防火板具有优良的表面亲和特性,所以各种饰面材料均可使用,选用的内墙涂料和粘贴瓷砖都有良好的效果。

2.外墙保温节能设计

由于外保温技术的保温材料是贴在墙体的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明显优于内保温,有利于减薄主体结构的墙体,从而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同时墙体的减轻,又可以减少建筑梁、柱的直径和钢筋数量,不但使得房屋使用面积的造价得到降低,而且便于对建筑物进行装修改造,所以墙体外保温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外墙外保温体系常用的保温材料有阻燃型膨胀聚苯板(EPS)、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挤塑聚苯板(XPS)、聚氨酯硬泡等,这些材料均可满足热导率λ≤0.05W/(m•K)的要求。

外墙外保温效果决定于基础墙体和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比较分析,选择经济效益合适的组合方案。如以国家推广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结构为例,由于加气混凝土材料的热导率较低(λ=0.19~0.22 W/(m•K)),200厚加气混凝土砌体(双面抹灰20mm厚)的传热系数计算值约为0.85~0.90W/(m2•K)(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干密度ρ=500~700kg/m3,未考虑热桥影响),墙体本身基本满足K≤1.0W/(m2•K)的规定要求。若加铺30mm厚阻燃型膨胀聚苯板(λ≤0.042W/(m•K),ρ=18~20kg/m3),墙体主体传热系数K≈0.56W/(m2•K),聚苯板改为50mm厚则K≈0.45W/(m2•K),保温效果大大提高。但应注意保温材料并非越厚越好,墙体传热系数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加大厚度节能效率的提高趋于平缓,而经济性下降。

(二)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是薄壁的轻质构体,由玻璃、型材组成,是耗热的薄弱环节,相对墙体而言,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大量的热量通过窗户是双向流动的。门窗缝隙是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为了减少能耗,可选用气密窗、中空玻璃、塑钢门窗、密闭保温性能好的防盗门、新型外墙保温材料来达到节能效果。

在选用玻璃品种时,应根据采暖费用、空调设备的价格和制冷的比较来选择合适的玻璃品种,并从各种玻璃的太阳能阻隔特性和导热性、等方面去比较其节能效果,选择热反射玻璃、吸热玻璃、中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以提高玻璃的气密水平。窗框材料对中空玻璃的性能影响较大,近年来,单框双玻彩板钢窗、聚氯乙烯塑料门窗和铝合金窗,以其良好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另外,窗户上加贴透明聚酯膜,也是节能措施之一。鉴于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成本高,通过逐步优化围护结构设计,也可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三)屋面节能设计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

(四)屋顶节能设计

1.坡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节能的又一组成部分,从结构上和形式上尽量设计成坡屋面,并加设通风层,可以提高建筑内热工效率,增加保温性能。

2.变屋面颜色。对于夏季日照辐射强的地区,可以采用浅色系的屋面反射阳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3.加强屋面绿化在屋顶上设计为绿化屋面,通过绿化降低太阳辐射,同时可以丰富第五立面,增强建筑的能量损失。

4.加设太阳能装置。在屋顶上架装太阳能吸收热量,产生热水热气,满足建筑空气环境,太阳能利用模式为:集热气――补热系统――输配系统――末端。通过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加热水温,降低建筑内部的功能损耗并提供新的加热源。

(五)建筑隔热节能设计

隔热除考虑外墙部位需设置外。屋顶由于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所以也要进行隔热设计。隔热设计主要使用隔热材料隔热和隔热构造隔热。隔热材料有填充类、板块类和热反射类。而现在有一种很廉价的隔热方式:空气层的隔热。其隔热原理是通过降低传热达到隔热的目的,而影响其隔热性能的原因有:空气间层厚度、热流方向、空气间层的密闭程度和两侧表面的光洁度。这种隔热方式现在主要被用于炎热气候地区的屋面、墙体、双层窗中,隔热效果好。同时空气间层设于墙体部分,起隔热和保温双重效果,不过水平构件只有隔热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建议篇(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advocating, energy-saving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city construction. The architecture is energy-intens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s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ow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better use of natural energy,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it is the architect need discuss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material;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世界各国提出了控制矿物能源用量的增长,提高用能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而在我国,建筑能耗浪费相当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缺乏节能意识等。因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及体形系数应满足节能需要

在住宅建筑设计方面,建筑群的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合理与否,对冬季获得太阳辐射热和夏季通风降温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建筑物的主体朝向,如果由南北改为东西向,耗热量指标约增大5%,空调能耗或外遮阳成本将增大更多。另外建筑体形系数也是建筑热工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文献中提到,体形系数每增大0.01,能耗指标约增加2.5%。分别显示了两种典型的住宅平面形式,一种明厨暗厕式住宅平面,另一种是明厨明厕式住宅平面,在相同建筑面积的情况下, 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高0.032,很明显从体形系数方面第一种型式的建筑平面优于第二种。因此,在满足建筑诸多功能要素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建筑体形的凹凸或错落,降低建筑物体形系数。

二、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部分就是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

1.隔热保温技术,外保温的优点:建筑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有利于主体结构保护和避免热(冷)桥的产生。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有保温砂浆、聚苯板、聚氨酯(EPS、XPS)和墙体自保温四大体系。其中,保温砂浆和聚苯板市场占有率较大,但保温性能较差;聚氨脂保温性能较好,但传统的聚氨酯硬泡板材不适用于复杂立面墙体保温。市场新出现的聚氨酯现场发泡喷涂保温材料(如安健能全水基软发泡聚氨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憎水性,方便施工,适用于设计各种复杂外墙体保温和无接缝施工。外墙体遮阳,主要用于热工性能要求更高的墙面,在保温层外侧设计钢结构支撑体系,干挂板材(如陶土板),可以遮挡夏季阳光直接辐射到墙体,同时后侧流动的空气层能迅速带走热量,起到很好的遮阳隔热效果。 2、玻璃门窗的隔热保温与遮阳。外墙玻璃门窗是阻挡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和冬季室内热量散失的最薄弱环节,其能耗是同面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除控制窗墙比外,需增加玻璃门窗的热工性能:

2.1、设计选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如Low-E镀膜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门窗型材,同时加强窗墙间、框扇间的接缝气密性设计。

2.2、增加外墙玻璃门窗遮阳设计,防止夏季太阳辐射热透过玻璃门窗直接进入室内而耗能。由于遮阳位置和方式不同,主要有:①水平式外遮阳,适用于接近南向外窗,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口上方射来的阳光。②垂直式外遮阳,适用于东北向、西北向外窗,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为克服传统固定式遮阳在采光、自然通风、视野等方面的矛盾,上述两种遮阳方式在生态节能建筑中较多地采用活动百叶遮阳,可根据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百页角度遮阳,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③活动内遮阳,主要有遮阳卷帘和遮阳百页等。相比外遮阳,更灵活,更便于用户根据季节天气变化调节使用。但内遮阳有较大的缺点,除部分热量被反射出窗外,其余热量留在了室内而增大空调制冷能耗。

3、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建议小区屋面采用“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顶”技术,采用XPS保温板放置在屋面的防水层上,此板在屋面上长期与水汽接触时,能保持恒定的低导热和高抗压性能。

4、供热方式探索

1)独立燃气式供热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不论从投资、价格或是实际运行效果上看效果都要比普通供热方式要好。2)投资方面,独立燃气、电采暖及集中供热比值为1:0.85:2;价格方面,独立燃气、电采暖及集中供热比值为1:0.85:1.22;实际运行效果方面,独立燃气式的运行费比理论值还要低,相比集中供热,节能效果更好。独立燃气、电采暖调节更为方便,当住宅没有人的时候,室内温度能调节到10℃以下。3)供热以天然气为热源,采用分户设燃气炉的供热方式,不仅可以供暖,还可供应生活热水,改善了住户的生活质量;房间采用铝合金散热器,体积小,外型美观,散热效率高。4)户与户之间供热系统相互独立,串联方式为跨越管水平串联。所以供暖时间每户自主决定,互不影响,实现了行为节能,有方便住户供暖。

三、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就经常将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对北侧寒冷空气的“温度阻尼区”,从而达到节能及保证使用频率较多房间的舒适度的目的;在有采暖空调房间的建筑里,尽量将采暖空调房间集中布置,以避免在采暖空调房间与非采暖空调房间之间发生大面积的能量交换,造成大量能量浪费。国外,在印度柯里亚的管式住宅及干城章嘉公寓楼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不同需求空间的竖向分隔,达到了极佳的通风降温效果。

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对降低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在外维护结构完成后再在上面附加保温层,以改善热工性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各种高效保温材料价格不菲,而且其生产加工过程也会大量消耗各种能源。因此,建筑节能不应当只着眼于建筑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还应当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出发,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筑材料就不但要有出色的保温隔热性能,其加工生产过程也应当简单易行,节省能源。位于美国加州霍普兰德山谷中的太阳生活中心(Real Goods Solar Living Center,Hopland,California)创造性地利用稻草垛作为墙体材料。其具体做法是先将稻草加压打捆,再把它们砌成墙体,然后在墙体上喷涂一种8~10 cm的土质护面灰来代替水泥砂浆。完成后的墙体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兼有较强的防火性,并且无毒无害。无独有偶,美国建筑师塞缪尔·默克比(Samuel Mockbee)设计的布赖恩特(Bryant)住宅也采用了类似的墙体做法,只是具体构造略有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这栋面积为79m2的住宅是建筑师无偿为美国阿拉巴马州黑尔县的一对贫困黑人夫妇而设计的,项目经费全部靠募捐筹集,十分有限。建成后的布赖恩特住宅在各方面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深受使用者的喜爱,他们给这座房子起了一个有趣的绰号——“干草捆住宅”。五、结束语

建筑节能研究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提倡运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简单节能技术为主,切不可为片面追求低能耗目标而不顾经济成本,大量使用节能新技术。同时注重太阳能、风能、地能等可再生自然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逐步从大城市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向全国推广运用,实现我国建筑节能既定目标。

六、参考文献:

[1] 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节能建议篇(7)

建筑节能是指住宅和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能耗,属民生能耗,其所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为30%―40%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很高,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使用的钢材、水泥等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两项相加近一半的能源被建筑所消耗。由此,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节能方式。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减少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课题,做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作为祁连县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节能已是目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必须把建筑节能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分析研究我县建筑节能工作现状入手,把握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推进我县建筑节能工作。

一、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但我县建筑节能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建筑节能投入成本和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监管执法处于薄弱稀松状态,致使全县建筑行业节能工作迟滞不前。2008年10月1日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出台后,我省也先后制定了《青海省节能管理办法》等地方标准,我县建筑业节能工作才走上了正规道路,通过严格实施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执行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的经济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节能事业的健康发展。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国将新增3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 1.6亿吨标准煤,实施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

二、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县逐步加快建筑节能工作步伐,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镇后农牧区、先新建后改建、先建筑后公建的建筑节能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节能意识淡薄。人们对建筑节能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也缺乏深刻的了解。例如,人们在购房时,很多人不懂得也不关心建筑能耗的高低,这样就失去了对房屋节能性能的选择和监督,导致相当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供应商钻了空子,开发大落地窗,热能流失严重;使用假冒伪劣建材,造成建筑质量隐患;无视节能环保标准,逃避政府监督管理。同时,一些地区的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为追求“政绩”,只注重建筑数量和规模,对已有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坚决,放松或放弃了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

(二)建筑节能政策法规配套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节能法律法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列建筑节能的相关实质性内容。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统一和配套性,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指导地方建筑节能工作的节能法律法规。应不断完善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根据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水平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及时把成熟可行的节能技术转化为标准,为不断深化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管标准执行方面存在疏漏。一些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中违反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处罚不力,施工监管环节由于节能检测和验收标准不完善,监管和执法不严谨,严重影响了节能与环境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实。同时,建筑节能涉及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光靠建设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城建部门既没有太多强制的力量制约开发商,也无法给开发商补贴、减税等方面的承诺,在推广过程中很难有执行的力度。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对节能建筑的政策支持不够,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目前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还未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自觉性,投资者又都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特性。另外建筑物节能改造工作量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导致产权单位和个人普遍面临资金筹措困难,必须通过财税等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居民积极配合,参与建筑节能改造。

三、发展建筑节能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建筑节能发展缓慢原因的分析,为了使我县节能建筑工作更好的开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执法力度、创新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节能工作,强化政府部门、建筑业、人民群众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树立良好的建筑节能新观念,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有序开展。

(一)高度重视。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建筑节能作为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府干预和调控。普及民用节能、节电、节水知识,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逐步培养人们节能自主性和节能维权意识。

(二)完善法规。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目前制订的规定、办法等进行再完善,再补充,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在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转变为一种强制,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不给予验收或进行整改后方能验收,促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三)严格监管。编制《祁连县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详细方案,严格实行建材准入制度,坚决淘汰高能耗、技术落后产品,严格把住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与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实现全过程节能“闭合”管理。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镇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快“热改”。 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力度,要像用水、用电一样实行谁用热谁付费,自主调节室温,按热量计费的管理体制,凡是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新建建筑,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热量和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全面实现供热的量化、市场化和货币化。只有做到系统节能,供热单位才能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热用户才能从热费中得到节能收益,才能真正实现节能环保。 (五)政策激励。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对建造、使用节能建筑的用户给予一定优惠或费用减免,适当核减采暖费、或返还住户一定的采暖费;对认证合格的保温隔热材料、节能门窗等减收产品增值税;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建筑单位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或建筑节能消费税等措施。建立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改造补贴确保改造资金到位,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建筑节能建议篇(8)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建筑业在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也使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并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现状阐述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政府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能给与安徽建筑业发展相仿的省份以借鉴。

1.安徽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安徽的建筑节能起步并不晚。早在1992年,合肥琥珀山庄就曾进行过5种墙体、6种屋面的节能试点,受到过国家建设部的肯定。安徽省建筑节能工作始终坚持“政策为导向,设计为龙头,标准为支撑,组织为保证”的工作思路。建立专门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构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初步建立了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撑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1.1建立安徽省地方法规和规章

2003年6月下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废除传统耗能墙体材料,积极推广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2005年9月印发了《安徽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要点》,用于指导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做好建筑节能审查工作。2005年11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住宅建设项目和新建商场、宾馆、办公楼等建设项目,在方案审查、立项审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方面加强节能管理。2006年1月《进一步加强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管理若干意见》,加强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审查监督管理工作。

1.2推进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建设

2001年1月,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建设厅联合了《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了《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SF防水保温屋面构造》、《安徽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等节能图集和标准。

1.3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

结合安徽省情,制定和实施了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如《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建科[2006]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建设[2006]115号)、《安徽省关于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007] 号)、《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

与此同时,各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工作办法和意见,如合肥市制订的建筑节能规章《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合政[2006]27号);铜陵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贯彻实施意见的通知》(铜政[2004]11号)、《铜陵市“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蚌埠市建委制定的《关于推行应用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通知》(建政秘[2006]185号)等。

2.安徽建筑节能政策面临的问题

2.1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亟待创建

安徽省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 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除了认识不足、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难以规范和制约。一是缺乏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至今仍然缺乏鼓励企业节能、节材、节水、节电、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有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做了一些节能等方面的尝试,但都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仍缺乏国家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三是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并要求地方政府予以配套,但各地落实建筑节能各项费用的情况并不太理想,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四是目前针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是以财政补贴为主,受财政预算额度影响较大,不够稳定,建筑节能税费优惠等稳定、长效的激励政策尚未建立。

2.2建筑节能长效机制未建立

从安徽各地建筑节能进展情况看,针对“十二五”期间更大规模、更长时期节能改造的财政政策、融资模式尚未确定。在法律层面,《节约能源法》已经修订并颁布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也开始实施,但是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要使这些法律制度真正得到落实,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各地也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目前,这方面工作还处在刚刚启动阶段。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建筑节能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不足,使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这影响了业主节能的积极性。

3.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建议

目前安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完整的激励措施,建立以经济激励措施为主,以加强行政管理和完善节能服务机制为辅的建筑节能激励措施体系。

3.1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的立法研究

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法律法规具有全面性、操作性、前瞻性,使政府、企业、家庭、个人都能在法律框架内找到节能减排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建立起一套长效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安徽省在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尽快完善本地的节能减排地方法规体系,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继续抓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完善建筑节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抓好《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部分)》、《安徽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及《安徽省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规程》等标准制定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建设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安徽省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及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建筑节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力度,实施建筑节能闭合管理。

3.3建立建筑节能激励政策框架

理顺节能管理及能源费用征收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的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责任,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使节能与各方利益直接挂钩来促进各方的节能积极性;加强限制性政策:对建筑物、能源系统(设备)的能效水平及节能管理(尤其是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加大鼓励性政策的力度:对高效的节能技术、产品(建筑)给予经济激励,抵消部分由于采取高效节能技术而带来的增量成本,并支持中介机构参与建筑节能的活动。

3.4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要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根据《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研究制定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从财政投入、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建筑节能,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和经济上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

3.5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进行财政补贴

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贴息补助,即政府用财政收入或发行债券等收入支付企业用于节能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二是直接补贴,即政府以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的形式直接向节能项目提供财政援助,如对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项目和能源审计项目等的补贴。

3.6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应列入安徽各地方科研计划

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入强度,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同时实行精神奖励与经济激励并行的节能激励政策。要研究制定对经认证合格的节能产品和材料减收产品增值税的相关政策,鼓励生产、采用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建筑节能器具的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通过节能改造、电费降低而产生的收益,实行按比例分成;改革有关建筑奖项的评审办法,把是否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作为重要评审内容。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与导向研究”,编号10030503044。

参考文献:

[1]赵凤.科技创新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安徽省阜阳市绿色建筑发展调查[J].安徽科技,2010,(6):43-45.

[2]赵凤.绿色建筑发展与科技创新[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5):60-61.

[3]赵凤.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0,(1):40-42.

[4]何长全,李国昌,陈莉.节能建筑推广动力及激励机制分析[J].工程质量,2011,29(11):5-8.

[5]陈莉.节能减排政策与合肥科技创新环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44-48.

[6]陈莉.基于博弈论的建筑节能政策导向分析[J].商业时代,2011,(18):116-117

[7]俞越能,王琴琴.芜湖着力健全墙改政策配套体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2):18

建筑节能建议篇(9)

我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缺乏强制与激励并重的政策体系

西方国家政府的激励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税收、补贴、低息贷款、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美国在过去的10余年间共出台了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而我国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支持建筑节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节能意识淡薄,相关政策法规贯彻力度不够,政府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致使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缓慢。

(二)市场发育不健全

由于我国房屋建造及住宅产业粗放型的经营,造成建筑节能产业链上的企业过于分散,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企业间上下游互补、分工协作的关系,进而使技术创新的能力普遍较差,节能技术成果不系统,配套性和通用性差,集成度低,不宜于推广。另外,建筑节能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在建筑能耗测评、能耗标识、能耗审计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相互配套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及奖励和惩罚措施。节能服务业也发展滞后,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小,数量少,水平低,大多不具备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服务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日趋紧迫的节能融资和技术供给的需要,致使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三)缺乏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建设事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一些关键技术,跟不上节能形势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合适的转化方式,使众多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同时,科技人才缺乏,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模式设计

我国建筑节能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其的宏观调控引导与市场机制对其促进作用的协调统一。其发展模式应遵循“关注外部性”、“持续自生”的原则,采用“推动”和“引导”政策扶持有机结合的手段,发挥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保障作用,强化行业管理体系建设,促使建筑节能产品的科研单位、生产厂家、建设单位以及最终的使用者之间形成供求关系链,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迅速发展(见图1)。

(一)以关注外部性为特点的产业发展原则

建筑节能产业的经济外部性十分明显。一般来说,常规建筑产业具有较多的负外部性,而建筑节能产业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外部性。但在现实中,常规建筑产业的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并未计入其产品最终的成本核算;相反,建筑节能产业在产生社会性环境益处的同时,其高额的初始成本却由个别企业承担,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两种外部性效应的鲜明对比使得建筑节能产业往往居于劣势。建筑节能的公共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其外部性无法通过“自愿协商”的谈判方式加以消除。因此关注建筑节能产业外部性特点将其内部化,为节能建筑与常规建筑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以政策扶持为手段的推引合力

推动力集中表现在政策的“强制性”上,即建筑节能发展中长期的规划与目标纲要,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以保证强制性措施得以强制实施。引导力集中表现在节能政策的“激励性”与“公共服务性”上。如投资补贴、低息贷款、减免税金、价格优惠等政策均在经济上对建筑节能产业的壮大起到激励作用,引导资源、资金、技术和需求的优化集聚;有关加强建筑节能产业的管理制度建设、设立独立的检测评价机构与体系、规范和完善交易市场、建立信息与教育媒介,体现了建筑节能政策的公共服务性,它引导开发商、生产商、供应商与消费者正确认识节能技术及产品的高效性,引导他们了解、鉴别和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并能够优化对节能技术及产品、资金、项目和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源动力

建筑节能产业,需要各项新型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支撑,节能建筑从技术上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仪器仪表等的生产、选用,包括多专业、多学科,贯穿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物运行等多环节。必须有效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科技创新”是技术服务型企业的源动力,应从设计、咨询、施工、监理、检测、评估等多个领域有效的链接起来,加强行业管理,扶植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和社会化协作机制,提高行业人员的素质及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升级与发展。

(四)以持续自生为目标的产业优化配置

各种建筑节能政策与法令不仅应关注建筑节能产业化发展中的生产扩大、市场进入和降低价格等强制性措施,还应关注建筑节能产业如何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发展来更为有效地争取政策支持,并获得运行成本的持续降低,以引导节能与资本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强其竞争能力,最终达到持续自生的目的。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建议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1.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已有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发展建筑节能产业做出明确的行政规定,把重点放在研究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产品的革新、建设单位采用节能产品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金融界、投资商、企业和开发商能够准确判断和把握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增强其投资与开发建筑节能项目的信心。国务院出台的具有指导性纲领文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在建筑节能产业发展上政策的支持。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特点提出发展本地建筑节能产业的具体细则和实施意见。

2.完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和标准互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对工程建设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通过试点示范和专家论证,及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纳入标准之中,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构建全面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对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强对违反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惩处力度,确保强制性技术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贯彻落实,推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持续发展。

3.完善激励政策机制,将建筑节能产业的外部性内部化。首先通过财政支出、优惠贷款、基金融资和引进外资等灵活融资政策,多渠道吸纳建筑节能产业的启动资金,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通过税收调控、补贴、奖励等降低成本政策降低建筑节能产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减小市场化的价格阻力,以提高灵活融资政策的吸引力及灵活性。另外通过政府定价、价格补贴、税收调节等强制性价格调控政策来予以投资者和开发商一定的商业利润保证,调动其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价格竞争机制来促进价格的合理、持续降低,以减小政府干预,提高其自生能力和市场竞争性。

4.完善保障制度,消除建筑节能市场信息不对称。完善建筑节能保障制度,积极引导和建立公平的建筑节能市场。一是实施信息统计报告与通报制度,违规举报制度和技术、产品、材料的推广、限制、淘汰制度。二是实施采暖供热运行管理单位供热及耗能量指标,并予以考核和奖惩。三是实施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检测平台建设,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备案。四是出台建筑能耗限额及超限额加价制度、节能考核体系等,加强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管理,最终引导节能产业通过正常竞争做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配套、规模合理、质量提高。

(二)科技创新与管理体系有机结合

1.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重点领域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在整合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开展自主创新、内联外引与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研发优势、高等院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优势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深化设计优势,建立和完善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开发系统,以建筑施工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为主体的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系统,以相关教育、培训、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服务系统,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支持协调系统,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为主要调控手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咨询、中介服务紧密结合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成果推广转化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建立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示范基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强化管理创新,行业集群发展。通过建筑节能产业相同和相关业务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发展一批规模经济、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节能建筑这一最终产品为纽带,形成在建筑节能产业链上下游设计、施工、安装、部品及监理等环节关系紧密的各类企业联合体,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与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与配套,使产业链有明确的分工,实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社会化协作关系,推动建筑节能产业化联盟的发展。同时,强化行业人才资本意识,坚持引智引才并举,吸引国内外建设科技人才,并实施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人才梯队。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学校结合重点研发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和干部培训等方式,造就和培养一大批科技管理与科研创新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通过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筑节能技术规范、技术(产品)标准和相应的认证与信息服务来保障市场监测、规范市场竞争,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管理创新,行业集群发展,从而在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基础上,促使建筑节能市场逐步实现“自觉”扩大,进而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昊明.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及产业状况分析[J].商业时代,2009(28)

2.刘叶志.新能源产业绿色效益的实现机制[J].科技和产业,2009,9(9)

建筑节能建议篇(10)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全建设行业要充分认识建筑节能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建筑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超过八成;同时建设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耗材浪费大等问题。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目前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另据建设部对部分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北方地区的节能设计达到90%,但这些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去做;夏热冬暖地区有节能设计的占19%,实际实施的有11.2%;夏热冬冷地区有节能设计的占20%,实际实施的有44%。按此调查,全国58%的建筑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而在施工阶段,则只有23%真正执行,建筑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年来能源短缺现象日显突出,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提价、空调和供暖能耗上升导致的电力、天然气供应不足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建筑节能在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建设行业要大力重视和推广节能建筑。

二、提高社会市场各方主体的建筑节能意识

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都很难综合实现建筑节能。目前,建筑节能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相继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部门也大力提倡“节能省地型”建筑,各地方政府也采取一些措施,但要实现建筑节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社会的每一个从业者,不管是开发商、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要负起社会责任,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亿万群众的切身事业,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建筑节能所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还不了解。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老百姓会算这样的账:购买节能住宅对我的居住成本有什么影响?房地产商也会算账:开发节能住宅会增加多少建造成本?事实上,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要树立全寿命成本概念。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不是提高了居住成本,总体上是降低了居住成本。所以,要大力提高社会市场各方主体建筑节能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建筑节能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大量的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采暖空调设备和诸如太阳能利用技术、遮阳技术、自然通风等新技术被运用到新建筑以及已有建筑的改造中,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在欧洲有零能耗、零排放的住宅,有太阳能自给自足,能够蓄热和蓄电,除满足建筑本身用能外,还能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电,需用时再取回来。夏天储备的能耗可以到冬天使用。对于建筑能源系统,除了普通意义上的建筑节能,还强调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内的利用和减少对地球的环境污染,更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生态平衡,以求达到可持续发展。英国设计绿色节能建筑强调采用“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即从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保温隔热、窗户节能、系统节能与控制等方面去整体考虑建筑的设计方案。发展零能耗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零能耗建筑不是不耗能建筑,而是在采用各种先进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仅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需求,实现消耗化石燃料为零的建筑。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的科技创新园是专门用于展示低碳建筑的科技园。园区内设有访问者接待中心、信息枢纽中心和11个低碳示范项目。这些低碳示范建筑采用了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高效的节能保温技术,如夹心高效保温复合墙体、三玻Low-E窗、热回收新风系统,楼板辐射采暖制冷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中水回用、景观绿化蓄水技术、智能化信息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和系统与建筑进行集成优化,实现了建筑的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此外,还有政策上的措施。如瑞典,节能住宅可获政府贷款。瑞典1967年就制定了《住宅标准法》,并规定使用按照瑞典国家标准制造的材料配件来建造的住宅项目能获得政府的贷款。瑞典的工业化标准和“模数协调基本原则”涉及住宅的各部分,如浴室设备、厨房水槽、窗框、窗扇等。美国,商业化的自律节能。

节能是一些美国家庭购房的首要指标。在美国,普通住宅的竣工是不需要政府验收的,房屋承建商自检验收很重要,住户验收签字更重要,房屋质量主要依靠房屋承建商对信誉的高度负责和重视来保障。大家都必须尊重的一条就是节能。我们该加强对节能建筑绿色的研究和示范,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住宅、低能耗住宅。

四、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强化保障措施

建筑节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除了国家中央财政的资金拨,各地可积极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实行资金支持。结合实际,拓宽资金渠道,灵活选择融资模式,推动建筑节能。另一方面出台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按照节能50%标准计算,一平方米建筑将增加120元人民币左右的成本,那么一个建筑面积10000平米的楼房就会增加120万,这样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政府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经济鼓励政策,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促进建筑节能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及团体,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建筑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提供政策保障。

建筑节能建议篇(11)

关键词:绿色;节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绿色节能建筑现状分析

绿色节能建筑技术不成熟

绿色节能建筑外表并不华丽,但是其内部构造极为精巧,特别是在建筑的墙体结构设计、低耗能采暖制冷、遮阳、保温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由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一套可行、统一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盲目的运用不成熟的节能技术往往会导致垃圾建筑、建筑垃圾的出现,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物的耐久性构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与寿命。在我国很多地区所修建的建筑物并没有统一、整体上的布局,缺乏长远规划,而是盲目的追求建筑物数量。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很多建筑物因质量较差、缺乏基本生活条件而无人使用,这一现象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问题。近年来,我国党中央和政府对这一方面逐渐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与此同时,绿色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视,并通过实践在一些大中城市内的住宅小区基本实现。

相关法律规制有待完善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实践内,我国过分偏重重工业与交通节能的发展,而与绿色节能建筑相关的法律规制并没有予以引导和健全。就我国当前现行的法律规制而言,即使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及能源也仍然没有可操作性的奖惩规制。2005年11月我国颁布《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制约、激励各方利益主体的效果,但是这一规定并不完善,从而使得我国绿色节能建筑推广工作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问题也成为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薄弱环节。

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为主,占比高达70%,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资源浪费情况也难以得到遏制。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优质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占比较低,在建筑中的利用率微乎其微。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物中约有84%为高耗能建筑、现有建筑物中有90%以上的高耗能建筑;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高达3倍。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建筑物的高耗能问题不但给我国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问题,同时沉重的能源负担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循环资源利用率较低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天都要消耗掉大量的能源资源,如煤炭、水等,同时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很多大中城市光用来分解和处理这些生活垃圾都要消耗掉大量能源,能源浪费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如果在日常生产生活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归并,在绿色节能建筑建设中循环使用,这样将会有效的节约不可再生能源。例如利用电厂热能、完善中水处理系统等,都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对策与建议

理念先行,推动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同国际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它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绿色节能建筑理念也是我国较为缺乏的。有很多业内人士和学者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面临整合升级,建筑设计及家居设计也越来越呈现专业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城市现代建筑对制冷制热及通风等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其总运行成本、节能环保、用户体验、与建筑外观的结合等都提出了新要求。”[1]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更新速度、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迅速,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必然是未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正因如此,与建筑紧密联系的房地产开发商更应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将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同建筑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综合考虑,因地制宜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幅员辽阔,跨越了众多气候带,根据气候特点大致可以分为5个气候区,在不同的气候区内气候特点具有较大差异。正因如此,在设计绿色节能建筑师就必须要充分集合具体的气候特点,然后在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策略,从而实现绿色节能建筑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良好效果。不仅如此,在绿色节能建筑具体的设计过程当中,还应该对每一建筑所处的朝向、造型、功能等因素进行考察,所以在设计当中还应该根据当期的植被、场地、地势地貌、水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切忌出现依照其他建筑盲目设计的情况。试想,如果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而盲目的生搬硬套、投入大量资金,那么就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系统运用高新技术

当前,建筑领域有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因此如何科学选用则非常重要。经过调查,很多建筑楼盘在设计之初为了利用高科技产品、技术来获取噱头、寻找卖点,但是并没有对某项技术进行合理性分析、是否能够达到节能效果等问题。这样一来,房地产开发商也只能够将高房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为了节约成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实现建筑物绿色节能效果,首先就应该在运用新技术时对建筑物各系统进行充分考虑,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并使其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采用越先进、越复杂的技术,节能环保效果就越好,有很多常规性技术和低技术若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也能够发挥出更为优越的作用。

转变建筑设计模式

众所周知,同传统的建筑物相比,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更为复杂。反观当前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仅仅参与到方案阶段并没有涉及到后续设计工作,甚至在某些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出现各专业人员各自为政的现象。即使进行沟通和联系也仅限于资料提供、工作中的基本配合上。最为明显的是,设计人员几乎不会参与到建筑物招标、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以至于在整个建筑物设计实施阶段形成众多断档,在这一环境下也必然无法确保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效果与质量安全。

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综合考虑

从整体上看,绿色节能建筑是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所以设计人员在工作当中必须要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考虑。

全方位周期

从建筑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系统的分析和考虑绿色节能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避免对资源造成浪费的问题。

全生命周期

充分考虑建筑物建设的投资情况,并对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运行、维护费用进行考虑,从而找到最优契合点,实现绿色节能建筑节能环保的最佳效果。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活环境。而绿色建筑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的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建筑市场、房地产、土地资源开发、科研等社会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绿色建筑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总而言之,绿色节能建筑必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人们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雷亮,王桂花.绿色建筑:房地产发展新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