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33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1)

关键词: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价方法

Key words: project;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risk;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98-03

0引言

从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可以看到项目必然存在不确定性。从众多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项目风险的最大不确定性存在于项目的前期。三峡工程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是570亿元而在实际与争议中却是1000亿元到4000亿元,著名的珠海机场预测客流量1200万人与实际客流量70万人的悬殊,这些强烈反差存在的原因是在前期阶段决策者对项目的了解和认识还很缺陷,决策的依据建立在不够精确的预测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决策者的技术水平及价值观也容易产生决策结果的极大不确定性,这都必然使项目今后的开展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受到较大的影响。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做好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而风险分析的重点就是风险评价,评价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判断风险评价是否合理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对风险评价方法做出合理有效的选择运用。本文将针对目前在项目决策阶段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从中比较它们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希望能对从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风险分析的人员在合理选择风险评价方法上有所帮助。

1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类,有效的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从早期的史蒂夫.J的针对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价方法的调查可以看到在前期决策阶段应用比较多的是调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敏感性分析。不过随着方法的改进和研究的深入,前期阶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调查打分法,概率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1 调查打分法调查打分法是利用专家的经验等隐性知识、直观判断项目每一单一风险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0~1之间的一个数,0代表没有风险,10代表风险最大,然后把各个风险的权重加起来,再与风险评价基准进行风险分析比较。具体包括三部分的工作内容:①识别出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并列出风险表;②将列出的风险表提交给有关专家,利用专家的经验对可能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③收集专家对风险的评价意见,对专家评价结果做计算分析,综合整个项目风险分析概况并确定出主要风险因素。

1.2 概率树分析概率树分析是假定风险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构造概率树的基础上,将每个风险变量的各种状态取值组合计算,分别计算各种状态下风险评价指标值及相应的概率,得到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并统计出评价指标低于或高于基准值的累计概率,计算评价指标的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

1.3 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又称随机抽样法或统计试验法,是评价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随机发生器取得随机数,赋值给输入变量,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出服从各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再通过随机变量统计试验进行随机模拟,达到求解复杂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数学仿真方法。此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取决于仿真计算模型的精度和各输入量概率分布估计的有效性,可用来解决难以用解析方法求解的复杂问题,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基本原理:

假定函数Y=f(x1,x2,…,xn),其中x1,x2,…,xn的概率分布已知(常用主观概率估计)。由于Y=f(x1,x2,…,xn)未知或是一复杂函数,蒙特卡洛模拟法利用一随机数发生器抽样取出每一组随机变量(x1,x2,…,xn)的值(x1,x2,…,xn),然后按Y对x1,x2,…,xn的关系确定函数Y的值yi,yi=f(x1i,x2i,…,xni)反复独立抽样多次(i=1,2,3,…,n),可以得到函数Y的一批抽样数据y1,y2,…,yn。当模拟次数足够多时,可得出与实际情况相近的函数Y的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

1.4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T.L.Saaty提出的,是一种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把他们彼此区别开来。

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对结构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1.5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数学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Chad于1965年提出来的。40多年来模糊数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各个领域,其有效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模糊综合评价首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风险因素集U,接下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向量,建立隶属度,根据隶属函数对方案各目标的影响因素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按照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2常用风险评价方法利弊分析

为了能够结合实际项目合理地选择风险评价方法,必须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做深入的分析。

调查打分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节约时间,专家的经验越丰富,参与的专家越多,所得出的结论越准确。但是该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就是严重依赖专家的经验判断,如果参与评价的专家经验不足可能会造成评价的失误,从而造成决策的失误。

概率树法简单、易行,而且它的直观特点可以让我们分析比较出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大小关系。概率树法也存在着应用的局限性,风险指标概率分布的确定存在难度和风险发生产生的后果难以确定,而且风险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假设违背了现实事物之间相关性的哲学理念。普遍提到的工程项目投资基本上是周期长,投入资金多的项目,相应存在的风险因素也很多,如果仅仅用概率树法估计,在确定风险指标概率分布上会存在很大的难度。概率树法利用风险分析人员和转接的知识与经验或是历史资料,这样的依赖性使得该方法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制约因素,因此此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风险因素较少的小型项目。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该方法要求对所分析的目标变量能用一具体的数学计算模型来表达,同时数学计算模型中的各种风险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可以用各种概率分布来表达他们的不确定性。在风险分析中会遇到风险输入变量的分解程度问题,一般而言,变量分解的越细,风险变量个数也就越多,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变量分解程度越低,变量个数就越少,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就越低,但能较快地获得模拟结果。对一个具体项目,在确定风险变量分解程度时,往往与风险变量间的相关性有关,而变量分解过细往往会使得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如果风险变量本身是相关的,模拟中将其视为独立变量进行抽样,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另外,在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中要准确地描述风险变量的风险程度、减少变量的个数,只选择对评价指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变量,同时,应用风险评价是一定要结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实践经验。另一个局限就是不同的决策者或风险分析专家的经历、工程时间背景以及所在企业经营状况等均不相同。因此,他们对风险的主观判断也会不一样。通常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又被描述为风险态度,不同的决策者对同样的风险环境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同样的风险评价结果的认识和信心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最后的决策采取的风险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层次分析法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相一致,有较广泛的应用性,易于理解和操作。最后综合分析出整个项目风险程度,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能系统地综合专家经验,更全面地看待项目总体风险,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风险的机会,使其决策更为科学。需要指出的是,判断矩阵是评价人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出的,所以,不同的人,做出的判断矩阵可能不同。而且层次分析法结论的质量依赖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因此,应多找几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和判断力强的人共同确定判断矩阵中的标度。层次分析法还存在这样的缺陷,由于受计算规则的限制,该方法不易用于复杂的项目中,且风险因素的数目不能太多,一般认为不宜超过9个。然而实践中,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往往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在应用该方法时有较大的困难,结果的可靠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解决模糊概念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模糊综合评价既有严格的定量刻画,也有对难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现象进行主观上的定性描述,把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并且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时,无论是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还是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人的主观因素的成分很大,各种因素的权重设置主要靠人为设定,导致决策的准确性不高。它们还有另外一个缺点是方法本身不具有利用新信息自动调整权重分配的功能,当研究对象样本增加新的数据时,不能记忆原有的知识并根据新增数据对权重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不能适应评价对象的不确定性。除此以外,风险指标的相关性、评价样本出现噪声数据等问题都会影响上述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对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论述分析可以总结概括出他们的各自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比较明确,他们分属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整体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可以得到: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而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定量评价是在风险量化基础上进行评价,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应用最为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就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中蒙特卡洛模拟法,层次分析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方法就是最科学的,而要针对具体项目采取适合项目的方法对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为后阶段的风险防范制定合理的对策,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最主要的是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结论与展望

阐述了常用的决策阶段风险评价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劣势和各自的适用范围,较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将定性与定量有力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得风险评价更为科学,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技术,要想识别所有的风险是不可能的,无需对风险评价的过分精确,否则劳而无功。风险的程度本身并没有实质的物理意义,仅仅表明采取行动的需要;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映出必要的事实情况。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在具体的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各种风险评价方法,以期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英,沈文.AHP法在工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及风险防范[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3):63-66.

[2]张英,张翠英.基于AHP的建设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6(24):53-55.

[3]王家远,王宏涛.基于不确定AHP的建设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判[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1) :48-53.

[4]朱彬,刘进.航天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2(B10): 206-208.

[5]任宏, 秦基胜.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巨项目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年1月(理论版): 45-47.

[6]代利明,陈玉明.几种常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4):95-98.

[7]包金玉.定量和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英文版)[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增刊2): 5-8.

[8]Kuei-Hu Chang, Ching-Hsue Cheng.Evaluating the risk of failure using the fuzzy OWA and DEMATEL method [J].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9.

[9]WILLIAM T. HUGHES. Risk Analysis and Asset Valuation: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Using Stochastic Rents [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5, 11:177-187.

[10]Zvi Safra, Uzi 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 [J]. J Risk Uncertain, 2009, 38:27-37.

[11]Toshio Nakagawa.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s and Maintenance Policies [M]. Springer Series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2006.

[12]JOHN QUIGGIN, ROBERT G. CHAMBERS. Risk Premiums and Benefit Measures for Generalized-Expected-Utility Theories [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8, 17:121-137.

[13]W. KIP VISCUSI. Risk-Risk Analysis [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4, 8:5-17.

[14]F.K.Crundwell. Finance for Engineers --Evaluation and Funding of Capital Projects [M]. Springer London, 2008.

[15]Zvi?Safra, Uzi?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s[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9, 1:1-86.

[16]赵艳.风险投资项目中技术风险评价[J].价值工程,2008,(12):153-156.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2)

关键词:PPP/BOT项目;风险评价;评价模型

Key words:PPP/BOT projects;risk assessment;evaluation models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51-02

0引言

由于PPP/BOT项目特许经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一般包括建设成本风险、需求与收益风险、运营成本风险、政策与法规等风险,基于不同的风险类型,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模型。Tanaka,Ishida(2005)等通过总结将风险评估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常用的定性方法有风险登记表法和概率-影响表格法;常用的定量方法是确定性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是确定性分析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法,而分析法和模拟法是使用概率技术的两种主要的风险定量评估方法[1]。PPP/BOT项目风险由于复杂多变,应该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以求更加合理地评价项目中的风险,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在工程投资风险评估模型技术应用方面,风险管理者经常用到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对照表法,CIM模型、决策树、模糊数学、蒙特卡洛模拟、计划评审技术、效用理论与敏感性分析等,近年来,一些新的风险评估模型也开始取得应用成果,例如,Chapman等人提出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模型;Howard和Matheson提出了影像图技术模型;Roberts B提出了能力成熟度模型、任务模型、运筹规划模型及费用模型等较为有效的风险量化模型和方法。国内学者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结合,提出了许多综合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

叶晓苏[2](1997)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针对BOT项目的五大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单一指标和考虑各层指标间不同权重的重要性,得出这些因素的综合评价,项目承包公司据此作出最终是否进入某国采用BOT方式承包的决定。李百胜[3](2002)将该BOT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应用到葛洲坝集团对尼泊尔Kabeli-A水电工程的投资决策中。王亮(2009)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时,给判断矩阵赋值采用一种新的划分为六个等级的指数标度,从而建立了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模型简单实用,所需要的数据少,但是在确定风险的指标权重时,往往定性成分多,偏于主观,并且如果风险因素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也难以确定。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

很多学者利用各种模糊综合技术来构建模型,并通过引入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计算熵值)进行改进,以求达到更加客观地评估效果。

马力、常相全(2001)根据风险来源及构成,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的BOT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其中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是把每个因素按其影响程度分为若干等级,又将所有因素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型。评判时,先按每一因素的各个等级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单个因素的评判结果;再按每一类的各个因素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一类因素的评判结果;最后再在各类之间进行综合评判,得出所有因素的评判结果;这样做法的好处是既能处理因素的模糊性,又可避免因素众多带来的权重分配的困难[5]。张星[6](2004)分析归纳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五大类风险;将层次分析法与三级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对某一水处理厂的BOT项目进行实例应用。

黄旭[7](2004)从承建方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关注的BOT风险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专家给定的指标权重值,并对权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与权重修订;该模糊聚类分析法意在在合适的范围内剔除偏离专家群体综合意见程度最大的“离异”专家意见。确定评价集后,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风险评价结果。

吴承锋、张国金(2005)将BOT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价指标分为项目债务覆盖率、项目资源覆盖率和项目债务承受率。通过计算Pf(事件没有发生的概率)的似然估计与Cf(事件没有发生的影响程度的概率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出风险度这一评价项目融资风险的综合指标[8]。毕星,陈锋(2006)辨识出六种主要的风险,采用模糊层次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用三角模糊数表示第一层风险的两两比较结果,并用这些三角模糊数构造判断矩阵。

李辉、徐霞(2008)针对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了确定风险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对因素层模糊综合评价时,计算出模糊熵,将专家评价(主观权值)和熵值权(客观权值)的综合度量作为因素的权重值,继而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得到评价结果,最大程度地反映PPP项目的风险因素[9]。

王茹、陈雨生(2009)针对高速公路BOT融资模式中的风险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延续传统层次分析法评分标准,利用转换函数进行传统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偏好关系间的对应变换,构造出各因素集模糊偏好关系矩阵,求出各级要素相对于总风险的综合权重,并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此外,在Matlab程序的基础上,文章还设计了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风险评价系统,使决策者能快速精确地计算出权重计算及排序结果。

综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大都是基于专家打分,结合AHP法,这能将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定量化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但是对隶属度变化时评价结果改变的波动性利用不够,尤其是在评价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适用于影响因素的性质及活动难以用数字量化评估的风险。

3基于敏感性分析技术下的模型

韩亚品(2009)在对PPP项目风险进行敏感性分析后,运用二阶段法,对敏感性因素再进行概率分析,从而得到各风险对评价指标的敏感程度、变动的临界点及其发生的概率大小[10];利用这种方法,站在项目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项目参与各方认清项目风险特点,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敏感性分析下的模型基于客观数据,计算简单、易于操作和理解、成熟度高,并可获得EXCEL等软件的支持。缺点是只能获取风险因素的影响结果,却不能得知其发生概率;而且多因素分析难度较大、工作繁琐。该模型普遍适用于项目投资决策中。

4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

李阳、王祖志(2008)鉴于传统的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主观因素大,提出了BOT项目阶段性风险划分,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由数据处理模块、三层神经网络单元和风险评价单元组成,数据处理模块将各指标按一定规则通过相应的隶属度进行定量归一化,神经网络单元包括输入层风险评价各指标,输出层即综合评价指标[11]。由于神经网络是通过历史数据进行学习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的执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而现实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来减少预测误差,并且其中的网络结构参数和算法参数有待优化。

5基于项目风险测度研究分位数VaR方法的模型

目前国内关于PPP项目风险测度的研究仍处于对分位数VaR的引进和消化上。黄斌[12](2010)分析了最初为控制金融市场风险而开发出来的VaR方法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适用的优越性,建立了基于VaR方法的风险评价的理论模型,用净现值的最小值表示VaR值,并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VaR的计算。对于模型中的项目经营期、税率、债务水平等风险因素可以进行变动并重复模拟收益变动与计算VaR值,得到项目VaR值与风险因素水平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借以分析项目对风险因素变动的承受能力,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该方法可以用具体损失的数值简明地表示风险的大小,可以直观地通过VaR方法了解项目面临的风险大小。由于VaR方法是用具体损失的数值表示风险的大小,所以不同项目风险可以直接相加,更方便投资者从整个项目阶段评估风险;缺点是较局限于项目金融市场风险(如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波动对项目评价结果的影响)的评估,诸如法律风险等需要其他方法配合;此外VAR法建模存在很多假设,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成熟,使得方法应用准确度有待商榷。

6基于多种评估技术的混合评价模型

除了上述模型,一些运用几种评估技术的混合型的模型被提出。於永和[13](2006)对BOT项目投标方案中面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目标决策指标集,建立了基于灰决策和粗糙集的BOT项目投标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为规避BOT项目投标方案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最佳投标决策方案。刘宪宁(2011)采用AHP法对PPP项目的融资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运用熵权法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赋权,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PPP项目中政府部门、私营部门、贷款机构和保险公司四个主要参与者承担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对比[14]。

7总结

自引入PPP/BOT模式以来,国内关于PPP/BOT模式风险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实际中,每个PPP/BOT项目不尽相同,面临的风险千差万别,项目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有依赖型、并联形、串联型、混合型等几种情况,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该考虑到这些。

现有的风险评价模型适用性各有不同,但都有其局限性,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还有待商榷。实务中我们应遵循客观数据易于获取、操作简单、容易理解等原则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模型组合应用。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风险,根据其风险特点,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而形成全面可靠的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价体系。比如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时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应用敏感性分析、决策树等方法进行初步风险评估,在谈判阶段可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法律这一类不易量化的风险,用VAR法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法详细深入地评估金融市场的中的风险,从而为后续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Tanaka,D.F.,H.Ishida,et al.Private finance for road projec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mproving transparency through VFM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2005(06):p3899-3914.

[2]叶晓苏.BOT 项目承包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7,(06):15-21.

[3]李百胜,戚蓝.国际BOT水电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J].水利发展研究, 2002,(07):15-17.

[4]王亮,石振武.改进层次分析法在BOT高速公路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9,(01):76-80.

[5]马力,常相全.BOT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1,(02):90-92.

[6]张星,孙建平,李胜.BOT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经济研究,2004,(10):69-73.

[7]黄旭.BOT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8]吴承锋,张国金.BOT项目融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5,(06):21-24.

[9]李辉,徐霞.基于熵值权的PPP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投资分析,2008,(528):163-164.

[10]韩亚品,蒋根谋.敏感性分析及其改进在PPP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1):1-3.

[11]李阳,王祖志.基于BP神经网络的BOT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水运,2008,(03):250-251.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3)

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过程就是一个评价投资项目的过程,选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我们把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研究概括为: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过程;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风险投资项目的定量评价方法。我国的风险投资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及选择,大多建立在风险投资家个人判断基础之上,缺少适用于我国实际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开始于1946年ARD公司的成立,其经历了50年代的成型、60年代的成长、70年代的衰退、80年代的复苏和90年代初的暂时低谷,以及9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到今天的稳步前进这样大起大落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政策制度,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融资、风险项目评价及选择、风险企业的培育等制度、程序、规则,从而保证了风险投资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分析借鉴美国成熟的风险投资经验有利于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

1 美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发展的历程

考察美国风险投资从1946年ARD公司成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根据项目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完善与发展,把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是从1946年ARD公司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是风险投资家以创始人倡导的理念为投资导向,进行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探索阶段。研究主体是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以自己丰富的经历和企业经营经验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而选择所要投资的风险项目。

1946年,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在马萨诸塞州建立,ARD建立的目的是其发起人弗兰德斯和多里奥特所倡导的利用马萨诸塞州拥有的雄厚科技实力,来建立高科技企业,促进新兴工业的发展,以改变当地纺织业和传统机械制造业出现的严重亏损,振兴当地的经济而非赢利。美国为了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于1958年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创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这种新的组织形式。虽然最终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并不适合风险投资的发展,但在最初却极大的促进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ARD最早、最成功的投资项目———数字设备公司(DEC)的巨大成功不仅使ARD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更是使ARD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为风险投资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向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高风险同时能够获得高收益的项目投资。

从一定意义上说,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决定了向需要承担高风险、同时能够获取高收益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这一宏观评价准则的发展阶段。

1.2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风险投资产生以来,风险投资家如何评价、选择风险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总结风险投资家的决策艺术并进一步探讨评价规则。研究的主体也转变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是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过程,以及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多以定性研究为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大量破产,使风险投资转而采用股权的方式进行投资,197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风险投资协会,对通过有限合伙方式进行的风险投资进行行业监督和制约。同时,1979年美国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中“谨慎人”规定的重新解释:“养老基金在不危及整个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基础上,可以投资到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业”开始生效,这些政策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风险投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投资案例,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应改变,也给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在证明其投资理念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杰出代表有Wells(1974)、Tyebjee和Bruno(1984)、Robert(1991)。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过程是多阶段的。指出不同的评价阶段应当有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过程,并对风险项目的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Tyebjee和Bruno(1984)在Wells研究的基础上,以调查表的形式对41个风险投资家进行了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调查,经过线性回归分析,他们得出了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为管理能力和环境威胁;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为市场吸引力和产品差异度;投资变现指标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均不显著,由此他们建立了评价阶段的决策逻辑模型。

由于风险投资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这一阶段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没有考虑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一阶段对风险投资项目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多;由于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并不完善,人们对风险投资的认识并不全面,早期的评价过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是粗放的,评价因素大多是框架式的(如产品、市场、行业、技术等)。

1.3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直到今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细化。在对评价过程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更深入全面研究的同时,重点关注于对项目的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强调在严格定性分析基础上的精确定量分析,强调定量分析方法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1997年美国税法的改革制订了对风险投资业非常有利的税收政策。此外,美国中小企业局重新修改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计划,使其更适合风险投资的需要。风险投资的投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在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及选择上,也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偏离了其发起人所倡导的传统的向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投资的理念,转而投向中后期的风险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养老基金和大量闲散的社会投资资本聚集到风险投资中来,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投资资本。使风险投资公司有实力去投资需要大量资本的中后期风险企业。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在短期内收回风险资本的期望,鼓励了风险投资公司投向中晚期的风险企业;大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被运用到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风险投资项目定量评价方法迅速发展。一方面,与投资于中后期风险企业相对应,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方向就偏向于与中晚期风险企业相适应的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先进的评价方法能够应用到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中来,比如风险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模糊多指标评价等等;随着对风险投资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过程和评价指标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精确。在这一阶段,美国的专家学者如Hall和Hofer(1993)、 Fried和Hisrich(1994)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进行了研究。

Fried和Hisrich(1994)采用面谈与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总结出了风险项目评价过程。该过程包含了6个阶段,即开始阶段、特别筛选阶段、一般筛选阶段、第一阶段评估、第二阶段评估和结束阶段。同时,他们通过对风险投资家的面谈调查与结果验证,得出了3种通用的风险评价指标。附表列出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是美国学者根据本国实践而总结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对风险投资项目定性分析更深入全面;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同时,在认识到不同评价阶段有不同评价指标的同时,也认识到风险投资项目或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2 经验总结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发展的分析,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并且能够发现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某些发展趋势:

(1)政府应当及时地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美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发展是和美国风险投资业的此起彼伏相吻合的。不论是早期的《小企业投资法》的颁布、“谨慎人”的重新解释,还是后期税收政策的改变,都使得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深入到更宽更广的领域。低谷时期的经验总结和创造,带动风险投资业进入更高的辉煌,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得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从而使风险投资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

(2)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对象是需要承担高风险,并能够获得高收益的高新技术项目。实践已经证明投资于高新技术项目是一种成功的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理念。这些投资项目没有类似的历史数据可以参考,对这类项目评价的难度较大,需要更新、更适应的理论方法。

(3)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既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又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在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时更需要注重专家的意见。

(4)注重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在全面深入的定性分析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更准确。并且,在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越来越重视定量评价方法的运用。

(5)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指标应当是有阶段性的。这不仅要求不同的评价阶段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并且要求对风险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唐翰柚.风险投资决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 Tyebjee,T.T.,Bruno,A.V.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Activity[J].Management Sci,1984(9)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4)

一、灾害与灾害风险管理评价

灾害应定义为:某种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的作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突发性或累积性的破坏或恶化,并超越当地社会经济系统容忍限度而引起人群伤亡和社会财富灭失的现象和过程。灾害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本文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这里的损失是指对人、企业和政府等经济主体的生存权益或者财产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事故。风险管理是关系人类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个复杂、普遍的系统工程。所谓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管理科学,是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决策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灾害风险是灾害的演变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状态,是灾害在孕育期与潜伏期的表征形式。它是一种潜在的灾害,灾害风险是否会演变为灾害取决于灾害风险的控制机制或限制因素、传递过程及受灾体的分布等。只有当控制机制失效,并由自然生态环境传递到受灾体,造成受灾体严重损害时,灾害风险才完成向灾害的转化,进而爆发灾害。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风险都将转化为灾害,除了风险的限制因素外,灾害风险的大小也是灾害风险是否转化为灾害的决定因素,只有那些风险值大,危害性后果严重的灾害风险才有可能转化为灾害。因此,对灾害风险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1]。

二、灾害风险管理评价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有时是同时进行的,有时是分步骤进行的。但是,风险衡量是对风险状况的客观反映,风险评价是依据风险衡量的结果对风险及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总体的认识和评价[2] 。

1.灾害风险评价概念。所谓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原因综合起来考虑,衡量风险损失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技术管理的基础。因此,本文认为灾害的风险评价是指在灾害发生的全过程中,依据灾害风险衡量的结果,对灾害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灾害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灾害风险区内的某种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二是对灾害风险区内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之和,即综合灾害进行评价。

2.灾害风险评价内容与原则。目前,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灾害风险的定义,灾害风险评价不仅要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要评估由此引起的可能损失程度和频率,对预期的损失状况进行综合和全面经济评价。灾害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灾害模型――确定相关区域一定时段内特定强度的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或重现期,获取灾害发生的超越概率,并建立灾害强度―频率关系;抗灾性能模型――确定遭受灾害影响的可能区域以及其内部的主要建筑、固定设备、内部财产以及人口数量、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根据灾害风险区内不同承灾体的抗灾性能和易损程度,以及灾害风险区的灾前预防预报措施、灾期的抗灾救灾能力和灾后的自救恢复能力和保险措施等因素建立承灾体易损矩阵;灾害风险区价值模型与风险损失估算――价值模型是指确定风险区内不同承灾体的价值,以及价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灾害风险区的价值模型,结合灾害模型以及不同承灾体抗灾性能,可以估算灾害风险区可能遭受的直接、问接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状况;风险等级划分――根据灾害风险区风险损失的大小,划分风险等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状况,绘制风险图。

三、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随着灾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正逐渐由定性分析走向定量评价。下面对主要的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概括。(1)资料分析方法。包括自然记载的资料和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2)实验模拟法。实验模拟法在一定灾害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方法模拟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可以净化致灾因子,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深刻揭示灾害形成机制,为灾害风险预测、区划提供依据。(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目前模糊数学、概率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均有文献在应用和探讨。(4)遥感GIS法。遥感GIS法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灾害的调查和灾害的动态监测,GIS主要用于数据的管理和模型的预测等。

常用的风险评价技术经方法有数理统计和概率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 ,蒙特卡罗模拟技术,CIM模型(Controlled Interval and Memory Models)、影响图等八种[5] ,下面选择最常用的三种方法,粗略介绍其用于灾害风险评价的意义、原理和分析步骤,以及优势与不足。1.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是指风险管理主体对灾害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的频率或者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风险度评价又可以分为灾害风险频率评价和灾害风险损害程度评价。按照灾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将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划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极低五个层次;然后根据这五种可能性,把灾害频率风险度评价分为10个级别,这十个不同的级别分别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刻度,与五种可能性构成对应关系。

2.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易于应用的分析方法。它的应用由两步组成:首先,辨识出某一特定灾害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列出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可能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进而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适用于决策前期,这个时期往往缺乏项目具体的数据资料,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和决策者的意向,得出的结论也不能满足灾害主体风险评价的具体定量值,而是一种大致的程度值,只能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3.层次分析法。在灾害风险分析中,层次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易于理解的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此种方法在灾害风险预先评价阶段使用。层次分析法使风险管理者能在投标前就对灾害的风险情况有一个全面认识,判断出灾害发生的风险程度,以决定是否进行控制灾害的进一步发生。层次分析法的有点在于:其处理问题的程序与管理者的思维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并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即把整个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包,再逐一考虑每一工作包的风险程度。在考虑过程中采用专家评判,并用定量原则检验这一评判的正确性,最后再综合整个项目风险,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项目全过程中风险情况的机会。

4.蒙特卡罗模拟技术。蒙特卡罗方法又称为统计试验法或随机模拟法。该方法通过对随机变量进行抽样试验实现,其目的是估计依若干概率输入随机变量而定的结果变量的分布。对此最初由Von Neumann用来模拟核反应堆中子的行为活动而首创,后来广泛应用于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问题的近似解,因为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可以估计结果变量的分布,因此它也常常被用于估计项目风险。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是一种处理多元素变化的方法,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所作决策的偏差或失误,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的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目前,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评价风险,可以通过编制电脑软件来实现模拟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因此,该方法适用于综合灾害风险评价系统。

四、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建议

在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2005年北京年上,东京大学灾害研究所教授向大会提出了一种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这种风险管理模式把灾害管理和非灾害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专门的技术知识和相关的政策和管理联系起来,把灾害管理与城市计划和管理联系起来,对预防和处理多重性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提供了宏观框架。我国更需要建立一种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把防灾减灾放在一个国家风险管理的优先战略高度,并且把灾害风险降低最小的评价模式,即将灭害风险纳入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系统前提下,加强自然灾害研究,构建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和管理方法。

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是实现“灾害风险最小化”的标准,为实现综合减灾提供决策支持。这种综合灾害风险评价要同时将减灾与经济建设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考虑,制定社会经济与减灾同步发展评价体系,为建立有效的城市减灾、企业减灾、农业减灾以及科学减灾提供系统和科学支持。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风险,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周寅康.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9,3:26-28.

[2]赵勇,孙永广,吴宗鑫.防洪减灾经济学研究综述[J].水利发展研究,2002,1:37-39.

[3]黄崇福,史培军,张远明.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一级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1994,6:57-59.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5)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6)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 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7)

由此可见,原先的风险评价主要限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许多有害废物管理也是着眼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的。近几年来,生态风险评价业已被人们所重视,已处在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同等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价还没有一套方法指南。尽管有人将nas模式加以改变后用于讨论生态风险问题,生态风险评价原则上也可按其四个方面进行,但由于生态风险评价不完全等同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因此美国epa从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风险评价指南的制订工作,1992年确定了一个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制订工作大纲[11],原则上给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从研究内容上看,大致上与nas提出的“四步法”相同,但每一方面的重点和方法又有不同的内容。该大纲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为问题阐述(problem formulation),描述目标污染物特性和有风险生态系统,进行终点选择和有关评价中假设的提出。问题阐述是确定评价范围和制定计划的过程;第二步为分析阶段(analysis phase),主要从暴露表征和生态效应表征两个方面进行;第三步为风险表征。

显然,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热点已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价;

·从污染物数量来说,已由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

·从环境风险类型来说,不仅考虑化学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评价范围方面来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乃至全球环境风险;

·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终点的选择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终点,只有一个物种(受体为人),而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却不止一个,终点选择就成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关键。对任何不同组织等级都有终点选择问题,终点选择原则上根据所关注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来进行,对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了解得愈深刻,终点选择就愈准确。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不同评价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终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

2.模型优化 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评价是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根据有限的已知资料预测未知后果的过程,这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完成。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价涉及的模型很多,主要有污染物环境转归模型、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暴露模型、生物体分布模型、外推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就是由这些模型的组合,借助于计算机来连串在一体的。随着风险评价越来越复杂,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和完善各种数学模型始终是风险评价研究的重要方面。

3.生态暴露评价 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暴露评价是测定人体暴露值大小、频率、途径和暴露时间,表征受暴露的人群。在生态风险评价中、暴露评价相对人体健康暴露评价来说是特别困难的,尤其对暴露群体的表征,针对不同物种,它们栖息地环境差异很大,如水生环境、陆生环境和其他特定环境等。目前对生态暴露评价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一般认为生态暴露评价是测定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与所关注的生态组分的接触状况。生态暴露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由于暴露系统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暴露的描述能适用所有的生态风险评价。由于对存在风险的种群认识不完全、污染物有效性的因子了解不够、单一、特别是多种混合物暴露的剂量一响应规律认识不深入,以及将实验室结果外推到野外的不同时空范围的困难等,暴露评价中的许多因子都存在不确定性。显然,生态暴露评价远比人体暴露评价复杂,关键必须考虑污染物与生物体以及生态系统、污染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评价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4.不确定性处理 不确定性处理一直是风险评价中的主要问题。不确定性来源于各种外推过程,例如:物种间外推、不同等级生物组织间外推、由实验室向野外情况外推,由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等。因此对不确定性的定量化处理是风险评价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要发展各种外推理论,建立合适的外推模型。 总之,随着环境保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可以预见,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必将对人类生存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出新的贡献,并将对环境科学理论研究有新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nas(1983):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managing the process.nationalacademy press,washington,dc

[2] usepa(1986):guidelines for carcinogen risk assessment.fed.regist,51:33992?4003.

[3] usepa(1986):guidelines for mutagenicity risk assessment.fed.regist.51:34006?4021、

[4].usepa(1986):guidelines for th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 mixturse.fed.regist51:34014?4025.

[5].usepa(1986):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al toxicity risk assessment.fed.regist.51:34028?4040.

[6] usepa(1986):guidellnes for exposure assessment.fed.regits.51:34042?4054.

[7] usepa(1986):superfund health assessment manual.epa 540/1?6/060.

[8] usepa(1988):guidelines for health assessment of systemic toxicants.fed regist.(in draft).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8)

由此可见,原先的风险评价主要限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许多有害废物管理也是着眼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的。近几年来,生态风险评价业已被人们所重视,已处在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同等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价还没有一套方法指南。尽管有人将NAS模式加以改变后用于讨论生态风险问题,生态风险评价原则上也可按其四个方面进行,但由于生态风险评价不完全等同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因此美国EPA从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风险评价指南的制订工作,1992年确定了一个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制订工作大纲[11],原则上给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从研究内容上看,大致上与NAS提出的“四步法”相同,但每一方面的重点和方法又有不同的内容。该大纲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为问题阐述(Problemformulation),描述目标污染物特性和有风险生态系统,进行终点选择和有关评价中假设的提出。问题阐述是确定评价范围和制定计划的过程;第二步为分析阶段(analysisphase),主要从暴露表征和生态效应表征两个方面进行;第三步为风险表征。

显然,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热点已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价;

·从污染物数量来说,已由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

·从环境风险类型来说,不仅考虑化学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评价范围方面来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乃至全球环境风险;

·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终点的选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终点,只有一个物种(受体为人),而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却不止一个,终点选择就成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关键。对任何不同组织等级都有终点选择问题,终点选择原则上根据所关注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来进行,对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了解得愈深刻,终点选择就愈准确。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不同评价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终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

2.模型优化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评价是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根据有限的已知资料预测未知后果的过程,这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完成。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价涉及的模型很多,主要有污染物环境转归模型、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暴露模型、生物体分布模型、外推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就是由这些模型的组合,借助于计算机来连串在一体的。随着风险评价越来越复杂,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和完善各种数学模型始终是风险评价研究的重要方面。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9)

1.1宏观层面

1.1.1政治政策风险。也就是投资目标地政局是否稳定,或者政府会不会出台某些政策对所投资的标的产生负面影响。

1.1.2经济风险。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各主要经济指标是否在合理范围(金融指标尤其重要),经济发展趋势怎样。股市、楼市泡沫等因素都要列入考虑范围,这对今后的投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

1.1.3文化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针对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要充分考虑所投资项目是否与当地文化有冲突,是否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环境下,投资那些环保,新能源,高新技术之类的项目经济风险就要小很多。

1.2微观层面

在分析这一层面时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并且也非常复杂,一般需要大量的财务,金融,营销方面的知识。以投资宝洁公司为例。首先要分析公司五年来连续的财务报表,熟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每股回报率,利润增长率等一系指标,注意公司近期是否有大的资本运作,如兼并,拆分股票等。熟悉公司目标市场的容量,增长情况,消费者信息,竞争对手的动作等等。只有做到对某一公司的运营状况非常了解,才能保证有效的投资回报率,否则就会心里没底,导致接二连三的失败。

1.3个人风险

个人风险主要是个人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对投资结果的反应程度风险。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运作,所以一定要有淡定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并且千万不要用老本进行投资,更不能借贷投资。否则一次失败的投资可能导致高危的个人风险,血本无归。通过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风险估计,确定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然而,要确定是否采取控制措施,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控制措施后,原来的风险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和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需要通过风险评价加以解决。风险评价是选择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

2金融投资风险评价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风险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风险投资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总体上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无论是从规模、发展速度,还是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都有相当大的差距。风险投资业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完善,也对风险投资的实践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即便如此,风险投资业的骄人成绩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企业。但要从众多的高技术企业中挑选增长潜力高、风险适中的企业进行投资,就需要凭借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进行筛选,尤其是对项目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价。风险项目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对项目投资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观因素太强,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传统项目评价依赖专家经验的弊端,为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开辟了新途径。风险评价对于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风险评价可以确定控制措施采取的程度。因为任何一项风险控制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而且随着风险程度的减少,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因此,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就应该合理的控制风险程度,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风险评价也是保险公司进行承保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投保标的进行风险评价,才能确定是否承保,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保险费率。风险评价也是保险人对保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安全指标是通过对大量损失资料的分析,承认损失事故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以及人们的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最低风险界限,作为衡量企业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10)

1引言

在风险识别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程度以及可能性就是风险评价,它是应用各种风险分析的技术,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或是两者相结合,来处理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过程。风险评价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对策选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2各风险评价方法分析

2.1定性评价方法

2.1.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通过风险识别将工程项目所有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再利用专家经验,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然后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值;最后将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风险因素的得分,再将各风险因素得分求和,求出工程项目整个过程风险的总分。总分越高,说明风险越大。

2.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是美国数学家A.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层次结构模型。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的准则,然后把目标、评价准则连同行动方案一起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2)因素两两比较评分和判断矩阵。层次结构模型做出之后,评价者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经评分可得若干两两判断矩阵。

(3)计算各判断矩阵权重、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

求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wi:

wi=■(1)

将wi归一化,计算wi=■(2)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λmax=■■(3)

(3)式中,(Aw)i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计算CI,进行一致性检验。在算出λmax后,可计算CI,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CI=■(4)

(4)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查表得随机一致性指标RI,并计算比值CI/RI,当CI/RI<0.1时,判断矩阵一致性达到了要求,否则重新进行判断,写出新的判断矩阵。

2.2定量评价方法

2.2.1模糊数学法

在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中有很多影响因素的性质和活动无法用数字来定量地描述,它们的结果也是含糊不定的,无法用单一的准则来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学者L.A.Zadeh于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对模糊行为和活动建立模型。

(1)隶属度的概念。设A是论域X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对任意x∈x,都对应一个数μA(x)∈[0,1],称为元素x对A的隶属度。实值函数μA:X[0,1],则xμA(x)称为A的隶属函数。

模糊子集A完全由其隶属函数μA描述,X中元素x与A的关系由隶属度μA(x)给出。x与A的关系已不是简单的属于A或不属于A,而是在多大程度上属于A。

(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步骤。①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通常用U表示,即U={u1,u2,∧,um}。其中,元素ui(i=1,2,∧,m)代表影响评价对象的第i个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评价,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②建立综合评判的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通常用V表示,即:V={v1,v2,∧,vn}。其中元素vj(j=1,2,∧,n)代表第j种评判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用不同的等级、评语或数字来表示。③进行单因素模糊评判,求得评判矩阵R。在进行综合评判时,首先需要对单一因素做出评价,然后再在单一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综合评价。设因素集U中第i个元素对评价集V中第1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1,则对第i个元素单因素评判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表示为:Ri=(ri1,ri2∧,rin)(i=1,2,∧,m)。以m个单因素评判集R1,R2,∧,Rm为行组成矩阵R,即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④确定评价因素权向量A。一般说来,在评价工作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给各因素μi赋予一个权重ai,且要求■ai=1。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U上的模糊集:A=(a1,a2,∧,am)。⑤建立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确定R、A之后,通过模糊变换将U上的模糊向量A变为V上的模糊向量B,即得到综合评判模型B=AOR=(b1,b2,∧,bn)。其中B称为综合评判向量,“O”称为综合评判合成算子。⑥对评判结果B分析处理。综合评判向量B的元素bj(j=1,2,∧,n)称为模糊综合评判指标,简称评判指标,其含义为: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时,评价对象对评价集第j个评价元素的隶属度。

2.2.2蒙特卡罗模拟

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是一种模拟技术,即通过对每一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将其带入数据模型中,确定函数值。一般而言,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一个实际问题,基本步骤如下:

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模拟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进行相应概率分布的多次重复抽样;将抽样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

简言之,蒙特卡罗方法就是模拟随机变量x1,x2,∧,xp的函数η=η(x1,x2,∧,xp)得到的抽样值η1,η2,∧,ηN,经统计处理后得出的η的概率分布或各阶矩阵的统计估计,最后得到问题的近似解,是一种独具风格的方法。

2.2.3网络模型法

网络模型有关键线路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和图形评审技术(GW)。

CPM假定项目各工序时间是确定的,只要工序的条件不变,为完成该工序所需时间就不变。不能反映风险因素对项目总工期的影响,因此在风险评价方面作用不是很大。

PERT也要找出项目工序的关键线路,项目各工序时间和总工期都是随机变量。根据概率假定总工期服从正态分布。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一般都缺少先例,每个工序开始、结束以及持续时间都是不确定的。PERT把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工期成本风险归因于随机性,通过对这种随机性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出项目工期和成本的风险情况。此外,PERT还通过确定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核实工序时间以及所用资源识别出有关风险。

2.2.4等风险图法

工程项目风险的大小不仅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而且还与风险损失的多少有关。评价风险的大小见附图。

在附图中,工程项目风险量的大小R为风险出现概率P,和潜在的损失值q的函数,表达式R=f(Pr,q)。曲线越靠近原点,表示风险量越小,反之越大。因此:R2<R1<R0。

R具有下列性质:

(1)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般认为,潜在损失对R的影响较大;

(2)若两种风险的潜在损失相类似,则其发生频率高的风险具有较大的R;

(3)风险评价图中每条曲线代表一个风险事件,不同曲线风险程度不一样。曲线距离原点越远,期望损失越大,一般认为风险就越大。

(4)工程项目风险发生频率与潜在损失的乘积就是损失期望值,即风险量大小是关于损失期望值的增函数。因此,可得到图中等风险图的大致形状。在风险理论中常用下列公式来计算R:

R=R=f(Pr,q)=Pr·q或R=■priqi(5)

(5)式中,i(=1,2,3,∧,n)表示工程项目的第i风险事件。

3比较

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适用于项目决策前期,这个时期往往缺乏具体的数据资料,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和决策者的意向,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一种大致的程度值,它只能作为进一步分析参考的基础。优点在于方法简单、易懂、节约时间,并且适应性很强,但有时需要更精确的结果,该方法就难以奏效了。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可细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因素体系和权重体系,使其更为合理;对方案评价,采用两两比较法,可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对结果的分析处理,可以对评判结果的逻辑性、合理性进行辨别和筛选。既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标段划分、工程投标风险、报价风险等单项风险水平,又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不同方案等综合风险水平。这种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易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它受计算规则的限制,不易于在复杂项目中应用。

模糊数学把定性的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定量描述,为工程管理和风险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工程项目风险的描述,实际就存在模糊性,大多数工程的风险都很难给出具体的风险率或可能的损失,同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又是一个涉及多项因素的多目标过程,所以,将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运用到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必然的。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得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只能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

网络模型法中常用PERT,用PERT进行项目进度风险评价比较方便,附加的工作量不大。它用于解决这样一类项目问题:该项目由各项活动组成,实施每项活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完成每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十分复杂,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又需要合理地确定完成项目的时间。

蒙特卡罗模拟法是一种多元素变化分析方法,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辨识与评价,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既有对项目结构分析,又有对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价,因此是比较适合在项目中应用的一种方法。

4结论

综上所述,每一种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工程问题的出现和需要而产生的,都有其特点,都有它们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风险评价中必须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评价方法,取长补短,从工程项目的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对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价出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得到工程项目某一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这样才能为后阶段的风险防范制定可行的、合理的对策,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宜家骥.多目标决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篇(11)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