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7:56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1)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传说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转贴于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收藏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基督教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教的西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9]。

参考文献

[1][5][6]商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1、94页。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3]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第100页。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第61页。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2)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征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和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和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和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和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和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和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竖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和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传说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和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新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索。”[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喜好和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探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实,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闻名神庙中都收藏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续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探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探究成果基础上,猜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探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和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闻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和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和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闻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喜好,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探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3)

关键词:浪漫主义 亲希腊 精神特质 制度 乌托邦式冲动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自文艺复兴已降就被后人不断发掘和推崇。由于不同社会时期迥异的社会、思想和文化气候,西方文明主要发展阶段对古希腊文化精神的强调和再发现着力点不尽相同。浪漫主义时期所兴起的以德国文艺理论家约翰・约阿辛・温克尔曼(Johan Joachin Wincklemann)为先驱的“浪漫主义亲希腊思想”(Romantic Hellenism),对古希腊文化的再审视和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却所论较少。

本文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与西方浪漫主义运动所依存的社会、政治土壤、这两个时代人的精神特质的对比分析以及浪漫主义亲希腊人士所倚仗的思维模式及文学创作模式的分析,试图揭示浪漫主义时期所兴起的“浪漫主义亲希腊思想”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思想动因。

一 和谐人性的召唤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明进入了新纪元,人类知识的积累带动了科技进步。同时,人们在面对外部日新月异的物质世界时却遭受着愈演愈烈的精神焦虑。这种焦虑在人类社会经历了标举理性大旗的启蒙运动之后的18世纪后半叶,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秩序,将人类的智力提高到了首要地位,认为只要人能崇尚理性、遵循宇宙的律例,就能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人类本该和谐的自身能力,被人为地划分为了智力和情感两大互不相融的范畴,并将人类进步的权杖郑重地交给了理性。此外,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使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各种职业的分野更加清晰,精细的社会分工又促使人类将本应全面培养的能力划分为片面的才能,人类已丧失了本应丰富的情感,难以避免地、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享乐与劳作、手段与目的以及努力与回报的分裂。”

与这一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处于人类刚刚脱离蒙昧状况的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在希腊的古城邦中,人的潜能被极大挖掘出来。古希腊的教育制度所期冀培养出的是各方面都能得到最大发展的全面的人。近代奥运会源自古希腊奥林匹亚山上的竞技运动,近代的奥林匹克精神来自古希腊运动员的坚忍不拔。然而,在希腊却没有职业运动员。人们的最终目标是“面向更高的生存”,达到身心高度和谐的“卓越”(arete)。

综上所述,启蒙运动之后的欧洲,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是自身情感与理性的分裂,所看到的是自身职业与生活乐趣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古希腊时代的人所努力培养的是自身理智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所期望达到的则是职业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正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窘境的反思,使浪漫主义者在遥望遥远缥缈的古希腊时发现了弥合自身分裂的可能。

二 民主、自由思想的契合

18世纪后半叶是一个革命的年代,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代表了这个时代人们在政治领域的理想。对贵族之外的普通百姓来说,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则是受制于旧制度的牢笼。

而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民主政体。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改革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势力,为奴隶制民主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500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消灭了氏族制度,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确立起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到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巅峰,在悼念波罗奔尼撒战争中牺牲将士的讲话中,伯里克利这样阐释“包含了公民与个人自由的民主理想”:“我们的政体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管理权在大多数而非少数人手中。当法律在公民个人争端中确保公平公正,我们的政体则被公认为堪称优秀;当一位公民各方面堪称典范,他将被选举出来行使公务,以示褒奖。”可见,古希腊时期民主和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与自由已成为古希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古希腊时期个人思想的独立性和神圣性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这样的思想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有效抑制了专制的社会制度。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曾指出:“他们(古希腊人)只服从法律”,确立法律至上的社会制度无疑是将国君、贵族等世俗权威掀翻在地。其次,以往被赋予了很大权利的祭司在古希腊时期被从神坛上逐了下来:“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当我们掌握了希腊的实在的有据可查的史料之后,我们发现希腊的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来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这和任何其他古代社会都是完全不同的。”正是由于当时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宽松的宗教氛围给了古希腊人极大的思想自由,人类在摆脱蒙昧后很快学会了独立思考,作为人类智性的最高级形式的“哲学”随即产生,古希腊社会出现了诸多哲学流派竞相争鸣的社会思想异常活跃的局面。

如上阐述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民主自由思想已成为其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法律作为衡量公民行为的准则的认可和倚重及对祭司这一宗教权威在世间代表的摒弃,使古希腊时期政治及社会思想领域呈现了民主、自由的氛围。这些都是18世纪后半叶欧洲政治所匮乏的。

三 浪漫主义者对希腊精神的乌托邦式重构

对现状的强烈不满,促使浪漫主义者们奋力寻求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以期弥合人类自身的矛盾。在“艺术爱好者协会”(Society of Dilettanti)这一始建于1732年、总部设在伦敦、最初大多数成员为贵族的机构及“大旅行”(Grand Tour)这一当时风靡西欧的活动的推动下,伴随着新的考古发现,古希腊文化被重新发掘。但是,浪漫主义的“基本信条是自由和个人主义,其手法是象征主义”,其精神特质是以象征主义创作手法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冲动”,即以实现个人诉求为目的的理想主义式的思维方式。

思想领域对古希腊文化的诠释,是以温克尔曼为代表的德国艺术思想家。温克尔曼的《希腊绘画雕塑沉思录》和《古代艺术史》,奠定了其后很长一段时期古希腊艺术评论的基调。他的一系列观点归根结底源于其“直觉、想像的方式”:在《古代艺术史》结尾部分他自比为“眼含热泪目送无望回还的恋人离去”的“伫立海边的少女”。他这样写到:“就像那位可爱的少女,可以说我们同样除了我们心仪之物的模糊身影外一无所有;而正是这份不清晰勾起了我们对所丢失之物更强烈的渴望。我们用比对待原件(若能完全拥有它们)更饱满的热忱和专心致志来研究原件的复制品”。这无疑透露了温克尔曼对自己研究古希腊艺术品及艺术史所采取的思维方式“运用想像力的投射”(imaginative projection)的清晰认识:古希腊文化一去不返,现代阐释者根据历史遗物对该文化精神的阐释,其实是熔铸了自身对这一文化美好憧憬对历史文化的重构。

英国年轻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对古希腊文化进行的重构,代表了这个时期文学领域重构古希腊精神的特点。拜伦和雪莱对希腊文化的推崇主要反映在对古希腊民主思想的憧憬上。雪莱在长诗《希腊》中“想象出了一个存在于其头脑中‘座落于水晶似的思想和永恒之海’的国家或是城市”――他特指的地理位置和诗的题目相对照不难看出这一想象中的理想之邦与古希腊鼎盛时期的雅典多么接近。拜伦在《唐・璜》第三章著名的《哀希腊》一节中,两句诗行“梦见希腊仍旧自由而快乐”和“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的强烈对比,分明透露出诗人对古希腊曾经创造并享有的自由和快乐是多么向往。可见,在雪莱、拜伦这些政治倾向明显的激进的浪漫主义者笔下,古希腊已然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由之国,成为了民主与自由的象征。济慈对古希腊文化的向往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希腊古瓮颂》中,其中一句“啊,雅典的形状!美的仪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古希腊文明的推崇和向往。但说到底他在这一名诗中展现出的是对以希腊古瓮为代表的已逝古希腊文化的召唤,是对已逝文化的言语建构:该诗“反映了审美怎样试图挪用一个已丧失其自身历史意义的过去。”济慈更多地倚重了古希腊文化的审美内涵,经过济慈在浪漫主义语境下对古希腊艺术品的言语建构,古希腊便成为了他理想中的艺术王国的象征。

可见,浪漫主义时期在文化思想领域及文学领域对希腊文化进行再认识的一个主要特点便是,这些亲希腊人士都运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企图构筑一个熔铸了自身对社会、文化美好愿望的理想之地,以想象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冲动”是浪漫主义语境下对古希腊文化重构的主要驱动力。

综上所述,在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社会发生激烈动荡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社会的精英们一方面深刻感受到了理性和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彻肺腑的身心分裂感,另一方面则对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深感不满。正是在这时,他们透过历史的尘雾遥望西方文明的拂晓,从而发见了古希腊精神这个在浪漫主义社会历史语境下显得格外惬意的精神慰藉物。一方面在浪漫主义历史语境下,古希腊社会对和谐人性的推崇及对民主自由的崇尚,令浪漫主义亲希腊人士无限憧憬;另一方面浪漫主义者对古希腊文化的重构,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是在“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冲动”的驱动下完成的。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已经被定格在历史长河中。但说到底,古希腊文化精神在浪漫主义者笔下虽放射着灼灼光华,它也只不过是思想敏锐、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先驱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借助历史的断简残章构建出的、涂了一层金色的乌托邦而已。

参考文献:

[1] Schiller,Friedrich.Letters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3rd edition.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2] 伊迪丝・汉密尔顿,葛海滨译:《希腊精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Marvin Perry &Myrna Chase Western Civilization:Ideas,Politics and Society (Vol.2)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00.

[4] Webb,Timothy.Romantic Hellenism[C]. // Stuart Curra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ritish Romantici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5] 拜伦:《唐・璜》,王佐良:《英国诗史》,译林出版社,1997年版。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4)

希腊不仅属于希腊自己,更属于欧洲文明,甚至于人类社会。这是古希腊的恩惠。

一说起希腊,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那群星璀烂的古希腊,想到发达的西欧,而没太在意现代希腊与古代希腊的内涵到底有多大差别、与西欧的其他国家到底有多大差别以及这种联系和差别背后的深刻原因。正因如此,希腊今天不仅要背负着古希腊的盛名,而且要承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其实,现代的希腊并非从古希腊的辉煌上起步,而是从一个贫穷的巴尔干国家开始发展的。从古到今,希腊走过的是一条崎岖的道路。

同样的名字,不一样的内涵

我们常说的以雅典和斯巴达闻名于世的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祥地,但古希腊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希腊人居住的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伊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广大地区。今天的希腊,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向南延伸部分的共和国。

现代希腊和古代希腊在地理上有着很大差别。公元前3000年出现的米诺斯文化、公元前1600年出现的迈锡尼文化和公元前800年形成的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几个代表性时期。可是,米诺斯文明仅仅分布在爱琴海深处的克里特岛上,征服了米诺斯的迈锡尼文化也只是位于希腊半岛的中南部,城邦时期的希腊人才开始把疆域向爱琴海众岛屿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今天希腊大陆领土多半在当时属于“化外之地”:北部沿品都斯山和萨洛尼卡一线以北的大片地区属于马其顿,品都斯山以西,北邻阿尔巴尼亚的伊庇鲁斯和品都斯山以东的色萨利与希腊各城邦的联系也不紧密。另一方面,古希腊人在黑海沿岸、小亚细亚和南意大利建立的重要商业城市,如米利都,叙拉古,今天早已易手他国。

从地域上说,希腊古典文化和商业繁盛的地区集中在爱琴海岛屿及沿岸地区,我们熟悉的雅典、科林斯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就临近海洋。这个文化圈还包括土耳其西部?穴也是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雪。古希腊最早的朴素唯物论学派就起源于这里的米利都。相比之下,马其顿、伊庇鲁斯、色萨利和以斯巴达为霸主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则是文化较落后的农业地区。随着希腊城邦的逐渐衰落和亚力山大帝国的建立与分裂,希腊的文学艺术又转移到了希腊人在东方建立的几个国家,如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等。总之,照耀了世界的希腊文明,并没有完全照耀希腊。

从海洋走向土地,现代希腊的生长

作为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希腊的历史很长,可作为民族国家的希腊的历史却很短。从作为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的领土上看,现代希腊的范围同古代希腊相比是向北、向内陆扩展,而向南、向海洋的疆域则收缩了。在城邦时代,爱琴海几乎成了希腊人的内湖。可随后,爱琴海的霸主已经变成了威尼斯和土耳其。所以,1833年希腊王国成立时,它的领土仅仅集中在南部希腊。后来,希腊又陆续在北方得到一些土地。可以说,希腊今天在大陆上的领土已经基本包含了历史上和希腊人有关系的几个北方邻族的土地。另一方面,现代希腊在向爱琴海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独立之初,希腊在海上只得到了离本土最近的基克拉泽斯群岛,1864年得到了西海岸伊奥尼亚群岛,1913年和1947年两次得到东爱琴海诸岛。至于昔日繁盛的小亚细亚和塞浦路斯,希腊虽一直希望得到,却总不能如愿。

古今希腊领土变迁的原因和巴尔干国家的相似,背后都有列强操纵。一战后,英国曾宣称要将塞浦路斯和士麦那交与希腊,结果招来了土耳其的抵抗和意大利的反对。然而,考虑到巴尔干地区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都有成为大国的可能,列强又希望巴尔干半岛各国力量能保持均衡,因而允许甚至纵容希腊向北扩展。希腊一步步向巴尔干国家走去。

古代希腊是自由的,土地对这里的人们的束缚是微弱的,他们的家园是直面大海的一个个城邦,他们的四周是三大洲交汇处不同文化的织锦,他们的财富和希望来自往来的商旅,他们的荣誉和传奇来自远方的世界,这造就了灿烂的希腊文明。可是,今天的希腊担负着管理更多土地,养育更多人口的重任。作为一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今日的希腊已经不可能那样无所挂牵地翱翔了。经历过几千年风雨,希腊已经挂上了一道道历史的皱纹。昔日世界文明中心之一,如今却具有巴尔干国家的共同国情:山区广大,农业地区多,经济基础薄弱。1970年以前,希腊制造业产值都低于农业。上世纪60年代前期,农业劳动力就占全国总劳力的一半左右,直到2000年,农业劳动力仍占全国总劳力的20%。这样的比例,当时在欧盟国家中是最高的。虽然经过二战后的几次发展和旅游、航运等行业的兴旺,目前希腊仍是欧盟国家的穷国。

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与交汇

希腊背负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声名,现在英语中“政治”一词也起源希腊语。但是,古希腊的政治文化遗产对日后的希腊影响却不如对西欧的影响大。希腊与中国不同,其文化不是由古及今连续传承的,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希腊间就存在着断裂。首先,现代希腊的文化与古代希腊的文化就不尽相同。从内涵上说,古代希腊人共有的精神世界是对奥林匹斯众神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世俗化,个人化的,并没有约束一个民族的力量。到拜占庭统治时期,希腊人接受了东正教这一全民的信仰。希腊共同的民族意识开始增长,而希腊人的蓝色文明也开始褪色。其次,后来的希腊人也不等同于古希腊居民。城邦时代的希腊人是从巴尔干半岛南迁的多利安人和爱琴海地区的伊奥尼亚人等融合而成。而从拜占廷帝国统治希腊时开始,南斯拉夫、保加尔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等就开始不断移入希腊,并融入希腊人之中。希腊继承下来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个令人遐想的古代地名。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5)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43-02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作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只,所以说,两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开门钥匙。而在古希腊灿烂文明的土壤中开出的奇葩——希腊神话对于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文学和艺术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爱琴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它是爱琴海及周边地区青铜文明的统称,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

公元前3000年,爱琴海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奴隶制国家。青铜器的使用使当时的克里特文明出现了宏伟的建筑物,19世纪出土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是当时的典型建筑。此后300年,希腊完全陷入沉寂状态,封闭又贫穷,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337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征服北部希腊之后,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各城邦的会议,希腊沦于马其顿的统治之下。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在亚历山大大帝著名的东征之后,进入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

2 反映灿烂文化的英雄传说和神的故事

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希腊神话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在希腊神话故事中,颇多英雄传说故事。

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赫拉克勒斯。他在婴儿的时候就扼杀了赫拉派来的两条毒蛇,后来又擒狮、斩龙、驱妖牛、除海怪,到世界的尽头去夺取金苹果,解救被宙斯迫害的普罗米修斯,还下地府战胜死神,最后因误穿杂有毒血的衣服被焚烧而死。死后成神,与青春女神赫柏结为夫妇。

又如关于金羊毛与“阿耳戈”英雄的故事。珀利阿斯纂夺王位之后,为预防侄儿伊阿宋争位,就叫他去科尔喀斯觅取金羊毛。伊阿宋由于得到天后赫拉的帮助,造成一条名叫‘阿耳戈”的快艇。科尔喀斯的国王要他先用火牛犁地,并把龙牙种到地里,才肯给他金羊毛。该国公主美狄亚爱上了伊阿宋,就施展巫术帮助他。龙牙种下土后,忽然变成许多战士,美狄亚施法使他们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又用魔草使看守金羊毛的神龙酣睡,取得了金羊毛。然后,美狄亚与伊阿宋等连夜逃走。回国后,美狄亚再次施展巫术,烹死了篡权夺位的珀利阿斯。希腊神话中对英雄美女的故事传说有所偏爱,这是希腊的尚武精神在神话故事中的反映,也是斯巴达的尚武精神。英雄的斗志与希腊的盛衰密切相关。

此外,神的故事意在描绘人类的宇宙观念和解释世界的起源。 现在最为人接受的版本为赫西俄德在神谱中的描述:世界开始于卡俄斯,一个混沌的概念;然后空虚中产生了欧律诺墨,盖亚 (大地)和其他的主要原始神;之后盖亚单性分裂出了乌剌诺斯(天空),他也成为她的丈夫;他们生下了第一代的提坦,六位男性以及六位女性;克洛诺斯出生之后,盖亚和乌剌诺斯再也没有生育任何提坦,此后出生的是三名独眼巨人和三名百臂巨人;克洛诺斯了他的父亲,成为了众神的统治者和所有其他提坦的领袖,他的配偶是他的姐妹瑞亚。

宙斯也为同样的担忧所折磨,当他的第一任妻子墨提斯预言,她将生育一个“比他更伟大的神”的时候,宙斯将她吞噬了。尽管如此,当时墨提斯已经怀上了雅典娜,直到雅典娜全副武装从宙斯的头部飞出,并时刻准备着战斗。由于宙斯给予了雅典娜“重生”,这成为了他没有被下一代的神“取代”的原因,但雅典娜仍然作为不为宙斯左右的神的存在。

3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和土壤

古希腊罗马文学又是后人了解希腊罗马神话的丰富宝藏。希腊神话内容集中完整,系统化程度非常高,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最庞大的神话体系。后世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也常引希腊神话其中的材料,艺术家特别是雕塑大师们更以神话人物或情节为范本,创作出享誉天下的佳作,在美术方面,达·芬奇、伦勃朗、卢本斯都有取材于希腊神话的名画,对希腊神话相继做出精神研究推动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奥维德的《变形记》是希腊神话稍加修改后的复述,西塞洛、恩尼乌斯、维吉尔的作品中也留有希腊神话的印记。现代主义的人文思想家们又惊喜地从希腊神话中发现一个自由、明快、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世界,借鉴古希腊神话和戏剧,写出文学史的新篇章。从古罗马时代起,无数文人便把古希腊文学看成了他们不可企及的却试图攀援的高峰,古老神话中的诸神以及史诗、悲剧中的英雄在抚慰他们心灵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 古希腊神话对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希腊神话中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使人们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

同时,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为情所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6)

公元前4世纪的欧洲,处于辉煌的希腊文明时代。古希腊服饰作为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古希腊服饰,造型自然优雅、随意舒展,色彩单纯,格调清新。它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所遵循的自然健康的穿着理念,对欧洲传统服饰和近代服饰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古希腊服饰是西方服装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当今,复古设计成为时尚,选择复古设计的产品成为人们抒发怀旧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众多复古主题的时装设计中,古希腊风格独树一帜,成为设计师钟爱的古典设计元素之一。

一、古希腊服饰风格简述

(一)以披挂式和缠绕式为主,简练、自然、单纯、自由舒展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带来了人们自然随性的生活方式。在其影响下,古希腊服饰造型呈现出简练、单纯、自由、舒展的特点。服装大都不经过剪裁、缝合。人们穿衣服基本上都是拿一块布料在身体上披挂、缠绕、穿插,最后用别饰针和束带固定。这种服装外观独特,看似无形却有形。根据服装不同的外形特征,古希腊服装还可以分为多立安式、希奥尼亚希顿式、克莱米斯式、佩普罗期式、希马申式、克莱米顿式六大风格[1]。无论哪种风格,其构成方式都是披挂或缠绕。披挂式服装其实就是一块矩形面料,只不过需要借助于饰针和绳带在肩部、胸部、腰部等人体的关键部位进行固定。宽大的面料经过绳带的束缚而收缩,并自然垂荡;宽窄不一、形态各异的褶裥随着人体运动而发生变化。披挂式服装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绳带的根数,系束的位置、方式及其松紧程度可随穿着者的体型、穿着需求而自由调节。缠绕式服装的代表是“希马申”,它是古希腊男子的主要服饰类型。缠绕式服装的面料通常长5米,宽1.5米,穿着者把它围裹在自己的身体上[2]。围裹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人体的起伏与运动的需要来定。缠绕式服装有多种款式,自然、随意是其突出的特点。

(二)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匀称、协调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定律。0.618这个比值看似简单,却具有魔幻般的魅力,这一点在科学与美学领域无数次得到了印证。那些精美的建筑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个比例。在致力于展现人体美的古希腊服饰设计中,黄金分割理论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男女通用的“多利亚”造型,该型服饰中那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3];在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男子希顿长袍的下摆只到膝部,而腿部的黄金分割点恰恰就位于膝部[3]。还有年轻男子所穿的clamys外套,宽1.07米,长1.98米,宽和长的比例也接近黄金分割[3]。如此完美的服饰比例设定来源于古希腊人对客观自然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

(三)宽松、舒适,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审美观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古希腊的服饰穿脱均是很容易的事,举手间便可以完成。他只能勾勒出人体的基本体型,绝不紧裹躯体。”[4]古希腊服饰的构成可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古希腊人把服装看做人体的附属物,他们认为服装最主要的功能除了御寒和遮体外,就是突出人体本身的美,因此服装要宽松、舒适,给身体提供自由的空间。在古希腊服饰中,鲜见复杂的结构和剪裁缝制工艺。拿整块面料随意缠裹这种着装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体各种活动的需求,实现了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形式与精神的高度契合。古希腊服饰从廓形到细节、从服装到饰品,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抱朴怀素的审美观。古希腊服装上最精美的饰物就是别针和搭扣,呈现最多的装饰还是自然的垂褶。古典主义所提倡的纯洁、理性的简朴风格在古希腊服饰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四)以白色基调为主,用色清新淡雅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马库斯•西塞罗认为:“适当的比例还要加上悦目的颜色才能称作美。”[5]古希腊人眼中的“悦目的颜色”为白色。古希腊人最喜欢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高贵,这与希腊哲学与人文精神相符,于是白色成为古希腊服饰的主打色彩。希腊女神都是身着白色曳地长裙出现的。质地细密、悬垂性强的毛织物是制作褶饰服装的主要材料。为了减弱白色所带来的单调感,希腊人会在服装的边沿配以各种鲜亮的颜色,或者用植物、动物、几何图案进行修饰,使服装富于变化,看上去更具个性。除了白色以外,紫色、绿色、灰色在某些服装款式中也有应用。

二、古希腊风格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的印迹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正如时装设计大师夏奈尔所言,古希腊服饰风格所散发出的自由、奔放的艺术魅力和自然、独立、理性的艺术气质,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服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古希腊服饰风格都放射出了迷人的光彩。

(一)承袭与发展———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在公元前2世纪征服了古希腊,但是古希腊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在服饰上,古罗马沿袭了古希腊的基本风格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罗马人的主要服饰“托加”和“克拉米斯斗篷”,其前身就是古希腊服饰中的“希马申”和“希顿”[1]。古罗马的服装构成也是披挂式和缠绕式,也是将一整块面料附着于人体,也有垂荡的皱褶与宽松的结构,也要肌肤,就是说,古罗马服饰的特点与古希腊服饰一一对应。当然,古罗马人也结合时代要求,在承袭古希腊服饰风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良与发展。古罗马时期,盛行经过简单剪裁的贯头型服饰,如“佩奴拉”,这是其一;其二,奢华服饰出现,穿着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二)复兴———18世纪末19世纪初17世纪的欧洲王室盛行巴洛克风格的服装,18世纪盛行洛可可风格的服装。这些服装的一个共同点是极度奢华、修饰繁缛、夸张,统治者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贵。王室贵族的着装习惯也影响了民间,人们在穿衣上追求繁复、华丽。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封建专制制度被废除,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心灵得到解放的人们渐渐厌弃了束缚身心的衣裙,转而追求自然朴素的着装。于是,简洁、典雅的古希腊服饰风格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18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服饰风格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兴起,包含众多古希腊服饰元素的新的服装形式应运而生,简单利落的款式、清新淡雅的色彩、自然流畅的线条成为服装设计的主流。新古典主义服饰理念推崇古希腊服饰风格中所蕴涵的“庄重与宁静,简练与人性”[1],其倡导的精神是对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强烈反叛。

(三)主宰———20世纪初20世纪初,在“回到自然去”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师们又一次驻足在古希腊服饰风格前。法国时装设计师波阿列特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东方服饰风格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一款宽松顺垂的希腊式长裙,受到新女性的欢迎。该设计完全摒弃了紧身胸衣、裙撑以及繁复的装饰,突出了对身体的解放,迎合了女性对舒适感的追求。玛利亚诺•佛图尼设计了一款简洁的晚装,风靡一时,其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古希腊服饰“基同”。简•帕昆夫人紧随其后,也推出了具有东方情调的系列设计。维奥尼特夫人从古希腊服饰造型方法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著名的斜裁法。运用该方法制作的服装自然、柔和,能够产生与古希腊服饰同样的效果[6]。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初,整个欧洲都成为古希腊风格服饰的秀场。

(四)大放异彩———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设计师群体在国际服装界迅速崛起。他们以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追求原生态、纯自然,反对精美裁剪、人为造型的“反时装”设计主张[7]。他们的设计融合了古希腊服装披挂、缠绕的穿着方式与日本和服宽松、舒展的结构,采用棉麻面料制作的服装上显露出大量自由而柔软的衣褶,整个服装体现出一种人衣合一的禅意。

(五)再次复兴———21世纪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奥运圣火重回故里,爱琴海的浪漫气息和希腊的古代文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06年,春夏国际服装流行趋势会上刮起了一股希腊风。希腊式的飘逸长裙,新古典主义的低领口和高腰线设计,石膏白和其他淡雅颜色的纯色丝绸,衣袂飘飘,风情万种,一派希腊景致。2008年,在华伦天奴的高级时装秀中,希腊女神的浪漫和优雅得到了完美的重现。精致的打褶,完美的高腰线分割,亮闪闪的水晶珠片,这一切都显露出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

三、古希腊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一)将披挂、缠绕工艺手法应用于礼服的设计与制作

在礼服设计中,局部的立体花饰、堆积的褶皱、不对称的结构和整体的垂荡效果必不可少,因为这些元素可以突出礼服的华丽与高贵。近年来,在礼服的局部设计与制作以及整体造型中,设计师常常采用古希腊服饰构成中的披挂、缠绕工艺手法。采用披挂和缠绕工艺手法,利用多种材质,可以塑造出变幻多姿的艺术形态。披挂和缠绕方法的运用丰富了礼服的设计手法。

(二)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异质风格融合在一起

1.与东方风格融合典型的古代东方服饰是宽衣,而不是披挂和缠绕。但是,其中所蕴涵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主旨与希腊服饰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异曲同工。因此,将古希腊服饰风格与东方风格融合在一起是可行的。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服装,应有宽松的衣身和衣袖,有扩展的肩部,有东方的刺绣或古希腊服饰中惯用的碎褶。这样设计出的服装兼有东方传统服饰的超然飘逸与古希腊服饰的浪漫舒展,定会产生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2.与现代风格融合部分现代服装设计师运用后现代设计手法,对古希腊服饰进行解构和元素重组,然后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现代服装形制,打造出了全新的希腊风格。比如,约翰•加利亚诺就将折纸艺术和立体几何的硬挺造型融入了古希腊柔软舒展风格的服饰设计中,打造了软与硬对比、古与今碰撞的艺术效果。该设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结语

古希腊服饰是服装史上的一个经典,其设计与制作手法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它舒展、随意的造型风格,还是它所彰显的自由、平等、宽容的精神,都已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宝贵财富。在服饰风格多元化、服装设计个性化的21世纪,古希腊服饰艺术风格定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华。

参考文献:

[1]陈莹.古希腊服饰风格的魅力[J].装饰,2005(9):64-65.

[2]马丽丽.古希腊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2(10):107-109.

[3]范菲菲.浅析古希腊服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7)

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宗教祭祀、祈福避祸、纪念英雄、政权更迭、战争和外交等等,由于年代久远,文献遗失,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说法,即古希腊的体育旨在施行体智并重,心身并举的完人教育的说法却广为流传,日益深人人心。这是由于现代竞技体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与恶习,诸如职业化所带来的过度训练,功利化所带来的只重视成绩,商业化所引发的暗箱操作、金钱交易等,一些学者据此证明,现代竞技体育已经偏离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正常轨道,丧失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精神,要想克服这种弊端,必须复兴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的精神,重塑体育与智育并重、力量与知识并举的完人教育理念。

事实上,我们对古希腊竞技体育和完人教育理想的理解存在偏差。因为,这种理想在古希腊从未成为现实,而且在这种理想指导下的古希腊竞技体育,也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缺。应该说,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与完人理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是柏拉图等哲学家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矛盾,此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独有特征亦随之丧失,与现代竞技体育也就大同小异了。

1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特征与思想基础

1)非功利性。考古的发现与相关的研究不断证实,古希腊的体育竞技与今天大不相同。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非功利性,不但竞技的承办方不会从活动中牟取任何收益,就连竞技的优胜者,亦不会从中获取某种物质好处,而更多得到的是精神奖励。这种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古代奥运会的纯洁性,因为,功利性因素的涉人,难免会带来一定的腐败机率。现代奥林匹克的创立者顾拜旦对此亦深有感触,因而主张抵制奥运会的商业化,并把商业化与奥运会的变质腐化联系起来,而力图维护其非功利性。但别具讽刺的是,第1届现代雅典奥运会因为出现了资金紧张,雅典政府为此不得不进行商业操作,靠民间募捐和发行纪念邮票等方式才勉强度过了难关。可见,所倡导的非功利性只是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一种理想礼。

2)非职业化。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坚持业余化原则,拒绝接受职业运动员的参与。业余化的好处非常明显,首先,运动员无需仅仅参加某一项或某几项运动,因而不会导致体育技能的畸形发展;其次,运动员参与比赛的目标在于娱乐性和参与性,而不必过分在意比赛结果;最后,非职业化可以吸纳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比赛,彰显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基础。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古希腊竞技体育在其初始阶段,更多是贵族精英内部的自娱自乐,而极少吸收平民阶层的参与,贵族阶层的闲暇亦是促成这种非职业化的重要原因。

3)完人理想。一般人认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诸多弊病与不足,主要发端于商业化(功利化)和职业化(专业化)因素。因此,为了克服现代竞技体育的弊端,有必要复兴古希腊的体育精神,倡导古希腊的“完人”教育理念。古希腊人认为,要将竞技体育教育与知识教育一道,作为培养完善人格的必需环节;形体美和心灵美对于造就个人的美德同样重要。所谓完人理想就是体育与智育并重发展的理想,而这种体育与智育并重的“完人”教育理念在价值层面上体现为古希腊崇尚健全思想寓于健全身心、尊重生命、追求公平、和谐发展的体育精神,于竞技体育活动中表现为“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特征,可以说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盛,离不开古希腊人对完人理想的无限追求。

2《荷马史诗》与完人教育理想的幻觉

古希腊历史因其结构复杂而令人眼花缭乱,仅就现今考古的发现已经证明,它至少是克里特、迈锡尼、希腊城邦以及东方古代4种文明交错混合而成的结果,因此,详细考证其“竞技体育”和“完人理想”的各自的发展史及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从《荷马史诗》中可以约略地看出“完人教育理想”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基本形态。《荷马史诗》是以古希腊迈锡尼时期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古希腊的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可谓是古希腊完人教育理念的最初起源与标准样板。本来,把完美人格作为教育的榜样,这在古代是通行的做法,是无可厚非。但是古希腊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把这种完美人格作为榜样,而且把这种完美人格作为现实的目标,期望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与培育程序,把每一位希腊公民都塑造成这种完美人格范本一样的人。不过,因为伴随着竞技体育和智育的各自发展深化,这种完人的教育不是在体育与智育之间顾此失彼,就是对两者浅尝辄止,因而既不能造就真正的运动员,也无法培养伟大的哲学家,雅典教育的实际结果是只培养了运动员,而无法在智育方面取得大的成效。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位,根本原因在于希腊人未能分清《荷马史诗》是介于半神话与半史实的作品,从而以信史的态度完全接受了《荷马史诗》中虚幻的“完人”理想。古希腊人一旦接受其为信史,同时把其中的“完人”理想贯彻到现实之中,就有混同想象与现实之虞。换句话说,如果泛泛地讲体能与智慧并重,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但是如果把体能提高到以一挡万,把智慧说成了神人不及,那么这样的两相并著,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古希腊人为自身设定了一个太过高远的目标,因而导致其在实践之中,不是过于注重了体能的培养,就是太过偏向于智能的提高,而很难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所以古希腊人对《荷马史诗》的盲目推崇,导致其确立了过于高远虚幻的教育理想。

3完人理想的幻觉与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背道而行

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特征及完人教育理想的来源考察来看,古希腊竞技体育的“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两大特征,正好可以映衬“完人”教育理念,并与这种幻觉保持一致性。但从历史上来看,应该说古希腊竞技体育与完人理想之间的根本矛盾,使得这些特征失去了不断发展的土壤,不可能在现实中长久存在,即使存在也只是在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初创阶段。因为,古希腊人较早确立的身心并重、体智并举,培养卓越之完人的教育理念,有更深刻的内涵。他们所谓的体育,并非我们现代泛泛所讲的身体运动,而更多地特指竞技运动,也即体育比赛;他们所谓的智慧,也并非今天所说的文化教育,而更多的是指智慧教育、哲学教育。按照这样的考证,真正的完人既是运动竞技场上优胜的运动员,亦是学园中通晓智慧的哲学家。这种理想的设定是很高的,也只有在少数贵族,才可以做到这种既研究哲学,又进行竞技的体智并重。这就难怪在公元前500年至480年期间举行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上,优胜者或都是贵族,或都是职业竞技者,而真正的业余竞技者实际上就是这些贵族,他们之间才真正体现着“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竞技体育理念。 伴随着古希腊的竞技体育活动越来越被重视,获胜者的奖赏越来越丰厚,体育与智育各自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就再所难免,竞技者要想获得竞赛的胜利,必须很早就跟从专业教练,进行相应的训练;训练的种类几也从以前的无所不包,变为专门修习其中的一两种;而训练的方法,则愈加专业化。其中既包括具体的竞技技艺,还包括相应的饮食学、卫生学等知识;因而一些优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发明或改进锻炼规则,接受特殊的饮食制度,遵守卫生条例。比如,公元前460年和456年两届奥林匹亚竞技会长跑冠军德洛麦就发明了肉食食谱,以补充竞技者的营养。所有这些均进一步促进了竞技体育继续朝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优胜者所获奖赏的不断提高,古希腊的竞技体育亦愈加难以保持早期的非功利性。竞技体育的功利化倾向不断增强。比如,雅典的梭伦就曾经颁布了一项法律(元前580),规定每个奥林匹亚竞技优胜者可获得五百德拉克马的奖励,折桂的竞技者免除赋税,且终身由城邦供养,仅此一点,就足以断送雅典长久以来在竞技体育方面所维持的非功利性特征。此外,商业化操作跟着也兴盛起来,最初是商业庙会与节日庆典,其次是负责供应事务的妇女或妓女,再次,竞技学堂及竞技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不断强大,智育不断孤弱,所谓体智并重、身心并举的完人教育理想已经名存实亡了。

因而,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盛,根本称不上是其完人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应该说是竞技体育本身与完人教育之间固有矛盾的特有产物,而始于古希腊竞技体育草创阶段的“非功利性”和“非职业性”特征也只能在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中如昙花一现,随着竞技体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化倾向增强,这些特征便愈加岌岌可危了。

4完人理想的重塑与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向而行

在古希腊竞技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之后,非功利性和非职业化的理想已名存实亡,但希腊人仍然对完人理想不离不弃,并根据这种完人理想的幻觉对新兴的职业化竞技体育加以指责,认为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过分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智育的必要性,背离了完人理想的初衷,因而必须加以遏制。这样的要求层出不穷,却从未得到实现。法国历史学家瓦诺耶克指出,“从色诺芬尼时起,体育课和思想文化课的苛求似乎是二律背反的”,但是,这种矛盾一直延续下来,却始终未能得到克服。

过去在谈及古希腊的体育与智育并重的完人教育理想时,论者经常引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相关的论断,柏拉图r5,曾说:“神赐给人两种艺术:音乐和体操。神不是赐给灵魂和身体的……而是让它们在灵魂和身体之间融合,达到张弛有度。因为,单方面沉迷于体操的人难免失之粗野,只注重音乐的人则会流于柔弱。”就表面来看,柏拉图似乎同样是在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要求增加智育在教育中的比重,以便复兴古典时期的完人教育理想。但这只是表面而已,究其实质,柏拉图等人的批判在实际上非但没有扭转,反而促进了古希腊竞技运动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就他们的理论而言,他们业已放弃了古典时期的“完人”教育理想,转而主张“专业人”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柏拉图所作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1)他区分了竞技体育与一般体育。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目标是成为奥林匹亚运动会的优胜者,获得物质利益与精神荣誉;一般体育的目标在于强身健体,为精神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大体说来,柏拉图所作的这种区分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职业竞技与大众体育的区分。这在今天来说已成为常识的区分在古希腊却极有重要意义。正因为缺少这种区分,古希腊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完人理想的内容规定为竞技体育与智育兼举并重,要求教育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兼收并蓄,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专业化,使得这种并重化为一纸空文,结果造成教育对竞技性体育的单方面强调,而忽视了智育的重要性。或者说由于竞技体育的专业化,使得教育无法在体育与智育之间维持应有的平衡。所以柏拉图对竞技体育与一般体育所作的区分,一方面部分地挽救了古典希腊的完人理想,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竞技体育的独立化与专业化。古希腊竞技体育从此摆脱完人理想的束缚,无需再在体育与智育之间藏头露尾,也无需理会外界的指责,走上了与现代竞技体育相似的发展道路。

2)他区分了完人与职业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卫国者、战士和农民,这3类人的分类,实际上是在向专业化作妥协,前文之所以说他只是部分维护了古希腊的完人理想,原因即在于此。承认单个人不能既是智力突出的卫国者,同时又是擅长体育的战士,即承认卫国者与战士必需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必须进行职业化与专业化。但是要想具体地在同一个体身上,把体育和智力活动均达到极至,即既要在竞技赛场上成为佼佼者,又要在课堂中堪比哲学家,则始终是不可能的。柏拉图关于3种人的分类,恰恰解决了古希腊长久以来所面临的难题,把古希腊竞技体育从完人理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推动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进程。当然,由于柏拉图对智慧或智育的偏爱,造成其对古希腊竞技体育的评价不高,甚至有时过激地主张取消古希腊竞技体育,但是这些并不能抹杀其理论在客观上促进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独立发展这一事实。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8)

【关 键 词】古希腊/文明/开放性/扩张性/多元性/多中心性/Ancient Greece/civilization/open ness/expansion/pluralism/multi-centrality

本文就笔者研习希腊史的一点体会来论述在研究古希腊文明特征时,必须注意的两个 根本问题。

一、古希腊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大概在今天仍有许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诸文明迥然不同 ,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 成的。甚至常常有人把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直接归 结为古希腊、罗马文明“固有本质”的衍化。

其实在古代,米利都的赫开泰乌斯认为,希腊人长期以来就是埃及文明的子孙①(注: (美)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册),谢德风译、李活校,商务印书馆1 988年5月第1版,第66页;另参阅希罗多德:《历史》,王嘉隽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6 月第1版,第340页。);希罗多德指出希腊的一个主要城邦底比斯的创建人卡德摩斯就 是属于闪族的腓尼基的一个王子,并且指出希腊的许多神名来自埃及;文艺复兴时期的 法国古典学者约瑟夫·斯卡利杰也指出希腊人受益于非希腊人的成就;伟大的科学史专 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 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 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②(注:(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 人文主义》,陈恒六、刘兵、仲维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第64页。)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 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 西方——更确切说是古代东方诸文明,③(注:早在1928年西方就出版过Ramsay,Sir Wm .,Asianic Elements in Greek Civilization,New Haven 1928。西方世界最近出版的 有关这方面的作品有:《世界有色伟人》(1946)、《偷来的文化遗产》(1954)、瓦尔特 ·伯克尔特(W.Kurkert)《东方化的革命》(1982)、马丁·伯纳尔(M.Bernal)《黑色雅 典娜》(第1卷1987年出版,第2卷1991年出版,计划要出4卷)、魏斯特(M.L.West)《赫 利孔的东方面孔》(1997)。尤其是伯纳尔的著作在古典学界引起了一场空前的争论,有 人指责他没有足够证据就轻易下结论,也有人说这是赶修正主义派的时髦。但是不管怎 么说,他提出的希腊文化受北非、西亚文化的影响这个重大命题,是无法轻易地置之不 理的。不过我们要反对的是那种“非洲中心论者”——这种观点早已以世界文明“埃及 源流说”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不仅否定古代希腊人在哲学、科学、民主等方面的成 就,而且竟说苏格拉底和克里奥帕特拉都是黑人,亚里士多德盗窃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图 书馆等等如此荒谬不经的话。参孟悦《<泰晤士文摘>:什么是西方文明》,载《读书》 1998年第8期;董乐山《东方和西方,相会终有期》,刊董著《文化的误读》,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也就是说古希腊文明具有一种开放和扩张的特征。

(一)前古典时期希腊文明对东方文明之吸收 事实已经证明:东方的各种文明——苏 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莱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等等——对 古希腊文明都有较大的贡献,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东方和古代欧洲的桥梁作用。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在今日所说的近东一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 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区,就已建立了高度发达且严密的政治和文字系统国家。这 一近东文化圈与邻接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关系,不仅有政治、军事、商业、技术上的 交流,而且更有语言、文学、艺术上的互渗。

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地中海世界东部的爱琴海一带,产生过一个繁盛的克里特文明 ,这种文明同亚非大陆的关系非常密切,深受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而当时的欧洲— —“希腊地区”,还是一个蒙昧未开化的区域。和希伯来人不同,希腊人和美索不达米 亚自身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迈锡尼时代,希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近邻赫梯、迦南 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通过南安那托利亚的城市、迦南、塞浦路斯和克里特传送 着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毫无疑问,这些东西将在希腊土壤中扎根。几年前在希腊底庇 斯发现的令公众惊奇的地窖中的圆柱形印章并没有使考古学界震惊,可以肯定的是未来 在希腊大地上将会发现众多的此类物品。20世纪早期英国考古学家吴雷在叙利亚奥隆特 斯(Orontes)河口附近阿尔·敏纳的挖掘,证实至少在公元前9世纪末期以前,优卑亚岛 上的希腊人就已来到此地(当时可能叫Posideion),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希腊人把此地 当作一个贸易货栈,说明这一时期希腊已和西亚地区有了很密切的贸易往来。这个贸易 点繁荣昌盛达好几百年之久,④(注: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Archaeology,edited by Ruth D.Whitehouse,London:Macmillan Press 1983,p.14.)希腊人以此为据点并进 而与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贸易往来。这种贸易把西亚的青铜器、珠宝、象牙饰品等传到 希腊,与此同时,由于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品出口到希腊,同时相当数量的工匠 也来到希腊世界寻求生路。他们在克里特建立起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加工, 并制作青铜器,另有一部分工匠甚至到达了阿提卡。这样的交往和联系对希腊文化产生 了不可估量的影响⑤(注:黄洋:《来自东方的影响》,刊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 古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第187—188页。);不只是在西亚,古希 腊人在埃及的尼罗河支流卡诺色斯河也建有诺克拉底斯商站。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 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09年)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舰队,他的士兵大多 数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⑥(注:(埃)A.费克里:《埃 及古代史》,科学出版社1956年8月第1版,第100页。)诺克拉底斯就是在这时建立起来 的。⑦(注: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Archaeology,edited by Ruth D.Whitehouse, London:Macmillan Press 1983,p.348.)到法老阿美西斯(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25年) 时答应希腊人可以把这里建造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市,可按照自己的形式建造庙宇,并 且按照自己的愿望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 的商业中心了。可想而知,希腊人从这里学习了多少埃及人的知识。在艺术方面,被称 为“原始科林斯风格”(约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40年)时期的陶器,就明显地存在东方 痕迹。这些东方化的陶器普遍采用东方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撷取的图案、动物形象及 神话人物。因此,包括希腊在内的这种地中海东部的早期文明,与其说是欧洲的,不如 说是属于东方的更为贴切。

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早期希腊与近东的这种联系便结束了。这种局面直到公元前8 世纪时才被突破,那时希腊人走出了他们的“黑暗时代”,并再次被东部邻居的杰出成 就所震惊。这一时期,迦南的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希腊人,而腓尼基字母又是从埃及象 形文字演化来的,后来希腊字母又演化成拉丁字母,并最终成为西方各国的字母;同时 ,在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学派开始研读巴比伦天文学家的作品,从巴比伦人那里引进了日 钟、日晷并把一日分成12个部分,⑧(注:希罗多德:《历史》,王嘉隽译,商务印书 馆1959年6月第1版,第321页。)开始进行天文学研究,这在后来雅典的哲学学派达到了 高峰。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进入黄金时代,它在艺术、建筑、哲学和文学方面几乎 都表现出了东方传统的影响。

东方文明对人类的贡献经过希腊、希伯来和基督教一直向西流传,最终到达了近代西 方世界。在技术上,这种贡献包括在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车轮和播种机器;在科学上 ,则包括对天文学研究的肇始、60进位制的数字系统——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如用度来 划分圆,把小时分成分、秒等。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观测最终导致了季节的划分和月相 的固定。伴随天文学而来是星相学,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黄道的名称——公牛座、双 星座、狮子座、天蝎座等等;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许多世纪之前,埃及人就提出了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的许多想法。希腊人的 贡献,在于使哲学发展比以前内容更为广泛,包罗万象⑨(注:(美)爱德华·麦克诺尔 ·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1卷),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1月第1版, 第231页。);在政治上美索不达米亚把它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二项内容传给了西方文明 ——城邦和神圣王权的概念。城邦制度分布在整个地中海周围的大多数地区,王权—— 君权神授的观念,君应向神述职的观念——传入西方社会的本质之中;在法律上美索不 达米亚把成文法传给了西方。或许这并不是夸张,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律照亮了文明世界 的大多数地方。希腊、罗马通过近东的接触而受到影响,伊斯兰世界只是在征服了现在 的伊朗,即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心地带之后才有了正式的法典。究竟现在的法律中有 多少因素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已可断定,就如英国历史学家萨格斯(H.Saggs)在其 所著《伟大属于巴比伦》(1962)一书中所说的:“有关抵押方面的法律最终都可追溯到 ……古代近东。”

希腊文学也表明它受了许多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与希 腊神话中的丢卡利翁的传说相似,丢卡利翁造了一艘船,靠它渡过了洪水,而洪水却毁 灭了其他人类。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屠龙题材在希腊传说中也有类似的传说,如伊阿 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他们两个都杀了几个怪物。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希腊 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题材。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阴府也惊人地相似,两者的阴府 都是灰暗的地方,与现实的世界相分离,来世与现实只靠一条不祥的河连接着,死者由 此河运送。同样地,希腊为死者所作的挽歌,似乎在苏美尔人的作品中也有相似的地方 ,这部作品最近已由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从泥版文书中翻译过来。作品中一位美索不达 米亚诗人以夸张的语言哀叹他父亲和妻子的去世。甚至希腊史诗的形式,通过其他媒介 影响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找到它的原型。⑩( 注:A.Toynbee,Hellenism,Oxford 1959,p.2.)这时腓尼基的神也传入希腊,如在腓尼 基神话里有一个神叫做“浦昂”(锤子神),后来被希腊人改称“皮格梅”,意思是“拳 头大的神”。(11)(注:(苏)阿·尼·格拉德舍夫斯基:《古代东方史》,吉林师范大 学历史系翻译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6月第1版,第227页。 Oswyn Murray,Earl y Greece,Glasgow,Fontana Press,1980年第1版、1993年第2版,该书第6章旧名为“Th e Orientalizing Period”。东方化时代首先是在艺术领域内出现的一个概念,后来这 个概念才逐渐引入其他领域。在艺术领域东方化时代也有不同的分期在Corinth主要有E arly Proto-Corinthian(725BC-700BC)、Middle Proto-Corinthian(700BC-650BC)、La teProto-Corinthian(650BC-625BC)和Corinthian=Animal Frieze Style(625BC-550BC) 四个阶段组成;在雅典,主要有Early Proto-Attic(700BC-675BC)、Middle Proto-Att ic Black and White Style(675BC-640BC)、Late Proto-Attic(640BC-610BC)等三个阶 段组成。关于东方化时代的起讫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如725BC—650BC、700BC—650BC、 公元前8—前6世纪、700BC—600BC,等等。)

在希腊“智慧”文学的领域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 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的两河流域《农人历书》版 本中的劝导词和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奇异地相似。许多苏美尔的对话现在正被拼凑 在一起以图翻译过来,这些或许可以证明一些作品如柏拉图《对话集》中存在一些来自 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

因此,追本溯源,倒是亚、非地区的文化影响了希腊文化,尤其是从公元前750年到公 元前650年的一个世纪里,希腊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鉴于上述史实,英国学者奥 斯文·穆瑞在1980年首次提出了“东方化时代”(The Orientalizing Period)的概念, 不久就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概念首次从本质上肯定了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由此 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原先就存在过一种希腊因素和东方因素相汇合的文 化。当然,这种汇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双方的关系是互动的,并不是始终一方对 另一方一边倒的强势影响,究竟是谁对谁的影响大,是由不同时期各种具体而复杂的因 素决定的。

(二)过渡的古典时期 在西方,“古典”一词用于历史时期时,有广、狭两种含义。 至于前者,有人认为古典时期在希腊是从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在罗马是从公元 前300年—公元300年;(12)(注:Robert E.Lerner,Standish Meacham,Edward McNall Burns,Western Civilizations,vol.I,W.W.Norton & Company,1988,p.101.)也有人认 为大致是指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13)(注:张信锦译、 许寿贻校:《古典艺术》,见《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 90年版,第1页。)还有人认为整个古代希腊文明(甚至包括罗马文明)都可称之为古典文 明,因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之为古典时代或古典世界;(14)(注:朱龙华:《世界历 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0—431页。)甚至有人认为西方古典 文明包括古代西亚、北非、南亚、中亚的传统;(15)(注:日知:《中西古典文明千年 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西方(欧洲)古典时代应从公元前1000年代 初古希腊文化算起,加之以罗马古代共和国至帝国,而结束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 亡,或延长至东帝查士丁尼(公元527年—公元565年)时代。这时又因蛮族入侵,结束了 欧洲古典文化,所以西方(欧洲)古典时代,是介于先后两次大规模蛮族入侵的历史事变 之间,亦即古欧洲第一次和第二次黑暗时代之间。(16)(注:日知:《论中西古典学》 ,刊《世界历史研究动态》1993年10月。)狭义上来说是指介于古朴时期(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6世纪)和希腊化时期之间的那段时期;而在这个时代中真正的古典阶段约出现 于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30年之间——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出现一种生气勃勃、无与伦 比的发展时期。

一般来说,在希腊文化史上,公元前5世纪称为古典盛期,下一个世纪则称为古典后期 ,有时也以世纪为专名而分别称之为“五世纪”和“四世纪”(不加公元前字样)。严格 地说古典盛期在希腊是从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失败开始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 为止,在罗马是从前1世纪开始直到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为止(这段时间也就是罗马史 上的“黄金时代”);(17)(注:M.C.Howatson,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 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137.)也有人认为是从马拉松战役开始, 而古典后期则在前330年结束,并不完全等于整个世纪。(18)(注:朱龙华:《世界历史 ·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0—431页。)本文所考察的对象就是狭 义上的古典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吸收主要是因希波战争的爆发而得到加强。古波斯帝 国是雅利安人中的波斯人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50年灭米底,进而向外扩张而建立的。 雅利安人这个名称是从雅利安语系而来的,属于雅利安语系的人有印度人、希腊人、罗 马人、日耳曼人、克尔特人以及斯拉夫人等等。波斯人,在语言方面,也属雅利安语系 。不过其虽同属雅利安语系,他们的骨骼、血缘、发式、眼睛、头盖等并不完全相同。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反抗波斯起义,加之波斯人支持腓尼基舰队活 跃于小亚细亚和黑海海峡地区,侵犯了希腊人的商业利益而爆发了希波战争,最终以希 腊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 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这次战争更大大地扩展了希腊人的视 野,进一步促进了希腊人海纳百川的雅量,增强了希腊人的自信心。

希波战争曾把“苜蓿”输入到希腊。苜蓿是喂马的一种很好的饲料,希腊人称之为Mē dikē,因为大量生产于波斯境内的米底,而由希波战争时传入希腊的。中国音译为苜 蓿,可能出自波斯境内靠近里海一个地方的土语būso。希腊人称桃子为波斯苹果,杏 梅为亚美尼亚苹果。他们以为桃子出自波斯,杏梅出自亚美尼亚。劳费尔(Berthold La ufer)在《中国伊兰》一书里说,希腊人错了:桃子原来出自中国,杏梅原来也出自中 国。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不过做个媒介,把桃子和杏梅从中国经由波斯输入地中海而 已。(19)(注: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刊《世界历史》1979年第1期。)

这一时期古埃及的文化对于古典时期希腊文化的影响也很大:许多伟大的希腊学者这 时前往埃及并在那里学习过。如在公元前1世纪历史学家迪奥多罗斯(Diodorus)的著作 中可以发现许多这类人物: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摩克里特、希罗多德、柏拉图、梭 伦和欧克多索(Eudoxus)等。当代学者很少认为这些人全都在埃及旅行过,但也很少有 人全部否定他们没去过埃及,更加重要的是,当今也很少有学者争论埃及文化对希腊文 明所发生的重要影响这一事实。

(三)后古典时期希腊文明对东方文明之扩张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以后所建立的 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第一次统一了地中海东部、西亚地区,也由此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光 芒万丈的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0年)。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 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唯儒家文明例外。因 此,整个欧亚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不过这时的西方,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地中海 世界的文化中心由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转移到东方各地,我们可以列举出最卓越的四个 :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叙利亚的安条克和罗得岛。以后的数 世纪,这些地方一直是欧亚非文明的汇聚地。

希腊化时代和我们前面所讲的东方化时代以东方对西方的影响为主正相反,这一时期 以西方影响东方为主,充分地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不过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 贡献还是不可忽略的,于、科学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文明交流的范围也大 大拓展了,从印度到西西里,从咸海、里海到印度洋,到麦罗埃(Meroe),各种不同的 传统,不同层次的文化都参与了希腊化的过程。

梵语词汇“书”、“笔”、“墨水”等源自希腊语。这表面书写的学问只是在印度人 与希腊化的书籍贸易中得到一些知识后,才在印度开创的。(20)(注:A.L.Basham,The Wonder that was India,London 1954,p.230.)水力磨房据说是希腊人米特罗多鲁斯(Me trodoros)传入印度的;(21)(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第2分册),科学 出版社1975年版,第384页。)在帕提亚的尼萨宫廷,酒杯上刻着酒神故事,宫中装饰有 阿芙罗狄特、赫拉克力斯、赫拉的雕像,还上演希腊的戏剧;(22)(注:据普鲁塔克在 《克拉苏传》中记载,帕提亚和亚美尼亚的国王们刚缔结了一个婚姻联盟,当克拉苏的 头颅被信使从卡雷(Carrhae)的战场上扔到舞台上时,他们正在观看欧里庇得斯的《巴 卡》一剧。见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黄宏煦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61 7—618页。)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比提尼亚及亚美尼亚的小君主,也对希腊 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宫廷中使用希腊语言,修建希腊式神庙,用 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23)(注:W.W.Tarn,Hellenistic Civilization,London 1952,pp.170-171.)都力图与希腊——马其顿人君主国同列;波斯货币上,已见有Basil eus(王)的文字,可见希腊文化对其影响之深。(24)(注:(日)原随园:《希腊文化东渐 史》,杨炼译,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45页。)

在希腊化世界所有社会集团中犹太人或许最不易受外界影响。然而,据《马加比传》 中记载,耶路撒冷教堂一个名叫耶孙的高级教士引导同胞们接受希腊生活方式。追求希 腊生活方式和外国风俗习惯的潮流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以至就连祭司们都对圣制失去了 兴趣,对祭品不感兴趣。只要一见信号,他们马上就冲出去参加律法所禁止的运动会。

罗马是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接接触与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这已是希腊文化发展的晚 期阶段——希腊化时代。我们通常所说的希腊文化精华主要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 古典时代。例如,汉密尔顿的《希腊方式》一书所论,就全是古典时代的作品(还包括 像《荷马史诗》之类更早的作品),于希腊化时代却只字未提。尽管罗马吸收古典时代 的希腊文化遗产的渠道始终畅通,但直接接触并吸收最多的毕竟是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 化。罗马城这时像东地中海的许多港口一样,欢迎来自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和希腊 的学者。罗马文化受外界影响最多的自然是希腊文化。例如,罗马哲学、文学、戏剧、 美术等,无一不是承继了希腊文化的衣钵。就是本来其神性跟希腊宗教毫无关系的罗马 诸神,后来也都分别把他们对比作希腊奥林匹斯诸神,所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就 被混为一谈。古希腊有名的一句谚语“光明来自东方”,这本来是形容古老的亚非文化 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如今可以原封不动地移用到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上。

希腊化文化以排山倒海之势涌进了罗马,结果使武力征服者的罗马人变成了被征服者 ,因而也曾经惹起一些民族主义者的反抗。如大加图和瓦罗都反对希腊学术。特别是加 图写了一本关于医学和农业的书,来以此证明罗马人比希腊人高明,他憎恶和蔑视希腊 人和希腊文化,认为希腊人的著作只配供查阅而不配供研究。然而他的著作却大量地运 用了希腊人的资料。(25)(注:参阅M.P.加图:《农业志》及译者王阁森之译文,商务 印书馆1986年版,第7页。)但是大多数罗马人都努力把希腊人的学问吸收过来。正如罗 马大诗人贺拉斯所歌颂的:“被征服者希腊反而战胜了征服者罗马,使粗野的拉丁民族 迈向文明开化。”的确,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遗产,接着再由罗马远征军把她传遍世 界各地,使罗马人在人类文明史上建下不朽之功。

在印度,希腊文明经由西亚地区传入,形成了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犍陀罗艺术(因为它 盛行于阿富汗和印度间,以白沙瓦为中心的犍陀罗艺术)。印度的佛教,原来是没有偶 像的。自从希腊文明传入,佛教仪式里也有了偶像。而偶像的塑造,最为突出、最富有 希腊色彩。犍陀罗艺术后随佛教向外传播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日本、印度支那和印尼 的佛教艺术。(26)(注:(法)费切尔(A.Foucher):《犍陀罗的希腊佛教艺术》(L′artG réco—Bouddhique du Granhāra)第2卷,巴黎1918—1922年版,第597—673页。也正 是此人最早提出了犍陀罗艺术起源于希腊。主张这一说法的还有英国的马沙尔爵士(Sir J.H.Marshall),见其所著《犍陀罗的佛教艺术》(The Buddhise Art of Grandhāra) ;转引自(美)H·因伐尔特:《犍陀罗艺术》,李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10 月第1版,第7页。)新疆的早期佛教壁画就是犍陀罗艺术的移植——天山南路发现的古 代西域画大都是附属于建筑物中的木版画、壁画和藻井(天花板)图画,单独成幅的有纸 本、绢本、麻本和棉本图画。在前一类中的木版画和壁画,运用最多的是水粉画,多属 于希腊罗马风格,与藻井图画、单幅绘画主要属于波斯、印度和中亚系统的有显著的不 同。(27)(注: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羌以东米兰遗址出土的壁画,是4世纪以前汉晋时代鄯善佛寺的遗物。其中有一套太子 须大nà@①本生故事画,有一个画面是须大@①将大白象施舍给人。在白象的胳窝上有 一小段关于画家的@②卢文题记:“蒂特作画,值3千包马卡(Bammakas)。”蒂特(Tita) 一字就是罗马文字中经常使用的Titus一字,意为“仿罗马皇帝提图斯式的画像”。(28 )(注:石源华主编:《中外关系史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法 )L.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耿shēng@③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8 页。)

至于在此范围之外的中国,希腊、马其顿人也很有可能与其有过接触。公元前3世纪末 至公元前2世纪初,塞琉古将领Euthydemus据大夏和粟特独立,他和他的儿子狄米特里( Demetrius,死于公元前167年)向四周塞种人地区、安息和大宛扩张领土。斯特拉波曾 引用后来学者的说法,认为他们把自己的帝国扩张到中国和弗林尼(Seres and the Phr yni)。(29)(注:参阅日知:《张骞凿空前的丝绸之路——论中西古典文明的早期关系 》,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书局,1994年第6期。)塔恩认为这些希腊人侵入了 中国的新疆(Chinise Turkestan)。(30)(注:W.W.Tarn,The Greeks in Bactria and I ndia,1951,p.84.)西方一些学者普遍认为塞里斯(Seres)即指中国。日本学者及川仪右 卫所著《东洋史》中说:“Seres者原由中国丝字一音推演而成,即丝商之意,于是常 称中国人为Senica。”可见,在希腊化时代西方关于中国的知识的最初来源之一,便是 与中国丝绸有关,这当然是因为丝绸乃中国文明的最伟大成果之一。发现于塔里木地区 的一枚中国人的陶土印章,呈现出希腊式的图案。有的学者据此认为,希腊的影响在希 腊化时期就已达到中国境内。(31)(注:M.Cary,A History of the Geek World,London 1972,p.316.)如果这一论点基本成立,那就可以说,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与包括中 国文化在内的欧亚非大陆的各主要古老文化,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接触。

二、古希腊文明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性

我们在论古希腊文明特征时,总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那就是以雅典的历史来代替 整个希腊的历史,以雅典的文明特征来代替整个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说到古希腊政治的特征时,人们总是说它的民主政治极富特色,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K ·波普甚至借柏拉图之口说出:“雅典的民主政治以仁爱之心对待奴隶……已非常接近 于废除奴隶制度。”(32)(注: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西方现代思想丛 书),陆衡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89页。)这难免有言过其实之 嫌。其实在希腊也存在专制统治——斯巴达的寡头政治尤为突出。甚至有人认为在雅典 并不存在真正的民主政治,雅典娜神庙就是专制的象征——雅典人就是利用表面上看似 平等的提洛同盟的贡金来修建该庙的。这个从表面上看似民主政治灯塔的雅典,却在同 盟内部称王称霸,处处奴役它的盟邦,甚至连雅典人自己也承认当时的对外统治是搞“ 雅典帝国”,就是伯里克利时代的体制也很难说是“民治”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公民才 享有政治权利,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算作公民。伯里克利亲自禁令,规定只有 那些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享有公民权,就是在公民中,也存在着以财产和收入为基 础的严重等级划分。只有最富的人才能得到高位,没有财产的公民只有投票和作为陪审 团成员的地位。总而言之,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假的。(33)(注:(美)瓦勒钦斯基等编选 :《史海逸闻录》第5页。)

在说到希腊经济的特征时,人们总是以为她是一个重商民族,其实古希腊在大多数时 期、大多数地区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希腊城邦的主 要社会力量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 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34)(注: 黄洋:《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第3页。)

在谈到创造古希腊文明的杰出人物时,总是认为他们都是雅典人,其实他们之中不乏 非雅典人,如《荷马史诗》的编著者荷马,古代记载肯定他出生于希俄斯(Chios)岛或 小亚细亚的士麦那(Smyrna);早期著名的希腊诗人阿基洛古(Archilochus)就是帕洛斯( Paros)岛人;诗人伊翁是开俄斯人、赫格曼是萨索斯人;萨福和阿尔喀俄(Alcaeus)是 累斯博斯岛上的米提林(Mytilene)人;希腊另一个著名田园诗人赫西俄德,自称祖籍是 小亚细亚的库墨。他们的诗作代表“希腊文艺创造的已经很高的发展阶段”。(35)(注 :塞尔格耶夫:《古希腊史》,缪灵珠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希腊 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其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都 是出生在小亚细亚沿岸;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也是出生在小亚细亚 沿岸的萨摩斯岛,迨其思想成熟后才移居南意大利的克罗顿,创立该学派的;另外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斯塔吉拉人)、高尔吉亚(利昂提尼人)、普罗泰格拉(阿布德拉人)、提奥 夫拉斯图斯(累斯博斯人)、芝诺(塞浦路斯人)、希庇亚斯(厄利斯人)、普罗迪亚斯(克 亚人)、特拉叙马库斯(卡尔西冬人)等都不是雅典人。被后人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 克拉底也是可斯(Kos)人。艺术家莱西亚斯是叙拉古人、波吕格诺图斯是萨索斯人。这 些人物及其成果,之所以不是出现在希腊本土,(36)(注: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个概念 的区分:希腊本土(Greek Proper)和希腊世界(Greek World)。简单地来说,在地理概 念上前者就是狭义的古代希腊,后者就是广义上的古代希腊。)而是出现在小亚细亚沿 海地区,其原因正像历史学家奥姆斯特德所揭示的那样:这里“处于东方思想的洪流中 ”。(37)(注:T.A.Olmstead:《波斯帝国史》(History of the Persion Empire),芝 加哥1960年版。转引自范明生:《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页。)

在谈到希腊遗留给西方的遗产时,总以为它的理性认识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其 实在希腊人之中存在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诸如此类的东西不一 而足。一想到这些就不由不让人们重新考虑希腊文明的特征了,亦即希腊文明具有多元 性。

从文明中心的分布上来看,一部从爱琴文明到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史,在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文明中心,即古希腊文明是多中心的。

爱琴时代(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年)的初期(公元前 3000年—公元前2100年)是金石并用时代,文化中心区域是爱琴海上诸岛屿,其中以西 奥斯岛为最重要,它是商业汇集之地。这些岛屿通称为塞克雷底斯群岛,他们与埃及、 巴比伦都有商业往来。在克里特岛上,以东部的帕拉加斯图等城市和南部的法埃斯多斯 等城市为最发达,因为这些城市就克里特岛地理形势来看,是接近埃及和巴比伦的;中 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580年)是爱琴海青铜文化时期,爱琴海中塞克雷底斯群岛地 位下降,克里特岛渐形重要,而岛上东部城市亦没落,北部的诺萨斯等城逐渐发展为繁 荣的城市,文化亦发达,诺萨斯城到了全盛时期。岛上南部城市如法埃斯多斯等,因与 埃及有商业关系,仍居于重要地位;晚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200年)也被称为“迈 锡尼时期”。迈锡尼人在与克里特文化接触后,开始吸收克里特文化,并加以发展,而 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迈锡尼人并与埃及直接通商,当时正是埃及帝国(新王国)时代(公 元前1580年—公元前1200年),埃及十八王朝(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350年)诸王皆与 迈锡尼有直接商业往来。迈锡尼的兴盛不利于诺萨斯的繁荣。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迈 锡尼人攻打诺萨斯而毁灭其城市。诺萨斯从此一蹶不振。埃及史料从此时起亦不再有关 于诺萨斯的记载。爱琴文化重心从此转移到迈锡尼及梯林斯等城市。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是希腊历史的一个曲折发展的时期,这一阶 段的建筑物遗迹很少,器物、武器、工具和陶瓷器的残留品也很少,以至于我们不知道 这时希腊的文明中心究竟在哪里,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倒退的时代,是希腊的“中世纪” 。反常的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却出自这一时期,不过有 关该书的作者的籍贯却是争论不休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多中心性 。

古风时代(又称大殖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城邦有好几百个,散 布于希腊半岛、爱琴海各岛、小亚细亚沿海、黑海一带以及地中海西部意大利半岛南端 和西西里岛上。它们都是独立的城邦,在种族上和宗教上他们是统一的,但在政治上他 们是分散的。这些国家常常互相掠夺,互相厮杀,彼此兼并,互相削弱。可以说这时的 希腊没有一个可以统领一切的文明中心,只是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学派和大希腊的毕达哥 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异彩纷呈。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的文明中心是雅典和斯巴达。然而,一方面这 两个国家甚至谁也没有完全掌握过希腊本土及爱琴海岛屿诸城邦的最高政治;另一 方面,还有许多“边远”的地区即黑海、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利比亚诸希腊城邦,根 本不在这两个国家支配之下,而是各自独立发展,虽然它们本身也不同程度地集团化了 。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9)

中图分类号:J305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希腊文化在哲学、文学、特别是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对后来欧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深远的影响,其中希腊雕塑更可谓是希腊文化的光辉代表和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典范。德国18世纪著名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他的《关于在绘画和雕塑中模仿希腊作品的意见》中对希腊雕塑作出了总结性评价:“希腊杰作具有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这便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的情感中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惊叹古希腊雕塑的伟大深邃与精妙。它离我们的现代文明越久远越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他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古希腊雕塑的萌芽期

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海湾曲折,土地贫瘠,居民大都从事商业和外出殖民。那里风和日丽,气候温和,使希腊人自小养成了活泼快乐的本性。随着希腊人民居住地域的扩大与东方贸易、文化交往的发达古希腊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文化的普及和发达,给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荷马的史诗、阿里斯托芬的戏剧、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对美的哲学探讨等。

一般认为希腊雕塑其题材大多源于神话传说及体育竞技等。

神话传说使雕塑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希腊人信仰多神论,认为神与人有着同样的属性, 同样的身体。神就是人最完美的体现,这是希腊宗教神话的最大特色。并以现实的物质条件来想象虚幻的世界, 而建筑和雕刻则是最好的手段。因而在艺术的具体表现中, 则以社会上起初的人为榜样,典范式的真人就是神灵的标准,如《雅典娜》、《命运三女神》等大量的神话故事依然如此。“美神”维纳斯就是一个神化了的美少女,还有“酒神”、“战神”等,无不是完美的男女人体,他们健壮优美,这也与当时希腊民族崇尚体育、运动的风俗分不开的。这种自然性和现实性的艺术风格延续到文化历史上和各个时期。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希腊神话不是希腊文化的武库,而是希腊的土壤。”这样对客观“真”的追求,也是美学思想在希腊雕刻艺术中得到完美健康的发展之根本。

希腊的体育竞赛最初也是与祭神、敬神有关,国家城邦的形成使参加比赛的人很多,体育开展十分普及。著名于世的奥运会皆以强壮的男性参赛闻名, 以展现身体的矫健和肌肉的刚强为自豪,并演进为当时的优秀运动员塑像的习俗。这些雕像安置在希腊最神圣的地方,供全体人民欣赏和瞻仰,是同神一样的圣物。 战争需要强壮的身体, 希腊人为胜利者建立纪念性的雕像, 导致了希腊雕塑对人体自然美的讴歌与塑造技巧的逐步提高。

这一切有机的因素铸成了古希腊雕刻美学思想的柱石, 使雕塑艺术达到人类文明的顶峰。其题材和表现手法也开始多样化,不仅有神明和运动员,还有骑士、战斗者、侍者、青年男女雕像及人像等。总之,其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古希腊雕塑的发展、繁荣、衰落期

古希腊雕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

古希腊雕塑一直沿续着现实主义道路向着艺术的殿堂循序渐进。从古风时代初期《萨维斯女雕像》、《贵妇》、《科尔》等作品中不难看出, 这时期的人体雕塑动态显得板正、严肃、几何化简朴, 曲线的微妙, 空间分布匀称, 表面光滑, 方肩和一脚向前的特点。随着艺术的发展, 又有了新的变化, 脚向前迈了出来,手也离开了身体, 腰间有了空隙, 眼睛张开, 姿态显得生动, 如《保狄奥斯》、《阿波罗》等雕塑, 它反映了早期希腊艺术家颇有特色的现实美学观念。古风中期雕塑艺术快步进入了写实阶段, 如《力神海克力斯》、《克狄奥斯》等。此时希腊艺术家追求对象骨骼和肌肉结构的刻化, 不仅结构严谨, 而且作品有一种相当的厚度, 衣纹处理较自然写实, 模仿自然的写实与理想化相结合的造型艺术的美学思想初露锋芒。 到了古风后期,雕塑中的人像、神像的嘴向上都具有微笑表情,被称作古风的微笑, 就连倒下的战士也不例外。雕塑人体姿势的表现更趋向丰富和自然, 优美的人体曲线冲破古朴观念, 从定型化的传统束缚中逐渐解脱出来预示着古典时代的到来。

古典时代早期的雕塑比较有特色,有静止站立和运动的雕像。站立的雕像中,较有特色的是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上的阿波罗像。雕像采用一条腿支撑全身重量,又通过尺寸、比例的巧妙处理,使它具有了完美的平衡,显出肃穆的雄伟。运动的雕像当属米隆的《掷铁饼者》,雕塑大师米隆把握瞬间动势,理解人体肌肉的变化,把运动中一连串的动作准确地浓缩到一个简单的典型的姿态中,使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式和内容得到了最佳的结合,达到高度的统一,把瞬间凝为永恒。米隆的学生菲迪亚斯是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希腊艺术的象征。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达到了顶点,其技艺也炉火纯青。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了雅典卫城的修建,领导了卫城主体建筑著名的帕特农神庙的全部雕刻。 他潜心设计的长525 英尺的模浮雕饰带, 描写的是天国一行列向雅典女神朝贡的情景, 360 多个人物和200 多头马牛羊, 声势浩大, 构图别具匠心, 无论人物中男女老幼, 着衣和, 成群或单一人, 皆互相照应, 曲折变幻, 丝毫没有零乱和重复的感觉, 构成一幅线条优美、节奏明快、统一协调的绚丽图卷, 它是雕塑艺术中的史诗之作, 是现实主义与理想美相结合的艺术典范, 体现了古希腊雕刻美学思想的精髓: 即忠于自然, 又净化自然, 来自自然, 又高于自然, 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表现出崇高的艺术理想和美学风尚。神庙内部高达11米的雅典娜女神也是菲迪亚斯的作品,整个雕像让人体会到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这一时期的雕塑,开始体现人体各部分比例的协调。著名雕塑家波利克莱特斯的《法则》一书专论人体比例关系,指出头长是身长的七分之一,并以自己的作品《持矛者》加以论证。公元前4世纪,希腊社会内忧外患,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人们开始关注人性,雕塑家也开始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和人的感情。在雕刻上菲迪亚斯的“崇高样式”转变为雅典人雕塑大师普拉克西列特斯所造“优美的样式”,他提倡平缓的“S”造型,取代了波利克莱特斯的人体比例的法则,成为这一时代作品的特征。他的作品《尼多斯的维纳斯》,被后人当神的典范。

之后,进入希腊化时代,重神和英雄史诗的空想观念被扬弃了, 产生与前代不同的现实主义艺术岁月和格调.,表现强烈的人的个性,优美典雅或愤懑绝望的作品都大量出现。优美柔和的作品,如萨摩屈拉克的《胜利女神》,是一座纪念公元前306年击败埃及统治者的纪念性雕塑,石基被雕成船首状,女神挺立船头,吹响胜利的号角,两翼张开,被风吹起的每一个皱摺都表达了一种欢乐的情绪。崇高和优美的样式在这一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又如享有盛名的雕像《米罗岛的维纳斯》,女神从脚到膝,从腰到头顶的的运动形成和谐统一,腿上的服装绉结沉重厚实,与上半身形成鲜明的对比, 形象高度完美,带来了无限的美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刎的高卢人》和《拉奥孔》,表现强烈对比中骚动不安的情绪或痛苦的表情。悲壮的雕塑《拉奥孔》, 是一座具有金字塔式构图, 既稳重又有变化的群雕, 作者以娴熟的技法表现拉奥孔祭司, 因他警告人民不要把希腊人留下的木马拉进城里而得罪众神, 神派巨蟒把拉奥孔父子3 人缠死的情景. 这是人与神的激烈冲突, 拉奥孔父子在绝望中挣扎, 呼喊及其痛苦的表情, 扭曲的肌肉,紧张不安的姿态,两个男孩子浓烈的希腊风格的塑像, 具有不可言传的悲壮的美感, 体现崇高美的风尚, 是前所未有的,它为世界雕塑史揭开了表现悲剧性群雕的序幕。

古希腊雕塑艺术到希腊化时代已走向了终点,被罗马艺术取代,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三、古希腊雕塑的特征及艺术魅力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10)

1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爱琴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它是爱琴海及周边地区青铜文明的统称,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

公元前3000年,爱琴海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奴隶制国家。青铜器的使用使当时的克里特文明出现了宏伟的建筑物,19世纪出土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是当时的典型建筑。此后300年,希腊完全陷入沉寂状态,封闭又贫穷,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337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征服北部希腊之后,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各城邦的会议,希腊沦于马其顿的统治之下。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在亚历山大大帝著名的东征之后,进入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

2 反映灿烂文化的英雄传说和神的故事

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希腊神话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在希腊神话故事中,颇多英雄传说故事。

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赫拉克勒斯。他在婴儿的时候就扼杀了赫拉派来的两条毒蛇,后来又擒狮、斩龙、驱妖牛、除海怪,到世界的尽头去夺取金苹果,解救被宙斯迫害的普罗米修斯,还下地府战胜死神,最后因误穿杂有毒血的衣服被焚烧而死。死后成神,与青春女神赫柏结为夫妇。

又如关于金羊毛与“阿耳戈”英雄的故事。珀利阿斯纂夺王位之后,为预防侄儿伊阿宋争位,就叫他去科尔喀斯觅取金羊毛。伊阿宋由于得到天后赫拉的帮助,造成一条名叫‘阿耳戈”的快艇。科尔喀斯的国王要他先用火牛犁地,并把龙牙种到地里,才肯给他金羊毛。该国公主美狄亚爱上了伊阿宋,就施展巫术帮助他。龙牙种下土后,忽然变成许多战士,美狄亚施法使他们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又用魔草使看守金羊毛的神龙酣睡,取得了金羊毛。然后,美狄亚与伊阿宋等连夜逃走。回国后,美狄亚再次施展巫术,烹死了篡权夺位的珀利阿斯。希腊神话中对英雄美女的故事传说有所偏爱,这是希腊的尚武精神在神话故事中的反映,也是斯巴达的尚武精神。英雄的斗志与希腊的盛衰密切相关。

此外,神的故事意在描绘人类的宇宙观念和解释世界的起源。 现在最为人接受的版本为赫西俄德在神谱中的描述:世界开始于卡俄斯,一个混沌的概念;然后空虚中产生了欧律诺墨,盖亚 (大地)和其他的主要原始神;之后盖亚单性分裂出了乌剌诺斯(天空),他也成为她的丈夫;他们生下了第一代的提坦,六位男性以及六位女性;克洛诺斯出生之后,盖亚和乌剌诺斯再也没有生育任何提坦,此后出生的是三名独眼巨人和三名百臂巨人;克洛诺斯阉割了他的父亲,成为了众神的统治者和所有其他提坦的领袖,他的配偶是他的姐妹瑞亚。

宙斯也为同样的担忧所折磨,当他的第一任妻子墨提斯预言,她将生育一个“比他更伟大的神”的时候,宙斯将她吞噬了。尽管如此,当时墨提斯已经怀上了雅典娜,直到雅典娜全副武装从宙斯的头部飞出,并时刻准备着战斗。由于宙斯给予了雅典娜“重生”,这成为了他没有被下一代的神“取代”的原因,但雅典娜仍然作为不为宙斯左右的神的存在。

3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和土壤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篇(11)

[中图分类号] G519;K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99-02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文化的灵魂,与之同出的教育理念自然而然地蕴含了最为原始与纯粹的人文主义精神,而这便成了西方教育观的最初来源。

一、古希腊人文主义教育观

现代西方教育家普遍认为古希腊教育奠定了现代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石。早在荷马时代,古希腊已显现出了最为原始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荷马被称为“希腊的教育者”,他的史诗不仅被视为英雄时代的文化宝库,还肩负着当时重大的教育责任,被誉为“希腊的圣经”。在荷马史诗中,每一个人物都张扬着鲜明的个人自由主义特征,无论是统帅全军的阿伽门农、勇猛果敢的阿喀琉斯还是奋勇抗敌的赫克托,他们都是史诗中鲜活的个体,彰显着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和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

以人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古希腊教育的核心理念。史诗英雄阿喀琉斯的家庭教师喀戎和菲尼克斯,一个教授阿喀琉斯各种体育运动的竞技技巧及音乐、医药等知识,一个教授战争和政治谋略的知识。阿喀琉斯所学知识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是一种初步具有“paidea”教育理念的全面发展教育模式。

古希腊思想家认为人是万物之本,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切事物得以存在是以人为支撑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便应运而生。

古希腊教育以培养优秀的公民为目的。在斯巴达,优秀公民的培养要求每一个公民都生活在一种军事环境之中,他们以强健的体魄,勇敢、坚韧、高尚的品格为培养目标,并且认为个体的能力和表现与同城邦的稳定和繁荣密切相关。因此,当他们对个体能力发展的要求与城邦的繁盛相联系时,追求个体能力与城邦集体意识的和谐教育理念便显现出来。

与斯巴达相比,雅典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刻的理解。在雅典人看来,单纯的身体素质培养无法满足对优秀公民的要求,人的身心应得到全面训练,要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个方面着手,因而他们从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等对人进行全面训练,实施类似于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心灵的培育并不是放弃了身体素质的培养,他们将体育训练与德育、美育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身心平衡的和谐发展,以追求个人在城邦中的自我实现。当这种和谐发展下的自我实现与培养优秀公民相结合时,追求公民“善德”的发展,把城邦的发展与公民的德行联系起来,把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培养公民多方面和谐发展,这便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寻“美”教育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一)体育教育中“美”的体现

体育竞技是古希腊公民生活的一部分,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荷马时代。《伊利亚特》对帕特洛克罗斯的葬礼竞技会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多种体育项目、丰厚的战利品,充分证明了古希腊人对体育的重视与厚爱。

古希腊人认为人是肉体与思想的结合,身心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的教育理念。身体之美,是体育锻炼中形体美的追求,常年的体育锻炼造就健美的躯体,是他们傲人的外在资本。相较外在资本,古希腊人更注重体育竞技能力的提升和体育竞技精神的形成。

英雄时代,体育多表现为战争的需求。当战争远去,古风时代的体育则偏向纯粹的体育竞技。在体育竞技中,胜利者为城邦和个人赢得荣誉,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形象被铸成铜像永久流传。相较于荣誉,古希腊人更注重竞技赛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赢得荣誉便从个人价值意识和城邦价值作用中完成了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背后是对个人竞技能力的要求,是古希腊“人”形成的重要组成。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是公民的日常生活,是完美“人”形成的必然途径;而在雅典体育竞技也是“完美”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人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透视古希腊体育教育,人的品德形成更被人们所关注。在斯巴达,优秀公民就是英勇的战士,体育教育就是以体育训练的方式培养公民坚毅、勇敢、奋勇无畏的品质。在雅典,优秀的人则要身体健美、英勇善战,具有勇敢、节制等美德。伯里利克斯声称:“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的习得是完美个人形成的主要方式,是古希腊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

(二)音乐教育中追“美”的旋律

美是古希腊人永恒的追求,柏拉图说:“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因此,当这种永恒追求被引入音乐殿堂时,音乐教育便成为古希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音乐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最早可见于《荷马史诗》。在《伊利亚特》中,阿伽门农的使者寻找到阿喀琉斯时,他正弹着里拉琴吟唱英雄的赞歌。承接英雄时代,音乐自始便是古希腊学校的基本课程,掌握音乐的基本技巧是古希腊公民必须达到的要求。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广泛性体现在它涵盖于除体育教育外的所有科目当中,增加知识、陶冶性情、培养德行都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因而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的完备来自于教育,而音乐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不仅是对节奏、旋律、声调的学习,它蕴涵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古希腊人的学习伴随音乐的韵律,当音符与知识相碰撞时,不仅可以协调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的关系,促进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从精神层面促进人思想的升华。音乐是“和谐”产生的必要条件,它使对立的因素和谐统一,把不协调变为协调。这种和谐不仅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多的是引领个体人的本身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形成完备的“人”,追求人本身的极致之美。

真和美相互交融是古希腊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完美“人”的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发现最接近真实事物的类似愤怒和优雅的,以及同样一般类似勇气和节制与灵魂的品质的,就是音乐的律动和旋律。因为当我们留神听它们的时候,我们就改变了灵魂。”由此可见,音乐是接近真实的道路,是培养人纯粹性情和美好品德的重要手段,里拉琴的旋律可将人带回初生时的纯洁无垢,战场上笙管、竖琴高高低低的音符振发英雄们无畏地向前迈进。因此,古希腊人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曲调,引领人们在诗中放飞思想,在节奏中提升品德。而此时思想和品德的完善则有了更为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个体完美的追求,也是个人与城邦达到和谐、追求完美公共生活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当精神的培养达到一个新境界,人的个体性就得到最大的激发,不再局限于已有知识,而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道路,向真和美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城邦法治、公共秩序及其爱国主义情怀都可以在音乐的引导下以精神的不断提高而得到更好的实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个体的发展与公共生活达到完美融合之时,和谐之声便应运而生,音乐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色彩也发挥出它最为夺目的光彩。

三、优秀文化的凝结地――体育馆中的人文主义特色

千年前的古希腊,体育馆是集体育训练、教育、文化、社会交往于一身的公共生活场所,在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以个体需求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西方对古希腊人文教育理念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相较学校,体育馆教育更能使我们体会古希腊对个体“人”形成的要求。体育馆学习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而定的,无固定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人们在这里可以接受体育训练,也可享受道德教育和知识的传承。古希腊体育馆是思想自由飞翔的地方,各派学者均可在这里传道授业。无论是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是道德品质,都可以在这里习得。另外,这里亦是一个国家培养优秀公民的地方。因此,古希腊体育馆不仅可以对个体进行能力和品德的培养,追求完美“人”的形成,还可以使其达到合格公民的要求。个人身心的协调及个人和城邦的协调在体育馆教育中得到了充分诠释,成为古希腊最具人文教育特色的场所。

[ 参 考 文 献 ]

[1] 檀慧玲.大学:源于人文的追求――古希腊罗马高等教育人文主义传统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44-49.

[2] 邱成国.古希腊的个人与自由[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3] 荷马.伊利亚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5).

[4] 苏振兴.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J].河北师大学报,2004(7):57-61.

[5] 古纯玉.文化视野下的古希腊体育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