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心血管专科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8:05

心血管专科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知识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血管专科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人文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国内学者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服务提出了一些看法。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成为具有高素质专科护理人员,是每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的专科疾病知识

相关疾病知识是做为专业护士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知识之一。对于专业护士而言,疾病知识是必需的,每种疾病就在具体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的明确是确保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依据。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心病、心肌炎、心包炎等,这类疾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肺栓塞、脑血栓、肺心病等。每种疾病的发生是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体现,因此各有特点。只有全面掌握疾病临床特点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诱因和发病知识、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才能更好的理解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准确判断和预则病情变化。也才能在护理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在病人和医生间取得良好的配合,做好对病人的解释和指导工作,使其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并进行有目的、全面的、准确而行之有效的护理评估,及时准确找出病人目前存在以及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干预,同时也有利于指导病人进行疾病防护等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诊断治疗技术是近20年来逐步成熟和普及的新技术,其开辟了心血管诊治的新领域,及时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和适应症,优缺点并发症介入方法,术后监护要点等。根据病人及家属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给与耐心、细致的讲解答疑,有利于沟通医患关系。让患者较为轻松自然的接受介入方法。

2 急教知识

心血管系统某些疾病如: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具有发病急,变化快,预后差,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护士常常先于医生到达现场,及时对呼吸心跳骤停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与现场复苏,可为进一步的抢救争取机会,另外通过加强某些预后因素判断,有针对性地观察和检测相关指标,及时向陪护人员和病人宣传有关预防急救知识,可极大的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3 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的人文知识

3.1 心理学知识: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病人,因其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疾病知识的不同,其心理活动也不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心血管疾病多属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加之病人对医疗知识的欠缺,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表现紧张、恐惧、焦虑、消极、不愿接受事实,并缺乏信心,对周围事物敏感,常将自己的病情不恰当联想,且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从而加重病情,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经常与其交流有针对性地去做心理护理,帮助他们面对现实,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生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3.2 法律知识: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护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日益密切。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知识和好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我们必须从法律意义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从法律及安全的角度出发,自觉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3.3 美学知识:美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于感受。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自尊。病人更需要清洁优雅的环境,环境优美,温馨、舒适是良好心的促进剂,从而间接的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利于病人康复。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不仅体现护士的外在美,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其内心境界与良好修养,护士的言谈举止,服饰姿态,仪表仪容不仅是风度雅俗的体现,而且也是护理工作环境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把美学知识渗透到工作中,从而创造一个人性美的康复环境。

3.4 社会关系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必然要发生种种联系,结成复杂多变的护理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与心智水平,应用多种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的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其他康复服务人员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工作关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 心血管内科与健康教育

疾病的护理知识是临床护理的核心内容,是护理人员每天都用到的必须具备和最基本知识。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以及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健康教育已逐步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护士更新护理观念,强化角色知识,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素质,不同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进行不同方法和内容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接受和理解。护士还要主动与医生沟通,对病人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确保在向病人传授健康教育知识时与医生保持一致,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心血管疾病有其自身特点: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护士了解心血管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更好的为临床护理,人院宣教,出院指导提供依据。

5 思考

要成为符合时展要求的专业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明确作为心血管专科护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心血管专科护士,既能充分利用其心血管的专业知识扩大护士工作范围,又能胜任对心血管病人进行独立的医疗保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保健费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2)

0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居多[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每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2]。临床上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粘稠、吸烟酗酒等,以上几类人群的心血管发病率大大高于正常人[3]。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预后的关键。但是在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规避这种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本院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44-81岁,平均(62.3±3.1)岁;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2-79岁,平均(62.1±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体如下:

1.2.1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1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数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要想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就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更大且心理压力更重,进而使得她们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没有耐心,不能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因此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不过关也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1.2.1.2患者自身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除了与护理人员有关之外,与患者自身的配合程度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容易反复,使得患者常常会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不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为病人的病情带来不利的影响。

1.2.1.3环境因素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住院人数较多,并且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因此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更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5]。同时如果对患者的住院环境管理不善,也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如地面湿滑容易发生患者滑倒事件,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

1.2.2防范对策

1.2.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在所有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因护理人员工作不足产生的风险事件占比最大,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重要[6]。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对于低年资护士可以采用带教的模式,由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她们的责任感,使她们在临床护理中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

1.2.2.2增强患者的护理

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对其疾病转归的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2.3不断完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不完善对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专人对护理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以确保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1.3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行χ2检验,用(%)表示,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1/80),发生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0%(6/80),其中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3例,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2例,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较高,然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7,8]。为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医患纠纷的发生也大大减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蓓.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8):43,46.

[2] 董泽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5(09):111-113.

[3] 徐敏.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21-122.

[4] 宋建华.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21):101-103.

[5] 王玉美.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1):75-76.

[6] 申时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3(04):100-10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3)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就是保障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心血管内科病人多为老年人,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人自理能力差。护理人员年轻化,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针对上述诸多因素,加强了用药的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方法

用药的安全管理:药物治疗是心血管内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心内科疾病的病情复杂多变、用药复杂、种类繁多,对护理人员合理用药提出更高要求。①根据病情及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用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昼夜节律有共同特点,如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常于清晨和午间发病,应该按照疾病的高发时间、高血压的蜂值及药物的最大药效时间等科学规律,择时给药[1]。②加强患者用药的指导: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教会患者定时数脉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抗凝药、扩张血管药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令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凝血系列;对高血压病患者,嘱其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以防止血压反跳,因此护理人员应与医生一起做好指导解释工作。

护理质量管理:①静脉输注管理:严格控制静脉输注速度,既要保证药液均匀输给病人,又能按时完成静脉输注。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必须控制静脉输注速度,同时严密观察巡视病房,以防血压下降,必要时用输液泵和微量泵,既保证疗效又最大程度的减小副作用发生。②监护管理:心血管内科抢救机率高,救护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急救车等应严格规范专人管理处于备用状态,值班人员应确定重点观察的对象,认真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每小时记录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以确保护理质量。③皮肤管理:危重病人予安置有气垫床的床位,特别是心力衰竭长期半卧位骶尾部受压的病人,应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对静脉留置针病人,应注意正确封管,周围皮肤有红肿应予及时拔除,静脉穿刺部位应经常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粘贴部位应予经常更换等。如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注意会、骶尾部皮肤情况。④心血管内科病人跌倒的预防: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有些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教会患者如何避免跌倒等意外的发生,当患者自感头晕和夜间起床时应该叫人帮助,外出时要有人陪同,对于不服老又好强的患者应耐心劝导,使其自觉与护理人员合作,防止跌倒。⑤做好CCU仪器的规范管理:建立CCU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制订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设立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各班护士负责仪器使用情况记录,每周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确保护士能够正确操作抢救仪器的同时,掌握其性能、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等,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运行。抢救使用后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及时[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管理:①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等。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必须在各种制度的监控之中。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明确岗位职责,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要及时上报,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3]。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的应急能力,只有精通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熟练抢救仪器的使用,才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科室疾病特点,组织业务讲课,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开展护理安全查房,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3]。

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见表1。

表1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例(%)]项目调查满意实施前11098(89)实施后150148(98)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想减少护理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护理风险的识别,预见护理危险因素,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护士抗风险的技能,使护士明白应严格遵循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并加强自律,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病人的住院安全。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4)

[摘要]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长,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探讨。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认为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此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发展与完善。

[

关键词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心理因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028-02

[作者简介] 胡祥国 (1978-),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ICU急救急救方向。

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立的圆锥形,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大部由左心房构成,小部由右心房构成;四个肺静脉连于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在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 cm处。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和侧面,左、右缘和下缘[2]。心血管对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痛、水胸、少尿与无尿、发绀、呼吸困难、心悸、眩晕、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房颤、肺心病、肺栓塞、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3]。

判断重症监护的水平,存在三个必备条件:监护治疗的现代化程度、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的管理。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2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战略重视程度不高。Mintzber在1998年提出了战略的“5P”模型,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计谋”(Ploy)[4]。当前的一些医院还存在着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具体表现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工作中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对工作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创新有欠缺,缺乏常态和长效的管控和考虑。一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主管人员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实践考察研究。从形式上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发展[5]。但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具体的监护、抓工作落实较少,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②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重症监护不同于普通监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紧急性、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性。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对于监护设备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要求较高。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心电图机等[6]。治疗设备包括输液泵、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麻醉机等。床位8~12张,25㎡/张,床距≥1.5 m,温度:20~22℃,湿度:50%~60%。空气层流装置达到净化空气和消毒的目的。中心监护站设置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区,便于直接观察所有病人。人员编制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如医生:床位=(1.5~2):1;护理人员:床位=(3~4):1;在班护士:床位=(2~3):1[7]。当前很多医院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关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紧急性、重要性、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心脏大体解剖及组织结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种类较多,需要监护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有临床反应观察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用药解决问题能力。又如心血管重症患者往往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这就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进行心理调适[8]。此外,开展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个人及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和规范监护工作者行为,养成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

3完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发展对策

①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是否科学合理良性有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回应性(Responsibility)。具体来说,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效能,实现目标的程度。衡量指标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产出(收益)、绩效充分性。效率(Efficiency)是为结果付出的代价,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衡量指标包括净收益量或者收益与成本之比等等。公平性(Equity)是一项指标的成本和收益在整个指标群中分配的平均程度,衡量指标是帕累托准则。回应(Responsibility)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需要[9]。为此可以构建岗位负责制、出入室制、转送病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记录制度等。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执行落实[10]。

②要加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在全面范围内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但是护理工作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相关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公立医院,财政应该建立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与投入。在设备的使用与监督上,要以良好的监督反馈制度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层层紧扣,形成及时、畅通的渠道[11]。如可以定期进行的监督评估,形成“策划、协调、实施、汇报、调整、总结”的一体化工作思路,并且确保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记录规范、完整,有据可查。

③大力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来看,我们要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各个方面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科学合理良性发展而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所提供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种技术支持,更应该是一种技术与护理理念的结合,这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良好运用需要技术技能与护理理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识,渗透到的日常护理行为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应用和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2]。既可以对现有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术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所从事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交流、能力比对检验工作;二是要将一批年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送到有关院所对口专业学习,培养一批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此外,还要从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引进一批急需的紧缺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葛均波,王蔚.心血管重症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8):792-795.

[3]赵忠秀.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北方药学,2013(6):109-110.

[4]Anne B. Boisen, Michael Dalager-Pedersen,Rikke Mortensen, et al. Thomsen.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d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A prevalence and validation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06-510.

[5]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62.

[6]苗文梅,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08.

[7]李雄文.急诊收住内科ICU502例重症患者追踪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45.

[8]容峰,曾贱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05-507.

[9]R.Gómez-Huelgas, F. Pérez-Jiménez, M. Serrano-Ríos,et al. Group,Clinical deci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 (English Edition),2014:209-215.

[10]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98.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5)

2病例分析

2.1、外阴及尿道口皆为人工再造,尿管留置困难

行剖宫产手术时为了避免术中误伤膀胱,术前常规留置尿管引流尿液。此病人自2008年地震伤后,先后行外阴重建术、膀胱造瘘吻合口术,其、外阴及尿道口均为人工再造,在留置尿管时操作稍有不慎将导致再造外阴及尿道口损伤,给留置尿管带来了极大困难。

2.2长期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困难

病人近年来上百次的静脉穿刺输液,此次住院,其双上肢已无可供穿刺建立静脉通路的血管,但行剖宫产手术,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术中及术后用药,同时为发生危急状况提供抢救的生命通路。

2.3腹部血管重建,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大出血风险大

病人近年先后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膀胱造瘘吻合术、外阴重建术、横结肠还纳术等,盆腔重要血管都已行重建,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误伤血管,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92×109/L,术后发生大出血的风险极大。

2.4多次腹部手术使切口不易愈合

入院查体:腹部多处手术瘢痕,左大腿残端骨隆突处皮肤有破溃。已形成的手术瘢痕会影响病人再次手术时伤口愈合的进程,且左大腿残端骨隆突处皮肤已有破溃,术后伤口处理不当可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

3多专科护理会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3.1泌尿科

病人先后行外阴重建术、膀胱造瘘吻合口术,其、外阴及尿道口均为人工再造,多次手术形成的瘢痕可能导致尿路狭窄,留置导尿时尽量选择小号的尿管。插管前先予以止痛胶充分尿管及前尿道,插管过程中动作轻柔,遇阻力时勿强行插管,嘱病人放松情绪,深呼吸,再缓慢将尿管送入。由于病人曾行膀胱造瘘吻合口术,为避免尿管插入过深损伤吻合口,见尿液流出尿管继续插入1cm。

3.2静脉输液治疗专科

病人上百次的静脉穿刺及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双上肢外周血管已严重受损,无可供穿刺的血管,但行剖宫产术又必须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因此只能行中心静脉置管。通过权衡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利弊,最后由具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资格的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导管深度13cm。置管后穿刺处予以无菌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按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导管的维护,病人血小板低,用肝素钠6250U+0.9%氯化钠100mL稀释液封管。

3.3伤口/造口治疗专科

病人肢体残疾,活动受限并有压疮病史,在加强翻身的同时可在压疮易患部位使用压疮贴进行减压保护;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定时给病人翻身,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

3.4血液科

病人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大,术前积极配血,并进食提升血小板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连皮花生米及高蛋白饮食;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3.5产科

术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胎动、胎心、胎监、宫缩及阴道流血流液情况,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术后行特级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静脉输注缩宫素促进宫缩、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指导病人饮食,协助翻身,因新生儿转入儿科观察,指导挤奶,每天6次~8次,每次30min,保持泌乳。

4结果

4.1护理措施全面、有效,病人满意

通过上述护理,病人于3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顺利,术中出血300mL。新生儿男,体重2490g,身长48cm,阿氏(Apgar)评分10-10-10分,新生儿转儿科观察。病人子宫复旧好,恶露量少,双乳泌乳通畅,于3月26日出院。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6)

血液透析护士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患者进行监护、生活照顾、治疗等,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护士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另外,对护士的全面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1]。要想使护士工作得以有效进行,加强知识和技能等全面的培训是极其关键的。本文主要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血液透析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策略进行分析,对比培训前后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血液透析护士16名,都为女性,年龄在23~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6±2.5)岁;4名为本科,11名为大专,1名为中专;工作年限在6个月~12年,平均年限为(5.5±1.6)年,所有护士中,有3名为主管护师,4名为护师,9名为护士。

1.2 方法

对16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其具体的培训策略如下:

1.2.1 划分培训层次

以护士的结构层次划分培训为3个层次,即基本层、骨干层及核心层。基本层包括是从事血液透析护士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人员;骨干层主要是从事血液透析护士工作5年以上,具有护师职称,年资不高的主管护师;核心层为具有年资超过10年的主管护师[2]。

1.2.2 培训的主要内容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血液透析专科基础知识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应急能力、管理能力、教育即培训能力、专科专业知识及技能等,将这些内容编排成课程,不同层次的护士具有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基本层主要的培训内容为专科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相关的制度等;骨干层培训的内容有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专科操作技能,应用一些特殊技能等;核心层培训的内容为应急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训。

1.2.3 培训方式

不同层次的护士培训方式不同,基本层护士主要采取一对一培训的方式,护士长从护士中挑选综合能力强、有护士职称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一对一地培训基本层护士,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交给基本层护士;专题讲座培训方式,构建教学小组,以护士层次将不同的培训计划制定出来,主要针对基本层和骨干层护士,每个月定期开展讲座,教师多为专科医生、血液透析专业护士长等,以讲座的形式将知识、技能、护理操作等教给护士;交流式培训,构建护理小组,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制定出改善的方法,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及时教予护士,这是核心层护士的责任;实践说教培训方式,将护士组织起来,针对个案进行分析,以培训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基本层和骨干层的护士而开展的培训方式[3]。

1.3 评价标准

对16名护士在培训前、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构建护士档案,将考核成绩记录下来;考核综合能力,主要通过能力考评表进行考核;患者满意度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表示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层次培训前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患者满意度及综合能力,培训后明显优于培训前,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将血液透析护士进行层次划分,根据层次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护士进行培训,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培训的效果较好,不但提升了血液透析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血液透析科室发展中,要将分层次培训进一步完善,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7)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1],按照我院2011年在全院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计划,我血液净化科也积极申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强化护理服务理念,加强血液净化专科的基础护理,建立血液净化科的特色护理服务,规范血液净化专科的各项操作流程,实施血液净化科的分层管理,建立血液净化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社会、政府、护理人员的满意,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血液净化科有血液透析患者300名以上,长期透析患者达260人,住院周转患者有60人。血液净化科有护士3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20名。科室有普通透析机40台,在线血滤机9台,CRRT机3台。每年血液透析达26000余人次,血液透析滤过达3000余人次、血液灌流200人次,CRRT达6000小时以上。

1.2方法

1.2.1加强血液净化专科的基础护理每班透析治疗前更换床单被罩枕套;透析治疗前指导、协助患者清洁内瘘侧肢体;帮助患者更换病员服、采取舒适卧位;帮助患者透析治疗中正确服用降压药;协助患者透析治疗中的进食和饮水;协助患者透析中的入厕。

1.2.2建立血液净化科的特色护理服务制作门诊透析患者识别卡;透析治疗期间实行无陪护制;为透析患者量身制作了健康教育指导书;一次性透析护理包和换药包的使用;免费发放透析内瘘穿刺患者的专用止血绷带;为住院患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1.2.3依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一书,规范制订专科操作流程12项。

1.2.4血液净化科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上岗根据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对护理人员实行岗位职责分层,在科室实行“护士长Ⅲ级护士Ⅱ级护士Ⅰ级护士助理护士”的5级层级管理结构[2]。护士长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专科护理技术熟练;Ⅲ级护士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护理工作10年以上或获得主管护理师职称的护理人员,三级护士除了完成当班的常规透析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和动静脉内瘘溶栓的执行。Ⅱ级护士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护理工作5年以上或获得护理师职称,二级护士分管所在区域首次透析患者和危重症透析患者。Ⅰ级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在医院试用期满,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获得人力资源部转正定职的护理人员,一级护士主要完成常规透析病人的日常操作。助理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医院招聘考试,尚处于试用期护士,助理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和住院患者的接送任务。

1.2.5排班模式改变科室护士分为两大组,一组护士轮流上夜班一个月,一组护士实行定区分管患者一个月。透析大厅分为4大组,每组有一名二级护士和一名一级护士,分管8-10台透析机,二级护士分管本组重危患者,一级护士分管普通透析患者。

1.2.6建立血液净化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理部考核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血液净化室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实行优劳优得和多劳多得加分法,优劳优得对应护士的级别,用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完成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多劳多得对应护士的工作量[3]。

1.3观察指标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中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实行优质护理后,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提高到了90%,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提高到了92%,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5%提高到了95%,患者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由实施前的93.85%提高到了98.75%,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由实施前2.46%降低到1.52%,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48%降低到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终身替代治疗,患者需长期多次进行治疗,故特别需要医疗人员对其的关怀,长期治疗对患者的身心都有很大的损伤,故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其鼓励和关心,并强化自身的技能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3.2建立特色服务,制作门诊透析患者识别卡,通过门诊识别卡可以正确核对患者身份,从而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透析治疗期间实行无陪护制,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洁净的治疗环境,不仅有助于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预防感染。给每个透析患者免费使用透析护理包,一人一个护理包,避免了交叉感染。制作、发放透析内瘘穿刺患者的专用止血绷带。为住院患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安全的接来、放心的送走。

3.3全面落实健康教育:为透析患者量身制作了健康教育指导书,内容包含了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宣教、静脉留置导管,透析饮食和患者容易混淆的问题,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助于患者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每月一次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的健康教育小讲课不但增加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讲课过程中应不断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相互之间互相了解,以朋友的身份对其进行关怀。

3.4血液净化治疗是一门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护理人员在血液净化治疗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血液净化中心传统的轮班护理工作模式存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合理的情况,难以发挥高年资护士的经验及技术优势。我科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将人员岗位结构分层为Ⅲ级护士,Ⅱ级护士,Ⅰ级护士,助理护士,实施由不同级别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负责照顾一组透析患者的工作模式,完成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和透析间期的所有透析治疗计划,同时对护理团队的工作班次进行相对固定,使透析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得到解决。

3.5排班模式改变,护士定时间定区分管透析患者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紧急情况处理得心应手,患者每次透析都是固定的护士操作,患者也消除了紧张和顾虑的心理。每组护士建立本组所管透析患者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电话号码,每位患者的透析情况(特殊透析液的使用,透析器的使用,透析中的注意事项),方便一个月后向下一组护士交接,接管的护士便于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科室建立电话随访本,当班护士对本班次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病情变化的,患者回家后,护士在晚些时间要电话随访并记录,保证了透析患者在家的安全。

3.6护士绩效考核是目前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护士满意度及幸福感提高,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绩效考核帮助全体护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组织目标,强化了岗位责任和护理安全意识,起到自我控制,自我加压的作用。规范了护士行为,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觉对照考核标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方法,降低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4结论

自血液净化室开展优质护理后,环境变得更整洁卫生,患者得到了全方位、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护士的工作从院内延伸到居家;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使透析间期体量增加控制在规定的范围,急性左心衰和高血钾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患者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41-01

长期以来由于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强的特点,血液透析室护士重视专科技能的掌握,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现将血液透析室护士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管理者将培训重点放在护士对透析机的熟练操作上,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1.2 个人不重视学习 个别护士认为只要掌握了血液透析技术的操作就可以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这种现象特别体现在高年资护士。

1.3 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4 急救能力低 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与医生配合不默契,急救技能不熟练。

1.5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低 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护理记录缺乏内涵质量。

1.6 职业防护意识淡漠 护士锐器伤时有发生。

1.7 基础护理不到位 危重患者透析治疗时,忽视了基础护理的落实。

1.8 法律意识淡漠 非抢救患者时,护士盲目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等。

2 对 策

2.1 护士长重视专科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相关培训项目纳入平时的业务学习计划,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根据护士考核情况再进行个体化培训,以达到预期效果。

2.2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自学为主,科室培训为辅,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开展业务讲课,科研创新,护士间交流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积极进取,不断更新知识。

2.3 制定,完善落实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预防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1]。强化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和观察病情,熟练掌握透析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各专业组长加强督促落实。

2.4 定期对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不定期地抽考,要求人人掌握,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2.5 指导护士准确使用医学术语,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点。

2.6 强调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各项防护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自觉性和依从性。

2.7 对本病房的透析患者实行专人接送,认真填写病房和血液透析室患者交接登记(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血管通路,心电监护,吸氧,皮肤,引流管等),以保证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得到连续性的护理,防止了压疮,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8 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和医生的沟通,非抢救患者不执行口头医嘱,透析器复用,必须在患者及家属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

3 小 结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专业性强,风险性大,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是护理高风险部门[2]。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差错的关键[3]。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护士急救技能,护理文件书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真正实现对患者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9)

根据目前本血液透析中心管理的现状,找出影响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全过程的6个关键因素:

(1) 各种制度欠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2)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覆盖面不全,部分环节有漏洞;

(3) 护士参与管理意识不强;

(4) 血透操作欠规范,缺乏统一标准。

(5) 控制院内感染难度大。

(6) 护士风险意识薄弱;

2 整改措施

2.1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及2011版血液透析标准要求,对血液透析中心实施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并完善血液透析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工作流程;制定包括消毒隔离及监测制度、探视制度在内的各项血液透析制度;制定和完善质量监控小组成员的职责;并随时进行检查,定期考核,必要时反复、强化学习,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2 把质量控制重点放在控制关键环节上

抓重点服务对象(如新透析者、急危重症病人、手术前后病人);重要时段(上下机、节假日、夜班等);重点监控对象(新上岗护士、)。

2.3 采取全员质量管理

将急救物品及急救技术、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件书写等护理质控重点项目的自查和互查授权给每位护理人员,护士长随时抽查,及时掌握或发现影响护理质量的隐患,发现问题,立刻纠正和解决 ,杜绝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4 血透室的操作流程统一依照2010版血液透析标准实施。

2.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

工作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进出血透中心都应更换专用鞋,专用鞋要做好定期清洁和消毒,中心内用明显的线条划分为清洁区和感染区。为病人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为病人穿刺时需戴手套,并要求一人一更换。透析中心内应安装层流空气净化器,每天定时开机进行空气消毒,并注意空气湿化提高消毒效果。保证每月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对环境进行检测,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10cfu/cm、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 ≤10cfu/cm。此外,为减少室内污染,应限制对病人的探视,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控制人员的流动。

2.6 做好感染性疾病病人的隔离

首次透析病人应常规检查肝功能、肝炎病原学、HIV抗体等化验检查,长期透析病人应每半年复查一次,根据病情及病原学结果做好隔离安排,感染性血透患者安置在隔离透析间,专职工作人员,专用透析机,室内所有物品专用,认真做好标准预防和双向防护。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7-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地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在众多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是突发率较大,也较难治疗的一种疾病。通过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也可以保障他们的健康。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心血管病的内科护理处于较低水平,只有通过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1]。

1 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特点

心血管病在我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众多疾病中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在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大的为冠心病和脑中卒,且近年来两者均称上升趋势;我国人群中有3亿多的烟民和1.3亿的高血压病人,他们是构成心血管病的危险的主要因素;我国人群中主要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水平逐年上升。严重的威胁到我国人民的健康。目前中国心血管病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1)病情多变性高、发病急;(2)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导致死亡率迅速增长;(3)主要人群由老年人向年轻人转变;(4)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同;(5)农村地区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更加困难,对护理人员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的提高更加迫切[2]。

2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的方法

2.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1)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对于护理人员,定时地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规范操作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护理能力,做到技术精湛。尽可能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能,使其对于一些新的设备能熟练的掌握,并能熟练的操作。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检测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做到人人合格,以便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2)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

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有助于避免患者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由于我国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意识,对于突发事故的重视不高。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的死亡率较高,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在护理中的义务、责任和患者权利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护理人员要严格地按照医嘱,妥善保存好心血管病人的病历记录,客观真实地填写病历报告,确保不发生漏记、误记等现象。

2.2对于患者

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大多数心血管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而且病程较长,长期的治疗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辅导在护理过程中是一项不能被忽略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以相应的心理辅导。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嘱托他们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绪,减弱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治疗。然后加强常规检查,定时的进行测血压、测心电图等检查。尽可能的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有可能的话,加强对患者的三大常规、血压、心电图的检测,监测好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3]。

2.3对于医院

医院应该加大对护理方面的投资,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改善医院的内科护理条件,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适宜健康恢复的环境。给患者献爱心,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一定的优惠补助措施(减免部分费用、提供免费检查、专家会诊),传递爱心,节日时送上祝福和慰问,让患者感受的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早日康复。

3 结语

护理是我国医疗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出我国的护理服务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亦是对医院服务的考察。在日常的护理中,护理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护理技能,加强护理意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目前心血管病的病发率越来越高,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做到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1)

作者单位:457500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指因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障碍临床综合征。血管因素可以是指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血管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颅外大血管及心脏的病变,间接影响脑内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1]。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将6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专科护理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将6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5±48)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的评分结果。

2 专科护理管理

21 病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地面防滑,床边最好有护栏,设备尽量简单,刀剪、药品等要收藏好。各种物品放置牢靠,方便拿取。

22 用简练、明确的词句反复介绍环境,以使患者思想、行为能尽快适应环境。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往。不要大声喊叫,这样可能刺激患者情绪。从思想上、情感上尽可能沟通,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23 安全护理老年患者感觉迟钝、行动不便,要防止烫伤、跌伤、砸伤及自伤等意外伤害。要避免过多的刺激,如噪音、光线、活动等,治疗护理时动作尽量轻。提供娱乐活动,防止对自己或他人有损伤的危险,必要时使用软的束缚带束缚患者的腕、手、腿、腰等部位。

24 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品,要考虑患者嗜好,同时限制食物盘中的量,防止暴饮、暴食。对进餐困难者,辅助患者进餐,进食速磨幔。

25 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是皮肤护理的重点,常翻身,更换减轻局部受压,配合皮肤按摩,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26 口腔护理轻度痴呆患者要提醒,督促早、晚刷牙,每餐之后用清水漱口。

27 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及时控制血压,保持适当的血脂、血糖,防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8 康复指导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努力完成自身生活需要,如让患者自己洗脸、刷牙、穿衣、吃饭,安排观赏盆景、花、鸟,根据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下象棋等[2]。

3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MSER总分、HDSR评分、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表(WM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4 讨论

临床症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构成痴呆的精神症状,另一类是脑损害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在构成痴呆的精神症状中,真正精神症状相对较少。缓慢起病者,记忆力减退是早期的核心症状,早期为近记忆下降,后期出现远记忆障碍以及其他智能(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的减退。急性起病者常为关键部位或大面积的病变,也可为多次发病相对稳定VaD与AD相比,在时空定向、短篇故事即刻和延迟回忆、命名和复述等方面损害较轻,在执行功能等方面损害较重[3]。不同的血管性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如大脑前动脉梗死,可有意志缺失、失用、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记忆力减退、对侧下肢瘫痪及感觉障碍、尿失禁等;大脑中动脉梗死,可有严重的失语(优势半球受损)、失读、失写及计算障碍,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视野缺损,对侧锥体束征等;大脑后动脉梗死,可有记忆力障碍、失认、失读,无失写,有视野缺损及脑干受损症状等[4]。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管理,疗效明显,因此专科护理干预有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陈希萍,潘杰,等 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08,1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