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股票投资融资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4 16:34:00

股票投资融资

股票投资融资篇(1)

一、股票融资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股票融资是一种综合性的控制权体现,股票融资需要召开股东大会,通过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能够参与公司的重要决策项目,在规定范围内,收取股息,并且分享通过良好的经营,带来的红利。股票融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融资方式与手段的选择,主要就需要在股票使用规范化的角度里,将股票融资做到实处。股票融资属于长期投资,具有长期性。股权融资的筹措资金在没有到期日时,不需要归还,具有资金使用的永久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股票融资的不可逆性,就是股票融资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任何企业在运用股权融资时,都不需要还本,投资人如果需要在特定情况下,收回本金,就要在流通市场的前提下,进行股权更迭。股票投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负担,股权投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需要支付多少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融资是进行资金价值升级的途径,对于股票融资的效果认定,需要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二、股票投资过程融资的优势和缺陷

1、股票融资的优势。一般来说,普通类型的股票是没有时限限制的,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支付利息,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这样的运行机制就从根本上降低了筹资风险。股票融资的风险小了,就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来的项目中,股票融资的速度和数量就会迅速增加。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品牌效应,企业一旦具有了良好的声誉,就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增加,发行股票就会具有社会的主动权。无论是普通股票还是构成公司借入的债务,都会发生很多的主权资金,这些资金能够为债权人提供有力的损失保障。发行股票实际上就是考验公司企业信用额度的最好时机,在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将企业的债务资金进行强有力的保护。股票融资是永久性的投资手段,没有到期日,不需要归还,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旺盛势头,股票融资就会发挥其资金的长期效应。股票融资是具有永久性特点的融资方式,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根据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强调资金的支持力度,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稳定运行。股票融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如果公司处于盈余状态,就可以适合分配股利,把公司盈余进行有效分配,利用投资机会,尽量少支付或者不支付股利。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票融资对于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股票融资存在的风险和缺陷。股票融资对于股票投资过程是一种金融再发展的情况,股票融资过程中,标的额通常较大,资本成本较高,如果投资者进行投资,投资于普通股的风险高,但是投资获得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而对于筹资而言,普通股股利从税后的利润中支付,不能进行抵税作用的应用,这是受普通股的发行费用影响的,资本成本较高是股票融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股票融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由于上市时间长,跨度大,再加上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的融资要求就会逐渐膨胀,股票融资中不可确定的风险就会加剧,融资需要就会变得异常紧张,不利于投资者更好的掌握市场动态。股票融资由于控制权分散,企业在发行新股是,就会出售新股票,引进新股东,公司的控制权自然无法进行高度集中,控制权的分散导致企业的运行中,出现意见分歧导致的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如果新股东分享公司的盈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普通股票的净收益,引起股票的下跌。因此,明确股票融资的缺点,对于处理好股票融资的相关辅助事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股票投资过程中主要融资方式的管理

1、优化股票市场结构,建立健全证券市场体系。资本是市场的核心,在股票市场中,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决定权。一个高效率运转的股票市场,需要在发展中,逐步扩大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结构。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进行整体性升级,无论是投资者规模还是市值规模,都需要一定结构进行管理。股票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很多,要实现市场繁荣,稳定股市和放大财富,尤为重要。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近年来增多,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股市规模需要进行兼顾供给多个方面的问题,在股价大幅波动时,货币政策就要做出相关反应。在市场层次方面,证券市场体系,需要建立多层面企业层次结构,推出金融衍生工具,使投资者能够有有效规避矛盾,在市场布局方面,增加新的交易所和证券交易中心,在东部和西部经济差异的环境下,利用股票融资实施并轨整合,实现证券市场体系的完善性发展。

2、深入改革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促进结构性调整实施。我国股票市场虽然发展的多年,但是依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股票融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调整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优化配置资源,转换储蓄,刺激消费。对股票市场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发展机构性投资,推动中外合作基金和合资券商发展。对股票客体结构进行市场性指导,通过股权的分配,配置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尚存在一些弊端,这就需要上市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在规模与价格上,需要经过细致审核,以保证股票的真实性有效性。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治理,把上市公司完善成非常合格的融资机构,增大社会财富。

3、强化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多种关系。股票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升级和变化,而资本市场的媒介就是货币,货币与资本之间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要积极建立证券融资渠道,是银行与证券,证券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形成一种资本流动的链条,扩大证券上拆借市场的规模,完善股票的质押贷款方法,使商业银行进入到资本市场的循环中,形成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商业银行是金融服务的载体,商业银行的政策和制度,是最贴近投资者现实操作的窗口,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扮演好股票融资的重要角色,对商业银行要拓宽经营范围,把传统的业务逐渐拓展为投资银行的行为,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以促进股票融资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股票投资融资篇(2)

2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分析

在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设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从现实表现还是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来看都是很难被支持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上还不够完善,而且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巧方面都也不够成熟,普遍存在着投机心理。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投资者非理性特征明显,非理性投资行为显著。正是这些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大,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功能削弱,市场的有效性降低。

2.1个人投资者非理

2.1.1个人投资者非理表现

(1)我国个人投资者风险分散化较差。总体来看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十分少的股票,平均仅持有2.09家公司的股票。相比较而言,朱宁(2002)的研究报告说美国个人投资者平均持有4家公司的股票。因此,平均来说我国投资者分散化明显不及美国投资者。

(2)我国个人投资者交易十分频繁。我国股市中的个人投资者和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相比,展现出极其明显的高频率交易特点。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个人投资者,其过高的换手率与较低的持股时间直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3)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由于我国股市缺乏足够的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股市存在着高投机性、高换手率,以及市场和个股频繁和剧烈波动的特点。多数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而对私人信息过分自信,表现出心态浮躁,短线投机观念,“追逐热点、短线运作”的投机方式成为主流。

(4)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明显。

2.1.2个人投资者非理分析

(1)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从而,投资者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抑或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在同一时间内进出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中“一夜暴富”的赌徒式心态充斥着整个证券市场,人们为了获取利益甘愿超越制度与道德约束甚至不择手段,然而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产生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利用,反过来又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

(2)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由风险厌恶转向风险寻求,其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风险偏好不一致,即存在处置效应。

(3)过度反应。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由于某一事件引起了股票价格的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的现象。在股票市场(其它领域人们也有可能如此),广大投资者得知某一事件后,往往会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即原来超涨的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跌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而原来超跌的股票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涨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

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投资者面对突然的或未预料的事件时,倾向于过度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当投资者了解事件的实际意义时,股价的超涨超跌现象就会反转,最终恢复到理性的内在价值区间。

2.2机构投资者的非理

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最关注的。因此,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众多研究均指向证券投资基金。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投资基金在卖出股票时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时的羊群行为。

(2)从股票历史收益分类检验来看,相比交易历史收益率一般的股票,投资基金在买卖历史收益率极端的股票时羊群行为更显著,并且基金在交易历史收益率好的股票时,羊群行为程度要重于交易历史收益率差的股票。

(3)从股票流通股规模来看,投资基金在交易所有规模的股票时均表现出较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随着股票流通股规模的变小,基金间的羊群行为程度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表现出对小盘股的青睐。

3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EMH)由三个逐渐弱化的假设组成: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产生的,交易可以互相抵消,从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也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会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并不总是规避风险,由于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从而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因此,心理学证据将对依赖投资者完全理性才能成立的有效市场给予致命的打击。依据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中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满足以上几点假设。第一,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在投资中表现出非理,如“羊群行为”、“处置效应”等,这些非理具有系统性,持久性,从而无法相互抵消。第二,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时性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即使理性投资者也难于做到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三,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不规范性,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操纵行为,价格更多地表现为单边行为,针对某个投资品种的主流资金,其交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难以有相反的资金力量去平衡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第四,中国股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相对落后,不存在套期保值或反向对冲工具,即使理性投资者想套期保值也比较困难。

4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应该选择的投资策略

4.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一种做多损失的股票同时做空盈利的股票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策略之一,是投资者对信息过度反应的结果,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向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实践中,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4.2惯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

惯易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过去相对短时期内(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的表现,事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筛选”条件,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投机心理有关。动量策略与反向策略正好相反,即购买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良好的股票,卖出过去几个月中表现糟糕的股票。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与Titmna(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至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现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惯性效应。证券投资基金制定惯易策略,认真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利空间和增强其获利能力。

4.3成本平均策略

股票投资融资篇(3)

[中图分类号]C81;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87-02

本节采用因子分析对金融板块45只股票的7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由于这些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利用7个指标进行处理,难免会出现信息重叠,而利用因子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析所采用数据来自“新浪网”“中国网”和“东方财富网”,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文选择的7个指标分别是代表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代表偿债能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代表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和代表成长能力的总资产增长率、销售(营业)增长率。

借助spss软件,我们对数据基于相关矩阵进行因子分析。由KMO统计量为0.603,Bartlett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取4个公因子可以看出,它们不仅对每个原始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而且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4.26%。下面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公因子的含义进行解释。

由表1可知,第一个公因子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上有较高载荷,主要体现了股票的盈利能力。第二个公因子在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上有较高载荷,可以体现股票的偿债能力。第三个公因子在总资产周转率上有较高载荷,可以反映股票的运营能力。第四个公因子在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股票的成长能力。除去运营能力与总资产周转率呈负相关外,其他公因子与之相关指标皆成正相关。因此,我们对体现运营能力的公因子取负值后再做下述分析。

2 聚类分析

下面我们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运用系统聚类法研究45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根据聚合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曲线,我们将45家公司分为七类。图1给出体现聚类结果的树状图。

由图2可知,在盈利能力方面,第二类即兴业银行表现突出,其次是第一类,由剩余的所有银行和中国平安所构成的类,由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组成的第三类表现最差。在偿债能力方面,第六类爱建股份表现最差,其次是第五类陕国投A,表现最好的是中航投资。安信信托和香溢融通所在的第四类运营能力表现尤为突出。在成长能力方面,中航投资最具成长性,第六类爱建股份表现最差。

3 结 论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在盈利能力方面好于其他行业,兴业银行表现尤为突出。在偿债、运营和成长能力方面表现一般。值得提到的是,从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的市盈率而言,银行业普遍很低,处于明显的被低估的状态。结合银行业往往具有较好的分红表现,因此,银行类股票是值得关注的、较为安全的。第七类的中航投资在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有很好的表现,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表现一般。2012年年底,中航投资的股价为10元左右,2013年一路上扬甚至突破了20元,其成长性越来越被市场认可,是一只尤为值得关注的金融类股票。第六类的爱建股份在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表现很差,盈利能力表现平平,投资时需要慎重考虑。参考文献:

[1]邓秀勤.聚类分析在股票市场板块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5):1-4.

股票投资融资篇(4)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概要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以此为前提的有效市场假说(EMH)也获得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有效市场假说下有三类市场,即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各类市场对信息的反应存在差异(参见图1)。然而,随着人们在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和不断发展,该假设难以对金融市场上的异常形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由此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获得了发展空间。

与现代金融学的奠基性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且各投资者的决策具有相关性,且非完全随机。事实上,行为金融学的这种假说就是说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不仅信息(也可称为知识)有限,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并且投资者在特定条件下不一定会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金融理论对EMH理论进行了修正,对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股市发展简述

1986年,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经过三十多年蜿蜒曲折的改革与发展,中国股市的总规模已达60多万亿,上市公司占全球市值比重达10%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股市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回顾中国A股的发展历程,共有9次大的牛市行情,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和技巧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参见表1)。

2014年底以来,A股又出现新一轮的大牛市,继2014年大涨53%之后,2015年A股继续发力,沪指于2015年6月12日创出7年半新高――5178.19点。随后,市场发生多次“深V”调整,A股市场半月蒸发17万亿,最弱行情时A股市场股民人均亏损数十万。随着我国证券化率的不断提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限理性前提下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决策误区

根据行为金融理论,有限理性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包括:过分自信;厌恶损失;后悔心理;羊群行为。

1.过分自信,投资分析不足。投资者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给予自己期望的结果以最大心理概率,对负面结果进行忽视,同时对于外部性因素的干扰影响毫不敏感。当前,我国证券化率的总体水平偏低,我国股民的平均教育水平也不高,同时缺乏真正专业的咨询机构,因此投资者往往高估自身的判断力,从而造成盲目投资。

2.厌恶损失,投资决策偏误。厌恶损失是说投资对亏损的厌恶大于等量获益引发的愉悦,即对亏损具有更大的忍耐度。股民的这种心理特征造成股市投资者在赢利时急于出手股票,而在亏损时却长期持有,并对期望价格抱以极大的希望。在学术上,厌恶损失的决策心理又称为“处置效应”,也就是股民们常说的“落袋为安”。在这种投资决策下,多数时间段我国A股市场散户是处于亏损状态,故有“七亏两平一盈”之说。

3.后悔心理,投资行为滞后。后悔心理是投资者在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总会因自己未做出本可做出的更优选择而后悔。更为不幸的是,往往这种后悔会使投资者进一步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在股市中,当S股下跌时,散户往往会后悔高价买入,为拉低成本散户往往会在下跌过程中补仓。显然,散户的补仓决策并非基于股票的趋势分析,更多的原因来自于上一次的错误决策,结果显而易见。

4.羊群行为,投资理念陈旧。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在不确定信息的市场环境下,自身的判断力和行为决策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其模仿股友、专家、机构的投资决策。羊群行为的本质是过度依赖噪音,而忽略信息本身的愚蠢做法,即使该行为在某些时机能使投资者受益。A股素有“投机市”之称,羊群效应在A股表现的尤其明显,如公募加仓会引起投资者对某只股票的热捧。

四、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启发

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首先,在监管者层面,完善立法和强化执法要并重。通过完善体制来营造公平化的市场环境,明确事前预期和加强事后惩戒。并且,监管层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出台应具有前瞻性、稳定性、连续性以及透明性,避免政府政策随意性带来的股市震荡与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其次,在投资者层面,要持续改进投资策略。要学会运用反向投资思维,多运用动量交易策略,立足市场行情,注重心理分析调整,提高预期判断准力度,在充斥噪音的股市投资中,严格执行投资计划和投资纪律。(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金融研究,2005(01).

[2]蒋致远,吕海英,朱名军.投资者情绪与股市预报危机[J].投资研究,2013(03).

股票投资融资篇(5)

【做好准备等待反弹走势】

到目前为止,市场节奏比预期的好,拖累人气的罪魁祸首强势股,其调整力度在趋缓。市场有资金挣扎痕迹,只是还没有形成共识,分歧少了,就会营造出有赚钱效应的品种,来聚拢人气和领涨指数。还有就是成交量不放大,这是驱动力,一旦放量,也将会给指数行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雄安依旧调整,毕竟获利筹码不少,需要些时间,不过雄安是眼下市场炒作基因上佳的品种,有聚拢人气和资金的作用,未来有反复活跃需求,投资者有对其保留观察的必要性。至于其他品种,连贯性和赚钱效应始终不好被营造,只能依赖于资金的态度。在笔者看来,指数否极泰来时,率先表现的正常会是短期资金的共同选择。

只要没有指数风险,认为市场均有可以参与的可能性,震荡时会有局部机会,热点有走滚动模式的可能性;重心上移时,节奏大都清晰,持有热点强势股让利润奔跑是好的选择。

股票投资融资篇(6)

早盘印象:可燃冰火热之后

周五的早盘波澜不兴,大盘窄幅波动,上证指数上下10点,但气氛令人窒息,创业板飘绿,也是有气无力。就像是一场大病,自从上个月调整以来,元气尚未恢复那样,需要静养一张纸。预计这种半死不活的走势还将持续到下午。

盘中亮点无疑是可燃冰,据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5月18日,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消息称,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预测在2030年实现产业化。

因此,可燃冰相关概念股大涨。但笔者在盘前就认为,由于可燃冰板块在昨天之前就启动,其中领涨股石化机械连两个涨停板,机构大举抛售,所以今天追市要小心成为接盘侠了。预计此消息刺激一两天行情,今天是高峰。操作上还是聚焦资金流已经大举介入的雄安和高送转,抓回调站稳的机会。

可燃冰的火热,说明市场对题材的敏感度很高,可惜,可燃冰的产业化还很漫长,炒作的持续性太短。预计以后还会刺激市场神经,依据可燃冰报道而产生脉冲行情。事实上,在三年前就报道过可燃冰的牛叉,也轰轰烈烈炒作了几天,然后就沉寂了。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二:

炒股技巧要点之一:

卖在急拉中,昨日的短线金股002205国统股份,今日冲高出局,收益三个点,稳健是必须的。

股票投资融资篇(7)

【炒股常胜口诀!温故而知新!】

抄底:放量下跌要减仓,缩量新低是底象。增量回升是关键,回头确认要进场。

见底:缩量势态有阴极,极点就在创新低。人气低迷盘好洗,抢到极点好运气。

逃顶:新量新价有新高,缩量回调不必逃。一根巨量要警惕,有价无量必须跑。

出货:出货要有好人气,利好后面是预期,冷洗热卖是前提。放量滞涨行情毕。

止损:本想股价往上涨,不料走出反方向。认清形势辩明意,不是止损就加仓。

洗盘:巨量新高让人疑,带量下跌信心毕。缩量上攻无人跟,再创新高把盘洗。

作空:作空要有坏消息,大势低迷盘好洗。接二连三创新低,无量便是阴之极。

洗盘:拉升必需把盘洗,清理浮筹是目的。打压震仓在缩量,急拉急洗看量比。

趋势:进局出局看趋势,量价无形要知止。众人皆追我独醒,人气低迷准备拾。

投机:短线投机多凶险,黄雀在后蝉在前。亏多挣少莫怨人,只因看的太肤浅。

节奏:股票涨跌象波浪,不要进在浪头上。一潮回落一潮起,把握节奏有进帐。

心态:炒股玩的是心态,贪婪恐惧是大害。追涨杀跌要谨慎,心平气和要自在。

庄家:你在明处庄在暗,只看表面必遭算。空头多头是陷井,观形辩意反着看。

消息:股市消息满天飞,捕风捉影必倒霉。利多里面有利空,利空未必把钱赔。

指标:指标随着量价变,量价才是指标源。不辩量价信指标,郑人买履无功返。

形态:其形无常意不变,解盘之要在于观。明意之要在于辩,进出自如在果断。

短线:短线操作要求高,没有基础莫乱炒。入市先从中线做,小钱操练学技巧。

股票投资融资篇(8)

在我们引进的经济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政治体制、法律观念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自然成为了机会成本的计算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方法,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目前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计算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千千万万,如果每个投资者都是如此进行操作,不论做空头还是做多头,投资的风险都由股票的期货市场操作“保险”住了,那么,股票市场的价值变化也就将基本稳定了。从总的情况分析,现代的股票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都具有“零和交易”或是准“零和交易”的性质,即是股票市场有人赚钱,一定是他人赔钱所致。在投资者都用股票期货来进行保值后,股票市场便一定是超常地稳定了,没有人能够利用股票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了,这样一来,股票市场的存在便有了问题,没有投机的股票市场,还有什么投机者呢?就是一般的投资者,谁又不想低价买入而高价卖出呢?股票市场的存在又还有什么必要呢?

    

股票投资融资篇(9)

在我们引进的经济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政治体制、法律观念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WWw.lw881.com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自然成为了机会成本的计算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方法,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目前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计算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股票投资融资篇(10)

在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定义了融资融券,指券商向投资者借出资金以便提供投资者买入证券或者券商通过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客户的融资融券和其它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资本市场当中融资融券这种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正在扩大,欧洲最早的信用交易发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证交所,标的物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交易的股票。而现代信用交易制度的发源来自美国,在熬过了上世纪“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表示,股市中存在的制度有相当大的问题,有些波动来自没有控制的信用交易发生,所以逐步通过相关途径加强了对该项业务的规范。我国资本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改变。在这种转轨的路途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显示出我国正式创设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融资市场。然后中国证监会、期货业协会、证券业协会等机构的成立,显示出了我国在监管机构方面也不断的迈出脚步。从A股、B股到中小板再到创业板,从融资融券到股指期货的挂牌交易,所有的这些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正逐步向着一个多元化的、全面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成绩的取得,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长期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的规划。例如我国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能够更加透明完善,可以形成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另外从资本市场的其它角度去观察,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会为广大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产品以及更广泛的交易体制。同时在激烈的环境中竞争,设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券商机构,从管理体制、投资途径以及运营策略上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制度缺陷和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已经通过相关办法解决,有些还需要在未来的时间里不断进行处理。比如“老鼠仓”内幕交易,庄家操控股票、股改和发行体制改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等等问题,都给我国金融市场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另外还要面对来自市场的许多新挑战,例如如何减少其他外国市场的震荡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止热钱进出给市场带来的波动风险,都是需要去处理的问题。融资融券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股市的活跃程度,提高流动性,通过新模式下业务的推出来改善券商的生存环境,从而能有效地突出发挥其稳定价格和减缓资本市场资金不足的压力,该项信用交易业务的出台目的很明显,但是能否改变市场目前的状况,起到应有的作用呢?通过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分析,来说明出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融资融券介绍

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过,当时由于各方面准备都非常欠缺,相应的金融监管能力薄弱,并且资本市场具有相当浓厚的投机氛围,这样的环境导致很多投资者冒着及其大的风险借钱进行投机。由此我国证监会在信用交易出现不久后便下令禁止。从2010年推出后的这几年当中,融资融券业务无论是从规模总量还是业务发展模式,以及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融资融券的关注程度和操作策略上,都有了一个较为显著的发展。引入融资融券这种信用交易机制以后,股票市场的波动将会减少,它的作用传导机制是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增加市场中可融标股票的供给及需求弹性来实现。当资本市场中股价快速下跌,严重偏离理论价值时,随着投资者对各类公开的或非公开信息的整理分析,有一部分较为理性的投资者会发现股价目前被低估,预计未来股价将会上涨,那么投资者会在市场中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如果是在有信用交易机制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向券商融入资金买股。与此同时,市场处于低谷阶段,理性的卖空交易者发现当前股票价格被低估,预计不久股价将会上涨,为了满足信用交易制度中到期需要交割的刚性需求,那么投资者便会在市场上买入相关股票回购补仓。所以股票市场上的需求在卖空投资者这里会被放大。相对于不存在信用交易机制的资本市场上,由于相关股票的需求被进一步地放大了,那么股票价格上涨会很快,这样给没能买入的其它投资者传递出该股票可能会被低估的潜在信号,又会进而增加对这些股票的需求,减缓股价偏离均衡价值的趋势,并最后使得股票价格向合理水平回归。当股票市场中某些股票的价格由于相关题材在短期内遭到爆炒进而上涨到及其偏离其内在均衡价值的程度,市场中某些较为理性的投资者会通过相关渠道发现其价格有可能被高估了,预计股票价格在不久未来会逐步向下,这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可能会向券商公司借入相关股票在市场上进行卖空交易,这样便会一步步增加市场中股票的供给。另外市场中的买空投资者因为合约快到期也会在证券市场当中卖出股票,这样从某种意义上又增加了市场中目前股票的供给量,如果目前市场中有融资融券这种信用交易机制的存在,那么投资者都可以在市场中卖出相关股价可能被高估的股票,相对于没有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股票供给会比原来更多,股价的回调速度会更快,这样给投资者带来一种信号,就是股票价格过高,这会使部分理性投资者重新考量评估该股票的内在均衡价值,并且快速地卖出股票,这样股票市场中的价格泡沫便不会演变成一种非理性膨胀的模式,使得股价能够重新回到合理水平。

二、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

波动性是证券市场存在的属性,代表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变化超出了一定的程度,对均衡价值产生了偏离。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大,那么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加大。在资本市场中,股票的波动性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长期波动;另一种则是短期波动。长期波动来源于股票固有的内在均衡价值,股价是投资者对某个上市公司未来价值取向的一种预期。如果预计企业的经营业绩各方面会增加,利润会不断扩大,那么股价长期来看是逐步朝上走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是逐步亏损或是所在的相关行业不景气,处于产能过剩的行业,那么长期来看股票价格是会不断下降的。而短期波动是因为市场上存在的买卖需求差形成的,这种买卖双方产生的供求差,或许是来自事件自身的某种原因,或许是来自真正存在的投资性或配置需求。例如在某个时间段,由于政府对于某方面的政策进行引导或者是某些行业特殊的消息面的原因,都会使得市场中大量资金进入某只个股或者某个行业的一些股票当中,那么即使在很短时间内这些被选中的股票市场价格就会不断地向上波动,更有甚者或许会连续涨停;反之当有产能过剩或者行业不景气、利润缩减或者其它“黑天鹅事件”等消息披露出来的时候,比如相关白酒行业爆出塑化剂事件,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等等,会使得盘面出现短期连续阴跌甚至连续多个跌停板发生。这都是投资者们对市场环境判断的一种非理性的表现。融资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一般是表现在两个时间段内。一是当股票市场处于牛市当中,市场逐步向上,当上涨行情已经基本被确立的情况中,越来越多的人会把资金投入到股票市场中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选择融资性买入,那么可能会使得资本市场中吹起的泡沫越为明显,甚至还会流入许多国际热钱,更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结果往往会造成一个不成熟资本市场的灾难。另一种是当股票市场处于熊市加速向下的趋势行情中,卖出股票的数量远大于买入的数量,在市场调整了一段日子后,明显已有股价处于超跌状态,股票市场中许多股票价格已经非常偏低了,此时投资者会通过对市值的初步判断来进行相应的融资操作,使得一部分反应过于敏感的投资者重新回归理性。

三、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影响

流动性指金融资产能够在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价格快速顺利安全地变现能力,是投资的时间尺度和价格尺度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资本市场一个相当有影响的参数指标,而且也是资本市场功能配置发挥和完善的重要保证。流动性充足一个明显的标志是目前市场环境中价格相对于交易量来看是比较稳定的,即广大投资者在现在市场价格周围就能交易需要的股票筹码,而且在交易过程中不会造成价格大范围地剧烈波动。融资融券业务的退出可以使得资本市场中标的物股票的供求数量均会得到增加,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有助于加大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维持市场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流动性水平。由于融资融券这种交易是一种带有保证金的信用交易模式,那么在操作过程中势必会存在“杠杆效应”,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杠杆率是随着市场功能和机制不断完善的,杠杆率还会随着市场容量和规模扩大不断增加。虽然我国目前在股灾之后的杠杆率并不算太高,但是融资融券的有效发挥依然还是能够使得促使交易量不断增加,所以可能会增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两融标的股票的活跃程度。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传导机制作用原理和对于波动原理大致是相似的,都是通过有效增加市场广度和深度,提高资本市场的容量来达到连续地增加流动性的目的。融资交易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体现。第一,融资交易是从入市资金的视角来考察,也可以认为是从对相关股票的需求角度来考察其为整个市场提供的流动性。投资者利用持有的股票或者其它不动产担保物作为抵押来担保,向券商融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买入股票,这个操作模式就是信用交易初期阶段增加的对股票的需求;第二,当从券商融资即将到期时,投资者要卖出融资买入的股票来偿还券商的资金,这又从相关股票的供给方面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即融资信用交易的末期阶段增加了对于相关曾经融入股票的供给。这便是融资交易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的作用机制的整个路径过程。反之,融券交易则是先从相关股票供给这方面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交易者从券商处借来股票并做空卖出使得增加相关股票的供给量,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当事先约定的融券期限即将到期时,交易者重新购入相关股票用于偿还券商,投资者买入两融标的股票增加市场需求量,提高市场流动性。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完善信用交易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证券信用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和完善,在欧美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很早就通过立法对这种使用保证金的信用交易进行相关监管。例如美国《证券交易法》就出台了卖空和裸卖空交易监管的相关法律制度,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法律法制体系的设立,有效地引导投资者市场交易运作的规范性,使投资者在“三公”市场环境下进行交易,维护各方投资者相关的切实利益,促进股票信用交易市场的正常规范运作。

(二)完善信用交易机制规则模式

目前大多数国家资本市场中融资融券业务都实行带有杠杆制度保证金模式,保证金比率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中供需弹性,如果保证金比例过低会很大程度提高市场中虚拟资本的数量,造成过度的流动性水平,使得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但是过高的保证金水平又会加大部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防止融资融券交易业务的有效实施以及对于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因此,在这种杠杆交易中,对于保证金比例的相对准确设定是非常慎重的。在我国,融资融券的实际交易中要求对相关股票的卖空价格要高于股票最近时间的市场成交价格,这条规范性的准则可以有效预防投机者联合来操纵资本市场,打压价格,造成股价下跌。现在出台的政策表明信用交易中的两融标的证券范围与上证综指和深成指数股票范围相同,不同股票的波幅、流通市值不同。流通市值相对较小的个股由于盘子小很容易被控制,在融券交易中会加大股价的波动,另外流动性较低的个股会较少地吸引到交易者去从事交易活动。投资者选择了怎样的标的证券,那么就是选择了怎样风险的水平,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应合理选择两融标的股票。在进行相关的交易制度和策略建设时,应仔细充分想到交易规则实施后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合理有效的调节融资融券交易的保证金比例,选择流动性较好的优质标的证券,促进市场中的资源能够有效配置,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帕累托效应。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上市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投资人作为公司的股东,有资格和权力了解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相关财务指标和管理层变动等等。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广大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以便他们能够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在融资融券交易中,也有部分公司的信披制度不是明晰的,但是不断提高融资融券交易的透明度已经是大势所趋,交易所每日收盘后会对融资买入余额、融券卖出余额等相关交易数据进行多方汇总,然后在相关网站进行公开披露。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假如市场中如果卖空头寸的不断积累可能会造成相关股票下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系统性风险。而这种信息不对称性会造成投资者恐慌,一部分人会趁机利用这种恐慌心理和杠杆效应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扰乱股票市场秩序。合理规范的信披有助于各类投资者真正意义上了解金融市场变化,建立合理正确的投资策略,促进各种信息的交流,有效防止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建瑜.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问题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5.

[2]陈淼鑫,郑振龙.融券保证金数调整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股票投资融资篇(11)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前文提到考虑到第一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交易不活跃的问题,本文选取之后分别在2011年12月5日、2013年1月31日和2013年9月16日所进行的三次比较大规模的标的扩容股票为研究样本。实际上在2014年9月22日也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标的扩容,但是由于文章需要用到公司年报数据,而2014年的年报在2015年才会,故不将此次纳入研究范围。此外,本文还按照以下标准对融资融券标的中的股票实行了进一步的筛选:(1)剔除财务状况异常的*st或st股票,因其不具备与其他样本相同的特点;(2)剔除在样本区间内已累计停牌超过30个交易日或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因其在事件窗口区间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停牌状态,市场反应可能已经不单单只针对盈余公告这个因素;(3)原先加入过标的但是后来被剔除的股票;(4)因文章的相关数据处理需要用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所以没有此类数据的股票只能予以剔除;(5)为确保预测数据的可信度,且对样本股票进行了盈余预测的机构数平均为10家,剔除对该只股票进行盈余预测的机构数不够10家的股票。最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股票数为278只。此外,本文的年报EPS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EPS预测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笔者通过手动收集这些数据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相应地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MicrosoftOfficeExcel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二)研究设计

首先,按照公式1计算出每只股票的未预期盈余(UnexpectedEarnings)。UE是一个衡量未预期盈余大小绝对值的指标,其中,EPSactual是上市公司股票年报所公布的实际每股收益,EPSpredicted是在WIND数据中获取的分析师在事前对该只股票每股收益所作出的预测。UE=EPSactual-EPSpredicted(公式1)由于UE的绝对值不足以说明其未预期盈余的程度,因此根据公式2对个股的UE进行标准化。其中,SUE是标准化未预期盈余(StandardizedUnexpectedEarnings),分母为每股收益预测值的标准差。计算出样本股票的SUE的目的在于测量股票的未预期盈余程度,正的SUE意味着利好消息,而负的SUE则意味着利空消息。对于两种不同的消息,市场对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必须以SUE为标准将样本股票分为SUE+与SUE-两组,以验证融资融券分别对他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