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40:15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 R2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027-03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非透析传统方法之一,属中医内病外治法,即采用高位保留灌肠的方法,使药物在肠道中尽可能停留较长时间,从而增加药物在肠道的治疗时间,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来,临床在治疗肝、肾疾病方面应用较多,而且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肝、肾疾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分别综述如下: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脏疾病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病情危急,死亡率高,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西药保肝、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肝脏疾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刘光伟等[1]用退黄合剂口服及保留灌肠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肝、对症及单重血浆置换(P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退黄合剂(茵陈蒿30 g,金钱草30 g,郁金20 g,大黄10 g),每日3次口服及每日1次保留灌肠,同时并给予丹参注射液8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组病死率为10.0%,对照组为27.8%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脘腹胀满、倦怠乏力、口苦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氨、总胆红素(TBIL)、内毒素血症(ETM)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WBC、RBC、TBIL、ETM、PT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LT在治疗组升高、对照组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退黄合剂口服及保留灌肠并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善重型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邱梅等[2]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加用解毒凉血中药2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以同剂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两组均为5次/周,连续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TNF-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 < 0.01),治疗组患者血清TBIL、血氨,及PTA虽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徐霞等[3]采用大黄赤芍汤:大黄、赤芍、生地、蒲公英、枳实、厚朴,腹胀明显者加槟榔;黄疸明显者加茵陈;意识不清者加胆星、石菖蒲;阴虚者加玄参,生地用量加倍;阳虚者加附子。采用电脑自控煎药,每日1剂,每剂取汁300 mL,分2次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总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熊焰等[4]用解毒化瘀汤联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脏功能、降低血氨浓度、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丁秀珍等[5]用生大黄煎液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为65.7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贡桂英等[6]用退黄降氨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76例,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氨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且能缩短患者昏迷的时间,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6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陈宝玲[7]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综合疗效为90.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曾岳祥等[8]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结果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3周和4周后血浆内毒素、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张菽薇等[9]用自拟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7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5.4%,与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飞玲等[10]采用大黄苦参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楚秀菊等[11]采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结果ALT、TBIL、PT、PTA、血氨水平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主要并发症如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袁全才等[12]采用中药大黄、茵陈、丹参、赤芍、丹皮、郁金、茯苓、金钱草、山楂、佩兰等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至300 mL,分2次早、晚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度黄疸30例,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治疗困难,预后极差。透析疗法与肾移植能提高疗效,使部分患者得以生存,但费用昂贵,绝大多数患者不堪重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李静[13]用开同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得出结论,开同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能降低毒素,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推迟尿毒症的发生。王宏顺等[14]用肾药Ⅲ号(生大黄30 g、煅牡蛎30 g、巴戟天30 g、蒲公英30 g、槐花炭15 g)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52例,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朱风琴[1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煎服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总有效率75.56%,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郑元裕等[16]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8.46%,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均有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陈新政等[17]自拟益肾泄浊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8.46%,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的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孙岚云[18]补肾活血涤痰排毒方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李必旭等[19]用调肝降浊灌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何书丽[20]应用灌肠方(生大黄、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制附子)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结果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尿量增加,血肌酐、尿素氮下降,总有效率为89.5%。邹永胜等[21]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70.83%。经Ridit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王永超等[22]自制清毒养血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显著提高,效果明显优于A组(P < 0.05)。李萍[23]采用大黄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从而得出结论,大黄配伍保留灌肠能有效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缓解症状,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马杰[24]采用补肾活血法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治疗组28例,基本治愈3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27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陈宏略[25]用大黄液保留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结果配合使用大黄液保留灌肠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马朝辉等[26]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30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肝肾疾病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应用大多还是凭借个人经验,缺乏大样本观察,临床无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其疗效结果;另外,基础实验研究较少,对于灌肠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如何掌握、灌肠药物与内服药物作用优势如何把握等,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光伟,费景兰,王春芳,等.退黄合剂口服及保留灌肠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06-208.

[2] 邱梅,陈晶,周大桥,等.解毒凉血法保留灌肠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5):276-277.

[3] 徐霞,陈飞,谢冬梅.大黄赤芍汤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7):616-617.

[4] 熊焰,谌宁生,黄裕洪,等.解毒化瘀汤联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l6):15-16.

[5] 丁秀珍,霍璞.生大黄煎液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l5(24):3258-3259.

[6] 贡桂英,戚忠玺,耿兰书.退黄降氨汤灌肠治疗肝性脑病76例[J].天津中医药,2009,26(5):362-363.

[7] 陈宝玲.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6):403-404.

[8] 曾岳祥,谭兰香,周泳昕,等.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3):134-136.

[9] 张菽薇,袁学华,尹盛强,等.自拟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57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305-306.

[10] 麻飞玲,谢冬梅,何俊毅,等.大黄苦参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7-9.

[11] 楚秀菊,孙兆翠,张延萍,等.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19):34-35.

[12] 袁全才,刘溯,郑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度黄疸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2.

[13] 李静.开同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64-65.

[14] 王宏顺,宋卫国,程露.肾药Ⅲ号灌肠液治疗尿毒症5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5):62-63.

[15] 朱风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5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5):36-37.

[16] 郑元裕,陈佳佳,周子杰,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6:162-162.

[17] 陈新政,杨兰文.自拟益肾泄浊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5,20(4):18-19.

[18] 孙岚云.补肾活血涤痰排毒方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J].陕西中医,2009,30(12):1587-1588.

[19] 李必旭,樊永珍,薛文海,等.调肝降浊灌肠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4):226-228.

[20] 何书丽.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7例[J].陕西中医,2007,28(8):973-974.

[21] 邹永胜,杨水娇,陈莜兰,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155-156.

[22] 王永超,李莉,孙昊曼.自制清毒养血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l0,6 (12):92.

[23] 李萍.大黄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68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5):66-68.

[24] 马杰.补肾活血法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55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190.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31~69 岁,病程2~13 年,排便间隔时间最短7 d,最长23 d,所有病例均存在慢性顽固性便秘,依靠腹泻药物排便,经6个月以上系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排便造影,除外结肠器质性病变和出口梗阻性便秘。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左腹旁正中切口,游离回盲部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结肠,保留回盲部远端5~10 cm肠管,行盲直肠端端吻合。

2 结 果

36例患者手术,手术后复发1例,1例因心血管病变,暂行结肠双腔造瘘术;9个月后行二次手术,盲直肠吻合术而治愈。

3 讨论

便秘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一般指排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的征候群。如:直肠坠胀感,排便不完全或依靠手法帮助排便,7 d内排便次数少于2~3 次者。这里指的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分为慢性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

便秘治疗原则是无论任何类型的便秘,即使是出口梗阻型便秘也应首先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只有经系统治疗无效,才能根据便秘的原因,选用不同的术式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多表现为无原因的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肛门下坠及轻度腹胀,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数十分钟至2~3 h不等,排便次数减少,数天或数十天排便1 次。患者多有腹部隐痛,恶心、呕吐,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没有主观便意,几乎所有患者依赖泻药或其他助泻的方法排便。

顽固性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是结肠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病变,因而手术治疗应十分慎重;且手术后约10%的患者仍有便秘,短期内有腹泻、小肠梗阻等[1],相当多的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胃和小肠传输缓慢的情况,需进一步行相关的胃和小肠的动力性检查,确定其传输情况,再行手术治疗。全消化道慢性传输型便秘手术效果不佳,故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实施手术治疗:(1)经排便造影,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检查等除外器质性病变。(2)经2~3 次以上结肠传输试验确诊。(3)经排便造影、钡灌肠、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便秘。(4)钡灌肠、结肠扩张、结肠袋型消失,或是呈节段性消失,肠蠕动功能极其缓慢或消失,结肠无张力。(5)胃及小肠蠕动功能基本正常。(6)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疗效不明显,患者痛苦大,可考虑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很多,1908年Arbuthnot首先提出行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但由于手术切除了回盲瓣,术后短期内出现腹泻,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顽固性腹泻,患者同样十分痛苦;保留结肠的盲直肠端侧吻合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肠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复发率较高。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术式较理想,该术式保留了回盲瓣,术后生理功能恢复较好,术后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严格掌握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适应症,合理选择术式,结果表明,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3)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21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在肾功能衰竭进展到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替代治疗之前, 缺乏行之有效的延缓肾衰竭进展方法。基于此, 从2009年开始本科应用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2016年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标准[1]。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41.2±13.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 高血压肾病17例, 糖尿病肾病24例, 慢性肾盂肾炎3例, 多囊肾2例;病程分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74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期26例。排除标准:严重痔疮影响插管操作者, 近期有腹部手术及肛区出血、感染者, 严重的心力衰竭不能配合及操作者。

1. 2 治疗方法

1. 2. 1 一般治疗 给予患者低盐、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使血压血糖达标;控制感染, 去除感染诱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依照指南规范纠正贫血等;在治疗期间停用通过消化道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物。

1. 2. 2 结肠途径治疗机 结肠途径治疗机ISM-100A(北京智立医疗设备公司)。

1. 2. 3 透析液制备 血液透析液(天津市挚信鸿达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A液300 ml+B液349 ml+净水99351 ml配制结肠透析液10000 ml备用。

1. 2. 4 给药方法 采用先结肠透析, 再灌肠保留给药方式。患者取左侧卧位, 腹部预置蠕动按摩器, 将治疗导管经肛管插入, 固定外套管, 轻柔送入;连接结肠透析机管路, 夹闭外管, 匀速经内管泵入结肠透析液400 ml左右(流量100~

150 ml/min), 注入液体温度38℃, 保留5~10 min;同时打开腹部蠕动按摩器, 进行腹部按摩, 促进肠管蠕动, 保持透析液与肠管充分接触, 打开外管管路夹, 充分排出透析液与肠内容物混合液后, 再次夹闭外管, 再次进行透析液灌入, 循环以上步骤, 治疗时间45~60 min/次。在完成结肠透析治疗步骤后, 充分排空肠道液体, 经内管向肠道内注入尿毒清颗粒剂溶液(广州康臣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5 g/包)100 ml保留, 用前以温水溶解20~30 g, 3次/周。灌肠30次后评价临床疗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为消失、减轻、无变化, 好转率=消失率+减轻率), 治疗前后采用放免法测定血PTH, 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SCr、BUN、UA、P。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9年全国肾衰竭保守疗法专题会议制订的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指导原则》[2]制定: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Scr及血清中尿素氮降低≥20%;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Scr及血清中尿素氮降低≥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症状 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明显改善。

2. 2 临床检测指标 治疗后, 患者临床检测指标SCr、BUN、UA、P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

2. 3 临床疗效 治疗后, 100例患者中, 显效27例(27%) , 有效42 例(42%) , 无效31例(31%), 治疗总有效率为69%。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终末期肾病疾病谱变化, 日益增多的糖尿病、高血压、药物源性肾损害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同时伴随经济发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时间显著改善。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均可能发展为终未期肾衰竭, 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等替代治疗得以生存, 而这些替代方案均有费用高、受人员、场地限制等因素, 导致目前我国的终未期肾衰竭患者仅有小部分得到有效治疗。因此, 如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是肾脏病医护人员共同的临床难题。有研究证实, 人体每日从肠道排泄的BUN、SCr、UA 比尿液中的还多, 肾功能下降后这些毒素的排泄量相应还要增加, 所以结肠透析是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后的第三种透析方法, 尤其适合于早期肾衰竭患者[3]。

本研究应用自动透析机进行高位结肠透析, 进行全结肠的灌洗, 设定透析液参数, 同时应用腹部蠕动按摩器进行按摩, 促进肠管蠕动, 彻底清洗了结肠内的粪便、排泄物及体内毒素;利用结肠黏膜面积大可作为半透膜且血流丰富的特性, 通过与透析液充分接触, 纠正离子紊乱, 减少了结肠黏膜对肠内含氮废物及磷等物质的吸收。反复结肠透析后给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 可以与肠道黏膜充分接触, 更好清除体内毒素, 同时为下次治疗做准备。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明显改善。通过透析过程中应用血液透析浓缩透析液进行调配结肠透析液, 保证离子浓度、渗透压等技术指标, 同时进行腹部外用按摩器促进肠管蠕动, 减少了传统结肠灌肠治疗易出现的患者耐受差、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患者接受度高,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易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 无明显不良反应, 与文献[4-6]报道类似。同时注意到患者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与疗程不足、肠道黏膜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透析频率、时间、保留灌肠药物、患者钙磷代谢综合性治疗等均相关。作为一项慢性肾衰竭基础治疗项目虽然在病例数、对照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但通过观察疗效明确, 易于掌握推广, 不受城乡限制, 能够给予更多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总之, 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结合内科综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可有效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69-579.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7.

[3] 张建林, 王寅, 黄远航. 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9) :985-986.

[4] 冯继伟, 皮小陵. 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5, 23(3):558-559.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4)

1 中药灌肠常用方药与疗效

1.1 单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黄九香、刘国平等[2]在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味中药大黄水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总有效率可达83.72%,明显优于纯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33%(P

1.2 专方保留灌肠治疗

刁金囡[4]以大黄附子汤(生大黄20g,生牡蛎30g,制附子10g)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总有效率达81.3%,其中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9例。刘毅菲、刘恩棋[5]以自拟方(大黄30g,蒲公英30g,益母草20g,煅牡蛎20g,黄芪20g)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1例,总有效率达76.2%,其中显效6例(28.5%)、好转10例(47.6%)、无效5例(23.8%)。姜卫中、陈密[6]以益肾解毒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5例,总有效率达85.71%,其中显效23例(65.71%)、有效7例(20.00%)、无效5例(14.29%)。

1.3 中药辩证分型灌肠治疗

张玉等[7]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3型治疗:①湿热雍盛、浊阴弥漫型,方用生大黄30g,芒硝30g,蒲公英30g,煅牡蛎30g;②脾肾气虚、湿浊雍盛型,方用生黄芪30g,煅牡蛎30g,仙灵脾30g,生大黄30g;③脾肾阳虚、浊阴弥漫型,方用附子15g,肉桂10g,煅牡蛎30g,生大黄30g。其治疗34例患者总有效率79.4%,其中缓解8例,好转19例,无效7例。

1.4 中药灌肠配合其它外治法治疗

吕静等[8]应用肾病治疗仪配合降氮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组40例在降氮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WLSY8000型肾病治疗仪,选择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只用降氮汤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2 中药灌肠方法及护理注意事项

2.1 灌肠深度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药灌肠的深度在20~30cm疗效较好。张丽君等[9]把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中药灌肠的深度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的深度 30cm优于20cm。鲍友明等[10]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肛管插入深度25~30cm,对照组39例,肛管插入深度15~20cm,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效率60.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1.3%(P

2.2 灌肠选用器材及速度

灌肠器材多选用注射器或输液器。鲍友明等[10]对选用注射器或输液器的疗效作了对比。实验组38例,40滴/min点滴灌肠;对照组40例,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插管深度均为30cm。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73.7%,对照组总有效率60.5%(P

2.3 灌肠时间

喻君雯[11]在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对灌肠的时间进行了观察,30例选在酉时(17~19时),22例时间不定。中药浓煎取汁150ml,肛管插入深度20~25cm,输液器点滴80滴/min,保留1~2h。结果显示:酉时灌肠者总有效率76.67%,不定时灌肠者总有效率77.2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而显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别(P

3 中药灌肠作用机制

赵海霞、徐向东[12]以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用清氮灌肠液灌肠治疗并检测了各组大鼠血浆Scr、BUN、PTH、Ca2+、P3+的含量,结果显示:清氮灌肠汤灌肠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Scr、BUN、PTH、P3+,升高Ca2+,并提出可能机制是:①使肠道减少吸收合成尿素的原料氨基酸;②使谷氨酰氨合成亢进,导致尿素合成原料减少;③升高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并利用其分解氨合成氨基酸,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减少;④抑制体内蛋白质分解;⑤促进尿素、肌酐从肾排出。张燕平[13]从4个方面对大黄灌肠作用机制进行归纳:①脂质代谢紊乱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进一步恶化,实验证实大黄有明显降血脂和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内凝血及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大黄有抗凝血及降粘作用;③大黄可选择性地抑制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状态,从而减轻高代谢对健存肾单位损害;④尿毒症代谢产物中的胍类化合物与尿毒症发生机理有重要关系,大黄能够改善尿毒症的各种代谢异常,减轻尿毒症症状。

4 小 结

近年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①治疗过程中各地自定标准,疗效难以比较;②灌肠选药时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专方,没有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色;③灌肠机制有待深入探讨,尚无理想动物实验模型;④灌肠方法及护理比较凌乱,无统一标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权威部门必须制定统一的中医诊断、辩证分型以及疗效评定标准;要加快灌肠机制的研究,尽快找到理想实验动物模型;灌肠选药时应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色;灌肠也应尽快找到最佳方案,护理也应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9

[2]黄九香,刘国平.大黄为主治疗CRF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3,(3):21

[3]赖祥林.也谈生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中医杂志,1992,33(2):4

[4]刁金囡.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J].四川中医,2004,26(2):49

[5]刘毅菲,刘恩棋.中西医结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7):417

[6]姜卫中,陈密.益肾解毒灌肠液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4,26(2):89

[7]张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3):308

[8]吕静等.肾病治疗仪合降氮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附单用降氮汤灌肠治疗30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737

[9]张丽君.不同插管深度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224

[10]鲍友明.中药灌肠深度、速度和次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6,15(4):29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13-02

慢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认可,患者易于接受,操作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对其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大便常规检查、X线钡剂检查以及结肠镜检查等局部和全身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5.7)岁;病程1~9年。60例患者在接受诊断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大便次数多、大便稀薄、里急后重、疼痛、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1.2 治疗方法

灌肠方由以下药物组成:黄芩15 g,白芍10 g,苦参30 g,黄连15 g,五倍子20 g,三七4 g,白头翁20 g,地丁15 g,白花蛇舌草15 g,黄柏15 g,石榴皮15 g。具体方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将所有药物浸泡在500 ml水中煎煮30 min,取150 ml的药汁,温度控制在38~40℃。在患者每晚睡觉前,将药汁由直肠灌入,40~45滴/min,10 d为1个疗程。女性经期或者行直肠、手术时不使用[3]。

1.3 护理方法

1.3.1 灌肠前的准备 因为患者肠道的内容物比较多,药物不易吸收,因此在灌肠之前要排空二便,让患者食用易消化食物,保证二便通畅,同时嘱咐患者要注意休息[4]。

1.3.2 器具及药物的准备 选择适合的肛管(通常选择18号肛管),也可以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轻对患者直肠、的刺激。控制灌肠液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肠黏膜对药液的吸收,会让患者产生不适感[5-6]。

1.3.3 灌肠操作方法 患者取屈膝卧位,抬高患者臀部15 cm,肛管的插入深度为10~15 cm,然后缓慢地将药物混合液注入,注入时间>10 min。插管时要注意直肠生理弯曲,缓慢、均匀地注入,从而减轻对患者肠黏膜的刺激,在注入完成以后,再注入5 ml的空气。

1.3.4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病程比较长,患者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介绍治疗的优点及必要性,同时为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病例,从而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由于患者会产生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患者在灌肠时因紧张而导致括约肌收缩,护理人员应让患者进行深呼吸,也可以用指腹按摩患者周围,待患者放松以后再轻缓插入[7]。

1.3.5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少纤维的食物,要多餐少食。对于脾胃不和、脾虚患者避免食用坚硬、油腻、生冷的食物;对于大肠湿热患者不要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腹泻腹痛患者要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戒烟戒酒,并控制饮食。

1.3.6 灌肠后的护理 患者灌肠后,护理人员要控制好保留药液的时间,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如大便量、颜色、形状、次数等。保留药液时间的长短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嘱咐患者多休息,不能下床活动,在有便意时进行深呼吸,从而减轻负压。药物保留时间在2~6 h,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保留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黏膜病变正常,大便镜检正常;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黏膜病变明显好转,发病间歇期明显延长;无效:患者症状、黏膜病变、大便镜检没有明显的变化[8]。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60例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以后,治愈39例,显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7%。治疗时间2~4个疗程;5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0%。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出现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的病变,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慢性结肠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具有病情顽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临床特点,间歇性腹部隐痛、腹胀、下坠、大便不爽、腹泻、便血、肠出血、四肢乏力、发热、失水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结肠炎症状和体征。

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以及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在忙碌工作和学习的同时,忽略了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关注,慢性结肠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还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常出现胃寒肠热及胃热肠寒的错综复杂症候,致使治寒则碍热,治热则碍寒,患者病情久治难愈。同时,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或者经久不治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直肠息肉癌、直肠癌、肠道狭窄及梗阻容变癌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消化系统不适应的相关症状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盲目地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病情进行判断,更不能自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选择了西医治疗,但是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并且采用常规治疗无法治愈此病。治疗慢性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方式主要有中药治疗和灌肠治疗。中医认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或起居不慎、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同时夹瘀夹湿、伤及肠络、劳累过度、精神因素是诱发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在中医学中,慢性结肠炎属于久泻的范畴,多数是因为饮食失调、湿热邪毒、脾胃虚弱而导致。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以直达病灶,排除湿浊毒邪,从而起到整体治疗的效果。同时,对于进行灌肠的慢性结肠炎患者,精心的护理也极为重要,要从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保持精神舒畅,从而降低慢性结肠炎的复发。

本方中选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芍性苦、微寒,具有缓急、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的作用;石榴皮可以收敛固涩;苦参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黄连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泻火解毒;白花蛇舌草可以除湿、解毒、清热;五倍子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止血、解毒的作用;白头翁性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痢的功效;地丁性苦、寒,入心、肝经,具有破血、清热解毒、消肿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已经证明,白芍对慢性结肠炎患者可以起到抗菌、抗炎、解痉的作用,黄柏、黄芩可以抑制多种杆菌。

本研究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应用于慢性结肠炎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药物通过灌肠技术直接作用于患者体内病灶处,顺利地将患者存留的毒素全部清除干净,对患者体内免疫异常的细胞予以彻底清除,迅速激活了患者免疫细胞的相关功能,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同时,对患者受损的肠道黏膜进行修复,发挥愈肠生肌的作用。中药保留灌肠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治疗后不易复发的优点,将慢性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萍.慢性结肠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86-5587.

[2] 杨菊萍.新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09,31(10):1579-1579.

[3] 李艳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1,33(4):617-617.

[4] 李晓静,李会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推拿治疗慢性结肠炎5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77-78.

[5] 刘兴颖.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93-93.

[6] 张惠珍,文桂香,刘惠勤.中药保留灌肠合并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71-73.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149-02

慢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是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疾病。症状为左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粘液、便秘或泄泻交替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具有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特点。西医多以抗菌消炎止泻调节菌群为手段,复发率高。西医称之为不治之症。祖国医学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确切[1]。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确定该院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特色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特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临床数据,评价我院特色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来源于该院治疗的200例典型患者,经电子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

1.1.1 性别与年龄 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者65岁,20~30岁30例,30~40岁84例,40~70岁86例;病程:3个月~1年44例,1~2年102例,2年以上54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 平均年龄(39.85±4.41)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 平均年龄(38.85±4.7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

1.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在3~5次/d,左下腹部或脐周部压痛,多数有黏液血便及有“腹痛-排便-缓解”的规律。疾病类型:其中脾胃虚弱型30例;湿热型35例;脾肾阳虚型36例;肝气郁滞型22例;中气下陷型15例;寒热虚实夹杂62例。

1.1.3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相关诊断标准。治愈:用药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显著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肠镜复查无改善或加重。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辩证的方法。以中药汤剂送服结肠止泻散,配合中药灌肠[3]的方法,汤散合用,内服与灌肠同用。疗程为30 d。

结肠止泻散其组成: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2 g,车前子10 g,乌梅30 g,苍术10 g,半夏10 g,陈皮10 g,防风10 g,白芍12 g,厚朴10 g,木香10 g,郁金10 g,当归10 g,山药30 g,秦皮10 g,五味子12 g,苦参5 g黄柏5 g,补骨脂10 g,肉豆蔻12 g,甘草10 g,吴茱萸5 g肉桂5 g,干姜5 g,研为细末,用药袋分装,9 g/袋,2次/d,1次/袋,10 d为一个疗程。

中药灌肠方:

肠炎合剂:黄连20 g马齿苋20 g白及20 g三七10 g海螵蛸30 g白头翁10 g苍术10 g苦参20 g乌梅20 g独活10,防风20 g香附10 g白芍30 g煎取200~300 mL保留灌肠。1剂/d。10剂一疗程。

注:上述药材饮片均来自该院中药房,从达标商业药材站进货的地道药材如山西党参,浙江白术、白芍,郁金;云南茯苓,三七,吉林五味子,车前子,四川乌梅,黄连;河南怀山药,富阳半夏,临安吴茱萸,内蒙甘草;宜宾干姜;甘肃当归,庆元厚朴,江苏薄荷,苍术等。

1.2.1 脾胃虚弱型 腹泻伴有纳差、乏力、消瘦、舌淡、脉细弱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4]。

1.2.2 湿热下注型 腹泻伴有灼热,舌质红,苔薄黄根腻,脉滑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1.2.3 脾肾阳虚型 腹泻伴有脘腹冷痛,腹软喜按,得暖则舒,口淡无味,舌淡胖,苔滑润,脉沉细弱。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5]加减。

1.2.4 肝旺脾虚型 腹泻伴有心烦易怒,情绪不宁,抑郁不舒,多有嗳气频作,舌质红,脉稍弦。方用痛泻要方[6]加减。

1.2.5 中气下陷型 腹泻伴有脘腹坠胀,倦怠乏力,气短,食后饱胀,纳呆食少,舌苔薄白脉沉细。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1.2.6 症状相兼错杂型 联合以上汤剂合而治之,仍然处方后送服结肠止泻散,配合灌肠治疗。

对照组:根据辩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汤剂单独治疗。疗程30 d。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当前,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特发于结肠部位的自身免疫机制低下、黏膜和黏膜下血管、神经变性、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炎症性并存或交替出现的症候群[7],治疗以激素及水杨酸制剂为主,尚能控制病情,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高。

该院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近期临床研究成果比较,我们发现:该院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98%高于单纯中药灌肠组朱乃宾等有效率95%;谷越涛用痛泻要方加减治慢性结肠炎有效率95%-;大于尹玲用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慢性结肠炎有效率97%;与崔世军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结肠炎(有效率98%治愈率80%好转率18%),比较有效率同为98%,但我院治愈率88%,好转率10%,该院治愈率88%>崔等80%,具有明显优势。充分证明了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明显优于西药,和单一方式给药,具有疗效高,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慢性结肠炎久泄则累及肝肾,病程缠绵,虚证居多。多以虚实夹杂,标本互见,寒热并作为其特点。治疗慢性结肠炎[8]:善抓各期特点,急性期清热燥湿为主,不忘调理肝气,善用风药,内服结合灌肠;恢复期,补脾益气,行气活血,注重温补肾阳,及生活调摄,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院在用药方面既继承了祖国医学的经验,也借鉴了现代文献成果,其相同点,即疏肝利湿止泻治标,健脾温阳补肾固本;其不同之处,即多剂型给药,多方式给药,多脏腑调节,攻补结合,标本兼顾,善治疑难复杂症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

分析近代研究成果表明 :中药灌肠给药是有效可行的,祖国医学经验为内服汤药和结肠止泻散的组方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充分证明我院以汤剂配服结肠止泻散结合灌肠合剂联合特色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诚然,结肠止泻散和灌肠合剂应用也常有局限,如菌群紊乱需结合益生菌效果会更好;溃疡糜烂型需结合云南白药或粘膜保护剂应用,有的患者特殊体质,如对药物过敏或存在心脑疾病不能使用药物或灌肠,都影响治疗的疗效。中老年不明原因的腹泻应进行超声、CT、结肠镜等检查,排除胰腺,结肠肿瘤,必要时进行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辩证施治,注意饮食卫生调理,保持情绪舒畅等全面考虑。才能较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该院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辩证的方法。特色治疗慢性结肠炎虚实夹杂,标本互见,寒热并作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纯艳,徐进,纪小亮,等.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J].中医药学报2011(4):107-108.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0-133.

[3] 路欣.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71-1672.

[4] 崔世军,高世真.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1(22):200.

[5] 尹玲.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慢性结肠炎8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9):71-72.

[6] 谷越涛.治慢性结肠炎-痛泻要方加减[J].家庭医药,2009(12):124-125.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7)

慢性结肠炎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结肠的功能紊乱和炎性变化为主的一类肠道疾病。通常临床的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下坠、肠鸣及大便有黏液或脓血等,具有病势缠绵、大便干稀交替和容易发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话,给患者造成极大地痛苦。且多数患者因消化道功能的紊乱而造成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出现贫血、乏力、衰弱和消瘦等情况,严重患者经常有肠道大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更甚者会有癌变的可能[1]。然而目前的治疗多以止泻、止痛和消炎等方法为主,其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反复,治标而不治本。以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7~67岁,平均372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所有的病例都符合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即:①反复出现腹泻、腹胀、腹痛和下坠等症状;②发病时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多,且稀薄而不易成形或呈水样,大便带黏液、难消化物和脓血等;③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轻、中度充血,血管的纹理不清,肠腔内有时可见透明状黏液;④排除肠道对的器质性病变和胃肠手术史、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的干扰;⑤经中医诊断有久泻不愈、腹隐痛喜按、黏明腹泻、泻后则安、泻下黏液或脓血、肢冷畏寒、遇寒则甚、脉沉细和舌淡苔白等症状。

治疗方法:辨证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渗湿止泻为治则,给予患者口服中药附子汤,组方:炮附子10g,人参10g,白术10g,炮姜10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饮食规律,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忌生冷辛辣。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恢复正常,同时腹泻、腹胀、腹痛、下坠、纳差、乏力、舌淡苔白及肢冷畏寒等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大便的次数和性状明显好转,临床的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③无效:治疗2周后,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善不明显,其他症状也无明显改善。

结 果

30例患者中,17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7%。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其在治疗前排便次数224±108次,用附子理中汤治疗2周后,其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至154±105次,黏稠度改变846%,肢冷畏寒改善923%,舌淡苔白改善692%。

讨 论

慢性结肠炎以慢性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为特征,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寒、湿、热诸邪外袭及饮食不节,常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血瘀则化脓、气滞则腹痛,湿胜则泻泄。病位虽在大肠,但临床常因腹泻久作,迁延难愈,久泄无火,以致脾肾阳虚。人参、附子两味中药皆有益气温阳、健脾补肾之功效,并能够治疗各种阳虚型疾病,附子理中汤对脾肾阳虚型患者具有增强体质、改善原发病的治疗效果等作用。盛成和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久泻型慢性结肠炎[2],治疗效果突出,杨爱莉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五更泻也取得较好的疗效[3],尝试把附子理中汤运用到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上,并结合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发现附子理中汤不但可以显著改善胃肠道的症状和功能恢复,而且还能调节全身的阳虚。

现代医学通常将慢性结肠炎定义为肠道发生的炎性病变,但还未发现该病的发病机制,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慢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局部的免疫功能紊乱,甚至在一些患者的血清中还有抗结肠黏膜抗体的存在,因此推测该病可能与细胞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有关[4,5]。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附子都具有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和改善体质等作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1 贺志光,刘德傅,等.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

2 盛成和.附子理中汤治疗久泻型慢性结肠炎30例[J].光明中医,2009,12(24):2276.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结果。主要表现在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滞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其他系统器官损害 [1] 。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的治疗、对症治疗和替代治疗,本文所探讨的治疗方法旨在延缓肾功能的损害。爱西特一直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的药物,在给药途径上以口服为主,但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重,且爱西特可导致便秘,加之中药灌肠由于其作用迅速、可靠、安全、操作简便已引起临床医师们的重视,为使好爱西特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将其粉剂加入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则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7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入选标准为血清肌酐(SCr)在350-707umol/l范围内,除外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及肛肠出血性疾病患者,病例均符合内科学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1.2分组 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治疗组(n=38)。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治疗、控制血压、改善贫血,以及各系统症状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爱西特片口服,服用方法为5片/次,3次/d。疗程为30天,治疗组则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爱西特粉剂加入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用锻牡蛎30g,蒲公英30g,大黄15g(后下)。煎取至100ml,爱西特20片研末加入中药中,高位保留灌肠,1次/d,连续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实验室指标: 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

1.5统计方法 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 SCr、 CCr的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BUN、 SCr均较治疗前下降,CCr较前升高,但治疗组BUN、 SCr下降更显著,CCr上升更明显(P

2.2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 两组治疗后纳差、乏力、恶心、呕吐、水肿、心悸、气促、胸闷等表现均有改善,比率为45%-66%,说明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而治疗组疗效更显著。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往往病情进展较快,有时很快进入替代治疗阶段,此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中药灌肠因其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疗效肯定而受到更多的关注。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关格、肾痨、癃闭等范畴,其病机为脾肾阳虚,浊邪湿瘀蕴结。中药治疗在于泄浊利湿、温补脾肾、活血祛瘀。本研究中所用中药组方中大黄有通腑、解毒、排浊的作用。另外,研究表明大黄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的增生,缓解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清除氧自由基,有利于减慢肾脏的损害,改善肾功能[2]。牡蛎则有收敛固摄的功效,不但能使治疗药物附着于肠粘膜便于吸收,而且能直接吸附肠道内有毒物质,促进其排出。蒲公英增加解毒的效果。在中药组方中加入爱西特粉末进行灌肠,是考虑爱西特的给药方式一直以来是以口服给药为主,但部分患者有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患者口服爱西特后出现便秘,这些因素均导致口服给药依从性和药物效果受到影响。改变其给药方式,既可发挥其排毒效果,又解决了胃肠道症状重的患者难以口服药物的问题。爱西特为活性碳肠道吸附剂,因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从胃肠道吸附BUN、SCr等有毒物质,使这些毒性物质不在体内循环,而从肠道排出体外。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及临床症状的观察,进一步明确爱西特加入中药灌肠的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血BUN、SCr,改善临床症状[3]。该治疗方法临床操作简便,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安全可靠,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尤其对基层医院更加实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9)

放射性肠炎多为盆腔恶性肿瘤, 如直肠癌、子宫颈癌等在接受反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结肠和直肠的放射性损伤。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慢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12~24个月, 甚至数年~数十年。随着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放射性肠炎分为放射性小肠炎和放射性结直肠炎, 其中放射性结直肠炎主要就诊于消化内科,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现将吉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42例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栓、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塞米松、思密达、谷氨酰胺保留灌肠治疗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观察40例患者均为2007年~2013年吉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治疗组:24例, 其中男1例, 女23例;对照组:18例, 其中男2例, 女16。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54±12岁)。其中前列腺癌2例, 膀胱癌1例, 宫颈癌26例, 卵巢癌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放射治疗。42例患者至少有血便、黏液便等主要症状, 也有里急后重和疼痛、坠胀感等表现。患者的肿瘤的临床分期相仿, 结肠镜检查后病变范围均在距肛缘45 cm以下, 均有明显的糜烂和溃疡, 并有新鲜渗血, 其中有肠腔狭窄7例。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栓(莎尔福栓剂), 1.0g/次, 2次/d外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d静脉滴注;思密达6.0 g/次, 加地塞米松10 mg, 1次/d保留灌肠;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舍兰)2.01 g , 1次/d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6.0 g/次, 加地塞米松10 mg, 1次/d保留灌肠;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舍兰)2.01 g, 1次/d保留灌肠。治疗过程中地塞米松的用量根据好转情况逐渐减量。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食奶制品、海鲜, 给予低纤维素饮食, 并保持排便通畅。疗程3周。

1. 3 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大便常规检查阴性, 结肠镜检查溃疡和糜烂明显减少, 甚至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消失, 大便常规检查为阴性, 结肠镜检查溃疡和糜烂较治疗前减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肠镜检查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

1. 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方法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美沙拉嗪栓、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塞米松、思密达、谷氨酰胺保留灌肠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67%, 显效率为66.67%;对照组思密达、地塞米松和复方谷氨酰胺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3.33%, 显效率为55.56%。两组有效率、显效率结果相比较 χ2值为0.65和0.21,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 随之而来的放射性损伤的患者逐渐增多。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损害, 常见的原发疾病是子宫、附件、膀胱、直肠的恶性疾病。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 若持续3个月以上, 则为慢性放射性肠炎[1]。放射性肠炎主要病理特征为间质纤维化和进行性闭塞性血管炎。慢性炎症导致黏膜变薄, 黏膜下层致密纤维化, 黏膜溃疡甚至穿透黏膜下层, 进行性血管炎导致终末小动脉和小动脉闭塞, 微静脉和小静脉因宫腔被泡沫细胞和纤维斑块阻塞而发生闭锁, 弹性纤维和蛋白原性血栓将更加重小脉管阻塞, 这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肠缺血、黏膜溃疡、肠壁坏死、出血、狭窄[2]。

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 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有炎症的肠壁的结缔组织效果更好, 美沙拉嗪栓剂由缓释微囊组成, 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 缓慢释放, 局部浓度高, 栓剂形状与生理结构吻合, 特别适用左半结肠的炎症。

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治疗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 肠黏膜是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的组织之一, 有研究提示丹参的活血、化瘀、抗凝作用可以改善肠道微循环, 减轻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 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

地塞米松为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可减轻A介导的细胞毒性, 抑制环氧合酶的表达, 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 抑制细胞黏附表达因子基因的转录, 抑制中性粒细胞核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 减轻炎症反应, 缓解毒性症状。

思密达增强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 利于受损黏膜的修复, 谷氨酰胺是肠道黏膜细胞特殊的营养物质, 可加速结肠黏膜辐射损伤后的修复作用[4]。

本研究结果表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两组总有效率为91.67% 和83.33%, 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 0.5>P>0.25), 显效率分别为66.67%和55.56%, 两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1 0.75>P>0.50)。说明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均较高, 但显效率仍不高,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比较虽然无统计学差异, 但实验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较对照组高, 不失为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同时认为慢性放射性肠炎是一个慢性长期的治疗过程, 本研究的治疗时间较短可能不能完全反应治疗的最终结果, 增加样本量和治疗的时间, 同时进行长期随访可能对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探索更有利。同时在治疗前需要与原发肿瘤复发相鉴别, 积极治疗和预防原发肿瘤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亚历. 图解消化病学—临床经典诊断与治疗方法.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183-185.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护理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发生于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肾脏损伤持续进展,缓慢的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临床综合症。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其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本病的治疗非常困难,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上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本病患者一般都口服中药效果不理想,因此,基本采用外治方法。本文探讨了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总结了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RF的诊断标准2,且均处于肾功能衰竭期。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7岁;病程:3-10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高热量,低磷,限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并给予扩血管、降压利尿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行中药保留灌肠。用大黄30g、蒲公英20g、牡蛎30g、水煎400ml。维持药温37~38℃,取大号导尿管插入20~30cm,将200ml药液缓慢注入,每日2次,20日为1个疗程。灌肠后抬高臀部,左侧卧位保留。以每日腹泻3~4次为宜。

1.3 评价标准

参照第二次全国肾脏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肾病疗效制定标准。3分为有效、显效、无效三组,对两组治疗前中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血常规等变化作比较。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者治疗时间长,每天灌肠,心理负担重,易焦躁,护士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灌肠相关知识及医患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告知灌肠操作的安全性和无伤害性。护理人员做到熟练、轻柔、忙而不乱,增加患者的信任和信心,使灌肠过程进行。

3.2 灌肠的护理首先取得患者配合,创造好环境,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肛管前端慢慢插入,避免因插管刺激引起痛苦。注意中药灌肠液温度37-40℃,以利于疏通筋脉、畅流气血而共奏药效。不宜午后立即灌肠,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3.3 饮食护理低蛋白、低盐、易消化、少纤维、含热能高的食物,如鲜奶、蛋类、鱼、藕粉、山药等;勿食用含钾高及刺激性食物;如有四肢水肿者要控制进水量和食盐摄入量。

3.4 用药护理结肠给药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易被患者接受。同时药物可清除肠道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为治疗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4讨论

中药灌肠是通过导滞泻浊达到从肠道清除毒素而改善症状的目的。保留灌肠以牡蛎、蒲公英收涩敛阴,体现峻药缓用之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其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降低肌酐,尿素氮,排泄毒素,通腹泻浊等作用。本研究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达到延缓患者的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篇(11)

ComparativeStudyonTherapeuticEffectsofChronicColitisTreatedwithAcupMoxibustion,ChineseHerbandWesternMedicine

ShiBin(SectionofTCMandAcupmoxibustion,ShanhaiMunicipalEighthPeople′sHospital,200233)

[Abstract] Purpose Tocomparethetherapeuticeffectsofacupmoxibustion,ChineseherbandWesternmedicinefortreatmentofchroniccolitis.Methods 143casesofchroniccolit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andtreatedrespectively.Results 45caseswereeffectiveintheacupmoxibustion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93.3%;31casesintheacupunctureplusChineseherb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93.5%;35casesintheChineseherb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77.1%;32casesintheWesternmedicinegroup,theeffectiveratebeing75.0%.Conclusion ThetherapeuticeffectofacupmoxibustionwassignificantlysuperiortothatofWesternmedicineandChineseherbrespectively,P0.05.

[Keywords] Colitis/TCMWMther;AcupunctureMedicationCombined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在壮年中尤为多见。本病多由于急性结肠炎症不及时治疗或治之不当而致脾胃亏虚,渐转慢性而成。本病临床症状一般较轻,腹泻是主要症状,常伴有粘液或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等。由于病情缓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笔者1991年7月~2000年3月辨证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共143例。随机分为西药组32例,中药组35例,针灸中药组31例,针灸治疗组45例。统计显示4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慢性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结合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发现特异性的结肠改变及在多次粪便检查和培养中找不到特异病原体后,排除其他感染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寄生虫性结肠炎、克隆病、结肠癌等而明确诊断。

1.3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及中医理论分为4型:(1)脾胃虚弱型(针灸组18例,针灸中药组11例,中药组12例);(2)脾肾阳虚型(针灸组13例,针灸中药组9例,中药组11例);(3)肝脾不和型(针灸组8例,针灸中药组7例,中药组7例);(4)湿热型(针灸组6例,针灸中药组4例,中药组5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组(1)基本治则: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止泻。取穴: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止泻穴。脾胃虚弱型补益脾胃,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取肾俞、命门。肝脾不和型抑肝扶脾,取太冲、行间。湿热型:清热利湿,取曲池、内庭、阴陵泉。(2)手法: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止泻穴,施补法,并用温针疗法;太冲、行间、曲池、内庭、阴陵泉用泻法。本文所述用补泻手法为提插捻转补泻。在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停用抗生素和其他与治疗本病相关的中西药物,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2.2 针灸中药灌肠组针灸治法同针灸组,中药灌肠同中药灌肠组,治疗2个疗程。

2.3 中药灌肠组锡类散+红藤30g、败酱草30g、大黄15g,加水150ml煎至100ml,高位灌肠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2.4 西药组用水杨酸偶氨磺胺吡啶结合氢化可地琥珀酸钠治疗3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大便次数正常、成形,无粘液血便、腹痛、无里急后重等症状。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复查,结肠病变消失,结肠炎症消退,溃疡愈合,随访2年未见复发。显效: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明显改善。镜检或造影提示结肠病变明显减轻。好转: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好转,镜检或造影提示结肠病变减轻。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镜检或造影复查提示结肠病变无减轻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4组治疗2个疗程3周后,观察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见表2。

针灸组与西药组、中药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P0.05,显示针灸疗法与针灸结合中药疗法差异无明显意义。

4 典型病例杨××,女,35岁,工人。初诊日期:1999年7月10日。病史: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余,近2月又发作。腹泻多在清晨,每日5~6次,带有少量粘液,伴里急后重,腹痛―便急―排便―缓解的特点,泻后则安。多次检查未发现特异性病原体。后经某院乙状结肠镜检查,肠壁充血,水肿,有结肠粘膜浅表小颗粒溃疡,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先后用水杨酸偶氨磺胺吡啶(SASP)和氢化可地琥珀酸钠治疗,无明显疗效。后服中药及中药灌肠治疗1年,仍未明显好转,近2月腹痛、腹泻又作。检查:神清腹软,左下腹有压痛,可触及痉挛的结肠,肝脾肋下未及,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余(-)。用前述基本治疗法结合脾肾阳虚型的辨证加减予以治疗,经过2个疗程后,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粘液、腰酸等症均消失,大便1日1~2次,成形。镜检复查,肠壁无红肿,浅表溃疡愈合。随访2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5.1 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原理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是脏腑的俞穴,也是脏腑经气输注汇聚的地方,具有健脾化湿和胃、调肠理气温肾的功效。大肠募天枢、胃募中脘与胃经合穴足三里施以补法并以艾绒温针,使脾阳运化有权;温针刺命门、关元、气海益命火、壮肾阳以奏温阳脾肾,腐熟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上巨虚、下巨虚为大肠、小肠下合穴,下合穴的作用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合治内腑的原则,因此取二穴位既能健脾又能加强大小肠分清别浊之功能,起到良好调整胃肠功能的效果。再加上止泻穴(外踝直下赤白肉际处),起到止泻的特定效果。而曲池、阴陵泉、内庭为大肠脾经之合穴和胃经荥穴,用毫针施泻法可清泄肠胃之湿热而达到化湿降浊之功效。而行间、太冲为肝经之荥穴和原穴,用毫针施泻法可产生疏调下焦、清肝泻火、扶脾理气之效果。祖国医学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于这4种辨证分型,在基本治法的前提下分别拟定了健脾益胃温肾、抑肝扶脾和清热利湿的治则,而辨证加减对症治疗。

5.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认为发病和免疫、遗传因素有关,食物过敏、感染、神经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中地位尚难肯定[1]。目前最倾向的一种学说是认为本病于“机体细胞免疫及难辨核状芽杆菌的外毒素以及遗传外源性因素等致病[2]。服用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可能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3]。慢性泄泻病情缠绵,在临床上常见患者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虚象,主要由于脾胃虚弱生化无权而致气血不足,发展为脾肾阳虚。慢性泄泻以本虚为主,理当扶正,另一方面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湿从内生或气机郁滞湿从热化而致热毒蕴盛,损伤脉络,临床上出现腹泻肠鸣、里急后重、粘液血便,治当以祛邪,而针灸治疗正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4]。通过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杀灭病原体的作用,增强免疫,调整胃肠功能抗菌消炎[5]。

6 参考文献

1 王左明.乌梅固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四川中医,1991;(12):29

2 陈国桢.慢性结肠炎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81;(3):11

3 马贵同.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