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40:16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的参赛作品共有23100份,涉及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参赛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各个门类,授课年级主要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参赛的400多份音乐微课,约占所有参赛作品的百分之二。文章将音乐微课进行分类整理,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课进行客观、系统地描述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当前,我国的音乐微课正处在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并根据其类别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音乐微课作品分析

此次参赛的音乐微课作品种类颇丰,涉及声乐、器乐、识谱、编创、律动、音乐软件等各个领域,授课年级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其中还有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微课。音乐微课的视频时长通常都在10分钟左右,个别短的有2分钟的,长的也有十几分钟的。笔者将参赛的音乐微课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唱歌”微课、“乐理”微课、“欣赏”微课等。

(一)“唱歌”微课

唱歌课通常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力军”,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唱歌”微课同样是这次参赛的音乐微课里最多的课型之一。下面以获得大赛三等奖的山东潍坊海化开发区实验小学张淑芹老师的《小雨沙沙》为例:

《小雨沙沙》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唱歌课,这节微课张老师用了9分31秒。视频的开始,随着动感的音乐,出现了本节课的题目、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授课者的信息;之后,正式开始上课,展现的是平时张老师给学生上课的画面,学生们跟随老师弹奏的《粉刷匠》,一边唱一边做身体律动;张老师随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学生们分别说出了是“下雨声”、“鸟叫声”和“水的声音”,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并以小胖娃和小胖妞的故事导入了本节课;播放《小雨沙沙》,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老师让学生根据歌词说种子发芽的过程,同时张老师使用沙锤打节奏;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表演和演唱《小雨沙沙》,并请同学上来表演;微课结束。

本节微课更像是我们平时音乐课堂教学的录像,只是时间上大大缩短了。整节课的教学相对比较完整,有丰富的身体律动和表演,同时老师跟学生也有很多互动。

(二)“乐理”微课

“乐理”微课在参赛的音乐微课作品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包括识读乐谱、感受音乐的各种要素(力度、速度、节拍、节奏、音色等)等。下面以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纸坊中学张璇老师的《认识五线谱》为例:

这节微课选自七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时长9分6秒。整节微课,张老师主要以图片形式展现,用幕后讲解的方式上课。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讲解:1.什么是五线谱;2.五线谱的构成;3.认识音符;4.音符的正确写法;5.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最后,张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识谱小技巧、《五线谱歌》和音乐跳棋游戏等。

本节微课,张老师完整而细致地为大家呈现了五线谱的学习方法,其上课形式与“可汗学院”的较为接近。尤其是张璇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可见作为老师,标准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张老师将音乐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欣赏”微课

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次大赛中,“欣赏”类型的音乐微课也有很多,如山东潍坊市临朐县龙岗初级中学孟庆香老师的《音乐欣赏》微课:

这节微课时长3分49秒,其授课形式既不同于唱歌课《小雨沙沙》,又不同于张老师的《认识五线谱》,它是在后者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将授课者讲课视频以小窗口形式放于整个微课窗口的右下方。这节课,孟老师主要带领大家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和《黄骠马》,目的是让学生辨别乐器和音色。首先,初次聆听,让学生辨别吹管乐器与拉弦乐器,继而了解马头琴与葫芦丝的特点;再次聆听,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乐器音色的记忆;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创作。

本节微课,孟老师主要是介绍整个上课的具体流程,除授课形式与前两个课例不同以外,还增加了“课前作业”――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傣族和蒙古族的生活、地理等特点,以及“课堂练习”――民族、相关乐器、相关乐曲的连线,内容丰富多彩。

(四)其他音乐微课

除以上三种音乐微课类型之外,还有关于器乐、课程设计、音乐软件、音乐律动、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微课。如:

“器乐”微课:《打击乐器小合奏练习》、《西洋管弦乐器》等。

“综合”微课:器乐综合课《小乌鸦爱妈妈》等。

“课程设计”微课:《导入过程解读与设计》(三等奖)等。

“音乐软件”微课:《利用音乐软件进行节奏编创教学》(一等奖)等。

“音乐律动”微课:《奥尔夫律动舞蹈》等。

……

三、对于音乐微课的启示与思考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2)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3)

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使得教育质量在各方面得到提升。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的弊端。据调查,在中小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学生喜欢音乐符合青少年的天性,但为什么一到课堂上,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甚至变成逆反及厌倦呢?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老师的师范院校,要高度重视抓好对学生实际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要抓住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几个重要环节:说课、试讲、微格教学、实习等四个方面。 一、说课训练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所营造的教科研氛围,有助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强化教师的备课意识,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它不只是说课教师个人的独立表演,还是听、说者共同参与的,内容具体的,贴近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是考评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素养的有效手段。 1、说教材。要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提出具体教学目标。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2、说教学方案。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年龄学生都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二、要认真搞好试讲试讲的对象应是学生,或把听课和评课的老师,当成学生,实实在在的上课,并让大家来评价。 (一)分组试讲 把学生分成若干试讲小组。在试讲训练中,能够看出许多问题,包括教态、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语言运用等。在反复的练习中,明确自己的缺点,也通过对组内其他人的评价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在以后的试讲中发扬优点,摒弃缺点,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临场反应。 (二)分层分环节进行试讲 1、欣赏课试讲,可分初步聆听与感受、深入体验与探究、发展与表演三个环节进行试讲。①初步聆听与感受:讨论基本音乐情绪、形式和题材。在初步聆听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在这一过程中相信学生对音乐的体会能力,也可以适当运用对比法、举例法等形式,对聆听与感受的过程做一个有效引导。②深入体验与探究:从音乐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个体的音乐聆听与他们的情感陈述之间的关联,强调情感的功能性、社会性及发展性和社会认知在情感唤起中的参与作用。③发展与表演:音乐发展到现今,出现了许多音乐类型及音乐流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对音乐类型的了解,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2、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试讲,又可分初步聆听与感受、学唱歌曲、进行综合性表演三个环节。①初步聆听与感受;②学唱歌曲;③进行综合性表演。 三、要积极探索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的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并且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理论基础上,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训练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1、技能分析示范:由于微格教学是单元式或环节式的教学,有比较容易掌握或让被培训者接受的可能性,但也有易被轻视的另一种可能,因此在正式训练前,要首先明确训练的目的、目标和要求。 2、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是在较小范围内的角色扮演,主要特点是就某一单元内容,或某一课堂环节,某一选题,抑或某一专业技能的模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主要分四个程序,即微格课程设计、微格课堂模拟、模拟师生的角色扮演,所有参与者与被培训者施教过程的评价。通常情况下,由于微格课程的内容所限,在微格课堂上只能练习一两种技能,所用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 3、反馈评价:反馈是被培训者再学习的过程,它包括重放录像、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三个方面。重放录像可以使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角色双方,以及评价人员更准确、更客观、更真实地观察角色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某项技能培训所达到目标的程度。教师的扮演者要做一个自我分析,检查在模拟实践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技能项目是否已掌握,或掌握的程度有多大。 4、修改教案:修改教案是指被培训者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所指出的问题,重新修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方法的调整、技能训练的强度、情境创设的方法等。四、要切实抓好实习实习可以让实习者初步认识职场,了解工作的内涵,熟悉教师的日常工作,这样就会缩短适应期。在教师工作的实习过程中,在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接触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也能够找到和学生相处的方法,积累专业经验,并明确自己与岗位的差距以及与职业理想的差距,并制定补短计划。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对音乐教学来说这是一次重要考验,但也是研究、改善教学模式的重要机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好一节音乐课需要教师认真地去钻研。而作为一名即将成为音乐教师的高师学生,要做的是使自己在教学实训中遵循教育的规律,总结经验,得到提升。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4)

随着时代的进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时代已成为实下最时尚的代名词,而微课的实施、推广也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

一、缘起

(一)教学趋势变热潮小学音乐对孩子培养音乐兴趣和发展审美情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微课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小学音乐课堂的一些限制,让小学音乐课焕然一新。微课的提出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各国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微课产品。微课这一词最初是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年首次创造的,到2011年前后国内兴起了“微课”热,微课教学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如今,微课在我国各教育领域、不同学科阶段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积极投身于微课教学的实践中。

(二)教师意识再转变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微课就是作为教师所需要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传统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各学科都可以用此法来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教学视野,小学音乐教学也从传统走向现代,给小学音乐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带来了突破性的变化。微课教学以视频作为突破传统教学的方式,在音乐课堂上可不是笼统地教授知识点。小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比较容易接收和学习新的东西,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方式的焕然一新,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习效率便提高了,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控课堂。当音乐教学迎来“微时代”的时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也在转变着自身的教学观念意识,对教师而言,更应该树立起“微课”意识。基于以上的缘由,从本人的实践微课《春节序曲》为例,谈一谈我对微课的感想与反思。

二、探索

(一)时间短,效果好在胡铁生老师主持的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他指出,微课关键之处在于微,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至8分钟最为适宜。《春节序曲》是五年级上册的欣赏乐曲,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也为15至20分钟,所以在制作时间上的控制是微课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在我首次录制《春节序曲》的微课过程中就发现许多的因素影响着总的时间长度,素材、语速、熟练度、硬件设备等都成为影响时间的因素。当我第一次制作出本课的微课视频后,打开发现时长有15分钟,在理论上时间过长了,但由于各学科与学情的不同,我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了第一次的试上,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当微课视频一打开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确实都被吸引过来了,对这新颖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七八分钟过后,陆陆续续出现几个孩子交头接耳、转移视线等,当视频结束,教师提出有关问题时,有小部分孩子根本不会回答,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把视频看完。经过组内老师反复研讨、磨课、重新录制再制作,把最终的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在磨课时发现,从孩子们的脸上就能看出他们的专注、认真,从头到尾的表情跟随着微课内容不时变换,有思考的表情,有恍然大悟的表情,也有开心一笑的表情。看到了这些表情我想我的微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内容精,易接受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学内容少,所以更要“精”,主题突出,聚焦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等,主题更加突出,进行针对性教学。《春节序曲》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整首乐曲以秧歌和陕北民歌作为素材,具有浓浓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制作微课的准备阶段,经过反复解读分析教材,把对乐曲的结构分析作为本课的难点,把感受乐曲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磨课1】针对重难点,在根据初次教案制作微课的时候,我把重难点都放在了一起,通多对素材的整合缩减,形成一个8分钟的微课。微课内容是通过画外音的介绍,配合音像视频简述描绘整首乐曲的结构,而在影像素材上增加了许多秧歌民歌素材,把重点和难点全部融入到了一个微课视频中。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孩子们对于微课非常有兴趣,从头到尾都观看得非常认真,可是由于时间短,许多的内容压缩在了一起,孩子们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遍。看完微课视频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乐曲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会说类似“第一部分,很开心……”还有几个孩子回答的是“第四部分……”“第五部分……”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发现了这样的微课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除了让孩子们开心惊奇之外没有解决我所预设的重难点。这样的微课跟普通的一段视频没有任何区别。[1]【磨课2】经过第一次的试上,反思研讨后对教案及微课重新进行修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感受乐曲的民族风格,把原本的一课时变为两课时,一节微课变为两节微课。第一课时的重难点就是让孩子们了解乐曲结构,而第二课时把深层次的体会乐曲,感受音乐风格作为重难点。根据两课时的重难点,分别制作了两个微课视频,内容不再是混合烦琐的,而是简洁精练,由一个点直击教学主要内容。孩子们不仅看得明白记得住,更可以通过这一个“点”而发散至一个“面”。这样的微课才有意义,通过微课视频来聚焦孩子们的目光,用主题精练突出的内容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资源多,情境化与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利用视频在特定的情境下展现教学资源,可以用典型而又具体的事例、案例再现教学情境,增加其真实性,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而在本课的微课中,我运用了孩子们跳秧歌舞、演唱、演奏的典型案例视频,在真实可感的案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更好地去体会感受并学习。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5)

音乐是美育的载体,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以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主要目标在于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用音乐抒感、表达情绪的方法,并体会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就目前的融合实践来看,依然存在教师对微课认知有误,微课与音乐教学内容整合程度不足,微课切入时机不正确等问题,导致微课应用的实效性偏低。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立足教材,把握好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功能,探寻其与音乐教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微课优势,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夯实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与技能。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小学音、体、美三门学科的教学地位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也对三门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者要优化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可运用的教学媒介、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及教学软件愈加丰富,小学音乐教师也在积极思考并探索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在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微课作为时长短、内容精练、知识集中的视频教学资源,可以显著扩大音乐课堂知识容量,激活课堂氛围并调动学生表达与演绎音乐的内在动力。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对微课应用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知程度明显提升,并积累了一定的微课应用经验,甚至,部分教师能够设计制作包含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在内的微课辅助音乐教学。但就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效果来看,现状不容乐观[1]。首先,部分教师设计与选用的微课时间较长,内容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不知道将注意力集中在哪些内容上,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入学习,并弱化微课的应用价值;其次,部分教师通常将微课应用于课堂导入阶段,尝试通过直观、形象的微课视频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入效果,但学生并未在微课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微课成为除黑板、教材之外的知识呈现载体,未能发挥其总结、引导、启发的功能;最后,教师所采用的微课资源较少,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融入每一教学环节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意义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以知识灌输、教师范唱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加之音乐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课堂氛围压抑僵化,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应付、抵触、厌倦等不良心理,长此以往,便会降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边缘化。而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有机整合,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特征。其一,微课可以将抽象笼统的乐理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鲜明立体的情境、案例、故事等,有效突破音乐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培育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支撑下更加灵活自由地以音乐表达情感[2];其二,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资源。传统音乐教学以教材为核心,知识面狭窄,而基于微课的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民俗民风、特色文化、歌舞视频等引入到课堂,使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特色,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文化观念,使其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以包容、接纳、取长补短的心态看待多元音乐文化;其三,可深化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奥尔夫倡导“诉诸感性,回归本源”的音乐教育,鼓励教师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诠释与表现音乐。微课能直观呈现音乐内容、音乐形象,以形象化方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体会到音乐中自然流露的情感。

三、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路径

基于对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整合现状及意义的分析,建议小学音乐教师采用以下策略将微课融入音乐教学。

(一)微课乐理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音乐乐理知识如人声、民歌类型、民族器乐类型、著名音乐作品、音符、各类记号、读谱识谱、基本节奏型等虽然基础性较强,但对于思维活跃、天性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沿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可能会诱发学生的畏难心理,弱化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并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若教师将乐理知识教学与微课结合为有机整体,化抽象的乐理知识为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以音符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播放“音符儿歌”微课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跟随视频内的音乐律动身体,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并初步感知音乐世界中绚丽多彩的音符。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借助微课呈现音符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音符的外形特点,并思考这些音符的形状“像什么”,如全音符像圆圆的鸡蛋,二分音符像空空的脑袋,四分音符像弯弯的勺子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将音符与实物建立关联,利用微课呈现音符知识顺口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微课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音符知识,还能学会联想的音乐学习方法。

(二)微课歌唱教学,化静态为动态

在传统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作品聆听—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尝试独立歌唱的教学流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出,表达情感与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而以音乐、舞蹈、歌唱等抒感则是人类固有的能力。上述歌唱教学流程违背了学生的天性,将学生局限在课桌之前,制约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积极推进微课与歌唱教学的整合,以微课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感受的机会,从而化静态的歌唱教学活动为动态的音乐自主表现活动[3]。以《丰收之歌》歌唱教学与微课整合为例,这首充满丰收喜悦的丹麦民歌节奏欢快、旋律优美,体现出丹麦人民勤劳踏实、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描绘了丰收时节人们欢声笑语的场面。为使学生直观感受音乐内容,教师可以播放庆祝丰收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打造视听一体化的审美空间。接下来,播放歌曲微课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回忆自己刚才看到的视频或亲历过的丰收场面,感受歌曲旋律的自然流淌、节奏的疏密及强弱的变化,律动身体并拍手配合音乐。在微课的带领下,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配合着律动与打拍子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播放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应当带有何种情感演唱歌曲,并请学生尝试演唱,其余学生点评并补充。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微课帮助学生完成了歌唱技巧、情感的自主建构,相对于传统歌唱教学而言更为生动活泼。

(三)微课乐器教学,化笼统为具体

由于部分小学音乐方面的基础设施较差、教学资源不足,目前,小学乐器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往往对乐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法等一语带过,这不利于发展学生音乐特长,培育学生音乐兴趣爱好,并且,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乐器的多元化需求。为此,建议教师将乐器教学与微课结合为有机整体,将笼统的乐器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演示。以《新疆之春》为例,此部分教学内容涉及新疆手鼓知识,为体现新疆手鼓鲜明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新疆音乐伴奏中的地位,教师可以设计并呈现新疆手鼓微课,以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展现手鼓的形制,展示手鼓演奏时的手型、持柄姿势、拍击的位置,请学生体会与感受敲击鼓面不同部位发出声音的音色特点,体验手鼓演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展示结束后,教师请学生结合《新疆之春》的音乐风格、旋律等尝试自主演奏手鼓并进行配乐,不断调整拍击的位置使其音色逐渐向整体风格靠拢。微课与乐器演奏教学的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乐器演奏实践机会,深化学生对民族器乐的情感,并提高学生即兴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四)微课节奏训练,化枯燥为有趣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难点之一,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在节奏把握上困难较大,这会影响学生的歌唱与乐器学习成效。为此,建议教师将微课融入节奏训练,一方面增强节奏训练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节奏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降低学生学习节奏的难度,帮助其掌握感知节奏的方法[4]。比如,在讲解《小鸟,小鸟》歌曲节奏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xx|x0xxx0xx|x0xxx0|,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xx|xxxxxx|x.xx|x.|,引导学生跟随微课中的小鸟做动作,感受跳跃或者自然流畅的节奏。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附点的时值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节奏,自然而然地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再如,讲解基本节奏型时,教师可以应用游戏型微课,如引入“擦窗”节奏游戏,教师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做出节奏指令,如“tiritiri”等,学生在教师指令的引导下有节奏地做出上下左右擦窗的动作,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参与到节奏学习及训练中,感受音乐魅力,并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五)微课游戏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计和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它关乎着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进行正式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让微课短小精悍且同时具备视听效果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使教学活动更好开展。例如,微课游戏教学就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利用微课制作一些视频,设置合适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感。比如,在教学经典儿童歌曲《火车开啦》时,教师可以先用微课制作好一段火车开动的视频,然后把游戏规则详细展示给学生,学生们按照制定好的游戏规则站成一个数列,然后,后面同学的手搭到前面同学的肩膀上,接着,教师就可以大声告诉学生:“火车开啦!”学生们则要问“往哪开?”教师可以随即说一个地名:“北京”,然后,指引做火车头的同学往北京的方向移动。依此类推,每一个同学都要说一个地名。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制作的微课可以播放《火车开啦》作背景音乐,进而烘托课堂氛围,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六)活用微课,增加教学内容

有时,学生们在学习歌曲时,对待一个发音点,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发音的节奏和曲调,这个时候,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教师只能反复讲解,这一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还很一般,但是,有了微课就不一样了,微课除了暂停、播放、前进、倒退外,还具备快放、慢放的功能,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进行倒放和慢放,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发现教学难点中的节奏规律和发声规律,这十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除了这个功能外,微课还可以进行舞蹈剧的教学。舞蹈剧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很多专业的动作,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学生很难熟练掌握。但是,如果要练习,学生们又缺乏充足的时间。这时,教师就可以先自己录制好一段跳舞的视频,然后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再融合视频制作成微课,然后发给学生家长,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中遇到不是很通顺的地方时,学生就可以拿出老师制作的视频来观摩和学习,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们学习更多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加授课内容,还能让学生们感受音乐教学的美学特点。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小学音乐教师逐步认识到微课与音乐教学整合的重要价值,但是,目前的微课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过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微课时间长且内容复杂,切入时机不正确,微课资源较少等。小学音乐教学与微课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并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微课与乐理知识教学、歌唱教学、乐器教学、节奏训练的契合点,发挥微课直观简洁、生动形象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提升音乐教学质效,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莉.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11-12.

[2]张婧.微课在小学乐理知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师博览,2021,(24):87-88.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6)

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而微课作为其中的一个载体,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助力。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英语口语的要求。微课时代的到来定会迎来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春天。

一、微课简介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萌芽出现在美国,2006年由萨尔曼•可汗创建的可汗学院把微课推向了世界,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作为国内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胡铁生,2013)。

(二)微课的特征

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微课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巩固练习、知识拓展等)来展开(王静,2015),较强的目的性能够满足教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时间恰到好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维持在10分钟左右,而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此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课堂实现“翻转”。微课资源主要面向学生,而非教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教师充当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英语语音教学力度不够。大部分初中生并没有很强的语音意识。一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有限;另一方面,大班教学环境下,课堂上练习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因此出现了大量汉语式的英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单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就更不用说了。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跟读课文,照搬书中的对话进行操练。学生没有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英语交际的乐趣,长期下去,学生对说英语甚至学英语毫无兴趣可言,出现越来越多的哑巴英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微课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攻破语音难关,打下坚实基础

在进行语音知识教学时,微视频会是很有效的辅助工具。课堂上教师呈现讲解某个音标的视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着视频进行模仿练习,视频中显示发该音标时的唇形和舌位,使学生做到准确跟读与掌握。接下来呈现与之相关的单词、句子、语段跟读视频,同时强调语调、重音的重要性,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暂停或者反复播放视频。课后,教师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聊天软件向学生转发课堂上的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在客观上,减少了由于教师错误而导致的语言知识的讲解不当,使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利用微课视频攻破语音难关,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学生练习的维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在练习说的同时有助于听力的提高,尤其是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的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

(二)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实现真实交际

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沉浸式语言环境的基本前提。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可以实现语言情境的真实性与趣味性。教师通过视频等呈现自然而真实的英语活动情境,将真正的生活情景、真正的交际目的和真正的角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语言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语的输出。由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完成完美的语言搭桥,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注意提醒同学们一定要以创设的语言情境为依托,不去照搬书中的短语、例句,真正实现在说中学,在主动中习得。声音、图画、动画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微课在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的前提下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说而说,而是去真实地实现轻松自由的交流。在教师少说甚至不说,学生多说的课堂上,学生在大量的口语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打造“翻转”课堂,促进多元智能

翻转课堂是微课的一种体现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学生几个短语、几句表达方式,英语歌曲的输入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降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情感过滤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在多元智能理论下,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初中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智能(郑薇,2014)。教师将与教材相关的英文歌曲或短剧发给学生,需要学生在课下学习、排练,然后在课堂上表演,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齐头并进。把英语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他们从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英语课程标准,2011)。

四、结语

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为了提高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也为了达到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微课意识。微课视频在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的同时,也一定会促进碎片化时代的移动智能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胡铁生的最新‘微课’定义”.

[2]王静.大学英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信息与电脑期刊,2015.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

微课;概念;模式;实践应用;效果

一微课应用概念与优势

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是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知识点和环节凝练出最有效最精彩的部份,然后记录成视频,以供学生方便学习。它包含有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课件素材等等,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新型教学资源。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是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微课是将教育信息化的新教学形式,因为其教学时间短、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微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正式学习的资源,也可以当作非正式能自主学习的资源,在教学领域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因此,微课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以最少的学习时间达到最好最快的学习效率。

二中学音乐授课模式落后

长期以来,中学阶段被老师和学生当作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它所能学到的知识比小学阶段广,又是作为进入高校前的基础知识,而音乐课并不是主考科目所以不受学校和教师重视。音乐是学生灵魂的艺术熏陶,是塑造学生素养的重要课程。学习音乐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更能排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学校对音乐课的态度决定着教师对音乐教学的态度,现在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通常只采用书面形式教授歌曲,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旧课复习、新歌传授、学生自发练歌等的基本模式,落后又单一。而且,大多数中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音乐授课教师,通常对学生的音乐知识都只是点到为止,很少有教师适当的去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音乐。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这种固定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不仅导致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更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音乐课的氛围死气沉沉,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课程的学习。

三中学音乐微课授课方式

学校要充分了解音乐对学生的重要性,要给予音乐课足够的重视。在中学阶段,中学教师可以选择所学音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成微课。通过微课的讲授,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体裁和形式特点的基本了解,体会音乐的艺术性,通过微课的直观画面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知识。此外,音乐微课要使用媒体的表达方式,所选择的音乐授课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多种多样的图形、图像、动画和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等。同时,学校应培养出一些幽默风趣、感染力强、语言概括能力强的音乐教师,这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出来,更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塑造出音乐的画面感。微课的内容不同,教师在讲授中运用教学顺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中学教师应该在在具体讲授音乐课前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先进行播放,并增加音乐内容的感染性和画面性,让中学生在直观的微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微课中学音乐实践应用

(一)微课音乐旋律教学

学会倾听旋律才能唱好歌曲。而民歌是旋律最优美的宝库,不仅能让学生对音乐大开眼界,更能让学生注意到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性格与音乐特点。中学音乐教学可以把微课教学方式和民歌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的教学质量。民歌的旋律是最具特色最优美的旋律,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民歌的学习,充分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优美与音调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更好的学习其它音乐。例如在中学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将多首民歌最具特色的旋律部份剪辑成微课的学习课件,比如长调拖腔部份、舌尖颤音和上滑音等。然后让学生模仿微课课件中的经典旋律进行发声练习。因为微课课件中旋律学习的内容集中而且针对性强,因此学生能快速的掌握学习音乐旋律的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微课的应用,中学教师可以将相同音乐旋律特点的歌曲进行编排,组成旋律微课系列教授学生,让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促进乐理教学

掌握乐理知识对中学生提高学习音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微课和乐理授课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中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能更直观的掌握,更能提高中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对音准的掌握不够准确,如果出现节奏更复杂的音乐,将会给学生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造成更大的难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但通过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点。中学教师可以选择节奏紧凑、音符跳跃大的歌曲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将这些歌曲容易令人展开想象的音乐画面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微课独特的画面感受能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除此之外,音乐的五声调式、人声分类、休止符和常用的音符、音程、五线普等,这些乐理知识通过微课方式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形式,使得原本抽象无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不仅提高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能加快中学生对音准的正确掌握。

(三)微课辅助乐器教学

乐器是音乐表达的媒介之一,通过乐器特有的音质效果配合音乐或婉转优美或激荡多变的音律,能将音乐达到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意境。乐器在音乐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主要位置。而在中学阶段学乐器并不算晚学,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态度上仍具有优越性,只要运用得当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好的帮助中学生快速掌握乐器的运用。而微课教学就是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方法,中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弹奏乐器的技巧,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比如说学习吉他,教师可以将吉他演奏的要点、手势动作等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展示出来。弹奏吉他比较困难的两个动作是大横按与和弦转换,教师在播放微课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大横按、和弦转换手指灵活搭配的动作和技巧的画面。在初学阶段,为了学生能跟得上步奏,微课中的吉他演奏可以放慢至帧秒,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大横按手指的动作与和弦转换时手指的配合,同时要播放手指在大横按与和弦转换动作时所发出来相应的声音,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直观感,让学生从微课中能领悟提高吉他的弹奏动作,掌握后通过练习将微课中学到的技巧变自己的。

五微课音乐结合成效分析

(一)微课歌声结合效果

歌声是最能调动人类情绪的声音。通过不同的歌声可以排遣掉人们很多的不良情绪:郁闷、难过、低落、痛苦等。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也会影到其他同学。学校可以合理安排音乐课,让教师整合所学歌曲的名称和教材后,将歌曲的内容、画面配合着歌声通过微画展示的方式,教学生一面歌唱一面随着歌声律动身体,之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微课里播放出来的歌声来感受音乐里所包含的感情,负面情绪能很快的冲散。大自然的声音有能让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的力量,音乐教师可以选出一些含有雨声、水声、鸟鸣声等音乐制成微课,再通过微课形象的展示出雨、水和鸟等大自然画面,让在学生通过声形结合的微课中感受到大自然和谐优美的歌声,从而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对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这样也增多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二)微课音乐结合鉴赏

感受和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中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上的最佳途径。感受欣赏音乐和唱歌、乐理和乐器的学习有所不同,而是在此基础上,将讲课视频变成小窗口放在微课右下方,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微课里传出来的歌声进行欣赏,然后辨别出歌曲所用乐器和音色的不同。通过聆听让学生了解到乐器的特点,并加深不同乐器和音乐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乐理知识结合现在感受到的音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创作能力,也将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六结论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社会逐渐信息化,落后的音乐教授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起着重要影响的作用,利用微课的时间短、内容集中、具有针对性等特点,将微课合理恰当的运用到音乐的教育中,让学生更直观更象形的了解音乐内容。将微课实践运用到音乐旋律、乐理和乐器的学习中,提升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微课应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所得到的成效来看,微课是中学音乐教师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唐柱斌,肖志坚,朱予川.微课发展辨析及设计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0):60-62.

[2]袁志芬.微型课程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09):18-21+48.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8)

1引言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优质教学资源越来越重要。二维动画又叫平面动画,是一种利用多重感官通道,向受众呈现信息的多种媒体手段,具有形象化、情景化、形式美观等特点。如何将二维动画更好地运用于微课制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二维动画制作微课的一般方法和路径,总结了制作二维动画微课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步骤,为利用二维动画制作微课提供了借鉴意义。

2微课的发展

一般认为,“微课”是最早由美国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一分钟课堂[1]。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焦建利认为微课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一种在线教学视频[4]。Scagnoli认为微课是对一个简单、定义明确的主题内容,录制时长较短的音频或视频[5]。微课具有形式短小、内容集中、结构完整、以视频或音频呈现为主等特点。近年来,“微课”逐渐从单一的形式朝着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并运用于TED-Ed、可汗学院、慕课(MOOC)、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领域[6],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3二维动画与课堂

二维动画是一种传统绘画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深受大众喜爱。将图作为辅助工具运用于教学中已司空见惯,静态的图片可以很好地展现事物的外观和结构,动画则可以更好地展示抽象或运动的事物,使讲述过程更生动,教学效率更高[7]。ChanLin和Rieber&Hannafin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动画在课堂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9]。Šteinberga和Ausekle认为动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提高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有时甚至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好[10]。近年来,MotionGraphics、SVG等动画技术在课程中运用越来越多。将二维动画运用于微课制作具有很多优势。(1)精美的二维动画能令人身心愉悦。二维动画是多种媒体融合的结果,主要体现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制作精美的二维动画兼具画面精致、音乐美和音效美等特点,能产生身心愉悦的效果。(2)二维动画可以采用故事化、情境化等方式将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比直接讲解更加生动和形象,也更具有带入感。(3)二维动画可以将某些抽象的概念和构造等,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使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明了。

4设计的原则

4.1短小精悍。使用二维动画工具制作的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习者注意力与课程教学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11]。从图1可以看出,学习者的注意力水平在十分钟左右,有明显下降,因此,微课最好在学习者注意力水平降到最低点之前结束。Mary甚至建议将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12]。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其结构应完整,至少包括微课的引入、知识讲解和总结提升三个部分。使用二维动画制作微课,引入时长大致控制在30秒以内,总结提升控制在1分钟以内较为合适。二维动画微课的结构如图2所示。4.2知识性与趣味性。一节有趣的微课,可以有效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微课的主要目的是知识讲解,知识性是其根本属性;另一方面趣味性激发了学习者的内在动力,激励学习者继续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13]。二维动画微课的知识性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达到。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从日常生活导入、使用合适动听的音乐、以故事的方式讲述知识等都可以从形式上增加二维动画微课的趣味性。此外,在微课中设置悬念、制造惊喜、融入情感、共情等也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提高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水平。4.3美观。微课是多种媒体元素融合的结果,美观是二维动画微课是否吸引学习者的外在表现之一。二维动画微课程美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色彩的使用,另一方面是构图的方法。心理学家将颜色分为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14]。研究表明,人们对温暖的色彩比对冷色更感兴趣,但人们也发现,冷色更令人愉悦[15]。但是,暖色和冷色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为当红色和黄色配对在一起时,黄色被认为比红色要暖[14],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要注意冷暖色调的搭配使用。二维动画微课设计主要的构图方法有三分线构图、对称构图、三角形构图、黄金螺旋构图等方法,制作者需要根据画面内容选择适合的构图法。4.4言之有物。微课呈现的画面要与当前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致或相关。画面属于微课内容的一部分,需要避免出现与内容无关的元素。此外,在二维动画中使用经过动画抽象化后的图片,一方面保证了内容与画面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二维动画风格的一致。从心理学上看,画面与内容的一致性满足了学习者的心理预期,避免了认知失调的产生,使学习者更加注重微课知识的学习。在图3所示的微课中,画面与诗的一致性产生了一种协调的美感。有时可以利用画面与内容对比来制造冲突,以达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目的。4.5背景音乐与音效。根据二维动画微课的内容和主题,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如叙事部分可以选择舒缓的背景音乐,对比强烈或强调的部分可以选择激进昂扬的背景音乐,中国风的微课可以选择古筝等具有明显特征的背景音乐等。背景音乐的节奏与韵律要与二维动画微课的节奏一致,背景音乐节奏过快或音量过大都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16]。音效通常作为背景音乐的补充或强调来使用,需要选择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的音效。另外,通常在知识讲解部分将音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引入和总结部分音量通常会高一些,音量之间的调整最好使用淡入淡出。陡然变化的音量会打破学习氛围,使学习者跳出学习状态。4.6非技术决定论。使用数字动画软件能制作出效果十分丰富的动画,但并不意味着动画运用得越多,效果越炫酷,微课就越好。相反,过多的动画效果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带来更多无关干扰信息,影响微课的质量。有时简单的动画给人更加干净和简洁的感觉,学习者可以将精力放到知识学习上。一节好的微课,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内容,还应该有必要但不夸张的动画技术作为支撑。

5制作步骤

5.1选好微课主题。一个好的选题是制作一节好的二维动画微课的开始,主题决定了微课的高度和深度。主题的选择需要考虑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逻辑性、学习风格以及前期知识积累等。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微课主题应该是内容翔实、有一定深度、知识界定清晰、能够在10分钟之内讲清楚的主题。5.2做好教学设计。微课与其他短视频的最大区别是微课的教学性。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为了讲述知识,如何在6~10分钟内讲述清楚内容,需要在动手制作前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好的微课教学设计应该是结构完整、逻辑清楚、层层深入、有一定的教学性和启发性、有一定的拓展。此外,还应该注意将趣味性的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当中。5.3绘制分镜头稿本。由于使用二维动画制作微课技术门槛教较高,所需时间较长,绘制分镜头稿本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复工作量。此外,分镜头稿本是将微课教学设计转换为可实际操作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可视化体现。因此在绘制分镜头稿本时,需要考虑知识的呈现形式、最终效果、技术实现的难度、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等。在绘制分镜头稿本时,还需要考虑微课程整体的配色、主题、镜头使用、解说词或配音等与视频相关的内容。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参照表1。5.4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根据分镜头稿本选择合适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常用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有AnimateCC(原Flash)、CrazytalkAnimator、万彩动画大师、Harmony、PPT、PS等。上述几款软件通常需要在桌面系统中安装,适合实现复杂的动画效果,但需要前期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二维动画制作网站平台通常不需要安装软件,使用简单便捷,常用的有Vyond、Powtoon、Moovly、Animaker等。该类平台工具功能较为完善,适合制作简单、时长较短的动画。常用的移动端制作二维动画APP有Procreate、FlipaClip、来画、RoughAnimator等。该类软件对移动端设备有一定的配置要求,使用起来相对简单。根据微课使用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节省制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5.5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动手制作前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确定配色方案。二维动画微课一般使用一个主色调配合3~5个辅助色即可。与微课主题契合是可选的配色方案之一,恰当地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补色等配色方案可以使二维动画微课增色不少。其次,根据分镜头稿本选择合适的素材图片。二维动画一般采用平面与色块为主,如果要使用实景图片,建议利用工具将实景图片转换为符合微课主题的抽象化图片。最后,选取音乐与音效。背景音乐一般选择没有歌词的轻音乐,其旋律应与微课主题相符。此外背景音乐音量不宜过大,切换背景音乐时,一般在切换点设置淡入淡出效果。音效应选择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特效。将素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整理好,为动手制作做好准备。5.6动手制作。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步:(1)确定场景,包括场景的数量和每个场景包含的内容,使用二维动画软件将场景所包含的内容添加到时间轴上。(2)在时间轴上添加对应的素材。添加素材时应适当调整素材的大小、位置、场景与其他素材之间的关系等。(3)制作动画。制作动画时需要调整素材的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过渡动画、动画的时长等。添加素材和制作动画是制作二维动画最核心的部分,需要考虑多种素材的配合,期间需要多次调试与修改。5.7修改与导出。微课是综合了图片、文字、动画、音乐等多种感官素材的综合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地修改和预览,检查各个素材之间的配合度,检查背景音乐与动画之间的配合、素材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然后将初稿导出为视频。分段导出消耗时间较短,便于修改,可将动画分成不同小段导出后再用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合成。制作完成的微课给教师和学习者试播,收集反馈意见并对微课进行修改。二维动画微课的制作流程如图4所示。

6讨论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9)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音乐教育实质就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它看起来是人的微观教导,是人感情世界的东西,但它对人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音乐教育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素质教育改革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项全局性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是哲学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人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

二、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三、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引领学生感受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一课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2引领学生感受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10)

一、“春的脚步”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传播十分广泛,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便捷的。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担心流行音乐进校园,干扰了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正常实施和民族音乐教育等。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类型成为我们首要的目标。所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流行音乐作品逐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春天的脚步终于来临了!

二、“风的声音”流行音乐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

微微的暖风划过音乐的课堂,在新教材的改革、创新下出现了流行音乐作品。如,江苏少年儿童2011版教材中出现了好几首流行作品,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热爱流行音乐,学习流行音乐的能力比教师强很多,教师授课中仅仅停留在教的基础上,忽略了歌曲情感中的价值,这样与课堂融入流行音乐作品就背道而驰了。流行音乐学习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了解音乐的要素、乐曲的基本特征、歌词的含义等。

三、“秋的喜悦”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让流行音乐不在浮于表面

新课程改革下,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兴趣、能力需要出发。带领初中生从音乐课堂中感受多样的音乐文化,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积极地引导,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

通过课堂实践,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为丰富和充实音乐课堂可加入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是学生所喜爱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情曲”的学习中,对藏族、蒙古族音乐特点进行介绍、欣赏时可适当补充流行音乐作品,如,云丹久美的《水中月亮》、杭盖乐队的《乌兰巴托之夜》。这些流行歌曲以其特有的民族旋律线条,表现出对民族、对音乐的赞美。通过加入流行音乐作品,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藏族、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但流行音乐不是盲目地加入,要把握好层次,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结合,作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开设流行音乐的第二课堂

例如,电影音乐的赏析、动漫音乐的赏析、说唱音乐的赏析等流行音乐专题课程,通过对流行音乐作品的历史、类型、音乐风格及相关音乐特点的分析和鉴赏,掌握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在课内举办歌手的“流行音乐会”

在班级中积极尝试开设以“某个流行歌手”或“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级音乐会,通过搭建展示的平台,不断地去体验表演的乐趣,为今后课堂的即兴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雨的滋润”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的具体实例分析

“流行音乐”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孕育和产生的音乐类型,所以在音乐课堂素材中运用流行音乐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方向。为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流行音乐作品。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恩的心》中出现了《感谢你》《亲亲我的宝贝》两首作品。

以下是我对本课的补充欣赏:

课前创设情境:

可适当加入《老师说》《好大一棵树》的欣赏,让学生在走进课堂前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堂学唱和欣赏:

课堂中补充欣赏张艾嘉的《希望》、李宗盛的《心甘情愿》、张学友的《摇摇》等。品味对儿时的追忆和对宝宝的爱,在学唱欣赏中进一步体验演唱时的快乐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课堂体验活动:

创编表演活动,利用所学的歌曲《亲亲我的宝贝》,进行歌词的再创作,把原有的情感与体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感受。在创编中学生各抒己见,如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情、对学校的感恩、对同学的祝福等。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流行音乐融入音乐课堂已是必然趋势。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传授流行音乐的文化知识,提供视听享受,并且给学生提供流行音乐创作、演唱(或演奏)的机会,才是我们要做的。音乐课堂是一个文化集合体;在了解流行音乐的同时不断开阔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质,也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初中音乐微课教学设计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11-0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应该是一个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它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放松身心,真正去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因此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电教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视听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音乐课程的学习。

1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电教技术的应用意义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教学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片、电影、录像等多种形式,可以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带给学生更多的兴奋点,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舒畅地进入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中来。

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只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在音乐创作上的天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情况。电教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巧妙地将多种电子信息教学设备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的创作与表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运用电教技术正是充分符合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改革创新。

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技术为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音乐空间,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运用电教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通过运用电教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传达的创作者与表演者的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电教技术的策略

运用电教技术,渲染音乐课堂氛围 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采取合适的方法,通过电教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渲染适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氛围[1]。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中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来说,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好地融入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茉莉花》,教师可以将电教手段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柔美的现代轻音乐,并且配合PPT为学生演示一些春天美好图景的形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跟随音乐的律动适时引出“花”的教学主题。进入正式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多个版本的《茉莉花》,如河北民歌版本的、江苏民歌版本的,通过让学生进行对比,可以感受到南北方民歌之间的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电教技术,在网上搜索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

运用电教技术,优化音乐教学环节 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电教技术来优化音乐教学环节[2]。好的音乐教学环节设计可以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音乐情境中,这对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是十分重要的。电教技术可以运用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如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春天奏鸣曲》,教师要对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这是一首主要运用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曲子,乐曲的节奏欢快活泼,洋溢着希望和幸福的感情,带给人春天般生机勃勃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律动,培养审美情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柔情的同一风格的曲子,比如《渴望春天》《春晓》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之后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组件为学生播放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相关情感体验。

《春天奏鸣曲》是由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名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在网上搜索到许多演奏的版本,可以有针对性地下载、截取知名交响乐团演奏该曲子的视频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名作的魅力。

运用电教技术,激发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电教技术的运用来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电教技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教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红旗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红旗颂》是一种歌颂题材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饱含了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这种感情的培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思想灌输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欢呼雀跃的场景,让学生明确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红旗颂》乐曲共有三个篇章,第一乐段主要是小号演奏,第二乐段是双簧管演奏,第三乐段是主题再现。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分段播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每种演奏的特色,最后进行有效的综合。

3 结语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基础性的课程,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尝试的,也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改革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