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夯实作风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3 09:17:56

夯实作风建设

夯实作风建设篇(1)

商贸总公司多措并举夯实作风效能建设

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形象,商贸总公司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监督的经常性工作开展,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强化单位作风效能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商贸总公司组建了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下属企业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日常考核制度,年初将效能办下发的《2019年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日常考核细则》转发给各下属企业,要求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岗位纪律和规章制度,从而在全系统营造“重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氛围。

二是勤学善思,强化教育。定期组织作风效能专题教育,8月份,要求全体职工观看作风效能办制作的《优质效能服务典型展播》视频短片;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开展实境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赵亚夫事迹展览馆进行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廉洁务实的服务质效;开展好为民服务活动,暑假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对贫困家庭学子进行资助帮扶。

三是严格督查,立行立改。商贸总公司机关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对下属企业职工在岗情况、值班情况、参会情况等进行明察暗访,通过查看会议签到簿、会议记录、规章制度等方式查找问题,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及时批评教育,对履职不到位的企业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会扣除相应分数,以这样一种严惩机制促使企业能够强化作风效能建设,要求职工能够严守工作纪律。

夯实作风建设篇(2)

二是希望通过动员会,让今天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县干部充分体会到县委对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种决心和动真格的这么一种态度,进一步深化大家对县委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决心的认识。

三是希望通过动员会,让今天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县干部进一步明确县委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县委决定召开这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动员大会。

刚才,赵副书记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作了全面动员部署,5个部门、乡(镇)作了表态性发言,赵副书记的讲话是县委常委会专门研究过的,是代表县委作的报告、作的动员,大家一定要按照赵副书记讲话的要求和《实施意见》的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我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此,我再讲四点意见:

第一、认识

为什么开展这么一次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活动?从认识来讲,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这么三个理由:

一是区位优势变化需要更加有为,需要干部队伍作风的有力保障。大家知道,未来几年,的区位优势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向莆铁路控制性工程将在月份动工建设,三年、五年以后将通上火车,将成为铁路沿线县、而且是高速铁路沿线县,同时,还可能在五年内成为高速公路沿线县。作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县,各项工作要求跟我们现在的区位状况是不一样的。原来的区位比较劣势,群众对的发展期望值不会很高,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会很高,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会很高。但接下来我们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县,群众、上级还能以现在这样的要求来要求我们吗?我们自身还能以这样的速度来发展吗?县能否适应这个变化,我们干部队伍能否适应这个变化,的发展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对得起所谓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县,需要我们干部队伍在方方面面有一个大的提升,才能不辜负上级对的支持。铁路经过县,增加了十几个亿的投资,因为你说你发展困难、发展慢、人民需要发展,现在给了你铁路,我们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靠我们干部。这个机遇如何抓住?我们怎么利用这个机遇来提供干部队伍作风的保障?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四城”战略崛起需要更加有力,需要干部队伍作风的有力保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四城”建设战略目标,但“四城”建设战略目标是怎么定位?它的内涵是什么?需要我们每个部门都能够说出个道道来,能说的出来吗?“四城”战略目标如何具体化,如何具有操作性,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今后目标怎么定,都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方面有所作为,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来支撑,来运作,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在推进过程中,具体怎么落实,措施怎么制定?按常规的做法肯定是达不到这种目标,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必须要有新的制度,必须要有新的方法,我们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干部、我们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这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是和谐社会、民生需求需要更加有效,需要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党的十七大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民生的问题。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我们经济能力、实力的提高,民众对和谐社会、对民生的需求将越来越高,要求将越来越严。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党员能不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能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宗旨,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去更多的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需要我们干部队伍作风转变。

第二、问题

从我们目前干部队伍作风的现状来说,需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刚才,赵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我们干部队伍作风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都符合的实际,是目前我们干部队伍作风的突出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我这里再从干部队伍作风的现状讲八个方面问题:

一是观念问题。讲到观念问题,首先就是解放思想问题。对来说,解放思想应该是面对新的机遇,如何用新的视野和视角,站在更高的站位来审视,这是总体要求,具体的有四个方面:

一要解决树立信心、加快发展的问题。在我们全县的干部中要解决好树立信心、加快发展这么一个认识问题。遇到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对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通过我们这几年实践,大家也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们所有的干部是否都有这个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

二要解决是否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问题。现在的政策、法规、规范很多,制度很多,文件很多,条条框框很多。我们发展已经慢了,我们这个时候想发展可能会碰到条条框框的障碍,敢不敢突破?刚刚赵副书记讲得很好,文件要与实践相结合。一碰到具体问题就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我们目前的现状。我想我们能否突破,关键看我们做的这些事,出发点是什么?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了的发展还是为了其它的什么?如果我们是为了的发展,是为公、为群众、为的长远利益,为什么不能去突破一些条条框框,我认为这是衡量突破条条框框的标准之一。另一个标准,是看做完的结果,结果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结果如果是对的发展有好处的事,为什么不能去干?我希望这个问题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要解决叶公好龙的问题。我们研究了很多的政策,也出台了很多的文件,研究的时候,部门都没有意见,都一致通过。落实的时候,这个问题来了,那个问题来了,叶公好龙,言行不一,真正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放不开手脚。平时都说的很好,这个要定个政策、那个要给个优惠,到了具体问题的时候,谁都不敢拍板,是不是叶公好龙?这个问题我希望得到解决。

四要解决敢为人先的问题。我们碰到前所未有的机遇,接下来可能我们所做的一些事原来都没有做过。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这个角度来讲,也要求我们原来没做过的事要去做。敢不敢敢为人先?能不能敢为人先?能不能想一些我们原来不敢想的事,去做一些我们原来不敢做的事?我们现在要去探索,要去尝试,要去创新,所以解放思想也要解决一个敢为人先的问题。因此,解放思想要有具体内容,不能泛泛而讲,当然解放思想的内涵很丰富,我觉得从的实际情况看,要从这四个方面解决解放思想问题。

解决好了解放思想,在观念上还有一个运作理念问题。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学习新的知识,树立新的观念,树立新的理念,提高新的运作水平。这几年的实践,大家也看到了,铁路就是我们在中央、省、市的支持下有效运作的结果,如果没有我们的运作,铁路是不可能经过的。大家也感觉到这几年城市变化很大,城市景观建的不错,仅这几年以宣传文化中心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就投入了几千万元,这些都是靠运作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才能取得这些成效。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新的运作理念,各级各部门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存在运作问题,为此,大家运作的意识一定要加强。

我们讲观念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争先意识问题。原来我们存在区位劣势问题,但这些年我们有了一些“单打冠军”,一些经济指标也在往前靠。现在开始我们每项工作都要有竞争意识、争先意识,就是我们一直讲的“逢一必争、逢冠必争”,也要不甘落后。能不能通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通过我们观念转变,来增强大家争先意识,包括大局意识、敢于作为意识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这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一是希望观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得到比较大的突破。

二是敬业和奉献问题。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干部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我们基本上都是农民的孩子,都是从普通的老百姓走上各自的领导岗位,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能走到这一步是组织的培养,没有组织的培养,在座的任何一个包括我都将一事无成。现在有一种现象,到了一定年龄,感觉提拔无望,就消极了、消沉了、不干事了,这其中还包括我们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我觉得大家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组织上培养我们到这一步,除了个人努力以外,没有组织就没有我们个人的一切,我们没有理由不干活,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没有理由不为、不为子孙后代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我们更没有理由感觉自己做了一点工作就了不起,觉得功劳很大,可以躺在功劳薄上不干。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组织上对我们培养;我们要学会回报,回报组织,回报人民。不管在任何岗位上,只要你现在还是干部、还是公务员、还是领导,就必须敬业,就必须奉献。

三是效能效率问题。现在有些部门、有些干部效率太低下,今天能做完的事非要等到明天来做,下班前延长十分钟、半个小时能做完的事非要等到明天来做。县委、县政府安排一项工作,而且还是经过督查的工作,迟迟交不了帐,交不了差,完不成任务。这个问题我希望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正气公德问题。我们少数干部职业道德、公德很差,有些机关干部正气不是很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都没有,参与群体性闹事、诬告、惟恐天下不乱、无是生非、传播小道消息、欠债不还、侵占国有资产等等。虽然是少数,但是有这种现象,有这种情况,希望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五是政令畅通问题。这也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一些部门注重小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县委、县政府的政令有时候不够畅通,部门政令在部门机关内不够畅通,希望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六是服从服务问题。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不仅是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有些部门、有些干部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讨价还价、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以做到同频共振。如何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是“六不”现象问题。从我们干部个人来讲,省委卢书记指出的“不学习,不作为,不自律,不正派,不公道,不团结”的“六不”现象还仍然存在,而且有的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希望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八是政策纪律观念问题。有一些干部不讲政治,不遵守纪律,个别人长期不上班,既不讲政治纪律,也不讲经济纪律,不讲劳动纪律。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今后除上级领导、客商来以外,凡是本县的机关干部下到乡(镇)检查、指导工作中午一律不能喝酒,这个要成为一种制度加以贯彻落实。

三、措施

县委高度重视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这次作风整顿是动真格的,总体上要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实施意见》和赵副书记所作的动员报告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五个到位”:

一是规定动作必须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实施意见》提出的规定动作,认真查摆本单位本部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由专人负责,一件一件抓好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打折扣、不走样、不降调。

二是制度规范必须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根据作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风建设整顿方案,严格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的职责分工,制定出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为全县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积极探索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对现有的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符合要求的,要严格执行;对已不适应当前工作要求的要重新修订,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领导带头必须到位。我们做工作,领导带头非常关键、非常重要。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也不例外,各级各部门领导都要带头执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带头抓作风建设整顿活动,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上级做给下级看”的良好氛围。非领导职务干部要自觉遵守有关制度,县里下一步将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专门出台规定,主要是建立两个机制:一是约束机制,通过制度规定,要求非领导职务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必须参与工作分工,必须对工作进行评价,对不能正常上班、符合有关规定的,办理内退手续;二是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干得好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可以把非领导职务转为实职,可以由非领导职务副科转为非领导职务正科,年终考核时,县里将拿出专门的优秀指标考核非领导职务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干好事的有荣誉。

四是检查督促必须到位。各级各部门要相应成立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作风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要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与纠风工作相结合、与效能建设工作相结合、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与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进一步整合督查力量,创新督查方式,采取单位自查、上级抽查、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督促检查作风建设各项活动、各项措施、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五是责任追究必须到位。在机关作风整顿过程中,违反规定的,必须严格追究。凡是群众有投诉的,一律追查到底;凡是查证属实违反规定的,一律根据有关规定,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处理;凡是对本级本部门作风建设抓得不力、作风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律追究领导责任。

四、成效

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希望全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能够取得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思想进一步解放。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专题学习活动,使每位干部的观念都能够进一步更新、思想都能够进一步解放,切实树立沿海观念、铁路沿线县观念,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大局意识、竞争意识,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真正体现出理念更加创新、激情更加高昂、运作更加有效、难点更能突破,推动跨越式崛起。

二是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进全县干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促进部分机关干部工作疲沓推拖、得过且过、工作标准低、工作一般化的不良现象能够得到明显改进,全体干部都能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真正做到说到做到、说办就办、立说立行,以更高的效率推进工作,以更高的效率加快发展。

三是服务进一步强化。转变干部队伍作风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能够围绕发展大局、增强服务宗旨意识上。通过作风转变,使各级各部门都能立足本部门本单位岗位职能,主动服务群众,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考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人为设置障碍,确确实实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夯实作风建设篇(3)

从严治党,根本在责任、关键在担当。强调:“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但在当前,一些党组织书记认为党建是“务虚”工作,不如抓经济工作更能出政绩,不愿抓党建,抓不好党建。为此,必须要强化“抓党建出生产力”的政绩意识,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强化“抓不好经济会误大事,抓不好党建会出大事”的危机意识,按照指出的“三个是不是”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县级党员领导要带头,落实好“五个一”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职责,这是个硬规定。要继续坚持“一岗双责提示函”工作法、组织部长“约谈”基层党(工)委书记制度,把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作为领导班子和书记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把抓党建的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坚决严肃查处管党治党上的失职渎职行为,决不姑息迁就。

二、在抓思想建党上坚持从严

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党员干部要以“三严三实”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坚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文朝荣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要围绕当前依法治国要求,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守法,把党纪党规和宪法法律列入各级党组织和各类培训班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积极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主题活动,积极发挥“走进沿河”微信平台凝聚正能量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十佳”“十大”评选活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思想不滑坡、精神不懈怠、激情不减退、工作不松劲。

三、在监督管理干部上坚持从严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广大干部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因此,要把“三严三实”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条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厉惩处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小圈子、小平台、小循环”、吃空饷等问题。要注重对干部“德”和“绩”的考察,全面推行“干部一线实绩考察工作法”。建立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开展乡科级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工作实绩备案工作,纠正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评定政绩的偏向。要强化对干部的审计,对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或生态严重破坏、盲目举债留下烂账的,严肃追究责任。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全面落实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人财物、行政审批和工程建设的规定,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抓好对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和惩处力度,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四、在持续改进作风上坚持从严

指出:“作风建设永远上路上。”深刻阐述了当前我们党作风建设还任重道远,说明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去年来,沿河共查处违反各类作风规定的党员干部299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39人。但是,一些“”问题在个别单位和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投诉举报查处、明察暗访、新闻栏目曝光、机关作风评议、作风问责等“九项行动”,持续推进“7+4+3”、“六风一卡”、“三个开刀”和“整改微行动”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赠送节礼、公款旅游、利用婚丧嫁娶敛财等问题,形成顶风违纪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五、在反腐倡廉上坚持从严

指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近年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一批大案要案,表明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沿河各级党员干部务必恪守“三严三实”,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真正筑牢拒腐防变这道防线。要认真落实党委(党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一案双查”,对违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突出问题以及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监管领导责任。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以法治的思维和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腐败行为,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损害群众利益、侵吞民生资金等腐败案件,以及安全生产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坚持抓早抓小,惩防并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十进”活动、宣布处分决定同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切实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不断凝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正能量”,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夯实作风建设篇(4)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

整个小区占地面积约25万m2。强夯施工区位于小区的东部,面积约138,725m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层情况如下:第①-1素填土(Q4ml)黄褐色、紫红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砂质泥岩的岩块及岩屑,近期堆积局部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第①-2素填土(Q4ml):黄褐色、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砂质泥岩的岩块及岩屑,局部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堆积时间较长,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土体胶结紧密。第②-1 层 粉质粘土(Q4d1+el):紫红色、土黄色,可塑状,局部硬塑状,为残积、坡积土,由于差异风化,土中夹全风化岩块,土体均匀性较差。因土体中空隙较大,透水性好,因此土体中含水量较低;第③-1层 强风化砂质泥岩(∈1Ss+Cr):紫红色,强风化。厚层状,夹薄层泥质砂岩。原岩矿物已全部风化,部分保留原岩结构构造,风化裂隙很发育,节理面有粘土矿物充填,局部泥化。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柱状,敲击声哑。遇水后软化崩解,失水后干缩。第③-2层 中风化砂质泥岩(∈1Ss+Cr):紫红色,中风化。厚层状,夹薄层泥质砂岩。原岩矿物部分已风化,保留原岩结构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有粘土矿物充填。岩芯呈柱状、短柱状。遇水后软化崩解,失水后干缩。岩芯暴晒后碎裂成碎块,浸水后软化、崩解。该场区,地层地质条件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层厚比较深且变化较大,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性。

二、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

该场地强夯施工由点夯、满夯及振动碾压3步工序组成:①点夯,单点夯击能为1,000kN·m,夯锤重150kN,夯锤直径为2.0m,落距20m,点距4.0m×4.0m,分三遍进行强夯,收锤标准为: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总夯击数14~18击,分多次施加,累计夯沉量一般4~6m。②满夯,夯击能量为800kN·m,锤印相交500mm,击数为3~4击,以夯实表面填土为标准。③满夯完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并用30t振动碾压机夯压8遍以上。

夯击击数:点夯每点5~7击,现场的夯击击数根据试夯的结果和夯击时N—S曲线控制为准,并根据情况适当改变。时间间隔:各遍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加固土层孔隙水压力消散所需要的时间,由于是填土和粉质粘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故当夯击能逐渐增加时,孔隙水压力亦相应的叠加,其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一般为2~4周。地基处理后满足以下设计条件:①地基承载力: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90kPa;②强夯加固深度:大于等于6.8m;③压缩模量:不小于7MPa。

三、强夯法的作用机理和设计方法

1.强夯法的作用机理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一定高度再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一般为800~4000KN/m,最大可达8000KN/m),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2.强夯法的设计方法

强夯法虽然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在设计中,通常是根据经验初步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及遍数、夯沉量等提出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和测试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检测的项目主要为现场载荷试验、检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同时还应辅以其他检测手段来检测强夯加固的深度情况。

四、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

1.Menard计算方法

Menard公式是基于工程实践结果得到计算强夯的影响深度。即:

H=[Mh/10]1/2 (1)

其中,H为强夯影响深度(m);M为夯锤重量(t);h为夯锤落距(m)则Menard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H=(1,000/10)1/2=10m

2.修正Menard计算方法

由于Menard公式存在的如下问题:加固影响深度的提法过于广泛,没有严格的定义;只考虑了能量因素,而对因施加能量而加固的对象—土体则未作任何考虑;考虑的是总的单击夯能或总动压力,对因夯锤触地面积的不同而引起冲击力在加固体中的差异未作考虑,因此只能作为经验公式来计算。一些研究者们围绕公式(1)进行了不同的修正后,给出了以下公式:

H=K[Mh/10]1/2 (2)

其中,H、h的含义及单位同(1);M为夯锤重量(kN);K为影响深度折减系数,一般K随土中粘性含量的增大或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则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H=0.5×(150×20/10)1/2=8.6m (K取0.5)

3.Billam计算法

基于工程实践的计算方法,与Menard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了夯锤底面积和土体阻尼对强夯加固深度的影响,量纲上也避免了Menard经验公式的矛盾。即:

H=MhK/B2 (3)

其中,H、M、h的含义及单位同(1);B为夯锤底面直径(m);K为折减系数,K=g/q,与土的种类和初始密度有关,一般取0.10~0.16(g为重力加速度,但为m/s2;q为土骨架的动阻力kN/m2);取K=0.10,将数据代入(3)式,得:

H=MhK/B2=15×20×0.12/22=9m

4.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公式

(4)

式中,H、h的含义及单位同(1)式;M为夯锤重量(kN);A为锤底面积;γd为地基土的干容重;ω为土体含水量(无量纲)

则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5)

五、试验检测结果

1.检测方法

地基处理后采用以下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①标准贯入试验;②静力触探试验;③平板静力载荷试验;④室内土工试验。

2.检测成果

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分别为:

(1)静力触探试验:由于该区填土含有未风化的岩块及碎石、角砾、卵石而造成个别静力触探未能贯入强风化泥岩岩层,其余均有贯入强风化泥岩层。

(2)平板静力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结果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不小于165KPa,变形模量变化范围为17.8~32.6MPa,达到了地基处理要求。

(3)室内土工试验

由于素填土中不均匀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硬物质,且强夯后土的密实度较高,而造成个别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差,部分指标予以舍弃,土工试验统计结果如表5。统计分析表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压缩模量都有很大提高,夯前均值分别为6.42MPa和5.05MPa;夯后均值分别为7.71MPa和8.32MPa。该结果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对上述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加固地基,得到了预期的效果,素填土到卵石层5.9~7.7m都得到了有效的加固。

通过对强夯法有效深度的几种计算方法和实际工程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知,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宜采用改进的Menard计算法和Billam计算法。

参考文献:

[1]黄川,应付钊. 强夯法在残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2012,06:30-34.

[2]张有春,鲁建荣. 强夯法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13,08:21-24.

夯实作风建设篇(5)

 

0前言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软弱粘性土、泥炭、液化粉土等饱和细粒土中,它是利用强大的冲击力破坏软土的强度使土体由夯锤下强行被挤至旁边,给墩体占去空间。强夯置换加固软土的方法是80年展起来的,我国自1987年以后发展迅速,已有一系列工程采用强夯置换处理软土或液化地基。强夯置换法具有施工简单、节省材料、快速、承载力高及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噪声和振动,因此不适合在城区采用。

1工程概况

大连某厂区位于某地区沿海盐田中,拟建建筑物为水泥库、水泥汽车散装、石灰石予均化堆场、配料站、联合储库、等各种水泥制备设施等30多栋。占地面积为37万m2。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由上至下分别为:

2.2.1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页岩、灰岩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为80%以上。

2.2.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湿—饱和,软塑—流塑,含有贝壳,局部夹有薄层粉细砂。

2.2.3中砂:黄褐色,湿,松散—稍密,含有少量石英质砾石。

2.2.4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湿,可塑,含有铁锰质结核及少量石英质砾石,局部夹有薄层碎石。论文参考网。

2.2.5红粘土:红褐色,稍湿—湿,可塑,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砾石。

2.2.6全风化灰岩:黄褐色,稍湿,岩体全风化呈土状,干钻可进尺。

2.2.7中风化灰岩:青灰色,坚硬,岩体呈中风化状,节理裂隙较发育,表面有溶蚀现象,方解石脉充填。部分钻孔有溶洞,溶洞内充填软塑~流塑状态的红粘土。

3自然地理及水文、气候条件

施工区属北半球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集中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2°C。多年平均降水量658.7mm,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约占全年的降水量60%左右,最大日降水量171.1mm,年降雪日数12天,最大积雪厚度37cm。年平均相对湿度67%,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1mm,最大冻土深度93cm。最大风速28~30m/s。

该区主要为海水,水量较丰富。水位埋深0.25~2.50m,水位标高-1.04~1.59m,受潮汐影响变幅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水。

4技术要点

4.1技术要求

4.1.1在现有地面标高处,进行地基强夯置换处理。

4.1.2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70kPa。

4.1.3强夯置换墩穿越淤泥质粉质粘土,到达红粘土层。

4.1.4置换墩点布置按设计图纸进行,墩点间距2.5m,墩直径≥1.4m。强夯范围界线为建筑物轮廓线外延5.0米。论文参考网。

4.1.5强夯置换墩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30%。

4.1.6地基开挖后,墩顶铺设一层不小于500mm厚压实垫层,其范围与强夯范围一致,垫层材料与墩体材料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压实垫层顶标高与基础垫层底标高相同。

4.2强夯置换

4.2.1试夯

强夯置换正式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在石灰石预均化堆场西北角选择20m×20m的场地进行试夯,通过水准仪监测夯击点,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50mm为控制标准,以确定施工参数。

试夯采用履带式吊车:QU-20;铁质置换锤,锤重20t,锤径约1.25m;强夯置换单击夯击能2000KN·m,夯击次数由试夯确定。

4.2.2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强夯置换施工流程

(1)准备工作

(a)进行技术交底,

(b)收集、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

(c)按设计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

(d)按建筑设计平面图进行强夯置换夯点的测量放线,将置换墩布设在实地。

(2)施工过程

(a)施工顺序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施工。

(b)按设计图纸布置强夯置换夯点,施工标高按强夯置换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夯锤直立,吊车就位,夯锤对准桩位起吊夯击成孔,单点夯击能2000千焦。

(c)装载机向夯孔内填入碎石,继续夯击。

(d)重复步骤(b)~(c),经多次夯填,直至最后两击夯沉量小于50mm,完成全部碎石桩的施工。

(e)满夯一遍。论文参考网。满夯单击夯击能1000KN·m,布点按强夯设计要求进行。

4.2.3垫层施工

垫层应分层铺设和压实,垫层压实方法一般采用碾压法或人工振捣法。

碾压法采用8~12t压路机牵引4t重平碾分遍碾压(也可用6~10t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铺设厚度为25cm,用推土机推平后,往返碾压4~6遍,每次碾压均与前次碾压后轮轮迹宽度重合一半,行驶速度为3.5±0.2km/h,碾压时适当浇水湿润,碎石含水量控制为2~4%,以利密实。每层碾压最后两遍的沉降落差应小于1mm。

振捣法系用振幅在0.4~0.8mm,振动频率不小于2800r/min,电动机功率不小于2.2KW,重量大于65Kg的平板式振动器往复振捣,每层铺设厚度为25cm,单位面积上振动时间不少于60s,振捣遍数3~4遍,每遍间隔不少于40min,作到交叉、错开、重叠。

5施工检测

强夯置换施工中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地基处理施工结束后间隔28天方能进行地基检验。承开力检验除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

6强夯置换桩的效果及其体会

经有关部门检测,本工程地基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强夯置换不但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工期,得到业主及有关专家的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夯实作风建设篇(6)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我国近十年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 目前正在大规模发展建设中。由于本区域场地的地貌单元为构造剥蚀丘陵地段,微地貌为河谷冲积地块,主要土质为风化砂岩土。政府已将其整体进行挖填整平。

这种土层的分布不均匀,一般为5-10米,厚度变化也比较大,具有填土的不均匀性、并且透水性强。作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且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本地区地域广阔,采用其它地基加固方法,受局限性,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本地质情况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且造价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过反复工程实践,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不仅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且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工艺简单等特点。

2.施工特点

强夯法施工特点: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施工材料少、施工工期短、节省费用等。

3.适用范围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特别是风化砂岩土等地基强夯施工。

4.工艺原理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重锤(一般为10-40t,)起吊到6-40m高度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土体产生瞬间变形,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夯机进场、组装选定试夯区域试夯并收集夯击数据确定夯击技术数据夯区测量定位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夯车就位第一遍点夯施工夯坑回填及土石方平衡测放第二遍点夯位置夯车就位夯坑回填及土石方平衡第二遍点夯施工测放满夯线夯车就位满夯施工夯区场地平整

5.2操作要点

5.2.1 确定强夯参数

5.2.1.1由于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具唯一性,在强夯参数的选择时,应依据本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及规范的经验取值初步确定强夯参数,通过试夯时的综合检测手段,对各项参数进行判定或调查。

5.2.1.2施工前,必须对所需强夯处理的场区实施动力触探检测,其目的在于确认勘察报告所揭露的地质情况,检验施工方案所确定的工艺参数的适用性,在每遍夯击结束后,也要实施动力触探自检,以检验夯击效果,视检测情况进行必要的工艺调整。施工结束后,要对所经强夯处理的场区进行综合检测判定,为竣工报告提供可靠的数据。原则上每遍动力触探检测孔约为20个。

5.2.1.3对强夯参数的选择尽量避免因超过临界夯击能使土的宏观结构破坏并产生明显的水平位移,进而影响土体的整体强度。这需要在试夯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调整。

5.2.1.4因受夯击能量影响,土中孔隙水压力将有一个平缓的消散过程。因此,每遍夯击结束后,规范规定必须留有一定间隔时间,以确保土中孔隙水压力能按改变后的纹流形式得以逐步消散。

由于本地区为风化砂岩土,含水量非常低,规范中对一般土质含水量高的地区,要求技术间歇时间一周,而此地区是不需要技术间歇时间,反而应迅速连续施工。如果天气特别干燥的情况下,在进行点夯或满夯前应进行撒水或注水,即从砂岩土表层向内注水或撒水,并以表面看到略有积水为宜,然后间歇两到三天,在进行强夯施工。

针对砂岩土,强夯注水的含水率保持在10-15%之间为好,先测定原土原有含水量,然后布1.5-2米的方格网,100毫米的桩机管成孔,深度5米左右,水渗下再注,每孔约10方水。如果土质过于干燥不适量加水的话,虽然也能达到承载力的要求但满足不了变型模量的要求。

5.2.2单夯夯机能及夯点的布设

根据不同的砂岩深度,夯点的布设也不同。第一遍点夯的布设:砂岩层深度在8-10米的,应选用8000KN.M的能级,点的布置宜在7-8M, 深度在6-8米的,应选用5000KN.M的能级,点的布置宜在6-7M, 深度在5-6米的,应选用3000KN.M的能级,点的布置宜在4-5M;第二遍点夯的布置:能级可统一选用5000KN.M,点的布设4-5M,局部达不到强夯效果的可适当加密,在方格布置的基础上,在其中心加一夯,成梅花布置。最后是满夯布置。

5.2.3确定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国内一般为2-3遍,本地区采用三遍,即两遍点夯,一遍满夯。第一、二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三遍为低能量满夯,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其是夯坑之间的空隙。第三遍取落距6.0m,每点连续二击,下一夯与前一夯痕互错1/3夯。

5.2.4 施工流程

5.2.4.1施工准备

1、组织机车进场,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做好临时排水系统的规划和构筑。

2、试夯并收集技术数据

在认定的试夯区进行试夯,做好夯击记录,经研究确定夯击技术依据。

5.2.4.2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实地测量放样,在现场标定夯点位置。

5.2.4.3 点夯施工

1、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2、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3、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2.4.4 夯坑回填及场地平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土石方平衡或外运土石方进行夯坑回填并用装载机或推土机进行现场平整作业。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

5.2.4.5 第二遍点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样标定夯点、第二遍点夯作业、回填并平整场地。

5.2.4.6测量放线:在第二遍点夯后的场地上划定满夯区域。

5.2.4.7满夯施工:在划定区域进行满夯施工作业。

5.2.4.8平整场地:根据要求进行交工前场地平整。

5.3 劳动组织

根据工期可安排白天作业或昼夜连续作业。每个施工机组司机1个、挂钩工1-2个、测量工1 个。

6.材料及设备

主要施工机具:履带式起重机、装载机、推土机。

7. 质量控制

7.1 在点夯作业中,以沉降量控制为主,辅以夯击数控制。如遇点夯数未达设计要求夯击数而沉降量在控制范围内时,可移车进行下一点作业;如夯击数已达要求夯击数而沉降量未达设计要求应继续夯击直至沉降量达到控制范围内。除满足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3000KN・m)外,还要求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的90%。

7.2 在满夯作业过程中,满夯夯印搭接要满足设计要求。

8. 安全措施

8.1 开工前对所有机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机车安全操作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8.2 对机组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机组成员作业过程中必须戴好安全帽,夯锤起锤时应先稳锤后再匀速提升。在夯锤下落过程中处在安全位置。

8.3 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8.4 遇有6级以上大风天气及空气能见度低时禁止施工作业。

9.环保措施

9.1 环境保护目标

达到本地区施工环境要求,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噪音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9.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2.1施工场地排水要设沉淀池,严禁直接将废水排入地下。

9.2.2入场后了解施工区附近水分布情况,设立标识。防止生活污物、汽车水、油污等溢流污染,可设小型排放处理池。

9.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9.3.1 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9.3.2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包袋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有气的物质。

9.4 降低噪音的措施

9.4.1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对当地居民的干扰。

9.4.2 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9.4.3 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10. 效益分析

10.1 经济效益

强夯施工在同等影响深度范围内采取桩基施工相比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材料少等特点。与采用桩基处理相比节约费用1/2左右。

10.2 社会效益

采用桩基施工 ,材料运输给道路带来拥挤,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工期长。而采用强夯不但节省人力,财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工期能够缩短2/3。因此,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非常显著。

11. 应用实例

11.1 奇瑞汽车鄂尔多斯SUV整车项目地基处理工程

本工程位于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基地内。强夯面积50万M2。该工程于2010年7月15日开工,并于2010年9月15日竣工。

该工程经浙江有色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院进行静载荷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瞬态面波波速测试均达到设计要求。

11.2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东装线北侧地块强夯工程

本工程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装备制造基地内,经四路以东纬十路以北、一纬路以西。该项目占地面积约为230万m2,强夯面积25万m2。该工程于2011年7月2日开工,并于2011年8月1日竣工。

夯实作风建设篇(7)

中图分类号:TU348文献标识码: A

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先的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到现在已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由于超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处理效果一般不显著,其中尤其是用以加固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更差。针对这类地基土,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它粗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并称之为强夯置换(或动力置换、强夯挤淤)。由于块石和周围软土构成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都有较大提高,而块石中的孔隙可为土中孔隙水的排出提供良好的通道,从而缩短了软土的排水固结时间,强夯置换法的应用和推广,将进一步扩大强夯法的适应范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建设区域广泛分布着软土,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为了处理好地基,保证来往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快速、舒适地行驶,建设者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下文阐述强夯置换法处理某道路工程软弱地基的工程实践。

一、工程概况

某道路全长255.607m,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 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30 Km/h。道路沿线地质条件较差,路基上部地层为人工堆填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不可作为天然路基,必须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改善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达到道路设计的需要,设计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 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J2s)砂岩和泥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①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浅褐~浅褐黄色,成份由泥岩碎块石、粘性土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硬质物约占50~70%,粒径2~30cm,最大厚度达10.3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差,属机械、人工抛填形成,填龄约1年。

②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褐灰色,成份由粘粒、粉粒组成,韧性及其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呈硬塑状,该层厚度不均,分布于整个场地素填土层以下。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下伏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之下,由砂岩和泥岩组成。

③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呈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团块,泥岩强度低,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差。强风化泥岩厚约1.00~2.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破碎、碎块状。中等风化泥岩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

④砂岩:灰褐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方解石、石英、白云母等,呈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厚约1.00~2.00m,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短柱状。中等风化砂岩强度较高,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局部分布较厚。

三、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本场地为人工堆填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拟建道路基础持力层;且局部地段地层起伏变化较大,个别达到20%,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公路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经充分研究及综合对比,本着安全、经济、快速可行的原则,确定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强夯置换法具有改善深层地基液化及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处理深度较大,具有强夯密实和深层置换双重功能。

强夯置换法的机理是:1)置换作用,强夯形成的密实的碎石墩体置换了同体积地基土;2)挤密作用,在形成密实的夯墩的同时把同体积的地基土挤向四周,挤密了墩体周边的土体;3)振密作用,锤头在夯密墩体的同时,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力通过墩体传向地基土,对地层起到振密作用;4)固结排水作用,密实的碎石墩体,是一个很好的排水通道,地基土孔隙水在挤密震密的作用下,向墩体消散,加快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因此从技术可行性因素考虑,应该选择强夯置换地基加固方案。

四、复合地基设计与计算

道路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变形模量‰不小于10MPa。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要考虑夯墩间地基土的承载力、夯墩的直径、夯墩的承载力、一个夯墩负担的地基面积,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式中:

根据上式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技术要求如下:

现场施工夯点是按等腰三角形布置,边长4m,高4m,计算:4×4=16(m2),一个夯墩负担处理面积A为16m2。

现场夯机夯墩面积3.8m2,计算置换率=3.8/16=0.24。

为了保证正确计算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正式施工前先进行试夯试验;试验段强夯置换复合地基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和评价,经过对资料整理分析,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夯墩承载力特征值=1450kPa;夯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lOOkPa。将上述值值及置换率m值代人公式计算,得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70kPa>150kPa,满足设计要求。

五、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施工

从理论角度讲,要确定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科学的试验方法就是以不同的夯击能、夯击数、夯点距和夯锤面积等因素进行排列组合设计来确定最佳的施工参数。

对淤泥层相对较薄部位,夯击能3000kN・m,锤底面积3.8m2,置换桩间距4.0m,采用梅花形布点,置换材料为级配碎石,止夯条件为置换墩深度3m。

施工中按照设计提出的要求以及确定的夯墩投石量、投石质量、夯击深度等施工注意事项,结合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通过强夯置换形成了密实的夯墩体,挤密了地基土,密实的夯墩体和墩问地基土形成了强夯置换复合地基。

六、强夯置换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为了检验强夯置换的加固及处理效果,施工结束后14d检测单位对强夯置换区域进行了平板载荷试验,土工取样试验,标准贯入实验、重型(Ⅱ)动力触探实验。

夯墩问土采用载荷板面积0.5m,直径0.8m的试验装置,最大加荷200kPa(为设计要求100kPa的2倍);夯墩采用载荷板面积3.14m,直径2.0m的试验装置,最大加荷900kPa(为设计要求450kPa的2倍)。对载荷试验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p~s曲线(夯墩间土和夯墩各选一条曲线),根据曲线的特征,分析得出载荷试验成果,强夯置换后夯墩承载力特征值(fpk)不小于450kPa,夯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不小于lOOkPa,压缩模量E不小于10MPa,满足设计要求。

夯实作风建设篇(8)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of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to adopt a replacement process, analyzes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and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from the processing practice effect to see, the dynamic compaction replacement method is simple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speed is quick, widely used, saving three material, economic and feasible,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etc, and can be worth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e soft foundation; The dynamic compaction replacement; Found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从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对于高饱和度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适宜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软基处理。这种软基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采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国内外相继采用了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沙或其他粗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从而在地基中形成块(碎)石墩。由于块(碎)石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周围的软土构成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块(碎)石墩中的空隙为排出软土的孔隙水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缩短了软土的排水固结时间。工程实践证明,强夯置换法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加固机理

从工程实践分析来看,强夯块石墩是利用重锤巨大的夯击能量,将满铺于地表面的块石以点夯的方式夯入土中,在夯坑中多次填入块石,重复夯击和填石,直到块石穿过软土层抵达下部持力层,形成密实的块石墩,再在块石墩顶部设置一层由强夯夯实的块石垫层使道路结构及飞机荷载能更均匀地通过块石墩传递到持力层上,从而由块石垫层、块石墩和下部持力层组成一座空间的框架传力系统以承受上部荷载。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场地位于滨海地区,占地面积约为12 万平方米,由于该场地下普遍分布有厚度为4~5m含水量达80%的淤泥层,其上又堆积了2.5m 厚的黏性土夹大块石的人工杂填土层,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对地基的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

人工填土层是机场一期建设的废弃物,主要是黏性土夹石和风化土夹大块石以及建筑垃圾等,厚度为1.6~3.4m,平均厚度为2.5m。初勘结果,浅钻的遇石概率为50%,最大块径超过2m。淤泥层遍布于人工填土层下,呈灰黑色,流塑状欠固结,有机质含量3%左右,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的软土;其厚度4.0~5.0m。本工程要求处理地基允许承载力达到140kPa,处理后剩余沉降量小于5cm,弯沉盆差小于5cm,差异沉降量应小于1/1000,地基回弹模量达到80MPa,重度不小于21.0kN/m3。

经过认真、细致地综合比较,认为强夯块石墩及块石垫层复合地基方案是可行的。强夯块石墩及块石垫层复合地基法,采用巨大夯击能量将块石夯穿淤泥层并使其沉底形成墩体以加固淤泥层,再在墩顶铺设块石垫层形成复合地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所用的材料块石可在机场附近的山上开采。

强夯置换法处理

4.1强夯置换法现场试验

为了确定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在拟建场地内选择试验区进行现场试验。进行了夯击击数、夯击能量、夯点间距和地面隆起等多项试验,并实地开挖对块石墩墩径进行测量以及对石料填入量进行估算,这对设计和施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试验发现填料试验场地中,局部石料块径较小,含泥量较大,因此极易夯沉,即夯沉量较大,地面隆起量较高,块石墩承载力较低。若块石粒径较大,会使墩径加大地面隆起也会随之变大。因此,块石粒直径应小于600mm且不含泥。同时埋锤在夯击试验中,曾出现夯锤没入淤泥层中的现象,其原因,一是由于夯击能量过大,使夯锤穿透块石垫层;二是因为填料过薄引起的。因此,施工时最初两击的夯击能量不宜太大,且不能在未夯的地方取料。

4.2设计

本项目设计的块石墩直径1.4m,截面积1.54m2,墩长约7m,体积约10.8m3。块石墩间距墩点按正方形布置,道面下间距为30m,道肩下间距为40m。平整场地后,满铺1.5m厚的级配块石作为成墩的材料,可以给每个块石墩提供13.5m3的块石。承载力取值根据现场试验,单墩承载力取600kN,墩间土在打设块石墩后受到挤密和脱水作用,其承载力得到提高。在块石垫层顶部再铺设一层厚度为的风化石渣垫层其目的是为了使上部荷载均匀地扩散到下部复合地基,并调整不均匀沉降。

4.2施工

施工设备强夯块石墩采用起重量为50t的履带吊车作为夯击机械,其最大起吊高度为20m;夯锤选用直径为1.0m、高度为2.5m 的钢锤,锤重15t,最大单击夯击能量为3000kN・m,在夯击过程中,用反铲挖掘机填补石料。块石垫层块石垫层用直径2.0m的夯锤以1000kN・m的夯击能量,2.0m的间距满夯2遍,再次整平,最后用40t振动碾压机碾压8遍。对于风化石渣垫层风化石渣垫层分两层铺填,分别用40t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压实后其干容重不低于21kN/m3,表面回弹模量值不低于80MPa。

(3)块石墩墩长的检测。 斜钻由于潜孔钻机和工程地质钻机难以在块石墩上成孔,不能直观地检验墩长,故改为斜孔进入的方法,即将钻机的钻杆与铅直方向成一定角度,从墩间土钻入至墩底,再根据钻杆中心到墩心的距离和钻杆入土长度即可计算出墩长。

强夯置换法处理技巧

对于夯击击数确定方法国内外有所不同:有的以孔隙水压力达到液化压力为准则;有的以最后一击的夯沉量达某一数值为限值;也有的以上、下二击所产生的沉降差小于某一数值为标准。总之,各夯击点的夯击数,应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一般为4~10击。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同时结合工程实践,笔者建议夯击次数适宜符合下列且条件:1)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3)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当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 另外,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高值,并在试夯时校正。

强夯置换法试验方案的确定,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检测项目除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检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外,尚应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动力触探等方法,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确定软粘性土中强夯置换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只考虑墩体,不考虑墩间土的作用,其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墩载荷试验确定,对饱和粉土地基可按复合地基考虑,其承载力可通过现场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同时对于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

沉降观测与加固效果

本工程共设置沉降观测标21个(其中永久性沉降标9个),观测仪器用N-2水准仪,达到二等水准的观测水平。从观测结果看,完全能满足差异沉降小于1/1000、弯沉盆差小于5cm的要求。通过对强夯置换法采取现场施工试验后,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采用强夯块石墩及块石垫层复合地基综合加固,人工杂填土和淤泥土层的设计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大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块石墩和块石垫层复合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可以达到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技术要求。同时由于大面积强夯时,夯点间距扩大为4m×4m,个别区域4.5m×4.5m,单点夯击能减少到1500 kJ,单点击效6~8击,满夯推平后,实测全场区平均夯沉量为20~23cm,实测标高平均为3.87m,设计平均标高为3.73m,山皮土厚度节约12~15cm,节约山皮土约4.8万吨,节约资金约180万元。

结语

开展强夯机理的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强夯法虽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有关强夯机理的研究,国内外至今尚未取得满意的结果。笔者认为应着重研究强夯置换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以及强夯法和其他方法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进一步扩大强夯法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篇(9)

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cidation Method)或动力压实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它通过反复将一个重锤(一般为8t~40t,最重可达200t)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m~40m),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击能和振动能,在地基土中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对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及改善砂土的液化性能、消除湿馅性黄土的湿馅性有良好的效果。冲击波以压缩波(纵波、P波)、剪切波(横波、S波)和瑞利波(表面波、P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软弱土地中产生一个波场,通过各种波的共同作用,达到软弱土地基密实、提高强度及承载力的目的。

2.强夯法加固地基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同时,由于强夯法的深层加固对机械设备和器具性能要求较高,而且强夯施工的震动和噪音较大。因此,在加固深度超过l0m和临近城市及周边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时,均应谨慎采用。

笔者结合南宁市五象新区堤园路(一期)工程1标段实际工程情况及其加固效果,对强夯法设计和施工进行简要阐述。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南宁市五象新区堤园路(一期)工程1标段施工开展后,发现K0+380~K0+660路段为人工填土,土质松散,不能直接作为道路路基,必须进行路基处理。

该路段岩土层分布及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为五点。

(1)杂填土:由建筑垃圾、活垃圾、粘土和岩块等组成,未经压实;以灰褐色、棱、棕黄色为主,整体为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局部为中密;重型动力触探为3~8-/10cm,平均为4击/10cm;局部过渡为素填土,其标贯击数为4击;厚度为1.2m~12.8m为高压缩性土。杂填土层的CBR值为14.7% ~15.5%。

(2)粘土:以棕红红色、棕黄色为主,尚有灰褐色、深灰色等杂色;稍湿,以硬塑状为主,标贯为4.9~9.2击/30cm,平均7击/30cm;度为1.2m-11.3m,为中等压缩性土,较好的路基持力层。

(3)粘土:以褐色、棕黄色为主,尚有灰色、深灰色、黑色等杂色;湿~饱和,以软塑为主,局部软塑状;标贯为1.9~7.9击/30cm,平均为为5击/30cm;厚度为1m~14 .6m,为高压缩性土。

(4)残积土:为粘土、粉质粘土、全风化岩块,含未风化的岩块,未风化的岩块多为星散分布,仅见局部较为密集堆积分布;以棕红色、棕黄色为主,尚有灰色、深灰色及黑色等杂色;松散~中密,局部密实;重型动力触探为6击;厚度为2.8m~15.7m,为高压缩性土~中等压缩性土。

(5)泥岩:主要为泥岩,有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硅质岩夹层(夹层厚度小于0.5m),以棕黄色和棕红色为主,局部灰色、灰褐色;薄层、中厚层,岩石的坚硬程度为极软岩~软岩,标贯为10击:厚度大干10m,为中等压缩性土。

根据地质资料及施工现场情况,杂填土为需处理的软弱土地层,由于其深度较大,经方案比较,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

3.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

3.2.1 强夯处理范围 K0+380~K0+660段路基边坡坡脚线外5m。强夯处理地基面积为10780m2。

3.2.2 强夯单击夯击能 重锤选用质量为20.0t、地面面积为2.8m2;的圆形铸铁锤或钢板包砼锤,锤底对称设置5个直径为15cm的排气孔。

有效加固深度为7m~l0m区,单击夯击能为3800kN.m(重锤落距为19m);有效加固深度为4m~7m区,单击夯击能为2500KN.m(重锤落距为12.5m)。

3.2.3 夯击遍数及夯点布置 工程分4遍夯实,第1~2遍为点夯,夯点布置成梅花状,夯点间距为7m~9m,第2遍夯击点位布置于第l遍夯击点之间。第l~2遍夯击次数为6~9次。第3遍也为点夯,夯点间距为4m~5m,夯击点位布置于第l~2遍夯击点之间,夯击次数为4~6次,要求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第4遍为满夯,锤印搭接l/3左右,夯击次数为两次,单击夯击能为1500kN.m(重锤落距为7.5m)。

3.2.4 强夯处理后地基应达到的要求 1)强夯有效加固深度:根据地质资料不小于软弱层厚度;2)地基承载力标准达到200kPa。

3.3强夯地基处理施工

3.3.l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该段强夯施工采用分期分段施工,根据地质钻探资料,清除表土后,按软弱土层厚度不同,把强夯处理地段分成有效加固深度为7m~l0m区和有效加固深度为4m~7m区。强夯施工的施工工艺流程:平整场地(清除原地面含有机质的土层)铺砂测量夯前高程、绘高程图、放点第l遍点夯夯中推平、碾压、检测测绘高程图、放点第2遍点夯夯中推平、碾压、检测测绘高程图、放点第3遍点夯夯中推平、碾压、检测测绘高程图补夯推平第4遍满夯推平场地测量高程检验竣工验收。

3.3.2 强夯施工工艺 1)平整场地。为便于强夯施工,在施工机械进入场地前应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表含有机质的土层(1.5m~2.5m)。并对场地内的地下管线及构筑物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受到施工损害。2)铺砂。在平整场地后,铺设一层l.0m厚的砂石,以作为强夯机械的持力层,并减小强夯时由于冲击波的影响而造成的上部土层松动。3)夯点定位及测量夯前标高,并作好标记及记录。绘制高程图,并对夯点进行编号。用小木桩或石灰标出第l遍夯点位置。4)试夯。划出一定面积的试夯区,通过试夯,并对试夯的效果进行检测分析,根据试夯效果,修改强夯施工工艺参数,为正式强夯施工提供指导。试夯时现场测试的内容有:地面的变形测量、孔隙压力和侧向压力测量、标高测量、荷载板试验及振动区的观测等。5)大面积强夯施工。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的技术要求是:单位夯击能、击数、收锤标准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夯点偏位不得大于5cm。对于夯坑过深、起锤困难、达不到要求的夯点,在满夯前必须进行补夯。由于该场地回填土较深,结构松散,土的压缩性较高,每一遍夯实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平整,碾压平整,并检测碾压效果。有组织地按顺序进行夯击施工,并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避免偏夯、漏夯。强夯施工应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6)强夯施工的质量控制。设专职质检人员,严格遵守施工步骤。施工时控制最后两锤的平均下沉量,超过规定时应再增加锤数使其达到标准。7)强夯施工验收合格后才进排水管道等设施的施工。

3.4强夯质量检测

强夯施工结束后3周,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测。1)加固地基进行标准贯入(SPT)试验:每40m测试不小于1点,要求N63.5≥15击;2)平板载荷板试验:全段不小于6个点。试验方法参见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复合地基瑞利波法检测(SASW):道路中线每侧15m处交叉布点,每40m不小于l点。剪切波速≥240m/s;4)静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试验。

4.结语

标准贯入试验、平板荷载试验、静力触探、瑞利波检测和室内土工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后,该工程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在软弱地基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篇(10)

【Abstract】 Heavy tamping and explosive tamping of rubble be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kind of tamp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for the thickness of about 5m rubble bed. This paper takes a project as example, analyzing these two tamping methods of rubble bed from construc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hydraulic construction, rubble bed, heavy tamping, explosive tamping, construction controll

中图分类号:TD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简介

我公司监理的某大型重力式码头工程抛石基床厚度在5m左右,实际施工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了重锤夯实的施工方法;而我公司监理的另一大型工程,抛石基床厚度也在5m左右,施工时设计单位要求采用爆破夯实的施工方法。两处工程夯实施工后,经验收其夯实施工质量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验收合格。但这两种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安全措施等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且对工期造价、及后续工序的影响各异,文中将逐一分析。

2.施工方法

抛石基床重锤夯实一直为港口工程施工所运用,但其对施工机械设备、基床厚度、抛石基床顶面平整度等要求均较高,且施工周期比较长,造价比较高。爆夯工艺是近年来在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下抛石基床夯实难、施工周期长、造价高等的问题,但其对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较高。

2.1重锤夯实法

⑴ 重锤夯实法的施工工艺及组织

重锤夯实法一般采用在方驳上安设起重机或卷扬机吊重锤的方法进行施工,也有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改造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锤底面压强可采用40~60kpa,落距为2~3m,不计浮力、阻力等影响,冲击能不宜小于120kj/m2,且夯锤具有竖向泄水通道。一般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一锤,并分初、复夯各一遍(对基床密实度要求较高的构筑物如滑道等,需夯3遍,夯击遍数一般由试夯决定,如不试夯,不得少于八夯,并分两遍夯打),每遍夯4次,防止局部隆起或漏夯。

⑵ 重锤夯实法的施工弊端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夯实时分层厚度不宜大于2m。如本文中提到的按5m厚的基床计算,施工时最少需分3层夯实。且分层夯实时间应根据分层抛石的施工进度确定夯实进度,导致交叉作业,这必然会导致夯实船舶在现场窝工的现象发生。如采用开体驳抛石施工,2m厚度的基床极易产生抛高或抛低的现象,导致进场返工影响工程进度。

重锤夯实法为避免“倒锤”或偏夯影响夯实效果,每层夯实前应对抛石面层做适当整平,其局部高差不宜大于30cm,如用开体驳抛石,抛石完成后需要用方驳配合挖掘机再细抛一遍,延长了工期。

船舶作业受风浪、海况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夯实施工船舶定位性能较弱,如果遇风浪较大的天气则严重降低夯实效果,直至不能施工,严重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

⑶ 补夯

夯实验收后,如发现部分补抛块石面积大于1/3倍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

且厚度普遍大于0.5m时应做补夯处理。

2.2爆炸夯实法

⑴ 爆炸夯实法的施工工艺及组织

爆炸夯实是在水下块石或砾石地基和基础表面布置或悬浮药包,利用水下爆炸产生的地基和基础振动,使地基和基础得到密实的方法。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分层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2m,但是未对最薄分层厚度做详细要求,上文中提到的5m厚基床完全可以作为一层,采用爆炸夯实(根据现场调查,基床过薄爆炸夯实效果不明显)。布药施工时可采用水上布药船施工,施工时可以采用点布、线布或面布。

爆炸夯实后,应计算其平均夯沉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⑵ 爆炸夯实法施工弊端

爆炸前向公安部门申请,办理《爆破许可证》并向当地水上安全监督部门申请爆破施工通告,施工审批手续需提前完成,以免因手续问题影响工期。

爆破布药船及其锚泊设备必须具备适应施工要求的抗风抗浪能力,防止走锚移位。爆破作业船经测量锚泊定位后,在布药施工期还需经常校核,发现偏位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布药缺失或布药重复等现象,影响工程质量。

药包布置好、爆炸开始前应按照通航通告的要求,清理安全距离内的水中人员与水中船舶,防止发生意外。

爆炸夯实施工完成后利用交通船和警戒船对爆炸后漂浮物进行清理,防止对施工海域(包括航道、停泊区)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通过现场检查验收发现,由于爆炸后基床面坑洼不平,不利于下一步基床整平施工。

⑶ 补夯

夯实验收后,如发现部分补抛块石面积大于1/3倍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

且厚度普遍大于0.5m时应做补夯处理,补夯可以采用补爆或重锤夯实补夯。

3、施工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对于5m左右的薄基床,爆炸夯实能大幅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整个工程进度,且减少施工船舶窝工现象,同时施工质量爆夯对抛石基床的整体密实效果比锤击夯实好,更有利于沉箱结构的稳定及码头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但爆炸夯实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爆炸夯实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破安全规程》进行作业,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海事部门对施工船舶的相关要求;爆炸夯实施工时要采用分段爆破,尽量减少燥声污染及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冲击波对周遍建筑物、船舶、人员的危害;施工后应打捞漂浮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爆破夯实后的基床平整度。

4.结语

做好报批、审批、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后,对于5m左右厚度且周围无危险建(构)筑物的港口工程薄基床来说,水下爆炸夯实基床工艺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作用能量大、密实效果好等特点,明显优于传统的重锤夯实法,它是一种较理想的施工手段。

参考文献

JTS204-2008,《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S】;

JTS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

夯实作风建设篇(11)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 Dynamic consolidation), 就是用起重设备反复将80kN~400kN的锤(最重达2000kN)起吊到8m~25m 高处(最高达40m) , 而后利用自动脱钩释放载荷或带锤自由落下,其动能在土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应力,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抗振动液化能力、消除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该法自诞生以来,以其经济易行、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省材料、质量容易控制、适用范围广、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多种类型、多种目的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工程概况

比亚迪汽车研发生产深圳坪山基地综合站房工程的主体构筑物给水蓄水池以及多个废水处理池组成。由于给水蓄水池一部分、两个废水处理全部处于人工鱼塘位置,属软土地基,且构筑物的基础设计标高与满足要求的持力层标高高差达5~6m ,不能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换填加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 ,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不得低于150kPa。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的主要岩石土层为:

(1)人工填土层:A素填土,该土层堆填时间为5~6 a,厚度为1.8~5.6 m。

(2)第四系冲积土层:B-1粉质粘土层厚0.5~3.4 m,B-2粘土层厚1.4~7.8 m,B2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2.4~6.5 m,B-4中砂层厚4 m。

(3)第四系残积土层:C粉土层厚度变化大,厚1.2~9.5 m。

(4)基岩及其风化层:D强风化含砾砂岩揭露厚度为3.5~15 m。

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储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储存于中砂层中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贫乏。

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土的状态及压缩模量等参数,对地基处理换填垫层法及强夯法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1)换填垫层法。该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土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换土垫层材料可采用砂、砂石、灰土等,但厚度不宜大于3 m。采用灰土换填材料,土料选用粉质粘土,石灰选用新鲜消石灰,两者体积比按3∶7计。本工程的换填垫层预算造价大约为200万元,造价较高。

(2)强夯法。强夯法适用于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工期短,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有利于总体工程施工的组织安排。本工程强夯处理的预算造价大约为135万元,相对换填垫层法造价较低。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应选择能保证工期而且施工费用和造价最小的方案,故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三、强夯法施工

1施工准备

本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范围面积约8 720m2。鱼塘抽干水后,将场地表面植物残根、淤泥、淤泥质土清理干净,回填砂砾粘土,部分掺杂强风化砾砂岩。回填土按40~50 cm厚度分层铺设,并用20 t振动压路机压实,按设计要求密实度须达到93%,方可进行强夯施工。同时,在强夯施工前对加固处理范围场地内的地下管线位置进行了细致检查,以免因强夯施工造成破坏。

2强夯机械设备

采用50t履带式起重机作为提升机具,夯锤采用直径2m的钢筋混凝土锤、夯锤质量16.5t,140W推土机1部,水准仪,自动脱钩器等。

3强夯设计参数选取

3.1强夯加固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

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公式计算,见式(1)。

H =α(1)

式中:H―有效加固深度,m;α―修正系数,一般为0.34~0.8(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粘性土取0.7);Q―夯锤质量,t;h―落距,m。

3.2单击夯击能

强夯的单击夯击能根据地基土类别、性质,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要求处理深度等综合考虑,本项目要求处理深度为5~6 m。本工程中原选定夯锤质量为25 t,锤径为2.2~2.4 m,落距第一、二遍为10m,后考虑附近找不到此种参数的夯锤,为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强夯工作而改选定夯锤质量为16.5 t,直径2 m,落距为15.2 m,则:Qhg=16.5×15.2×10=2 500(kN•m),Qhg值即为单击夯击能。

3.3夯击遍数与夯点布置

本工程强夯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满夯。两遍点夯布点均采用5 m×5 m正方形布点,第二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四个相邻点的对角线相交处,两遍布点最后形成梅花形布点(见图1)。满夯夯锤印间搭接不小于1/4夯锤底面积(见图2)。

3.4点夯每点夯击数及间歇时间

点夯每点夯击数均为6~8击,两遍点夯施工间歇时间不小于14d。

图1点夯大样(单位:m) 图2满夯大样

3.5满夯夯击能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施工后,宜用夯击能为500~2 000 kN•m的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在本工程中,根据现场回填土的实际情况,结合强夯施工单位以往的施工经验,满夯夯击能取1000 kN•m。

4试夯

试夯参数:点夯单击夯击能为2 500 kN•m,点夯每点夯击数为6~8击,点击收锤标准为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须小于5 cm;满夯单击夯击能为1 000kN•m,满夯的布置按1/4锤底面积搭接,满夯每点夯击数为2~3击。试夯:选择场地内有代表性的3个夯点进行夯击,以试夯的情况确定强夯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强夯施工单位进场工作准备好后,会同甲方、设计、监理、质检等相关单位对3个试夯点进行点夯施工,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每个夯点的施工记录,试夯施工完成后,按规范间隔时间,对试夯场地进行了检测。现场的夯前测试数据、夯击情况、施工数据及检测结果显示,强夯设计参数是合理的,可作为最终的施工参数。

5施工操作

5.1点夯施工

按照夯点平面布置图进行定位放线,准确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标高。每点夯击程序为: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标高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15.2 m,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生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这样循环多次,直至完成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

5.2满夯施工

前二遍点夯施工完毕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整平,进行满夯施工,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满夯单击夯击能为1000 kN•m,采用搭夯施工。施工时,行走强夯机到达指定的位置,调节好夯击能后,使夯锤对正起始位置,起吊夯锤夯击地基,达到设计锤击数后,移动夯锤至将要施工的夯点与已施工夯点搭接1/4夯锤底面积后,吊起夯锤继续夯击。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覆盖式夯完所有夯区。满夯施工完毕后,用20t振动压路机对场地进行碾压密实。

5.3防振沟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会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生产产生有害影响(影响范围为10~15 m)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由于本工程邻近一期净水构筑物,故必须设置防振沟,防振沟宽1m,深2.5 m。因为强夯施工时会产生巨大的振动及对侧向土体产生挤压,防振沟设置须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避免沟体坍塌,所以在施工中采用了3m长的钢板桩进行支护。在邻近强夯一侧,防振沟采用了连续支撑,另一侧则按30cm的间隔设置钢板桩,同时设置了横向支撑。

5.4施工中的排水降水措施

由于本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标高为整个场地内的最低洼点,因此在施工中在强夯区域范围内四周挖掘明沟集水,排至设置于清水池内(靠近恒速滤池一侧)的若干个集水坑,然后再由抽水泵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6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夯点布置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记录每个夯点的夯沉量作为原始记录。

四、强夯检验

强夯施工结束后间隔2周时间对强夯地基质量进行检验,此次检验由具有资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分别进行了动力触探试验和压板载荷试验。

1、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规定,动力触探试验N63.5(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落锤63.5 kg,落距76 cm,采用机械落锤法进行连续锤击,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贯入器打入土中10 cm的锤击数即为动力触探试验N63.5,修正后的锤击数为动力触探试验N63.5′。试验的目的是掌握垂直方向的地基承载力分布情况、强夯加固深度和影响深度。本工程检测试验按网距90~100 m2布置一个检测点,共布置86个检测点位,检测累计深度165.00 m。其试验结果(即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见表1。

表1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2、压板载荷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了解较深范围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根据《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的检验结果,共选取三个场地内最薄弱的点进行压板载荷试验。并且根据规范规定试验中的总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值的两倍,在本次试验中每个试验点共压了12块钢筋混凝土件,每件试件尺寸均为1.0 m×1.0 m×1.0 m,总的加荷重为300 kN。检测报告显示,三个检测点的荷载q-沉降量s曲线较平缓,沉降量s-时间(对数)lgt曲线基本呈平行规则排列,说明场地内的地基承载力达到150 kPa。其试验结果见表2。

3、强夯效果

现场检测试验的结果表明,场地内的地基承载力完全满足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达到ƒak≥150 kPa,说明本工程的软土地基强夯加固的效果明显,充分证明了强夯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表2压板载荷试验结果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