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44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1)

二、经济责任审计关键审计环节及相应的审计方法

由于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往往隐藏较深,审计人员仅凭查阅账目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在审计实践中,以下几方面是企业经常疏于管理的薄弱环节,很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现结合案例予以介绍。

1.账外资产

账外资产俗称“小金库”,实质上是企业的一项资产,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但该资产没有反映在企业账簿上,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也不含该项资产的金额。根据账外资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

(1)货币资金

企业收取的职工罚款、个所税手续费返还、废旧物资处置收入等都可能形成货币性账外资产。审计人员可通过查阅财务账簿与实地盘点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账外资产。

例如,在某次审计时,该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台账上载明有门面房,但在财务账上却没有体现相应的租金收入。经询问,对方解释门面房一直空着,没有出租,因此也就没有租金收入。经我们实地查看,发现那几间门面房都有商贩经营,对方才承认该租金收入没有入账。

实际审计时还要重点检查出纳保险柜内的物品,往往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某次审计中,我们在检查保险柜时发现一份现任出纳与上任出纳办理工作交接时的移交清单,其中一条某年某月某银行卡余额的信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过深入追查,原来该银行卡里存放的都是该企业的账外资金。

(2)物资

企业接受的捐赠或上级划拨的资产,也可能形成账外资产。审计人员可通过对固定资产实地盘点,通过账实核对,检查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实物资产。

例如,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招待用烟酒的管理极不规范,购入烟酒时没有作为存货入账,而是一次性计入招待费用,形成了事实上的账外资产。虽有专人保管,但领用手续不健全,导致部分领导干部虚列招待事项,将烟酒领出据为己有。

2.往来款项

往来款项直接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不论是年报审计还是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热荩?但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关注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关注债权债务的合理性。在审计前,先获取企业最近3-5年各往来科目余额表,对余额较大的明细科目进行账龄分析,对于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要落实款项性质与长期挂账的原因,关注应收款项是否有催收记录,应付款项是否还需要支付等。审计中,还应重点关注企业职工的借款管理。企业职工的借款一般是以备用金的形式,主要用于小额零星报销费用支出以及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等。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备用金或被长期占用,或被企业用于与生产经营相关的采购业务,给企业增加了潜在的风险。

例如,某次审计中,我们在对职工借款进行审计时,发现部分员工的借款账龄达四、五年之久,且金额都在10万元以上。经深入追查,发现竟然是部分领导干部看到股市行情看涨,利用备用金管理不严的漏洞,虚列名目,将备用金借款用于炒股,该企业却一直未予清查。

有的企业为了所谓“方便”,人为的扩大备用金使用范围。某次在审计一家冶炼厂时,发现职工借款有大额现金冲账的现象,最大的几笔均在200万元以上,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经审计,原来该企业所需矿石主要从私营矿企购入,而私营矿企要求购货方以现金进行交易。因此,企业将大额款项汇入采购人员银行卡中,方便采购人员与矿企进行现金交易,待采购人员交还剩余款项时已间隔半年甚至一年,期间企业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如果采购人员挪用采购款或是携款潜逃,必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对外投资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主要关注企业对投资的控制管理,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事前控制审计,关注企业投资前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否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是否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还须报上级部门审核同意。

(2)事中控制审计,关注被投资企业的验资报告、章程、年度财务报表、各年董事会(股东会)决议等资料是否保存妥善保管,是否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管理人员,是否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

(3)事后控制审计,可结合股利分配情况,分析投资项目的投资效果,关注已处置的长期投资,处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处置金额是否合理等。

有的企业投资前未做好相关的评估工作,投资行为草率。某次在审计中,发现某企业投资了一家冶炼厂,但该冶炼厂属于高能耗行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银行贷款会有很多限制,结果冶炼厂流动资金全部由该企业提供,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并且两年后冶炼厂被政府责令关停,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4.收入与成本

作为经济指标考核的主要指标,收入与成本的真实性是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企业为了完成年度考核任务,人为的调节收入与成本,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审计工作中,主要还是从财务账簿、购销合同与业务台账入手,重点关注每年末与任期内最后一个月的收入、成本,特别是暂估的收入。某次审计中,我们发现企业为了完成年度销售收入指标,在当年12月份仅凭销售合同便暂估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次年1月份又冲减这项收入,很明显是在调节收入。

5.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2)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或离开领导岗位前,经单位主管部门申请或干部管理机关委托,审计组织对该单位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独立监督、鉴定和评价活动。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或民间(社会)审计组织。在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发挥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社会)审计组织的力量。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是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完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遵守财经法纪、个人收入及廉洁自律、内部控制制度及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的基础。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就是管理使用好国家拨入或本单位自行收入取得的资金。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主要有: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业务支出比率、人均费用比率(包括人均支出比率、个人支出比率、人均公用支出比率)、收支结余率、收入增长率、专用基金增长率、资产创收率、计划完成率、招待费支出比率、违规金额比率和账务处理差错率等。

(二)审计财经法规纪律的遵守情况

财经法规纪律的遵守与执行情况是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的。在审计过程中,如有财务收支虚假、违反财经法规的情况,应仔细核对,并根据审计结果处理,提出建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审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执行情况,是反映领导人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通过符合性测试和检查,看其健全和运行程度,以此做出客观的评价。审计重大经济决策,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事业单位依据内部不同分工的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使财产物资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合法,经济活动符合规定并取得一定效益。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目的是提出加强管理和改进的建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授权批准控制、财务收支计划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等方面。内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人事控制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就是对其是否健全与有效进行审查并提出评价。

(二)计算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成为审计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使用被审计的部门、单位会计电算化数据之前,审计人员应该向其系统管理员询问,并通过实地观测和对系统信息进行查验等方法了解该单位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评审这种内部控制是否充分、恰当。尤其应关注核算系统中的交易授权、责任划分、凭证与记录的控制、稽核与记录登记的控制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存在。做好上述工作,才能进一步确定计算机辅助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管理自动化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管理自动化主要有以下方面:1、编制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计划。2、由计算机自动编制审计计划。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记录。4、审计结果汇集和审计报告的编制。5、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报告的形成等。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与日常应用方法相同。同时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经济责任审计单位资料库不仅包括审计数据库,还要包括被审计部门、单位的基础资料,以及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个人资料以及历年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国家有关法规、规章和制度等。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可以将表格文件、数据库文件、文档文件统一管理。例如,用一个Excel工作簿中的多张表来反映以上五项可用表格表示的内容。在工作簿的首张表中制作一个目录,并设计几个按钮,把以Word文档形式的报告、工作底稿、工作记录以及以Access、FoxPro数据库文件形式保存的会计数据连接起来。这样就几乎把所有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电子信息都管理起来了,形成完善的、易于使用和管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

三、结语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作用于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技术和手段的总和。科学合理地制定各步骤的工作内容,选择适合的审计方法,才能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效率,也有利于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3)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其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主要经济指标,即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各项财政财务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专项资金(基金)支出率、财经(计划)目标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率等的计算,注重领导干部任职期初与期末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家底、债权债务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对比任期内各项收入、资产(净资产)是否增加,支出、债务是否递减,分析增减原因,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2.履行经济管理方面情况的审计内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注重领导干部是否履行好经济管理职能,对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尤为重要。在履行经济管理方面的审计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账簿凭证报表是否符合规定、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三公”经费控制的增长与下降、债权债务管理的增减变化情况与执收执罚情况,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跟踪和促进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通过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严格履行经济管理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程序办事,正确行使权力,增强法治意识、管理意识、绩效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事业发展意识。同时,也促进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重视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发生重大的错弊和损失。

3.经济监督情况的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财务、资产等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是否完善和全面执行,常规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是否全面整改到位,对单位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经济监督情况是否存在违法乱纪现象。

4.廉洁自律情况的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情况。

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涵盖内容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结合审计对象所在区域、部门、单位的实际,要积极探索审计的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综合分析、宏观把握和全面评价的能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1.经济事项决策的审计。对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审计,采用跟踪法、重点法、公示法等。对经济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过程民主,决策结果科学。对任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进行重点抽查,从最初的可行性调查开始;到决策过程、决策形成、决策实施、决策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或调查。对决策审计还可查阅相关会议纪要原件及相关记录。另外对一些特殊的经济决策事项可通过向社会公示的方法进行取证。在进行决策审计时,一是把握审计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二是把握审计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审查决策机制是否有效,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

2.主要经济指标(责任目标)的审计。通过对实际指标同计划(预算)指标比较,本期实际指标和上期(或上年同期或历史最高水平)的实际指标比较,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指标和本行业(或同类型、同规模其他单位)一般水平指标、先进水平指标比较,在更大范围内客观全面地评价被审计责任人。运用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时,应注意把握好指标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选用指标以国家规定的或社会公认的资产经营、资产管理、资产收益等指标为主,以分项的具体经济活动指标为辅。通过指标的正确选用,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营决策、管理决策等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比较,以便客观评价经济责任。考核指标时,因有的指标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而收集的,具有权威性,选用时则只须注明资料来源即可,审计可以不再进行核实。

3.履行经济管理方面情况的审计方法。领导干部履行经济管理方面情况的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等经济事项的审计为主线,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各经济事项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重点以查证财务资料为主。一是查看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对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审计,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各项投资的核实上。实物资产是否入账建卡,不能有账无物,也不能有物无账,增减变动手续是否齐备,有无管理不善造成流失,有无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或通过降低转让价格获取好处,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是否全部人账、专款专用;货币资金不仅要账实相符,而且要流向合理;各项投资不仅要程序合规,去向明确,还要确认回报的合理性。二是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合法。有无将救济、科研、农业、教育、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基金)挪作他用,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业务是否真实,有无通过往来款项为其他单位办理不正当业务或截留应当上交国家收入、出借单位资金牟取私利等;执收执法等收入是否合法,有无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收入不入账或账外设账,经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范围,公款出国、公车购置及维护运行、业务招待费用等“三公”经费控制是否严格,是否未经批准或超标购车、有无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乱发钱物和铺张浪费等行为。三是单位的对外投资活动是否严格遵循财务制度规定的对外投资的基本要求,有无占用单位的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不进行有效评估计,无偿使用、所有权变相转移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4.经济监督情况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监督情况。一是揭示领导者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可使单位围绕既定目标,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维护资金和资源的安全,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增强组织观念,加强廉政建设,遏制不正之风。内部管理制度涉及面较宽,对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的审计必须有所侧重,应重点放在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管理制度上,如财务会计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供销管理制度、现金出纳制度、报销制度、借款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部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既要审计其健全性,更要审计其有效性,有无因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或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监督执行不力、失误造成损失浪费以及其他经济事故,这样才能体现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二是常规审计发现的问题的整改。从我们近年来审计结果情况来看,一些领导为了本部门或个人利益,对常规审计及其他各种相关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整改,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是屡禁不止,扰乱了经济秩序和财务秩序,而且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所以我们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特别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是否全面整改、大部分整改、部分整改以及整改较差等情况,并分析原因究其责任。三是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经济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应关注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经济监督是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关注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经济监督主要是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是否私设“小金库”,基建工程项目是否经过经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是否存在乱收费、乱集资,是否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另外,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被纪检、检察、公安等部门侦查有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造成国家经济损失的或影响经济发展的,且追究了当事人员、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和纪律处分的,领导干部没有涉及,经济责任审计也要问究领导干部的经济监督责任。

5.廉洁自律情况的审计。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财政法规、廉政规定的情况审计,具体审计主要采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进行,但涉及关于个人的廉政问题,要特别慎重,审计底稿也应注意特别对待,经济事项的经办、主管、审批等相关证据收集时要更加全面而稳妥。二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廉政问题审计,可通过一定范围的公告、座谈会、个别交流、审计查账和调查等形式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核实。但对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对财政财务资料的审计,从账面上收集证据。

三、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要点

1.统筹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和审计力量等情况,共同提出年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建议名单,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然后提交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审定,最后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批。同时保持计划的连续性与严肃性,计划一经确定,不能随意调整,凡是调增审计计划,须经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或领导小组同意;调减审计计划,须由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向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作专题说明。严格审计委托,审计计划项目确定后,统一归口组织部,由组织部门分期分批逐个向审计机关出具审计委托书,组织部门一般不直接向社会中介组织出具审计委托书。

2.巧妙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的结合。在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为了避免重复检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要做到统筹安排,统一行动。一是注重资料积累或收集,充分利用其他各种相关审计资料,这些资料的积累或收集要以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台账的方式进行,利用积累或收集每一次其他各种相关审计的结果资料,作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基础资料。二是制定审计计划时,凡经联席会议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当年不得安排其他审计;确实要安排的,审计机关应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按经济责任审计要求进行。

3.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法定程序。一是搞好审前调查。在审计进点前,应针对不同地区、部门的特点,拟定好调查提纲、表格,详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据此编制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二是注意防范风险。实施审计过程中凡涉及领导干部履行责任有关的重大经济活动,都应纳入审计视野,有的作全面审计(如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有的作重点审计或审计调查,有的进行延伸审计,必要时追溯到以前年度。三是注重整体把握,即从宏观上全面把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基本情况、区域经济特征、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并注重把握接任时和审计时或离任时两个时点的家底情况。通过审计从整体上把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工作实绩,领导管理水平,经济决策能力,部门经济发展状况和遵纪守法等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57-0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离任审计。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受人民之托的公共资产的保管使用者,承担着公共受托责任,又是受国资委监管的企业经营资产的经营管理者,承担着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因此,要尽快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及范围

1.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涉及的范围为限。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各种审计的活动范围;各项审计目标所要求的审计内容范围都应当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为限。因此,与被审计领导人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无关的方面,如领导人在组织人事活动中收受个人贿赂,领导人的政治素质、生活作风等等方面,就不应当是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

2.以被审计领导人应当负责且能够负责的责任为限。被审计领导人任职期间之外的事项、岗位职责范围之外的事项、任期目标之外的要求,都不应当成为责任审计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在审计领导人岗位职责履行和任期目标实现情况时,应当主要以符合实际的职责履行要求和目标责任状的规定等为评价标准,而不能主要以先进的或完美的责任要求为评价标准。

3.根据法定的审计权限和手段确定责任审计内容。总的说来,现行《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权限和手段是: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或人员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调查。不能通过这种审查、调查查明的情况或问题,就不应当列入审计的内容。例如,受贿、行贿问题是现有审计权限和手段所不能查明的;生活作风问题,则不属于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不应当列入政府责任审计的内容。

根据以上原则,我认为,政府责任审计的内容应当是被审计领导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追究。

二、审计应把握“六关”

一是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情况的真实性。即审查任职期内履行职责的效果,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等情况;即经济发展责任方面。如:财政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增长率、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增长率及社会保障投入增长率,对上述指标的内涵、数据来源作详细具体分析和认真的复核,看有无通过空调资金等手段虚假平衡以及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虚报、瞒报某些数据的行为。

二是任期内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主要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票据使用是否规范,有无违反财政、纪委、人事部门等规定,超范围发放各种津贴、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是否存在变相使用招待费、交通费、利用招商引资名目搞不正当竞争导致任期内招待费、交通费、招商引资支出大幅增长,以及报批手续不合规、不完善等问题。

三是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投资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收益水平,突出任期内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审查,查有无搞政绩工程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及损害人民经济利益的问题。

四是任期内资产管理情况。主要是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审查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其安全完整情况,查有无因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主要审查所有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违规行为。

六是任期内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必审,主要审查个人的大额支出是否按程序经过审核,有无自签自报现象,审查有无等行为。

三、评价应把握“六方面”

一是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增长比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债率等。认真分析任期内财政收入增长、债务增加的原因,评价要关注潜在效益,对于加大投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的潜在效益,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二是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评价财政财务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财政财务收支等行为;明确应承担的具体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

三是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主要评价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决策程序是否严密,调查研究,可行性论证是否到位,是否符合长远发展的目标等等。

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主要评价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资产运营状况,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是否存在贱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5)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工作量不断增加。由于企业领导人的频繁变动,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往往疲于应付,很难保证审计质量。这就首先要求必须加强审计计划项目管理,科学合理地理顺审计资料,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逐步建立科学、便捷的审计项目库,每年对审计项目进行分析,根据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合理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使各种、各方面的审计资源充分发挥效用。第二,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的联系性,应注意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结合。每年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应侧重领导人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逐渐转向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这样可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充分利用和落实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审计结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 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

2.1 调查会议的召开

调查性会议能够以突发的形式来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经济情况、资金利用情况、资金储备情况以及相应的经营体系的建设情况、财务的分配方向等与企业发展有密切关联的经济以及非经济情况,而在此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现骨干的负责人员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仅仅是经济调查那么简单,其还会对企业的管理现状以及企业的整体风貌等实际问题提出一定的质疑,相应的企业方负责人员必须依据自身的建设性现状来全面地回答相关的提问,进而在此基础上让审计的执行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经济责任审计的负责人员在同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员进行交流的时候,会随机采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不确定但是十分正式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审计调查活动,尽量保证相应机制的公开性,而审计的实际目的也就是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于为企业内部的细节建设提出较为有利的修正意见。

2.2 调查表或调查问卷的发放

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通常会在准备期间就罗列出自身的审计活动所需要调查的问题,进而以此为蓝本,进行调查表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调查表交给上级部门审核,以示公正,进而也使相应的问题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以便于出现所提问题涉及企业隐私而相关企业不予配合拒绝应答的情况。自此基础上,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向被审计的单位报备实际的填报要求,进而使被审计的单位如实回答调查问卷中的所有问题,与此同时,被审计单位还需要针对自身的回答而提供一定的证明性材料,进而以示自身的回答有据可循,同时这也能够为审计提供一定的信息数据。这一体系的实际执行层面可以通过发放带有对企业组织的架构疑问、内部问责机制的构建情况以及企业的经济信息的调查问卷来实现,而这一类调查问卷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即企业制度性调查表格。而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经营规模而列出的调查表被统一叫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两表所示问题不得混淆。

2.3 对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性调查

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可以系统地收集其所欲调查的企业的相关行业的建设性资料,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这一行业的实际建设与发展情况求一个切实的了解。审计人员可利用所收集的行业资料、行业期刊和各种行业指南等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专业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可依据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确定审计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下一部的审计工作。而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经营特征和生产过程。

2.4 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检测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6)

一、审计应把握“六关”

笔者认为在审计实施期间要把握好以下六关:

一是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情况的真实性。即审查任职期内履行职责的效果,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等情况;即经济发展责任方面。具体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增长率及社会保障投入增长率,对上述指标的内涵、数据来源作详细具体分析和认真的复核,看有无通过空调资金等手段虚假平衡以及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虚报、瞒报某些数据的行为。

二是任期内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主要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票据使用是否规范,有无违反财政、纪委、人事部门等规定,超范围发放各种津贴、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是否存在变相使用招待费、交通费、利用招商引资名目搞不正当竟争导致任期内招待费、交通费、招商引资支出大幅增长,以及报批手续不合规、不完善等问题。

三是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投资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收益水平,突出任期内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审查,查有无搞政绩工程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及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问题。

四是任期内资产管理情况。主要是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审查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其安全完整情况,查有无因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主要审查所有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违规行为。

六是任期内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必审,主要审查个人的大额支出是否按程序经过审核,有无自签自报现象,审查有无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评价应把握“六方面”

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以前侧重于所在地区经济总体状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性以及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管理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范畴,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完整的、客观的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总体要求应坚持“三围绕三不评”的原则:即(1)围绕审计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评价,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2)围绕审计对象相关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与其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3)围绕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评价,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具体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增长比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债率等。认真分析任期内财政收入增长、债务增加的原因,评价要关注潜在效益,对于加大投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的潜在效益,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二是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评价财政财务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财政财务收支等行为;明确应承担的具体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

三是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主要评价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决策程序是否严密,调查研究,可行性论证是否到位,是否符合长远发展的目标等等。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7)

1、坚持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为限定范围的评价原则。根据《审计法》、1999年中办发第20号文件、《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审计机关的职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只能限于经济领域。主要是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和其他经济活动事项,而对于非经济活动事项和问题不审计、不评价。另外,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现或接到群众举报的一些非经济方面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审计组一般不应介入核查,更不去评价。如认为事关重大,可向有关部门或委托部门反映,做到依法行使评价权,不越权,不错位。

2、坚持以经济责任为主的评价原则。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和认定其所在部门、单位和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事项和个人经济行为应负的责任。因此。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首先应界定哪些经济活动事项是其行使权力和个人经济行为所作用和影响的,对于被审计领导干部没有关系的经济活动事项一般不予评价,即使是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的和需要处罚的违纪违规问题。如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无关,也不要在审计结果报告中进行评价。

3、坚持财务和非财务并重的评价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维护基本经济秩序、打击财经领域违法活动,审计的重点基本放在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上,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益且重速度轻效益的问题,仅靠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当前我国审计不仅要解决仍然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性监督问题,而且更要突出解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督问题。因此,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坚持财务和非财务并重的评价原则。

总之,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秉持客观、谨慎的态度,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划清任期前与任期内的界限,划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划清主观和客观责任的界限,划清工作失误与违法违纪的界限。评价时,只能从经济的角度,限于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紧扣“经济责任”的主题,尽量以写实的方式评价。现阶段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出领导干部任期内法定经济责任范围的事项,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

二、评价方法

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法、指标层次分析法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根据被评价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任期目标等具体情况,分别设计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组织等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是审计评价的依据,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的核心指标。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犹如法典和工具书,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应当参照上述考核指标,在具体实施审计评价时,审计人员对所要调查的项目进行归集,然后选取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各个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定性来说明所要考察的问题,使审计评价既全面完整,又具有针对性,避免评价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经营业务管理内容差别很大,领导干部承担经济责任的方式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判断,在充分了解被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配置评价指标,订立具体项目的具体的评价体系,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目前。运用得较多的业绩评价方法主要有功效系数法、综合分析判断法、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和比较分析评价法等。本文拟就这几种主要业绩评价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和运用业绩评价方法的建议,力求在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为运用者科学地选择业绩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1、几种主要业绩评价方法

(1)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就是利用于研究如何通过原始指标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始指标所包含的绝大多数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这一方法在业绩评价中的运用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被评价企业类型特点等选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其次,收集样本进行必要的观察,从而形成矩阵;第三,运用公式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度量的指标转化为同度量的指标而具有可比性;第四,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第五,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求特征方程的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第六,根据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处理,计算主成分;第七,计算指标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第八,选择主成分(重要指标)并构成综合业绩评价函数,究竟取值为多少即主成分由哪些指标构成,取决于评价者希望评价函数所包含的信息含量。

主成分分析评价法的特点:其一,本着选取尽可能少的指标包含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的指导思想,根据指标的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从一组关联度很小的指标体系中选取若干项独立的综合指标,从而达到对业绩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一目了然,业绩评价重点突出。其二,由数据本身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因此能客观、公正地体现业绩评价的结果。然而,受该方法本身的限制,所选取的企业组织样本或数据的时期不同,最后得到的权重系数也不相同。因此,它解决不了不同企业组织单位或不同时期业绩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同时,运用该方法进行业绩评价时。毕竟遗漏了部分信息,如选取的主成分指标的累积贡献率为90%,则遗失了10%的信息。这两种因素使得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这一评价方法的特点,我们认为它更适用于以数据为主要依据的、以管理为主要目的的业绩评价,即为管理者在各个时期抓住影响业绩的主要矛盾或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迅速提高业绩。

在运用过程中,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常与因子分析法结合运用。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评价法的推广,它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一系列因子中提取出公共的因子(综合指标),以便得出对某类事物的综合评价,并结合必要的因子旋转,使每一项公共因子所代表的意义更为明确。

(2)功效系数评价法。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结

构复杂的经济系统采用分解和协调等方式,设立多个子目标,通过功效函数对其进行度量和评价,进而共同剖析评价总目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我国四部委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的基本评价得分就是运用功效系数评价法的原理。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的企业业绩评价,其运用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调查、分析和测试,设定若干个子目标或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第二,根据所设定的若干个子目标(即层面)的基本指标,计算其基础分和调整分,以得出基础(本)评价。其中,基础分为指标权数与本档标准系数的乘积:调整分为功效系数与上档基础分与本档基础分之差的乘积。第三,根据基本指标的修正指标计算其修正后的得分,并预加总,得出综合评价得分。在这一修正过程中,需要依次分别确定各项修正指标的基本修正系数、各项修正指标的调整修正系数、各项修正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综合修正系数,最后计算修正后的评价总得分。

功效系数评价法的特点有:第一,能很好地满足多目标规划的要求,将影响业绩的因素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就选定的若干层面分为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运用功效函数层层展开评价。第二,在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上,大多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虽然主观成分的影响较大,但却略去了在权重计算确定上的繁琐。这一评价方法的缺陷或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计算评价步骤较为繁琐,计算内容较多,需要借助计算机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指标体系之间的因果联系不紧密,缺乏必要的业绩驱动因素,评价者较难找出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通过业绩评价,只能了解业绩的变化或改变,却无法了解业绩改变的原因;三是指标体系较为庞大。这套评价方法显然不利于业绩形成过程的管理,而只能用于业绩的评价。

(3)综合分析判断法。此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其主要是依据评价人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参照一定的标准,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质的分析,描绘出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在我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对评议指标部分运用的是综合分析判断法。这一方法的运用步骤如下:

第一,参加综合分析判断评价人员,根据参考标准,对每一定性评议指标打分;第二,利用多项指标的权数与分析相乘,得出每一位参加综合分析判断评价人员对每一项指标的打分;第三,将每一位参加打分者的评分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多个指标的最终分数。

综合分析判断法,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基于不同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通过各项指标打分的加权平均,得出该项指标的得分,再结合权重计算单项指标的得分,最终得出总分,并进行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定性评价的定量化,它可与上述的定量评价法结合使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定性指标为适应评价的需要,往往要进行定量化,如对客户满意度等一系列指标的评价需要运用这一方法。

(4)比较分析评价法。主要是根据单位组织的目标任务,分解确定各项指标应达到的预算或计划要求,通过对指标实际值的观察,并与预算或计划要求进行比较,进而进行总体评价和提出改革建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被运用于企业经营业绩的管理。

比较分析评价法主要是通过将指标实际值与计划值或预算值相比较,确定实际是否完成或未完成或超额完成的情况,并进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那些未完成计划或预算的指标项目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这种方法,与其说是业绩评价方法,倒不如说是业绩管理方法更适当,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这种比较分析评价法常被用于业绩形成过程的管理。同时,可以把比较分析进行扩展,如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等,在这里都可综合运用进行评价。

一般而论,上述几种常用的业绩评价方法中,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功效系数评价法属于定量评价法;综合分析判断法与比较分析评价方法属于定性评价法。

2、业绩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科学的业绩评价方法,必须与合理的选择与运用相结合,方能达到客观公正地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在进行业绩评价方法选择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区分不同目的要求的业绩评价。侧重于不同目的的业绩评价,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总结业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就目的而言,业绩评价可区分为两种:一是侧重于业绩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注重的是结果,且这种结果常常与管理者的晋升、薪酬确定相联系,典型的事例就是我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所实施的业绩评价。二是侧重于业绩形成过程的管理,这种业绩评价重点是对业绩形成过程的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典型的事例就是卡普兰的平衡记分卡。当然,两种目的的业绩评价都兼有业绩评价及管理的作用,只是前者更侧重于业绩结果的评价,在管理上的作用体现为事后的反馈;而后者则侧重于业绩的管理,体现为事前、事中的预测及反馈。

(2)不同目的的业绩评价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以业绩结果评价为主要目的的,由于要与激励机制挂钩,因此,强调结果的可比性,应考虑选择采用那些指标体系相对较全面、综合、易于统一且相对比较稳定的评价方法。而以业绩管理为目的,应考虑采用那些指标体系设置较灵活,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调整的,能突出影响业绩主要因素的,计算相对较简单的评价方法。结合前述不同业绩评价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同的分析,我们认为,主成分分析评价法、比较分析评价法适用于以业绩管理为主要目的评价。主成分分析评价法所涉及的指标较少,能凸现业绩形成中的主要问题,计算程序也较为简单,因此,可用于季度、年中的业绩评价管理所需;而比较分析法所涉及的部门多,指标体系较全面,因此,可用于年终的或根据需要展开的综合业绩评价管理。功效系数法适用于侧重业绩结果的评价;而多层次分析评价法,由于其很好地兼顾了业绩结果的评价与业绩管理的要求,因此,是一科可以被综合运用的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法可与其他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结合运用。

(3)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有些评价方法固然可以全面、综合地体现业绩情况,提供业绩管理的综合信息,但如若费时、费力,且不被评价管理者所必需,则可考虑选用相对简单的评价方法。如对小型企业的业绩评价就没有必要选择那些设计评价程序复杂、指标体系庞大的评价方法,可考虑适当进行简化。为了稳妥地简化,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准则进行规范。

(4)应考虑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这里的可行性主要是指技术力量的可行性。就以业绩管理为主要目的的评价而言,要充分考虑单位内部是否具有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是否可以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并进行分析。

三、选择了业绩评价方法后在运用过程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独立性。正如前述,指标之间的独立性是保证业绩评价结果客观正确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运用上述各种业绩评价方法的要求。因此,在初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过程中,应使所选取的指标之间独立或关联度很小。我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所选用的28项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如总资产报酬率,资本周转率与销售利润率等指标,这必定会对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2 应对所选取的指标作必要的处理。从性质上来看,指标可以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在运用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前,必须对不同性质的指标进行处理,使之同质,同时使各种具有不同度量的指标转化为同度量指标。这也是正确运用各种业绩评价方法的必要保证。

3 指标体系的层次不宜过多。过多的指标及层次往往使得重点不突出,有时甚至掩盖了问题的实质,不利于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利于业绩评价方法的合理利,学地运用,在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中,过多的指标及指标层次,易导致判断的矛盾和混乱,并且运用起来比较复杂,可操作性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4 评价方法的运用应与审计项目的规模与发展阶段相适应。例如,不同规模的审计项目应有不同的评价体系要求,大的审计项目对评价体系,尤其是指标体系要求比较综合;小的审计项目可相对简单。

此外,无论是在业绩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运用过程中,具有高素质的评价人员非常重要。只有综合考虑上述有关问题,才能使业绩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课题组负责人:段兴民 张海成

课题组成员:侯兴国姚春芸戚振东李小丹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8)

1.农经站成了乡镇政府乱收费的平台。一是以违反“村规民约”形式,向村民收取各种罚款和押金。如育龄妇女未按期环孕检罚款、计划生育押金、治安管理押金、农民建房收费等。甚至本应用“社会抚养费专用发票”收取的违规计划生育罚款,也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收取,放在农经站,再由乡镇政府和所在村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样,本应用“社会抚养费专用票据”开具,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社会抚养费,变成了乡村两级收入,大大削弱了社会抚养费作为违反国家人口政策的一种经济处罚手段的作用。二是将一些自立名目依法无据的收费项目,因为财政推行网上开票,用正规票据开不出,而改作村集体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开具,规避票据开具难题,为乱收费打开了一个缺口。用以上两种形式收到的收入进入乡镇财政所“乡财县代管”专户,再转作乡镇政府的预算外收入。

2.专项资金成了乡镇运转的活钱柜。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镇)统筹、村提留”,规范乡(镇)、村两级收费行为,震慑乡(镇)、村两级向农民乱收费的行为。但财政综合预算,只保人头费和必要的办公费,还有许多如招待费、车辆运行费和差额人员经费缺乏来源。于是除了上述向建房农户违规收费和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外,专项资金也成了乡镇政府瞄准的对象。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粮补资金等,作为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组成部分,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通过近几年审计,发现村集体组织甚至乡镇人民政府通过异地建设,同一项目多次申报,虚报、冒领及以乡(镇)村办农场名义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正常经费支出现象时有发生。如:2005年我们审计一个乡农饮项目,14万元补助农户改善农村饮水项目专款,报账手续齐全,但当我们上门调查受益农户时,却被乡领导拦住,说是手续全是假的,资金全部被乡政府截留挪用了。既违背了政策初衷,又损害了党群关系,还极易造成腐败。

3.资产购建和处置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存在少数领导拍板定价,暗箱操作现象;二是在工程项目结算中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如《江西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省政府90号令),“在工程竣工验收后,项目法人应当报审计部门办理决算审计,未经审计机关决算审计前,建设单位应当留有不少于工程概(预)算造价的15%资金”规定,项目竣工后未及时报经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甚至出现多付工程款现象。

4.固定资产核算欠规范,普遍缺少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备查簿,账外固定资产时有发生。一是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难以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状况;二是在固定资产购建时,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资本核算,而是作为费用当期支出,从而形成账外固定资产。

5.乡镇社会抚养费管理急需加强。社会抚养费是国家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政策,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者采取的一种经济处罚措施。我县做法是以乡镇为单位,以上年人平均收入为基数,夫妻双方收入总额的7倍为标准处罚。罚款必须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社会抚养费专用票据”收取,上交县财政,纳入预算管理,县计生委与乡镇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乡镇所得部分按规定必须作为计划生育专项经费,专项用于计划生育事业,不得挪作它用。但实际情况是乡镇人民政府将社会抚养费返还款绝大多数用于招待、车辆运行、办公经费和发放乡镇干部津补贴,用于计划生育部分极少,严重违反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初衷。

6.乡镇政府漏交税费现象普遍。按国家税法规定,单位报支发票一定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要件的正规税务发票,个人收入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起征点部分即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实际情况是乡镇政府费用支出发票中漏税现象较少,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没有征缴。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7.发票报支有待规范。一是以“办公用品、土特产”名义报支费用有增多趋势;二是招待费支出过多过滥。无论什么支出,只要不好开票,即以“办公用品、土特产”或“招待费”名义开具,美其名曰“招商引资”费用,“招商引资是个筐,吃喝送礼往里装”,成了生动而形象的写照。

二、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初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领导干部及单位的经济行为。笔者认为,对于审计主体的国家审计机关应从体制和机制两方面进一步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领导和进行规范。在体制上,坚决贯彻执行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且国家审计署应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别制定相应的准则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以防范审计风险;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坚决贯彻“先审后任”原则,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制度应充分发挥预警和协调作用,使审计工作有充分的时间开展,防止因工作时间仓促而质量难保;在机制上,对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予以工作、人员、经费和组织上的充分独立,使其能客观公正地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和建议。同时,对审计人员违反规定也应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客体的乡(镇)人民政府,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和规范:

1.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于“三乱”行为坚决取缔。同时,以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为载体,大力推行“网络开票”,对无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乱收费,从发票源头上杜绝开票;对改头换面形式乱收费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通过下属单位收费或以其它形式、其它票据乱收费的,坚决按中办、国办《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3]18号)处理。

2.提高依法纳税协税意识。一是对超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免税部分收入应依法纳税;二是对发票报支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要件的发票,坚决不予报支。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9)

1.农经站成了乡镇政府乱收费的平台。一是以违反“村规民约”形式,向村民收取各种罚款和押金。如育龄妇女未按期环孕检罚款、计划生育押金、治安管理押金、农民建房收费等。甚至本应用“社会抚养费专用发票”收取的违规计划生育罚款,也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收取,放在农经站,再由乡镇政府和所在村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样,本应用“社会抚养费专用票据”开具,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社会抚养费,变成了乡村两级收入,大大削弱了社会抚养费作为违反国家人口政策的一种经济处罚手段的作用。二是将一些自立名目依法无据的收费项目,因为财政推行网上开票,用正规票据开不出,而改作村集体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开具,规避票据开具难题,为乱收费打开了一个缺口。用以上两种形式收到的收入进入乡镇财政所“乡财县代管”专户,再转作乡镇政府的预算外收入。

2.专项资金成了乡镇运转的活钱柜。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镇)统筹、村提留”,规范乡(镇)、村两级收费行为,震慑乡(镇)、村两级向农民乱收费的行为。但财政综合预算,只保人头费和必要的办公费,还有许多如招待费、车辆运行费和差额人员经费缺乏来源。于是除了上述向建房农户违规收费和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外,专项资金也成了乡镇政府瞄准的对象。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粮补资金等,作为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组成部分,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通过近几年审计,发现村集体组织甚至乡镇人民政府通过异地建设,同一项目多次申报,虚报、冒领及以乡(镇)村办农场名义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正常经费支出现象时有发生。如:2005年我们审计一个乡农饮项目,14万元补助农户改善农村饮水项目专款,报账手续齐全,但当我们上门调查受益农户时,却被乡领导拦住,说是手续全是假的,资金全部被乡政府截留挪用了。既违背了政策初衷,又损害了党群关系,还极易造成腐败。

3.资产购建和处置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存在少数领导拍板定价,暗箱操作现象;二是在工程项目结算中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如《江西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省政府90号令),“在工程竣工验收后,项目法人应当报审计部门办理决算审计,未经审计机关决算审计前,建设单位应当留有不少于工程概(预)算造价的15%资金”规定,项目竣工后未及时报经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甚至出现多付工程款现象。

4.固定资产核算欠规范,普遍缺少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备查簿,账外固定资产时有发生。一是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难以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状况;二是在固定资产购建时,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资本核算,而是作为费用当期支出,从而形成账外固定资产。

5.乡镇社会抚养费管理急需加强。社会抚养费是国家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政策,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者采取的一种经济处罚措施。我县做法是以乡镇为单位,以上年人平均收入为基数,夫妻双方收入总额的7倍为标准处罚。罚款必须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社会抚养费专用票据”收取,上交县财政,纳入预算管理,县计生委与乡镇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乡镇所得部分按规定必须作为计划生育专项经费,专项用于计划生育事业,不得挪作它用。但实际情况是乡镇人民政府将社会抚养费返还款绝大多数用于招待、车辆运行、办公经费和发放乡镇干部津补贴,用于计划生育部分极少,严重违反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初衷。

6.乡镇政府漏交税费现象普遍。按国家税法规定,单位报支发票一定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要件的正规税务发票,个人收入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起征点部分即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实际情况是乡镇政府费用支出发票中漏税现象较少,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没有征缴。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7.发票报支有待规范。一是以“办公用品、土特产”名义报支费用有增多趋势;二是招待费支出过多过滥。无论什么支出,只要不好开票,即以“办公用品、土特产”或“招待费”名义开具,美其名曰“招商引资”费用,“招商引资是个筐,吃喝送礼往里装”,成了生动而形象的写照。

二、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初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领导干部及单位的经济行为。笔者认为,对于审计主体的国家审计机关应从体制和机制两方面进一步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领导和进行规范。在体制上,坚决贯彻执行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且国家审计署应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别制定相应的准则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以防范审计风险;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坚决贯彻“先审后任”原则,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制度应充分发挥预警和协调作用,使审计工作有充分的时间开展,防止因工作时间仓促而质量难保;在机制上,对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予以工作、人员、经费和组织上的充分独立,使其能客观公正地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和建议。同时,对审计人员违反规定也应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客体的乡(镇)人民政府,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和规范:

1.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于“三乱”行为坚决取缔。同时,以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为载体,大力推行“网络开票”,对无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乱收费,从发票源头上杜绝开票;对改头换面形式乱收费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通过下属单位收费或以其它形式、其它票据乱收费的,坚决按中办、国办《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3]18号)处理。

2.提高依法纳税协税意识。一是对超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免税部分收入应依法纳税;二是对发票报支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要件的发票,坚决不予报支。

3.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对国家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决不能套取或挪作它用,以维护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同时,财政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单位经费支出,将补贴、经常性办公费用等据实纳入综合预算,防止违规乱收费和挤占社会抚养费现象发生。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10)

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评价,审计评价主要包括高校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所需要担负的责任及义务。其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是由高校负责人实际的任期,工作职责分工,分管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决定的。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并没有标准的指标体系,同时,因应学校规模、财务特点各异以及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点的调整,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加强对高校负责人的行为监管、进一步相应党中央所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要求、确保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2014年7 月27 日,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资委等中央部门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首次明确了“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高校负责人审计原则,由此,高校负责人也纳入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

一、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管与评价。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的突破性发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在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中, 受各种利益诱惑侵蚀的危险与日俱增,诸如在基建工程、招生考试、职位晋升等领域腐败问题现象频出。深入分析高校领导干部各种职务犯罪的缘由后不难发现,犯罪的过程总能在各种会计档案及相关资料中找到蛛丝马迹。在腐败事件频频发生、高校领导干部频频落马的今天,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正确有效的审计监督行为、预防职务犯罪,也是切实推进这项全新的审计业务在高校开展的前提。

二、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在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被审计对象涉及学校各职能处室 、院系、教辅单位、后勤产业等不同个体。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多元化蓬勃发展,同时基于各学校的规模不一、财务制度的多样化,高校负责人分管的职责各异,因此,不可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实施细则》第三章对审计内容的规定,因应高校自身特点,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管理及财务收支情况

一是审查学校预决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理性。二是审查财政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是否做到合理、合法、合规并有效利用,是否厉行节约,有无挤占或挪用现象。三是审查学校各项收入的真实合法性。收费项目是否报经财政等相关部门备案。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有无内外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及问题。四是审查各项支出是否依据法律法规,是否违反规定发放津补贴或实物。

(二)大额资产及校产物业的管理、使用情况

主要审核任期内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按规定进行登记、核算,有无账外资产,固定资产台账是否与财务账账账相符。通过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确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分析国有资产是否损失及浪费。

(三)负债情况

通过对高校债务的合法及合理性进行严格审计,重点审查资金占用、违法信贷等问题,查清高校有无账外债务,并及时查明原因。

(四)制定和执行经济决策情况

通过查阅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等有关制度,审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决策程序是否符合有关管理规定,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决策执行是否有效并实现预期目标,有无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国家资产的重大损失浪费的现象。

(五)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审查财务管理及监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重点关注各财政财务收支环节、资产管理环节、政府采购管理环节的内部制约机制的健全有效性,审查对下属单位重大经济活动事项的管理监督制度,检查是否存在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等形成的管理漏洞。

(六)对外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和效益情况

重点审查项目建设程序的合法性,执行政策的严肃性,项目执行过程的真实有效性,资金来源及使用的合规性,项目实施效果与预期的一致性。审查下属资产经营公司的重大对外投资事项。

(七)高校负责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领导干部本人及其亲属有无长期借用公款或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资产问题;有无自兼法定代表人办企业问题;有无从下属单位领取报酬问题;有无通过亲属子女从事与管理的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经营活动牟取私利问题;有无转移、挪用、侵占企业资金或下属单位资金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取私利等问题。

(八)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深入分析高校领导干部各种职务犯罪的缘由后不难发现,犯罪的过程总能在各种会计档案及相关资料中找到蛛丝马迹。在腐败事件频频发生、高校领导干部频频落马的今天,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正确有效的审计监督行为、预防职务犯罪,也是切实推进这项全新的审计业务在高校开展的前提。在数字化审计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现场审计工作量比以往大为减少,审计效能成倍提升。借助数字化审计手段,审计人员可以迅速查找到审计要点,重点攻关。因此,近年来,审计部门大多实施了送达审计与进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针对高校规模一般较大,下属单位比较复杂多元的特点,审计多以抽查为主。在前期审计调查阶段,根据高校提供的相关财务资料,审计人员一方面深入查看,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手段,查找审计突破口。进而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详查法、个别谈话、函证、现场盘点、关联单位查证等,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在形成审计评价时,为加强对审计证据真实有效性的核实,又多采用详查法、函证及谈话,并以最终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评价。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各种审计方法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求尽快查明经济事项和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有效性,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会计账务的审计,审计评价是对人的评价,《实施细则》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评价主要包括高校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是由高校负责人实际的任期,工作职责分工,分管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决定的。因此,对会计账务的审计是基础,关注决策,考核绩效才是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并没有标准的指标体系,同时,因应学校规模、财务特点各异以及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点的调整,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动反腐倡廉、确保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党政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M].审经责发[2014] 102 号.

[2]马梅朱,晓明,周金,黄季家,友陈宇.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秦树文.网上支付与结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黄海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

[5] 顾国惠.企业几种舞弊形式及成因[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咏铃.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在于解决思想观念问题[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篇(11)

一、实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从目前领导干部担负的经济责任的重要性和自身出现问题的复杂性上看,有必要实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日益贯彻纵深,经济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各部门的第一要旨,领导干部担负着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经济责任越来越重,怎样评价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判断国有资产增值或损益情况,必须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来量化和确定。(2)从目前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局限性上看,有必要通过全程经济责任审计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仅依靠干部考核和其它监督的形式很难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深层次的经济问题进行区分和定性。因此,将全程审计融入干部管理中去,就可弥补干部考核中的不足,达到“水没来,先筑坝”的效果。

二、实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

(1)确定审计对象是开展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一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工作有侧重,部门内领导干部的分工也各不相同,所以在确定审计对象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主次,各有侧重,从以往工作的实践上看,审计对象应确定任前负责经济工作或从事经济活动的干部,任期的正职领导干部及经济部门或主管财经工作的领导干部,离任的正职领导干部及经济部门或主管财经工作的领导干部。(2)明确审计内容是开展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地。对领导干部任前、任期、离任审计的内容既有统一又各有侧重,任前重点审计干部过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中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有无违纪的失职行为;任期重点审计干部分管的重大经济活动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看有无隐瞒、漏交、截留、挪用问题,审计所在部门或分管工作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有无虚报、浮夸等在群众中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离任重点审计本人在任期间使用公款公物情况,看是否全部偿还归还清楚,是否登记或办理移交手续。(3)规范审计方法和程序是开展好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一部门的事情,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按程序办事。

三、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