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1 17:02:11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1)

2010年7月1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在此文件指导下,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和建议,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态度,同时树立包容尊重的价值观。其中,“活动教学”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改后,许多地理知识都是通过“活动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如何设计好活动课的具体活动程序和内容,使“活动课”有趣又有效,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成为教学的关键。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侧重。

新课改后,由于教学形式的转换和教材的更新,教师需要重新熟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增内容和板块,然后再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最好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教学内容转化到活动中去,学会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思维。

2.活动设计思路。

(1)设定活动目标。即活动后希望学生能掌握到知识、产生情感态度以及树立价值观。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设计阶梯式的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层层递进的活动目标,实现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2)设计活动情境。即活动的具体形式和流程。教师要事先设计好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时间的把握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

设计活动情境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激励式教学”理念,即在活动设计中尽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不是采用“灌输式教育”,一定要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脱离“灌输教学”。具体在设计活动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设置悬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设置悬念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苗头,并在持续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最终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设置悬念还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让学生能在欢乐中学习知识。

积极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场景。新课改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设计“手脑并用”的活动环节,促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并使学生边做边思考,养成“动脑又动手”的好习惯,从而实现从“猜想”到“验证”的教育模式。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努力构建“学以致用”的活动场景。新课改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主张用理论指导实践,因此要积极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错误观念的产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尽量列举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启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思考。

善于借助多媒体教学。许多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习惯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教学环境,但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这种状况应该被改善。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使一些抽象的传统教学方式所难以表述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调动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3.知识同化吸收。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形式,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是知道某个知识,更要会用这个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同化,即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意义

1.促进探究式学习。

“活动课”的设计在于促进学生参与,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2.促进互助交流式学习。

在“活动课”中,学习氛围比较轻松,在操作环节,往往以小组形式进行,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助,形成合作式学习方式。

3.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课”上设计了很多学生自己动手的环节,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促进“学以致用”。

“活动课”中设计了“学用结合”的部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现学现用”,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三、结论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9-02

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育改革中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中地理这门课,更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教材,在对新教材完全了解的前提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摒弃原先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领域的全面革新。

虽然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依旧存在一些客观性的问题,例如:

一、学生学习地理缺乏动力和自觉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与以前版本的初中地理相比,更具有特色,更能体现地理教学的鲜明特征。但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新课改下的地理教材,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同时,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下,地理这门学科不纳入考试的范围,所以学校通常只着重抓紧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很少强调对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所以,学生自然会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去深刻的研究这门学科,进而就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兴趣与动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重点是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地理新教材与以往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更具有先进性,即新教材更能体现教学的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全面发展。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依旧受到原先的教学方式影响,不能正确的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想在新课改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努力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

一、与时俱进,改革教育观念

1)情感具有迁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的这一特征,鼓励学生学习。即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懂得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一个眼神或动作,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受老师重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合理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要时常与学生谈心,和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枯燥无味的学科都可以变得有活力、有趣,地理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如举办各种有趣的关于地理的活动或课外实践,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地理教育的枯燥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角色互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1)所谓角色互换,就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讲解疑难点,与此同时,老师要做好倾听者,认真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这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教学要解放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抓住地理教学的特性,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针对不同学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增强在教学中言语的幽默性。不管是在老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语言是传播知识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枢纽。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的程度就取决于教学中老师的表达能力。老师的表达能力高,并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搞笑的语气,不仅能让学生对其所讲的知识点印象深刻,很快的理解与接受,还能改变传统地理课堂上枯燥无味的现象,让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通过教学手段的转变来创新初中地理教学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人类文明程度逐步上升,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在社会持续进步、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有趣、形象、直观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是新时期、新阶段最适合地理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出所需的信息,也能更直观、更准确、更深刻的记住教材上的知识点。

四、将教材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众所周知,生活出真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合理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常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现实的生活中总结经验,学习地理,自我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依旧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缺乏动力和自觉性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角色互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增强在教学中言语的幽默性,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③通过教学手段的转变来创新初中地理教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革故鼎新,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学生活动;设计原则

活动系统和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并称为教材表层系统的三大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地理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应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应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活动设计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地理学生活动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全面围绕“课程标准的目标”的原则。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全面围绕“课程标准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能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形成全球意识、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原则。初中地理学生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教师都应给予他们相同的参与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活动兴趣,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多样性原则。初中地理学生活动的设计类型应体现多样性。从活动内容上可以设计地理观测、动手制作、运用地图、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辩论、讨论、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献计献策、撰写小论文、乡土地理调查、知识竞赛、野外地理观察等活动;从活动的形式上又可以分为个体活动和合作型活动,个体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下以个体形式参与、获取、构建、完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有认知冲突的疑难问题,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问题需要合作学习,要设计合作型活动;从活动的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外活动、课内活动;从活动的空间上又可以分为教室内活动、校园内活动和校园外活动。多样性的地理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在地理活动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趣味性原则。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教学成功的强有力的因素,是诱发引导人努力学习、追求真理以及认识、改造世界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部分。因此,初中地理学生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的驱动下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整理有关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国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别是野外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地理学生活动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实践性原则。此外,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他们比较好动,大量的实践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好动的心理特点。

6.探究性原则。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教学应力求使学生通过体验来学习,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同时,提倡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之一,初中地理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较好地体现地理学习的探究性。

7.层次性原则。在教学中,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提供活动的资料要能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学困生,设计的问题可以简单些,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对于中等生,要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活动方案要因组制宜,从众多活动方案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项目指定他们去完成,或在编组时考虑人员搭配问题。

8.时代性原则。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理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各种现实问题,如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炸、城乡差距、贫富矛盾等,初中地理学生活动的设计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正视社会、投身现实,服务、改造社会的理念,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教师在设计初中地理学生活动时应力求遵循以上原则,在活动过程中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想;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4)

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陈述技术是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难点。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用“了解”“理解”“认识”等词语进行陈述,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例如“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片的能力”等,都是较为笼统的,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果教学目标内容过于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就可以采用目标陈述法,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必要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陈述,可以适当省略一些内容。例如,在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教学目标时,首先提出相关依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其次,通过赤道周长、地球的表面积和地球的平均半径详细地说明地球的大小;最后,将地球的形状画出来,并且将地球的周长、表面积以及地球的半径准确地标注出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将一些内容省略,尽可能地简化陈述,从而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可量性和准确性。

虽然陈述技术是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开展教学的侧重点,合理地应用各种陈述方法。如果初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就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目标陈述法。例如,第一,对照墨西哥湾暖流图以及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海水盐度及海水流向图。说明洋流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第二,灵活地应用洋流形成的理论解释一下“旅游鞋失而复得”的现象。这种设计方法同样能够做到简化陈述内容目的,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是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内容,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解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选择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过程中应该根据初中地理知识的属性。如果是陈述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可以采用精加工策略和描述策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重要的地理名词、地理分布等内容时就可以应用精加工策略和描述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精加工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应用描述策略可以将相互独立的地理术语、地理名称等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描述性较强的句子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将我国矿产储量位于世界第一的钨、锑、锌、钒、钛、稀描述成吾弟、心烦、叹息,这样学生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些矿产。

初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策略过程中对于初中地理程序性较强的知识可以设计地理概念和相关规则学习策略。对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可以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自觉地建立学习体系,最后能够将地理概念和相关的学习规则成功地转变成技能。初中地理教师帮助学生将地理概念和学习规则转化成学习技能后,可以灵活地设计一些情境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地理概念和相关学习规则解决初中地理问题。

初中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设计方面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5)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6)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工具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对文、图、声、像、数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加工、变换、传输、显示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它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作为基础。课堂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各类支持条件的总和。课堂学习环境是由技术、方法、现实、心理、人文等要素组成的。它是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而达到学习目标。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共同体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而设计确当的方法、寻找比较满意的决策的过程,是初中数学教师面对动态、变化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层次地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做出学生学习的活动安排。直面的是变化万千的教与学的事件,涉及的是生动活泼的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对数学课堂结构,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安排,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2.机制解析

在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推进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主流。因此,信息技术成为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和方式,突破了教师完成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程式。在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资源的选择、学生情况的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是问题的导入、疑难问题的解决、学生知识的生成,大部分都基于信息技术有效环境建构而成。在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中融入更多地技术变量、人文变量、方法变量、心理变量、认知变量,使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更高效更有力度。

二、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调查随机选取了江苏、山东、广东三个省的36个学校的186名初中数学教师,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中学一级教师占37.6%,二级教师占50.5%,高级教师占11.9%(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29.0%,11-20年的教师占34.4%,21-30年的教师占20.4%,30年以上的教师占16.1%);本科学历占75.8%,专科学历的占22%,中师学历的占2.2%(其中,一般学校的教师占69.9%,薄弱学校的教师占22%,重点学校的教师占11.3%)。有33.9%的教师很少和较少上网查找学习资源,有37.6%的教师有时上网查找学习资源,说明教师资源意识不强。较少和很少下载课件的占25.9%,有时下载课件的占47.8%,说明教师运用他人的先进技术的意识不浓。较少和很少教师上网探索解题思路、方法的占47.3%,说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有待提高。较少和很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活动的占65.6%,深度了解之后发现大部分教师要么不重视运用、不想用,要么不会用、不去研究创新。他们只重视口头讲授,在黑板上写板书。有86.5%的教师不为学生准备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原因之一是学生不会用,之二是教师不太会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和个性培养的就更少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能力不强,动力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调查研究反映出初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的学习环境的缺失。要改变当前这些现状,教师首先要在理念上革新,充分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意义。要善于从海量的信息中检索、评价信息,高质量地选用、融合相关资源来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灵活、高效地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将来从各种可能的维度设计、开发出来的一种智能化的、动态的、综合的、适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平台,并且充分掌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目标、技术、活动、工具、心理、方法和人文的设计能力,并把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学习环境设计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体系,多考虑学习活动主体的各种因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克服传统的过于强调教学的传授习性和可控性,创设一个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形象性、生动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活力的、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第三,要改变单一利用课本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老路,通过同事交流、网上学习、多元评价、进修提高、专家引领等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环境设计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7)

1.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情分析缺失

学生现有的知识距离学习目标知识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就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据,而教学设计需要在对学生的认知特征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但在实际中,多数教师却没有准确地定位设计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以及记忆规律,导致没有突出重点、活动无序的现象出现。没有准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必定导致数学教学设计的低效产生。

2.教学策略设计缺少选择

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设计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组织课堂教学形式、约束和管理学生行为、调节课堂气氛等等方面。通过观察各种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知识和课堂活动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出现脱离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情况,不能有效约束和管理学生的行为,课堂失控的现象也时常出现,这对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3.教学过程设计以教为中心

教学既包括教的内容又包括学的内容,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交往互动,是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验证认知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现以及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设计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自主性匮乏,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标准还是流于形式。

4.教学技术设计不切实际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其合理性,切忌滥用。首先应对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其优势与不足,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做到有针对性地应用。为使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化作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化地选择媒体。

5.教学设计评价形式化

在教学设计中,评价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确保教学设计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的实施可以把教学设计的缺点找出来,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但在实际中,评价教学设计却很少进行。即使存在,也只是运用形式化的语言应付这个环节,对共性理念的反思、反映欠缺。因此导致不能优化教学设计,不能顺利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持不同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其内心体验也很复杂。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时,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果学习失败,则会沮丧和憎恨;找出了新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会感到欣慰,信心倍增。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可助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枯燥单调的劳动,如果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学生就会主动、愉快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有效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重任。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8)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69-02

虽然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实行,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消失,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在课堂中大部分老师老师依然按照课本内容教授,没有实践活动。针对目前的状况,加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很有必要。实践活动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在实践活动教学时,要融合学生日常所见的有关地理知识,如地理现象、一些景观。对于所需时间比较长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可以划分为多节课时间进行。比如在讲授地区降雨量变化时,在安排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注意本地的降雨量和时间,从中总结规律。

通过与实际相结合,让实践活动教学去解决地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当地的地理特色,选择相关联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活动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1.设计目的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包含多个方面内容,如设立情景、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等,过程很复杂。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培养兴趣,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2.设计原则

第一,要把整体思路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整体思路就是在贯穿在实践活动教学中的设计要旨深刻,思维宽阔,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具体实践就是实践过程简单明了,便于学生完成。强调立意深远,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突破和创新。

观察活动、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这三方便是促进学生智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是智力技能的奠基石,更高一层次的发展是语言表达能力,开始由外部发展转向内部发展。智力技能是分阶段形成的。每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思路有着指引方向的作用,确保智力技能向正确方向发展。具体实践是实施活动教学的基础,促进学生智力逐步发展。此设计原则能发挥最大作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可设计三峡工程探讨活动,就其中的利弊问题进行辩论,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各小组成员自主探索,积极讨论。教师可适时点拨,指导和协调学生。由这种实践活动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三峡工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二,要把多角度和小难度相融合。问题的设计是多角度的,还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活动问题的设计可以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设计的每步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学生年龄段问题,个体差异。所以要注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协调,合作与分工。如制作一份不同地域国家经济水平的手抄报,可指导学生从工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分析比较。不同学生负责不同板块进行搜集资料,还可以选取某个特定地区国家作详细讨论,加深对区域地理知识的了解。多角度和小难度的设计原则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很好地见到成效。

三、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方案

对于地理实践活动,要与课本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游戏类、讨论类、搜索类、辩论探讨、海报形式等不同的活动类型。这也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去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课堂的积极性,落实了实践活动教学。

不同的活动类型表现形式不同。讨论活动是以小组教学,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为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地理知识融合在交流问题中,同时要注意讨论的时间,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动手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在制作中发挥创造能力。动手内容有地理教学模型、制作图表,绘制地区图形等。

游戏类活动主要为竞赛方面,旨在提高学生反应能力,对知识的熟记能力,以及准确度。这种游戏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在赛前制定好游戏规则,结束时做出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开展此类实践教学活动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实践活动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学习中。

合作和交流是这些活动进行的基础。学生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能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四、小结

通过对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将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贯彻其中,增加了教学的探究性内容,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在探讨中学习知识。除了达到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实践活动教学融合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色,做到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9)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充分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的论述,理解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课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恰当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如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学内容共分为两个框题: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有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讲到亲子矛盾、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最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侧重讲如何与家长交往。而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善于合理宣泄情绪,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体验行为后果,对自己负责,分辨是非善恶等内容,尽管不是本课着重讲解的重点,但都与本课内容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仔细阅读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才能根据要求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以实现课程目标。

二、全面把握学生学情

要想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必须全面、准确、科学地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心理水平,这是确立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的依据和根本,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初中一切都是新的,他们有热情,好奇心强烈,有极强的表现欲,但自制力不强,生理、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波动时期。面对初中一切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他们已熟悉了初中生活,可是对于初中学习的压力,与父母之间、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很难处理好,他们这一时期表现得很叛逆,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致,初二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只会有几个人,举手回答问题怕被同学笑话,也不愿再表现自己。九年级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初中的生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班级中会出现严重分层,懂得学习道理的同学积极认真学习,知道自己没有升学希望的同学,面对中考的压力,让他们整天很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对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只做口头回应,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三、科学合理处理教材

作为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进行恰当、合理的处理,包括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先后顺序、教材中用以说明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的活动材料的取舍等,特别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一个规律就是根据感性材料得出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明白教材中每一段说明的理论知识是什么,把教材吃透,再进行教学设计。

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是有效备课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教材中用以说明基本观点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活动材料要进行精心的取舍,恰当的材料是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对教材中一些缺少时代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可以替换,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更加合理的活动材料,但材料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反复推敲、琢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活动切忌不能太多,否则不能在45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

四、恰当设计活动形式

对学生活动形式的设计要恰当,应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如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同时七年级教材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适应初中生活,正确认识和设计自我、展现自我、珍惜初中生活,做是非明确、自尊自信、意志坚强、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公民为主要教学内容,基于以上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多选择角色扮演法、故事法、竞赛法、游戏法、视听材料创设情境法等活动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恰当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八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处理不好和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关系,情绪波动较大等特点,可以多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活动方式。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10)

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是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课堂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要重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体,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课堂活动设计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坚持兴趣化原则,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才会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英语学习当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因为,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英语学习时,大脑皮层就会处于一种比较良好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非常丰富、记忆力能力最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英语知识。但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英语单词、语法等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英语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兴趣化原则,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设计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如可以设计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歌曲比赛、自编英语短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爱上英语,并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2.重视情境真实化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重视情境真实化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将教育教材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更直接的尝试和体验。如在学习课文Christmas时,英语教师完全可以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圣诞活动,用圣诞树、彩色气球、彩色灯泡等物品将教室布置成圣诞活动的现场,然后让学生依次围绕在圣诞树的旁边,观看圣诞老人,最后,学生表演关于圣诞节的小品、演唱关于圣诞节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新年祝愿。在这样的圣诞活动情境中,学生会逐步进入角色,进而获得圣诞节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西方的节日和礼仪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3.强化激励性原则,开展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

在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如果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的这种期望,增强对英语教师的信任,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对英语教师的信任,也可以使英语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感情,更加积极地进行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陷或不足之处。因此,英语教师要强化激励性原则,开展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A Man Who Never Gave Up这一单元时,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电灯、留声机、电池、电话、电脑等,让学生从中选出属于爱迪生的发明。以这样的导入活动开始新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那些英语基础差但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英语学习恐惧心理。而英语教师设计的“IfEdison gave up, what would he be?”这一问题,有利于激发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英语教师要分别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总之,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兴趣化原则、重视情境真实化、强化激励性原则,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晏伟清.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4):37.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篇(1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 存在不少为情境化而情境化的现象。本文就针对情景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情景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情景设计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何谓情境教学?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得以模拟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的系列活动。这种系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情境设计的泛滥,存在不少为情境化而情境化的现象。有很多不必要的情境创设,不仅浪费了老师备课的时间,也浪费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情境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解决这些问题又应该有哪些相应的策略呢?

一、情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情境教学法中,情景设计是否得当犹为重要,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纵观当前情景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情景设计哗众取宠,脱离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为途径,于是老师们挖空心思设计了一个个的活动,这些活动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分外活跃,往往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没有体现教学目标,实效性不大。老师们意识到了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情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教学目标,再生动、丰富的情景,再活跃的课堂气氛都没有生存的土壤,反而成为一节课的败笔。

问题二:情景设计杂而乱,孤立分散

《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认为 “情境”设计越多越好, 却忽略了对情景的有效组织,使课堂教学成了孤立、分散的情景堆砌。

问题三:情景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

《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也可来源于思品本身。但不管来源于哪里,情境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但很多情境设计常常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的表演,由于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视野,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情境设计常常“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这摇曳多姿的季节”。要使情境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还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策略。

二、情境设计的相关策略

1、情景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导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比赛抢凳子坐,抢赢的坐在凳子上,没抢到的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在一阵阵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踊跃参与,不管是抢到的还是没抢到的,都无比兴奋。活动结束后,老师问:“没抢到凳子的同学是什么心情?”学生纷纷表示虽然没抢到凳子但是也很高兴,老师试图引导学生说出伤心等心理,学生却体会不到,老师只好自己点题说这是比赛失败遇到挫折时的心理体验。

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情景导入设计,执教者为了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设计了欢快的音乐和学生节目表演,但和本课的主题——挫折刚好是两种不同的心理体验,自然学生也体会不到挫折感。

假如能在抢凳子的过程中配以紧张的音乐,比赛结束后取消节目表演直接问失败的学生服不服,什么感受?效果肯定会更好。

因此,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所在,解决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在情境中钻牛角尖、“绕远路”。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熟悉每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学习心理学,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不要认为我知道什么,学生就知道什么,我会怎么想,学生就会怎么想。

2、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

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情境要与本课题的主题相符,不能离题太远。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甚至是“败笔”。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情景一:《大眼睛苏明娟》导入课题;

情景二:《白芳礼老人的故事》明确教育的含义;

情景三:《狼孩的故事》明确教育对个人的意义;

情景四: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口接受教育对比表,明确教育对国家的意义;

情景五:中学生小余家境困难辍学,明确受教育权的含义;

情景六:辩论孩子不上学是个人私事吗?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

情景七:出示七年级学生入学收费标准,明确义务教育的特征。

该教师在课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借助活动、图片、表格等多种手段创设了多个情景,但整堂课时间安排过于紧凑,疲于应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该教师在每个小环节都创设了相应的情景,共计七个情景,而各个情景是孤立的、分散的、缺乏衔接,没有整体性。

学生理解情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下一个情景需要一个过程,而频繁地转换情景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情景,反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

同样一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情景一:两个放羊娃(聂海胜)的故事对比导入课题,学习教育的含义。

情景二:分析两个放羊娃的不同命运得出教育对个人的意义。 情景三:播放放羊娃聂海胜的航天路视频感悟教育对国家的意义。 情景四:放羊娃的求学路,学习受教育权和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情景五:续写接受教育的放羊娃的人生,情感升华。

该教师虽然也设计了五个情景,但五个情景都是围绕两个放羊娃的故事展开,通过巧妙设计,使知识和情感升华在这两个放羊娃的故事中完成,情节简单,思绪更清晰,学生轻松的获得知识,提升思想认识。 3、情景创设要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要有延续性

情景设计在一节课中应该保持完整,前后一致,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设计的情景如果是多个,那也应该围绕一个主题,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情景,成为课堂的主线。如,上例中五个情景都是围绕两个放羊娃的故事展开,就使整节课各个情境设计环节环环相扣,情境设计有了延续性,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

4、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感受多,体会深。

如在教学科教兴国战略时,如果一味的讲解国家科技工作人员创新的事例会让学生觉得创新能力是科学家才具备的。如果举例学生解答数学难题用不同的方法,或在生活中变废为宝也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还能激发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热情。

教学情境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只有学生走进情境,才能有所知,有所悟。所以,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那才真正体现情境设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