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6 17:12:49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1)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搜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通过开展语文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与计算机的应用整合是相得益彰,两美两赢之举。教师在运用媒体时,要做好以下事情:①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巧;②推荐、介绍合适的语文学习网站,如中小学语文教研网、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室,名篇欣赏、单元笔记、新闻、听力p学法指导等等会给学生以兴趣和收获;③鼓励使用网络图书馆,适时完成研究性任务;④用好网络交互性,增强口语交际水平和笔头写作能力。

二.教会学生“读”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正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获取大量信息,开拓视野,提高新区,扩大词汇量.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单词已过关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快速阅读,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偏食”;防止“猎奇”;防止“求速”,在考试中指导学生“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三.教会学生记笔记

要求学生做到读记结合,教会学生用符合批注,自觉摘录字、词、句;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让学生把每堂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整理整章、整节的知识,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优劣度.

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听课记,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2)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随身笔记,体积中等、便于随身携带。随身笔记的内容分为多种类型,首先要求学生将学习方面存在的难点内容摘录下来,闲暇之余随手翻一番,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次是将文学常识等机械记忆的内容整理出来,利用随身笔记的形式,便于及时开展记忆。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想到的一些有价值素材及时记录下来,为作文写作的有效开展积累素材。随身笔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语文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生活中出现和体现,各种空余的间隙时间也能够被学生利用起来开展语文学习,无论是排队等候的时间,还是饭余休憩的时间,或是休息前卧床谈论的时间,这些零碎的时间被点点滴滴地集聚起来,也是不容忽视的资源。

二、课前预习环节必不可少,增强学习针对效果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预习环节的作用与功能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导致学生课堂学习中针对性不强。笔者强化了对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提前学习的方式解决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内容,熟悉教材并对教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既能够减少基础知识学习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效果。另一方面,笔者强化了对学生预习技巧的指点,指导学生按照预习的定位制定预习计划,在预习中运用技巧提高实际效果,规范学生开展语文预习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将预习的成果积累下来,重点强化了预习方法、技巧的提炼,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强化预习环节的作用,能够有效前延教学环节,将语文教学向前推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习技巧交流活动,磨刀不误砍柴之工

学习技巧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方面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学习技巧的指导之外,还要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有可能发挥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巧方面的交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如何抓住重点开展学习的,如何科学安排复习间隔时间、提高记忆效果,以及如何开展形象记忆的等等。在这些学习技巧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汲取其中有价值的经验,与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实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目标。定期开展学习技巧交流,向学生推荐先进的学习经验,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效率,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样的技巧交流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并加以推广的重要内容。

四、组织课后拓展延伸活动,提高学习生动程度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重视课后拓展活动的作用。虽然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但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反而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身心调节,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课余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学生对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专题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也可以要求作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面的技巧。教师还可以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罗列出来,开展相关类型的学习竞赛活动,如古诗文翻译比赛、文学常识抢答赛、读后感竞赛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延伸了语文教学。

五、运用电子手段共享资源,取他山之石为己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条件的提高,学校与家庭都电脑、网络配备率不断上升,加之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于电子信息手段,让语文学习的资源实现最大化共享,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班级公布了公用电子邮箱和密码,及时将语文学习的资料公布于邮箱里,学生可以自由地下载学习。有了这样的便捷手段,笔者可以定期、及时地更新相关训练内容,学生也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料,不仅使用方便,信息容量也较大。有了这样的电子手段辅助,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交流也会更加便捷。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资源“边角料”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在补充、完善与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敏芬、林宣龙. 以有效利用资源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浅论[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0).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3)

语文教学在中国已延续了上千年,这个学科在学校课程中是历史最久远的,数千年来,从孔夫子一直到本世纪初,我们一直在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以范文文本为基础,以分析字词句章为内容,以读讲写等为方法。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但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的运用似乎并不理想,无论是省市的公开课,还是老师平时的授课,其授课的实质仍是传统的,多媒体似乎仅是个形式,并没有实质性地参与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造成这样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线老师缺少有效实用的多媒体资源。他们对多媒体的使用仅限于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多数没有系统性,或者没有针对性,导致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事实缺位,进而导致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笔者以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而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就要建设好个人网络资源库,想当年,余映潮老师“在偏僻乡村中学的破书桌上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这不就是在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吗!不过现在我们不需要用蜡纸刻印,不需要用手写,不需要用木箱收罢了。如今仅要一台电脑就够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个人网络资源库的探索。

二、网络资源库的框架建设

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首先要建设好资源库的目录,再将收集的资料填充到相应的目录下,所以一个实用的教学资源库,一定要有好的框架,笔者是这样设计个人教学资源库目录的:

(一)备课资源库。这个目录以教材为基础,分必修、选修、高考三大板块,必修选修按教材顺序排列,高考按照题型排列。在每一个具体的子目录里,笔者把资料分为两块,一是有价值的资料,一是整合后能使用的资料。每块里又有教师用和学生用之分。

(二)作文资源库。鉴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建立作文资源库,这里又按文体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三部分,每种文体下有写作指导、优秀例文、学生范文。其中优秀例文以课本出现的经典文章为主。

(三)语文小知识。语文知识非常庞杂,很多时候,我们总要为一些小知识去查各种资料,往往看后又忘了,下次用到又要到处找。所以笔者设了这个目录,把用过查过的语文知识及时存起来,方便平时教学。比如学文言文常涉及到古人的官位,不同的朝代官名相同可能官位不一样,笔者把这些记录下来,就随时可以查阅。

(四)走进大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这就要不断地向语文科研前沿的大师学习。笔者在这个目录设置了大师成长、大师思想和大师风采(主要是课堂实录)等板块。

(五)学生状况。教学不能脱离学生,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关注学生,所以笔者设立了这个目录,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常见的错误,就像是学生的错题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掌控,然后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三、网络资源库的素材整理

有了骨架,更重要的是要用血肉填充,那么如同血肉的素材从哪来呢?虽然笔者并不排斥网络,但仍觉得素材的积累不能以网络为主。

方法一:从报刊杂志中来。笔者一直以为教学资料含金量较高的是本领域的专业刊物。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报》等很多专业性刊物,上面有很多非常有用的、实践性强的内容,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有一次,笔者把《语文报》关于应试作文的一组系列文章收集到资源库中,在讲授作文时,将这些文章加以整合讲给学生,效果非常好。这些专业刊物文章大多是一线的优秀老师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是教学的总结反思,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整理。

方法二:从教学实践中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是无穷的,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往往会有许多非常精彩的片段,我们应该做有心人,把它们记录整理出来,这是宝贵的财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剌客列传》一文时,有同学就指出,荆轲的刺杀行为在今天就是恐怖行为,跟本拉登没什么区别,他的精神在今天不值得提倡,其中包含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误思想,与今天的法治理念相背离。笔者觉得有道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自己研究感悟,使他们学会从中吸取什么,抛弃什么。当然,从实践中来也包括向同行学习,每个人的课堂都会有他的精彩之处,我们也应该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方法三:从字辞典中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查阅一些字辞典,以明确某些字词的含义,我们还应该及时把这些字词添加到资源库中,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另外,这些对教师来说是困惑,对学生来说肯定也是困惑。

方法四:网络搜索。现代的互联网非常强大,一个内容能搜出很多资料,但很多会雷同。所以笔者认为上网搜资料尽量查一些专业的大网站,如中华语文网、中学学科网、三槐居语文网等,还有网络下载的内容一定要精心整理,保证质量。

四、网络资源库的使用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4)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不会记单词。记单词很慢,容易错,忘的快。二、对语法知识一窍不通。写的短文满篇都是语法错误,单项选择和短文改错题失分较多。三、不会读课文四、不重视记笔记。五、没有使用字典和工具书的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记忆单词

很多老师觉得音标,记单词的方法都是初中的事,高中再教音标,音节记单词的方法有些多余。实际上,由于来源不同,基础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到了高中,仍然不会拼读单词,记单词非常的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高一开始,就结合单元单词的学习,有重点的教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比如,让学生重新认读48个音标,讲解音节的简单知识:什么是开音节,闭音节,音节的划分,重读,连读,爆破等。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学过音节的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拼读新单词,并且每节课都有重点的复习所学的音节知识。精心挑选一些单词短语,写出音标让学生认读,或者写出单词,让学生试着写出音标等。实践证明,经过一周最多两周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拼读规律,再记单词的时候,就知道根据拼读规律记单词,根据发音,按照拼读规律写单词了。另外记单词不宜一次记得太多,通常每课有20个左右的新单词,一个早读课,学生读一课的单词就可以了,剩的时间可以读课文。学生先预习,根据拼读规则读单词,然后听录音正音,争取发音标准。会读之后,20个新单词,10分钟之内一般都能背会。然后学生可以读课文,在课文中熟悉这些单词,碰到不会的词,可以再翻词汇表,重点熟悉记忆。学生手头还有一些配套练习,上面也有填单词的题,在学完课文之后再做一遍,等于又复习了一遍单词。在读知识点的时候,重点单词短语还会重现,经过反复的接触,学生等于除了刚开始新学时是有意记忆外,已经经过了三四遍的无意记忆,这样下来单词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要提高阅读能力,只靠课本中的单词是不行的,学生应该扩大阅读量,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来提高阅读量。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报刊杂志属于泛读的范畴,主要是了解大意。对生词,不必查字典,而是要通过上下文,图片,标题等去猜测词义。报刊杂志上的单词好多比较生活化,可以和课本上的单词互为补充。

二、关于语法

由于现在淡化语法,在初中,无论英语还是语文老师,对语法知识都不强调,讲的比较少,很多学生只知道单词的意思,写的句子指示把一个个单词堆积到一块,根本不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所以,到了高中,仍然要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的句法结构和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尝试一些稍微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操练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刚开学时集中讲解句子的基本结构:

1: Subject (主语) + Verb (谓语)

2:Subject (主语) + Link. V(系动词) + Predicate(表语)

3:Subject(主语)+Verb(谓语)+ Indirect object(间接宾语)+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

4:Subject(主语)+Verb (动词)+Object (宾语)+Complement(补语)

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例句,让他们体会,揣摩,并针对这些句型给学生一些句子让他们翻译。另外,高中还会慢慢接触到一些带有宾语,定语或者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或者是倒装句,独立主格结构,是强调句型等,每出现一个新句型,都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仿写、反复练习,并且在本周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的让学生用上这些句型。在写句子的时候,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是动词的时态、语态用的不对,或者是主谓不一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不对,形容词副词的形式不对。针对这些常见的错误,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个专题的改错练习,把学生写作中犯的典型错误集中起来,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改错,在下次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会特别留心这类错误。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常见的错题类型分成专题,把每次自己写作中犯的错误都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看看,就可以有意识的避免类似的错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基本都能用正确的句式了,语法错误也大大减少。

三、学会读课文

读课文分泛读和精度。学会读课文有很多好处。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另外在分析长难句的时候,还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法知识,一举几得。在开学之初,我们要求学生把读课文的方法步骤写到课本首页的空白处,刚开始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去读,慢慢地学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泛读 看标题,图片,预测文章内容。利用所学的浏览,跳读,查读等阅读策略,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做课本上所附阅读理解题。2. 细读课文,分析长难句,找出其中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利用工具书排除难点,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提问。3.朗诵重点句段。学生经常这样做,就会知道阅读中的重难点是什么,学习时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四、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摘抄。根据我的观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不少英语成绩好的同学,都有整理笔记的习惯。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5)

记叙文是作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与质量。记叙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写出文笔优美、叙事清晰的记叙类文章呢?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同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有效前提

记叙文是一种以人、事、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体形式,对写作者的观察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求写作者在具体写作之前率先对要描写的具体对象进行最细致、最深入、最全面的观察。可以这么说,写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采取了随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活动:伴随着上课铃悦耳的声音,笔者快速走上讲台,并与学生进行了例常的问候示意。这时,学生精神集中,等待笔者展开新知识、新内容的讲解。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笔者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讲解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率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老师刚才是如何推开教室门的?是以何种姿势迈上讲台?又是以何种表情向大家示意问候的?”在诧异中,学生纷纷开始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可是,由于笔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进行示意问候等动作都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难以说出各种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又何谈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呢?希望大家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在日后做一个热爱观察、认真观察的细心人,相信,这样对你们记叙文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如此,借助这一随机的观察训练活动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观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观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其自身在良好观察能力的帮助下发掘、积累更多的记叙文创作素材、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佳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必须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或者亲身体会出发,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有的有效记叙文创作素材、资源,这既是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正确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加积极、踊跃地发掘自身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创作素材,更是学生完善资源积累、切实提升自身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突破渠道。

在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写作资源。如,在《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给出学生文章题目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创作,而是充当起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认真回忆各自参加过的拔河比赛,并踊跃发言说出具体的细节。有的学生回忆道:“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参与的队员全都铆足了劲儿,有时甚至能看到他们因为太用力手臂上、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回想到:“在拔河比赛中,我观察到队员们有时会大力喊口号,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用力将绳子往自己所在队伍的方向使劲拉。”还有的学生回顾到:“我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拔河比赛就是对手们全带了一个个搞笑的脸谱,致使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组的队员一看到他们的脸谱就想笑,自然也就使不上多少劲了,虽然最后是输了,但是我们也不生气,反而是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那真是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在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拔河比赛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对拔河比赛这项体育活动自然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基础,他们这次《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自然是目标明确、情感深厚,而不需要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编乱写,自然也能写出真正具有水平与质量的记叙文佳作。切实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辅助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6)

新课改要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学习活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要求一定要重点关注目前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及发展,让学生初步拥有收集和总结多种信息的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多种类型的资料,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下面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明确收集资料方向养成良好习惯

收集哪种类型的资料,若教师没有确定具体的方向给学生,学生将会找不到切入点,因此,要求教师将下节课学生需要收集的资料告诉给学生,并且能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在上课之间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安排,针对每个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成本展示的模式,展示的模式包含,交流式和辩论式以及知识比赛,制作课件等。然后明确主题,围绕主题收集资料。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以及网络和报刊等收集资料,之后在上课过程中展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收集其中的信息资料。相关学者提出,针对一个学生而言,其不可能拥有大量的直接经验,基本上是间接经验,而通过课外阅读能够积累经验,获取前人认识生活和社会以及自然的精髓,之后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营养。这就证明,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是十分有价值的。因此,教师应该借助学生对于课外新鲜事物兴趣浓厚的心理,大力提倡学生使用课下时间多阅读一些书籍和报纸以及杂志等,加大自身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利用图书和做笔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要求学生在读书之后使用文字将自己的收获详细的记录下来,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采取做笔记的方式收集和总结资料。教师在让学生做笔记的过程中,先要传授给学生做笔记的方式,例如将其在书上做上标记,摘抄优美的词句,概括核心内容,书写内容提要以及读后感,这些做笔记的方式,让学生清楚这样做笔记的有点。还有就是将自己的写作的文章依照每学年或者是学期整理到一个笔记上,同时在首页制作一个目录,这样方便比较和查阅,并且还能够强化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通过词语积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借助每个单元积累运用当中相关词语和名言警句以及古诗词积累的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词汇积累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行,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人才济济、大名鼎鼎,第二行,曲曲折折、朝朝暮暮、口口声、支支吾吾,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第一行的词属于0122,而第二行的词属于0011的性质,这样不仅弄清了词的构造,同时还积累了词汇,然后教师传授学生在看报时业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去收集词汇。

四、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语文课堂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新的教材当中拥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读写对话,重视收集相关资料,这就是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式。其中重点强调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有效的查找方式,学会阅览,将所需的资料找到,或者是可以采取复印和剪贴的方式。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剪下来,同时进行拓展教学,将剪下来的资料制作成剪报,同时根据知识的种类和学科将其分成几种类型,方便之后的查找阅读。经过教学生将剪下来的资料制作成剪报这个语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的进行,既能够强化学生收集资料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五、利用网络提升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应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扩展学生的事业。让学生根据计算机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使用计算机收集整理资料,给语文课程教学提供服务。依照教学时间经验,有关教师认为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能够密切结合学生教学途径,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资料的收集,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教师在讲解匆匆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先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这篇文章作者生平以及文学成就,收集劝学等有关的诗词以及名言警句。在教学的过程中既爱哦时在巧妙的进行指导,传授给学生先输入关键词实施检索,将学生带入丰富的知识殿堂,进而使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课程针对教学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定位思想必须要确定,这仅是利用收集资料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教材文章的内容,并且还能加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认识,充分受到启迪和教育。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培养高年级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策略的进一步研究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新课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新课改的观念,认识到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资料的必要性,并在培养、指导学生这种技能和素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改进。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收集资料方向养成良好习惯,利用图书和做笔记,词语积累,网络资源这些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收集习惯,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策略的阐述,能够给小学语文教学资料收集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简介:余建军(1979-),男,广东省陆河县人,汉族,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参考文献:

[1]高丽石羡.培养学生收集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J].海峡科学,2014,07:80-81.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7

要使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得以提升,我以为,就必须抓好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我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重点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语文学习基本习惯培养方法的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每一个习惯的培养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坚持和努力而不是教师强加的,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是最为关键之点。这也是新课标“自主学习”理念的运用。

2.活动趣味性原则。习惯是长期才能形成的,但得通过一次次的活动的开展,使其逐步养成,因此每一个活动得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在乐趣中养成习惯。

3.长期一贯性原则。习惯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养成的,要靠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因此对学生的习惯的训练和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的巩固。

二、基本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学习的习惯的培养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计划安排,只有有计划的学习,才不会手忙脚乱,忙而无绪。首先通过讲座的方式交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讲清学习计划的种类、结构、内容、要求。其次定期督促检查学生落实计划情况。学生往往开始时热情高涨,可大多数学生五分钟热情,很快就消退。如不定期督促,学生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惯,最后还会养成应付了事的习惯,因此开始一段时间一定要认真检查落实到位。坚持一段时间,学生自然养成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要养成勤查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学生手头应具备一些最常用的工具书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把一些东西说出来或是写出来。

(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1.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认真落实预习任务。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独立完成预习案。这就要求教师教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其次是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及写法特点。第三,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

2.课后及时复习。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因此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必要的。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

(四)记课堂笔记(包括课后进行整理),课外阅读摘抄要点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不同的教师要求不同。有些教师要求一定要做到笔记本上,而且做到有顺序有条理的记录。当然,这是非常完整而有绪的笔记。不过学会把重点要点批到课文旁边也未尝不可。我们现行的教材,在课文旁边留下很多空白,其目的就是让我们作课堂笔记用的。

(五)大胆开口且文明得体的习惯

学生大胆开口说话且文明得体的习惯的养成在高一阶段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我校高效课堂教学“三查六步”模式以及其它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展示环节,学生大胆展示陈述是需要语言非常流畅、思维条理清晰。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大胆且文明得体的语言习惯。

(六)诵读背诵优美的诗文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主要是一些优美的诗词曲赋或是一些优美的现代散文,并作定时定量的要求,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七)深入研究、质疑问难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学习的三个维度“自主、合作、探究”,其中“探究”就是这里说的“质终疑问难”。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具体做法就是一是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二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法指导,在学习活动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

(八)作文前拟写提纲的习惯

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指导,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做好精典文章结构分析;二是精心构思,在作文题目拟出后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动笔,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三是互相交流,教师在学生拟好提纲后,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彼此进行交流、探讨。

(九)写作后的修改(包括互评和独立评改)的习惯

具体作法先是把班上好中差不同等次的作文选三篇,复印出来发给学生,然后讲解修改的方法,具体指导学生操作。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修改。教师在学生修改时作细致的点评,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学到一定的技法后,就指导学生互相交换修改。最后学生修改作文的技法熟练后,就要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上交时一定要是经过修改的文章。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8)

语文教学要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语文活动”,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很好地解决校本教研“研什么”的问题,定会取得良好成效。

1.晨读活动

做到读有方向,读有指导,读有收获。

2.课前活动

建议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可以搞演讲,搞成语推荐,搞美文赏评。师生一同分享丰富多彩的“课前奶酪”。如我校任彩云老师安排的课前古诗文背诵活动;杨俊梅老师安排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背古诗词、成语接龙、讲笑话、再辅之以评价);曹彦志老师安排的课前背《弟子规》、讲故事活动;田旭光的课前打节拍背三字经、散文诗活动;武希玲老师的课前古诗词背诵、讲故事、歇后语、佳句谚语展示活动;孟凡军老师的课前打快板背三字经、中华少年诗朗诵、讲故事活动;陆春荣老师的自编快板、读论语等。都是开展课前活动的好方式。

3.课中活动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语文教师在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导学活动,追求有效学习。教师要改变“独霸讲台”、剥夺学生话语权的行为,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我校杨俊梅、任彩云、田旭光老师的课就体现得十分突出。教师有意设计导学题,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学生获得的东西是自己主动得来的,方法是自己习得的。会终身受益。

4.课后活动

课外阅读,与经典对话。教师们认真规划学生的课后活动,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书目,大开书单,并布置适量的课后阅读作业。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5.上好语文活动课

教师们要上好每一节语文活动课。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我校陆春荣老师的“祖国在我心中”语文活动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全班四个学习小组以演讲、资料展示、辉煌成就展示、诗朗诵等形式,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学习语文的兴趣。

6.开展记读书笔记、练笔活动

精心筹划,务求实效。许多学校的学生都在写读书笔记,许多教师为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练笔花掉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学生的练笔质量堪忧,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少精心筹划,多随意分派任务。所以,读书笔记、练笔成了学生的“随意之笔”。老师们对读书笔记、练笔要做精心安排,要求一开始就高起点、严要求。利用课前活动推荐一些与话题有关的素材,最后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精妙构思、认真写作。对上交的读书笔记、小练笔要求也应明确:一是规范书写(尤其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书写);二是文从字顺,少病句错字;三是材料出彩;四是思想深刻(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对读书笔记、小练笔的批阅是:沙中淘金,亮点说够;指出不足,暴露问题;及时讲评,让学生受益。

7.竞赛活动

大力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现才华,奉献智慧。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虽然繁重,管理压力也十分大,但也应该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多锻炼,多展现才艺。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8.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小专题研究活动

展示能力,提升素养。做好研究记录,积极参与讲课、听、评课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听语文课后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着陆”

长期以来,课程、教材、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智力、个性不一的学生只能同吃“大锅饭”。而事实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的根本应该是让课程适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堂语文课我们在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地当“讲师”,肆意地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形成“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可悲局面。包括我听的这八节课,有的课堂还存在着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主动权、没有话语权,课堂是一问到底,将满堂灌,改成了满堂问。读写听说能力得不到发展和训练。

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做到理念先行,及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受益。

反思二,教师要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学生并不笨,他们缺乏的是教师高明的引导和大量实践操练的机会。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倍受人们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播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还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很多仍然限定在“传播——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教学严重脱离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我们应该尽快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

反思三,教师要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课堂,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要巧借优秀资源,多在教室凭借电脑、电视等多媒体上课,要时时鼓励学生自觉上图书室或网络上查找资料,要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甜头。如我校任彩云老师每节语文课设计拓展延伸内容;杨俊梅、田旭光、武希玲、孟凡军老师利用白板展示资料的方式很值得提倡。

有了宽松的学习空间,就必然会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封闭状态,让他们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这种开放性的改变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定会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反思四,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要加强训练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9)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苏轼《赤壁赋》时,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我没有写过板书,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课堂讨论交流冷淡,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虽然投影及PPT也用,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粉笔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我也开始重视板书,重拾板书,苦练粉笔字,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把关键词找准,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10)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淡化普高情结,真正去了解作为中考失败者职高学生的特点及心理需要,缩短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距离,要勇于抛弃“权威”的意识,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将自己成为学生学习中合作的伙伴,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教学才能切合学生实际,教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④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应积极反思曾经疏离学生生活的教学现状,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激活职高学生的心灵。

2、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语文课堂资源无处不在,网络资源博大精深,包罗生活万象,只要善于捕捉课文的延伸点,网络将会源源不断地给捕捉课文的延伸点,网络将会源源不断地给课堂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充满时代的气息。记得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又让学生欣赏蒋嘉铿的京剧版《念奴娇》,也让学生欣赏伊能静的通俗版《念奴娇》,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情感演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和情感演绎,学生觉得课堂充满活力,觉得活动较有趣。除此之外,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情感世界,从而去理解他的豪放与婉约。另外,让学生明白人生道理,我放弃一贯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欣赏于丹讲《论语》中的“人生之道”相关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中的道理,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针对男生对《三国演义》的爱好,特意安排学生看易中天《品三国》,体会“冷暖人生”,引发学生对“孙权”这个人物的探究性学习。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应善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这样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3、改变学习方式,尝试“活”学

记得职校学生曾流行这样的口头禅: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毕业扔笔记。可见学生学习方法的陈旧与单一。在网络资源丰厚的今天,我们职高语文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本背景、熟悉人物生平、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问题等等。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对这位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该诗主题的理解,让学生课前上网查询,网上阅读《志摩的生平》、《再别康桥赏析》,课堂中也可网上呈现《再别康桥寻梦意识》、《再别康桥三美》,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以及诗歌艺术的把握,课后还可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志摩诗歌的鉴赏,网上阅读《再别康桥思想艺术赏析》、《志摩的爱情故事》、《志摩之死》等等。这样,网上的语文资源便被有选择地充实到了现实的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不断丰满和完善,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可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又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

高中语文教资笔记篇(11)

一、英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教师课堂所授新知识,学生任凭大脑记忆而不动手,或许一两节课内容还可以承受,若积累太多,就会逐渐被遗忘,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有效的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况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料、吸收和消化这些信息,可以不断扩充新知识。同时,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二、英语课堂笔记的内容

有课堂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复习记忆,获取更多的知识。课堂笔记何时记、记什么、怎么记,应该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己决定。总的来说,主要注意:一是基础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二是重点和难点,三是对知识点分析讲解的文字;四是对知识进行讲解时所列举的联想材料;五是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六是关键字词的理解;七是自己和同学回答问题时的失误的知识;八是听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九是老师强调的其他注意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双慧眼,有一个智慧的头脑,眼疾手快,及时记下这些内容。

三、英语课堂笔记的方法指导

(一)善用各种符号。这是笔记的重要手段。运用不同符号可以大大简化笔记的过程,具体用什么符号,可因人而异,中英文皆可,但应是一目了然。例如,用缩写词,用简写形式,如Monday可写成Mon,表上升用“”,下降用“”等。另外,学生记笔记时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或用直线、波浪线,三角符号等圈、点、勾、划。力求使笔记显得整洁美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二)课后整理补充。这是笔记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后整理补充,既能保证笔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又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侧重疑难点。教师授课时,用彩笔进行着重标记,其意在于提醒学生此处的重要性。所以,学生整理完毕,教师应要求其根据课堂上自己的反映水平及课余的掌握程度,在重难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作醒目的标记,因为这将是日后复习中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的疑难之处。

四、英语课堂笔记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