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6 17:13:20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1)

根据建设部发文规定,专业消防企业承接建筑工程当中的消防系统施工时,通常指的是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最多包括水喷淋和消防栓系统,而防火排烟、正压送风以及防火门卷帘门等都是由其他土建人防公司或者是水暖安装公司来进行,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之下,如果消防工程现场负责人员对于工程防灾的整体思路逻辑不够了解,只是熟悉自己的工作模块的话,就会导致多方工作人员完全不清楚消防联动,调试工作完不成,甚至是验收无法通过等,因此对于消防企业而言,是完全有必要且必须培养出对于整个防灾系统都有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第一,消防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不仅需要基本的技术职称,更是需要对整个消防设计、消防设备以及工程防灾系统等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结合需求对其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就是技术负责人不仅需要懂消防电器,更需要全面了解水、风和气等。第二,对于消防工程的专业施工企业也有相应要求,消防施工单位一旦承接某消防工程施工以后,就必须要协助设计单位和业主来对图纸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对于正压送风系统和事故电源的切换,更是需要切实保障其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总而言之,只有抓住了基础工作才算是把握了消防工程的关键,保证其经过调试之后验收一次成功。最后强调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人员对于相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的掌握,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绝大部分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仅仅满足基本的消防功能,而忽视了施工质量,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是因为这样一种状态下虽然能够通过验收,但是系统本身的可靠度并不高,这实际上也是整合能力缺乏的表现和特点之一。

二、关于消防企业品质问题

目前市场上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比较多,竞争激烈,必然导致竞争压价状况的发生,这无论是对于消防市场还是建筑工程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消防工程市场而言,这是损坏行业基础的做法,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更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验收过程。事实上,消防工程专业施工只需要遵循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即可,也就是所谓的优质优价,尽可能的通过合理的性价比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不是陷入竞争压价的漩涡之中[2]。针对于这样一个目标,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工作的完善进行来优化信誉和保障效益,建立健全消防工程专业施工质量体系,这才是最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消防企业想要做好管理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对于人员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懂管理、懂技术且热爱消防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这样一种要求实际上是结合消防市场的现状提出来的,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当中,同时懂消防技术规范和懂产品技术性能的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消防工程全系统通过率持续走低,这也就意味着,员工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匮乏的,急需对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从业素质进行优化和完善。针对于此,首先就要求企业负责人抓紧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并相应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就重点强调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其职称等的重要性,这样一种强调和重视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2)

为提高XXX建筑工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能力,减轻、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施工现场正常的施工秩序,特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为指导,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做好建筑施工现场防控传染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生命安全和秩序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不在xxx建筑工地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全体施工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对员工宿舍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脏乱差和卫生死角。

5、每日进行施工人员身体病况排查,一旦发现发热等疑似症状的人员,立即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员工所在寝室所用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疫情立即向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6、严格控制新入场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并对外地进陕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送往定点医院,严禁在工地留宿。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全体工人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与落实建筑工地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领导

成立建筑工地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及分工:

(1)宣传与教育:

督促建筑工地制作、张贴防护宣传条幅标语,宣传和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项目部落实专人对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防控传染病的文件、通知、疫情通报等信息及防控传染病的知识向现场所有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场黑板报、宣传栏、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对职工进行宣传、同时做好原始记录。项目部每天公布疫情检查情况,有无新来外省务工人员,有无体温过高人员。

(2)消毒与检查:

人员登记管理:对春节复工新进场人员,项目部要做好花名册,记录所有人员节日期间所在地、返岗时间、是否与**人员接触、是否有发热症状等。外省回来人员按防疫指挥部统一要求隔离、留观。加强门卫管理,尽量限制人员在一个出入口通行,集中管理排查。每天对进场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登记人员姓名、工种、进场时间、进场测温温度等。

消毒测温管理:每天按照说明书,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对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食堂、卫生间、垃圾堆场(桶)开展两次以上的消毒工作并记录;对出入人员严格登记、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隔离并上报高新区防疫指挥部;对进出车辆严格登记并进行喷洒消毒,外省入陕车辆严禁驶入工地内部。

(3)联络与上报:

疑似病例。有以下三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的患者:

1、临床表现:发热;

2、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

辖区交通和住房建设局:

辖区定点医疗机构:

辖区人民医院:

辖区中医院:

(4)物资储备

对于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储备数量是否满足日常所需,并提供储备清单及每日消耗清单。(如:口罩、感温仪、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雨衣等)

五、主要工作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卫生大扫除、印发宣传资料及宣传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2、加强疾病检查工作。

每天由施工班组长做好工人的检查,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询问制,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工人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上报项目部。

3、保持寝室空气流通。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畅通。

4、做好防范措施,每个寝室配备体温计,84消毒液,口罩等物品。

5、加强工人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工人饭前便后以及班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

6、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工人发热特别是伴有咳嗽、咽喉疼痛等,迅速隔离,立即带到正规卫生院就诊。

7、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应急措施

当工地出现“传染病”疫情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在第一时间采取如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2、对一般发热等病人的处理:(1)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发热病人退热两天后,且无反复,项目部应对其隔离14天无异常,才能回岗。(2)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发热人数,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3、对可疑病例的处理(1)发热病人经医院认为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嫌疑的,工地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在工地发现的病人,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并报告指挥部医疗救治组诊治。(2)工地要对可疑病人所在寝室或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与可疑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3)可疑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4)工地应根据可疑病人活动的范围,在相应的范围内调整施工计划和安排。

4、对传染病人的处理

若“疑似病人”被医院正式确诊为传染病患者,工地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要求是:(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寝室及班组,等待卫生部门和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处理意见。(2)疫点消毒。对工地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3)疫情调查。工地应配合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5、根据相关规定,出现因疫情原因需要部分或全部停工,按上级主管部门及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决定执行。

七、保障措施

建筑工地适当安排经费用于传染病疫情的宣传及防控工作,确保处理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八、责任追究

实行责任追究制。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班组长直接负责,其余人员一岗双责。全体管理人员必须把疫情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工人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造成工地传染病疫情扩散传播或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上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倒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建筑施工领域节后返岗返工人员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全面贯彻****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XX、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坚决防止疫情在建筑工地输入、蔓延、扩散,切实保障全市建筑施工领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主要目的

全面加强防控,坚决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我市建筑工地蔓延、扩散,并指导各县区住建部门和工程项目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建筑工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预防控制应急工作。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全市建筑施工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住建厅的指导下,组织指挥全市建筑工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应急工作,积极做好应急信息收集、统计等工作。

2、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质安科:负责建筑施工领域节后返岗返工人员疫情防控的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各县区在建工程项目做好返岗返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

(2)办公室:负责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防控指导工作,安排疫情期间应急值班值守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3)城建科:负责指导市政道路、桥梁、场馆、广场等建设工程参建单位做好返岗返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

(4)市场科:负责指导全市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做好返岗返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

(5)党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返岗返工党员干部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6)财务科:负责协调政府工程财政物资保障工作。

(7)各县区住建局负责各自辖区内建筑工程项目返岗返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住建系统职工返岗

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于2月3日正式上班,在疫情期间,严格按照《x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疫情期间上下班工作的通知》要求,上班人数按实有人员的25%比例执行。

(二)在建工地返工

全市新建项目和已停工项目,原则上不早于3月16日开复工,因疫情防控、污染治理、民生工程实际,需连续作业和应急处置的工程项目,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可按审批时间开复工。

1、严格落实人员管控

**及周边省份(河南、湖南、江西、重庆、安徽、陕西、四川)从业人员疫情解除前不得返同;途经**从业人员一律自行隔离14天;省内其他城市回同人员一律自行隔离14天;已去往**人员禁止返同;因工作等原因计划去往**的人员疫情解除前不得前往;所有从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无身份证人员公安系统原则上按在逃人员处理。

开工后工地每日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记录登记,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项目负责人要及时报告,并对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同时通知就近发热门诊安排就医。

2、严格落实防控应急准备

春节过后,全市各建筑工地陆续进入开、复工准备阶段,输入性疫情风险急剧上升。各工程项目务必做足防控疫情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制定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做好“五个明确”。明确防控第一责任人和各方责任,备足备齐防疫物资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消毒设备满足工程项目应急需要;明确疑似病例报告程序、时限和处置方式;明确距离项目部最近的定点专门医疗机构的名称、位置、联系方式及病例转运方式;明确疑似病例接触者的隔离观察等处置措施;明确应急值班值守制度。

3、严格落实施工现场管理

(1)建筑工地办公区、生活区(工地食堂、宿舍及厕所)要每日进行消毒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干净。

(2)施工现场严格实行门禁制度,防止施工人员、外界人员随意进出。工地入口处要对所有进出人员实行体温检测、身份、健康状况登记,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的人员,第一时间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

(3)工地食堂严把食材进货关,严禁食用野生动物。工人餐具专人专用,每日进行高温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工人就餐区域要设置洗手池,配置洗手液等。

(4)施工现场全部人员需佩戴医用口罩,落实每日体温检测等措施,逐一记录做好统计。项目部要及时掌握工地人员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隔离。

4、严格落实联防联控

各工程项目参建单位要在属地建设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强化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强化与住建、卫健、公安、社区街道等部门的联动,密切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特别是积极配合卫健部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及时发现报告并有效处置疫情。

(三)城市公园管理

1、全市各公园管理中心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公园的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解决。工作人员上岗时需进行体温测量,并正确佩戴口罩。安保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做好检查游客入园体温和佩戴口罩情况,不得进行聚集活动。

2、对公厕、座椅、垃圾箱、栏杆扶手、体育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游园环境干净整洁。

3、加强宣传,在入口处等明显位置疫情期间的温馨提示、疫情防控工作重要通知等,并通过广播、标语、人工劝阻等方式引导市民居家锻炼。

4、大同公园管理中心关闭动物园,对野生动物做好巡查监测。

四、应急处置

根据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建立以下应急处置程序。

(一)建筑工地一旦发现有来自****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应立即封闭施工现场,就地隔离相关人员,1小时内报告住建、卫健有关部门,采取医学观察措施。

(二)建筑工地发现有发热症状的人员,应立即封闭施工现场,第一时间采取隔离观察措施,1小时内联系就近定点医院就医,有疑似状况报告住建、卫健有关部门。

(三)建筑工地发现有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人群应立即封闭施工现场,停产停工,第一时间对相关人员实施隔离,1小时内联系就近定点医院采取医学防护措施并报告住建、卫健有关部门。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1小时内报告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预案终止与评估

(一)疫情终止

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终止本预案。

(二)评估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3)

一、国内外保险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第一的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内容的一般财产保险均起源于火灾保险。火灾保险是财产保险的雏形,直至今日火灾仍是财产保险的主要责任范围。在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中,保险业与消防管理的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近年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歌舞娱乐场所、学校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油气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的火灾导致的公众伤害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场所的经营单位如果没有投保公众责任险,一旦发生火灾,经营单位往往无力承担对火灾受害人的赔偿责任,或因赔偿引起法律纠纷、企业破产;特别是重特大火灾,赔偿金额巨大,如果受害人得不到及时赔偿,极有可能引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消防与保险合作历史久远,最初是西方发达国家中保险业获取最大利润的手段。而且此时的合作比较简单,都是处于简单的初级配合之中,处于粗放型的经营状能。我国现阶段消防与保险之间的合作,是一种“积极的保险、消极的防灾” 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灾职能作用,如何借鉴国外消防与保险合作的基本模式,整合社会防灾力量,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防灾力量互动机制,是我国消防与保险合作机制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消防和保险是整个社会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两者之间性质不同、手段不同,但它们都以危险的存在为前提,都将危险的预防和处理作为自己的任务,都是以减少危险损害和加强社会预防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本人结合对国内外消防与保险合作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我国消防与保险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探讨在市场条件下构建消防与保险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火灾防范和火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努力减轻政府经济负担和社会财产的流失,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形势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虽然全国消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但导致火灾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加之消防工作者人数缺乏、经费不足、城市基础消防设施不完善、群众消防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火灾形势日趋严峻,重特大以及群死群伤火灾时有发生。有些火灾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和政治影响。

一、国内外保险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第一的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内容的一般财产保险均起源于火灾保险。火灾保险是财产保险的雏形,直至今日火灾仍是财产保险的主要责任范围。在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中,保险业与消防管理的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4社会消防和保险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我国,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生事物,加之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各地方政府、广大业主单位、社会群众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缺乏基本的认知;二是从经济学角度讲,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具有一定正外部性的产品。所谓正外部性,就是对社会有好处,但是对市场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大部分经营者只顾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公众利益漠不关心,认为火灾投保,尤其是为第三方投保是额外的支出。另外,具体到个别场所的火灾发生频率并不高,大部分经营者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广大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意识、维权意识不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发达,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刚刚步入小康,绝大多数群众往往关注如何消费更加实际和节省,却忽视了在哪里、如何消费安全更有保障,从根基上削弱了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构建保险与消防良性互动机制的对策措施。

4.2加强推广工作体系建设,形成推广合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广工作应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行业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新闻媒体应在各自工作领域和职权范围内履行推广工作职责,并加强互动合作。各级政府要制定当地推广工作方案,统筹当地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广工作的开展,为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保障和倾斜,督促各部门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推广工作,积极推动强制性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地方立法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广泛开展行业内部的消防安全检查,大力宣传消防和保险知识,积极鼓励各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同时,可将消防安全条件及是否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作为行业内达标、创先评优条件;消防部门要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实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检查,把好火灾预防源头关;结合日常监督执法,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保险监管部门:加强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市场的监督指导,科学审定保险标准,不合理的条款费率坚决不予备案,防止个别保险公司恶意扰乱市场秩序;

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率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保险对象的经营规模、建筑面积、火灾风险、消防管理等因素,还应充分考虑保险对象的信誉程度、经营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保险公司要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和保险标的消防安全特点,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看,单一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对于规模较大,火灾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易燃易爆场所、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及外资企业比较易于接受,但普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往往易于接受保障全面的综合险;保险公司可在推出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主险的同时,推出附加火灾和爆炸责任条款的公众责任险、涵盖了火灾和爆炸条款的综合保障险、涵盖第三者责任险的火灾财产险等;新闻媒体要加强消防知识和保险知识的宣传,开辟消防与保险专栏专题,增强广大社会单位、群众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了解,推动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及风险意识、维权意识、保险意识的提高。

4.3建立消防宣传机制,争取广大群众对火灾保险工作的支持、参与。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下,消防部门要依托各种宣传平台,广泛开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农房火灾保险的宣传,培育社会单位、业主、群众保险意识和对火灾保险的认知程度,增强参保投保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调动单位、群众参加火灾保险的积极性。消防部门要加强与各类新闻单位的协调,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介绍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常识,宣传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将火灾保险工作纳入消防宣传“七进”工作当中。在日常宣传“进企业”、“进农村”的活动中,通过邀请保险公司专门人员参与,设立咨询点的方法,积极做好宣传咨询工作,为投保人办理保险事项提供方便。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4)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火灾、爆炸、化危品泄漏等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突发公共事件、人为灾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事故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处置,势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党的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要求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明确提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管理机制”。

2、目前我国火灾的危害性

2、1危害生命安全。建筑火灾会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一场大火,有时会吞噬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生命。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厂房火灾,造成121遇难、76人受伤。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2、2造成经济损失。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以建筑火灾为主。火灾烧毁建筑物内的财物,破坏设施设备,甚至会因火势蔓延使整幢建筑化为灰烬。2014年12月21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桥南市场因一门面内电视机内部故障引发特大火灾,烧毁3220个门面、3029个摊位、30个仓库,过火建筑面积83276M2,直接财产损失1.876亿元。

2、3影响社会稳定。当重要的公共建筑、重要的单位发生火灾时,会在很大范围内引起关注,并造成一定程度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稳定。2009年2月9日,正值元宵节,在建的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发生特大火灾,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媒体第一时间都进行了报道,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从许多火灾案例来看,公共场所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还会在民众中造成心理恐慌。损害了群众的安全感,影响社会的稳定。

3、 我国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对策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对现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拓展和延伸,实现了消防监管部门对建筑物内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的规模化、区域化管理,将火灾探测报警、消防设施监管、消防通信指挥和灭火应急救援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对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快速处置火灾、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控火灾提的综合反应能力。

3、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城市相继建立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在火灾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已有83个城市安装并开通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同时,各地应积极推进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

3、2我国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应用技术还不完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按照实际要求,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应实现与联网单位的视频互动效应,与消防调度“119”指挥中心实现联网互动。这功能虽在远程监控中心达到了设计要求,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而影响了远程监控系统作用的发挥“119”调试指挥中心以及真正现场消防指挥人员只能得到有限的信息,不能使系统信息在灭火战斗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 部分单位入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后误报率较高

目前很多联网单位已安装的消防设施,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品。设施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对使用消防自动报警方面要求不够严格,使用的报警设备及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后经常发生误报现象。仅烟台消防远程监控联网的256家单位中,有20余家单位每周都有发生误报的现象,其中有四、五家单位误报率达50%以上,影响了远程监控中心的运行质量

(三) 远程监控中心缺乏有效监管

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社会单位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等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和人员值班情况,一方面可以对联网单位起警示作用,使联网单位不敢随意关闭火灾自动报警控制设备,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营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巡检及时发现设备运营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但是,目前为止通过该系统对社会单位消防设施的监管工作主要是由远程监控消防中心来完成的。而在中心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这一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3、3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发展方向和建设对策

加大立法和制度保障力度,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纳入依法运作,按章管理的轨道。

(一) 适应网络化建设与运营模式多样化新形势

随着城市消防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将被广泛应用于消防技防、安全管理、辅助执法、设施维保等各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政策法律环境不断完善。同时与消防设施维保的有机结合也可促进消防设施维保管理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得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与维保产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适应网络化建设与运营模式多样化的新形势。

(二) 建立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专业队伍,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和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2015年12月, 公安部办公厅举行了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为推进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储备人才资源。建立并应逐步完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从业资格资质认证制度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机制,对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进行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评估,督促其进行系统升级和提高服务质量。这不仅是规范和推进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形成良性的、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当务之急。

(三)强化完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多级化使用。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5)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07-0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密集化发展的趋势,加之人们对电、气、火的频繁使用,很容易出现火灾现象,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针对这一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大多已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火灾进行防控。但是这些消防监控设备大多都是独立进行工作的,对火灾信息反馈的较为迟缓,也不能对人为火灾进行有效的报警。因此,城市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城市消防系统的升级和优化,形成一个相对有效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对城市进行适时监控。而把物联网技术引入城市的消防监控系统,更能够实现对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管理,弥补了原有消防系统的不足。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字面意思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新的形成方式,其在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重要内容。就这一概念上来说,物联网的实现基础依然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依然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上,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网络的延伸和扩展。除此之外,物联网较之传统的网络技术,更为先进的是其用户终端已实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因此,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设备就包括了全球定位、红外线感应以及激光感应等一系列的智能感应设备等,逐步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追踪、定位和监控。目前,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消防领域方面的有效应用,就必须把握3个层面设备的合理化。感知层包括城市建筑物的消防传感、自动灭火以及火灾监控等设备;网络层就是实现感知层信息传递的有效传递;技术层则要保证对应的是相关的消防机构。

2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

通过一定的监控、报警设备,以网络以及电话等方式实现对消防信息的有效实时的传递和反馈,建立起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报警渠道,实现了远程消防系统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建立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优势就在于一方面可以适时对火灾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并能有效发送到监控中心。这就实现了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被远程监控系统感知并确定其发生的具置,并迅速实现救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进一步提升了消防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城市建筑消防的实时监控,对联网的单位等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也会使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我国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也经过了试点、应用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其牵涉面广,所处领域也较为复杂,作为全国的重点发展工程项目,仍需要很大的技术支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大范围应用,对我国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也带来了诸多便利之处。

3 物联网背景下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

3.1 消防设施

3.1.1 消防设施和水源的远程监控

实现对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的监控和实时管理是消防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在重要的消防设备以及水源部位等地方安置先进的无线通信设备和环境变化传感器等,并将其与监控系统进行连接,这就实现了对消防设施状态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了消防系统的有效性建设。通过这种与物联网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通信和定位设备等,对水源和设备存在的位置进行动态的观察和掌握,这样就保证了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消防指挥中心以及作战车辆等可以及时知晓消防设施和水源的状态信息,以保证消防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

3.1.2 建筑消防设施的远程管理

在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中结合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城市建筑物的消防设施进行远程的动态化的系统管理和监控。这是通过在管网中安装不同参数的感应设备而实现的。可以安装的有感应芯片以及感应器等,实现对管网中的各种反馈数据的掌握和管理。除此之外,也可以实现在消防泵开关上安装一定的感应设备,如水流传感器、无线传输装置等,保证对消防泵的开合状态实施远程的监控。在消防监控系统中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也可以对周边的非法行为和物体进行监控,若长期非法滞留,就会发挥智能监控系统的报警功能和防控功能,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2 城市消防救援工作

3.2.1 对救援工作的各方力量进行合理调度

根据受灾大小范围的不同,消防救援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人员调度差异。只有保证参与救援工作的各方力量的合理分配,才能实现救援的顺利展开,从根本上提高救援力量。再者,对救援力量进行调度也涉及车辆、装备等必备的硬件装备,这些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不能每次都全员出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通过网络视频、网络通信的方式,对受灾情况和范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现对救灾人员的合理调度。也可以建立全方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方位的协调。

3.2.2 救援现场的指挥与控制

对消防事故的救援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合理确定救援路线,合理调度救援力量以及对救援设备的铺开与安排等。这些事项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救援工作能否合理。在救援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会对救援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救援现场的利用,就可以实现对救援现场的合理指挥与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感应芯片在消防救援设备中的装置,就可以建立与无线网路之间的联系,并能够通过芯片通信将现场救援的实时情况发送到大后方的指挥部门,实现其对救援现场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与此同时,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之后,其设备中的传感器也会对现场的温度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等相关数据进行上传,保证后方的消防策略制定更加有效。

4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最新的智能化发展技术,在城市消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联网背景下,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将逐渐实现对城市消防系统的全程监控,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6)

【正文】

根据《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 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群字〔2021〕9 号)要求,格尔木市体育场2020年开放情况自查报告公布如下:

一、免费低收费情况

(一)基本情况

格尔木市体育场落成于2004年5月,可容纳10576名观众。休息室位于体育场西看台下面,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南、北大门各有两所面积为100平米左右的卫生间。南门设有停车场,可同时停放30多辆车。除南北两大门外,东西看台各有两处消防通道。体育场内拥有全省一流的人工草坪和400米8分道标准塑胶跑道,105m×68m标准足球场。可举办足球、田径等体育比赛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格尔木市体育场全年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二)资金投入情况

自2014年以来,我单位每年度收入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用于体育场馆日常维护及开展公益赛事、能源费用、设施设备更新等。收入明细如下:2014年度130万元,2015年度150万元,2016年度145万元,2017年度140万元,2018年130万元,2019年130万元,2020年130万元。

(三)场馆免费开放使用情况

2020年成功举办了元旦环城健步行活动、全国青少年体育冬令营格尔木站、格尔木市“迎新春”大赛、格尔木市昆仑信鸽协会信鸽放飞春季大奖赛、格尔木市第三届“民族团结杯”传统射箭邀请赛、格尔木市“民族团结杯”乡村(端午节)花儿演唱会活动、玉珠峰登山系列活动、“永信昆仑杯”第一届乒乓球邀请赛、格尔木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格尔木市迎国庆“梦幻盐湖杯”五人制足球赛、各系统趣味运动会等活动20余场次,参加活动人数达20000余人。体育场、体育馆、奥林匹克广场全年承担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文体宣传、等活动48(场次),人数达3000余人。

(四)资金使用情况

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由市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心列支,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监督管理。每年度专项资金均用于免费开放项目支出,无截留、挪用、挤占、平衡本级预算的情况。主要用于场馆日常运行、维修维护、设备更新、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等。我单位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及时成立了由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及财务室、办公室为成员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小组,明确了每年度专项资金使用规划。

二、基础设施管理方面

由于我市全面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只有一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较好,随着健身人数增多,场馆基础设施损耗比较严重。 体育场馆的消防设施、部分基础设施(观众席座位、供暖设施等)都比较陈旧,在很大程度上给健身群众带来了不便。目前,我市对体育场的公用卫生间及暖气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了格尔木市体育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三、疫情防控方面

根据格尔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关于印发格尔木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工作方案的通知》(格防疫指[2020]14号)及市文旅局下发的《关于全力做好我市文体旅游市场行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到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信息排查到位、防疫知识宣传到位、全面消毒防护到位。

我单位成立了以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志刚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疫情防控:

(一)严格落实体育场、体育馆疫情防控重点排查。目前,全市已全面实行“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管理,通过检验“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的方式,严格控制进出体育场馆人员。牵头人员需切实监管好此项工作,对于不配合或抗拒检查等突发情况,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情节严重的应立即交由警方处理。

(二)分时段、限流量、适时适当开放体育场。做到在疫情可防可控的情况下开展体育健身。根据我市疫情实际情况及格尔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关于印发格尔木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工作方案的通知》(格防疫指[2020]14号)的文件要求,我市体育场、体育馆定于2020年2月29日面向社会开放,每日开放时间暂定为:8:30-10:30;18:00-21:00;进场锻炼人数不得超过500人。切实监管好此项工作,对于不遵守疫情期间入场须知及锻炼须知的,相关人员需对其进行劝返,对于拒不服从劝返的,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情节严重的应立即交由警方处理。

(三)全面消毒防护到位。以“一场一馆”(即体育场、体育馆)为重点,全面做好场馆消毒工作。切实监管好此项工作,按时检查消毒防护情况。

(四)全面宣传到位。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舆论宣传阵地作用,积极宣传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市民正确看待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产生思想上的松懈等错误意识。

(五)锻炼群众出现发热症状或疫情的处理。如果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发现进场锻炼的群众有发热症状时,要立即报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民(校长)电话:13309794926;疫情防控办公室电话:0979-8961300,由副组长陈民指挥疫情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民、苏依勒及组员宽太加第一时间戴好口罩赶赴现场,同时立即把群众带到体育场就近的发热门诊疫情隔离室,由医生测量体温等身体情况,并做好登记。同时,上报市文旅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如果发热群众被医院留观并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时,要立即启动下列程序:

1.副组长陈民组织组员赵明明、张亚菲将详细情况立即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市文旅局,迅速关闭体育场馆,上报发热等相关人员进场锻炼时间线,寻找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并隔离。

2.对发病地点要及时实施消毒、封闭,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副组长苏依勒带领组员周多霞、孙丽仙立即组织韩全龙、安桃花对发病地点进行全面消毒工作。宽太加、何有财、巩凯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封闭场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3.收集、整理、记录病人信息并报有关部门。副组长陈民、苏依勒及组员赵明明、张亚菲、韩全龙、安桃花及时收集病人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出入踪迹、密切接触人员情况。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研究、制定、实施隔离计划,组织完成消毒等工作。

(六)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出现发热症状或疫情的处理。如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出现发热症状,要立即到发热门诊诊治,并向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民报告,及时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市文旅局报告。

1.在症状未消失及未被确诊之前,患者本人不能到体育场馆上班工作,不能接触其他工作人员和到体育场馆活动,应按规定在家隔离。

2.对有疑似症状但又拒绝就医的工作人员,要实行强制隔离、就诊。

3.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一旦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参照群众发热类似情况的处理程序执行。

四、对改进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项目申报及完善大型场馆补助办法的建议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D631.6 1 概述

我国的消防监督机制,以四部消防基本法规为标志,经历了四个阶段,为保障当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现行消防监督体制,这个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服务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消防监督的需要,甚至制约着消防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消防监督体制,以促进消防工作的发展。

2 消防监督检查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监督检查的演变主要可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从1957年颁布第一部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到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消防检查是一种公安消防机构包揽式的模式,消防监督检查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每个角落,在检查方式和所起的法律作用上与单位自身的防火安全检查没有明显的区分。第二阶段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出台,消防监督实行定期检查,是一种固定帮扶式的检查模式,它首次确立了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地位,区分了消防监督检查与单位内部防火检查职能,但在法律责任上还没有完全区分。第三阶段从2002年5月1日公安部第61号令颁布实施起,消防监督检查主要是对重点单位的定期抽样监督检查和对非重点单位的不定期抽样监督检查模式。第四个阶段是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它的出台弥补了以往在消防监督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更加适应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

3 现行消防监督检查机制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现行的消防监督机制,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形成的,有着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虽然经过多次更改,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着消防工作的发展,甚至是阻碍着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表现在:

3.1 消防监督检查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

(1)行政审批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事务包办的产物,实际上是政企不分的一种表现形势。如建筑消防审核和开业检查,消防监督人员依赖一种僵化、呆板的消防技术规范来要求企业设置几个消火栓,几个灭火器,以及放置在某某位置等等事项。从而包办了应当由企业自己做主的事项,这就制约了企业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欲望,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与固守规范的消防监督人员探讨如何才能别出心裁地将消防工作做得更好,因为这是徒劳。甚至有的图纸设计直接提出,“消防设计以消防部门意见为准”,“消防产品必须消防部门指定才行”等等不负责任的文字说明。更有甚者,干脆不做消防设计,由消防部门指出或者指定以后才做补充。这样,应当由企业完成的事成了消防监督机构的事,从而也膨胀了消防机构的权力欲望,极易滋生诸如指定工程、指定产品等现象的产生。因此,消防社会化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演变为消防淡漠意识社会化。

(2)消防专项治理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反映的是政府的长官意志,而不是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某一起火灾的发生,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条件下,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的产物,但并不具有普遍性。然而,政府或者上层消防部门却能够通过某时某地某一起火灾,发动一起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消防专项治理活动,而并没有通过科学的预测和推理,只是被火灾牵着鼻子走。发展到基层则更是铺天盖地,草木皆兵。于是,发现隐患多少条,整改多少条,处罚多少家,停业多少家,等等数字满天飞,一场又一场的“浮夸风”此起彼伏。消防监督部门不辞劳苦地为企业查找隐患,企业不堪重负地为消防机构配合检查,同样是事无巨细地要求企业如何配置消防器材等等,这种做法劳民伤财,出力不讨好。这种形式主义使得消防机构疲于了之。这也给个别素质不过硬的消防监督人员和部门提供了生财机会。难怪老百姓对消防专项治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消防部门只不过是推销自己的灭火器而已。

(3)消防监督部门对企业的消防工作大包大揽,使得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成了消防监督部门自己的事。消防法规规定,消防部门必须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责令限期改正和复查,有的消防法律文书甚至要求消防监督人员提出整改方案。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养成了单位的严重依赖思想然不用去管,即便是发现了,也并不是愿意立即改正,等消防监督部门要实施惩罚措施时,才勉强应付一下,以图了事。这样,消防机构发现一点,单位不一定就能整改一点,消防机构发现不了,单位就绝对不会改正。消防机构人力有限,当然有多少人也不够用。从而造成了消防监督机构孤独地跟火灾隐患做斗争的英雄场面,可歌可泣、可悲可叹。

3.2 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消防法》的条款内容带有浓郁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许多方面做出的规定可操作性差,不易落到实处,迫切需要对这部分条款内容做出重大调整。

3.2.1 防火安全责任制不易落实

消防法规定“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表现在:

(1)没有建立系统的国民消防教育体系。《消防法》明确规定“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培训内容。”但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没有配套的措施,这一规定无异于一纸空文。消防教育没有从实质上纳入国民教育,是我国国民对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领导干部,甚至是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在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决定了他们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使责任制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落实。

(2)没有设定强有力的法律责任作为保障。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警告,是对单位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法律责任。防火安全责任制是一种社会责任,一旦落不到实处造成危害,那是任何手段都无法挽救的。设置如此轻微的处罚,只能起到警示作用,根本无法保证防火安全责任制的实施,且给予行政处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难以操作。而且对于政府部门、居民(村民)委员会等的消防工作职责,在法律责任方面根本没有任何保障条款。

3.2.2 《消防法》中设置的处罚前置条件的情形过多,不利于消防的行政执法,也不利于防止新的火灾隐患产生和火灾隐患的消除

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防火审核和验收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防止产生先天性火灾隐患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该法第四十条第1款第1、2项对擅自施工、擅自使用的情形规定了处罚的前置条件,由于诸多因素,建设单位在修建之初并不会自觉的报审,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为了督促建设单位申报审核、验收,需投入大量的警力,但目前实际情况警力严重不足,往往一时难以及时发现,就会导致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工程设计付诸实施,形成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同时设置处罚前置条件,类似上述情况还非常可能在同一个建设单位修建另一个建筑工程时重复出现,而先天性火灾隐患一旦形成整改起来难度大,同时也会给建设单位造成资金的浪费。类似的条款还有第四十条的第1款第3项、第四十二条第1款、第四十三条第2款第3项等。

4 改进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对策

4.1 确实加强消防监督队伍建设

消防监督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是消防监督执法的主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现行干部结构比较复杂;一是由消防部队后勤、战训、政工工作岗位调整到监督岗位上,对于消防监督执法业务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二是由地方院校分配现役的大学生,他们文化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其中政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消防执法中法律意识强,但其他专业大学生由一个转换过程;三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转现役的人员,这类人员执法经验丰富,但消防专业技术相对薄弱,可见消防监督队伍现状很不平衡。为此,应不断加强现有干部队伍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干部系统学习好《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及其他重要的消防法律法规,采用分批培训的方式持证上岗。同时,每年从地方院校毕业生中,适当选一些优秀的法律、建筑专业毕业生到监督岗位上来。通过干部结构的改变和执法能力的加强,从根本上推进执法主体向规范化转轨。

4.2 进一步建全消防法律体系,增强可操作性

各级公安消防机关要大力加强消防法制研究工作,深入消防执法第一线,听取消防执法的意见的建议。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全国人大的注意,力争尽快完成《消防法》的修正工作和相关规章,法规的“立、改、废”工作。消防立法过程中,要贯彻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增强可操作性原则,在条例制定上应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以加大对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加强指导性,在《消防法》“立、改、废”工作中要从指导消防工作的全局的角度,完善和改进法律条文的规定;三是加强前瞻性,要吸收外国消防管理的一些先进手段和技术,洋为中用,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4.3 加大消防监督体系改革力度,引入市场机制

表面上看,消防监督并不是直接的经济活动,好像与市场机制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消防工作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当与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防监督工作同样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市场经济。只有真正将市场机制引入消防监督机制,才能建立利用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宏观消防监督管理机制。那么,如何才能有机的结合,是我们建立全新概念的消防监督机构的关键。

4.3.1 利益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只有将消防工作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在保障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利益的同时,做好消防工作。这就需要在单位取得利益的过程中,利用政策、法规在其间增加消防因素,使之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挂钩。

4.3.2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在消防工作中要引入价格机制,就是要将商品生产的消防安全状况在商品价格中反映出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因价格的优势或者劣势增加或者减弱竞争实力,因而自主地改变消防安全状况。

结束语

与火灾的斗争的实践证明:火灾发生的频率与火灾造成的损失,与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与之相对应的与火灾斗争的方式,包括消防监督检查机制的适应性问题,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反之,固守一种方式以不变应万变,尽管这种方式的有效性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如果当其已经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时,其对事物的产生将受到抑制。纵观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研究改革现有的消防监督检查机制已成必然。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单位、团体、企业、事业消防管理规定,2002.5.1.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8)

一、引言

公共场所在社会生活中承担重要角色,为公众购物、娱乐、教育、医疗等活动提供场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公共场所具有公共性,因而公共场所人员来往繁杂,这就为公共安全尤其是公共场所消防安全提出了难题。一方面公共场所人员杂多、秩序欠缺,很容易发生恶性事件和意外事故且人员疏散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公共场所人财物涉及广泛,一旦遭遇严重消防事故,损失极大。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工作自2005年起就被连续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作为公共场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为市民日常购物提供了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在市民生活中承担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一项富有特色的惠民工程,标准化菜市场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市民提供物资供给的层面上,标准化菜市场同样需要着眼于为市民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购物环境层面。

二、研究定位与机制构建

现有文献对公共场所安全问题的关注虽多,但对菜市场这样的公共场所安全介绍和研究很少。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工作自2005年开始,迄今已有十余年,新建改建的标准化菜市场近千家,规模庞大,同时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为标准化菜市场制定颁布了多份地方性规范文件,从全国范围看,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进行顺利且良好,具有研究价值。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4R理论”,即缩减危机(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本文采用机制分析框架同时借鉴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将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见图1)归纳为事前预防机制、事中应对和事后调节三种机制,其中事前预防机制是整个消防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事前预防机制包括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硬件因素指标准化菜市场硬件设施、建筑布局方面,软件因素侧重于标准化菜市场内部人员,包括菜市场管理人员、菜贩和消费者的自身素质和技能。事前预防机制在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中承担最为重要的角色。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危机发生,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阻止危机的发生。事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事中应对机制的顺利展开,如事前预防中的软硬件因素均影响事中预防机制,优良事前预防工作会使事中应对工作事半功倍而不到位的事前预防工作甚至会进一步加大灾难的灾害程度。事后调节机制中对事故的分析评估工作结果应当及时反馈到事前预防机制,通过汲取经验达到强化事前预防机制的目的。三种机制动态运行且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

三、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现状

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的消防安全问题涉及众多方面,而这些问题又突出体现在事前预防机制部分。

(一)从硬件因素方面分析

一是消防器材数量较充足但存在使用过期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老旧等现象。被调研的27家标准化菜市场均配有一定数量灭火器和消火栓,从数量上看,这些消防器材基本可以满足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例如,闵行区陇西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器材齐全,室内顶部消火栓和喷淋运输管道交错,在市场内多处设置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但实际调研亦发现很多标准化菜市场的消防器材摆放位置不明显或被紧锁、被杂物遮挡,因此遇到火灾事故时这些消防器材难以及时投入救灾活动中,更有标准化菜市场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灭火器材。二是安全疏散设施设置不到位。安全疏散通道数量、是否通畅等因素制约着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时人群疏散逃离的效率。2005年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的上海市地方标准《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中指出“菜市场出入口不少于2个,主要出入口门的宽度不小于4m”。实际走访发现,仍有少数标准化菜市场出入口设置不符现有标准,更有不少标准化菜市场将出入口隔离栏部分上锁(隔离栏用于阻止电瓶车辆等进入市场),一旦发生紧急的安全事故则不利于人员的快速疏散。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区蒙山标准化菜市场张贴出“蒙山市场平面及应急疏散示意图”,该图显示了市场的平面布局,还用红色箭头对处于市场不同位置的消费者和菜贩指出疏散路线,构图清晰明了,利于事故发生时人群逃生。三是违规用电现象仍存。标准化菜市场中菜贩违规使用电器的情况屡禁不止。《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中规定“不得在市场交易场地内设置生活用电和液化气设施”,而实际调研发现,有14.53%的菜贩表示标准化菜市场内存在使用违规电器现象,少数菜场管理人员承认对在标准化菜市场内使用电水壶、电饭煲等器材的菜贩采取宽容态度,并表示这样的违规操作是出于体谅菜贩用餐难处。

(二)从软件因素方面分析

一是标准化菜市场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笔者在调研部分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管理现状后,发现每个标准化菜市场的管理现状都不尽相同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仅有25.95%的消费者表示对菜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表示满意,而有9.19%的消费者甚至表示没有在标准化菜市场中遇到市场管理人员。由此可见,不少消费者对菜市场的管理现状并不满意,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场内管理人员素质仍需提高二是菜场群众消防意识严重缺失。标准化菜市场是公共场所,消防设施会由有关单位或部门配备并管理,然而任何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都离不开每个处身其中的个体。菜场群众的消防意识也是评估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然而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没有注意过标准化菜市场中的消防标志和消防器材,存在3.42%和0.85%的菜贩认为自己所在标准化菜市场没有消防标志和消防器材,因为他们未在标准化菜市场中见过,而如前文所述,被调研的标准化菜市场中均配备有消防器材,每个标准化菜市场内也都设置了如“禁止吸烟”的消防标志。如此高比例的统计结果体现出菜场内消费者和菜贩对菜市场消防设备的忽视乃至轻视,反映出其消防安全意识的严重缺失,菜市场内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急需落实。

四、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路径设计

基于实地调研成果并借鉴现有消防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本文初步描绘出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助力菜场管理走向标准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的构成与作用

1、事前预防机制的构成与作用。事前预防机制涵盖了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因素。包括建筑场地管理,这主要指标准化菜市场的布局设计和建筑物本身的管理。菜场布局设计要求符合规范和标准,管理对象包括安全疏散通道、疏散引导标志、摊位间距、通风排烟系统和仓库等。建筑物本身管理包括建筑物的高度、耐火程度、使用年限等。此外,标准化菜市场应当绘制本市场消防安全救生图并张贴在菜市场显眼位置,救生图上应明确标识出消防设施位置、逃生出口等信息。二是软件因素。菜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十分重要,一方面菜场管理人员需及时探测消防安全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时管理人员需迅速疏散菜场群众并根据情况控制灾情。此外调研发现,菜场内消费者和菜贩普遍轻视消防安全,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对此,有关组织机构或标准化菜市场方应定期对消费者和菜贩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教育并授予之在消防危机发生时应对技能,在市场中加设提醒标语同样利于提高消费者的保护意识。2、事中应对机制的构成与作用。事中应对机制蕴含自救因素和他救因素两个方面。一是自救因素。事中应对机制的自救因素指安全事故发生时菜场内的全部人员都应当迅速采取自救的措施。而自救措施受到菜场消防硬件设备的影响,例如疏散通道的数量和宽度,同时也受到软件因素的影响,例如消费者和菜贩消防自救技能的有无和自救技能熟练程度。二是他救因素。事中应对机制的他救因素包括来自菜场管理人员的及时引导疏散和消防车、救救护车等及时的救援。他救是否高效同样制约于菜场硬件因素,例如菜场内外的消防装置以及菜场出入口设置。3、事后调节机制的构成与作用。事后调节机制包括事故评估、清理重建和救济安抚三个方面。一是事故分析评估。公共危机停止进一步发展后,首要环节就是对事故的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对事故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分析评估。事故分析评估一方面可以将从事故原因中汲取的经验反馈到事前预防机制,一方面又影响着后期菜场的废墟处理和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影响着受灾对象的救抚。二是清理重建。消防事故不再进一步发展后,就可以进行灾后的清理和重建工作。对事故分析评估是灾后清理重建的依据。三是问责与救济。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后,需要找出消防事故的责任人并依照法定程序问责。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后,根据实际的受损情况,给予受灾对象赔偿和安抚。

五、结语

在突发危机越加频繁的时代,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保护处于公共场所的人员安全、减少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损失更是成为日益严肃且重要的课题。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扩大了城市消费,作为公共场所,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管理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长期合作和相关管理组织不断摸索改进。本文拟制的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机制仅是一种从定性角度设计出的大致路径,随着事物不断变化发展,这种消防安全机制势必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动,而对于标准化菜市场消防安全因素的定性研究也值得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魏艾.标准使菜市场成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J].上海标准化,2005.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9)

关键词:完善;消防评估体系;推动;社会化进程

Key words: perfect;fire evaluation system;promote;socializa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301-01

1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紧迫性

1.1 突破技术规范的设计问题当前,在工程设计中遇到了问题,依据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加以研究进行大胆地尝试,单纯从技术角度讲是应该提倡和鼓励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出现一些突破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

1.2 技术规范的修订对消防管理的影响消防技术规范是消防设计的技术依据,是随着工程设计和典型火灾扑救的不断总结而修改完善的。不断完善、修订技术规范,对提高消防设计的科学性、提高建筑工程抗御火灾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技术规范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也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严格来讲,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应该以现行技术规范为依据,对与现行技术规范不符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但是技术规范修订后,涉及到已建成工程的数量很多,如果一律按现行规范要求整改,势必增加资金重复投入。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这种形势下,只要已建工程在不进行改建、扩建、装修的大前提下,通过消防安全评估这种专业技术手段,既可保障建筑工程的实际消防安全,又可保证技术规范实施的延续性。

2如何认识消防安全评估

2.1 消防安全评估的定义和特点消防安全评估就是对某一区域、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评议估计,即对构成环境的各类消防安全因素参照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规范,运用火灾安全工程学原理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分析,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量化结果。这个结果可以直接反映该区域、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现状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的预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特点。

2.2 消防安全评估的范围和内容确定评估对象是进行消防安全评估的前提。评估对象包含了区域、单位、场所等诸多的消防安全因素。对区域环境消防安全评估内容应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区域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设置。区域内消防供水管网的覆盖范围、消防站数量、消防通讯、消防通道、消防装备配置的技术含量是决定区域火灾危险等级的基本指标;二是区域内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及安全布局直接影响区域的火灾危险等级。三是区域内人员消防素质的高低、接受消防培训人员的比例、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构成比例等因素也是进行区域消防安全评估不可或缺的成分;四是其它因素如分析区域气候变化规律与火灾发生几率的关系,形成气候与火灾的动态流程方式等等。

2.3 消防安全评估的标准消防安全评估就是对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是性能和量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就是要确定一个有效的性能和量化标准。如对某一区域场所、单位建筑物需要达到何等消防标准我们即可认为其火灾危险性降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毫无疑问,多增加消防设施和装备对减少火灾事故和降低火灾损失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消防设施越多,资金投入也越大。

3发挥消防安全评估在消防监督中的作用

3.1 消防安全评估可以科学的预测区域、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为实施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的消防监督是建立在依据现有规范、法规条文的基础上,实施条框式的消防监督模式。无论场所、单位现状如何,消防监督人员所依从的均是以规范条文进行呆板的监督操作。

3.2 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可以实现消防监督机制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有机结合,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进程由于消防安全评估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时效性,它可以将隐蔽的、抽象的消防安全状况以量化、数字化的价值结果显现出来,直接反映区域、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因而,利用该结果,人们可以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中,运用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将消防安全与资产评估、保险、信贷、产品价格、人才选拔等市场运行机制有机结合,实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如,我们可以将评估认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和场所在参加保险时征收高额保险费,强制参加保险;在信贷活动中,征收火灾风险利率,使单位自觉投资整改火灾隐患;在资产评估中,将隐患存在的负面效应以资产负值的形式体现;在产品价格核定中,将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投资融人其中;在对人才市场的经营考评中,将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与人员的任免、提拔、薪水等方面直接挂钩,扩大人才消防培训的范围、培训质量、解决社会公众消防意识淡薄等问题。

3.3 实施消防安全评估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技术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增加消防监督工作的科技含量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引入消防安全评估机制,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的作用,利用社会上的技术力量,强化消防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多年来,在对重大火灾隐患的认定上常常是只凭消防机构一家来认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和行业专家的意见,而引入评估机制,我们可委托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社会消防评估机构或科研机构,承担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为消防执法监督提供技术依据或专家意见,共同做好消防工作。另外,建立消防安全评估制度,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中介机构参与消防工作是一种发展趋势,将一些前期技术工作推向社会,解决当前存在着工作量繁重与监督人员严重短缺等突出矛盾,使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对独立,更利于消防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10)

除涉及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和其它涉及重要国计民生及特殊情况的相关项目之外,我市各类房屋市政工程复工或新开工时间不早于2月10日24时。如需提前复工的房屋市政工程,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房屋市政工程申请提前复工实施报备管理的通知》有关规定办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复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我市各类房屋市政工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并经属地住建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复工:

(一)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已建立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疫情防控工作管理体系,贯彻落实防控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成立由总承包单位牵头的施工现场防控小组,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健康检查制度、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并报送属地有关主管部门备案。项目管理人员已到位,已落实防控措施,组织开展防控工作。

(二)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卫生消毒。各责任主体按照防疫要求,严格落实环境消毒制度,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和生活垃圾装袋清理,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孽生环境,重点加强食堂、宿舍和厕所等部位的清洁消毒,并适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切实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工作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员工集体宿舍,保证自然对流通风,若自然通风不足,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装置(排气扇),确保充分通风透气。

(三)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责任主体要切实提高对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要意义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了解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措施,并在工地的各个区域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自觉做好自身防护,确保复工人员熟悉疫情防控知识。对目前在疫情重点地区休假的人员,在疫情解除之前不得返回,由所在企业负责逐一联系,明确相关要求,并确认相关人员的动向。对其他省份、外市来湛的人员,要严格把控、提前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对于有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的人员严禁来湛。

(四)施工现场实施全封闭管理。以项目部为单位,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到工作作业区、生活区与外界围挡封闭。项目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用工实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落实用工实名制管理,接入“市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前端采集和考勤设备正常联网运行,对进出工地的所有人员登记造册,记录姓名、籍贯、身份证号码、来去方向、时间及体温等信息,实施真实、动态记录,并做好记录台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无特殊情况,严禁工人外出,确有需要应先请示报告。

(五)设置体温测量点及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在施工作业区、生活区设置体温测量点,并配备符合规定的体温测量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对入场作业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台账。准备足够数量的医用口罩、消毒酒精等医疗物资;每天按时配发口罩,严格落实工人佩戴口罩的规章制度。

(六)做好工地食堂安全卫生管理。确保工地食堂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佩戴医用口罩;改善盥洗条件,为施工人员提供饭前洗手的必要盥洗设施和洗手液。严禁携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进入饭堂,坚决抵制食用野生动物。

(七)落实应急处置措施。提前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协商,明确收治医院,一旦发现从业人员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采取医学健康监测,并第一时间向属地主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医院上报,确保及时送院诊治。

(八)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各责任主体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六个一”的工作要求,制定1份周密的复产复工方案,制定1套应急处置方案,开展1次安全检查,在不召开大型会议,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务必做到安全管理不到位不复产、防范措施不落实不复产、隐患问题不清零不复产。

三、复工申请流程

(1)建设单位需提前3天向辖区住建主管部门提交复工申请表,按要求统计填报涉及本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人防、消防等复工人员(含管理人员)名单,并提供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健康检查制度、应急处置预案等相关资料。未进行申请或申请不批准的房屋市政工程一律不准复工,未登记上报的工人一律不准进入工地。市管项目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科申报复工手续。

(2)住建主管部门接到建设单位书面申请后,要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核查,并填写复工检查表,经核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复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委托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和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具体负责市管项目复工申请的审核工作。

四、复工后应采取的防控措施

各责任主体单位要服从属地管理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统一调度、统一监管,严格落实《公众预防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南(企业年后返工人员)》的要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输入、传播,保障工作现场人员生命安全。

(一)强化进场人员管理。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一次准确的体温检测,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如发现有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的人员,不得允许进入集体宿舍等区域,要安排独立隔离场所进行健康监测,未发现疑似症状方可上岗,误工费用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不得变通。

(二)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各责任主体单位开工时不搞开年饭,不召开大型会议,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动;严禁从业人员携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进入工地,坚决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督导从业人员外出时做足防疫措施,尽量减少到通风不畅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对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的人员,不允许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或进入会议室、食堂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在食堂就餐应实施错峰分餐制,减少人员聚集,避免围餐和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时说话,并每天对食堂进行一次清洁、消毒;空调工作场所应调节足够的新风分配量,并每周对新风房、过滤网等进行清洁、消毒二次以上;配送材料、物资等的外来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时,车上人员不得离开驾驶室,货物、物资由项目部安排工地内人员接收和装卸。

(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安排专人每天了解员工健康状况,每天对每一名进场作业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建立体温测试记录。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人员,第一时间采取健康监测,送院诊治,坚决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同时,要配合辖区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病毒消杀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消防工程市场现状篇(11)

在现代市场体系中,集贸市场作为一个大布局、大流通的商品交换场所,是其它市场所无法替代的。人员集中、物资集中、可燃物多等是集贸市场的共有特性。一旦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等条件跟不上,就极易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建筑主体、布局的问题。据调查,一些集贸市场在新建时不经消防部门审核批准便匆忙施工,竣工时未经消防部门验收便投入使用,是导致大批火灾隐患滋生的原因。这种先天性“畸儿”留下的后遗症很多,如未进行防火分隔,导致防火分区过大;电气线路不穿阻燃管,乱敷乱接;疏散通道过窄、疏散距离过长、安全出口过少;消防设施不完善,消火栓少;配备的灭火器材型号不对;室内外消防水源不足;大量采用可燃材料装修等等。究其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痕迹,也有地方短视行为的影响等等。因此,残酷的事实提醒人们,搞好建筑主体、布局的问题是现代集贸市场首要关注的话题。

经营面积不断扩充的问题。近几年,各地集贸市场迅猛增多,并日趋成为综合商贸市场。如始建于1989年的福州市台江农贸市场,在建设初期作为全国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其市场建设、经营规模、经营品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流量、成交额、税费缴纳等均列全国前茅,并成为省、市对外接待的文明窗口,被誉为“八闽首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原先的农贸市场现在已经扩展成为拥有三个群体,经营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综合集贸市场,每年为国家创收利税6000多万元。但是,像这样一个几乎占据福建省集贸市场一定品牌的“龙头”市场,一样也面临着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困扰。由于消防设施不足,加上经营业主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严重占道经营等,埋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为了整改这些火灾隐患,省、市地方政府及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多次下大力气进行整改,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消防通道普遍不畅的问题。消防通道不畅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有的集贸市场楼与楼之间间距小,通道用玻璃瓦做遮雨棚,相互连成一片。有的由于经过不断发展,已形成多层次、多单位、多元化的综合性市场,人来人往频繁,使市场通道显得十分狭窄。

消防设施配套滞后的问题。许多集贸市场内的消防规划及防火给水等消防设施,由于受市场始建时的市场规划、经济状况等条件制约,留下了一个难补的窟窿。市场开张多年后,随着经营规模在扩大,人员在增多,有些原来是大棚式的摊位已逐渐被群楼式门面房所取代,但市场的消防设施受当时布局影响,仍停留在原先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防火安全的需要。虽然有些集贸市场后来经过改造,但那种先天性留下的畸形状态很难改观。如有些市场有的地方设置了自动喷淋、自动报警设施,而有的经营场所,却没有设置这些硬件设施,成为“主场外的孤儿”,消防硬件设施根本管不到。而有些集贸市场由于先期呈棚户型结构,加上人员流动性较大,自始至终就没有配置消防设施。

客观与主观的较量

集贸市场中存在的先天性火灾隐患,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遏制此类现象的再发生提供了生动的范本。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为人们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而震惊。这种主观上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比起客观存在的问题更可怕。

要改变可怕的生产、生活行为。早些年,集贸市场的市场电气线路仅限于电灯照明以及少数大功率电器的使用,而今,空调、冰箱等功率较大的电器已安人市场,如果原来的电气线路没有改造就远远不能满足现状,就极易造成电气线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另外,集贸市场内人流大,吸烟者多,更有少数经营者在市场内用明火炒菜或用取暖器取暖,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1993年7月21日凌晨,位于惠安县城中心的螺城小商品市场发生特大火灾。这场大火将市场一、二层的201个摊位全部烧毁,烧毁面积达1430平方米,15人在火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灾后经调查,水因系一摊位的插座导线绝缘老化,短路产生热电弧引燃紧靠的衣物而酿起大火。只因一个平常疏忽的问题,就造成15人魂归西天,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主观上留一份清酶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本要让消防设施维护“变宝为废”。经过几年来不断深入的专项治理工作,我省的许多集贸市场皆能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等消防设施,但有些市场由于无人维护或维护不善,系统却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系统瘫痪;有的市场消火栓被货物埋压、圈占或损坏,消防水带、水枪彼挪作它用;灭火器不按时更换等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于消防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还重视不够,把这一十分重要的工作看作是一件多余的事情,直接影响了消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火灾来临之时,原本花了重金配置的消防设施成为摆设,根本起不了作用。在这方面,《消防法》第十四条和公安部颁发的61号令第二十七条对此都作了说明。因此,做好消防设施的维护工作不仅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对于确保集贸市场从业人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增强管理者淡薄的防火安全意识。公安部曾明令禁止集贸市场存在“三合一”现象,但很多市场却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集批发零售、加工、储存、住宿、办公于一体,形成一个典型的“五合一”市场。这在一些中小型的集贸市场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问题虽然有着经营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不能否认人们主观意识在作祟,总认为大火不会轻易烧到自家身上。一些集贸市场的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极其严重,这包括一些与市场管理有着密切关联的职能部门,他们重经济利益轻防火管理,造成市场消防组织、防火制度不健全,消防培训少,防火检查不认真落实,常有边营业边施工、不会使用灭火器材等现象。有些市场开发商将摊位出售或出租后,并不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导致市场消防安全工作无人问津。凡此种种都说明:人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无形中留下了重重的火灾隐患。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除了要建规章制度,做好日常防火管理工作外,堵住各种隐患产生的源头尤为迫切。

提高经营者基本的消防意识和知识。集贸市场是个体户云集的地方,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个体户多数没有受过消防教育,缺乏消防观念和防火常识。乱扔烟头、乱用明火等陋习在大部分人的身上存在,这对于市场的安全工作是个严重的

挑战。2000年8月18日,集美后溪集贸市场杨明辉卤鸭店因炉火无人看管,导致铝锅燃烧着火。2000年11月20日16时许,修文路人民市场突发大火,大量水产品和日用品被烧,损失达17万元,火因竟系一精神病患者放火所至。时隔5天,泉州市丰泽区宝洲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发生火灾,火因就是因有人乱扔烟头而引起的,如果不是商场的保安发现及时,那火烧连营和人员伤亡的事故肯定在所难难免。由此可见,上述这几起火灾的发生并非偶然,其焦点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

责任与管理的冲突

集贸市场不发生火灾则已,一旦发生火灾,由于人员流动量大,各类物品繁多,所造成的伤亡损失及影响都是很大的,必将给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从讲责任的角度分析“失责”与提升责任,对于预防集贸市场发生火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让责任涣散的消防组织凝聚起来。大型集贸市场由于经营规模大、从业人员多,成立消防组织的条件比较成熟。而总量剧多的中小型集贸市场消防组织的建立就令人忧虑了。这些市场由于经营者迁出与迁入非常频繁。再加上各方因素的影响,市场管理人员往往有限,根本就谈不上建立消防组织,即使建立了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真正能起到作用的为数不多。针对这一现象,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组织网络虽是件难办的事,但又不得不办。具体的做法,笔者认为,可由政府牵头,职能部门、辖区消防部门、派出所、工商所、各产权单位的代表组成安全领导机构,统一管理。政府指定部门全面负责消防安全工作,明确责权,并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各单位的法人代表为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下设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和经营户参加的消防安全网络机构。同时应定期召开单位分管负责人会议,分析通报火灾形势;同时组织单位的领导和安全保卫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增强责任感和防火技能。各单位还应根据规定设立专职防人员,成立义务消防队,负责巡查和消防训练、演练,督促、处罚市场的违规人员,以确保集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