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乐理教学教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7 17:42:17

乐理教学教程

乐理教学教程篇(1)

一、国内数字化音乐教育理念

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数字化音乐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的21世纪的标志性音乐形式,其体现在教育方面的最大标志是具有强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教育平台。1987年刘健与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首创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培养能运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能型音乐人才。该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同类专业种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相继成立了电子音乐教育体系。

专业音乐学院中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CEMC)的学科系统化建设体现在各专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共性和各自专业发展的个性方面,包括“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音乐录音”三个专业。它们都是音乐与高科技的交叉互补,但是各自专业的发展方向又各不相同。如“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学术创作型专业人才;“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应用创作性专业人才;“音乐录音”专业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综合性大学中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01年开始设立“新媒体艺术”专业,目的是为了强化部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从层次上看,电子音乐可以分为实验型、社会型、家庭型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电子音乐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普通高等师范大学中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数字化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专业选修课开设,以扩大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事电脑音乐的制作与录音教学、电脑制谱及其在音乐专业学术论文中的乐谱绘制技术的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综观国内电子音乐的发展势态,各大音乐学院对学术型和应用型电子音乐专业结构的建设已经形成共识,主要音乐学院在未来电子音乐学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地位,将依然引领全国普通高校电子音乐教学的方向和前进步伐。

二、理论课程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学方法的使用

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是高校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为学生进行声乐与器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数字化音乐系统应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MIDI键盘等数字化教学系统,还必须安装了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和红蜘蛛网络软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是高师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视唱练耳教学方面。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包括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按高师教学要求其中视唱部分包括构唱、视唱、背唱和弹唱,练耳部分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与旋律的听记。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利用MIDI键盘演奏旋律带学生进行视唱,也可在Sibelius软件中输入视唱曲的五线谱,然后点击播放,让学生跟着唱。先把视唱部分全部跟唱几遍,利用红蜘蛛软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实现学生的提问和个别学生的视唱抽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老师制作好的视唱曲目跟着视唱,至于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以及弹唱部分的教学,学生可以打开Sonar软件,结合MIDI键盘边弹边唱。还可以利用Sonar软件的录音功能学生录制自己视唱的声音,再进行对比,方便掌握在节奏与音高方面是否唱好,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其他理论课程方面,电脑音乐课程教学方面,主要使用MIDI音乐的制作与乐谱的绘制。利用Sonar软件与Midi键盘制作MIDI音乐,使用Sibelius软件绘制与打印乐谱。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主要使用Sibelius软件等软件完成作曲与配器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高校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红蜘蛛软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实现学生的提问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抽查。利用Sonar等软件软件结合MIDI键盘相结合进行辅助功能的教学,使用MIDI音乐的制作与乐谱的绘制。利用Sonar软件与Midi键盘制作MIDI音乐,使用Sibelius软件绘制与打印乐谱,完成作曲与配器等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从而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声乐等主专业和理论课程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能实现基于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该研究项目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服务,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旨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理论课程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能实现基于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能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制作》卢小旭,编著

[2]《Cakewalk Sonar从入门到精通》颜东成,编著

乐理教学教程篇(2)

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指音乐教育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双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其内涵表现为音乐教师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即“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其外延包括音乐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含课外、教师备课、学生作业、音乐实践活动等),其教育空间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就师生互动方法的结构而言,它是由语言系统、实物系统、操作系统、情感系统所构成的师生双方面的活动系统(见图1)。语言在各种音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师生教学信息系统的载体,实物系统包括乐器实物和音响音像实物,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真实性的特征,是各种音乐教学获得直观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在于形成技能技巧,养成行为习惯,发展学生实际应用音乐知识的能力。情感系统是指音乐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所造成的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同时也使引导式教学与情感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师生在情感上变化的某种场景和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知、体验和认识。

音乐是最富于表情的艺术。认识也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欣赏者在感知、体验、联想以后对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认知和评介。作为一种高级的欣赏,在听完一部作品后应该能够对作品的概貌有初步的了解,比如,这部作品属于哪一种体裁?在旋律、节奏、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诸如此类。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作品加以审美的评介――认为它好,为什么?认为它不好,为什么?作曲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往往融会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内涵,那么,体验这种内涵便成为欣赏音乐时不可缺少的环节。产生的情感呼应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英国音乐教育家布克曾说过:“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的同样情感,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它。”①所以,深刻而准确地领会和体验作曲家所赋予作品的情感内涵是欣赏音乐时的基本要求。作为民族音乐的欣赏者,必须对作品的风格、结构特征和表现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我们才能听到作品中所述说的真实内容。

在各种艺术欣赏中都存在着联想与想象,但是,音乐中的联想有着更特殊的地位。所谓联想,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是指在音乐的引导下把音响的流动联想成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和意境。这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品形象的联想,另一方面是在其引导下,对其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形象的联想。法国雕塑家吕德根据音乐《马赛曲》创作了雕塑《马赛曲》,这就是音乐联想的结果。他把一种流动的、音响的、无形的艺术联想为静止的、无声的、有形的艺术,这样一来,心理学在音乐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与互动式的音乐教学过程(见图2、图3)。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模式缺少一个反馈的机制,局限于课时的轮回和内容的重复。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

总之,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非常重要。在音乐技能、音乐素质形成之后,学习的迁移就是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之后最为可观的效果。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必然影响着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过程中学习得以继续和巩固,这样一来,迁移就成为学习之后的、与先前的学习不可分割的心理,种种心理对于音乐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必然是积极的。教师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且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注释:

乐理教学教程篇(3)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5-01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是音乐课程最直接、最基本的内容,它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出现,每单元内容相互联结、渗透,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是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1.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大家都知道,环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音乐的熏陶、学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学校可将音乐室稍作装修,墙上挂着一副大型图画,地面铺设了彩色胶块,上面摆放了几张低矮的方桌,供学生放乐器、头饰,表演时又能当道具使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或跪在地上,可以围在阶梯座位上,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整个教室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息。

学校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购置一些如:架子鼓、铝板琴、沙锤、响筒等各种打击乐器,闲置多年的电子琴、手风琴也利用起来了,有些学生还买了容易演奏的口琴。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演奏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手中都有乐器,他们或合作伴奏,或独奏,不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还给那些在外面学习乐器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他们常常提前预习;熟悉歌曲旋律,以便在n堂上进行展示。乐器进入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加深了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为音乐老师购置了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教师备课、研究使用。特别是音像资料,市场上有关音乐方面的光碟特别多,这些素材在教学中可随时用到,以此来丰富音乐教学。

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报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拓宽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2.1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教学。一提起音乐课,人们马上想到在音乐教室里上。在信息化时代,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里,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和培养。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尝试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头带耳麦聆听音乐作品,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操作,可以全班统一学唱一首歌曲,也可以自己跟着机器学唱,提前学会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歌曲,或欣赏其他名曲、歌舞,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从网上下载、从光碟中拷贝有关录像、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古典乐曲等音乐素材供学生在音乐课中点击欣赏。

2.2上因特网欣赏流行音乐。目前,各种网站都没有许多音乐网址,在那里可以查到许多最新流行的歌曲。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流行音乐,不仅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时代气息,也教育学生要正确地对待网络、影视等媒体文化。

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综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制作头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地提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各方面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乐理教学教程篇(4)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成为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幼儿教师,因此在乐理视唱练耳专业课上,他们要全面进行相关技能的提升训练,不断增强自身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创造力。笔者接下来将会在本文中详细论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分析其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教学策略,以促进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机制的完善,提升学生视唱练耳科目的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同时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开设了学前教育这一门专业,在这门专业的课程中有一门是乐理视唱练耳学科,对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没有被准确的定位,使得科目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良好。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把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到一门学科里进行教学,但却并没有给予这门学科更多的教学课时,所以就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在学习时仅仅只是对相关的知识点有相对笼统的掌握,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与这门科目最初设置的教学目的多有不符。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操作基础和知识理论基础都较为薄弱,理解能力与大学生相比较也相对差一些,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学习起来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如果再加上学习的内容相对宽泛,就会使得学习的知识难度加大,很难被消化和理解。通常只会有一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在乐理视唱练耳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也就是这门学科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内容缺乏针对性所带来的问题所在。

(二)高职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高职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训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是当前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高职学前教育的招生阶段,所纳入的学生都几乎是没有经过音乐方面考核的学生,所以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时候,就必然会缺乏相关的专业基础,音乐功底较为薄弱,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高职院校在2010、2011、2012、2013这四届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于普通的高中,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职业技术高中,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一般的中专院校。笔者发现,在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之前,是接触过声乐和其他音乐知识的,但掌握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同时,在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中,笔者还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于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落后于城市,因此在接受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理解起来会较为困难,对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的课程训练兴趣并不是很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这就给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配套教材不全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配套教材不全面,师资力量薄弱是这门科目教学困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书籍市场上出版的乐理视唱练耳教材大都适用于专业的高校或者是大学,而对适合于高职院校学习乐理视唱练耳的配套教材却极为少见。与此同时,专业音乐院校和大学配套教材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又会加大,很多内容都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材使用的不顺畅,能够进行教学教材不是难度过大就是过于简单,实用性不强,不能为高职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师工作的时候提供更好的实践依据和应用能力。目前的幼儿学前教育实践中,会有很多节奏型的乐动将会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弹奏、唱歌方面能够随时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即兴唱作。但是在现有的高职乐理视唱练耳教材中,能够进行简谱视唱练习方面的资源却极为缺乏,对儿童歌曲的选谱和选曲方面可利用的资源也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降低高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准确定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实践操作性

准确定位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是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发展策略之一。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其实践应用性和职业操作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弹、唱、演、跳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的基本知识和音准节奏等,增强对儿童常见弹唱曲目降调和声调的练习,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乐器进行弹奏和伴奏,把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重点放在儿童音乐的节奏和曲目弹唱的训练方面。

(二)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着重注意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口、脑、手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技能。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以便更好的适用于未来对于幼儿的教学。

(三)全面强化配套教材的选择,提供充分的音乐资源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专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着重选择适和幼儿教育的配套教材,不拘泥于国家规划的固定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变更选择,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进行讲授。同时,在进行节奏、音准、弹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对幼儿的歌曲方面进行简谱的视唱练习,加大训练力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适合幼儿的旋律或者歌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讲授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学的模式。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相关音乐资源方面的补充训练,不断的强化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课程是需要被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本文系统的论述了相关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问题,为更好的促进和推动高职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秦婉丽.《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1,(21).

[2]吴少静.“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后的冷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1,(08).

乐理教学教程篇(5)

马克思说:“对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卖报歌》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在欣赏时,给学生讲述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还能开阔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力,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秘书长吴斌多次强调:“音乐的特点在于多听,熟悉的东西才能产生感情!”还进一步说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兴趣就在于多听!”音乐只有多听才能熟悉,只有熟悉才能产生感情!学生最乐于接触音乐的方式也是“听赏”,在听赏中能够感受到歌曲或乐曲的美,体验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意境,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歌曲或乐曲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欣赏时可以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或乐曲的情绪情感和表现风格,体验歌曲或乐曲所蕴含的美。聆听歌曲或乐曲可以在欣赏中、活动中、在参与表现中聆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在不知不觉中听熟歌曲或乐曲的旋律。

二、教师生动的范唱触动学生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一种求知能力,艺术产生于模

仿,人天生有模仿的本能。”教师的范唱是歌曲教学中表率性的活动,也是进行有感情地歌唱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范唱是音乐课堂中教师自信的体现,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把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把抽象变成形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范唱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当学生表达歌曲情绪、情感不到位时,教师的范唱也能够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从范唱中去思索、品鉴、模仿,可以达到范唱启情的目的。教师的范唱能够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之美,从而更有激情地投入音乐学习之中。

三、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乐理教学教程篇(6)

从当前来看,高等院校运用互联网线上学习的学生在不断地增加,这种新式的教育方法在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得以普及,微课程理念也因此而诞生了,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可选性得以增加,运用简短且精细的课程,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得以提升[1]。

一、简述微课程理念

微课程理念是由美国先兴起的,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微课程理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微课程的特点及优势:其一,微课程具有简短且精细的课业内容。一节课只需要10分钟就能够完成,能够将课程的精髓运用新颖的模式和结构的精细设计,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体现出来,无论对于学生学习收获的程度,还是综合时间的利用,都非常有利。其二,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终端得以普及的前提下,实现了微课程。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电脑,学生都已经广泛地应用,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可以登录网站或者APP就能够获得,学习的课程也能够自主选择,将学生在学习中地点和时间因素的制约,直接地解决了[2]。其三,微课程将多样化和定制化的学习模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在微课程网站学习时,可以选择自主学习,可以直接在线学习,也可以将所需要的课程视频和学习资料下载到网络的终端进行学习,可以多次观看学习,针对于难点和重点的课程,学习的效果比较显著,从而使定制化的学习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二、微课程理念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推动大学音乐教育水平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的先进思想得以有效传播的窗口就是教育,教育也是引进先进技术的平台,因此,发展科学技术,对于改变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针对于大学音乐教育而言,微课程可谓是全新的启示,将一个良好的平台提供给自主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将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地在学习中发挥,从而使学生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得以有效地促进,大学音乐的教育水平得以提高。

(二)优化了大学音乐的教学资源

科学技术和网络环境,是微课程理念的主要依靠,大学音乐教师在设计微课程的内容时,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将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国外的经典音乐类型和我国的传统音乐种类以及现代的流行音乐范围,音乐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对其进行查询和搜索,将综合的经典案例运用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播放,再将音乐课堂中介绍的音乐类型进行配合,学生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会对认识音乐的类型加深了,从而使大学音乐的教学资源得以丰富。

(三)推动大学音乐教育的改革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微课程的作用下,三者进行了完美的整合,把新颖的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快捷的传播速度和强大的传播功能展现在受教育者的视野中,从而使资源共享得以强化。其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来,学生的角色转变得以有效地实现;其二,对于先进的音乐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地进行整合,致使提高实践音乐教学的水平得以有效地促进,因此,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应用微课程理念,能够加快大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3]。

(四)培养大学音乐教师的创造性,完善大学的音乐教育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微课程理念,设计的每一项,都与大学音乐教师的构建和构思分不开,微课程是利用精细且简短的形式进行体现的,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在微课程内的设计上,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大学生的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在微课程中,就是创新提炼精华的内容,这些精华的音乐知识怎样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现给学生,大学音乐教师就需要对微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在大学音乐教育的微课程理念上,还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一节微课程结束以后,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反馈的情况,不断地进行完善,同时,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薄弱环节,教师也能够尽快地了解和掌握,对于完善大学音乐教育非常有帮助。

(五)有效应对微课程理念的挑战

针对于大学音乐教育而言,传统模式优势比较大,能够将有效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营造出来,但是,局限性也非常大,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要求。从当前来看,传统教学受网络教学的冲击相对比较大,在大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微课程理念,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不但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能够将时代变迁精神有效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大学音乐教育对于网络教学的挑战,能够有力地进行应对。

三、构建微课程理念下的大学音乐的教育方法

(一)构建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

其一,构建教学资源。构建微课程体系,既需要软件支持,又需要硬件支持,作为相关高等院校,必须要将投入的资金增加,将微课程的网络平台构建起来,此外,规范微课程的格式和制作流程,在标准的状况下,提高微课程。同时,运用有效公开征集的方式,在高等院校的音乐微课的教学体系中,融入最新的技术和资源以及想法,从而使微课程体系的创新性和整合性得以有效地保证[4]。其二,构建教师团队。当今是一个发展的网络时代,对于各学科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大学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有效整合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和微课程上,高等院校首先应该将培训音乐教师的力度加强加大,使大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理念能够尽快地转变,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方法。此外,作为大学音乐教师,在主观上,对于微课程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特征,应该意识到,并且重视起来。

(二)加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高等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该正确地认识微课程理念,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下,对于微课程理念的需要必须要把握好,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微课程与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有机地进行结合,致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更强。例如,在设置一个学期的音乐课程中,设置网络微课程自学应该占1/3,在课堂上,将学生学习音乐的成果统一进行验收,对于学生有问题和疑惑的地方,教师再进行引导和帮助。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微课程理念,必须要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自我学习和个性发展得以促进。

(三)整合音乐教育的资源,提供最佳的音乐学习空间

在大学音乐教育的体系中,应用微课程,既要有相关的硬件支持,互联网技术也必须要完善,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微课程,有关的高等院校投入的经费必须要加大,使微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发展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学音乐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潮流。在大学微课程的平台上,为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必须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制度制定出来。对于比较先进的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应该有专人负责进行整合,在大学音乐专业的范围内,征集好的教师和资源以及方式,在微课程的应用中融入与学生学习音乐发展相适合的方法,从而将最佳的音乐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从当前来看,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微课程理念,许多新型教学的技术性和互动性的问题都会出现,这就需要在大学音乐的教学中,将强有力的大学音乐教师队伍进行培养。这支大学音乐的教师队伍,必须要熟练和灵活地掌握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相关的互联网终端,在微课程的平台上,优质的音乐教学信息,学生在主动挑选音乐学习课程的同时,音乐教师的说明和引导也能够了解到。微课程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不断地深入和推广,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大学音乐教学在应用微课程理念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与发展的方向相适应,将留言和讨论板块在微课程理论的平台上开设,致使学生学习音乐的讨论和交流得以有效地促进,对于学习成果比较突出的学生应该评选出来。利用团队性学习音乐的讨论方式,来对学生下个阶段的音乐学习进行促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五)分析具体对象,制订个人学习方案

微课程是互联网的一种教学工具,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无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像专业音乐教师一样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学,所以,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就需要具体地分析其中的问题。从学生方面而言,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事物接受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在应用微课程教学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将不同层次学习网课的方案制订出来,在微课程的学习平台上,也应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音乐的方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还应该将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的板块进行设计,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音乐。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微课程理念在大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得以有效地实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突破了,而且,大学音乐教学中各类的教学资源也得以丰富,将自由而快乐的音乐学习空间提供给了学生。在对音乐教师创造性课堂设计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大学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进行了完善,从而使大学音乐教学质量得以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美.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20):165—166.

[2]王莎莎.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10):75—76,69.

乐理教学教程篇(7)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乐理教学教程篇(8)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乐理教学教程篇(9)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乐理教学教程篇(10)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乐理教学教程篇(11)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