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围术期护理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0 14:57:31

围术期护理管理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亲情服务;临床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场所,但是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程度各异的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其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均会出现波动,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1]。本研究分析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计80例患者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2.3±3.3)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2.5±3.1)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围手术期,2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后自导、饮食控制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亲情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2.1术前护理

1.2.1.1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要注意仪表仪容,在与患者沟通时,要面带微笑,使用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并嘱咐其加强皮肤护理;告知患者术前6小时要禁食禁水,嘱咐其及时地取下活动义齿、手表等物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精神状况[2];为其介绍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预期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其讲解手术室内的环境和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要为患者详细地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有效预防对策,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1.2心理护理

要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其病情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内心诉求,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将患者当作家人去对待,在了解其内心困惑的基础上耐心地为其解答,并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4];同时也要注意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要理解、支持患者。

1.2.2术中护理

1.2.2.1热情迎接

当患者入至手术室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地、热情地迎接;同时要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安慰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尽量地减少各种应激源,使患者的身心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1.2.2.2术中安抚

在术中麻醉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及时地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穿刺等操作;针对疼痛难忍的患者,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术中在执行相关手术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制造出噪音,以免刺激患者从而使其出现各种应激反应;针对过度紧张或恐惧的患者,要握住其双手,并加强与其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1.2.3术后护理

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等部位是否有损伤,同时需对其切口情况以及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全面监测;要及时地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进展情况,以增进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效果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可以安心养病。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记录2组满意度。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4]和抑郁自评量表[5]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满意度量表[6]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满意度为95.0%,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改的不断深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热点、焦点问题[7]。近年来,亲情护理服务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有研究指出,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亲情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维持其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基本稳定[8]。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卫红 谢琴 胡丹 单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杨静.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0-71.

[2]杨春燕.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5(17):124-125.

[3]李珍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2013,11(25):321.

[4]邹利平.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延边医学,2014,9(36):83-84.

[5]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12(11):26-28.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2)

临床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脏介入,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介入成功的关键[1]。本文为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手术前后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等。除上述常规护理以为,观察组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导室的安全管理

心脏进行介入治疗和检查的地方为心导室,心导室与普通手术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院领导应当根据本院心导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主要涵盖: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医护人员职责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对所有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有效进行各项工作。

1.3.2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心导室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灭菌、日常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3.3加强对护士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心脏介入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1.3.4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脏介入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技术,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和操作规范方面评分分别为(94.65±3.27)分、(93.42±2.28)分,对照组分别(79.53±4.05)分、(77.36±2.85)分,对照组评分比观察组患者低;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晓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3)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4)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其致病原因主要为晶状体老化、遗传、免疫及代谢异常、外伤、营养障碍等[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眩光感、单眼复视等。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疗法治疗白内障。然而根据相关的临床报道,在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比较多,医院感染对手术疗效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在这种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我院为降低白内障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特选取了1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了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有男患者47例,女患者43例;年龄为45~84岁,平均年龄(67.63±5.42)岁;单眼患者51例,双眼患者39例。对照组有男患者45例,女患者45例;年龄为47~82岁,平均年龄(68.44±5.37)岁;单眼患者49例,双眼患者41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②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协助患者做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检查、血压检查、血糖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以及眼压测试、角膜曲率检查等眼部专科检查项目;③术前3d给予患者抗生素眼水,术前2d给患者冲洗结膜囊,并做散瞳以验光,使用无菌纱布将患眼覆盖;④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⑤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眼周部位铺巾并消毒,从而防止眼睫毛以及眼周皮肤上的细菌带到眼睛内部造成感染;使用紫外线多次照射手术室;⑥术后预防感染: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滴眼药水的方法并注意瓶口卫生;叮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禁止用手揉捏眼睛,防止手部细菌进入眼睛;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排便,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头部碰撞,从而防止眼部伤口裂开、出血[3]。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①术前管理。⑴白内障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些患者大多数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所以手术耐受性比较差,抗病毒能力比较低,所以容易发生感染。对这些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即开展对症治疗,直至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再来准备手术;⑵术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冲洗结膜囊、眶周皮肤、眼睫毛等是常规护理操作内容,而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以上护理操作应得到加强,具体而言即操作的次数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3次[4];⑶在手术物品准备方面,除了常规备置手术器械并予以杀菌消毒之外,护理人员还应检查物品的灭菌效果,如果发现污染物或疑似污染物,则应重新灭菌;另外术前还应测试仪器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②术中管理。⑴控制手术环境。手术室空气的洁净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感染率,因此,白内障手术应安排在层流洁净手术室进行。术前30min启动净化空调系统,术后30min再关闭;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畏寒的体质特征比较明显,所以手术室的温度应调至24℃~26℃,湿度应为50%;术中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从而防止人为污染;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方面,术中所使用的灌注液、粘弹剂、管道、手柄等物品应遵循一人一用或者用后即消毒杀菌的原则。另一方面,手术操作人员应对自己的手以及术野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伤口暴露时间;⑶严格管理植入物和一次性医疗物品。植入物是白内障患者术中所要使用的物品,为防止植入物使用不当引发感染,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措施:核对好植入物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防止发生植入物误用的情况,在护理人员和手术操作人员都确认无误之后再使用;③术后管理。⑴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尽量避免伤及眼部;⑵为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术后护理人员应将精密的手术器械放入多酶清洗液中,超声波超洗五分钟,之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予以烘干;手柄则使用蒸馏水来冲洗;⑶为防止手术室感染,科室应对手术室及室内的物品、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以及无菌物品储存间的空气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便研究这些细菌中哪些是较强的致病菌,哪些比较常见。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共有1例发生感染,术后感染率为1.11%;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共有10例发生感染,术后感染率为11.11%。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χ2=7.8429,P

3 讨论

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已经没有较大的难度,然而患者的术后效果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术后感染比较常见,并且其危害比较大,所以受到了医患双方的重视。若要预防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则临床中应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护措施。本次研究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贯穿白内障围手术期。术前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从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的角度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术中管理的重点在于无菌操作,通过减少手术室内、手术人员和护理人员身上的细菌病毒来降低感染率;术后管理的重点在于减少交叉感染,所以重点强调术后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在以上护理措施的影响下,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避免各种致病菌的侵袭,从而保证手术效果。

综上,在白内障围手术期实施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所以临床中可推广此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夏霞,冯黎建.批量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5,21(02):264-265.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5)

胆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病,其中胆管结石最为常见,比较容易引发胆囊慢性炎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了影响。临床治疗胆结石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留置引流管容易出现一系列护理风险事件,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寻求更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胆结石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2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接受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盲选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1例。试验组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均在35~7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8.04±2.13)岁;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2.04±0.25)年。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均在34~7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8.84±2.18)岁;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2.11±0.32)年。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本研究排除既往肝胆外科手术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小(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根据患者的舒适度与康复需要调整病房内温度与湿度,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主要措施如下:①建立集束化护理管理小组。由科室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另选择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护士担任组员。根据患者临床治疗,小组内经过讨论与完善后确定护理计划;②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体质与恢复情况,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③术后早期离床与康复训练。术后根据患者意识状态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高抬腿等活动,对于恢复情况良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早期离床锻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④预防压疮。对于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定期评估患者压疮发生概率,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必要时给敷贴减压,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清洁身体[1];⑤引流管护理。对于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定时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观察引流管内液体颜色,避免引流管脱落、扭曲与堵塞。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价主要从生理、躯体、情感、社会功能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各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2]。护理满意度主要通过询问方式获得,分为三个界别,护理满意度为较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48-02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殊性外,还具有风险高、不确定性、后果严重等特性。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理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如何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和手段,有效规避和转嫁护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成为目前护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主要收治大肠癌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年龄大,营养状况差,接受能力低,对护士能力要求高,责任心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随着医院的发展,我科从2010年低年资护士日渐增多,由于她们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缺乏,在工作能力、沟通能力、操作技巧、应急能力、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弱点,导致在护理工作中,潜在着不少的护理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护理风险增加。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风险教育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1、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接收的低年资护士20人,女性18人,男性2人。年龄:18-22岁。学历:大专14人,中专6人。根据围手术期护理缺陷发生的性质,分为:①盲目执行医嘱:指执行医嘱前没进行查对,或查对后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未发现错误,盲目执行有问题的医嘱。发生9例。②沟通欠佳:指护士与医生及患者交流时使用不恰当语言、语言不严谨、沟通方式时机不当和态度冷漠引起纠纷15例。③病情观察不当:指未认真观察病情导致病人发生导管堵塞、导管滑脱等6例。④操作失误8例,分别是备皮时不慎划伤皮肤或皮肤不清洁,术后更换造口袋操作慢容易使患者受凉,为未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等。

2、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 工作态度不严谨,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日益更新,信息化高速发展,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对自身权益保护要求高。而我们的低年资护士年龄在18—23岁之间,往往才出学校就踏人工作岗位社会经验浅,对自己的法律责任没有充分认识,无意中损害了患者的权利。如未履行告知、保密等义务等造成护患纠纷。同时对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语言不严谨,致使家属或患者对护理工作产生误解。

2.2 专业操作技术不扎实,临床经验不足,缺乏整体护理观。低年资护士虽然已有一定的护理技能,能应对日常护理工作,但由于她们理论知识不扎实,特别是专科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临床经验缺乏,对疾病进展与转归、预后的判断力不强,部分护士才进科时对肠道肿瘤了解甚少,更别说观察肠造口情况、更换肠造口袋,几乎是摸石头过河,很容易受到患者的投诉。

2.3 有效沟通能力差。低年资护士大多出生于90年代左右的独生子、个性突出,怕吃苦,他们往往只注重执行治疗,忽略了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对操作的告知程序、健康教育方式死板,对患者的收效差。与医生的沟通时自我个性太突出,医护沟通不佳造成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的不一致。如医疗记录判断患者引流液为淡血性,护理记录为血性;医嘱开出的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的不一致,如医嘱本来是11:00,可是医师习惯于书写成8:00,护士执行时当然是11:15内,这样可能会导致护士没有及时执行医嘱的假象。死板盲目的执行医嘱,不会多问一句使用的依据。

3、风险管理讨论

针对大肠癌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治疗重点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科室将执行医院严格的制度,健全科室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措施:

3.1 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入科一月的培训。学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护理重,突出专科特色,培训合格后进入临床工作。

3.2 由10年以上的高年资护士一对一的帮带,护理是操作实践性很强的一种工作,护理管理者不可能做到对每名低年资护士都亲力亲为地现场实地指导,那么,这项工作须交由病区高年资护士来完成了。因此,首先要对高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强化她们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方能更规范地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低年资护士将亲身熟悉患者手术前后所要经历的护理过程,在上级护师的严格、规范的指导后,两年中将各项护理操作分批次考核。他们必定能迅速成长。

3.3 我科有一名造口师,她承担了各级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在不同的阶段要求达到规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工作如半年的护士要学会怎么样观察术后造口发生异常变化的早期表现,能及时的通知医生和造口师积极处理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一年后将要独立上夜班的护士必须学会正常造口的更换、特殊情况的简易处理。一年半后年后能更换回肠造口,并能为造口人讲解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指导术后饮食护理和排便习惯的养成等等。为了帮助他们成长,科室还制作了各级护士造口应知应会口袋书,分级发放。

3.4 不定期反复学习法律法规如《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知法懂法,依法行医,用法律来规范自己医疗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

3.5 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全面提升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因素,除了要培养她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要加强人文教育、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定期的演练、情景训练加深印象,促进低年资护士实施正确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以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当然一切理论上的培训是不够的,还要有意识的组织、医护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增强团队互助的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在生活中学会了做人,在工作中才能尽责做事。

3.6 定期组织交流会,利用头脑风暴法,让他们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让90后的新新思维带动护理事业的前进。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7)

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上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病于中年男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血尿以及绞痛等,并常伴有感染以及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消除结石,去除疼痛,保护肾功能[2]。近些年微创碎石术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3]。本次随机选取我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开展相关探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设定筛选时间范围2018年12月—2019年7月,选择该时间段内48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等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其中对照组含男、女性患者各20例、4例,年龄为42~59岁,平均年龄为(52.14±6.75)岁;试验组含男、女性患者各为21例、3例,年龄为40~59岁,平均年龄为(51.86±6.87)岁。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对照、试验两组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开展治疗。对患者开展铺巾、腰麻加硬膜外麻醉,让患者取截石位,采用上海瑞克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RM-H2B钬激光以及德国狼牌输尿管镜进行手术。腔镜内灌注生理盐水,通过尿道将输尿管镜置入膀胱,然后将F3输尿管导管或者斑马导丝插入输尿管中,沿着输尿管或者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待找到结石位置后,插入550μm钬激光光纤,设置钬激光功率为8~26W,设置碎石能量为0.8~1.6J,设置脉冲数为8~10Hz,在碎石过程中可以基于碎石效果进行实时调整。在碎石时将结石边缘作为起点,逐渐将结石碎为2mm以下的粉末。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各项手术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完成各项操作、术后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等。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采取整体护理,具体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部分。1)术前护理。一是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应该尽快熟悉患者相关情况,结合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4]。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绝大多数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知识并不了解,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优势,并且反复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5]。三是心理干预,研究发现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情侣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时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6]。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做好患者的各项准备,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2)术中护理。一是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开展好各项操作,提高手术效率。二是密切关注患者术中的各种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向手术医师反馈,并遵医嘱进行处理。三是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事件,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包括相应的药品以及仪器和设备等,待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3)术后护理。一是加强常规护理,遵医嘱对术后患者采用抗生素类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协助患者定期变换体位,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调整策略等。二是并发症护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膀胱痉挛、感染以及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临床征兆一定要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并发症后应该及时处理[7]。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本次研究的观察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5统计学方法及时记录护理相关数据,并应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患者症状消失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评价指标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治疗有效率等观察评价指标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对照、试验两组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如下(表1)所示,在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指标对比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试验两组输尿管结石患者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对比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8)

【摘要】 目的 总结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手术前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胆瘘1例,经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后治愈。结论 做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护理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与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随着微创技术的日渐成熟,本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1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BDE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5~78岁,平均51.5岁。平均住院时间15 d。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肚脐置入腹腔镜套管针。首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置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并取石。LCBDE术式分为胆总管一期缝合和置T管引流两种[1]。术后常规予文氏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及T管引流。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留置T管引流12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28±12.0) h,1例术后发生胆汁漏,经积极处理后痊愈出院。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LCBDE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对能否取净胆总管结石及预后有顾虑。责任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详细介绍LCBDE的优点、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告知患者如遇到腹腔镜手术困难时可改为开腹进行,如出现术后胆管残石,均可经胆道镜取出,无须二次手术,消除其心理顾虑。

3.1.2 术前准备 完善各常规检查,术前嘱患者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禁食产气食品。术前8 h禁食,12 h禁饮,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腔内积气、积液,以免影响腹腔镜视野。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等。做好手术区皮肤清洁准备,特别是脐孔的清洁。术晨常规留置胃管、尿管。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常规心电监护及中流量吸氧,以提高SpO2及改善呼吸功能,预防及减轻术中大量二氧化碳充入腹腔引起的反射性肩痛及高碳酸血症。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因人工气腹造成腹压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影响心功能。

3.2.2 一般护理 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坐卧位。LCBDE手术对胃肠道影响不大,一般术后12 h如无腹痛、腹胀,可拔除胃管及尿管,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可下床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过渡到普食。

3.2.3 管道护理 术后由于留置管道较多,各引流管做好标记,妥善固定。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折叠、扭曲及按压。观察各种管道的引流液颜色及量,如胃管引流液为黄色或草绿色时,即胃液内混有胆汁成分,表明胆总管末端通畅[1],患者虽未恢复排气,但也可早期拔除胃管。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只置一根文氏孔引流管,在不置T管的情况下,腹腔引流管尤为重要。引流液通常有以下3种情况:(1)淡血性:逐渐变淡,量逐渐减少,此种液体多为炎性水肿渗出,无需特殊处理;(2)血性:表明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在保证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如引流量小于50 ml,经对症治疗后减少,或24 h引流量小于300 ml,则不需要手术处理,反之患者出血量较大,并有血压进行性下降时应立即剖腹探查止血;(3)胆汁样液:表明有胆漏。

3.2.4 T管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T管引流出胆汁的量、颜色、性状、有无鲜血及碎石残渣等,T管引流胆汁量平均每天200~400 ml,过多或过少均应查明原因。若T管引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T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防止胆漏发生。术后10 d左右随胆汁量逐渐变少,颜色清亮、无沉渣可试行夹管1~2 d,夹管期间,如患者未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行胆道造影。造影后宜开放T管继续引流1~2 d,如造影结果未发现异常可再夹闭T管2~3 d,患者仍不适即可拔管。若发现胆管残石,应嘱患者术后6~8周回院行胆道镜取石[1]。

3.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LCBDE术后可出现出血、胆瘘、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有1例发生胆瘘,可能与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有关。术后患者如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患者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液样常提示发生胆瘘,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胃管也应延迟拔除。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干洁,并外涂氧化锌软膏。

3.2.6 黄疸观察及护理 观察术前及术后皮肤巩膜黄疸程度的变化,如术后黄疸出现快而且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注意是否存在胆总管残石或胆道损害的可能,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勤剪指甲,避免因瘙痒抓破皮肤[2]。

3.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可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如散步、听音乐、撒太极等,合理饮食,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带T管者讲述T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如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畏寒、发热等,应及时回院就诊。

4 小结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9)

4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48-02

输尿管结石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因其具有无切口、微创、操作简便、高效、安全和患者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腔内碎石技术。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156名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2岁,均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经B超、X线片或CT诊断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石大小0.5cm×0.6cm-1.5cm×2.2cm。

1.2碎石术方法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腰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灌注泵辅助下将输尿管镜插入结石所在输尿管并调整视野,看清结石后经输尿管镜操作孔插入激光传导光纤,设置适当的功率后激光头直抵结石,采用连续脉冲方式将结石击碎至直径小于0.2cm,结石碎片可通过冲洗液或尿液排出。术毕放置双J管及尿管,利用肾脏内尿液压力冲洗输尿管内结石碎屑,术后予以常规利尿、排石及抗感染等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输尿管结石常伴有剧烈疼痛,在诊断明确后应及时予以肌内注射镇痛剂。患者入院后应及时了解其入院前疼痛发作的具体情况及主要症状体征,初步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出恰当的护理计划。与此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围手术期的基本护理知识,从而利于饮食控制等护理的实施。

2.1.2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且心理护理应当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术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大致方法和过程,明确此项手术对于患者病情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强调手术的微创、微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其树立痊愈的信心,进而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保证手术的顺利施行及促进术后的及时恢复。

2.1.3术前准备术前X光及B超检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利于术中操作。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及心电图等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晨给与洗必泰消毒液彻底清洗会及术区皮肤,更换清洁病员服。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及预防术后感染。术晨KUB摄片定位并尽可能不活动保持原,以利于术中结石的定位及显露,尽可能保证碎石的成功。

2.2术中护理大多数患者尤其是第一次接受手术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或多或少的存在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与其亲切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顺利完成麻醉诱导。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并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固定,做好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电监护。对会常规消毒后铺巾,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腹壁张力及会水肿情况,留意尿液和引流液的颜色。连接并调试好钬激光,保持视频转换镜头为无菌状态。术中连接好冲洗泵,整个碎石过程配合冲洗直至结石全部排出,置入双J管和导尿管并妥善固定。术后清点手术器械,避免遗失,患者送入观察室,恢复后送入病房。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应与患者及时充分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利于疼痛症状的控制,必要时给予曲马多等镇痛药物治疗。患者术后6h内去枕平卧,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并勤于查房,直至其生命体征平稳。术毕6h后鼓励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以利于预防术后感染及体内残余结石的排出。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不适,做好尿量纪录,每天清洁护理会及尿道外口2次,保证清洁卫生,预防感染。6h后可进食流质饮食,少量、多次进食,逐渐加大进食量,并逐渐过渡至普食,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3.2双J管及导尿管的护理术后导尿管引流袋应妥善固定且位置低于床平面,防止尿道损伤。避免导尿管的扭曲、折叠,保证引流管通畅,如有血凝块堵塞应及时冲洗疏通或更换导尿管。下床或活动时应将引流袋拿好,位置低于耻骨联合水平,以防止引流不畅及逆行性感染。注意观察引流出的尿液的性状、颜色及量,一般术后尿液为淡红色血尿,以后逐渐变淡、变清,若术后24h仍有严重血尿应请示医生,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常规于术后2天拔除导尿管,但可视患者具体情况于术后3-5天拔除。置入双J管后,输尿管的蠕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膀胱内尿液易返流至肾脏内引起感染,因此应尽量避免咳嗽,及时排尿不憋尿。

3出院宣教

嘱咐患者多饮水,勤排尿,避免咳嗽等引起腹压增大的动作。可进行适当的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双J管的移位甚至脱出,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双J管一般于术后4-6周于膀胱镜下拔除,嘱咐患者不按时拔除双J管的严重后果,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根据患者具体的结石成分制定相应的健康饮食食谱,拔除导管后应多活动,以利于预防结石的复发。

4结果

所有患者均碎石成功,其中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6.8%(151/156),5例经二次碎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4d。

5小结

输尿管镜碎石术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等诸多优点,已被多数医生及患者所接受,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的重点在于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加强导尿管、双J管的护理及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做好出院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手术效果及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梅,蔡小萱.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31-33.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10)

输卵管吻合术就是通过手术方法恢复输卵管再通功能,进而达到再生育目的。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自1995年至2008年共为35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妇女施行了输卵管吻合手术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收治的358例输卵管吻合术受术者均为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不通者,所有受术者术前常规检查正常,月经周期规则,经期经量正常,妇检正常。男方健康,常规正常。年龄24~45岁,29~36岁居多,占81.01%。距结扎时间8个月~15年,3~10年居多,占79.8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居多,占95.80%。职业以务农、家务居多,占97.77%。住站时间7~10 d,术后最长7 d,最短5 d。

1.2 麻醉方法 连续硬膜外加静脉复合麻醉。

1.3 手术方法 经腹直视下输卵管吻合。

1.4 结果 本组358例受术者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经过良好,围手术期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输卵管再通率99.16%,再孕率59.27%。效果满意。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重视术前准备,加强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就是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家庭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不同,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1]。实践中我们发现:受术者由于丧子(女)不同程度存在悲观焦虑情绪;对手术恐惧、手术成败较为担心;对新环境的陌生与不适;对经济费用的担忧等也普遍存在。针对上述问题,责任护士(首诊护士)必须热情接待受术者夫妇,通过亲切诚恳的沟通交流,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同情、关心,尊重他们对再生育的选择,使他们从心理上信任认可我们,从而增加遵医的依从性。责任护士通过热情细致而耐心的介绍,让每一位受术者及家属对住站环境、手术的基本程序、手术的费用、医生的成功病例、遵医遵护的重要性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减轻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保证受术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术前准备,按妇科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2]。手术时间以月经干净3~7 d内为宜。

2.2 严格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要点 配合麻醉穿刺及手术区消毒,保证受术者舒适及冬季保暖;麻醉穿刺成功后,由巡回护士严格无菌操作下给受术者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可缩短受术者由术前即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不适时间;正确配置输卵管冲洗液及腹腔留置液。本站常规使用的输卵管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0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24万U混合液;腹腔放置液为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24万U混合液;保证手术室安静,杜绝不恰当的言语给受术者增加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医源性伤害。

2.2.2 洗手护士要点 洗手护士精力集中,娴熟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前后,如数清点器械、纱布,认真核对冲洗液、留置液,冬季注意加温,严防差错。

3 加强术后护理

3.1 受术者安置 一般术后去枕平卧6~8h即可取自动,注意保证舒适及尿管通畅,冬季注意保暖,加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切口、重视倾听受术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妥善处置。

3.3 加强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术后疼痛是手术创伤和恢复过程的必然反应,是受术者不舒适的主观体验,可以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影响康复的进程和结局,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3.3.1 手术前宣教,使受术者能正确面对手术后疼痛,并且学会放松可以减轻疼痛。

3.3.2 手术后舒适可减轻腹部肌肉张力减轻疼痛。

3.3.3 鼓励听轻音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3.3.4 手术前教会受术者在深呼吸和咳嗽时用双手或软枕按压切口部位可以避免缝线被牵拉而引起切口的疼痛。

3.3.5 对于VRS疼痛分级2分(3级)以上者直肠用双氯芬酸钠栓 1~2枚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必要时可用强痛定或杜冷丁肌注。

由于我们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受术者良好的心理预期,术后使用镇痛剂者不足10%。其中99%为单次使用,既减少了用药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减轻受试者的经济负担,又合理科学的解决了手术后疼痛的问题,效果满意。

3.4 术后禁食时间 术后6~8h可饮水,观察无不适可进流质,但应避免进牛乳、豆浆、糖水防止加重肠胀气,手术后24h根据肠蠕动恢复情况过渡到普食。临床上我们发现若待排气后再进食,术后禁食时间已达30~48h,受术者普遍有强烈的饥饿感,甚至发生胃痉挛疼痛。我们认为长时间禁食,既不利肠蠕动恢复,更不利体能恢复,这可能与我们的受术者是完全健康的育龄妇女不同与一般病患有关。

3.5 留置导尿时间 留置导尿期间每日用灭菌王外阴擦洗1~2次。我们一般于手术后第一天输液完毕(术后20~28h)即拔除导尿管,少数体质特好的受术者在手术当日输液完毕(术后10~12h)即拔除导尿管。护士即可鼓励并协助受术者及时床边自行排尿。实践中我们发现术后因静脉大量输液受术者须频繁排尿,若过早拔除导尿管会给受术者造成不便、不适,不利切口愈合和体能恢复;但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就会越高[3]。因此我们认为留置导尿管以手术后第一天输液完毕(术后20~28h)拔除最科学。

3.6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护士鼓励并协助受术者在拔除导尿管后开始床边活动,注意克服紧张情绪和循序渐进。术后早期活动既有利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也可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

3.7 术后输卵管通液 输卵管通液就是通过导管经宫腔向输卵管注药以防止输卵管吻合术后吻合部位感染粘连,并对轻度输卵管粘连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以保证手术的效果。我们常用的通洗液为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术后我们一般选择输卵管通液3次。第一次通常于术后5~7 d进行(腹部直切口于术后第7天拆线后进行,横切口无需拆线于术后第5天进行)。以后两次分别于每次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冬季输卵管通洗液必须加温,以近体温为宜,通洗液过冷会刺激输卵管引起痉挛狭窄导致通液不畅[4],并加重受术者腹痛不适。

3.8 出站详细告知出站须知,强调于下次月经干净后3~7 d行第二次输卵管通液的重要性,指导有效避孕3个月,以保证手术效果。

4 体会

针对输卵管结扎术后吻合复通的受术者与一般病患在心理、生理表现上的不同,我们除须按教科书做好常规护理以外,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护理服务。特别要重视受术者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术后6~8h为宜;留置导尿管安插时间以麻醉穿刺成功后进行为好,留置时间以术后第一天输液完毕(术后20~28h)拔除导尿管为宜,过早和过迟均不利受术者恢复;冬季行输卵管通液必须加温以近体温为宜,以防止输卵管痉挛狭窄至通液不畅、加重腹痛。由于我们的良好护理本组358例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经过良好,效果满意,经验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赵惠霞,王欣.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护理研究,2005,19(4):642643.

围术期护理管理篇(1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2岁,均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经B超、X线片或CT诊断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石大小0.5cm×0.6cm-1.5cm×2.2cm。

1.2碎石术方法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腰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灌注泵辅助下将输尿管镜插入结石所在输尿管并调整视野,看清结石后经输尿管镜操作孔插入激光传导光纤,设置适当的功率后激光头直抵结石,采用连续脉冲方式将结石击碎至直径小于0.2cm,结石碎片可通过冲洗液或尿液排出。术毕放置双J管及尿管,利用肾脏内尿液压力冲洗输尿管内结石碎屑,术后予以常规利尿、排石及抗感染等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输尿管结石常伴有剧烈疼痛,在诊断明确后应及时予以肌内注射镇痛剂。患者入院后应及时了解其入院前疼痛发作的具体情况及主要症状体征,初步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出恰当的护理计划。与此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围手术期的基本护理知识,从而利于饮食控制等护理的实施。

2.1.2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且心理护理应当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术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大致方法和过程,明确此项手术对于患者病情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强调手术的微创、微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其树立痊愈的信心,进而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保证手术的顺利施行及促进术后的及时恢复。

2.1.3术前准备术前X光及B超检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利于术中操作。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及心电图等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晨给与洗必泰消毒液彻底清洗会阴部及术区皮肤,更换清洁病员服。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及预防术后感染。术晨KUB摄片定位并尽可能不活动保持原体位,以利于术中结石的定位及显露,尽可能保证碎石的成功。

2.2术中护理大多数患者尤其是第一次接受手术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或多或少的存在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与其亲切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顺利完成麻醉诱导。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并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固定体位,做好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电监护。对会阴部常规消毒后铺巾,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腹壁张力及会阴部水肿情况,留意尿液和引流液的颜色。连接并调试好钬激光,保持视频转换镜头为无菌状态。术中连接好冲洗泵,整个碎石过程配合冲洗直至结石全部排出,置入双J管和导尿管并妥善固定。术后清点手术器械,避免遗失,患者送入观察室,恢复后送入病房。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应与患者及时充分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利于疼痛症状的控制,必要时给予曲马多等镇痛药物治疗。患者术后6h内去枕平卧,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并勤于查房,直至其生命体征平稳。术毕6h后鼓励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以利于预防术后感染及体内残余结石的排出。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不适,做好尿量纪录,每天清洁护理会阴部及尿道外口2次,保证清洁卫生,预防感染。6h后可进食流质饮食,少量、多次进食,逐渐加大进食量,并逐渐过渡至普食,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3.2双J管及导尿管的护理术后导尿管引流袋应妥善固定且位置低于床平面,防止尿道损伤。避免导尿管的扭曲、折叠,保证引流管通畅,如有血凝块堵塞应及时冲洗疏通或更换导尿管。下床或活动时应将引流袋拿好,位置低于耻骨联合水平,以防止引流不畅及逆行性感染。注意观察引流出的尿液的性状、颜色及量,一般术后尿液为淡红色血尿,以后逐渐变淡、变清,若术后24h仍有严重血尿应请示医生,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常规于术后2天拔除导尿管,但可视患者具体情况于术后3-5天拔除。置入双J管后,输尿管的蠕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膀胱内尿液易返流至肾脏内引起感染,因此应尽量避免咳嗽,及时排尿不憋尿。

3出院宣教

嘱咐患者多饮水,勤排尿,避免咳嗽等引起腹压增大的动作。可进行适当的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双J管的移位甚至脱出,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双J管一般于术后4-6周于膀胱镜下拔除,嘱咐患者不按时拔除双J管的严重后果,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根据患者具体的结石成分制定相应的健康饮食食谱,拔除导管后应多活动,以利于预防结石的复发。

4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