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25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

一、体育教学活动的组成和意义

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行动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施教活动、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活动。施教活动包括讲解示范、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等等。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观察、思考、练习,等等。

教学活动的设计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及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程度的高低、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自觉地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活动,那么,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对体育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使体育课的教学结构更科学、合理、有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彰显新的教学理念,由抽象的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目标,建立在分析教学任务和了解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

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活动是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策略的选择。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体育教学规律。例如,知识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知识的形成和掌握规律进行设计,技能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行为规范性的活动必须根据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应有作用。

三、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教依据于学、学受教指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点如果认识不位、做不好,教学活动设计就有可能变成片面的施教活动设计,导致施教活动与学习活动不能协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教”的主动性表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和探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现状,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学”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克服被动心理,加强自我调控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得学习的自由、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环节的推进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改进与优化。

2.规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运用要领,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示范、表情、手势等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练习,协调听、练、看、想等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是建立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自觉地用教学规律作指导,追求教学活动的和谐、协调、新颖和高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获取美的体验与满足。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以科学性为前提,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艺术创造,追求活动的协调、巧妙、简洁、富有成果和高效率。

3.多样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体育教学需要多种活动相互配合。同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体育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单调的活动会使他们丧失兴趣,注意力涣散。而教学活动多样化恰好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强化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活动的种类过于复杂化、频繁化,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感到疲惫,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使其难易适度。

4.学科性原则

体育活动设计要注意体育学科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应该符合体育认识过程规律。对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来说,体育认识过程规律有其特殊性,是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不能完全地概括和反映的。作为学科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自然应该具有体育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具体、真实地了解体育认识过程。例如,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意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思维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配合,要充分注意体育语言和体育科学方法的应用。为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设计主体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体育学科的特点。

5.实效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对在教学实践中将要进行的具体活动的预先构想,这个预想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教学活动设计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现实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讲求实际效果。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活动设计质量。一项活动总有其主体、客体和媒体,有一定的内容、形式和时空结构,有一定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一般说来,体育学习活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发动―定向,感知―预备,练习―形式,再练习―巩固,应用―创新和检验―调控”等阶段。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除了要对各项活动的要素作出明确规定以外,还要规定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空间和时间关系。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2)

1.在物理授课中课堂活动的设计

一般授课,都归纳为“确立主题、实验探索、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在课前完成“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这四点,在课内我会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来完成这一节课的全部内容。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时,我会告诉学生牛顿定律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主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有些学生竟然直接把苹果拿出来做实验,我被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智慧给打动了,在实验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把传统的老师的教演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这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情趣高涨。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探究性的实验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分析验证、交流总结”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的研究”这一课上,我最先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或者说明你的依据。”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我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器材来设计实验,然后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待学生确认方案之后,再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结束之后,让各组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经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自主地分析,最后他们会得出结论,从而证明猜想。

3.在物理复习课中课堂活动的设计

在复习课中的活动设计,我归纳为“确立主题、自主复习、展示交流、归纳总结”等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老师列出总纲,然后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要点,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现象或者自行编题自行解答,最后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复习的成果。

二、物理课堂活动的设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1.设计要选定在“发展”,体现在“发展性”上

在苏科版物理教学中,要选择于发展,其中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第一,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亲自获得体验,通过思考、感悟逐步寻找到新的观点,得出结论;第二,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的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会形成很新的学习能力,会为他们终身受用的学习和发展技能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上时代的进步,他们自己才会进步。

2.在设计课程活动中,要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个性、智力、情感、品质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激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曾担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了我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事实证明了,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时,他们从活动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对物理的学习也更有了自信。

3.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多样性”

无论是课外还是在课内,课堂活动应该展现多样性,可以是围绕教材的活动,也可以是其它综合性活动。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创新”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方法上给与引导、帮助,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鼓励自己参与活动,通过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题目,引发他们的思维开放,进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打破学生以往的认知平衡,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应该要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化情境中要注重“趣、异、疑”。中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新奇的生活化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观,进而去探究物理的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3)

一、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要贯彻这一精神,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创立一个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我们班在进行实验时,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与课本上的结论出现偏差,我们经过了解,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操作失误引起的,让这名同学再次进行实验,发现该名学生第一次实验操作是在长蜡烛的顶部倾倒的二氧化碳,因此造成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结果,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沿着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经过对问题的不断实验探究,使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结论有了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 加强对课程进行实验验证.学好化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验验证和科学的探究活动,课本上的知识只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才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力量.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教师通过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例如,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但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则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另外,有关实验方面的习题也可让学生探究.例如,由某种原料制取某种产物的习题,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类似习题我们只是应用学生曾学过的反应进行推导而得出结论,实验现象也是根据学过的反应进行推断,认为理论上应该出现什么现象就是什么现象,而事实上是否如此,我们却不得而知.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的素养.

3 合理设计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重点在于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掌握课程的关键点,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问题;二是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下面的一则案例能较好地说明这两个特征,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比如,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是这样提出问题的:“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这一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运用“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进行解释,毫无疑问,教师设计的这一探究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问题要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相反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应避免的误区

1 避免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主义.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不能一哄而上,要针对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能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的要求,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当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育,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2 避免孤立地进行探究训练.探究式教学活动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既是巩固课本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两者是不能孤立进行的.在化学各个课题的研究中,学生既不能仅仅做完实验就算完事了,片面重视实验本身,也不能将实验作为一种形式主义,走走过程就行了,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本身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真正起到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4)

1. 多样竞赛的教学活动设计

小班化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课堂也就真正成为了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学堂。

活动形式:半圆形分组任务驱动赛

活动目的:颜色类单词的学习

材料准备:纸、剪刀、颜料、画笔。

学习步骤:各小组的成员使用调色工具调出自己的得意之色,并把自己调色的方法用公式表示出来,寻找生活中自己喜欢的色彩或想象出色彩画面,编辑一册mini-book,并在班级展示,由小组成员分工介绍,red + yellow = orange; + = ;……最后由教师和班委成员共同投票进行评比。

学习目的: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巩固颜色系列的英语单词,既动手又动脑,在做中学,又促进生生间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创新思维,让那些善于思维的学生互相激发灵感,带动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积极思维或动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黑板“秀”才的教学活动设计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活动。活动前,让每位学生自备一块小黑板(方便携带不用粉笔的环保型小黑板),每一小组再备一块课桌大小用粉笔的黑板,不同的课型分配不一样的任务。这样的设计教学活动,非常适宜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穿着以及单词。

学习内容:服装设计秀。

活动准备:彩色笔、白纸、小黑板、大黑板等。

学习步骤: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体现自己个性的服装款式,用图画呈现,配上适合服装款式的色彩,并且让一定的英语句式对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色彩搭配进行说明:“I like the ... with the ...”然后,请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推选一名学生来秀出自己的服装创意,其余小组在旁配合表演解说。为了促进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开展一次班级作品展览,甚至可以把作品传到校园网,扩大交流影响的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增加创意者的成功感。角色扮演者的选择不应该采取命令的形式。应该让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协商分配角色,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即在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能够发挥整个小组成员的整体优势,运用相应的材料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创意表达,把组内的观点在大黑板上展示出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带动那些平时学习热情不高、英语学习基础弱、但爱表现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3. 情境型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型教学活动设计在于优化学习环境,积极为学生创设人本化的活动情境。它不但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相应的条件, 而且促进活动主体与现实生活环境的有机统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知行统一的人格。这种优化环境的创造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图画再现,可以是实物演示,也可以是角色表演,或者音乐渲染等各种模拟或想象的情景,还可以是语言描绘的推理情景和语言情景。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更为密切,开展情景启发式教学也更为适宜。

学习目的:掌握形状类的词汇。

活动准备:素描铅笔、多媒体设备、剪刀、若干硬纸图片等。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5)

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指体育工作者为体育整体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设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结构,制定教学策略和效果合理评价的全过程,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开展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的管制,为此,体育教师在运用教学设计手段的过程中必须顾全大局,做好每个细节的全面规划,以确保整个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采用系统化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系统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教学对象置于整个系统中,依据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精确、系统的分析与考察,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种系统化方法,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策略选择,直到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形成完整的流程,前后相接,环环相扣,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整体。

(二)理论与实践的协同

教学设计不是表面化的感官设计,而是理论、实践的协同,虽然是落实在书面的理论上,但真正明确的方向和内容注重于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环境的调整、教学进度的把控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与安排,理论性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这达到了抽象化理论与具体化实践的高效协同。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化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者逐渐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为学生主体化地位的发挥创造了先决条件,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赋予较强的创新性

创新性是教学设计的鲜明特征之一,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推进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归并与简化,此过程赋予了教学自主性、创新性的内容。这种赋予较强创新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能快速、深刻领悟到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否合乎实际情况,这是开展教学设计时的第一直觉,设计思路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新颖性,都离不开教学设计者的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手段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意义上注重学生对于篮球技能掌握的最终学习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能明确、深刻掌握学生在篮球学习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整个过程中观念、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的发展及变化。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及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开展篮球教学运动,当确定好本堂课教学目标后,将游戏融入到本节课新授的教学内容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篮球游戏中掌握篮球技能,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

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就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合理优化配置,需要体育教师合理确定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各步骤,每个教学步骤所占用的时间,运用灵活性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整体设计要体现合理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与贯通,前后相接,互相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兔子舞”和“传球接力赛”等游戏作为热身运动的开始,然后再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教学,最大化调动起学生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还可引入“传球接力赛”等竞技类游戏以推动学生更为活跃地投身到篮球运动学习中。

(三)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策略的制定使有效的学习方式得以充分体现,教学设计者应从传统机械化的运动教学中脱离出来,转向以学生自主练习、互助合作为主线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来。初中篮球教学应引入游戏化的元素,将游戏贯穿于各种篮球技能的训练与学习中,实现游戏教学与篮球运动的高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编排多种篮球运动游戏,比如,在开展“胸前接传球”教学过程中,可引入“按节奏传球”“传球接力赛”等游戏。在“单手肩上投篮”篮球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盲人比赛的游戏,扮演盲人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指挥与配合下不断开展投篮练习,教师用专业术语和哨声进行整体投篮的指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肩上投篮的技能和要领,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此外,篮球教学还可引用“对角传球”“双肩夹球”等游戏,通过多样化、新颖化教学策略的设计,初中篮球教学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

检验初中篮球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就是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也是不断调整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环节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必须贯穿于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就是检验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检测教学活动是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教学要素,分阶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以真正检测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了需要掌握的篮球技能,是否形成了较为持久的篮球运动习惯。学生们通过客观的教学评价能正确审视自己,以便对后续的篮球运动活动不断进行调整。一般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手段都是参照别人的标准进行评价,这样不能完全、准确地阐明篮球教学的精神。篮球教学力求实现的真正价值不是掌握多深的篮球技能,而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和不断的创新。设计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选择的理想手段就是能力提升和不断进步的评价,只有不断地进行评价才能完全映射篮球教学的精神,教学评价除了方法的不断调整,还要确保其适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6)

社会不良风气对唯真教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唯真缺失主要体现在写作方面,作文浮华之风很严重,堆砌辞藻、名言警句、诗词,“演绎”历史、拿古今名人说事、编造故事、大段借用别人文章的内容,假大空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作文缺乏学生自己的思考、感悟,缺乏真实性,学生为了追求所谓语句的完美,对真实性的顾忌已经消失,这体现了唯真教育的失败。唯真求实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唯真”文化,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将“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知”内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并付诸于实践。

二、构建语文教学中“唯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分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分阶段开展唯真课程活动,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同。初一的学生刚刚走出小学校园,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的思考较浅,缺乏对语文学习唯真的深刻认识。所以在初一的时候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初一的课程实践活动可以偏向生动活泼,初一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唯真的认识。初二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开始变多,同时,因为初二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所以在初二开展的实践活动需要对唯真态度进行巩固,以使得唯真的思想根深蒂固。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面临着中考,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初三的时候往往课程作业量大,这时候会写大量的作文,所以作文失真的现象就普遍存在了,在初三进行唯真课程活动的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学习压力,让唯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为高中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纪,分阶段性地开展课程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唯真的重要性,并将唯真落实到生活学习中去,为继续学生打下基础。

(二)以“唯真”为核心,精心设计活动

在进行唯真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把握唯真的核心。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目前,较多的学校都进行了唯真文化的构建,有很多好的经验,所以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经验,同时结合学生的意愿,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设计一个以写实性为主基调的《我的母亲》命题作文,在设计活动之前,需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确定一个相对的方向,在活动的设计中需要强调真实性,同时在进行家长会的时候进行验证,最后进行评比,找出高度真实性的优秀作文给予表彰。以唯真为核心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是构建唯真文化的基础。

(三)引导鼓励学生置身于内容生动而丰富的活动中去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7)

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是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课堂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要重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体,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课堂活动设计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坚持兴趣化原则,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才会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英语学习当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因为,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英语学习时,大脑皮层就会处于一种比较良好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非常丰富、记忆力能力最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英语知识。但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英语单词、语法等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英语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兴趣化原则,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设计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如可以设计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歌曲比赛、自编英语短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爱上英语,并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2.重视情境真实化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重视情境真实化原则,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将教育教材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更直接的尝试和体验。如在学习课文Christmas时,英语教师完全可以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圣诞活动,用圣诞树、彩色气球、彩色灯泡等物品将教室布置成圣诞活动的现场,然后让学生依次围绕在圣诞树的旁边,观看圣诞老人,最后,学生表演关于圣诞节的小品、演唱关于圣诞节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新年祝愿。在这样的圣诞活动情境中,学生会逐步进入角色,进而获得圣诞节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西方的节日和礼仪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3.强化激励性原则,开展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

在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如果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的这种期望,增强对英语教师的信任,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对英语教师的信任,也可以使英语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感情,更加积极地进行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陷或不足之处。因此,英语教师要强化激励性原则,开展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A Man Who Never Gave Up这一单元时,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电灯、留声机、电池、电话、电脑等,让学生从中选出属于爱迪生的发明。以这样的导入活动开始新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那些英语基础差但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英语学习恐惧心理。而英语教师设计的“IfEdison gave up, what would he be?”这一问题,有利于激发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英语教师要分别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总之,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兴趣化原则、重视情境真实化、强化激励性原则,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晏伟清.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4):37.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8)

如果想要改变课程对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的倾向,转而强调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主流,这样就可以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当前课程实践中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懂创新,机械式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勇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就更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其指导和依据,把它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此外,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更为立体和真实。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基础,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1.验证性实验

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加强和巩固有关基础知识和内容,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原理作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活动,在化学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了实验中大部分的比重。

2.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和分析等得出结果,进而形成科学概念的认知方式,在化学实验中,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占据了总实验三分之一的分量。

3.二者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来解答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而验证性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处理数据的技能,学生只要证实其中一个已知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步骤,只有达到相应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的步骤,才能将实验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依据

实验需要的主要条件是氧气,而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关键的物质,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是进行实验的重要依据,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氧气的收集和氧气的检验,检查气密性,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的反应过程,都是每一次重点考试考查的核心部分,因此,这些操作步骤一定不能出

差错。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学生自身学习和实验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情感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初中实验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环境的设计

环境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学习过程。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基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下进行的,实验的进行需要较为开放、可以进行计算机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有资源、有空间的地方,有利于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相关的理论结果。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初中实验教学评价也是一样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实验教学的合理性,还可以理解学生对目前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知识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设计出更符合现阶段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针对设计出的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其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主体全面综合性发展,对老师备课也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奠定初中化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学,也是化学教学设计得以发展的前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论证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是取得正确论证结果的关键,也可以达到实验教学先进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实施者的位置,就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教学实验进行的指导和依据,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化学实验的进行及不断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9)

良好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怎样的课堂知识讲授阶段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地够提高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长期的实践,本文中论述的“五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成为一种较为实用的知识讲授阶段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1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建立,在与小学阶段相比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反应强烈,求知欲望旺盛。对于接触到的新事物本能的表现出“追根溯源”的天性。认知具有明显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能主动地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揣摩和识记。在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自发的进行内在联系构建,在知识构建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但他们受到认知年龄、经历、经验等原因的限制,对知识构建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还不是很准确、很到位。而初中这一阶段,初中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亦变得主动起来,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在认知的过程中,他们对新接触到的知识具有较以前更大的关注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明显加长,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得当,必将在学习认知方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概念教学,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内容设置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活泼、有趣、涉及面广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共计10个单元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层次浅显易懂,但不失学术性和科学性。通过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新学习认知阶段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认知从自己思维中原有的“大而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认知范畴中,分离出来重新构建新的、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就成为初中生物学科知识承载的重要使命。

3构建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教学流程,即“四化”流程设计

3.1知识问题化

教师在备课阶段,“知识问题化”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知识问题化,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对于教师而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兼顾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课文中必要掌握的重点词汇和生物学重要概念,如果教师多加思索和创新,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且兼顾趣味性的问题,那将有助于教师在一节课中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内容的安排,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量的把握应该以每节课3~5个问题为宜。问题设置过多时,课本知识点易于被分散,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总结活动产生影响,不便于他们进行构建课本知识体系;其次过多的问题也不便于教师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2问题过程化

“问题过程化”就是教师基于之前设置的知识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讨论、实验、观察、调查汇报、归纳总结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众多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点,在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举例环节,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问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于某一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该问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即某个知识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其次要把握活动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的可操控性和实效性。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最大化。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有关“化石”的学习,我们将这一知识点在课文中,有对于化石概念的描述,和举例,但对于化石对生物体进化的证明,提出的并不是很明显,我们通过备课,将这个概念剖析成三个部分:①化石的定义;②化石的分类;③化石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设计活动时,教师先举例大量的化石图片,让学生感知化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再通过展示不同地层中同种生物化石和不同种生物化石的埋藏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化石对生物进化的证明作用,教学效果达成良好。

3.3过程结论化

鉴于初中生对事物认知过程的精确性。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结束后,都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即知识点的概括。关于知识点的概括,必须注意这两点:一是必须要以学科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以便建立他们的学科意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二是在知识点的概括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权威”意识,教师就学生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概括要进行纠正、完善甚至重复,以便告知全班学生就某个知识点的概括更为准确的描述。对于实验性质的活动过程结束后,我们必须把握必要的对实验结果或结论的总结以外,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在实验技巧和技能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还同时获得了额外的技能,更能突显教学效果的达成。

3.4结论体系化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规定了如“探索生命的奥秘”等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单元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章节内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生物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在每节新课知识学习结束时,进行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体系构建,章节单元以此类推,最终构建起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框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首先要注重课本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其次要注重教师在最后的纠正与补充。来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滕春利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0)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活动设计的弊端

1、传统的英语课堂的弊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一而足,教师对知识考察的灵活性把握不足,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等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造成初中英语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弊端十分明显。英语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流利使用这门语言,听、说、读、写达到一定水平,而缺乏有效活动设计板块的传统课堂,无疑是压制了学生使用英语,融入英语课堂氛围的激情。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针对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教育工作者倡导了“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新方案,新课改的提出,同样也是初中英语教育课堂的发展契机,课堂教育的活力与创造力,通过教学辅助的种种师生交互式活动体现,设计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创设的小型英语情境中,扭转课堂教学的方向,革除为知识点而教,忽视兴趣发展的错误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合理的设计安排分不开, 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用心做引导者、组织者,通过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材相关情景创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课堂是学生获取只是的主要途径,传输英语语言知识,是适合初中英语学习者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状态的正确选择。

二、有效的活动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明确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英语课堂成功的活动设计并非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的巧妙安排,能吸引学生参与,融入情境是活动设计的直接目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活动设计的根本目标,在活动设计的准备阶段,教师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事先的周全考虑,比如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能完全展示自身的英语功底,不敢在大家面前开口讲英语,如果教师忽略学生不同的性格影响因素,就有极大的可能形成活动中学生的两极分化。初中学生能够把握的知识难度,也是教师设计活动的标准之一,活动的最终目的服务于语言的自然把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英语课堂完全安插不同的活动,没有预留给学生足够的反思与记忆时间,“英语学习的窍门就是记忆与背诵”这一观点虽然受到了新课改条件下许多教育者的否定,只有与认真刻苦的基本功训练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2、学习和借鉴 “有效的活动设计”成功案例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普通初中英语教师,在亲身参与教学实践之余,笔者进行了与同行大量的切磋交流与观摩学习,整理记录后,发现当时写下的优秀的活动学习过程,可用于成功经验的吸取。例如,在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七下年级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授课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了与职业有关的英语单词与“I want to be+职业”描述职业梦想,情感重点是培养初中学生的理想,激励他们付出行动实现理想,教师在活动的准备中,显然包含了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结合,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不同职业的人物的言行举止,让同学们练习使用表达“He/She is a/an+职业”,说出对该职业的看法,然后,分发有不同职业标识的卡片,背面朝上人手一张抽取,拿到自己梦想职业的同学,面对其他同学,用“I want to be+ 职业”操练和巩固句型;教师再从同学们中间寻找拿到了相同职业卡片的人,询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练习表达“He/She wants to be+职业”,感受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词形变化。在课堂内,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大部分同学都乐于表达自我,少部分同学开始存在顾虑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与气氛的带动下,也开始使用句型,充满好奇与兴趣的交流,其间,教师不时插入鼓励性的评论、鼓掌。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除了有常规的单词拼写,还增加了调查父母与周围朋友的职业理想,这个活动设计能开启学生的社会知识,使英语学习走出课堂,真正融入学生生活。真正成功的、优秀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必然要贯彻教育的主旨――关爱孩子,以教授孩子知识,提升孩子能力为己任。交流不仅是语言掌握运用的最佳策略,也是现代社会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给学生一种思想,比给学生再多的具体知识的效用都大,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方向性的引导,释放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初中英语课堂教育改革的目的地,而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是其重要推手。

3、围绕有效的活动特点设计多样化活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成功的,能够调动课堂氛围最终刺激初中学生形成英语能力认知的活动设计,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生活化、情景化、趣味化、合作化、益智化。初中同学的认知水平,比小学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仍然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生活化、情景化等特色的课堂活动设计,是将英语知识融入了学生们相对了解的生活状态,从而能自然导入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七上年级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授课时,教师邀请不同的学生扮演商人与顾客,询问价格,并作出They are so expensive/cheap.的口语化评价。其次,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卡片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工具,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设计课堂活动的环节中,注重调动卡片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的记忆,是许多高效课堂的共性。另外,猜谜语,抢答常识的小活动也是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相关语言点的介绍。如在讲授定语从句时,老师常常设置描述性的问题给学生回答,如 It is a country which has the largest area.学生可以立刻反应教师描述的国家为Russia.较好的活动设计往往不露痕迹地传达语言的知识点,比如上述设问看似对地理常识的考察,实际是在巩固定语从句的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习惯英语表达,本身就是课堂中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准则,此外,虽然课堂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的,但是它并不意味着课堂秩序的散乱无章,活动的组织设计,整体要围绕教师提出的中心。总之,纵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教有所获的课堂,都凝结着英语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脉络清晰,开展的过程充满激情与活力,那么老师就能牢牢占据课堂的掌控权,也能在寓教于乐的传输知识的同时,发挥活动的最大价值。

三、有效的活动设计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能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过去的教师“一言堂”课堂模式转变为以突出学生主体的课堂,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课堂教学各项目标能得以顺利实现,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效果也明显提升。

小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兴趣 ,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望加强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也随之而提升。当然,活动设计环节中,由于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同,取得的效果必然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加强专业修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作为师长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作为教师就要设计出好的互动板块,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勇敢使用英语、驾驭英语。只有让学生通过在“用中学”,并在每一节课中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活动,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打下英语学习的坚实基础,为其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俞雪方. 初中英语教学新理念的探讨[J].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1(02) 19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1)

1.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处于应付状态

2.部分工具软件的教学内容小学和初中具有重复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工具软件的教学仍然“唯技术”

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不重视,教师唯技术、轻创新的教学现状,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以创新性为目标的设计能力,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突破口,探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的界定

设计(Design)是指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主要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设计能力的内涵

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一定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的需求,运用某种策略,灵活运用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创作具有创新性作品的能力。以“创新”为目标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设计能力属于一种高级思维能力。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关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构成

(1)“硬实力”指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创作活动时所需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能力,主要指信息的甄别与获取、加工与存储、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2)“软实力”是指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创作活动时应具备的创新思维、文化修养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种能力是进行创新设计的核心能力,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教学策略

1.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夯实“硬实力”

(1)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和设计性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硬实力”,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纵观信息技术教材,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目前,我校所使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来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必修部分是基于Windows XP,Office 2003等软件平台,包括“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交流与评价”等内容。其中以“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为主的教学内容集中体现了实践性和设计性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2)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情境性和开放性

目前,信息技术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创设具有真实情境性和目标指向性的任务,学生在强烈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来获得成就感。其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是任务驱动有效性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联想的催化剂。如,“文档的编辑”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文本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为后续文档的修饰打下基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以文档的形式呈现《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的歌词,歌词内容的设置中有漏字、或多字,甚至有错别字。学生自然就学会了文本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教学效果很好。

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还需突出开放性,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放手,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任务,如“半成品”、或提供任务的框架,具体任务的内容与形式由学生通过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并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在创新中提升对作品的设计能力。

2.积淀文化修养、培养迁移能力,提高“软实力”

(1)帮助学生积淀文化修养

优秀作品在其外在的物质形态下又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而赋予作品文化的意义,创作者则需要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已注重到了技术素养层面的教育与文化素养层面的紧密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技术又要关注文化,这也是帮助学生积淀文化修养的好途径。

(2)培养迁移能力

作品的设计与创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跨软件的知识与技能。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如,基于PowerPoint 2003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Word 2003软件关于文字、表格、插入图片、艺术字等操作技能,这些操作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重迁移,等到学习其他软件,如PowerPoint 2003时,学生就能对相关操作技能进行直接创新性地应用了。

3.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各类竞赛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提升,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又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目前,每年定期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以“探索与创新”为主题,旨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来,笔者所在学科组教师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此类竞赛活动,多名同学创作设计的作品获无锡市一等奖。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以创新性为目标的设计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化社会的价值与作用,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