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33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15-02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网络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网络教学呈现出的资源丰富性、空间广泛性、时间无限性、形式多样性、活动交互性等优势使高职大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发挥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优越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不断激发高职生学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自身的人文素质就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基于网络技术发展基础,高职教育现实要求,笔者在此讨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即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

一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大学语文虽然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但目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重重困境,许多高职院校有淡化或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现象。

1.高职大学语文逐渐不受重视

在高职院校普遍强调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理念下,各个专业均增加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而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特别重要的大学语文课却再三压缩,课时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安排形成了从4课时/周至课时2节/周,甚至取消的过程,也有以开设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以及社交礼仪等公共选修课程(2课时/周)作为大学语文的替代品,表明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大学语文可有可无,或者认为大学语文是培养高职学生开口表达、动手写作的一种技能途径。如此一来,学生也就在学校的这种教育理念以及专注专业培养的影响下,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认为可有可无,视作一门“副课”。学生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课、英语A级或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上,一切围绕技能转,以至于学生虽然考了不少证,而人文素养却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2.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并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的教学并无二样,依然停留在对课文的解读与语文知识的传授上,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更多的是“填鸭式”“照本宣科式”,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或情感体验缺乏了解;教学手段单一,大多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还有的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仅仅是文字加图片,很少有网络的综合使用;学生没有感受到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的不同,致使课堂上很多学生上课睡觉、讲话、看课外书、玩手机、听音乐或看视频等,缺乏吸引力,没有活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提供多媒体的教学条件或教师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对新文化、新思想,或者说新观点等的心理需求,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他们的参与性、主动性或创新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状态。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高职大学语文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而对大学语文教师的队伍建设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往往通过在职攻读其他专业转向专业课教学,以获得更好的待遇或发展,造成大学语文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加之许多语文教师教学任务重,往往身兼数“课”,大学语文类的课程,如写作、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艺术修养、传统文化、档案管理甚至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课程的授课工作全部需要担任,一旦师资不够,就对外招聘临时兼课的退休教师或大学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来给学生上课,造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给学生学学语文造成不良的影响。学校的专职语文教师由于授课任务重,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潜心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的网络教学、网络资源收集、网络批改学生作业、网络空间建设等的学习与掌握不够,课堂教学也就没有吸引力。

二 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文教育核心学科,其教学不能仅停留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上,必须寻求一种适合时代特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开放的、共享的学习资源,以及与大学生学习心理相适应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解决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里,网络给学生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很大,网络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弱化学生相关的语文技能,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下降,高职院校学生中这些情况尤为突出。

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和信息载体,以其信息资源丰富、鲜活、翔实、充足等特点,正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其独特的魅力。网络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学习,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大学语文,信息技术理所当然地全面渗入了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

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网络化教学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素材十分丰富,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网站,并将学习内容向外延伸。有了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在家里、办公室随时随地自由上网,收集古今中外相关资料,为己所用,使自己的备课工作进行得更充实,教学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另外,由于网络资源更新快,教师借助互联网可以随时掌握相关内容的前沿动态。最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也为师生交流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可能。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大学语文教育,不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三 网络环境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策略实施

网络环境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师生在资源共享、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革新,网络时代对我们造成的极大冲击,让我们重新尝试与探索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新途径。

1.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展现出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为高职大学语文的教与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广阔的空间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撑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知识的展现形式,教师与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快速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网络提供的:优秀课视频、电影、讲座、音乐、案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背景知识等,这些资源具有很强的生动性、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及教育性,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极大地增强高职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为偏远地区院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教学资源收集途径,因此需要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2.积极改进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手段

首先,由于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图片、课件、电子教案、知识背景等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优化教学手段,真正实现视听立体教学,是对于传统“嘴、粉笔、黑板”视听分离型平面教学的更新,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情境想象能力。当然,网络上的资源需要经过教师多次整合,精心再加工,才能变成适合教师自己需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其次,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实用交流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以BBS、CSCL的形式提交,教师批改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师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网络电话、世界大学城、Webquest与E-mail等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实现建构主义中的情境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疑问进行在线解答,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进行评价,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考核,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际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及使用能力

面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教师对新的网络课程与网络技术的使用一筹莫展,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制作与应用的培训,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片面或错误的看法,使教师能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网络教学,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网络使用技术水平,熟悉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与作用,让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使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4.通过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大学语文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来,自主学习。当今中国社会多元的流行文化严重冲击着高职大学生,因此,大学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当今高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语文教学材料,如可以选取“超女”、“快男”、“中国好声音”、“星跳水立方”等选秀节目的素材,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学生们通过网络收集素材,可以更好地发表观点、看法,教师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也易于交流互动,这就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也从与教师的课后交流中获得了乐趣与动力,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日志、收获、经验等与教师分享,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能大大提高。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资源、教学方法手段、师资队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多方面,网络环境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学素材丰富,教学速度快捷,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师生教学互动,对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是一次变革与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掌握利用网络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宇驰.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2(3)

[2]黄宏姣.浅谈网络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0):78~79

[3]丁雪艳.高职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11(4):86~88

[4]李海燕.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43~46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2)

关键词 :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本科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53-02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王春枝,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协同管理;陈宏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P2P;刘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嵌入式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编号:省201227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P2P技术的网络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编号:2012FFB00601)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建议, “网络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一共有5门,即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它们涉及本专业最核心、最基础的原理、技术和实现方法等,应设置为必修课程”。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8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对本科生英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本文尝试从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等三个方面讨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是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一种或几种网络管理技术的讲解,将不利于本科生更加全面地建立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因此,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立足于网络管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网络管理技术更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网络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对英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将有利于更好地为本科生引入并讲解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发展建设培养和储备双语人才,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双语教师英语培训班。这一措施的实施,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校的双语教师英语培训措施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师资保障,但“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仍然面临着其它的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1.本科生能否接受双语教学。一般来说,本科生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或多或少是有抵触心理的,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对大学英语课都没兴趣,或者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很害怕,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用到英语学习,感觉专业课就好似英语的阅读理解,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双语课程。因此.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更为乐观的学习态度。

2.如何为双语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依据。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双语教材建设仍显滞后,外文原版优秀教材因为价格昂贵而使本科生难以承受,国内自编的专业课英文教材又相当匮乏。因此,如何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便成为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3.双语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是选择全英语授课,还是英汉混合授课,或者是全汉语授课,这对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既要符合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更要保证本科生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的真实掌握。

4.双语课程的考核如何全面评价学习效果。本科生的课程一般都需要通过考核来获取相应的学分, “计算机网络管理”双语课程也不例外。双语课程是采取全英文考核(侧重于专业英语的理解),或者是全中文考核(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中英混合考核(前两种方式的权衡),选择的考核方式又如何全面评价学习效果,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而言,都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这一背景下,综合考虑“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将管理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开展双语教学。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现有的热点问题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而管理是互联网的天然属性,尽管目前大多情况下,管理仍作为互联网的一种附加功能。作为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互联网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将有利于直接获取国际上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最新进展,培养本科生将管理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2.借鉴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思想创新双语教学平台。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的出现,为世界范围内名师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正在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这种教育革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还是面向教育普及的教学型大学,都需要在革命的浪潮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方向和策略,改革自身的教育系统和教学方法,利用MOOC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服务的目标,进而提升学校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和地位。我校目前正从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科研型高校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牢牢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的思想,通过借鉴MOOC思想,利用世界范围内名师教育资源,并引入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为本科生“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双语教学平台。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3)

关键词:网络平台;辅助手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精读课程

一、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引入网络技术的必要性

1、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课堂式教学存在问题

传统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设计一般以教师为中心,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获取知识,难以发展其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大学英语精读课程引入网络技术的优势

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加了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时空局限性太强,因此很多学生容易厌倦,从而不利于学习。但是网络平台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自发的学习。

②拓展学习内容

在传统的英语精读课堂中,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有限的知识点,但在引入了网络平台后,教师把课程的所有相关内容放在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在课下任意下载阅读,达到了有效扩展学习内容的目的。

③学习选择性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分级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非英语专业自然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不同,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在网络平台下,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层次的不同,为其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网络平台上添加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程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使英语精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3、计算机网络引入教学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教学网络平台势在必行,这既符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明确要求,也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②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③促进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

网络平台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有效地扩展了教学内容,内容不仅包括教材上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课后习题,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英语资料库,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的关于课文的相关资料。同时,教师还会及时把每章课文的教学大纲、讲义和课件到平台中,供学生课下巩固知识、自主学习。

3、教学方式

采用交互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前使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课程的某些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既培养学生们的信息搜集能力,又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学手段

以网络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课程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课后再通过平台对知识进行巩固,以及本章内容的考核。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社区功能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该功能向教师提问或者同学间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5、教学过程

试点班级进行大班教学,每单元4学时。我校引进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需要每周至少登陆平台一个小时,完成网络平台上的学习内容。课前,学生需要登陆平台对将要讲授的单元进行预习工作,牢记单元后所列出的单词、短语,了解单元中A课文的大致内容,获取文章的背景资料,掌握其中列出的知识点,画出篇章理解上存在困难的地方,留待课上解决。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课前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中的文章理解部分。授课的4学时分成两部分。前两个学时主要用于A课文的总体讲授与重点问题讲解,后两学时的第一课时用于解答学生在学习本章A课文时遇到的困难,讲解课后的重点题目;第二课时用于介绍本单元所涉及的阅读技巧,并简要讲解B课文。前两个学时中,鉴于学生在课下已经对文章进行了预习,讲授的重点放在单词词组的扩展、应用,重点语法讲解及文章的整体讲授上。并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课后,要求学生再次细读A课文,完成书后及网络平台上的习题。同时,将B课文留做作业,要求学生将其作为快速阅读进行学习。

三、当前精读课程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觉性有待提高。网络平台下的精读课程需要学生在课下自行利用较长时间登陆平台学习,而个别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并没有按照教师要求在课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规定时长的英语学习。

2、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网络教学需要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学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网络教学学习教室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而一旦计算机或者网络出现故障,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3、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待提高。存在部分学生利用平台软件设置漏洞挂机偷懒,虚假学习的情况。这些问题除了需要教师加强监督,设计更好的评价体系外,还需要对网络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总结:

笔者在过去两年中在所在大学本科院校的两个专业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进行了网络试点改革实践,通过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搭建网络平台后获得的成果做出总结。网络试验班的学生们普遍提高了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喜欢思考、发言,英语学习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产生了变化,英语精读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综合而言,作为辅助手段引进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长期辛勤的付出才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芬 罗梅.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6):212-214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33-02

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高校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与校外力量的合作,采用优选、改编、精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教学以及建立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性活动[1]。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问题,目前在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相对而言我国起步比较晚,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及时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未来走向,主动开辟英语教育新的发展空间,才能跟上甚至超越全球化语境下课程改革的脚步。为此,本文就高等学校网络化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一探讨。

一、基于网络的“大整合”课程形态及其特征

(一)何为“大整合”课程形态

基于网络的高校英语课程形态,有“小整合”形态和“大整合”形态之分。“小整合”形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主要表现为: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传统英语课程加以校本化处理,在课程实施层面进行网络化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停留于英语课程的实施层面,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媒介,将英语远程教育作为传统英语教学的补充。因其未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融入英语课程体系之中,“小整合”所固有的一些消极面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而“大整合”形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全方位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高校英语课程体系中,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内容、结构、资源及实施等融为一体,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目标。

从课程资源的组合方式来说,“大整合”课程形态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专题式组合,就是以英语学习的某些专题为主要内容,设计若干门类的英语校本课程,使学生从中选择现实需要或是较为感兴趣的某一门具体课程;二是分级式呈现,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无限分级呈现的优势,有机地组织起英语校本课程的信息网络[3]。“大整合”课程形态是英语学习资源库的呈现,就是先建立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网络资源库,再依托网络资源库建设成一系列的英语校本课程。

(二)“大整合”代表了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流

高校实施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形成开放性英语课程体系,沟通英语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乃至英语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英语课程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整合”具有因需设课、与高校网络资源融合而生、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等特征,代表了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流。

1.“大整合”具有因需设课特征

“大整合”强调课程设计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其实践效益突出地表现为选修课的极大丰富,诸如英语国家简介、英语影视欣赏、英语阅读指导、实用英语写作、英汉和汉英翻译、商务英语口语等,应有尽有。“大整合”既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又是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课程和专题,故而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需设课特征。

2.“大整合”与高校网络资源融合而生

我国高校现已普遍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校园网,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实验室、实训室处于联网状态,使广大师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设施,实现了校内教育资源共享。教师的课件传送、教案更新、教学辅导资料,以及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检索与下载、作业和毕业论文的递交等,都可在网上完成。而“大整合”正是和学校硬件设施如校园网、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情况相适应的。只有当校园网所提供的课程资源无限丰富,它才能超越工具和媒介层次,为学生提供任由选择的课程内容。

3.“大整合”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

“大整合”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既是网络化英语课程的研究者,又是学生进行网络化英语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等,然后确定适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在线交流与咨询服务,从而使之能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和信息素养。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资源库系统的建构

课程资源建设近年来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毋庸置疑,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建构网络平台,并将教师和学生的博客、QQ空间与高校图书馆、实验室等链接为一个整体,才能在英语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体现出网络所具有的无限共享性和任意链接等特点。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英语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有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资源可以为高校英语教学所用。高校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览电子版英语书刊,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访问各种英语学习网站,或通过访问虚拟型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搜集、鉴别和选择真正有用并具较高价值的英语语言信息作为阅读和写作材料。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办电子版英文板报,做个人英语学习网页并与中外的英语学习者进行广泛交流;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网上在线学习或进行补习。只有真正打破以纸质教材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才能开发出更具人性化的高校英语课程资源。

(二)积累校园网中的英语课程资源

校园网中的英语课程资源,应包括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一定的网络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英语课程内容和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证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资源库可使英语教学的资源无比丰富,尤其是可以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便捷的发表作品渠道和更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因而英语教学活动也更为高效。有鉴于此,国内外诸多名校都将校园网中的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工作重点。高校校园网络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现有水平,建设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资源并使其日益丰富和完善,从而使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得以充分显现。

(三)开展英语教学课件制作的横向交流

要让大学生学会用适宜的结构、精准的英语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师还必须研制多样化的英语教学课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普遍是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而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经历了教师研制、出版社提供教材的电子版、高校教师组建课题组合作研发等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已为高校教师之间合作研发网络化教学课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只要高校教师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乃至移动通讯技术,积极参与到网络化英语教学课件的研发之中,就能使英语教学课件制作的横向交流变为现实。

三、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内容的网络平台建构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实用技能。换言之,高校在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技能养成的转变。因此,英语课程建设理应高度重视实践型校本课程,即教学内容以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文资料,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

(一)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的环境建设

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的环境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早自修、晚自修管理,俱乐部性质的英语沙龙,制度化的英语课外辅导,类似于心理咨询服务的答疑解惑,还有英语角活动、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写作竞赛、英语文化节,结合英语课堂学习内容所开展的大型文娱活动,以及英语学术讲座等,都可纳入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尤其是英语广播台、英语电视台,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日复一日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下逐渐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提升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二)网络化英语读写互动系统的建构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英语课程建设的发展契机,其重大意义或许是其他任何学科领域都无法相比的。众所周知,计算机最为普遍的教育性用途就在于文字处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创设阅读与写作情境、营造阅读与写作氛围、激发阅读与写作热情、活跃阅读与写作思维,而且丰富了阅读与写作资源、拓宽了书面表达与交流渠道、赋予了自由发表作品的空间,使学生能随时获取读写材料、上传或下载评论和原创作品,删减、更新他人和自己的作品,并可通过跟帖、接龙、邀请专家介入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尤其是可以在广阔的虚拟环境下自主选择阅读与写作的形式和内容、自由选择发表评论及原创作品的空间和时间。

1.刷新英语阅读与写作观

这里所谓刷新英语阅读与写作观,是说高校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要努力实现由“结果性阅读教学”向“过程性阅读教学”的转变,以及由培养“文体写作能力”向培养“一般写作能力”的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主动和他人交互修改,甚至善于修改名篇名作、乐于发表评论和关于评论的评论。第二个转变,是因为写作能力有“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之分,文体写作能力属于特殊能力,而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以一般写作能力为主线。况且,传统文体概念在“网络”这一“新文体”面前已经失去了应对的效力。

2.网络化读写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寻求传统批评理论之外的适合于电子阅读的批评范式。曾几何时,一种微观的“新的文学批评文体”——“跟帖”已经诞生并迅速兴起。“跟帖”可以是三两句话的点评,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个“好”字,但它之所以被称为独特的批评文体,是因为它能给网络以强有力的影响和支持,有着巨大的批评效果和话语力量。它在使文学批评形式简单化的同时,反而在效果上体现为文学批评发展的更高层次。

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跟帖”与“接龙”的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帖子质量,于细微处发挥引导作用,并施行英语学习动机教育、方法论教育,理所当然地属于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任务范围。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5)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80-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十条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1号文件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对于长期适应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辅助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此外,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承担着比教师更为重要的责任,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英语听力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习者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而且能为意义构建创设逼真的情境,从而促进英语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为学生展示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和热情,扩展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本文针对目前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教学与改革思路。

二、传统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听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听力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语言知识接收、语言基本技能及英语能力的提高。美国语言学家M.W.Rivers(1981)认为“在交流中,花在听方面的时间占45%”。但由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如下:

1.教学方法陈旧,需要创新教学手段

不少学校英语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习厌学情绪明显,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亟需网络教学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

2.听力课时不足,需要网络教学手段

英语是一门语言,很多学校把英语当作英文来教学,作为一门语言,需要较多时间的听、说训练,目前不少学校练习英语听力时间少。指望通过课内听力练习来显著提高听力水平。显然不切合实际。课内不足课外补,为加强听力教学,迫切需要英语听力网络课程。

3.英语教学设备陈旧,需要及时更新

不少学校学习英语的语音教室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而且听力材料单一,学生觉得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想学的内容没有。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课程教学内容又不一致,学生网上学的内容与考试内容偏差较大,学生担心课外学得多,但考试成绩又不理想,让英语听力教师来建设英语听力网络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4.英语听力精品课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欠佳

前几年国家大力发展精品课程,出现了一些省级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课程。但这些精品课程大多缺乏更新,而且教学面向所有学习者,而不是自己上课的学生,教师针对自己上课班级的学生开展在线答疑、网络上交作业、在线考试等功能都受到限制,因此大学英语听力教师需要为自己所教的班级开通听力网络课程。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建设英语听力网络课程,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听力教学质量。

三、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无法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因此,基于Internet的网上教学系统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教学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在国外。许多大学为了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开发了网络课程管理平台,如早出现的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毕博)、SABA、WebCT、Docent。美国毕博(Blackboard)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用户群,用户包括:UCLA、普林斯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购买这些商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后来随着开源软件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如Sakai、Moodle、Claroline等。

在国内,一些211院校借助自身的计算机力量,自己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但大部分高校使用公司开发的商品化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国内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公司较多,每家公司的网络教学平台各有特色,但各高校常见的网络教学平台有: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深圳得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教学学习平台、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

这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使用者无需掌握复杂的HTML网页编程语言。各高校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后台就能开发网络课程。大大减轻教师创建和管理网络课程的技术难度,同时大大加快了网络教学的普及和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在国外应用广泛,国内也开始采用。

四、网络教学总体架构

目前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并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应用系统,如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平台、精品课程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平台,专业资源库平台以专业

为单位,为各个专业提供各种专业资源,网络课程(或精品课程)平台为各门课程制作和进行网络教学,这些平台间的数据相互关联,如英语听力课程需要英语专业资源库上的资源,专业资源库平台又需要调用英语听力课程的数据,如果设计科学,这些平台的数据可以互相共享,教师不需在这些平台间重复上传数据;如果这些平台数据无法共享,则会产生“信息孤岛”,师生使用非常麻烦。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五、英语听力网络课程设计

目前国内不少的精品课程采用开放式设计,面向网上所有人员,精品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但缺点就是无法满足小班化教学,教师答疑的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教师无法实现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批改作业、网上测试等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网络课程建设,一个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所教的专业、班级、学生、学号等相关信息。导入到某门网络课程内,教师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点名、网上在线答疑、网上批改试卷、统计成绩。学生可以在网上提问、上交作业、网上考试等内容,同时与专业资源库、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解决与学校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网络课程中的专业、班级、学生、课程名称、学号等大量信息直接可以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或学生管理系统导入。

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计各自的网络课程,英语听力课程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功能模块,同时设计网络课程的各种栏目,如网上答疑、上交作业、网上测试、成绩统计等各项功能。本人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了英语听力网络课程,如图2所示。

六、总结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建立一个教与学的互动环境,激发教学双方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为校园教学提供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英语听力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听力注重的是听力训练,通过网络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英语听力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应准备多媒体形式的各种英语听力素材,将视频片段、图形图像、音频片段和文本有机地结合,既有英语教材的同步辅导、教学参考、跟踪练习,又有听说等辅助学习材料。还可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和辅导,如利用多媒体BBC、VOA、CNN提供网络资源网站。同时,还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灵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询相关的网络资源,并建立共享资源,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学习,学生不仅能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而且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1).

[2]杨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0(54).

[3]高鹏,张学忠.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外语界,2005(1):39.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6)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90-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8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备元素并引发院校教学的重大变革。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了衡量高校校园网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外语教学界已经普遍认为,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手段相比,通过网络课程实施教学具有信息输出量大、资源共享性强、时间空间灵活、表现形式多样、视听训练易操作、学习主体性明确等一系列特点和优势。到目前为止,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显示,目前已建成的非通用语网络课程有:延边大学部级精品课程朝鲜一韩国当代文学、基础朝鲜语;广西民族大学部级精品课程越南语口语;省级精品课程老挝语;云南民族大学部级精品课程基础泰语;大连外国语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基础韩国语综合课;对外经贸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意大利语经贸谈判与口译。

然而,相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展示的608门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而言,上述7门优秀的非通用语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还是偏低,从中也折射出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印尼语视听说网络课程正是对该紧迫性的一种回应。它以极少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仅仅依靠非通用语教师自身的力量,初步实现了建设“集自主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为一体的助教、助学型课程网站”的目标。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概念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简而言之,网络课程就是要有特定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网络平台。

1.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名称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外语非通用语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扣与所属院校或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一般选择积淀深厚、特色明显并符合本专业发展定位的课程建设成为网络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课程建设难度、缩短建设周期,还能充分展示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更有利于争取校内外政策和资金扶持,朝着建成精品课程的目标迈进。

2.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制作和获取数字化的非通用语教学资源已经不是一件难事。教师们早已习惯于利用计算机编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DV拍摄授课视频,上互联网下载各类非通用语教学资源等。但仅有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不够的。网络课程要求将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化、系统化并使之互为补充,以便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3.网络平台

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一定的网络教学平台。当前,各高校都引进或开发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Kingosoft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现成的平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非通用语网络课程的建设、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可以将课程与本校其他网络课程统一起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在建设网络课程前,要认真学习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说明,读懂平台需求,从而着手准备教学资源。

如果所在高校没有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或是教学平台不够理想时,我们还可以利用魔灯(Moodle)或萨开(Sakai)等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对于部分非通用语而言,要利用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首先要克服字体编码问题。高校信息化部门出于成本考虑,不可能为了个别网络课程去修改平台的底层架构。而免费的魔灯平台就可以提供解决方案,但需要自己去修改并搭建平台。目前魔灯2.6平台全面采用UTF-8编码,还提供119种语言的语言包,基本避免了文字输入和显示乱码的问题。

二、网络课程的构成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7)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不重视,使大学语文课时不断的减少。高校认为大学语文课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认为大学语文只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写作能力的一个普通学科。学生在学校的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使大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只是学习到一些文化知识,没有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大学语文在教育中没有发挥任何的价值。因此,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实现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目标。

2.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2.1提升大学生的文学修养

高校的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与文学作品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

2.2提升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当前的大学生,活动空间是比较小的,也是比较简单的,精神世界也是比较匮乏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的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之后才能够认识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才能够使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规划,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3.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方略

3.1多媒体课前预习

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做好课堂的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便捷的优势,师生可以共同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有了网络平台,学生就可以对语文课程提前预习。网络平台除了能方便学生的预习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不理解的语文问题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就可以一对一地去解决问题。语文课程主要是以文学鉴赏课为主,在学习之前需要对写作的背景和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有一个了解。因此,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缩短预习时间。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在里面搜索一些上课需要的文学常识,对语文的学习做充足的准备。此外,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比传统的查阅资料更加方便,更加快捷,而且师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能够提早进入上课状态。这种预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一些语文需要的知识,也可以很快解决遇到的预习中的难题,这对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

3.2多媒体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之下,一些语文课总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只是带领学生简单欣赏文学作品,课堂也缺乏一定的活力。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之下,会渐渐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常出现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个问题的存在,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来改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大学语文的课堂增加无穷的乐趣,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制作简单、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视频和音乐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语文的课程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可以对语文课程有更直观的了解。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使大学语文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到有价值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3网络化自主学习

在新时代下,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网络化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上网以及访问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自主的学习。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为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网络平台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与语文相关的一些政治、历史、军事、文化等相关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中会慢慢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渐渐感觉到自己探索语文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4网上互动交流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课程中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形式,班级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是很难给所有的学生解答问题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网络互动交流模块可以在师生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全新的、有价值的交流平台,从而解决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BBS等形式提交一定数量的作业,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检查之后再反馈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网络电话等形式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网络平台中除了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也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在网络平台中的协作学习,可以发挥集体的效应,一起解决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大学的语文课程提高效率。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调整大学语文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策略及时调整之后就能够为后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理论基础。

4.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信息社会下的必然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教学工作。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下可以实现大学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突破,这对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Y14015)的研究成果。

1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同时也为现代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语料库、远程授课、虚拟课堂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使当今的大学外语教学进入数字时代。传统的英语教学需要在实践性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把网络多媒体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满足新的模式倡导“课下学习、课上展示” 的理念,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令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完善英语听说课的备课和教研工作;二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了解,强化课堂组织教学,营造有利于听说教学的课堂氛围; 三是建设听说课多媒体教学资料和教学补充材料; 四是建设和发展听说课第二课堂网络交流渠道,如自主学习中心、英文广播电台,建立本校的英语听说网站。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能够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全天候地满足高等院校学习者自主学习英语的需要,全方位地满足高等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要,并带动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思路

以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为纽带,多元合作组建建设团队非常必要。采取“行业支持、校企合作、校际协作”模式,由社会涉英行业企业、网络科技企业、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等联合组建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虚拟体验空间等核心问题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以保证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另外,需要以应用为目的,系统设计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充分考虑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与应用为主线,系统设计高职英语网络课程体系。以学习者未来职业需要与职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术内涵,建设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素材资源等虚实互补的交互式立体化课程平台,以确保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平台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以技术为支撑,开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搜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研发搭建“课程开发制作、课程运行管理、课程监测反馈”三平台融通的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运行平台,并实施开放式管理,为高等院校师生提供课堂教学、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培训学习等服务,从而推动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要紧跟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以服务为宗旨,持续建设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及相关应用资源,并及时更新上网;采用补偿性收费制度,面向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后期建设资源,所获收益用于奖励课程建设人员,奖励范围打破课程团队界限,以扩大课程后期建设参与度,提升课程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3 网络课程平台的构建及运行模式

3.1 平台的构架

1.专业教学资源。按照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在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中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专业链接模块,主要是为高职英语教师、学生提供了解学习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专业职业能力、专业英语技能的课程学习资源,并通过BBS、QQ群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

2.课程教学资源。依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采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建设完善“课程指南“”学习指南”等课程开发指导性文件。课程指南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和教学大纲等内容;学习指南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考核方法等内容。根据英语基本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集成建设包括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综合英语 ”“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课程。采用课程建设审核与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完善教学资源,凸显课程教学资源多样化、立体化、虚拟化与时代性特色,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助教助学资源中心。

3.拓展应用资源。为加强高职英语语言工具的职业适应性,基于经济贸易、旅游、加工制造等相关涉英行业企业对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集成建设如下应用网络课程拓展资源:(1)经济贸易学习领域。建设相关营销英语、会计英语、经贸英语、物流英语、文秘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2)旅游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烹饪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3)加工制造学习领域。建设相关的机械英语、电子英语、服装英语等内容为载体的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企业案例、虚拟仿真等资源。

4.虚拟体验资源。虚拟体验资源包括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和职场仿真体验系统。(1)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英美等国文化体验社区通过开发“虚拟场景+虚拟任务+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意漫游在设置的各种场景中,使体验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加深对英美等国饮食、服饰、居住、娱乐等方面的文化理解。(2)职场仿真体验系统。职场仿真体验系统通过开发“虚拟企业+虚拟岗位+操作角色”的虚拟软件系统,方便快捷地实现角色选择,通过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交互,体现英美等国语言在不同产业领域、不同职业岗位的应用,模拟真实工作业务流程,发挥虚拟平台的过程判断性和过程操作性优势,为学生和社会企业在岗员工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虚拟服务空间。

3.2 资源建设

通过课程组教师收集、整理高职英语教学已成型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资源,引进、购买、研制新的素材资源,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素材课程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平台建成后,主要有四个板块,分别为音频、视频、图片、动画资源模块,并提供按素材类型、来源、格式等多种属性的分类检索,为大学在校师生以及社会企业在岗员工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资源建设可以通过多渠道方式进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国内外相关网站筛选获取与本专业紧密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素材;另一方面则可组建一支由高职英语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自主建设资源库。可以通过由校际、校企双方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每门课程设立校企双负责人,教师和行业人员联手建设,实施深度合作。

3.3 运行模式

a. 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教师教学改革平台主要供教师研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技巧、评价等教学环节设计,是交流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平台整体设计的“教学研讨吧”建设,整合高等院校最新公共英语教学研究文章、课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介绍、师资培训材料、教学课件、授课案例(录像)及在线研究等内容与功能,可实现高职英语教师成为教师互相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专业教学资讯,分享教学资源的窗口;二是教师可通过公共英语课程网页分享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录像、习题库、案例集等教学资源,并在课程网页提供的在线研讨栏目共同探讨课程建设、教学的经验。

b.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渠道,网络课程平台中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多种渠道的资源平台、多种方式的人机互动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具可看性、可操作性的资源和多方位、多手段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介绍,了解掌握公共英语网络课程知识和技能,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阅读思考,选择适合的案例习题、考试题库进行练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c. 社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平台。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为社会行业企业职员培训及业务素质提升提供有效平台。社会行业企业职员通过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训练英语职业技能、获取英语最新行业信息,且可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全方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于无英语基础的员工或新进入职员,通过该平台,可以了解高职英语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对于有英语基础已进入的员工,通过该平台尤其是技能训练,可以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4 平台的管理

建立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评审机制。通过课程教与学的实际运行,对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试运行、测试、收集问题与建议、持续改进,确保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质量。并对平台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定期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支持系统技术水平提高,最后完成对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的最终评审与鉴定。

另外,建立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和提供的激励机制。采用用户免费注册与积分管理机制,每六个月对使用率进行统计,对使用率高的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资源的提供者给予奖励,对使用率低的则实行淘汰。对后期用户实行会员制,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用户给予优惠政策。

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监测反馈。由“监测机制+监测方法+反馈机制”等为主要要素构建课程的监测反馈平台,即建立课程资源监测与反馈机制,使专职监测人员、用户等将课程平台运行问题、资源质量问题、资源修改意见等诸多信息通过邮箱、在线QQ等多途径进行反馈,监测管理人员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正解决,以保证课程平台稳健运行,提高资源质量,保持高职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平台的持续更新等。

4 总结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的学习,把网络多媒体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结合智能化的学习平台能够令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文从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思路、平台的构建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建设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平台及资源库,提出了教学资源建设是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必要条件。只有有效组织先进的技术团队,共享先进的技术资源,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常规性、连续性的研究设计,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Benbrahim H, Bramer M (2009) Text and hypertext categorization. In: Arti?cial intelligenc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pringer, Berlin, pp 11C38.

[2] Moulton CA, Dubrowski A, Macrae H, et al. Teaching surgical skills: what kind of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Surg. 2006;244(3):400C9.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13-02

一、引言

BTEC是英国权威职业资格考试和颁发机构之一――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简称。BTEC课程就是该组织开发并操作运行的课程的简称。BTEC课程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赋予了重要地位,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列入了教学目标,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采用弹性选课和学分制度,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自己的教育哲学,通过课业评价来考查学生能力。

《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网络方面的实用性人才需求量大,同时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都很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采用BTEC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双语教学

国外的BTEC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没有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所以一般采用的是双语教学的方式。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打下基础。

1.采用全英文教学资料。在教学资料的选用上,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资料手册相结合的模式。选用国外一流大学的最新原版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外文教材内容新颖,同时还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ndrewS.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Fourth Edition)作为教材。此外,根据教学章节内容补充一些全英文的最新文献,例如说在学习第二章数据链路层时,会补充一些关于某些型号交换机的全英文资料,在学习第三章网络层时,会涉及一些路由器的英文资料。

2.全英文PPT,中英文交替讲解。在课堂上,采用全英文的PPT以及全英文的黑板板书,主要针对一些关键的专业术语和一些常用的专业句子。使学生看到的都是全英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增强学生接触英文的机会,逐渐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英文阅读能力。对于知识的传授,采用中英文交替讲解的方式。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用英文讲授,重点和难点用中文讲解。对于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用英语解释不容易理解时就采用中文讲解。课堂上提问和回答以全英文为主。不管是老师提问学生还是学生提问老师,都有意识性地要求各自用英文表述,同样,对于回答问题的一方也要求使用全英文的方式。

3.全英文课程设计。BTEC课程模式主要通过课业评价来考查学生能力。BTEC要求每门课程安排3~5个课业。任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小组的形式开展课业设计工作,并且必须在课程开始之前完成。学生的课业设计成绩按优、良、合格和重做进行评定。对于网络基础课程,我们设计了4个课业,首先由该门课所有的主讲教师通过研究讨论设计出全英文的课业。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以全英文论文的方式完成每一个课业,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查阅有关的英文资料。

三、虚拟软件在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高校一般以TCP/IP协议族为参考对象,按层次展开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组成、通信协议以及层次设计原则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BTEC课程教学认为,职业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网络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安装多台虚拟机,模拟出真实的网络环境,解决了教学中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寓抽象的理论于浅显的实例分析中,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网络互联和网络拓扑规划与配置建设中,可采用的网络模拟器软件有RouterSim、Sybex Virtual Lab、Cisco FlashLab、GNS、Boson Netsim、NS-2、Packet Tracer及华为路由模拟器进行仿真。Packet Tracer是思科公司出品的网络仿真软件,也是目前该领域中最强大的工具。最新版本为PacketTracer5.3,它为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虚拟实训环境。针对不同的网络设计要求,系统提供了两种设计模式:“简单模式”和“挑战模式”。前者适用于初学者,连线的类型、IP地址的配置、网关与子网掩码的配置、下一跳地址等都可采用默认值,以便快速建立拓扑结构;而“挑战模式”则要使用命令方式,软件中内置的IOS子集允许学生使用各种命令和配置协议,这种方式更贴近实际操作。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BTEC模式下的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主要涉及双语教学和虚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根据BTEC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对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其解决方法作以简要探讨。虽然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了近十余年,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实践、调整,才能真正达到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此外,根据BTEC课程教学要求,职业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所以在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在实验室里难以实现的实验内容,这是对真实实验的模拟、延伸和强化,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幼琅.BTEC课程教学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邵巍,刘育锋.BTEC教育项目的职业教育属性[N].中国教育报,2003-04.

[3]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59-61.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10)

1 网络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定位

双语教学的具体做法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为外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所以,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如何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完成应用型专业模块的教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

2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知识模块设计

基于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3],针对双语课程培养的目标,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原理模块,局域网模块,广域网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网络应用模块五大模块[4],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定期下发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英文阅读材料,比如:国际知名期刊PERVASIVE computing 的 “An Introduction to RFID Technology”文章等,既可以引导学生对RFID,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及对英文文献的学习能力。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案例确定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英文阅读听说能力为手段,明确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在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英文实践教学案例[5]。计算机网络课程英文实践教学案例设计如图2所示。

4 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篇(11)

一、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

职业性、实践性、生活性是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基本特性与追求。中职语文教学要把生活引入课堂,要把课堂延伸至社会。中职语文教育如果仍只盯在教材上,远离生活的源泉,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甚至不学。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9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2011年暑期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应运而生,新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也即将出炉,然而本地区中职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困境的现状仍未有改观,可以说落后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教材,并且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新课改的进程。

(三)目前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研究网络课堂、电影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较多,但语文教学中的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网络影视等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

二、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和网络影视资源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现状

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使用,就是以“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为切入点,活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改善中职语文课堂“教”与“学”陷入尴尬的困境。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的有效使用,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活化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将网络影视等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无疑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结合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细化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开发的内容,建立网络影视教学资源库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语文课程资源。通过上网搜集网络影视资源,可以制作网页,查询、下载相关音频、视频备课资料,实现远程教学等;通过上网,可以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资源交换、资源共享的境界,使语文学习彰显在广阔的网络影视资源背景之中。

以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整合与运用为突破口,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探索开发整合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使课程资源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其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我校的特色,为我校从热门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针对中职语文网络影视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挖掘网络影视资源有效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我们一方面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学的素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达到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展对人才的要求。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开发整合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一代科研型的教师。网络影视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