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三基考试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4 23:24:27

三基考试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篇(1)

高三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全力夯实基础,构建“四基”网络。第二轮复习的目的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第三轮复习的目的通过模拟、质检、月考等考试积累解题经验和提高应试能力。我们要精心组织、认真研究,搞好每个阶段的复习。本文对如何提高效率谈一点看法,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研究大纲,分析特点

教师一定要先利用考试说明(考试大纲)摸清高考对知识的要求 ,结合近几年的 高考试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握高考试题特点。

(一)对每年都考的重点要下大功夫巩固提高,如:集合运算、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二面角、直线与圆锥曲线。通过分析发现高考并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对一些骨干内容重点考察。所以不能盲目撒密网抓小鱼,要对重点基础内容通过专题训练、专题研究强化,使学生能熟练解答基础题,得基础分。

(二)高考试题难度分布一般为3:5:2或4:4:2即容易题占30%,中档题占50%,难题占20%。由此我们对试卷上的80%的中低当题(120分)要有准备有信心。因为它是基础和重点,或直接出自课本,或前几年的变式甚至做过的练习题。

(三)注意创新题即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特点。如函数不等式、函数与数列、解析几何与向量等,在第二轮复习时要进行必要的专题训练,了解和掌握此题型。

(四)重视应用性题目。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加大了应用性试题的考察力度,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实际。解答应用性试题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阅读理解问题中的材料;二是通过抽象转换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只要掌握高考要求和特点,就能在复习时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二、具体实施策略

(一)重视基础,关注课本。重视基础即掌握基础知识要全面,基本技能要细,基本方法要熟,基本思想要通,必须使“四基”网络化。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加强记忆,应用时才能快速有效地各取所需,否则提升能力将是空谈。再者关注课本知识,前面提到高考题有些来源于课本,所以要吃透课本知识、习题、例题中的思想和方法。例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思想错位相减等是必考的。万丈高楼全在基础,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本末倒置。

(二)重视错题,总结反思。根据以往经验,高三的学生在开始复习时一定要有改错本,记录自己在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典型题,深挖错误根源,真正弄懂每一个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也要适当总结反思同类型题目的解法,或是否有更好的解法。通过总结反思掌握每类题型的通法。注意易错点,积累解题经验和技巧,优化思维,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基考试总结篇(2)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三基考试总结篇(3)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三基考试总结篇(4)

二、高职高专物流课程考试的改革模式及实践

根据《关于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指导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应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实训和实习,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我们从考试内容、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物流课程考试体系。

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多种考核方式,不同形式的考核均可以是开放式的、半开放式的或闭卷式的。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能力,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按100分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设计要兼顾终结性考试的内容,终结性考试的命题要为过程性考核做好铺垫,使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

过程性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过程性考核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感,使自身的潜能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开发、发展和完善。

过程性考核采用了综合性考核、实践活动考核两种基本形式(按100分计)。

1.综合性考核(三次,每次20分,共60分)

综合性考核是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的综合性大作业(共3次)。主要由课外调研、书面报告、实训论文等部分组成。

2.实践活动考核(40分)

实践活动指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理论验证的活动,是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操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实践、创新的过程。主要采用“综合项目型”考试模式,即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将考核内容涉及成类似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的综合性项目考核。

(二)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

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把握。(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卷面分数100分)。其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可以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命题。笔试题的难易程度以门槛较低的、中等难度测试题为主,同时也设计一定比例的高难度测试题,通过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问的综合贯穿、交叉,以引导学生进行跨章节、跨学科的联想及拓展能力训练。力求达到考试内容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考试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测试评价。

三、案例研究――基于项目制的速递模块考试模式

《速递模块考试模式》考核指标

三基考试总结篇(5)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仿佛还是昨天,转眼间我们就要面临期末考试了。本周四、周五,我们将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学习的全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考试结果的反馈及时获得矫正信息,以便调整自己以后的学习;另外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更好的了解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以后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措施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期末考试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这对任何一位同学都是相同的。

对于初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次大型测试,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每一位同学初中三年学习的基调。不仅如此,这一次测试,还可以检测同学们对于不同于小学的初中学习方法的适应程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一些改善。

对于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一种跨越。初二,是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一年。而从学习的知识上来说,又加深了一个层次。这次测试,从总的来看,又是在初中学习中踏下坚实的一步。

对于初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一种演习。作为三年中最为紧张的一年,初三的同学们已经没有时间懈怠。这次期末考试,将是初三同学的又一次中考的预演,初三同学所需要做的,就只有拼搏。可见考试的意义之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复习,以强烈的进取心迎接这次考试。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有效的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考前的总结性复习、系统性复习更是一种有效的“温故”。复习对每位同学来讲都是尤为重要。因此每位同学都要记住,老师指导的每一节复习课都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安排好的,复习课上看似都在重复平时学过的内容,其实,已是一种浓缩,一种总结,一种归纳,更是一种提高。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课堂,上课要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做好课堂笔记,听好每一分钟的课。同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复习工作有秩序地进行是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保证。

平常学习好的同学要善于归纳、总结,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由此及彼,重在知识的迁移,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使自己学习水平再上新台阶。基础差的同学更应充分利用这次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力争在复习中有较大的提高。

三基考试总结篇(6)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仿佛还是昨天,转眼间我们就要面临期中考试了。本周四、周五,我们将迎来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期中考试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学习的全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考试结果的反馈及时获得矫正信息,以便调整自己以后的学习;另外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更好的了解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以后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措施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期中考试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这对任何一位同学都是相同的。

对于初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次大型测试,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每一位同学初中三年学习的基调。不仅如此,这一次测试,还可以检测同学们对于不同于小学的初中学习方法的适应程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一些改善。

对于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一种跨越。初二,是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一年。而从学习的知识上来说,又加深了一个层次。这次测试,从总的来看,又是在初中学习中踏下坚实的一步。

对于初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一种演习。作为三年中最为紧张的一年,初三的同学们已经没有时间懈怠。这次期中考试,将是初三同学的又一次中考的预演,初三同学所需要做的,就只有拼搏。可见考试的意义之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复习,以强烈的进取心迎接这次考试。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有效的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考前的总结性复习、系统性复习更是一种有效的“温故”。复习对每位同学来讲都是尤为重要。因此每位同学都要记住,老师指导的每一节复习课都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安排好的,复习课上看似都在重复平时学过的内容,其实,已是一种浓缩,一种总结,一种归纳,更是一种提高。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课堂,上课要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做好课堂笔记,听好每一分钟的课。同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复习工作有秩序地进行是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保证。

平常学习好的同学要善于归纳、总结,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由此及彼,重在知识的迁移,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使自己学习水平再上新台阶。基础差的同学更应充分利用这次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力争在复习中有较大的提高。

三基考试总结篇(7)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时间里对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完善、深化的总结概括,也是知识提升,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巩固与消化,形成基本的技能提高,解题技巧,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提高与完善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合理的设计初中总复习计划,并有步骤地安排,让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能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规范总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沿用三轮复习:① 基础复习;② 针对专项;③ 综合演练。

第一轮,回顾熟悉初中数学基本脉络,展开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本人针对河北中考数学进行长期研究分析得到一些总结:河北省中考近几年共26题,前22题基础分数在74左右,2011年中考基础分值增加到80分,选择题由几年来的24分增加到30分,可见试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变得更广,试题多是由课本知识演变而来,是对知识的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课标,夯实基础,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强化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应变能力。可见强调学生系统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掌握,而且要灵活运用,为下面阶段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结合中考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练习。熟悉中考命题方向及特点,精心选题,整理归类选择代表性的体型进行专项训练,已达到消化每一模块。

数形结合动点问题,同种题型善于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不可脱离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章节之间的联系,作用,善于归纳、善于转化等思想方法。分块练习,分类推进,为第三轮综合复习做充分准备工作。

第三轮,综合演练,根据中考试题的综合性,知识点的结合,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知识整合起来解决综合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策略,具体做法是抽调中考试题,汇编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及时批改点评,查漏补缺。

在进行模拟综合训练时,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都会有所提高,但面对试题变化也会有紧张,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而且教师在这项环节中还要注重对试题的筛选、整理,在查阅批改时要做到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制定补救措施。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些题信息量非常大,很多学生见到这样的题型就发毛心生抵触,在这种心里影响下,没有耐心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做题,从而失误。在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支出学生要有耐心,遇到这样的题型,不要慌,先平下心来把题多读几遍,把题型中的重要数据,重要信息联系起来,只有把题审清,从而达到解题目的。沉着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技巧已达到准确解决问题。

数学方法初中所接触到的有: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这些是解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做题提高成绩,而要经常总结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初三复习时,有意识、恰当地总结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处理问题。

三、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大纲》归纳中考试题

三基考试总结篇(8)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研究内容

(一)编写《内科学习题集》

1.组织召开《内科学》任课教师座谈会,传达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集建议、分配任务。

2.依据教学三项改革新修订教学大纲要求,依照教材《内科学》(第6版,主编雷寒,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相对应的《内科学习题集》,将《内科学》授课内容按照任课老师分段授课章节进行分配,每人负责所讲章节的习题编写工作,题型包括名次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分A1型题、A2型题、A3型题、A4型题、B1型题、X型题。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边学习,边复习,内容重点与校内内科学考试及专升本考试相吻合,着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科学》多形式考核

采用多种形式考核,用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10%),实践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四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1.平时考核: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作业批改等方面,百分制打分,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70~80分,一般为40~60分,极差为≤30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2.分阶段考试:《内科学》为两学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在第三、第四学期各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统一时间安排,进行闭卷考试,学什么就考什么,不重复考,每学期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

3.病历书写:在第四学期开卷进行,讲完部分系统疾病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写一份完整的大病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4.实践技能考核:为将实践技能与专业课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后再体会一下实践操作,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心肺复苏八个项目,培训结束后,将考核成绩计入《内科学》总成绩。此项占总成绩的20%。

(三)流水式阅卷

改变传统的分班级阅卷方式,期末组织教师,按照题型分配,流水式阅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确定后及时上报。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个别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徇私情和个别学生在阅卷环节中存在的侥幸心理。

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97.5%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模式不能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需要进行改革;98.3%的同学认为现代教学应该是综合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6.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考试单一,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不合理,二是考试内容多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考试形式多为闭卷考试,不利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97.6%的同学希望考试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是能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注重平时能力的发展。

2.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变的有方向感,知道学什么了,并且边学习边复习,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成绩,降低了不及格率。据统计,2009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1.3%;2010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3.6%;2011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7.4%。

3.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整个实践训练过程,练习双方扮演的就是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训练过程中,紧密联系理论知识,认真思考、认真练习、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项目,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据统计,2009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3.8%;2010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4.4%;2011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8.5%。

三基考试总结篇(9)

高考前70多天,是学生备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因此,深入研读考试说明,是目前每个高三老师和高三学生最需要迫切完成的事情,以便能精准的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2014年考试说明》特点分析:

1.与2013年相比,2014年考试说明生物科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

(1)从题型看侧重考查学科综合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等。题号仍然是选择题1、2、3、4、5题,分值30分。非选择题必修部分26、27、28题,分值40分。非选择题选修部分33题,分值10分。总分不变,仍然是80分。体现了高考保持连续稳定的特征。

(2)从命题理念上看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中推进,适度创新。

(3)在从命题的原则上看,坚持以下原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经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识水平,关注考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内容科学、严谨。

2.与2013年相比、2014年考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如下:

(1)、《2014年考试说明》中生物的例题共8题,改变2题,入选的2题都是2013年的高考题。

(2)、参考试卷中选择题5题改变2题,第一题为2013年高考题,第二题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题。非选择题3题改变1题,但改变的只是把《2013年考试说明》中的例5调到2014年的参考试卷中,位置改变,题型没变。

二、通过精心研读考试说明后,对今后的高考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1.重要考点必须专题突破。

考试说明中属于“Ⅱ”层次要求的内容,主要有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态学等知识点。

(1)细胞代谢部分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难度较大,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过程所发生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其次要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光合作用的,并能够分析相应的曲线。比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中较难掌握的关于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容易记忆的口诀,比如,改变条件,使光合作用下降,则补偿点和饱和点往中间靠,反之则相反等。第三要掌握光合作用有关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具备探究这些实验的能力。练习方面应多注意经典题型的理解和总结。

(2)遗传和变异部分是失分严重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首先要吃透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是采用的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即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各个环节所指的具体内容。其次、应从理论上掌握两个遗传规律的实质以及和减数分裂、生物变异之间的联系。第三、要熟悉孟德尔研究基本规律时所采用的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到两对相对性状的的具体实验方法,理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的计算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将两对相对性状简化成一对一对分别推算。比如: 9:3:3:1――(3:1)(3:1),1:1:1:1――(1:1)(1:1),3:3:1:1――(1:1)(3:1)等。对于两对概率的计算也应该先简化成一对一对分别计算后再使用乘法或加法。第四、解答有关基因位置的判断,遗传图谱及显隐性的判断相关题目时,常用假设法进行反推,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比如基因位置的判断:a、显隐性已知的情况下,可采取“同型隐X异型显”的方法分别进行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假设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结论的编写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用 进行杂交实验。若 则基因在 上;若 ,则基因在 上。b 、显隐性未知的情况下,可采取正交反交实验的方法分别进行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假设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结论的编写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用 进行杂交实验,再用 进行反交实验。若 ,则基因在 上;若 则基因在 上。

(3)选修三的专题四和专题五考查的可能性小,《基因工程》考查的可能性还是最大。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三种工具,四个步骤。还应注意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2.提升实验和综合能力。

结合《考试说明》中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三点要求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16个实验,应分成四种类型以总结归纳的形式进行复习,如(1)观察鉴定类实验、(2)验证类实验、(3)探究类实验、(4)模拟类实验。并重点复习实验的原理、材料、试剂、颜色反应以及特殊步骤等。对于实验设计方面的复习应注意四个步骤的掌握。(1)分组编号和无关变量的处理,(2)自变量的处理,(3)培养和观察、记录,(4)结果和结论。将实验内容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总结探究实验的一般规律,并能迁移,运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

3.加强限时训练与讲评。

对理综习题的训练要有一定的强度,明确习题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避免曾经的失误,找出知识的缺漏,纠正思维的偏差,改观审题的盲目与大意,进而总结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规范和规律。因此,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理科综合考试,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额外准备一份高水准的单科生物限时训练试卷,利用上课的时间机动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经典题型和较为新颖的题型进行深入分析于对比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篇(10)

一、明确认识说题内涵

“题”即习题、试题、题目,“说”就是口头阐述说明。说题的主体分教师与学生。说题,就是教师在认真做题的基础上,对习题的背景来源、审题分析、解答思路和答案依据以及此类型解题规律等思维过程进行阐述的一项教科研活动。

(1)背景来源。习题的背景来源包括命题的指导思想和习题特点,是命题意图的体现和对材料来源的说明。属于习题特点的归纳,主要考察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的理解水平。

(2)审题分析。指对习题问题(提问)分解、题材要点的概括和关键词的寻找。属于习题题材的分析,体现的是教师的阅读能力。

(3)解答思路。指对习题理答方法的解释说明,体现的是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说题的核心地位。

(4)答案依据。包括组织答案和答案的来源(自创还是识记),它综合体现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

二、确切把握说题结构

说题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说题框架和程序。说题结构是在说题实践的不断总结、改良和反思中逐步形成的,源于说题,反过来指导说题,是影响说题质量的重要因素。

习题类型不同,说题结构相异。下面结合历史与社会例试题,谈谈笔者是如何具体把握说题结构的。

(一)例试题(材料分析题)

【关注改革发展中国】十报告对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指出,30多年来,我们的快速发展是由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改革,突进的改革方式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十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选择深圳,并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在仪式现场表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方针。

【问题】在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之际,刚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离京考察为什么要首站选择深圳,并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

(二)说题步骤

第一步,说知识考点。主要阐述习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即什么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地理事物、问题、措施,影响等)。如本例试题考点,就要有以下说明:“它包含了《历史与社会》考点――‘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思想品德》考点――‘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c)两考点的综合知识。”

第二步,说命题立意。即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记忆,还是理解?抑或运用?如果考理解能力,最好说明是什么类别的理解能力,即属于归类、概括、判断、推理、比较、解释中的何者。如本例试题应说:“它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深圳的发展’、‘对邓小平的评价’和‘南巡讲话的影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从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步,说选材特点。即习题的内容与形式。如本例试题应说:“试题的选材特点是以中共十的报告为切入口,联系时政热点并作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了解国情,通过联想把握时代特征。”

第四步,说解题思路。即说题时教师应说清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指导学生如何作答――注意根据分值、分点分层作答,还要说明如何根据材料寻找采分点,养成相应的答题习惯,学会抓关键词、联系课本等。如本例试题应说:“要解本例试题,就需指导学生抓住‘改革开放’‘深圳’和‘邓小平南巡’等关键词,明白答题关键:紧紧围绕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圳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是对外开放的窗口;首站选择深圳,并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是新一代党中央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表示。”

第五步,说学生理答。即说学生答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已知知识,试题本身的难度,答案的结构层次和答案依据等。如本例试题应说:“答案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深圳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创造了深圳速度;第二层次,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因为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在深圳做实验。这样就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可能机械地回答改革开放的意义,或离开背景材料泛泛地谈总书记等不当做法。”

第六步,说拓展价值。即说清试题的拓展、迁移价值;或说改换试题的相应条件,形成新的变式试题;或说找出同类试题,总结推广解题规律等。如本例试题应说:“它属于材料分析题,首先应分解问题,理清问题的层次;其次要解读材料,回忆考点内容;第三应联系问题内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联想;第四是分层组织答案要点;最后用学科语言表述答案。”

三、潜心探索说题策略

说题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带有明显的教研特点,旨在通过互相交流达成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此,说题要取得良好效果,讲究说题策略十分必要。

策略一:探究说题的材料内容

说题的材料内容主要由“习题的背景来源、审题分析、解答思路和答案依据”等四方面的要素构成,要有效地探究说题的材料内容,一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背景来源,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审题,估测命题意图;二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构建解题思路、组织答案。如例试题的“背景来源”是“学习十的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这一总体布局,联系时政热点,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了解国情,关心政治”,从中得出“命题意图”:“试题遵循理论(热点)联系实际的原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在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考察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突出了能力考察的目标立意。”

策略二:优化材料内容的呈现结构

材料内容的呈现,结构上应分先后主次,以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达成优化的目的。如本例试题说题时,先要说两条目的知识考点,然后说命题的立意和选材特点,重点说解题思路和学生理答情况,最后说拓展价值。这样的呈现结构,有条有理,主次分明。

策略三:创新说题的格式结构

三基考试总结篇(11)

在小升初考试中,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总分数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拿得高分甚至满分,笔者就此分享一下自己拙见: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夯实数学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建立病例档案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改错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常用公式技巧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强化题组训练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数学是小升初考核的重要项目,大有一种得数学得天下的气势,数学打下牢固的基础自不用多说,但是也需要一些考场的答题技巧,来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临场发挥。

六、解题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不要带着满脑子考试技巧进考场。若在每次考试前总是看好多关于考试技巧的书,可是到了考试时,心里一慌,很多考试技巧都忘了,只能使足力气一道题、一道题的往后做。

(二)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三)使用适合学习所处阶段的考试技巧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四)拿到试卷后是否整体浏览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五)安排答题顺序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

(六)确定各部分的答题时间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考试时不能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往往不能做完的课程,例如数学,你应该统计出:

1、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

2、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七、发展预测和展望

针对近年文县小考考题特点和趋势,2020年小升初数学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