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清明节周记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7 09:29:34
清明节周记篇(1)

极少数人才能实现隐居吧。

清明节周记篇(2)

清明时节,正是四月,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耕种的最佳时间,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时候,天气很难把握,刚刚还是晴天,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来。所以农民下田的时候,经常被雨淋湿。于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种用艾草拌和制成的食品,如糕、饺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坏这样的说法。

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人过清明节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过法。

清明节周记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又到了清明节。

早上一出门,老天爷愁眉苦脸,满眼泪光,好像有了伤心事,难以言说。我和爸爸一起去小店买了几束假花,十沓纸钱、一团鞭炮,一张黄纸,一捆香和一箱元宝。

带着东西,来山上祭祖。山上的风景,真美。满眼都是绿,墨绿、翠绿、青绿、碧绿、浅绿、嫩绿,应有尽有,绿的出奇。我和爸爸一起插花,摆好香纸,用打火机点燃。后来,我和爸爸一起清理杂草,并在坟前一起磕头。磕头时,我心里想着: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些逝去的亲人,但我的心里会一直想念他们的。

下山的时候,想着逝去的亲人,我有点悲伤。

清明节周记篇(4)

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

周埙(1714-1783),字韵亭、牖如、伯谱,别号冰鹤侍者①,江西龙泉(今遂川)人,父早丧,母亲苦节养育周埙成人。周埙在乾隆十六年成进士,乾隆十七年担任淇县县令,后来官至汝宁知府,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廉能官吏。周埙为官之余,雅擅诗文戏剧,是乾隆年间重要的文学家之一。根据刘孟秋《汝宁知府周埙》一文介绍,周埙著有《冰鹤堂集》二十卷、《韵亭词谱》四种和《双飞剑》、《愍烈记》、《九老会》、《五色云》、《拯西厢》等著作,并参与了乾隆三十六年《龙泉县志》的编纂②。此外,国家图书馆还藏有周埙所辑的《洁公殉难录》。

但是由于周埙的作品大多散佚,其文学成就很少被人提及。在前人的研究论著中,提的比较多的是《拯西厢》传奇,这个传奇首先在周妙中的《江南访曲录要》中有著录。邓长风的《清代传奇小说作者考三题》中,就考证出《拯西厢》的作者就是周埙,同时对他的生平也略加推考③。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周埙的剧作,除了《拯西厢》之外,还存有九个剧本,对于这九个剧本归属的确定,应该能够使周埙在乾隆年间的剧坛地位,得以显著提升。

一、《中州愍烈记》传奇

周埙的《中州愍烈记》传奇首见于叶德均的《曲目钩沉录》一书。叶德均根据李绿园的《歧路灯序》著录云:“《忠悯记》,清周韵亭撰。韵亭,里居生平均不详(乾隆时人)。见李绿园《歧路灯序》,谓‘近今所作’。”④

而李绿园《歧路灯序》中云:“偶阅阙里孔云亭《桃花扇》,丰润董恒岩《芝龛记》,以及近今周韵亭之《悯烈记》……因仿此意为撰《歧路灯》一册。”⑤

可见,在李绿园的原作品《歧路灯序》中,周韵亭的传奇名为《悯烈记》,而叶德均实际上是作了误录。此后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也未加以详细考究,继续沿袭叶德均之误,著录云:“周韵亭,名号、里居、生平皆未详。《忠悯记》,未见著录。见李绿园《歧路灯序》。疑即演杨椒山事。佚。”⑥

关于周埙的这个剧作,有乾隆时期“三大家”之称的蒋士铨也曾经明确提及。他在《忠雅堂诗集·寿萱堂诗钞》甲戌诗中,有《寄怀淇县令尹周韵亭同年》诗四首,其中第三首“舆诵人瞻淇上竹,歌筵鬼唱鲍家坟”句后,自注云“谓《愍烈记》”;同卷另有《中州愍烈记题词》十首咏《中州愍烈记》⑦。由此可见,周埙此剧全名应该为《中州愍烈记》。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中州愍烈记》抄本,作者不详。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清阙名作品》著录,《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中国曲学大辞典》、《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吴晓铃的《1962年访书读曲记》⑧,都将其归入无名氏作。

剧本分上下卷,上卷十出、下卷七出。上卷《纺月》、《醉泥》、《井激》、《城徭》、《惨杀》、《冤冲》、《梦征》、《尸证》、《垣议》、《案评》,第十出《案评》有阙;下卷《屠凶》、《神孝》、《拜垄》、《泣途》、《冥诛》、《仙诏》、《愍烈结绪》。剧本主要是讲乾隆年间,河南延津无赖许忠见本村农妇卢氏貌美,其夫又经常外出,便常以言语,但被卢氏严词斥责,一直未能得逞。一夜,许忠翻墙入卢氏宅企图奸污卢氏,卢氏抵死不从,被许忠勒死,其一双儿女也遭难。后来许忠被官府捉拿归案,处以极刑。官府为褒奖卢氏贞烈,修建愍烈祠,并为卢氏立贞节牌坊。县官还亲自到卢氏坟上祭奠,立碑记载卢氏节烈事迹。许忠灵魂在阴间受尽酷刑,而卢氏母子灵魂升入天堂。玉帝赐卢氏愍烈仙妃之名,专管人间节烈之事。

笔者认为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中州愍烈记》抄本,即周埙所作。理由如下:

第一,从蒋士铨的《寄怀淇县令尹周韵亭同年》第三首自注,以及《中州愍烈记题词》来看,周埙的剧作名为《中州愍烈记》,与国图所藏抄本剧名相同。

第二,蒋士铨有《中州愍烈记题词》十首,诗中所咏剧情,与国图藏剧的剧情相同。如“法曲依然继国风,不随灯月唱玲珑。苦将杜宇三更血,染出氍毹一丈红。”(第一首)诗句所咏与剧中卢氏一家三更喋血遭难相合。“冷云寒日土三堆,争把冬青绕墓栽。不用儿孙浇麦饭,清明时节长官来。”(第四首)诗中“冷云寒日土三堆”与剧中卢氏母子三人遇难相符,“清明时节长官来”与剧中县官祭奠卢氏坟相合。

第三,国图藏本《中州愍烈记》,写乾隆十八年三月延津县贞烈故事,第十二出《神孝》祭文中云“维龙飞十有八年岁次癸酉冬月朔日辛巳”。清代的延津县与淇县,同属卫辉府,剧本多处提及淇县令,如第六出《冤冲》中“小神访得有个淇门令尹吉汝南擅文词,性好讲纲常名教”,第十出《案评》中“生扮淇县尹”。周埙在乾隆十七年(1752)担任淇县知县⑨,卢氏事件正在周埙任期内。

综上可知,国图藏本《中州愍烈记》应该是周埙所作。

二、《广陵胜迹传奇八种》

《续修四库全书》清人别集中,收录有清人彭元瑞的《恩余堂辑稿》,在其中的卷四里,发现有《周牖如广陵胜迹传奇八种题词》⑩诗十首,这些诗分题周牖如的《灯游》、《诗笼》、《花瑞》、《堂宴》、《虎梦》、《桃医》、《神镜》、《佛轮》等八种传奇。

竹西歌吹古繁华,拍板敲残日未斜。一自周郎三爵后,不教琴瑟混筝琶。

驾得虹桥步九天,华胥国里梦游仙。如何艳说霓裳曲,亲到清虚玉府边。

灯游——唐开元皇帝事。

旧院重来迹宛然,碧纱笼处墨华鲜。钟鸣列鼎人间乐,莫负初心十二年。

诗笼——王播饭钟事。

老守园开婪尾宴,一时宾客尽公卿。簪花记得螭坳畔,五色云中独奏名。

花瑞——韩魏公金带围事。

一带平山俯蜀冈,酒筹聊借芰荷香。不嫌后事凭牵合,为洗当筵粉黛肠。

堂宴——欧阳文忠事,借用南宋妓毛惜之。

橐中梦里是耶非,鼠子由来借虎威。要识东坡老居士,当头一喝是天机。

虎梦——合东坡梦虎、黠鼠赋两事。

孝笋冰鱼事已奇,蟠桃又见结秋枝。村庄妇女当场泪,不羡双鬟下拜时。

桃医——孝妇吴韦氏事。

富贵神仙两渺茫,贪痴千古梦黄粱。何人为铸江心镜,照遍人间热客肠。

神镜——《太平广记》

腰缠十万贯,跨鹤上扬州事。

曼陀花雨宝珠尘,大地山河转。顶礼人天迎佛母,播将淮海十分春。

佛轮——天宁寺佛驮跋陁罗尊者事。

千秋韵事千秋笔,湖海飘零绝妙词。红烛乌阑闲按谱,一朝压倒郢中儿。

以上诗歌中所题咏的周牖如的传奇剧目,在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国曲学大辞典》等曲学典籍中没有著录,经研读杨廷福、杨同甫的《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也没有看到有取字“牖如”的人。后来,笔者根据《恩余堂辑稿》卷三《周牖如太夫人冰鹤图》长诗,所介绍的周牖如的一些家世情况,以及仕宦经历,再结合检搜《河南通志》、《吉安府志》、《渑池县志》等书相关内容,考订出《广陵胜迹传奇八种》,确为周埙所作。

在李修生主编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清代杂剧部分中有《灯游》、《诗笼》、《花瑞》、《堂宴》、《虎梦》、《桃医》、《神镜》、《佛轮》八种杂剧的内容提要,但被列为无名氏剧作。这八种杂剧的全名分别为《广陵城灯游时太平有象》、《木兰院诗笼处故里垂芳》、《芍药圃花瑞奇分枝兆相》、《平山堂堂宴乐摘蕊传觞》、《黠鼠赋虎梦来天怀坦荡》、《枯树园桃医感合境宁康》、《邗沟庙神镜悬孝忠照朗》、《天宁寺佛轮转福寿延昌》,以上八种杂剧,合称《广陵胜迹传奇》,该书注云存清乾隆年间冰鹤堂刻本。

此外,在《全国古籍总目·曲类》(稿本)中,也著录有清代乾隆冰鹤堂刻《广陵胜迹》,关于剧本的作者,也列为不详。

笔者认为,《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全国古籍总目·曲类》著录的冰鹤堂刻本《广陵胜迹传奇》八种即周埙的剧作。

首先,《古本戏曲剧目提要》著录剧名与周埙剧名相符,剧情提要与彭元瑞题诗及注相符。

其次,周埙的母亲彭氏,守节抚孤,清江杨锡绂曾经为其堂壁题字“冰操鹤算”,周埙也曾自称“冰鹤侍者”,由此可知,冰鹤堂,实际上就是周埙的室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周埙由于患病辞官南归,路过淮阴时,他的好友杨锡绂留他一起协办漕运。周埙因此举家住在杨锡绂的官邸,直到乾隆二十六年,周埙康复后进京,以上八种杂剧应当就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但多方寻访,均未能一见原书。后承北京大学李简老师相告,得知剧本藏中国艺术研究院。专程前去,亦未得见。通过前面的考证,《中州愍烈记》传奇、《广陵胜迹传奇》八种,都应该是周埙所作,当无疑问。再加上之前已经被确认的《拯西厢》传奇,周埙的剧作今存有十种。

清明节周记篇(5)

立春,四季之首,是生命春天降临的标志,是农事耕种启动的重要时令。据《礼记・月令》,周天子在立春之前三天斋戒,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东郊迎春。汉朝继承周制,在立春日,皇帝率大臣到东郊迎接春气,祭祀青帝勾芒。这天,人们穿青色的衣服,唱《青阳》之歌,舞《云翘》之舞。宋朝开始有鞭春习俗,在立春前一天,“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在大地回春之际,应食辛温食物,发散藏伏之气。萝卜是立春的应节食品,明代北京人在立春这天无论身份贵贱都嚼萝卜,称为“咬春”。清明茶是饮食民俗中的佳品。清明时节,无论家居还是出门在外的文人雅士,都以清明钻取的新火煮新茶。

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自古受到人们的重视。周天子重视季节之首,到立夏这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夏,回朝后,依从时气,颁行赏赐。夏至是气候转热的开始,夏至时节宜闭门静养,安然度夏。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天是高温潮湿的季节,为防止“疰夏”之疾,江南立夏饮“七家茶”,也称“立夏茶”。”浙江新昌人立夏日吃健脚笋,说这天食用鲜笋,会强健脚力。吃立夏蛋,也是民间立夏强身的风俗,俗谚“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饮食习俗在宋生了变化,京畿一带,夏至日要吃“百家饭”,以度过炎炎夏日。明清以来,民间夏至的食品是面条,俗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在古代,朝廷要在立秋时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立秋之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会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征讨抗拒王命之人。为顺应秋天的服色要求,天子穿白衣,乘白色的大车,佩戴白玉,树立白色的旗帜,吃糜子与狗肉。这一季节,农人新收稻谷,进献给天子,天子尝新之前,先供给祖先。

立秋有“咬秋”民俗,人们在立秋这天要吃秋瓜、秋桃,以保健避疫。这也是古代《诗经》所说“七月食瓜”的遗意。清代北京人在立秋日阖家同食西瓜、茄脯,饮香薷汁,说这样秋后可免暑热痢疾之害。四川一些地区,在立秋时全家同饮一杯水,传说这样就能保证将积暑消除,不发生秋季腹泻。清代北方民间霜降期间会吃迎霜粽、迎霜兔。迎霜兔是野兔,明朝宫廷中结合重阳节,吃登高迎霜麻辣兔。

清明节周记篇(6)

3、将烦恼丢掉,让快乐跳起来;将忧愁忘掉,让开心闹起来;将难过藏掉,让愉悦动起来;将悲伤仍掉,让幸福炫起来。愿你清明节忘却忧伤,拥抱精彩未来!

4、剪一挂纸钱,把先烈怀勉;扫一回坟檐,抒内心怀念;采一缕新茶,绽内心笑颜;发一条短信,将亲朋祝愿。清明节到了,祝愿您快乐天天!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独在异乡为异客,清明佳节倍思亲。遥知亲人扫墓时,在此场上少一人。祝清明节快乐。

6、既然我们有勇气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清明节,不过是向先回去的人说说思念,给没回去的自己存点积蓄,让自己神清目明好好走下去。

7、记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忆的人,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清明节了,逝去的美好,记牢;现在的欢笑,拥抱;让温情传进人人的手机号!

8、记忆中每次的清明节总是细雨纷飞,有人说那是人留下的眼泪,也许那是离别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不舍。活着的人,更要好好的生活,给逝者以安慰。

9、几天不见十分想念;爱你的心永不变;人不在,但心在,就会彼此的相爱;我坐在门看着流星雨,许下愿望愿,你能收到我对你的那份爱。清明节快乐!

10、昏暗中总有不变的等候,晚风中总有永恒的期待,寂寞是总有孤独的身影,想你是总有相思的泪滴,祝清明节烦恼抛幸福存。无忧无虑快乐常在。

11、还小的时候喜欢过儿童节,长大了开始过青年节,结婚之后开始过父亲节母亲节,上了年纪之后害怕过重阳节,之后每年都要过清明节。

12、就算再多的安慰也无法拂去你的泪水,再多的短信也不能抚平你受伤的心扉。我只想轻轻地对你说:清明节到了!远方的我永远在你身边祝福你、支持你。

13、静静等待,静静思念,往事是张蛛网,谁在寂寞里等待,谁在清明节里伤怀?往事已成过往,怀念已成永远,珍惜现在,珍惜眼前。

14、近期股市大盘走势良好,基金赚了不少。清明节一家人去扫墓,阿呆给逝去的爷爷烧纸,嘴里念叨着:您拿钱也在那边开个账户买点基金吧!

15、近来几天没工做心有点烦,加上清明节即将到来,日子过得很不安静。我想去周围有我用武的地方,走走散散心,顺便碰碰运气。祝你开心不断:祝你愚人节快乐!

16、今天也许你很忙,今天也许你很疲惫,在这个缅怀的季节,别忘了抽出一点时间,去拜祭在天堂的亲人,祝你清明节快乐幸福!

17、今天是清明节,我心中思绪万千,带着对故人的怀念,带着对友人缅甸的情怀,带着一份思念的感受!释放,传送,祝愿,祈祷,愿你幸福美满!

18、今天是清明节,记忆的潮水慢慢的涌来,逐渐淹没我们对远去亲人的思念。斯人已矣,我们无法挽留。唯有放开胸怀,更好地生活,才是最实在的选择。祝清明节快乐!

19、今天你与我清明时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

20、今天:阵阵春风吹绿,缕缕春光明心;丝丝春雨润物,声声问候暖情。清明节到来了,只言片语伴随你,愿你照顾好自己,关心亲人和好友,祝你节日快乐!

21、将理想的风筝高高放飞,沐浴着快乐的阳光去享受生活,蒙蒙的细雨为你洗去以往的烦恼与疲惫,幸福的春风将与你相伴终生。祝您过一个快乐的清明节。

22、清明节到了,每年这时候都会想念故人,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带着一丝缅怀的思绪,带着一份思念的情怀。让雨水再次流过那年那月,佳节清明桃李笑。

23、阴暗的天气,衬托对先人的祭奠之情,在这个日子里,短信还是一如既往的漫天飞舞,希望在20xx年的清明节,不要忘记朋友间的一声问候。

24、清明节,天气阴了,思念深了,雨滴下了,牵挂多了,脚步快了,节日到了,祝福写了,真情表了,祝你一生幸福快乐,永远健康!

25、风轻轻,水蓝蓝,郊外踏青好自在;清明节,小长假,邀你共游愿开怀;忘烦恼,忘忧愁,悲伤失意随风散;莫伤感,莫悼念,快乐生活向前看;要乐观,要释怀,开开心心过每天;朋友情,记心怀,愿你未来多精彩!清明小长假,愿你健康,快乐盎然!

26、清明果,吃一颗,清清白白做人,行得端坐得正;清明果,再一颗,清清白白看人,分得开辨得明;清明果,还一颗,转发短信可得,电话索取哦!

27、春雨连连,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绵绵,祝福浅浅,牵挂深深。亲爱的朋友,清明时节,愿你万事顺顺,未来亮锃锃!

28、清明时节雨纷纷,酒入愁肠思故人。尘世纷扰无穷尽,熙熙攘攘唯友真。忆昔依依离别意,折柳相赠辟灾邪。望友踏上幸福路,奔向锦绣好前程。

29、每瓣心香,都是一瓣沧桑;每滴细雨,都是一滴回忆;每份祭奠,都是一份思念;每声呢喃,都是一声轻叹;每一次清明,都是一次牵挂的远行。焚香祈福,踏青祭祖,把无尽的思念送往天际,将安息的灵魂真诚慰藉。在祭奠中感悟人生,珍惜身边人,把握眼前的岁月。

30、人生就像过节:走过元旦,新生的感觉真好;情人节,爱人甜蜜。元宵节,花灯依旧。三八节,当女人真好;愚人节,没事偷着乐。转眼到了清明节,突然顿悟,一切繁华喧嚣不过过眼云烟,人生苦短,该奋斗奋斗,该享受享受,该问候时别只在心里想想。

31、清明时节雨花飘,飘落的是思念的味道;户外踏青花枝俏,炫耀的是今日的幸福;桃花鲜艳青青草,曼妙的是生活的美好;缓解疲劳烦恼抛,释放的是情怀;清明时节,珍惜眼前的幸福,愿你事事顺利幸福绕!

32、让潇潇春雨化解强烈的思念,让悠悠纸鸢承载美好的祝愿,让荧荧蜡炬诠释醇厚的情结,让条条短信传递我无刻不在的牵挂:清明节到,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先贤的祭奠,还有对身边人的珍惜,和善!

33、清明时节,青烟袅袅,春雨丝丝,愁肠百转;杨柳摇拽,春风轻拂,心生思念;一杯清酒,淡淡忧伤,追忆故人;一条短信,传我关怀,愿你幸福安康!

34、清明节小长假,周一到周三,瞌睡、郊游、KTV,放假三天心情美;周四周五工作,喝茶、看报、游戏,工作两天开心才对。清明节放松自己别太累!

35、短信捎来四月的天,思念荡漾在湖畔,让微风吹散你的愁怨,掩不住的是你如花的笑靥。清明到,愿你把往事看淡,把风景看遍,幸福天天绕身边。

36、清明踏青,结伴出行,温馨提醒,唯此短信,无论阴晴,雨具随行,贵重物品,照看小心,安全第一,谨记在心,放松心情,快乐无垠!

37、春雨连连,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绵绵,祝福浅浅,牵挂深深。亲爱的朋友,清明时节,愿你万事顺顺,未来亮锃锃!

38、云儿装载着我的问候,飘送给你我的关怀;细雨包含着我的真情,传达给你我的心愿:清明时节,愿你忘却烦恼,自由自在!

39、纷纷雨滴,丝丝牵挂,一点忧愁,一抹感伤。风淡雨轻思故人,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40、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41、替你拂去晶莹的泪水,让你的忧愁随风飘散;帮你抚平受伤的心扉,让你的伤痛逐渐变浅;送你一句关怀的祝福,让你的快乐愈明显。清明节愿你无忧!

42、你悲伤,或者流泪,已发生的不改变;你努力,或者奋斗,时光前进不倒退;你失意,或者欢笑,生活依旧在继续。清明节,忘记过去迎接未来!

43、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

44、清风吹,柳叶飘,祝福传,到心窝;雨绵绵,润万物,温情暖,多珍重;朋友情,不减少,情谊浓,关怀送;清明至,踏青好,邀你共,幸福路。

45、清明到,风筝传递我的祝福:放飞风筝,带走烦恼与忧愁,放下悲伤与苦闷;收回风筝,带来吉祥与好运,收获幸福与甜蜜。清明节祝你顺利!

46、脆弱的不仅是瓷娃娃,还有生命;眨眼间变化的不仅是气候,还有结局。莫要太执着,学会放开你会更开心。清明节,愿你忘记过去,永远开心!

47、清明至,祭先祖。携家人,去扫墓。缅怀意,深情诉。人生路,莫停步。勤梳理,多回顾。平常心,把握住。柳色新,春莫负。多保重,情如故。

48、捎去对你的思念,捎去想说的话语,捎去祈祷的心愿,捎去那些纷飞的祝福和梦靥。清明节来到,亲爱的人啊,愿你知道,我们一切都好~

49、又是一年春来到,清明郊游踏青好;忙碌生活要忘掉,心情放松烦恼消;花红柳绿春意闹,幸福幸福来围绕;关怀问候来送上,愿你与健康拥抱!

50、清明小长假到,快乐紧紧来拥抱:与烦恼说说再见,送忙碌一个吻别,让微笑点点蔓延,让轻松悄悄渗入,让健康无处可逃。清明小长假,祝你健康快乐!

51、清明小长假,给你惊喜无限:让你的烦恼遍寻不见,让你的快乐伸手可及;让你的困苦眨眼消散,让你的幸福难以淹没。清明小长假,想不开心,很难!

清明节周记篇(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魏锦等报道[1]在RA患者中老年发病者占19.5%。目前治疗RA的药物以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和慢作用药物(DMARDs)为主,也采用多种慢作用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但该类药物均有一定的副反应。为了探索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小的用药方案,笔者采用甲氨蝶呤和正清风痛宁联合治疗ERA,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自1999年6月-2005年6月间就诊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2]。8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60~79岁,病程2个月~13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59~77岁,男女之比3:5,病程3个月~1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正清风痛宁(湖南正清制药厂生产)40mg,每日3次;MTX10mg,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SSZ0.5~1.0g,每日2次,MTX用量、用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分4、12、24周3个时间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1.3.1症状、体征及关节功能包括晨僵时间,关节痛或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功能。晨僵时间分级标准:0级:无晨僵;1级:晨僵时间在1h以内;2级:晨僵时间为1~2h;3级:晨僵时间在2h以上。关节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1级:关节不活动时无疼痛,关节活动时有轻度疼痛;2级:关节不活动时有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3级: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因疼痛而明显受限。压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1级:压迫时患者诉疼痛;2级:压迫时患者不仅诉疼痛,而且有畏惧的表情和缩回关节;3级:患者拒绝医生作压痛检查。关节肿胀分级标准:0级:无肿胀;1级:关节肿胀未超过关节附近的骨性标记;2级:关节肿胀,肿胀处与骨性标记相平;3级:关节高度肿胀,肿胀处高于关节附近的骨性标记。

1.3.2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般指标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测定;并摄双手X线平片。记录治疗过程中所有药物不良反应。

1.3.3疗效判断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不到30%;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30%~50%(含30%);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50%~75%(含50%);明显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75%(含75%)。总有效率=(改善+进步+明显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其中治疗组治疗24周后,总有效率97.5%,显效率52.5%(21/40);对照组治疗24周后,总有效率95.0%,其中显效率47.5%(19/40);治疗12周、24周后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相似(P>0.05);但治疗组于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2.5%(33/40)和显效率45.0%(18/40)均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表1两组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402(5.0)5(12.5)14(35.0)19(47.5)95.0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详见表2。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ESR、RF、PLT均有所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同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表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注:*P<0.01,**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0.0%),主要表现为皮疹、上腹不适和轻度转氨酶升高,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25.0%),其中胃肠反应4例(40.0%),表现为恶心、厌食、呕吐及腹胀;贫血、白细胞减少2例(20.0%);转氨酶升高3例(30.0%);皮疹1例(10.0%);其中1例白细胞减少患者停用MTX。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RA是一种常见的以累及关节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可造成关节侵蚀性、破坏性改变,最终关节畸形和强直,功能丧失。RA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年龄本身不是使用任何抗风湿药物的禁忌证,但由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组织反应和内稳定机制的改变,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改变;老年人还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常见,因此ERA病人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对较多,应引起临床注意。MTX和SSZ的早期联合应用有效率达60%左右[3],但这类药物起效时间较慢,一般在治疗3个月以后方能见效,且毒副反应较明显,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RA在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的程度加重,受累关节皮温升高,晨僵、全身乏力、畏风明显,舌红苔黄腻或燥,中医辨证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热毒侵蚀关节筋骨。青风藤在缓解关节症状,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病情缓解等方面均与MTX、SSZ、氯喹有协同作用[4]。并且缩短了起效时间,一般1周后即可起效,减少了MTX、SSZ的毒副反应。正清风痛宁是从中药清风藤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青藤碱(Sinomenine,sino),具有祛风通络止痛,抗炎、免疫抑制及调节等作用。本文用正清风痛宁联合MTX治疗ERA效果肯定,总有效率97.5%,具有同MTX+SSZ治疗ERA相似的治疗效果,在治疗6周后正清风痛宁联合MTX治疗RA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MTX+SSZ组,表明正清风痛宁起效快,能够快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国内有报道认为正清风痛宁对RA骨破坏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5]。正清风痛宁联合MTX治疗ERA与MTX+SSZ联合治疗ERA比较,同样可以降低活动性炎性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没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能够耐受。采用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正清风痛宁联合使用对活动性ERA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起效快,抗炎止痛作用强,毒副作用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ERA较理想的方案,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魏锦,袁国华,黄慈波,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27-29.

2ArnettFC,EdworthySM,BlochDA,etal.TheAmericanRheumatismAssociation1987revisedcriteriafortheclassificationofrheumatoidarthritis.ArthritisRheum,1988,31:315-324.

清明节周记篇(8)

江苏初中英语现在都是采用的牛津英语教材。经过五六年的摸索,加上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总结,以下有点小小的体会。洋思中学的“三清”无疑为牛津英语的教学做出了大的贡献,使老师们找到了可行的方法去提升质量。

一、立足课堂

让孩子爱上英语课,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怎样让我的学生爱上英语课的呢?那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立足课堂”,毋庸置疑,也就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师不同于工人,工人面对的是无生命的产品,只要工人肯干,就能运用所掌握的技术通过机器生产出比别人更多更好的产品;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一定思想、有丰富情感的孩子,有时老师虽然教学认真,但方法教死了,学生不努力,甚至看到英语就头疼,效果可想而知。一节高质量的英语课,应使孩子在融洽的师生英语互动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学有所为,学有趣味,学有所获,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发展,成功地完成当堂的学习目标。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英语氛围中充分地获取知识,老师课前的精心备课就非常重要。这也是洋思“经典”: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备教材

牛津初中英语中,每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由卡通漫画、导入、阅读、词汇、语法、综合技能、学习技巧/语音、中心任务、检测等部分构成。首先,教师通过各种资料熟悉单元话题。只有教师对话题背景了然于胸,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其次,这些话题大多素材典型,语言情境真实,如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典型素材,真实再现语言情境,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欲望。例如,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上),有交朋友、英美学校生活比较、北京世界公园、大熊猫、扎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等话题,这些都是真实可触的内容,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观看各种阅读资料(图片、电影短片等)或进行网上搜索。再者,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把每一课型的重点、难点把握准、把握透,以便让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明明白白,这样教师教起来清楚,学生学起来轻松。

2、备学生

不可否认,每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老师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洋思中学的生源特点特殊,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外地。笔者所教班级,部分学生来自发达城市,英语基础比较好;还有一部分来自学校附近乡镇,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那么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兼顾这两类学生, 设计出让学生都能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堂练习的广度和梯度。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紧张的学习、操练英语。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吃好、吃饱, 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会学,学透。

3、备教法

第一步,研究整节课导入、新授、巩固等的设计方式,力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步,研究本课语言点的教法。制作富有吸引力的动画课件,并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融入直观、动态的幻灯片中,帮助学生分析、简化语言点。同样一个语言点,学生机械地背,用一节课也可能记不住;经老师指导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仅用几分钟就记住了。如能再把这些内容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学生不一会儿就记得滚瓜烂熟,且不易忘记。比如学生在处理冠词“a, an, the” 与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问题常常出现“my a teacher 我的一个老师”诸多错误,那么我就编出“a, an, some 不与物主(代词),the连”的口诀,即“a, an, some, 物主(代词),the” 这五元素之间出现其一,不能再用另外的任意一个。这样,我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都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经过课前充分的准备,教师走上讲台时就相当自信,充满激情。课堂教学就越加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所以一节好课,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有趣味(如内容的趣味性,合作的喜悦,表现得幸福等),学有所获(如实现了学习目标,培养了综合能力,学会了关注人、社会、自然等)。

二、落实“三清”

“落实‘三清’”,具体讲就是做好阶段复结工作。针对牛津英语内容多、语言点琐碎等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复结工作。这也是我们洋思中学的特色教学: “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1、“堂堂清”

前面提到的上一节高质量课最终就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常有些外地听课老师疑惑:牛津初中英语每一节课容量较大,要求所有学生当堂掌握所有内容,显然部分学生相当困难,这怎么算是“堂堂清”呢?这种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但牛津初中英语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有九种课型组成。各课型任务很明确,如“卡通漫画”旨在通过一段简洁而有趣的对话,点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说老师只要围绕课型任务大胆巧妙地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掌握应有的语言知识点、语言技能以及其它的各种应用语言的能力,就是“堂堂清”。而非片面地认为所有学生都应该当堂记住文中出现的所有重要的单词、词组和句子才叫“堂堂清”。这样只是机械地背诵一些单调的语言碎片,会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死胡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

2、“周周清”

每个周末我都要对学生进行所学单元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语言知识的总结复习。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常包括对单元话题的全英文描述、词汇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则的彻底理解和举一反三等。语言知识的总结复习常包括“四会”单词的全面运用、重要词句和表达法的分类归纳,借助顺口溜或口诀,让学生烂熟于心。老师根据“周周清”练习反馈,查出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找出学习中有遗漏的学生分析、解决,绝不让问题遗留,影响以后的学习效率。每天晚自习的作业也要针对“堂堂清”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一周下来,归纳总结本周的典型问题,普遍错误,汇编成讲义或练习,周末让学生重新做一遍,检查学生是否已彻底掌握。绝不让这一周的问题留到下一周。

3、“月月清”

清明节周记篇(9)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福建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糊、芫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润饼菜”,厦门的最复杂。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饧,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

醴酪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清明节周记篇(10)

3、小美味,吃着;小空调,吹着;小茶杯,晃着;小躺椅,靠着;小工作,闲着;小性子,使着;小乐趣,连着;小日子,美着。

4、夏褪去,秋降临,日短夜长天渐冷;奔波苦,疲惫累,早出晚归上班忙;注健康,勤锻炼,保持乐观好心态;朋友情,记心间,闲时记得多联系!

5、幸亏只放3天,不然 五一小长假将至,虽然你很久没跟我联系了,但我还没把你忘记!

6、我明天要结婚了,你一定要来!老师,春节快乐! 小时候,要听父母的话!

7、事业成功,需要一颗执着的心;爱情甜蜜,需要一颗宽容的心;家庭和睦,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友情长久,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8、什么?你来不了?朋友一场我也不会怪你,对了,记得把钱打到我银行卡上!

9、快乐陪周一,幸运伴周二,轻松有周三,温馨携周四,愉悦同周五,休闲找周六,轮船有了船帆才能航行万里,人有了休息才能更好地拼搏,周末到,有了我的祝福希望你能更开心;祝周末愉快!

10、感恩节到了,祝您永远开心! 那天出去吃饭,为什么你送我的帽子不能摘下来了?远离城市的繁华喧闹,扑入田园风光的美好,捧一捧甘甜的清泉,浇一浇新生的嫩苗,感受感受泥土的味道,触摸触摸劳动的美妙;劳动节到了,愿你五一假期快乐度,劳逸结合乐逍遥!

11、小时候,要听父母的话;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结婚了,要听老婆的话。

12、吃着;小空调,吹着;小茶杯,晃着;小躺椅,靠着;小工作,闲着;小性子,使着;小乐趣,连着;小日子,美着。

13、相聚短暂,匆匆作罢;思念蔓延,珍藏牵挂;周末又至,似水年华;尽情欢畅,快乐放大;轻松惬意,笑容如花;祝周末生活如画!

14、快乐陪周一,幸运伴周二,轻松有周三,温馨携周四,愉悦同周五,休闲找周六,潇洒属周日;祝愿你一周舒心,周末愉快!

15、夏褪去,秋降临,日短夜长天渐冷;奔波苦,疲惫累,早出晚归上班忙;注健康,勤锻炼,酷暑轻松面对,清爽笑容支配,夜夜甜美入睡,健康呵护加倍,生活别太劳累,工作远离疲惫,清爽与你相随,周末开心万岁!

16、乙:女朋友。祝周末快乐! 终于明白五一只放3天,而非7天!

清明节周记篇(11)

生活记叙笔记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端午节每一项习俗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如赛龙舟,已经得到全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由此可见,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端午节,在我国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有屈原说、夏至说、龙日说、恶日说、勾践说等等。但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屈原的传说,有关屈原与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人墨客们早有较多的描写,不再复述。

每到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我国是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因地域不同,习惯不同,所以端午节习俗的内容、习俗的细节,都存在着较多的地域差异。虽然全国各地端午节的过法不尽相同,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都是普遍的习惯。

我们象山人过端午节也有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除了包粽子、戴香包、插艾草、挂菖蒲、喷雄黄酒等传统民俗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习俗礼节,就是在端午节的时候,女婿必须给岳父母家“送节”。象山有句俗话,叫做“生男赚柴米,养囡吃酒粽”。在端午节,象山人的女婿就要向岳父母家敬献酒、粽、鱼、肉、鹅、鸭等佳肴礼品,以示感恩岳父母培养了一位贤妻良母。这种乡俗代代传承,称为“端午送节”,充满着父慈子孝、家庭和谐的民俗风情。“送节”通常在临近端午节时,女婿家里就开始准备用糯米、笋壳包好粽子,买好鱼、肉、酒,一只活的大白鹅或者鸡鸭及其他菜肴等食品。到了端午节那一天上午,把置办好的“礼品”盛放在精制的竹篮或小竹箩内。然后,肩挑手提夫妻双双上岳父母家去“送节”行孝。“端午送节”最为讲究的是“头节”,“头节”指的是刚刚结婚的头一年过的端午节。必须女婿女儿双双同往,送的礼品也比较丰富。岳父母收“礼”后,还会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到家来吃饭,用女婿送来的“礼品”做成一顿丰盛的午餐,以此炫耀女婿家的孝道和礼节。但到了往后的每年端午节就随意一些了,如果女婿家生活好的,端午节送礼就丰富一点,遇上家境贫寒的女婿,那只能象征性的送一些礼品,不仅如此,岳父母家还会回送一些钱、粮给女儿家补贴生活。

当然,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最难忘最令人神往的还是童年时代的端午节,最爱吃的还是母亲亲手包的粽子味。

在我童年的时候,生活虽然十分清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贫穷,母亲常常为了家里的柴米油盐的琐事而困扰。尽管如此,但母亲对传统的节日很看重,总会想方设法的让全家过上很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

记得每到端午节的头几天,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起包粽子的材料了。首先把笋壳放在清水里泡上一天,以便用来包粽子。其实,包粽子的材料很多,而我们象山人包粽子主要还是以笋壳为主。象山人在每年竹笋脱壳的时节里,总会提着竹篮到竹林深处捡上好多的笋壳,放在阳光下晒干后储存起来,已备端午节包粽子。我的母亲也不例外,每年都预备着很多笋壳。包粽子的材料准备定当后,就开始准备粽子米了。要想把粽子包得又香又好吃,工序还是挺复杂的。我看母亲在准备粽子米时,先用小水草烧成灰(稻草中的一种品名)用热开水侵泡过后,再把稻草灰过滤得干干净净,剩下一桶淡黄色的碱性水,而后把糯米放进碱水里泡上一个晚上,此时的糯米色彩金黄,透出一般清香味。到了包粽子的时候,把糯米从碱水里捞出来,就开始包粽子了。母亲会包很多样子的粽子,有长长的,有方方的,有三角形的。象山人为粽子取了很多名字,叫“黄包粽、狗头粽、三角粽、对对粽”等,吃起来特别有劲道。

虽然岁月匆匆,童年如烟,但母亲那一抹粽子的清香却久久难忘,始终萦绕于夏日的荷韵与绿茵中,徜徉在记忆深处。在童年时代的端午节,过的是有母亲生活的趣味和童年天真时光。因为粽子里裹的不仅仅是糯米红豆,更有往日的母爱。母亲的粽子,包出了家的味道,亲情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如今的端午节,过的却是一种对童年不忍心的回眸和乡愁,吃的是粽子里蕴藏的岁月沧桑。五月的端午节,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童年,曾经的母爱,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点点滴滴稀稀疏疏让人心跳的远去的旧时光。

生活记叙笔记二

在我故里石牌,安息着几位亲人,几年没回去了,今年清明,我去给他们上了坟。

曾祖传到我父辈,存下“仁”“义”“礼”“智”“信(改为慧)”四男一女,到我记事时就只见到了父亲和四爸(讳“克智”)、二爸(讳"克仁”),“礼”“慧”已殇,一个殒命日本飞机弹下,一个死于癌症折磨中。三位前辈都活到将及九十岁先后仙逝,其中,四爸二爸就安葬在石牌。

上世纪那段混乱的年代,“破四旧”破除了千百年来“死人为大”“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从前修祠堂、建墓园祭祀祖先的礼仪,被“扫除封建迷信”的铁帚无情扫荡一空,大约从七八十年代起,石牌人老了(去世),只得找一处野冈荒坡落寝。不知是什么人先找到了烂泥湖边的这块荒坡,大约是湖水逐年退缩,渐渐让出的地脚,远望低于周边田畴,走近大小还算是个小冈,于是石牌街上老去的人就前前后后、不请自来到这里聚息,荒坡自然而然成了石牌的一块坟场。到我四爸二爸去世时,这片坟场地势高的地方已无插针之地,只能葬在边缘。四爸去世次年,我来给他上过坟,记得四爸的坟就在进坟场的路口,二爸的坟则要穿过坟场,到那边的边缘。

清明前又下了几天雨,直到当天上午还“淫雨霏霏”。下午,我来到堂弟昌能家,约他领我去上坟。昌能上午已与自家兄弟姊妹们上完坟,按习俗不能再来故人坟前,他把我送到坟场旁的路边,上坟我一人下车自去。

这里真是名不虚传的烂泥湖。退化成坡的冈地内硬外泥,连日阴雨雨水只浸润了浅浅的表皮,底下硬硬的生土,雨水过后冲下坡去,地面就是稀泥。有坑洼不平的地方,就留下一汪汪水,来上坟的人脚踩稀泥,在倾斜的地面滑出一道道划痕,低洼处踏水而行,积下的雨水立马成一方浑浊甚至是一团泥浆。

我穿着昌能预先准备的长统雨靴,小心翼翼地滑到四爸坟前,靴变成了泥靴,裤腿上仍粘了几处污泥。四爸坟茔上草青了枯、枯了青已将及十轮春秋,如今满封的草又重现青葱,青葱的坟头上插满鲜艳的清明吊子,那是先来上坟的昌能兄弟姊妹们留下的祭奠,他们有的从广东东莞回来,有的是从宜昌、荆门、钟祥赶来,差不多年年如此。清明吊子是招魂幡,招徕逝去的魂灵来接收后人的祭供。坟前的墓碑素颜纯青,清晰地镌刻着四爸四妈的名讳、生辰忌日,一连串立碑后人的落款,清楚记录着不可磨灭的亲缘血脉,荐于世,示于人,贡于天。这是人间最真实最牢固的存档,最亲近最坚实的链接,也是最强劲有力的磁石。正是它的链接和吸引,使得阴阳两隔的人亲亲相连,铸就出中华民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丰碑,千百年来,凡是炎黄子孙,都记着它,想着它。无论是达官贵胄还是凡夫俗子,每当清明节来临,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哪怕千里万里、哪怕刮风下雨,都要来到这块碑前。

一周前,我就从沙市奔到钟祥来到了父母的墓碑前。父母安息在钟祥城东一处木秀林幽的山坡上,下了车还要走几里路。因为疫情阻隔,去年误了清明上坟,两年未修葺整理,坟周围满了杂草,窜生了一根根一方方新的刺芥、荆棘。坟茔上长满藤蔓青蒿,更有好些粗过几指的刺枝从几米外蓬过来,遮住半边天,使得四周更阴郁幽寂。那天我事先借了砍刀,砍枝斩刺,除草清场,两小时下来,浑身上下里里外外汗得透湿,双手都带了伤痕,再看父母坟上,露出了明朗的天空,驱除了先前的幽暗,那边茂林深处,传来声声“布谷”,打破四周的静寂 。整理完毕,插上清明吊子,供上盆花贡祭,把纸钱柱香点燃,立时腾起片片灰片,升起袅袅青烟。边烧纸钱,边望着父母的墓碑,心里思念父母的恩情,祈祷九泉下的亡灵护佑他们的后代子孙。

听人说,现代有人用科技手段证实真有灵魂,我不敢妄断,但我十六年了也无法忘记我父亲临走时的那一幕。那天我冒雨从沙市赶回钟祥,进家只见父亲躺在卧榻上已人事不醒,母亲泪水涟涟,陪我到他跟前,对他说我回来了,父亲只嘴角略略动弹。约摸一小时后,四爸从石牌赶来,坐到他跟前,摸着他的手,说:“昌权也回来了,你就放心去吧!”没过几分钟,父亲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据四爸留下的自传说,他出生不久我祖父就去世了,而我从来就没见过祖母,由此可知,从年轻时起,他们就双亲俱失,一奶同胞只剩下四爸我爸他们两人。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亲密无间,四爸生前,我们家好多事情都请他作主。父亲把他生前的最后一息,留给了他的亲弟弟,这不正是碑刻铭篆的亲亲相连、心心相印吗。

我还不能忘记去年发生的一幕。去年春上新冠肆掠,湖北到处封城堵路,清明我不能来钟祥上坟,到了五月十日“母亲节”前夜,居然梦见母亲来向我问长问短,次日我作诗《日前梦母》:

细丝夜洒南窗冷,

亡母潜来入梦魂。

叨问乍风衣少未,

开颜门旺喜添孙。

醒惊惺眼望故祖,

素墓孤碑残旧飧。

罹疫清明误节敬,

候期北祭报慈恩。

母亲节许下的”候期北祭”,到下半年才得以兑现。八月份中元节前夕,疫情渐缓,我便只身来钟祥给父母上坟。时当三伏天午刻,我下车后就直奔坟前。上山的路上没碰到一个人,路边的农家正闭门午休,没见一鸡一犬,只有长一声短一声的“知了”,一路伴我疾行。那天我还去了公墓给岳父母扫墓,从这边山冈到那边公墓要走几里路,来去的路上也没碰到一人一车,顶着烤人的烈日,同窗家彬在家里惦记我,时不时打来电话,生怕我受热中暑。那天,我给父母上坟时整理先前供奉的盆花,没想到花丛里飞出一窝长脚细腰的马蜂,团团围住只穿着T恤短裤的我,蜇得腿上臂上手上脸上到处是包。在片片飞钱袅袅青烟里,四周树上的鸣蝉扯起嗓子嘶叫,正当我望着眼前的碑,胡思乱想莫不是父母责怪我来迟了吧?忽然从右边枝柯丛中传出几声“苦瓜子”鸟的“咕咕”啼叫,仿佛是催促我,结束这次特殊年份的特殊之行。

这行程其实是结束不了的,只要是炎黄子孙,对先祖的祭怀,永远在路上。年年清明都会听到杜牧《清明》的吟传,年年清明那些逝去的亲人坟头墓前都会换上新的彩幡,升起袅袅青烟。我这次来给四爸二爸上坟就是这种行程的承续,即使有一天我走不动了,相信还会有后人接力。

给二爸上坟费了不少周折。我凭着几年前记忆的方位寻去,坟场中间只有唯一一条小径,一路依然滑着稀泥,稍不留神就有滑倒的危险。这次我在这片坟场穿来穿去几乎找了个把小时,在我寻找的同时,我看到有一男子也举着花提着纸钱,在纸花丛中找来找去,有两次我们还有过交会,我想,他也可能跟我一样被那根无形的线牵着,被磁力吸引着,从异地而来,不谙土地,或是在追索某位旁亲远脉。

二爸是二哥昌炎的父亲,我跟二哥同曾祖不同祖父。曾祖传下二子一女,即我祖父、叔祖父和姑婆。二爸是叔祖父的独子,二妈是姑婆的长女,他们是过去讲的“亲上加亲”。二爸其实不满意这宗包办的婚姻,跟二妈生下二哥后就负气离家,其后与胡氏(我们叫胡妈)同居,另立门户生活,二哥则由二妈一人抚养长大成人。记得我小时过年,那时二妈在世,我们给二爸拜年,二哥从不参与。后来二妈病逝,二哥上辈只有二爸嫡亲,时光流淌,慢慢冲淡了父子恩怨隔阂。胡妈没给二爸留下子嗣,晚年两老孤独无依,四爸和二哥时常去照顾,二哥成家后胡妈也曾过来施以援手,帮衬二哥照看过孩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渐渐化解了那段由封建传统陋习扭曲编织的亲情隔膜,二爸去世后,二哥将二爸与二妈合葬于一坟,让被封建陋习分离的鸳鸯在另一个世界破镜重圆,比翼于飞。胡妈去世又晚,逝时因二哥远在南隅,胡家后人临时将她葬于二爸坟旁,无碑无字,籍籍无名。二哥退休后长期在东莞照护孙辈,年年清明他都和嫂子回来上坟,这次,他们特意提前回来,在女儿促成下将二爸二妈和胡妈的坟重新修葺,而后将二坟合为一体,修成睡“8”字形状,重修墓碑,将胡妈也列于碑上。我给二爸上坟时,望着碑上一考二妣的碑文,深深感激于二哥和后人的大义至孝,他们以宽博的胸襟释解历史造成的先辈情感上的陈旧纠葛,弥合了不应生出的亲缘嫌隙,致孝于先人,身教于后代,实在可嘉可赞。

我把柱香插到两个坟茔上,两个坟茔都插着一枝枝鲜艳的纸花,石牌人纸花作清明吊子,一束纸花就是一个招魂的彩幡,我想,那九泉之下,二爸二妈胡妈他们一定是聚在一起,听着几辈的后人从几千里外结成队特来对他们的问候,接受子孙们的探望吧。

连绵几天的雨驻脚了,西方天空上断续现出一缕缕阳光,化开一脸阴郁,散开的云衢之间镶嵌一方方彤云,仿佛晚霞浸染的锦罗。在淡阳斜照下,四周的青葱围着这方红绿粉白的清明的斑斓,微风轻漾,纸花轻轻曳动,仿佛彩幡摇荡。又有几处响起爆竹,那是上坟的最后仪式,响处腾起股股浓烟,又很快化为淡淡青烟,青烟带着亲人的长思,袅袅消失于广漠的苍穹。

生活记叙笔记三

当我还是个女孩时,我更喜欢父亲。他几乎从不干涉我的事,不会对我的穿衣打扮评头论足,不会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把家里人都数落个遍,更不会为了客套,表扬别人家孩子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打击我……所以那时,我经常跟母亲吵架,冷战,然后绝不服软直到母亲先开口对我讲话。我暗自决定长大后能走多远走多远,能少回家就少回家。别人的闺女是贴身的小棉袄,我是母亲怀里的一只刺猬……

结婚后,母亲的家成了我娘家,我开始念起娘家的好,怀念当姑娘时的自由。每当回到娘家,感觉空气里都是绵软的舒服,虽然我们母女间偶尔还会有火药味,但更多的是坐在一起拉家常的亲密融洽,我开始走近母亲,了解母亲。我明白了母亲也是个女人,她也想要伴侣的关怀和在乎,也想要家庭的安宁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