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8 04:17:33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1)

1、 继续学习党的章程、理论。以党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

2、 学习提高社区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认真向社区同志、党员、居民学习,提升社区工作的素质能力,业务水平。

3、 加倍学习理解与社区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等。如法律、社会心理学、文化学知识。

二、 掌握社区岗位工作方法技巧,把工作做实做细。

在社区老同志们的带领引导下,两个月里基本掌握了社区20名超转人员的药费报销工作流程。一老一小基本材料申报,系统录入,社保证明和社保卡发放工作流程。做好20xx年一老一小台账整理工作,新增人数49人,自己独立办理8人,发放社保卡证明12张,社保卡10张。在20xx年里要把上述工作继续做实做细,熟悉本职业务后拓展其他社区内的业务。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2)

新庄社区成立以瓮水办事处领导为核心、社区副主任王清健等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

二、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

开展社区群众性、公益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每月不少于3次。开展“参与志愿服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服务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宣传设施、广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每月定期更换社区内的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精神文明知识。

(社区志愿者向过往车辆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社区志愿者看望孤寡贫困老人)

二、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负责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工作,结合20xx年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的活动主题,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定期对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进行业务、理论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三、挖掘辖区内资源,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要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发挥资源共享;同时挖掘社区志愿者人才资源,采用传、帮、带等形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

四、活动步骤:

1、以“弘扬志愿精神,建设文明光华”,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活动为主线,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弘扬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服务活动的开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3)

二、 组织社区内的团员青年及少年队员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4)

2、逐步建立健全计生系统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对社区工作者的跟班轮训制度。每个社区工作者每年到服务站跟班培训两次,社区计生人员主要学习计划统计工作、政策法规、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生殖健康服务技术和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技术等;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5)

2003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3年-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03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3-2005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3年-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3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3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4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4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4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4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5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5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5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3-2005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6)

近年来,社区发展作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城市的社区化也呈明显的加速度趋势。社区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手法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地促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是目前我们正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社会策划模式是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指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的分析处理社区问题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社区、社会发展的发展策略,也是指具体的发展项目的策划管理。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笔者以2007年参与《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在四川德格县当批村的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为例,着重探讨社会策划模式如何在社区工作中产生作用,社会策划模式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又是什么?社会策划模式在社区工作中有何优势,有何劣势,如何扬长避短?

一、社会策划模式下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1、社会系统分析理论

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社会系统理论”主要流派之一的“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在《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的项目中,笔者团队便运用了这一理论作为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策划模式的理论之一。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看待当批村的需求与发展,并且照顾到当批村组织成分和运作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期望将当批村的各个部分:村民、家庭、学校、寺庙、医院、环境统一起来,用联系方法分析每个部分对于整个当批村的影响,从而制定适合于当批村发展的社会策划方案,脚踏实地地帮助当地发展。

2、环境保护主义与绿化社会工作

环境保护主义当前也常被称为“绿色哲学”。其基本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基于生态学的立场,与传统的人类中心论相反,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在绿色哲学的影响下,一些社会工作者也提出“绿化社会工作”的概念,认为面对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区域”的危机,社会工作者应继承其历史使命,为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寻求出路。基于以上理论《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项目提出重建生态平衡的居住社区的目标,协助居民解决当批村的环境问题以及保留最大的和最优化的环境和社区空间,使居民享有有助于身心发展的生活条件,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公共参与活动,建构社区关系网络。

二、社会策划模式下社区工作的任务内容

1、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明确的服务使命可以鼓励工作人员认同,并指引他们认清工作的方向、范围、重要性及意义,指导其建立工作目标。

《国际雷利计划 - 中国体验》旨在协助香港青年发掘潜能及培养领导才能。透过考察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以及参予一系列一连串协助小区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项目,促进青少年个人发展,同时亦为改善落后地区的社群生活献出一点绵薄之力绵力,协助当地计划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2、分析环境和形式

社区工作者要收集环境发展趋势资料,了解对计划有影响力的人士和团体,分析他们的利益和需要、他们与计划的关系及对计划的期望和要求。

德格县温拖乡当批村海拔4000多米,地处偏远藏区——雅砻江边,交通极不方便,从成都前往最少需三天。村民以畜牧,农耕为主业。当批村并无固网电力,自来水供应及基本通信设备。全村信仰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 (白教),村中有一寺庙—— 襌印寺,孩子们过去长到六、七岁就会到寺庙去学念经。当批村是巴珈活佛前世修行得道的地方,先后为当批这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建设大桥、禅印寺、禅印寺小学及藏医院。禅印寺小学,为村内适龄儿童提供正规及基本汉语教育。校内的窗户及墙壁亦都甚为破烂,亦欠缺康乐设施。

3、确定需要

目前当批村的需求:(1)小区生活:电力供应系统;清洁饮用水供水系统;生活垃圾处理方案;改善人们健康及卫生常识。(2)发展教育: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志愿教师的生活补助;教学物资(教具、文具、学习用品等);孩子们的生活物资(衣服等用品);资助能力较好的学生到城市学习,学习传统藏族文化。

4、方案

目标建立后,就需要列出所有能达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和策略,并确定各个方案的理论依据,使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法和效果联结起来,以便能够评估各个方案的收益与代价,掌握其效果和效率。在执行方案期间,策划者需要监管整个运作程序,以免工作偏离轨道。同时要从实际工作中了解和学习应付某些执行上的问题

5、评估结果

评估设计也是策划的一部分工作。评估和总结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评估的目标、指标、需要收集的资料、量度表现的方法等。

从2007年项目开始至今已有5年,当批村于2008年建立完善电力设备,并于2008年春节之前全村通电。2009年饮水设施建设完毕。2011年末禅印寺小学建设完毕,5年内已有30名学生受到资助到外地上小学,同时每年教学和学生生活物资都准时送到当地。至今《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已经圆满结束。

三、社会策划模式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①技术专家

在《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项目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了前期考察当批村人文和环境状况的工作、分析当地社区的需求和支援当地的各种条件,为社会各界提供不同方面的资讯,拟定计划、招募志愿者、募集资金、开展监督项目实施,最后完成整个项目的评估工作。在项目中,社会工作者尽管不是每个计划都自己亲力亲为,但更重要的其是作为一个项目总体协调和资源运作的角色。

②方案实施者

在《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项目中,作为项目总协调,社会工作者全程参与到项目策划、实施、总结评估过程中,组织来自各个行业的志愿者按照预定方案一步一步完成计划。

四、社会策划模式在实践中的提升

理论上,社会策划模式下的社区工作应具有以下不足:一是居民参与率低。首先,在服务目标方面,常常由社会工作者来确定什么是民众的需要,可能未真正代表民众的心声;其次,由于在决策过程中缺少民众的参与,可能导致民众对计划本身缺乏兴趣和投入。二是服务对象对所提供的服务的依赖性上升,可能导致被动民众群体的出现。但是在《国际雷利计划-中国体验》走进川区项目中完全克服了社会策划模式这两个缺点。首先,项目居民参与率非常高。由于上文提到的项目组织方在香港,与项目地相距很远,因此项目平时的运作和监督都落到了当地政府、巴伽活佛和当地村民的身上。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前期社区调查阶段已经在当批村支教一年有余的时间,充分地将策划方案与当地村民有所商议和决策。其次,针对第二个不足,项目只提供五年的支援,同时社工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连接政府和巴伽活佛充分建立了当地居民的自组织,注重提高本地人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若要克服其本身存在的缺陷,需要在社会策划模式实践中,以社会策划模式为主,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辅,两种手法相辅相成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推动社区发展,完成社区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P98)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7)

2、在人口出生(性别)统计准确率工作上,要求计生办在录入、社区在登记时,必须做到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现住址、常去处所、婚育史准确,确保统计准确率达到100%。

3、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过程管理,严格落实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药品管理制度,及时查处“两非”案件,孕情等级上报及时率达到95%以上;

4、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查验信息入库率90%以上,参与生殖健康检查比例达到85%以上;对流入1-3月已婚育龄妇女登记、查验婚育证明,流入3月以上查验婚育证明并将流入信息录入wis数据库;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办证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对流出1月以上办理婚育证明并将流出信息录入区级wis数据库;流出重点对象保持有效联系率90%以上。

5、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实术后和药具随访率达到100%;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生育文明建设活动;

6、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坚持奖惩并举、坚持计生工作依法行政,及时办理案件,在加强工作的通知,无因人口计生部门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恶性案件。

7、结合全员系统的工作,促进街道、社区信息化进程,通过全员系统的工作,促进与沙市区其他乡镇、街道的横向联系,互相学习,集体提高,为沙市区计生工作做出贡献。二、加强领导,凝聚专干,奖惩分明,制度管人

1、坚持党政一把手亲手抓,机关干部包点包社区,社区计生工作书记负总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在具体计生工作上,争取区计生局对口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带领。

2、适时培训计生专干工作必备技能,抓思想建设,端正工作态度,促进工作协作性,提高整体凝聚力。本着联络感情,增进集体向心力的宗旨,每月尽量安排本街办内计生专干培训一次,培训后适当考虑聚会。

3、对于计生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专干,不论突出的是好还是坏的方面,严格根据制度执行奖惩,对于工作有重大失误的人和社区,计生办将提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严肃处理。

4、针对计生工作的数字性、繁琐性、登记不定性以及日常工作的规范性,计生办将出台2010计生工作制度,明确职责、明晰流程,明示奖惩。三、意见和建议

因为计生工作“一票否决”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建议街办党工委、办事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同时也呼吁上级计生部门,针对乡镇、街道计生工作的特点以及各乡镇、街办之间的不同条件,酌情在资源上给予关心、扶持。大家的目标一样,把工作做好。

根据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实际,进一步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提高社区计划生育水平,促进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档升级,特制定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对不同人群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对城镇居民,结合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婚育新风家庭、进学校等活动,通过制作街道灯箱广告、喷绘画、设立“人口”栏目等多种形式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促进生育文化建设;对流动人群,印制可读性强、适用性强、具有实用价值的计划生育宣传品进村入户,如纸杯、塑料脸盆、水桶年画等,定期将计划生育服务进各户,将计划生育宣传手册、宣传品等送进千家万户。

2、逐步建立健全计生系统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对社区工作者的跟班轮训制度。每个社区工作者每年到服务站跟班培训两次,社区计生人员主要学习计划统计工作、政策法规、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生殖健康服务技术和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技术等;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8)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在服务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坚持立足基层、面向社区,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不断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积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通过专项促进活动的开展,把全区基层法律工作者思想统一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区建设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上来,达到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成效进一步显现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

专项促进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共建和谐”,以落实“学习—实践—建设”各项计划为主要内容,促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不断进步。

(一)学习计划。法律服务所要认真完成以下学习计划:一是理论学习计划。各所要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及司法部、省委、市委有关部署和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机遇、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二是业务规范学习计划。重点组织学习《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市基层法律服务行业诚信执业自律公约》、《**市基层法律服务所诚信执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和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诚信执业行为,端正行风。三是法律法规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好《物权法》等新颁法律法规,增加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服务的专业知识储备。四是职业技能、技巧学习计划。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语、沟通心理学等基本技能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践计划。法律服务所要以“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为依托,认真落实以下实践计划:一是志愿者行动计划。基层法律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法律服务志愿团、企业法律顾问志愿团、助老助残志愿团、青少年维权和新市民维权等志愿组织,发扬新时期志愿者精神,为社会公益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行动计划。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依法解决企业重组改制等引发的涉法涉诉问题,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是法律援助行动计划。基层法律工作者要积极开展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市局要求,每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必须完成两件以上法律援助标准件。四是和谐发展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街道涉法和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社区矫正试点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设计划。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推动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1、组织机构建设计划。按照“一街一所”原则适时调整法律服务所布局,逐步改善法律服务所执业场所、基础设施、办公条件,规范法律服务所名称、印章、牌匾,不断促进法律服务所上规模、上档次。2、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对法律服务所主任和新录用人员的培训,重点吸纳专业知识扎实、社会责任心强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对不珍惜岗位、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严重损害队伍形象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建设高素质法律服务队伍。3、诚信建设计划。强化法律服务所自律管理,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诚信执业监督,完善诚信执业档案,引导基层法律服务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内部诚信和谐、外部群众认可的良好发展环境。4、先进文化建设计划。加强党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促进行业和团队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宣传行业和团队核心文化精神,增强凝聚力,努力建设一支活跃在基层、服务在一线、心系群众甘苦、愿为百姓解难的优秀法律服务团队。

三、方法步骤

一是动员部署学习讨论阶段(从2007年8月15日至8月底)。区司法局组织召开活动动员会,法律服务所要认真做好动员部署,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和组织讨论相结合、演讲比赛和抽查考评相结合等方式,认真完成学习讨论计划,不走过场。

二是查摆问题整改提高阶段(2007年9月至2007年10月)。各所对照专项促进活动各项计划和有关规定,认真查摆自我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不积、不留后患。

三是实践和建设计划落实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各法律服务所要采取边查边改、边实践边建设的方式推进实践和建设计划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年内至少要办结1件实事,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各法律服务所要在8月20日前将承诺办实事的内容上报区司法局,由区司法局跟踪监督实施。

四是总结评比推优阶段(2008年3月至2008年4月)。区司法局将对开展这次专项促进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各所务必于2008年2月15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书面报区司法局基层科。活动结束后,区局将根据各所开展活动的情况组织评比,并将优秀工作成果向市局推荐,市局将择优向省厅推荐。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促进活动,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响应司法部“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也是今年基层法律服务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各法律服务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抓出成效。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9)

创建诚信型计划生育,就是把管理者、被管理者应履行的权力和义务,通过诚信承诺的形式约定下来,并依靠双方的信誉去保证承诺的兑现。一是以人为本,提高群众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以往工作模式,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摆到同等地位,相互承诺、相互约束、双向互动,真正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是尊重人、理解人、体贴人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激活群众参与、关心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使计划生育成为群众自己的事业。二是实事求是,转变工作作风。社会和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力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管理者的权力是被管理者的义务;被管理者的权力又是管理者的义务。从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带头做到有法必依,有诺必行,有行必果,否则必然影响政府的信誉。三是推行居民自治,提高群众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进程,引导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干部、群众自觉践行承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才能呈现出政府与街道之间、街道和社区之间、社区和居民之间、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和谐氛围。

二、做实内容,推动建立诚信计生网络运行模式。

区、街、社区和居民分别制订社会诚信书,层层建立奖励与制约机制,即政府与街道之间、街道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属地单位、会员小组之间,彼此签订书面协议,实行双向承诺,承诺的内容依据法律、法规,从群众的需求出发,避免承易避难,承虚避实,力求承诺内容可量化、可考核、可监督、可落实。从而在全区形成区政府与街道之间讲诚信,街道与社区之间讲诚信,社区与会员小组、属地之间讲诚信,会员联系户与育龄群众之间讲诚信,育龄群众与育龄群众之间讲诚信,家庭与社会之间讲诚信,真正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性的诚信网络运行模式。

三、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诚信计生全面铺开。

1、抓试点,树典型。创建诚信型计划生育试点单位具体步骤是:第一步为宣传发动阶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诚信型计划生育的认识,以达成开展这项活动的共识;

第二步为制订“双向承诺”的具体条款阶段,社区居委会要发动协会会员和育龄夫妇、特别是流动人口参与讨论和制定“双向承诺”的具体条款,在充分争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第三步为建立“诚信档案”阶段,此阶段是创建诚信型计划生育的关键阶段,街道和社区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指导。社区居委会和群众签订《管理与服务承诺书》,并将《管理与服务承诺书》的具体条款通过不同形式,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和监督;育龄夫妇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计划生育诚信书》;育龄夫妇所在地协会小组必须从工作需要的角度,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计划生育诚信书》的内容和条款;会员联谊户要掌握所联系的育龄夫妇签订《计划生育诚信书》的内容。第四步为创建的小结阶段,实事求是的总结创建的基本做法、采取的形式、干部群众的反响、协会会员作用的发挥及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效,为全面推广此项工作提供做法和经验。

2、点带面,全铺开。200*年各街道在上半年结合试点单位的经验,各自抓好2个社区的试点,下半年全区普遍开展“创建诚信型计划生育”活动。

3、抓评估,促实效。200*年为评估验收诚信型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效果。诚信型计划生育评估验收内容:有创建诚信型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和规范制度;层层签定双向诚信承诺书,对社区、对居民的承诺率达90%以上;社区居民自治率达90%以上;有检查评比,干部、群众参与率、满意率达90%以上;根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诚信档案。

四、完善措施,努力为和谐**创新诚信计生的品牌。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10)

3、进一步规范人口学校建设。结合全镇服务网络建设,采取“同炒一锅菜、各敬各的神”的办法,建立并规范乡镇婚育新风示范基地,在建设高标准的人口学校的同时,将社区人口学校建设纳入镇建工作之中。

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篇(11)

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2015年,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出台[2]。中共十以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基调。社会工作以需要为起点,依靠其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开展干预服务,运用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提供专业的服务,以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笔者立足淳化“三区”项目,尝试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嵌入在基层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从而获得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知识。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20世纪初至70年代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伊始阶段。20世纪初MARRYRICHMOD和JANEADDAMS强调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人在大环境下的状态。1935年,英国坦斯雷(A.G.TANSLEY)强调“生态系统的开放是因为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出循环,其达到的自动调节和自我修补功能以维持生态间平衡”[3]。奥杜姆、惠特克、苏卡乔夫和德利斯等强调人类生存环境在生态研究领域。1958年HEARN关注环境层面,心理动力方面被弱化[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区域内各种生态系统的联系、能量和物质之间的流转[5]。学者们将自然生物学科的量化方法渗透到生态系统理论,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杰曼“生态模型”提出,干预焦点为个人和环境之间相互交流[6]。生态系统间的循环与交流维持生态系统间的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得到了社会科学实践检验且被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处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争鸣时期。1971年贝塔朗菲(BERTALANFFY)全面介绍系统理论的观点。1973年,戈尔茨坦(GOLDSTEIN)强调“人在情境中”,平卡斯和米纳汉(PINCUS&MINAHAN)系统观点融入了社会工作实践模式[4]。前期聚焦于个人与环境的融合。后期生态系统理论加入了具体的系统模型和干预模式。1979年,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提出人对于环境的感知是伴随环境改变而变化[7]。1980年,杰曼和吉特曼(GERMAIN&GITTERMAN)让社会工作实务的干预模式中加入生命模式[8]。生态系统理论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互惠交换,强调环境主导个体。1996年,PARDECK采用生态实践方法,关注不同策略评估多个层面上的功能:个人、儿童和父母的社会功能[9]。1999年,GREENE对生态系统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20世纪末,世界发展形势变得复杂多样:社会工作要应对地缘政治、宗教文化格局瞬息万变,因而生态系统理论在大环境中需要进一步融合系统的工作模式。21世纪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发展至完善时期。学者们在社会工作中加入个人实践与个人影响多方面因素。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EcosystemsTheory)由系统论、社会学和生态学三个基础理论组成。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CHARLESH.ZASTROW)提出案主所处的环境复杂而繁琐[10]。因而,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中观系统(Mezzosystem)、宏观系统(Macrosystem)三个层次构成核心理论。微观系统是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关注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中观系统是指家庭、群体等影响个人行为的周边组织。宏观系统指大的社会系统,包括社会组织、国家政府部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将抽象的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有机结合,从而解决社会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随着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嵌入发展,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是“三区”计划实施的首要目标[11]。“三区”项目依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较少。本文拟采用Pardeck生态系统评估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三区”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针对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工作人员培养进行探讨,总结生态系统理论适用基层治理服务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基层治理服务工作。

二、参与式行动研究的三区项目实践

根据项目实际,本文通过对枣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干预,引导其成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本文采用参与式行动研究的方法,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展开五个阶段研究以回应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第一阶段:实地走访与实践初探

2019年4月,咸阳市民政局与民族大学高校社会工作团队签订社会工作项目计划,合作期为一年。淳化县属于偏远山区,2018年,常住人口有19.78万[12],是以农业为生的老区县,属于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县城之一。1.初入村居:采用社会工作系统图实地走访社区。2019年4月中旬,高校团队到咸阳市民政局进行座谈会,并实地走访枣坪社区的基本情况,当地人员构成主要以外村求学儿童、孤寡老人以及负责子女起居日常的妇女为主。2.实地走访:参考PINCUS&MINAHAN(1973)的社会工作系统框架,高校团队将居委会需要培养两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案主自身系统;两名社区工作人员为目标系统;村民、高校团队、社会机构组织为行动系统。

(二)第二阶段:关联角色与输入协商

1.制定计划:关联社会工作者角色。枣坪社区2名社区工作人员对于专业社会工作的认识不足。沟通的前期阶段,通过开展大型社区活动来“启发”社区工作人员,关联村民、居委会和2名社区工作人员,发展为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工作者角色。2.开展活动:建构社会工作者的胜任能力。针对2名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建构,开展3个月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第一,分析具体需求,对2名社区工作人员开始输入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再开展系列活动关联自身角色。第二,搭建社区与居民的交流平台,居民认同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社区工作人员认识自身问题;第三,链接社区工作人员的目标系统与行为系统,即微观系统。第四,激发2名社区工作人员的领袖能力;第五,高校团队观察反思项目过程,进一步修正培养计划。

(三)第三阶段:协调沟通与介入产出

1.修正计划:开展理论学习解析活动目的。2名社区工作人员前期学习是启发其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认知,并没有实际参与需求评估、拟定计划、实施总结等实践。本地活动仅仅开启Kuehlwein认知三个层面中的最基本方面,最表面的自动思维(AutomaticThoughts)[4]。需要更系统地学习与最深层次的融会贯通,例如,针对各类需求的居民开展不同的活动;针对妇女开展的小组活动,运用女性主义视角来增强妇女自信,帮助妇女们消除因性别身份而导致的各种消极反应,让妇女找到个人价值,倡导妇女再就业;帮助2名社区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获取更深层次的图式。2.介入产出:增加理论实践参与活动设计。第一,前期调研,将课程设计集中在老年、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三大方向,用三大专业方法进行培训,如开展老年人的“情暖夕阳”和青少年的游园会等主题活动。第二,解析前期开展活动的专业内容以及理论依据,如中期评估和反思,改进“三区”具体计划等。第三,让2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小组活动中参与设计和执行活动方案,并将学有所悟的问题反馈给专业团队以便得到及时纠正。

(四)第四阶段:反馈回路与行动系统

1.反馈回路:肯定自我,肯定成绩。项目到中后期阶段时,2名社区工作人员的非正式系统和专业支持系统都进行了连续性、系统性的整合服务,从实践设计方案,到反馈学习成果。理论学习方面,在民族大学开展为期2天的课程学习,包括社会工作理论、自我认知工作坊、训练营实践学习等。通过培训,2名社区工作人员有意愿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实践成效方面,西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其进行了中期评估,包括理论、实践和质量,以及枣坪社区对于社区工作服务反馈的肯定与支持。2.实务操作:参观成熟社区现场学习。借助正式支持网络的关系,影响2名社区工作人员的自我概念和行为模式(DURKHEIM,1987—1951),将其他社区的服务技巧运用到枣坪社区,达到行为层次的融合[13]95-96。高校团队链接了西安市阎良区凤凰东路社区和前进东路社区,西安配备了初级和助理社工师和中级社工师。2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参访过程中习得专业社会工作基层如何嵌入。

(五)第五阶段:稳定持续与评估结果

1.稳定持续:学习创新持续。2019年,高校团队借助西安本地“琢玉计划•阎良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活动,听取胜利街社区、凤凰街社区等10个社区治理的总结报告,并借助现场学习交流专业服务。2.评估结果:疫情防控组织活动成效显著。项目后期,根据系统评估模型:效能测量,结果(即服务输出的效果)的测量[13]337,针对枣坪社区工作人员独立策划“肺炎疫情防控服务活动”展开效果评估。2020年肺炎疫情特殊时期,2名社区工作人员首先带动其他工作者进行专业消毒、防控资源评估;其次是制定疫情防控服务计划书,推动疫情防控服务活动,妥善链接正式支持资源,为医务人员提供多元化服务,超预期达成专业社会工作实践;最后,在抗击疫情总结反思中检视问题并寻求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