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5 15:22:01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2)

初中物理新教材,共有803幅图片。其中八年级上册231幅,八年级下册208幅,九年级一本教材就有364幅。带有“?”的图片八年级、九年级各半,共72幅,有的一幅图多达7个以上画面。少部分图在封页、绪言、练习题中,大量的插图在课文中。

新教材中的这些图简明易懂,形象直观,使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色彩明快,加大和加快了信息量的传递和接受,丰满有用。插图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字配合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有些图形象、生动地说明物理概念、规律及现象,省去了冗长还让学生不明白的文字叙述;有些图反映了从古到今,我国人民聪明才智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有些插图本身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有些带“?”的图就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还有不少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照片、漫画形式。

二、教材中插图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把图片用到教学,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足见图片在物理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所以,任何科学技术读物中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图能够把有关现象或过程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给人的印象有时比文字更清楚。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环保意识、爱国情结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示意图是人为的直观性手段。除在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等的应用外,我们用示意图不但可以表现宏观现象,如天体中的日月食成因、工农业生产中的实例(如电磁继电器等)、生活实例(如杠杆、热水器、照明电路示意图等)、高科技领域(如火箭发射、核电站等),也可表示微观领域,如电子、原子、分子的形态、结构及内部运动状况,这些人们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就是用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到。教学时,就可借用八年级上册P99图5.1-4,九年级P7图11.1-8来显示原子结构。

实物图使人如临其景。如八年级上册P86的袋中滴入酒精扎紧袋口在热水中的变化、八年级下册P75的磁悬浮列车、九年级P104的力做功与不做功的五幅图等,立体剖面图如内燃机、水泵等,这些都使我们的教和学形象直观,简洁易懂。

课本中的插图更加丰富多彩,有深刻的含义。这些图能强化知识的实用性,延伸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对物理规律的揭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实在不能忘记!要重视插图,运用插图教学。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插图

1.引导学生搞清带“?”的插图所反映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熟悉教材,抛开教材说教,其教学效果并不佳,忘记了“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插图就分明”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对带“?”的图一定要引导学生给其解答,这其实就是一个当堂完成的小练习题。

2.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做实验学具。要正确的看图、用图、作图,更重要的还应创造性运用图片,把教材中的“静”图变为“动”图,把“平面图”做成实物“立体图”,如把八年级上册P40两个光反射定律图就可做成自制的教具。把平板E和平板F用合页连起来,同下水平底座垂直固定,在底座上放上平面镜,这样光的入射面、反射面就能转动。把反射面转的和入射面不在一个平面,则反射线就显示不出,而在一个平面又显示出,说明了反射线、法线、入射线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充分发挥右半脑的形象思维功能,使其与左半脑逻辑思维紧密配合,顺利地完成整脑的思维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制做学具时学到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自己添画示意图。有的人感到物理“难学和难理解”,主要是没有把物理实景在脑中成像造成的,也就是没有抓住物理是以“物”论“理”的这个关键。再造型形象思维就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表达或图样的示意进行释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与之对应的实物图景,这个与之对应的新形象过程称为再造型形象思维。人们在学习中多是形象思维,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课本的物理题中无图时,要引导学生作图,作图过程就是再造型形象思维过程。这在学习物理的力、热、光、电、声中都很重要。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3)

引言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下简称专八/TEM-8),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开发、设计和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该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完成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标准以及英语专业知识的要求”。它作为最有效的检验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手段,一直备受重视。

测试和语言教学是任何一种教育不可缺少的,且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尽管测试是语言教学的辅助环节,但却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测试内容和方法会对教、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一、TEM-8的性质

TEM-8作为一种语言测试,按照测试的目的属于水平测试的范畴。水平测试是指衡量语言掌握程度的测试, 它并不针对任何特定的课程, 而只衡量学习者掌握语言的总体水平。TEM-8就是以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标准作为测量学生的依据,以大纲的教学内容作为测试内容的基础,来测量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即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水平。因此,它属于水平测试。

随着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修订,专八这一水平测试经过两次修订,无论在信度还是在效度上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它的正面效应产生更大的影响,本文接下来将就其对英语专业的教和学两方面产生的正面反拨作用做一个讨论。

二、 TEM-8对英语专业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1. 专八考试大纲的修改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004年高校外语专业指委会依据修改后的教学大纲修订了考试大纲,由此TEM-8的卷面有六个组成部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人文知识,改错,翻译和写作。其中阅读理解和人文知识属纯客观题外,其余各部分均含有主观成分。根据修改后的考试大纲,从05年起的专八测试难度增加,也就对英语专业教学增加了挑战,其出路就是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

从全国的专八各项基本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在听力、改错、翻译和写作上失分较多,这种现象和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相关的。在以往的专业教学中,尽管学生已经进入了高年级,但教学上仍是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错误地将这种训练等同于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考试大纲的修订使教学重新回到正轨,着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听、说、 读、 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上来,注重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上,用输出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法代替单项技能训练法。

语言技能课由教师输入主导转为学生输出为主导,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上,引导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尽可能地扩展到相关的其他方面;并且教师通过内容的多样化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修订后八级主观题部分占重大比重,更要求学生利用英语思维的灵活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上围绕着发展学生听―说、读―说能力,听―写、读―写能力,听―译、读―译能力组织课堂。比如在传统的精读课上,老师通常领着学生通过对文章词汇、短语的学习理解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而随着专八的改革,教学重心更多地放在了说、写、译上,比如复述、写评论,总之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学上采取启发式、旁观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方法,尽可能地兼顾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2. 专八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专八考试大纲的修改和相应课程在教学上的革新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课堂教学和组织更加灵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主动参与的愿望更加强烈,以往只是老师一个人在前面滔滔不绝沉闷的课堂变成了活跃的,不时有笑声的课堂。其次,专八所考察的内容涵盖了语言技能的各个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平时的课程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仅仅靠记忆式、机械式的输入式学习,而需要学生注重语言技能的双向练习,以及将不同技能兼顾发展。为此,学生自发地组织了许多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如英语辩论赛、英语风采大赛、口语角、英语短剧等,这些活动既锻炼和展示了语言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再者,由于专八考察的技能与特定教材或课程无直接关联,而且还包括了英语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就督促学生跳出书本,广读书,开拓知识面。最后,专八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内获得直接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技能,他们需要课下利用更多时间学习、练习、思考,这就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提供了可能。例如,听力理解部分的难度较大,而且该技能的提高非仅仅课堂上的学习可达到效果,又因为平时教学中专业学生所用教材年限过久,内容过于陈旧,学生要想具备大纲所考察的能力,需在课下自行做新闻的听力练习和阅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锻炼。

三、结论

任何一种语言测试对语言习得和教学都是有重要的反驳效应,专八亦是如此,那么要最大限度地加大正面效应,弱化负面效应,不能仅仅在测试内容和手段上下工夫,相应的教和学两个环节也应积极调整。尽管可以肯定专八对英语专业教和学正面的反拨作用,但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关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此方面还需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1996.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4)

Summy: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distribuion of the content, the confents involved, and the equation,this text analyzes the topic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science”.And it reveals how the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is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关键词] 《科学》 科学 技术 社会

The Key wards : “scienc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引言

科学素养是当今科学教育的中心议题。科学素养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但科学素养的内容不外乎包括传统的学科内容和科学相关的个人、社会和文化等意义两个方面,而后者可看作前者的“伴随含义”。长期以来,科学素养一直引领着理科课程向科学教育实用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化,要求现在的学校理科课程也要综合化,综合理科便应运而生。而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是综合理科教育的一种重要理念和方式,其基本精神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技术设计的过程,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STS教育这种综合理科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是如何反映和落实在教材里,还有其所达到的程度以及不足之处,由此来了解综合理科教育和课程改革里的科学素养。

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理科《科学》的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共五册作为研究的样本。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以科学素养的四个维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为目标。本文主要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念是如何落实和反映在教材上。而根据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目的、对科学教材的分析研究以及文献资料的观点意见,本文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归纳为“资源”、“能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健康与保健”、“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七大主题。对七大主题内容的统计先以篇幅(页)作为统计单元再转化成相应的百分比(%)。

内容分析 图1 七大主题在教材里边的整体分布

1.分布

1.1七大主题在教材的整体分布

科学教材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按学生的科学认知发展过程组织内容,每年级都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领域的内容,内容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贯穿于其中。

而我们由图1看出,七大主题在各册教材里边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其中八年级下册的占比例最大,有33.8 %,九年级上册占的比例次之,有27.3%;占比例最少的是八年级下册,只占5.3%。从各册教材的内容来分析原因,七年级上、下册主要以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的内容为主,渗透物质科学,七大主题在里边占的比例也比较均衡,分别是15.2%和18.5%。而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上册都以物质科学为主,渗透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只涉及生命科学的基本结构,如:细胞、神经与脑等,还有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原理,如物质运动和简单机械等;而八年级下册里边,无论是物质科学还是生命科学,都与我们人类的健康有关,“健康与保健”这一重要主题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分别在这册教材里边,所以其占的比例也就最大。

1.2 各主题在每册教材的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资源”、“能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健康与保健”、“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七大主题各自在每册教材里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其中“资源”主题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七年 图 2各主题在每册教材的分布

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各占篇幅的44.5%,而在八年级上、下两册则没有出现。“能源”主题只反映在七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上册。“环境”主题除了八年级下册以外,其余四册均有反映,七年级上册的比例最大,占47.5%。“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主题只反映在七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健康与保健”主题则主要反映在八年级下册里,占了95.7%,余下的4.3%反映在九年级上册。“日常生活”主题和“环境”主题一样除了八年级下册以外,其余四册均有反映,九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上册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7.1%和36.3%。“技术应用”主题在五册教材里均有反映,九年级上册的比例最大,占66.4%。

由以上的内容我们知道,各主题在五册教材里的分布差别是很大的,占比例最大的达到95.7%,“能源”、“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和“健康与保健”三个主题只分别反映在两册教材里,其余的三册没有内容涉及,而只有“技术应用”主题在五册教材里均有反映。

3七大主题在各学科中的整体分布 图 3 七大主题在各学科中的整体分布

科学教材综合了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四个学科的内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七大主题在四个学科中的分布,由图3中看出,在生物科的知识中占的比例最大,有37.4%,地理科次之,接着的物理科,占比例最少的是化学科,只占14%。从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出,教材比较重视生命科学,尤其是健康与保健和生物与医学技术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从在化学科中占比例最少的情况来看,

教材没有把环境破坏放在较重要的位置,如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特别是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等,因为化工方面的污染的人为因素对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

2.各主题涉及的内容和学科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和“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主题的内容只分别涉及到地理学科和生物学科的知识;“能源”和“环境”两个主题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的知识;“健康与保健”和“技术应用” 主题的内容除了地理学科的知识没有涉及到外,其余的三个学科均有涉及到;只有“日常生活”主题的内容四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涉及到。以“技术应用”主题的内容为例:其力求反映人们生活与生产中较为常见和密切以及能反映出当今尖端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的情况。其中,热水瓶,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及杠杆的应用三例是反映一些最简单的技术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而水压机,抽水机,热气球、飞艇和飞机,收割机,炼铁炼钢和炼铜是反映一些工业技术应用在社会生表 1各主题涉及的内容和学科

项 目

主 题 学 科

生 物 地 理 物 理 化 学

资 源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

能 源 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 燃料能

环 境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途径 水污染、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化肥污染

自然灾害与防治 火山喷发、地震、气象灾害

健康与保健 水与健康、膳食健康、消化、呼吸系统保健、传染病与防御、免疫与健康 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 烟酒的危害、元素与人类健康

日常生活 献血 天气与人类活动、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朔望月与社会 电与人类生活、安全用电 母菌的利用、铜铁与人类文明

技术应用 人工种子及组织培养技术、试管婴儿 热水瓶、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的应用 、杠杆的应用水压机、抽水机、热气球、飞艇和飞机、收割机、激光与激光器、现代通信技术、磁悬浮列车 炼铁炼钢和炼铜

产中,并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当中的炼铁炼钢和炼铜技术的应用还在历史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变革使人类社会由石器时代迈入了时代。人工种子及组织培养技术,试管婴儿,激光与激光器,现代通信技术和磁悬浮列车反映的是当今社会尖端高新的生物医药技术、电子和交通通信技术等等。

3.呈现方式

科学教材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例如,教材介绍了:“献血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且一次献血量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之后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有没有人参加过义务献血,他们献血后的身体状况如何?(八.下 p.146)”。又如,对太阳系的学习,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观察活动,如观察太阳黑子、月球的环形山,在星空中寻找和辨认行星、恒星与星座。让学生们面对熟悉的天空去感受一个“新的世界”,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充实感和兴奋感。

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的呈现也体现了多样性,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见图3,非正文部分占的比例比正文部分占的比例还高了9.6%。非正文部分主要包括: 图4 正文与非正文的篇幅比例

阅读材料、图片、讨论、活动和操作与实践等几种形式。以图片和讨论为例: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代文,有不少反映出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图片,并在图片上面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随时关注与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素材,并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把科学技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氛围联系起来。例如:八年级下册的图6—8: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很生动、形象和全面地展现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状态及他们与父母之间沟通的变化等情况;七年级下册的图2—43:地震时应该怎么办,虚拟了地震发生时,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可能表现的反应和选择的避震方式。很生动地为大家提供了讨论的素材。教材里边也有不少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而且其中有一些呈现对立的事实和观点,让学生来判断和讨论,体现了“开放性”的风格。例如:火山的利与弊的讨论(七.下.p.51),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列表比较火山的利与弊,讨论住在火山地区的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哪个重要。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教材注重“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结合,把 STS教育思想贯穿其中,并以资源、能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健康与保健、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这七大主题为载体展现出来,其内容体现了四大特点:一是素材生活化,注重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再回到科学在生活和社会的应用中去。二是形式多样,通过多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特别是非正文部分的图片、讨论和活动等栏目,引导学生关注和参加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三是紧跟潮流,也力求反映当代科学实践的成果和思想,如“人工种子及组织培养”和“现代通信技术”。四是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科学的内容,如健康与保健的知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材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的选取和思想的贯穿落实上较好的做到了素材生活化、形式多样、紧跟潮流、以人为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和思想在各册教材的分布上没有体现较好的均衡性,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所占比例只有五册书中的5.3%,这很容易使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在这个学期中“真空和脱节”,丧失了整体的连惯性。还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在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各学科中的分布上也没有体现较好的均衡性,化学学科的知识所占的比例较少,而环境污染通常与化学的内容挂钩,这就反映了环境污染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量的不足。其次,教材里一些“活动”、“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操作”等栏目的内容过于“软性”,脱离了初中生实际和缺乏实施措施的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上海教育出版社 《科学》(1~5册)

[2]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3] 来源:网络《 科学》课程体系介绍 2003年

[4]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7-9年级)教材介绍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5)

例如,七年级数学教材一道习题:某中学的学生自己独自整修操场,七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工作需要6小时,八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工作需要5小时,如果现在由七、八年级学生一起先工作1小时,再由八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问总共需要多少时间?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少人还是习惯于用算术方法来解题,而不习惯从列方程的角度来想问题,所以他们会这样解:

七八年级一起做1小时工作量:(1÷6+1÷5)×1=1130,

八年级完成剩余部分所需时间:(1-1130)÷15=196

总共需要时间:1+196=256(小时)

如果运用方程解问题会更简单.设总共需要时间x小时.根据题意很容易发现等量关系:七年级工作量+八年级工作量=1,所以列方程为:

16+x5=1,解得x=256.

答:总共需要时间256 小时.

从这道题解法对比看到,用方程来解简单明了,相比算术方法需要反向思考而言,列方程是用顺向思维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比较简单,这样顺着题目中的数量思考解题容易了许多.

二、应用题教学中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甲、乙分别从A、B两地骑自行车同时相向匀速而行,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距30千米,再经过2小时两人又相距3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

解:设A、B两地距离为x千米.由题意画以下直线形示意图.

图1

图2

从图1可以看到2小时两人总行程为(x-30)千米,从图2可以看到4小时两人总行程为(x+30)千米.根据甲乙两人速度和不变,得出方程

x-302+x+304,解得x=90.

答:A、B两地距离为90千米.

利用图形的直观,通过“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将问题由抽象变具体,把模糊变清晰,从图形中找出解题思路,使问题难度降低,从而解决问题.

三、应用题教学中要巧用分类讨论思想

例如,某地移动公司电话计费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方式A:免月租,每分钟0.25元;方式B:月租30元,主叫每分钟0.1元.选哪一种方式更省钱?

分析:采用哪种方式省钱,计费的多少与主叫时间有关,不同的使用时间,会有不同可能情况.所以这道题我们只能通过分类讨论才能解决.

解:设主叫时间为x分钟.

当方式A比方式B省钱:0.25x

当方式A和方式B收费相同:0.25x=30+0.1x,则有x=200.

当方式B比方式A省钱:0.25x>30+0.1x,则有x>200.

答:(略).

四、应用题教学中要发现隐含转化思想

数学转化思想就是指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把问题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

例如:某中学七年级举办一场数学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某学生在竞赛中答错的比不答的多3题,总共得71分,问该学生在这次竞赛中答对了多少题?

解:设该学生没有答x题,则答错(x+3)题,答对[20-(x+x+3)]题,依题意得:

5[20-(x+x+3)]-(x+3)=71,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6)

一、充分认识在八年级开设法律常识课的重要意义,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要前提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就要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工程,其基础在于抓好广大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八年级开设法律常识课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的需要,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其健康成长的需要。可见,在八年级开设法律常识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适宜的。

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分析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

少年是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可塑性很大,各方面不很成熟,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引导得法,他们会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反之,也极易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公安机关每年抓获的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15万人之多,经法院审判判刑的就有三、四万。就拿我们印江自治县来说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每年也有几十人。面对这些数字,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着急。为了搞好八法律常识课的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情绪易冲动,遇事不能自制。(三)在物质上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崇尚拜金主义。(四)是非观念差,讲哥们义气。(五)受电影、电视上凶杀、暴力画面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录像、书刊的毒害。(六)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造成青少年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流入社会受坏人引诱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等。这样,摸透了原因,就可以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好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材内容,坚持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原则

在八年级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新内容。为了教好新教材,建立能够适应新教材教学的知识结构,首先应该仔细钻研新教材和《课程标准》,弄清新教材的编排结构、逻辑顺序以及每课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掌握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具体规定。这样心中有数,教学中就能以本为本,结合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深浅度和难易度,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法律常识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我们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教学中,既选用学生熟悉的具有感人效果的实例从正面引导,又选用一些图片、录像片段,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例从反面警戒学生,使他们自觉守法。

总之,只有结合教材内容,坚持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的原则,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依法规范其言行,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四、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生动活泼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爱学、乐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要手段

初中阶段昀学生,从心理发展看,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和自觉错发展;从生理发展看,主要特点是处于生理急剧发展的青春发育期;从知识发展看,他们的求知欲强烈,但知识基础有限,对社会了解甚微;从个性发展看,他们好奇心强,受外界影响较大,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针对中学生的上述特点,上课时,我们注意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一是充分挖掘现行教材的可读性,灵活运用课本上的各种材料、漫画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二是结合课本上的小栏目,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明辨是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三是精心设计问题,上新课时我们还经常提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或两种对立观点,让学生边听课边思考。讲课结

束时,适当留下一点儿“疑点”,让学生继续思考,使学生觉得上课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44-01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

一、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八年级是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不仅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他们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八年级的学生,与近年来八年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种种状况表明,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另外,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如果我们抓紧对八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希望别人信任尊重他们。家长同志们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针对这种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具体表现在:

(1)过渡性: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儿童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期,这时其心理发展很不稳定的,容易表露出沮丧、悲欢、失意、不满、焦虑等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因此教育界通常把八年级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也是现出现问题的萌芽期。

(2)动荡性: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九年级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更大,情感不稳定,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又无高年级学生的理智或保守,其独立意识在显著增强同时他们的思想行为也更加无序化。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他们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爱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但时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他们自认为“长大了”,希望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的一员,但他们实际又不具备独立的地位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由于八年级学生心理的不稳定性,易变化,是造成初中学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增高的根源,又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高峰期。

(3)封闭性:八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尤其是女生,显示出封闭性的心理。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他们随着自尊心的增强,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表达出矛盾的统一性.

(4)社会性:八年级是学生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并最终形成的关健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妥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做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我们的亲身经历去教育学生,使他们都能顺利平稳的渡过初中生活,为他们将来人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文化知识。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品质并拥有一定实用技能的有用人材。然而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加及城乡发现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更加无知。行为更加低龄化,言语更加粗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我结合前辈的经验,斗胆提出以下方案,敬请得到批评指教。

二、我们能做的相应对策

1、培养良好的班风,促进青少年沿着正确的学习和思想方向前进。良好的班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使班级里具有亲切、和睦和互助的关系;

2、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团队,使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是班级优秀成员的代表,他们的行为是整个班级的颜面,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协助老师的工作,管理好班级,提升同学们得学习成绩,处理好班级的集体荣誉。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8)

在这个即将即将迈进深秋的日子里,我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送走酷暑。20**年,我们将继续一切以学生的综合教育为中心展开教学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八年级六班的班主任工作,八年级12班是一个普通班,为了不辜负学校领导的重托,各位家长的期盼,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特对本期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用新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在本学期中,本人要认真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认真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于人的内在的发展要求,把人当作教育目的本身,这才是人们在“素质教育”口号下,追求教育价值的实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发展,从

各种压抑中解脱出来,在生动活泼的发展中感受到学生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有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使民主不再像天上的馅饼,一个永远也画不像的葫芦,让民主落到实处。本期我接任八年级六班的班主任,首先要在班内召开一次班会列为班主任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欢迎学生提出管理班级的意见。通过这样,提高学生积极性,许多问题由他们自己通过讨论拿出比较完整的意见,使班级洋溢着融洽、活泼、欢乐的气氛,让学生有一种愉悦、友爱、信任、自豪的情绪体验。凡是班集体的计划和决定,都应和班集体共同讨论,乐于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和援助。对学生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以建立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协调融洽、紧张活泼的班内人际交流环境。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思想工作做到学

生的心坎上。因此,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条件。

研究学生心理的方法很多,我使用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谈心法、实验法、研究有关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我力争对各种方法得来的信息材料,都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去掉那些表面现象,抓住实质,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四、提高学习的效率,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心理特点等情况对症下药具体指导。譬如记忆规律的运用等。

其次,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学习生活中,适宜的生活情境,浓烈的学习氛围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情境要靠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有意地引导创造。②要反复进行训练,提供大量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及时反馈练习的结果。取得成绩,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习惯的养成,逐步加大训练量和训练时间,以强化已形成的习惯。通过反复抓,抓反复,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提高,从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要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我班有一小部分学生早读时不求甚解,走马观花,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教给了他们

一些读书的方法;其次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在读中解决几个具体问题;然后检查读的效果。如此反复训练,过了一段时间,这部分学生不良的读书习惯彻底地改正了过来,他们也从读书中开阔了视野,长了知识,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志力、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影响等。

第四、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多种思维方式共同参与,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如经验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班主任要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决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关爱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9)

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最关键的学年。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容易在班内出现跨度大的“两极分化”。拔尖的学生不仅思想端正,且学习成绩优良。而一部分后进生则表现出对学习任务的极大不满,情绪、行为都开始与教育者产生“抵制”状态。如何逆转这种跨度大的“两级分化”问题成为每个八年级数学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加深,难度增大。七年级的数学为了衔接小学阶段的内容,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法、绝对值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他们时刻有一种优越的胜利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比较高。到了八年级以后,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解方程、函数等,教材内容突然加深,难度增大,使他们本来的胜利感一步步被难题击退,由此,有一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心理特点,情绪影响。八年级的学生,有好奇、好问、好胜、好动的特点。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大,一部分学生好奇、好问、好胜的特点便被强烈的自卑感所掩盖,反而对数学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好动的特点便开始彰显。对前段知识的不理解,造成对教学课堂的懈怠和厌倦,小动作、开小差也逐渐增多。

3.教师处理不当,沟通不够。中学的数学课堂,一些冗繁的知识结构较复杂,上课时,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教授,教学方法缺乏趣味和艺术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心底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关注课堂,也便慢慢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强烈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首抓教师,提炼自身素养

1.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学方法要勇于创新,尽量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合理的设计独特的教案,确定教法,联系实际,不仅备教案,更要备学生。实现教与学的统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3.沟通、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二)重抓学生,开展有效教学

1.授人以渔,教会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学生得益一生的有效措施。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应给学生观察的充分时间。数学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也应引导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多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对所学的精要部分,要善于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归纳等,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练习过程中,设计由难到易、逐步加深的梯度习题,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题目设计注重“三性”,即基础性、变式性、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学的知识通过精练得以巩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精练得到提高。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0)

1,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不穿校服,不戴校卡,染发,蓄长发等问题开展专题学习,正面引导.随着学习引导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校风校纪的要求理解领会不断加深,学生由刚开始被动接受校规到自觉执行.6月16日在政教处进行的校风校纪检查中全级有15个班获检查小组的好评.

2,精心策划主题班会,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策划构思,由学生主持,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评指导总结.本学期各班利用投影录像就晨运,文明上网,八荣八耻等主题召开班会.形式多样,丰富内容.高二(2)班的"我爱我班"(班主任谭毅敏) ,高二(18)班的"青春飞扬"(班主任代伟华)等主题班会在校对外公开课期间收到了来自各兄弟学校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3,加强晨运管理,提高强身健体意识.为了提高晨运的认识,年级专门组织晨运大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一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遵纪,守时,守信的观念,同时也确保了早晨的学习时间.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参加晨运的积极性大有提高.

深化新课程改革,突出优生培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要求完成各学科的基础教学并进行学分认定.

组织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和进行社会综合实践.

全体老师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共抓优生培养.

根据高一,高二考试成绩和科任老师的教学反映年级确立48名优生.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全级确立38位指导老师.

年级主动参加高三联考,一模,二模分析会,虚心学习高三培优经验.

召开优生座谈会了解优生的学习困难,要求和心理状态.

7月3日第一时间请高三今年高考800分以上的15个优生代表和高二级优生座谈,请他们传送高考备考经验.

对38位优生指导老师年级做出明确指导要求:

***从学习策略,优生应具备素质,心理调节,应试技巧,人际交往,时间分配,科目协调等方面和学生交谈并做好谈话记录.

***跟踪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期中和期末考试完毕根据考试和掌握情况写出优生评估报告交年级.

***年级将综合评估报告转交给班主任.根据指导老师反映的情况,班主任和优生交流作进一步指导工作.

抓好班主任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1,年级组织班主任学习理解校风校纪要求,首先提高班主任思想认识.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工作开展从应付检查提升到积极动员,主动布置,勤于落实检查,不断反思提高.

2,鼓励班主任加强学习,积极提高班级管理素质.提倡管理科学,理念新颖,效果突出.本学期班主任通过听关鸿羽教育教学报告,学习领会魏书生的教育理念,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班,七班,十一班,十七班四个实验班多次被评为先进班.吴彰龙,陈观胜,林淑庄,杨建平,吴宗志,陈菲菲老师的学习心得论文获学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

3,以老带新加强年轻班主任培养.年轻班主任如周剑光,陈菲菲等通过个人努力和老教师指导走向成熟.他们班级管理理念新颖,思路清晰.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浓烈.见习班主任吕晓珍,李敏,杨化峰,陈美倩,谢永青,牛飞可等虚心学习不断进步.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主持召开了如晨运讨论,八荣八耻主题班会课.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1)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某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唤起学生的必要的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外部环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增强道德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优良的行为习惯。下面谈谈我在自身教学实践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几种方式与方法。

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

开展与教材相联系的各种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个性的舞台,克服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有真实感受,才能提升学生情感和能力发展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动的形式有游戏、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辩论、角色体验和社会调

查等。

1.小品表演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这一框题时,我让学生结合近来本校发生的事例编一个小品,然后在课上表演给大家看,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情节内容是:本班吴某同学得知就读于本校七年级的好友小李受到同学小张的欺负,愤怒之下就叫九年级的几个“哥们”找小张算账,在旁的小张同学小黄劝阻无效去报告老师,等老师赶来后小张已被几个“哥们”打伤。后来,吴某、小张和九年级的几个“哥们”均受到处分)。学生在表演中很投入,演得很逼真。当观众的学生也看得很认真。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感受,观看的同学也加深了体验。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分析交流中深刻地领悟了“什么是正义的行为,什么是非正义的行为,正义的行为有什么要求,又激发了学生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2.角色体验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两代人的对话》这一框题时,我利用课本材料设计了一个心理体验活动。(材料中说:“初中生小姗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他八点前回家。小姗想已经快七点了,那么快回来不合理,于是冒了火。”)这是生活中典型的亲子矛盾。课上,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站在小姗的立场体验小姗的心理,另一组站在小姗的爸爸的立场体验当爸爸的心理。在自己独自体验后小组讨论,然后同学们踊跃发言。代表小姗的同学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同学会认为自己不守信,会影响友谊,要是八点前回来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姗爸爸的焦虑地说:你回家太迟,我会很担心。要是遇上坏人怎么办?代表小姗爸爸的另一个同学气愤地说:“不能养成迟回家的不好习惯,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同学精彩的模仿使课堂充满欢笑声。这时,我因势利导,“现在同学们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吗?那如何找到一个让父女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小组交流后,同学们说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小姗在同学家做完作业后再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小姗在同学家做完作业看完录像后再打电话叫父母来接;有的说让小姗先到同学家做完作业后下次在方便的时间再到他家看录像;有的说让小姗家长陪同她到同学家做完作业看完录像再一起回来……这样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父女矛盾心理,体会家长的一片苦心,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解决亲子矛盾的办法,使学生理解父母,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怀,也使学生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艺术。

3.辩论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男生 女生》这一框题时,对于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我采取辩论的形式来探究,从而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我先给学生出示辩题:“男女同学交往利大于弊”,再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辩后总结得出:男女生交往得当,可以增进对异性的理解,促进身心发展,锻炼交往能力,扩大交流范围;增进性别意识,学习对方长处等。若男女交往不当,可能带来很多问题,如“早恋”等。又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框题时,开展“网络交往利大于弊”的辩论活动,学生在正反两方激烈的辩论活动中得出网络交往的利与弊。以上辩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探究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利用音乐、实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调节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烘托气氛,激发人的情感;教学中应用实物、漫画和影像资料,能呈现具体直观、丰富生动的形象,让人进入情境,借境悟理,积极探索。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将音乐运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舒缓紧张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框题时,我先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奇迹……”悦耳动听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自信对青少年有什么作

用?如何面对自卑和自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选用课本漫画、插图创设情境

思想品德教材的有些内容抽象、枯燥,如能用好课本插图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我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这一框题时,我用实物投影机幻出了课本漫画“我们还有隐私吗?(漫画中一个人落体坐在满是摄像头的玻璃屋里,显得十分痛苦),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副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若你是漫画中的主人公,你有什么感受?(3)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有何意义?于是学生在漫画的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在师生交流中不仅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的意义,还提高了学生尊重他人隐私权和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

3.网上下载图片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

网上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丰富,能大大丰富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这一框题时,我通过课件播放下载的反映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和影像,学生在认真欣赏中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的文化,把世界装扮成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花园。于是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丰富了感官,加深了体验,理解了本课内容,发展了想象力,心灵又得到

陶冶。

三、选取贴近学生时代和生活的事例创设情境

这个事例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贴近学生身边生活的实例(包括新闻事例)、案例,也可以是课本案例。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走进学生生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道德情感尤为重要。用生活事例创设情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现,是思想品德新课标强调的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理念的体现。

1.选取新闻事例创设情境

新闻事例能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框内容时,我举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

事――斯诺登揭露的美国的“棱镜事件”和美国民众控告政府侵害公民隐私权的例子,学生很感兴趣,马上议论纷纷,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侵犯本国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尊重他人隐私,当自己隐私权受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隐私,增强学生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2.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能让学生很感兴趣又有教学针对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学习机会》这一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履行受教育义务”这一内容,可以列举学生身边中途辍学的例子来分析辍学的学生的行为,从而总结出:初中生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再以本校某同学(不指出姓名)不认真学习或认真学习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履行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行为模式,又激励了学习认真的同学更加努力学习。

3.利用课本案例创设情境

课本的有些案例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可根据实际好好选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力》这一框的“我有肖像权”这部分内容时,我选用了教材中的案例:丽丽在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丽丽非常满意。一个月后,丽丽经过该影楼时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丽丽找到影楼负责人理论,影楼负责人却振振有词地对她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在情境中明白:什么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如何维护肖像权,并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护肖像权的

意识。

四、借助诗词、名人名言、典型故事创设情境

1.借助诗词等文学作品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地球母亲》一诗,让学生在诗的意境中体会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增强学生自觉珍惜和节约资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2.利用名人名言创设情境

名人名言富含哲理,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讲解九年级思想品德“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内容时,我引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使学生感受负责任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自觉做有责任感的人。

3.利用典型故事创设情境

初中生有好奇心,爱听故事。故事里蕴含深刻道理。利用典型故事创设情境能寓教于乐。例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时,可给学生讲述《一个字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故事。还可穿插如“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人造卫星上天、神舟飞船等科学成就故事。让学生从这些故事情境中感受和体会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理解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并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努力奋斗,报效祖国。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心理特征、教师个人特长和当地实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感知和增强体验,以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又使情感得到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行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