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3 09:46:35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1)

建立以公办名园和知名企业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实行投资主体与办学主体分离。机关幼儿园第一所分园---中央花园幼儿园,是机关幼儿园与知名企业中国百姓集团、江苏武房集团合作共赢的典型代表。经过市政府、市管局、教育局和开发商多方协调,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明确开发商为投资主体,主要负责硬件投入,机关幼儿园为办学主体,输出软件,负责办学,办学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在创办期间,依托开发商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硬件建设上,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机关幼儿园依托丰富的办学经验,高起点办学,三年内高标准通过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平安校园、__市首批体育项目幼儿园等评估,办出了声誉,办出了水平。可以说,中央花园幼儿园的创办成为机关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一个成功典范。

建立公办名园与街道社区联合服务的办学模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机关幼儿园将教育的视线下移,开设早教中心,扩大服务项目,为0—3岁宝宝及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尝试托幼一体化办学。在市教育局、市计生委、市管局、茶山街道、机关幼儿园等领导的多次协调下,__市机关幼儿园与茶山街道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开办“__悠悠早教培训中心”, 办学性质为民办非企业。明确机关幼儿园为独立办学主体,自主经营;茶山街道提供办学场所,天宁计生、茶山同济社区协助中心开展社区早教工作。两年来,中心与茶山同济社区积极联动,借助天宁计生、儿保、教育部门的力量,科学建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体系,开设亲子教育、全日制苗苗班、社区流动课堂、带养人培训、沙龙咨询等多功能业务,为0—3岁婴幼儿及带养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赢得社区百姓的赞誉。悠悠早教中心的创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建立优质名园与跨区教育部门合作引领的办学模式,促进区域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与优化。由市管局、戚区党委政府协调,经戚区文教局和机关幼儿园多次协商,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在戚区引进__市机关幼儿园教育品牌,创办一所集幼教、早教、科研、师资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幼儿园---东方名园幼儿园,以加快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总体水平,更好地提升周边社区的社会服务效应。协议约定,幼儿园办学性质为民办,戚区文教局将积极扶持幼儿园可持续发展。__市机关幼儿园承担东方名园幼儿园办学任务,保证办学品质,在戚区做好示范引领。开园以来,双方合作愉快,戚区文教局在环境创建、业务指导、儿保卫生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心帮助,政府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园方积极主动,高起点规划,稳步推进办园进程。短短几个月,在文化环境建设、课程改革、校园安全、园务管理等方面在戚墅堰区学前教育做好示范与引领,得到15批500余领导的肯定和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情形下,城市和农村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借助名园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园,可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此,建立以机关幼儿园为基地的城镇帮教式合作模式,选择1~2所乡村园,溧阳殷桥小学幼儿园、新北春江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以达到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互助成长。此模式采用松散结合模式,农村园作为集团园的业务帮教园,在人事、财物和法人地位上相对独立,集团园主要帮助农村园输出理念和管理、培养教师队伍,在名师资源、教研资源、课程资源等方面实行共享,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及办学效益,从而带动和促进农村园快速发展。

其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公办名园与知名企业牵手合作,达成互惠互赢,开发商为小区配建高品质的幼儿园,提升小区居民的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2)

结合站内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提出“四加强、一强化、一提高”的工作措施。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区卫生局关于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的整体部署,开展了针对性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整改提高。加强科室职能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服务内容,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单位内涵建设,注重优化服务环境,实行填表-查体-取结果一条龙服务,更新医疗设备,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强化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站内树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开展业务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认真完成部级“三网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工作的质量控制、汇总上报工作。按照卫生部妇幼卫生监测办的要求,我区在认真完成驻区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制度及监测网络,对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及女乡医进行了妇幼卫生信息及技能的强化培训,加大了对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积极组织专家对17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评审,使我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对妇幼卫生信息档案进行规范管理,设专人负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省、市三级全年报表工作,妇幼卫生信息纳入了微机化管理。

三、加强对驻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儿童保健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做好托幼园(所)儿童健康查体工作,儿童健康查体率达98%以上。做好儿童入园前的体格检查,严把查体质量关,查体率达100%。对查出传染病的儿童按有关规定未准予入园,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对驻区30家托幼园(所)进行了卫生保健验收工作,指导托幼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平衡儿童膳食,实行科学营养计算,保障儿童健康。

四、积极开展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我站迅速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组,启动了应急预案,下发了《市中区保健站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管理和预防工作的通知》,组织业务人员到辖区50所托幼机构实地指导,督促其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消毒制度和食品卫生制度。参加了由区政府组织的多部门联合检查组,对农村面34家托幼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进一步普及了对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结合健康查体,对儿童进行手足口病预检,严防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五、规范社区妇幼卫生管理制度,强化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制定了《市中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职责》和《市中区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展板,免费下发到驻区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保证了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扎实有序开展,加大对妇幼保健人员培训,使妇女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和起点。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养,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早期教养观,坚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理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从而引导父母及看护人员更新教养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此,要积极构建较为科学完善的早期教养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提供有效优质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父母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让每一个0—3岁婴幼儿都享有良好的早期教养服务。

二、明确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遵循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以父母及看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家庭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不断规范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的服务行为,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市早期教养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基本原则。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以家庭承担为主,服务对象以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为主,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提供普惠性体验式教养服务。坚持多种形式扩大和优化社会资源,多种渠道加大早期教养投入,多种途径加强早期教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多种措施规范早期教养行为,发展以社会化、社区化为主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事业。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早期教养需求,不断提高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率和父母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指导率。

3.主要目标。建立科学的早期教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体制、标准和管理规范,努力建成理念先进、设施安全、队伍优良、管理规范、水平领先的现代早期教养服务体系。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的普及率。到2015年,全市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8%以上,0—12个月的婴幼儿接受上门服务与指导率达95%以上,13—36个月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机构服务率达80%以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

4.重视监护人教养辅导。做好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的教养辅导是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内容,镇(街道)要做好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养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婴幼儿家长及其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5.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主要依托市、镇(街道)、村(社区)人口学校、家长学校等,采取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等形式,免费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同时,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早期教养宣传,努力实现科学育儿指导的全覆盖。

6.落实入户指导服务。由妇保人员和计生专干结合产后访视和随访服务,对0—12个月的婴幼儿和父母以及看护人员开展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入户科学育儿服务与指导,并开展科学育儿“袋袋传”行动,免费发放各类早期教养宣传资料。

7.提供普惠性体验式教养服务。优先利用市、镇(街道)和村(社区)世代服务阵地和指定机构开展普惠性体验式教养服务,为辖区内13—36个月的婴幼儿,提供一年6次以上、有质量的免费体验性计时制教养服务。鼓励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发挥人才、资源、管理、课程等方面的优势,对社区家长开展免费的教育咨询、科普宣传、家教讲座等多种形式早期教养服务。

四、完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建设

8.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托儿所。遵循就近就便原则,按照每2.5万人口区域建有1个托儿所的目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托儿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儿所重点对13—36个月的婴幼儿提供教养服务,实行家园共育,形成科学育儿的合力,共同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对符合规定质量标准,提供普惠的托儿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在建设用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在水、电、气等方面按中小学、幼儿园标准收缴。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9.规范监管营利性早教服务机构。营利性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在卫生、消防等方面要参照托儿所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早期教养理念和收费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

五、明确相关部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职责

10.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牵头研究和协调解决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推动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实行相关部门联络员工作制度,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11.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职责。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协调委员会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本地区早期教养工作健康发展;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推进普惠性早期教养服务,推动社会力量举办托儿所。村(社区)配合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宣传发动、阵地建设等工作,努力实现早期教养服务社区化。

12.人口计生部门认真履行主管职责。组织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指导推动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事业发展;拟订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目标和政策;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有关工作;负责早期教养工作的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对托儿所从业人员的资格核查和在职培训;负责建立考核督导评估制度,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负责0—3岁婴幼儿和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养服务和指导的信息整合管理工作。

13.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相关职能。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能,按照上级设置要求,合理确定相关机构具体承担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指导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把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托儿所的建设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并负责托幼一体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行政许可工作。民政部门负责非营利性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行政许可工作。工商部门负责营利性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咨询)机构的审核登记管理工作。妇联负责发挥各级妇女组织作用,积极参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宣传以及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托儿所卫生保健、饮食卫生工作,督促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工作,负责卫生保健人员和保育员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对其它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卫生监管参照托儿所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早期教养机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建设、规划部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要求,负责将托儿所纳入具备配置条件的新建小区公建配套设施中。综治、公安、城管部门负责加强早期教养机构周边的安全保卫和环境工作。物价部门负责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的收费管理工作。人社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育婴师、保育员定点培训机构,抓好有关师资的资格考试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经费和政府引导性、奖励性资金保障等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早期教养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六、全面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14.托儿所要按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参照《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和《市0—3岁早期教养机构登记注册办法》(试行),托儿所应配置园长、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托儿所教职工与婴幼儿人数保持合理比例。

15.实行托儿所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和备案管理制度。市人口计生部门要对早期教养从业人员实行每学年备案管理。早期教养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托儿所园长或负责人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以上学历,原则上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托儿所从教人员要具有幼儿师范(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并取得国家认可的《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卫生保健人员以医师、护士和保健员为主,应当定期接受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儿童卫生保健专业培训,能做好婴幼儿日常卫生保健工作和全所(园)卫生保健的指导、督促工作。保育员应经过保育职业培训和卫生保健专业培训。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必须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6.加强婴幼儿早期教养从业人员的培训。人口计生部门要根据早期教养队伍建设情况,科学制订早期教养专业人员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岗前入职培训,有计划地搞好专业人员培训,并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实行每三年一周期的园长和早期教养从业人员全员培训,促进早期教养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从业人员参加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的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等级考评工作,其中具有教师资格的从业人员参加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组织的职称评定,育婴师、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评。

七、严格规范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行为

17.落实机构审核。凡拟在我市范围内举办的招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或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由举办单位或个人向市人口计生委提出书面申请,在取得建设、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发放的合格证书后,由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相关部门,参照《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的标准,组织验收合格后由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试办一年。非营利性早期教养机构到市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营利性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到工商部门登记。涉及残疾婴幼儿康复教养的,须经残疾人管理机构同意。中外合作或华侨或港、澳、台人士合作举办早期教养机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8.坚持科学教养。参照省、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结合我市实际,编写《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和《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手册》,各类托儿所均要遵循0—3岁婴幼儿成长规律,坚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

19.规范收费行为。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儿所必须参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觉规范收费行为,依据办园成本,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报市人口计生部门和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

20.严格安全管理。加强风险预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建设,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婴幼儿人身安全。加大对无证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的清理整顿力度,凡未获得举办许可和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安全规定,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取缔。

21.强化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年检制度,按照“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承担监管责任。每年3—5月,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类托儿所集中进行年审。全面取缔未获得举办许可和法人登记的托儿所。加快建立托儿所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工商部门组织对营利性早期教养机构进行审验,对超范围经营的,会同人口计生等部门依法进行清理整顿。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4)

认真做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严格审核,规范工作程序,做好信息资料的审核、录入及补助金发放统计等相关工作。实行两次公示制度,保证辖区住院分娩的农村妇女该补的一个不漏,不该补的一个不补,补助覆盖率100%。积极做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叶酸的发放,登记,信息录入、储存和逐级发放工作。

二、依法规范母婴保健管理及服务,全面落实《两纲》任务指标

(一)依法规范和管理,群体性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了认真做好群体性保健工作,使每一位孕产妇及儿童享受到应有的保健服务,我区加强了对辖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与督导,认真做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效验工作,加强了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产科质量与技术水平,重点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使高危妊娠管理率达100%。强化了对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对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实行量化赋分,建立产后访视卡收、转、取卡制度,杜绝了产后访视卡在周转过程中的丢失现象,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使产后访视率达到95%,我区儿童系统化管理率98.5%,孕产妇系统化管理达97.8%,各项指标均达到《两纲》任务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爱婴医院管理,提升产科、儿科建设,规范诊疗服务,提高母乳喂养率,积极迎接省卫计委对我区爱婴医院复核,我站于3月下旬组织省市专家对我区三家爱婴医院,即中医院大学二附院、市妇幼保健院、警官医院开展了明查暗访工作。检查中严格按照《爱婴医院复核标准》,对查出的问题现场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对难点问题,双方商讨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爱婴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和好评。在省级爱婴医院复核中辖区市妇幼保健院评分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扎实做好幼儿园年检及等级评估,提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水平

为保障在园儿童身心健康,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我站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先后召开全区托幼机构园长会议和保健大夫会议,规范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申请程序和申报材料”,根据《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价标准》和《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年检标准》要求,自5月份开始,我站精心安排,从辖区托幼机构选出15名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保健大夫组成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等级评估专家组,对辖区100余所幼儿园进行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等级评估及年检工作,在环境设施、卫生间和盥洗室设置、保健室配置、安全保护及健康管理等方面逐项进行考核评价。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我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了儿童保健服务水平。

(三)加强《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的管理

一是定期召开驻区具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工作人员会议,学习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规定,规范了《出生医学证明》出入库的管理,强调了《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法律严肃性;二是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章的使用管理,执行章、证分离,两人管理原则。严格管理《出生医学证明》补发专用章的使用,确保《出生医学证明》的真实有效。完善了空白证件防保措施,配齐了防盗、防火、防潮设施;三是对旧版《出生医学证明》进行了旧证回收处理,安装了新版《出生医学证明》套打软件,并组织办证人员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培训,妇保站对驻区4家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出生医学证明》套打软件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使我区《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率达100%,《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率达100%。

(四)认真做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项目

按照市卫生局有关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项目的要求,区卫生局制定《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并在区区政府官方网上进行公示有关报销的流程。站内设专人负责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项目的管理和报销工作。认真做好小儿疾病筛查追访工作,追访率达到100%,使患有先天性甲状腺低下、苯丙酮尿症和蚕豆病的儿童能在早期及时得到干预治疗,达到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

三、认真完成国家七项妇幼卫生监测任务,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我站承担部级七项监测任务(既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医院出生缺陷、人群出生缺陷、危重孕产妇及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监测)是全省承担妇幼卫生监测项目最多的区县。为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分批对驻区妇产科医生、社区妇幼保健大夫、村医进行系统培训,并深入到属地医院、社区、农村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定期督导检查基层妇幼监测工作,监测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监测质量和数量,受到国家妇幼监测办专家的好评。

四、强化基层妇幼保健知识培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今年我站举办了两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医培训班。培训内容:4-6岁儿童保健项目管理、产后访视技能、妇幼信息管理、监测,驻区相关社区主任和社区大夫、村医共计180余人参加了培训。根据《区4-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妇保站的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儿童查体的项目、查体的要求、查体程序和查体结果反馈;讲解查体结果统计要求和各社区分管的幼儿园和联系人职责。要求各社区协调好与幼儿园的关系,严格查体程序,保证查体质量。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机构对儿童保健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流程,按时完成4-6岁儿童查体工作做好准备,聘请专家对产后访视内容、流程进行专题讲座,对妇幼信息监测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

11月份,分批次对辖区近400名保育员和202名炊事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本着以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分别选聘了保健管理专家、托幼机构园长、保健医生、炊事班长等多层面人员,以灵活生动的形式,图文并茂的进行岗位职责和业务技能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五、认真完成卫生整合业务查体交接工作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5)

多年来,不管形势发生如何变革,她们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境,但她们始终信奉一条宗旨,那就是“用母爱为幼儿服务,用亲情为家长服务,用爱心为社区服务”,她们遵循婴幼儿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幼儿园管理运营模式,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自主、和谐的发展。随着托幼服务市场的变化,面对社区生源现状,她们在办园方向上,大胆探索开门办学之路,坚持品牌引路,拓展了**托幼的服务内涵,创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为社区0—6岁婴幼儿提供一流的安全、教育、保育服务。多年来,她们保教人员积极参加了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社会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以良好的保教服务和优质的教学管理水平赢得了社区家长的信赖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曾先后连续四年被评为公司级安全红旗单位;总公司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区级绿色环保幼儿园、参加**市交通安全儿歌大赛获得三等奖;连续四年的教师教育观摩课被总公司小幼科评为优秀示范课,并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多名教师被授予公司、总公司公司、**市岗位服务明星、标兵、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分获总公司级、市级一、二、三等奖;辅导多名幼儿参与的幼儿卡拉ok比赛、幼儿讲故事比赛分获一、二等奖、参与的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分获金、银、铜奖和最佳组织单位奖。

二、启动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抓好幼儿园教育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她们提出:努力将每一位教师打造成为热爱本职专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勇于探索创新;尊重幼儿,因人施教的人才。在工作中,提倡“优秀园风建设示范园”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教职工建设目标是敬业、爱生、奉献、一专多能,德才兼备。遵循教育理念: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提倡:快捷、互动、亲情式服务。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作用,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形势任务教育,着力培养一支健康向上务实高效的教师队伍。托幼中心由专人负责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首先加强对幼儿园长的培训,提高其管理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努力造就优秀的管理干部。引导她们加强学习,做学习型园长,使她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和学前教育前沿的发展动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切实担起骨干带头重任。

其次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市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细则》,利用2月、8月幼儿入托淡季及其它业余时间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音乐教学、英语口语、礼仪服务;组织保育人员进行了保育员应知应会、护理技能培训;聘请**市儿保所专家对保健医和炊管人员进行了婴幼儿营养配餐技能培训。此外,她们相继开展了各岗位人员业务技能比武活动,如:炊管人员烹饪比赛,教师风采大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各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服务于幼儿。

第三加强师德管理,提升保教人员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牵动家长的心。在新形势下,她们拟定了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全体保教人员恪守准则,严格执行,对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受小朋友家长欢迎以及在工作中取得各项优异成绩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园所实际,她们还聘请了天津市行政学院教授为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适讲座,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压力,以快乐、健康的心态投入教育工作中,还聘请天津市义务演讲团的老师给女职工讲保健知识及相关女性病的治疗和预防。

三、创新管理理念,打造社区办园新特色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6)

多年来,不管形势发生如何变革,她们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境,但她们始终信奉一条宗旨,那就是“用母爱为幼儿服务,用亲情为家长服务,用爱心为社区服务”,她们遵循婴幼儿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幼儿园管理运营模式,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自主、和谐的发展。随着托幼服务市场的变化,面对社区生源现状,她们在办园方向上,大胆探索开门办学之路,坚持品牌引路,拓展了托幼的服务内涵,创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为社区0—6岁婴幼儿提供一流的安全、教育、保育服务。多年来,她们保教人员积极参加了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社会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以良好的保教服务和优质的教学管理水平赢得了社区家长的信赖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曾先后连续四年被评为公司级安全红旗单位;总公司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区级绿色环保幼儿园、参加市交通安全儿歌大赛获得三等奖;连续四年的教师教育观摩课被总公司小幼科评为优秀示范课,并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多名教师被授予公司、总公司公司、市岗位服务明星、标兵、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分获总公司级、市级一、二、三等奖;辅导多名幼儿参与的幼儿卡拉ok比赛、幼儿讲故事比赛分获一、二等奖、参与的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分获金、银、铜奖和最佳组织单位奖。

二、启动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抓好幼儿园教育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她们提出:努力将每一位教师打造成为热爱本职专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勇于探索创新;尊重幼儿,因人施教的人才。在工作中,提倡“优秀园风建设示范园”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教职工建设目标是敬业、爱生、奉献、一专多能,德才兼备。遵循教育理念: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提倡:快捷、互动、亲情式服务。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作用,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形势任务教育,着力培养一支健康向上务实高效的教师队伍。托幼中心由专人负责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首先加强对幼儿园长的培训,提高其管理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努力造就优秀的管理干部。引导她们加强学习,做学习型园长,使她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和学前教育前沿的发展动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切实担起骨干带头重任。

其次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市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细则》,利用2月、8月幼儿入托淡季及其它业余时间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音乐教学、英语口语、礼仪服务;组织保育人员进行了保育员应知应会、护理技能培训;聘请市儿保所专家对保健医和炊管人员进行了婴幼儿营养配餐技能培训。此外,她们相继开展了各岗位人员业务技能比武活动,如:炊管人员烹饪比赛,教师风采大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各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服务于幼儿。

第三加强师德管理,提升保教人员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牵动家长的心。在新形势下,她们拟定了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全体保教人员恪守准则,严格执行,对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受小朋友家长欢迎以及在工作中取得各项优异成绩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园所实际,她们还聘请了天津市行政学院教授为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适讲座,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压力,以快乐、健康的心态投入教育工作中,还聘请天津市义务演讲团的老师给女职工讲保健知识及相关女性病的治疗和预防。

三、创新管理理念,打造社区办园新特色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7)

一、__年工作总结

(一)社区卫生工作

1、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今年,我们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软件应用的培训力度,在市、区两级建立了监管决策查询平台,实现了工作进度实时查询,工作质量适时监管。同时,我们结合现代家长需求,拓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开发了儿童保健卡制作功能,通过定期的儿童保健服务为儿童留下健康轨迹和成长照片,受到了辖区广大儿童家长的欢迎。

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拉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市卫生局委托网通公司,对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行3G改造,给每家机构配备了无线上网卡,医生外出时可通过3G网络随时登录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查阅居民的健康档案,并将本次随访的最新信息第一时间上传。随访信息即可“一次录入,全程享用”。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举办__年度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邀请相关省、市相关专家举办全科医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院管理、药品管理、档案管理等专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二是投入__万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为10所有场地、有人员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500MA X光机,大大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已经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了标准化建设,还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底前可全部完工。经过标准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装修精致、环境温馨、标识统一,已经成为城市机构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完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今年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单位,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在社区医生与居民间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点对点”健康责任制管理。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市卫生局在全市统一了社区医务人员出诊服,包括春装和夏装。

4、出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指导意见。今年4月份,市卫生局针对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要求,提出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及国家政策相违背,对已经购置其他医疗机构更新替换下来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配置审批手续,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未经审批,不配置CT等大型医用设备。

5、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补助到位。为准确核定__年度18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继续采取委托的方法,委托安阳汇丰会计师事务所于4-6月份,对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计,审计确定基本药物销售额为__万元,市财政160万元补助款已经于7月份拨付到各县(市、区)。据统计,市财政两年来为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拨付补偿款共计__万元。

6、我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见成效。今年,我市的龙安区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殷都区铁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我市已经拥有1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妇幼保健工作

1、举办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培训班。为提高我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市卫生局于5月*日至6月*日分七期对全市1200余名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了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为提高培训层次,特邀请北京大学人民 医院王山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永清教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赵德华教授来安授课。

2、严格助产技术服务单位验收与审批。市卫生局于__年__月29日至__月2日,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69家单位,按照《__市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进行了现场考核。其中取得二级助产技术服务资格的单位33家,取得一级助产技术服务资格的单位28家,取得婚前医学检查资格的单位6家,不合格单位6家。

3、积极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今年,我局将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做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市卫生局成立了新生儿死亡详审领导小组和评审专家组。为规范开展评审工作,今年*月份我们邀请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儿科及保健科专家到安授课,并带领我市专家进行了首次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4、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进展顺利。截止10月底,共为*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了住院分娩补助,发放资金*万元,全年任务完成率为*%;为*名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片,全年任务完成率在室96.11%。

5、__县、__县成为“两癌”检查项目县。*年国家在部分地区实施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今年__月份,在试点扩大过程中,我市的两个县被纳入试点范围。根据项目安排,今年安阳县将有*名农村妇女可以接受免费的宫颈癌检查,内黄县将有20__名农村妇女可以接受免费的乳腺癌检查。*月初,在两县卫生、妇联、财政等多部门密切配合下“两癌”检查项目全面展开。目前,内黄县已经顺利完成20__例农村妇女的乳腺癌检查工作,安阳县也已为*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

6、出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定。为加强我市托儿所、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切实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今年10月份,市卫生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规定。这是我市首次针对托幼机构出台具体的保健管理规定。市卫生局将于近期内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也将随即开展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工作。

7、__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29%,孕产妇死亡率为10.23/10万,婴儿死亡率为2.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1‰。

(三)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乡、村两级职责分工

1、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为进一步细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安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居民健康档案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往各县(市、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不一致,特别是老人体检、孕期检查、慢性病人体检等方面检查项目过少,如在年度考核中发现有个别卫生院在进行老人体检时,除测量身高、体重外,实验室检查只进行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均未按要求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市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10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规范和细化。

2、明确了乡、村两级职责分工。为促进我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扎实做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安阳市卫生局、财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明确市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的通知》,根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经过有关方面专家论证、测算与分析,对我市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进行了可操作性的细化分工,确定乡卫生院承担67.7%的任务,村卫生室承担32.38%的任务。为确保职责分工切合实际,安阳市决定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每2年调整1次职责任务分工。此举不但确定了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所承担的任务量,还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核拨经费提供了依据。

截止__年__月底,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为390.61万城乡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0-6岁儿童*万人,管理孕产妇5.16万人,为*万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免费的健康检查,系统管理高血压28.45万人、糖尿病患者*万人,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845人,为*名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卡,接种剂次达到*次,为__对新人提供了免费的婚前医学检查。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社区卫生工作

1、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社区基本公卫与基本医疗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建立监管决策平台,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化考核目标、基本药物电子化监管、服务信息的互联共享等目标。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明年上半年举办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二是全面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至少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价值不少于30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增强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__年,至少完成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形象。

3、完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全面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单位,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在社区医生与居民间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点对点”健康责任制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逐步建立健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等工作机制。

4、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以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抓手,对照创建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基本设施、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基本功能进行严格考核,并加大对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社区基本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确保创建一个,达标一个,示范一个。*年至少再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区卫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工作一线的社区责任医生的 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社区卫生人文环境。

(二)妇幼保健工作

1、完成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资质培训。按照《*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月底前完成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各县卫生局7月底前完成托幼机构卫生评价工作。

2、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好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配备设备,增加新项目、开展新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3、高标准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加强项目督导检查。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营造项目实施良好社会氛围。

4、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积极与民政部门配合,本着自愿的原则,为居民免费提供婚前保健服务,力争婚检率达到50%以上。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确保在全市所有助产技术服务单位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力争__年全市新生儿筛查率不低于80%。

(三)健康教育工作

1、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利用各种传媒,采取积极措施,以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为重点,依托“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继续推进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无烟学校、无烟机关等无烟公共场所创建工作。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8)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50-03

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基于无法回避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的现实,开始大力推行幼儿教育改革,致力于扩大幼儿教育规模,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1998~2000年、2002~2004年,国际经合组织教育委员会先后两次对包括英国在内的数个成员国的早期教育与保育政策和服务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比较研究报告:强势开端――幼儿教养研究(OECD,2001)〔1〕、强势开端Ⅱ(OECD,2006)〔2〕。这两份报告均对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成果给予了肯定。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强调立法,加强统一管理,增加幼儿教育投入,扩大幼儿教育规模,制定并数次修改早期教育与保育课程等,这些举措均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改革的主要经验

1.保障并进一步规范幼儿教育投入

幼儿教育投入是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政府注重保障并进一步规范幼儿教育投入。以资金投入为例,英国政府在社区幼儿服务中心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幼儿服务中心均由政府投资举办,为社区里的所有3~5岁幼儿(有的社区是0~5岁幼儿)提供每天2~3小时的免费幼儿教育服务。〔3〕有些社区幼儿服务中心还派出流动的学前教育服务车,定期为居住分散的幼儿送教上门。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语言发展有障碍的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肢体残障的幼儿等,政府为他们配备专门的教师或负责人,使特殊儿童在幼儿阶段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教育干预,从而缩小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另外,投资主要用于与幼儿发展有关的物质材料改进,而不是用来装饰幼儿园的门面。英国的许多托幼机构十分朴素,房舍等装饰很少,甚至略显寒酸,但机构中与幼儿发展有关的图书、玩具、活动材料等却十分丰富,这无疑为幼儿发展提供了最实在的帮助。

2.托幼机构形式多样

英国的托幼机构形式多样,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4〕为了让托幼机构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英国政府在托幼机构多样化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在英国,侧重于保育的托幼机构主要是托儿所,以0~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由卫生部门管辖;侧重于教育的托幼机构有保育学校(幼儿园)、保育班、幼儿班等,保育学校和保育班以3~4岁幼儿为教育对象,幼儿班以3~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它们都由教育部门管辖。

除了发展正规的托幼机构外,英国政府还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开办以2~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学前游戏小组,以弥补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不足。“游戏小组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自己也得到丰富和发展。”〔5〕学前游戏小组是家长们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的一种托幼机构。在这种机构中,幼儿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家长在这里以教师的身份轮流出现。学前游戏小组较好地处理了支持妇女就业而发展幼儿教育与保育的现实需要和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于是有人称之为“母子俱乐部”。

其他托幼机构,如公立的混合型幼教中心、国小附设预收班和私立的亲子团体、居家保姆家庭日托等,也都在为家长提供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多种多样的托幼机构形式适应了家长对幼儿教育与保育的不同需求,为家长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3.保障处境不利幼儿的受教育权

在英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制定及经费投入等方式,保障幼儿尤其是处理不利幼儿的受教育权,以减少儿童贫困和社会排斥。〔6〕

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幼儿受教育权的政策法规,如《每个儿童都重要》《儿童保育十年战略》《儿童法》《儿童保育法》《每个儿童的未来都重要》《儿童计划》等。英国中央及地方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经费支持,为0~4岁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贫困家庭的幼儿提供早期教养服务,所需费用视家长收入水平收取或由政府全部承担。

4.为幼儿及与幼儿有关的人员提供综合服务

幼儿除了在正规的托幼机构获得受教育机会外,也在家庭和社会中学习和发展。英国政府注重为幼儿及与幼儿有关的人员提供综合服务,以扩大幼儿受教育的机会。例如,幼儿服务中心既为幼儿提供保教服务,也为幼儿家长找工作提供便利,还免费为幼儿家长提供职前培训场所,提供英语、计算机、手工制作、烹饪等技能培训,也为幼儿家长咨询家庭事务提供场所,如替家长约见财务、法律顾问等。英国社会认为,只有把与幼儿家长有直接关系的所有事情都做好,家长才能心平气和,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成长才有保证。

5.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

“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宋红娟,2007)。“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特别强调教师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在英国,每位新教师都要建立一份记录专业发展的档案袋,经常对档案进行更新,总结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并定期进行档案袋展示,与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改革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1.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英国幼儿教育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中央对各地学前教育的管理通过制定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来实现,地方在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政策、计划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自。

一直以来,为确保每个幼儿在生命早期拥有最佳开端机会,解除妇女参加工作后孩子无人照管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消除家庭和社会贫困,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英国中央政府竭力强调自身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规划、组织领导与协调职责,但由于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难以有效地为本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管理的责权界定不清,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简洁、明确、适当、高效的组织体系,导致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工作比较混乱,管理绩效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责任分散或交叉乃至重叠,导致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在部门之间共享,使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相应服务(庞丽娟、刘小蕊,2008)。

当前,英国政府正致力于推出一些新政策,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力,推进部门之间的协调,例如针对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领域中保育和教育在体制上分裂的状况,推出了将两者整合的“保教一体化”政策,但这些政策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

2.师资队伍不稳定,保教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英国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幼儿教育领域,员工素质越高,尤其是教师素质越高,幼儿进步越大。〔7〕然而,目前在英国托幼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只有20%的人具有大学学历。在英国,要成为托儿所的保育员或合格的助教,必须接受为期两年、包含16种课程的培训,但是对保姆、居家保姆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游戏小组及课后社团工作的人员也大多不用接受这种培训。然而,在家庭式环境中工作的保姆和居家保姆却是英国儿童托管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约占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57%。〔8〕其余未接受过训练的从业人员有的在游戏小组工作,有的在课后社团工作,他们占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比率也比较高。另外,在幼教工作者的薪资方面,一般而言,教育机构薪资比保育机构高,合格教师薪资最高,而保育机构工作人员的薪资低于全国最低工资水平。〔9〕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

要保证幼儿教育质量,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稳定师资队伍,就要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如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英国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1〕〔2〕〔7〕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3-64,69,76.

〔3〕安颖,徐明.北京英国幼教考察团报告〔EB/OL〕. 〔2006-09-25〕.http:∥baobao.省略.

〔4〕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0.

〔5〕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3.

〔6〕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8.

〔8〕〔9〕简楚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欧美澳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3-105.

Experience and Problem of Reform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UK since the 1990s

Fan Jing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9)

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基于无法回避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的现实,开始大力推行幼儿教育改革,致力于扩大幼儿教育规模,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1998~2000年、2002~2004年,国际经合组织教育委员会先后两次对包括英国在内的数个成员国的早期教育与保育政策和服务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比较研究报告:强势开端——幼儿教养研究(OECD,2001)、强势开端Ⅱ(OECD,2006)。这两份报告均对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成果给予了肯定。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强调立法,加强统一管理,增加幼儿教育投入,扩大幼儿教育规模,制定并数次修改早期教育与保育课程等,这些举措均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改革的主要经验

1.保障并进一步规范幼儿教育投入

幼儿教育投入是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政府注重保障并进一步规范幼儿教育投入。以资金投入为例,英国政府在社区幼儿服务中心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幼儿服务中心均由政府投资举办,为社区里的所有3~5岁幼儿(有的社区是0~5岁幼儿)提供每天2~3小时的免费幼儿教育服务。有些社区幼儿服务中心还派出流动的学前教育服务车,定期为居住分散的幼儿送教上门。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语言发展有障碍的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肢体残障的幼儿等,政府为他们配备专门的教师或负责人,使特殊儿童在幼儿阶段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教育干预,从而缩小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另外,投资主要用于与幼儿发展有关的物质材料改进,而不是用来装饰幼儿园的门面。英国的许多托幼机构十分朴素,房舍等装饰很少,甚至略显寒酸,但机构中与幼儿发展有关的图书、玩具、活动材料等却十分丰富,这无疑为幼儿发展提供了最实在的帮助。

2.托幼机构形式多样

英国的托幼机构形式多样,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为了让托幼机构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英国政府在托幼机构多样化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在英国,侧重于保育的托幼机构主要是托儿所,以0~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由卫生部门管辖;侧重于教育的托幼机构有保育学校(幼儿园)、保育班、幼儿班等,保育学校和保育班以3~4岁幼儿为教育对象,幼儿班以3~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它们都由教育部门管辖。除了发展正规的托幼机构外,英国政府还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开办以2~5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学前游戏小组,以弥补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不足。“游戏小组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自己也得到丰富和发展。”学前游戏小组是家长们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的一种托幼机构。在这种机构中,幼儿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家长在这里以教师的身份轮流出现。学前游戏小组较好地处理了支持妇女就业而发展幼儿教育与保育的现实需要和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于是有人称之为“母子俱乐部”。其他托幼机构,如公立的混合型幼教中心、国小附设预收班和私立的亲子团体、居家保姆家庭日托等,也都在为家长提供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多种多样的托幼机构形式适应了家长对幼儿教育与保育的不同需求,为家长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3.保障处境不利幼儿的受教育权

在英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制定及经费投入等方式,保障幼儿尤其是处理不利幼儿的受教育权,以减少儿童贫困和社会排斥。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幼儿受教育权的政策法规,如《每个儿童都重要》《儿童保育十年战略》《儿童法》《儿童保育法》《每个儿童的未来都重要》《儿童计划》等。英国中央及地方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经费支持,为0~4岁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贫困家庭的幼儿提供早期教养服务,所需费用视家长收入水平收取或由政府全部承担。

4.为幼儿及与幼儿有关的人员提供综合服务

幼儿除了在正规的托幼机构获得受教育机会外,也在家庭和社会中学习和发展。英国政府注重为幼儿及与幼儿有关的人员提供综合服务,以扩大幼儿受教育的机会。例如,幼儿服务中心既为幼儿提供保教服务,也为幼儿家长找工作提供便利,还免费为幼儿家长提供职前培训场所,提供英语、计算机、手工制作、烹饪等技能培训,也为幼儿家长咨询家庭事务提供场所,如替家长约见财务、法律顾问等。英国社会认为,只有把与幼儿家长有直接关系的所有事情都做好,家长才能心平气和,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成长才有保证。

5.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

“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宋红娟,2007)。“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特别强调教师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在英国,每位新教师都要建立一份记录专业发展的档案袋,经常对档案进行更新,总结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并定期进行档案袋展示,与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改革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幼儿教育改革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1.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英国幼儿教育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中央对各地学前教育的管理通过制定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来实现,地方在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政策、计划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自。一直以来,为确保每个幼儿在生命早期拥有最佳开端机会,解除妇女参加工作后孩子无人照管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消除家庭和社会贫困,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英国中央政府竭力强调自身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规划、组织领导与协调职责,但由于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难以有效地为本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管理的责权界定不清,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简洁、明确、适当、高效的组织体系,导致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工作比较混乱,管理绩效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责任分散或交叉乃至重叠,导致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在部门之间共享,使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相应服务(庞丽娟、刘小蕊,2008)。当前,英国政府正致力于推出一些新政策,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力,推进部门之间的协调,例如针对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领域中保育和教育在体制上分裂的状况,推出了将两者整合的“保教一体化”政策,但这些政策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

2.师资队伍不稳定,保教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英国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幼儿教育领域,员工素质越高,尤其是教师素质越高,幼儿进步越大。然而,目前在英国托幼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只有20%的人具有大学学历。在英国,要成为托儿所的保育员或合格的助教,必须接受为期两年、包含16种课程的培训,但是对保姆、居家保姆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游戏小组及课后社团工作的人员也大多不用接受这种培训。然而,在家庭式环境中工作的保姆和居家保姆却是英国儿童托管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约占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57%。其余未接受过训练的从业人员有的在游戏小组工作,有的在课后社团工作,他们占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比率也比较高。另外,在幼教工作者的薪资方面,一般而言,教育机构薪资比保育机构高,合格教师薪资最高,而保育机构工作人员的薪资低于全国最低工资水平。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要保证幼儿教育质量,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稳定师资队伍,就要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如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英国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3-64,69,76.

〔2〕安颖,徐明.北京英国幼教考察团报告〔EB/OL〕.〔2006-09-25〕.

〔3〕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0.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10)

1. 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实

践探索

1904 年清末颁布《癸卯学制》,自此幼儿教育机构在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该学制规定:“凡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现在均有育婴堂及敬节堂,兹即于育婴敬节二堂内附设蒙养院。”“各处育婴堂规模大小不一,现均筹有常年经费;其规模过狭者,应设法扩充屋舍,增加额数。”[1]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要求各地方应设有常年经费,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1903 年,中国第一所官立省办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该园在《开办章程》中规定,“本园一切服装、图书、保育物品,均属官备,惟不备餐饭。本省小儿入园免收学费,外省小儿入园每月须纳学费洋四元。”[2]首次采用政府投入为主,个人缴纳学费的幼儿教育办园措施。

此后,根据《癸卯学制》的规定,在湖北幼稚园的示范下,京师蒙养院、湖南蒙养院等一批官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相继出现。清末这批官办幼儿教育机构,基本上是采用政府全额投资的方式。由于费用充足,这批官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师资、保教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如湖北幼稚园、湖南蒙养院等不惜重金,从日本聘请幼儿教育专家直接担任幼儿园教师,以保证最初的办园质量。

中华民国成立后,立即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教育部同时还在公布的《师范学校令》和《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蒙养园附设在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进一步明确蒙养园作为学制体系中的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提高。1922 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正式被列入学校系统,确立了幼儿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独立地位。中华民国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经费来源有两个特点:其一,相对于清末,进一步呈多元化发展,因而,先后创建了一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稚园,幼儿教育在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二,总体上政府公共财政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支撑,因而,这一时期幼教事业发展极其缓慢。据统计,1929 年至1947 年,偌大的一个中国,幼教机构数量一直未能突破1400所,在园幼儿数最多时仅为13 万余人。[3]

在办园体制上,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机构有公

立的、私立民办的,有附属于学校机关的,也有单独设立的。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9 年创建幼稚园,园址设在附属小学的杜威院内。该幼儿园由学校全额出资办理,同时,也收缴学费等相关费用。规定每半年缴洋2 元(用品杂费1 元,点心费1 元)。

1920 年开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由于主要是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所以,开办之初经费由督办水灾的款项开支,但一直没有得到地方财政资助。因而,其收容的儿童中,有免费的孤儿、弃儿、贫儿,也有交费的儿童。南京鼓楼试验幼稚园于1923 年由陈鹤琴个人办理,后有朱深甫募款十分之八,幼稚园得以扩大改址。后历年经费由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教育科补助,1928 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每月给与津贴266 元,1929 年11 月开始,南京市教育局每月补助津贴60 元。1927 年开办的中国第一所乡村幼教机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在陈鹤琴资助500 元的情形下开办的。

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幼儿教育机构基本分布在

城市,且规模相对较小,总体上幼儿教育投入处于最初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幼儿教育财政体制。

2. 老解放区二元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萌芽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自己的红色区域。1934 年2 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颁布了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托儿所组织条例》,强调采用因陋就简原则办托儿所。当时的托儿所办在农村,主要是为成年人参加革命战争和生产劳动解除后顾之忧,故投入上采取地方为主,自主办理,政府指导的方针。一般由本地妇女看护、管理小孩,托儿所的用具政府补贴一部分。这种特殊的投入方式,使得苏区的托儿所机构飞速发展。1934 年,兴国县已建立托儿所227 个,而瑞金县计划发展托儿所920 个。[4]1941 年1 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育制度,同时将学前教育向民间推进。在这思想指导下,边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一是由边区政府主办、费用完全由政府负担的机构,包括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资助的寄宿制的保育院和托儿所;二是经费由单位(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自理的单位日间托儿所;三是临时成立的托儿班、哺乳室、游击式托幼组织等。总体说来,当时的边区政府采用了重点包办党、政、军托幼机构,适当扶持社团托幼机构,发动群众创办多种形式的托幼机构的投资和办学思路。一方面,有比较稳定的经费保证了保育院等幼儿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民间力量办理托幼机构,有力地促进了边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首次将边区政府支持幼儿教育的行为制度化,是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雏形。

二、新中国成立后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形成1. 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的社会背景

新中国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的社会背景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认定解放妇女劳动力作为幼儿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并在实践中被不断强化。

1952 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第一次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解放妇女劳动力的任务。

该《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一方面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另一方面,则是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956 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该《通知》进一步强调,为了帮助母亲们解决照顾和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必须有相应的增加。

因此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幼儿教育虽然在

学制中作为国民教育的第一环,但在实施中却更偏重于其特有的解放妇女劳动力的这一社会职能。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和社会都是依据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职能来思考财政投入问题。由于幼儿教育首先定位于服务妇女就业,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女职工、女职员,幼儿教育的这种功能定位在事实上将农村妇女排除在外。自然而然,农村幼儿教育也就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是长期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于是,以国家机关单位和集体经济体为依托发展幼儿教育成为此后长期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政策。

2. 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过程及特征

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个条例指明了幼儿园、托儿所的基本性质———是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6 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强化了幼儿教育的分散投资体制,指出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均由教育行政部门、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群众、私人等主办单位各自负责管理。在农村,提倡农业合作社举办托幼机构。其指导思想很显然是将幼儿园作为职工劳动保障和福利看待。1955 年,国务院的《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定》要求,幼儿园年需一切费用由各部门列入“营业外”开支,编入财务计划。1973 年,财政部财企字第41 号文规定幼儿教育成本改在营业外支付,从制度上完全确定了幼儿园归属后勤服务开支的准则,强化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单位福利属性。至此,我国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

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财政明拨与暗补并举。在这种体制下,我国政府一方面在人、财、物等方面直接投入教办园,即财政明拨。同时,还以职工福利间接投入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即财政暗补[5]。其暗补的基本方式是:一是各单位在创办托幼机构中,经费从本单位基本建设费中支出;二是国营企业在所提取一定份额的福利补助金中,部分经费可用于托幼机构;三是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企业管理费和事业费中开支补助附属托幼机构。另有工会经费等资助托幼机构。

(2)国家的职工福利政策对城市托幼机构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国家激励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从而使这些单位附属的托幼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另外,由于单位附属的托幼机构的归属性和依附性,其办园条件和质量随所属单位的福利状况而起伏。

(3)对于城镇街道和农村社队,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保教人员的待遇,相当同等劳动力报酬。

(4)幼儿教育多元发展格局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幼儿园有着长期稳定投入积累,这类幼儿教育机构越办越好;而中小企业办园和街道办园一直未能够突破托儿功能,发展状况徘徊不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由于一直未获得财政投入,处于长期停滞状态。[6]3. 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变化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但是,通过考察发现,改革开放30 年来,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框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为新的二元体制所取代。其基本表现是,政府财政投入主要流向教办园、政府机关园及其它部门园。而原有的集体经济体办园、国有企业园大多解散,代之为私立园的大量涌现,而后者逐渐成为办园力量的主体。

(1)“两条腿走路”的财政体制内涵逐步扩大197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幼儿教育工作应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继续提倡机关、部队、学校、工矿、企事业等单位积极恢复和建立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生活服务事业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托幼事业社会化也成必然趋势。

这预示着幼儿教育在办园和财政体制上将突破由国家和集体基本包揽的格局。原有幼儿教育财政体制中的国家和集体经济体的“两条腿”在幼儿教育发展中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力量,同时,还应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发展幼儿教育。

(2)农村幼儿教育仍然处于“人民教育人民办”

的状态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人民教育人民办”是当时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办法。其主要方式是地方投入为主,家庭承担一定的教育费用。1983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可采用社(乡)统筹,生产队(村)自筹,群众集资,家长交纳少量保育费等多种办法。并指出,按照“地方为主,分级管理”的做法,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部1980 年制定的《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规定,在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列幼儿教育专项。教育基建投资也应包括幼儿教育项目,在有条件的地方,地方财政还应对农村幼教事业给予适当补助。从以上规定可见,对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主要采取当地为主,其经费渠道限于社(乡)、队(村)集资自筹,家长付费的办法。《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虽然规定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列幼儿教育专项,但对于庞大的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来说,则属杯水车薪。且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基本上被投入到城市的教办园或政府机关及部门园。

(3)幼儿教育财政倾斜性投入体制[7]确立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立法强制将幼儿教育经

费专门列项,国拨经费的比例极小。且幼儿教育机构在行政上归各举办单位和个人管理,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散,非教办园分布广泛和数量庞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对象主要在城市。在城市幼儿园中,又主要投入到教办园、政府机关园和部门园。尤其是各地教办园,从行政上归口教育部门管理,由教育部门直办、直属和直管,自然备受各地教育行政机构关照。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地方财政的关注。这样,国拨教育经费主要流向了教办园,其次是政府机关园和部门园。在得天独厚的长期关照中,它们基本上成为当地的重点园、中心园、示范园。随之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人倾斜性体制被正式建立起来。显然,倾斜性投入体制人为拉大了幼儿园之间的差距,造就了部分优质幼儿园。虽然,这些优质幼儿园在当地幼儿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示范效应,但总体上看,倾斜性投入没有顾及到大部分比较落后的幼儿园,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4)社会资金成为发展幼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2003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今后5 年(2003~2007 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从统计数据来看,从1997 年开始社会力量办园数据逐年加大,2000 年社会力量办园开始占据半壁江山,2005 年社会力量办园占幼儿园数比例达2/3,2008 年有些省份的社会力量办园数量占整个幼儿园的80%,《意见》目标实现。对于社会力量办园,国家主要采取鼓励的措施,一些地方制定相关的标准与条例予以监管,国家与地方财政均未进入社会办园。可见,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社会资金逐步成为发展幼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三、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必然性及要求当前,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基本形态

是政府公共财政仅负责教育部门办园和政府机关及部门幼儿园,而城市集体性幼儿园、社区幼儿园及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由当地负责,其结果造成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教育部门园和政府机关及部门园的房舍、设备和师资水平优越,教育质量较高,往往为当地示范幼儿园。

而社区办幼儿园和个体办幼儿园经费主要由家长交费,这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设施,教育质量较差。农村幼儿教育长期没有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又形成不了市场,其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水平更是可想而知。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军队、大学工作人员的子女等享受政府财政支持,而城市普通市民家庭的儿童、农村儿童与幼儿教育财政支持无缘。幼儿教育的这种投入制度与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和教育投资的能力支付原则相违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促进城乡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改变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势在必行。

1. 科学定位幼儿教育的功能

政府投入的合理性首先在于科学定位幼儿教

育的职能。目前,国外认识幼儿教育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儿童发展的观点、儿童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社会发展干预观点、经济学的收益观点、宗教的观点。[8]归纳起来,幼儿教育事业兼具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三重职能。从社会福利上看,幼儿教育是政府支持家庭养育下一代和减少儿童起点差异的工作部分,它对纠正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从经济上看,幼儿教育为妇女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对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谋求性别平等的意义。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早期认知、情感和技能开发,作为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终身奠基的重要作用。

从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思考,

幼儿教育财政应该具备广泛覆盖、基本标准、城乡统筹等基本属性。对幼儿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达成一致,是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前提。

2. 化解“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格局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体制转型,企事业单位逐渐剥离其原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其中包括幼儿教育。这样,原有的社会服务就需要新的承接者,这需要政府通过加以调控解决。而政府的财政投入状况又不平衡,一是各级财政状况的不平衡,中央、省一级政府财力较强,而市县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能力一般比较薄弱;二是区域财政不平衡。

这样,地方财政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地方政府承担学前教育责任的主要障碍。

因此,一方面,可以继续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管理体制,以增强地方对幼儿教育的责任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鉴于市县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能力较弱,及各地经济财政差异较大,建议建立中央及省一级幼儿入园资助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幼儿入园受教育的公平性。我国政府在财政上可以重点扶持公办园,但要规定公办园优先招收贫困儿童,规定公办园中贫困儿童所占的比例,对贫困儿童实行学费减免政策。对进入私立园中的贫困儿童实行个人及其家庭补助,保障他们最基本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条件。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转移支付,支援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

3. 将所有的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划归教育部门

进行幼儿园归属调整,改变公办幼儿园条块分

割的局面。将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使现有附属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统归地方教育部门管辖,打破托幼机构分属各级各类部门单位,因其挂靠机构的行政级别而级别不一的局面,使各托幼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等级之分。这样,可以解决各级政府和附属单位只给其直属园拨款的幼儿教育财政经费分散安排问题,使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达到统一由教育部门安排使用的目标。

4. 增加幼儿教育经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总投入在GDP 中所占

比重极其微小。我国幼儿教育始终处于政府财政结构的最边缘。从经费的角度分析,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四级教育系统中,幼儿教育是四级学制的第一级,但其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最小,如1998~2004 年中一直维持在1.27%~1.44%之间[9]。幼儿教育从社会和政府部门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最少,其经济基础最薄弱,地位最低下。从国际比较看,我国2003 年幼儿教育总投入占GDP 比重处于最低水平,大大落后于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中国的幼儿教育总投入占GDP 的比重只大约相当于这些国家平均水平的1/10。[10]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其基础是参照有关国家的标准,增加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2][3]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93.104.350.

[4] 喻本伐. 中国幼儿教育史[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263.

[5][9][10] 蔡迎旗.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2.94.95.

社区幼儿托管服务篇(11)

幼儿预防接种证的查验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查验幼儿3岁之前的各种疫苗接种情况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确保幼儿在入托前完成计划免疫程序,二是为了做好对个别疫苗的查漏补缺工作。“入托入学儿童和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漏种疫苗补种工作,是托幼机构、学校防止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暴发流行最科学、最有效、 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措施。”

甘肃省妇联保育院平均每年秋季招生新生约120-130名2,设四个小班,每班平均25-35名幼儿。每年对入托幼儿预防接种证的查验结果总体情况良好,个别疫苗存在漏种。现就以2012-2014年查漏补种情况为例分析和探讨经验及其中的存在的原因。

一、2012-2014年10种疫苗的查验及漏种、补种情况

1.查漏补种情况

2.表格分析说明

首先,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和百白破等四种疫苗均无漏种情况。其次,麻腮风、甲肝和乙脑等疫苗有个别漏种情况,且甲肝多为漏种第二剂。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幼儿在适龄接种期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而耽误(父母工作环境的变化或者孩子委托由祖父母养育),一是因为一些父母习惯思维以为预防针只注射一次而遗忘补种第二剂,如甲肝疫苗。现在各个接种机构推荐的甲肝疫苗一般分两剂注射且需要间隔6个月。三是幼儿自身体质的原因。以上表格中有两名幼儿没能补种乙脑疫苗的原因是过敏。第三,流脑A+C群漏种人数最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我院自2011年起实行秋季招生预注册,即选择每年6月中旬开始注册当年9月份入托幼儿,同时进行新入托幼儿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而此时,部分幼儿因为不满3周岁而未能注射A+C群流脑疫苗,接种只能在预注册后的暑期进行,9月份入托时将补种结果拿到保健室进行核查、登记的结果。因此,我园新生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和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已经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二、原因分析

1.保教并重的管理理念

我园自1995年正式建园招生以来,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提升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与提高的发展过程。2011年我园被兰州市教育局评为“市级示范园”。伴随着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卫生保健工作也必须相应的上升一个台阶。“儿童进入托幼机构时,托幼机构应查验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预防接种证,符合要求的,方予办理入园(所)手续。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并督促补种。”4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入托幼儿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防治传染病的爆发,我园在招生制度上规定“先验证、后体检、再入托”的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幼儿各种疫苗的漏种,迟种。

2.家长的积极配合

我园98%新入托幼儿均来自本市常住居民家庭。家长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及对幼儿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视成都较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此项工作,我园在每年开学初召开新生家长会。期中一个环节就是由保健医生给家长讲解整个免疫规划程序,重点强调幼儿入托后需要接种的疫苗。如,4岁“糖丸”加强、6岁“白破”和“A+C群”流脑疫苗的加强。会后将疫苗免疫程序用“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分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增强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意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是国家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需要,是控制相应传染病在学校、幼儿园集体单位暴发流行的预防措施。

3.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支持

随着国家对幼儿计划免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管理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入托幼儿的各种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也逐渐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5年前,我院幼儿入托后的各种疫苗补种工作在各个不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等地方开展,补种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幼儿园保健室,补种的结果不能很好的检查核实。2011年以后,兰州市城关区疾控中心下发专门文件并根据幼儿园所在位置划分相应片区,要求离托幼机构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承担此项工作。即,入托幼儿的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并且责任到人。因此,每年在新生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时请社区6的专职疫苗注射的护士和工作人员来我院现场查验。并根据情况给每一位家长预约好具体的接种时间。同时为了方便家长,周六周日上午上班接待我园幼儿的疫苗补种。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方便了家长和幼儿,一方面可以集中反馈准确的补种信息给幼儿园保健室。另外,当天早上注射疫苗的幼儿会被保健医生和带班教师密切观察。

4.疾控中心动态化管理和监督

随着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不断规范和细化,兰州市城关区疾控中心进行动态化管理幼儿园幼儿的疫苗接种和查验工作。除了对整体入托幼儿的预防接种情况的监督和信息掌握,3年以来又加强了对中途插班幼儿免疫情况的动态关注。即,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后2周就要求核查每一个插班幼儿的具体免疫情况。这也符合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总有个别幼儿插班进入大、中、小班。插班幼儿预防接种证也请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仔细查验,核对和登记并上报。

综上所述,甘肃省妇联保育院新生入托预防接种的查漏补种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了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多年以来没有引发传染病的爆发,切实保障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宇珠,林灿松,张颖兰,等.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儿童入托和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现况调查[J].疾病监测。2011,26(8):629 632.

2 2012年120名,2013年131名,2014年135名。笔者注。

3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管理条例》、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等法条的相关要求。笔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