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肠道的健康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1-19 15:59: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肠道的健康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肠道的健康管理

篇(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学校内的频繁发生以及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菌性的肠道传染疾病是夏秋季学校内发生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一旦产生肠道感染疾病,将会在学校内引起大面积的传染病爆发流行。这不仅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给家庭、社会产生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做好对学校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对秋季防控工作的一大重点。

1.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肠道传染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手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传播;苍蝇、蟑螂等非吸血性节肢动物传播。且其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以及分布的特点无明显区域性,条件相对较落后的地区更易于爆发此疾病。少数的患者先吐后泻,通常不会发热,其腹泻一般不会伴有腹痛,且泄后较为轻快;大便在初期为稀便,后为水样,多为黄水或清水样,少数为洗肉水样或米泔样;呕吐时呈现为喷射状,初为残食,继而水样,和大便的形状相似[1]。

2.肠道传染病在学校流行的原因

夏季高温天气较多,食物特别容易发生变质,从而导致各类不同疾病和细菌的滋生情况发生,不当的饮食便会造成传染疾病的产生。夏季人体的各项生理情况极其的不稳定,自身抵抗力随之下降,因此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同时,夏季是蟑螂、苍蝇等生物的繁殖阶段,蚊虫因素同样容易造成夏季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加上学生饮食卫生的不良习惯、缺乏肠道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以及学校食堂对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不完善,导致生产经营中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

学校附近的杂食摊提供各种不卫生、过期变质的零食和饮料,由于学校没有严格管理学生的饮食就餐问题,学生时常从路边的食品摊购买变质、不合格的食品饮料,从而导致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政府部门卫生的监督力度薄弱,缺乏对学校附近的零食摊卫生状况和食品加工场所环境状况的管理,加上食品店店主人员受利益的驱使,导致其对易变质食品的储存没有严格按照产品规定执行。在发现有变质食品后仍然对其进行加工并出售于学生,学生在使用完变质食物后,从而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引起的呕吐、腹泻相关的肠道传染病发生[2]。

3.夏季肠道传染病在学校流行的控制对策

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自身保护的能力。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各类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有效“疫苗”,学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课程与健康知识的相关讲座,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预防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学生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不购买三无食品、包装不规范和没有注册商标的食物,不购买路边无经营证流动的食品,并教授学生如何辨别劣质食物或已过期食物,以防止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通过多媒体、宣传栏或者印发资料宣传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肠道传染病的一系列相关知识。

加强对学校旁边零食摊的卫生监督以及其从业人员的健康卫生的许可证管理,严格遵循并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食品卫生法,加大对其的检查力度并进行定期的突击检查。若发现问题则及时的处理,整理、关闭一些不安全的零食店,为学校附近创建干净且卫生的健康环境,从而减小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加强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监督和厕所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学校饮用水的水源供应设备和厕所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防止水源的污染。一旦发现有疫情,学校应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相应的隔离治疗对策、实施疫点消毒以及生病请假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3]。

加强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控制,控制学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大对食堂设施的投入,依据食品卫生的监督部门指导,按照相关的标准合理安排食堂布局,完善卫生设施,改善学生就餐环境,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加强食堂自身的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同时完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责权分明,自觉创造和维护学校的良好卫生秩序[4]。

综上所述,学校应认真落实、执行以及大力宣传各项法规,使全体人员全面掌握有关知识,加强学生对校外食品消费的健康意识。定期对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知识培训,掌握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其卫生意识,从而保障全体教师和学生饮食健康。同时,学校应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并开设相关课程,从而有效的控制校内肠道传染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燕萍.2006-2010年南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14,02(13):174-175.

篇(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in outpatient colonoscopy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Method:A total of 80 cases of outpatient colonoscop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December of 80 cases of outpatient colonoscopy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 observation group),they were given PDCA cycle health education.Bowel preparation pass rate,anxiety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qualified rate of bowel prepar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58/8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76/80),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Outpatient department; Colonoscopy; Health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6

c镜检查在门诊上是一种常用检查方式,主要应用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其中PDCA循环亦被称之为质量环,属于管理学领域中的通用模型,主要应用目的是改善产品质量。其中在PDCA循环中则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以及Action(处理)[1-3]。依照以上程序从而实现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实现循环进行的科学程序。健康教育则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患者健康需求技术上赋予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因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语言表达以及沟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3-6]。为研究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本文则对PDCA循环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本院80例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5~77岁,平均(45.5±2.6)岁,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28例、结肠息肉41例、炎症性肠病5例、其他6例。选取2015年7-12月本院80例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对患者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6岁,平均(46.3±2.4)岁,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28例、结肠息肉38例、炎症性肠病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其中本次调查中参与护理人员为9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1±3.4)岁,工作时间为(2.3±0.5)年。

排除标准:(1)对于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听力障碍等无法独立完成测评工作的患者;(2)对于出现严重肠梗阻、电解质紊乱以及大量腹水患者;(3)对于出现精神疾病、认知功能低下以及言语障碍等一些无法正常交流患者;(4)对于出现心肺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5)经期女性患者;(6)如果患者出现依从性差等因素,则可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进入门诊后将一般常规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即可。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1)计划阶段:所有患者均在肠镜室护士的引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如果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则可以由护士口述并,以对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进行测试。PDCA循环质量管理小组则由护士长负责,由肠镜医生、护士组成,主要是对PDCA循环的实施进行质量检查。(2)制定计划:重视患者的焦虑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其中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把肠镜检查操作过程、不良反应以及对策等等均告知患者,以能够改善患者对肠镜检查的认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做好肠镜检查环境管理工作,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以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适感等。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沟通,以能够实现情感的交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3)实施阶段:在PDCA循环中,这属于重要环节,同时也容易可引发患者焦虑,因此依照计划,则首先应该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①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P系,自患者进入门诊即有护士热情接待,并将门诊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基于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尽可能应用口语,以能够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距离,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说出自己的疑问,耐心解答。②做好患者临床认知干预,患者对肠镜检查认知不够全面,则容易出现各种焦虑情绪,所以在肠镜检查之前,则可以将门诊肠镜检查目的、方法以及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均详细告知患者,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让患者认识到自身情绪以及注意力等因素均会对检查产生影响,引导患者以轻松心态进行检查。(4)检查阶段:质量管理小组在肠镜室护士长的带领下依照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以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其中包括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质量评估等。(5)处理阶段:护士长依照检查结果,实施阶段性分析,对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将其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制定目标以及进度计划,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以及改善。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量表对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测定,这一量表包括20个项目自评量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并对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进行统计对比;最后对实施前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进行评分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肠道准备情况对比 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72.5%(58/80),观察组为95.0%(7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5863,P

2.2 两组SAS评分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施前后护士能力对比 与PDCA循环健康教育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DCA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所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体系,主要是在质量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从实施和审核阶段不断实施整改,并对其实施循环运转,以能够显著提升管理质量。在当前临床护理中对于护理控制全面性、改进性以及持续性越来越关注[7-10]。在门诊肠镜检查健康教育中PDCA循环的应用不够广泛,本临床研究中以门诊肠镜检查患者为例,采用PDCA循环法对其健康教育实施多角度多环节检查分析,对患者检查中产生焦虑因素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计划,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广泛关注护理质量和改善效果,护士长引导的质量管理小组不断强化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及时改正,最终在本次患者临床护理中,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肠镜检查中,如果患者的肠道检查不够充分,那么在检查过程中残留的粪便则有可能影响检查视野,甚至严重可以导致出现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所以肠道准备合格率对患者价差结果具有直接影响。PDCA循环的时候则基于肠道准备合格的影响因素出发,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11-15]。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检查认知宣教,则也有助于患者对肠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积极配合做好肠道准备,提高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72.5%(58/80),观察组为95.0%(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DCA循环的主要目的是实施良好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品质及工作效率。在本次患者研究中,能够发现自PDCA循环实施以来,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均有显著提升[16]。采用这种人性化的现场管理方式,并且在严格的质量监督环境下,则能够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及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17-20]。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宣教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工作自信心,始终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工作中去,从本次研究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晓珍,张立荣.PDCA循环理论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39-40.

[2]李丽红,刘晓媚,曾碧峰,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哮喘中西医护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67-68.

[3]黄璐,龚洪玲.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武警医学,2013,24(1):87-88.

[4]朱青,戎明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病房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69-70.

[5]朱丽,丁晓仙.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37-139.

[6]肖爱梅,黄根牙.PDCA循环法在留置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74-76.

[7]李玉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83-86.

[8]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9]陈星珍,江桃红,陈楠楠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11.

[10]田红艳.PDCA循环在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115-116.

[11]金凯玲,叶金明,林凯,等.PDCA循环在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和控制上的应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5):523-525.

[12]刘广秀.健康教育联合PDCA循环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24-26.

[13]饶颖臻,刘汝利,艾静云,等.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00-602.

[14]郭慧敏,顾桂英,孟晶晶,等.PDCA循h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4(14):179-180.

[15]苏月巧,宋敬坤,杨圣俊,等.PDCA循环法在毁损肺全肺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3):3650-3651.

[16]吴庆彩,谭云娣,周敏卿,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0):150-152.

[17]郑美凤.PDCA循环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6):119-120.

[18]唱荣艳,冯晶,马喜娟,等.实施全程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5):391-393.

篇(3)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不仅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肠道里也有不少。从食道开始,途经胃、大肠、小肠,到结束,5亿个神经元遍布两层消化道组织。我们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数量几乎是老鼠大脑神经元数量的5倍,可以这么说,它比许多动物还要聪明。

助你消化和消毒

进化让我们的身体变成了一个用最少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经济适用型”机体。因此,拥有5亿个神经元的肠神经系统需要肩负很多复杂的工作。首先,消化就是一件极其高难度的活儿。肠神经系统让消化道的各部分拥有不同的生化环境。每段消化道中不同的pH值和化学成分能够让不同的消化酶顺利完成它们的工作。消化道的蠕动也受到肠神经系统的控制,通过肌肉的收缩把食物运送到正确的位置。

与食物一起进入我们消化道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如果没有肠神经系统,那么你将冒着生命危险来吃饭。当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想要穿过肠道屏障时,肠道中的神经元就会立即命令肠壁中的免疫细胞分泌组胺等抗炎物质,将危险挡在“门外”。有时,肠道神经元也会向大脑传递外来者入侵的信号,让大脑做出“呕吐”的命令,进一步清除病菌或者病毒。

不论是消化还是清除病菌,这些都还是肠道管理范围以内的工作,现在,研究者们还发现,肠神经系统其实还对情绪和大脑健康有影响。

管理你的情绪

肠神经系统跟大脑有多相似?它们都是由多种神经元和神经元支持的细胞构成的;都有自己的血脑屏障系统来维持较为稳定的生理环境;都能够产生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产生的化学信号,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我们常听说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和血清素。肠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多巴胺与大脑所产生的差不多,而肠神经系统产生的血清素占到了我们体内血清素的95%。

在大脑中,多巴胺会传达有关愉悦和奖赏的信息。在肠道中,多巴胺负责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例如协调结肠当中的肌肉做出收缩的动作。血清素的作用更广,能够预防抑郁,调节睡眠、胃口和体温。在肠道中,血清素还能够进入血液,并参与修复肝脏和肺部的受损细胞。另外,儿童的心脏能否健康发育,以及我们的骨密度是否正常都跟血清素相关。

肠道中神经递质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肠道,它们也会多多少少对大脑产生影响。一些血脑屏障比较薄弱的大脑部位,例如下丘脑,可以接收到肠道神经元所发出的神经递质。这就是为什么,吃高脂食物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变好。当摄入高脂食物后,肠道中的细胞受体会探测到脂肪酸,接着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到达大脑后改变一个人的情绪。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研究者给志愿者的肠道直接注射了脂肪酸,结果,相较于没有注射脂肪酸的人,这些志愿者在听到悲伤的音乐或者看到悲惨的图片时,心情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说明,大脑并不是唯一能够控制我们情绪的器官,有时候即使声音和图像刺激都让大脑做出“难过”的反应,而肠道中的神经细胞却可以与其分庭抗礼,让心情有一些反弹,变得不那么难过。

除了直接释放能够影响情绪的神经递质,肠神经系统还会通过分泌一些激素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曲折”地达到影响情绪的目的。例如,感到压力大时,肠神经系统会分泌脑肠肽,这是一种让你感到饥饿的激素。但通过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脑肠肽也可以降低你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我们的祖先需要在各种各样的危险环境中觅食,压力常常来源于食物的短缺。脑肠肽能够让他们在饥饿与危险当中保持镇静,最终安全地获得食物。

肠道与大脑:一损俱损

除了对情绪造成短期的影响,肠神经系统还会对情绪和大脑健康产生长期甚至不可逆的影响。例如,当研究者用化学刺激物损害了新生小鼠的胃以后,它会变得比其他小鼠更容易抑郁和焦虑,而且在受损组织完全恢复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但其他损伤,例如皮肤组织受到同样程度的损伤,却不会有这种效果。对于人类新生儿来说,如果一开始,胃肠道没有接受正确的刺激,那么也有可能受到长期的影响。例如,一些早产儿没有母乳喝,这让他们肠道中的神经元不能正常发育,因此他们更容易在以后拉肚子或者患上坏死性小肠结膜炎。

另外,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常受到肠道感染,其肠神经系统因此没有健康发育,那么他长大后便很容易患上肠燥症。他会经常感到肚子痛,容易腹泻或者便秘,而且长期处于低落或者抑郁的情绪当中。最近发表于《神经胃肠病学和自动力期刊》的一份研究显示,在100位肠燥症患者中,有87人的循环系统中含有大量会攻击和杀死肠道神经元的抗体,而这造成了他们的肠神经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

还有许多研究发现,肠神经系统与大脑疾病有关联。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发现,造成帕金森患者大脑损伤的蛋白块也存在于这些患者的肠道神经元中。研究者甚至认为,这些蛋白块可能一开始因为病毒感染先出现在肠道中,后来再慢慢进入大脑并导致其病变。类似的发现还存在于阿兹海默症患者中。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独有的斑块也出现在了他们的肠道中。另外,自闭症患者很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同一种基因突变既影响了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影响了肠道中的神经元。

维持健康的肠道环境

篇(4)

一、加强对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近期德国等国家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防控方案(试行)》要求,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防控工作,防范该病输入和传播。

二、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各级疾控机构要重点强化对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筑工地、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等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对海、水产品和养殖场所的标本采集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监测,切实做好霍乱、手足口病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中国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地的支持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或肠道门诊)建设,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筛检和报告,切实作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一旦发现霍乱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疑似病例,当地疾控机构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切实落实传染来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及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等措施。特别是要做好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疫情一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预案,做好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加强医疗救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改善危重病人救治的设备、设施条件。必要时,可指定医疗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救治机构,进行重点肠道传染病重症病例的集中收治,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切实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实施标准预防,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科学掌握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疫情的联防联控

各地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宣传、教育、农业、质监、工商、检验检疫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配合教育等部门,加强对辖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落实晨检、巡查、缺勤登记、病例报告、消毒、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控工作的指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健康教育和轻症病例的随访等工作,指导患者家庭和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减少疫情传播。

六、加强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大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控措施及饮用水卫生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食源性、介水性传染病和学校群体性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通报教育等相关部门。各地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将食品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纳入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依法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做好食品安全事件处置工作。

七、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各地要发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消除蚊蝇孳生地,做好改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搞好家庭、居民区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

八、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

篇(5)

日志溃疡性结肠炎多为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但延伸至降结肠及整个结肠病变病例也较多,且基本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目前病因尚不确切。为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治愈率低,易复发,且有癌变风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病症之一[1]。经临床护理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日常自我保健技能掌握不够,且服药依从性低,致使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很多影响[2]。积极有效的疾病知识宣教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高自我疾病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复发率,是保护溃疡性结肠炎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研究通过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在服药依从性、肠道症状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0.5±4.6岁);住院天数15d~22d;病程:6-36个月至;病变范围:9例为左半结肠,2例为直肠,12例为直肠、乙状结肠,5例为或局域性结肠或全结肠。纳入标准:经诊断入选患者均与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年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标准相符合[3];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并由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全部参与者无合并严重慢性躯体疾病及有精神病史者,全部患者均为意识清醒无语言沟通障碍。

1.2研究方法

由主治医生及4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在患者入院初期即对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自然情况进行认真填写(如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家庭成员收入、既往病史、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等),并认真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疑虑及感觉,并主动对患者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知识讲解及相关的日常健康教育,并对治疗所需的药物服用方法及疗程、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说明。并向患者说明坚持用药的必要性,鼓励患者提高信心,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将科室自编的《溃疡性结肠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册》及表格式监测日志发放给患者,并要求患者每日进行认真填写,若患者有不清楚的地方应耐心告知,同时,主管护师应对患者前一天的日志内容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药情况是否填写完整,进食时间,种类是否注明,有无消化道反应(如腹痛、腹泻、腹胀等)及反映出现的时间,患者的心得体会等。同时须将复查结果填写在自我监测日志最后页,具体内容有体重、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并把检查结果粘贴上相应处以便查阅[4]。日志全程需记录12个月,并由家属共同参与。

1.3评测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干预前后的肠道症状、用药依从性及营养指标进行比较,肠道症状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用药依从性用百分比表示。而肠道活动指数表可以对人的疾病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腹泻、便血计、黏膜表现,通过结肠镜检查、评估得分均为0-3分计分。,当分值≤3分时,为临床缓解期;经治疗后若疾病活动指数下降≥3分,认为临床治疗有效[5]。

1.4调查方法

由研究小组成员进行问卷发放并同意讲解填写方法,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仔细核对,发现漏项或错项应进行纠正。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患者在肠道症状、用药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及UCDA测结果等均明显好转。见表1,2。表1病人入组时与干预12个月后肠道及依从性比较(x珋±s)分。

3讨论

炎症性肠病较难根治,易复发且并发症多,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患者不仅要承受肠病引起的身体不适(如腹痛、腹泻、便血、贫血、乏力)外,还要应对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压力[4]。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的特点,很多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久而久之出现并发症的危害,所以,及时有效的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肠炎患者非常意义重大。通过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理想效果,通过在医护人员的督促指导下,患者通过日志填写形式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从日常饮食保健到按时服药,使患者逐渐培养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并通过研究小组成员的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了明确的认识,减轻了由于疾病知识欠缺而引起的焦虑及不安情绪,提高了治疗的信心[5]。并能够积极进行复查,提高了服药、复查的依从性,这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恢复起到了保障作用,经比较,患者在入院时与健康干预12个月后,在肠道症状评分及服药复查依从性比较上均明显好转,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营养指标及活动指数比较上,入院时,入院3月,9月,12月均在不断提高,充分说明了在溃疡性肠炎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自我监测日志的填写更加细化了自我管理教育的成果,使患者在日志填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疾病保养及治疗习惯,为患者尽快康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2]王缘,顾巧华.自我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7(08):57-60.

[3]杨静华,彭永芳,陈娴,等.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7,4(03):264-267.

篇(6)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7.1375.02

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人口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学校作为学生聚集的场所,为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1]。因此,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某地区学校的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对当前传染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2015年2月某地区学校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21起。1.2方法采用excel对收集的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患病率调查。具体观察内容为:①事件起数;②发病人数;③波及人数。

2结果

2.1学校传染病总体报告该地区学校在6年内共发生传染疾病事件21起,传染病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波及人数21301人,总罹患率6.23%。2.2传染病发病情况校内传染疾病事件中,肠道传染病2起(9.52%),包括:细菌性痢疾1起,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起;呼吸道传染病19起(90.48%),包括:风疹2起、水痘4起、流行性感冒12起、麻疹1起。2.3时间分布情况根据对学校传染病事件的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与季节有关,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并且第二季度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其他季度传染病病发事件较少。

3讨论

传染病源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都是携带传染病的群体[2]。常见的学校传染疾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疾病和肠道传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学校卫生管理设施、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个人卫生都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学校健康教育两方面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就学校卫生管理方面而言,应改善预防疾病的硬件设施,包括:①配备安全且卫生的饮水设备;②健全厕所的卫生管理[3];③加强食堂食品的安全保障;④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情况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卫生规定;⑤加强校医室的建设工作,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科室,包括:治疗室、就诊室、药房以及器械设备室;⑥完善医疗诊查器材,如:保健药箱、灯光视力箱、卫生保洁桶等;⑦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4],例如,进行定期校医培训、设立卫生管理网络、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规范学校卫生档案的管理、确保足够的卫生经费等。对于学校传染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5-6]。例如可采取广播、黑板报、卫生专栏、健康讲座等方式宣传健康知识,以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和健康意识。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卫生检查制度或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传染疾病知识及掌握预防技能。研究结果显示,21起传染疾病事件中,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总罹患率6.23%,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且第二季度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综上所述,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必须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这对抑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家同,陆庆林,方克勇,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02):227-231.

[2]曹艳荣.分析如何有效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实用医刊,2015,20(05):275.

[3]林祥田,邵安宁,冀慧玲.连云港市城乡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学校卫生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03):225-226.

[4]李苑,刘伟燕,王铁强,等.深圳市两个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01):98-100.

篇(7)

一、开设时间

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全年开设,其他医疗机构肠道门诊5-10月开设,如需延长,将另行通知。

二、开设范围

各市属医疗机构(包括中心医院、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民营医院(包括稠州医院、復元医院、东方医院)及12家(佛堂中心卫生院纳入二院)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开设肠道门诊。确实不具备开设肠道门诊基本条件的单位须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同意。

三、肠道门诊工作要点

1.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要求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对每例就诊病人按规定在登记专册上做好详细登记。肠道门诊应设置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和“病人就诊须知”,做好就诊引导和告知工作。

2.市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应做到“两通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从挂号到发药“一条龙”操作。其余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的应按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个工作环节。另外,各肠道门诊都要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和防蝇措施。

3.各肠道门诊要坚持“有泻必采,有样必检”,采便率达85%以上,粪检率达到100%。腹泻病人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医护人员采集粪便标本,做好标本登记和送检工作。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按要求进行增菌培养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发现疑似霍乱病人、疑似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粪便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4.市中心医院、稠州医院和復元医院肠道门诊为我市O157:H7的监测点,每月采集血性大便病例及症状可疑者粪便标本3-5份,同时填写《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例登记表》。

5.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均需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由医院疫情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6.各肠道门诊应每周、每月统计腹泻病人数,并填写《市肠道门诊周报表》和《市肠道门诊月报表》,另外中心医院、稠州医院和復元医院还须填写《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例监测月报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存,一份于次月3日前报市疾控中心。

四、监督检查

肠道门诊是及时发现并尽快控制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前哨阵地,是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市卫生监督所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院感管理、肠道门诊等开展监督执法,市疾控中心应做好肠道门诊院感控制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一年不少于二次。

五、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防控意识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密切注视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务必要抓紧、抓实、抓细,确保不发生肠道传染病的暴发疫情。

(二)加强业务培训

篇(8)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占慢性肝病住院病历的绝大多数,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肝病的主要死因之一[1]。肝炎后肝硬化是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展而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及多系统受累。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增加了致病微生物入侵繁殖的机会,容易发生感染[2]。同时,感染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加速病情进展,增加复发率和病死率。2008年1月以来,在按照护理常规、执行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措施的同时,强化健康教育,加强日常生活指导,注重发挥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遵医行为的依从性,与2008年1月以前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比较,有效预防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继发胃肠道感染的发生,从而整体降低了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 15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年龄29~78岁,平均53.5岁。男985例,女174例。肝硬化代偿期115例,失代偿期1 044例。2007年12月31日前,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2008年1月1日以后,自行设计应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根据采取健康教育模式的不同,采用回顾分析法,将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强化健康教育的591例出院患者做为观察组,将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按传统健康教育的568例出院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情分期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传统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相关管理、生活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情况,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解饮食、休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传染病管理和以下健康教育内容。

1.2.1 加强感染预防知识的宣教: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重点介绍消毒隔离制度和要求,医患共同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意义,外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发生感染对患者疾病治疗康复的影响,尽量消除患者及陪护家属的顾虑,调动其和医护人员配合的主动性,发放自行设计的预防胃肠道感染需要患者及家属具体配合内容和要求的书面说明并耐心讲解。内容有:①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下床活动,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和温度及时增减衣物;②饮食前、入厕前后、手污染后及时用肥皂流水洗手;③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及不洁饮食,不吃剩饭剩菜及腐败变质的食物,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和食物。水果必须清洗干净并去皮,严禁干、硬、粗糙食物;④不得互赠食品、用物,不串病房;⑤餐具分开、专用,每次用后用流水清洗,控干水分保存,使用前用开水冲烫;⑥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绢遮挡口鼻;⑦保持个人卫生和皮肤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更换衣服;⑧保持充足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⑨剪短指甲,有皮肤瘙痒时勿用力搔抓;⑩拒绝患有腹泻、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家属陪护和探视。

1.2.2 强化日常生活指导,督促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①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指导患者用肥皂流水洗手;②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根据病情,每天睡前用热水洗脚,定期擦澡或沐浴,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每天清洗,定期消毒。有消化道出血需禁饮食者,口腔护理2次/d。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在进食前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饭后漱口,早晚刷牙;③病室内配备套黄色塑料袋的垃圾篓,嘱其将果皮、纸屑等随手丢入,吐痰入盂或将痰吐在手纸上,丢入垃圾篓内;④按病情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休息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之一,少活动能减少肝脏代谢方面的负担,有利于肝细胞恢复。对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待病情好转,可先下床在床边、室内散步,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他症状为度。对肝功能代偿期、精神状态较好的患者,也要劝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肝功能衰竭患者,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⑤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饮食应多样化,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色香味调配得当,以增加患者的食欲;⑥对患有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的家属,不得陪护并谢绝探视患者;⑦将宣教、督促及提醒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反复督导,及时评价,以巩固效果,责任护士随时指导,对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行为和举动,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违反消毒隔离原则的行为及时预以制止,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2.3 营造良好的氛围:①严格按照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要求,对病区进行功能区域划分,确保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2~3次,室内采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每天空气消毒2次,1 h/次,地面、物体表面、门把手等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有污染随时消毒,病床单位每天消毒等;②鼓励护理人员以行为示范患者,医护人员的每一举动,都可能成为患者及家属的 榜样,如护士如何洗手、如何处理污物等他们就会模仿去做。因此,护理人员要养成一丝不苟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习惯,给患者检查治疗和操作前后,都要坚持洗手或手消毒;③在每个病室的水龙头旁张贴六步洗手法图谱和“为了您的健康,请及时洗手”的提示标语,配置洗手肥皂;④医护人员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和健康,做到仪容仪表整洁,如有腹泻等症状时,尽量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必须接触时,要洗手或手消毒后戴手套以防将疾病传染给患者;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排便次数、血、粪常规及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生感染时,及时按照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并进行隔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便于评价,将肠道清洁效果分为Ⅲ级。Ⅰ级:肠腔无粪便残渣及粪水残留,肠液清亮;Ⅱ级:肠腔有少量粪便残渣及污浊粪水残留,但不影响观察;Ⅲ级:肠腔有大量污浊粪水或粪块,严重影响观察或检查无法继续进行,被迫停止。Ⅰ级+Ⅱ级=肠道清洁满意,Ⅲ级为失败[4]。选择我科2012年5月~7月262例行肠道准备患者作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1月276例行肠道准备患者作为实验组(活动后),对活动前后肠道清洁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按照自愿原则,由病房及内镜室护士共9人组成一个圈,选出1名专业能力及领导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通过投票产生了圈名-海纳圈。

1.2.2运用头脑风暴法 对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有效率低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绘制了活动前肠道准备流程图,对28例肠道清洁无效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逐一进行了过程还原并评估流程中影响肠道清洁有效率的环节因素。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加以汇总,根据80/20原则,将这两个原因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根据要因分析、因果关联分析得出造成患者未遵从服药和饮食原则的主要原因为无明确的肠道准备责任护士负责制度、缺乏肠道准备评估工具、缺乏肠道准备标准化流程、护士培训不够、缺乏服药的标准量具。

1.2.3对策与实施

1.2.3.1制定了肠道准备责任护士负责制,由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实施全程负责,真正体现为其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1.2.3.2制定"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评估表",对患者既往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心理状况、是否第一次行肠镜检查、年龄等肠道准备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将筛查结果及时向管床医生进行反馈,提前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指导患者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的方法等。

1.2.3.3制定并完善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流程,制作了肠镜检查健康教育手册,形成了肠道准备临床护理路径。科室所有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从预约开始均进入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向患者介绍肠镜检查的目的、操作流程、配合注意事项和饮食准备,并随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肠道准备所用药物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评估患者肠道准备情况。患者返回病房后做好检查后注意事项的宣教。

1.2.3.4对科室全体护士进行了肠道准备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肠道准备健康教育知识、肠道准备评估表的使用、肠道准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步骤、肠道清洁度的正确判断等。

1.2.3.5科室配备了口服清肠药的标准量具,为患者一定时间内摄入适量的液体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制作了肠镜检查温馨提示牌放置于患者的床头柜上,提示老年记忆力差的患者肠道准备注意事项。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足将会导致粪便残渣遮蔽病变,污染镜面,影响内镜进镜和观察,存在诱发并发症的潜在危险[5]。目前对于肠道清洁准备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否适用于每1例患者,并保证其肠道准备效果良好,常难以断定[6]。我们的品管圈活动重点对患者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筛查了容易导致患者肠道准备无效的高危因素,进行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干预,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为提高患者肠道清洁有效率起到了显著的协同作用,为结肠镜检查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仝巧云,朱宗耀,周华.福松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49-2750.

[2]Clark LE,Dipalma JA.Safely issues regarding colonic cleansing for diagnostic and surgical procedures[J].Drug Saf,2004,27(15):1235-14242.

[3]韩顺玲,葛继萍,李静.肠镜检查前进食对肠道清洁的影响[J].中华护理研究,2005,19(2):1587,1592.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12.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65-01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地大多呈散在发病,罕见流行[1]。60年代我国制订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在儿童中普遍推广使用,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年下降。平顶山市的疫苗接种普及率多年都保持在90%以上,为了解儿童肠道病毒带毒的变化和型别分布,笔者于2007年8月对本市0~4岁健康儿童进行调查,具体材料归纳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

在市新城、新华、卫东3个区的东、南、西、北、中随机抽取5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0、1、2、3、4岁组各随机抽取2名健康儿童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对被调查者采集粪便标本10 g以上,粪便标本置无菌便盒内,用冰瓶运送,-20℃低温保存待检。

1.2 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

粪便处理和病毒分离按常规操作。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统一送市卫生防疫站进行检验。

2 结果

本组150份样本共检出病毒15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1株、Ⅱ型2株、Coxsackie病毒B3型4株、B5型4株、B6型1株、埃柯病毒(ECHO)1株、E病毒2株。各区肠道病毒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表1 健康儿童肠道病毒带毒状况(株)

3 讨论

脊髓灰质炎病原体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85%由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2]。机体免疫力的强弱显著影响其结局。由于有效的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的感染已显著减少,甚至罕见,但曾有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减毒疫苗的毒力恢复,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可由2型和3 型引起[3]。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肠道病毒(enterovirus)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能引起人类致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人肠道病毒A、B、C、D。根据交叉中和试验,至少有71个血清型。与其同科并引起人类致病的病毒还有鼻病毒及甲型肝炎病毒。

本组15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5株病毒,带毒率为10%,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3株,2株为0岁组儿童,无服疫苗史;1株为4岁组儿童,为刚服完4岁加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第3天。经证实3株均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说明我市儿童目前携带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为疫苗株。证实本市地区广泛地进行投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受免疫的儿童可把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传播给家庭或社会上未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儿童和其他人,使它能在未免疫者中传播的正确性。

目前我市儿童肠道病毒主要是Coxsackie病毒的B3、B6为主,而其可引起麻痹型类脊髓灰质炎病例,即AFP病例[4-5]。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些肠道病毒已经成为威胁我市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防疫工作者和儿童家长应高度重视并应加强对其管理和监测。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关显智.医学微生物学实习指导[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邰庆福.现代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篇(11)

二、加强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管理

农村聚餐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要加强对农村聚餐的管理与指导,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的饮食安全。

1、开展备案登记。凡农村婚丧嫁娶、乔迁生日等聚餐活动,在举办三日前向村委会报告。农村聚餐活动承办者应填写《县农村聚餐活动登记表》,内容包括举办者、厨师基本情况以及聚餐时间、地点、人数、菜谱等。其中50人以上不足200人的聚餐由村委会指派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会同村卫生室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200人以上的聚餐,村委会必须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乡镇卫生院派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

2、强化聚餐责任。农村聚餐活动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服务人员应当与农村聚餐活动承办者签订《农村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并督促在聚餐结束后将参加聚餐的人员台账交村委会。

3、加强厨师管理。每年组织农村厨师进行健康体检和培训。

4、加强现场检查和指导。农村聚餐活动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服务人员应对聚餐所用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加工以及厨师健康状况、环境卫生、加工设施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三、严格执行餐饮服务有关规定

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站要加强对所在乡镇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尽快在辖区内开展一次检查,督促做好以下工作。

1、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不超许可范围制售凉菜、卤菜。

2、餐饮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参加食品采购、食品加工服务等食品经营工作;落实餐饮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者须及时调离并报告。

3、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建立进货台帐,不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和来源不明的水产品,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对蔬菜进行清洗浸泡以防止农药中毒;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蘑菇,防止野生蘑菇食物中毒。

4、向消费者提供的餐(饮)具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凉菜制作符合卫生要求,从制作到供餐不超过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