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2 19:21:10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1)

连锁经营日益成为零售业、服务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而加盟连锁更是可以将连锁总部的成功运营模式与加盟者的资本相结合,以较低的资本投入和风险,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市场份额。我国许多知名企业也不断摸索通过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速度地战略扩张,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也是积极投身加盟连锁,在此过程之中,连锁总部或加盟者遭遇失败的案例十分常见。连锁扩张是一种成功商业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在品牌、设备、店面、管理等诸要素复制的背后实质是知识的复制,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加盟连锁的得与失,并给出相应建议。

连锁经营的知识经济性

许多连锁经营的著作都对连锁经营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不少学者认为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个优势所在:当零售或服务企业开店数量较多时,研发成本、广告营销费用、谈判费用、仓储运输成本、管理人员工资、配送中心运营费用等等开支可以由更多门店和更高的销售额来承担,此外,连锁总部凭借巨大的采购交易额还可以获得砍价优势。按照这个逻辑,开店越多,连锁机构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越富有竞争力。在这种思路下,许多连锁机构把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断定为门店数量,大量吸纳加盟店以求突破临界点,一个大错误产生了。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规模足够大时,多种固定费用被更多产品分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同时因巨大的交易量会形成买方垄断或卖方垄断,因此产生了高额利润。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有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不是高额利润的来源而是结果。企业是因为自身系统比竞争对手更富有效率,而在市场上不断得到肯定,从而不断提高销售额的。因此,加盟连锁的战略逻辑应当是:卓越的商业模式——连锁总部的高速扩张欲望与加盟商的投资需求——高速扩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经济形成,因此,富有效率的单店运营模式与连锁运营体系的设计、开发、定型才是加盟扩张初期的优势基础,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种重要竞争优势,但只是一种派生优势、次级优势,往往在连锁系统发展已经成熟和壮大的中后期,这在很多连锁机构中都被本末倒置了。通过世界著名连锁机构麦当劳、希尔顿、沃尔玛的发展都可以发现,其连锁总部与样板店富有效率首先获得巨大成功,而后吸引投资进行扩张,进而逐渐获得规模优势,并非先作大后作强,而是先作强后作大。

不是规模经济,连锁扩张的经济合理性何在?笔者认为是知识的经济性。知识是当代最富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各类生产要素不同,不同在于:相对于知识研发的巨大成本,知识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知识不会因使用而损耗。但是有价值的、可以预期带来现金流入的知识是稀缺的,我们通常笼统的认为加盟连锁需要支付一笔品牌许可费用,以为连锁总部的价值就在于品牌,这是错误观念,纯粹的品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预期的现金流入,同时,在实现大规模扩张之前,连锁总部的品牌并不能号召消费者。实际上,企业以品牌这个概念笼统地称呼了连锁总部所有将输出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知识可以低成本复制,但是知识的创新却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研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风险巨大,而且知识一旦创新,许多知识可以以专利、商标等方式申请法律保护,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连锁总部可以以知识资产复制来控制大量加盟商的资本并转移投资风险,而加盟商通过知识复制迅速地、低成本地掌握了一种被验证有效的知识,因此,知识复制是连锁经营的第一经济理由。

连锁企业的复杂知识系统

许多连锁总部一旦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便匆忙拓展加盟连锁业务,实际上,如果连锁总部不能形成一个难以复制的复杂知识系统,纯粹的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等知识本身无法申请专利保护,那么,加盟商在加盟期满立即独立成为竞争对手就经常会发生,其他企业也会通过模仿、人才挖掘等方式迅速模仿并展开竞争,许多有潜质的连锁总部在发展前期都会遭遇这些问题,进入发展成熟期的连锁总部可以凭借品牌号召力和规模经济阻止模仿者的攻击,但是如何在发展前期防止模仿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某些连锁总部可以独占某些生产要素(如某项必需设备的技术专利)或得到政府授权,这种连锁在早期拓展中可以一定程度防范复制,但多数不具备这种进入壁垒的企业如何保证对手难以复制而自己又能成功复制呢?连锁总部的知识必须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是一个持续进化的知识系统:

连锁总部必须拥有一个跨职能、跨组织的被有效整合过的复杂知识系统。一般对手可以轻易地进行某个领域的知识复制,然而面对如此的复杂知识系统,模仿难度极大。有时对某一单一的“知识碎片”进行模仿,该知识在缺乏其他相关知识支持的企业环境中,是无效的知识,例如单纯对肯德基食品技术进行模仿,而未获取其作业管理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食物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一旦连锁总部拥有的是一群知识,即使对手可以一一模仿,显然,模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加大。因此,连锁企业必须是多种相关知识有效整合后的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只有总部自己拥有这些知识及自我复制的能力。

连锁总部拥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织的复杂知识系统。许多连锁总部认识到连锁发展就是自我知识复制的过程,最近几年,国内许多连锁机构加强了对门店运营手册、选址手册、开店手册、CIS系统手册等显形知识的整理和编写,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对隐性知识重视不够,在连锁总部积累的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属于存在于员工头脑之中、并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知识由于无法或难以以书面形式出现,传播范围与质量大打折扣。日本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共享、固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领先,野中郁次郎1991年11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知识创造型企业》一文,这非常值得连锁企业借鉴。连锁总部对企业内部尤其是样板店的隐性知识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分析企业内部存在何种隐性知识,由哪些员工掌握?通过何种路径向加盟店传递这些知识?这些都是加盟店对连锁总部样板店进行无知识损失地完全克隆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连锁成败。

连锁总部拥有专家知识支持系统。优秀的连锁机构往往拥有庞大的专家知识支持系统,加盟店对某些知识的需求是偶然出现或随机性质的,但是掌握这类知识往往对人的专业要求很高,总部可以拥有一个专家团队,各基层门店有该类知识需求时可以向总部求援,这种做法有两种好处:一是代价高昂的专家团队费用由总部直接承担其费用,而各门店间接分摊,降低运营费用;二是专家团队处于总部之中,对防止企业的核心知识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连锁总部拥有知识进化的能力。许多连锁机构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知识进化能力,连锁总部开始形成最核心的企业商业模式、技术诀窍等知识,随着业务拓展和竞争对抗,连锁总部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企业知识的创新引向各业务细节,框架性知识、核心知识有了细节知识的补充,连锁系统才开始日益成熟,因此,许多连锁机构非常注重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创新、挖掘和对外部企业标杆行为的学习。

连锁企业的三个知识运营系统

连锁总部向加盟商销售的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实现低成本高速度地业务扩张和无形资产对大量有形资产的控制,如果连锁总部提供的知识缺乏价值性、容易复制和模仿,那么,高速扩张是不可能的。连锁企业要实现知识资产的高收益,三个知识运营系统缺一不可:

知识创新系统。连锁企业如果在知识上没有创新性,那么,连锁扩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连锁总部必须具有持续的知识创新系统,这个系统不仅需要提供最初连锁机构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而且要能在竞争对手模仿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拉大与对手的距离。连锁总部知识创新活动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许多连锁企业管理表现出高度刚性,对基层门店的操作确实应严格控制,但是总部必须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创新活动由总部专家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一部分创新是专家团队内部研发的成果,研发成功,再向各基层门店复制,而更多的创新应当是学习的结果。在创新问题上应当放弃集权思想,并非总部才能发现和推广好的工作方法,各基层门店员工以及竞争对手时常有一些更富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总部专家团队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最佳实践方法的采集、评估、优化与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提升知识质量。

知识复制系统。好的知识被创新出来后不一定在整个连锁系统中能够得到运用,尤其当许多知识以隐性状态存在或多种知识互为因果、相互交织时,总部向门店复制知识的难度就更大了。蕴含在设备、服务设施、标识、门面等硬件中的知识的复制可能最为简单,由总部负责生产并安装,许多操作手册、规章制度等显性知识只需要拷贝和复制即可,而许多涉及机密或体验性质的知识往往是隐性知识,它们的复制是复杂的。连锁总部可以通过样板店实习、参观、座谈、培训、非正式组织交往等形式进行隐性知识复制。

知识保护系统。欧美许多连锁企业有完善的知识复制系统,但他们更加注意对知识的保护。知识是根据一定的重要程度被确定传播范围的,即使加盟店也不能得到所有知识。日常运营知识对加盟店是必须的,而选址、谈判、开店、培训、评估等知识只需要总部掌握,否则加盟商很容易转变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在利用专利、商标等法律方法进行知识保护的同时,对不受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也需保护。许多连锁企业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重要知识的培训无书面材料;针对各类操作手册有保密制度、保密协议;将重要知识蕴含在机器、软件、布局等等之中,使用者掌握使用方法但不掌握其知识原理;公布需要隐性知识作支撑的显性知识,通过多种方法维护创新性知识的独占使用,使连锁总部和加盟者获得高额收益。

参考资料:

1.赵曙明、沈群红著,《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敏著,《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史东明著,《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忠元、向洪著,《学习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2)

第二,通过选拔方式确定骨干教师,并轮流选派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考察学习、参与完成课题及企业应用项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或参加专业应用性项目研究,使其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第三,坚持发展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非常重要的队伍,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是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也是学院未来新专业的增长点。

二、“产学结合、双线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自2008年以来,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连锁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共建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多个“订单班”。经过多年的调研论证及运行,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求,结合商业零售业季节周期性特点,正式构建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管理机制已非常全面,但在管理效率上还有一些提升空间。具体如下:

第一,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订单”培养倾向于“技术型”而非“经营管理型”。因此,合作企业也有责任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定位,共同制定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式。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3)

二、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可行性

本系统开发基本上采用成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仅有免费的编译程序软件可供使用,而且互联网有大量开源的程序模块,不需要引进昂贵的外来资源。另外满足系统运行需要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利用学校本身已经存在的设备,软件的运行和维护有专业专职的实验员管理,所以系统的开发、安装、部署、运行和维护投入的资金较少,但带来的效益确是巨大的,故在经济可行性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二)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将采用成熟的技术进行开发,这种面向对象语言可以调用多种方法实现系统逻辑性较强的要求;为降低系统开发、维护和升级难度采用B/S模式,不仅开放性强而且易于扩张,使用方便;应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手段先进、简单、高效。

(三)运行可行性

本系统仅用于院校连锁经营管理模拟教学,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系统使用的对象是大中专院校学员,这些学员基本上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使用或接触过类似的软件,加上友好的系统界面,很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学员可以快速地掌握操作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系统成败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调研分析,连锁经营管理教学系统模拟一个连锁零售企业,提供初始启动资金、经营环境等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可以根据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各种数据资料,按照企业经营一般流程,完成企业规划、物流配送、补货配货、资金核算等经营管理活动。

(一)系统模拟主要功能

(1)模拟公司组建:模拟公司成员为4-8人,有公司总裁、门店经理、财务主管、信息主管、采购主管、市场主管、销售主管等岗位角色可供选择,学员在开始模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前应该先进行分工,明确角色及职责。当然,岗位角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定期轮换和兼任。

(2)公司经营规划:在熟悉模拟企业运营规则后,各模拟公司从基本情况描述中获得企业运营的基本信息,运用SWOT等管理方法、方式、理论等分析企业,发现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和主要威胁,找出对企业生存、发展前景具有较大影响的潜在因素。根据未来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本着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规划或调整企业战略,召开经营工作会议,制定公司各项经营计划,提出经营管理目标。

(3)门店设置:当模拟企业参与经营后,首先需获得门店,然后由总经理直接发起,对目标门店、商品种类、数量等进行设置。其次,门店经理可选择对不同的门店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出让时必须清空门店货物,出让后门店被系统收回。

(4)物流配送管理:这里指将货物从供应商采购一直到配送中心及某一门店,其申请可以是配货,也可以是补货。包含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和销售管理。即模拟企业对每季度商品需求进行采购,需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并及时给供应商送达采购订单,系统按时自动产生送货单反馈给企业,并收取货款。在供应商送货到达后,系统自动支付货款并更新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出售后,自动更新门店库存。

(5)资金核算与总结:年度经营完结后,模拟企业在总裁带领下对年内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先由财务主管编制财务报表,然后各成员分析所担任角色的工作对企业整体实际运营情况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反思在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二)教师控制端主要功能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要从录入数据的琐碎事物中解脱出来,一方面监控企业模拟经营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集中精力解答学员遇到的问题、引导学员理性思考。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包括①数据准备,如企业规模设置、参与组数调整、门店信息修改、客户订单修改等;②监控查询,如各模拟企业经营进度监控、业务发生情况查询、资质及等级查询等。③输出功能,包括报表、学员花名单等的输出。

(2)系统控制:包括①开关控制,如强制破产、追加投资避免破产、紧急采购等,该功能设置开关功能,可选择关闭或开启。②进度控制,在门店获取、客户订单获取等操作时控制所有模拟企业经营进度统一。

(3)订单管理:主要实现模拟市场的商品需求订单的维护,包括增加、修改、删除订单的功能。

(4)竞价管理:主要实现多个模拟企业争取同一个门店时竞价费用的投入及排名。

(5)市场竞争管理:包括每个市场的订货会召开与结束的控制,根据商品定价排名进行订单自动分配,以及订货会结果查询等。

(6)根据每年度学员的报表分析评判学员经营业绩。

(三)学生操作端主要功能

学员作为实践的参与者,要从大量、重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根据模拟经营流程模拟操作,主动思考做出决策,反思总结经验。

(1)登陆/注册:学员需要注册成为模拟企业之一才可以参加经营,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代码或企业名称进行登录。如果用户没有填写完整的登录信息就进行登录,则系统将提醒用户输入完整的登录信息,待输入完毕,该模块在用户登录时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有效性检验。如果用户没有注册,可以在这里注册,并进行角色分配。

(2)门店获得/出让:学员参与经营后,根据需求和经营决策选择购买或租赁当前可选门店,当不同用户选择同一家门店时,通过竞价的方式出价高者得。出让时必须清空门店货物,点击出让门店被系统收回。

(3)门店铺货:通过采购操作获得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在门店进行铺货,即在不同的门店分配不同商品进行出售。可以随时查询显示拥有门店的容积,商品种类、数量、价值、当前售价等。还可以对门店商品数量进行更改,完成或撤销铺货。

(4)门店建设:模拟经营过程中,可选择对不同的门店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建设,通过投资,提高经营效率和水平,从而吸引顾客提高销售业绩。

(5)采购管理:根据门店配货或补货订单,统一由配送中心集中采购,因商品存在采购提前期,需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并及时给供应商送达采购订单。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4)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5)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6)

一、前言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顺应现代经营模式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专业培养上,除了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现代管理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培养国际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的重要学科。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该专业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商业模式要求的新学科。根据看准网(http:///)2015年5月专业调查结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排名在257位,毕业平均薪酬在4514元/月。鉴于该专业普遍为中专或大专院校开设,以及毕业生的学历水平,该薪酬处于较好的位置。正因为该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影响力,更好地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日趋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于分支较细,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设计与人才需求实际存在一定差距

在与市场需求接轨方面,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仍然存在差距。学校毕业学生在进入企业一线后,还需要企业提供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和实习阶段方能正式上岗。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运用企业工作中去,教学针对性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专业的培养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滞后性。专业课程管理僵化导致课程调整和更新较慢。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忽视现象,毕业的学生行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能力弱。

2.教师资源良莠不齐,降低了教学质量

目前大中专院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学校实力不足,无法聘请实践能力较强、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很多教师往往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这种教师资源无法弥补该专业的实践性需求。目前多数院校是采取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三尺讲台为主要教学平台,少数学校通过企业联姻,使得学生在企业中工作,但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系统的获取连锁企业管理实践能力仍然不高。由于教师本身缺乏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经验,往往是从课本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无疑会打折扣。使得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低,无法实现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3.实践资源缺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大中专院校普遍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实践资源的开发,对于不发达城市的院校实践资源更是缺乏严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难以有较为稳定、能够系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学生是否能够胜任企业的本职工作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连锁经营管理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要树立“能力优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在教学专业内容上,要增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共性能力,例如吃苦耐劳精神、服从力和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体现该专业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2.加大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人才的引进不能以学历水平、毕业高校作为引进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具备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院校的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一些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去连锁经营企业进行锻炼,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水平。

3.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一方面,通过订单式培养,可以为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培养;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实习锻炼期间,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霞.关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园,2015,14.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7)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教育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是要求加强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已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因而本文展开对教育活动的探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大零售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拥有市场销售管理理论并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实现高职院校和服务业的双赢。因而急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抓住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基于当前高职院系教育体制改革,从专业发展特点入手,培养出较高就业能力的学生。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的特点

连锁经营管理是上世纪末正式添加的经营管理专业,同其他的经济专业相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商品、品牌、各区域卖场等各项资源的有机融合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产品的营销,因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市场发展主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要求教学内容能够同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相联系,以具体的市场活动作为教材,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丰富理论知识。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较高,营销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资源的配置情况,并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地区的营销优势,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

二、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缺少重视

目前,高校专业已经初步执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慢、理论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当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出现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认知不清,觉得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企业主要是展开经营活动,因而主动成为学校合作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时,所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足。如本文所提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进入到具有完整的连锁经营体系的企业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视不足,导致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不够尽心,如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规模的连锁企业中展开校外实训无疑是最科学、全面的合作方式。但事实上,学校方面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即便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展开教学实践,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缺少制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新起步的专业,当前仍有众多高校未将这一专业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展开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所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与此同时,要想扩大该专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的专业性,同时展开新的教育模式,提供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制度支持。事实上,当前拥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未能制定独属于该专业的发展策略和相关制度,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执行同其他专业相一致。如某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前往同一个企业展开校外实训,致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不能很好的对连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掌握。

(三)缺少专业性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教育体制安排下展开的,对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同样如此。通常情况下,只有制定完整的合作机制、如企业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情况、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才能推动合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缺少专业性。一方面是双方信息未能及时全面共享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文书、正常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导致校企活动仅仅是表面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具有实际效力的合作。

三、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对校企合作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

为提高高校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正确认知,一方面要求高校能够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这将使学校正确认识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本质,从而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能够更加注定该企业的专业性、可持续发展性;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校企合作模式的文件等支持,如支持校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建设,提高给校企平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企业都能够支持这一模式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双方的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的合作机制,要求双方多能够根据对方发展现状,从而规范双方的合作,使合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学校能够在尊重当地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企业能够按照高校的发展状况,提供专业的、具体的职位帮助,如某南方高校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偏向于对食品连锁店的管理,因而要求食品连锁企业能够主动同高校合作,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具体科学。

(三)以双方共赢作为合作目标

当前校企合作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在于学校所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未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也表现在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未能满足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需求,因而要求能够基于双方互赢的目标展开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是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展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参观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发展中遇到较多的挑战。因而要求发挥政策、企业管理等的作用,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作者:高霞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8)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连锁业。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连锁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连锁业。,连锁业。(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连锁业。(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连锁业。(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4]杨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2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9)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连锁业。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连锁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连锁业。,连锁业。(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连锁业。(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连锁业。(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4]杨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2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47-01

一、连锁经营及“连锁经营管理”教学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商业化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经营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总部统一领导下,实施集中化管理和标准化运作,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实现规模优势,以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连锁经营的起源以及发展史、连锁经营业态的了解和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实践的观察等等,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实践过程中务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连锁经营管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后教学课程中学生主要以熟悉连锁企业运营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目的,才能在以后从事的相关工作中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多学生在以后创业之路中可选的一项经营类事业。由于我国连锁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连锁经营模式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其运作的一般规律,将至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时间工作中,这也吻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连锁经营发展优劣势及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优势分析

连锁经营做为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已经风靡全球,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领域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连锁经营使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其关键就在于它能集中经营主体在规模上占据优势,不是巧合而是在现在社会中处于这种零售业高峰的大公司比比皆是。连锁经营不仅限于此,它具有很强大的规模优势。在这种模式发展下,连锁经营达到一定销量后,成本降低消化能力提高了,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劣势分析

首先,在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市场专员所培养的人才结构单一层次也较低。普通专员和中高层的管理人才稀缺,所以我们要针对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才需求相对要多。其次,连锁经营业务的扩展也很重要,物流配送也必不可少,盈利模式不能靠单方面的强压供货,采购和配送方面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效率不高,物流现代化的程度也较低。较之国外还有很大不足,由于我国连锁企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的连锁企业信息不集中,应变能力低,我们只能根据信息化的手段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一些高校开设的时间很短,课程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材也相对稀少。期间各个出版社也相继出版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有的偏重理论,有的偏重实务,也有的偏重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层次不一比较混乱。其次,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连锁经营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不能调动学生感官,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实践教学无法落实。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大大的挑战,学生的实践技能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加大实践力度并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第四,考核方法不科学。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式,与连锁经营管理的性质相悖。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应对社会发展步伐的对策

(一)学习国外企业经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连锁经营人才

企业的发展是人才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其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战争中拥有大量的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学好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合适的情况下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知识,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连锁经营才会更顺利、可持续的发展,从而造就培养出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专业人士。

(二)建立实训基地,合理布局,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有经验的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结合实训基地的拓展,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环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已经存在的营业场所和设施,企业生意的好坏最关键因素在于选址现代化物流配送是现在时下最普遍的配送方式,它有着属于自身的连锁经营供应的保障系统。连锁经营业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物流管理系统也是一种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后,即可迅速发展企业的各项发展措施,以保证企业发展规模顺利进行。

(三)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更好地贯彻高校专业和课程衔接工作。连锁经营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国家也注重培养高技术、高品质的专业管理人员,从而运用到连锁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连锁企业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方面诸多,比如不同行业和商品的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和消费方式等多重因素方面的考虑,由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还不够成熟起步比较晚,从而面临激烈的国际经竞争。我们必须确定发展目标找到重中之重,根据实际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运用有效的行政手段保障连锁经营积极稳妥的进行。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基于经济和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是对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的管理学科的有力补充。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在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如何更好的使连锁经营教学更好的应对社会发展步伐,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1-02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义及其要求

1.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深入认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了解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通常又被称作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这些人才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工作,通过技术型人才的劳动,可以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以及决策等变换为直接物质形态,并对社会做出相应的共享。 而技能型人才,又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效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技术型人才,强调的理论在实践的应用,侧重对技术设备的操作,尤其是动手能力,一般智力含量较少。而技能型人才,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智力含量比较高。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要培养同时具备技术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熟练掌握技能与专业知识。

2.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进一步加快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的技工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跟随职业教育事业的步伐,坚持学制教育与实训产业、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同时要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改善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要完善课程建设,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

二、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90后与70、80后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90后学生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与宠爱,可以说是在“蜜糖”中长大,在面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时候,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表现出畏惧退缩,心理比较脆弱,抗压能力较差。另外,90后大学生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能力比较强,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虽然理论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是必须要具备的。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反映,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管理学、连锁企业经营等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让一些学生写策划书或者计划书,不能熟练地运用管理学基础理论,连锁经营理论去撰写,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整份计划书显得微弱无力。学生在遇到一些战略经营上的问题,不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解决,这样整个问题解决的构成都是零散,缺乏系统性的。

2.职业技能比较薄弱

据用人单位反映,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门店、超市营业操作技术,卖场的设计与策划技术等比较薄弱,甚至有一些学生对这些技能完全不懂,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和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

3.沟通和谈判能力较差

连锁经营行业的员工,会遇到各种客户,需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沟通,同时需要参加公司的一些业务交流和商务谈判。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会与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经常在商务谈判环节阻挡不了对手的进攻,总是吃亏。在开拓业务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为公司争取更多利益,说话底气不足,严重的甚至让公司的经济利益受损。

4.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广,基本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很多刚出来的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软件处理上,对文档的处理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也有一些学生在操作办公软件方面很不熟练,尤其是对常用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都不会操作。 现代企业特别是连锁超市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如果对这些数据处理不熟悉的话,将会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

5.外语基本运用能力较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外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英语。一些外资连锁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招聘了大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这些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英语运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外国客户的时候,交流十分胆怯,由于口语不流利,无法听明白客户的需求,导致客户的丧失。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也比较差,遇到一些英文函电,不能快速阅读和翻译,总是求助于网络在线翻译。

6.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用人单位的反馈中,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学生很少。首先,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安于现状,对于不懂的知识缺乏自主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请教同事。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每天就是按要求完成基本工作,在岗位上做事情比较死板,不会灵活变通,不懂在工作中进行方法或形式的创新。

三、高职连锁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课程都比较雷同,例如《连锁经营原理》《店铺开发规划》《门店运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同时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本区域产业的深入了解,没有根据本区域经济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导致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2.轻视实践环节

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主要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中虽然设置了大量的实践学时,但老师讲课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要求从事实践教学,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解释,没有实际的工作让学生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例如《连锁企业配送管理》,很多教师从开课到期末,都是给学生讲授连锁企业的相关理论,没有让学生去参与到配送实训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的到实践中,长期下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出去工作时不知所措。

3.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方法古板

由于我国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时间较晚,导致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很多学校的连锁专业课程,是由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课程的教师担任,这样只能勉强能给学生上课,却不能传授更专业、更深入的知识。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导致在授课中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无法施展,陈旧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聊和专业的沉闷,长期下去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4.教学硬件及设施投入不够

影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硬件及设施水平。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招收学生较少,因此,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教学设施的投入。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没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专用的实验实训室,比如商品陈列室、商务谈判室等,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四、高职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1.走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路线

高职院校要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学生竞争的筹码,就要走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路线。以往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特色,教学模式缺乏个性,模仿其他高校,甚至是直接复制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不利于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高职院校,要整合本校的所有资源,根据学院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条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道路。 例如,某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具有很强的优势,师资力量也不错,学校在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结合学校的外语优势,开设一些双语课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同时,也可以借鉴“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或“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也就是由某个企业提出相应的岗位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符合岗位特定需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的相应岗位工作。例如某高职院校与七天连锁酒店联合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由该酒店提出明确的岗位要求,技能要求,高职院校根据酒店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教师授课目的也很有针对性,这样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

2.增设创业学院,打造专业品牌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打造专业品牌,高职院校可以增设创业学院,开设创业课程,满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连锁专业学生,可以在创业课程中,学习到如何注册一家公司,如何设计商标,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如何开拓市场等。同时,在创业课程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自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强化相关的技能,加强动手能力,加强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以此来提升连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就算不创业,也有利于学生在职场上拼搏和奋斗。

3.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但是,很多学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就业方面的合作,或者校企合作停留在形式上,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知名度的工具。 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应该用心做好校企合作,真正从学生和企业角度去搭建一座桥梁。一方面,要安排学生周末或者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熟悉连锁企业的运营过程,强化自身的职业技能。顶岗实习,不能流行于形式,要以学分制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要继续进行实习,直接考核及格为止。暑假或者寒假等长时间的实习,就要安排教师带队实习,做好学生实习和生活上的思想辅导,同时监督学生的实习,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者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给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上进行指导。

4.完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

为了保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正常进行,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就要完善相关的教学设备。要根据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配备相关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比如设立商品展销室,为学生提供商品摆放的实践场所;开辟商务谈判实训室,让学生体验谈判的实践场景。有能力的院校,可以在学校设立小卖部或校内实训超市,让连锁专业学生进行经营和管理,将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5.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要招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连锁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这样可以为学生传授更专业、更具体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强化学生的相关技能。同时要加强对现有连锁专业教师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学习的经验带到课堂上。

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系统学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减少“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的模式,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

6.丰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园生活

教师可以将课堂带到企业中,例如将学生带到沃尔玛等大型连锁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扩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积累相关的企业知识。增设连锁专业相关的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可以邀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行业精英到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与名人近距离接触,感受名人的魅力,感受连锁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举办一些竞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例如“连锁经营技能比赛”“大学生创业比赛”“连锁企业营销案例分析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7.加强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的教学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假若完全脱离信息化技术去发展连锁经营,连锁企业将难以实现的规模持续扩张,因此连锁经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新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要设置相应的电子商务课程,将连锁经营的门店管理与网络运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能够使用先进的网络知识进行店铺的开发和门店的管理,增强学生的网络实际运用能力。

五、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走上了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对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应用型连锁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走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融合,完善教学设备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连锁经营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增加竞争的资本。

参考文献:

[1]郝强,李春杰,柳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北方经贸,2012(09).

[2]王东林.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

[3]沈秀梅.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