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息通信创新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4 11:46:26

信息通信创新

信息通信创新篇(1)

创新领域“:全球使用BPM(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中约有40%将使用公共或私有云服务,基于此,2011年在BPM项目框架中将至少有10%的业务流程得到云服务的支撑。”[3]优化业务流程的负责人们正在努力了解云服务和云平台是如何帮助他们优化其机构内部的业务流程,有效管理与其它企业、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客户间关系的。使用BPM的企业中约有13%选择PaaS和CEAP作为目前对云服务投资的首要增长点,这一现象在拉美和亚太地区尤为突出。

2宽带价格下降50%以上,高收入经济体,欧洲和亚太市场从中获利最大

根据国际电联目前公布的数字,全球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支付的入门级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与两年前相比50%以上的高速互联网连接,服务平均少于18%。2010年国际电联的ICT综合价格指数的数据还显示,蜂窝移动服务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近22%,从2008年到2010年,而固定电话成本则平均下降7%。在同一时期,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消费量增长了4至5.3亿美元。国际电联秘书长哈玛德?杜尔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些结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他说“:我们的下一个挑战是要找到可复制的宽带,它正在迅速成为基本的基础设施”移动奇迹“的战略。使落后国家负担不起的宽带接入的风险迅速下降。”国际电联的ICT综合价格指数(IPB)是基于三个部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固定宽带互联网服务,据此通过平均国民总收入(GNI)的人均比例计算复合负担的措施。作为综合性基准测试工具的IPB监测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的相对价格,提供衡量是否负担得起服务,是一个跨越国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指示的服务。最新的IPB比较了2008年和2010年在全球和区域两级的关税,并强调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地区价格的差异。

3信息通信技术成本下降对越富有的国家越有利

今年的的IPB数字强调了一个事实,即定价仍然是富国和穷国之间“数字鸿沟”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IPB结果揭示了ICT服务的承受能力和国家的收入水平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支付ICT服务相对较少,而那些在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支付相对较多。在所有的ICT综合价格指数(表示最实惠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的经济中除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高收入经济体,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包还含着人均国民总收入高的许多小经济体,如摩纳哥,澳门(中国),香港(中国)和新加坡,在这些地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价格只占人均国民总收入不到1%。而在天平的另一端,在发展中国家ICT服务的平均成本占国民人均总收入的17%。

4固定宽带价格急剧下降仍然发生在发达地区

信息通信创新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五业贯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信息技术人才创新培养方案的思路是:充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依靠信息技术行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利用常州大学城信息化研发培训中心和常州科教城的资源优势,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和创业为主线,以理论、实训、实践、实施、实效五个环节融合贯通实施“五业贯通”。如表1所示。

学业: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应知的社会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在学校开展实训课程、项目课程,完成应会课程的学习,获得毕业证书。

职业:通过职业理论素养的学习,在实训场所开展职业训练培养实训、职业技能培养实践、工学交融的培养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产业:通过开展产学结合课程的学习,在产业基地开展产业训练培养、产业体验、顶岗锻炼,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就业: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了解就业政策,熟悉就业应聘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预就业岗位,开始预就业实践,争取签订就业协议。

创业: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学习,了解创业政策,熟悉创业的相应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案,开始创业,通过合法经营,为个人、家庭、社会创造财富,最终立业。

2贯彻“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1) 融会贯通,全面推广。“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如何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将这种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各种研讨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使教职员工统一认识,并且将这种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力争使我们的教改活动得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参与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中。

(2) 设计全新的教学体系和实现方案。根据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群需求,确定职业技能和核心技能,制订职业技能(主要是核心技能)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制订技能培养教学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技能考核标准(试题库),组织技能考核作为评定学生技能成绩和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双证制、多证制)的依据。

(3)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业中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倡导“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推行“集体”研讨备课制,应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走产学研创相结合的道路,把职业技能培养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实际的产业环境,努力缩短学生学习内容与日后工作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创新开发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5)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制定就业指导计划,建立完善就业网络和“爱聘才会赢”就业创业网站,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按照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6) 建立创业孵化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提供“创业孵化”场所,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创意能力,以创业来推动就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3“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生命周期

在确定了“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后,我们根据该方案实施了具有正激励效应的“五业贯通”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我们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从而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岗位技能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进行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以便学生掌握完成学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针对岗位资格要求,我们设置了重点能力课程,并通过实训教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践教学获取技能等级证书,从而达到培养实际技能的目的。在就业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并针对个别企业的岗位需求,采取定单式培养或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使学生获取更广泛的就业能力,努力做到在学业中渗透就业思想和实际应用技能,在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创业尝试和创新性研究。在实践性环节中,发挥学生技能好、敢想敢干的特点,提供“创业孵化”,建设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通过创业孵化实现成功创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五业贯通”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赢得了美誉,提升了学院形象,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学习,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于运用了“五业贯通”的培养模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具有了产业意识,在课程的学习中自始至终围绕着应用和实用这个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产业实体的形成,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目前,由于“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自然规律,也遵循了客观事实,通过人才培养生命周期的实践,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出上手快、动手行、能力强、素质高、能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

4“五业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实施过程坚持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几年来,按照最初的改革方案和要求,逐步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以“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职业、养成――课程实训――就业、顶岗、实习、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主线,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实现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在学业环节上,我们突出端正学习态度,注重树立专业学习信心。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组织专业教师详细介绍专业特点、发展方向、未来远景等,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现状和发展,同时配备指导老师,明确个人学习目标,督促每一个学生都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从而推动学生学好、学精、学细。

在产业环节上,我们突出产学结合,注重实用性。我们针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汇总分析,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教材更新等,力求学生所学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我们以常州大学城研发培训中心为依托,主动联合长三角周边地区行业,通过项目案例实践教学,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参与研发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全真实践体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职业环节上,我们通过与行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的联办,突出专业课程与认证证书紧密结合,注重技能多项性。引入专业证书制度,将职业证书、社会认证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经过认证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行业保障和社会保障。

在就业环节上,我们突出专业知识的动手实践操作,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经过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技能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在进入相应岗位后就能直接上手操作,从而增加就业机率。

在创业环节上,我们突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潜意识的开发。我们一改过去“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引进“授之以渔”的教学新理念,通过自主研发的教学实验系统帮助学生稳固基础知识,增长学生的实干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毕业时创新地开展“授之以渔叉”,使学生能将自行研发的信息化子系统服务企业,这样就能使学生渔叉在手,渔技在身,立业终生。

5结束语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的各专业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已形成了一个理论、实践和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产学研创相结合的“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成熟,已探索出一条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对国内外IT企业和同类专业的调研范围有限,对该专业改革的研究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兼顾,合理结构,使信息技术专业能既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凯等.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探讨[J]. 科技与产业,2007,(12).

[2] 肖海慧.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12).

[3] 李建求.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

信息通信创新篇(3)

技术驱动

目前整个ICT领域正处于技术革新推动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不仅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亟须新的技术血液来驱动发展,互联网企业、增值服务提供商等的创新性产品的落地也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ICT基础技术为基底。

宏观层面,ICT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国家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借助ICT为现代工业、服务业提供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从而推动信息消费,拉动国家经济持续有力地增长。产业层面,ICT技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和提升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微观层面,ICT技术优化信息传播路径,催生分享经济,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为万众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

业界认为,ICT技术已经经历了第一个广泛部署阶段,现在进入了变革驱动转型阶段,移动技术、宽带和云计算已演变成为社会其他领域运营和创新的强劲推动力。

创新聚焦:云端管

具体而言,当前,ICT技术创新集中体现在“端、管、云”三个层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闵栋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端”的方面,新型融合泛终端正在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新终端产品不断推出,通过内置各种传感装置为用户提供个人健康管理、运动统计等新型感知应用,同时以终端为控制中枢的多屏互动、智能家居、车联网等也开始起步,空前广泛的智能泛终端生态正在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我国在智能终端方面逐步掌握核心技术。他表示,过去PC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上被微软和英特尔两家所垄断,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约,这种情况只要Wintel的垄断还存在就很难改变。但是现在智能手机产业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企业已经在逐步地掌握芯片、重要的元器件方面等核心技术。但操作系统方面还需要摆脱对安卓的依赖,这也是需要继续努力的一个重点。

在“管”的方面,移动技术上,4G网络发展迅猛,5G标准开始起步。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5G技术已初步取得了突破,5G愿景与需求已初步达成共识,概念和技术路线日渐清晰,工作计划已基本确定,即将进入国际标准制定阶段。

在宽带技术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向新的高点,以及4K视频等高数据流量产品的成熟,宽带网络将加快向高质量、高性能、高承载能力迈进。业界人士认为,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15年至2017年全球固定宽带产业将进入新一轮蓬勃发展期,全球围绕固定宽带的投资将会成为ICT行业的热点。德国电信中国区副总裁许可表示,我国在超高光纤等产品的研发上已经有一定的成绩,宽带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仍是未来需要不断突破的地方。

此外与智能管道方面的相关技术,如SDN、CDN等也将成为创新的引爆点。许可认为,数据流量的激增对智能化数据处理技术、平台、终端等的需求更为迫切。智能管道方面的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尚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华为、爱立信等相关厂商已经在智能网络管理平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关的原创技术仍是需要加快研发,并且向产业化转化。

在“云”的方面,大数据技术实现以数据驱动决策制定、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提高行业运营效率、发现欺诈和错误情况等,将成为未来ICT的中枢神经。

短板

中国ICT基础创新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ICT创新体制和环境亟待完善,部分基础创新领域的政策支撑力度不足。第二,在操作系统以及元器件方面研发滞后,物联网等技术难形成生态化的体系;第三,研发领域人才数量不足且分散,ICT企业人才队伍的独立基础创新能力偏弱。

信息通信创新篇(4)

一、项目背景

信息是电话导航116114平台发展的基础核心,没有信息就谈不上信息服务,受系统、人员、机制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现有数据库数据呈现信息量不足,部分信息老化,失去时效性,信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信息需求。为此,本文将以创新采集渠道,丰富信息内容,树立116114综合信息服务门户新形象为研究对象,开展管理创新工作,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信息采编维工作进行创新、优化及改进,最终实现信息内容及信息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总体思路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采取闭环式信息管理机制,创新信息采编维管理工作,实现114话务量、服务质量、数据量的同步提升,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三、管理创新措施

3.1前期数据挖掘与分析

1.确定热点行业。根据114平台报表及质检系统、话务员登记的查无电话等数据,对以往的查询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查询量较高的热点行业,再对数据库中热点行业登记的单位数据、查询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查询量较高的热点行业及单位。2.分析未登记信息。整理各渠道搜集的查无电话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参照热点方向,找到需要采集的范围及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3.2信息采集环节创新点

1、信息采集渠道创新:目前114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营业前台受理系统,渠道单一。(1)采取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渠道。大商客经理与社会渠道采集相结合,客户经理拥有人脉资源及业务熟悉的优势,在走访客户、发展业务时采集客户信息,社会渠道具有人员、时间充足的优势,他们按照我们前期挖掘整理的范围采集信息,同时了解客户对业务的深度需求,反馈给我们,双方优势互补,高效节约。(2)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搜集信息,还可通过与报纸、电视等媒体联合开展节目的合作或公益活动,实现行业信息的快速聚合。同时,在相关网站上开发商家自主上传信息通道,配合启动一些例如企业被查排行等活动,激发客户自主上传信息的主动性。2、信息采集内容创新:114现有的数据仅包括企业基础信息(名称、地址、电话),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深层次需求,今后将一方面扩大信息广度,涵盖更多领域,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深度信息进行采集,包括企业的特色产品、图片信息、乘车路线等客户常用信息,进一步丰富信息内容。3、信息采集形式创新:摒弃以往的信息采集 由客户经理直接上门介绍,缺乏合适的切入点,客户难以接受的做法,将信息采集与走访客户或公司其他业务、产品相结合,通过优惠体验等方式实现。例如,可以让客户免费体验一定时期的116114微生活、挂机短信业务、信息经营类业务,或者赠送流量包等形式,让客户主动填写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

1.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信息管理规范。统一模板,统一规则,确保信息的规范性。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分类、筛选、对客户行为、所属行业进行细分等功能,通过筛选,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门归类,分别提供给不同的渠道使用。2.分类管理。分行业分区域进行归类,将信息分为公益类信息和分行业信息,并按照区域进行细分。公益类信息可直接导入114数据库提供查询,可发展增值业务的潜在客户信息可提供给营销部门进行营销;对于已进行细分区域的信息,先以主动采集为主或交由本区域各级客户经理进行采集,未能进行有效采集的信息可通过社会渠道进行完善。

3.4信息维护的创新点

目前不是通过ESS系统导入的信息存在一次录入,后期没有专人核查,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影响114查询准确率,采取以下措施纠正。 1、建立查无信息反馈机制。首先114座席人员要对查无电话做好记录,统一时限、统一流程反馈至后台数据管理工位,后台数据管理人员从信息采集系统(上述研发的新系统)查找,如果有,录入114数据库供话务员查询,通过电话方式告知客户需要查询的信息,如果没有,通知采集人员上门采集,规定采集完成时限,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2、建立信息的定期抽查、回访制度,确保现有库存信息的动态更新。3.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某些114平台中有信息但机主单位要求限制报号/不报号的情况,我们将继续直接或通过客户经理与其进行沟通,加强协调跟进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准确透明。

信息通信创新篇(5)

通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政府发展与企业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和相关行业始终致力于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强调通过技术革新为通讯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在快速革新中能够取得稳定的发展。企业在通过移动通讯为客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要注意资源匮乏等问题。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也就是说,信息通讯技术不仅是一种商业工具,更是通过资源合理分配和技术革新促进政府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一、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通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讯企业不断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发展现状表现如下:

1、固定通讯领域的发展迅速。我国通讯行业实现了与世界接轨,近年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高水平、高性能的交换产品。在技术方面,高端路由器应用广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讯技术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产品创新,使企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我国电子通讯行业在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移动通讯发展迅速。随着GSM和CDMA的线上产品和线上服务的出现,我国传统的移动通讯行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移动通讯4G网络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TD-SCDMA产线在电子通讯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TD-SCDMA产线建立了以核心网、基站、终端以及TD-SCDMA产线商品生产所涉及的所有配套产品为主的完善的通讯体系。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较为先进,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

3、光通讯领域的崛起与发展。目前,光通讯发展迅速,并且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化标准,商用通讯行业已经与发达国家光通讯发展水平持平,并且我国自主研发且已经投入生产的40Gbit/sSDH系统具有先进性,使我国光通讯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二、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措施

2.1构建完善的通讯企业竞争机制

企业技术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应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以促进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了解先进的技术,使企业始终处于技术发展前沿。另外,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可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其具有责任心。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通讯产品的创新能够确保其稳定发展。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管理者给予年轻员工和技术过硬的员工更多机会,进行合理的人才分配,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通讯企业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是其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时刻保持技术创新才能在快速发展的通讯行业实现长远发展。著名手机品牌诺基亚正是由于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被淘汰。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通讯企业应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时刻保持通讯技术的创新。目前,移动通讯关键技术主要体现为多种制式的3G网络和4G网络。我国移动通讯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

2.3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产品生产,重视国家专利申请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讯行业的发展也应时刻关注国际领域,按照国家发展标准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使我国企业始终处于先进水平。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专利申请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且针对我国电子产品链接方式的不同进行调整,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并在这一基础上时刻保持企业创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通讯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这一问题是制约信息通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总结

总之,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和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讯技术有助于促进文化的进步。我国很多通讯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且发展态势良好,但通讯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人员水平,为其提供培训机会,从而促进企业产品创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信息通信创新篇(6)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年来的的进展,吉林省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传统农业依然是吉林省农业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吉林省存在农业资源人均不足和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存在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业资源没有达到优化配置所导致。因此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单位农田产值,加速农业科科技成果应用及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GDP贡献的必经之路。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对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

1 农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1.1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

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古代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而每一次的巨大发展都伴随着生产资料的进步。在20世纪70、80年代,农业现代化概括为“农业四化”,即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80、90年代则进步为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农业管理。而如今在21世纪,包括生产水平、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物资投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村环境等都成为了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无论农业发展如何进步,这其中必定伴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引用,创新型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引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的普及而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这一全新的生产力,不仅对农业现代化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更对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的整合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操作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伴随信息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

1.2 农业信息化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需要

1.2.1 对于目前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现状,各国纷纷将科技实力的竞争当做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我国建国以来也秉承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策。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各国现代化最为关键之一。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革命正向着信息化转化。在这场农业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战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农业科技体制的和运行机制的建设,都在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1.2.2 WTO贸易规则下的国际竞争更加爱激烈,使各国国内市场国际化,这其中也包括农业国际化

在农业国际化的趋势下,各国对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有大的提高,这对与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1.2.3 食品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国际化的态势

转基因技术作为未来人类科技进步的一个方向,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农业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目前最为广泛的行业。对于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危害的研究还需要时间。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部分国际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话语权和引进机制,都需要逐步掌握和完善。目前我国科技领域和民间学者对于转基因玉米、黄豆、种子的争议从未停止,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农业现代化,就在于信息的对等。而农业信息化就是要让我们再农业科技领域有话语权,让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科技的后盾。

1.3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求吉林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只有加快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步伐,才能实现吉林省农业现代化,才能提高吉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保证吉林省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1.4 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4.1 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几大农业领域里

农业信息化的空间还很大,妥善利用信息技术提对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增进产业附加值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有着巨大的空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20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使得全国有800多个县700多万农户收益。该系统仅在北京示范区,就使肥水资源利用率提高8%~10%,单产提高8%~10%,生产成本降低5%~7%,其中新科技应用对生产的贡献率就达到60%左右。因为信息化不仅简化了流通环节和交易费用,还对市场的风险有了一定可控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4.2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

近几年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增长点少。对于市场信息掌握度的提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民生产经营有着科学有效地导向作用。农业信息化保证了农业信息的畅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农民直观面对市场,最终从多角度实现增收。

2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虽然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占GDP比重很大,但是与南方及部分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水平有明显不足。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的引导,从而使生产经营有一定盲目性,甚至会出现今年某一种农作与赚钱,明年都种植该作物的盲目种植现象。这种从而降低了农民面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投入产出比没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参考。具体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如下:

2.1 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前期进行的农业信息的投入与学习,使农民科学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看到了短期收入存在满足于现状,不再接受前景更长远的农业技术。主观上不把精力放在现有的信息化成果上。同时因为农民整体科学素质偏低,导致了上有政策才接受新的科技成果,自己不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新的科学技术的现象。个别农民过分依赖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传统生产方式,对科技培训人员存在抵触等心理。

2.2 农业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吉林省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满足不了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农业服务系统经费不足,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并没有从高层面和广度上推广。部分信息化体系建设没有后期跟进资金,无法保证项目的完整有效实施。经费的不足导致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掌握的科技教育资源不足,水平得不到提升。

2.3 农业信息化人才不足

省会长春市每个乡镇拥有高级职称的高级农业人才平均不到1人。农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农业信息化实用人才更少,无法实现针对农民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力水平低。农村专业人才及农民收到的培训频率和质量低。

2.4 信息体系基础设施薄弱

服务网络的建设不全面。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的让农民掌握。

2.5 各个乡镇的信息化工作单位服务意识不足

没有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及网络。

2.6 信息传播手段不足

没有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终端。农村针对农民的信息化相关会议少,广播少。没有有效利用宽带网和手机资源,并且没有利用智能机广泛普及的趋势利用好智能手机。

2.7 对农村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不足

的运营机制缺失,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成果不足。可参考的成功案例少。

3 国外农业信息化现状

从部分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现状可以看出,其在农业信息获取和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吉林省可以以其成功经验为参考,研究适合吉林省的区域信息化推广方案。

3.1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美国坐拥全世界最多的服务器,是目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大国。在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处在世界第一位。美国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展入手。建成了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市场服务局、外国农业局为主的强大政府信息机构。上至国家下至地区,建成了一个规模完整和有效运行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由此使美国走在了农业现代化的最前方。

3.2 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国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油菜、土豆、小麦的单产量居世界前三。在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荷兰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趋势。荷兰开发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全程安全链”技术系统,成为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范,提升了农业竞争力。荷兰农业信息化同教育系统结合,有效地实现了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率,并为农业输送了大量掌握农业科技的高素质人才。

3.3 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以色列是资源高效集约化应用的典范。以色列地域资源匮乏的先天劣势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科技投入。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农业科技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使农业推广人才掌握了新技术研发的能力,同时又将这类人才资源运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即懂技术又懂推广的现代化农业精英。

4 对吉林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 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现有模式有政府导向模式、民间经营模式、联合经营模式、集约经营模式。其中联合经营模式可以再校企、临省、国外院校研究机构、农业优势国家项目合作上制定可行性方案。

4.2 充分利用12个现有的农业数据和应用系统

投入资金扩大信息化规模。依托国家信息化政策和工程项目,利用数据通信网络,加大农业信息化进程。开发现有乡镇信息服务站,投入计算机、人才、网络平台。形成农业信息网在农村一线实现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

4.3 官方的农业信息平台要更加专业化,农业技术要更加全面,考虑建立在线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在线专家预约系统 信息平台内容更新要紧紧跟住国内各省农业科技信息推广进展,设立国外农业信息窗口。在信息平台功能以对农民服务为主的同时,把平台建设成专家交流平台,农业项目招标平台。将平台运营市场化。农业信息平台制作手机APP服务系统,实时更新最新农业科技及成果项目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服务到每一位农民。

4.4 提高吉林省现有农业信息人才的综合素质,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咨询及培训 同时培养新鲜血液,增加农业信息从业人员数量。以满足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为农业信息化人才投入教育资源,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培训等。并提供农业信息化实践机会。培养大批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人才,为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4.5 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民间咨询机构、科技类企业开发自己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推广方案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通过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灵活的交给市场经济,依托吉林省现有农业优势,将吸引省外甚至国外优质的农业资源投入到吉林省。

4.6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系统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制定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系统,将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且科学的大数据支持。依托吉林统计局的数据库,以吉林农业领域统计年鉴、农业经济发展目标数据等数据。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可以为吉林省今后农业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动力。该系统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的贡献有着巨大潜力。该系统应具备分析功能、评价功能、监测功能、进化路线分析功能、市场分析功能等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4.6.1 系统性原则

现代化农业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复杂系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开发研究再到科技成果转换,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所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必须从系统上层设计的高度,建立完整的体系框架。其功能要全面,要能系统客观的反应吉林省各项农业指标,从而为吉林省下一步农业现代化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4.6.2 科学性原则

该系统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考虑指标元素及指标结构的合理性。要从尽可能最多的指标反应我省农业现状。要有绝对性与相对性指标、总量指标与均量指标、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每一个层级要全面,不能丢层,每一层要有对比要有独立的指标。

4.6.3 对比原则

吉林省独立的科技创新评价系统要与国内同系统有相同的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标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指标的可比性。通过横向纵向的综合对比,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使得该系统成为对本省有益,对国家有益的系统。

4.6.4 可行性原则

指标选取要具有综合性指标的特点,保证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有效利用现有同级系统和数据的同时,补充科技和农业进步的新兴指标。把各项指标量化为可操作的定量数据。其评价结果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

5 总 结

本文先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再对吉林省农业信息化进行了概述,参考了国外农业信息化的案例,最后提出了几点促进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旨在为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刘金爱.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9(24).

[2]李靓.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3]李波.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M].2013.

信息通信创新篇(7)

12月8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暨信息化工作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交通运输部设立主会场,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当地交通运输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京外部属单位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推进“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部党组书记杨传堂主持会议,部长李小鹏作工作部署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合力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世界交通强国强化支撑引领。

“十二五”期是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五年。五年间,全行业紧紧围绕“四个交通”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管理创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会议指出,科技兴则行业兴,科技强则行业强。全行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当好发展先行官的迫切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迫切要求,是迈向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交通强国的迫切要求。要把握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行业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应有作为。

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支撑引领世界交通强国建设,“十三五”期,要把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在战略定位上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战略方向上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标国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有效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氛围,在高水平自主创新上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期,做好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要以增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为宗旨,重点抓紧“以信息化驱动交通运输现代化”这条主线,夯实“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两大基础,推动信息化与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健康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大数据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数据开放共享、网络安全可控”。

会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围绕交通运输科技和信息化两个“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任务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开放合作、促进多元融合,拓宽投入渠道、发挥综合效益。要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创新人才,让创新成为全行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新局面。

信息通信创新篇(8)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不可避免的具有模式化、固化的特点。因此,对于高职英语教学,采用信息化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代接轨,突破传统教学瓶颈。而实现“教学成就有效学习”,需要把研究焦点从有效教学转移到有效学习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1]

信息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四个学习环境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需要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帮助构建学习意义。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建构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相互协作、会话来建构意义,达到所学知识的内化。[2]

将超星学习通引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对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实现信息化教学。

2   超星学习通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2.1 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堂签到,优化课堂管理

教师可在超星学习通上建立课程班级,邀请学生加入自己的班级。课堂上,教师发起签到,并且设置签到时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手机客户端上自行签到,改进以往点名字的签到方式,更加人性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且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和时间的投入,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2.2 巧用课堂选人方式,增加课堂趣味

对于一些高职学生,学生对英语课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有抵触心理。为了活跃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师使用超星学习通的“摇一摇”的方式随机点学生回答问题,建立有效可行的积分激励机制,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压力感。“摇一摇”这种新型的智能随机选取方式更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省时不费力,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参与度认可度强。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抢答”功能,抛出难度系数较低的教学问题,发起“抢答”,把以往的“点我点我点我”的混乱的课堂举手抢答问题变成手机客户端抢答,将回答问题变得比“抢红包”还有趣。如此只是改变选人回答问题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且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3 英语会话练习创新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是英语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然而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扎实,这给他们英语口语造成了很大的语言障碍,加之不自信,使得他们对于练习英语口语更被动。想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首先要鼓励他们愿意开口,打开思路。超星学习通有班级成员私聊对话功能,学生可先用英语使用该功能进行在线英语对话聊天。另外,改变以往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对话稿的方式,减少对话的刻意性,学生能更开放自由的与Partner进行对话练习。之后,再鼓励学生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将学习通的对话以Face to Face的方式表演出来。教师还可利用移动智能手机客户端设置具有体验性的学习任务。具有体验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是课堂的真实体验,也可以是虛拟体验[3]。例如,在讲到“E-commerce”时,学生可使用超星学习通对话聊天功能模拟设置顾客与客服在线咨询的情境。

2.4 评价方式创新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般为教师点评或者学生互评和自评,显得不客观。采用超星学习通中投票方式对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更客观,统计更便捷,效率更高,数据分析更详细。

2.5 学习资源库的创设

信息通信创新篇(9)

决赛期间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现场主题活动,如16日下午举行的“创响中国,铸就伟业—高校NOC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投资价值导师点评会”。参加本次决赛“创新创业计划”赛项的5组优秀选手与组委会邀请的资深创业导师(知名投资公司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其中4组获得了创业导师的投资意向。

信息通信创新篇(10)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由生产、生活的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就是“通过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跨界与融合,形成全新的价值或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价值比单纯的产业更有价值”。[2]“互联网+”通过跨界、变革、开放、融合,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等在各行各业应用的进一步升华,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现有模式,带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涉及面向用户服务的行业中,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模式,推动了行业快速发展。

2 行业图书馆的定义与特点

2.1 行业图书馆的定义

顾名思义,行业图书馆就是为一个行业服务的图书馆,它是本行业的信息中心,即图书馆与信息中心一体化。行业图书馆,是依靠某行业的专门人员及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保存行业科技文献资料,为本行业科技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3]。例如笔者所在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图书馆就是专门搜集、整理和储存交通?输行业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

2.2 行业图书馆的特点

(1)资源的学科专业性。行业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学科性、专业行,主要以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著作,特别是最新科学著作为收藏重点。此外,也要根据需要搜集与本学科本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

(2)服务对象的针对性。行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行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文献信息工作必须走在科研工作的前面,要求广、快、精、准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料,发挥科研工作耳目、尖兵和参谋的作用。

(3)服务人员的专深性。因为行业图书馆是以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因此,行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本行业的学科背景,具有比较专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外语水平和文献信息知识水平。同时,行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行业内的科研人员,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敏锐的捕捉行业信息的能力,充分掌握国内外行业研究趋势和热点,根据科研人员实际需要,密切配合科研任务,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2.3 “互联网+”对行业图书馆的影响

“互联网 + ”与行业图书馆的深度融合将使行业图书馆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为行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服务。[4]长久以来,行业图书馆主要是被动地向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主要为到馆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主动服务意识差。这种落后的服务理念、单一的服务内容、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行业图书馆的需求。行业图书馆需要及时引进“互联网 + ”思维,创新信息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新技术平台与用户主动沟通,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5]

3 “互联网+”环境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举措

鉴于“互联网+”时代对行业图书馆的影响,结合行业图书馆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应尽快适应“互联网+”新常态,突破行业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通过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信息服务内容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创新以及馆员服务观念创新四个方面创新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发展。

3.1 信息资源建设创新

(1)不断加强基础馆藏资源建设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前提,因此,行业图书馆需要根据本行业的需求,建设馆藏资源和资源数据库,建立全面、权威的行业信息资源体系。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随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成立而诞生,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最权威的信息服务中心。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具有馆藏科技文献资料20余万册;依托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数字文献全文2亿余条,建成数据库30余个,开放共享科技论文、电子图书、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统计数据等5大类资源。

(2)适时拓展信息资源范围

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行业图书馆由于馆藏规模较小、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经费短缺等因素,处于被边缘化甚至被读者完全抛弃的境地。图书馆联盟的适时出现缓解了行业图书馆面临的危机,实现了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降低了成本,在信息服务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于2009年加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为中心的交通运输服务站。2015年,与国家图书馆签订协议,成为国家图书馆交通运输分馆。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国家图书馆的联盟是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服务的重要举措,大幅度拓展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范围,提升了交通运输信息服务能力,为推进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3)继续打造行业特色资源

文献数据库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服务科研创新的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本着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数据库建设原则,重点建设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内的核心资源数据库群。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建设了交通运输工法数据库、交通运输标准数据库、交通运输专利数据库等20余个特色数据库, 形成有深度有层次有特色的交通运输行业特色资源。

3.2 “互联网+”环境信息服务内容创新

(1)保障图书馆传统服务

互联网+新时代,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仍然不能丢弃传统服务业务,继续开展图书馆各项传统服务业务,如图书期刊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查阅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科技查新、科技文献查重、文献收录引证等服务。经统计,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年均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800人次,借阅书刊1600本(册),数字文献资源日均访问量5000人次,年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40次,组织开展讲座、参观、读书季等人文社科活动30余次。

(2)深化专题定题服务

行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系统、本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他们的研究课题专业性强,研究期间需要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源[6]。因此,行业图书馆可以面向科研课题小组开展个性化专题、定题服务, 根据科研任务需要,对初步获取的信息资源再次加工,形成可读性更强的综述性报告,利用互联网技术,定期的向课题小组推送信息资源。

(3)开展竞争情报服务

竞争情报服务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了行业图书馆的传统业务,提升行业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了行业图书馆与行业共同发展的初衷。行业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收藏量大、种类全、馆员专业性强、再加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等,对于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具有很强的优势。7为此,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于2017年起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图书馆的优势,针对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实际需要,监测法律、政策、市场、技术等,跟踪上下游产业发展动向,为企业提供行业内市场分析、行业动态、技术信息等。

3.3 “互联网+”环境信息服务方式创新

(1)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国内图书馆纷纷利用互联网+的成套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在移动终端的检索、获取、推送与定制等服务。国家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信息资源,用户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借阅数据,查阅活动时间,还可以用手机在线阅读。杭州市图书馆开通了杭州图书馆的手机门户网站,用户通过手机门户网站实现在线阅读,并且在云端可以保存个人的阅读情况,便于下一次的学习。上海图书馆推行“掌上图书馆”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入驻支付宝钱包的图书馆,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就可以享受相关信息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图书馆也不甘落后,于2015年开通了交通人文读书会微信公众平台,向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者、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行业信息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

(2)?对性的服务方式

信息时代,行业图书馆需要主动收集和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对比不同用户群之间的借阅习惯,了解用户对不同信息的需求程度,挖掘每个用户群体间共同需求的信息资源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主动式的服务方式

“互联网+”服务平台架起了行业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突破了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方式。行业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平台随时关注用户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向用户推送相关的信息资源,提供主动式的信息服务。

3.4 “互联网+”环境馆员服务观念创新

信息通信创新篇(11)

互联网+、大数据触发创新模式转变,科研人员根据技术发展趋势、科研计划,以实验室为载体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形式,依托社会大舞台,按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创新研究蔚然成风。 在新的创新模式下,职业院校创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有别于传统模式下科研人员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信息服务可以自己生产

信息服务提供的理念和方法为职业院校创客创新提供了一种工具。依据这类理念和方法,尽管不能生产成品,却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创客精准找到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职业院校创客不需要等着获取信息服务,他们自己已经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下,创客在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点的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创意分享,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

2.开源式信息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壁垒被打破,很多关键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开途径可以获取,信息资源交流也变得史无前例的通畅。跨学科、跨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借阅、各类研究报告和特色数据库等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获取。而创客则需要具备从海量的、开源式信息中精准获取研究项目相关信息的能力。

3.信息需求的全过程嵌入

按照创客创新从创意萌发、设计研发、原型产品制造、产品验证、市场化到产品更迭的一般过程,职业院校创客对信息的需求是全过程的,有别于传统创新模式,信息需求主要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验证阶段。职业院校创客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一个动态过程,单靠创客自身的力量无法获取既全面又精准的信息资源,通过与创客协同合作,满足创客创新研究活动的信息需求,最终实现创新的成果。

二、信息服务协同应用于职业院校创客创新的现实必然性

目前,我国从上而下已经建立了国家层面的信息服务组织、省市级的信息服务组织,这些信息服务机构作为信息的生产者、收藏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存在相互协同为职业院校创客创新提供信息服务的现实必然性。

1.政府为信息服务机构提供职业院校创客信息服务提出政策导向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强调创新必须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通过创业创新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整合利用国内外创业创新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实现信息流动的透明化。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提供社会化服务,政府从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信息服务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不管是常规的信息查询,还是高层次的专题服务、知识产权查新等,都是大有可为的。

2.信息服务机构转变服务观念、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服务机构特别是各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国有性质的信息服务企业必须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内部的管理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信息服务机构如何创造价值、体现自身价值,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把自身的信息服务融入到创客创新价值链中。通过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职业院校创客能享受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并把这种服务嵌入到创新过程中。

3.信息资源体系完备,存在服务创客创新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资源保障体系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牵头部门各有一套平台,分别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尽管是不同的保障系统,但是基础资源体系的构成不外乎是国内外各种大型数据库、高校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竞争情报系统等。因此,互联网+条件下,各信息资源组织有条件地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通过不同组织的协同,已有的信息资源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创客创新的信息需求。

三、面向职业院校创客的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保障体系

针对职业院校创客创新创业开展信息服务协同创新,需要在现有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的基础上,通过IT技术的应用和信息服务方式的改进,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供给。因此,需要从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支撑创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1.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体的创客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创客的各种创意、创业想法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而一种创意和想法要变成一件工业成品,还需要实现创意实体化,实体化的^程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的获取、纠错。在互联网开源环境下,网络信息获取渠道异常丰富,信息资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四类。第一类:期刊论文、博硕论文、会议论文、年鉴、统计数据、专利、标准、专家库等网络信息资源;第二类:依托创客网站、论坛所形成的交互式社区,通过社区讨论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第三类:各类政府组织、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信息资源;第四类: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海量网络信息资源。

本文所讨论的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提供第一类信息资源,而且对于第一类信息资源拥有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无论是从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还是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权威性来讲,第一类信息资源对于满足创客深层次信息需求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技信息所等绝大部分信息服务机构都是中国知网的用户,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校外立志于创新创业者,都能够依托所在的信息服务机构获取中国知网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除了学术文献信息资源之外,中国知网还提供在线或者定题的专家服务,利用专家库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创客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因此,各信息服务机构可以依托中国知网资源优势,并以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信息资源作为补充,形成面向创客的信息服务协同创新资源保障体系。

2.基于大数据的职业院校创客协同创新信息服务技术保障体系

大数据颠覆了传统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送方式,对于创客而言,既有来自社交媒体的零散资料,也有专业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料,职业院校创客需要从中组织、分析、提取有助于创客做有效决策的数据。信息服务机构的内部数据以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为主,而且以分布式方式独立存储,各个信息服务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收集技术、存储技术、分析和挖掘技术优化整合内部资源,并提前预测不同行业创客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可视化的形式为创客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

信息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搭建Hadoop开源分布式计算平台,将存储于不同信息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资源,运用HDFS分布式存储技术,对创客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加以分析处理,提交至分布式计算平台,从不同信息服务机构数据系统中提取出符合条件的信息,提供给创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调用,解决物理空间和地理环境的问题,技术上使信息服务机构参与创客创新过程、协同创新成为现实。

3.面向职业院校创客的信息服务机构分布式组织保障体系

在创客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的条件下,传统的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创新模式已经不符合要求,创客创新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不断换代更新的过程,跨部门和系统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必然。

我国现有信息服务机构是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独成一体的直线型格局,在同一个主管部门垂直领导下,大多存在两个或以上信息服务机构。这在信息、资金匮乏的年代,确实能起到百花齐放的效果,但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分散于不同系统的信息服务机构需要依据分布式组织方式,以信息社会化共享和一体化信息服务的方式,实现多个信息服务机构与创客创新过程的融合、协同。

分布式组织的信息服务机构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基于数据节点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数据节点将多个信息服障低辰行网络联结,通过对各个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功能结构、物理结构的重新规划,形成协同合作的管理机制,满足创客提出的信息需求,整个组织内部为联动服务提供信息支撑。这种网络联结跨越不同部门和地域,改变原有的条条框框,实现信息服务机构内部的互联互通,创客不再需要为找什么样的资料而不断切换系统。通过多系统协同服务,创客可以实现一站式的统一检索。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客的信息需求偏好亦可整合入信息服务机构分布式组织系统内,实现信息服务机构与创客的无缝对接。

四、面向职业院校创客过程管理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从3D打印、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械加工、智能家居等高大上的创客项目,到手工艺品、户外装备、音乐创作等偏娱乐、休闲、接地气的创客项目,创客的创新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的趋势:通过创意/想法、设计与研发、产品原型、众筹/众扶、产品验证、产品换代、成果、市场化产品,最终形成品牌。在职业院校创客创业的过程中,追求市场化、商业化的一些创客项目必然涉及政策、技术研发、人力资源、金融、知识产权、注册、税收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一些自娱自乐、商业性不那么突出的创客项目则更关注社区分享、新技术进展、展示交流方面的信息。职业院校创客的这种信息需求也是创客创新过程中的痛点所在,信息服务机构必须能够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迅速找准创客的需求,并以个性化、精准化等多种服务方式提供服务。且职业院校创客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动态、持续变化的数据自生产、信息交换过程,因此在职业院校创客创新过程中,信息服务机构协同参与创客创新,双方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创客与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既能实现信息服务机构价值、又能满足创客信息需求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见下图。

图 面向职业院校创客过程管理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职业院校创客创新过程可以划分为苗圃阶段、孵化阶段和加速阶段。苗圃阶段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也是从创意、设计与研发到产品原型形成的阶段;孵化阶段是通过众筹、众扶到产品验证,从一个产品原型到产品批量化的阶段;加速阶段则是产品换代、成果到品牌形成,从普通产品到品牌化的阶段。创客过程各个阶段对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苗圃阶段侧重于技术研发方面的信息,孵化阶段侧重于产品化方面的信息,加速阶段侧重于市场化、商业化方面的信息。针对不同阶段的创客痛点,需要生态系统中大数据处理中心借助强大的资源优势,以多样化、敏捷性、智能性的信息服务协同参与创客创新过程。

大数据处理中心在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上,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文化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地方性信息资源联盟如浙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分布式存在信息服务机构的底层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格式进行处理,运用HDFS分布式存储技术进行大数据处理,针对创客提供主动推送、个性化定题、嵌入式、移动式、自助式、跨时空和跨地域的信息服务。创客在享受信息服务的同时,大数据处理中心也记录下创客的信息需求轨迹,无形中又与大数据处理中心形成信息交互,形成双向协同发展,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的条件下,面向职业院校创客过程管理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将各个信息服务机构都聚集在大数据处理中心下,还需要打破管理部门、利益关系、数据管理等各个关节。浙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绍兴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和中国知网绍兴用户联合为绍兴职业院校创客开展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已经走在了前面。然而能够为职业院校创客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还不够,信息服务机构远远不止这些,而创客的信息需求则是无止境的。所以更多的信息服务机构以大数据技术处理的方式,嵌入到职业院校创客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是必然趋势,也是各个信息服务机构融入“两创”、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一环。

课 题:2016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科学研究课题“面向创客的信息服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2016049)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梁立明.“遍地开花”与“有店无客”并存――从十大关键词了解众创空间发展现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4).

[2]俞建华,戴健华,张媛,张江,黄献.关于创客特质析解与创客成长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8).

[3]施雯.创客与情报的二三事[J].竞争情报,2015(5).

[4]陈超.让竞争情报成为创新和创业的隐形翅膀[J].竞争情报,2015(5).

[5]王昌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6(2).

[6]李强治.全面推进众创发展释放创业创新潜能――《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解读[J].电信网络技术,2015(12).

[7]中国藏书量最多的高校[EB].http:///20161027/n471589841.shtml.

[8]知网、维普、万方3大数据库的区别[EB].http:///20161212/n475669204.shtml.

[9]Apache Hadoop[EB].http://hadoop.apache.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