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商业会计实务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0 10:42:00

商业会计实务

篇(1)

即借助凭证如发货票(或挂图)等实物形态的展示,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析“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时,老师可在课堂上利用挂图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张某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然后根据其上、下、左、右结构和栏目的内容,逐项推得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与笼统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又可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范操作法

即通过教学人员或学生对某一会计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介绍“银行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模拟银行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教学:将一部分学生分为“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三组,其余学生旁听,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办理“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核算手续进行系统的讲述。采用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相关对比法

即对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或对照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中,针对教材的内容及企业核算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对比方式:

1购进、销售对比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购买行为和销售行为,购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各自进行着商品购进或商品销售的核算。如果是作为供货方,则按销售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是购进方,则按购进方法进行核算。为了让学生掌握购销两个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据这一相关内容,在讲授时,把这两方面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的动态分析中,系统地掌握购进、销售核算方法。

2批发、零售对比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两个基本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是不同的,因而对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库存商品分别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后者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用相关对比法,在对比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核算的前提条件、方法,账务处理的区别及要求。采取相关对比法,既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可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比喻、举例法

即通过比喻、列举实例,来达到教学目的或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经济业务实例,来讲授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想要阐释的另一事物,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转移。如在讲授“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关系”时,在进行基本原理讲述的基础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来比喻,并借助手势、语言的表达,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企业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二者的数额相等”的原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绘制图表法

即利用绘制的图表或直接在课堂板书的图表,来讲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比文字表达更为清晰。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可通过绘制会计核算程序图表,来讲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并把各种会计核算的记账程序图加以比较,可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即登记总账的依据。这样,既可使学生从清晰的图表中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图表的比较中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丁字账户法

即以“丁”字形结构,来代替账户结构讲授教学内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账务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分录所列对应账户的结构和账户对应关系,又利于教师对具体账户结构的板书。如讲授“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时,在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用丁字形账户图示(核算程序图)来强化学生对所述账务处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作业讲评法

即在课堂上,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这门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作业练习量较大,而中专班学生入校前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肤浅,这样在作业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一要筛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在班级进行展示,组织全体学生分析错误类型、原因及纠错方法;其次,可以把财务管理中和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渗透到教学中,师生一道进行剖析、讲评,加深学生对其错误原因的认识,以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法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3.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篇(2)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过去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积累的概念观念和理论总结,也是会计各项理论的重要基础。对工过去的实体会计方式而言,会计基本假设是正确无误的,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会计基本假设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必须要有实际存在的实体企业作为主体,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应用,出现在在网络上存在的虚拟企业,对于这些虚拟企业的会计行为就要应用代替原本会计主体的实体概念产生的相对的“主体”概念,这个概念能更好的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也即在企业一段时间内继续以既定方式经营为前提,来核算财产计价和各类财务情况。然而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其产生和消失迅速,是以暂时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需要消失而即刻解体消失。难以用持续经营假设加以核算。旧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适用工虚拟企业的财务核算。

可以在旧的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存续期和清算价值等概念,以更好地对虚拟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衡量。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习惯工按照时间和公司经营方式将会计行为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期间。在过去的情况下,公司的交易过程会计收集和处理信息需要时间,而在新的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交易与会计行为从被动变为实时,旧的会计方法意义消失。对于新的会计行为而言,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实时加以记录。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也即使用同定的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会计行为的单位。这个假设主要的要求是需要同定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然而在网络时代的虚拟企业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偏向虚拟的数字货币和信息交易,传统的货币计价难以对新型的交易价值进行衡量。旧的货币计量法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

2.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旧的会计要素分为财务状况基本要素和经营状况基本要素,用这些要素来衡量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经营成果。对于新的网络化的经营情况而言,这些要素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各类情况,在衡量中会产生错误。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计量方式和要素来反映新时代公司的经营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要素能够更好的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所服务。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是以权利和责任作为基准衡量交易的产生,而不是通过现金的交付衡量交易行为的发生。优势是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然而对于电子商务而言,交易的过程在一瞬间即可完成,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意义。相比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更适合作为电子商务时代的衡量方法。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也即按照财产成本产生的价格计为价值,并在之后不再加以变动。这一原则的首要前提也即持续经营假设。然而对于虚拟公司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并不适用,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虚拟公司资产,不足以正确反映虚拟公司各项资产诸如金融工具,虚拟货币等的价值变动,对于虚拟公司的资产衡量,一般使用实时计价的方式。

3.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方面相比传统的用纸笔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更多的采取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传统会计核算的重点,各类地产设备等同定资产相比,虚拟资产和电子货币成为了会计核算的重点。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电子办公,直接能够发送报告结果,更为便利明确。

4.对会计组织的影响

首先,由于电子银行和虚拟结算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和交付变得更加便利。其次,地理位置和距离对于会计效果不再影响,会计可以毫无阻碍对远处的交易加以核算。第三,岗位发生变化,一些岗位变的不再需要人员,一些新的岗位产生。最后,新的核算方法和准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新的素质与能力。

5.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

篇(3)

一、引言

电子商务具有快速与简洁的巨大优势,大大改变了企业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减少各类环节,降低成本。对于会计而言,电子商务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了解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对于会计工作有着诸多好处。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过去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积累的概念观念和理论总结,也是会计各项理论的重要基础。对工过去的实体会计方式而言,会计基本假设是正确无误的,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会计基本假设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必须要有实际存在的实体企业作为主体,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应用,出现在在网络上存在的虚拟企业,对于这些虚拟企业的会计行为就要应用代替原本会计主体的实体概念产生的相对的“主体”概念,这个概念能更好的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也即在企业一段时间内继续以既定方式经营为前提,来核算财产计价和各类财务情况。然而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其产生和消失迅速,是以暂时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需要消失而即刻解体消失。难以用持续经营假设加以核算。旧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适用工虚拟企业的财务核算。

可以在旧的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存续期和清算价值等概念,以更好地对虚拟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衡量。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习惯工按照时间和公司经营方式将会计行为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期间。在过去的情况下,公司的交易过程会计收集和处理信息需要时间,而在新的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交易与会计行为从被动变为实时,旧的会计方法意义消失。对于新的会计行为而言,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实时加以记录。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也即使用同定的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会计行为的单位。这个假设主要的要求是需要同定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然而在网络时代的虚拟企业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偏向虚拟的数字货币和信息交易,传统的货币计价难以对新型的交易价值进行衡量。旧的货币计量法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

2.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旧的会计要素分为财务状况基本要素和经营状况基本要素,用这些要素来衡量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经营成果。对于新的网络化的经营情况而言,这些要素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各类情况,在衡量中会产生错误。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计量方式和要素来反映新时代公司的经营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要素能够更好的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所服务。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是以权利和责任作为基准衡量交易的产生,而不是通过现金的交付衡量交易行为的发生。优势是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然而对于电子商务而言,交易的过程在一瞬间即可完成,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意义。相比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更适合作为电子商务时代的衡量方法。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也即按照财产成本产生的价格计为价值,并在之后不再加以变动。这一原则的首要前提也即持续经营假设。然而对于虚拟公司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并不适用,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虚拟公司资产,不足以正确反映虚拟公司各项资产诸如金融工具,虚拟货币等的价值变动,对于虚拟公司的资产衡量,一般使用实时计价的方式。

3.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方面相比传统的用纸笔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更多的采取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传统会计核算的重点,各类地产设备等同定资产相比,虚拟资产和电子货币成为了会计核算的重点。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电子办公,直接能够发送报告结果,更为便利明确。

4.对会计组织的影响

首先,由于电子银行和虚拟结算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和交付变得更加便利。其次,地理位置和距离对于会计效果不再影响,会计可以毫无阻碍对远处的交易加以核算。第三,岗位发生变化,一些岗位变的不再需要人员,一些新的岗位产生。最后,新的核算方法和准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新的素质与能力。

5.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中,会计报表一般基于会计期间情况加以编制,不能快速反应使用者所需信息,在新的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会计报告可以实时发送,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于传统会计既是冲击,也是革新,正确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对于开展会计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会计于作而言.要积极设计心的工作系统,规划会计体系,用新的会计形式更好地为电子商务的新环境所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VBSE;知识体系;技术平台;课程设计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是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同时综合了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的会计综合实训平台,这个平台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企业;了解了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企业与银行、服务公司和行政部门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掌握较为全面的企业会计工作知识,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一、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问题

1.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偏离培养目标

很多高校的会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相结合的道路,它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传统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老师带着学生做“一套账”下,高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偏离了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与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

高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仍然以课程讲授为主,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真正实践环节相对缺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在课中及课后一般是照猫画虎,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输入知识,但缺少输出环节进一步培养提升技能,教学与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教学要求。很显然,传统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学生达不到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真正目标—毕业前就能上岗。

3.传统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中没有考虑传统会计理论教学存在不足

会计理论本身较为抽象,传统的纯理论学习枯燥且不易理解。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学习会计理论的时候需要通过实践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实际操作。如果仅依靠“一套帐”的方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不利于学生熟练地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

4.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没有真正细化到职业岗位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对应着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目前高校开设的会计综合实训课一般都是固化的统一实训教学内容,没有针对会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进行系统化训练,因此学生对于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当好会计缺乏认知,也就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是需要在社会环境中与其他人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所以会计人员除了要了解掌握会计工作的内容,还要学会和其他组织、部门及个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会计岗位要求,彰显个人价值。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的课程设计目标定位

1.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的课程设计采用仿真实训,形象生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轻松愉悦,犹如身临真实环境,从而一改传统以一套帐为主的填鸭式讲授及学生被动接受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教学平台具备自动批阅功能,学生完成业务题并提交后,系统自动批阅并标明错误,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点,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教学平台以实际操作为导向,大量的实务操作练习使学生接触到各类实际会计业务,学生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企业会计实务,这在传统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的课程设计弥补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诸多限制与不足,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实务操作训练。实践导向是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指导原则,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全面了解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教师的业务实践

当前高校会计教师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因而往往也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性指导。“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提供了逼真的企业环境及大量的业务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练习,加强业务实践,以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也将有力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为会计专业教学“双师型”人才创造良好的育成环境。

“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是面向院校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会计部门分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具备企业会计人员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诠释了行为导向哲学,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三、“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实训平台下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1.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会计专业上的教学方式偏理论教学,而企业实践、模拟教学却有些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理解,学生对企业宏观会计管理认识不清、微观会计实践理解不深刻,短期内难以形成会计实践操作习惯,学生也就无法形成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翻转课堂是通过如何利用云平台进行教学改革,跟进世界潮流教学模式的成果分享,可以让教师真正认识到了技术对当今会计综合实训教学领域带来的变革,这也对教师今后的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提高了难度,当然也更明确了今后实训教师工作的方向。当然这也是一项大工程,要综合考虑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综合实训课件不能片面强调美观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也不能片面追求内容充实而在技术上不做任何处理,这样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课件资源做好之后,要放在学校网站的公用平台,这就要求学校在硬件和网络设施上给予强大支持。

第二,老师角色转换,以前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更多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呆板教学,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为很难时间等资源限制,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但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教学,学生自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可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更加自由,自主,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知,同时在学的过程中,协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体验到协作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

第三,学生习惯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惰性,导致不愿主动思考,在课堂进行时,有愿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翻转课堂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活跃了学生思维方式,更改以往的学习习惯。

2.全方面升级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整体性“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注重课程专业实战演练,既能提供和未来职业需求对接的实训和试验项目,又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完全衔接,而且面向的专业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典型单位会计部门分岗位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财务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VBSE 财务版将企业会计工作经过去密工作后搬进课堂,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学生亲临现实,全面掌握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在细节上没有死角,到企业才能快速上手,减少时间和精力在基本的业务学习和操作上。真正实现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练、考、习”一体,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复合型人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才能更完全的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基于“VBSE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版教学平台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帮助促进高校周边地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所需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篇(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中专门针对银行业的具体准则有四项,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但突破传统理论对金融工具的束缚,而且弥补了我国在金融会计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完善和健全,而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促进国际金融会计合作,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一、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1.增加了资产和负债的数量。按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将原来在表外核算的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满足确认条件的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从混合工具中分拆,作为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进行核算,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和负债的数量。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资产分别为8,684,288百万元、9,757,654百万元,其中衍生金融资产分别为22,769百万元、15.721百万元,所占比例分别为0.26%、0.16%,而负债总数在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8,140.036百万元、9,150,516百万元,衍生金融负债所占比例为0.09%、0.01%,而在2007年准则实施前,这些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在表外予以披露的,他们的变动对资产负债表内项目的变动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在准则实施这两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可见,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实质性地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数量。另外,准则也规定商业银行如果仍保留所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同时,应将收到的对价单独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这样也增加了银行金融资产的数量和金融负债的总额。

2.提升了资产的质量。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商业银行对于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均应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计提减值准备时采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记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新资产减值方法能更加准确地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相对于银行以前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比例法,新准则能使银行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资产的质量。

3.扩大了所有者权益确定的范围。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前,国内商业银行可选择的套期工具较少,套期业务的开展并不普遍。准则实施后套期业务的开展仍然有限,但商业银行按照《套期保值》规定对套期工具进行规范性的核算,按照准则标准对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独列示,从而增加了表内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范围。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影响

1.改变了损益确认方式。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我国商业银行损益确认的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人当期损益,相对于准则实施前将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发生时才能确认损益的做法,这样使银行利润表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对损益变动的反映更加及时,增加了利润表的相关性。同时,《套期保值》规定套期工具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工具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降低了银行对利润的调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统一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法进行计提,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该金融资产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差额确定计提减值的金额,该规定截断了上市银行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途径,使得商业银行今后无法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其利润变得更加真实。表中选取了国内几家主要上市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变动,通过计算得出在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的贷款损失变动率增降幅度减小,深圳发展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变动变动幅度较大。可以看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使我国多数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的计提趋向稳定,利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有所减少。

3.加大了商业银行利润的波动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应直接计入利润表,而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一直与我国多变的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对银行波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选取了2006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在A股上市的13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净利润这些变量进行对比分析。从2006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13家银行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平均值在0.037元/股,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损失在-0.032元/股,后者波动是前者的近3倍。虽然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总收益的比重不大,但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这一项对净利润的影响却很大,使净收入成倍增加。在2008年第1季度,用历史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均值在4.438元/股,而用公允价值计量计算的净利润均值在5.834元/股。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收益比基予历史成本的收益有更大的波动性。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

1.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影响。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的,准则实施后四项准则关于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及金融资产的转移都会涉及到现金流量,不管是金融工具表外核算,还是按准则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将其纳入表内核算,都应在现金流量表上得到反映。这样,使商业银行对现金流量的具体列报更加透明和具体。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的变动在不涉及金融资产的确认或者转移的情况下,只会引起当期损益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并不会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动。但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公允价值产生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作为调整项目单独列示。因此,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没有重大影响。

2.套期会计方法的运用降低了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波动的影响。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其风险变动情况更为频繁,而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经常变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套期会计的运用,有效地避免了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额,如远期合约、期权合约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方法来盯住远期汇率,降低商业银行因汇率风险而形成的现金流量变动。例如:商业银行现在有40万英镑的应付账款,3个月后付款,现在的市场利率是1英镑=¥15元,如果3个月后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15.2元,商业银行将来会因此而损失人民币8万元。为了避免这一损失,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套期保值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签人一个买入英镑的远期合约(或其他合约来敲定将来的买人价格)汇率1英镑=¥15.2元,这样可以防止汇率上升给商业银行现金流量造成的损失。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税收的影响

1.增加了所得税计算及纳税调整的项目。在我国税法中不允许对任何不确定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从而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额。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商业银行预期收益的确认计量方式就会导致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而这在税法上是予以否定的。所以,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时,这种损益应作为永久性差异予以剔除。二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损益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实质上是将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予以递延到每个期间的所有者权益中,待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时再将损益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一次性计入利润表,但这种方法并不影响当期应纳所得税的调整,但增加或减少了递延期间的各期所得税费用。

2.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税负波动。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要求商业银行间建立统一的市场平台,合理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估值技术,以便获取可靠的公允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加大了税前扣除的金额,减少了所得税的核算基数。但同时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在税前是不予以列支的,由于准则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这种核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银行的税收负担。为了进一步分析准则实施后对商业银行税负水平的影响,笔者对几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至2008年近3年的税负水平进行了比较,中国工商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31.02%、28.77%和23.50%;中国建设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29.51%、31.42%和22.63%;中国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29.63%、31.06%和24.55%;交通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28.60%、33.50%和20.38%。由上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8年一些银行税负水平呈波动趋势,2007年较2006年相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5至10个百分点,排除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的影响外可以看出,准则的实施使商业银行相税负呈现波动的趋势。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全,金融风险的披露更加具体和透明。一方面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促进银行规范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准则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可靠计量、减值准备的科学计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披露等规定都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真实的业务信息,有助于建立准确的风险管理模型。所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以便准确识别和分析风险。另一方面根据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以公允价值计量,而相应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到损益表中,使得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挑战。事实上,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的恰当可以带来不少收益,但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当,就会招致重大损失,甚至会有破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彭龙.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湖南财经学校学报,2007,(6).

[2]茹存鹏.实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张艳霞.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8。(4).

[4]黄丽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利润波动的影响[J].财会金融,2009,(2).

[5]周斌,杨志慧.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讲解与实务运用[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6]林文真.会计准则实施对商业银行财务的影响分析[J].福建金融,2008,(11).

[7]贾建军.新会计准则运用对境内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J1.财会月刊,2007,(1).

篇(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中专门针对银行业的具体准则有四项,即《 企业 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但突破传统理论对金融工具的束缚,而且弥补了我国在金融会计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完善和健全,而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促进国际金融会计合作,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一、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1.增加了资产和负债的数量。按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将原来在表外核算的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满足确认条件的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从混合工具中分拆,作为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进行核算,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和负债的数量。以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

1.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影响。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的,准则实施后四项准则关于 金融 工具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及金融资产的转移都会涉及到现金流量,不管是金融工具表外核算,还是按准则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将其纳入表内核算,都应在现金流量表上得到反映。这样,使商业银行对现金流量的具体列报更加透明和具体。金融工具 会计 准则规定公允价值的变动在不涉及金融资产的确认或者转移的情况下,只会引起当期损益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并不会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动。但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公允价值产生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作为调整项目单独列示。因此,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没有重大影响。

2.套期会计方法的运用降低了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波动的影响。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其风险变动情况更为频繁,而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经常变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套期会计的运用,有效地避免了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额,如远期合约、期权合约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方法来盯住远期汇率,降低商业银行因汇率风险而形成的现金流量变动。例如:商业银行现在有40万英镑的应付账款,3个月后付款,现在的市场利率是1英镑=¥15元,如果3个月后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15.2元,商业银行将来会因此而损失人民币8万元。为了避免这一损失,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套期保值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签人一个买入英镑的远期合约(或其他合约来敲定将来的买人价格)汇率1英镑=¥15.2元,这样可以防止汇率上升给商业银行现金流量造成的损失。

篇(7)

一、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关概述

( 一 )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目前没有标准的答案。最早于1997年被MBA提出来,指借助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买卖、服务和合作伙伴形成的商务活动。准确地说是对整个贸易活动的开展完全电子化,交易双方的商务活动不是面对面进行的,而是通过电子交易的模式实现的,实现电子商务需要多种技术的集合,发出数据信息 和接受数据信息,电子邮件,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条形码等技术整合后,才能完全实现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各参与方之间,通过文本、声音和图像的在线传递,资金、电子证券、单据、票证、计划等等数字信息的在线传递来完成整个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技术特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不是依靠物理交换的面对面的形式,商务特征是所有的交易内容完全在网络上实现。

(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 所谓会计主体就是会计实体,是会计信息生产的组织机构,会计实体划定了财务活动空间,确定了财务活动范围,限制和明确了财务活动的内容。体现在报告谁的财务活动情况,向谁报告财务情况的大问题。较之传统的财务主体,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常把电子商务模式称为虚拟模式,进而由虚拟企业形成电子交易的主体,或者把众多的企业称为主体串,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者、经销商等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分享利润,分担风险。这些虚拟企业的产生就带来了虚拟的会计主体,电子商务可以把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在这种虚拟企业中,财务工作较之传统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在以往的传统企业中,财会是层层命令式的控制模式,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则是建立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网状管理结构,传统的实体财务管理机构形式上也将发生变化,主要是适应网络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

( 三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持续经营 会计持续经营是会计不设置限期。会计持续经营规定正常的管理范围,合理划分企业的分类、计价和费用摊布等活动做基础准备。在虚拟企业中,财务会计已非实体会计的主体地位,虚拟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经营活动不是由虚拟企业内部来确认和报告的,而是由虚拟企业各实体企业进行的,财务管理是按照持续经营的假设进行跨及处理的。虚拟企业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是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其持续管理时间可以定位在合同作期限内。

( 四 )电子商务与会计信息系统关系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各国的经济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增加,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尤以信息服务业更为明显,成为本世纪的主导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促使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势如破竹,世界各国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其经营模式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种商务模式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关注的重点,并成为信息时代商务活动的焦点。我国目前正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的大好时机,在我国已经有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都涉足了电子商务这条河,纷纷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并且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正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人数大大增加,而且趋势非常明朗。电子商务的主要营销目标就是消费者的增加,人员的增加和企业的增加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会对电子商务的硬件以及网络条件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从而促 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反过来,电子商务带来的消费者人数增长的本身,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极大推力。 同时,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将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的加速器,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促进大中小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的进一步强化,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企业资源,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可以辅助决策支持,提高

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产业信息化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引领下,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互联网的依赖不仅是作为买卖的通讯工具,而且更是作为发展生意的基础环境,电子商务模式是把企业的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内部处理三大板块集结在一起。网络的空间和是无限的,其容量和扩充性都非常好,所有这些都为企业的成长的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和发展的空间,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平台支撑电子商务的成长。企业建设的实践往往走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前列,而这种实践充分说明在电子商务企业内,建 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于一些企业的发展实际,完全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途径和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载体实现企业的转型,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化。会计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尽快提高会计系统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电子商务活动能带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保障。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促进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主体。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是带动信息产业全面振兴与发展的助力器。使电子商务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结构。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一 )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会计中的持续经营假设受到了制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商品的交易存在短暂性和即时性,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剧烈,企业之间的兼并或破产清算机制使得持续经营假设适用范围受限。在货币计量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的特征使其表现为一定意义上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电子商务使得全球商品网络形成一个可以交互流通的巨大网络体系,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于经营范围的国家限制,使资本流通极为便利,同时影响了会计主体所需要承受的风险与币值的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决策者不仅仅单纯关注货币计量指标,而重要的是关注某些可以反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会计信息指标。

( 二 )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原则的影响 (1)对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传统会计模式下,企业发生费用及收入一般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一些企业存续期间较短暂,该类企业并不存在由于跨期引起的费用摊配,也不需要对支出进行细化分类,因此较易实现收付实现制。(2)对企业历史成本计价方法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所交易的商品价格具有波动效应,这些商品的价值不能完全体现出企业的经常状况及财务状况。较多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较为短暂,企业历史成本进行清算时对现金流信息量不能进行较好反映。企业历史成本计价是静态的计量方法,而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经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财务机制无法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3)会计清算即时性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使得会计核算由事务结束后转变为事务进行中,成为动态的核算方法,可以通过联网进行实时查询预处理。

( 三 )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最大革命是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无纸化输入方式。在企业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网三网之间,企业会计和业务系统实现了有机融合,为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会计信息系统在传统会计模式下,工作内容和方式是以把自动采集的电子数据作为信息系统的输入端点,然后进行核算型信息系统扩展到以实时电子数据自动采集为端点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外部环境决定。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账务报表系统依然保持了以往的方式,其他财会工作内容都将要进行点在模式的改进,都将被完全融入企业内联网系统中,并且能够把会计账务报表系统建立电子业务数据,以这种方式为会计系统提供原始凭证。电子商务的即时性使电子联机报告实时输出。首先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业务部门都将通过网络这个载体协同工作,在商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都将被存储于集成的数据库中,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来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其次会计信息系统还能够呈现在企业网站上,实现对外的财务信息公布,比 如信息提供给税务部门,替代纸面或软盘报送的方式,更加便捷和准确。 网络系统下的会计信息面临着安全性威胁。我们知道电子商务的工作界面是开放的互联网,依靠网络财务来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电子商务一定要涉及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内容,这些敏感内容往往使被攻击的对象,而且对于内部的不同权限人来说也存在一个保密的问题。

同时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电子数据容易被丢失、窃听和截取,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商业机密。网络故障、软硬件故障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和财务管理,影响此案无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主管和客观因素都会加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 无纸化交易与会计无纸化无疑是在一种风险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结果是使财务档案的保管和原始数据的辨认难度增大。电子数据的作者存在是磁介质形式。电子数据及载体有可能受到自然的不可抗力损毁,同时也面临着着计算机软硬件升级带来的障碍。同时来自网络的商业机密窃取,来自黑客的攻击,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会计信息的不稳定性。如数据的修改,不比纸质文件安全,即便有修改也有痕迹,而电子介质中的数据,修改后是不留痕迹的,使财务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受到威胁,增加财务档案保管的难度。电子商务活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表现在:(1)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等进行核算从而更好的规范和控制会计客体进行正常经营的一种控制手段。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由于企业使用的支付货币属于虚拟货币,其存在是一种数字信息形式,再加上目前电子商务中数字签名及密码管理技术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虚拟货币的仿造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技术,同时对交易平台进行严格控制,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作用能够落实。(2)对企业会计分配原则及成本分类方法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由于全球物流中心的建立,使商品流通速度和模式发生了变化,客户在选择商品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进行实时的选择,随后该需求被快速传递到物流仓储中心,进而实施统一的货运安排。该模式对传统会计的分配原则及成本分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快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3)对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的影响。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及时快捷的以网络报表的形式及时反映给决策者,为企业提供着更加丰富详实的数据信息,使企业决策更加精确。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 一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企业会计工作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集核算、控制、预测、决策、监督、分析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企业会计事务统筹安排,科学管理,使企业会计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各项收支控制提供监督,并且能够提供实时的便捷的信息。电子商务环境有助于企业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会计事务中的 综合运用,使整个会计流程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各项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并且提供各种预测方法的分析,实现计算机科学化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环境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会计分配的核算与统计,方便对各部门工作进度进行监督与控制。(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电子商务环境下是企业各项工作实施无纸化办公的基础,是企业节约成本的有力措施之一。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通过电子订单、电子账单及电子打票等电子信息获取企业经营的各项数据,节约了纸质账本及相关统计分析人员人力成本,另外面向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使现金流结算方式实现电子化,现金、汇票、支票等支付手段逐渐减少,企业间的现金结算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为企业实施低成本高收益的发展模式转变提供了便利。企业进行税务申报时逐渐倾向使用互联网直接进行税额申报,企业的会计报表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税务机关和银行进行传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运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策略 (1)企业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发展。企业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统筹管理企业各产品经营性营收数据及产品分配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每个企业都建立了属于其企业和部门的财务管理机制,使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流通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流。但是这种企业财务机制并没有和企业的业务机制很好的结合起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统计的数据仅限于企业内部已经明确统计过的数据,针对正在发生的业务数据或生产链中其他企业的产品数量信息及整个市场的数据信息无法获得实时更新,这在某种 程度上是企业财务相对于业务发展有所滞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就是要使企业财务开元化,进行可能多的获取动态的数据信息,使会计统计数据全面、详实、实时。(2)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远程处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会随着产品的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改变,甚至当产品成为一个流通性很广的环境时,企业的会计信

息系统要求能够全方位的覆盖产品销售区域,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使用远程处理业务报表,查询产品数据,远程报账、审计,并且能够实时的对整个企业网络不同区域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统计汇总,能够随时审计某一区域的产品库存、销售等业绩情况。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更能方便实时的掌握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根据目前销售业绩结合会计审计信息做出合理适时的决策。(3)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仅要能实现对原产品的出入库审计,商品的销售业绩审计等,而且要能够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人事管理等集成为一体,形成一个企业综合管理的平台,以各项管理子系统的详实数据作为指标形成一个综合效益分析的决策支持,并且使各部门工作实施网络化办公,进一步实时控制各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生产进度的适时性,使各部门的工作不局限办公地点,可以方便快捷的对所需信息进行查询处理,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高效协作的有机体。(4)企业会计信息的动态核算。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会计信息的核算要求能够根据所需进行实时动态核算。这既包括各项数据的获取要能够随时随地,并且全面公正的反映各部门绩效,又包括了会计信息的核算要能够动态化管理,要能够根据当前业务的变动实时的更新统计数据,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核算达到尽可能的真实有效。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最为客观的判断依据。(5)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财务管理方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财务管理方式使企业资金结算以电子票据的方式出现,并且可以实现实时的网上支付、结算,可以提高资金的结算速率,加快资金的周转,并且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施移动办公,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提高了企业利益收益的效率。基于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具备了开放、共享、动态、智能及实时的特征,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具备了更多的企业财务管理功能,能够更好的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快捷高效的财务管理方式。并且基于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根据需求实时生成各种报表,并进行投递,可以使决策者随时随地获取到相应的资金利用报表及人员配置等各种关乎企业发展的决策或状况数据,并且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6)加快企业会计信息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发展模式和业务协作模式的改革,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方式不断得到革新,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企业会计信息的统计与审计工作,是决定企业在大发展的洪流中是否能够取得显着业绩的关键。而目前我国针对会计信息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理论都是较为经典的会计管理理论,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类企业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又不愿意承担风险而让在校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技能实践中所接触的真正关联于企业正常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功能、操作流程甚少,这就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企业会计信息人才的适应性发展与实用技能培养造成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加强加快企业会计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媛:《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第5期。

[2]张东廷、许玉林:《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2期。

[3]邓莹:《浅析网络会计内部控制》,《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篇(8)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6302

电子商务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其实高新科技和企业经营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环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现代会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种经营活动都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完成,询价、市场分析、商品分析以及产品订单和发货都不再需要纸质化操作,取而代之的各种电子工具。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开展电子商务会计,尽快转变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操作,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企业会计的现状

1.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兴起时间较短,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准确,仅仅以为电子商务就是在网络上进行的经济活动。其实电子商务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就是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关的商务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和数字媒体而进行的买卖交易。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交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扩大了企业收集信息的能力。

1.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其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企业实现全球化经营。电子商务的这种特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理念,致使企业必须针对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对于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速度加快,需要会计对经营信息和资金的处理速度加快,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会计理念、会计职能和会计处理方法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满足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的更加精确和快速,会计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相比传统会计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预测和预防,都将变得更加复杂。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实现多元化,企业财务报告将更加信息化和公开化,会计信息也将更加全面,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的需要。

2电子商务环境对会计影响分析

2.1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一切会计活动都将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会计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化会计管理与传统会计管理存在明显的区别,其要求会计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电子商务虽然可以直接影响会计环境,但是会计活动仍然具有资源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企业还是关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信息逐渐透明化,投资者能够共享企业的财务信息,使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信任程度增加。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一般都是网络经营,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容易被盗取,会计数据容易被更改,客户容易出现欺骗和违约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将会计管理信息化,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防会计信息被篡改,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2.2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同时也对会计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要求企业的经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会计处理自动化,整个会计活动必须是实时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企业的产品周期缩短,降低了企业库存管理的成本,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下的会计原则。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支付方式发生改变,网络支付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更为灵活。网络支付逐渐会取代预付定金、货到付款等传统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电子支付所提供的网络支付平台,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权责和纠纷以及货币支付风险。

2.3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3.1实现了会计处理方法的多元化

会计处理方法时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其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的业务特点发生了转变,其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同时,会计处理方法还会受到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更加复杂,需要谨慎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在准备金核算问题上,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时,企业的坏账准备金以及存货跌价损失等的比例相对较小,此时不用选择备抵法进行坏账准备金提取,可以直接选择直接转销法。但是在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时,各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相对增大,此时需要采用备抵法进行处理。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多元化,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2.3.2实现了会计计量方法的多元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多未知的风险,企业会计计量方法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对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的要求。企业需要将会计计量方法多元化,以解决电子商务模式下遇到的不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应经营和财务的现状,为领导者制定方案提供帮助。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将历史成本视为会计计量的基础,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体现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企业会计计量的有效性。

2.3.3实现了会计报表的自动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会计报告制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报告无法真实的、充分的反映出会计信息,更不能让会计信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报表将以电子化的信息载体呈现,实现数据传输的自动化,使会计报表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电子会计报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时动态和更新,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会计信息。

2.4引领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全新方式。电子商务模式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流程,同时要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单单局限在一个地区和一个时间,而是能够实现全球化经营,电子化的财务数据可以实现实时传输、在线编制,使财务信息实现共享。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技术障碍,逐渐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效率。

3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技术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财富。企业经营也将在网络化的模式下不断创新,实现电子商务经营。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其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流程,转变了人们对于经营和消费的理念和习惯。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不再仅仅围绕一个地区进行,通过网络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全球化经营。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信息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会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速度。电子商务模式将改传统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方法,实现商业会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亚民,宿静.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思路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2]王钦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发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09).

篇(9)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引领着网络发展的新方向,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总和应用和体现,更是高新科技与现代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将对会计的发展起到不仅作用。电子商务是指那些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生产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从事的各项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询问价格、了解市场行情、对商品报价、接到客户下达的订单、通知发货、支付货款等过程基本都是无纸化,都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完成的。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网络飞速发展的产物,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随着我国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不断展开,各企业必须对电子商务会计进行大力发展才能不断适应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

传统会计理论中,会计目标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各会计主体作用在会计客体上期望达到的目的或要求,是各企业会计运行的主要方向。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的,一方面,要重视受托责任观的基础性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虽然会计环境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而发生了变化,但是依旧存在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在一些中小型未上市但仍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完全以资本市场作为导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还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用的决策信息的披露。就对风险的合理规避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进行网络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如:违约、欺诈行为的存在。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假设

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假设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对为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进行论证的经济事务或会计现象更具客观的正常情况、发展趋势作的合乎常理的推断,是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与基础。会计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虽然对会计假设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并不影响会计假设的实质,只是对会计假设的外延进行了扩大。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对企业会计核算对象进行了空间范围的界定,是会计人员在核算时能够正确区分企业的业务交易。可见,即使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会计环境,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无论其承担的经营风险多大,都可以被界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假设:该假设主要是体现出会计主体有想长期经营下去的愿望。电子商务环境下很多小型的网络公司在创立之初并不需要大量的注册资本,只有一些网络、信息方面的技术员就能够完成为其他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的服务。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交易中的物品、服务等不能以其他形式反映其价值,只能以货币的形式来进行加总。电子商务的出现对货币计量假设出现了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建立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元化计量模式。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使货币计量的外延得到了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了电子货币,只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流通,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流通。电子货币不像传统货币一样由银行统一发行,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交易双方的商品的价值。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货币只是其形式发生了变化,其实质并未改变。会计分期假设:传统的会计理论中在每个会计期间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即使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了电子化实时报送会计信息,但其提供的账面价值也是建立在不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一般原则

会计原则是用来指导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经过会计人员长期的实践工作总结得出的,并得到普遍认可后实施的,与会计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也对会计的一般原则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对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的冲击较大。历史成本原则: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电子化、网络化,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优势进行了冲击,对其产生了影响: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使企业“零库存”的管理理念成为可能,产品的周转期在很大程度上被缩短,从而提高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存货信息的相关性。权责发生制原则: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只要通过电子联机就可以完成货款的支付。并不会产生现金实现收付与资源及其义务发生变动期内的不一致现象。但是,电子商务的产生同时还保持着传统商务模式下的货到付款或预付定金的支付形式,而电子支付手段只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了一个实现网络支付的平台,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交易时的权责发生与货币的收付实现在时间上的不一致问题。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篇(10)

课程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全部教育活动与内容。课程改革是以一定的观点为指导,从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的优化和改进,试图使课程向一个更有序、更实用的方向转变。笔者根据多年的《商业会计》教学经验,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商业会计》课程为例,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课程改革的构想。

一、商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

《商业会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都是放在《财务会计》之后的一门专业拓展课,作为一门行业会计,无论是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或是会计要素的划分、无论是会计处理程序的选择或是会计假设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均与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相同或类似。所以很多经济业务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应付款项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容易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受到教材的束缚,不敢大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在讲授最体现《商业会计》特色的两个章节――批发企业会计和零售企业会计时,仍然是受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影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账务处理,缺乏对商业会计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商业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组织教学,不仅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大同小异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感觉没有新意,提不起兴趣。

2、教学内容含混不清

商业企业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所以市面上的《商业会计》教材的重要章节都包含这两部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批发商而言,有分级批发商和经销商。不过就批发商的特征,这些新变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不大,几乎可以沿用传统教材里的批发企业会计核算。但零售企业就不同了,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004年出版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号:GB/T18106―2004),将零售业态分为2类17种,一类是有店铺经营,另一类是无店铺经营。其中,超市和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对各类业态的差异性经济业务,尤其是在主营业务核算中的差异性方法,应该在零售企业会计中应作为重点介绍。而通常《商业会计》教材里对零售会计业务的介绍,只是说明了一些带共性的内容,比如分柜组分散收银、财会部门根据各柜组上缴现金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核算差价率等。含混不清的不能反映各零售业态的主营业务核算差异,也未能反映零售商业会计的工作流程。

3、理论与实践分离

商业会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普遍分离,甚至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即使有实践环节,也是先把理论讲完再实践操作,所学理论没有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训环节采用的是大综合实训形式,这种验证式的实训强调的是学生对账务处理的能力,通常是每个学生都按照教材中的分录和账务处理程序,所有岗位都由一个人完成,把整套帐全部做下来,不能在实践环节中体会到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清楚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原始凭证的传递顺序,到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仍然不会正确处理业务。

高职商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不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不符合商业会计的职业工作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商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高职商业会计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广泛实际调研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商业会计课程进行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思路。

1、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课程结构安排与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建立一个系统,构建起与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顺序,结合职业能力的成长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重构,创建新的教学内容。

批发商业会计主要会计工作岗位有:业务员岗位、仓库管理员岗位、制单会计岗位、记账会计岗位、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由于零售业态繁多,本文以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零售企业――百货商场为例来讲解。百货商场主要会计工作岗位有:专柜销售人员、收银员、出纳、会计。根据商业会计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每个工作岗位组成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形成一个教学单元,确定各个岗位的能力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来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核算理论与实践知识,按照会计核算流程,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实践操作中。

(1)批发商业企业会计。批发商业企业会计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分别如下。

业务员岗位职责:购进环节根据供货方开具的发票和提供的商品或者根据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与发票,认真与合同核对;填制收货单一式三联(存根联、结算联、入库联暂不填写),将发票和结算联交与财会部门。销售环节填制销售发票,将相关联次传递给相关部门;登记库存商品进价或售价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业务员岗位能力要求:检查商品是否与合同相符;会填写收货单;了解收货单的传递部门;销售环节能正确填制销售发票,了解发票在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会填制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与仓库和财务部门对账。业务员岗位教学内容:填制收货单;讲解收货单联次作用与传递部门;填制销售发票;讲解发票在相关部门之间的传递;登帐、对账。

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认真验收商品,清点是否与收货单结算联一致;对照合同出库;登记库存商品的三级明细帐,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账;月底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盘存。仓库管理员岗位能力要求:出入库管理;登记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定期对账;保管商品;盘存。仓库管理员岗位教学内容:填制收货单入库联;讲解入库联的作用与传递部门;商品出库手续;登记库存商品数量金额明细帐;对账;盘存。

制单会计岗位职责:对于批发商品流通中购销存各环节各种业务的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处理。制单会计岗位能力:能够与各个部门进行原始凭证传递的衔接;能够对于批发商品流通中购销存各环节各种业务的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处理。制单会计岗位教学内容:讲授该岗位如何与各个部门进行原始凭证传递的衔接;讲授各种业务的账务处理。

记账会计岗位职责:除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各明细账户进行记账处理;尤其是库存商品类目帐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定期与仓库管理员的库存商品三级明细账对账。记账会计岗位能力:具备《财务会计核算》课程中记账会计岗位一切应具备的能力。记账会计岗位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商品流通会计领域里库存商品类目帐与三级明细帐的登记方法;与仓库管理员库存商品三级明细帐对账的方法;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

总账报表岗位的设置与《财务会计核算》里的一致,在商品会计里要求登记库存商品总账,并定期与库存商品类目帐和三级帐对账,其它这里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商业会计课程的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会计实操中掌握批发购销存各业务的理论和实际账务处理,所以出纳岗位的任务在批发商业会计里属于非商品岗位,在前期基础课程《出纳岗位核算》里已经训练过,在这里并不是一个重点,分配在出纳岗位的学生应该对出纳的职责与技能熟练操作。

(2)零售商业企业会计。在零售商业企业中,超市和百货业是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本文以我国最常见的百货商场为例来讲解零售企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零售企业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能力及教学要求分别如下:专柜销售人员岗位职责:将商品销售出去是专柜人员乃至整个零售企业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管理本柜组商品,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销售人员岗位能力:销售商品;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销售人员岗位教学内容:讲授“商品销售凭证”的联次及传递程序;登记数量金额式库存商品明细账。

收银员岗位职责:收银;每日终了汇总当日全部收款记录,编制收款汇总表;收银联和实收款项核对无误后交给商场的出纳汇总核对。收银员岗位能力:正确收银;编制收款汇总表;与出纳对账。收银员岗位教学内容:讲授与收银员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联次及部门;讲授如何汇总当日全部收款记录,编制收款汇总表;如何将“商品销售凭证”的收银联与实收款项核对;如何与出纳对账。

出纳岗位职责:根据收银员交来的相关资料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与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进行核对;每日向银行送存现金。出纳岗位能力:会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与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对账。出纳岗位教学内容:讲授与出纳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联次及部门;如何分柜组编制销货日报表;如何专柜销售人员的实物台账对账。

会计岗位职责:正确做好购销的会计核算。会计岗位能力:根据销货日报表和收款汇总表等原始凭证进行确认收入的账务处理;以销定购核算购进业务账务处理;扣点、各种促销手段下的账务处理。会计岗位教学内容:讲授商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各种促销手段下确认收入的会计核算;以销定购购进业务的处理、扣点的处理。按照会计岗位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载体,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确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结合岗位任务将理论内容融合于会计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并不绝对排斥以一定的理论讲授为前提。譬如商业企业存货核算方法、费用的核算。一般按照“案例引入一案例分析一任务布置一任务实施一相关知识渗透及操作示范一训练环节的指导、评估、纠错与回馈一成果验收一师生点评及学习激励一巩固提高一内容小结一下一个案例部署”等具体步骤展开。每个步骤并不是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来的,有时几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

例如某批发企业本地购进饼干500盒,批发单价11.00元,采用送货制,支票结算方式。案例引入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分析整个过程涉及到哪些岗位,原始凭证的传递顺序。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知识渗透的过程。送货制下商品到达时,业务员认真核对发票和合同后填制收货单,并登记库存商品进价的数量金额式帐,结算联和发票送至出纳作为付款的依据;仓库收货后填制入库联,登记库存商品进价的数量金额式帐;入库联送至制单会计,出纳付款后将相关凭证送至制单会计,制单会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记账会计登记库存商品类目帐和三级帐。将各个岗位的任务布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在旁边指导,待学生做完,教师点评纠错、小结。开始下一个案例。

例如顾客在某百货商场以3折的价格购入原价900元的一件毛呢大衣。同样,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业务流程,指导学生在本岗位下正确作业。专柜销售人员填写“商品销售凭证”一式三联。要向学生强调,填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折扣,因为我国税法规定,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则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收银员收取顾客递交的“商品销售凭证”和顾客交纳的现金(虚拟)。收款机打印出机制“销售付货凭证”并手写“商品销售凭证”联,加盖“现金收讫章”,留存收银联,其它二联返还顾客。专柜销售人员收取有“销售付货凭证”及“商品销售凭证”专柜联、总收款联留存,交付商品与顾客。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专柜负责人每日营业结束时凭加盖“现金收讫章”的“商品销售凭证”填报“销售日报”后附“商品销售凭证”总收款联,上报出纳。出纳与收银系统、收银员打出收银流水核对收银员所交款项是否正确,正确无误的在收银员提交有本人签字的收银流水单上签收、留存,出纳收集齐全后,根据统计表核对当日收款额,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

教师一边指导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与传递程序,一边讲授会计处理方法。以一个业务为例子讲解后,其他的案例可以放手让学生完成。

3、分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

(1)分小组轮岗。在教学组织上,由于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的业务,可以按照岗位的数量和班级人数分配小组,每一个小组全部是一个岗位,做完一旬之后小组间轮岗。由于商业会计各岗位能力的高低要求不同,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分配角色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岗位能力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吻合,通过以强扶弱之后,再考虑轮岗。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有一个外单位的业务员岗位,主要是负责填写外单位的原始凭证,如税务局开具退税凭证、物流公司开具发票等。

(2)仿真的教学环境。仿真教学环境要求会计专业教室完全与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一致。室内的布置按岗位划分,每个岗位上放置会计岗位牌,配备打印机、收银机、各种原始凭证、证账表及公章等各种高仿真的会计用具;模拟供应商、税务、物流企业、银行等相关部门,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个体等,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商业会计职业环境中。

(3)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于这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在对学生做课程评价的时候就不能只是单一的看书面考试成绩了。可以采用多元的测评体系,采用知识测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理论部分的测试与实践操作各占50%,理论部分采用卷面的形式,主要是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实践操作部分一是教师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占20%,另一方面由于是分小组分岗位操作,可结合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分别各占15%。这种评价机制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考察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商业会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y006),本人为项目负责人。)

【参考文献】

篇(11)

一、前言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直是商业银行研究的重点,客观来说,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确实起着维护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以及革除市场经济竞争弊端的作用。在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正确认识商业银行对于整个宏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更加明确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从外部来看,银行要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与价值就必须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来看,又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一客观描述,依据其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

(一)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商业银行的投资者指的是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投资行为,以一定的投资方式以及投资内容来进行投资的个体或者组织。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证实,任何经济投资者都是希望在其投资之后,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是投资人的普遍的“经济学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这是投资者普遍的投资心理。从经济学上来看,但凡进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投资行为的个体或者组织,总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换言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主要来源于其投资回报,商业银行是一个盈利性的法人组织,其成立与运营都需要一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只有明确投资者的投资利益期盼的情况下才能对商业银行的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予以充分考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个人利益的保护情况,以及个人利益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一定程度上而言,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使得其投资者获取更多的银行会计信息,实现其投资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保护商业银行投资者的利益。

(二)促进银行自身发展

银行的发展依赖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共识。银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自身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其会计信息的建立与完善,一个商业银行如果在真实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不能够真正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制度不能够建立起来。从经济学上来说,银行也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银行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在市场经济法则之下,任何市场经济主体都必须高度注意其投资与回报的问题。商业银行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据其相应的市场经济条件来进行,也就是说,只有商业银行的投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收益最大化,其投资才有市场经济竞争的价值。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做好预算管理以及相应的经济预算行为,这是会计的重要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说,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进行会计信息的整合与发展,实际上,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实际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实现会计信息决策与会计信息公开达到一定的社会效应。只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才能够实现让投资者更加放心、让市场经济更能发挥其经济作用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助力银行监管

从银行监管方面来说,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有利于银行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本质上来说,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逐利性是商业银行的根本性质之一,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的存在,具有逐利性的本能。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逐利性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必须得到一定的监管才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从外部而言,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使外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作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进步的商业银行,其自身需要社会外部对其进行监管,如果商业银行脱离了社会的监管,很容易出现商业银行信息的暗箱操作以及不当操作,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受到威胁。从内部而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建立与完善对自身信息的监管制度。只有商业银行把自身的会计信息放在其各个部门的监管之下,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实现有机配合与结合,达到商业银行运作的效果最佳化与效益最大化。如果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本身缺乏一定的监管,会使得其他商业银行部门不能依据相应的、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部门决策,不利于商业银行整体的运营与发展。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包括表内业务信息与表外会计信息。表内会计信息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等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是为商业银行的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决策提供依据。表外业务信息指的是商业银行的除表内会计信息以外的会计业务信息,客观来说,表外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程序以及其商业会计信息决策的形式与结果等。从专业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信息包含了其表内业务信息的制作程序以及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表内信息的概括说明。换言之,表外信息一方面确证着表内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另一方面也为表内业务信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基础,这是表外信息对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表外业务信息基本不构成其商业秘密以及基本的商业核心价值内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表外业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予以充分披露,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并促进商业银行本身的良好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预算与会计决策,达到科学发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目的。

(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较少

毋庸置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财务信息。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商业银行的财务预算以及财务核算做一定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主要就是以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中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只有以财务信息为基础,才能正确认识与理解其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这也是商业银行作出正确财务决策与财务预算的基础。其实,尽管财务信息在商业银行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也不能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非财务信息为财务信息的具体制成起到一定的基础作用,正是因为商业银行丰富的非财务信息才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更加科学、透明,合乎会计信息理论的实际。另一方面,非财务信息为财务信息的科学性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只有明确非财务信息在确证财务信息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对于非财务信息的正确认识。披露合适的非财务信息实际上就是披露一些与财务信息相关的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情况,理应属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之内。

(三)制度不够统一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理应是一个系统的、能够形成一定逻辑自洽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多种制度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的各种制度相互配合并且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与健全。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制度并没有切实建立起来,没有形成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制度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制度架构。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组织章程对于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并不健全,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没有或者缺乏具体的章程依据;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内容、范围、法律法规依据等都没有具体的、可以实践操作的规定。

(四)存在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任何企业都竭力避免的一种商业失误,然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通常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财务信息的失真。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中,关于其财务运作的信息存在失真现象,财务信息失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价值,财务信息无法反映商业银行财务运作的真实情况,则商业银行的会计预算以及会计决策就不能得到正确贯彻与执行。第二,非财务信息失真。非财务信息失真就会影响财务信息的正确性以及权威力,上已述及,非财务信息失真会使财务信息的证明性降低,从而影响商业银行预算的财务战略的部署。

四、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一)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毫无疑问,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关系着商业银行总体的安全性。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就是商业银行的企业秘密,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以,在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之中,必须关注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能把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泄露出去,妨碍商业银行的发展。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从商业银行内部来说,商业银行的领导要充分重视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认识,真正领导商业银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体系;另外,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追究体系,没有责任追究往往意味着“出了事没人管”,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的责任追溯程序是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本身就是对商业银行本身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一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与良性竞争。但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任何商业行为如果缺乏一定的监管措施不能达到初衷,只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弊端,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认识。不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监管,就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的建立。会计信息监管的建立,需要商业银行真正考虑自身竞争优势以及在市场上竞争劣势所在,明确会计信息监管的内容、主体、责任等,只有真正明确以上的几点内容,才能真正促进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监管措施的完善。

(三)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需要商业银行自身树立全局意识,真正做到把商业银行的发展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主体来对待,不能割裂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商业银行的领导层树立全局意识以及大局意识,真正把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与其财务信息部门的各项工作做到有机衔接,树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科学化、管理绩效化的管理结构模式。换言之,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与商业银行领导者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意识息息相关,领导者能够树立全局性的治理意识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四)强化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良好建立与健康发展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理论学习。也就是说要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的学习,把对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第二,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换言之,对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工作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其工作能够建立在一定的可以量化的基础上,这样无形当中就可以使得商业银行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养。第三,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在商业银行内部应该建立畅通的培训机制,定期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达到提高其职业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必须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特殊的经济竞争主体的地位,另外结合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郭鸿雁.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7):116-118.